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課題研究報告范文

2023-09-18

課題研究報告范文第1篇

張海芬 鄭鳳梅

要:校園文化以其獨特魅力貫穿于一個學校的發展始終,它體現了一個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文化氛圍和品味格調,特別是提高全體師生的凝聚力,營造優良的校風學風,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育優秀人才,促進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

21世紀的今天,一個學校的發展,不僅僅體現在高質量的教育教學上,更體現在富有特色和個性的校園文化建設上。校園文化是師生精神風貌、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的綜合體現,是在教育教學和管理實踐中逐漸創造生成的,不僅彰顯著一個學校發展的理念,更彰顯著一個學校的發展方向,可以說校園文化是個學校發展的內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園文化特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需要,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內涵、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校園文化的重要性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推動先進文化建設的思想保障,也是加快實現校園文化建設的行動指南。

1、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發展觀的核心和本質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人是社會活動的主體,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不僅要通過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而且要大力加強文化建設,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進而提升人的素質、協調人際關系、激發創造潛能,這也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內在要求,當今世界,文化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國力的增強取決于經濟實力,也取決于文化實力,文化實力既包括知識技術、教育等方面的力量,也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價值觀、審美觀在內的精神力量,深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離不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離不開文化的有力支撐。因此,大力推進文化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同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文化建設,才能實現興起社會主義建設新高潮,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目標。

2.校園文化彰顯學校發展的獨特理念與發展特色。校園文化是學校本身形成和發展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由于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地方,因而校園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義。即學校共同成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學校最高目標、價值觀、校風、傳統習慣、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在內的精神文化,以及校園建筑,校園景觀、綠化美化等物質文化,其中以精神文化為第一要義,因此,校園文化是師生精神風貌、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的綜合體現。它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學校發展的獨特理念與發展特色,可以說,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沙掷m發展的品牌。

因此,校園文化以其獨特魅力貫穿于一個學校的發展始終,它體現了一個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文化氛圍和品味格調,特別是提高全體師生的凝聚力、營造優良的校風學風,陶冶學生的情操、 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育優秀人才,促進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3、校園文化在信息化的今天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茖W發展觀的實質就是以人為本、協調、和諧、可持續發展。校園文化的核心也是人與環境的和諧、人文精神的傳承,并以此為基礎,推動學校的發展。所以,科學發展觀必然是我們今天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面對今天社會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校園文化依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校園文化的特性

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它既有人文特征,又有教育特征,它是一一個學校長期傳承下來的思想觀念、學術精神、價值觀思維習慣、人文傳統、制度建設等精神素質和校園各項物質建設素質的總和。所以學校的教風、學風、科學風氣、生活和工作環境,無不是學校校園文化的體現。校園文化大致包含兩部分,一是物質文化,一是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承載著非物質文化的內涵,是非物質文化的載體,非物質文化通過物質文化表現出來。非物質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通過校園環境、學校的規章制度、師生的日常言行舉止、管理和教育教學活動體現出來。校園文化具有十大特性:①知識性;②藝術性;③觀賞性 ④獨有性;⑤系統性;⑥積淀性⑦滲透性;(⑧傳承性;⑨豐富性;①實踐性。校園文化的十大特性,要求我們在進行校同文化建設時,要充分把握其特征真正發揮其在學校發展中的作用。

三、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彰顯校園文化特性

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彰顯著校園文化的特性,從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到現代文明的網絡文化的傳播,從校園內涵文化的建設到校園外顯文化的營造,從靜態文化的加強到動態文化的生成,校園文化林林總總,五彩繽紛,形成各個學校獨特的的發展理念與發展模式??v觀諸多學校的發展,校園文化的建設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專業發展文化。教師專業成長是每個學校都要面臨的首要問題,校園文保建設首先要注重教師的專業成長,諸如采取制定教師個人發展計劃書、開展校本課題研究,堅持撰寫教學反思和進行集體備課等各種措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同時發掘骨干教師的潛力,注重優秀教師的成果展示,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師專業發展文化,這既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又彰顯了校園文化的實踐性。

2、班級特色文化。班級,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學生活動的基本場所。有人曾形象地把它比喻成學生磨煉本領、學會生存、創造人生的“驛站”,進行知識信息交流、體驗快樂與憂愁、釀造希望與收獲的“生活舞臺”。班級建設的成效如何,從結果上看,會直接關系到學校教育影響的成效,關系到學生的個性化與社會化的廣度與深度。因此,人們都非常重視班級及其建設對學生成長的作用。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級文化就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項重點工程。

課題研究報告范文第2篇

一、 課題提出背景:

1、初中和高中都屬于基礎教育。把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日益顯現出它的必要性,因此,應通盤考慮,全面把握。無論初中或高中化學教學都是化學教學的一部分?;瘜W是為變革的社會服務的,是作為現代文明社會的公民應該具有的基礎知識,化學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質,民族素質必須的教育。初中教學要為高中教學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興趣,重視化學學習習慣的養成。

2、初中化學是啟蒙學科,高中化學是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從教科書及教學實際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學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化學知識、基本化學實驗技能、簡單化學計算及化學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某些應用,其知識層次以要求學生“知其然”

3、初高中教材、教學內容應銜接現行的初、高中教材雖然有它的連續性,但更有其相對的獨立性,編寫上也有些不配套;初中是義務教育,高中是非義務教育,導致初、高中的教學不能有效的溝通,很多初中教師根本就沒有看到過高中的教材,更沒有進行教學技能的培訓,對高中教學內容和方法缺乏了解;而高中教師根本就沒有看到初中的教材,沒有去了解學生究竟在初中學習了哪些知識;初中化學教學時間僅為短短的一年,并要參加升學考試,客觀上造成了初中化學教學趕進度,教學內容一般不超過課本教材內容,教師也無意去進行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導致許多學生基礎不夠扎實。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發展,使學生全面發展。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初高中化學的教學當務之急是做好初高中教學的銜接,包括教材教學內容上的銜接、學生學習方法上的銜接、初高中學生學習心理的銜接等,鑒于各種因素,我們選取了初高中化學教學內容銜接作為研究課題。

