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環境投資決策分析論文范文

2024-02-10

環境投資決策分析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從旅游景區項目投資決策所面臨的問題入手,結合當前旅游景區項目投資決策方法與現實的沖突,本文論證了旅游景區項目投資決策方法優化的必要性。在分析旅游景區項目投資特征的基礎上,本文認為,引入實物期權理論與當前景區項目投資決策方法相結合,是對景區項目投資決策方法的優化。

關鍵詞:景區項目;投資決策;方法優化

國家旅游局《2007中國旅游投資報告》指出,各地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十一五”期間將要開發的大型旅游項目達12697個,大型旅游項目投資總額將達17888.71億元,比“十五”期間開工建設的旅游項目總投資8281.5億元增長了116%。這意味著我國已進入旅游投資的黃金時期,而作為旅游產業發展的集聚點的旅游景區,引領著旅游產業投資的升級。旅游景區項目成功實施的關鍵在于投資決策的科學性與正確性,然而,目前對旅游景區項目的投資決策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在當前“旅游投資熱”的形勢下,為保障旅游景區的成功運營,亟需對旅游景區項目投資決策方法進行研究,找到一種優化途徑。

一、旅游景區項目投資決策方法優化的必要性

1、旅游景區項目投資決策所面臨的問題

(1)外行業投資者居多,投資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為數不少的民營企業主由于缺乏旅游開發的基本知識儲備及實踐經驗,又缺乏必要的前期可行性研究且不善于借助外部的智力資源,將導致其投資行為具有較大的盲目性。投資景區項目具有投資周期的長期性、投資實施的連續性和波動性以及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等特征,比一般的工程項目投資復雜許多。同時,民營投資者在獲得景區經營權的同時還需承擔景區資源保護義務,而環保資金的數額又是很難預測的,與景區的發展階段與投資項目的成敗有關。加之景區產品生命周期性的特征鮮明,更新換代較快,投資者在投資時機的選擇上往往產生許多困惑,對項目未來的運營風險把握不準,無法根據市場變化有效把握投資時機,以至于喪失好的投資機會。

(2)投資環境不確定性大,風險投資機制尚未形成

旅游景區項目的投資環境存在眾多不確定性,而它的市場依賴性決定了其自身的敏感性與脆弱性。我國目前的景區投資機制落后,實行景區經營者擁有開發經營權、景區管理機構實施監督權等簡單的傳統管理機制,風險投資機制尚未形成。隨著對景區項目投資的日益擴大,亟需專業的風險投資評估機構對景區項目投資的可行性進行科學分析論證,這不僅將為投資者提供可靠的投資依據,而且可以為政府、社區居民等相關利益者提供利益保障,有利于景區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一體化發展。

(3)投資決策工具落后,投資戰略抉擇難度大

目前景區項目的投資決策工具簡單,對眾多變量的確定是一項難題。在眾多假設之上所做出的決策不免產生許多疑問,無法正確指引景區投資的實際操作。特別是在景區投資由簡單操作轉向戰略運營的今天,投資者須進行長遠的戰略抉擇,拉長景區產品的生命周期,提升景區的整體價值與競爭力。為適應目前景區投資環境的轉變,景區投資決策工具亟需推陳出新。

(4)投資決策重預測而輕過程,忽視柔性管理

目前景區的投資決策還局限于投資前期的預測,對投資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變化未作充分準備,如根據市場的變化來決定對景區的產品是采取擴張投資還是緊縮投資,甚至放棄投資。然而,景區投資戰略化的發展趨勢,需要將投資靈活性即投資的柔性管理納入其中。投資決策者要認識到投資的柔性管理所帶來的機會也是有價值的,應改變以往重預測輕過程的決策思維。

2、當前旅游景區項目投資決策方法與現實的沖突

一般來講,投資決策的方法可分為兩種:未考慮不確定性因素的評價方法和考慮不確定性因素的評價方法。未考慮不確定性因素的評價方法又稱一般傳統決策方法,主要包括靜態與動態評價兩個方面,其中靜態評價方法主要有投資回收期和會計收益率兩種,動態評價方法有內含收益率法、凈現值法、現值指數法和動態投資回收期方法等??紤]不確定性因素的評價方法又稱為特殊的傳統決策方法,主要有盈虧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風險調整折現率法、蒙特卡羅模擬法和決策樹分析方法等。當前景區投資決策方法主要使用一般的傳統決策方法,采取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

