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如何讀懂詩歌教學設計范文

2023-10-07

如何讀懂詩歌教學設計范文第1篇

教案一:如何讀懂詩歌

【教學目標】學習讀懂詩歌的方法,幫助學生找到解讀詩歌的鑰匙 【教學方法】討論法、鑒賞法

【點擊考綱】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怎樣算是讀懂詩歌

1、明白表層意思 能翻譯出大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景物

2、領會深層意思 寫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圍) 表達了什么情感(情緒、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態度、觀點)

二、讀懂詩歌的方法技巧

1、品標題 標題是詩歌鑒賞的切入點。因為標題富含著諸多信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詩歌的類型等)??梢赃@樣說,詩歌的題目是詩歌鑒賞的向導。它或點明主旨,或表明詩人的情感基調。 例1: (海南、寧夏卷)題李世南畫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甕知村近,隔塢聞鐘覺寺深。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

【解讀】如果只看正文可能會以為詩歌描寫了鄉村野外的自然風光,但看了題目之后,才會明白這是一首題畫詩,描寫的是畫面圖景而非眼前實景。明白了這一

1 點就會自然想到詩歌中“潺潺水聲”、“瑟瑟秋風”、“寺廟鐘聲”、“知村近”、“覺寺深”等描寫應是詩人的想象與聯想,詩人運用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由畫內想到畫外,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這一理解與本詩第二題的鑒賞要求不謀而合了。

例2: 近試上張水部 (唐)朱慶馀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思考: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解讀】此為干謁詩。詩人以“新婦”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畫眉”比自己的詩文。以“夫婿”喻指當時在詩文上頗有名氣而且又樂于提拔后進的水部郎中張籍。含蓄表達考前擔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張指點。通過優美的詩韻,巧妙地表達了一名應試舉子,在面臨關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場考試前,那種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題目的作用:

高考新課標卷中古代詩歌鑒賞題相對穩定,不會有大的改變。 妙招一 關注詩歌的標題 標題是我們理解詩歌的重要切入點,讀標題可以讀出以下內容: (1)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 (2)寫作緣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3)作品的感情基調; (4)詩歌的主要內容; (5)詩歌的題材。

作用1:題目揭示內容 朱熹的《觀書有感》,如果只看詩正文,以為是小湖水

2 的風景,但看了題目之后,便知道,本詩談的是作者看書的感受,半畝方塘是書,天光云影是指書中有美好的景致,源頭活水是指讀書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遠鮮活。

作用2:題目表露心情 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這個題目前后兩個動作。“尋”與“不遇”,含蓄之極。但我們即使不看詩也能夠揣測出作者遺憾的心情。 作用3:題目展示思路 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題目意為遙望月亮起相思,進而懷念起遠方之人。而“先望后懷”正是該詩的思路。

例:

1、《邯鄲冬至夜 思家》 《春夜別友人》 《春日登樓懷歸》 表明時間、背景及寫作內容

2、《西塞山懷古》 《從軍行》 《歸園田居》 表明詩歌體裁及題材

3、《春夜喜雨》 《征人怨》 表明情感

對點練習:

1、《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①交代寫作緣由、地點和特定讀者 ②暗示詩歌類別(貶謫詩) )

2、《詠素蝶》 (①交代了寫作對象 ②點名詩歌類別:詠物詩 ③暗示了寫作方法:托物言志 )

3、《征人怨》 (①交代了寫作對象 ②情感基調:怨 ③類別:邊塞詩)

2、讀作者 要真正讀懂一首詩,必須知人論世。所謂:“知人論詩”的“知人”就是要了解詩人的思想、生活經歷、風格流派 等 “論世”就是要了解其創作的時代背景、和相關社會生活等。讀詩時,必須注意詩人的遭遇、境況,注意詩人所處朝代的國勢、朝政等方面的問題。知道了人與世,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

3 思想感情。這方面的信息有的詩歌考題會提供相關的注釋,有的屬于名家名篇的則不再加注,需要從平時積累的知識中回憶提取。

例3: (全國Ⅱ卷)春日即事 李彌遜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 注 ]① 李彌遜( 1085 - 1153 ),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 ② 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什么情感?

【解讀】有了這一介紹,對詩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難看出詩的

一、二句寫了暮春黃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從這些凄涼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緒。

三、四句寫詩人家門前幾可羅雀,他只得在歸鳥的鳴叫聲中,關上了自己的家門,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嘆。這正是作者因反對秦檜而被免職后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詩人真正是觸景生情,情由景生。

例4: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注:這是南唐李后主亡國入宋后寫的詞。有人說這是一首極盡故國繁華之作;有人說這是一段凄涼無限之吟唱。 思考: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什么情感呢?

【解讀】從表面看(特別是后三句),這首詞寫的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但實際是表達夢醒后面臨處境的無限凄涼。

3、讀注釋 詩歌的注釋有些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是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對這一內容讀詩時一定不能忽略。 例5: 絕句二首(其一)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思考:此絕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解讀】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忙著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

例6: 鵲橋仙·夜聞杜鵑①

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催成清淚,驚殘②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③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陸游在鄭(今陜西省)做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僚,積極參加抗金戰爭,戰績顯著。正當前線節節勝利,即將收復長安之際,王炎調往都城臨安樞密院,陸游也被調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管,離開抗戰前線。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寫,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驚殘:驚醒。 ③故山:即家鄉。

思考: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

【解讀】表現詩人歲月蹉跎、英雄老卻、事業無成的無限感慨和悲嘆。

4、讀內容。

1、讀意象。通過詩歌中的意象體味作者情感。“意”,就是詩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觀物象經過詩人的感情活動而創造出來的獨特形象。 例7: (全國卷3)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思考: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 【解讀】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游子思鄉,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

例8: 汴河曲 唐 李益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煞人。 注:李益,中唐邊塞詩派,擅長絕句,善寫風景。 思考: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解讀】楊花漫天飛舞,飄蕩如雪。人們往往把纏綿哀思、離愁別緒、理想抱負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溫柔多情的楊花,希冀從中尋求自己的歸宿。

2、關注詩歌情點。所謂情點詩歌中直接或間接表達或透露詩人情感的字眼。 ①修飾詞:形容詞 動詞 副詞等。

a形容詞:冷暖色調形容詞表現悲喜心情。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擬人 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環境之苦)

b特殊詞。 疊詞,增強韻律感和內容的形象性。 顏色詞:表現心情悲喜,

6 增加描寫的色彩感,渲染氣氛。

3、關注關鍵句。①首聯:了解基調,統領全詩 ②尾聯:了解主旨,卒章顯志 ③重要句子:隱含重要信息,有助于了解內容和詩人的情感。④典故句: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詩人情感