二、 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論觀點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構建自己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主動地去建構信息的意義”。建構主義教學觀強調“教學通過設計一項重大問題以支撐學習者積極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習者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設計真實、復雜、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學習環境與問題情境,誘發、驅動并支撐學習者的探索、思考與問題解決活動;提供機會并支持學習者同時對學習的內容和過程進行反思和調控”??偠灾?,建構主義重視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學生面對具體情境進行意義建構,重視學習活動中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協作”,從而主張建立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銜接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建構主義思想,是一種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教學原則相吻合的學習方式。因此建構主義理論為本課題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2、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主張心理學應該是人化的心理學,強調研究人的本性和價值、尊嚴和自由、成就與潛能。人本主義學習論認為學習應是個人潛能的充分發展,是人格的發展,是自我的發展。學習不是刺激與反應間的機械聯結,而是一個有意義的心理過程,學習者了解學習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學習的實質在于意義學習。這種意義學習,不僅是理解記憶的學習,更是指學習者所做出的一種自主、自覺的學習,要求學習者能夠在相當大的范圍內自行選擇學習材料,自己安排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情境。

人本主義學習論為銜接教學的研究奠定了人文基礎,它讓人們看到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須以其主體性的發揮為前提,只有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特性,給予其自我實現、發揮潛能的機會,學生才能夠獲得發展。

3、 化學課程標準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是本課題研究的重要理論依據之一。本課題的研究將以兩本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為主要依據和研究對象。

三、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本課題的提出,主要依據教育、教學的改革,依據化學課課程標準,依據學校的發展,也是深化課程改革,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需要。

2、本課題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教師尋求實施新課程的最佳結合點,幫助我們在教學中更好地捕捉教育時機,同時根據學校、學生的實際做好調查研究工作,真正落實好初高中化學教學內容的銜接。

3、本課題的研究可以使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選擇高中教材中的部分內容作為教學情景,設計題目,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4、本課題的研究可以使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時能注意把握好教學難度,注意學生與初中教學內容、學習方法等方面的銜接,使初高中化學教學有機整合、協同發展。

四、 課題研究團隊:

研究課題:高中化學與初中化學的銜接教學策略的研究

課題負責人:席繼磊

課題研究成員:李玉磊馮學銘

課題參與人:長葛二高高一化學備課組成員

五、 課題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2013.9——2013.10)提出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研究的構想,成立課題研究組。學習相關理論,研讀《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更新課題組成員的課程理念,統一思想,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2013.9——2013.10)課題研究組成員走訪初中兄弟學?;瘜W教師,調查當前初中化學教學現狀,了解初中化學所講知識內容、學生學習方法、學習心理特點;同時根據學生自身特點設計一套自測題,對學生初中化學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調查研究。

第三階段:(2013.9)課題研究組成員根據學生對初中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設計初中化學復習學案,利用開學第一周時間對初中化學進行復習,同時讓學生對初中化學知識進行查漏補缺。

第四階段:(2013.10——2013.12)課題研究組成員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在高中化學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把對每一節課涉及到初中化學知識都給予體現出來;研究組成員還定期進行交流總結心得體會,對實際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完善。

第五階段:(2013.12——2014.1)課題研究成果展示階段,課題組成員共同寫出研究心得體會,在學校教研組會上進行交流。同時由席繼磊參加學校及長葛市優質課比賽。

六、 研究內容:

(一) 通用對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學習,是我們認識到:

1、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聯系

a.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繼續體現基礎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基礎性

b.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繼續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化學課程的主旨

c.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繼續要求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

2、初中與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區別

a.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

b.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更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的選擇

c.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更注重課程的多元化

【注】詳細材料見過程性材料《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

(二) 通過對初中教師的走訪及學生的測試,我們認為要做好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

應該從學習能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四個方面入手。

◆教學內容的銜接是搞好初中與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的基礎對現行九年級化學教材與高一教材認真進行比較、分析,有許多內容可在初中適當拓寬知識的邊界,有效與高中知識內容進行銜接,略舉數例說明。

1.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內容的銜接。初中階段介紹氧化還原反應時將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分開進行教學的,它們之間的聯系沒有列出,將這些概念割裂開來,顯得很零散,而且教材僅從得失氧的角度來判斷、分析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所以初中在講還原反應時應與氧化反應聯系起來講,通過氫氣還原氧化銅實例的分析,除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外,還要從化學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變化情況來分析,讓學生對氧化一還原反應的概念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2.元素化合物知識教學內容的銜接。初中階段在介紹碳的性質時,只簡單介紹了金剛石、石墨、C60,未對上述物質的結構進行剖析,而高中階段更強調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之間的聯系。為了能與高中化學教學更好地接軌,初中教學應通過對碳單質的結構 性質、用途進行分析,讓學生初步確立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概念,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系統性學習。

3.化學計算教學內容的銜接。初中化學計算中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以及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都是關于質量的計算,而高中的化學計算通常以物質的量(摩爾)進行計算,從而架起宏觀與微觀之間相聯的橋梁。為了引導學生形成量的意識,在介紹氣體的收集方法時需了解各種氣體的密度,氣體在標準狀態下的密度與相對分子質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實例分析。例如:氧氣的相對分子質量是32,密度是1.429,若用32除以1.429得22.4;又如:H2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密度是0.089,若用2除以0.089也等于22.4。通過常數22.4建立了氣體密度與氣體相對分子質量的聯系,比較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就可以比較出不同氣體的密度。這樣既減輕學生對氣體密度大小的記憶負擔,又形成了有關物質的量的概念。

4.復分解反應與離子反應的銜接。初中化學在介紹復分解反應時,簡要地介紹了一些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要求產物中須有氣體或沉淀或水生成,而高中化學則要求學生掌握離子反應的實質的書寫方法,因此在初中輔導學生時應作些復分解反應條件分析的延伸,讓學生學會寫電離方程式,使學生了解在溶液里所起反應,實質上是離子之間的反應。

5.結構理論的初步知識?

(1)初三只舉例介紹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情況,高一年級介紹了核外電子排布的三條規律,給出了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2)初三只列舉有關“離子化合物”和“共和化合物”的簡單例子,高一則在此基礎上介紹了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原子晶體的概念結構特征和物理性質等。由上可知高一年級教材中對于化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較初中更為完善、更嚴密,也更兼顧科學性和學生的可接受性。?

6.有關化學計算內容及方法的承繼?

(1)有關溶解度的計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解度三者之間的換算。但溫度改變、溶解、結晶問題的計算是中學化學計算中的一個較為重要的類型,也是高考中常見的考點,在高一年級時要適當補充

(2)“量差”法的應用。此法在中學基礎計算中應用較廣,初中階段不要求學生掌握該法,在高一年級要結合有關新課內容補充講解并使學生逐步掌握。?

