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城市排水系統現狀范文

2023-09-17

中國城市排水系統現狀范文第1篇

名 :張小建

號 :1081310103 專業班級 :工程管理

期 :2010年6月

城市排水系統規劃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城市的排水系統,通過對現今大部分城市排水系統的問題的提出,強調排水系統對城市整體規劃的重要性,以及出現問題的原因,并且簡要的提出一些解決方法。

關鍵字:排水系統 城市規劃

今年,在進入6月份以來,我國很多地方因強降雨襲擊,杭州、深圳、南昌、北京、武漢等多座城市出現交通癱瘓,市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巨大的影響,出現城市“內澇”。網上一度出現“去武漢看海”、“到杭州觀水漫金山”、“坐北京地鐵賞水簾洞景”等戲謔的用語。逢雨必澇,逢暴雨必癱,這似乎已經成為好多城市的現狀,這不得不令人深思,排水系統在城市中是有著怎樣的狀況。

現行我國各大城市的排水系統普遍落后,暴雨后排水不暢,城內出現“洪澇”,人們的出行及生活出現很大的不便,這些都向人們昭示著排水系統的急需改革、完善、進步。然而要想改革就得找到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我國排雨水問題出現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城市排水系統落后并且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隨著近幾年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的發展愈來愈快,不僅僅是經濟上的,還有面積上的。城市化的進展讓城市急劇擴大,但是城防卻沒有跟上。讓本來就欠缺的排水系統更加的落后。北京水務局稱,城市建設排水系統滯后于城市發展,是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現在北京中心城區的排水管網最早還有明代的設施。城市排水系統出現“小馬拉大車”,顯得力不從心,出現排水問題是無可厚非的。

2.政府對于排水系統的管理存在欠缺。大多數的城市對于排水系統問題的保持著發現一處有問題的,補一處的態度,更甚者,有人認為,排水系統不可能處處都做到“十年一遇”的狀況,因為那樣資金投入量太大,并且沒有必要,認為路面遇到超標準的雨水,淹一淹就過去啦,不會出現太大問題。有人也說城市出現內澇,是因為地形所致.不能僅靠完善排水系統。這些論點、觀點都影響著政府對排水系統的態度。

3.城市路面硬化越來越普遍,導致作為排水的一部分——滲透越來越困難。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路面的硬化就是其產物。路面的硬化把原有的透水地面蓋住了,使得原來可以通過滲透來降水的方式遇到了很大的阻礙,并且雨水在路面停留的時間變短,雨水流量增大,容易造成積水,落后的排水系統無法滿足暴雨的襲擊。

4.氣候的變化也間接的帶來一定的排水問題。近幾年來,氣候發生巨大的變化,極端天氣不斷的出現,使得原來的城市防護系統出現的問題日益顯現出來。連降大雨、城市癱瘓就使城市的排水系統的問題顯現出來。

5.除青島等外的大部分城市采用雨污混流的排水系統?,F在,我國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統都使用雨污混流的方式,污水很容易使排水系統堵塞,導致雨水的排泄不暢,造成積水,在暴雨時節出現城市“內澇”。

歸納以上的原因,我們應該思考的、應該做的還是圍繞排水系統。把排水系統做好,解決超標準雨水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困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首先,政府要重視城市的排水系統并防患于未然。對于城市的建設,政府不能只注重其經濟的發展,城市的規模,還應該重視一些看不見但是對人們生活產生極大影響的設施。不能出現“重地表,輕地下”的現象。這不僅是為人們的生

活提供保障,也是政府工作能力的體現。因為越是人們看不到的地方,越能檢驗城市管理者的水平;越是容易被人們忽略的細節,越能看出管理者的智慧;越是那些貌似不起眼的地方,就越可能在緊要時刻考驗管理者的應對能力。對于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不能更改,但是我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并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讓下次再出現類似的事情時不會在有損失,例如排水系統的問題。對于排水系統的問題,無論我們有多少的改善措施,但是只要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就無法順利實施。因此,只有政府重視起排水系統,我們才能很好的解決排水問題。

其次,做好排水系統的整體規劃也非常的重要。在整體規劃方面可以著重考慮以下幾點:

(1)規劃規范的提高。我國應該提高地下水道建設與排污標準,并且做出明確的規范??梢愿鶕煌胤降淖陨頎顩r來決定,但是政府必須嚴格把關。在這一方面日本做的就很好。在上世紀50年代末,日本的工業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但卻因為排水系統的落后而飽受城市“內澇”之苦,一到暴雨季節,道路上“水漫金山”,地鐵站變成“水簾洞”;再加上大量生活污水、含重金屬的工業廢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河道,人在食用受污染魚類后引發了水俁病、骨痛病等,公共水體污染成為社會關注重點。為此,1964年4月,日本成立了“下水道協會”,主旨是對下水道系統作全面評估,統一下水道建設以及排污標準,將老化的管道更新換代。1970年,日本召開“公害國會”,會上政府大幅修改了《下水道法》,明確規定了下水道建設目的,并決定每年投入大量國家預算用作污水收集和處理的建設及運營。因此,在政府的重視之下,提高排水系統標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排水問題。