用典可以豐富詩的內容,裝點詩的門面,提高詩的質量。齊梁文學用典太多,晦澀難懂,但適當用典,的確有利于詩歌思想內容的表達。 例9: 慶庵寺桃花 [南宋]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w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 謝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的身份抗擊元兵,兵敗后潛入山中,隱居達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強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絕食而死。此詩即寫于隱居期間。 思考:請分析這首詩的妙處

【解讀】詩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慶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來寫“避元”;用“怕有漁郎來問津”來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決意絕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詩中,融入了豐富的內涵。全詩讀來含蓄蘊藉,耐人品味,一個絕不與元統治者合作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

三、小結詩歌鑒賞的步驟 1、看題目和作者;

2、默讀兩遍詩歌,整體感知;

3、找出寫景、寫物、寫人的名詞, 捕捉并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寫了什么; 4、找出反映詩人感情的動詞或形容詞,弄清詩人表達的感情;

7 5、看注解并反觀詩歌題目,做總體思考。

6、仔細審讀題干,規范答題

【特別提醒】

1、要真正讀懂詩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讀多悟才是關鍵。

2、讀懂是一項綜合性的智力活動,要先學會分步閱讀,再上升到綜合閱讀。

如何讀懂詩歌教學設計范文第2篇

【教學目的】

1、明確《考綱》對詩歌鑒賞的要求。

2、明確詩歌鑒賞三步驟。

3、掌握讀懂詩歌的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把握意象,體味情感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考綱要求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二、詩歌鑒賞三步走

能讀懂→會鑒賞→精表達

三、如何讀懂詩歌

標題:通向詩歌主旨的第一條快速通道 注釋:每個都有用,每個都要用 意象: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載體

尾句: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卒章顯志

題干:題干是答題的指引,也是理解的依據

(一)從標題初步了解詩歌的表層意義。

標題是詩歌鑒賞的切入點。因為標題富含著諸多信息(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 詩歌的意境 詩歌的類型等)??梢赃@樣說,詩歌的題目是詩歌鑒賞的向導。

1、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思考:標題與這首絕句內容上有什么關系?

這首七絕,是李白寫給他的好友王昌齡的,題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缎绿茣?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今貴州省錦屏縣隆里鄉)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問題,而只是由于生活小節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

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2、

江亭夜月送別

王 勃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思考:標題交代了什么內容?

亭,話別之所;夜,啟行之時;江,分手之處;送別,提示題材,交代事件,暗示情感(對朋友的不舍與思念,分別后的孤寂與悵惘。)

(二)從注釋了解作者、背景、疑難詞語、難懂的典故,深入理解詩意。

細心看下面兩首詩的注釋,提取有用信息。

1、

江間作四首(其三)

潘大臨

西山通虎穴,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 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臨(約1057~1106):字邠老,黃州(今湖北黃岡)人,善詩文。曾隨

蘇軾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鷺:指白鷺睡眠時一腿蜷縮的樣子。

1 例

2、

春日即事 李彌遜①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②,宿鳥聲中自掩門。

[注]①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

②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三)通過詩中意象體味作者情感。

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

古詩中的“意象”就是客觀事物對象(景物、山川草木等),但它不僅是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詩人情感顯現的載體。

古詩中常見的意象有:月(思鄉、念親);流水(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楊柳(怨別、懷遠);松(正直);菊(高潔);梅(堅貞);舟(離情別緒,思鄉懷遠,孤寂落魄,愁苦之情)等。 例

1、

絕句漫興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注]這首詩寫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指出這首詩中主要的意象,通過這一意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細膩逼真地描寫了燕子頻頻飛人草堂書齋,“點污琴書”、“打著人”等活動。這些描寫既凸現了燕子的可愛之態,又生動傳神地表現出燕子對草堂書齋的喜愛,以及對詩人的親昵。全詩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自然、親切之感,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悅和悠閑之情。

詩人通過對燕子頻頻飛入草堂書齋擾人情景的生動描寫,借燕子引出禽鳥也好像欺負人的感慨,表現出詩人遠客孤居的諸多煩惱和心緒不寧的神情。(言之成

理即可)

2、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找出詩中的具體意象,簡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令人傷懷的暮春時節,楊花落盡,杜鵑悲啼,襯出李白對摯友的遭貶表達無盡的傷感,愁心寄予明月,借她來傳達自己的同情與撫慰之情。

(四)通過詩歌卒章顯志的結構特點領會詩意。

一般詩人都喜歡在詩的結尾用點心機,因為結尾在全詩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例

1、

江間作四首(其三) 潘大臨

西山通虎穴,赤壁隱龍宮。 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 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 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追求?

向往一種隱逸的生活。①

1、2句,作者從眼前之景,轉入懷古,遙想當年赤壁之戰時的人事,而今安在?從而發出了“波流萬世功”的感嘆。②

3、4句,作者贊嘆宿鷺、飛鴻的閑適,接著又仿佛看到了漁翁的扁舟,聯系到“波流萬世功”的感嘆,于是提出“最羨漁竿客”,想駕一葉小舟在煙雨朦朧中歸去!

2、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

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這首詩體現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追求?

全詩抒發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表達了作者羨慕自由自在的漁樵生活。

(五)仔細閱讀題干,幫助理解詩意。

題干多是直截了當地提出具體的問題,但有時也會在提問之前有所提示。這些提示既是對詩文的注釋,也是對答題的導向。

如“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節選自張九齡《感遇》)的題干是這樣的:“《論語》‘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請聯系這句話,說一說你對‘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一句的理解。”本來初讀時對“自有歲寒心”一句頗費躇躊,但《論語》之語讓我們恍然頓悟:丹橘之所以經冬猶綠,并非緣于氣候暖和,而是因為它具有像松柏一樣耐寒的節操。

1、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2007年四川卷(12)題,王安石的《葛溪驛》,詩的第二題是這樣問的:“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從此題干的表達中,我們就可知道“心亂”是理解本詩內容的切入點。

四、課堂練習

運用本節課所學方法,閱讀鑒賞下列詩歌,領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寒食寄京師諸弟

韋應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標題:寒食寄京師諸弟

尾句: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雨中的寒食節更顯得寒冷, 我獨自坐聽江上黃鶯的鳴叫。 端著酒杯賞花時又想起了杜陵家幾個弟弟, 寒食時,杜陵這一帶已是野草青青了。

孤桐 王安石

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明時①思解慍,愿斫五弦琴②。

[注釋]①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據《孔子家語》記載:帝舜曾一面彈著五弦琴,一面唱“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注釋:①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據《孔子家語》記載:帝舜曾一面彈著五弦琴,一面唱“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意象:孤桐