7.實驗室制取常見氣體?

初中已學過O

2、H

2、CO2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并分別介紹其反應方程式,使用儀器裝置內容。高一年級要結合Cl

2、HCl、SO

2、NH3等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從反應原理、反應裝置、收集事項等四個方面對此加以歸納,并將之擴大為學習氣體制法的一般方法。

初中教學中能與高中知識銜接的知識點還有不少,例如:元素化合價、元素周期表、化合物的形成等等,只要我們細加揣摩,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適當的方法,也許只要“點到為止”,往往能使學生“恍然大悟”、“豁然開朗”,為將來的高中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艚谭ǖ你暯邮菍崿F初中與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的關鍵初中化學的教學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識水平及初中化學作為入門學科的限制,較多地采用灌輸式的講解方法,學生學習心理多“經驗記憶型”的被動接受知識,教師要多讓學生向“探索理解型”主動學習知識進行轉變。在教學方法上更多地采取啟發式,激發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自學地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教師需要在化學教學策略、教學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研究怎樣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心理發展特點進行教學,以實現學科知識、學科方法和學科思想等方面的提高。

為了更好地搞好銜接教學,教師還要精心備好課,力求教學形式不拘一格,盡可能使課堂生動活潑、有趣,對教學內容中重點知識的講授方式要反復推敲,精心安排課堂上師生的互動。教學中靈活應用教法,尋求更有效、更靈活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知識,提高能力。

◆加強學法指導是實現初中與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的保證初中生學習化學的方法習慣于記憶、重現、簡單模仿,欠缺獨立思考的能力,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主要是依賴教師。這種較為機械、死板的方法不適應高中學習注重能力及創新的要求。

高中階段則要求學生具有獨立性,用主動接受的方式獲取知識,應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初中化學教師要把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作為初高中教學銜接的重要任務,在“要學”的基礎上做到”學會”,進而達到“會學”。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要貫穿于整個初中化學的教學階段,使之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決定能否學好高中化學的重要一環。

總之,初中與高中化學的銜接,既是知識的銜接,又是教法、學法的銜接,我們要注意把握時機和尺度,要想盡一切辦法搞好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綜合運用各種科學方法使初中學生盡快提高知識和能力,為將來高中化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日常教學的改進和完善

(四)成果展示

七、 結題反思:

通過本課題的初步研究,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本課題研究的重要性?;谥袑W化學學科的特殊性和整體性,缺乏初中化學核心知識的學生將無法繼續高中化學的學習。因此,本課題研究的實踐價值將遠大于其理論價值。由于本課題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加上受人力和物力投入的限制,雖然本課題組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但仍還有大量的工作有待今后繼續深入研究和實踐。

1、實踐研究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理論的價值在于付諸實踐、指導實踐。本課題雖然采用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思路,各種觀點的提出都有其一定的實踐基礎,但必竟還是一種點上的、局部的實踐,有賴廣大的中學和每一位中學化學教師的參與,做到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推廣,在推廣中提升,進一步強化課題實踐研究的系統性。同時,本課題也可成為廣大中學化學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一個實踐平臺,這也是本課題的重要價值所在。

2、課題研究的視野有待進一步拓寬

本課題的銜接教學研究幾乎涵蓋了中學化學的各個方面,所涉及的要素除本報告內容所及之外,還有一些相關人文等方面的因素,研究的范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拓寬。新課程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銜接教學中還要注意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關注,要注意學生人格的培養,增強學生問題發現和問題解決的意識,通過銜接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能力。

3、化學教師的交流有待進一步加強

當前大多數中學初高中分離辦學的模式實際上形成了一道隔離初高中教師交流的屏障。

就化學學科面言,初中教師不了解高中教學要求,高中教師不熟悉初中教學要求的現象比比皆是。因此,適度建立初高中化學教師的交流體制,加強初高中的互動,促進初高中化學教師的溝通交流,將十分有利于銜接教學的實施。這也是本課題要達成的重要目標之一。

4、化學課程一體化有待進一步深化

課題研究報告范文第3篇

這一學期是我校的“小學語文隨堂小練筆策略探究”這一縣級課題研究的初步探索階段,作為課題成員,我積極參加了課題研究,現將本學期我所做的工作小結如下:

一、明確了本課題的研究目的。

1、通過初步探索,逐步了解了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⑴整合新教材中各種教學資源,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有效地進行小練筆訓練。

⑵激發學生閱讀和寫作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寫習慣,提高書面語言運用能力,使之適應終身學習與生活的需要。

⑶能為一線教師課堂小練筆的設計提供策略和方法。 ⑷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⑸課題研究案例集 ⑹個人讀書隨筆集 ⑺學生作品集

2.在這一過程中嘗試著讓學生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激發習作興趣,提高習作水平,并積極主動進行閱讀、品味語言魅力、感悟文章的表達方法,發展語文能力。

二、加強了理論學習,深入了解課題內涵。 利用業務學習的時間學習《“小學語文隨堂小練筆策略探究”開題報告》、《小學新課程標準》、《福建教育》、《小學語文教師》《三明日報》等書刊,并借助網絡資源,學習了解本課題的相關知識和國內相關課題的研究情況,及時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深入了解這一課題的內涵。認真完成本學期的學習筆記。

三、深入了解了課題研究的內容。

在閱讀課上,要有練筆的意識和策略,從讀學寫,讀寫結合。在完成某一篇課文的閱讀教學任務后,選擇一處著筆點,并確定“話題”,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展開合理、豐富的聯想或想象,或想象結果、改編故事,或添加內容、補充情節,或聯想其他抒發感想。具體內容有:

1.嘗試運用——仿寫。 (1)典型句式的遷移練筆。 (2)典型構段方式的遷移練筆。 (3)典型寫作方法的遷移練筆。 2.拓展情節、填補空白——擴寫。 (1)看課文插圖開展“小練筆”。 (2)用課文特殊標點開展“小練筆”。 (3)抓文本關鍵詞開展“小練筆”。

