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歐姆定律的關系范文

2023-09-19

歐姆定律的關系范文第1篇

1.沉默定律:遇到不該爭的人或事,最好的選擇是沉默。2.失憶定律:趕上特殊的情境與環境,最沒有后果的回答就是“我忘了”。

3.微笑定律:談話或談判時遇到了難纏的對手又不好回避時,最好的應對是微笑;4.感懷定律:對方煩躁時遞給他一支煙或一杯水,氣氛就會緩解。

歐姆定律的關系范文第2篇

“二八定律”也稱帕累托定律, 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 (Pareto) 發現的。最初帕累托發現國家財富的80%集中在20%的人手中, 因此又稱二八定律[1]。后來人們發現, 二八定律所反映的現象在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普遍存在, 例如, 企業中80%的利潤是由其中20%的項目創造的, 20%的朋友占據了交往時間的80%, 等等。二八定律通常表示少量因素、投入或事件對最終結果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在企業銷售過程中, 同樣存在著二八定律現象, 即企業80%的業務收入是由其中20%的客戶帶來的, 這里的20%客戶就是企業的大客戶。因此, 很多企業都把營銷的重點放在對大客戶的關系管理上, 為大客戶提供各種方便、優惠的服務, 盡可能滿足大客戶對產品的需求, 注重和大客戶的感情聯絡與關系培養等。而對那些數量眾多而分散的小客戶, 則重視程度相對不足甚至有所忽視。這種營銷理念有利于企業集中資源, 抓住關鍵, 分清輕重緩急, 因此, 二八原則成為很多企業從事客戶關系管理所奉行的根本準則。然而, 任何理論都有其應用的條件與局限性。在客戶關系管理中遵循“二八定律”的局限性如下:

(1) “二八定律”沒有考慮到客戶規模與獲取成本之間的關系[2]。大規??蛻艨赡苁墙o企業帶來最大銷售額的客戶, 但同時企業在大客戶上花費的成本也很高, 甚至其成本與收益非常不對稱, 規模大的顧客常常要求相當多的服務和很大的價格折扣, 從而減少了企業的獲利能力。

(2) “二八定律”使得企業以靜態而不是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市場和客戶。正如企業本身存在生命周期, 企業產品存在壽命周期一樣, 企業的客戶也是存在價值生命周期的??蛻舻囊幠?、盈利能力會隨時間而變化, 也就是說, 曾經的重點客戶的價值也會有逐漸耗竭的一天, 相反, 現在的小客戶可能極有潛力, 成為企業未來的大客戶。因此, 采用“二八定律”作為客戶關系管理原則極有可能使企業忽略了能給企業帶來價值的客戶源。

(3) 運用二八定律細分市場與客戶可能會引起部分客戶的不滿從而喪失業務機會。這是因為企業針對客戶的不同等級, 可能施行差別性的服務條款, 從而使得不在優惠服務范疇的企業感到遭遇歧視性待遇, 從而轉向企業的競爭對手。

2 基于“長尾理論”的管理邏輯及理論范疇

基于上述“二八定律”應用的局限性, 以及Amazon、eBay等用“二八定律”無法解釋的現代商業運營模式的成功, 長尾理論應運而生。長尾 (The Long Tail) 最初是由美國“連線”雜志主編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 在2004年首次使用的詞匯。長尾理論的基本原理是:只要存儲和流通的渠道足夠大, 需求量小的、非主流的產品所共同占據的市場份額可以和那些需求量大的主流產品所占據的市場份額相匹敵, 甚至更大。即眾多小市場匯聚成可與主流大市場相匹敵的市場能量[3]。

“長尾理論”的提出顯然是對傳統的“二八定律” 的沖擊。傳統“二八定律”在企業營銷中過多關注了“二”, 即少數集中的有沖擊力的對象, 忽視了“八”, 即更多的大眾的對象。而長尾理論認為, 在存儲和流通空間足夠大的時候, 更多的大眾對象就像一片很廣闊的分散的區域, 如果可以把握這一塊地盤, 收獲將不一定會比集中的區域成就少。長尾理論是基于信息技術興起所帶來的信息流的儲存、交流成本的急劇降低所形成的一種新的學說[4]。長尾理論較為成功地解釋了利基市場存在的可能性, 對利基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利基市場 (Niche Market) 是被無限細分的長尾市場。一般來說, 一家企業可能運用3種方法來實現市場細分[5]。首先, 企業可以選擇不承認不同群體間需求的差異化, 只為普通的顧客服務。其次, 它可以選擇將市場細分為不同的顧客群, 為每一群體開發一種適用的產品。例如, 索尼公司提供24種19英寸彩色電視機, 每一種面向一個不同的細分市場。最后, 企業可以承認市場細分, 但選擇只服務于其中的一個或少數幾個細分市場, 或利基市場。為不同的細分市場提供多種不同產品的企業可以更好地滿足廣泛的客戶需求。由此產生的結果則是, 如果它對產品進行了正確的定價, 顧客需求將會上升, 來自整個市場的收入比只生產一種產品時更多。

3 “二八定律”和“長尾理論”對客戶關系管理的適應性評價及啟示

如果按照“二八定律”進行客戶關系的管理, 那些不具有吸引力的利基市場就會被企業忽視或放棄。而隨著市場環境發生變化, 消費者個性化消費需求趨勢日益明顯, 企業的營銷理念也從關注大眾逐漸轉向關注個體。在個性化營銷時代, 信息、媒介、量身定做是3個關鍵的詞語[6]?;趥€性化需求的利基市場給企業帶來馳騁的空間, 正是這些細分市場組合在一起形成的“長尾”成為企業持續不斷盈利的源泉。