每種決策工具的運用都有事先的假設條件,然而,這些假設有時是和現實情形相沖突的。凈現值法(NPV)是傳統景區投資決策工具的代表,以該方法為例,分析其假設前提與景區投資項目自身的特點之間的沖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資產可回收的角度。NPV法假設投資成本可以撤回,即市場條件不如預期的好時可以撤回全部投資。然而,對于景區項目來說,由于景區投入資產的專用性,一旦支出,就不可能被全部收回。如果項目被中止或放棄,至少有部分投資已轉化為沉沒成本。甚至因景區的資源與地域的專用程度高,導致投資成本全部不可收回。

(2)收益確定性的角度。NPV法假設未來收益可以預測,并將不確定性等同于風險,利用高折現率抵減風險。然而,景區投資收益受內外環境影響,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僅僅用提高折現率來衡量風險是不科學的。

(3)無形價值的角度。傳統方法完全未反映、更無從計量投資中的無形價值,不能為著眼于未來的投資決策提供理論支持。

(4)延遲投資的角度。NPV法假設投資沒有延遲。然而,景區項目投資很少發生僅在單一時點投資的情況,事實上決策者通常擁有一個延遲投資的選擇權或機會。延遲投資可以幫助決策者獲取更多的信息來評估項目的獲利能力,或爭取更多資源為項目的開展做好充分準備,從而減少風險。

(5)管理柔性的角度。NPV法假設一旦投資后,就在可預期的壽命里一直經營下去,不考慮后續投資的時機的選擇或放棄。然而,在景區投資實施階段,經營者可以根據市場狀態等內外部條件的變化,發揮經營柔性,確定景區的投資規模是保持、擴大還是減縮。

由上述可見,有必要對旅游景區項目投資決策方法進行優化與創新,以提高景區項目投資的效率與效果。

二、旅游景區項目投資的特征分析

1、高風險性和高收益性同時并存

高風險性表現在:(1)政策風險。在我國,景區經營權轉讓屬于新生事物,還存在很大的爭議,反對者眾多。相關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相關部門也沒有出臺關于景區經營權出讓的明確政策。(2)市場風險。旅游景區項目投資環境變幻莫測,旅游資源的可替代性較強。景區的品牌特征是吸引游客消費的最終砝碼,然而,品牌特征的弱化卻是任何景區在參與市場中都必然面臨的問題,旅游景區的主題定位、市場定位、項目創意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難得到市場的認可,與期望的偏差較大。

高收益性表現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日益成為人們的生活要素,這為旅游開發提供

了十分有利的市場條件;同時,景區項目投資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我國屬于新生事物,發展潛力極大。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極大的發展潛力賦予了景區項目投資的高收益性。

2、景區項目投資金額大、限制多、回收期長

政府出讓景區經營權,其合同標的是景區一定時段(一般為30-50年)的經營權,通過合同協議對投資公司開發和利用景區資源進行約束與限制,確保景區的生態、社會環境不會遭到破壞。目前,在經營權轉讓合同的條款中,景區資源與環境的保護是必不可少的一條,通常據投資模式的不同而由不同的主體分別或共同實施保護權。國家標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03)對旅游資源的定義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游業開發利用,并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這樣看來,景區的資源在開發成產品投放市場之前是不具備旅游經濟價值的。從已有的景區項目投資實踐可知,要得到旅游市場的認可、獲得期望的經濟收益,投資公司就必須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規劃、產品包裝組合、市場營銷策劃等。因此,投資公司的投資金額遠大于景區一定時段經營權的擔保金額。

3、投資公司參與經營管理

從目前大部分實現經營權出讓的景區情況來看,投資公司不僅是融資主體,而且是投資管理的參與主體,他們選派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參與到景區的經營戰略的選擇、經營策略制定和日常管理指導中。

4、投資公司的目的是使資本增值,得到高收益

景區投資者的目的不是控制旅游景區,而是通過資金的注入,促進景區快速發展,使投入的資本獲得增值,達到高收益的目的。景區經營權投資公司購買的是景區一定時段的經營管理權,等到經營權期滿后,景區經營權投資公司會賣出所持股票或轉讓持有股權,實現投資權益。