(4)讀文本“佳句”后開展“小練筆”。 3.立足原作、刪繁就簡——縮寫。

4.根據材料、合理構思——改寫。 5.創設情境、展開想象——續寫。

四、積極參加開題匯報研討課

積極參加了集體備課、聽課以及評課研討,在研討中發現問題,教學中深入研究,解決問題。

五,身體力行,多讀書,多創作。 熱愛讀書,利用業余時間寫點文字。這學期有《故鄉的小河》《讀書之樂》《人在旅途》等多篇文章發表在《三明日報》|、《三明僑報》上。

六、認真做好課題期末工作。

學期末,我認真做好課題的心得體會、案例與反思和小結工作。

蓋洋中心小學 羅美如

課題研究報告范文第4篇

一、本課題研究背景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制造、測試、控制等技術愈益向高、精、尖發展。為不斷提高精密機械、測量儀器及控制裝置等設備的精度,廣大科技人員對精度理論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完善的精度理論是分析評價系統精度,對設備系統的誤差及缺陷作出補償和改進,指導設計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產品的基礎。

精度理論主要包括兩方面內涵:一是系統硬件精度理論,即系統精度設計及精度描述;二是系統輸出精度理論,即系統輸出數據處理及精度評價。精度分析既要考慮誤差的來源和性質、研究誤差的傳遞規律、誤差的相消和累積,又要考慮誤差的減少或消除方法等,使得合成后誤差最小。但僅僅依靠提高硬件制造裝配精度來達到使誤差最小的目的顯然是不經濟的,有時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正確地處理數據和科學合理地建立精度評價指標對精度理論分析的意義也就顯得尤為突出,這也是現代精度理論的首要任務。

現代精度理論是集測量數據、測量方法及儀器于一體的誤差評定與數據處理理論,其核心問題是研究測量不確定度原理及應用。而把仙農信息熵理論引入精度研究領域,將熵作為不確定度評定基本指標,從信息角度研究不確定性問題,使誤差分析及精度評價更趨簡明、客觀、合理,也使人們可從更深層次理解誤差的內涵。 本課題在廣東白云學院科研基金(0530)資助下,并在高校博士點專項基金(98056106)資助項目工作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一套普遍適用于測量與控制系統的基于熵概念的現代精度理論,期望在不帶事先假設的前提條件下,能就精度理論實用性和通用性方面取得突破,并將其應用于某一特定測控系統(數控加工系統)中。該新研究方向是現代信息論的推廣和發展,在精度分析領域具有開創性作用,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對今后標準的制定、儀器儀表和機電產品系統精度的評定等都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學科的發展有重大實際應用價值和理論意義。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

1、精度理論的發展

從科學技術發展趨勢看,每十年要求制造容許誤差降低1/3,因此要求測試、控制技術具有越來越高的精度,相應地各工業國家愈益重視發展精密加工技術和精密測量技術及對靜態和動態精度理論的深入研究。

精度理論主要研究系統精度設計和輸出數據處理(分為靜態和動態數據處理)。國內外對靜態數據處理已有較完善的方法及精度評定理論,其中1980年公布的《國際測量不確定度建議書》是靜態數據處理與精度評定趨于成熟的重要標志,奠定了現代精度理論的基礎;對于動態數據處理與精度評定,至今仍未提出明確的評定方法,在應用時只能依靠“以靜代動”的方法,即以靜態評定原理來處理動態結果,但“以靜代動”帶來種種弊端。

⑴ 經典誤差理論特征及其不足

經典誤差理論主要采用極限誤差或標準差對誤差進行評定,它具有如下幾個主要特征:①對隨機誤差的研究、粗大誤差的判別準則和系統誤差的發現方法,主要限于正態分布的情況;②對誤差的處理,不涉及具體測量方法和儀器,只限于單純的測量數據系列,誤差處理是建立在統計理論基礎上的數學方法,與具體測量過程無關;③對被測量限于量值不變的靜態測量,只研究單一不變的靜態測量誤差;④減小誤差方法局限性大,對系統誤差只能采用事先檢定單一誤差值再行修正的方法,多次重復測量只能減少正態分布的隨機誤差影響。

以上特征導致經典誤差理論在實際應用中表現出以下局限性:①誤差建模不精確,效率較低,未能適應現代復雜的誤差評定;②片面評定測量結果,未能全面地對動態的、多分布的誤差進行描述;③測控實踐中大量存在不符合統計規律的誤差,不能對其進行正確的處理與評定;④難以對測量方法和儀器設備各組成環節的系統誤差進行科學的研究與評定。

經典誤差理論不斷發展,給我們提出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以測量不確定度原理及應用、動態測量誤差評定和誤差修正技術等為特征的現代精度理論因此誕生。 ⑵ 現代精度理論及其研究熱點

現代精度理論研究重點是測量不確定度和動態測量誤差分析與評定,其研究熱點

包括:

① 測量不確定度原理及應用這是現代精度理論的核心問題,也是當代精度理論的最新進展;

② 誤差源的誤差性質及其分布這是現代精度理論的重要基礎問題,在復雜系統的眾多誤差源中,通常已知其誤差性質及分布者為數極少,因此研究各種誤差源的性質、分布模型,已成為面臨的迫切任務;

③ 誤差修正技術研究及應用這是現代精度理論進展迅猛的領域,主要得益于計算機的普及應用,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重點是復雜測量系統多因素誤差修正和動態實時誤差修正技術及其應用問題。

④ 動態測量不確定度的分析與評定現代不確定度綜合評定是一項系統工作,其中動態測量不確定度的分析與評定是現代精度理論研究的難點,也是今后急需解決的復雜難題,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離實用還有較大差距,常常只能“以靜代動”,還未能應用動態不確定度原理來評定動態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

現代精度理論發展過程相對較短,所面臨的困難較多,尚需進行深入研究,特別是測量不確定度原理的應用和動態測量誤差的研究須不斷發展和完善。有些學者對今后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頗具建設性的見解,例如有的指出用誤差熵來評定測試控制誤差具有實用性,用誤差頻譜來評定動態測量過程則具有科學性等。實踐證明,將信息熵應用于誤差測量研究能有效地對非常規分布進行處理,從誤差的統計特性出發研究其不確定性,使誤差表達更為客觀、合理,因此基于熵不確定性概念的精度分析方法已成為誤差研究領域的方法之一。

2、熵不確定性概念在精度分析中應用

⑴ 熵及其應用

從1865年克勞修斯確切提出熵概念至今一百多年來,其推廣及應用已遠遠超出熱力學、統計物理學、信息論這三大范疇,現已廣泛應用于幾乎所有科學領域。概括來說,熵理論的主要貢獻有:①直接誘發產生三大定律:飽和蒸汽壓公式、質量作用定律、黑體輻射公式;②熵理論的外延拓廣得到:生命負熵(薛定諤)、耗散結構理論(普里高津)和信息負熵(維納)等。