在企業客戶關系管理中, 究竟是選擇哪一種管理邏輯, 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企業處于開始建立客戶渠道過程中時, 應選擇“二八定律”。抓住重點, 重視每個客戶帶來的絕對業務量, 在具體行為中優先選擇大的客戶, 拓展業務, 并對大客戶給予一系列特殊的政策來維系, 取得一定的市場份額基礎。但是這種客戶關系管理邏輯并不能總是有效的。對于已經取得了一定市場份額的企業, 此時客戶關系管理中應該調整為“長尾理論”管理邏輯, 即優先發展客戶數量顯然更為重要一些。

在現實的客戶關系管理過程中, 最終采取何種管理邏輯, 除了與企業具體營銷業務本身的成熟度有關外, 還與企業所從事的具體營銷業務所處的競爭環境相關。如果企業營銷業務處在高度的市場競爭環境下, 信息不對稱程度較低, 那么此時在客戶關系管理中毫無疑問是選擇“長尾理論”管理邏輯, 即高度重視客戶數量的占有, 而且市場越接近于完全競爭狀態, 越要重視大多數包含中小客戶的利基市場。事實上, 隨著全球經濟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深化, 越來越多的企業營銷業務處在非常激烈的競爭市場環境下, 至少從目前看來, 基于“長尾理論”客戶關系管理邏輯處在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 可以這樣認為, 基于“長尾理論”客戶關系管理邏輯是對傳統“二八定律”管理邏輯的一種顛覆。

在具體的客戶關系管理營銷業務中, 我們應該得出這樣的啟示:“二八定律”要求我們在客戶關系管理中抓大放小, 短期內抓住重點, 重視單個客戶業務的絕對數量;而基于“長尾理論”客戶關系管理邏輯要求我們更重視包含大量中小客戶的利基市場, 把服務做到最細微處, 這要求企業不僅有充分的管理思想準備, 而且更重要的是, 基于“長尾理論”客戶關系管理邏輯的企業, 還應具有與實現這種管理邏輯相匹配的充足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Pareto principle.http://en.wikipedia.org/wiki/Pareto-principle#In-economics

[2].彭淑芬, 劉菁.對運用帕累托定律細分市場的重新思考[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 2006, (1)

[3].克里斯.安德森.長尾理論[M].喬江濤譯.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6

[4].朱允之.長尾勝利等于信息勝利[J].廣告人, 2007, (2)

[5].C.W.L.希爾, G.R.瓊斯.戰略管理[M].孫忠譯.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 2005

歐姆定律的關系范文第3篇

1 正確理解電源電動勢、外電壓、內電壓、外電阻、內電阻、短路電流等物理概念

1.1 電源的電動勢 (E)

1) 概念

電源電動勢就是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對這個概念正確理解的關鍵是對“電源沒有接入電路”這句話的理解和認識。“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有三種情況:

(1) 電源確實沒有與任何電路連接, 這時電源兩極間的電壓就是電源的電動勢。

(2) 電源與外電路連接, 但沒有連通, 電路沒有形成電流, 這時電源兩極間的電壓仍是電源的電動勢。

(3) 電源與外電路連接, 只與電壓表連接, 形成了微小電流, 由于電壓表的內阻很大, 通常被視為理想電壓表。這時電壓表的示數近似為電源電動勢。

2) 電源電動勢的大小

電源電動勢的大小是由電源內部儲存的能量或將其他形式能轉化成電能的本領來決定。因此不同的電源, 其電動勢各不相同, 同類同型號的電源, 電動勢相同。

電源電動勢的近似值, 由于通常將電壓表看成是理想電壓表, 其內阻被看成無窮大, 通過它的電流很小, 小得可以忽略, 因此直接將電壓表的正負極接到電源的正負時, 電壓表的示數就可以看成電源電動勢的近似值。

1.2 外電壓 (U) 、外電阻 (R)

1) 外電壓

(1) 外電壓也叫路端電壓, 是電源與外部電路連通時電源兩端的電壓。在這個概念中有兩點必須強調, 一是電源必須與外電路連通并能形成電流;二是此電壓是除了電源以外的電路兩端的電壓。

(2) 外電壓的大小等于通過外電路的電流與外電路電阻的乘積, 即U=IR。

2) 外電阻 (R)

這部分電路可能是由一個電阻或用電器組成, 也可能是由多個電阻、用電器串聯或并聯而成。

(1) 對于由一個電阻或用電器組成的外部電路而言, 外電阻 (R) 的值就是這個電阻或用電器的電阻值;

(2) 但對于由多個電阻、用電器組成的電路就要視具體的情況, 作具體的分析: (1) 由多個電阻或用電器串聯而成的外部電路, R=R串; (2) 由多個電阻或用電器并聯而成的外部電路, R=R并; (3) 由多個電阻或用電器混聯而成的外部電路, R=R混, 混聯電路的電阻可以看成是由兩大部分組成, R混=R串+R并, 當然并聯電阻將視具體電路來確定, 如果電路中有多處出現并聯, 并聯電阻等于各部分并聯電路的并聯電阻總和。

1.3 內電壓 (U′) 、內電阻 (r)

