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互聯網時代十集解說詞范文

2023-09-23

互聯網時代十集解說詞范文第1篇

第一集 時代

引言

1776年3月,瓦特制作的第一臺實用性蒸汽機,在英國波羅姆菲爾德煤礦點火,照亮了人類生活的一個新時代,成全了瓦特的大英帝國,憑借瓦特們提供的能量,在全球殖民地時代稱霸兩百年。

追趕隆隆作響蒸汽機的腳步,歐洲列強們以不同的態度,譜寫了自己不同的命運。 在人類工業革命的戰場上最終凱旋的法國,曾經以高于英倫島數倍的薪金,同時雇傭近兩萬名英國技工。創造了弱國躋身列強奇跡的德國,不僅開了以國家力量、培訓新技術人才的先河,也曾經有組織地針對英國盜取圖紙和零件,在人類國家競爭史上,創生了工業間諜的詞匯。

高舉著哥倫布的風帆,在全球貿易中,曾經獨占鰲頭的西班牙,卻在擁有人類一半以上黃金和白銀的富足中迷醉了,雖然與英倫三島近在咫尺,卻在遠隔大西洋的美國,鋪筑商業鐵路二十年之后,才在巴塞羅那鋪下第一根鐵軌,始終不曾跨入工業強國的門檻。

瓦特的蒸汽機,作為一項劃時代的新技術,是試金石,是鏡子,它甄別了人類所有生存集團參與競爭的品質,也映照出態度不同的國家此后數百年的興衰沉浮。

二十世紀中期,人類發明創造的舞臺上,降臨了一個不同凡響的新事物,眾多學者認為,這是人類另一項可以與蒸汽機相提并論的偉大發明。

這項可能創生新時代的事物,叫做互聯網。

夏威夷,馬爾代夫,風情萬種的海灣里風情依舊,這些眾人向往的人類休閑勝地,休閑依然在休閑,但溫柔絢爛的光影里,它們同時成為人們向往的購物店、閱覽室、會議室、寫字間。

今天,那些可以在任意自己喜歡的地方和時間工作的人們,正描繪出新時代的工作樣態。在美國,不在特地場所去工作的人們,已經占到整個美國工作人口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以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長著。這些靜態中的奔忙,這些與娛樂、游戲難以區分的專注的時光,這些孤獨中深處世界的人生。遠離我們曾經關于遠近、多少、有無的經驗,建構著我們辨別他人和了解自己的新認知。

在溫柔的沖刷下,正在消退的老常識,是一個時代的力量塑造的。蒸汽機和它的后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1 代們開啟的大工業,將人類從徜徉萬年的田野和山澤中召喚出來,在特定的地點,匯聚為集體共生的大都會。兩百年,僅僅兩百年,世界人口增長6倍,而世界城市人口增長了將近60倍。英國首都倫敦的人口從九十六萬增長到接近900萬;韓國5000萬人口中的20%生活在首都首爾;在中國,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5.6億人成為城鎮新增人口,首都北京常住人口2100萬,是三十五年前的近3倍。

人類和人類創造的財富,構成了約束每一個個人的時代性匯聚,一個時代的生存意志與效率追求,也將所有人的人生,做了不由分說的規定和區分。在確定的地點集中,在確定的地點工作,在確定的地點和時間學習、娛樂、消費。人類用個人只能仰望的財富力量、用鋼筋鐵骨、鑄造了這恢宏的聚合。

今天,一個時代的理所當然動搖了。

曼紐爾·卡斯特爾(美國南加州大學傳播學院教授):網絡的形式,將成為貫穿一切事物的形式,正如工業組織的形式,是工業社會內貫穿一切的形式一樣。

凱文·凱利(《失控》作者 《連線》雜志創始主編):我們通過結合把自己變成一種新的更強大的物種,互聯網重新定義了人類對自身存在的目的。

那山重水復的遙遠就在眼前,距離,消失了;那鋼澆鐵鑄的分割依然矗立,遮蔽,崩解了。新的個人,新的自由,新的生活撲面而來——在海灘,在居室,在街角,在每一個你注意,或沒有注意的地方,將一切聯系起來,為所有人鋪筑坦途,為整個人類開拓無限空間的力量,是從五十七年前,北美大陸一個早晨,開始醞釀的。

1957年10月5日星期六,美國人的黎明如期到來,但美國人這天的早餐,卻注定不同于往常,習慣在這個時候同時來到餐桌的報紙送來了一個震驚全美國的消息。

托馬斯·弗里德曼(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者 《世界是平的》作者):我們美國人非常震驚,蘇聯人竟然向太空發射了軌道衛星,而我們卻不能。 哦 天哪!

前一天,莫斯科時間二十二點二十八分,在前蘇聯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被送入太空,這顆名叫“史伯尼克”意為“旅行同伴”的八十三公斤的小星星成為人類居住地第一個人工伙伴。

謝爾蓋·赫魯曉夫(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之子):(那天)我父親沒有睡覺,當時已經很晚很晚,接近深夜,秘書敲開門說“赫魯曉夫同志,有您的電話”。 他去了另一個房間,回來的時候臉上滿是笑容。他說“瞧瞧,我要告訴你們一個大秘密,我們發射了史上第一顆“史伯尼克”人造衛星,它在環繞我們的地球。”

在地球另一端,“史伯尼克”頃刻間匯成國家安全危機的陰云籠罩了整個美國。美國的恐慌,有著一個時代事關生死存亡的理由,在已經壁壘森嚴的所謂東西方對立中,醞釀熱戰的冷戰,正在一波波推向高潮,“史伯尼克”衛星則意味著在爭霸全球的競賽中,蘇聯人終于先行一步。

五天之后的記者招待會上,總統艾森豪威爾公開表達了對國家安全和科技水平的嚴重不安。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美國前總統):這個國家必須在國家生活中,給科學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2 技術和教育以優先權。

兩個月后,美國總統向國會提出,建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簡稱”阿帕“,辦公地點就設在五角大樓內。新生的“阿帕”即刻獲得了國會批準的五百二十萬美元的籌備金,及兩億美元的項目總預算,是當年中國國家外匯儲備的三倍。今天網羅了每一個人的互聯網,就萌芽在這項撥款中。

日后成為互聯網之父之一的羅伯特·泰勒,作為阿帕信息技術處理辦公室的第三任主任,當年走進五角大樓三層國防部長旁邊的辦公室,他立刻被他的富有困擾了。阿帕資助每一個科研項目,會為研究者提供功能不同的計算機,它們動輒數十萬上百萬美元,泰勒的寫字臺旁,就環繞著三個功能不同的終端,這些龐然大物互不兼容,造成經費的極大浪費。

羅伯特·泰勒(互聯網之父 前阿帕信息處理技術辦公室主任):我想要做的事就是實現這些系統的在線連接,那么你在某個地區使用一臺系統時,你還可以使用位于另一個地區的其他系統,就像這臺系統也是你的本地系統一樣。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計算機歷史博物館

將孤單的計算機連接的念頭,在美國科學界醞釀已久。曾經參與發明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科學家萬尼瓦爾·布什,1945年就提出了記憶延伸的概念,展望了關于信息檢索、網絡建設的可能前景。泰勒的前任利克里德也在1960年發表了題為《人機共生》的文章,預言人們通過機器的交流,將變得比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更為有效。

美國華盛頓特區五角大樓

泰勒邁出了實現設想的第一步,1966年春,泰勒走進阿帕所長赫茲菲爾德的辦公室提出由阿帕出面建構一個小型的實驗網絡,簡短20分鐘的交談,泰勒離開署長辦公室的時候手中已經握有一百萬美元和送行的尾音“太好了,干吧”。誰來花這筆錢呢,泰勒心中的人選是唯一的。被譽為計算機天才的拉里·羅伯茨時年二十九歲,不善交往,卻名聲顯赫。泰勒以優厚的條件發出邀請時,他正在為林肯實驗室兩臺不同的計算機之間的溝通進行實驗。

拉里·羅伯茨(互聯網之父 前阿帕網項目負責人):我拒絕(泰勒的)邀請,因為它是一個管理職位,我當時并不想做管理,我想留下來搞技術。

羅伯特·泰勒(互聯網之父 前阿帕信息處理技術辦公室主任):但是他并沒有要離開的意思,他認為他到阿帕來的話,也就成為了一名政府官僚。

在接下了來的十個月中,泰勒每個月都給羅伯茨打一次電話,他得到的回答總是相同的。

美國馬薩諸塞州林肯實驗室

不過,自由的羅伯茨也不是沒有枷鎖,這個枷鎖就是他所在的林肯實驗室。

羅伯特·泰勒(互聯網之父 前阿帕信息處理技術辦公室主任):我逐漸了解到阿帕為林肯實驗室提供了百分之五十一的資助,我請求我的老板“你能否打電話給林肯實驗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3 室,告訴他,如果拉里·羅伯茨能來阿帕任職的話,將會為林肯實驗室和拉里·羅伯茨本人帶來最大的好處。”

拉里·羅伯茨(互聯網之父 前阿帕網項目負責人):我是被‘脅迫’過來的,但是最后的結果是不錯的。

兩周后,被“脅迫”到五角大樓的羅伯茨是這樣體現泰勒的眼光的。羅伯茨用秒表對五角大樓內部所有走廊進行了測量,計算出各個辦公室間最快的行走路線,人們戲稱為“拉里路線”。

拉里·羅伯茨(互聯網之父 前阿帕網項目負責人):我可以對每個區域的每個部門進行計時,這樣我就可以從計算機那里找到最短路徑,那只是因為我不想浪費時間,我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浪費。

尋找聯結計算機的“拉里路線”,羅伯茨和一個時代的人類精英們在平坦和曲折中跋涉了一年半的時間。

保羅·巴蘭來了,他帶來了能夠網羅地球的一張“漁網”。 注:保羅·巴蘭:提出“分布式通信系統”理論。

羅伯特·卡恩和溫頓·瑟夫來了,他們將成為人類史上涉及面最廣的一份文件-TCP/IP協議的起草者。(注:羅伯特·卡恩:發明“TCP/IP”協議;溫頓·瑟夫:發明“TCP/IP”協議)

克蘭羅克也來了,他已經懷揣著信息塊,也就是日后分組式交換的智慧的鉆石。(注:倫納德·克蘭羅克:提出“分組交換”理論)

倫納德·克蘭羅克(互聯網之父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特聘教授):他們徑直走到研究員前說,“聰明絕頂的人啊,我提供的資金可以維持很長的時間,你們放手做吧,我們既不會控制,也不會下命令,你們自己把握靈活度,開放即可,自由即可,好好干。”

這些杰出的大腦,在碰撞中迅速達成了共識,中心是靠不住的,他們必須在革命性的分布中尋找前景,他們描繪自己構想的形象,來源于人類經驗中存在了數千年的“漁網”。

拉里·羅伯茨(互聯網之父 前阿帕網項目負責人):我們的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分布式網絡,因為如果你建立一個中心節點,把所有機器連起來,那么中心節點總是會出問題,中心節點會過載并崩潰,因為流量過大,支持不了,我們不能建造那樣的網絡。如果今天的因特網是中心節點式的,那么我們的中心節點,需要美國整個國家那么大。

這是怎樣的一張網呢,每一個交匯點都是平等的,每一個交匯點到達另一個交匯點,有著一張網所有的連接提供的無限途徑,于是每一個點都是重要的,而每一個點都是不重要的;這是怎樣的一張網呢,伴隨節點的增多,網絡的擴張,每一個新加入的都會讓已有的節點和網絡的能量得到相應的擴張,所有的你,都讓我變得更強,所有的我,都讓你變得更加有效;這是怎樣的一張網呢,在人類信息交流的世界里,處于特權地位的中心被解構了,每一個普通的個人,與每一個恢宏的機構劃時代地擁有平等的地位,當然,所謂社會結構扁平化的未來,還沒有進入創始者們當時的視野中。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4 光有這張網當然是不行的,期待在這張網上無阻礙奔跑的貨物,或長或短的信息必須被切割加工,如同將一盆水,化為無數個水滴那般,于是,另一個概念“信息包交換”,伴隨著誕生了。在這張漁網上,信息不再是點對點的整體傳輸,而是把不論怎樣規模的信息,分切成一個個輕巧的碎片,讓它們在網狀的通道里,自由選擇最快捷的路徑,在到達目的地后自動組合、匯聚,還原成完整信息。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重要的系統性創造從來不是浪漫的,從設想、理論走向實踐,注定會充滿當事人也感懷的曲折與艱辛。

倫納德·克蘭羅克(互聯網之父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特聘教授):我們一直努力讓這個房間看起來就像當時的樣子,舊桌子、舊椅子都還在,黑板代替了當時的白板。

比較下今天一個普通人手中的智能終端,與當時科學家守候的龐然大物,我們就能對互聯網的先輩們處理龐大數據的處境,領略一二。這款手機(iPhone5S)的運算能力是當時阿帕最大的計算機的7000多倍,為了減輕節點計算機的壓力,他們設計了專門的機器在網絡中分配數據,這臺著名的“小精靈”就是日后伴隨所有網民的路由器的前身。

倫納德·克蘭羅克(互聯網之父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特聘教授):在這個房間里最重要的就是那臺機器,這里,這臺機器是有史以來的第一臺互聯網設備。它是軍用加強面板,它內部這么丑,但又很漂亮,對我來說它意味著很多。它有中央處理器,存儲器,調制解調器,電源和邏輯處理單元。

1969年10月29日,晚上十點三十分,聰明而辛勤的人們,終于來到了這一刻。 克蘭羅克和助手在洛杉磯的這個房間里落座,另一端,斯坦福研究所研究員比爾·杜瓦在五百多公里之外等待著他,事實上落座歷史關頭的人們,表達的雄心極其有限,他們只準備以新時代的方式,從洛杉磯向斯坦福傳遞一個包含五個字母的單詞LOGIN,意思是“登錄”。

倫納德·克蘭羅克(互聯網之父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特聘教授):“我們打入‘L’,對比爾說‘L有了嗎?’他說‘有了’。輸入O問‘有O了么?’‘是,有O了。’輸入G問‘有G嗎?’然后啪一下就死機了。”

儀表顯示傳輸系統突然崩潰,通訊無法繼續進行,世界上第一次互聯網絡的通訊試驗僅僅傳送了兩個字母“LO”。

倫納德·克蘭羅克(互聯網之父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特聘教授):第一條意想不到的互聯網上出現的信息是“L和O”,就是“呦,您瞧”里面的“呦”,現在你想一下,“呦”和“您瞧”碰在一起了。這真是注定要發生妙事啊,我們沒預先設計這條信息,但它呈現的東西是這么有先知的意味,有力而簡潔,純憑運氣,我想我們大概為互聯網的開端,傳出了一條最佳的消息。

這是不同凡響的“L”和“O”;這是史無前例的“L”和“O”; 這是屬于分布式和包交換的“L”和“O”;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5 這是孕育著大數據的和云計算的“L”和“O”;這是屬于每一個人的“L”和“O”。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斯坦福大學、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美國猶他大學

最初的阿帕網,只在四個大學設立了它的節點。一年后阿帕網擴大到十五個節點,眾多的計算機跑步般被編織入網,平均每二十天,就有一臺大型計算機登錄網絡。1973年,阿帕網跨越大西洋利用衛星技術與英國、挪威實現連接,世界范圍的登錄開始了。

人類科學技術的全面發育,為互聯網出現準備了充足的條件,但是整個人類的觀念意識,并沒有做好迎接未來互聯網的心理準備。不同的國家,不同的領域,一個國家內不同的地區,畫地為牢的小圈子一個個出現,這些或被稱為科研網,或被成為校園網,或被稱為法國網英國網的網絡們,如同十六世紀的歐洲大陸,公侯遍地,如何讓這些操著不同語言,遵循著不同戒條的邦國,敞開門扉,互相接納,形成統一的網絡---互聯網,需要一個規范電子設備如何連入,數據如何傳輸的共同標準。自始至終幾乎所有的科學家們都共同地認為,所有計算機都生來平等,每一種差異和個性,所有不同的軟件和硬件都必須被平等地對待。

羅伯特·卡恩(互聯網之父 TCP/IP協議 聯合發明人):IP地址可以讓你在全球互聯網中聯系任何一臺你想要聯系到的計算機,讓不同的網絡在一起工作,不同網絡上的不同計算機一起工作。

人與集團之間的協商,總是比人與機器的協商,耗費的成本更高,歷時十年,在眾多各有堅持的網絡通訊協議中,阿帕的TCP/IP協議最終勝出。這里所耗費的時間,是發明計算機互聯技術所用時間的三倍。

1983年1月,TCP/IP成為人類至今共同遵循的網絡傳輸控制協議。

溫頓·瑟夫(互聯網之父 TCP/IP協議聯合發明人):人永遠不能預知哪種設計會被采用,但是一開始我們就很確信,這種技術會十分強大而且會被廣泛應用。

同一年,原本意義上的阿帕網也壽終正寢,依照美國法律,所有政府出資的項目,因體現著納稅人的權利,都必須由納稅人分享,因此國防部出資并推動的阿帕網上與國防與軍事無關的年輕科學家們蜂擁而入,擔心軍事機密安全問題的美國軍方,從阿帕網分離出來,建立了自己的軍網,去那里從事他們感興趣的事情。

羅伯特·梅特卡夫(以太網發明人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這個項目是由軍隊贊助的,但是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軍隊贊助,因為這個研究只是基本的電腦科學研究,而不是專門針對某項任務的軍事研究。八十年代的時候,互聯網的資金來源,由阿帕變成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我們把阿帕網改名為互聯網,我們做了這個改變。

1987年9月20日20點55分,按照TCP/IP協議,一封以英德兩種文字書寫,意為“跨越長城走向世界”的電子郵件,從中國到達德國。

11 許榕生(中國科學院研究院):為什么我們要用互聯網,高能物流數據、試驗經常是國際合作的,大家都互相往來,共享研究的數據,如果跨全球這么大的地域,大家都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6 集中在一個地方,這是很不方便的。

胡啟恒(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科學家和教授們的要求,反映到我們這些主管這個項目的人的腦子里,清華、北大,我們三個單位,很快就取得了一致,我們都同意把互聯網引進來。于是我們就去跟國務院打報告,說我們要干這個事兒,國務院批準了,說行,你們干吧。

1994年4月20日,中國實現與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成為接入國際互聯網的第七十七個國家。

事實上,獲得了全球共同語言的互聯網,在此后相當長的時間里,并不屬于普通人,它仍然蜷縮在專業人士的圈子,與普通公眾天高地遠。

蒂姆·伯納斯-李 TED演講《關聯數據開啟互聯網新紀元》

請說“原始”

請說“數據”

請說“現在”

