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衛生思想文化網絡傳播論文范文

2023-09-16

衛生思想文化網絡傳播論文范文第1篇

信息傳播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信息傳播渠道的日益多樣,使我國社會輿論環境和輿論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受同質化困擾的都市報在利潤攤薄的情況下,無法再施展過去厚報低價的擴張模式,需要調整生存或發展的路徑。發揮優勢、凸顯特色、明確定位,網絡時代的都市報應該是城市動態的守望者、區域文化的傳承者、社會輿情的解讀者。

城市動態的守望者

媒介是信息傳播的載體,都市報同樣通過傳播新聞信息來實現監視社會環境的媒介傳播功能。都市報一般是立足于所在的城市,向周圍地區擴散影響。也有少數報紙主張發行不出城,只為所在大城市市民服務。不管怎樣,作為城市報,都市報應該把握城市運行的動態,把收集信息的觸角伸向每一條街道、每一家單位、每一個行業、每一類人群,捕捉城市變化的每一處細節。

毫無疑問,都市報必須要報道所在城市的新聞。事實上,本地新聞也是目前各大都市報的支柱產品。但長期以來,相當多的都市報沒有充分發揮本地新聞的發掘者的作用。這體現在對本地新聞的重要性認識的不足,以及由此帶來的版面配置的失衡。

在都市報蓬勃發展的時期,國內新聞、國際新聞、文娛新聞、體育新聞等非本地新聞是都市報大力開拓的報道領域。全新的理念,多維的視角,充足的版面,詳盡的信息,恢宏的氣勢,詮釋了新聞資源開發的新思維,滿足了讀者的多樣化需求,也為都市報的發展壯大立下汗馬功勞。通過做深做透做細重大或突發的新聞事件來帶動報紙發行量上升和影響力擴大的方式并非永遠屢試不爽。最近幾年,雖然發生過“9·11”恐怖襲擊事件、伊拉克戰爭等突發事件,也舉辦過世界杯、奧運會等重大體育賽事,雖然都市報一如既往地對這些重大新聞進行地毯式的密集報道,但這種方式對報紙影響力的提升所起的作用日漸衰微,有些報紙在舉辦世界杯、奧運會期間的發行量不升反跌。

固然,這有都市報同質化競爭造成讀者注意力稀釋的因素,也有電視媒體強化直播功能的影響,但最根本的是網絡媒體的沖擊。

網絡媒體在報道國內國際新聞、文體新聞等非本地新聞上比紙質媒體有優勢。從都市報操作重大的非本地新聞的實踐看,網絡是報紙的依托,報紙相當多的報道素材取之于網絡。網絡媒體報道非本地新聞的優勢讓紙質媒體相形見絀,使受眾逐漸形成了一旦發生重大新聞便上網尋找資訊的習慣。

而報道本地新聞是報紙的強項。在網絡媒體出現前,本地新聞是吸引讀者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進入網絡時代,不可預測、無法復制的本地新聞,尤其是獨家新聞,依然是讀者的關注點。門戶網站沒有新聞采訪權,無法滿足受眾對本地新聞的需求。讀者要了解所在地區的新聞,閱讀本地報紙是上佳選擇。

正因如此,2006年改版的部分都市報把本地新聞的擴容作為一大重點。如南方都市報制作更具本土魅力的廣州新聞,廣州A2疊由16個版升級至24個版,強化民生內容,加重對時政新聞報道的力度,使廣州A2疊“更廣州”,成為更貼近市民的“廣州讀本”。改版后的《揚子晚報》也強化了“南京新聞”。

因此,面對新媒體的崛起,都市報有必要重新認識本地新聞的重要性,加大本地新聞的報道力度和報道規模,讓發現新聞的神經末梢布滿城市的角角落落,成為城市動態的守望者。

服務性新聞是本地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情系萬家,關注民生,服務百姓,是不少都市報的辦報宗旨,網絡時代的都市報依然可以張揚“服務百姓”的理念,創新服務形式,細化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效率,及時溝通百姓的生活消費信息,使報紙成為百姓信賴的信息交流平臺,為百姓排憂解難。

當然,強調本地新聞的重要性并不是排斥非本地新聞,更不是說本地新聞是都市報的唯一報道內容,而是指在媒體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都市報要合理調配報道資源,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爭取受眾。

區域文化的傳承者

與“城市動態的守望者”相關聯的是,網絡時代的都市報應是區域文化的傳承者。

傳承文化是媒介的基本屬性之一。依托某一區域發展壯大的都市報傳承區域文化不僅是媒體特性的必然要求,也是與新媒體競爭的優勢所在。報紙悠久的歷史、為大眾所熟知的傳播形態、長期培養形成的閱讀習慣,以及都市報刻意追求的親民風格,已使受眾對都市報產生一種親近感。這種親近感除了新聞傳播的最直接的功能外,也與報紙散發出的文化氣息是分不開的,而報紙本身又恰恰就是一種文化產品。如果都市報彰顯區域文化的傳承功能,就能在心理上和文化認同上進一步拉近報紙與讀者的距離,增加讀者對報紙的信任度和忠誠度。

明確并強化都市報的區域文化傳承功能,可通過以下兩條途徑來實現:

1、全面反映城市人文狀態

城市人文狀態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外在表現形式,既有民族文化的共性,也有區域文化的個性。都市報應將城市的衍變及居民的整個生活狀態納入關注的視野。不管是名勝古跡,還是新出現的地標 ;不管是時尚街區的流行元素,還是古巷深弄的歷史遺存;不管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件,還是巷陌墻門的尋常故事……只要是牽動百姓情感,涉及人文底蘊的,都市報都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予以關注。從生活習俗,到方言俚語;從行為方式,到心理特征;從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只要是體現百姓生活狀態,折射出民風民俗民情的,都應該借助不同體裁予以準確反映。深入了解人文狀態,準確反映人文狀態,既是傳承文化的具體體現,也是報紙在心理上拉近與百姓的距離、在情感上增強與百姓的認同的前提和條件。