(2)排水系統應該采取雨污分流的方式。在現今社會中,但凡排水系統做得好的國家或者城市,沒有一個不是采用雨污分流的方式。在青島,有德國人建設的地下排水系統就是采用雨污分流,而在我國大部分的城市做不到。青島的排水管道中的雨水斗帶有反水閥,這樣一來雨水沖刷的臟物只能進入雨水斗,而不會進入管道,因此不會造成管道堵塞,管道堵塞越少,排水井冒溢就越少,臟物也便于清理。這一做法,讓青島在6月份暴雨襲擊時躲過了“內澇”的尷尬。在東京,為了保證排水道的暢通,東京下水道局規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間垃圾不允許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過垃圾分類系統進行處理。這個規定對東京的排水問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由此可見,雨污分流確實大有用處。

(3)增加排水系統的蓄水功能。在暴雨襲擊的時候,雨水的排放可兩路進行,一路通過下水道直接排入周圍的江河,一路可以進入排水系統的蓄水部分。這樣不僅緩解了地下排水道的負擔,還可以加大對水的利用。就像劉延愷說的“我們的城市規劃不能只看到排水,很多城市還干旱缺水,為什么不把多余的水存起來?”因此,從長遠的城市發展角度來說,我們現在很多城市應該進一步的發展地下蓄水、排水功能。

(4)增加滲透地面。增加滲透地面緩解城市排水壓力,是一項既實用又環保的措施?,F在,城市都處于寸土寸金的狀況,我們不可能將所有的地面都換成可滲透的。但是,我們可以對一些地面再利用,例如,臺灣已將很多停車場改用透水地面,一些新停車場甚至就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草坪;還有在一些人行道上可以采用滲水地面。這些都能有效地改善排水問題。

(5)建立有效地、系統的疏通渠道。比如,針對不同位置,設定不同的排水渠道。例如,東京的兩種雨水疏通渠道: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會通過各種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邊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積排放管道,最終通過大支流

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會隨著每棟建筑的排水系統進入公共排雨管,再隨下水道系統的凈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最后,我們應該建立完善的維護機制。我們都知道對于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其后續維護是非常重要的,排水系統亦是如此。建立完善的維護機制,包括定時清理、定時維修檢查、出現問題時能夠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等。這就需要政府和相關專業人員的努力。例如,在東京,下水道的每一個檢查井都有一個8位數編號,只要知道編號維修人員便能迅速定位。定時清理尤其重要,因為下水道是細菌等微生物生存與繁殖的最佳地點,下水道的臟污可能會引起疾病的侵襲。倫敦就曾因為地下道帶來霍亂的肆虐而改造排水系統。

中國城市排水系統現狀范文第2篇

名 :張小建

號 :1081310103 專業班級 :工程管理

期 :2010年6月

城市排水系統規劃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城市的排水系統,通過對現今大部分城市排水系統的問題的提出,強調排水系統對城市整體規劃的重要性,以及出現問題的原因,并且簡要的提出一些解決方法。

關鍵字:排水系統 城市規劃

今年,在進入6月份以來,我國很多地方因強降雨襲擊,杭州、深圳、南昌、北京、武漢等多座城市出現交通癱瘓,市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巨大的影響,出現城市“內澇”。網上一度出現“去武漢看海”、“到杭州觀水漫金山”、“坐北京地鐵賞水簾洞景”等戲謔的用語。逢雨必澇,逢暴雨必癱,這似乎已經成為好多城市的現狀,這不得不令人深思,排水系統在城市中是有著怎樣的狀況。

現行我國各大城市的排水系統普遍落后,暴雨后排水不暢,城內出現“洪澇”,人們的出行及生活出現很大的不便,這些都向人們昭示著排水系統的急需改革、完善、進步。然而要想改革就得找到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我國排雨水問題出現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城市排水系統落后并且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隨著近幾年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的發展愈來愈快,不僅僅是經濟上的,還有面積上的。城市化的進展讓城市急劇擴大,但是城防卻沒有跟上。讓本來就欠缺的排水系統更加的落后。北京水務局稱,城市建設排水系統滯后于城市發展,是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現在北京中心城區的排水管網最早還有明代的設施。城市排水系統出現“小馬拉大車”,顯得力不從心,出現排水問題是無可厚非的。

2.政府對于排水系統的管理存在欠缺。大多數的城市對于排水系統問題的保持著發現一處有問題的,補一處的態度,更甚者,有人認為,排水系統不可能處處都做到“十年一遇”的狀況,因為那樣資金投入量太大,并且沒有必要,認為路面遇到超標準的雨水,淹一淹就過去啦,不會出現太大問題。有人也說城市出現內澇,是因為地形所致.不能僅靠完善排水系統。這些論點、觀點都影響著政府對排水系統的態度。

3.城市路面硬化越來越普遍,導致作為排水的一部分——滲透越來越困難。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路面的硬化就是其產物。路面的硬化把原有的透水地面蓋住了,使得原來可以通過滲透來降水的方式遇到了很大的阻礙,并且雨水在路面停留的時間變短,雨水流量增大,容易造成積水,落后的排水系統無法滿足暴雨的襲擊。

4.氣候的變化也間接的帶來一定的排水問題。近幾年來,氣候發生巨大的變化,極端天氣不斷的出現,使得原來的城市防護系統出現的問題日益顯現出來。連降大雨、城市癱瘓就使城市的排水系統的問題顯現出來。

5.除青島等外的大部分城市采用雨污混流的排水系統?,F在,我國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統都使用雨污混流的方式,污水很容易使排水系統堵塞,導致雨水的排泄不暢,造成積水,在暴雨時節出現城市“內澇”。