信息論創始人仙農(Shannon)引入一個概念:用不確定性H來度量信源平均信息量大小,即“信息熵”。當收到一個信源符號后,信源的不確定性就得到一定程度的

解除,被解除的不確定性的大小可用自信息量表示?;バ畔⑹切畔⒄撝辛硪粋€重要概念,它表征了信息傳送過程的信道容量,在實際應用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⑵ 基于熵概念精度理論的發展

在二十世紀70年代有學者在檢測領域首次提出熵概念,將信息熵應用于誤差測量研究。由于這種方法能有效地對非常規分布進行處理,從誤差的統計特性出發研究其不確定性,使誤差表達更為客觀、合理,因此已經成為非常規統計分布、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動態測量等研究領域的熱點。

國內外許多科研工作者對精度理論以及應用熵概念研究誤差做了大量工作。例如:烏克蘭學者O.Mul和A.I.Segin等人在借助動態微分方程對控制系統進行信源分離時,建立基于統計理論、信息熵的數學模型,結果表明這有助于提高模型精度,并能更有效地實現計算機實時控制;美國Mclnroy.J.E等人介紹了利用熵概念從M種包含零平均高斯誤差的位姿算法中有效地選擇一種機器人位姿算法的技巧,并依據概率統計理論得出機器人位姿誤差的最大似然估計,導出有效位姿精度算法的熵限,以保證機器人位姿動作的可靠性;俄羅斯學者Arutyunor.P.A在基于BIPM[法]國際權威局有關測量不確定性的原始副本指南中所規定的標準化、標定、實驗鑒定方面的使用原則時研究測量不確定性的熵估計,溶入了信息論的思想。

我國在這方面亦已取得一定成績,對基于熵概念的現代精度理論作了許多前期基礎工作:1991年重慶大學鐘先信教授論述了主軸回轉誤差的信息特性,并推算出其信息熵計算公式,論證了不確定度區間作為評定精度指標的可能性;1995年有學者首次采用現代信息論方法分析計算光纖傳感補償網絡的信息熵,為網絡優化設計找到一種較好的評價方法,并對接近覺傳感器的性能從信息論角度進行了評價;1999年有學者建立了基于熵概念的齒輪傳動精度評價指標體系。華南理工大學對機器人靜態和動態誤差理論進行了探索研究,引入熵不確定性概念作為機器人位姿誤差的度量,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機器人位姿精度評價體系。

從上面可以看出,熵方法已經成為研究各類不確定性問題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應用信息熵概念研究精度問題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計算相對復雜因而必須借助于計算機、表達結果不直觀、各種系統指標體系不統一等。本課題力圖建立一套較完整通用且兼具實用、直觀的熵不確定性評價指標體系,并將其應用于具體的測量與控制系統中,為精度理論研究尋找新的突破。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討論分析基于熵概念的精度理論其應用和發展,分別從控制理論角度和信息理論角度出發建立測控系統的精度分析數學模型,討論了各種誤差源分布情況下的誤差熵,推導建立了熵方法不確定度評價指標體系,并對測控系統的動態熵方法不確定度進行了初步探討,為使連續隨機變量離散化,首次提出“刻度概率”這一新概念,消除了量綱對熵值計算的影響;建立了測控系統誤差溯源分析模型,求得測量與控制系統輸入信號和干擾信號分別對輸出信號熵值的貢獻,并得到動態熵方法不確定度表達式,對基于熵概念的動態誤差溯源進行了探討,推導得到輸出值各動態熵方法不確定度分量的表達式,為動態測控系統誤差溯源提供了新的方法;研究了基于熵概念的現代精度理論在數控車床加工精度分析中的應用,通過建立車刀刀尖位置伺服控制數學模型,求得刀尖位置B類熵方法不確定度,考慮實際加工中各種隨機影響因素,根據加工結果或誤差源特性求得A類熵方法不確定度和互信息,并給出了熵方法擴展不確定度公式,應用熵方法對兩種典型加工過程進行了誤差溯源,并利用MATLAB對刀尖位置伺服控制和加工過程動態熵方法不確定度進行了仿真分析;通過實驗用CK9930型數控車床加工一批典型零件,并用德國的WENZEL LH65型高精度三坐標測量機測得實際數據,分別用傳統精度理論和基于熵概念的精度理論對實驗數據進行不確定度評定,經過對比發現,用熵方法評定測量與控制系統精度是可行的,與傳統精度理論評價結果十分接近,表明基于熵概念的精度理論具有通用性和實用性。

四、研究取得成果及自我評價

本論文針對精度理論在非常規分布誤差源的分析、動態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從信息論原理出發,探索建立通用、直觀、實用的基于信息熵概念的測量與控制系統現代精度基礎理論。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① 建立了測控系統誤差分析模型和基于熵概念的測控系統不確定度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三個重要的精度評價指標:互信息、殘留熵和熵方法擴展不確定度。

② 建立分布已知的誤差源及其誤差熵間的關系,并對兩種典型的未知分布誤差源利用最大熵原理估計其概率分布密度,求得各種誤差源的熵方法不確定度;首次提出刻度概率的概念,應用測控系統的分辨率對連續隨機變量離散化解決計算熵值時的量

綱問題;推導不同分布下A類熵方法不確定度表達式,分析了B類熵方法不確定度的特征及計算,給出熵方法擴展不確定度計算公式。

③ 建立了測控系統誤差溯源的通用數學模型,對基于熵概念的動態誤差溯源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求得一維和多維隨機變量測控系統輸入信號和干擾信號分別對輸出信號動態熵值的貢獻,推導得到輸出值各動態熵方法不確定度分量的表達式,為動態測控系統誤差溯源提供了新的方法。

④ 在數控車床中應用基于熵概念的現代精度理論分析數控加工精度,通過建立車刀刀尖位置伺服控制數學模型,求得刀尖位置B類熵方法不確定度,并根據加工結果或誤差源特性求得A類熵方法不確定度和互信息,并給出了熵方法擴展不確定度公式;對兩種典型加工過程進行了誤差溯源,并用MATLAB軟件對刀尖位置伺服控制和加工過程動態熵方法不確定度進行了仿真分析。

