<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科技信息技術論文范文

2023-09-16

科技信息技術論文范文第1篇

一編者

北美是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主要中心區,其科技信息業也非常發達。研究和分析北美地區的科技信息研究與服務的歷史和現狀,對我國科技信息業的改革和發展將產生巨大的借鑒作用。2003年8月,我們借參加“國際管理科學與工程大會”之機,應邀對美國、加拿大的科技信息研究與服務機構和圖書館進行了考察。在訪問期間,考察團重點參觀考察了美國技術信息研究所(NTIS,NationalTechnicallnformationService)[1、2]美國國會圖書館(LCC,The LibraryofCongress)c3]、加拿大國家科技信息研究所(CISTI,the CanadalnstituteforScientific andTechnical lnformation)[4),就這些單位的機構和人員設置、業務內容和服務方式、經費來源和運行機制、有關的法律法規,以及與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下簡稱”中信所”)的合作等進行了廣泛的研討和交流。另外,還訪問了佐治亞州立南方理工大學(SPSU,Southern Polytechnic State Umversity)Lawrence V.John·son圖書館[5]、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NationalSci-enee Foundation)[6]、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NIST,NauonallnstituteOfStandardsandTechnology[78]、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ThomsonISI,ThomsonlnstituteofScientific lnformation)[,]和加拿大國家圖書檔案館(NLC,National Library OfCanada and National ArchivesOfCanada)rlo)。

一、業務內容和服務對象

1.美國技術信息研究所(NTIS)

根據美國法律規定,NTIS核心職能是作為政府科學、技術和工程及與商務有關的信息的主要采集和發布者,負責向各聯邦機構和其合同商采集以上內容的研究報告。與此同時,NTIS將獨立完成,或與企業信息業主合作完成增值信息服務。

NTIS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政府機關,其次是公眾和各類信息研究與服務機構。目前也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

NTIS的主要產品是傳統的美國”四大套報告”,即PB報告、AD報告、NASA報告和DOE報告,占館藏的75%左右。NTIS共有科技報告館藏250萬份。每年約有6萬名客戶從NTIS購買約100萬件的產品。NTIS還管理自己的網站(WWW.ntis·gov)和美國政府的網站(WWW.~dwodd.gov)。網站是NTIS對公眾服務的重要窗口。目前,NTIS的絕大部分業務均通過網絡完成。NTIS的館藏90%是英文。

2.美國國會圖書館(LOC)

美國國會圖書館是美國最古老的聯邦文化機構,不僅收藏美國的各類出版物,而且選擇性收藏世界各國各地的各類出版物。該館按其功能已經成為并將繼續成為四大“中心”美國國會和其他國家機關、學術界和一般公眾的參考咨詢中心,信息主題分類和圖書分類、圖書館管理系統等圖書館理論和技術的應用研發中心,世界各國各地出版物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資料的收藏中心,國內外館際互借和資料交換中,

該館的服務對象首先是為國會服務,其次是為其他國家機關、公眾和研究機構服務,并通過館際互借為各研究圖書館服務。

美國國會圖書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目前館藏達到了1.26億冊,60%為非英文館藏,其中包括470種語言,中文館藏90萬左右。

3.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CISTl)

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是加拿大惟一的法定科技文獻收藏機構。

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的服務對象首先是國家研究委員會的下屬科研單位,其次是加拿大國內的其他各類機構和個人。同時,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還面向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開展科技文獻服務。

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的館藏以數據庫居多,其具有使用權的文獻包含1 7萬種期刊中的1.5億篇科技文章。

4.加拿大國家圖書檔案館(NLC)

加拿大圖書館是根據加拿大議會的決定,于1953年建立的。除了不收藏科技類信息外,該圖書館是世界上關于加拿大的圖書、期刊、音像等各類媒體資料最全的收藏機構。圖書館在借閱資料之外,還必須存有一套館藏資料,考慮到這與檔案館的有關館藏重復,于是加拿大子2002年10月2日將國家圖書館和國家檔案館合并為現在的國家圖書檔案館。

該館目前既沒有法定的特定服務對象,也沒有自然形成的特定服務對象群。

加拿大國家圖書檔案館設有全國聯合目錄部,負責全國聯合目錄數據庫建設、組織管理、協調和維護。目前的聯合目錄數據庫包括全國1300多個圖書館和科技信息機構的2400多萬個館藏記錄和國家圖書館自身收藏的230多萬條記錄,其中科技信息570多萬條記錄。

二、機構和人員設置

美國和加拿大的國家科技信息服務機構和圖書館都是政府支持的信息內容服務機構,其正式工作人員皆按公務員管理。這一點可以從美國上述單位的網址中皆有GOV和加拿大上述單位的工作人員的名片上皆有公務員的紅楓葉標志中看出。我們在考察中對其進行了確認。美、加國家科技信息研究和服務機構簡況

1.美國技術信息研究所(NTIS)

NTIS是美國商務部技術管理局下屬的3個單位之另外2個單位是NIST和美國技術政策辦公室ceoftheTechnologyPolicy)。NTIS曾經與中信所有過長期的合作。中信所曾經派出多個人次赴NTIS學習和工作,雙方曾經交換過有關科技報告。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這種合作中斷了。而正是在這段時間里,NTIS無論是在組織結構、人員數量、業務內容,還是在經費支持和運行機制方面都發生了變化,如人員就從360人降到200多人。在這次訪問中,對方提出由于“9.11”的原因,不能參觀NTIS,只能在我們下榻的賓館會談。其組織結構等情況則不得而知。

2.美國國會圖書館(LOC)

美國國會圖書館是世界級的綜合性超級圖書館,其機構設置、運行機制和采用的技術對科技信息研究和服務機構都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美國國會圖書館機構設置是國會研究服務部(主任辦公室、國會事務和主任顧問辦公室、財務和管理辦公室、信息資源管理辦公室、立法信息辦公室、人力開發辦公室、美國法律處、國內社會政策處、國際事務、國防和貿易處、政府和財政處、信息研究處、資源、科學和工業處),版權辦公室(主任及登記辦公室、辯護律師和版權仲裁陪審員辦公室、政策和國際事務、國家版權計劃及采集處、版權實施和自行管理組),授權基礎組織(經費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綜合支撐服務、國內大學、計劃、管理和評估、安全),圖書館員辦公室(主任、國會關系辦公室、發展辦公室、領導能力發展計劃、特殊事件和公眾項目、律師辦公室、巡視員辦公室、公共事務辦公室),法律圖書館(法律館員辦公室、法律研究高級職員會、法律圖書館服務高級職員會),圖書服務(圖書館館員協會辦公室、采集、編目、保存、公共服務收藏、區域研究收藏、國內服務、運轉),主動戰略辦公室(主動戰略館員協會、國家數字圖書館、信息技術服務)。

3.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CISTl)

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是一個不斷探索的研究所,包括3個分中心,其組織機構是2003年7月剛剛調整過的。調整后的機構加強了信息技術的力量。其機構設置見右上圖。

三、服務方式和服務技術

1.服務方式和服務承諾隨著信息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科技信息的查全率、查準率、方便性和快捷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世界各國,特別是進入信息化社會最早的北美地區,科技信息的服務方式、服務承諾和服務技術發生了巨大變化。

首先是服務方式上,更多地采用網上服務。如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通過其網站提供CISTI和NRCResearchPress兩大網上信息系統、出版物和圖書館服務。美國國會圖書館、加拿大國家圖書檔案館和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的到館讀者都大大低于網上讀者。NTIS則基本不接待到館服務。而服務時間則都是7天24小時全天候。

其次是電子版信息快速增加。如,b口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的電子文獻類型包括論文數據庫、期刊數據庫、目錄數據庫,完整地收藏國內外科技文獻信息資源。論文數據庫包含全世界不同學科領域1.7萬多種刊物范圍內1500萬篇論文資料,其中2000多種可以免費看到文摘。

再者是主動服務和個性化服務加強。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大部分人員是為國會議員服務的。同時,美國國會圖書館還建立了THOMAS法律信息系統(http://thomas.loc.gov)和網上參考咨詢系統(http://刪.loc.gov/rr/askalib/)。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近1/4人員長期在讀者的單位開展服務。此外,普遍加強了研究館員或專業館員的力量。就是在CISTi網站上,也還包括文獻專家服務一欄,負責包括技術情報、文獻調查、公司和市場情報、專利和商標信息、廠商或公司名錄等搜集整理和服務工作。

提供服務承諾也是近年來國外圖書館和科技信息服務機構普遍采用的方式。如在服務時間上,美國國會圖書館承諾1小時之內完成到館讀者的借閱請求,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承諾用戶在使用其網站進行文獻檢索或其他訂閱服務后,一般在一個工作日內完成,特殊情況下加急服務保證在兩個小時之內完成但收取一定的加急費。目前,世界上讀者等待時間最短的是澳門中央圖書館,其經過ISO 9000認證后,承諾15分鐘內完成到館讀者的借閱請求。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網上服務承諾是兩個工作日,特殊情況下24小時完成服務請求。