歸納以上的原因,我們應該思考的、應該做的還是圍繞排水系統。把排水系統做好,解決超標準雨水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困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首先,政府要重視城市的排水系統并防患于未然。對于城市的建設,政府不能只注重其經濟的發展,城市的規模,還應該重視一些看不見但是對人們生活產生極大影響的設施。不能出現“重地表,輕地下”的現象。這不僅是為人們的生

活提供保障,也是政府工作能力的體現。因為越是人們看不到的地方,越能檢驗城市管理者的水平;越是容易被人們忽略的細節,越能看出管理者的智慧;越是那些貌似不起眼的地方,就越可能在緊要時刻考驗管理者的應對能力。對于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不能更改,但是我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并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讓下次再出現類似的事情時不會在有損失,例如排水系統的問題。對于排水系統的問題,無論我們有多少的改善措施,但是只要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就無法順利實施。因此,只有政府重視起排水系統,我們才能很好的解決排水問題。

其次,做好排水系統的整體規劃也非常的重要。在整體規劃方面可以著重考慮以下幾點:

(1)規劃規范的提高。我國應該提高地下水道建設與排污標準,并且做出明確的規范??梢愿鶕煌胤降淖陨頎顩r來決定,但是政府必須嚴格把關。在這一方面日本做的就很好。在上世紀50年代末,日本的工業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但卻因為排水系統的落后而飽受城市“內澇”之苦,一到暴雨季節,道路上“水漫金山”,地鐵站變成“水簾洞”;再加上大量生活污水、含重金屬的工業廢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河道,人在食用受污染魚類后引發了水俁病、骨痛病等,公共水體污染成為社會關注重點。為此,1964年4月,日本成立了“下水道協會”,主旨是對下水道系統作全面評估,統一下水道建設以及排污標準,將老化的管道更新換代。1970年,日本召開“公害國會”,會上政府大幅修改了《下水道法》,明確規定了下水道建設目的,并決定每年投入大量國家預算用作污水收集和處理的建設及運營。因此,在政府的重視之下,提高排水系統標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排水問題。

(2)排水系統應該采取雨污分流的方式。在現今社會中,但凡排水系統做得好的國家或者城市,沒有一個不是采用雨污分流的方式。在青島,有德國人建設的地下排水系統就是采用雨污分流,而在我國大部分的城市做不到。青島的排水管道中的雨水斗帶有反水閥,這樣一來雨水沖刷的臟物只能進入雨水斗,而不會進入管道,因此不會造成管道堵塞,管道堵塞越少,排水井冒溢就越少,臟物也便于清理。這一做法,讓青島在6月份暴雨襲擊時躲過了“內澇”的尷尬。在東京,為了保證排水道的暢通,東京下水道局規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間垃圾不允許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過垃圾分類系統進行處理。這個規定對東京的排水問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由此可見,雨污分流確實大有用處。

(3)增加排水系統的蓄水功能。在暴雨襲擊的時候,雨水的排放可兩路進行,一路通過下水道直接排入周圍的江河,一路可以進入排水系統的蓄水部分。這樣不僅緩解了地下排水道的負擔,還可以加大對水的利用。就像劉延愷說的“我們的城市規劃不能只看到排水,很多城市還干旱缺水,為什么不把多余的水存起來?”因此,從長遠的城市發展角度來說,我們現在很多城市應該進一步的發展地下蓄水、排水功能。

(4)增加滲透地面。增加滲透地面緩解城市排水壓力,是一項既實用又環保的措施?,F在,城市都處于寸土寸金的狀況,我們不可能將所有的地面都換成可滲透的。但是,我們可以對一些地面再利用,例如,臺灣已將很多停車場改用透水地面,一些新停車場甚至就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草坪;還有在一些人行道上可以采用滲水地面。這些都能有效地改善排水問題。

(5)建立有效地、系統的疏通渠道。比如,針對不同位置,設定不同的排水渠道。例如,東京的兩種雨水疏通渠道: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會通過各種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邊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積排放管道,最終通過大支流

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會隨著每棟建筑的排水系統進入公共排雨管,再隨下水道系統的凈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最后,我們應該建立完善的維護機制。我們都知道對于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其后續維護是非常重要的,排水系統亦是如此。建立完善的維護機制,包括定時清理、定時維修檢查、出現問題時能夠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等。這就需要政府和相關專業人員的努力。例如,在東京,下水道的每一個檢查井都有一個8位數編號,只要知道編號維修人員便能迅速定位。定時清理尤其重要,因為下水道是細菌等微生物生存與繁殖的最佳地點,下水道的臟污可能會引起疾病的侵襲。倫敦就曾因為地下道帶來霍亂的肆虐而改造排水系統。

中國城市排水系統現狀范文第3篇

為做好洪澇災害的防范和處置,維護正常的生產、生活和工作秩序,保證城市功能正常運轉,特制定本預案。

一、工作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方針,堅持“有汛無汛按有汛準備,大汛小汛按大迅準備”的原則,克服麻痹思想,明確責任,確保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二、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紅崗區內洪水、暴雨等引發的內澇災害或重大險情。

三、應急預案

(一)預案等級

城市排水應急預案,按雨量大小分三級,即I組、II級、III級。

I級應急預案,即特緊急應急預案,城區日降雨量達50毫米以上的暴雨。

II級應急預案,即緊急應急預案,城區日降雨量達25.0—49.9毫米以上的大雨。 III級應急預案,即一般應急預案,城區日降雨量達10.0—24.9毫米以上的中雨。