梧桐樹天生就能長得茂盛繁密,巋然屹立,拔地高達幾百尋。 穿越了云霄,也不屈服,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緣故。 歲月越久根越壯實,太陽越熾烈葉子越濃密。 清醒時,時時想著解決民間疾苦(像帝舜撫琴唱的那樣),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如何讀懂詩歌小結】

標題:通向詩歌主旨的第一條快速通道 注釋:每個都有用,每個都要用 意象: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載體

尾句: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卒章顯志

題干:題干是答題的指引,也是理解的依據

鑒賞詩歌除了需要關注標題、注釋、意象、尾句、題干之外,還需要注意作者的概況(生活背景、經歷、思想、風格等);表情、表意的關鍵詞(動詞、形容詞、詞類活用的詞等);常用典故的特定含義。

如何讀懂詩歌教學設計范文第3篇

教案一:如何讀懂詩歌

【教學目標】學習讀懂詩歌的方法,幫助學生找到解讀詩歌的鑰匙 【教學方法】討論法、鑒賞法

【點擊考綱】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怎樣算是讀懂詩歌

1、明白表層意思 能翻譯出大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景物

2、領會深層意思 寫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圍) 表達了什么情感(情緒、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態度、觀點)

二、讀懂詩歌的方法技巧

1、品標題 標題是詩歌鑒賞的切入點。因為標題富含著諸多信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詩歌的類型等)??梢赃@樣說,詩歌的題目是詩歌鑒賞的向導。它或點明主旨,或表明詩人的情感基調。 例1: (海南、寧夏卷)題李世南畫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甕知村近,隔塢聞鐘覺寺深。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

【解讀】如果只看正文可能會以為詩歌描寫了鄉村野外的自然風光,但看了題目之后,才會明白這是一首題畫詩,描寫的是畫面圖景而非眼前實景。明白了這一

1 點就會自然想到詩歌中“潺潺水聲”、“瑟瑟秋風”、“寺廟鐘聲”、“知村近”、“覺寺深”等描寫應是詩人的想象與聯想,詩人運用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由畫內想到畫外,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這一理解與本詩第二題的鑒賞要求不謀而合了。

例2: 近試上張水部 (唐)朱慶馀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思考: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解讀】此為干謁詩。詩人以“新婦”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畫眉”比自己的詩文。以“夫婿”喻指當時在詩文上頗有名氣而且又樂于提拔后進的水部郎中張籍。含蓄表達考前擔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張指點。通過優美的詩韻,巧妙地表達了一名應試舉子,在面臨關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場考試前,那種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題目的作用:

高考新課標卷中古代詩歌鑒賞題相對穩定,不會有大的改變。 妙招一 關注詩歌的標題 標題是我們理解詩歌的重要切入點,讀標題可以讀出以下內容: (1)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 (2)寫作緣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3)作品的感情基調; (4)詩歌的主要內容; (5)詩歌的題材。

作用1:題目揭示內容 朱熹的《觀書有感》,如果只看詩正文,以為是小湖水

2 的風景,但看了題目之后,便知道,本詩談的是作者看書的感受,半畝方塘是書,天光云影是指書中有美好的景致,源頭活水是指讀書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遠鮮活。

作用2:題目表露心情 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這個題目前后兩個動作。“尋”與“不遇”,含蓄之極。但我們即使不看詩也能夠揣測出作者遺憾的心情。 作用3:題目展示思路 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題目意為遙望月亮起相思,進而懷念起遠方之人。而“先望后懷”正是該詩的思路。

例:

1、《邯鄲冬至夜 思家》 《春夜別友人》 《春日登樓懷歸》 表明時間、背景及寫作內容

2、《西塞山懷古》 《從軍行》 《歸園田居》 表明詩歌體裁及題材

3、《春夜喜雨》 《征人怨》 表明情感

對點練習:

1、《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①交代寫作緣由、地點和特定讀者 ②暗示詩歌類別(貶謫詩) )

2、《詠素蝶》 (①交代了寫作對象 ②點名詩歌類別:詠物詩 ③暗示了寫作方法:托物言志 )

3、《征人怨》 (①交代了寫作對象 ②情感基調:怨 ③類別:邊塞詩)

2、讀作者 要真正讀懂一首詩,必須知人論世。所謂:“知人論詩”的“知人”就是要了解詩人的思想、生活經歷、風格流派 等 “論世”就是要了解其創作的時代背景、和相關社會生活等。讀詩時,必須注意詩人的遭遇、境況,注意詩人所處朝代的國勢、朝政等方面的問題。知道了人與世,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

3 思想感情。這方面的信息有的詩歌考題會提供相關的注釋,有的屬于名家名篇的則不再加注,需要從平時積累的知識中回憶提取。

例3: (全國Ⅱ卷)春日即事 李彌遜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 注 ]① 李彌遜( 1085 - 1153 ),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 ② 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什么情感?

【解讀】有了這一介紹,對詩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難看出詩的

一、二句寫了暮春黃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從這些凄涼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緒。

三、四句寫詩人家門前幾可羅雀,他只得在歸鳥的鳴叫聲中,關上了自己的家門,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嘆。這正是作者因反對秦檜而被免職后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詩人真正是觸景生情,情由景生。

例4: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注:這是南唐李后主亡國入宋后寫的詞。有人說這是一首極盡故國繁華之作;有人說這是一段凄涼無限之吟唱。 思考: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什么情感呢?

【解讀】從表面看(特別是后三句),這首詞寫的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但實際是表達夢醒后面臨處境的無限凄涼。

3、讀注釋 詩歌的注釋有些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是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對這一內容讀詩時一定不能忽略。 例5: 絕句二首(其一)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思考:此絕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解讀】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忙著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

例6: 鵲橋仙·夜聞杜鵑①

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催成清淚,驚殘②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③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陸游在鄭(今陜西省)做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僚,積極參加抗金戰爭,戰績顯著。正當前線節節勝利,即將收復長安之際,王炎調往都城臨安樞密院,陸游也被調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管,離開抗戰前線。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寫,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驚殘:驚醒。 ③故山:即家鄉。

思考: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

【解讀】表現詩人歲月蹉跎、英雄老卻、事業無成的無限感慨和悲嘆。

4、讀內容。

1、讀意象。通過詩歌中的意象體味作者情感。“意”,就是詩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觀物象經過詩人的感情活動而創造出來的獨特形象。 例7: (全國卷3)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思考: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 【解讀】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游子思鄉,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

例8: 汴河曲 唐 李益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煞人。 注:李益,中唐邊塞詩派,擅長絕句,善寫風景。 思考: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解讀】楊花漫天飛舞,飄蕩如雪。人們往往把纏綿哀思、離愁別緒、理想抱負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溫柔多情的楊花,希冀從中尋求自己的歸宿。