2.加快技術研發,強化技術隊伍

美國和加拿大的圖書館和科技信息服務機構普遍重視先進技術的開發和使用,從事信息和網絡技術的機構和人員也在不斷加強。美國國會圖書館從19世紀開始編制主題詞表,近年來,根據信息主題分類、標引、檢索的需要,專門成立了7人小組負責主題詞表的修訂,并且每年修訂一版主題詞表,目前已經修訂到第26版。加拿大國家圖書檔案館500名員工(不包括合并的另外500名加拿大檔案館的員工)中有100人在信息技術部工作。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2003年7月通過機構調整,建立了IT解決方案部門,作為其6個二級單位之一,配有50名員工,占全體340名員工的15%左右。

3.數字圖書館和網絡圖書館方興未艾

2001年,美國國會批準國家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和保存項目(NDIIPP,theNational Digitallnformationln·frastrueture and PreservationProgram),要求國會圖書館在1994年啟動“美國記憶網站(Ameriean MemoryWeb)”的基礎上,聯合國家醫學圖書館、國家農業圖書館、研究圖書館團體、在線計算機圖書館中心、圖書館和信息資源委員會共同建設國家數字圖書館(The Na-tlonal DigitalLibrary)[11],現已擁有750萬冊(份)美國歷史文獻。

佐治亞州是美國一個比較落后的州,佐治亞州立南方理工大學是美國一所普通的學校,其學校圖書館僅有10余名員工,每年的文獻采購費僅有幾十萬美元。然而,就是這樣一所學校,卻在州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連接全州34所大學的網絡圖書館(GALILEO,GeorgiaLibraryLEarningOnline)[12],實現了州內資源的共建共享。

2000年5月,加拿大國家圖書檔案館建立了加拿大數字圖書館,按照歷史、文學、音樂、繪畫、婦女、體育、兒童等分類提供全國大多數圖書館館藏的數字化服務。

2002年,加拿大政府啟動了聯邦科學電子圖書館(FederalSmenceeLibrary)項目c13),在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建立了全國科技圖書館戰略聯盟,以期支撐加拿大的研究開發能夠從現在的世界排名15位上升到2010年的世界第5位。

四、經費來源和有關法律法規

1.經費來源

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NTIS的資金來源有3個渠道國會撥款,銷售收入,其它政府機構的服務費。其主要收入靠科技報告的銷售。早期的國會撥款主要用于與科技報告采集、處理及編目有關的成本(包括建索引、制作文摘、制作縮微膠片等等)。20世紀80年代以后,由于NTIS的銷售收入連年上升,國會撥款逐年減少。1984年,美國15U.S.C.1153條法律規定,NTIS應依靠其出售信息產品和服務的銷售收入自我維持生計。這一法令使NTIS失去了美國國會的財政支持。目前,NTIS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總統預算中每年撥款500萬美元用于NTIS的信息采集、加工和傳播,銷售科技報告等科技信息產品,舉辦各類科技信息方面的會議;向其它政府機關提供長期穩定的信息服務,收取成本費;獨立開展,或與私營企業信息業主合作開展科技信息增值服務等。

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所有預算皆來自國會撥款。因此,其財大氣粗,購買了世界上很多文獻資料。但是,由于處理能力不夠,特別是掌握東方語言的加工人員嚴重不足,大量的文獻資料沒有加工入庫,不能提供服務。

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的日常經費1/3來自政府,2/3來自于有償服務,無論其服務對象是政府、NRC成員,還是企業,其全文請求服務和個性化服務都是收費的。為了占有豐富的科技信息資源,提供高水平的服務,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僅版權費就達500萬加元。另外,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還承擔各種項目,如上文提到的聯邦科學電子圖書館項目獲得了聯邦政府連續4年(每年拿出0.3%的聯邦科研經費,合1000萬加元)的資助。

2.有關法律法規

根據美國政府1992年“美國技術卓越法”法令的規定(15U.S.c.3704b—2),聯邦行政部門或機構應及時向NTIS提交非密的科學、技術和工程信息,或政府資助的研究與發展機構的科技報告,以便NTIS向私企、學術界、國家和地方政府,及聯邦機構進行傳播。法令還要求,NTIS至少要拷貝一份政府資助的研究與發展機構的技術報告的最終研究報告,及政府的最新和正在進行的科學研究的總結報告。

根據1870年頒布的美國版權法,在美國境內出版的圖書、小冊子、地圖、照片、繪畫、樂譜等都要向國會圖書館呈繳2份樣本。版權法的貫徹執行,使得美國國會圖書館形成了連續100多年的非常豐富(除了醫學和農業以外幾平所有學科)的美國出版物館藏。同時,根據有關法案,該館還收藏了美國各官方機構的非正式出版物,并購買了世界上各國各地的各種出版物。

加拿大國家圖書檔案館、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從創建之日起,就依據有關出版物呈繳法分工收藏各類加拿大境內和加拿大公民在境外的出版物。1965年,有關出版物呈繳法進一步將收藏范圍擴大到系列出版物,1969年擴大到聲音載體,1978年擴大到多媒體;1988年擴大到縮微膠片;1993年擴大到CD—ROM和聲像記錄,1995年擴大到以各種物理格式出版的電子出版物[14]。

五、趨勢和啟示

進入新世紀以來,知識經濟已見端倪,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智能技術高速發展,信息資源特別是科技信息資源的研究與服務普遍得到了高度重視。此次訪問的感受較深的有以下幾點

1.信息資源,特別是科技信息資源,是一種可再生(或者說可共享)的戰略資源。我們認為,信息資源是所有資源中惟一具有增殖效應和增值效應雙重效應的資源,科技成果只有在信息階段才是最有活力的。發達國家長期以來普遍重視信息資源的獲取和服務,進入新世紀以來則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美國國會圖書館號稱不但要有美國產生的信息資源的擁有權,而且要有其他國家的主要信息資源的擁有權而不是使用權。

2.普遍重視通過立法來保證國家對信息資源的擁有權和使用權。除了本文提到的美國和加拿大的有關立法外,據悉,日本和法國等發達國家都有有關法律法規,其中法國的呈繳法更有450年之久。而且這些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的執行非常得力。

3.美國和加拿大議會和各級政府在科技信息的采集、加工、保存、查詢和增值服務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如頒布和及時修改有關法律法規,為圖書館和科技信息機構提供充足的經費等等。

4.圖書館和科技信息機構的人員和機構設置不斷調整完善,確保滿足社會的需求。目前比較突出的一是普遍增加信息科技部門和人員,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二是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減少信息資源重復建設,加拿大甚至將圖書館和檔案館合并。

5.相關技術發展非???,研發和應用非常實際。無論是美國國會圖書館、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還是像佐治亞州立南方理工大學圖書館的普通圖書館,都在研發和采用最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標準化和自動化成果,并將其主要用在數字化圖書館、知識管理和導航等方面。在數字化圖書館方面,則首先從名曲、名畫、面向青少年、面向外埠人等方面入手,強調生動活潑和專門化,而不是大而全。

6.服務方式變化很快。普遍采用網上服務、個性化服務、上門服務、主動配送富翁,并通過增加研究館員(專業館員)、建立信息服務機構聯盟、開展分析研究基礎上的增值服務等手段來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降低服務的成本。

科技信息技術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科技翻譯在推動社會經濟向前發展的過程中起著重大作用。因此,進一步提高和改善科技翻譯質量,直接影響到社會經濟的發展。本文詳細闡述紐馬克的交際翻譯理論及在其理論指導下的科技英語翻譯標準,嘗試依據他的翻譯理論及翻譯標準來指導科技翻譯實踐(從詞匯層、句法層和修辭層分析),并提出解決不同層面的翻譯方法或技巧。

關鍵詞: 科技英語    科技翻譯    交際翻譯理論

一、引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以及中國加入WTO,科技翻譯作為信息和通信的載體,其作用是不可忽略的。但是有兩個問題阻礙著科技翻譯的發展:第一,針對文學翻譯提出的傳統翻譯理論難以指導科技翻譯。第二,科技翻譯譯文可讀性較差,常伴有語句不通順、冗長甚至歧義現象。因此,科技翻譯實踐需要特定的翻譯理論模式來指導。

二、科技翻譯的特點及當前存在的問題

(一)科技翻譯的特點

科技文章文體的特點是:清晰、準確、精練、嚴密。大量使用名詞化結構,廣泛使用被動語句、非限定動詞、后置定語、長句、復合詞與縮略詞??萍加⒄Z的上述特點決定了科技翻譯的特點,如專業性、客觀性、精確性、創造性,有效性、時效性、標準性及可接受性等。

(二)科技翻譯存在的問題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科技翻譯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萍挤g的典型問題是在翻譯中常出現語義錯誤,即語言使用者在一定的語境中對語言的使用出現了錯誤,在專業英語翻譯的過程中,常用詞匯往往更容易出現誤譯;語法錯誤,科技英語的特征要求譯者必須重視語法在科技翻譯中的作用;邏輯錯誤,由于英語和漢語邏輯思維方式的差異性,譯者要在理解原文、表達及校驗時重視邏輯錯誤。