2、準確呼應區域文化特征

報紙要體現區域文化特征,除了內容上的宣傳報道外,還可以嘗試在形式上的直接承載。在版面設計上,選擇契合地域特點的版式,或細膩,或粗獷,或平實,或婉約,依不同城市所處的不同地理環境、不同的歷史傳統、不同的閱讀氛圍、乃至居民群體不同的性格特點而定。在寫作文風上,選擇當地居民熟悉的語言表達方式,與居民日常的語言交流習慣相接近。在標題制作上,選擇最能吸引當地居民注意力的詞語及其組合方式,不妨適當使用方言,營造親切、悅讀的語境。報紙在文化取向上與當地居民達成一致,推動居民對報紙的認同感。

社會輿情的解讀者

信息爆炸的時代需要對信息進行甄別、篩選、整理、加工,以利于接收者方便、快捷、準確地獲取信息。多元、多樣、多變的社會現狀需要客觀、冷靜、理性地分析新聞現象,幫助受眾了解新聞背后的內涵。網絡時代的新媒體滿足了受眾對信息的多樣化和便捷化的需求,但同時也帶來了淺表化、雜亂化、虛假化的困惑。都市報應該承擔起社會輿情的解讀者的角色。

1、做好深度報道

在報道新聞的速度上,紙質媒體不如網絡媒體。但在挖掘新聞深度方面,紙質媒體卻有優勢。因為紙質媒體具備網絡媒體所沒有的強大的新聞內容原創能力以及制作這些內容的充裕的人才和良好的職業精神。都市報相對年輕的采編團隊、充滿激情的職業沖動、視野開闊的知識結構,還有長久以來濃墨重彩地報道重大新聞的歷練,都為全景式地深入挖掘新聞提供了保證。而這種內涵豐富的高檔次的新聞產品又是受眾所需要的。

深度報道的特點及其在媒體競爭中所起的作用,已普遍為紙質媒體所認同。北京青年報2006年改版,把深度報道作為亮點版面,醒目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深度報道的三個主要內容“焦點新聞”、“調查新聞”和“封面故事”構成當天報紙靈魂的“主菜”。

通過對新聞事件、熱點問題的深入剖析,回應了受眾對社會現象的關注,滿足了受眾對信息的渴求,解析了受眾的疑惑,厘清了受眾的思路,匯聚并引導社會輿論。

2、強化評論作用

在信息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快速傳遞的時候,在新聞唾手可得的時候,選擇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信息予以評說,抓住受眾普遍關注的新聞予以論述,幫助人們準確認識事物本質,在思想多元、多樣、多變的時代尤其重要,也體現了媒介的功力和影響力。

評論是報紙的旗幟。報紙評論的形態因都市報的崛起而發展。南方都市報、北京青年報、新京報等一大批都市報都開設了一個版甚至兩個、三個版的言論專版,旗幟鮮明地直接發出自己的聲音。其超大的容量、鮮活的內容、敏銳的感覺、前衛的思想、新穎的視角、活潑的文風、犀利的文字,讓人耳目一新,起到了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的作用。

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嚴謹的工作作風使包括報紙在內的傳統媒體具備新媒體所沒有的公信力,使報紙有條件成為思想高地。雖然網絡上也有論壇,還有博客,但網絡媒體龐雜蕪亂的信息、真假難辨的新聞、信口表達的觀點,讓人心存疑慮。評論在引領社會輿情上的作用越來越被都市報所認識和重視。

3、疏導繁雜信息

網絡媒體的海量信息有時讓受眾不知所措,被垃圾信息包圍的網民有時很無奈。公信力強的優勢和版面厚實的特點讓都市報具備梳理信息、引導受眾有選擇地接受信息的條件。

首先是梳理信息。不可否認,信息的海量及傳播的快速,使網絡媒體成為紙質媒體的一大重要信息源。紙質媒體按自己的價值取向對網絡媒體的信息進行讀取、篩選及加工、深化,從而成為自身傳播內容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替受眾梳理繁雜信息的過程。在網絡媒體受眾不斷擴大的情況下,這種兼具導讀功能的梳理需要更加及時、實用,令人信服,為受眾排憂解難,使網絡信息成為能吸引受眾注意力的紙質媒體的報道資源。

其次是回應網絡言行。對網絡傳播的虛假信息及時予以糾正,告知真相;對網絡論壇的熱議話題予以理性分析,疏導輿論 ;對“木子美”、“芙蓉姐姐”等現象及時下流行的種種惡搞行為闡明自己的觀點,引導受眾正確對待。

無論是“城市動態的守望者”,還是“區域文化的傳承者”,抑或是“社會輿情的解讀者”,都是都市報在新的媒介生態中的功能明確,是都市報面臨新的競爭形勢所采取的策略調整之舉,目的是揚長避短,鞏固受眾,期待在變化中發展壯大。

(作者單位:浙江日報報業集團)

衛生思想文化網絡傳播論文范文第2篇

為促進道教名山風景名勝區可持續發展,傳承和弘揚博大精深的道教名山文化,搭建道教名山風景名勝區互促互鑒、合作共贏的交流平臺,加大道教名山的整體宣傳力度,倡導道教名山風景名勝區聯合開展宣傳推介活動,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聯合中國攝影報社、武當山風景區管理局特主辦“武當山杯”中國道教名山全國攝影大展,歡迎廣大攝影家、攝影愛好者、風景名勝區工作者積極參與,踴躍投稿。

征集內容

全面征集中國道教名山聯盟風景名勝區境內的自然風光、名勝古跡、風土人情等的攝影作品。(中國道教名山聯盟名單詳見全攝影網“道教名山”攝影大展專區)

征集時間

2015年8月30日截止(以收到作品時間為準)

入展作品數量及稿酬

特級收藏作品2幅,稿酬各3萬元;一級收藏作品4幅,稿酬各1萬元;二級收藏作品8幅,稿酬各5000元;三級收藏作品100~120幅,稿酬各500元。

同一作者獲二級收藏作品以上榮譽的不得重復。以上均頒發榮譽證書,可按中國攝影家協會之規定累計入會積分。本活動的入展作品稿酬由武當山風景區管理局負責向入展作者進行給付,并代繳代扣個人所得稅。謝絕已入選歷屆由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武當山風景區管理局舉辦的攝影大展作品。