1) 內電壓 (U′) 就是電源內部電路兩端的電壓。

2) 內電阻 (r) 就是電源內部電路的電阻。

3) 內電壓與內電阻的關系:U′=Ir

1.4 短路電流

短路電流就是直接將電源兩極用導線連接時電路中的電流, 電源短路時外電阻零。

2 電源的電動勢 (E) 、外電壓 (U) 、內電壓 (U′) 三者的關系

電源的電動勢等于閉合電路中的外電壓和內電壓之和。

即:E=U+U′, 或者:E=IR+Ir。

3 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3.1 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的內容

閉合電路中的電流, 跟電源的電動勢成正比, 跟內外電阻之和成反比。

在學生正確理解認識并掌握了電源的電動勢 (E) 、外電壓 (U) 、內電壓 (U′) 及其關系后, 學生就能推導出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的公式。通過引導學生, 他們就能正確理解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關鍵問題在讓學生如何正確應用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3.2 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的應用

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確定了電流與電動勢和內外電阻之間的關系, 而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一般認為不變, 這是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應用的關鍵。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的應用主要有兩類, 一類是利用它求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另一類是它判斷內、外電壓隨外電阻變化的規律。

3.2.1 利用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求電源電動勢和電源的內電阻

如上圖所示, 當開關K1、K2斷開時, 電壓表的示數為3伏特;K1、K2都閉合時, 電流表的示數1.5安培。K1閉合, K2斷開時, 電流表的示數為0.5安培, 電壓表的示數為2伏特, 求電源的電動勢、內電阻和R的值。

解此題的關鍵, 在于學生對電源電動勢和短路電流兩個概念的理解, 學生正解理解掌握了電源電動勢和短路電流的概念, 就能在“當開關K1、K2斷開時, 電壓表的示數為3伏特;K1、K2都閉合時, 電流表的示數1.5安培”, 這句話中得到啟示。因為電源電動勢是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K1、K2斷開, 電源雖然接入電路, 由于電壓表通常被看成理想電壓表, 內阻被視為無窮大, 通過的電流很小, 可忽略不計, 在此情況下, 電壓表的示數就是電源的電動勢。K1、K2都閉合, 此時電源處于短路狀態, 因為電流表通常被看成理想電流表-內阻很小, 可以忽略不計。電源短路, 外電阻為零, 利用閉合的歐姆定律就可以求出電源的內電阻。學生正解理解認識了外電壓的概念后, 就可以直接從“K1閉合, K2斷開時, 電流表的示數為0.5安培, 電壓表的示數為2伏特”中得到啟示。因為外電壓是電源接入電路后電源兩極間的電壓, K1閉合, K2斷開時, 電壓表的示數就是外電路的電壓, 電流表的示數就是外電路中通過的電流, 因此利用部分電路的歐姆定律就可以直接求出外電路的電阻。

3.2.2 利用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判斷電路中的電流內、外電壓隨外電阻變化的規律

3.2.2. 1 閉合電路中的電流隨外電阻變化的規律

\"\"

根據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電路中的電流隨著外電阻的增大而減小, 相反隨著外電阻的減小而增大。

3.2.2. 2 外電壓隨外電阻變化的規律

\"\"

根據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外電壓:U=E-Ir, 外電壓隨外電阻的增大, 電路中電流減小, 外電壓增大;相反, 外電阻減小, 電路中電流增大, 外電壓減小。當然也可以利用部分電路的歐姆定律和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相結合, 直接得出同樣的結論:, 外電壓隨外電阻的增大而增大, 相反, 外電壓隨外電阻的減小而減小??梢? 外電壓隨著外電阻的增大而增大, 隨著外電阻的減小而減小。

3.2.2. 3 內電壓隨著外電阻變化的規律

\"\"

根據部分電路的歐姆定律, 內電壓:U′=Ir, 根據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內電壓:, 因為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一般不變, 故內電壓隨著外電阻的增大而減小, 相反, 內電阻隨著外電阻的減小而增大。

歐姆定律的關系范文第4篇

【案例】

本節課內容來自浙教版《科學》, 復習目標參照《2010年浙江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說明》, 下面是這節課簡要的教學過程:

1. 溫故熱身, 做好鋪墊。首先從“伏安法測電阻”的電路圖 (如圖所示) 入手, 讓學生思考:

這是什么電路?這里的電壓表、電流表分別測什么量?你是怎么知道的?用這個電路能否測出R的阻值?請你說說是怎么測的。如此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再現了有關串聯電路、“伏安法測電阻”及“去表法”判斷電路等知識, 為下面的復習掃清了障礙。

2.精做母題, 提煉方法。在上圖的基礎上, 通過增加條件, 教師將第一道思考題改編成下面的一道例題, 這是本節習題教學的母題。

[例題]下圖為伏安法測電阻的電路圖, 已知電源電壓6V不變、待測電阻R阻值約為10Ω、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范圍為0~10Ω。 (1) 請你根據電路圖, 用筆代替導線連接實物圖。 (2) 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動, 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如何變化?