(二)預案處置

當城區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時,啟動I級應急預案。下雨期間,鎮、街道、園區每小時向區城市管理局報告一次當地雨情,每2小時報告一次管轄區域排干渠、調蓄泡沼水位;區城市管理局負責向市防汛總指揮部報告水情;市防汛總指揮部負責向市政府報告水情。由市政府啟動一級應急預案,根據各水位的高低采取相應的調控措施,搶排防澇。

當城區降雨量在25.0—49.9毫米以上時,啟動II級應急預案。下雨期間,鎮、街道、園區每2小時向區城市管理局報告一次當地雨情,并在每日8:00時和14:00時報告一次轄區內排干渠、調蓄泡沼水位情況;由區城市管理局根據水位高低,分別組織各排水泵站、排污站,采取相應的調控措施,排水防澇。

當城區降雨量在10.0—24.9毫米以上時,啟動III級應急預案。下雨期間,鎮、街道、園區每4小時向區城市管理局報告一次當地雨情,

由區城市管理局通知相關單位安排人員巡線,采取相應的調控措施,排水防澇。

四、組織機構

為加強城鎮排水的組織領導,成立紅崗區城鎮排水領導小組,組長由區城市管理局局長**擔任,副組長由區城市管理局副局長**擔任,成員由鎮、各街道、園區、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各大企業排水管理部門的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城市管理局排水管理中心;鎮、街道、園區有關單位城市排水主管部門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負責編制轄區內的排水應急預案;各大企業、區屬有關單位要建立巡查制度,相應設立排水搶險組、物質保障組、技術指導組等。

(一)城鎮排水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負責本預案的制定和修訂工作;監督檢查排澇、防淹的預防措施及應急搶險的各項準備工作;及時傳達領導小組的各項指令,并反饋信息,通報汛期排水情況;及時提供市內應急資源信息,必要時調集物資及向周邊城市救援;發生危急事故和險情時,緊急組織人員疏散;做好事故的調查處理,做好穩定社會秩序和傷亡人員的善后工作;處理指揮部日常事務。

(二)排水搶險組職責

負責進水井的疏通、涵閘的啟閉、排水管渠的疏挖、提升泵站的運行,控制積水和淹水的蔓延,防止事態擴大。必要時組織各單位搶險隊集中投入排水搶險。

(三)物資保障組職責 建立全區應急資源的臺帳,對排水泵、編織袋、運輸車輛等設施的分布和聯系方式要制成圖表,必要時緊急調集物資和工具到救援現場。

(四)技術指導組職責

負責制定各險情地區排水搶險技術方案,并監督指導實施;

解決應急排水問題,處理險難問題,確定城市排水應急預案等級,并提出啟動意見及指導執行。

五、保障措施

(一)進入汛期積極排水管理部門和責任單位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保持通訊工具暢通。

(二)各級排水管理部門和單位建立承包責任制,成立搶險隊伍,設專人防守,出現大暴雨或險情能夠及時進行強排或疏通。

(三)各排水管理部門和單位要求儲備水泵(5臺),編織袋(10萬條),儲備柴油機、柴油、雨衣、雨傘、靴子、鐵鍬、手電等抗洪搶險物資,保證搶險需要。

(四)鎮、各街道、園區、企業要準備防汛應急資金(2萬元),以便于及時采取措施排除險情。

(五)汛前要完成雨排管線、檢查井、雨水井等排水設施的清淘和疏通工作,確保排水設施發揮應有的功能;要認真做好排水泵站內電器設備的檢查與維修工作,保證電器設備的正常運轉。

(六)重點做好平房區、易澇、低洼地區排水工作,加強對排水設施薄弱地區建設、維修資金的投入,制定好排水應急實施方案,做好實施強制排水和安全轉移居民的準備,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七)對救援搶險過程中急需調用的物資、器材、人員、場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和拒絕,否則嚴厲懲處。對沒有認真履行應急預案相關職責的單位和個人,視其情節給予黨紀政紀處分,造成嚴重后果的將依法追究其瀆職責任。

中國城市排水系統現狀范文第4篇

1 實施分流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1 先階段排水系統的體制

我國城市在長期發展過程中, 由于受投資因素的限制及發展模式的影響, 現狀建成區多為雨污合流制。合流制區域面積至少占建成區面積的80%以上, 而且八十年代以前的建成區, 建筑密集, 各種地下管線擁擠, 要改造為分流制, 需增設一套污水管網系統, 難度非常大?,F通常認為宜采用混合制的排水體制, 即城市新區及有條件改造的建成區采用分流制, 把雨水、污水的收集、處理和綜合利用結合起來, 逐步轉變目前的雨、污水合流制或不完全分流制系統為完全的分流制系統。雨、污水的分流有利于對不同性質的水采用不同方法處理和控制, 有利于雨水的收集、貯存、處理和利用, 避免洪澇災害, 增加城市可用水資源, 同時也有利于減輕城市面源污染。部分現狀建成區采用截流式合流制, 不宜盲目追求分流制。

1.2 新城區排水體制存在問題

雖然新建城區排水體制通常規劃為分流制, 但在建設過程中常不能完全實現, 特別是在發展迅速的城市。造成雨污合流的主要原因是規劃和建設的不協調。

(1) 規劃的污水管道管徑偏小, 滿足不了不斷增加的人口、住宅和工業區的實際需要。在用水高峰期污水外溢, 不但污染環境, 而且令管理人員疲于奔命, 卻治標不治本。大量污水不得不排入雨水管道, 造成雨污合流。