⑤ 用數控車床加工一批帶圓錐表面的典型零件,通過對比分析傳統精度理論和基于概念的精度理論對實驗數據的不確定度評定結果,證明用熵方法評定測量與控制系統精度是可行的,與傳統精度理論評定結果十分接近,而且具有簡明、客觀和實用等特點,通用性好,適應于各種誤差源分布情況。

從其特點來看,基于熵概念的精度理論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對其他機電產品系統精度的評定、誤差溯源、誤差校正等都有實際參考應用價值。但由于時間及經費的限制,本論文僅探索研究了不確定性概念在測控系統精度分析中的應用,對誤差源的分布情況和多維隨機變量系統及其動態誤差未能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研究成果見附件:佐證材料。另有兩篇實驗研究論文正在審稿之中。)

五、課題研究展望

展望今后的研究工作,對非常規分布誤差源和多維系統動態誤差的深入分析研究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開發相應的基于熵概念的誤差溯源計算機仿真系統是本課題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課題研究報告范文第5篇

開 題 報 告

課 題 名 稱: 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有效完成作業的研究

課題負責人:

立 項 單 位: 沿河縣教育局

2014年10月10日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根據課題小組研究決定,今天開題,我將我的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老師們匯報如下:

一、課題名稱:

《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有效完成作業的研究》

二、課題提出的背景

1、我們農村學校不少學生是留守兒童,無人監管,整天“自由自在”。加上小學生天生有貪玩的天性和自我約束能力較差,一些非留守兒童雖然父母在家,但由于知識成面有限,加之一天忙于工作、農活或生意,根本沒有精力或能力輔導。還有部分孩子是寄住在學校周邊農戶家里,大部分學生的管理、監督跟不上,學生的基礎又差,學習習慣也不好,獨立完成作業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2、學生做作業的過程實際上是幫助總結所學知識,檢驗其掌握知識鞏固程度的過程,而有的學生卻不知道做作業有什么用,只因為是老師布置的,不得不做,很多學生課后沒有看書學習的習慣,不理解消化就忙著做作業,這樣,即使做了作業,也沒有多大效果,甚至有一些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做作業往往就會去抄襲別人的。更重要的是學生長期養成這種不良的習慣后就會對學習不感興趣,與日俱增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學習成績就會更加不理想。

三、本課題研究的內容,預計解決的問題。

解決學生獨立有效完成作業的問題,其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遵循教學趣味性和針對性的原則,根據新課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巧妙運用不同的方法,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同時課后作業布置要根據學生的成績情況分層對待讓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從而在完成作業中找到學習的成就感和增加學習的自信心。這樣學生就會慢慢的愛上學習,從而喜歡做作業,并能獨立有效完成作業。

四、 本課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與家長協調溝通形成合力

作業是學生自己的事,必須獨立完成,只有獨立完成,知識才能真正為自己所掌握??墒怯械膶W生拿到題目,一碰到困難不動腦想一想就去翻閱答案或抄襲別人的作業,甚至就純粹不做,而家長也置之不理。因此學校與家長要建立信息平臺,將每天的作業和其它一些學習信息通過短信形式告知家長,讓家長明確每天學生的作業任務并按時引導和督促學生完成作業。作業完成后并獨立檢查。

2、因人而異,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作業的設計要考慮學生群體的個體差異,關注不同學生,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編排時由易及難,層層推進,讓學生根據不同需要選擇,讓學生逐漸對學習感興趣。

3、精選習題,讓學生走出題海

精選習題,就是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從課本和練習冊中以及課外讀物資料中根據學生現有水平知識認真精選,或教師根據已有經驗自行精心設計作業題。使學生通過做這些作業題得以鞏固和發展。

五、本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

第一階段(2014年3月—2014年4月)準備階段

1、 確立課題。

2、 成立課題究小組。

3、 做好課申報準備工作。

第二階段(2014年9月——2015年5月)課題實施階段。

1、 確定實驗班級和學科教師。

2、 做好研究班級不同學生的不同層次調研工作。

3、 做好每次作業的收集和匯編。

4、 每位實驗教師每月做一次課題實施小結。

5、 對學生進行跟蹤調查,發現存在問題并作及時調整。

6、 進行作業展示對比。

7、 每學期進行階段性小結并向領導匯報開展情況。 第三階段(2015年6月)總結階段。

1、擬寫好結題報告。

2、撰寫出研究論文。

3、做好教師培訓講座。

六、本課題研究的成果預計。 教學科研論文 形成教案例

七、課題成員分工

張松:負責對課題申報、階段小結、開結題報告、研究結果的論文撰寫。以及人員的分工和協調,資料的收集整理。

楊葉:負責對六年級學生語文學科的作業研究和實施、資料收集,擬寫本年級相關學科的月小結和階段小結。 冉霞:負責對五年級學生語文學科的作業研究和實施、資料收集,擬寫本年級相關學科的月小結和階段小結。

陳蓉:負責對五年級學生數學學科的作業研究和實施、資料收集,擬寫本年級相關學科的月小結和階段小結。

張永碧:負責對四年級學生語文學科的作業研究和實施、資料收集,擬寫本年級相關學科的月小結和階段小結。

胡年學:負責對四年級學生數學學科的作業研究和實施、資料收集,擬寫本年級相關學科的月小結和階段小結。

姚廷艷:負責對三年級學生語學科的作業研究和實施、資料收集,擬寫本年級相關學科的月小結和階段小結。

王強:負責對三年級學生數學學科的作業研究和實施、資料收集,擬寫本年級相關學科的月小結和階段小結。 劉正剛:負責過程圖片的采集和整理收集。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課題研究得到了縣教育局和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得到了不少教師的關心和指導,同時學校以在人力、物力上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有信心、有決心完成本課題的研究任務。謝謝大家!