原始 數據 現在 這種練習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不知道那些擁有數據的人。

帶領億萬人跨越山巒的英雄叫蒂姆·伯納斯-李。巧合的是,他與尋找拉里路線的羅伯茨在人類的舞臺上的出場都是二十九歲,羅伯茨要實現的是不同電腦之間的連接 ,而伯納斯-李使電腦連接了所有人。

當時伯納斯-李供職的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總部,八十個國家的六千五百多名科學家和工程師你來我往,人員流動性極大。

蒂姆·伯納斯-李(互聯網之父 萬維網發明):在那之前,人們一般能接觸到的并且使用電腦,但是每臺電腦上的系統都各不相同,因此,我認為應該存在一個假想的、虛擬的空間,使得不同的系統能夠交換數據。

當時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對新信息技術的需求,是整個世界的一個微小縮影。 1991年,伯納斯-李和他同伴的寫作開辟出了所有人在鍵盤面前的康莊大道。 蒂姆·伯納斯-李(互聯網之父 萬維網發明):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和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就是電腦之間交換信息時所使用的語言,也就是說當你在電腦上點擊一條鏈接,你的電腦就會自動進入你想要查看的頁面,之后它就會利用這種電腦之間的語言與其他計算機進行溝通。這就是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

此前,人類已經創造的關于文字、聲音、圖像的不同文本,在電腦硬盤的底層深處依然是無法溝通的不同符號世界,但在這里它們被共同的協議駕馭了。那就是所謂的超文本鏈接。此前,新生的網絡世界里,只有專業人士才能通過復雜的代碼程序,前往特定的地方,捕捉特定的信息,但伯納斯-李編寫的網頁編輯程序,使普通人也不會迷路。伯納斯-李貢獻的超文本瀏覽器及相關協議就是我們每次鍵入網址時出現的http,李命名的World Wide Web就是人所共知的www,中文譯為萬維網。于是,網頁的概念出現了,于是,所有人的登錄開始了。這是新時代的敲門聲,這是新生命的呼吸和心跳,這是全人類的你、我、他。

彼得·克斯汀(英國互聯網之父 英國倫敦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萬維網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極大的推廣了互聯網,并且讓互聯網的使用得以普及,我認為這種普及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7 型非常非常重要。

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創辦人 《數字化生存》作者):每當有一個社會是多成分的,自由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創造,蒂姆·伯納斯-李的發明,毫無疑問是一個里程碑。

萬維網大功告成的時候,伯納斯-李放棄了專利申請,將自己的創造無償地貢獻于人類,如果伯納斯-李為萬維網申請專利,他將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放棄了專利,他成為了精神最富有的人。

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創造了萬維網的伯納斯-李應邀來到主體育場的中央,在全世界的注目下,他在自己當年寫作萬維網軟件的同型號的電腦上,敲擊出他對整個世界的高貴情感——This is for everyone.獻給了每一個人。

人類的掌聲和歡呼,屬于每一個互聯網技術的偉大貢獻者。

人類學會使用工具,據認為,距今已有250萬年,為勾勒人類文明過往的脈搏,執著、理性的人類,進行了浩如煙海的考證和寫作,盡管理論紛繁、觀念萬千,但在一處大致一致,人類社會運動階段性的重大變化,背后總是伴隨著相應的某種重大技術的誕生,那些重要技術的出生,不約而同的成為我們把握過去的歷史地標。

9000年前,人類將第一粒種子,有意識的播種在后來被成為“新月沃土”的居所旁,我們的先人就一步跨入生存發育的新境界。從此,可以成千上萬的定居在同一個地方,不再漫無目的的四處流浪。

3400年前,鐵礦石與木炭在西亞某個角落里偶然地相遇,堅硬鋒利的鐵器,武裝人類走上大帝國你起我落的廣闊舞臺。

2200年前,在中亞游牧民族中出現的馬鐙,使人類文明的蔓延和擴張,有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闊,踩在馬鐙上的騎士集團,被認為是歐洲封建制度誕生的重要推動力。

550年前,西歐小城梅因茨的一場大火成為點燃歐洲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運動重要的火種,災難中星落四方的古登堡工匠將禁錮在這里的印刷技術播撒到整個歐洲,知識和思考因此沖出了修道院和貴族莊園的圍墻。

238年前,英倫島上第一臺蒸汽機的轟鳴,將人類社會送入了新階段,人類獲得了能量,完全不同于往常,地球表面的所有物質被精細的分析和辨認。不斷化合出生物體不能望其項背的宏大力量,人類獲取的財富,讓舊有的歲月相形失色,恰如1848年,卡爾·馬克思歷史性的感嘆:不到一百年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人類對知識理性的崇尚,曠古爍今,幾乎所有人的人生三分之一被送入了知識的大工廠,科學技術的概念,系統地產生了被奉為社會發展最基礎的力量。

人類創造的讓自身都震驚的力量和變動,社會所有領域里發生的革命性變遷,使人類認識將蒸汽機啟動的這個階段,從人類所有的經歷中區分出來,工業時代和工業文明的概念因此誕生,比較于這個不同往常,又不同凡響的段落,過去的萬年歲月,被稱作農業時代或農耕文明。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8 動能充沛的工業時代,發展和變動幾乎是無止境的,時至二十世紀中期,隨著一個全新的技術登上人類活動的舞臺,關于信息爆炸,關于信息時代或知識文明的表述不絕于耳,幾乎所有人都看到了一個新時代那噴薄而出,朝陽般的光華。

盧恰諾·弗洛里迪(英國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所教授):我們確實進入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階段,我們從物質為基礎的社會,以黃金為基礎的社會,進入了以能源為基礎的社會,進入了以信息為基礎的社會。

萬維網出場的1991年,接入互聯網的全球計算機,只有二十萬臺。二十三年后的今天,全球七十億人口中,將近三十億成為網絡人口。

人類因此變得空前富有。一家微博網站一天內發布的信息就超越了《紐約時報》辛勤工作的六十年;全球最大的視頻網站,一天上傳的影像可以連續播放98年;如今兩天積累的信息總和,就相當于人類歷史留下的全部記憶。

伴隨著海量信息幾乎無成本的全球流淌,伴隨著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囊括一起的連接,人們有理由預見,財富、生活、交往、創造、觀念,立體的又一輪激烈變革就在眼前。

羅伯特·梅特卡夫(以太網發明人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互聯網是人類在過去

四、五十年最大的成就。

彼得·克斯汀(英國互聯網之父 英國倫敦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互聯網像蒸汽機一樣,掀起了一場革命。

勞倫斯·H·薩默斯(前哈佛大學校長):信息技術正在前所未有,徹底改變著全球化進程中各種聯系。

克里斯·安德森(《連線》雜志高級制作人 《長尾理論》作者):與其說互聯網是一場技術革命,不如說他是一場社會革命。

曼紐爾·卡斯特爾(美國南加州大學傳播學院教授):(互聯網)創造了一種新的社會組織,就是無處不在的網絡社會。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美國東北大學復雜網絡研究中心主任 《爆發:大數據時代預見未來的新思維》作者):沒有互聯網的話,人類幾乎將不能存在. 凱文·凱利(《失控》作者 《連線》雜志創始主編):互聯網必然會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

扎克·林奇(《第四次革命》作者):它是一切技術的基礎,是將這些技術網絡起來,幫助我們真正理解我們是誰,我們身在何方。

盧恰諾·弗洛里迪(英國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所教授):我們將進入從未見過的未來,而我們也才開始應對這樣的轉型。

身處一個時代開啟的黎明時刻,人類未知的遠遠大于已知,無論如何新的時代已經來臨,我們每個人都身在其中。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9 第二集 浪潮

引言

2200年前,西西里島東南端敘拉古城外蜿蜒的沙灘上,給我一個支點,翹起地球的阿基米德以這樣的方式,思考著他想描繪的世界。眼前的沙灘,天下所有沙漠的沙粒,能不能用一個數字表達出來?他給出了這樣一個表述——十的一百次方。后來的科學證明了阿基米德智慧的超凡卓著。實際上,世界上的沙粒的確沒有那么多,甚至宇宙中以分子、粒子、原子存在的事物的總和都沒有這樣的量。人類將這個人類不可企及的量命名為Googol。

2200年后,兩位斯坦福大學的年輕人,產生了一個堪比阿基米德的人生理想。Googol的同音詞Google在漢語中被翻譯為“谷歌”。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硅谷 網景公司

1995年8月9日,硅谷一家創始資金只有四百萬美元的小公司——網景,在華爾街上市的幾個小時后,瞬間成為了20億美元的巨人。

在上午十一時,網景上市,引爆了大眾和華爾街。(英文原聲)

頭天夜里工作到凌晨三點,年僅二十四歲的公司創始人,馬克·安德森在睡夢中便輕而易舉地完成了從普通人到千萬富翁的人生轉變,當天,見證過人類百年發展歷程的《華爾街日報》評論道:通用動力公司花了43年才使市值達到27億美元,而網景,只用了一分鐘。

美國計算機歷史博物館

計算機歷史學家馬克·韋伯是美國計算機歷史博物館網絡展區的策展人。他用十年的時間,將互聯網的發展歷程,濃縮在300平米的展區內。網景公司的圖形瀏覽器被安放在展區里的顯要位置。

馬克·韋伯(美國計算機歷史博物館策展人):網景上市證明,一個基于萬維網的公司,可以引起上街的足夠重視,這是互聯網繁榮的開始。

網景瀏覽器出現之前,只有文字瀏覽器的界面,枯燥、乏味,操作指令難以記憶。網景公司創造的圖文并茂的瀏覽器界面,加上便捷的鼠標操作方式,讓網景瀏覽器推出短短4個月內,便出現在600萬臺連接互聯網的電腦上,市場份額從零暴增到百分之七十五。人類歷史上沒有任何一樣商品或服務擁有如此快速的普及速度。

真實的誘惑,散發出空前的魅力。網景一夜崛起的神話讓互聯網技術第一次向世人展現出匯聚財富的驚人速度與龐大規模,吸引著無畏而敢于冒險的創業者風險投資家們奮不顧身的投身其中。一個千帆競渡,萬馬奔騰的新時代拉開了帷幕。

美國 斯坦福大學

華爾街和硅谷因網景的上市沸騰時,網景瀏覽器創造的萬千網站又將兩個好奇的學生送進了斯坦福大學校園內一間破舊的簡易棚屋里,開始搭建一個新時代的門戶。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10 搜索引擎廣泛運用前,人們很難在網絡中快速、準確的尋找到信息。大量隱藏在網絡深處的網站讓楊致遠和大衛·費羅找到了新時代的樂趣,互相攀比著尋找有趣的網站,發現新大陸般的成就感讓他們樂此不疲。

楊致遠(雅虎公司聯合創始人):我們想我們可以創建一個目錄,就像黃頁一樣,我們可以收集網站,讓全世界的人們提交他們的網站,告訴我們描述,然后我們可以創立(網站)分類,分類就是目錄。然后,我們放在了學校用于研究的電腦中。

兩個年輕人的目錄,讓人們輕易的能夠尋找到需要的信息,受益者的喝彩聲通過網線從四面八方涌來。不斷刺激他們完善目錄。

硅谷雅虎公司總部

1994年秋天,全球聯網計算機不超過1000萬臺,這座棚屋里的網站,日訪問量突破100萬。

楊致遠(雅虎公司聯合創始人):我們能夠獲取最好的服務器,最好的機器和網絡連接,因為這些資源我們的雅虎才能成功,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我們是免費獲取的。雅虎始于我們的愛好,而斯坦福大學幫助雅虎成長。

興趣是創造的母親,互聯網的出現讓普通人的興趣與卓越和輝煌之間再沒有溝壑與圍墻。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愛好者的靈機一動修筑了互聯網,通往天下的萬千路徑。軟件工程師雷·湯姆林森試圖通過網絡與朋友隔空聊天,于是,世界第一封電子郵件誕生了。熱戀中的皮埃爾·奧米迪亞,為了幫助女友實現搜集天下糖果盒的愿望,于是世界上第一家拍賣網站易貝(ebay)問世了。劍橋大學實驗室里的學生們,想要隨時關注樓下的咖啡壺里是否還有剩余的咖啡,于是,世界上第一個網絡攝像頭出現了。

約翰·郝萊(美國計算機歷史博物館館長):他們真正想做的是一些很酷的事情,他們只是想要創造出一些獨一無二的事物。然后展示給他們的朋友看,朋友會說,哇,真了不起。我不敢相信這是你做的。然后有人就會過來跟你說,我能做出來與之匹敵的東西來。創新就這樣產生于草根中間。(鏡頭字幕:惠普公司誕生地)

不愿如蒲公英般飄散的年輕人的念頭,一旦凝固下來,往往就成長為全球創新原地里的參天大樹。(鏡頭字幕:蘋果公司誕生地)

最初,收攏少年雄心壯志的地方通常都出乎人們意料的簡單甚至簡陋。 (鏡頭字幕:谷歌公司誕生地)

因此,這里還誕生了所謂的車庫文化。持續影響著后來和遠處的人們。 (鏡頭字幕:臉譜(Facebook)網誕生地)

這些簡陋的車庫和出租屋數十年來總是涌動著旺盛的雄心??偸遣粩嗟叵蚴廊酥v述著成功或失敗的不同故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規律性地散布著,圍繞著同一個中心,那是他們共同的母體——斯坦福大學。(鏡頭字幕:斯坦福大學)

1887年,年過六十歲的鐵路大王利蘭·斯坦福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兒子,他和妻子出資兩千萬美元在加州一個名叫帕洛奧托的小鎮上買下相當于兩個澳門大小的牧場,修建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11 了一座以兒子名字命名的大學,小利蘭·斯坦福大學。(鏡頭字幕:1900年 斯坦福大學)

為了防止身后的歲月干擾到他辦學的純粹意圖,利蘭·斯坦福留下遺囑,學校的土地不得出售。這樣一個立足于高尚和永恒的動機,卻孕育了世界上第一個高校工業園區。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被稱為鄉村大學的斯坦福試圖全面提升教學品質的時候,遇到了資金困難,當時的副校長費雷德里克·特曼決定將學??沼嗟耐恋爻鲎?,于是,一個由研究所、實驗室辦公樓為主體的工業園區破土動工。斯坦福提供的誘惑是充滿魅力的,入駐企業的員工將在斯坦福獲得培訓的機會。

1955年,以惠普為首的七家高科技公司入駐斯坦福工業園。到1980年,整個研究區的二百六十五公頃土地被九十家公司的二十五萬名員工占據。伴隨著斯坦福工業園區的土地全部租空,更多的新興企業開始圍繞工業園區的周圍建設辦公樓和廠房。一個被人們稱為“硅谷”的高科技產業聚集地形成了。

戴維斯·勞斯(美國計算機歷史博物館研究員):據我所知,斯坦福影響了29000千家公司,它雖然沒有發明許多東西,但它提供了這種創新的氛圍,它培養人才,這些人則帶著創新的點子創立公司。

埃隆·馬斯克(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這里有很多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師和創立公司的基礎設施、風險投資人、法律幫助,就連像租屋這樣簡單的事,在世界其他很多地方都是相當困難,但在硅谷,房東們都愿意將房屋出租給創業者。

今天,在這個不到美國國土面積萬分之一的狹長地帶上,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的科技人員多達百萬,近千名美國科學院院士在這里任職。其中包括近百名諾貝爾獎、圖靈獎、香農獎的獲獎者。1991年,斯坦福大學迎來了百年校慶,僅在這一天走出的校友,向學校捐款總計120億美元。

1995年初,年僅半歲的雅虎帶來的訪問量讓學校的服務器多次陷入癱瘓,校方只好請楊致遠和大衛·費羅將網站搬走。當學校已經不能容納他們的即興創作時,兩位年輕人共同決定,暫時放棄學業,守護他們異想天開的免費服務。當然,兩位窮青年并非破釜沉舟。與斯坦福大學一墻之隔的沙丘路,似乎期待著他們的拜訪。

硅谷 沙丘路

其貌不揚的沙丘路,密布著三百多家風險投資公司,他們掌管著近2300億美元的市場力量,這里是西海岸的“華爾街”。它沒有華爾街式的張揚和自負,但幾乎攬盡這個時代的風采。自1969年起,英特爾、思科、蘋果、谷歌、臉譜等高科技公司都由這里的投資者扶持壯大。

紅杉風險投資公司總部

沙丘路3000號,迄今為止,最大、最成功的風險投資公司紅杉資本,便坐落在這里。1995年春天,被譽為風投之王的投資家麥克·莫里茲,慕名走進了楊致遠和大衛·費羅那間破舊的棚屋。

麥克·莫里茲(紅杉資本 投資家):拖車里面就像一對青少年的臥室一樣凌亂。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12 楊致遠(雅虎公司聯合創始人):我們努力把拖車打理得整潔一些,但當時還是很亂,拖車里到處是睡袋、披薩盒,我確定,很亂。

麥克·莫里茲(紅杉資本投資家):他們腦子里什么都不想,只有專注和愛好,對楊致遠和大衛來說,就是創造雅虎——互聯網最全面的導航服務。

當然莫里茲此行的目的不是為了尋找感動,他的目的很單純,那就是財富。 麥克·莫里茲(紅杉資本 投資家):當時我們不清楚,它(雅虎)會不會大受歡迎的,當時我們清楚,如果我們抓住雅虎不放,它會是一個非常有戰略地位的公司。

一個月后,紅杉資本做出決定,打破從未向免費模式投資的先例,以一百萬美元的投資換取了這家小公司25%的股份。只擁有幾臺舊電腦的楊致遠和大衛.費羅,憑借著他們的智慧,獲得了大部分的股份。這樣的持股比例,意在讓兩位囊中羞澀卻大腦活躍的年輕人繼續掌握公司的決策權。

楊致遠(雅虎公司聯合創始人):當時沒有人知道未來會怎么樣,他下了一個賭注,我們用自己下了一次賭注,當然,我不能說這是標準做法,但是,當時對大家來說都是公平的。

面對與工業時代完全不同的互聯網行業,資本開始出讓權力,互聯網在極短的時間里教導美國社會接受了這樣的新觀念,個人智慧與巨量資本有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精明的風險投資家們以這樣的眼光和奮不顧身的金錢把這些飽含激情和浪漫的孩子們從車庫里拽出來,送進了殿堂,一個不可思議的智慧價值時代同時到來。

里德·霍夫曼(領英網聯合創始人):在硅谷,我們崇尚創造力,我們不會問別人你的父親是誰,不會問你銀行存款多少,除非你用這個錢資助自己創業。你只需關心的問題是,我能做什么,我能創造什么,以及我在這方面有多擅長。如果我擅長某樣東西,然后,同我一起工作。

被雅虎所吸引的不僅是幾公里外的紅杉資本,遠在日本的投資人孫正義隔著太平洋也嗅到了這股互聯網所匯聚出的財富味道。他先后兩次專程光臨雅虎,用一億美元的投資,換取了尚未盈利的雅虎38%的股份,美國投資家一片嘩然。