例題中第 (1) 問是連接部分電路, 考查學生對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接線與量程的選擇, 第 (2) 問考查的是利用歐姆定律和串聯電路特點來判斷電表大小的變化, 其中量程的選擇是復習的難點。學生解題后, 當交流反饋“實物圖應如何連接”的時候, 師問:“為什么電壓表的量程選擇0~15伏, 而電流表的量程選擇0~0.6安?”生答:“先考慮電流、電壓的最大值。”師又問:“那么, 你又是怎么知道電路的最大電流和電壓的呢?”生答:“移動滑動變阻器到最左端或最右端。”師生的這一問一答, 滲透了解決“量程選擇問題”的思維路徑 (方法1) :滑動變阻器—最大電壓或電流—量程, 即選量程就是要考慮電路中電表所能達到的最大值, 而要考慮電表的最大值, 就要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或最右端來思考;當學生交流反饋“電表大小如何變化”的時候, 教師又不斷地提醒學生:“你是否有不同的解法?”最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 小結方法2:判斷電表的變化其實就是判斷電路中電流與電壓的變化, 可直接利用歐姆定律或串聯電路電壓與電阻成正比等多種方法來求解。教師在此有意識地滲透了“一題多解”的思想, 以拓展學生的思維。

3. 一題多變, 拓展提升。教師將上例稍微變一變, 又增加了第 (3) 問。

變式1: (3) 在實驗中發現, 電壓表0~15V的量程已損壞, 0~3V的量程能正常使用, 若還想繼續該實驗, 電壓表應接在哪個位置?

在學生解題有困難時, 教師及時提示:“電壓表接在這個電路中有哪些接法?哪種接法是合適的?”生答:“……將電壓表并聯在滑動變阻器的兩端是合適的。”師再問:“為什么這樣合適的?你是如何測出R值的呢?”基于部分學生的思維還有障礙, 此時教師又提醒學生:“能否運用上面的方法1和方法2來解題呢?”在老師的循循誘導下, 學生最后都能根據“滑動變阻器—最大電壓或電流—量程”的思維路徑, 并利用“歐姆定律或聯電路的特點”判斷出R’兩端的最大電壓為3伏, 所以0~3V的量程可以使用, 且R’兩端的電壓一旦測出, R兩端的電壓也就知道了, 因此可測得R的值。這是上例中解決典型問題的方法在相似問題中的遷移應用。為了鞏固習得的方法和知識, 教師又讓學生動手做習題1:

習題1:仔細閱讀下面兩圖, 思考: (1) 以下兩圖能測出R的值嗎?請說出你的理由。 (2) 閉合開關, 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動, 電壓表的示數又將如何變化?

(習題1第 (1) 小題是變式1的遷移訓練, 第 (2) 小題是上面例題方法2的應用。)

習題1反饋交流完畢后, 老師再將題目變一變, 增加第 (4) 問。

變式2: (4) 若電壓表損壞了, 只有一個電流表 (如下圖所示) , 你有辦法測出R的阻值嗎?

由于相當一部分學生不知從何下手, 教師滲透方法3:在兩個電阻串聯的電路中, 已知3個獨立的量就能求出其他量。并引導學生思考:題中已經知道幾個量?還有什么隱藏的量?經過分析, 學生明白:電源電壓6V、R′的最大或最小阻值是已知的, 且可利用電流表測出電路中電流的值。這樣學生就能測得R的兩個值, 一是當滑片移到最左端 (R′=0) 時測的;另一個是當滑片移到最右端 (R′=10Ω) 時測的。此處教師不僅教給學生解決“兩個電阻串聯的電路中求其他量”必須具備的條件, 還滲透極端法和一題多解的思想。此時教師又在變式2基礎上進行改變, 增加了第 (5) 問。

變式3: (5) 若只有一個電壓表呢, 你還有辦法測出R的阻值嗎?

這是變式2的變式, 解題思路與方法相似, 學生解題比較順利。為了了解學生是否掌握, 接著又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下列習題的訓練:

習題2:已知電源電壓6V、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范圍為0~10Ω, 在移動滑動變阻器的過程中, 發現電壓表在0~5V間變化, 你能算出R的阻值嗎? (這是變式3的變式訓練)

習題3:某校興趣小組同學想探究“一段電路中的電流跟電阻的關系”, 設計了如圖所示的電路圖, 已知電源電壓為6V。通過實驗, 該興趣小組測得4組數據, 如下表所示:

(1) 在實驗中, 應調節滑動變阻器R′的阻值, 使R兩端的電壓保持為_______伏;

(2) 實驗室有3種規格的滑動變阻器, 甲 (20Ω1A) 、乙 (15Ω1.5 A) 、丙 (20Ω1.5A) , 分析該實驗, 你認為該興趣小組選擇了_______滑動變阻器。

研究歐姆定律的電路圖與“伏安法測電阻”的電路圖殊途同歸, 都是由兩個電阻串聯的的電路, 在解題方法和知識運用上有許多共性。其中第 (2) 問, 是關于滑動變阻器規格的選擇, 其解題思路與量程選擇類似, 可以有效遷移, 主要是上面方法1的應用。

4. 舉一反三, 歸類小結。最后回到“伏安法測電阻”的電路圖上, 教師引導學生歸類小結:

今天我們做的練習都是什么電路?這個電路在科學研究和生活中有何應用?通過交流學生明白:該電路應用廣泛、比較普遍, 今天習得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在今后會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評析與思考】

怎樣的習題課是有效, 乃至高效的?或者說怎樣才能擺脫“題海戰術”?關鍵是教學要“少而精”, 而要做到“少而精”, 就要把握好“考點、方法點、興趣點”。筆者認為, 本節習題復習課在以下幾方面做得比較好:

1.考點到位。從知識技能目標來看, 要把握好考點, 做到不拔高、也不降低, 尤其是要把握好??键c和易錯點。這節課復習的??键c (重點) 有: (1) 使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電流的大小b; (2) 正確使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量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b; (3) 應用歐姆定律在簡單的電學問題 (不超過兩個電阻) c; (4) 應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量導體的電阻c;復習的易錯點 (難點) 有: (1) 兩表在電路中的接線、讀數的變化及其量程的選擇; (2) 在歐姆定律、伏安法測電阻等實驗中, 滑動變阻器的作用及選擇。

2.方法有效。從過程與方法目標來看, 要把握好方法點, 在習題課教學中得注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包括解題的方法和復習方法。本節課運用的復習策略很多, 如織線成網法、錯例分析法、變式教學法等, 其中最主要是變式教學法。本節的教學思路有“一題多變”和“多題歸一”兩條主線。

(1) 以“一題多變”為主線。“一題多變”就是對一道基本題, 讓題目的情境有所變化, 按程序不斷加深加廣, 變成許多有關的習題, 如下圖所示:

本課中的例題就是母題, 母題考查的是“伏安法測電阻”實驗中出現電表連接和讀數變化的問題, 通過減少條件或變換條件, 形成案例中的變式1、變式2、變式3, 拓展了復習寬度和深度, 側重解決了考試中具有典型意義的問題。我們不妨把“一題多變”這一環節看作第一階段——“由薄變厚”的復習過程, 它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基本規律的理解, 而且還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 激發學生復習的熱情。

(2) 以“多題歸一”為主線。本課從導入開始就以右下的電路圖展開, 這個電路圖無論是在實驗中, 還是在生活中其應用都很廣 (具體如下圖) , 此類問題的共同特征是由兩個電阻串聯的電路, 尤其是都與實際聯系緊密, 如在可調亮暗的臺燈、電風扇開關, 電子秤, 自動測高儀等中應用, 是中考的??键c, 為此, 本課就只復習串聯電路。顯然, 本節課中無論是判斷電壓表、電流表讀數的變化, 還是解決應用電壓表或電流表測電阻的問題, 只要是由兩個電阻串聯的電路, 都要利用歐姆定律和串聯電路的特點來解題。

其次, 例題中解決量程選擇問題與常見的滑動變阻器選擇、最大電流、電壓等題型都為形異而質同的習題, 都可采用方法1:“滑動變阻器——電流、電壓的極值——量程”這樣的思維路徑;變式2和變式3, 也是兩道形異而質同的習題。

可見, 在教學中, 教師利用“多題歸一”的思想, 即是將多個表面上不同但實質上相同的題目歸成一類, 找出它們的共同特點, 用一個規律去解答, 這是“由厚變薄”的復習過程??傊? 多題歸一可以實現觸類旁通的教學目的, 它會使學生形成解決該類問題的知識組塊并儲存在頭腦中, 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時, 動用已有的知識組塊就可容易地解決, 做到“解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 “萬變不離其宗”。

總之, 無論是“一題多變”、“一題多解”還是“多題歸一”, 它們都是變式教學中常見的方法, 這些方法其實質都是力圖用最少的時間, 最少的題量來實現最佳的效果。心理學表明, 學生通過一定數量的有序練習比解大量無序題目更能提高學習效率和解題水平。古語說得好, “授之以魚, 不如授之以漁”, 多解歸一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漁”。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教師的教學必須“舉三反一”、“多解歸一”。

3.興趣倍增。從情感、態度價值觀來看, 復習階段不可忽視興趣點, 這是主動復習的動力。本節課教師通過選準學生的易錯點, 利用錯題分析,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變式教學, 利用“變”來打開學生“多思”、“多問”、“多變”的思想閥門;利用“變”, 來開拓學生的思維, 激發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 由于變式教學, 整節課學生只練了7道題, 卻能統領一大片;整堂課老師講得少, 引導得多, 講知識少, 提煉方法多, 因而學生學得輕松、有趣。

總而言之, 脫離題海戰術源于合理的方法, 而合理方法又源自:考點、方法點、興趣點的有效把握, 只有做好以上“三點”, 才能做到“少而精”, 也只有做到“少而精”, 才能脫離“題海戰術”, 才能“減負提質”。

參考文獻

[1]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2010年浙江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說明[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 2010.

[2]黃鵬飛.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復習導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0.

歐姆定律的關系范文第5篇

經過長期的努力,筆者發現:在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運動的過程中,生產與消費在數量上始終能自動保持平衡,即在數量上保持相等。筆者把生產與消費之間這種能自動保持平衡的規律,定名為“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

前面我們已知生產與消費的關系,是決定人類社會經濟運行與發展運動的主要矛盾,所以“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人類社會共同的最基本的經濟運行與發展規律。

由于“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是人類社會共同的基本經濟運行與發展規律,因此它客觀地存在于任何社會、任何國家。這是它與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剩余價值”規律的重大區別所在。那么,生產與消費為什么能自動保持平衡呢?下面就來詳細地回答這個問題:

一、“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的科學定義

當社會生產總數量大于社會消費總數量時,就會發生 “生產過?!?迫使人們降低生產、減少生產數量。這時,消費對于生產起阻礙作用,直到社會生產總數量減少到等于社會消費總數量后,生產與消費達到平衡后,這種對于生產發展的阻礙作用才會消失。