課題研究報告范文第6篇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后,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準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

研究方案,就是課題確定之后,研究人員在正式開展研之前制訂的整個課題研究的工作計劃,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研究方案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對于我們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我們避免無從下手,或者進行一段時間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梢哉f,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寫好研究方案應做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寫好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重要還是要做好很多基礎性工作。首先,我們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我們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復別人走過的路,而會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去研究;其次,我們要掌握與我們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扎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研究深入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這樣我們寫報告和方案的時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三、課題研究方案的結構與寫法

課題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的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只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那么,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

名稱要準確、規范。

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么,研究的對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我們現在有一個課題名稱叫“佛山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研究”,這里面研究對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問題就是教育現代化問題。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比如鴻業小學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這里面研究的對象是小學生,而不是中學生或者大學生,研究的問題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研究,這就說的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課題名稱則起的不是很準確,比如,“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這個名稱,就沒有把研究的對象、問題說清楚,你是中學生或者說是小學生、大學生,是所有的學科或者是單指語文、數學等。再比如,“集中識字口語突破”這個名稱,我想,別人只看題目,就無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問題,好象是語文,又好象是英語,是中學或者是小學,是小學高年級或者是小學低年級更沒辦法看出來。后來我看了一下內容,知道是小學英語教學方面研究,我想能不能改為“集中識字口語突破”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傊?,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范、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因為我們是在進行科學研究,要用科學的、規范的語言去表述我們的思想和觀點。這里有一個課題名稱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我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我認為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第二,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就盡量不要,一般不要 超過20個字。這次各個學校課題申報表中,我看名稱都比較簡潔,我就不再多說了。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么實際作用,然后,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不要都寫成是堅持黨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主要內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關背景(課題的提出): 即根據什么、受什么啟發而搞這項研究。 ⑵ 通過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學實際,指出為什么要研究該課題,研究的價值,要解決的問題。

有的也寫問題提出背景的,比如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學校承擔的江蘇省教學研究課題《生活化語文教學研究》 實施方案 的“課題的提出”是這樣寫的: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在中國的教育界引發了一場關于語文教育問題的大討論。無論是語文界的教育專家,還是語文教育工作者,甚至眾多的學生家長,都對目前語文教育的現狀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表示了極大的憂慮。究其問題的根本,在于語文教育只盯在幾本教材上,遠離了生活的源泉,以至于越來越深地陷入了“死水”中,教師教得死,考試考得死,學生學得死。

從大量的現實和有關的調查中反映出這樣一個現實:盡管經過許多年語文課堂上的學習,但學生卻積累淺薄,閱讀面狹窄;寫文章時言之無物,常感到沒有生活;學得很苦卻收獲很少,對語文課感興趣的同學越來越少,厭學情緒較濃。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在教學中常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有思維,但無智慧;有行動,但無熱情。因為老師沒有把生活中鮮活的事實引入課堂。表面上看,生活事實不是沒有出現在教材、課堂或作業中,遺憾的是,這種生活事實僅僅是以例證的角色出現的。當教師為了說明某個觀點、證明某種結論、鞏固某一記憶時,事實才臨時被拉進了課堂,而此時此刻的生活事實,已經不是那種能給人熱情、沖動、直覺、遐想的事實,它是被人制作、化妝過的一個道具或角色。老師講得很辛苦,學生卻絲毫沒有感觸,因為這不是他有體會、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實,他是被動的、勉強的理解事實,而要讓他再寫出這種生活來就更是難上加難了。所以我們的課題“生活化語文教學研究”就是針對當前語文教學為了教而教,遠離生活遠離學生興趣的現狀提出來的。應該講這是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面對語文教學的這種現狀,我們認為,語文學科作為多門學科的基礎學科,要做到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突破點,就是要變“應試語文”、“課堂語文”為“生活語文”。我們希望通過多渠道的研究,能尋找到一條突破課堂教學封閉模式的新道路,擴大學語文和用語文的時空界限,使學生利用課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廣泛的運用,在實際運用中提高聽說讀寫能力。要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由狹窄的課堂教學變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學。

我們要通過課題的研究使師生自然擺脫語文教學的形式主義和繁瑣哲學。在教與學中自覺地意識到:不熟讀背誦課文,經典語言材料就吸收不了;不擴大閱讀,就不可能擴大知識面,豐富營養,提高眼力;不到生活的源頭活水中去學語文,不為生活而學語文,語文就失去了生命力;沒有豐富的生活體驗、直接的和間接的閱讀,閱讀能力就不可能有實質的提高,寫作就會無病呻吟,搞文字游戲,抒虛情假意。因此,要使師生共同清醒地意識到要改變單一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把語文教學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當然,語文教學要改革、要創新,首先應是它的施教者——教師的素質要提高、觀念要更新。我校作為中新合作開發的工業園區內的第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學校的每一位教師都是經嚴格考核選拔出來的,他們既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又有著較新的教學理念,愿意嘗試,敢于創新。新的學校,新的活力,需要新的教學思想來體現其強大的生命力,同時眾多來自各所學校的教師聚集在一起,也需要有新的教學研究所追求的目標來將他們統一到一起,開始譜寫嶄新的篇章。因此,新的學校沒有舊體制遺留下來的固定模式的限制,沒有參差不齊的教師隊伍的制約,更適合開展本課題的研究。

語文學科是基礎學科的基礎,從社會的要求、學科的要求、學校的要求、師生的要求幾方面來看,我校確定的研究課題是體現社會需求的、符合教學規律的,也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可行的課題,它的研究必將使學生獲得最大的利益。

(三) 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文獻綜述)。

規范些應該有,如果是小課題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廣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尋找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從而確定本課題研究的平臺(起點)、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 參考總課題報告。

(四)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就是在宏觀上應堅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這個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學、政治理論,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發展規劃,也可以是有關研究問題的指導性意見等。對于范圍比較大,時間又很長的課題來講,大家在總的方面,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指導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現理論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錯誤。這里,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何老師在《佛山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研究方案里寫的課題指導思想里的一段話:“這一課題研究要依據黨中央和國家要求,依據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決定,依據佛山市委市政府的決定,結合國情、市情和佛山市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力求揭示佛山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的規律及表現形式,為佛山市教育現代化實踐服務”。另外,還有一份供大家參考一下,廣東省教育科研“九五”規劃重點課題《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和實驗方案里面,課題指導思想這樣寫:“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從我國經濟領域實現“兩個轉變”和我省201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對基礎教育的要求出發,針對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有關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全方位的改革實驗和理論研究,有效指導廣大中小學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深入教學改革,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從而推進我省基礎教育事業向前發展,為把廣東建成教育強省作出貢獻 ”。

(五) 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后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也就是本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預定目標:即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定位,確定目標時要緊扣課題,用詞要準確、精練、明了。相對于目的和指導思想而言,研究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么,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干擾。

常見存在問題是:不寫研究目標;目標扣題不緊;目標用詞不準確; 目標定得過高, 對預定的目標沒有進行研究或無法進行研究。

下面是《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實驗方案所寫的課題研究目標:

1、 通過實驗研究,總結出中小學各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特點和規律;