僅僅兩個月后,孫正義的莽撞卻迅速被市場奉為跨時代的精明。1996年4月12日,雅虎上市,孫正義僅僅售出了2%的股票,就成功套現4億美元,如果他將所有股票賣出,將獲得75億美元的回報。整個美國沸騰了,楊致遠和大衛·費羅成了各大媒體的座上賓。鎂光燈下,億萬富翁楊致遠的華裔身份讓他成為了新美國夢的特殊象征,點燃了千萬創業者的激情。越來越多的人被卷入對互聯網技術的美好憧憬中,大家似乎都看到了一個可把握的未來。

硅谷帕羅奧拓市 大學街

斯坦福大學棕櫚大道正前方的大學街,被當地人稱為“夢想大街”。創業者與風險投資家們的紛繁交易,都是在街道兩旁的眾多咖啡館里完成的。

威尼斯人咖啡館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13 在人來人往流動頻繁的硅谷尋夢地,上世紀七十年代來自意大利的風險投資人蘭扎,是少有的硅谷四十多年歷史的完整見證人。他開辦了這家威尼斯人咖啡館,既作為他的副業,又作為眾多投資人伙伴的活動場所。

盧西奧·蘭扎(美國蘭扎投資公司合伙人):人們可能認為我是受到錢財的驅使,但是這是對我的誤解,我指的是對成功的渴望。我投入的不過是資金,而你們(創業者)投入的是生命。如果說我冒了很大的風險,其實我什么風險都沒有。那些失去就不會回來的東西才叫風險。

互聯網在極短時間里,所創造的一個接一個的商業傳奇,點燃了網絡所能夠觸及到的每一個角落。當然,渴望利潤的風投絕不僅僅將他的視線局限在硅谷。整個美國,乃至全球都在他們的視野中。

1996年11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張朝陽懷揣著從硅谷獲得的22.5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在大洋彼岸的中國開通了一家與雅虎十分相似的網站——搜狐。而這筆投資也讓廣大的中國人真切感受到風投的力量。

杭州阿里巴巴集團總部

今天已經習慣于指點江山的馬云在北京富華大廈的一間會議室里見到了傳奇投資人孫正義。短短六分鐘的交流,他便獲得了2000萬美元的投資。

如今,似乎能夠呼風喚雨的馬化騰與國際投資人共進了一頓價值十元的午餐,他的賬戶里便匯入了220萬美元的資金。

深圳騰訊公司總部

提姆·德瑞普(德豐杰投資基金公司聯合創始人):剛來中國投資的時候,我們投資過兩三個有些想法但更有政府關系的企業,但都以失敗告終。在硅谷,我們把錢投給有想法的年輕人,我們轉念一想,為什么我們不在中國嘗試投資這些人,于是就有了百度、分眾傳媒和易寶支付,還有所有偉大的公司。

直到今天,大量涌進的國際風投資本,攪動著這片擁有特別積累的土地,刺激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其中。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硅谷

90年代末的硅谷,無論是在校的或者剛畢業的學生,只要你擁有一個關于互聯網的創意,你就能輕松的憑借一份簡單的企劃書,獲得可觀的投資。果敢與理性著稱的風險投資家們在這股前所未有的狂熱氣氛中變得盲目而瘋狂。

從1996年開始,硅谷每五天就有一家公司上市,每天都會新增62位百萬富翁。據美國風險投資協會統計,1996年,互聯網產業的投資額占當年風險資本總額的60%。在隨后的幾年里,這個比例一直有增無減。

麥克·莫里茲(紅杉資本 投資家):在颶風中,我們也忙得人仰馬翻,腦子也都沒辦法再理性地思考了,很多人失去了方向。

馬克·韋伯(美國計算機歷史博物館策展人):到處都是保時捷,你還可以看到法拉利、蘭博基尼、瑪莎拉蒂。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14 丹尼爾·格羅斯(美國《新聞周刊》編輯 《大泡沫》作者):這些公司可能并沒有業務,但依然會字啊《新聞周刊》購買廣告。

盧西奧·蘭扎(美國蘭扎投資公司合伙人):我們只在乎眼球,有多少人在關注這家企業,這是多么瘋狂的邏輯,瘋狂透頂。

丹尼爾·格羅斯(美國《新聞周刊》編輯 《大泡沫》作者):一些公司唯一出售的(產品)就是股票,他們唯一能出售的就是他們自己。

2000年,全世界興奮的慶祝著新千年的到來,長時間盤踞在人們頭上的“千年蟲”危機順利度過,而一場意想不到的危機卻悄無聲息的到來。從3月10日開始,納斯達克指數在長達兩年的時間里,狂跌78%,7500億美元的資產和65萬個工作崗位被蒸發。只有不到一半的網絡公司活過了2004年。

馬克·韋伯(美國計算機歷史博物館策展人):大學街也成了危機爆發的重災區,這里很快變得越來越空,越來越悲涼。很多人都在徘徊,然后消失。

盧西奧·蘭扎(美國蘭扎投資公司合伙人):那兩年太多太多的公司倒閉,沒有人愿意再出資。接下來很多年,硅谷的創新落到了非常困難的局面,人們以為硅谷再也不會回來了。

互聯網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創造了人類經濟史上一場影響全球的波瀾,史無前例。輝煌的泡沫和破碎,是互聯網這個新生命能量的另一種表達?;ヂ摼W泡沫的崩潰,在全社會激起了內容豐富的反思,比如說,很多人認為這種危機性恰恰是市場經濟調節的必要,恰恰是優勝劣汰的必然,但是,硅谷人的反省卻有所不同。

盧西奧·蘭扎(美國蘭扎投資公司合伙人):這次危機真正的始作俑者是我們,是硅谷,我們應該對這次危機負全部責任,我們太自負了。如果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我們就終止談話。

麥克·莫里茲(紅杉資本 投資家):人們對短期利好和長期回報的興奮和遐想,影響了人們的判斷力,人們不理性,做傻事。

丹·吉爾默(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最終還是普通大眾受到損害最多。如果他們卷入這場狂熱中,特別是九十年代末的泡沫,垃圾股票被出售給最底層的投資人,每一個普通人,他們是整個體系中了解最少的人。

納斯達克的迅速下跌,也許暫時中止了網絡公司上市融資的進程,企業的破產也澆滅了風險投資的熱情,但是人們并沒有因此而停止收發郵件或網上購物,五年間埋下的一億多公里的光纜以及相關的配套設施為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做好了準備。

從1995年到2003年,世界范圍內的上網人數從2000萬人增加到5億人,在倒閉和破碎聲中,互聯網繼續在成長和運行著。那些真正的創業者仍然在耕耘著,收編著隊伍,積蓄著力量。

2004年7月初,硅谷心臟地帶的101公路旁出現了一個巨幅廣告,只有學習過高等數學的人才能看懂那是一道復雜的數學題。一些好奇的人解開難題,答案是一個網址。登陸網站后,會看到一系列難度遞增的數學題,最終,7500人來到了數學迷宮的出口,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15 看到的是谷歌公司的招聘廣告。在這個看似游戲的謎題面前,能走到最后的人,已經讓谷歌甄別了非功利的興趣,以及兌現這種興趣的執著和到達目的地的智慧。谷歌用一道道別出心裁的謎題招呼著天下英杰。

硅谷谷歌總部

位于硅谷的谷歌總部,員工們可以隨時來到自己的辦公室,并且得到因你而來的食物和咖啡,在這里,你可以帶上你的寵物、孩子、朋友,甚至可以玩兒電子游戲、樂高玩具。事實上,世界知名的互聯網公司都試圖將維護個人個性的地位變成新公司的新傳統?;ヂ摼W公司正在創造著互聯網時代的企業新文化。這里沒有強制的權力,沒有明確的支配者,所有人都是服務者和創造者。

電影《社交網絡》片段

2003年10月的一個凌晨,哈佛大學內,一個評選全校最優秀女孩的網站在校園里迅速蔓延開。對網站上2.2萬張圖片的評頭論足,蜂擁而至的學生在三個小時內就讓學校網絡陷入癱瘓。網站的制作者是大二學生馬克·扎克伯格。由于使用未經授權的照片,扎克伯格受到了學校嚴厲的處罰,但從這次惡作劇中他窺探到了人類原本的社交需求,不久,一個叫臉譜的社交網站成立了。

馬克·扎克伯格(Facebook創始人 CEO):我想人之所以成為人的一點就在于我們有社交能力,和我們所在的社區保持溝通。

與90年代的大多數網站不同,新興的臉譜、YouTube、QQ空間、微博并不提供任何內容,所有內容都由用戶自愿創造上傳,網站只是提供了一個自由分享的平臺,社交平臺激發著人們的創造力,人們聚集起來,共同搭建起一個虛擬的網絡社會。

丁磊(網易公司 創始人 CEO):每個人都可以貢獻碎片的知識點,生活的技巧,在這個平臺上給大家去分享,他(用戶)在貢獻的過程中是獨立思考的,它(社交網絡)是鼓勵獨立思考的,這個意義就是互聯網的核心價值所在。

分享,只是網絡平臺的初始階段,創造的新時代隨即而來。 2007年臉譜網F8開發者大會

馬克·扎克伯格(Facebook創始人 CEO):此刻,封閉的社交平臺即將關閉,今天,我們將結束它。

臉譜網創立3年后,扎克伯格宣布全面開放臉譜網,所有人都能登上臉譜開放平臺開發軟件、提供服務。不久后,臉譜上出現了游戲、娛樂、工作、資訊等各類服務,而所有的服務都是由世界各地的臉譜用戶開發上傳的。到2009年,來自180個國家的超過100萬的開發人員為臉譜網用戶提供了52000個應用程序,至此,臉譜網的輝煌不再屬于臉譜網,而屬于臉譜網身后數以億計的網民們,主角是每一個參與其中的普通人。

馬克·扎克伯格(Facebook創始人 CEO):每天有更多的應用軟件發明出來,更多的人進入這個行業,就像工程師踴躍進入科學、數學領域,公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現。有更多的好公司規模做大了,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學生在寢室或者什么地方就能創造一些東西,基礎設施人人可用,成千上萬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以前是不可能的。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16 如今,社交網站已經吸引了全球數量最大的網絡用戶,同時越來越多的平臺類網站開始出現。已經成功的互聯網企業也紛紛向全球開發者開放自己的平臺。一個全人類參與,全人類分享的網絡生態環境逐漸形成。

張朝陽(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每個人都有他的獨特性,這個獨特性都可能通過互聯網的平臺巨大的放大,使得他獲得成功,這是一個呼喚創意、呼喚優秀、多姿多彩的時代,是一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時代。

新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們剛剛在寫字臺前的固定屏幕前坐穩,就突然被告知這是一個囚籠,于是,自由來臨了。

2007年,iPhone手機的問世,讓長久以來被網線所束縛的互聯網獲得了新的自由。觸摸的人機交互方式,讓冰冷的金屬擁有了溫暖的人性,而開放的應用商店則為表面上千篇一律的iPhone創造了萬千不同的內心。

史蒂夫·沃茲尼亞克(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生活中的每件事,訂機票、找電影、購物,我需要在網上訂購一些東西,我喜歡那個,我可以買它嗎?針對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編寫出相應的應用,滿足人們的需求,我認為iPhone的出現催生了這一切。只要有互聯網,就可以寫程序了,你可以在云服務器上寫程序,運用手機里的應用來進行工作,因此所有人都可以進行創造。

你在何處,你都在網上,你孤身一人,你依然在世界之中?;\罩全球的互聯網,輕便地伴隨著每一個自由的個人,移動起來的就是不可估量的需求、智慧和創造。

互聯網不同于制造業為核心的工業時代,它將創新和創造幾乎隨意的賦予了更多的人,甚至它正在一個不長的路途上,鋪就了遍及全球的創新人生。

1996年,兩位年輕的斯坦福大學博士生拜訪楊致遠和大衛·費羅,希望正如日中天的雅虎收購他們開發的一項網絡搜索技術,這個請求在簡短交談后被拒絕了。臨別時,依然年輕的大衛·費羅善意的鼓勵到,年輕人,如果你們對自己這項技術真的有信心,那就去創業吧。不久后,一家日后成為全球最大搜索引擎的公司誕生了。

里德·霍夫曼(領英網聯合創始人):大公司有危機感是明智的,產業更新變得越來越快,我們的問題是如何在這種環境中成就一份事業。答案就是適應未來必須不斷想象,世界中發生怎樣的變化我們該怎樣適應和創新,以跟上世界變化的步伐。

(陳士俊)這個年僅30歲的華裔美國人,在硅谷人生中成就顯赫,曾就職于PayPal、臉譜網的他在出售自己所創辦的YouTube時一次性獲得了上億美元,不幸的是,他因身患腦瘤暈倒在旅途中的候機廳。出院之后,他暈倒在享受生活的無所事事中,僅僅6個月離開創造的陳士俊認為,這是比腦瘤還不幸的重大不幸。于是,他又跳上了新時代的競技場。

陳士俊(YouTube網站聯合創始人):我發現成功的意義比我想象的豐富的多,我可能會死掉,人不可能長生不老,至少要嘗試扳動創新的開關,沒有什么會比去冒險,去投入精力,去投入夜晚和周末更美妙的。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17 一場場關于創業、關于創新的論壇和比賽從不間斷,胸懷抱負的年輕人,從世界各地絡繹不絕,聚集硅谷,以車庫命名的創業文化如今席卷全球,北京中關村的這間咖啡館聚集著一批懷揣創業夢想的人。只需每人每天一杯咖啡,就可以在這里享用一天的免費開放式辦公環境。

杰夫·貝佐斯(亞馬遜公司創始人):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是,確保當我80歲的時候,已經將人生中的遺憾最小化,如果我有了創建亞馬遜的想法,但卻沒有嘗試,那我會一直想,如果我嘗試了會怎樣,我會一直后悔自己沒有付諸實踐。

馬克·扎克伯格(Facebook創始人 CEO):歷史上我們從未有過,如此巨大的機會,一個人、一間屋,創造一種服務,可以讓數億人甚至數十億人受益。這是令人驚嘆的,在此之前不曾有過創造這類業務的能力,而現在很多人在做這件事。這是一個激發創造,專注愛好的最好時代。

在北京,在班加羅爾,在倫敦,在巴黎,在首爾,在悉尼,在世界任何一個連接網絡的角落,無數擁有夢想的人,都在不斷的嘗試。創造不再屬于系統經驗,創造不再屬于成熟和閱歷,創造屬于隨時隨地,屬于人生的每一刻。你所不習慣的奇思妙想,可能正是人類智慧山巔上的黃金。這個試圖籠罩一切的力量,不可阻擋的涌動起新的浪潮。整個互聯網行業作為人類智慧的新生兒,在短短二十余年的市場經歷中創造了自身的奇觀。當然,互聯網的能量絕不會安心一個新行業的自身發育。它像一輪新生的太陽,高懸天際,俯瞰和照耀地球上人類生活的所有層面。

第三集 能量

引言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這段遺跡是君士坦丁堡城墻的一部分,它在東方與西方的分界點上橫亙了一千年。曾經綿延20多公里的墻體上聳立著96座塔樓和三百多座角樓、碉堡,讓來自基督徒和穆斯林軍隊的24次大規模圍攻先后飲恨而去。這座恢宏的不敗之城,在1453年迎來了不同尋常的入侵者。

奧斯曼土耳其大軍不僅擁有司空見慣的步卒、騎士和戰艦,還帶來了從來不曾出現過的被稱為烏爾班大炮的新式武器。這種青銅大炮長5米、重17噸,口徑762毫米,所用的花崗巖炮彈重達680公斤。在震徹古今的轟鳴持續了48天之后,以東羅馬的旗幟屹立千年的巨城坍塌了、崩潰了。

從此,在技術進步的腳步聲中,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不論是護衛文明的長城還是守護王權的都城,即便依然矗立,也只能淪為后人憑吊往昔歲月的文化陳跡。

羅伯特·克里普克(福特公司歷史學家):當我初到福特汽車公司的時候,我會特意帶上自己的午餐,把它帶到碼頭坐下來邊吃邊看。(鏡頭字幕:底特律福特公司盧日汽車廠)我們擁有整整一支自己的船隊,它們會把礦石送到煉鋼車間里去。這很神奇,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18 更神奇的是想到我們所有人每天都賴以生活的物品就是在這里生產的,而你竟能看到它們,從原材料到成品的整個誕生過程。

奠基人類工業時代的力量,就儲存在這座已經老去的新城堡里。這里就是福特公司的盧日汽車城,從空中俯瞰,這是269個足球場范圍的鋼鐵場所。每個月,只是為了92座工業建筑的清潔工作就得用掉3500個拖把頭。從往高爐里填煤到給銅制的機械抹上一層油,足足8萬名工人才能填滿這座無人居住的城市。為了適應他們,這里設置了多套消防系統、設備齊全的醫院,以及一支3000多人的內部治安隊伍。

亨利·福特是魯日汽車城的締造者,也是第一個把大規模流水線作業引入汽車制造業的人。僅僅組裝一個發動機的環節,就被他分解成86道工序。

羅伯特·克里普克(福特公司歷史學家):福特真的是投入了我們手上所有的資源,就讓我們用這種方式生產吧,把這么多人集中在一個地點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在當時的歐洲,汽車始終精雕細琢的手工奢飾品,在底特律卻好似生產火柴盒和曲別針一般,每隔49秒就能下線一輛。從黝黑的礦石到亮閃閃的汽車,魯日汽車城確實容易讓人聯想到造物主。把資源盡可能集中到一個狹小的空間里,福特便領導人類打開了工業生產的高效之門。

亨利·福特還有一個未竟的夢想,那就是要確立一個完全自給自足的工業金字塔,甚至連做油漆的黃豆都得產自福特旗下的農場。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夢想,而是人類貫穿整個時代的工業生命觀。洛克菲勒石油集團、通用電氣、杜邦化學公司、克虜伯公司、美國鋼鐵公司,工業時代的巨子概莫能外,他們都試圖網盡天下資源。

集中是最接近工業時代人類行為本質的設計,整個行星的表面都是如此演化的。亨利·福特出生的時候,只有五分之一的美國人居住在城市;而在他去世的時候,只有五分之一的美國人不居住在城市。

大衛·史塔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講座教授):這個老系統究竟是什么?它基于一座金字塔,有很多人處在底層。隨著等級的上升,人會越來越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給別人排等級,我們給東西排等級、我們給人排等級,人們會拉著你問,你的階層是什么,你的地位是什么。人們像猴子一樣彼此梳理著皮毛,依此維持著彼此的地位,并且我們都自問——我們的等級是什么?我的地位是怎樣的?