(2) 由于規劃落后于建設, 或者是建設計劃安排不合理, 使新開發地區的污水無處排放, 只能就近排入河道。

(3) 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的建設滯后, 污水得不到處理。由于早期污水處理廠規模小, 迫使一些污水管道接入雨水系統。

(4) 污水管網沒有統一管理, 多家單位各自為政, 導致污水支管接入沒有統一標準和統一監管。

(5) 住宅區排水系統與市政排水系統銜接混亂。一方面是住戶在房屋裝修時, 將廚房或廁所改建在陽臺上, 將排水管接入雨水立管。還有住宅區內的小店鋪, 為圖方便而就近將污水排入雨水口, 造成雨污合流。另一方面是有些開發公司在未辦理任何手續, 并且根本不了解工地附近的排污管網的情況下, 將污水支管接入了雨水井。

(6) 居民觀念滯后, 沒有雨污分流的概念, 即使是雨污分流系統, 居民的污水管也是怎么方便就怎么接, 往往就接入雨水管道。

(7) 少數污水管道存在質量問題, 管理單位拒絕接收, 新建污水管不能投入使用。

1.3 新城區實施雨污合流的對策

(1) 完善城市排水規劃, 注重排水管道規劃設計基礎資料和基本參數, 制定符合地區實際的規劃建設方案。結合各地的排水現狀, 并根據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確定排水工程的近遠期建設規劃, 區塊劃分合理, 體制采用適當, 符合地區實際。

(2) 合理安排建設計劃, 完善污水管網, 合理規劃污水處理廠。

(3) 健全有關管理法規, 加強主管部門的監管力度, 排水管網由市政管理部門統一管理。市政管理部門應運用現有的法律、法規, 把城市排水設施的管理納入法制的軌道上來, 發揮其在市政設施管理中的權威性、強制性和規范性作用, 開展有效的管理活動。

(4) 加強宣傳力度, 利用完善的傳媒系統, 通過一些主題教育活動, 向老百姓宣傳雨污分流的意義和重要性, 喚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

2 新建雨水利用設施對城市外排雨水地面徑流量大小控制的探討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 地面硬化面積不斷增加, 地面徑流量增大 (北京地面徑流量目前已達到50年代的兩倍) , 采用雨水以排為主的單一模式來解決雨水排放問題, 造成城市雨水排放系統的規模和投資較大, 根據德國、日本等國的經驗采用技術措施可有效控制地面徑流, 并解決因雨水大量流失而造成的地下水補給減少;土壤的含水量降低, 水的蒸發量減少, 熱島效應加劇;道路行道樹因地面硬化、土體缺水發生病害, 成活率下降與生長狀況不良等問題。

雨水利用是雨水入滲、收集回用、調蓄排放的總稱。新建雨水利用設施可有效控制地面徑流量, 并解決上述環境問題。

2.1 新建雨水利用設施對城市外排雨水地面徑流量大小控制的可行性

國內外的實踐證明新建雨水利用設施可有效減少外排地面徑流量。

德國1989年制定雨水利用設施的標準 (DIN1989) , 規定新開發區外排的暴雨洪峰流量不能超過開發前的水平, 新建和改建小區必須考慮雨水利用系統。

日本1992年頒布了“第二代城市下水總體規劃”, 規定新開發區外排的暴雨洪峰流量不能超過開發前的水平, 新建和改建小區必須考慮雨水利用系統, 并進行了大量的雨水利用研究及實際工程。

由于缺水形勢嚴峻, 北京市開展雨水利用的步伐較快。2000年, 北京正式啟動“城市雨洪控制與利用”工程, 城市雨水利用已進入示范與實踐階段, 可望成為我國城市雨水利用技術的龍頭。中德合作研究項目《北京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城區雨洪控制及利用》已開始實施, 并在北京水利水電學校、雙紫小區、豐臺體育場等地建立了雨水利用的示范基地。

2.2 減少外排雨水地面徑流量的具體措施

2.2.1 集中式雨水回灌

(1) 城市雨水回灌技術可行性。

德國柏林市每年回灌水量達到1.35億m3。1984年北京市在潮白河流域建造了人工回灌工程項目, 每年回灌水量達到40×106~80×106m3, 截至1990年該地區地下水水位提高了2m~3m。

國內外人工回灌工程的正常運轉, 為我們提供了大量寶貴的回灌技術經驗與標準。此外, 隨著我國氣象數據采集、地表水文和地下水勘察領域科研實力的不斷增強, 先進實驗儀器和模擬分析方法的應用, 可為城市雨水回灌項目提供更加準確的科學數據, 為工程設計和施工技術人員提供技術指導。

(2) 城市雨水回灌經濟可行性。

水回灌入滲技術從經濟學角度考察, 具有投資小、見效快的特點。與傳統雨水排水系統相比, 回灌滲透技術更能節省投資費用。并且, 隨著回灌水量的增長, 會形成一個良性的經濟效益鏈條。

(3) 雨水回灌的方式。

(1) 滲透井。滲透井包括深井和淺井兩類, 前者適用于水量大而集中、水質好的情況, 如城市水庫的泄洪利用。城區一般宜采用后者, 其形式類似于普通的檢查井, 但井壁做成透水的, 在井底和四周鋪設直徑10mm~30mm的碎石, 雨水通過井壁、井底向四周滲透。滲透井的主要優點是占地面積小和所需地下空間小, 便于集中控制管理。缺點是凈化能力低, 對水質要求高, 不能含過多的懸浮固體, 需要預處理。