三、紐馬克交際翻譯理論指導下的科技英語翻譯標準

(一)紐馬克交際翻譯理論

作為英國著名的翻譯教育家和翻譯理論家,彼得·紐馬克在1981年的《翻譯入門》(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一書中首次提出了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兩個概念。1991年,他在《論翻譯》(About Translation)一書中提出了“關聯翻譯法”(a correla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強調“原作或譯語文本的語言越重要,就越要緊貼原文展開翻譯”。根據紐馬克的觀點,交際翻譯以認知翻譯為基礎。交際翻譯強調忠于目標語和目標文本,以目的語為中心,重視翻譯效果,翻譯的重點在于把原文的信息真實客觀地傳遞給譯文讀者,翻譯以段落為翻譯單位,譯文以長取勝。

(二)科技英語翻譯標準

1988年,紐馬克在他的《翻譯教程》中指出,翻譯的標準必須能夠衡量某種翻譯方法是否準確,是否最大限度地重現了原文的意義。他提出的翻譯標準為準確和簡潔,認為可以通過交際翻譯法達到這個目的。紐馬克突出翻譯文本的類型差異和文本功能差異,認為不同的文本具有不同的交際目的,因此在具體的科技翻譯實踐中,要運用交際翻譯理論,靈活采用相應的翻譯方法和技巧。

四、紐馬克交際翻譯理論指導下的科技英語翻譯方法與技巧

在紐馬克交際翻譯理論及翻譯標準的指導下,我們從以下三個層面使用具體的翻譯技巧來處理科技翻譯中的特定問題,即詞匯層面、句法層面和修辭層面。

(一)詞匯層面的翻譯

對于一名譯者來說,了解各行業的術語是很重要的。當一名譯者在翻譯一些他并熟悉的某一領域的文本時,不應逐字翻譯,這是因為,許多術語有其慣用的翻譯,譯者應該經常查閱專業字典以獲取這些術語的準確翻譯。

1.新詞的翻譯

一般來說,對技術術語的翻譯,我們經常使用以下四種翻譯技巧:直譯、音譯、音譯加直譯、形譯法。

(1)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指基于源文本的愿意在目標文本中找到相應的詞匯,按詞典里所給的詞義將詞的各個詞素的意義依次譯出。這種方法多用于派生詞和復合詞,并廣泛應用于科技術語的翻譯中。如:software軟件,palm+computer掌上電腦,Linear-induction motor線性感應馬達。

(2)音譯(Transliteration),指根據單詞在源文本中的發音將科技術語翻譯成相應的術語。音譯是傳統的科技術語的翻譯方法。有些詞在漢語中沒有確切的對等譯詞,按照意譯又比較費勁時,通常需要借助于音譯法。這些詞有新材料、藥名、縮略詞、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等)等。如:AIDS艾滋病,clone克隆,hacker黑客,aspirin阿司匹林,radar雷達。

(3)音譯加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 with annotation),這種翻譯法是音譯和直譯的結合,在翻譯成漢語時,可采用音譯加直譯處理方法,以求得在功能、形式、文化上的等同。英語人名的翻譯除遵從名從主人、標準漢音及約定俗成三個原則外,在許多場合還應作一些變通處理,使人名的真實內涵得到體現,從而讓譯文讀者得到與閱讀原文一樣的感受。如:microfarad微法(電量單位),Noble prizes諾貝爾獎獎金,Brinell hardness布氏硬度。

(4)形譯(morphological translation),英語字母或單詞的術語用來描述一個物體的形狀。在翻譯時,我們可以選擇漢語表達法,這種表達法表達源文本的相同或者相似的形狀,有時譯者保留英文字母以達到與源文本相同的效果。如:cross pipe十字管,A-frame A形架,L-electronL層電子,γ-ray,γ射線。

2.數值型數據和單位的翻譯

紐馬克將數值型數據和單位的翻譯理解為“公制單位的翻譯,其余的翻譯則依賴于它們的相關背景和讀者”。他提出三條建議:首先,在翻譯特殊的文章、專業雜志等時,使用轉移法(即保留測量系統)。其次,當源文本中出現近似數據時,翻譯時應使用相應的近似數據。最后,所有的科技翻譯都應使用SI單位,如果合適的話,也可用于其他的翻譯中,這里SI指國際單位制。這些具體的規范清楚地表明紐馬克的觀點,即所有的數值型數據的翻譯應該都使用直譯,以確保翻譯中相同數據的準確翻譯。如:

Because radio and light waves travel at the same limited speed of 186,000 miles a second.

譯文:無線電波和光波的速度一樣都是有限的,即每分鐘186000英里。

在這個翻譯中,由于文章是針對在學術研究和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的,文本中的公制單位基本得以保留,但是英制距離單位也沒有改變,如186,000 miles。至于計量單位,將交際翻譯理論應用于測量系統的翻譯是可取的,因為國際上公認的計量單位是清晰易懂的,能被世界各地的讀者接受和理解。

總之,在翻譯數值型數據時,無論是使用直譯還是交際翻譯理論,對源文本進行準確翻譯都是至關重要的。

(二)句法層的翻譯

英語是一門主從結構的語言,強調從句的內部句法結構和從句間的結合;而漢語屬于并列語言,句法結構松散,強調從句成分之間的語義關系。

1.長句的翻譯

長句經常出現在科技翻譯中。當翻譯這些長句時,首先,我們不應顧忌這些長句的復雜性。我們可以逐步處理這些長句中的基本成分組成,如:主語、謂語、賓語、狀語等。其次,我們應該對這些基本成分進行分析并得出句子的基本意思,區分語法和從句及從句和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最后,我們可以根據漢語的習慣翻譯和表達這些長句,而不必受源語言的限制。

譯者應該掌握英漢結構的相似性及差異性,在科技英語中對長句的復雜結構進行翻譯時,我們應采用交際翻譯理論的翻譯技巧和標準,以使復雜的句子為讀者所理解。如: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tailed decomposition gas might become the cause of reducing the purity of the metal oxide coating adhered to the ribbon glass in the case the aforementioned decomposition gas is not thoroughly removed from the spraying locate.

這是一個復合句,主句為:主語(the detained decomposition gas)+系詞(might become)+表語(the cause of reducing ...ribbon glass)結構,case后邊為省略了that的同位語從句。該句有兩層意思,in the case以前為第一層意思,表示可能產生的結果;in the case以后為第二層意思,表示產生結果的前提條件。按照漢語的表達習慣應是條件在先,結果在后。所以,該句翻譯采用逆譯法。

譯文: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上面提到的分解氣體在噴射處沒有被徹底地清除掉的話,那么,留下來的分解氣體就會使黏附在帶玻璃表面上的金屬氧化膜的純度降低。

2.“Be+Past Participles”結構的翻譯技巧

在科技翻譯中,有三分之一的限定動詞可能用于被動語態。我們將進一步了解被動語態的特點,并討論相應的翻譯方法來解決。為了強調動作、特定的情況、使內容集中及語義一致性,我們把英語被動句譯成漢語被動句。當翻譯這些句子時,我們通常保持原文的主語,并在原文動詞前添加符合漢語表達的詞,如:用“把、將、由、給、讓、受、受到、加以、予以、為、得到”等來表達英語的被動語態。

Mechanical energy can be changed into electrical energy by a generator.

譯文:發電機可以把機械能變為電能。

If the scheme is approved,work on the project will start immediately.

譯文:如果方案得到批準,這項工程將立即動工。

基于漢語表達習慣,許多主動語態的句子能用來表達被動語義。因此,在翻譯被動語態的句子時,我們應該靈活處理句子的被動結構,而不必嚴格遵守原句的被動結構。否則,譯文會晦澀不流暢。

(三)修辭層的翻譯

如果目標文本語法正確但語言不通順,也會影響譯文的可讀性和質量。如何處理這個問題?這取決于修辭。修辭分為兩類:消極修辭技巧和積極修辭技巧。消極修辭與語法、語言結構和詞匯密切相關,注重詞匯準確、流暢、句子結構平衡、話語連貫性和邏輯性。積極修辭技巧強調語言形象,即修辭格的使用??萍嘉恼轮薪洺J褂孟麡O的修辭技巧,與語法、語言結構和詞匯密切相關。

1.精確處理不準確

科技翻譯需要嚴謹的翻譯。精確指的是理解和表達要忠實于源文本;同時,譯文應符合科技文章的語言規范。精確翻譯要求譯文必須從詞匯層面貫穿整個科技文本。如:

Jigang will fix this problem during the recent shut down of the finishing mill.

翻譯1:濟鋼會在最近的精軋機停產時固定這一問題。

翻譯2:濟鋼會在最近的精軋機停產時解決這一問題。

“fix”字典意思為“固定、修理”,這里引申譯為“解決、處理”。因此,在科技翻譯中,譯者應嚴格遵循科技英語特點及翻譯標準,對原文進行精確翻譯,力求嚴謹周密,概念準確。

2.清晰處理歧義

清晰,意味著譯文應符合目標語言的慣用表達,閱讀起來流暢自然,沒有邏輯歧義。這就是為什么在翻譯中我們重組句子結構而不是忠于原文的句式。另外,我們還應該全方位地處理歧義。

英語是一種模糊的語言,語法結構不緊湊。歧義是一種存在于所有的自然語言中的普遍語言學現象。歧義也存在于科技翻譯中,給翻譯造成很大的困難。在彼得·紐馬克看來,消除歧義最有用的方法是找到邏輯關系。彼得·紐馬克認為:邏輯研究對于界定句子的真正含義非常重要。如果句子意義模糊,則譯者必須檢查句子的先決條件來確定單詞、句子和語法的意義。如:

Large amount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cause global warming and human has taken many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threat.