2、關注詩歌情點。所謂情點詩歌中直接或間接表達或透露詩人情感的字眼。 ①修飾詞:形容詞 動詞 副詞等。

a形容詞:冷暖色調形容詞表現悲喜心情。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擬人 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環境之苦)

b特殊詞。 疊詞,增強韻律感和內容的形象性。 顏色詞:表現心情悲喜,

6 增加描寫的色彩感,渲染氣氛。

3、關注關鍵句。①首聯:了解基調,統領全詩 ②尾聯:了解主旨,卒章顯志 ③重要句子:隱含重要信息,有助于了解內容和詩人的情感。④典故句: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詩人情感

用典可以豐富詩的內容,裝點詩的門面,提高詩的質量。齊梁文學用典太多,晦澀難懂,但適當用典,的確有利于詩歌思想內容的表達。 例9: 慶庵寺桃花 [南宋]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w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 謝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的身份抗擊元兵,兵敗后潛入山中,隱居達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強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絕食而死。此詩即寫于隱居期間。 思考:請分析這首詩的妙處

【解讀】詩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慶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來寫“避元”;用“怕有漁郎來問津”來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決意絕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詩中,融入了豐富的內涵。全詩讀來含蓄蘊藉,耐人品味,一個絕不與元統治者合作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

三、小結詩歌鑒賞的步驟 1、看題目和作者;

2、默讀兩遍詩歌,整體感知;

3、找出寫景、寫物、寫人的名詞, 捕捉并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寫了什么; 4、找出反映詩人感情的動詞或形容詞,弄清詩人表達的感情;

7 5、看注解并反觀詩歌題目,做總體思考。

6、仔細審讀題干,規范答題

【特別提醒】

1、要真正讀懂詩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讀多悟才是關鍵。

2、讀懂是一項綜合性的智力活動,要先學會分步閱讀,再上升到綜合閱讀。

如何讀懂詩歌教學設計范文第4篇

教案一:如何讀懂詩歌

【教學目標】學習讀懂詩歌的方法,幫助學生找到解讀詩歌的鑰匙 【教學方法】討論法、鑒賞法

【點擊考綱】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怎樣算是讀懂詩歌

1、明白表層意思 能翻譯出大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景物

2、領會深層意思 寫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圍) 表達了什么情感(情緒、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態度、觀點)

二、讀懂詩歌的方法技巧

1、品標題 標題是詩歌鑒賞的切入點。因為標題富含著諸多信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詩歌的類型等)??梢赃@樣說,詩歌的題目是詩歌鑒賞的向導。它或點明主旨,或表明詩人的情感基調。 例1: (海南、寧夏卷)題李世南畫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甕知村近,隔塢聞鐘覺寺深。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

【解讀】如果只看正文可能會以為詩歌描寫了鄉村野外的自然風光,但看了題目之后,才會明白這是一首題畫詩,描寫的是畫面圖景而非眼前實景。明白了這一

1 點就會自然想到詩歌中“潺潺水聲”、“瑟瑟秋風”、“寺廟鐘聲”、“知村近”、“覺寺深”等描寫應是詩人的想象與聯想,詩人運用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由畫內想到畫外,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這一理解與本詩第二題的鑒賞要求不謀而合了。

例2: 近試上張水部 (唐)朱慶馀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思考: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解讀】此為干謁詩。詩人以“新婦”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畫眉”比自己的詩文。以“夫婿”喻指當時在詩文上頗有名氣而且又樂于提拔后進的水部郎中張籍。含蓄表達考前擔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張指點。通過優美的詩韻,巧妙地表達了一名應試舉子,在面臨關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場考試前,那種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題目的作用:

高考新課標卷中古代詩歌鑒賞題相對穩定,不會有大的改變。 妙招一 關注詩歌的標題 標題是我們理解詩歌的重要切入點,讀標題可以讀出以下內容: (1)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 (2)寫作緣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3)作品的感情基調; (4)詩歌的主要內容; (5)詩歌的題材。

作用1:題目揭示內容 朱熹的《觀書有感》,如果只看詩正文,以為是小湖水

2 的風景,但看了題目之后,便知道,本詩談的是作者看書的感受,半畝方塘是書,天光云影是指書中有美好的景致,源頭活水是指讀書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遠鮮活。

作用2:題目表露心情 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這個題目前后兩個動作。“尋”與“不遇”,含蓄之極。但我們即使不看詩也能夠揣測出作者遺憾的心情。 作用3:題目展示思路 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題目意為遙望月亮起相思,進而懷念起遠方之人。而“先望后懷”正是該詩的思路。

例:

1、《邯鄲冬至夜 思家》 《春夜別友人》 《春日登樓懷歸》 表明時間、背景及寫作內容

2、《西塞山懷古》 《從軍行》 《歸園田居》 表明詩歌體裁及題材

3、《春夜喜雨》 《征人怨》 表明情感

對點練習:

1、《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①交代寫作緣由、地點和特定讀者 ②暗示詩歌類別(貶謫詩) )

2、《詠素蝶》 (①交代了寫作對象 ②點名詩歌類別:詠物詩 ③暗示了寫作方法:托物言志 )

3、《征人怨》 (①交代了寫作對象 ②情感基調:怨 ③類別:邊塞詩)

2、讀作者 要真正讀懂一首詩,必須知人論世。所謂:“知人論詩”的“知人”就是要了解詩人的思想、生活經歷、風格流派 等 “論世”就是要了解其創作的時代背景、和相關社會生活等。讀詩時,必須注意詩人的遭遇、境況,注意詩人所處朝代的國勢、朝政等方面的問題。知道了人與世,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

3 思想感情。這方面的信息有的詩歌考題會提供相關的注釋,有的屬于名家名篇的則不再加注,需要從平時積累的知識中回憶提取。

例3: (全國Ⅱ卷)春日即事 李彌遜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 注 ]① 李彌遜( 1085 - 1153 ),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 ② 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什么情感?

【解讀】有了這一介紹,對詩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難看出詩的

一、二句寫了暮春黃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從這些凄涼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緒。

三、四句寫詩人家門前幾可羅雀,他只得在歸鳥的鳴叫聲中,關上了自己的家門,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嘆。這正是作者因反對秦檜而被免職后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詩人真正是觸景生情,情由景生。

例4: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注:這是南唐李后主亡國入宋后寫的詞。有人說這是一首極盡故國繁華之作;有人說這是一段凄涼無限之吟唱。 思考: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什么情感呢?