曼紐爾·卡斯特爾(美國南加州大學傳播學院教授):我們已經不再處于工業化社會了,盡管還有很多工業化的趨勢,但是我們已經處于另一種社會結構?,F在人人都在談論網絡社會。

某種意義上,這就是我們能夠面對的新時代。 西雅圖波音公司總部

這些碩大的液晶屏幕懸掛在波音公司全球供應鏈中心東側的墻壁上,監控著每一架波音787客機從生產到服役的總流程。這是一條長得超乎經驗和想象的流水線。意大利“永恒之城”羅馬的阿萊尼亞公司出產的碳纖維復合材料正在固化定型。剛剛完成測試的機翼前緣正在俄克拉荷馬州準備出廠。沈陽飛機工業公司提供的艙門和方向舵已經擰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19 上了最后一顆螺絲。載著英國羅爾斯-羅伊斯發動機的巨輪正在大西洋上跨越萬里怒濤。一架編號002的波音夢想搬運工則正從日本神戶機場騰空而起,它那特別改裝的腹腔中正躺著一對機翼主體,它們是從日本三菱重工的熱壓車間剛剛下線的。四百多萬個部件按照統一的標準踏著統一的步點在預定的時間陸續抵達西雅圖,來到我們眼前的總裝線。

波音也有過自己的“魯日時代”。上個世紀50年代,著名的波音707客機只有2%的零部件是在國外生產的。不過現在,浩大到讓人目眩的工程量中的90%都是由遍布于全球各地的40個合作伙伴共同完成的。熒屏、光纜和衛星讓波音在跨越整個星球表面的操控宛如在同一塊車間穹頂下一般自如。

艾伯特(美國東北大學復雜網絡研究中心主任 《爆發:大數據時代預見未來的新思維》作者):在過去,大多數的功能之所以都集中于同一組織是因為這么做更便宜?;ヂ摼W帶來的改變是它讓外包變得便宜得多。維持和開發產業鏈,在今天已經不再那么昂貴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產業網絡變得更有利潤、更有價值了。因為交易成本的降低。

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是波音的中國協作者。設計師宋航撥通了電話,當線路聯通,蒙特利爾、西雅圖就近在咫尺。全球各地的設計師都能看到他正在撥動的三維“圖紙”。如今,波音臨空一躍推出的787夢想客機已經創造了全球協作的新夢境,一個真實的新夢境。

曼紐爾·卡斯特爾(美國南加州大學傳播學院教授):企業組織已經戲劇性地改變了,長遠型的大規模企業組織崩潰了,協作方之間的聯系不再像當初的汽車工業那樣長期穩定。聯系實際上源于項目,而這些項目是由產業網絡支持的,這就是網絡企業,這就是新模式企業與工業時代的大規模企業是完全不同的。

這些屏幕上所顯示的是波音對天空中每一架波音787客機實施的全球監控。在網絡的注視下,這里可以隨時獲知你是不是已經從北京飛往莫斯科的航班上啟程,或者是否在巴黎到紐約的中轉站落腳。

美國辛辛那提

時代性的困境都是一樣的,時代性的機遇則各有各的不同。

麗莎·波普克(寶潔公司公關部經理):這是一件非常古老的收銀機。人們在商店里用它用了很久,委實是個漂亮的老家伙。

2004年的一天,寶潔公司的幾個年輕人提議在品客薯片上印制圖案來刺激消費興趣。這個點子得到一致認可。但怎么保證把圖形印到薯片上仍然無損薯片的完整呢?向人類提供30000多種產品并擁有29000項專利的寶潔公司被這個小問題持久地困住了。時任寶潔CEO的雷富禮認為,現在到處都有發明家,為什么不把實驗室延伸到他們的身邊呢?于是寶潔將難題送上網絡平臺,它的新時代便來臨了。

巴斯卡爾·恰克亞維奇(美國塔夫茨大學弗萊切學院高級副院長):眾包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外包形式,你在公開平臺發出一個求助邀請,比如你可以把它放在一個網站上,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20 最終你將得到一群人提交的反饋,通過聚合這些不同的反饋,我的產品就能得到極大的優化。

這個世界早就準備好了解決問題的方案,意大利博洛尼亞一位大學教授發明的可食用噴涂墨汁就等待著寶潔的召喚。圖案薯片的風行天下將整個寶潔引上了網絡平臺,在幾乎瞬間網羅的150萬編外研發隊伍面前,曾經讓寶潔自傲的28個技術中心、9000余專職科研人員便顯得微不足道。

史蒂芬·巴戈特(寶潔公司全球商務開發總監):當我們把需求發布給一些個人的時候,他們就會把這個需求傳遞給他們認識的其他人。我們近期發現我們可以把需求散播給全球的100萬人?;ヂ摼W是唯一能在一周以內達到這種效果的手段。

克里斯·安德森(美國《連線》雜志高級制作人 《長尾理論》作者):20世紀的合作模式是企業模式,企業雇傭員工,人們在同一個屋頂下為了某個大目標而工作。21世紀的合作模式就沒有那么正式了。它是關于社群的。有些創意永遠不會成為產品,有些社群永遠不會成為公司,但是關鍵在于我們現在有了21世紀合作創新模式的替代品。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最成功的網絡就是那些自組織的網絡。想一想互聯網,互聯網的成功之道并非是因為有一個一手遮天的組織強迫我們加入互聯網的,而是因為所有的企業、所有的個人都希望能接入互聯網。因此,正是我們成就了互聯網的成長。

寶潔業績的下滑止住了。在一年時間里,它憑此推出新產品200多款,研發能力提高了60%。

羅伯特·希勒(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美國耶魯大學講座教授):人們低估了人類的多樣性,我們有太多與眾不同的興趣、品位和才華?;ヂ摼W提供了機會去真正地創造機會。這將會大大地提高生產率。我認為未來幾十年我們將會看到令人驚嘆的發展。

有多少恢弘的魯日,就有多少與之相配的交易場所。對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來說,紐約的中心不是華爾街而是時代廣場,巴黎的中心不是盧浮宮而是香榭麗舍大街,東京的中心不是國會議事堂落座的永田町而是銀座和新宿。一級商圈、二級商圈、三級商圈,仿佛上帝之手從空中丟下了石子,在城市中激起一個個圈狀的漣漪;那些聞名遐邇的大百貨公司總是盤踞在城市的核心地帶,俯瞰著一代代新生和老去的人群在這層層漣漪當中奔波、喘息、生存、發育。

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中國是辛勤的學習者和追趕者。國門打開,市場開放,十多億人的消費熱潮迅速催生了沃爾瑪與西爾斯相仿的零售業巨人。蘇寧便是這一領域的代表。數以億計人口節衣縮食的匯聚,創造了全球零售行業里獨特的門類,也描畫出蘇寧、國美們發酵一般的成長速率。短短20年間,一家蜷縮在南京街頭的家電專營門面成長為銷售規模400億美元的行業領袖。

孫為民(蘇寧云商集團副董事長):過去我們做實體店面的時候,我的店越大,集客能力越強;我的店越多,我這個渠道的影響力越大。信奉一句話叫什么呢?叫渠道為王。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21 不幸的是,競爭旅途上的少年迅速地衰老了。

2013年11月12日0時,蘇寧既趕上了自己的時代又迎頭撞進了別人的時代。新時代令蘇寧畏懼的新對手就是已經無處不在的電子商務。在這個領域里一馬當先的互聯網公司很俏皮地給自己取名為淘寶。

杭州 阿里巴巴集團總部

淘寶很淘,入行十年便和它的血親兄弟天貓商城一道淘出了14000億的年銷售額。其中與蘇寧相關的電子電器銷售額超過千億,每年還以將近一倍的速度增長著。而整個中國市場電商銷售額2013年已經達到10萬億之巨。200萬新時代的投遞員,踩著電子指令的鼓點,奔波出不同于過去的消費風景。

巴斯卡爾·恰克亞維奇(美國塔夫茨大學弗萊切學院高級副院長):中間媒介的消失是一種自然的結果。當一種科技及大地提高了經濟體系中不同當事方之間的信息傳遞效率。因此你看到各種各樣的中介機構,各種各樣的經紀人都面臨消失。

托馬斯·弗里德曼(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者 《世界是平的》作者):今天的一個全新的現象是什么?互聯網形成了一個“扁平的世界平臺”,使得個人現在能夠以個人的形式采取全球行動,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新新事物。我想說的是,多虧了互聯網和這個扁平的世界平臺,個人被賦予了強大的力量。

馬云(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互聯網的機遇就在于對傳統行業的完善和改變?,F在的階段是喚醒,然后是參與,然后是共同發展。所以你必須去思考,轉型過來,他們的未來就是你的未來。所以現在是喚醒、到參與、到繁榮,這是三個階段。

如今,全世界一共有1724家蘇寧實體店;它的主要競爭對手國美也擁有1200多家直營店面。這些曾經驕傲的矗立,在不見身影的淘寶面前幾乎只是滄海一粟。那些沒有慣常的門面,甚至從生到死都不需要打烊的網上店鋪有900萬家。

孫為民:到了互聯網的這個時代以后,你就一個店。這個店你想做多大,實際上是取決于你這個平臺你這個店能包容多少的產品,多少的供應商。這一下子我們的思維就被顛覆了。

李斌(易車網創始人):互聯網真正的改變是從效率出發的。但是它到了一定程度就是量變到質變,整個商業的模式就發生了變化。

那波瀾壯闊又你來我往的網店們,事實上它只是一臺電腦,或者電腦上的一個功能;它只是一部手機,或者手機上的一個應用。它的店主們,可以擠在地鐵上,可以立在電梯里,可以品嘗著星巴克的咖啡,仰望著昆侖山的冰川,但同時就在上班。

大趨勢是在全球舞臺上匯成的。 巴斯卡爾·恰克亞維奇:互聯網將改變每一種行業的市場結構,因為每個行業的市場結構都取決于你獲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每個行業都終將被互聯網重構和改變,不管是音樂行業、電影行業,還是水泥行業。

新技術以它顛覆性的力量無情地甄別著所有領域里的老組織、老產業。為全球供應著一半以上產品的中國電視機產業,便等來了行業之外的闖入者。

樂視超級電視發布會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22 2013年5月7日,樂視網創始人賈躍亭等來的結果比他能夠期待的更加恢宏。首批2萬臺樂視超級電視15分鐘全部售罄。掛在墻上的樂視與眾多舊有的品牌表面上并沒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這塊人們期待面對的屏幕不過是通往賈躍亭打造的生態系統的門牌和入口,是通過網絡才可能匯聚的過去的歲月和跨文化的空間。視頻、游戲、交友、購物,樂視為人類的家庭終端描繪了這樣的可能性,超級遙控器將使你在人類所有的信息文化產品面前隨心所欲。

賈躍亭(樂視網創始人):未來的行業的發展,我們認為是一個生態系統,對生態系統的競爭,或者說鏈條對鏈條的競爭,而不是像工業時代下的點對點的競爭。

一家視頻網站的跨界出場搖撼了全天下的電視機供應者。你起我落的大幅度降價并不能保證所有競爭者的生存。新的規則是,所有獨立的信息產品必須成為無法分割的網絡世界的元部件。

賈躍亭:很多顛覆性的創新都是跨界產生的,尤其是當產業發生整合的時候,傳統行業的格局洗牌會越來越快?,F在大家看到的其實才剛剛是個開始。

克萊頓·克里斯坦森(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 《創新者的窘境》作者)這種創新一方面‘殺死’行業領袖,另一方面給新企業提供進入行業的機會。我們稱之為‘破壞性創新’。而破壞性創新總的來說讓復雜而昂貴的產品變得更加便宜,使用門檻更低,讓更多人可以使用它。

痛定思痛的人們開始改弦易轍,技術潮流的變化往往會扼殺反應太慢的企業。毀滅的威脅也會激勵各行各業涅槃重生。

史蒂夫·喬布斯(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當你長大的時候總有人會對你說,世界就是這個樣子,而你的生活就是在這個世界里好好過你的日子,盡量別碰太多壁,努力過好家庭生活,找點樂子,攢點兒錢。你會在某個瞬間明白,你能戳生活一下。實際上當你戳進去,就會有什么東西從另一面冒出來,你能改變,你能重構,這或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2013年戳了世界一下的重要事件來自中國。一款產品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成長最快的百億美元企業之一。那是一款手機,它叫小米,它的創始人是雷軍。在它最初播種的時候,熟悉雷軍的人都認為這是一個瘋狂的念頭。的確夠瘋狂——13位創業者在手機生產的領域里沒有任何耕作和收獲的經驗。而自從2007年喬布斯在舊金山馬士孔尼會展中心發布第一款蘋果手機以來,智能終端市場便是競爭最為激烈的疆場之一。

北京小米公司總部

在未知領域里的耕作游戲般地開始了。他們把自己的想法放在了網絡上不厭其煩地詢問,你想要一款怎樣的手機?你希望自己的手機擁有怎樣的配置?你最渴望智能終端上哪一款應用?

《長尾理論》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在傳統工業社會里,大工廠生產什么,我們就買什么?;蛘叽竺襟w發布什么,我們就看什么。而在互聯網時代,我們都被賦予了參與生產的工具。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23 關于小米手機的暢想,迅速匯聚成擁有1.8億帖子的專門論壇,被稱為“米粉”的發燒友就高達60萬人。他們既是小米的消費者,也是小米的設計者,同時還是小米市場擴張的推動者。

小米手機在推出之前,1870萬臺手機的年銷售規模便已經在懷。小米是中國西部土地貧瘠地帶的一種農作物,雷軍的小米,卻生長在新時代最肥沃的土地上。

伊藤穰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主管):在互聯網上,所謂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已經開始融合。你可以很容易地從一個消費者和觀眾轉變為一個生產者,從而成為整個生產體系的一部分。

小米無意中跨越的老時代依然矗立著。人類一旦登上大工業生產的巔峰,不論怎樣杰出的產品都不可避免要經歷緊缺、飽和、剩余的榮辱輪回。尋找消費者,是生產過剩時代最緊迫的商業課題。市場學、市場心理學、消費心理學、市場營銷學,高等學校的新課程,以難以計數的市場成本和人類智慧分泌出來。龐大的市場調查部門應運而生,以市場調查為生得組織成批出現。但人類試圖把握的消費動向依然如沙漠中流動的沙粒。在效率意味著一切的標準化生產線上,特定的個性總是被忽略的;特定的消費者依然是尊貴的偽上帝。

曼紐爾·卡斯特爾(美國南加州大學傳播學院教授):我們從傳統理論中得到的理解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就是供求關系,但這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現實,那只是新古典經濟學所遺留的古老幻像。當時的人們無法想象生產系統和金融系統能夠基于新技術而產生巨大轉變。

今天的英文里已經誕生一個新詞“prosumer”——生產消費者。傳統生產與消費之間曾經難以逾越的高墻被穿透了,新局面廢黜了自工業革命以來制造商們所傳承的支配地位,逼迫他們把“大腦”交給網絡。風起云涌的創客運動便是這一趨勢的實踐者。

2012年初,美國政府宣稱要在未來4年內在全美1000所大學引入創客空間,孕育了早期互聯網并幫助美國確立軍事科技領先地位的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再次成為慷慨的資助者。

克里斯·安德森(美國《連線》雜志高級制作人 《長尾理論》作者):我們剛才談到個人電腦如何讓電腦運算民主化,以及互聯網讓溝通民主化。創客運動則開始推動了制造業的民主化。

美國 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個人制造實驗室被認為是創客運動的起源。喬布斯和沃茲在硅谷車庫里拼裝個人電腦的行為被認為是最早的創客活動。

王盛林(北京創客空間創始人):我們說創新,我們說創造,創新究竟是怎么出現的?我們需要一個環境和土壤。

史蒂夫·沃茲尼亞克(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無論你走到哪里,所有的國家都想知道硅谷成功的秘訣是什么?秘訣就是花費40年時間建立一種創新的文化。

(鏡頭字幕:2013年12月13日 極創48小時活動)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24 大學畢業生王盛林創辦的北京創客空間活躍著800余人。他們通常都集中在網絡平臺上,對來自他們周邊或自身的需求、篩選、創意、設計、制作,試圖成為走進別人的生產線的產品。

在一場48小時的創客比賽接近尾聲時,一款借助傳感器以震動方式為視障人士指路的導航手環已破殼而出。隨著3D打印、激光切割機等新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擺脫了資金、設備、場地等老時代桎梏,動手描繪胸中新產品的丘壑。這些無數年輕人、無數新念頭活躍的地方,可能成為新的國家競爭戰略的一部分。

托馬斯·弗里德曼(《紐約時報》專欄作者 《世界是平的》作者):世界是平的,就只有兩種國家——HIE和LIE,即高創想型國家和低創想型國家。因此,區分世界的關鍵已經不再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而是哪個國家能夠促進更多創新火花。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能為人類生產線提供多少全新的構想,已經轉化為全球民族國家競爭的新疆域。高低優劣正是強弱盛衰。

美國舊金山

在人類已有財產的領地,新時代的震波也在激蕩起我們可以感受的漣漪。為天下需求者提供臨時住房的Airbnb公司手中并沒有一間房,但是它有能力將地球上所有空余的臥室、客廳甚至一張沙發搜羅出來,為即便只租用一天的需求者提供他滿意的居處;也為有意出租者創造了10億美元以上的年收益。

托馬斯·弗里德曼:你們知道嗎?美國有8000萬個電鉆,你們知道它們的使用頻率嗎?平均每部只有13分鐘。我們真的需要8000萬個電鉆嗎?假如我把電鉆租給鄰居們又將怎樣呢?