征稿細則

1.攝影家、攝影愛好者均可投稿。

2.作品創作時間不限(鼓勵近期創作的作品),彩色、黑白不限,但必須取材于道教名山聯盟風景名勝區境內,并能指明具體拍攝地點。謝絕組照。建議數碼相機使用RAW格式拍攝。

3.作品入展后,主辦單位將統一調取作品數據文件,用于展覽和畫冊制作(Tif格式文件建議不低于50M,jpg最高格式壓縮文件建議不低于7M)。作者請務必將數碼拍攝的數字文件(膠片拍攝的請掃描底片)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主辦單位,逾期不提供者視為自動放棄入展資格。

4.大展實行作品公示制度,擬入展作品將在官方網站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反饋。

5.中國攝影報、全攝影網將刊登入展作品精選及入展作者的名單。

6.對于入展作品,主承辦單位有權在著作權存續期內,以復制、發行、展覽、放映、信息網絡傳播等方式使用入展作品,并可不支付報酬。

7.禁止本活動評委及其近親屬投稿,一經發現隨時取消一切資格。

8.投稿者應保證其為所投送作品的作者,并對該作品的整體及局部均擁有獨立、完整、明確、無爭議的著作權;投稿者還應保證其所投送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合法權益。投稿者應承擔由其稿件及投稿行為所引發的一切后果與責任。

9.對于足以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及行為,一經發現將立即取消入展資格?!胺梁蛄妓椎淖髌芳靶袨椤卑ㄇ也幌抻诳赡車乐卣`導公眾認知、具有欺詐性質等一切違反法律、道德、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的情形。

10.不符合本征稿啟事規定的,不能參加評選;已評選的,將予取消;主辦單位有權收回作品稿酬、榮譽證書等,并可在媒體上通報。

11.本次活動不收參加費,不退稿,且不退存儲介質。投稿作品在郵寄、發送過程中損毀、滅失或遲到、未到的,相關損失及后果由投稿者自行承擔。

12.本征稿啟事解釋權屬于主辦單位。凡投稿者,即視為其已同意本征稿啟事之所有規定。

作品評選

由主辦單位組織專家、學者進行評選。其中:3位評委進行初評,5位評委進行終評。

投稿須知

1.網絡投稿:作者可在全攝影網中國攝影報攝影比賽專區“道教名山全國攝影大展”中注冊,并按要求填寫真實個人信息后上傳作品。投稿作品為jpg格式,圖片統一處理為長邊600—1000像素,文件大小控制在500KB以內。

2.光盤投稿:作品以光盤(CD—R或DVD—R)形式寄至: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十二條48號中國攝影報社活動部“道教名山全國攝影大展”辦公室收(100007) 聯系人:夏雨欣 電話:010-65251661

光盤包裝盒上注明比賽名稱,每幅作品文件名處注明作品標題,同時提供作者資料及作品信息(word文檔)。投稿作品為jpg格式,圖片統一處理為長邊600—1000像素,文件大小控制在500KB以內。無相關資料的作品,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其參評資格。

衛生思想文化網絡傳播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高職學生是大學生群體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道德屬于特定社會群體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學生的道德取向是一個社會道德的風向標,其好壞可以直接反映出整個社會存在的問題。當代高職學生的道德現狀令人困惑,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就業、經濟社會的壓力下,高職學生道德現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值得思考。

[關鍵詞]高職學生 道德現狀 成因

[作者簡介]王錫金(1973- ),浙江奉化人,浙江紡織服裝學院講師,長期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與研究工作。(浙江 寧波 31521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指出,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從總體上來看,當代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但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西方各種思潮大量涌入及價值觀念的沖擊,當前高職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行為和價值取向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當代高職學生中存在著道德素質低下、道德觀念變異、徘徊于道德底線的現象也是不爭的事實。

一、當代高職學生道德素質的現狀

當代高職學生的道德狀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他們的道德現狀有喜有憂,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健康的。從積極方面看,大多數學生都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夠把祖國的利益作為最高利益。能夠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擁護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有勞動觀點、群眾觀點、階級觀點、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能夠維護國家的尊嚴,自覺履行法律所規定的義務,嚴格遵守校紀校規,維護校園的安定和秩序。具有為人民服務和集體主義思想,能夠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具有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良好學風,具有高尚的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和文明習慣,具有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開拓進取精神、公平競爭與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自強自立、講求效益、惜時守信等觀念,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審美觀念。但也必須看到,當代高職學生道德現狀中仍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方面,甚至有些正徘徊于道德底線,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誠信觀念嚴重缺失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作為社會寵兒的高職學生本應該成為誠信的典范,但近年來,面對社會經濟成分、就業方式、利益分配關系多樣化的形勢,他們的誠信道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令人擔憂。

1.考試作弊現象嚴重。在大學校園里,考試作弊現象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作弊的方式更是無奇不有、防不勝防,作弊隊伍不斷壯大,作弊者的心態也由過去的偷偷摸摸變得比較坦然。盡管各高校對考試作弊現象都采取了最嚴厲的處罰措施,但這股風頭并沒有被遏制住。事實上,作弊現象在全國高校內普遍存在,即使在最拔尖的一些高校也不例外。

2.學術作假成風。高等學府本是學術的來源地,真實則是學術的命門。而有些高職學生為了寫論文或完成作業,不鉆研求實,僅靠剽竊求成。據調查,在今年4月某高職院校的一次《讀書與人生》征文比賽中,共收到179篇文章,其中,157篇直接來自網上下載,讓評審老師感到非常震驚。長此以往,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將受到嚴重損害。

3.履歷造假、背信違約頻繁。隨著高校擴大招生,大學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有些學生為了找一個好職位而在求職履歷上做文章,如涂改成績、虛構經歷、購買或偽造榮譽證書等。同時,高職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就業合同意識淡薄,背信違約跳槽現象頻繁發生。去年在廣州批量招聘的大學生中,就業大學生中約有30%毀約,另據調查,在全國其他城市,大學生毀約率也都在20%~30%。