5、景區項目投資屬于風險投資

美國全美風險投資協會對“風險投資”的定義是:風險投資是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有巨大競爭力潛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這種投資的目的不是獲得企業的控制權,而是在獲得利益和影響后從風險企業退出。風險投資評估主要是以項目本身的成長性來判斷,要求在日后投資退出時能獲得較高的收益。風險投資是一種資金與管理相結合的投資,具有很強的參與性。從上述定義出發,結合景區項目投資自身特點,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景區項目投資屬于風險投資。

三、旅游景區項目投資決策方法優化——實物期權理論的引入

1、買物期權的核心理念

實物期權指投資項目在決策時擁有的,能根據決策時尚不確定的因素的變化改變行為的權利,它能極大地影響投資項目的決策,提高項目獲利能力,降低投資損失。一項投資可以看成是由一個或多個期權所組成的集合,各個期權分別出現在項目的規劃、設計、建設及營運的整個項目壽命期內的不同階段。這些期權的標的資產是建筑、設備及土地等實物資產,稱為實物期權,以區別于金融期權。實物期權方法著眼于描述實際投資中的真實情況,以動態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管理者不但需要對是否投資進行決策,而且需要在項目投資后進行管理,根據變化趨利避害。簡單來講,投資者運用實物期權理論進行決策就是選擇是否執行投資期權及執行投資期權的最優時機。經過20多年的發展與完善,實物期權已經成為不確定性條件下項目投資管理的新理論方法與分析工具。

基于旅游景區項目風險投資的特性,將實物期權理論運用其中,可對景區項目投資的風險控制過程作如下簡單的描述:

旅游景區進行一項投資,相當于買進一個金融看漲期權,第一階段的初始投資相當于初期的期權費用。在項目建成后,如果市場比預期的要好,景區就可以追加投資、擴大生產能力和規模;反之,如果市場比預期的要差,景區就可以選擇不追加投資。景區是否追加投資取決于先期投資是否成功,或者投資項目是否發生有利于景區的變化。當先期投資失敗或項目發生不利于企業的變化(如產品價格或市場逆向變動等),景區會放棄追加投資,其最大損失是初始投資;反之,如果產品銷售需求大大超過預期或產品價格發生順向變動時,景區會行使期權,追加投資。舉例來說,規劃研究等前期的投資就相當于這種看漲期權,景區支付的規劃研發等成本相當于初期期權費用,是否追加投資取決于前期的規劃與研究的結果。

簡而言之,實物期權理論所表現出的管理柔性提升了旅游景區項目的投資價值。

2、實物期權分析法的優勢

Hamilton在《實物期權管理》一書中概括了NPV法則與實物期權思維方法的區別,見表:

從兩種分析法的特點來看,實物期權分析法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不確定性和投資價值方面。相比NPV法則“未來收益是確定的”這一假設與“通過敏感性分析得到的不確定性將會降低投資的價值”這一觀點,實物期權方法認為,未來收益是非常不確定的,對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測是粗糙的,只能獲得其概念上的分布情況;認為不確定性越大,使用期權的機會就越大,期權的價值就越大。

(2)投資的不可逆性和靈活性、新信息價值方面。NPV法則假設“投資是可逆的”,并且要么“現在投資”,要么“永遠不投資”,這種決策具有顯著的“當期”性特點,而與決策后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和新信息無關。實物期權方法則認為,“大多數投資是不可逆轉的”,并且管理人員能夠適時做出某種決策來影響后期的現金流量或項目壽命。也就是說,擁有投資機會的投資者持有一種類似于金融看漲期權的“選擇權”,當投資者做出不可逆投資支出時,它就執行或者消滅了投資的期權,放棄了等待。而“等待”往往可以獲得更多更好的信息,所以投資者可以選擇暫時不投資,等待更好的時機。同時,時間是有價值的,“等待”所失去的這部分時間可以帶來的價值就相當于投資者投入了更多的成本?!暗却笨梢暈樵谀承┣闆r下投資者為提高景區價值而作出的一項投資決策。