(2) 滲透池 (塘) 。滲透池的最大優點是滲透面積大, 能提供較大的滲水和儲水容量, 凈化能力強, 對水質和預處理要求低, 管理方便, 具有滲透、調節、凈化、改善景觀等多重功能。其缺點是占地面積大, 在擁擠的城區應用受到限制, 設計管理不當會造成水質惡化, 蚊蠅滋生。適用于匯水面積較大、有足夠的可利用地面的情況。

2.2.2 其它措施

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統、屋頂綠化雨水利用系統、園區雨水集蓄利用系統、透水性道路結構 (如透水性人行道結構) 、下凹式綠地等。根據各地實際情況, 因地制宜的采用減少外排雨水地面徑流量的技術措施是降低雨水排水系統投資的有效途徑, 還能產生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

3 結語

城市排水體制的選擇是城市排水系統規劃中的首要問題。它影響排水系統的設計、施工、維護和管理, 對城市規劃和環境保護也影響深遠, 同時還影響排水系統工程的總投資、初期投資和運行管理費用。城區的排水體制應根據城市總體規劃, 環境保護的要求, 污水利用處理情況, 原有排水設施, 水環境容量, 地形、氣候等條件, 從全局出發, 通過技術經濟比較, 綜合考慮確定。

摘要:排水系統從以前的防澇減災、排污減害逐步轉向污水的資源化, 排水系統起到回收城市污水和凈化再生, 暢通城市水循環的作用, 從而恢復健康水循環和良好水環境, 維系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分析了城市排水系統分流制的實施存在問題, 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并就外排雨水地面徑流量大小控制進行了闡述, 對雨水回灌利用進行了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城市排水,分流制,雨水地面徑流量,雨水回灌

參考文獻

[1] 孫慧修.排水工程 (上冊) (第4版) [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98.

[2] 奉桂紅, 劉世文, 胡永龍.深圳市實施排水系統分流體制的探討[J].中國給水排水, 2002, 18 (10) :24~26.

[3] 王文遠, 王超.國內外城市排水系統的回顧與展望[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 1997, 17 (6) :8~11.

[4] Vieux B.E., Vieux J.E..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a Radar rainfall System for Sewer System Management.At-mospheric Research, 2005, 77:322~336.

[5] Wang B.Z, Jin W.B, Wang S.M., Cao X.D and Ma Z.G.Design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a full scale MWWTP with EHYBFAS process.Proceedings of the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ter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in Coastal Areas, held in ANmin Island, South Korea, 2006, 13~15.

中國城市排水系統現狀范文第5篇

水污染及水資源緊缺是制約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城市的排水系統功能仍然停留在及時排除雨污水, 防止市區雨洪內澇, 集中處理污水, 達標排放, 防止公共水域水質污染的目標上。這樣的處理方式往往只保護了局部環境, 而危害了廣大流域地區。而實際上, 良好的水環境不是局部地域的, 它的范圍是整個流域乃至全球的。

2 排水系統規劃

作為現代化城市和工業企業基本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排水工程的規劃設計需要在區域規劃以及城市和工業企業的總體規劃基礎上進行, 有關基礎資料、排水系統的設計規模、設計期限等應根據總體規劃的設計規模和設計期限而定。

排水工程的規劃與設計, 要與臨近區域內的污水和污泥的處理和處置相協調, 防止此區域的污水系統對臨近區域, 特別是下游區域的環境質量產生不良影響。

3 排水體制

排水系統的體制一般分為合流制和分流制兩種形式。由于受投資因素及發展模式的影響, 我國的老城區基本為合流制, 許多地方還形成了不完全的分流制。根據國內城市污水設施建設的發展情況, 目前宜采用混合制的排水體制, 即城市新建道路及設施、有條件改造的建成區采用分流制, 并逐步將當前的雨污合流制或不完全分流制系統改造為完全分流制系統。部分老城區宜采用截留合流制排水系統, 即保留現狀合流管, 在其下游敷設截留干管, 截留合流管內污水, 并視城市的發展狀況, 逐步完善現狀管網為分流制。

4 排水管網

由于受自身重力流的限制, 排水管網水流具有不可逆性, 一旦形成則難以改造, 因此在管網實施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水量大小、標準高低、上下游高程銜接情況, 使排水系統留有充分的發展空間, 盡量減少數年后排水系統因過流量不足而需重新修建的情況, 避免經濟損失。

我國排水管網建設缺乏一定的科學性, 通常是以路帶水, 以小區建設帶動管網的建設, 造成許多現狀管網形不成系統, 利用率低。有些污水管道直接就近排入水體, 對水環境造成很大污染。不少城市和地區往往只是重點建設污水處理廠, 常常是污水處理廠按規劃建成運用, 而污水管網卻只建了部分干管, 一方面造成污水處理廠建成后多年仍不能滿負荷運行, 另一方面, 部分污水仍直接排入河體污染環境。因此, 排水管網的建設應與污水處理廠的建設作為一個整體, 同步實施。