4.惡意拖欠助學貸款、學費。國家設立助學貸款是幫助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重大舉措,但不少受助學生惡意拖欠,使這項善舉處于尷尬境地。據報道,大學生助學貸款運行幾年來,大學生畢業后的還款率不甚理想。目前,大學生畢業后不按時還助學貸款的比例較高,個別地方違約率達30%左右。與此同時,全國各大高校還面臨著嚴重的學費拖欠問題。據對新疆部分高校的了解,2000年以前的學生欠費金額,各校一般都在幾萬至幾十萬元,而近幾年,大部分院校學生欠費金額少則一兩百萬元,多則七八百萬元,個別院校學生欠費率高達30%以上。

(二)社會公德失范

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共同利益的反映,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體現。當代高職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本應該成為良好公德素質的典范。但在現實生活中,許多高職學生的社會公德失范,存在著很多問題。

1.基礎文明素養較低。在大學校園里,一些學生亂扔紙屑、隨地吐痰;在食堂就餐不排隊;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個人衣著考究,宿舍臟亂卻無人打掃;對私人物品愛護備至,對學校公物卻任意損壞;對曠課逃學、互抄作業習以為常;利用網絡欺騙他人;不講究學術道德,隨意剽竊他人的研究成果,等等。更令人擔心的是,部分學生對文明標準的認識比較混亂。有的學生把穿著背心、趿著拖鞋出入公共場所視為生活小事;有的認為把頭發染得五顏六色、著奇裝異服是有個性;有的認為在宿舍內違章用電屬于個人自由;有的把浪費糧食視為個人生活習慣。

2.缺少感恩意識。黑格爾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或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币粋€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以禮待人。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是文明社會最基本的道德準則,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大學生更應懂得“飲水思源,知恩圖報”“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這些經典詩句的真正含義。然而大學生中卻有為數不少的不知恩、不回報者。如深圳著名歌手叢飛曾無償捐出300萬元,用來資助178個貧困學生,可是,當他自己重病住院時,那么多受他資助的學生竟無一人去看望他,更不用說助他一臂之力了。

3.缺少拾金不昧的精神。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社會文化層次較高人群的大學生,理應成為這一傳統美德的繼承者和典范,然而,現狀卻不容樂觀。如校園中有同學丟失飯卡,可“拾主”很多動作“快捷”,大部分丟了飯卡的同學在報失前,電腦上都有被別人或多或少用過的記錄。

(三)社會責任感缺乏,參與政治的價值取向具有功利性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逐步過渡到大眾教育,從總體上看,學生對參與政治活動的熱情與以往相比有趨于平淡的態勢。根據有關資料調查顯示,在“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個問題上,有35%的學生認為“只要有利于經濟發展、增強綜合國力,哪個黨領導都可以”,有45%學生認為“不清楚”,還有20%的學生“不關心”。具體而言,學生參與政治活動的熱情不高,主動性不強。在政治價值取向上,相當一部分高職大學生存在著較明顯的功利性傾向,根據有關資料調查表明,有39%的學生黨員承認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動機是“為了個人就業的需要”,部分學生寫入黨申請書只是隨波逐流,普遍缺乏社會責任感。

(四)婚戀觀念畸形發展

20年前,校園里談戀愛的現象還很少見。而現在,大學生談戀愛已經是他們大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與之相伴的是,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也越來越趨于開放,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視愛情為游戲。中青在線上曾報道,重慶沙區某高校完成了一次“大學生思想健康狀況”調查活動。結果顯示,在對待愛情的問題上,30%左右的大學生“腳踏幾只船”。他們樂于玩愛情游戲,即使獲得自己期望的理想愛情,也不愿意給對方以承諾,以免被束縛。(2)道德底線失守。近年來,午夜陪聊、成人熱線等行業大打學生牌,有不少大學生為了金錢,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喪失了最起碼的道德底線。(3)性觀念過于開放。隨著大學校門的逐步敞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經常出雙入對,共筑愛巢,大學生同居已經成為見怪不怪的校園現象。據在西安、北京、上海、武漢、重慶等大城市的一些著名高校進行的無記名問卷式隨機調查顯示,對婚前同居行為表示“可以理解”或持肯定態度的占48.5%,“說不清”的占27%。也就是說,幾乎75%以上的大學生差不多“認可”或“不反對”同居這一行為。

二、當代高職學生道德缺陷的成因分析

大學生作為時代驕子、社會精英,應該成為社會公德維護的先鋒,然而當代高職大學生的道德現狀卻令人困惑、值得深思。目前這種道德現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一)社會大環境的消極影響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的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的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的多樣化日趨明顯,加上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西方文化、價值觀念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到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中,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當前,社會腐敗現象的孳生、蔓延,受市場利益驅動而大量出現的重利輕義行為,社會關系中人際交往感情的淡漠等,使人們對傳統的道德觀念和誠信原則發生了動搖和懷疑,而由于我國的法律制度還不夠健全,市場規則還不夠完善,懲罰機制還不到位,使一些誠信素質較低的社會成員在現實生活中把不誠信當做一種謀生手段,甚至獲得了巨大的利益。這些對大學生的心靈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二)學校教育中“重智力、輕德育”的不良影響

目前,在中小學階段,學校主要進行的是應試教育,學校、教師關注的焦點是學生的分數、升學率,德育往往被虛化。在應試教育的陰影里,許多中小學教師不講誠信,在畢業生鑒定表上任由學生填寫學習成績和政治表現,這種不負責任的造假行為對學生產生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在大學階段,仍存在重智輕德的傾向,各大高校都把工作重點放在學生的專業學習上,缺乏或輕視德育教育。另外,學校和教師的教育價值觀、職業道德觀、教育方式和方法等都會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產生很大的影響。有的老師到處兼職賺錢,對本職工作敷衍了事;有的搞學術腐敗,剽竊別人的科研成果;有的高校在招生、畢業生就業、各類評估上弄虛作假,都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產生很大的不良影響。