翻譯1: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導致全球氣溫上升,人類采取了許多措施來控制這種威脅。

翻譯2:盡管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導致全球氣溫上升,但是人類采取了許多措施來控制這種威脅。

在上面的句子翻譯中,“and”連接兩部分,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平行關系或因果關系,這就導致歧義?;谶壿嫹治?,第一個翻譯是不合邏輯的,讀起來晦澀難懂,意義模糊。因此,第二個翻譯是可以接受的。

總之,因為科技翻譯是一個分析、解釋和找到一個邏輯解決方案的過程,所以應使用邏輯分析解決模糊性問題。

五、結語

本文通過探討科技翻譯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詳細闡述了紐馬克的交際翻譯理論及其理論指導下的科技英語翻譯標準。通過實例,從詞匯層、句法層和修辭層三個層次,運用交際翻譯理論及翻譯標準來指導科技翻譯實踐,并提出相應的翻譯方法或技巧。紐馬克翻譯理論要求譯者既要尊重原文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又要重視讀者,力求譯文準確、流暢、清晰、簡潔且符合目的語習慣。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紐馬克交際翻譯理論適用于科技翻譯實踐,并且為科技翻譯實踐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白瑩.科技英語翻譯理論探討[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1):159-161.

[2]方夢之.翻譯策略的理想、要素與特征[J].上海翻譯,2013(2):1-5.

[3]范武邱.科技翻譯能力拓展研究[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1,123-150.

[4]傅勇林,唐躍勤.科技翻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184-185.

[5]韓孟奇.科技英語翻譯中的結構歧義及應對措施[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院報(社科版),2012.(5):187-190.

[6]呂俊,侯向群.翻譯學導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140-145.

[7]冷冰冰.科技翻譯典型翻譯癥之分析[J].中國科技翻譯,2012:(8):8-11.

[8]穆雷.翻譯研究方法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149-180.

[9]王衛平,潘麗蓉.科技英語翻譯之要義與技法[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2:152-160.

[10]余高峰.科技英語長句翻譯技巧探析[J].中國科技翻譯,2012(8):1-3.

校級課題編號:SRC2016429。

名稱:紐馬克交際翻譯理論在科技英語翻譯中的應用研究。

科技信息技術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該文結合無錫市科技計劃項目跟蹤檢查的流程,簡要介紹了無錫市科技計劃項目跟蹤檢查系統(以下簡稱“系統”)的功能,指出了系統目前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系統下一步改進和優化的建議。

關鍵詞:信息管理;科技項目;項目跟蹤

一、引言

為了加強對立項的科技計劃項目的跟蹤管理,無錫市科學技術局建立了項目半年度和年度跟蹤檢查制度。由于每年度的在研項目數量龐大,導致了跟蹤檢查的工作量巨大,2005年,無錫市科學技術局將計算機信息系統應用到科技計劃項目的跟蹤檢查中?,F無錫市科技計劃項目跟蹤檢查流程如圖1所示,整個流程分為:企業填報、主管部門審核、主管處室審核、項目受理中心審核匯總、報送。

二、系統簡介

1、企業填報。每次半年度、年度跟蹤檢查開始前,項目受理中心先在后臺仔細核對本次跟蹤檢查的項目清單,確認無誤后,向有在研項目的企業發送填報跟蹤檢查的通知。企業登陸無錫市科技局官方網站,通過“在線申報”即可登陸“無錫市科技局綜合服務平臺”。登陸系統后,找到研發中的項目,點擊進入如圖2所示,點擊紅色字體的“2014年無錫市科技項目執行報表(年報)”,填報本次執行報表,如圖3所示,執行報表包括了企業基本信息、項目進展情況、項目經費到位及支出情況、立項后累計獲得的成果、知識產權、發表的論文或著作、項目的產業化情況、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下一步目標等。企業填報后先保存,檢查無誤后再提交給管理部門。

2、主管部門審核。企業報送報表后,系統會提示企業所在地的區科技局審核。區科技局登陸系統,根據企業提交的紙質版項目跟蹤報表和立項時的合同書對系統中對應項目進行審核,審核通過簽署意見并提交至主管處室審核;審核不通過則退回給企業修改。

3、主管處室審核。主管部門報送報表后,系統會提示項目所屬的主管處室審核。主管處室登陸系統,根據企業提交的紙質版項目跟蹤報表和立項時的合同書對系統中對應項目進行審核,審核通過簽署意見;審核不通過則退回給企業修改。

4、項目受理中心審核匯總。項目受理中心審核企業填報的數據,實時統計本次跟蹤檢查的進展情況,包括企業填報情況、各處室主管項目填報審核情況、各主管部門項目填報審核情況等。

5、報送。跟蹤檢查截止日期后,項目受理中心導出相應的數據,完成無錫市科技計劃在研項目年度檢查情況匯總表,并報送給無錫市科技局計劃與財務處。

三、系統改進建議

近幾年,每年在研的無錫市級科技計劃項目數量都超過650個,系統的上線,給項目跟蹤檢查提供了很大便利,但是隨著項目的日益增多,系統也暴露出了諸多問題。以下是作者對系統的幾個改進建議:

1、項目主管部門、主管處室修改功能

受理中心在對本次需要跟蹤檢查的項目清單進行核對時,經常會遇到企業從一個區搬遷至另一個區(主管部門變化)和某個類別的項目由一個處室劃歸另一個處室主管(主管處室變化)的情況?,F有的系統中,受理中心只能記錄下所有的項目,聯系系統開發商修改。此外,本次跟蹤檢查修改之后,下一次跟蹤檢查的時候還需要再次修改!因此,作者建議系統中增加項目主管部門、主管處室修改功能。項目主管部門修改功能,使特定的用戶可以修改項目的主管部門,修改后系統內所有出現主管部門的地方都統一改正,以避免后臺修改后,每次跟蹤檢查都要重新修改的情況。項目主管處室修改功能,使特定的用戶可以修改項目的主管處室,修改后系統內所有出現主管處室的地方都統一改正,以避免后臺修改后,每次檢查都要重新修改的情況。此功能將提高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并降低出錯幾率。

2、項目自動對比功能

系統會根據系統中項目的起止時間,篩選出本次跟蹤檢查的項目清單。而實際情況中,由于某些項目提前結題,某些項目延期執行等,導致了系統自動默認的本次跟蹤檢查的項目清單會與實際需要跟蹤檢查的項目清單有出入。管理部門用戶單純依靠人眼從650多個項目中挑選出少量的不參加本次跟蹤檢查的項目是項艱難的工作。作者建議,系統增加項目自動比對功能,導入實際需要跟蹤檢查的項目清單,按照該項目清單自動比對所有的項目,如果不是本次跟蹤檢查的項目,該項目的字體或者顏色變化,以提示管理部門用戶。項目自動比對功能將很大的提高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

3、項目清單排序、導出功能

受理中心審核項目跟蹤檢查情況時,需要將所有項目導出做成申報項目匯總表?,F有的系統沒有此功能,用戶只能手動地選擇一頁一頁的所有項目,復制并粘貼至電子表格中,再制成申報項目匯總表。在項目總數不多時,手動操作還能接受;但是隨著項目總數的增多,這種原始的制作申報項目匯總表的方式體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弊端。作者建議,系統增加項目清單排序、導出功能。排序功能使用戶可以方便的按某個條件排列所有項目,如項目編號、項目名稱等,而導出功能使用戶可以根據需求自己選擇項目匯總表所需要的項目關鍵字,比如項目編號、項目名稱、項目承擔單位、項目年份等,然后導出所有的項目,自動生成項目匯總表。此功能將為用戶制作項目匯總表提供很大的便利。

4、填報情況實時統計、導出功能

為了掌握企業填報情況、主管部門、主管處室審核情況,受理中心需要實時統計這些信息?,F有的系統中,管理部門用戶,只能同時查看一項信息,要么查看企業填報情況,要么查看某個主管部門的審核情況,要么查看某個主管處室的審核情況。作者建議,系統增加填報情況實時統計、導出功能,實時統計使用戶可以自主選擇需要統計的格式,可以同時了解多方面的信息,包括企業填報情況、各主管部門審核情況和各主管處室審核情況等等。導出功能,使用戶按照設定的格式統計相應的信息并導出,便于用戶把相應的信息反饋給各主管部門、各主管處室,以督促其更好的完成本次跟蹤檢查工作。此功能也將提高管理部門用戶的工作效率。