(3)折現率方面。NPV法則運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或由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計算出風險報酬率,而且隨著不確定性增加而調整貼現水平,具有相當的主觀性。相比之下,實物期權法所用的貼現率為無風險貼現率,是比較客觀的,它融入了金融市場規則,不需要根據個人的風險偏好對折現率進行校正。因此,雖然實物期權法與NPV法則都是建立在對未來現金流估計的基礎之上,但實物期權能夠更好地進行實證考察,更好地解釋實際的投資行為。

3、實物期權分析法與當前旅游景區項目投資決策方法的聯系

實物期權理論認為投資項目的價值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來自于項目本身所直接產生的現金流量;另一部分來自于該項目能夠為企業帶來的成長空間或機會。Trigeorgis(1996)提出了戰略性NPV的概念,并定義:戰略性NPV=傳統NPV+實物期權價值。

由此可見,實物期權方法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傳統的方法,而是在NPV法基礎上承認投資中包含的實物期權價值,從而由項目的內在價值加上期權價值最終得到其綜合投資價值,因此實物期權方法的研究,是以凈現值方法作為基礎的。實物期權法可以彌補NPV法的不足,提供更多更有用的信息使投資決策更加科學合理,把動態的管理融入了項目的決策中,不再是原來“do now or never”的簡單情形。因此可以說,將實物期權理論應用到景區項目投資這樣的風險投資決策中,是在保留傳統投資決策分析方法合理內涵的基礎上對傳統方法的修正,增加了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四、結語

從景區投資自身的風險投資特性來看,引入實物期權理論是景區投資決策方法的正確選擇;從目前投資決策所面臨的問題來看,實物期權的分析工具將會為投資決策帶來新理念,其柔性管理的優勢是對傳統景區投資決策方法的有效補充。實物期權理論的運用,將為景區投資者識別投資機會提供合理依據,有利于景區投資者思維方式的轉變,有利于景區審時度勢,進行戰略選擇。

(責任編輯:朱綠梅)

環境投資決策分析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安徽是農業大省,皖北地區在安徽農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文分析了皖北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制約皖北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礎上,依據皖北地區農業發展的實際狀況,提出加強人力資本投資、發展低碳農業、開發精品農業、創建區域性農業創新基地等對策。以期提高安徽省農業現代化發展質量,增強安徽省農業競爭力。

關鍵詞:皖北 低碳農業 精品農業

一、引言

根據2011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僅為10.1%,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為46.8%和43.1%,隨著第一產業比重的不斷降低,國家發展的關注重點越來越偏向于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對于農業發展的關注度明顯不足。然而第一產業是其他兩類產業的基礎,為其發展提供原材料,農業的發展對于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的中國來說是穩定民心,保障社會安定的戰略產業。因此我國在發展工業和服務業的同時,也需要重視現代農業的發展。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任務,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這為我國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戰略思想和指導方針。

安徽是農業大省,而安徽農業主要依靠沿淮城市的帶動,皖北地區在安徽農業生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皖北包括蚌埠、阜陽、淮北、淮南、亳州、宿州六個地級市和部分縣級地區,皖北地區屬于黃淮海平原,歷史上曾是中原經濟區和江淮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安徽省統計年鑒的數據加總,2010年皖北地區總耕地面積為209.8萬公頃,人均耕地面積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18倍,農作物播種面積為442.6萬公頃,第一產業GDP為7251.6億元人民幣,占皖北地區GDP總額的20%,第一產業從業人員為761.6萬人,占總從業人口的44%,比同期江蘇省和浙江省分別高出19%和17%。皖北地區的農產品種類多,產量大,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煙葉、薄荷和肉類的生產基地,農業一直是該地區的支柱產業。然而農業的發展受到自然環境影響的程度較大,現代農業對科技進步和國家政策的依賴程度也顯著提高。在新形式下,如何依靠現代科技的進步,改善自然環境,發展現代農業,成為皖北地區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為統籌區域發展,加速皖北崛起,多年來安徽出臺了多種“振興皖北”措施。2010年5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皖北地區發展的若干意見》(皖發(2010)16號)。為貫徹好各項措施,又頒布了《關于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快皖北地區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皖人社發(2010)35號),推出10項新的措施,幫助皖北改善發展條件,增強自我發展能力。這其中多項政策都涉及農業、農村和農民,特別是關于現代農業的建設。對于皖北地區來說,如何抓住這樣的機遇,克服現有的困難,大力振興皖北的現代農業成為當務之急。