2、 提出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

3、 制定中小學各學科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評價方案;

4、 初步形成素質教育機制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基本理論;

5、 全面提高實驗學校學生的素質,促進實驗學校教育質量的大面積提高;

6、 促進實驗學校教師素質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六)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我們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我們這個課題具體要研究的內容,相對研究目標來說,研究內容要更具體、明確。并且一個目標可能要通過幾方面的研究內容來實現,他們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大家在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內容特別籠統、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我們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

基本內容一般包括:⑴對課題名稱的界說。應盡可能明確三點:研究的對象、研究的問題、研究的方法。⑵本課題研究有關的理論、名詞、術語、概念的界說。如《研究性學習與中學生創造性人格培養的研究》,應先界定什么是研究性學習,什么是人格,什么是性格,性格形成的有關理論,性格與人格的區別和聯系,什么是創造性人格,研究性學習與中學生創造性人格的培養有何關系等。研究內容的確定一是根據研究目標來確定;二是從現狀研究、歸因研究、應用(方法)研究或對策研究幾方面來確定。 現狀研究是基礎。歸因研究是為了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應用(方法)研究或對策研究是研究的重點。如課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其擬定的研究內容和重點為:⑴ 目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⑵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其分類。 ⑶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分析。⑷ 研究我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建立。 ⑸ 構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及操作方法。其中第(5)是本課題的研究重點。

這里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廣東有個課題《小學語文活動課研究和實驗》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課題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學有序、切實有效的開展小學語文活動課。具體內容包括下列三個方面:

1、根據初中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語文教學要求,對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對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素質的發展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定,從而建立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目標體系。

2、根據小學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安排小學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的內容,內容的安排力求充實、精當、有序,并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課內容體系。

3、根據小學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內容和初中各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探索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活動類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語文活動教學模式。

(七)課題研究的方法

1、本課題研究是否要設定子課題。 各子課題既要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又要形成課題系統。作為省、市級課題,最好設定子課題。形成全校的課題研究系統。

2、具體的研究方法可從下面選定: 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 個案法、比較研究法、文獻資料法等。如要研究學生實踐能力的現狀必定離不開調查法;要研究如何優化小學生個性宜采用實驗法;要研究如何對青年教師進行培養可采用經驗總結法;要研究問題家庭學生的教育對策可采用個案法等等。

3、確定研究方法時要敘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樣做” 。如要用調查法,則要講清調查的目的、任務、對象、范圍、調查方法、問卷的設計或來源等。最好能把調查方案附上。

4、提倡使用綜合的研究方法。 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種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通過調查了解情況,我們如何制訂調查表,如何進行分析,不是隨隨便便發張表,搞一些百分數、平均數就行了。 突出介紹行動研究法。

(八)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么時間開始,至什么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和時間安排包括:整個研究擬分為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起止時間;各階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標、任務;各階段的主要研究步驟;本學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舉例:“適應素質教育的學校德育工作”分課題“愛國主義教育”(初中段)研究報告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1997.9——1998.3)

1、組建研究隊伍。成立校長張勝利為組長,吳大偉副校長為副組長,曾成彬、劉曉華、陽虹、胡艷為主研人員。團隊會干部、初中班主任(中隊輔導員)及初中各備課組長為參研人員的研究小組,研究人員在初中教師中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2、確定研究對象:從研究的實效性出發,既注意中學教育的連續性又兼顧高、初中教育的階段性特點,與分課題組的兄弟學校協商后,我們選擇了初中三個年級為我們的研究對象,即我們主要進行初中階段愛國主義教育的研究。

3、選擇實驗班:綜合各種因素考慮,選擇初2001級1班(先進班集體)和之班為研究實驗班(班主任均為主研人員)。

4、前測、分析和調研。在總課題組指導下,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出“西北中學學生思想道德狀況調查表”并側重在初中進行問卷調查。對問卷進行認真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形成了對我校初中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宏觀認識,從而增強了研究的針對性,對過去我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標高、教育內容、教育方法、途徑、手段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剖析,既總結了成功之處,又找出了研究的主攻方向。

5、查閱相關資料,撰寫課題《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構建目標體系,設計內容,選擇實施方法和途徑(1998.3一1998.9)

1、構建一級目標:

根據《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精神,將“愛國主義教育”分為“國家意識”、“國情鄉情校情”、“民族意識”、“集體觀念”、“歷史文化”、“壯麗山河”六個方面的分項目標。

2、構建二級目標:

為實施一級目標,根據初中生身心發展規律特點和認知規律,構建出六個方面的一級目標在各年級段應完成的年段教育目標。

3、設計教育內容:

圍繞教育目標,結合各學科教學內容體系及學校德育工作的整體規劃等設計出實現二級目標的教育內容。

4、選擇教育方法、途徑:

本著科學、實效原則,繼承傳統和開拓創新相結合,圍繞目標和教育內容分別選擇出多種不同的方法、途徑。

第三階段:研究方案實施階段:(1998.9——1999.12)

將構建的教育目標,設計的教育內容,按選擇的途徑和方法分別在初中各年段實施,在實施過程中作好觀察、記錄、分析,收集反饋信息。

第四階段:總結提高階段

1、針對實施階段的情況,整調、完善目標體系、教育內容、途徑和方法。

2、將前四個階段研究中的現象、事實、數據、經驗教訓等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升華為理性認識。

3、撰寫論文、個案分析、研究報告、實驗報告、工作報告等。

(九)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課題研究擬取得什么形式的階段研究成果和終結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經驗總結、調查量表、測試量表、微機軟件、教學設計、錄像帶等,其中調查報告、研究報告、論文是課題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現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就沒有完成。

(十)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在方案中,要寫出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實實踏實實去干。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是要分得明確合理,爭取讓每個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責任,不能吃大鍋飯。但是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十一)其他有關問題或保障機制

如課題組活動時間;

學習什么有關理論和知識,如何學習,要進行或參加哪些培訓;

如何保證研究工作的正常進行;

課題經費的來源和籌集;

如何爭取有關領導的支持和專家的指導;

如何與校外同行交流等。

四、注意三點:

1、要學會搜集和獲取信息。在百度上,打入“研究方案”四字,搜集到10500篇相關內容。

2、要多學習,多借鑒。

3、創新。

處處留心皆學問(積累)

集思廣益開眼界(學習與借鑒)

上一篇:ups電源范文下一篇:春游作文開頭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