5、與之前年報比對、與合同比對功能

受理中心審核處室已簽署審核意見的項目時,為了對項目的年報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往往需要參考該項目之前的年報數據和合同數據?,F有的系統中,管理部門的用戶只能退出當前年報的頁面,進入往年年報頁面或者是合同頁面,無法同時打開多個頁面,操作繁瑣且易出錯。作者建議,系統增加與之前年報比對、與合同比對功能。與之前年報比對功能,使用戶可以方便地將本次年報與上一次年報(或者上幾次,由用戶自主選擇)進行比對,具體比對的內容、公式等信息也可由特定的用戶設置,對比之后將有問題的項目直觀的顯示出來。與合同比對功能,也是類似,使用戶可以方便地將本次年報與項目的合同內容進行比對,具體比對的內容、公式等信息也可由特定的用戶設置,對比之后將有問題的項目直觀的顯示出來。此功能將提高管理部門用戶的工作效率。

6、年報問題匯總表功能

現有的系統中,受理中心審核處室已簽署審核意見的項目后,年報問題匯總表是由管理部門用戶手工制作的,由于項目總數龐大,受理中心往往是由多個用戶一起審核,審核發現同樣的問題后不同用戶會有不同的描述,且操作繁瑣。作者建議,系統增加年報問題匯總表功能。該功能使用戶審核發現問題后,只需在問題類型的復選框(新碰到的問題特定的用戶可以自己添加)中選擇對應的項目即可,最后一鍵生成年報問題匯總表。此功能可以保證同樣的問題描述口徑一致,一鍵生成年報問題匯總表也將極大地提高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跟蹤檢查系統下一步應增加項目主管部門、主管處室修改功能,項目自動對比功能,項目清單排序、導出功能,填報情況實時統計、導出功能,與之前年報比對、與合同比對功能,年報問題匯總表功能等。只有不斷使用系統、不斷完善并優化系統的功能,才能不斷提高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并降低出錯幾率,從而加強跟蹤檢查科技項目的信息管理。

科技信息技術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近30年來,氣象信息化發展對氣象部門傳統的職業分工產生了深刻影響,一般技術性手工勞動崗位不斷減少,氣象信息技術研發、加工、傳播、服務和保障活動的崗位不斷增加。信息化發展對氣象職業分工帶來新挑戰,基層人員的崗位技能不適用現象將更加明顯,氣象預報員的核心地位可能發生改變,氣象人員整體面臨能力提升的壓力,傳統職業崗位面臨重新調整。同時,信息化發展將給氣象職業分工帶來新機遇:氣象隊伍整體規模擴大,社會力量參氣象服務業將成為趨勢,氣象人才的流動會出現新方向,還可能出現多元兼業的新業態。

關鍵詞:氣象信息化;氣象職業分工;多元兼業;互聯網氣象;氣象服務業

一、引言

氣象部門自產生之日起就是一個典型的信息部門,從氣象信息的采集、傳遞、處理、分析,再到氣象預報產品的形成,就是一個從氣象原始資料到氣象科技知識產品的形成過程。在電報和電話時代,氣象業務與職業分工主要根據氣象信息采集、傳遞、處理、分析和制作氣象預報而展開,各環節都有大量手工操作性的勞動。20世紀80—90年代,信息技術得到較快發展,氣象信息化隨之加速發展,氣象部門傳統的職業分工受到深刻影響。21世紀以來,這種影響還在繼續擴大。中國氣象局:《新中國氣象事業60年》,北京:氣象出版社,2009年。沈文海:《對氣象信息化的理解和再認識》,《氣象科技進展》,2013年第5期,第56-62頁。周勇、劉東君、馬鋒波:《氣象信息化標準體系框架研究》,《中國信息化》,2016年第4期,第74-80頁。

二、氣象信息化對氣象職業分工影響之概述

20世紀80年代,受當時的技術條件影響,許多氣象業務環節存在著大量的技術性手工勞動,真正從事創造性智力勞動的人員比例不高。根據統計,1985年,全國氣象部門編制內一般技術性手工勞動崗位約23萬,其中觀測員17358人、報務員2800人、填圖員1477人、衛星云圖接收員470人,氣象資料作孔員237人,占全部氣象業務人員的558%。

隨著氣象通信技術和氣象信息處理技術的快速發展,氣象部門以手工技能為主的勞動崗位迅速減少。到1990年代末,報務員、填圖員、衛星云圖接收員、氣象資料作孔員以及相關的機務員等崗位已經實現信息化和自動化,8000至10000名人員的工作崗位發生變化,這部分人員面臨轉崗壓力。在省級以下氣象部門,一大批20世紀50—60年代出生的氣象工作人員,在氣象信息化的發展進程中或被淘汰,或被邊緣化,還有一大批輔助性技術人員轉而從事綜合經營和施放氣球服務。統計顯示,到2000年,全國氣象部門轉崗從事氣象科技服務與產業的編制內人員達到11000多人。此外,觀測員也大為減少,只有13968人,較1985年減少近20%。

隨著氣象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到2014年已經取消了全部常規氣象要素的人工觀測,地面氣象觀測實現了自動化,全國氣象部門有近12萬名氣象觀測員面臨職業技術能力轉型。在氣象信息化發展進程中,相對30年前的1985年,全國氣象部門近50%的崗位已經被取消或被淘汰,或者已經轉型。參見由中國氣象局計財司編制的1986—2015年的《氣象統計年鑒》。

氣象信息化改變了氣象職業分工的格局,一大批崗位實現了信息化和自動化,相關人員必須找尋新出路,這是氣象信息化發展進程中的必然趨勢,而且這種趨勢還將延續。

三、氣象信息化對氣象隊伍結構的影響

根據氣象信息化對氣象職業分工的總體影響,氣象信息化發展對氣象職業與崗位的影響不僅體現在總量上,更多地體現在氣象崗位的結構上,主要表現為從事一般技術性手工勞動的崗位不斷減少,從事氣象信息技術研發、加工、傳播、服務和保障活動的崗位不斷增加,氣象部門必須不斷進行崗位轉移,增加新的氣象業務服務崗位。

(一)氣象信息化對氣象隊伍規模的影響

根據信息化發展的趨勢,一般性的觀點認為信息化發展對社會就業總量既有消極影響,也有積極影響。消極影響在于,隨著知識、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的快速增加,一般普通勞動在生產過程中的重要性逐步下降,低技能的勞動者將受到排斥,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新的失業或隱性失業的情況(即人在崗卻無事可做的情況);如果突然出現重大技術進步或產業突然升級轉型,大多數勞動者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技術水平上,必然會導致結構性失業。積極影響在于,信息化發展對各行各業的就業數量、質量、結構等方面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擁有知識、技術并且從事技術型、信息型、智力型職業的人員將明顯增加。

氣象信息化發展的實踐表明,信息化發展趨勢在氣象行業就業總量上的積極影響大于消極影響,氣象隊伍的人數不斷增長。近30年來,隨著氣象事業的高科技化發展以及自動化水平的提升,我國氣象部門近一半的一般技術性手工勞動崗位被取消,涉及近23萬人。這足以說明,氣象信息化發展對傳統氣象業務崗位的人員轉移提供了巨大的空間。20世紀90年代,全國氣象部門開展了較大規模的事業結構調整,大力拓展氣象服務領域,出現了一大批新的氣象服務崗位。如此一來,原有的氣象職工隊伍明顯不足以支撐氣象服務的發展需要,特別是在市縣級的基層氣象部門,事多人少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氣象服務任務越來越多。因此,在21世紀初,各級氣象部門不僅大量增加了社會用工,而且通過技術裝備研發生產的市場化和物業管理的社會化,向社會轉移了許多傳統的氣象保障崗位,氣象職工隊伍的總人數較30年前增加了近1倍,總量達到10萬余人。其中,全國氣象部門共有77萬人,氣象服務崗位增加了大量編制外人員。

(二)氣象信息化對氣象職業崗位結構的影響

氣象職業崗位的結構變化是傳統技術時代過渡到信息化時代的一個基本標志。氣象信息化經過了30余年的發展,氣象部門在20世紀80年代的許多崗位,如填圖員、報務員、衛星云圖接收員、氣象資料作孔員、機務員等崗位已基本消失;目前,傳統的觀測員、資料審核員等崗位也趨于消失。氣象預報人員也在逐步減少,根據《氣象統計年鑒》的數據,到2009年,全國氣象部門的預報人員為4937人,較1985年減少了495%。

但是,在信息化發展的推動下,由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人們對氣象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氣象服務崗位,如各類專業的氣象服務業務、氣象軟件業務、氣象網站業務、氣象影視業務、氣象短信電話業務、氣象防雷技術服務、人工影響天氣業務、氣象技術裝備研發與生產等。由此,完全改變了20世紀80年代氣象服務處在氣象系統末端且基本沒有氣象服務崗位的狀況。從1990年代中期到21世紀,氣象服務業務的崗位大量增加。一方面,氣象服務承接了大量因氣象信息化和自動化發展而被取代和轉崗的人員;另一方面,氣象部門吸收了大量信息類專業技術人才,1985年,全國氣象部門的信息技術人才只占總人數的139%,到2014年,該比例已達到1966%。