碎片般的需求與碎片般的剩余得以自由地對接。網絡平臺可以讓所有的需求者足不出戶打量他人的庫房。

盧恰諾·弗洛里迪(英國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所教授):千年以來我們發展出所有權或者說財產觀的態度。我擁有我的車、我的衣服,我買東西,因為它們會成為‘我的’?;ヂ摼W時代實際上引入了一種使用的態度,而這種態度正在成為主導。我使用某個東西卻不必占有它。這提供了對所有權的不同解釋,這些解釋決定了是采用所有權還是采用‘使用文化’。在使用文化里,這些所有權就不是非常重要了。

巴斯卡爾·恰克亞維奇(美國塔夫茨大學弗萊切學院高級副院長):我們被迫分享空間,我們被迫分享所呼吸的空氣,我們被迫分享水資源,我們被迫分享基礎設施,而這種局面造成了各種各樣的壓抑與緊張?;ヂ摼W的力量潛在地允許我們以更高效的方式分享這些資源,讓人類社會的緊張局面最小化。這對于人類有著重大的價值。

新時代的新財產觀會因此產生嗎?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在以蒸汽為動力的鐵甲艦開始征服大洋的時候,狄更斯在他的《雙城記》中發出的感嘆已經變成人類認識大時代的刻骨名言。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25 走進網絡時代的我們已不可能輕松快樂地品嘗劃時代的效率。經濟在增長、效率在提升,同時,過去的技能面臨報廢,曾經的崗位日漸消失。這是互聯網重組人類整個經濟生活之后創造的另一番難知善惡的成果。

盧恰諾·弗洛里迪:哥白尼把我們從世界的中心的位置上廢黜下來,而第二場觀念的革命則是由達爾文帶來的。我們認為在這個渺小的星球里,我們起碼是動物王國里最重要的動物。當然,這也已經不再是事實了。我們只是很多物種中的一種。阿蘭.圖靈是偉大的英國計算機科學家,他則隱隱地意識到我們也不是世界上唯一有智慧的主體。不幸的是,即便在我們和世界互動的時候,我們創造的技術也經常比我們聰明。

2011年7月,復蘇中的美國經濟創造了11.27萬個就業崗位。這個數字還沒有當月在美國產房里出生的嬰兒多。等待工作的美國成人還有1200萬。

2013年,法國的失業率向11%的峰值繼續挺進。希臘的失業率是27%,其中60%是不滿25歲的青年人。

埃里克·布林約爾松(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字化商業中心主任 《與機器賽跑》作者):以美國的中值勞動者為例,也就是收入處在50%點的人,在經濟增長中一點兒也沒有獲益。而且差不多20年來一直是這樣的。因此,盡管美國經濟的規模變大了很多,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美國的生產力已經達到空前的紀錄,但是起碼有50%的人口沒有參與這樣的增長。

在同次經濟危機中被據認為表現最好的中國,年新增就業崗位有800萬,但是僅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有699萬。

或許機器依然是那臺機器,生產線依然是那條生產線,但全球信息重組之后的化學反應卻讓它們的效能完全不同。

埃里克·布林約爾松:這并非歷史上技術首次讓工作變得自動化,200年前的蒸汽機時代發生過,100年前的電力與內燃機問世時也都曾有過這種現象。但是這次有所不同。一方面的不同是,它遠比之前發生得快,摩爾定律之下的發展速度遠比蒸汽機和電力快;其次,它影響了更大的經濟范圍,有近三分之二的美國人的工作是跟信息處理有關的,所以這些工作都要受到影響了。因此,幾乎每個行業、幾乎所有工作崗位,這次都不能置身事外了。

高學歷、高收益、高雅的工作環境、高貴的人生氣度,這個人群構成了整個工業時代社會制度的基石。他們被稱為白領。在過去的周期性經濟顛簸中,首先落水的是那些被稱為藍領的低收入人群,白領隊伍的成員總能安坐船頭?;ヂ摼W時代的就業震蕩卻不同了,它幾乎首先選擇了與自己功能相似的職業作為完勝的對手。

2013年,僅全球最大的29家銀行,就裁員16萬人。

理查德·桑內特(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有大約28%的工作崗位存在消失的危險。在金融服務業、房地產業、保險業等等,這些崗位將在5年之內被計算機所取代。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26 羅伯特·希勒(美國耶魯大學講座教授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你可以在一個崗位上工作30年,直到你50歲的時候,突然間你被一臺計算機替代了,就是這樣一回事。你甚至會在30歲就被計算機取代了。

這是個絕對豐裕和絕對剩余的時代,最終被剩余的會是人嗎?新技術新時代一定同時在提供著新崗位、新職業,但最終是消失的崗位更多,還是新生的崗位更多,我們還要期待與新時代相匹配的社會調整能力。

克里斯·安德森(《長尾理論》作者):如果第一場技術革命花了300年,第二場技術革命花了大概100年,第三場技術革命或許要花50年,這是思考這個問題的正確方法。這不是技術創新的速度,這是社會適應的速度。社會變革要比技術變革緩慢得多,有時甚至要花一兩代人的時間才能真正弄清技術革命帶來了什么。

在過去的百年歲月中,人類在一個國家內的階層沖突與全球的意識形態對立中全面創生了現代社會福利制度,但本質上這個制度是為工業時代周期性的就業顛簸而準備的。在互聯網時代的大面積剩余面前,這個世界還缺乏準備。

(鏡頭字幕:谷歌無人駕駛汽車 2013年獲得上路許可)

米切爾·卡普爾(美國電子前沿基金會聯合創始人):我相信只需要一代人的時間,許多(如果不是所有的)汽車都將不再需要司機了,這樣對生活便利和經濟效率有好處。但是在美國,我們還有350萬人靠駕駛維持生計,比如卡車司機等等。他們怎么辦?

新時代不僅提供新能量、新可能,也同時提出新的課題。這是不斷前進的人類永遠的處境。

第四集 再構

引言

這些因為虛幻而矗立起來的實在已經矗立了4500年。當古希臘理性的眼光發現了人類最古老的人工遺跡,它為什么存在?它怎樣如此厚重地矗立起來?就成了人類2000年來的歷史謎題。

在人背肩扛的遙遠年代,它能以數十萬粒以噸為重量單位的巨石直接觸摸148米的藍天——那如同紐約帝國大廈的高度。它在接近赤道的位置披風瀝雨4500年之久,依然不肯萎縮自己巍峨的身影,就在于它選擇了最穩定的支撐。它為自己的宏闊與壯觀提供了最合適的結構。

它在人類生活中無孔不入地矗立,不是在尼羅河畔,而是在我們所有的社會生活結構的領域中。

中國北京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在世界最繁忙機場中排名第二,每天起降航班超過1400次。2012年7月21日,它遭遇了一場60年不遇的大暴雨。路面淹沒、輕軌癱瘓、車輛熄火„„首都機場全天取消航班571架次,延誤航班701架次,近8萬人滯留機場。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27 29歲的外企員工王璐家住離機場十幾公里的望京,大雨當天他早早回家,在微博上目睹了首都機場的窘境。22:32,他向自己所在的城市發出一條不到100字的試探性號召:“望京有沒有愿意義務去機場接被困兄弟姐妹的?”

一個小時內,這條微博被轉發10950次;兩小時后,20多輛車組成的車隊到達機場時,已經壯大成100輛車的隊伍,在天亮以前的6個小時,在暴雨如注的北京,300余輛打著雙閃的越野車帶著500多名從未謀面的陌生人坐上從機場到亦莊、到王府井、到公主墳、到回龍觀、到北京二環、三環、四環的方舟。

人類社會從來不缺少善良的愿望,只不過在過去漫長的歲月難以因為具體的動機而匯聚。

克萊·舍基(美國紐約大學客座講師 《人人時代》作者):這種行為不是互聯網激發的,而是因為我們就是那種社交性人群。我們關心他人,而互聯網確實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手段能直接地理解同情他人并感同身受。

段永朝(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特聘導師):當信息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它所攜帶的信息的能量就能夠具有這樣一種非常神奇的力量,可以凝聚共識啊,可以煥發情感,能夠形成一種強大的社會動員力量。

互聯網讓這些已經存在著的碎片般散落的點滴美好瞬間匯聚出灼熱的社會能量。2012年7月21日的雙閃車隊,那迷蒙的燈光許久都沒有消失,它豐富了現代人類的都市夜空,豐滿了一個城市的精神積淀。雨過天晴、太陽升起,但深夜閃爍的車燈依舊持續照耀這座城市,從盛夏一直到深秋都沒有消散它的溫度,也沒有褪去它那撫慰人心的力量。

克萊·舍基(美國紐約大學客座講師 《人人時代》作者):這些組織可以是臨時組建的、低成本的,你不需要為了完成新任務去提前組織一個群體。當你看到人們聚集起來共同做事的時候,在沒有正式的上司的情況下很容易想象,所有的舊規則就會崩潰,新的規則將代替它們。

中國浙江省 余姚

那個叫做“菲特”的臺風,卷起相當于68個西湖的雨水,在兩天內傾倒在同一個國家南部方圓只有1500平方公里的余姚。盡管它與首都機場那場暴雨造成的災難的強度和后果有所不同,但因為相似的時代條件,它也獲得了相應的新時代能夠給它的一呼百應。幅員千里的八方與它結下患難之交。

幾個臨時湊在一起的志愿者通過微信接收到一條信息:“有2個家庭急要食品、水和奶粉。”兩個多小時涉水行進,兩個家庭獲得了3天的給養。一線的志愿者不斷地接收到一個名叫“卓明救援平臺”提供的信息,平臺的負責人在千里之外的北京。

北京大學醫院的牙科醫生郝南業余時間創建的救援信息平臺上有遍布全國各地的兩千多名志愿者網友。“菲特”臺風民間救援群為余姚每一份關切之間劃上距離最短的直線。江蘇無錫的女孩安琪通過網絡會議了解到前方志愿者心理上有安全保障的需求,在與一家保險公司負責人聯系后,這家保險公司同意義務為前方一千多名救援志愿者提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28 供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在上海工作的余姚人沈吉利激活了自己所有的社交圈:余姚同學校友群、單身群,來自上海、杭州、寧波,還有余姚的500名志愿者,僅用兩天時間,就在上海和余姚之間搭建起了一條從籌集、運送,到接收、發放的完整通道。

當關注的眼睛還在北京、昆明、西安、沈陽,關注的念頭就已經傳送成等待閱讀的微信的紅點,變成未讀郵件的黑色提醒線,變成微博里轉發評論,變成手機里收取新信息的滴滴聲。

曼紐爾·卡斯特爾(美國南加州大學傳播學院教授):網絡技術導致溝通出現徹底的轉變,每個人可以與誰溝通也有所變化。因此溝通的轉變和對網絡的需求共同創造了一種新的社會結構。

一位身患癌癥的單身母親在彌留之際留下一個遺愿:希望她在淘寶上賴以為生的網店“魔豆寶寶小屋”能夠不要因為她的去世而關掉,那是她留給女兒的禮物,一個母親留給6歲女兒未來生存的保障。

周銀根(癌癥患者周麗紅父親):她疼得受不了,一天要打好幾針。

2006年4月18日,在目送女兒前往幼兒園后,年輕的媽媽離開了這個世界。于是,新時代創造的童話開始了。杭州、成都、西安,來自全國各地的魔豆媽媽開始續寫魔豆傳奇。到今天,這個由陌生人打點的網上店鋪已經存在了整整8年,從未打烊。在這8年里,那些通過網絡聚合、交替、值班義務經營的母親們,有的正在加入,有的因為種種原因而離開了,但它的隊伍從來沒有縮小。這是沒有特別組織者的8年,這是沒有特定主人的8年,這是義務的8年,這是連綿的8年,這是還可以期待無數個8年的8年。8年的歲月過去,熒屏、鍵盤和光纜,在一個幅員廣大的國家的版圖上完成了這連綿不絕的接力。

互聯網產生了互相感召的力量,將無數同樣擁有關懷之情的人結成了強大的自組織力量,是一種充分可持續的力量。人類以一種全新的組織連接方式化合出無數鉆石般的群體行為。

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美國耶魯大學教授 《大連接》作者):群體具備個人所不具備的性質,而究其原因則在于我們組織個體的方式,使得群體由于個體。想一想碳元素,把碳原子以某種方式連接,你將得到鉛筆中軟而黑的石墨,而如果以另一種方式連接碳原子,則將得到堅硬而清澈的鉆石。

這種匯聚的善的能量,是新時代賦予整個人類的一份財富。所有的信息都能以我們看不見的面貌,以我們經驗不能體驗的速度,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時代動力。

“我們都有夢想、希望和想象,然而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做夢,我們只是行動起來。但是如果沒有教育,僅憑夢想的這些女孩只能走到這么遠。”

1998年,14歲的休·埃文斯在從澳大利亞前往菲律賓的一次旅行中寄宿在馬尼拉貧民區家庭。他從此認識到人類出生決定命運帶來的不公正。當這個男孩長大成人,他開始創立基金、制定國際扶貧計劃,目標是讓全球公民在2030年前結束極端貧困。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29 休·埃文斯(世界扶貧計劃項目首席執行官):目前世界上仍然有多達5700萬兒童不能獲得基礎教育。在這個豐裕的時代這是不可接受的。還有每39秒就有一名兒童死亡,而通過簡單的免疫就可以防止這樣的悲劇發生。在這個繁華盛世,這種情況是不合理的。

埃爾斯萌生這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不是他的出身、教育、錢財、智商,而是因為他生在互聯網時代。設在澳大利亞的慈善網絡平臺改變了以往的慈善模式,以積分的形式動員全世界不同膚色、不同語言、有著相同夢想的人們。三年時間遍布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美國、加拿大、哥倫比亞、南非、巴基斯坦、印度等世界各地的275000名成員參與到世界扶貧計劃,為全球超過4萬名極端貧困的青少年提供了教育機會。澳大利亞政府因此決定三年后將全球貧困人口援助金額從64.5億美元提高到107.5億美元。

休·埃文斯:我們將強調某些政策和目標,并通過公眾運動的力量去影響商業界與政府采取合理的行動。我們的志愿者現在遍布全球,因為人們都想通過其自身組織努力參與各種活動,這確實令人興奮。因為我們相信這是全球性的運動,全球公民是無疆界的。

在過去的歷史上,人類以金字塔的形式把所有人的善意匯聚起來,形成特定的組織實施救助?;ヂ摼W時代,人們可以以地球為平臺、以人類為范圍,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獲得與過去世界級慈善組織相媲美的道德力量。

西班牙 薩瓦德爾

只要有共同意愿,無限的碎片就瞬間產生效能,產生讓整個人類自我敬仰的力量。人類互相鼓勵、創造美好人生的念頭在互聯網時代變得像投下一枚硬幣那么簡單。“硬幣”是一次網絡快閃的暗號。在西班牙,一個只有十幾萬人口的小城,當一個小女孩向街頭藝人禮帽中投下一枚硬幣后,奇跡發生了。一百位手持各種樂器的居民從不同方向瞬間圍攏過來,創造了一次莊嚴的精神聚會。

在過去的時代,人類一直向往,也創造著激動人心的盛大節日,但那是千年的傳統才匯集出的每年一度的狂歡節,那是舉世界之力才能呈現的四年一度的奧運會,那是傾國家之力才能組織的5年、10年一次的閱兵式。之所以舉世矚目,是因為需要耗費巨大的組織資源。這個小鎮上投下的一枚硬幣映射著一個新時代,這一百人的交響是地球村的縮影,這是人類未來精神生活組織的常態形式嗎?

在工業時代,無論是何種政治制度,每個國家都面臨著政府機構人員膨脹、行政層級自我繁育的難題。即便被譽為現代政治發端之地的英倫三島,也曾產生過極其諷刺的一幕:

(鏡頭字幕:英國電視劇《是 大臣》) “我們這個部里現在有多少人呢?” “我們這個部嘛,呃,我們很小„„” “小?多小?” “呃~ 不„不知道~” “兩千人?三千人?” “呃„„大概有兩萬三千人吧!”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30 “啊?!有兩萬三千人?!都在我們行政事務部嗎?這兩萬三千人就是為了管理別的行政管理人員嗎?!我們做個時間工作統計,看看能去掉誰。”

“這統計去年做過,大臣。” “怎么樣?” “統計下來我們還要添五百人。” “„„”

人類社會的公共組織在它自身運行過程中有自身繁育的充沛動力,各個層級不光會追逐層級的獨特利益,而且還會膨脹層級本身。英國學者帕金森充分地觀察了這一現象,他的表述被學術界命名為“帕金森定律”。

美國聯邦政府成立最初只有三個部,每個部當時只有幾名雇員。而如今美國聯邦政府有15個行政部以及幾十個直屬機構,約有270萬雇員。

美國總統在21世紀的國會演講中依然在表達著莫名其妙和無可奈何:

奧巴馬(美國現任總統):這是我最喜歡的例子——現在淡水中的三文魚是由內務部負責管理的,但是如果魚游進了海水中就要歸商務部管。要是這些魚被熏制好了,事情恐怕就更復雜了。

凱文·凱利(《連線》雜志創始主編 《失控》作者):我們在過去采用的全部都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但是在那個時代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如果信息不流通,自上而下進行溝通是最好的辦法。

在曾經的漫長歲月,人類社會層層疊疊的社會結構中,大量的信息既在損耗也被扭曲?;ヂ摼W穿透了社會堅厚的巖層,使所有相鄰或相距遙遠的層級彼此面對。身份、財富、地域,都不再是傳播的權力或枷鎖。每個人的傳播能量已經穿破層級壁壘,開始頂層和底層的直接交流。

(鏡頭字幕:紀錄電影《競選之路》片段)

奧巴馬2006年底宣布參加總統競選時,直接面對無數的底層民眾。競選團隊利用互聯網所有的社交工具展開宣傳攻勢。社交媒體上的主頁、視頻網站中的視頻、電子郵件的發送、競選網站的回復,時時擴散著這位競選人的聲音和動態。那些曾經難以捕捉的贊成、反對、猶豫,更成為團隊調整策略清晰的依據?;ヂ摼W調動起來的底層民眾的熱情和意愿化為創紀錄的捐款數字和志愿者規模。網友用千萬人的照片組成的奧巴馬頭像大行其道。女網友制作的《我暗戀上了奧巴馬》視頻大領風騷。眾人用競選標志設計的百款圖案風靡網絡,來自網絡的創造者們推擁著美國第一位非洲裔總統候選人順利入主白宮。

梅肯·菲利普斯(前美國白宮新媒體事務總監):這位總統深知技術的力量。人們必須聯合行動,令人激動的是,在過去的5到7年多虧了這些技術工具,我們見證了這種合作的爆炸式增長。

宣稱讓互聯網穿透白宮和民眾之間的高墻的奧巴馬,組建了向總統直接負責的白宮數字戰略辦公室,任命首席網絡官。白宮網站專欄區匯聚的民眾詢問變由專員答復,網絡調查總結出的共同問題向議員們展示,政策實施之前分析民眾關心的重點。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31 梅肯·菲利普斯:知道有人可能不認同你是有好處的,知道這些不認同來自哪里也很好,我們應該如何成為這些對話中的一部分,而不僅僅將內容發布到網站上,而是與人們建立聯系,不管他們在哪里。

實際上,所有的重要國家在每日涌動著新能量的時代面前,都在被迫或者自愿地采取著新行為。中國有超過五萬個gov.cn各級政府網站,各級部門微博擁有億萬粉絲。英國政府明確規定各政府部門都應當在主要社交網站上擁有賬號,每天發布2條至10條信息。韓國政府將自己的政務網站命名為“電子政府”,訪問者可以通過訂閱E-MAIL,以電子方式獲取政府發布的各類文件。

曼紐爾·卡斯特爾:如今所有龐大和等級明確的體系都在衰退。相反,在水平網絡中,人們可以相連、分離、相聚、分散,整個社會和政治組織的形式都在變化。我們曾經談論過后工業化社會,‘后’意味著我們并不明白。