(三)學生自我要求不高,家庭教育不當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生源復雜,層次良莠不齊,許多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對思想道德的自我要求不夠。另外,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許多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書本知識,疏于對孩子“做人”的熏陶。有些家庭物質條件較好,但成長的環境不理想;有的父母不管孩子的一切,任憑孩子“自由發展”;有的父母好開“空頭支票”,甚至有的父母還經常在孩子面前宣揚社會生活中的一些不道德、不誠信的行為和信息。這些都勢必從客觀上導致許多高職大學生雖“成了才”,但“成不了人”。

(四)網絡文化的快速發展沖擊著高職大學生的價值取向

網絡的出現,使地球上的人們在虛擬現實中變成了小村落。網絡因具有全球性、開放性等特點和集文字、聲音、圖片為一體的表現手法,加之傳輸內容涉及全球各個領域,正在廣泛地被高職大學生所接受。然而,互聯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真假難辨,互聯網上的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相比,具有更明顯的不確定性,使它在給人們帶來豐富信息和知識的同時,也給青年學生帶來了許多消極的影響和道德問題。

網絡的開放性和無政府性使一些違反人類社會本質的信息內容得到廣泛傳播,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利用高新網絡技術,加緊了對我國進行資本主義價值觀的滲透。面對互聯網上滾滾而來的西方文化,高職大學生們一方面缺少理想根基和閱歷,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另一方面,他們又很容易被信息的奇、新、異所吸引,久而久之就會對西方發達國家的價值觀念和腐朽生活方式產生親近感和認同感,導致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動搖。

另外,網絡行為具有虛擬性、隱蔽性,國家政府部門對網絡公民的行為難以加以確認,監管起來更是難上加難,使得網絡色情無法杜絕,各種色情網站、色情圖片、色情廣告鋪天蓋地,各種以交友、商貿等為名的欺詐行為隨處可見,有許多高職學生在網上欺騙他人,也有很多人受騙上當,造成了他們道德人格的嚴重失衡。

當代高職大學生是21世紀的應用型科技人才,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他們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擁有健康的體魄,還必須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然而,當今高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卻存在著令人困惑的現狀,認真分析其成因,對于積極探索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會玲.論高職院校大學生誠信意識的重塑[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5(6).

[2]許振華.高職院校大學生誠信障礙及排除[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1).

[3]薛麗,張琳琳.淺談網絡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影響及對策[J].遼寧高職學報,2004(5).

[4]趙素珍.高職院校學生誠信缺失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黃山學院學報,2005(5).

[5]李惠榮.關于大學生同居的一些思考[EB/OL].http://www.sexstudy.org/,2007-04-03.

[6]劉艷軍,張盛楠.現實、守望、游戲,還是追求完美與另類——解讀與透視當代大學生的愛情觀[J].教育藝術,2004(6).

[7]葉松慶.守望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底線[J].青年研究,2003(6).

[8]李慶祝,鐘瑞榮.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現狀及確立正確道德觀的路徑[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3,5(1).

[9]鄭志剛,唐麗.對高職學院學生欠費問題的思考[EB/OL].http://www.xjzjszyj.cn/dygz/ShowArticle.asp?ArticleID=79/,2006-12-04.

衛生思想文化網絡傳播論文范文第4篇

通過充分發掘和利用紅色文化中蘊含的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營造濃厚的高校紅色文化育人氛圍,對改進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促進大學生全面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時代高校紅色文化育人的價值意蘊

(一)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需要

紅色文化作為一種先進的意識形態對當前大學生的人格養成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紅色文化傳承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寄托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歷經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和信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內在一致性,因此,加強紅色文化育人有利于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有力舉措

紅色文化的深刻思想內涵和先進文化價值折射出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在革命斗爭中所呈現出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場、價值追求、精神品質與思想作風,彰顯出中國革命理論的先進性,既與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同宗同根,又與時俱進,既體現其優質性,又突顯出教育的本源性。因此,紅色文化能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內容,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三)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實際行動

隨著各種社會思潮的涌動,物質生活水平的極大發展,大學生的價值觀受到了嚴重沖擊,部分大學生追求娛樂享受,理想信念缺乏,奮斗進取意識不足,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而紅色文化中蘊含的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艱苦奮斗的精神品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貢獻觀、克勤克儉和不屈不饒的樸實觀、不畏艱難困苦勇往直前的犧牲觀,對大學生的全面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二、新時代高校紅色文化育人價值實現路徑探索

(一)融入課堂教學,實現紅色文化的知識傳承

課堂教學是對大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的主渠道,對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直接和正面的導向作用。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貫徹落實紅色文化,實現紅色文化教育進課堂。高校要積極主動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文化資源列入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

(二)融入校園文化,發揮紅色文化的精神引領

通過著力打造校園紅色文化,引領大學生精神世界的建構,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當代大學生。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和實踐活動,同時利用網絡、校內廣播電視、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校園新媒體和自媒體,借助微視頻、微電影、校園短劇等新型傳播形態,深化紅色文化資源的宣傳利用。

(三)融入社會實踐,構建紅色文化的聯動機制

通過將紅色文化的傳承納入社會實踐服務的整體規劃設計之中,注重開展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當代大學生感受紅色文化的精神魅力和時空穿透力,進而自覺弘揚傳承紅色文化。首先,聯合開發,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設和利用好紅色文化教育實踐基地。其次,組織社會服務活動,增強紅色文化教育的實踐性和實效性。最后,構建學生干部、學生黨員教育長效機制,可以在黨日活動、學生干部培訓中增加紅色實踐內容。

(四)融入形式創新,探索紅色文化的多元傳播

首先,開辟紅色文化專欄。各高??梢栽诮虒W樓、餐廳、學生宿舍樓下的櫥窗內傳播革命老區紅色歷史,營造濃郁的紅色文化氛圍。其次,組織多樣化的紅色主題活動。因地、因時制宜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增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發大學生的情感傾向。再次,創新紅色文化宣傳手段??梢越柚W絡陣地,積極利用網絡資源推進紅色教育,創建融思想性、教育性、知識性、服務性于一體的紅色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還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組織年輕一代以紅色文化題材為原型創作網絡文學、動漫故事,撰寫網文,形成具有濃厚紅色氛圍的網絡文化,增強紅色文化吸引力、感染力和沖擊力。最后,加強紅色文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定期或不定期地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與對話,增強紅色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粘性,構筑學生紅色精神棲息地。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在長期革命戰爭中形成的一系列物質遺產和精神財富,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給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了豐富而強大的精神支持。