當社會生產總數量少于社會消費總需要的數量時,就會產生供不應求的現象,使價格上漲,剌激人們擴大生產,增加生產數量,直到社會生產總數量等于社會消費總需要量時, 生產與消費達到平衡后,這種剌激人們擴大生產的作用,才會消失。

因此在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運動的過程中,由于生產與消費互相制約,使生產與消費在數量上總是自動保持相對平衡地共同向前發展,所以:

任何一段較長時期的社會生產總數量等于同一時期的社會消費總數量。

由于人類生產的各種各樣的產品,它們不會自然消失, 不論其數量的多少,也不論其經過多久的時間,最后都會被人們以各種形式完全消費掉。因此,生產與消費的數量關系, 可用下列公式表示:社會生產總數量 = 社會消費總數量。

這個公式定名為:“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1)社會生產總數量與社會消費總數量,只有在雙方是同一時期,并使用相同的計量單位,等式才能成立。

(2)社會生產總數量及消費總數量,一般應以一個國家或較大范圍的地區為準。

(3)社會生產總數量及消費總數量,包括生活資料、生產資料兩大類物質。

(4)應該注意:社會消費總量,不是社會產品的保有量, 而只是社會產品的實際消費量。

如某個國家的汽車保有量為100萬輛,如果汽車的平均使用壽命為十年,那么這個國家的汽車社會總消費量應為平均10萬輛 / 年。

(5)根據國際慣例:科學上發現的定律、定理等,一般由發現者的名字來命名,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的命名,應該是發現者本人的名字,所以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可以定名為 “楊懷輝定律”,由于漢字在國際上不通用,所以在國際上應該用:“Yang Huai Hui”定律,縮寫為:“Y、H、H”定律。

二、關于“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的具體說明

現在,我們舉例來具體地說明“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的存在及作用:

1.假定某個國家每年生產汽車的總數量為100萬輛,而同時期這個國家每年的汽車消費總數量為80萬輛(而且假定這個國家既不出口汽車,也不進口汽車)。這樣,每年生產的汽車數量減去當年的汽車總消費量:100萬—80萬 =20萬輛。

結果還剩下20萬輛汽車 / 年,積四年之和,到第四年底, 共計剩余4×20萬輛 =80萬輛汽車。它已足夠這個國家人們一年的消費量,于是第五年發生“經濟危機”,人們被迫停止生產汽車一年,直到第六年初,全部剩余汽車都已推銷出去后,人們才能又繼續生產汽車。在這五年中:

生產總量:4×100萬 +1×0=400萬輛汽車

消費總量:5×80萬 =400萬輛汽車

因此:五年生產總量400萬輛汽車 = 五年消費總量400萬輛汽車。

所以:生產總數量 = 消費總數量

2.假定某一個國家某年的汽車生產總量為50萬輛,而這個國家的消費量每年需要400萬輛汽車才能滿足:

第一年,人們生產了50萬輛汽車,由于社會消費能力大于50萬輛汽車,所以全部銷售完畢。

第二年,由于汽車供不應求,于是人們擴大生產,生產了100萬輛汽車,仍未滿足社會消費能力,所以全部銷售完畢。

第三年,由于汽車還是供不應求,于是繼續擴大生產,這年生產了200萬輛汽車,仍未滿足社會消費能力,所以又全部銷售完畢。

第四年,由于汽車仍然供不應求,于是繼續擴大生產;這年生產了300萬輛汽車,仍未滿足社會消費能力,所以又全部銷售完畢。

第五年,由于汽車生產仍未滿足消費需要,人們仍繼續擴大生產,這年人們生產了400萬輛汽車,由于社會的消費量需要400萬輛 / 年,所以剛好全部銷售完畢。

第六年,人們還繼續擴大生產,生產了450萬輛汽車,由于已超過了社會消費總量400萬輛 / 年的水平,所以開始發生“生產過?!?這時消費就反過來阻礙生產的發展了。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當社會生產總數量小于社會消費總需要量時,會剌激人們擴大生產,促進生產的不斷增長,直到社會生產總數量達到與社會消費總需求量相等時,生產與消費平衡后,這種剌激人們擴大生產的作用,才會消失。

但是,從社會生產總量小于社會消費總需要量,到社會生產總量等于社會消費總需要量的發展過程中,每年的社會生產總量,仍然等于當年的社會消費總量,如前面所述:(這里為了簡便,汽車到了消費者手里就算作消費量)

第一年:生產總量50萬輛 = 消費總量50萬輛汽車

第二年:生產總量100萬輛 = 消費總量100萬輛汽車

第三年:生產總量200萬輛 = 消費總量200萬輛汽車

第四年:生產總量300萬輛 = 消費總量300萬輛汽車

第五年:生產總量400萬輛 = 消費總量400萬輛汽車

所以,社會生產總數量 = 社會消費總數量

以上情況是假設的,它把比較復雜的實際情況簡單化, 便于人們理解“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實際上,社會經濟發展運動是比較復雜的,但是如果我們對實際經濟運動情況展開深入地、追根問底的調查研究,仍然可以發現“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是確實存在的。例如,在當今的世界上,人類每年生產幾千萬輛汽車,數以億噸計的鋼鐵、水泥、煤碳,幾十億噸糧食、水果、蔬菜,這么多的產品到那里去了呢?還不都是基本上被人類消費掉了,而庫存量相對于生產量來說是很少的。所以,由于“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的存在,每年人類社會總的生產量減去當年人類社會總的消費量,幾乎等于零。