二、皖北地區發展現代農業的制約因素

1.農村勞動力外向型轉移嚴重

農村勞動力由農產業向非農產業轉移有利于第二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有利于經濟結構的調整,有利于城鎮化的發展。但是這種轉移的前提條件應該是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據統計,皖北地區每年有大批農民進行著外向型勞動力轉移,多數到發達城市打工。這種轉移多數為拋荒型農業勞動力的轉移,農村的田地缺少耕種的農民,存在荒蕪的現象。目前在皖北農村從事生產耕種的多為婦女、老人和兒童,部分青少年學生在考離學校之后基本上不返回農村,農民工寧愿在城市漂泊也不愿意回到農村從事耕種。因此,在皖北地區農民主體的弱化已經成為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2.農業產業化程度較低,缺少精品農業

皖北地區較多的人力資源水平產出較少的GDP,農業部門以較大的勞動力份額創造出有限的產出份額,皖北地區農業的勞動邊際生產率較低,進一步表明了農業產業化程度較低,部分數據顯示皖北地區主要的農業生產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年銷售收入超過億元的龍頭企業不到總數的10%,而且產出的產品多以原料為主,農副產品的加工層級較低,經濟價值和科技含量欠缺,對于農產品的深度加工和精品農業的開發都有待提高。數據顯示雖然在省內,皖北地區的耕地面積較大,農業人口也較多,但是獲得安徽省名牌農產品的產品僅有40多個,不到全省四分之一。并且皖北地區農業發展主要依靠種植業,受自然環境影響程度嚴重,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加上皖北地區普遍存在的劣質土壤環境和長期的旱澇自然災害都造成了皖北地區農業產業化程度偏低,精品農業欠缺。

3.現代化科技投入和現代化農業勞動者缺乏

現代農業的發展在較大程度依賴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主的現代化農業科技,這些因素的合理使用將使得農業的發展在內涵、結構和體系等方面發生實質性的飛躍。目前,皖北地區雖然部分應用了分子標記、細胞工程、轉基因技術和雜種優勢等現代科技,但是應用的規模和深度都十分有限。同時,新農業科技的推廣也需要較高水平的農村勞動力,然而皖北地區農村勞動力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多是利用自身經驗從事生產活動,此外農業的大規模發展還需要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和實際操作方法,農村勞動力的素質顯然還不足以勝任這樣的崗位,而吸引外資的不足又使得皖北地區很難選擇相應的具有經營管理能力的人才,這些人力資源方面的因素都嚴重地影響了農業科技的應用推廣和大規模高質量農業企業的興起。

4.農民收入較低,農業物資缺乏

據統計部門獲悉,2012年上半年安徽省農民人均收入4260元,而皖北六市農民人均收入為3631元,遠遠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相比較沿江的馬鞍山、蕪湖、銅陵等地,差距更大。皖北地區在農業人口占大多數,而人均純收入又極低的情況下,農民進行生產的熱情降低,也導致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此外,皖北地區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大中型現代化機械設備更是缺乏,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機械設備的欠缺導致了農業生產方式現代化程度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業生產效率。皖北地區還面臨水資源缺乏的問題,皖北地區農田水利工程設置落后,水庫蓄水能力差,農田的有效灌溉面積小,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降雨,受自然環境影響大。

三、皖北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對策

1.加強人力資本投資

人力資本的投資是實現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增加農業人力資本投資有利于農業生產者身體健康狀況和知識技能的提高,以及農民對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參與能力的提高,最終促進農業技術進步,并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率,優化農業結構,促進農業經濟增長,最終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首先需要做好農村的基礎教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普及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農村的教育質量。其次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提高農業生產者的文化、科學和專業技術水平。充分利用皖北地區現有的職業技術學校,根據皖北地區當地的生產需要對農民進行科學文化和相應的專業技術教育,可以利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舉辦短期培訓班,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實用性和易接受性。最后需要充分發揮各級農技推廣組織的作用,保證穩定和有能力的農技推廣人員,并同時解決好農技推廣人員的待遇問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建立縣、鄉、村三級農業推廣體系,使先進的農業技術成果盡快推廣到農業生產中去。