【本文系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院級重點課題“關中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職思政課的探索與研究”(18XHGZ-0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衛生思想文化網絡傳播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無需多說,要做好這項工作務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特征加以分析,明確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如何,從而有的放矢地探尋其有效的工作路徑,真正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人生導航與引路之功能。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尋;時代特征;大學生

大學生是知識層面較高、創新能力較強、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較強的群體,責無旁貸地肩負著祖國繁榮富強的歷史使命。當今時代科技迅猛發展,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新事物的層出不窮,各種新思潮不斷涌現并沖擊著人們原有的思維,在這樣一個時代變遷、社會轉型的宏觀背景下,大學生能否經受得住時代的冶煉與考驗,真正成為高質量的“四有”新人,關鍵在于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發揮其在大學生成長中的導向、保證、協調和激勵等功能。

一、當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特征分析

1.政治思想方面。當今大學生政治思想主流是好的。關心國家大事,政治思想比較健康,政治評價更為積極,政治鑒別能力增強;政治視野開闊,政治評價更為積極;對政治現象、政治問題的分析能力增強;能夠為民主、平等而積極參與各種競爭,并致力于創建公平的競爭環境,爭取自己的權益。但由于受傳統政治思維模式、多樣化的傳媒觀點、網絡文化與非主流思潮、時代復雜性以及各種政治生活、政治現象的特點不同等因素的影響,政治思想上仍存在著如下問題:一是對“政治”的認識仍停留在表層或感性認識上,一些學生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和理解更是感性、模糊的,甚至是錯誤的,缺乏信仰、信念與信心更是普遍現象。二是在政治趨向上存在著明顯的功利性傾向。三是在政治上表現得極為幼稚與不成熟,或者干脆認為自己的努力對政治決策的結果不能產生影響或影響甚小從而產生相應的政治冷漠。四是政治觀念發展中也存在偏差。

2.道德素質方面。大學生道德素質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理論認知的矛盾以及由此帶來的實踐上的困惑也是存在的,這便是道德素質的主要特征。由于我們道德評價標準的多樣性以及現實生活中道德現象的復雜性,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困惑也是普遍存在。大學生在道德認識上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主流積極、健康、向上,但在行動中往往是不關己事,不聞不問,利己之事,且行再說,批別人長短,不論己是非,或者往往只說不做。這也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方面的一個顯著特征。

3.三觀教育方面?!叭^”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能夠把自己的未來與祖國的發展情況相連,用聯系的、全面的、發展的態度去看待周圍的世界;強調進取精神、求真務實,包括求新求異求變求富,敢于同不法行為做斗爭,并甘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奉獻青春,這是主流。但與此同時,價值取向上也呈現出了多元化、世俗性。這是當代大學生在三觀方面的主要特征。大學生在追求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體現時也努力追求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以期產生共振,達到人生的最大振幅。但是,利他主義在大學生的道德價值中已不占優勢,個人本位主義明顯抬頭。

4.身心素質方面。大部分學生心理素質較好,同時也有不少學生在心理方面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也是大學生在這一方面的主要特征。處在改革穩步進行的大環境中的大學生心理素質較好,能夠趕在時代前列激流勇進、進取不息;對外界的變化有一定的應變能力;有一定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對國家與自己的未來都充滿了自信,樂觀向上;能夠對外部事物與自身給予客觀評價,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合理定位;能夠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時間;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在就業選擇上有一定的自主性等。但一些心理問題也是普遍存在于大學生之中。人際關系問題是大學生普遍頭疼的問題,同時,自我失落、心理失衡、喪失歸屬感等心理現象在大學生中間也是普遍存在,缺乏對自己的合理地客觀地評價,從而自我封閉、壓抑、自卑,不會與人交際等,他們渴望與人交往,但又有很矛盾地羞于或不恥于與人交際,校園惡性暴力犯罪時有發生,與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問題不無關系。

二、當今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方面的主要問題

當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是好的,但我們也不能忽視當今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存在的問題:

1.不少大學生過分迷戀網絡?;ヂ摼W作為開放性的教學技術陣地、課余時間消遣娛樂的主要工具在大學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上網目的五花八門,據筆者抽樣調查統計:為獲得信息的占40%,交流感情的占22%,打網絡游戲的占7%,娛樂消遣占25%,其他的還占6%。除了40%直接服務學習之外,其他的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導,勢必深陷網絡,自制力差的學生沉溺其中,曠課上網不足為奇,不分晝夜,荒廢學業。

2.價值選擇上的“一個中心”。當今大學生追求個人價值、崇尚個人拼搏、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現象普遍。據調查,48%的大學生認為“個人主義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有其合理性”而選擇“大公無私”為個人準則的只占8%。由于市場經濟的負面作用、政治體制改革滯后的誘發、社會負面問題的誘導、傳統文化的價值糟粕、外來精神鴉片的腐蝕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功利化、低級化、自我化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方面的主要問題之一。

3.成長過程中心里阻礙重重。外部世界瞬息萬變、競爭激烈、挑戰重重,因缺乏必備的應變能力而焦躁、恐懼心里屢見不鮮,加上對自己缺乏正確客觀認識,或者孤芳自賞或者墻角獨自落淚,表現為過分自負自卑自挫,封閉自我,無視萬物。迷茫與困惑并存,情緒易受外界影響,波動較大,情感易受挫,不健康的心理直接成為大學生成才發展的強烈制約因素,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絆腳石,應加以足夠重視。

4.壓力重導致不能面對現實。學習、就業、升學壓力重重,導致不少學生無法正確面對現實,前三年主要忙于英語四六級、計算機等級考試的應戰;而大四的學生直接面對的是一個人生新路程的選擇??佳嘘犖檠杆賶汛?,就業形勢嚴峻一年勝一年,不再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上千人報一個崗位已經不是新聞。面對這些壓力不但身心俱憊,而且對現實的恐懼心理也油然而生。

此外,大學生基礎不扎實、實踐能力差、專業素養不高、綜合素質不強、創新能力欠佳等問題也較普遍。問題就是擔子,我們肩負沉甸甸的擔子!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期待著有更新更大的突破!