人類社會一經誕生,就有金字塔一般由層級堆累起來的醒目中心。在互聯網時代,金字塔塔頂上的那塊石頭已經可以輕松地觸摸它基座最深處的那一粒巖石。不論在哪一個位置上的每一塊石頭都擁有了新時代的上帝之手。

微信,五億;新浪微博,五億;QQ,八億;臉譜,十二億——這些驚人不斷成長的數字田野里,瞬間崛起的不是數字,而是數字背后的聲音和人。

2013年1月1日,公安部頒布新規,闖黃燈要被扣六分。這是超過一億私車擁有量、超過兩億機動車駕駛人的國度的黃燈。新規實施的早高峰剛過,網絡上就開始浪潮般涌出關于黃燈的悲喜劇。那天,帶有“黃燈”標簽的微博,始終排在熱門搜索首位。新浪微博僅1月1日一天,有關黃燈的微博多達近十萬條。網友在微博上傳的因黃燈急停發生追尾事故有一百多起。網絡產生的力量,讓這一天有關黃燈的故事成為全中國人共同的話題。

克萊·舍基:因為在互聯網出現之前,沒有任何媒介能夠讓任何人在比自己能夠聚集的人群更大的范圍內發表自己的看法。而現在突然之間,你可以在博客上、維基、微博或者其他任何服務,你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數百人、數千人、甚至數百萬人都能看到。這帶來的效果就是破壞傳統媒體成為唯一一個公開表達觀點的媒介。

馬路上司機們的親身體驗和感知在微博上發散著,在論壇里碰撞著,在微信中流淌著?;ヂ摼W匯聚的聲音,瞬間吸引了舉國上下的注意力,也迅速從街頭路口匯聚到國家決策層。1月6日,新通知下發,對目前違反黃燈信號的以教育警示為主,暫不予以處罰。從新規實施到下發通知修訂僅僅相隔5天。

曹國偉(新浪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互聯網實際上是把人與人聯結在一起了,另外一個是把人與信息聯結在一起了。因為這兩個連接的話實際上大大提升了信息傳播的效率、創造的效率。

工業時代通過組織的方式和公約的形式形成公共意志,公約形式就意味著注定有一小部分社會成員被公共意志所忽略。他們捍衛被忽略的權利的組織意愿始終存在著。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32 十九世紀末,工人們采用原始的抗議手段和組織方式與強大的資本對抗。隨著運動的深入,工人領袖們意識到聯合行動的意義,工會組織成立。到20世紀20年代,美國工會會員總數達到500萬人,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抗爭,直到1935年,美國《國家勞工關系法》出臺,工會得到了法律認可。勞工才獲得了與資方平等對話的權利。不斷被忽略的力量組織起來構成了今天的公共組織形態和社會自組織形態的有機體,人們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組織常態中。

互聯網時代,傳統常態的經驗和結構已不能容納互聯網組織起來的社會能量,信息傳播技術創造了絕對的少數也不能被忽略的可能。每一個聲音都面對著世界,每一滴水珠都等同于大海。

倫納德·克蘭羅克(美國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特聘教授 互聯網之父):人人有自己的聲音,即使你是矮窮挫,委身于地下室,香蕉皮等垃圾蓋滿地板,你卻和那些坐在游泳池里的高富帥有著同樣的聲音,只要你能上得了網。

艾倫·麥克法蘭(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名譽教授):你可以說它賦予了個人更多的權力,它給了人們一個發聲的機會。許多人,婦女、兒童、老人,之前是沒有自己的聲音的,現在這么多人,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了。你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權力分散的狀況:群體智慧,或者推特,或者資訊,各種形式和種類。所以很多人現在參與到了決策之中。

2008年4月18日,韓國總統李明博簽署《恢復進口美國牛肉協議》,出乎整個韓國政界的預料,在年進口額超過四千億美元的韓國,這筆涉及不足十億美元的貿易決策,卻掀起了韓國政治史上最為迅猛和劇烈的抗議潮。兩個月的時間里,先后有近百萬民眾抗議游行,迫使內閣集體遞交辭呈,總統公開向民眾道歉。

大學二年級女生樸志源意外成為了這場席卷韓國風潮中的明星,因為正是她首先發出的帖子將千家萬戶擁有同樣想法的人們召喚出來。

樸志源(韓國抗議進口美國牛肉事件親歷者):如果真那么擔心的話,不如走出去。我的親身感受是,和我一樣的人,偶然之下聚集在一起是一瞬間發生的事情,并不是我計劃好的。

在此之前,美國牛肉可能攜帶瘋牛病毒的傳言已經在網絡流行。在一些追星網站的論壇上,并不具備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一群中學生才是這個發酵和醞釀中的主力。由他們而起在網絡上匯聚的反對者簽名高達130萬人。

夢想成為電影導演的樸志源不過是在這堆柴薪前劃了一根火柴?;ヂ摼W不論身份、不看年齡,甚至法律權利也不再是政治生活的邊界。這個從中學生的意愿發端的事件在2個月的時間匯聚了整個國家的注意力,裹挾了整個社會,甚至全世界新聞都圍繞著它沸騰。

張德鎮(韓國首爾大學社會發展和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隨著互聯網的出現,人們開始重新連接,在寬闊的世界里與更多各種各樣的人們相連,受其影響就會改變想法,想法改變就會改變行為。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33 利物·格羅斯曼(美國《時代周刊》首席編輯):普通人成為互聯網的渠道,成為自我和重要的歷史行動者。

既有的社會建構,包括國家、政府,傾聽互聯網時代新事物的聲音已經為時不短,沒有哪一個國家和政府能夠絕對地置身事外。了解、容納、運用、融入,那些相距遙遠的每一個你、我、他與組織核心的關系和距離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遙遠。那些面貌不曾改變的殿堂、樓閣,或多或少它的內涵都因此不同。

不過,新時代介入社會組織的能量過于強大,所有的適應都依然在不適應的過程中。 美國紐約

2011年7月,占領華爾街和平示威迅速在全球金融中心華爾街卷起,如海嘯般刮過美國120個城市和世界4塊大陸。蝴蝶翅膀的震動和一場風暴的關系變得越來越不可預測也不可思議。

鄧肯·沃茲(《六度分隔》作者):什么事情都沒發生,然后突然一下就出現了抗議和暴力活動這些都是不可預知的。

霍米·K·巴巴(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互聯網讓那些以前沒有發言權的人發聲,但是你怎么知道這些聲音是仇恨的聲音還是協助團結的聲音,是敵對的聲音還是進步的聲音?所以不能簡單地由科技聯想到價值,這兩者之間沒有因果關系。

凱文·凱利(《連線》雜志創始主編 《失控》作者):我并不認為互聯網是什么萬靈藥或烏托邦,我認為互聯網會導致更多前所未有的問題。下個世紀,互聯網還會導致更多新問題。

今天,與突發事件相關的信息傳播規則以統計學的方式闡釋出來。一般突發事件發生后兩個小時內網上就會出現文字或視頻,6小時后就可能被多家網站轉載,24小時左右網上跟帖就會達到高潮。但是人類社會無論怎樣的社會制度,從來沒有為24小時建立起國家民情應急機制,創造一個匹配新時代的組織能量和平衡協調的反應能力成為重大命題。

整個人類因為文明的差異,在基本政治制度的選擇上并沒有達成共識。但是無論怎樣的文化傳承,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在同一個事物、同一個組織機構面前找到了共同的語言——那就是工業時代催生的現代教育制度。

直到

17、18世紀的德國才開始萌發了與工業化組織形式相適應的教育制度,300多個封建邦國割據一方的德國,為了強化統治和軍事實力,試圖通過教育造就忠誠的臣民和得心應手的士兵。他們把學校管理權由教會轉到國家手中。

1810年洪堡大學正式開辦并得到國王的支持。這是第一所具有現代意義的大學。1837年福祿培爾在德國勃蘭登堡招收了一批兒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學齡前兒童教育組織并命名為幼兒園。1871年后,德國的學校教育逐步系統化和國家化,頒布強制教育法令,將6至14歲8年初等教育定為強迫義務教育階段。散亂無章的幾百個諸侯國的德意志在短時間內聚合成一個巨大的工業化機器,直至掃蕩西歐。普法戰爭結束后,德國元帥毛奇將軍說,德國的勝利早就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奠定了。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34 歷經300多年推行完善,學校教育已經成為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全球有六分之一約十億人口,每天被框定在學校組織中。整個人類幾乎建立了同一個教育體系,不僅僅是知識傳承的流程,那是規定了幾乎每一個人生命節奏的人生流程。教育是人類組織化過程當中最具有自我成就感的一部分,它是人類在精神和物質的雙重世界的重要安慰。這個堪稱圣潔的金字塔已經開始面對新時代、新能量、新模式的沖擊。

在故鄉孟加拉國還有上代遠親的美國公民薩爾曼·可汗擁有美國麻省理工和哈佛兩所大學的碩士學位。2004年,為了給表弟、表妹輔導數學,他將自己制作的一個教學視頻放在了YouTube網站上,沒想到一下子竟然擁有了數十萬觀眾。2009年秋天,可汗做了一個決定,把視頻教育當成自己的未來事業,辭職成立可汗學院。

薩爾曼·可汗(可汗學院創始人):世界上最有錢的人的孩子在使用它,蒙古的孤女也在使用。他們用的是同一種資源。結果是我們在三年里擁有了一億用戶。這成了一件很大的事情。當我在雜志里讀到這些的時候,我想著,天啊,居然會這樣。不過它就是發生了。

可汗并沒有擁有大筆的遺產和資金,也沒有擁有斯坦福大學的土地,但他擁有了一個了不起的手段,就是互聯網。因此他創造了人類過去教育史不可向往的一個傳奇。如今,可汗學院教學視頻已經有五千多個,翻譯成了西班牙語、法語、俄語、漢語等十余種語言,覆蓋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所有教學科目。

曾同在斯坦福大學擔任教授的吳恩達和達芙妮.科勒創建的名為Coursera的在線教育平臺目前已經擁有770萬遍布世界各地的注冊用戶。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中國清華大學在內的全世界一百多家知名高校在這個平臺上開設了優質的視頻課堂。他們共同的特點是讓任何人在任何地點在任何時間都能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

吳恩達(Coursera聯合創始人):我認為這些技術的到來為全世界所有人提供了一種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

曼紐爾·卡斯特爾(美國南加州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讓我們可以通過在線交流在一堂課中與二萬甚至五萬人交流。有人說這是大學的終結,不,這是大學的擴張。所有人都覺得大學就是指哈佛或者伯克利這樣的地方。不,大學在不同水平上存在。

羅伯特·卡恩(TCP/IP協議聯合發明人 互聯網之父):未來大學需要有固定的地點嗎?看看如今的圖書館——數字圖書館,我們不需要把它搬進各種各樣的建筑中,只要有網絡就會有圖書館,不論在什么地方。

(鏡頭字幕: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佛大學、杜克大學、布朗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塞維利亞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耶魯大學、蘇黎世大學、斯坦福大學)

曾經孕育了互聯網的教育制度,受到網絡本身組織能量的沖擊,整個世界會變成一個沒有邊界的學校嗎?理論上,一門課程將來在世界上只需要一個老師,一等于無限。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35 地球上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那將是矗立了四千五百年的金字塔能夠目睹的這個星球上最動人的一幕。每一個人都可以站在大地上分享這個世界并觸摸天空。

當人類的精神成長過程被重組,與奇觀相伴而來的是所有擁有母校的人們,是否都可能產生讓我們精神緊張的感念。那個因為遠離世俗功利因此總是儲存著我們美好回憶的地方,那個因為身在成長中的朦朧,因此似乎總是柔情似水又不由分說地規定了我們生命的節律的地方。那些曾經屬于我們每個人的幼兒園里的青梅竹馬,屬于每個人的小學、中學里的兩小無猜,屬于每個人大學校園里林蔭樹下的戀情又將會在哪里?

第五集 崛起

引言

美國紐約 曼哈頓

創辦于1923年,被視為印刷時代王者的《時代》周刊,坐落在紐約曼哈頓的公園大道。因為對全球新聞的關注,它曾經被稱為“世界之眼”。始于1927年的《時代》周刊年度風云人物評選,更成為全球的重要新聞事件。那些在年終封面上登堂入室的光輝燦爛的英雄、或鐵血腥風的梟雄,讓人們觸摸到歲月的顛簸、社會的進程,以及人類的命運。

2006年的評選,依然體現著這一新聞盛事的氣概,但是當編委會成員、各版面編輯,以及來自社會各界的專家3000人為此匯聚時,他們卻史無前例地困惑了。面對伊朗總統內賈德、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還有一位似有還無的人物。大會難以達成一致,連開數次的編委會也未能做出最后的決定。

12月25日,如期出版的《時代》周刊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在連續79年的時代風云長廊上,這一年出現了劃時代的個例。在一個白色鍵盤和一臺反光紙構成的新時代的顯示屏下,隱藏著一個容易被忽略又不能被忽略的英文單詞YOU。

是的,就是“你”,每一個互聯網中的普通人,歡迎來到“你”的時代。 夏威夷——世界上距離大陸最遠的島嶼,幾個世紀以來因為遠離發達的陸地文明一直保持著淳樸天然的風情。20世紀的一天,這個度假勝地卻與3700公里之外美洲大陸上的信息技術聯系在一起。

1995年,海風輕拂的檀香山國際機場上,計算機軟件工程師沃德.坎寧安被來回穿梭的擺渡在wiki wiki所吸引。這個夏威夷土語名字的意思是快點快點,以催促繁忙機場上的旅客快速上車。

美國普渡大學

當坎寧安重新坐回到普渡大學計算機研究中心的時候,他用那個難以忘懷的名字wiki命名了自己剛剛完成的一個軟件作品。這是一款提供給本校勃蘭特知識庫的應用軟件,它容許和接納任何人,自由地共同參與文本的編輯與書寫??矊幇灿镁S基催迫的是天下所有的人。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36 這一旨在讓所有網民平等、自由參與權的維基軟件應用最初卻鮮為人知。但它所開啟的互聯網所特有的人人參與、共同協作的維基模式使無數傳統模式矗立百年的權威大廈開始顫抖。

美國芝加哥 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

美國中部的芝加哥,在這個誕生了美國第一座高樓而被成為現代摩天大廈故鄉的地方,矗立著一座令全人類仰望的智慧領域的摩天大廈。

戴爾·霍伊博格(《不列顛百科全書》高級副總裁):一套百科全書,特別是一套不列顛百科全書,因為它始終都是最大的一套,可能也是最貴的一套。它不僅成為知識和教育的某種象征,也是努力進步的象征。

英國愛丁堡

18世紀的英國,隨著各個學派新觀點的爆發,需要一本將各領域知識和各學派觀點集中起來的書籍。

科林.麥克法卡爾

1768年,英國愛丁堡書商科林.麥克法卡爾編輯并出版一套綜合性知識的工具書。剛剛問世的《不列顛百科全書》一共三冊,囊括了各領域的科學發明、新成果、新觀點。12英鎊的售價,在當時可以買下一座島嶼的十分之一。擁有它,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到19世紀,新版《不列顛百科全書》以奉獻給在位的英國國王,為一次次再版的標記。當時,在幾乎統治全球的英倫島上,普遍認為該書的權威性僅次于上帝。就如同世界的領導性地位,從英倫島向美國轉移一樣。1901年,不列顛百科全書被美國出版商購買。在北美大陸落地生根的百年時間里,不列顛百科全書以充裕的資金在全球范圍內聘請各個領域內的知識精英撰寫和修改詞條。那些人類知識史上光輝燦爛的名字,鋪墊了它超越摩天大樓的高度。

每一次新版,需要歷經十年規劃,印刷則要花費250噸金屬,制成百科全書所使用的硬活字。十萬套新百科全書的紙頁連起來的長度,相當于地球到月球距離的1.5倍。這個龐大的數字,顯示著《不列顛百科全書》獨一無二的浩大規模。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文化工程,是少有的全球公認的權威讀物。當歷史進入20世紀80年代,互聯網把知識的獲取從書架拉到了鼠標上。2001年,不列顛百科全書遭遇了245年來最大的挑戰。

美國舊金山 維基百科總部

距離芝加哥約3000公里之外的舊金山,這座不起眼的小樓三層,這個敞開式的辦公室,管理著一個網站叫維基百科。

(鏡頭字幕:維基百科基金會)

他是以維基命名并以維基模式運行的,當今全球規模最大、最流行的網絡工具書,被視為不列顛百科全書強有力的對手。目前,整個網站共有287個語言版本,全世界總共有近十億民眾使用它。而這一切的根源是因為它擁有全球最大的編纂隊伍,來自全世界的1600萬志愿者。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37 維基百科的出現并非偶然。1999年10月27日,一則有關《不列顛百科全書》的新聞吸引了一個在網絡世界里探尋機會的中年人,他叫吉米.威爾士。這則新聞讓他獲知不列顛百科全書上線一周,因為難以承受每天涌來的1500萬讀者,不得不放棄免費承諾,宣布向用戶收取69.95美元的年費。剛剛走上數字化道路的不列顛百科全書的這一舉動,讓威爾士看到了自己全新事業的可能性。不久后,一個開放免費的網絡百科全書Nupedia上線了。創辦者就是吉米.威爾士。

不過,迎接威爾士的并不是他期待的成功。百科全書雖然掛在線上,但運用的卻是和不列顛百科全書一樣的方法。

吉米·多納爾·威爾士(維基百科聯合創始人):我們只是以一種非常傳統的方式開始的。我雇傭了哲學領域的人來管理它,他組織了一個每個條目由七個階段組成的過程。

在以傳統方式匯聚知識的路線上,似乎沒有人能比不列顛百科全書做得更好。威爾士18個月的努力和25萬美元的投資只換來12個詞條。兩手空空的失敗者,在對朋友傾訴煩惱時,偶然得知一種成本很低,卻可以匯聚廣泛智慧的編輯軟件。維基就這樣與他不期而遇。

于是,一個以維基命名的全新網絡百科全書維基百科2001年1月15日正式上線。抱著期待和不安的心理,威爾士輸入了第一個詞條。

“我寫的是‘世界,你好’。”

這聲問候迎來千萬個回應,世界真的來了。一個月一千條,八個月一萬條,在威爾士開設維基平臺的第一年,普通人創建編輯了超過兩萬條條目,平均每月一千五百條。在成立十三年后的今天,維基百科已經成為全球第五大網站,擁有詞條總數3124萬條,是不列顛百科全書的260倍,總編輯次數超越7億1800萬次。

克萊·舍基(美國紐約大學客座講師 《認知盈余》作者):在我腦海里描述這種現象的詞組就是——認知盈余。認知盈余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在互聯世界中的自由時間和智慧。認知盈余的第二部分就是擁有一個非常大的網絡,使得聯系變得非常容易。當你獲得這種規模很大的合作環境,這就是認知盈余。