2.發展低碳農業

如果用碳經濟的概念衡量,傳統農業可以說是一種“高碳農業”。改變高碳農業的方法就是發展生物多樣性。低碳農業的發展有利于資源的節約配置,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皖北地區的低碳農業發展可以圍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1)構建投融資體系,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首先是加大對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即在水電能源、節水灌溉等方面的資金撥款或者國家補助,其次是挖掘目前農業發展的內部潛力,多種類、多方式地利用農村資源,大力發展農村金融組織,特別是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和信貸補償機制,在政策上支持皖北地區龍頭企業為基地農戶提供貸款擔保。(2)加強資源節約管理,構建節水型農業體系。在加強資源節約方面,首先需要健全和落實水資源管理制度,推進皖北地區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嚴格把守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的三條紅線,充分提高皖北地區水資源的利用效率。(3)培育現代農業主體。制定并實施對龍頭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有關稅負減免等優惠政策,保證現代農業主體有足夠的資金進行低碳農業的研發。針對皖北地區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不斷開發研究并逐一解決,借鑒其他省份的經驗,為皖北地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做好服務工作,加強指導監督,推進皖北地區農民合作社的長期穩定發展。

3.開發精品農業

精品農業作為一個綜合性的農業體系,是運用先進的科技提升傳統農業,其生產出的產品必須是精品,從而區別與一般農業。精品農業具有高品質、高科技和高附加值,并同時具備高市場競爭力、高價格、高收益的特點。皖北地區開發精品農業時需要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1)發展規模經營。精品農業對基礎設施要求較高,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并進行標準化生產,傳統的家庭承包由于其經營規模較小,生產、加工和銷售三個環節相互脫離,組織化程度較低,因此無法使得農業生產達到相應的規模和層次,可以采取龍頭企業與合作經濟組織帶動家庭生產的方式進行生產,以推動農業生產經銷的標準化和規?;?。(2)充分利用地理條件,實現農產品區域差異。充分利用皖北地區各市的優勢自然資源,因地制宜,開發每個城市不同的特色農業。重點推進皖北地區優質小麥、水稻、棉花、油料等基地建設,特色地區可以發展特色農業,如可以對碭山酥梨、懷遠石榴、渦陽苔干、蕭縣葡萄等傳統品牌的規?;a和質量做進一步的提升。(3)加強農業科技的投入和農業設施的建設。著力構建精品農業發展的創新體系,加快農業科技的推進,大力實施種子種苗工程,積極引進選育特色優良品種,提升各類農產品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和育苗中心,并同時優化精品農業發展的環境條件,進一步對農業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大力推進設施栽培和設施養殖,加快發展大棚設施、節水灌溉技術,農產品貯藏保鮮等設施,建成一批設施水平較高、抗災避難的現代化設施農業基地。

4.創建區域性農業創新基地

在皖北地區大面積加快區域性農業創新基地的創建,以此帶動重點領域的技術研發,完善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以便提高農技服務功能。在基地創建的過程中,需要重點圍繞皖北地區的優勢農業行業的關鍵技術研發、新農產品開發、新農技應用等方面,建立起省級以上的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工程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做好宣傳工作,大力吸引國內外農業優勢企業在本區域內進行投融資,設立研發中心。在部分外部條件成熟、種養殖集中的地方,嘗試建立科技示范園區,建設農業技術研發基地,依靠研發基地的研究創新成果和示范園區應用推廣,帶動周圍農業產業的發展,并且輻射周邊,以期建立起農業行業的龍頭企業,確保相關研發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確保創新基地資金和人才的匹配。

參考文獻:

[1]安徽統計局.安徽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2011.

[2]牛若峰.農業經濟問題[J].中國農村經濟,1998(2).

[3]陳祥生.中國農村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3(7).

[4]唐思航,韓曉琴.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J].北京社會科學,2010(2).

[5]江學青.推進皖北地區農業現代化的研究[J].時代經貿,2011(77).