氣象信息技術發展直接影響氣象部門的結構,從而影響氣象業務的崗位結構。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社會需求發生變化,內在地要求氣象部門進行調整,傳統的一般技術崗位減少或被取消,同時又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氣象技術服務崗位和氣象信息服務崗位。新的崗位屬于知識密集型,傳統崗位則屬于勞動密集型,相應的工作人員面臨轉崗:有的人員經過培訓和磨合,進入了新的氣象技術崗位和信息服務崗位;有的人員難以適應,轉入工勤崗位甚至隱性地失去職務。因此19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氣象部門有一大批工作人員內退或提前退休。根據有關統計,到2012年,全國氣象部門從事氣象影視、氣象資訊、氣象專業服務和防雷技術服務等業務的人員達到氣象隊伍總人數的332%,總計約24萬人,這些崗位大都是近20年間在氣象信息化發展中逐步出現的新的崗位。

四、信息化發展影響氣象職業分工的新趨向

當前,氣象信息化正在以人們難以想象的速度發展,信息化發展可能帶來氣象職業與分工的更大變革,并已經出現新的趨向。

(一)信息化發展對氣象職業分工帶來新挑戰

1.基層氣象人員的崗位技能不適用現象將更加明顯

在傳統的氣象技術條件下,市縣級基層氣象人員的作用是上級氣象部門和領域外氣象人員無法替代的。當時,市縣級氣象預報的準確性、及時性和保障性一般優于上級氣象部門,而且分布廣泛的人工氣象觀測點也主要屬于市縣級。在氣象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氣象觀測已經實現了采集、傳輸、匯集和處理的全程自動化,國家級氣象預報可定點到縣市級以上,省級氣象預報可以定點到鄉鎮級,基層氣象技術保障業務也在探索社會化的實現途徑。氣象信息化的這種發展趨勢,已經對市縣級氣象部門傳統的業務與崗位分工形成挑戰,市縣級氣象機構的職能亟需調整,基層傳統的氣象職業分工將有所變革。但是,目前基層氣象部門對變革的嚴峻性與緊迫性,認識明顯不足。

2.氣象預報員的核心地位面臨挑戰

一直以來,氣象預報業務都是氣象部門的核心業務,氣象預報員就是各級氣象部門的核心人員。但是,隨著數值天氣預報的發展和互聯網氣象的出現,市縣級氣象預報員的職能和作用已經受到影響。在傳統技術條件下,按照氣象臺站預報職能的分工,市縣級氣象臺站預報員作訂正氣象預報,這說明,市縣級氣象預報的準確率應高于省級和國家級的氣象預報,如果準確率相同或者更低,就沒有必要作訂正氣象預報。目前,由于數值天氣預報的快速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準確率與上級氣象臺相同甚至更低的情況已經在許多地方出現,這種狀況已經對市縣級氣象預報員的崗位職能提出了挑戰,而且,這種挑戰還會向省級氣象臺延伸。據統計,2013年,全國市縣級氣象臺站的氣象預報員有3900多人,約占當年全國氣象預報員總人數的69%。隨著數值天氣預報和互聯網氣象的發展,這批人員可能會整體轉為氣象服務人員,或轉為開發專業氣象預報服務產品的人員。

3.氣象人員整體面臨能力提升的壓力

氣象信息化發展要求氣象隊伍整體地進行知識更新,并不斷調整落后于氣象技術發展的氣象生產關系。氣象信息化發展使氣象業務實現了高度的集約化、自動化和智能化,以傳統氣象觀測為代表的人工值班崗位、一般性氣象服務和氣象信息轉發傳播崗位將會大為減少,在省級以下氣象部門中,這類人員預計占60%左右,在市縣級氣象部門中所占比例更高。如果氣象職工不提升相應的信息化能力,就不可能結合實際需求開發應用性的氣象服務產品和氣象技術產品,那么許多人員只能承擔一些簡單的值守班任務,難以適應氣象信息化發展要求,就可能在信息化發展中被邊緣化。如取消人工氣象觀測以后,一些基層氣象臺站的氣象觀測員由于信息化能力不足,將難以適應綜合化業務崗位的要求。隨著氣象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這種情況也會在省級和市級氣象部門出現。

4.氣象傳統崗位分工面臨重新調整

在傳統技術條件下,氣象部門的崗位分工主要是根據氣象業務流程。以省市級氣象部門為例,在1980年代,氣象部門的業務分工與崗位設置主要是氣象觀測員→氣象報務員(氣象通信與機務員)→氣象填圖員→氣象資料員→氣象預報員;1990年代中后期,氣象部門的業務分工與崗位設置已經發生了變化,主要包括氣象觀測員→氣象通信員(網絡維護員)→氣象資料員→氣象預報員→氣象服務員。具體情況如圖1所示。

21世紀以來,傳統的崗位分工已明顯無法適應氣象信息化發展的要求,特別是在氣象數據的采集、傳輸和處理環節實現自動化以后,傳統的氣象崗位分工必然要進行結構性調整。氣象數據開發、氣象預報模式研發、氣象預報服務產品研發、氣象專業服務產品研

發、氣象信息加工等均成為氣象部門的主要崗位,面向用戶采集需求、跟蹤提供氣象服務成為了最重要的崗位,氣象業務運行維護則成為一般性的崗位。因此,如果從信息服務業的構成來劃分,未來的氣象職業崗位可能主要由原創性氣象信息研發人員(即氣象數據開發、氣象預報模式研發、氣象專業服務產品研發、專用氣象軟件研發、氣象科學技術研究等),開發性氣象信息生產人員(即氣象預報服務產品研發、氣象信息深加工、跟蹤采集和研究用戶需求并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等),一般性信息生產人員(包裝性加工、一般性技術處理),氣象信息釋用人員(解釋、應用氣象信息等),信息傳送人員(發送傳播氣象信息、應急處理等)和信息系統保障人員等六大類人員構成。

(二)信息化發展為氣象職業分工帶來新機遇

1. 促進氣象隊伍整體規模擴大

關于氣象信息化發展對氣象隊伍整體規模的影響,一直存在一些不夠清晰的認識。20世紀80—90年代,人們認為,氣象現代化將大規模代替手工勞動,氣象隊伍的人員總量應當會有所減少。根據1998年《省和省以下氣象部門基本氣象系統崗位設置意見(試行)》規定,省級以下氣象部門的人員在原有基礎上應減少30%。但是,經過21世紀初近15年的發展,氣象隊伍的總人數并沒有按照當初的設計要求有所減少,反而增加了近40%(包括編外氣象人員),在基層,普遍存在事多人少的突出矛盾,基層氣象部門均要求擴大編制,增加人員數量。

從氣象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來分析,氣象隊伍的總人數還將繼續增加。目前,我國的氣象服務業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如果不開放氣象服務市場,大量的公共氣象職能增加以后,基層氣象部門就會出現更多的事多人少的現象,必然要求擴編增員;如果開放氣象服務市場,隨著氣象服務市場的不斷成熟,全社會參與氣象服務,尋找相關就業機會的人員自然會隨之增加,氣象隊伍的人員總量必然還有一個增長的過程。

2. 社會力量參與氣象服務業成為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從氣象信息化發展的實際情況來分析,首先,隨著氣象觀測自動化的全面實現,一些過去主要依賴氣象部門提供氣象觀測資料的行業和部門,既可以自建所需的觀測站點,又可以利用氣象部門開放的公共氣象數據,以此為基礎,生產本行業、本部門所需要的氣象服務產品,實際上部分地參與了氣象服務業。在我國,這種情況的出現既有技術原因,也有體制因素。其次,一些傳統媒體、新媒體和新興信息類企業利用自身優勢,參與氣象服務產品的制作與加工,這種情況早已出現。根據統計,2014年,全國各類氣象服務網站已達1300余家,超過1萬家中小型網站使用天氣插件,每日為超過1億的用戶提供氣象類服務;主流的手機天氣類APP約500種,其中,僅墨跡天氣的下載量已近3億次。

2014年,中國氣象局制定并實施了《氣象服務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支持和鼓勵企事業單位、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組建氣象服務企業和非營利性氣象服務機構;培育和發展氣象服務市場中介機構,開展氣象服務的知識產權代理、市場開發、市場調查、信息咨詢等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鼓勵和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氣象服務產品市場,開展氣象服務技術、資本、人才、信息、產權、版權等要素的市場競爭。這說明,社會力量參與氣象服務業的總體政策已經明確,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以及國家深化服務業改革,社會力量參與氣象服務業已成為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但是,省級以下氣象部門如何適應氣象服務業的這種變革,無論在政策層面,還是在操作層面上,目前還缺乏實質性的準備。

3. 氣象人才的流動將出現新方向

一般而言,氣象信息類行業的人才其穩定性高于其他行業的專業技術人才。隨著氣象服務業市場的開放,在一些專業性氣象服務企業出現以后,在氣象信息類行業,技術人才的流動性將會明顯增加,也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氣象信息類技術人才競爭。在氣象服務業市場尚未開放的階段,氣象信息類人才和氣象科研人才主要是在體制內流動,相關人才選擇在地區和單位之間流動。在氣象服務業市場開放以后,人才流動和人才競爭有可能突破體制的限制,出現從體制內向體制外流動的新方向。