現在是經濟全球化時代,每個國家都有出口進口,但如果把進口與出口抵消,每個國家的順差或逆差,占整個國家的國民總產值的比例一般來說并不大。所以一個國家每年的生產總量大致上是等于當年的消費量的。所以歸根到底,生產總量還是等于消費總量的,因此,“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 確實是客觀存在的規律。

三、“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與“剩余價值”規律的關系

人們都知道,馬克思由于發現了“剩余價值”規律,從而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發生、發展的規律。資本主義社會有一種奇特的社會現象,那就是每隔一段時期,便要發生一次 “經濟危機”,商業停頓,市場盈溢、產品滯銷、銀根奇緊、信用停止、工廠關門、國民經濟一片蕭條景象。

為什么資本主義社會雖然不斷爆發“經濟危機”,而資本主義經濟仍能以比較快的速度發展呢?這是擺在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面前的一個重大難題?,F在,由于“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的發現,上述難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人們已知道,導致資本主義社會不斷發生“經濟危機”的根源正是“剩余價值”規律。由于資本家拼命地追求最大的 “剩余價值”,一方面拼命地擴大生產能力、增加生產量,另一方面則盡量減少勞動者的工資收入,盡量限制勞動者的消費水平的提高。由于勞動者占人口的大多數,勞動者的收入受到嚴格限制而增長緩慢,使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消費能力增長緩慢,遠趕不上生產增長的速度。因此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社會生產總能力通??偸谴笥谏鐣M總能力,使社會生產總量大于社會消費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即社會生產積累的總數量,大大高于社會消費總數量時,便會爆發“經濟危機”。

如果說“剩余價值”規律的存在,是使資本主義社會不斷地發生“經濟危機”的根源,而“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的存在,則是使“經濟危機”自行消失的原因。為什么資本主義社會不斷發生“經濟危機”,而資本主義經濟仍能以較快的速度向前發展?“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可以說明這個重大理論難題:

由于“生產與消費守衡規律”的存在,要求在生產增長的同時、消費必須同步增長,整個社會的經濟才能增長。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存在著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無產階級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斷地以各種形式與資本家作斗爭, 如罷工、組織工會與資本家談判要求增加工資等。

而資本家在獲得超額利潤的同時,為保持企業能正常生產,以保證資本家能連續不斷地獲得利潤,而不得不對無產階級作些讓步。在生產增長,利潤增長的同時,逐步地給工人們增加工資。于是,隨著生產的增長勞動者的收入也不斷增長,使整個社會的社會消費能力也不斷增大。社會消費能力的提高,為企業生產的商品提供了不斷擴大的廣闊市場。而不斷地擴大的廣闊市場,又提供了生產不斷地發展所需要的前提條件,從而促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不斷地向前發展。資本家們沒有想到,他們對工人階級在收入上的讓步,卻反過來創造了擴大再生產的客觀條件,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逐步減少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危機的發生頻率,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發生經濟危機的頻率已經大大低于初期的資本主義社會時期。

由于“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的客觀存在,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必須由高消費來維持。所以,現在世界上那些生產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是高收入、高消費的國家,而勞動者的高收入正是廣大工人階級不斷地與資產階級作斗爭的結果。

現代工業的勞動生產率高,所創造的價值也很高,除了支付給工人較高的工資外,資本家仍能獲得相當高的利潤。在資本家所獲得的巨額利潤中,真正用于資本家本人的消費只占很少一部分,大部分利潤都被資本家用來作再生產投資:購買生產資料,增加或更新設備,擴大再生產,投資新企業、新行業等。即用于生產資料的消費,以便獲得更多更大的利潤。 生產資料消費的不斷地增長,也是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與“剩余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社會兩條最基本的經濟規律,它們共存于資本主義社會,共同對資本主義經濟運行與發展運動起作用。但分工不同:“剩余價值”規律起動力作用,“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是經濟本身的運行與發展規律,它還可以對經濟起調節和平衡作用,它使資本主義經濟保持相對平衡地向前發展。

四、“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的實際運用

“剩余價值”規律在推動資本主義經濟向前發展時,又自動地遵守“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并受它的約束。

由于“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是人類社會共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經濟運行和發展規律,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如果人們能正確地運用它來指導經濟的運行與發展,將可獲得最佳的經濟運行狀況,最大的經濟效益,最快的經濟發展速度,最少的失誤。

如何實際運用呢?這里簡單的舉例說明一下:

例一:日本經濟在二戰后,為什么保持了很長時期的高速增長?一個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采納了一位經濟學家的建議,實施了“收入倍增”政策,即經濟每增長一倍,民眾的工資收入也相應增長一倍,這樣做的結果是:既充分調動民眾的生產積極性,也為經濟增長擴大了所需要的廣大的市場。

日本雖然是外貿大國,但外貿仍只占國民經濟總量很少一部分。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還是依靠內需的相應增長,而內需的增長,又主要依靠國民的工資增長?!笆杖氡对觥?政策對提高日本國民的工資增長起了很大作用,從而推動了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日本經濟發展的經歷,很符合“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規律。

例二:與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同一時期,我們中國的發展一直很緩慢。這其中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中國在改革以前, 一直奉行低工資政策,廣大人民群眾收入一直很低,國內市場容量非常有限,所以經濟難以發展。近年來,我們中國的經濟發展比較快,除了外貿發展比較快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人民的收入加快了很多,過去人們連想也不敢想的高檔消費品如轎車也開始進入普通家庭。