5 優化設計城市排水系統的四個途徑

5.1 優化城市排水管網平面布局

排水管網的平面布局包括確定排水區界、劃分排水流域和管道定線。已有研究表明, 城市排水系統的最佳布局是將小流量路徑減至最小, 并將整個排水系統的總埋深減至最低, 且不增加管線泵站。后來設計研究人員發現城市排水系統平面布置能夠抽象為由點和線構成的決策圖, 于是試圖從圖論中尋找平面優化布置的方法。假定系統中的每一管段具有相同的權重, 避開水力因素, 用定權方法來求解。

5.2 優化已定管線的埋深

對于在管線平面布置已定情況下進行管段管徑——埋深的優化設計問題, 其最優化方法一般分為兩種:間接優化法和直接優化法。間接優化法是在建立最優化數學模型的基礎上, 通過最優化計算求得最優解;而直接優化法是根據性能指標的變化確定一個目標函數, 以給各方案提供一個統一標準, 通過直接對各種方案或可調參數的選擇、計算和比較, 來求得最優解或滿意解。兩種方法的共同點是都以設計規范及管徑、流速、坡度、充滿度間的水力關系為約束條件, 以達到費用最小為目標。

5.3 優化城市降雨徑流模型

城市雨水徑流一般用推理公式法計算。推理公式法最大優點是簡單迅速, 并且能夠得到偏于安全的設計。但是, 已有研究表明推理公式法中的假定不盡合理, 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 沒有考慮降雨的空間變化。 (2) 理論假設過于簡單。 (3) 只能計算洪峰流量, 無法推求完整的徑流過程, 無法進行雨水調節池設計和合流制排水管道溢流流量的計算等。 (4) 將暴雨的設計重現期直接轉化成排水管渠的設計重現期。 (5) 不滿足對雨水徑流水質方面的計算要求。為使計算趨于合理, 除按匯水面積均勻增大的原則合理布置管道外, 還需正確的選用徑流系數以及較精確的計算集水時間。此外, 結合本地區的氣象條件等因素, 對推理公式進行補充、改進, 使計算結果更符合實際。

5.4 優化城市舊的排水系統改擴建方案

目前, 針對不同的情況, 制定合適的改擴建方案, 以充分利用原有管渠實現保護環境和節約投資為雙重目標對城市舊的排水管道系統進行改造通常有以下幾種途徑: (1) 改合流制為分流制。此法可以完全杜絕溢流混合污水對水體的污染, 改造徹底。但是大規模的改造工程對城市生活影響較大, 并且投資費用很高。 (2) 保留合流制, 修建合流管渠截流管。這是目前管道改造中較常用的一種方法。但是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統溢流的混合污水污染程度仍然較高。 (3) 對溢流的混合污水進行適當處理。 (4) 對溢流的混合污水量進行控制。

6 結語

城市排水系統的優化設計在國內外已取得較大進展, 各種技術及模型等日趨完善, 同時仍存在許多尚待解決的問題。在優化設計的基礎上, 建立起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統管理模型, 確定實時控制系統的運行參數, 保證排水管網系統的正常有效運行, 使得排入自然水體的污染物質最少, 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摘要:城市污水根據來源不同可分為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降水3類。城市排水系統就是將所產生的城市污水有組織地處理與排放的工程設施, 由排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組成。作為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 排水管網的完善已經成為城市環境改善極其重要的一環, 不同的排水體制將直接影響排水系統的設計、施工、運行及維護, 對城市規劃和環境保護也影響深遠。因此有必要對如何經濟技術地優化設計和改擴建城市的排水系統, 降低管道系統的基建投資和運行管理費用, 使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最大化進行研究。

關鍵詞:城市,排水,設計

參考文獻

[1] 張杰, 李捷, 熊必永.城市排水系統新思維[J].給水排水, 2002, 28 (11) .

[2] 湯海.城市排水系統實時控制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給水排水, 2009, 25 (24) .

[3] 張華, 石峰, 翁皓琳.可持續城市排水系統的應用與發展[J].低溫建筑技術, 2009, 31 (8) .

中國城市排水系統現狀范文第6篇

隨著全球城市化的發展, 城市排水系統在社會可持續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污水有效的收集、處理、利用及雨水的合理利用不僅可以改善城市水環境, 還為城市提供了第二水源。在水污染與水資源緊缺并存的嚴峻局勢下, 為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

1 城市排水管道系統的功能和作用

城市排水管道系統是現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城市市政基礎設施, 也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澇、防洪的骨干工程, 它的任務是及時收集、輸送城市產生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降水。其作用是及時可靠地排除城市區域內產生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降水, 使城市免受污水之害和免受暴雨積水之災, 從而給人們創造一個舒適安全的生存和生產環境, 使城市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正常進行, 維持生態平衡, 保證可持續發展。

發達國家的長期經驗表明, 建設完善的城市排水管道系統和城市污水處理廠是控制城市水污染必不可少的技術措施。目前, 英國、法國、德國、美國、加拿大、瑞士和俄羅斯等國家基本普及了城市排水管道系統和城市污水處理廠。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比較落后, 排水管網和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更加滯后。嚴重的水污染現狀要求我們加強城市的污水治理, 這就要求城市排水系統除傳統的防止雨洪內澇、排除和處理污水、保護城市公共水域外, 還需起到回收城市污水和凈化再生, 暢通城市水環境, 維系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作用。

2 城市排水管道系統的規劃前期準備

城市排水工程規劃是在城市總體規劃的指導下進行的排水系統的專業工程規劃設計。規劃工作者要掌握詳實的基礎資料, 從系統工程的角度, 結合當地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排水體制、排水管道系統、污水處理廠及排水水體的全面規劃。