4. 可能出現多元兼業的新業態

互聯網氣象是一個開放的、沒有邊界限制的信息服務業系統。由于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目前,社會勞動者正在發生新的變化。第一,兼職從業人員大量增加?;ヂ摼W辦公為信息類人才同時服務于幾家單位或公司提供了可能,“不求所有只求所用”已經成為許多信息類單位或企業的重要指導思想。第二,階段性職業從業人員大量出現。一些單位或企業的某些項目或任務具有臨時性的特點,因此為個人的多元兼業提供了更多機會。第三,“移動辦公”“網上就業”大量出現?!耙苿愚k公”“網上就業”形成了比較寬松的工作環境,工作方式也更加靈活。在網絡條件下辦公,可以完全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而為信息類人員從事小時工、臨時工、兼職工提供了便利,為更多勞動者參與多元兼業創造了條件。隨著氣象服務業的開放和發展,在氣象部門的從業人員中也可能出現多元兼業的現象,氣象科研人員參與橫向研究、承擔科研任務已經體現了這種發展趨勢。

五、結語

面對信息化發展對氣象職業分工的影響,應該說,氣象部門人人都必須直面信息化的考驗,只有在氣象信息化進程中始終屬于創新型、研究型、開發型、智力型和適應型的人才,才能在氣象職業生涯中永遠保持生命力和活力。

科技信息技術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科技檔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信息化建設觀念淡薄、經費投入嚴重不足、信息化硬件設備老化、自助服務和安防設施不全、信息化建設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加強科技檔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科技檔案的現代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科技檔案的使用價值,有利于促進科技事業創新與發展。加強科技檔案信息化管理必須重視科技檔案隊伍建設,加強科技檔案標準化建設,規范科技檔案管理程序,完善科技檔案管理制度。

關鍵詞:科技檔案;檔案管理;信息化管理

企業的科技檔案是企業在生產、建設、科研、管理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載體的科技文件材料(包括圖紙、圖表、文字、數字、聲像等)。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科技檔案,不僅是對科技人員勞動的一種肯定和認可,也對今后的科技研究起到了參考、傳承和發展的作用。它能使科技檔案中的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滲透和轉化,可以促進科學技術的提高和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搞好企業科技檔案工作對企業的改革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義

一、科技檔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是信息化建設觀念淡薄,多方重視不夠。由于檔案主管部門與科技檔案管理工作人員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信息化建設的觀念淡薄,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容易滿足現狀,致使科技檔案信息化管理步伐較慢,信息化建設缺乏長遠規劃,很難系統地持續性開展。

二是經費投入嚴重不足,信息化短期突擊建設行為突出??萍紮n案管理部門由于長期受經費的困擾,導致數字化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滯后,部分重要的科技檔案收集不全。信息化建設平臺缺乏,很難達到科技檔案資源共享。落后的管理理念和服務設施,難以促進科技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同時缺乏信息化發展建設的遠景規劃,短期突擊建設行為突出。每次劃撥信息化建設經費有限,難以整體實現信息化平臺建設,缺乏長期持續效應。

三是信息化硬件設備老化,造成資源利用率低??萍紮n案信息化管理需要不斷經費投入,由于管理部門重視不夠,目前硬件配置低下、設備嚴重老化,損壞率嚴重,維護成本較大,加之服務器數量少、存儲容量不足及交換機性能低等問題,已遠遠不能滿足科技檔案數字化資源服務需求。

四是自助服務和安防設施不全,導致服務能力較低。由于工作人員編制較少,服務手段落實,難以滿足用戶的檔案信息需求。自助復印、打印、掃描等設備缺乏,嚴重影響用戶使用熱情。同時安防設施不足,使檔案管理工作中存在極大安全隱患。有的用戶查詢資料后,不經工作人員允許,私自把檔案帶出,由于缺乏有效的監控系統,造成科技檔案嚴重丟失,難以保證科技檔案的完整性。

五信息化建設的專業人才缺乏,素質不高。由于人事制度缺乏自主權,科技檔案的管理人員大部分是解決企業困難,職工家屬較多,使得管理隊伍在學科、學歷、職稱、年齡等整體結構上受主管部門制約影響較大,信息化建設的隊伍水平參差不齊,專業人才缺乏,素質偏低,信息技術開發能力不強,從而極大地影響和制約著信息化發展的水平和進程。

二、科技檔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科技檔案信息化管理就是要運用現代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實現檔案信息的網絡化和數字化,是科技檔案從資料信息收集、接收歸類、存儲管理、資源開發、信息傳遞等環節,實現科技檔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和有效利用的一體化。

第一,有利于科技檔案的現代化管理??萍荚紮n案經過反復查閱后總會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壞,加之管理不善,讀者遵守查閱制度不嚴,致使檔案損壞、丟失嚴重,這樣給文檔、資料的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而安防設施、管理軟件、數字化設備等信息化技術的運用能很好保證科技檔案的完整性,從而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第二,有利于提高科技檔案的使用價值??萍紮n案歸檔保存的圖紙、圖表、文字材料、計算材料、照片、影片、錄像帶等科技文件資料,通過數字化處理,運用自動化管理系統手段,把檔案信息、接收、傳遞、存儲、開發、利用等環節通過網絡化,提供高度共享和有效利用,促進科研生產活動有力開展,從而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提高科技檔案的使用價值。

第三,有利于促進科技事業創新與發展??萍紮n案是一定的科學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的真實記錄和反映,通過科技檔案信息傳播和開發利用,有利于科研人員和技術人員對掌握科技檔案信息的分析、判斷,準確把握目前科學研究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切實指導科研或生產技術活動,解決現實問題,改變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獲得更高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三、加強科技檔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第一,加強科技檔案隊伍建設。檔案管理人員是檔案科學管理,有效開發,充分利用的有力人才隊伍保障??茖W制定檔案負責人及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明確工作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要認真學習、宣傳、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檔案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嚴格履行檔案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努力學習業務知識,熟悉檔案實體分類法等各項專業知識,不斷培養專業素質,提高業務水平。加強各單位兼職檔案員培訓,提高管理技能,樹立責任意識。高度重視檔案管理隊伍建設,積極引進檔案專業人才,為科技檔案信息化管理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加強科技檔案標準化建設。檔案管理部門與其它部門共同協商,對科技檔案管理中需要協商統一的事物和概念,制訂出科學的統一的標準,對質量、規格、工作程序等嚴格規范,并予以貫徹執行進而修訂完善的全部過程,科技檔案標準化是做好檔案科學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第三,規范科技檔案管理程序。一是要做好平時的檔案收集。各負責檔案管理的兼職工作人員要結合本部門業務職能,建立預立卷文件夾(盒),需要歸檔保存的文件材料及時歸卷,防止散失。二是要做好立卷整理和移交歸檔,對重要的檔案資料要及時整理,科學立卷,根據相應的主題整理成冊,認真填寫移交目錄,按有關規定及時向檔案館移交歸檔。三是要科學編目分類保管,依據檔案主題內容,科學編制目錄,有效歸檔整理,確保檔案資料管理科學規范。四是做好科技檔案的開發利用,編制檢索目錄,為利用者查閱提供方便。對不宜公開的檔案,要注意保密,確保檔案安全。五是做好科技檔案的鑒定與銷毀。對保管期限已滿的檔案,要進行保存價值鑒定,凡無需再繼續保存的檔案,應編制銷毀清冊,經主管檔案工作的負責人審批后銷毀;若還有保存價值,應按重新劃定的保管期限繼續保管。

第四,完善科技檔案管理制度??茖W制定檔案服務制度,提高科技檔案的利用水平,充分發揮科技檔案的使用價值。一是建立檔案借閱利用制度。采用科技檔案管理軟件,運用光學掃描復制、文字圖像壓縮、計算機高智能檢索、通信網絡、遠程信息傳輸等先進技術,建立科技檔案數據庫和查詢系統,制定借閱利用制度,使科技檔案信息更準確及時地為科研事業服務。二是建立科技檔案信息備份管理制度??萍紮n案檢索快速、信息存儲量大都是信息時代帶來的好處,但是系統也存在不穩定性,一定要加強檔案數據的備份,防止系統的損壞,導致科技檔案信息丟失而造成損失。三是加強網絡管理。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應用,為科技檔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必要手段,在使用和管理中一定要采用數據加密技術、身份識別技術、信息確認技術對網絡加強管理,確保網絡安全。四是科學制定檔案接收、整理、修改、補充、鑒定、銷毀、統計制度,組織開展檔案管理現代化和檔案信息化建設工作,積極推進文檔一體化進程,開展多方面協作與信息交流,為科技創新做出應有的貢獻。(作者單位:華陸工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 閆寶霞.淺談信息時代科技檔案管理工作[J].黑河學刊,2013(02).

[2] 王魯紅 宋鳳俠.在現代信息技術下推進科技檔案的現代化管理[J].檔案天地,2001(04).

[3] 嚴月英.科技檔案管理與企業信息網絡的關聯分析[J].福建農機,2013(03).