公元前387年,雅典城建立起人類第一所公共學校。時至今日,美國擁有超過3000所大學。25歲以上的年輕人中的一半接受過高等教育。中國每年走出高校的畢業生近700萬人。而全世界高等學校僅在校生目前已超過一個億。

知識越來越多,能力越來越強,空余時間越來越富足。18世紀末的歐洲工廠里,工人們每天需要工作16個小時。今天,在全球工作時間最短的荷蘭,每年可供公民自由支配的時間長達7247小時,占到全年的82.73%。人類盈余的時間和智慧在互聯網時代匯聚,轉化為巨大的能量。

30歲的賈斯汀.納普,是土生土長的美國印第安納州人。他從未離開過家鄉。但是這個普通的披薩店店員在2013年4月卻突然成為維基百科志愿者中的知名人士。這位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38 因為要查詢國旗知識而登陸維基百科的年輕人,在2003年開始成為一名編輯詞條的志愿者。十年時間,他為維基百科編輯了100萬個詞條。

賈斯汀·納普(維基百科編輯 志愿者):編輯維基百科確實已經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在維基百科上利用所有可能的空余時間和空間。有時會是幾分鐘,有時會是一整天。

曾在印第安納州立大學學習政治和哲學專業的賈斯汀,為維持生計變換過不少工作。但為維基百科編輯詞條的愛好一直沒有改變,盡管這個愛好從未給他帶來一分錢。

“很多人得知我不是為了錢就感到有些困惑,他們不太理解我為什么要在這上面花這么多時間。但是每個人都有度過自己空閑時間的方法,而我就喜歡這種方式,我很享受。很多事情和一個人的價值觀有關,因為每個人都必須選擇如何度過生命,如何投資自己。”

維基百科匯聚起來的1600萬人仍然是這個剩余世界的冰山一角。2013年,全世界的網民達到30億人,這遠不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可比擬的。約等于無限小被無限多地匯聚在一起,意味著任何可能。這是互聯網時代的資源公式。維基的外延不斷擴展,匯聚智慧、匯聚技術、匯聚資金的維基、眾包、眾籌等新的協作法則不斷匯聚出微小個體創造的奇跡。

1999年,加拿大多倫多黃金公司資源枯竭,面臨倒閉,在求助礦產專家仍然無望之后,公司將礦區信息公布到網上,50多個國家的1400位愛好者在兩周內標出了110個金礦目標。黃金公司起死回生,資產從一億美元上升到90億美元。

如何準確預測太陽耀斑,讓航天飛機避開太陽系的不良天氣,困擾了美國國家航天局的科學家30年。2010年,這項難題在一個叫創新中心的網站上發布。120天后,一名退休無線電工程師提供了解決方案。

布魯斯·克拉根(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無線電工程師):我住在新罕布什爾州,有點與世隔絕。30年前我拿到了空間等離子物理學的博士學位。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一試的挑戰。

目前這個網站(Innocentive)已經匯聚了30萬人,他們遍及全球,為世界五百強企業解決了1700個頂尖級技術難題。

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每一項重大發明都供奉著一個或幾個偉大的名字。于是,世界的歷史會被認為是偉人的自傳。新時代來了,在維基的時代里,幾乎所有偉大創舉的背后,很難再找到曾經那樣的巨人。

薩爾曼·可汗(可汗學院創始人):每一個人都知道愛因斯坦,但是世界上大概有50個愛因斯坦活著卻默默離開人世,因為我們的世界沒能認出這些天才。我想未來的世界,每一個人都會發掘自己的潛能,我們可能在各個領域找到其他五十個愛因斯坦。

中國香港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39 2013年8月,繁華的香港依舊保持著東方之珠的魅力。在這個一向以開放名揚世界的自由貿易城市,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三千多位有著不同職業背景但卻有著相同愛好的維基百科志愿者將舉辦一個盛大的聚會。而平時,他們的相聚只能在互聯網上。

歷史上,所有位于知識巔峰的經典著作幾乎都聯系著處于巔峰的人物。而這些共同完成了當今世界上最大知識典籍的作者,卻是一群再平凡不過的人。

維什努瓦登(維基百科編輯 志愿者):你有一個主意,我有一個主意,我把我的想法給你,你把你的想法給我,我們現在有多少想法?2個想法。這就是維基百科。想象一下,兩個人,成千上萬的人,很多很多的人,分享這一想法。這就是免費開放的知識。

基姆·吉爾(維基百科編輯 志愿者):來到這里的成千上萬的人,很多都像我一樣是一個無名小卒。但是在全球變化中,為這樣一個大項目做出自己小的貢獻,我還是感到非常棒。

曾經的莊嚴、神圣和高貴與普通人有多么遙遠,普通人參與和追逐它的熱情,就有多么執著和強盛。這些曾經的仰望者不僅僅貢獻了他們的熱情和能量,也體驗著知識大師們難以體驗的普通人參與創造的人生快樂。

2013年的3月13日清晨,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宣布,歷經了244年漫長歲月的《不列顛百科全書》不再發行紙質版,僅提供數字化服務。同一天,維基百科有1665163人在線注冊。

這個人叫馬特.德拉吉,他一度占據了美國主要新聞刊物的版面。位于華盛頓郊區的馬里蘭州塔克馬帕克小鎮,上個世紀70年代為各家分送《華盛頓星報》的報童馬特.德拉吉,在一般人眼里是個怪異的孩子,在學校里從不出風頭甚至有些自卑。當伙伴們迷戀搖滾明星時,他卻對《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感興趣。學校生涯結束后,只有高中學歷的他看不到任何成為新聞記者的可能。

1989年,德拉吉從華盛頓來到讓很多人追逐夢想的好萊塢,繼續尋找他的新聞出路。對新聞職業懷有無限向往的德拉吉,終于可以近距離接觸過去他所仰望的新聞明星。他在CBS禮品間負責疊T恤,收拾《60分鐘》節目里的杯子。因為在行政套房曾為CBS的總裁遞過運動衫而興奮不已。即便如此,他離新聞記者的夢想依然遙遠。

不久之后,命運卻奇跡般地走上另外的軌道。1994年,德拉吉28歲生日時收到了父親給他的生日禮物——一臺歐洲生產的帕卡德.貝爾牌電腦?,F實中屢屢碰壁的德拉吉在互聯網的信息海洋中終于找到了如魚得水的感覺。他在電腦上注冊了社會上剛剛出現的個人博客主頁,并驕傲地以自己的名字將此命名為“德拉吉報道”,從此便樂此不彼地將他再好萊塢錄影棚里聽到的各種消息、在復印室的垃圾桶撿到的電視劇尼爾森收視率統計,以及各種政客丑聞、突發事件等發布在網上,幾乎一日不曾中斷地更新著他的網頁內容。德拉吉的讀者增加得如此之快,一千人、五千人、十萬人„„ 三年后,網站每天的訪問量比《時代》周刊每周在報刊亭的銷售量還要大。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40 事業和名聲來得如此之快,確實讓德拉吉感到意外。然而,更高的巔峰仍在后面等待著他。幫助德拉吉鋪好通往巔峰階梯的是美國《新聞周刊》。

邁克爾·艾西科夫(前《新聞周刊》調查記者):因為它涉及到指控美國總統與一個年輕婦女的非法關系,但雜志高層,也就是雜志的主編們認為還需要調查,于是砍掉了報道。一旦阻攔了一則新聞,那么其他人就可能得到消息,然后搶先行動。

果然,這個消息被嗅覺靈敏的德拉吉捕獲。他毫不猶豫地標上“世界獨家新聞”的醒目標題,然后按鍵發布出去。這就是后來導致斯塔爾報告出爐、總統彈劾案發生,以及美國政壇動蕩的總統克林頓與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的性丑聞事件。

邁克爾·艾西科夫:當那個周六的晚上‘德拉吉報道’發布那個新聞的時候我非常失望。因為這是我花了好多個月采寫的一篇非常敏感的新聞,顯然這個消息也具有爆炸性。

與此同時,這條消息被瘋狂點擊,隨即傳遍了全世界,全球新聞界的權威人士都被德拉吉帶入這場喧鬧的漩渦之中。一夜之間,“德拉吉報道”成為全球有名的新聞媒體,德拉吉也成為飽受爭議的明星。

1998年,這個從未接受過專業正規培訓的焦點人物站上國家新聞俱樂部的講臺。 馬特·德拉吉(德拉吉報道創始人):網絡能夠讓像我這樣的30歲電腦怪才說出自己的觀點,也能夠讓企業總裁或者白宮發言人發表意見。我們都變得平等了。

克萊·舍基(《認知盈余》作者):過去他們有印刷機但你沒有,他們有電視塔但你沒有;但現在每個人都有了‘印刷機’和‘電視塔’。

不管傳統新聞界對這個以民間消息和丑聞起家的人有何爭議,德拉吉向世界展示了一個事實——即便他與拉鏈門的相遇是一個偶然,傳播主體的公眾化卻已成為必然。

馬特·德拉吉:現在只需要有一個調制解調器,每一個人都能夠跟蹤世界新聞并且向全世界報道新聞。這不存在中間商、沒有大獨裁者,我覺得這改變了一切。我昨晚走在華盛頓的大街小巷上,我從小在這里長大,在《華盛頓郵報》大樓前面我再次找到了自我。我抬起頭,這一次再也不是戀戀不舍。

阿爾菲.丹恩是倫敦一個喜愛網絡技術的藝術家,2003年他創辦了一個用手機拍照并發送到互聯網上的移動博客Moblog。

阿爾菲·丹恩(手機博客網站聯合創始人):它其實就是第一個互聯網移動博客,內容是來自手機的圖片。兩年后,‘7.7’事件就發生了。

2005年7月6日,倫敦被成功申辦2012年奧運會的狂歡所淹沒。第二天清晨,昨夜香檳的芬芳仍在城市上空飄蕩,世界上最古老最完善的倫敦地鐵網正處在早高峰的運行時間,廣播電臺繼續連篇累牘地報道著奧運的內容。

幾聲震天巨響傳來,8:51,倫敦地鐵中控室顯示國王地鐵站異常。

“這是一起重大事故,非常嚴重的事故,公共交通系統發生一起嚴重爆炸,給倫敦重重一擊。倫敦陷入一片混亂。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41 “當時特別恐慌,想的是有沒有人我認識,就給人們打電話,給姐妹打,給媽媽打,給認識的人打。”人們急切地想知道親朋好友的下落,焦急地追尋事件的真相;而以最快速度趕到事故現場的記者卻被攔在警戒線之外。

此時,一張現場圖片早已出現在阿爾菲.丹恩兩年前創辦的手機博客網站moblog上。它距離剛剛發生的爆炸不過三分鐘,

亞當.斯泰西上傳了自己的照片。 阿爾菲·丹恩:我算是認識他的,因為他是我女朋友的朋友。他是在國王十字街火車站的一節車廂里受到了炸彈的襲擊,他爬上月臺進行疏散,照了一張照片,臉上蓋著東西,說給困住了。

這張照片第一時間被BBC網站轉發,成為第一張來自現場的圖片,隨即它又成為世界各大新聞網站的頭條。這張由業余人士用手機拍攝的照片創造了這場事件中被媒體轉載的最高紀錄。當災難現場清理完畢,警察松開警戒線,記者才得以進入爆炸現場報道。而此時,爆炸已經過去兩個多小時。

2005年7月7日,是英國災難史的一個節點,卻是新聞史的一個轉折點。每一個可能是你可能是我的消息需求者,勢不可擋地成為消息提供者,將不可遏制地走向時代的前臺。新聞業不得不遺憾地正視自互聯網誕生以來,這張覆蓋全球的網絡逐漸成為地球上任何一個人的信息平臺。平臺之上普遍崛起和無盡涌動的大眾群體使突發性新聞與有準備的專業世界漸行漸遠。

伊桑·祖克曼(麻省理工學院公民媒體研究中心主任):當發生了恐怖襲擊、自然災害時,現場不一定有記者,但是一定會有公民。他們會報道現場的情況,即使只是告知自己的親人和朋友。所以我們必須去適應這個觀點,公民會共同來報道,他們要分享自己的觀點。

利物·格羅斯曼(美國《時代》周刊高級編輯):業余新聞和專業新聞之間有界限嗎?我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這個界限了。它可能已經完全模糊或者消失,這確實給那些自稱是專業新聞工作者的人帶來壓力。

專業訓練、職業身份,不再是資格和權力,身在現場便擁有了資格和權力。不會有人比他們更快,因為沒有人比他們離得更近。

傳統新聞業形成于近五百年前。在德國美因茨印刷博物館,保存著人類的第一張印刷報紙。1605年,德國人約翰.卡洛斯用誕生于故鄉斯特拉斯堡小鎮的古登堡印刷機印制了世界上第一份印刷報紙《通告報》。以傳遞公共信息為目的的新聞業,在以后五百多年的時間內迅速發展,2012年,全世界共有報紙14853種,每天有5.19億份報紙送到人們手里。人類進入豐裕時代后,信息是可以等同于食物甚至緊迫于食物的需求。不斷增長的需求,構筑了需求者們仰望的大廈。

科林-斯巴克斯,香港浸會大學教授:“傳統媒體主要是一小部分人對很多人講話的工具。對英國廣播公司、美國廣播公司來說都是如此,都是獨白,一人說給多人聽?;ヂ摼W將完全不同的東西引入通訊。”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42 保羅·萊文森(美國福特漢姆大學教授 《新新媒介》作者):我認為這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的時刻。因為我們人類的存在不僅在聽和看,同時也在于通過寫和說來讓世界理解我們的想法。而這正是社會化媒體所做的事。新新媒體的‘新’就在于提供了這種互動性,不僅僅是兩個人之間的談話,而是在全球范圍內的互動。

一次次突發事件的浪潮快速爆發,而后很快平息。但是傳統傳媒產業江河日下的命運已不可逆轉。在誕生了世界第一張印刷報紙的德國,三家知名報刊宣布倒閉???。報紙在與人類伴隨409年后開始悄然走出社會信息流動的中心地帶。舊建構的崩解一旦開始,碎裂聲就難以停息。

2012年12月31日,《新聞周刊》出版了最后一期紙質版。80年歷史,全球23個辦事處,12名記者在采訪中殉職。這是美國《新聞周刊》在新聞史上譜寫的數字。它以一張位于美國紐約辦公大樓的黑白照片作為封面,以緬懷一個時代的結束。

英國倫敦 BBC總部

互聯網并不創造絕對的死亡,也為變革者的新生提供了天地。2006年落成的BBC新大樓里有四百多張辦公桌。這個歐洲最大的編輯部融合了BBC電視、廣播以及網站的所有編輯人員。在2005年倫敦地鐵爆炸案的刺激下,BBC實行了歷史上不曾有過的大幅度改革。他們將過去傳統報道中形成的組織機構重新整合,特別增加了UGC社交網絡媒體部,專門負責24小時收集來自全球的公民記者發布的信息。如今,BBC每天發布的新聞中,來自公眾發布的信息已經占據40%的比例。

彼得·霍洛克斯(英國BBC全球新聞總裁):我們意識到我們需要改變,我們自身的結構來回應觀眾提供的信息和內容。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客座教授 普利策獎委員會行政事務主管:今天的(新聞)工具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每一個新聞組織都在努力提高受眾參與的程度,普利策入圍作品也能看出這一點,它們變得越來越復雜。機遇就是有更多的工具,更多講述事件的工具,更多接觸受眾的工具,數百萬眼球、數百萬思維都參與其中。

賈斯汀·比伯 20歲 加拿大著名歌手 13歲時因為在YouTube上傳了歌曲被發掘而走紅。

宋浩俊 韓國媒介藝術家 依靠互聯網和社交平臺自己制造出迷你衛星。

路易莎·魏斯 34歲 德國編輯 創建美食博客“星期三大廚”全球點擊率最高的網上美食家。

楊艾青 21歲 中國貴州民族大學學生 通過新浪微博用200元戒指交換的夢想小學開學兩年。

杰克·托馬斯·安佐卡 17歲 美國少年科學家 借互聯網發明檢測胰腺癌的新方法獲得戈登.摩爾獎

所有人的命運都不同了,所有普通與不凡之間的環節都簡化了。所有向往與實現之間的可能性都擴張了。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43 “正巧在YouTube上看到一段視頻,那是一個很大型的斗舞。我當時就想,我也想成為其中一員。”夏威夷島的小男孩安杰洛與3700萬公里之外的大陸不再遙遠。YouTube視頻平臺讓他的舞姿旋轉在千萬人眼前。

“我從兩三歲的時候就開始自發地畫畫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只有紙和筆是我的朋友。”大學二年級的女孩王卯卯,因為曾經癡迷于涂鴉與網絡游戲,讓她因此隨手勾勒的兔斯基成為億萬人表達智能時代情感的語言符號。“網絡它使一個特別神奇的一個平臺,當你擁有了很多的準備,或者說我已經努力了很久了,這個時候劃亮一根火柴,你會覺得一切是萬事俱備的。”

“其實我寫的時候最初就是興趣愛好,也沒有想過要怎么樣,就只是一個樂趣。寫了11部書,幾百倍的讀者的閱讀量的增幅。”北京城里的唐家三少,越過了編輯、出版、發行的所有環節,一步邁到了喜歡他的讀者面前。他雖然就讀法律專業,卻喜歡網絡寫作。如今,在網絡上擁有上千萬穩定的讀者,收益高達三千多萬,在中國作家中名列前茅。

派蒂·梅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互聯網讓創新更容易,讓任何地方、任何人變得更具有創造力,為諸如開發新工具、思考未來等方面做出貢獻。

蒂姆·奧萊利(美國奧萊利傳媒首席執行官):我們在建造一臺非凡的引擎,它將助推我們利用大眾信息并將之化為人類新生的能力。

舞臺不再是時代廣場,不再是悉尼歌劇院,不再只屬于攀爬過重重階梯艱難站立其中的少數人。每一份才華、每一點智慧、每一個心愿在世界面前自由地綻放。每一個人手掌上運行的無限的網絡空間,比過去任何輝煌的舞臺寬闊千百倍。

艾瑞克是生長在內華達一個農業小鎮的音樂學院學生。他描繪的不得志的年輕歲月是沒有色彩的,直到18歲那年參加了一次合唱。

艾瑞克·惠特克(美國作曲家):他們打開了樂譜,指揮揚起了指揮棒,轟隆一聲,在此之前我的世界是黑白的,突然所有的事物都有了顏色。這是我人生中改變最大一次經歷。

2000年,艾瑞克在互聯網上收到了一個女孩兒錄制的視頻。內心的夢想涌動起來。 “這一切是從一個女孩發給我一段她演唱的我的一個合唱曲的視頻開始的。我想如果有一百個人像這樣同時演唱該有多棒,做成一個虛擬大合唱。”