我們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國,如果完全依賴出口來支持國民經濟增長,那是不能長久地,也是不太可靠的,因為國際市場變幻莫測。今后的經濟增長應該主要依靠提高內需,擴大國內市場。

根據“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最終要由它的消費水平來決定。假如我們要想在八年內使經濟總量翻一番,就必須使國內消費總量在八年內翻一番,主要的是要使人民大眾的工資等收入在八年內翻一番。假如我們中國人均收入達到美國人均收入的四分之一,我們中國的國民經濟總量就可與美國相等,成為第二個美國。

所以用“生產與消費守衡定律”指導經濟工作,非常實用有效,而且比西方經濟學理論簡單明了,建議中國政府盡快采用它作為指導經濟工作的主要經濟學理論,它將為振興中華出大力。

歐姆定律的關系范文第6篇

我們約定過:元件上電壓的參考極性 (從+到-) 和電流參考方向;如果,

U>0, 表明元件上電壓參考極性和實際相符, 如果, U<0, 表明該元件上電壓參考極性和實際不相符;電流亦如此, 如果, Ⅰ>0, 表明該元件上電流參考方向和實際方向一致;如果, Ⅰ<0, 表明該元件上電流參考方向和實際方向不一致。

在KVL (基爾霍夫電壓定律) 描述中, 對于集中參數電路, 任一時刻、任一回路, 各元件上電壓代數和恒為零, 稱為回路電壓方程, 在寫該方程時, 首先設定繞行方向, 凡元件上電壓的參考方向 (從+到-) 與繞行方向一致的, 則該電壓前取“+”反之取“-”。如圖1所示:

回路繞行方向是任意選定的, 有兩個選擇: (1) 是順時針、 (2) 是逆時針。當順時針時:+U1+U2-U3+U4-U5=0, 這樣, 很容易把正確電壓方程寫出來了。一經設定了繞行方向和各元件上電壓的參考極性, 則各元件上電壓Ui前的“+”“-”也隨之確定, 只要將電壓參考極性和繞行方向進行比較;方向相同取“+”, 方向相反取“-”便得到了, 任意選定的參考極性和繞行方向, 毫不影響分析結果。

簡單的歐姆定律也是:關聯方向 (電壓、電流參考方向相同) U=+Ⅰ·R, 取“+”;非關聯方向 (電壓、電流參考方向相反) U=-Ⅰ·R, 取“-”。

而在之前的網孔電流法中:

是原有的規范方程, ⅠI是網孔Ⅰ的電流;ⅠⅡ是網孔Ⅱ的電流;ⅠⅢ是網孔Ⅲ的電流。而R12, R21, R23, R32, R13, R31稱互阻, 可正、可負;它們的“+”“-”由相鄰兩個網孔繞行方向相比較而得:方向相同取“+”方向相反取“-”。R11, R22, R33稱自阻:總是正, 這不難確定。Us11, Us22, Us33是三個網孔上所有電壓源之和, 也是可正、可負, 它們的“+”“-”由網孔的繞行方向與網孔上電壓源的參考方向比較而得, 方向相同取“-”方向相反取“+”, 不難看出, 這就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一不容易記憶、二不容易應用、三容易出錯。例如:

帶入規范方程有:3ⅠⅠ-ⅠⅡ-ⅠⅢ=3

解方程組自然得出結果。

現在我們把前面網孔電流法的規范方程改成:

帶入改良后的規范方程有:

解方程組自然得出相同結果, 這就可把互阻前的“+”“-”和Us11, Us22, Us33前的“+”“-”的確定, 統一到一句話上來:方向相同取“+”方向相反取“-”。貫穿到全部電路分析中。

學生和初學者又好記憶, 不會弄得他們暈頭轉向, 應用起來也不會出錯。與前面歐姆定律的“+”“-”規定一致了;與KVL (回路電壓方程) 中, 繞行方向和參考電壓方向比較的規定一致了;也與后面的疊加定理求總支路電流時, 分支路電流前的“+”“-”規定一致。對各種電路 (通過實踐) 均實用、且正確。并統一規定方向相同取“+”方向相反取“-”。就把各個版本電路書中, 均把網孔電流法、KVL、歐姆定律U=IR、疊加定理中, 電壓量、電流量前的“+”“-”規定不相同的混亂狀況: (一會兒方向相同取“+”, 一會兒方向相反也取“+”, ) 解決了、統一了, 大中專學生和初學者難以應用和常常出錯的現象得以改進。

而在節點電壓法中, 自導總是“+”的, 互導總是“-”的, 規范方程:

Is11、Is22、Is33分別是1、2、3個節點流進、流出的所有電流源 (如是電壓源可等效變化為電流源) 的總和, 其“+”“-”的確定, 一般來說不存在困難, 很簡單。只針對電流, 進入節點是“+”、流出節點是“-”合符人們記憶習慣, 不難掌握。

摘要:KVL、網孔電流法等方程中, 電壓、電流參量前的“+”、“-”的確定, 由繞行方向和參考方向比較而得到, 方向相同為“+”, 方向相反為“-”, 統一了規范方程中參量前正負的確定法, 便于學生記憶和應用。

上一篇:學習小組計劃范文下一篇:初中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