【解讀】從表面看(特別是后三句),這首詞寫的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但實際是表達夢醒后面臨處境的無限凄涼。

3、讀注釋 詩歌的注釋有些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是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對這一內容讀詩時一定不能忽略。 例5: 絕句二首(其一)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思考:此絕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解讀】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忙著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

例6: 鵲橋仙·夜聞杜鵑①

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催成清淚,驚殘②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③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陸游在鄭(今陜西省)做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僚,積極參加抗金戰爭,戰績顯著。正當前線節節勝利,即將收復長安之際,王炎調往都城臨安樞密院,陸游也被調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管,離開抗戰前線。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寫,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驚殘:驚醒。 ③故山:即家鄉。

思考: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

【解讀】表現詩人歲月蹉跎、英雄老卻、事業無成的無限感慨和悲嘆。

4、讀內容。

1、讀意象。通過詩歌中的意象體味作者情感。“意”,就是詩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觀物象經過詩人的感情活動而創造出來的獨特形象。 例7: (全國卷3)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思考: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 【解讀】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游子思鄉,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

例8: 汴河曲 唐 李益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煞人。 注:李益,中唐邊塞詩派,擅長絕句,善寫風景。 思考: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解讀】楊花漫天飛舞,飄蕩如雪。人們往往把纏綿哀思、離愁別緒、理想抱負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溫柔多情的楊花,希冀從中尋求自己的歸宿。

2、關注詩歌情點。所謂情點詩歌中直接或間接表達或透露詩人情感的字眼。 ①修飾詞:形容詞 動詞 副詞等。

a形容詞:冷暖色調形容詞表現悲喜心情。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擬人 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環境之苦)

b特殊詞。 疊詞,增強韻律感和內容的形象性。 顏色詞:表現心情悲喜,

6 增加描寫的色彩感,渲染氣氛。

3、關注關鍵句。①首聯:了解基調,統領全詩 ②尾聯:了解主旨,卒章顯志 ③重要句子:隱含重要信息,有助于了解內容和詩人的情感。④典故句: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詩人情感

用典可以豐富詩的內容,裝點詩的門面,提高詩的質量。齊梁文學用典太多,晦澀難懂,但適當用典,的確有利于詩歌思想內容的表達。 例9: 慶庵寺桃花 [南宋]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w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 謝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的身份抗擊元兵,兵敗后潛入山中,隱居達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強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絕食而死。此詩即寫于隱居期間。 思考:請分析這首詩的妙處

【解讀】詩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慶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來寫“避元”;用“怕有漁郎來問津”來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決意絕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詩中,融入了豐富的內涵。全詩讀來含蓄蘊藉,耐人品味,一個絕不與元統治者合作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

三、小結詩歌鑒賞的步驟 1、看題目和作者;

2、默讀兩遍詩歌,整體感知;

3、找出寫景、寫物、寫人的名詞, 捕捉并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寫了什么; 4、找出反映詩人感情的動詞或形容詞,弄清詩人表達的感情;

7 5、看注解并反觀詩歌題目,做總體思考。

6、仔細審讀題干,規范答題

【特別提醒】

1、要真正讀懂詩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讀多悟才是關鍵。

2、讀懂是一項綜合性的智力活動,要先學會分步閱讀,再上升到綜合閱讀。

如何讀懂詩歌教學設計范文第5篇

郭春燕

【教學目標】學習讀懂詩歌的方法,幫助學生找到解讀詩歌的鑰匙 【教學方法】討論法、鑒賞法

【點擊考綱】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怎樣算是讀懂詩歌

1、明白表層意思 能翻譯出大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景物 (一)、如何明白淺層意思?

填充內容——詩中省略的主語、賓語、狀語、過渡語等 調整語序——主謂倒裝、狀語后置、賓語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連綴,大體翻譯為意思相對完整的句子。 例:漢江臨泛 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大意:

(我泛舟江上,縱目遠望,只見)莽莽古楚之地和從湖南方面奔涌而來的“三湘”之水相連接,洶涌漢江入荊江而與長江九派匯聚合流。 漢江(滔滔遠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兩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時隱時現,)若有若無。

(遠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動;波濤洶涌,浪拍云天,搖蕩起(遠方的)天空。 襄陽風光美麗,(似乎想要把我)留下,與山翁共謀一醉

2、領會深層意思 寫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圍)

表達了什么情感(情緒、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態度、觀點)

二、讀懂詩歌的方法技巧

1、品標題

標題是詩歌鑒賞的切入點。因為標題富含著諸多信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詩歌的類型等)??梢赃@樣說,詩歌的題目是詩歌鑒賞的向導。它或點明主旨,或表明詩人的情感基調。 例1: (海南、寧夏卷)題李世南畫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甕知村近,隔塢聞鐘覺寺深。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

【解讀】如果只看正文可能會以為詩歌描寫了鄉村野外的自然風光,但看了題目之后,才會明白這是一首題畫詩,描寫的是畫面圖景而非眼前實景。明白了這一點就會自然想到詩歌中“潺潺水聲”、“瑟瑟秋風”、“寺廟鐘聲”、“知村近”、“覺寺深”等描寫應是詩人的想象與聯想,詩人運用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由畫內想到畫外,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這一理解與本詩第二題的鑒賞要求不謀而合了。 例2: 近試上張水部 (唐)朱慶馀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思考: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解讀】此為干謁詩。詩人以“新婦”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畫眉”比自己的詩文。以“夫婿”喻指當時在詩文上頗有名氣而且又樂于提拔后進的水部郎中張籍。含蓄表達考前擔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張指點。通過優美的詩韻,巧妙地表達了一名應試舉子,在面臨關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場考試前,那種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作用1:題目揭示內容 朱熹的《觀書有感》,如果只看詩正文,以為是小湖水的風景,但看了題目之后,便知道,本詩談的是作者看書的感受,半畝方塘是書,天光云影是指書中有美好的景致,源頭活水是指讀書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遠鮮活。 作用2:題目表露心情 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這個題目前后兩個動作。“尋”與“不遇”,含蓄之極。但我們即使不看詩也能夠揣測出作者遺憾的心情。

作用3:題目展示思路 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題目意為遙望月亮起相思,進而懷念起遠方之人。而“先望后懷”正是該詩的思路。

2、知作者

要真正讀懂一首詩,必須知人論世。“知人論詩”就是說要了解詩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經歷、風格流派及其創作的時代背景、目的等。讀詩時,必須注意詩人的遭遇、境況,注意詩人所處朝代的國勢、朝政等方面的問題。知道了人與世,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這方面的信息有的詩歌考題會提供相關的注釋,有的屬于名家名篇的則不再加注,需要從平時積累的知識中回憶提取。 例3: (全國Ⅱ卷)春日即事 李彌遜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 注 ]① 李彌遜( 1085 - 1153 ),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 ② 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什么情感?