三、當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與路徑探尋

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內容是:一是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二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加強校風、學風建設,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氛圍。三是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增強學生競爭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向上,正確認識國家宏觀政策和就業形勢,正確認識自己與社會,從而更好地實現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協調與整合,增強學生的危機感和競爭意識,消除學習依賴情緒、消極逃避情緒。四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產生健康的思想從而指導其行為,加強心理健康工作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工作重點已經明確,那就要注意努力探尋工作路徑了。

1.重視理論學習,用科學發展觀構筑大學生的精神支柱。針對大學生特點,讓科學理論進教育計劃,進學生課堂,進學生頭腦,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理論知識的學習,要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青年學生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是大學培養新世紀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的根本任務,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靈魂與核心。要利用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班團學習日及政治理論社團學習活動時間,結合實際,認真組織,深入學習,抓緊抓實。

2.注重敬業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會做人的最重要基礎是敬業精神。然而,市場經濟條件下敬業精神正在失落。加強大學生的敬業精神教育首先是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勞動習慣,對學生進行“敬業是就業的前提與基礎”的敬業教育。重視大學生責任意識和合作意識教育,“三觀”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

3.加強陣地建設,加強對大學生進行非主流思潮的引導。陣地建設要充分利用宣傳欄、櫥窗、院報、廣播站、校園網、宿舍文化等主陣地,加大宣傳力度,塑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善于抓住時事要聞進行宣傳,從思想上給以大學生以內化。對于當今大學生開設《非主流社會思潮》課程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當今社會思潮洶涌而來,人生價值追求出現多元化,如果對當今大學生不加強引導,就會導致他們對洶涌的外來文化、外來思潮不知所措、束手無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彷徨失措。再就是要注重宿舍文化建設,強化大學生宿舍管理,塑造積極、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圍,有利于培養大學團結協作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培養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集體之情和感恩之心。

4.樹立先進模范,用身邊的榜樣力量感化人和教育人。常言說得好:“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各種參觀、評選、演講、報告會等方式,了解、接觸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跡,樹立學生學習的榜樣,用先進人物的事跡影響和鼓勵學生使其不斷進步。尤其要發揮學生黨員、干部、先進人物的模范作用。學生黨員、干部是學生中較出色的代表,各方面都具有較高的素質,且來自于學生,與廣大學生朝夕相處,對廣大學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們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另外,加強學校教學機制的改革,課程、專業設置進一步優化,學習評價機制進一步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化、科學化、人性化,體現以人為本的特色與要求,也是感化人、教育人的有效舉措。

面對社會變遷、經濟轉型的新時期,我們務必深入實際、實事求是、開拓創新,把握大學生心理變化的新特點,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特征,結合社會發展的新情況,研究新矛盾,解決新問題,探索新途徑,著力有效地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責任編輯:劉雨凡

衛生思想文化網絡傳播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針對在“微時代”的社會環境下,通過“微媒介”對大學生思想行為,包括學習、生活和心理等造成的影響,本文內容包括對適應“微時代”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進行分析,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微時代”下造成的心理困惑或心理問題探尋疏導途徑,大學生輿論環境快速干預機制的探索和建立等。

[關鍵詞]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

“微時代”是以短小精煉作為文化傳播特征的時代,信息內容短小精煉、分散度高,文化內涵簡明淺顯、通俗易懂,語言豐富、更新傳播速度快,受眾群體龐大、參與度高、消化信息時間短,更具沖擊力和震撼力,整體內容僅僅百余字,便能夠在極短的時間里吸引受眾并提高受眾的閱讀興趣。這些使得“微時代”的空間范圍迅速擴張,而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員,不但成為信息的接收者、傳播者,也成為觀念的塑造者和被塑造者。因此,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時把握新時代的新變化,在“微時代”中,積極探索和發現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適應當代大學生的新新思想、行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當代教育工作者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一 “微時代”社會環境對當代大學生思想行為造成的影響

(一)“微時代”社會環境對大學生信息接收和處理能力的影響

在“微時代”特定背景下,人們交流的媒介稱為“微媒介”,包括微博、微信、微小說、微電影等等,這些媒介的共有特點就是短小,如微博、微信、微小說要求一次表述不超過 140 字,微電影播放時長不超過 300 秒等。這些特點是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下的必然要求,在簡短的要求下,不可避免的使信息的內容呈現出瑣碎、不完整、無邏輯、斷片、不深入、不系統、不連貫,快速、大量地發布、傳播信息等特點。因此,一方面,形成了一種淺嘗輒止的文化輿論氛圍,這種氛圍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求甚解,缺乏深入研究精神;對當今社會熱點問題的理解膚淺、片面,缺乏持續關注和深入思考,呈現出一種不求甚解、心浮氣躁的言行舉止和人生態度。另一方面,在便捷高效地接收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信息的同時,也會將自己的生活現狀,即時心情,價值取向,社會評析傳遞出去。這就容易產生為了吸引大眾眼球而夸大歪曲事實,做出偏激的評論,甚至對“微環境”發生的現象不加思索、不辨真假、不分片段的進行不負責任的輿論評說等。漠視基本的社會道德觀和價值觀,采用極端態度和言語表達對事物的看法。由于大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的接收能力較強,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和海量信息辨別和讀取,同時篩選真實、有效、有用信息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弱,抵御社會不良影響的能力不強等這些問題在大學生群體中表現的尤為突出。