[4] 何海云.科技檔案管理與信息開發利用[J].青??萍?,2009(03).

科技信息技術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是服務現代農業的重要載體,建設和運營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全市建設的成效。文章從平臺建設的目的及意義、主要內容及可行性、推廣及應用前景進行了闡述,為進一步開展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提供參考,這對于推動農村農業信息資源合理轉變、促進農業大發展、拉動全市經濟快速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營口市;現代農業;農業科技;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 文獻標識碼:A

當前,我國農業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時期,是國民經濟中弱質、落后產業,經營場所的封閉性、分散性和生產手段的落后性,對我國農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農業科技的發展以及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具有較大的阻礙,這也決定了農業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隨著營口市農業產業化、農業標準化和農業國際化的不斷深入,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農業、農村、農民,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拓展農產品市場,推動城鄉經濟社會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建設信息化、標準化、特色化的信息服務平臺勢在必行。

1 目的及意義

我國農業現已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農業部門、科技部門、各涉農單位對農業信息化的認識正逐步提高,并積極探索本地區的農業信息體系如何向廣大農民、合作社、示范基地、農企提供更加有效地服務。國家“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提出: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發展農業信息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水平。加快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轉變增長方式,提高質量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生產與資源環境生態保護的動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是新階段農業的新的使命。搭建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重點開展云計算等新技術在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搭建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集成研究,建成一批信息化示范站和示范村是“十二五”農業與農村科技發展規劃中關于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要求??梢?,農村農業信息化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加快新農村建設和實現城鄉統籌的重要措施,是提高農民素質、培育新農民的重要手段。

營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具有區位、資源、農業產業化三大優勢,并以“三水”(水果、水稻、水產品)著稱,是國家無公害水果和優質水稻生產基地,水產品年產量多萬噸?!盃I口大米”“營口小米”“蓋州蘋果”“營口海蜇”等榮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作為國內較大的種養殖基地,客觀上對市場信息更加敏感、需求更加迫切。由于獲取、存儲、傳輸等手段導致的信息不暢、消息不靈則制約了本市農業經濟的發展。近年來,全國各地級市紛紛建立信息中心,搭建農業信息平臺,這些農業信息網站的發展與壯大對當地農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營口市農業科技信息化服務平臺”平臺的建立,現主要依托于“營口科技信息網”,并于“營口益農網”進行資源整合,通過“營口市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系統”,完善“營口市農業科技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盃I口科技信息網”是營口市科技系統政府門戶網站,由市科技局主管、市科技情報研究所承辦。多年來對營口市科技動態信息的發布、科研成果轉化和利用、科技工作網上辦公等發揮了重大作用,先后多次被營口市政府評為“十佳網站”?!盃I口益農網”是市供銷社主辦的公益性網站,積極開展信息服務“三農”工作,對促進我地區農村經濟發展、農民致富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網站被評為全國農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示范單位。2008年下半年全面啟動的“營口市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系統”,由市委組織部主管、市遠程辦和市廣電中心聯辦,現已建成覆蓋我市全部鄉鎮、村終端站點565個,利用視頻系統定時為農村各級黨員干部和群眾開展培訓。三套系統同時進行資源整合,形成縱向有市、縣、鄉三級科技信息服務機構。市級信息加工、分析、預測、發布為主體;縣級信息采集、整理為基礎;鄉鎮、企業、農戶信息提供、反饋。橫向有涉農單位、涉農企業、宣傳媒體、金融等部門參加,及時反饋農企和農民的信息需求,形成了一個綜合、立體、高效率的農業信息體系,各級農業科技信息機構立足自身特點,宣傳本地特色農業,引導、幫助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市場、專業大戶宣傳自己的產品。該平臺的運行,將運用互聯網和無線通訊技術、科學的管理模式和現代科技服務手段,進行信息收集與發布、開展市場分析預測、建立科技成果數據庫和農業專家數據庫,經過資源整合,通過聲訊、視頻、網上農展等系統功能,努力提高涉農信息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該服務平臺主要功能包括:(1)提供普及性農村公共信息,包括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動態信息、政策法規、農產品價格行情及市場需求、氣象信息、各涉農單位公開發布的需要讓農民了解的各種信息等。通過互聯網和遠程教育系統,農民可在家里就能獲得簡單便捷的服務;(2)提供農業技術含量高、可供技術成果轉化的科研成果以及針對農業生產、特色產業發展所需的技術信息。通過完善視頻服務網絡,開展視頻點播服務;(3)提供網上互動交流,對農民提出的農業技術問題,及時組織專家給予咨詢解答,對共性問題適時組織專家開展技術培訓。

2 主要內容及技術可行性分析

2.1 主要內容

第一,在升級“營口科技信息網”的基礎上,增加“農業信息化服務”窗口,開設“農業科技動態”“農業法律法規”“農業科研成果數據庫”“農業專家數據庫”“農業特色產業”“網上交流”“視頻點播”等欄目,將在數據庫建設、網上互動溝通交流、視頻點播、直播等方面等完成軟硬件的提升,擴充功能,增強服務能力。

第二,整合信息資源,加強信息采集、加工、發布的能力,實現信息資源網絡資源的共享。(1)聯合涉農高校、科研單位、技術專家等,在網站上定期發布最新科技成果;(2)以覆蓋全市農村鄉鎮和村的遠程教育網絡的鄉鎮服務站和村的終端站點為信息傳播與接入點,做好網絡系統維護和站點管理員的培訓指導,及時準確地獲得反饋基層的農業信息。

第三,建立長效的農業技術服務機制。以公益服務為主導,按照“政府監管、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運營模式,組織以農業專家、科技工作者、農技推廣、農村土專家為主的科技服務隊伍,根據農業發展需要,利用電話熱線、視頻培訓、專家遠程、集中指導等多種形式開展農業新技術推廣、農民技能培訓、農技指導和診斷咨詢等服務,實現互惠共贏和可持續發展。

平臺擬在以下方面增加建設投入:

第一,提高系統安全性、網絡運行穩定性及運行承載能力。擴大服務器端的數據存儲能力,購置硬盤存儲陣列等,添置硬件防火墻、UPS等設備,增加服務器端的網絡帶寬。

第二,引進開發服務資源管理軟件、視頻直播軟件系統等,添置音視頻采錄編播系統設備,改善視頻信息技術推廣的軟硬件服務環境。

第三,完善信息化服務平臺的培訓服務體系建設,優化升級平臺主會場及各級培訓分中心的終端設備及應用環境。

2.2 創新性

第一,實現了由傳統的農業培訓向現代化視頻網絡手段轉變,農民學習、了解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可以足不出戶,學習時間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安排。

第二,實現互動交流、視頻點播。農民在生產過程或在應用新技術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可以直接通過遠程系統,隨時向專家提問,得到專家的幫助,也可以通過網絡向服務平臺反饋,由專家智能系統給出答案。解決農民生產問題更直接、更快捷。

第三,學習資料更全面、更豐富,而且能夠結合本市農業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安排專家、安排培訓內容和視頻資料。讓農業科技培訓充分體現地方農業發展特色,與地方經濟建設緊密的結合起來。

3 推廣及應用前景

營口市農業科技信息化服務平臺的建設,將是農業科技資源的進一步整合,也將是農業科技服務平臺的又一次創新。平臺集農業科研、成果轉化、開發推廣、信息發布、培訓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立足本地資源優勢,通過與國內知名院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廣泛合作,吸納人才,引進技術。平臺增設農業科技信息數據庫、農業專家數據庫和互動交流、視頻點播、視頻會議等功能,在視頻點播中可查看大量的實用技術視頻資料和專題片,解決農民居住分散、路途遙遠、接受培訓難的問題。專家還可通過視頻系統有針對性地對農民生產、生活問題加以指導,使技術推廣活動更高效,專家及廣大農民可以足不出戶進行新技術推廣和服務交流,以極為簡單的、農民樂于接受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務,引導基層農技人員以及廣大科技示范戶、種養大戶,把農業專家系統應用到溫室大棚以及水產養殖場、畜牧飼養場等,實現設施農業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對促進我市農業科技信息化發展、推動區域經濟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參考文獻

[1] 白玲,王霖,李歐,等.遼寧省農村農業信息化門戶網站平臺建設研究[J].現代情報,2014,(2).

[2] 阮懷軍,趙佳,王利民.山東省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的研建[J].山東農業科學,2013,45(6).

[3] 龍兵,杜同慶.農業信息化在我國農業現代化中的作用研究[J].現代化農業,2012,(5).

[4] 方鳳玲.農業信息化建設問題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12,(6).

[5] 湯國輝,周永強.農業高校服務現代農業長效機制的探討[A].休閑農業與現代農業發展——2007中國農學會學術年會暨全國休閑農業論壇文集[C].2007.

[6] 楊哲林,郭忠伍,王秀云.談農業科技推廣的創新與發展——回眸濉溪農業科技推廣二十年[J].安徽農學通報,2006,(7).

作者簡介:張文博(1983-),女,遼寧營口人,營口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工程碩士,研究方向:軟科學。

(責任編輯:王 波)

上一篇:證券市場發展論文范文下一篇:媒體數字化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