【解讀】有了這一介紹,對詩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難看出詩的

一、二句寫了暮春黃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從這些凄涼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緒。

三、四句寫詩人家門前幾可羅雀,他只得在歸鳥的鳴叫聲中,關上了自己的家門,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嘆。這正是作者因反對秦檜而被免職后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詩人真正是觸景生情,情由景生。

例4: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注:這是南唐李后主亡國入宋后寫的詞。有人說這是一首極盡故國繁華之作;有人說這是一段凄涼無限之吟唱。

思考: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什么情感呢?

【解讀】從表面看(特別是后三句),這首詞寫的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但實際是表達夢醒后面臨處境的無限凄涼。

3、讀注釋

詩歌的注釋有些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是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對這一內容讀詩時一定不能忽略。 例5: 絕句二首(其一)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思考:此絕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解讀】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忙著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

例6: 鵲橋仙·夜聞杜鵑①

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催成清淚,驚殘②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③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陸游在鄭(今陜西省)做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僚,積極參加抗金戰爭,戰績顯著。正當前線節節勝利,即將收復長安之際,王炎調往都城臨安樞密院,陸游也被調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管,離開抗戰前線。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寫,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驚殘:驚醒。 ③故山:即家鄉。 思考: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

【解讀】表現詩人歲月蹉跎、英雄老卻、事業無成的無限感慨和悲嘆。

4、析意象 “意”,就是詩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觀物象經過詩人的感情活動而創造出來的獨特形象。 例7: (全國卷3)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思考: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 【解讀】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游子思鄉,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

例8: 汴河曲 唐 李益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煞人。 注:李益,中唐邊塞詩派,擅長絕句,善寫風景。 思考: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解讀】楊花漫天飛舞,飄蕩如雪。人們往往把纏綿哀思、離愁別緒、理想抱負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溫柔多情的楊花,希冀從中尋求自己的歸宿。

5、明典故

用典可以豐富詩的內容,裝點詩的門面,提高詩的質量。齊梁文學用典太多,晦澀難懂,但適當用典,的確有利于詩歌思想內容的表達。 例9: 慶庵寺桃花 [南宋]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w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 謝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的身份抗擊元兵,兵敗后潛入山中,隱居達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強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絕食而死。此詩即寫于隱居期間。

思考:請分析這首詩的妙處 【解讀】詩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慶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來寫“避元”;用“怕有漁郎來問津”來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決意絕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詩中,融入了豐富的內涵。全詩讀來含蓄蘊藉,耐人品味,一個絕不與元統治者合作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

6、抓尾句

詩歌往往先寫景敘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詩歌的尾聯,有利于把握詩歌的主旨。

例10: (上海卷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思考:這首詩體現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追求?

【解讀】全詩抒發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表達了作者羨慕自由自在的漁樵生活。

三、小結詩歌鑒賞的步驟

1、看題目和作者; 2、默讀兩遍詩歌,整體感知;

3、找出寫景、寫物、寫人的名詞, 捕捉并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寫了什么; 4、找出反映詩人感情的動詞或形容詞,弄清詩人表達的感情;

5、看注解并反觀詩歌題目,做總體思考。

6、仔細審讀題干,規范答題 【特別提醒】

1、要真正讀懂詩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讀多悟才是關鍵。

2、讀懂是一項綜合性的智力活動,要先學會分步閱讀,再上升到綜合閱讀。

3、這段時間做詩歌鑒賞題,不要忙于答題,要有意識地把讀懂詩歌放在首位。 課堂練習:

1、讀《幽居初夏》(陸游),回答問題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注]籜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

問題:⑴詩中所寫景物具有怎樣的特點?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幽”。①以景寫“幽”(“湖山勝處”“槐柳陰”“野徑斜”“水滿”“草深”等意象寫出環境之幽靜、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動襯“幽”(“下鷺”)③以聲襯“幽”(“鳴蛙” ) 問題:⑵本詩抒發了詩人哪些復雜的思想感情?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發了怡然自得之樂(閑適之情)②尾聯“嘆息”,一是嘆志士空老,報國無成;二是嘆往日舊交零落殆盡,頓感寂寞惆悵。

2、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注]苗發、司空曙是李益詩友。 大意:

傍晚時分,一陣微風吹來,把我從冥坐中驚醒。我走近窗戶,思緒飄渺起來。 (風)吹開門,又吹動竹子。(我聽到動靜)以為是故人來(看望我)。 (風)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階下的青苔上。 (這風)應該掀開門簾進屋來,為我拂去綠琴上的塵埃。 領會《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這首詩的深層意思。

1、這是一首懷遠思人之作。

2、“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這兩句詩渲染了清冷、幽靜的氛圍。

3、本詩通過微風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發了思念故人的感情。

2015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備考策略

王義翔

考場反饋

學生答題存在三大問題:

1、讀不懂詩歌,憑自己的主觀臆斷,盲目答題;

2、知道寫什么,但說不出用的是什么技巧,好在哪?

3、知道寫什么,也知道怎么寫的,由于答題步驟不規范、不全面導致失分。 針對這三個問題,在復習備考時,可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寫什么(讀懂詩歌),怎么寫(識別考點),怎么答(總結方法)。

(一)怎樣讀懂詩歌

鑒賞詩歌必關注:題目、作者、注釋、題干、意象。 初讀:大體明白詩歌表層意思; 標題:掌握詩歌主旨的快捷入口;

注釋:關注隱含信息,感知詩人的思想情感; 作者:知人論世,掌握時代背景; 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載體; 題干:明確答題的方向;

(二)怎樣識別考點

(出示近幾年高考詩詞鑒賞題目,讓學生辨別屬于哪個考點?)這樣可看出,不管用哪種方式提問,鑒賞詩歌題無非是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容四個考點(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全國卷2】

這首詠梅詩中,作者用什么手法來表現梅花的?請簡要分析 9詩的最后一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

【上海卷】

16.從情景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前兩聯是如何表達作者情感的。

【廣東卷】

(1)作者在詞的上片是怎樣借景抒情的?