(二)“微時代”社會環境對大學生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我們的周圍的大學生中隨時隨處可見刷微博、刷微信、增加關注等指尖上的行為,這種行為方便、快捷,不受時間、地點、環境的影響,在網絡通訊環境下,尤其是現代便利網絡隨處可見如WiFi、3G、4G網絡可以隨時、隨地、隨意的認識任何人,說任何話,并不受任何的處罰,通過一些激進的、耍怪的、無厘頭的言行,反而會贏得不少的粉絲,能夠通過關注度實現自我價值、肯定自我價值,削弱了現實生活中的自卑感、挫敗感、疏離感和恐懼感,無論本人現實中何種狀況,因而會使大學生更加依賴這種虛擬空間帶來的滿足感,而漠視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即與同學、朋友、老師和家長接觸和交流越來越少,感情越來越淡,往往會因為一些瑣碎之事鬧得不可開交、敵視,甚至仇視,然而從網絡中獲得的小小滿足感并不能解決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網絡環境中的“得意”與現實生活中的“失意”這一矛盾也成為了一個新的負擔,進而可能會引發新的心理問題。

(三)“微環境”對大學生情緒宣泄的影響

“微媒介”有著對象的隱匿性,使用的便利性,信息的公開性,受眾的廣泛性,表達的不限性,方式的不拘性等特點。因此,大學生經常通過“微媒介”來進行信息接收、傳遞、交流、發泄和對話,在遇到學習、戀愛、生活、工作等困惑或困難時,便會通過“微媒介”隨時隨地地進行自我傾訴、宣泄,一方面使得心里的困惑和壓力得以釋放出來,將心中的淤積不吐不快,有效的排遣消極情緒,及時舒緩情緒,與此同時還可以得到關注者之間的勸慰、鼓勵、出謀劃策,使宣泄著信心增強,使心理不良情緒及時得以調整,可以說是一種“自我療愈”的好途徑。教育工作者關注,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及學生的行為打算,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信息,有利于教育工作者選擇最適宜的思想教育方法。

二、利用“微媒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拓寬教育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模式是“面對面”教育、提問、回答的模式,現通過“微媒介”的使用,開辟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教育工作者可以將有關的教育內容通過“為媒介”傳到網絡上,通過關注和粉絲將內容影響擴展到所有人,學生們可以隨時隨地接受在線教育和思想引導,既可以同步即時教育,也可以異步延時教育,這種形式的教育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延伸,彌補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在“微媒介”上針對熱點話題發起討論,對熱點問題進行剖析,通過提問或辯論,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發表真實想法,互動交流,有效結合學校教育與自我教育,課堂教育與網絡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二)及時了解疏通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和日常生活需求

面對通訊終端手機已進入3G、4G網絡時代,大學生智能手機使用率大幅增加,大學生對利用“微環境”來發表看法,舒緩情緒,提出要求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從大學生心理角度,對通過“微環境”所發出的不同聲音,進行從主體動因、客體環境因素的角度進行剖析,推論大學生“微媒介”用戶主體意識、態度、觀點、言論和情緒的正負傾向性,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進行評估,并針對個別表現呈負面傾向性的學生進行關注,并及時了解情況,進行有效溝通,隱含式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對有訴求的學生言論,學校相關部門加以關注、討論、研究、作出決策,借以切實解決學生關心關注的生活訴求問題,做好服務學生的工作。

(三)有效的整合學生、學校、家庭、社會的多股教育力量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單純靠學校教育是無法實現的,當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環境有矛盾時,就會削弱學校的教育,因此,學生、學校、家庭和社會協同整合教育力量來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才是根本。將學生、教師、家長、社會相關部門和企業通過“微媒介”的互相關注、“微圈”等方式建立信息鏈接、互動平臺,使學生和家長及時了解社會環境的新動態,社會就業情況,同時也使家長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的變化,加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教師可以將學生在校情況及時向家長說明,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校情況,配合教師對學生進行督促管理,齊心協力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而達到正向引導教育的效果。

(四)加速建立高?!拔h境”輿論快速干預機制

1.高?!拔h境”輿論快速反應機制的建立

“微環境”中“微媒介”輿論影響狀態的發展分為開始階段、發展階段、高峰階段和衰沒階段(圖1)。對于校園“微環境”的消極、片面、虛假、偏激等負面輿論干預要注意注意“三個要”,即要快速做出反應,發現問題關注度高,便已不是個別問題,控制發展節點,在發展階段以前介入;要及時出手解決,快速反應機制啟動后,迅速著手研究、討論、解決問題;要做好事后教育工作,對當事者教育好,安撫好,并進行跟蹤教育,并及時做好對大學生思想的正面引導。

2.“意見領袖”引導機制的建立

在熱議問題出現后,網絡上的海量信息的灌入,往往會讓一般學生無所適從,這時活躍的“意見領袖”的觀點就會成為學生們的追逐目標。因此,高校尤其要培養一批活躍的“輿論領袖”,通過他們影響輿論走向,正向引導學生的思想,從正向分析觀點,讓同學們學會包容、寬容、理解,對網絡上的信息要學會篩選,“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關注有利于自身發展的信息,營造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傳播正能量,間接地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工作。

(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微”素質,培養“見微知著”的新理念

傳統教育中的教師,在知識的傳播上和道德教育上都充當著權威的角色,學生則被動地接受來自教師的教育。在“微時代”的社會環境下,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無法適應對當今大學生的教育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更貼近了解大學生,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微語言”,才能交流通常,融入到大學生當中去,減少隔閡,才能有的放矢的進行思想教育工作。因此,學校及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對思想教育工作者進行專題培訓,提高教師掌握信息傳播技術的能力,提升教師利用“微媒介”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增強警覺性、預見性、前瞻性,善于通過微小信息體察學生內心世界的細微變化,及時發現暴露的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并引導學生向正方向努力;善于利用“微動力”,建立有吸引力、引導力的教育網站,使思想政治教育生動形象,有助于引導學生用心去體會、自己去感悟。

在“微時代”的社會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學會利用“微媒介”,才會有效的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只有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被愛、被關心、被尊重,才能獲取學生們的信任,這樣可以更好地在“微環境”中聚攏人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有效性。

〔責任編輯:侯慶?!?/p>

上一篇:英語教學中心理學問題論文范文下一篇:領導體育能力水平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