艾瑞克將自己作曲的曲目錄制成視頻放到互聯網上,希望世界各地的人來參加這個大合唱。很快,這條視頻每小時的點擊量達到兩萬次。艾瑞克收到了12個國家的185位演唱者的回應。這些人中大多數從未有過歌唱的經歷,他們的舞臺是在自己家里、浴室、衛生間、書房,甚至走廊。但音樂和歌唱的夢想始終存在于他們的心中。

鏡頭字幕:

2010年 12個國家 185名歌手 第一次虛擬大合唱 2011年 58個國家 2051名歌手 第二次虛擬大合唱 2012年 73個國家 3746名歌手 第三次虛擬大合唱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44 2013年 101個國家 6990名歌手 第四次虛擬大合唱

原本稀薄的得以聚合,曾經蜷曲的得以伸展,容易被忽略的得以顯現,可能被排斥的獲得接納。孤獨的不再孤獨,卑微的不再卑微,每一個生命綻放的聲音,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的韻味深長。

第六集 遷徙

引言

在人類學史上,一個主流的聲音認為,整個地球的人類是從非洲出發征服地球的。那個漫長的征途,研究者繪出了這樣的歲月和地理上的路徑。大約十萬年前到達了亞洲,又經過了六萬年時間,遍布于歐洲各地。被整個今天人類和文明深刻記憶的是哥倫布那場著名的遠航開啟的歐洲向美洲的遷徙。這是奠定人類全球生存格局的最重要的一次遷徙。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移動和遷徙從來都是整個人類文明在地球開發中的永恒動力。以至于當互聯網時代迎面而來的時候,學者們將從現實世界向虛擬世界的移民與五百多年前航海家哥倫布的那次遠航相提并論。而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為了新的生活。

是的,一場超越過去人類經驗的大遷徙開始了。

早在20多年前,美國IBM公司便開始了一次全新的探索。它成為最早倡導在家辦公計劃的全球性公司之一。這樣的探索,是對工業時代人類普遍處境的一次突圍。

龐大的工業組織,規定了人類的生活和生命節奏。在確定的工作日,無論你居住遠近,都要在確定的場所去度過確定的工作時間。這成為所有現代城市人和物質運動的鐵律。這種力量在人類所有的大都市里都創造了一個詞匯,叫高峰。當然,它也造就了工業時代的城市疾病,創造了倫敦曾經的別稱“霧都”,北京令人傷感的新風景“霧霾”。

今天,IBM共達十二萬八千員工開始回家上班,這是它員工總數的三分之一。2011年,僅在美國,IBM的在家辦公計劃就節省了大約兩千四百多萬升的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五萬多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惠普、甚至聯邦政府,都在探索彈性工作制的實施。在美國,不再擁擠在交通高峰,而回到家里工作的人群,已超過一千三百萬,比1999年增長了44%。

邁克爾·迪克森(IBM智慧城市項目主管):今天,人們希望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希望工作有更多的靈活性,女性希望工作中有更多的靈活性。

互聯網提供的自由空間,比IBM的世界要廣闊得多,讓人們不僅擺脫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讓人們與組織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今天的美國,有一千六百萬人成為更徹底的自由工作者。他們不再和某一個組織保持歸屬性的關系,他們為互聯網帶來的所有機會而工作。新工作就在案頭的電腦上,就在掌中的手機里,就在行走的街頭,就在被稱為碎片化的所有縫隙中運行。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45 丹尼爾·平克(《自由工作者的國度》作者):我認為互聯網時代發生的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人的壽命越來越長,而同時組織機構的壽命卻越來越短。我們大部分人都會比我們工作的組織存活的時間長,以前那種一輩子一份工作的情況越來越罕見了。

丹尼爾·平克為自己工作已經17年了。他在其暢銷書《自由工作者的國度》里如此描繪:為自己工作的時代已經到來。 “現在的趨勢是,組織更加需要有才華的人,而有才華的人沒那么需要組織了,這是互聯網時代的高效生活。組織需要人才,而人才不再那么依賴于組織。”

五十一歲的“酒窩媽咪”又一次前往攝影棚,她是一位即將退休的醫院護士,因為朋友推薦,她來到了淘寶模特的聚光燈下。在淘寶網上,展示萬千商品的模特們,已經創造了一個職業新名詞“淘女郎”。在注冊人數大三萬七千多的淘女郎隊伍中,近九成是兼職者,既來自全國各地,又來自千行百業。這些既不需要明確的上班時間,也不需要固定工作單位的平凡女性們2012年上半年,就創造了超過十一億元的總收益。

鄒銀妹(淘寶網兼職模特):一般我現在都是按件算,30塊錢一件,多的時候一天拍一百多件也有。有的時候小單子嘛,四五十件。一個月的收入七八千,將近一萬吧。

人氣高漲的淘女郎月入萬元司空見慣,也讓酒窩媽咪這樣的中老年人有了改變生活的機會。

丹尼爾·平克:工業時代的生產資料,以及創造財富的工具非常之大,所以你就需要一個大型組織來籌集資金、尋找場地,協調大家工作,由此來創造財富。今天的生產資料就是一臺手提電腦,就是一部平板電腦。

(鏡頭字幕:2013年3月 中國鐵道部撤部改制 各地鐵路職工前來合影留念) 幾乎所有人直接或間接都會經歷人生的重大事件,找到終身依賴的確定單位。在擁有十三億五千萬人口的中國,尋找理想的工作甚至獲得工作機會,是無數家庭的一項工程。新時代伸出了奇妙之手,打開另一條通途,開拓出人們命運的另一片疆場。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山景城

Elance網站坐落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十年中,它已為全球一百五十個國家的四百萬在線工作者提供了工作申請,綿綿不絕的工作機會和全球擁有相應能力的人,在這里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自由對接。這里每年產生的一百二十萬個工作機會,相當于2013年上海市新增就業崗位的兩倍。

法比奧·羅薩蒂(美國Elance公司首席執行官):世界上大約有兩億三千萬知識工作者。試想一下,如果你把兩億三千萬工作者聯接起來,那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如果你在中國,你仍然可以為舊金山的公司工作。如果你的企業在舊金山,你仍然可以雇傭澳大利亞的員工。

Elance提供的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中,還包含著一份屬于全人類的新品質。過去的社會分配,往往是以國家為收益水平邊界的。而全球人才與資源流動的過程,是一個不平衡的逆向流動,是優質人才向人才密集之地的流動。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46 地球并不是平的,研究南北東西差異的學者們提供的數字,會描繪出一個山峰高聳、溝壑深陷的貧富差異圖。這個疆界與制度,尤其與國家的邊界休戚相關。當人類交流的格局改變之后,所有財富等級的溝壑,出現了填平它們的新希望。

法比奧-羅薩蒂(美國E-ance 公司 首席執行官)“當你變得非常優秀,并由于出色的工作而樹立起良好的名聲,我們最終就會看到世界各地的工資都統一了。美國最棒的安卓開發員或許會和印度最好的安卓開發員掙同樣數額的錢。”

于是,那些出行者可能不再需要出行了,他完全可以說著自己的鄉音,守著自己的親人,享受與他的能力相應的世界性分配。那些昔日渺小的個人,今天可以坐在家里的電腦前和全世界的人實現著協作和合力,參與全球范圍內的創新和競爭。智慧稀缺地帶的智慧將不再飄散,財富稀薄地帶的財富將減少流失。網絡,可能給強者對弱者隱晦的掠奪套上人類溫情的韁繩。

“2011年4月,北京地鐵十號線往勁松方向,你在讀Ayn Rand《The Fountainhead》,我在讀Tony Biair的自傳,我們聊了幾句,你在金臺夕照站下車,沒有留下聯系,我想認識你。”這是2011年4月的一個深夜,一個名為10號線金臺夕照的博主發出的一條信息。在人類前輩的生命旅途中,有多少不可挽留的回眸一望泯滅在歲月的長河中。但這個手持智能手機的年輕人,在留戀的惆悵中,便獲得了與偶遇邂逅的可能。他發向網絡之海的詢問,迅速被網友轉發達八千四百多條。99個小時之后,那本該在時光中遠去的女孩含蓄地回應了。

今天,你與70億同類中的任意一個他(她)距離究竟有多遠?一個名為“六度空間”的理論給了我們超乎經驗的答案。

鄧肯·沃茨(《六度分隔》作者):六度分隔理論是說地球上每一個人都能夠通過很少的中間人與其他任何一個人聯系起來。所以我認識一個人,你認識另外一個人,那個人由認識其他人,這樣的聯系鏈條,只有像六個人這樣少的中間環節,我們把它們叫做‘小世界網絡’。這種網絡的特點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非常近。

人類第一個社交網絡因此被命名為“六度空間”。曾經的百轉千回,曾經的距離和場所消失了。輕輕一擊,包括時間金錢在內的所有交往成本,全都變得忽略不計了。今天全球社交網絡用戶總數已超過十六億。四分之一的人類奔忙于社交網站上,占有人們上網時間最多的社交網絡正跨越國界、跨越種族,讓人們擁有了同一個地球社交圈。

曼紐爾·卡斯特爾(美國南加州大學傳媒學院教授):如果你問現在的人們什么東西對他們而言最重要,你會發現并非食物,而是溝通。因為溝通是個人生活、商業、教育、娛樂和一切的基礎。溝通是人類生活的核心。

來自全球八百六十個城市的七千九百萬居民在豆瓣網上組成的興趣小組達三十九萬個。幾乎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會有興趣相投的人在各自的小組中結交朋友。從手工達人到密集物體恐懼癥,各種各樣共同趣味的人聚集成或常態、或奇特的,種類繁多的“趣緣群落”。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47 羅賓·鄧巴(英國牛津大學教授 “150定律”提出者):這是一個‘物以類聚’的模式,英語中我們說‘同樣羽毛的鳥會聚在一起’,這意味著如果你觀察一個鳥群,它們都是同一種鳥,天鵝、鴨子都是如此。”

馬克·格蘭諾維特(美國斯坦福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弱連接理論”提出者):這些泛泛之交就是‘弱連接’,他們往往是你認識世界的窗口。‘強連接’對于你獲得精神支持很有用,但是‘強連接’沒有辦法給你帶來新的觀念、新的信息,這正是‘弱連接’的功能。

每一個過往歲月,具有社會經驗的成人在他曾經依存的村莊、都市尋找到與自己特別興趣一致的伙伴,那將是怎樣一件艱難而讓人興奮的事情。滿足人們特定興趣的資源在過去漫長的歲月里一直是稀缺資源。今天不同了院墻街道、山川大海,甚至國界洲際,都不再是我們的束縛。在地球半徑上充分鏈接的人們,不僅享受著興趣伙伴的富足,還有人們構建終身的愛戀。在全國人口不到六千三百萬的英國,有超過九百萬人使用網絡交友平臺尋找愛情。

史蒂夫·卡特(美國Match婚戀網站副總裁):在2003年,網絡見面的比重約為百分之六,而1995年比重只是零。2005年這個比重已經上升到15%。

在東方中華,婚姻和家是所有價值最重要的基石,是中華民族所有家庭和親近人群的公共工程。

北京中山公園相親角

熟人社會中,每個求偶者的半徑和途徑都是局促和有限的。尋找情感和生活的伴侶成為單身人群,他們的家人和親友乃至整個社會急切而困擾的持久課題。

今天,注冊會員數量達到七千五百萬的百合網,在2013年婚戀調查報告中已經顯示中國單身人士擇偶的途徑通過婚戀網站交友的比例已經達到71.2% 田范江(百合網首席執行官):婚戀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很自然也會受到互聯網的影響和改變,特別是對于新的一代年輕人,他們非常小的時候就開始使用互聯網,可以說他們對于互聯網的熟悉和依賴是與生俱來的。因此,當他們長大后,很自然也會利用互聯網來尋找自己的伴侶。

千百年來,需要經過漫長而謹慎的交往并由家人親友一起審視參與才能確定的婚戀模式,正在被互聯網所帶來的最廣闊的資源、最便捷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迅速解構和顛覆。

溝通與分享也正以另一種隱秘化的方式在延伸。一款以明信片的形式袒露隱秘心事的應用軟件“耳語”,短短幾年內就在美國學生中擁有幾百萬用戶,每月瀏覽量超過25億。無數的私密心跡在這個平臺上,悄悄又洶涌地升騰著。

邁爾克·海沃德(美國耳語網站首席執行官):人們總是傾向于向別人展示自己的生活是非常積極向上的,但有些事情是他們不會愿意去與人分享的,那些關于不安全感、關于尋求建議、感情問題,以及人類其他的感情,很少會在其它社交網站上表達。一位女士說,我在我的婚禮上和兩個人跳了舞,一個是我嫁的人,另一個是我希望嫁的人。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48 互聯網創造了可以交往、傾訴,而沒有危害的龐大人群。壓抑了千百年的無限秘密便找到了安全的傾訴對象,而不再畏懼秘密泄露在熟悉人的環境中。

雪莉·圖克爾(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一起孤獨》作者):我認為這讓你有自由的感覺,我認為匿名的感覺以及你想成為一個人但現實中卻不能。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另一個自我。

莫妮卡·惠蒂(英國萊斯特大學教授):你可能是在驅逐物質世界中的自己,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如果你在網絡世界塑造了一個理想的自我,你渴望成為那樣的人,但那個人又是遙不可及的,那么這個人就會有心理問題。

人類在分享與溝通中重塑自我、重獲認同,而被重塑的還有新一代人的內心情感和精神世界。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于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這是盛傳于網絡時代的樸素哀嘆。對血緣家庭有特殊依賴性的中國,發生在青島城的一個故事在此后的數年里,它包含的社會思緒都沒有消散。

莊重而來的白發長者在主位就座,卻驚訝地發現他的血親后輩們人手一部現代的終端。他們的注意力與試圖和他們寒暄的老人相隔如此遙遠。頗受冷落的老人震怒,他起身掀翻了期盼已久的百味俱陳的家宴,扔下目瞪口呆的兒孫們拂袖而去。任何過于容易的獲得都注定是煩惱的淵藪,廣闊的陌生人世界和遠處的吸引力是如此的強大,讓人們不由自主地淡漠了對身邊人的關注和交流。

你需要多少朋友?這正是英國人類學家羅賓-鄧巴的著作提出的互聯網時代的人類詰問。羅賓.鄧巴的研究成果被稱為“150定律”,即著名的“鄧巴數字”,指在任何時候,人們最多能與大約150人維持穩定的社交關系。

羅賓·鄧巴(英國牛津大學教授 “150定律”提出者):有兩個重要因素決定了你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朋友。一個是時間。為了友誼你必須要在朋友身上投入時間。如果你沒在你們的關系上投入時間,友誼可能會在6個月內迅速減退。另一個因素是大腦認知。他們已經采集了人們的臉譜頁面,同時測量了其大腦大小,他們發現這些人大腦關鍵部分的大小和臉譜網站朋友數有明確的關系。

盡管如此,人們仍然不停地在添加社交網頁上的朋友鏈接,心理學家稱之為“友癮”,或者干脆直接命名為“網絡社交成癮癥”。

馬克·格蘭諾維特(美國斯坦福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弱連接”理論提出者):當然有人喜歡加好友,他們在臉譜上會有上千個所謂的好友。這些關系連“弱連接”都不是,它們完全是沒有意義的,完全都不是連接。所以我想,有些人就是在乎“朋友”的數量,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獎勵。

在麻省理工學院心理學家雪莉.圖克爾看來,虛擬社交正讓我們前所未有地忽略直接的對話。時時在線讓我們深陷無法切斷的外部聯絡難以自拔。她在新書《一起孤獨》中叩問:為什么我們更依賴科技,而不是彼此。

互聯網時代解說詞

49 雪莉·圖克爾(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一起孤獨》作者):就在幾年前的美國,在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人們一般都可以打電話給5到7個人,五年前從7個人下降到5個人,四年前是3個人,現在則只有伴侶了,如果你運氣足夠好有伴侶的話,或者是父母。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有的人甚至連一個這樣的朋友都沒有。因此,這是一種深度的隔離狀態,即使是對于一個有五百個臉譜好友的人也是如此。因此,我認為我們是“一起孤獨”。

威廉·德萊賽維茨(美國耶魯大學副教授):我們只是向一群沒有面孔的觀眾發布我們的信息,希望有人回應。這樣做不針對任何特定的人,也是沒有指向的,這是社交媒體讓友誼變得膚淺的另一個方式。

雪莉·圖克爾:我采訪一些人,他們說,哦天吶,今天是我生日,非常棒。臉譜上有五百個好友給我發生日快樂的消息,五百個臉譜好友,我不由地肅然起敬,這讓他感覺非常棒。然后我問,你在生日這天做了什么? 他說,我一個人在家吃披薩。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

2013年9月23日,在美國舊金山,20歲的大學生賈斯汀.瓦德茲在走出地鐵后毫無征兆地被人從身后用手槍擊中頭部身亡。此前車廂里的兇手幾次掏出手槍,漫無目的地瞄準人群。但遺憾的是,乘客們幾乎人人都在低頭玩著手里的智能終端,他們沒有意識到身邊的危險和即將發生的悲劇,完全沉浸在那個網絡鏈接的遙遠的世界之中。這正是互聯網帶給人類難以逆轉的深沉困境。

在我們的過去,人以自己的生存范圍為半徑,建構了緊密關系和情感依賴群體。它成為我們的責任感、愛和恨、親與近的來源?;ヂ摼W正在重新界定我們千百年來的情感與距離之間的關系。今天,手機所連接的外部世界比周圍更強大,更具吸引力,讓每個手握工具的人此時此刻都成為他的囚徒。

舊金山的槍案現場中,如果有你、有我,我們敢確定自己的注意力會在身邊,會在那個兇犯握搶的手上嗎?

美國洛杉磯 英雄聯盟S3總決賽

在人類新時代遷徙的旅程中,網絡游戲是另一個從來不曾想象的宏大疆場。2013年中國網絡游戲用戶總數達到4.11億人。2013年中國游戲行業總收入達1230億元,而全球每周花在游戲上的時間則已經超過了30億小時,相當于全球每個人半小時。

在史無前例的快樂奔騰中,一款名為《英雄聯盟》的競技對戰游戲曾經創造這樣的紀錄,同時在線的戰隊大軍達到750萬,而它全球總注冊用戶數更已超過七千萬。要知道德國人口總數還不到八千一百萬。

而暴雪公司的《魔獸世界》則意味著這樣的數據:人們花在上面的時間加起來已經超過了五百億小時,約等于五百九十三萬年。五百九十三萬年前,我們最早的人類祖先剛剛站起身來。

上一篇:華鶴企業文化課件資料范文下一篇:護理技能大賽領導講話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