(2)作者為什么說“不是蘇堤也皺眉”?請結合詞的下片分析。

【四川卷】

(1)本詩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2)“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在對比手法的運用上有何妙處?請簡要賞析。

【遼寧卷】

本詩第二聯描寫精妙,請簡要分析。 9.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的形象。

【2009新課標】

8.詞的上闕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

9.詞的最后兩句作者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2011新課標】

8.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9.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

【2013新課標2】

8.這首詠梅詩中,作者用什么手法來表現梅花的?請簡要分析。 9.詩的最后一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

(三)答題技巧總結

1、仔細辨別題目,確定答題要點。

要懂得分解題目要求,明確考查方向,確定答題的要點。學會識別題目屬于哪一個考點,根據平時總結答題思路作答。

2、關注“得分點”,運用專業術語。

通過對新課卷詩詞鑒賞題的研究,可以看出,題目都有一個明確的指向,我們可以稱之為“得分點”。答題時要找準角度,內容力求豐富,避免低分點遺漏;同時,恰當運用專業術語可以使表述更為精確,更切近詩歌的語體,在這方面,高考試題為我們作出了示范。

例如:要熟記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表達技巧,如襯托、對比、烘托渲染、虛實結合、托物言志、動靜結合及情景關系等;

3、答案忌無分析,必須結合文本

組織答案忌籠統、空泛,一定要結合文本作具體分析。常用的思路是: 總說(概括)+具體說明(舉例分析)+表達效果(思想感情或篇章結構上的作用)結合文本要求:組織答案最好涉及文中的關鍵詞。對問句中的關鍵詞語進行有效提煉、復制、重組,這樣答案就標準了,決不能完全用自己的話來答,除非題干有要求。

4、規范標點符號,科學運用雙引號。

答案應該科學地運用引號,從原文中提取關鍵詞、句等必須運用引號突出。

5、合理安排答題區域,不讓答題區域空白。答題區域不能留空白,高考閱卷是在電腦上進行,即使你的答案內容很完美,如果謀篇布局沒有處理好,答題卡上空白太多,會間接影響你的得分。

6、加強類型題訓練,提煉解題思路。 回答詩歌鑒賞題,應該“因題而異”:

對“問答型”題,要做到“問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給什么”;

對“綜述型”題,一般采取“總分總”的模式,即“詩歌寫了什么——如何寫的——這樣寫的好處”的思路來作答。

如何讀懂詩歌教學設計范文第6篇

郭春燕

【教學目標】學習讀懂詩歌的方法,幫助學生找到解讀詩歌的鑰匙 【教學方法】討論法、鑒賞法

【點擊考綱】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怎樣算是讀懂詩歌

1、明白表層意思 能翻譯出大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景物 (一)、如何明白淺層意思?

填充內容——詩中省略的主語、賓語、狀語、過渡語等 調整語序——主謂倒裝、狀語后置、賓語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連綴,大體翻譯為意思相對完整的句子。 例:漢江臨泛 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大意:

(我泛舟江上,縱目遠望,只見)莽莽古楚之地和從湖南方面奔涌而來的“三湘”之水相連接,洶涌漢江入荊江而與長江九派匯聚合流。 漢江(滔滔遠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兩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時隱時現,)若有若無。

(遠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動;波濤洶涌,浪拍云天,搖蕩起(遠方的)天空。 襄陽風光美麗,(似乎想要把我)留下,與山翁共謀一醉

2、領會深層意思 寫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圍)

表達了什么情感(情緒、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態度、觀點)

二、讀懂詩歌的方法技巧

1、品標題

標題是詩歌鑒賞的切入點。因為標題富含著諸多信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詩歌的類型等)??梢赃@樣說,詩歌的題目是詩歌鑒賞的向導。它或點明主旨,或表明詩人的情感基調。 例1: (海南、寧夏卷)題李世南畫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甕知村近,隔塢聞鐘覺寺深。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

【解讀】如果只看正文可能會以為詩歌描寫了鄉村野外的自然風光,但看了題目之后,才會明白這是一首題畫詩,描寫的是畫面圖景而非眼前實景。明白了這一點就會自然想到詩歌中“潺潺水聲”、“瑟瑟秋風”、“寺廟鐘聲”、“知村近”、“覺寺深”等描寫應是詩人的想象與聯想,詩人運用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由畫內想到畫外,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這一理解與本詩第二題的鑒賞要求不謀而合了。 例2: 近試上張水部 (唐)朱慶馀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思考: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解讀】此為干謁詩。詩人以“新婦”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畫眉”比自己的詩文。以“夫婿”喻指當時在詩文上頗有名氣而且又樂于提拔后進的水部郎中張籍。含蓄表達考前擔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張指點。通過優美的詩韻,巧妙地表達了一名應試舉子,在面臨關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場考試前,那種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作用1:題目揭示內容 朱熹的《觀書有感》,如果只看詩正文,以為是小湖水的風景,但看了題目之后,便知道,本詩談的是作者看書的感受,半畝方塘是書,天光云影是指書中有美好的景致,源頭活水是指讀書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遠鮮活。 作用2:題目表露心情 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這個題目前后兩個動作。“尋”與“不遇”,含蓄之極。但我們即使不看詩也能夠揣測出作者遺憾的心情。

作用3:題目展示思路 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題目意為遙望月亮起相思,進而懷念起遠方之人。而“先望后懷”正是該詩的思路。

2、知作者

要真正讀懂一首詩,必須知人論世。“知人論詩”就是說要了解詩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經歷、風格流派及其創作的時代背景、目的等。讀詩時,必須注意詩人的遭遇、境況,注意詩人所處朝代的國勢、朝政等方面的問題。知道了人與世,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這方面的信息有的詩歌考題會提供相關的注釋,有的屬于名家名篇的則不再加注,需要從平時積累的知識中回憶提取。 例3: (全國Ⅱ卷)春日即事 李彌遜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 注 ]① 李彌遜( 1085 - 1153 ),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 ② 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什么情感?

【解讀】有了這一介紹,對詩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難看出詩的

一、二句寫了暮春黃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從這些凄涼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緒。

三、四句寫詩人家門前幾可羅雀,他只得在歸鳥的鳴叫聲中,關上了自己的家門,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嘆。這正是作者因反對秦檜而被免職后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詩人真正是觸景生情,情由景生。

例4: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注:這是南唐李后主亡國入宋后寫的詞。有人說這是一首極盡故國繁華之作;有人說這是一段凄涼無限之吟唱。

思考: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什么情感呢?

【解讀】從表面看(特別是后三句),這首詞寫的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但實際是表達夢醒后面臨處境的無限凄涼。

3、讀注釋

詩歌的注釋有些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是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對這一內容讀詩時一定不能忽略。 例5: 絕句二首(其一)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思考:此絕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解讀】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忙著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

例6: 鵲橋仙·夜聞杜鵑①

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催成清淚,驚殘②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③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陸游在鄭(今陜西省)做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僚,積極參加抗金戰爭,戰績顯著。正當前線節節勝利,即將收復長安之際,王炎調往都城臨安樞密院,陸游也被調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管,離開抗戰前線。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寫,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驚殘:驚醒。 ③故山:即家鄉。 思考: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

【解讀】表現詩人歲月蹉跎、英雄老卻、事業無成的無限感慨和悲嘆。

4、析意象 “意”,就是詩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觀物象經過詩人的感情活動而創造出來的獨特形象。 例7: (全國卷3)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思考: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 【解讀】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游子思鄉,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

例8: 汴河曲 唐 李益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煞人。 注:李益,中唐邊塞詩派,擅長絕句,善寫風景。 思考: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解讀】楊花漫天飛舞,飄蕩如雪。人們往往把纏綿哀思、離愁別緒、理想抱負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溫柔多情的楊花,希冀從中尋求自己的歸宿。

5、明典故

用典可以豐富詩的內容,裝點詩的門面,提高詩的質量。齊梁文學用典太多,晦澀難懂,但適當用典,的確有利于詩歌思想內容的表達。 例9: 慶庵寺桃花 [南宋]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w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 謝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的身份抗擊元兵,兵敗后潛入山中,隱居達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強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絕食而死。此詩即寫于隱居期間。

思考:請分析這首詩的妙處 【解讀】詩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慶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來寫“避元”;用“怕有漁郎來問津”來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決意絕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詩中,融入了豐富的內涵。全詩讀來含蓄蘊藉,耐人品味,一個絕不與元統治者合作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

6、抓尾句

詩歌往往先寫景敘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詩歌的尾聯,有利于把握詩歌的主旨。

例10: (上海卷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思考:這首詩體現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追求?