從工程經濟的角度貫徹全系統省資源、省能源的方針。將工程技術、社會經濟、環境保護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地融會貫通到城市排水工程規劃中去, 起到規劃切實指導工程設計、工程實施。

2.1 排水系統體制的確定

城市排水管道系統的體制包括分流制和合流制。合流制是將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降水混合在同一套管道系統內排除的排水系統。分流制包括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 是將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用一套或一套以上的管道系統, 而雨水用另一套管道系統排除的排水系統。

合流制排水管道系統包括三種形式: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和全處理式合流制。將城市的混合污水不經任何處理, 直接就近排入水體的排水方式稱為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是在直排式合流制基礎上, 修建沿河截流干管, 在城市的下游建污水處理廠, 并在適當位置設置溢流井。在降雨量較小或對水體水質要求較高的地區, 可采用全處理式合流制, 將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降水全部送到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放。

2.2 城市排水管道系統規劃設計基礎資料

規劃設計的基礎資料是決定規劃設計質量、工程投資、社會與環境效果的決定性因素, 其真實性不容忽視。主要基礎資料如下。

(1) 城市總體規劃及城市道路、給水、電力、防洪、環保等專業規劃。 (2) 排放水體資料:流量、水位特征值, 水質污染情況, BOD5、COD、SS、pH以及其它。 (3) 自然地理及氣象資料:降水、風向、冰凍、地下水位、地形、地質等。 (4) 現有城市排水系統及設施, 城市周圍山洪排放、河道防洪能力和措施。 (5) 工業排水量及水質。 (6) 當地污水灌溉、污水回用現狀及規劃。

2.3 城市排水管道的規劃設計原則

首先要根據地形和當地條件 (水體條件、環境保護要求、工程投資等) 確定排水系統體制。新建城市和新區應盡量采用分流制, 雨水收集后可就近排入附近水體, 大大減輕了污水管道系統和污水處理廠的負荷, 從整體上和長遠上看是經濟合理的。對已經形成合流制的城市, 可暫時保留其合流制排水系統, 逐步改造。

小城鎮可采用合流制。個別單位和企業含有毒有害物質的廢水應進行局部處理, 達到排放標準后才允許排入城市排水管道系統。

2.4 城市排水管道規劃設計基本參數確定

排水工程設計的基本參數是決定設施規模的基礎, 因此在選擇這些參數時, 既要考慮省資源、省能源、經濟合理的原則, 又要符合當地實際操作的技術可行的原則。 (1) 規劃年限; (2) 規劃人口; (3) 排水定額; (4) 當量污染負荷; (5) 工業排水量及水質濃度; (6) 徑流系數; (7) 溢流周期。

3 城市排水管道系統的方案設計

城市排水管道系統設計思路如下。

3.1 排水系統布置

(1) 管道走向宜符合地形趨勢, 順坡排水; (2) 管徑大小須與街坊布置或小區規劃相吻合; (3) 管網密度合適, 排水路線最短, 以求經濟合理; (4) 污、雨水排放盡可能分散, 避免集中; (5) 污水截流干管盡可能布置在河岸及水體附近。

3.2 選定排水出路

(1) 利用天然排水系統或已建排水干線為污、雨水排放的出路; (2) 要在流量、高程兩方面都保證污、雨水能夠順利排除。

3.3 劃分匯水面積

(1) 依據地形并結合街坊布置或小區規劃進行污、雨水匯水面積的劃分; (2) 污、雨水匯水面積不宜過大; (3) 污、雨水匯水面積圖的形狀盡可能比較規則且與地形變化緊密結合; (4) 劃分污、雨水匯水面積須與比鄰系統統籌考慮, 做到均勻合理。

3.4 選擇排水線路

(1) 排水管道的線路須服從排水規劃的統籌安排; (2) 盡量避免排水管道穿越不容易通過的地帶及構筑物。

3.5 確定排水管道系統的控制高程

(1) 排水管道出口的控制高程 (水體的洪水位、常水位、排水干管的內底高) ; (2) 排水管道起點的控制高程 (起點本身是低洼地帶、有排水要求的地下室、管道計劃將來向上游延伸等) ; (3) 排水管道系統中, 各重要節點的控制高程 (接入的支管、利用已建管涵、與各種地下管線的交叉等) 。

4 結語

規劃設計是建設的龍頭。一個科學的、合理的、連續的、操作性強的城市排水管道系統規劃設計將會為城市發展穩定地、合理地、有序地步入可持續發展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全國乃至全球水危機的境況下, 如何解決水資源短缺與水污染的矛盾?城市污水作為一個主要的水污染源, 我們又該如何去解決?這樣一個重要的問題擺在了我們城市排水管道系統規劃設計工作者面前。21世紀的排水管道系統的定位應從傳統的防澇減災、防污減災逐步轉向污水的資源化, 從而恢復健康水循環和良好的水環境, 維持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摘要:本文基于筆者多年從事城市排水管網的規劃設計的相關工作經驗, 以城市排水管道的規劃設計為研究對象, 深度探討了城市排水管道的規劃設計思路, 全文是筆者長期工作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升華, 相信對從事相關工作的同行有所裨益。

關鍵詞:城市,排水管道,規劃,設計

參考文獻

[1] 郝明家, 王瑩.城市水污染集中控制指南[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996.

上一篇:政工干部培訓學習體會范文下一篇:職工讀書閱讀活動簡報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