【解讀】全詩抒發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表達了作者羨慕自由自在的漁樵生活。

三、小結詩歌鑒賞的步驟

1、看題目和作者; 2、默讀兩遍詩歌,整體感知;

3、找出寫景、寫物、寫人的名詞, 捕捉并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寫了什么; 4、找出反映詩人感情的動詞或形容詞,弄清詩人表達的感情;

5、看注解并反觀詩歌題目,做總體思考。

6、仔細審讀題干,規范答題 【特別提醒】

1、要真正讀懂詩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讀多悟才是關鍵。

2、讀懂是一項綜合性的智力活動,要先學會分步閱讀,再上升到綜合閱讀。

3、這段時間做詩歌鑒賞題,不要忙于答題,要有意識地把讀懂詩歌放在首位。 課堂練習:

1、讀《幽居初夏》(陸游),回答問題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注]籜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

問題:⑴詩中所寫景物具有怎樣的特點?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幽”。①以景寫“幽”(“湖山勝處”“槐柳陰”“野徑斜”“水滿”“草深”等意象寫出環境之幽靜、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動襯“幽”(“下鷺”)③以聲襯“幽”(“鳴蛙” ) 問題:⑵本詩抒發了詩人哪些復雜的思想感情?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發了怡然自得之樂(閑適之情)②尾聯“嘆息”,一是嘆志士空老,報國無成;二是嘆往日舊交零落殆盡,頓感寂寞惆悵。

2、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注]苗發、司空曙是李益詩友。 大意:

傍晚時分,一陣微風吹來,把我從冥坐中驚醒。我走近窗戶,思緒飄渺起來。 (風)吹開門,又吹動竹子。(我聽到動靜)以為是故人來(看望我)。 (風)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階下的青苔上。 (這風)應該掀開門簾進屋來,為我拂去綠琴上的塵埃。 領會《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這首詩的深層意思。

1、這是一首懷遠思人之作。

2、“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這兩句詩渲染了清冷、幽靜的氛圍。

3、本詩通過微風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發了思念故人的感情。

2015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備考策略

王義翔

考場反饋

學生答題存在三大問題:

1、讀不懂詩歌,憑自己的主觀臆斷,盲目答題;

2、知道寫什么,但說不出用的是什么技巧,好在哪?

3、知道寫什么,也知道怎么寫的,由于答題步驟不規范、不全面導致失分。 針對這三個問題,在復習備考時,可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寫什么(讀懂詩歌),怎么寫(識別考點),怎么答(總結方法)。

(一)怎樣讀懂詩歌

鑒賞詩歌必關注:題目、作者、注釋、題干、意象。 初讀:大體明白詩歌表層意思; 標題:掌握詩歌主旨的快捷入口;

注釋:關注隱含信息,感知詩人的思想情感; 作者:知人論世,掌握時代背景; 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載體; 題干:明確答題的方向;

(二)怎樣識別考點

(出示近幾年高考詩詞鑒賞題目,讓學生辨別屬于哪個考點?)這樣可看出,不管用哪種方式提問,鑒賞詩歌題無非是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容四個考點(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全國卷2】

這首詠梅詩中,作者用什么手法來表現梅花的?請簡要分析 9詩的最后一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

【上海卷】

16.從情景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前兩聯是如何表達作者情感的。

【廣東卷】

(1)作者在詞的上片是怎樣借景抒情的?

(2)作者為什么說“不是蘇堤也皺眉”?請結合詞的下片分析。

【四川卷】

(1)本詩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2)“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在對比手法的運用上有何妙處?請簡要賞析。

【遼寧卷】

本詩第二聯描寫精妙,請簡要分析。 9.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的形象。

【2009新課標】

8.詞的上闕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

9.詞的最后兩句作者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2011新課標】

8.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9.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

【2013新課標2】

8.這首詠梅詩中,作者用什么手法來表現梅花的?請簡要分析。 9.詩的最后一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

(三)答題技巧總結

1、仔細辨別題目,確定答題要點。

要懂得分解題目要求,明確考查方向,確定答題的要點。學會識別題目屬于哪一個考點,根據平時總結答題思路作答。

2、關注“得分點”,運用專業術語。

通過對新課卷詩詞鑒賞題的研究,可以看出,題目都有一個明確的指向,我們可以稱之為“得分點”。答題時要找準角度,內容力求豐富,避免低分點遺漏;同時,恰當運用專業術語可以使表述更為精確,更切近詩歌的語體,在這方面,高考試題為我們作出了示范。

例如:要熟記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表達技巧,如襯托、對比、烘托渲染、虛實結合、托物言志、動靜結合及情景關系等;

3、答案忌無分析,必須結合文本

組織答案忌籠統、空泛,一定要結合文本作具體分析。常用的思路是: 總說(概括)+具體說明(舉例分析)+表達效果(思想感情或篇章結構上的作用)結合文本要求:組織答案最好涉及文中的關鍵詞。對問句中的關鍵詞語進行有效提煉、復制、重組,這樣答案就標準了,決不能完全用自己的話來答,除非題干有要求。

4、規范標點符號,科學運用雙引號。

答案應該科學地運用引號,從原文中提取關鍵詞、句等必須運用引號突出。

5、合理安排答題區域,不讓答題區域空白。答題區域不能留空白,高考閱卷是在電腦上進行,即使你的答案內容很完美,如果謀篇布局沒有處理好,答題卡上空白太多,會間接影響你的得分。

6、加強類型題訓練,提煉解題思路。 回答詩歌鑒賞題,應該“因題而異”:

對“問答型”題,要做到“問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給什么”;

對“綜述型”題,一般采取“總分總”的模式,即“詩歌寫了什么——如何寫的——這樣寫的好處”的思路來作答。

上一篇:企業公司年度工作總結范文下一篇:如何加強執法隊伍建設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