作者簡介:閆曉丹,(1978-),男,漢族,安徽省利辛縣人,中國科技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碩士,研究方向:決策分析。

環境投資決策分析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介紹了可以結合各種項目投資決策分析方法的優點而克服其缺點的新方法——熵權評價法,以使企業對項目投資的決策更加科學。

企業項目投資是一個面對未來的非常復雜的決策過程,需要考慮很多不確定的影響因素,有多種方法可供選擇,而目前所采用的項目投資決策的分析方法中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不考慮風險價值要素的決策方法,主要有以投資回收期法為代表的靜態決策方法和以凈現值法、現值指數法和內含報酬率法為代表的動態決策方法;另一類是考慮風險價值要素的決策方法,主要有按風險調整貼現率法和按風險調整現金流量法。但是兩類方法中的每一種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優點,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現行項目投資決策方法分析

(一)不考慮風險價值的決策方法

1.項目投資靜態決策方法

靜態決策方法不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將不同時期的等額現金流量作相同處理。投資回收期法是靜態決策方法的代表,該方法需要計算投資回收期指標,即能使方案現金流入量等于現金流出量的時間,并用此指標來衡量方案的優劣。該方法計算簡便,可用以衡量投資方案的變現力,能間接反映投資方案風險的大小,但沒有考慮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的影響,沒有考慮方案投資回收期后的收益。

2.項目投資的動態決策方法

動態決策方法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對不同時期產生的現金流量的價值影響,這類方法根據考慮的側重點不同可以分為:凈現值法、現值指數法和內含報酬率法,分別通過計算凈現值、現值指數和內含報酬率指標來確定方案的優劣,決定方案的取舍。該類方法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因素,從而使決策方法建立在符合客觀經濟現實的基礎上,正確反映其價值總量,但沒有考慮風險因素。

(二)考慮風險價值要素的決策方法

1.風險調整貼現率法

這種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對高風險的投資項目采用較高的貼現率去計算凈現值,然后根據凈現值法的決策規則來選擇投資方案。該方法考慮了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比較符合邏輯,理論合理,使用廣泛。但該方法將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混在一起,據此對現金流量進行貼現,人為地假定風險會隨時間的推移而加大。但是有些投資項目時間越久遠,風險越小,如果用該方法進行決策,可能會淘汰可行項目。

2.肯定當量法

這種方法的基本思路是用一個當量系數把含有風險的現金流量調整為無風險的現金流量;然后按無風險的貼現率去計算凈現值;再利用凈現值法的決策規則來選擇投資方案。該方法克服了風險調整貼現率法夸大遠期現金流量風險的缺點。但是,如何確定合理的當量系數成為該方法的一個難點,如果當量系數的確定不合理,就會導致決策失誤。

二、項目投資決策新方法——熵權評價法

在上述的比較和分析中,靜態決策方法和動態決策方法沒有考慮投資的風險價值要素。因此,單純采用該類指標做出的投資決策是不科學的??紤]了風險因素的按風險調整貼現法和肯定當量法雖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進,但兩種方法自身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風險調整貼現率法是采用一個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相糅合的貼現率去計算凈現值,必然會使風險隨時間的推移而加大??隙ó斄糠ㄖ?,準確確定當量系數難度很大,如果采用經驗系數法,即通過標準差率與肯定當量系數的經驗數據確定,則該方法的主觀性過強,說服力差;如果采用換算系數法,即令風險調整貼現率法的凈現值等于肯定當量法的凈現值,從而解出當量系數,該法實質上就是風險調整貼現法的一種變形,沒有實際的意義。因此,這種采用風險調整后的凈現值作為決策標準的方法,如果調整公式設計得不科學,必然會導致風險的歪曲反映,與初衷相違背。

筆者的思路是構建一個項目投資方案決策的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能夠體現方案收益、時間價值、風險價值等各種指標,能夠全面反映影響方案決策的各種因素,然后采用綜合評價方法中的熵權評價法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進而做出決策。項目投資決策方案的熵權評價法具體思路如下:

(一)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現行投資決策方法大多采用一個或同一類別的指標直接作為決策方案的判斷標準,這種單指標的決策方案,或只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或雖考慮到風險價值,但由于方法設計中存在缺陷會導致風險的歪曲反映,以此為依據進行的項目投資決策必然不科學、不準確。

項目投資風險決策方案的熵權評價法是建立一種決策方案的指標體系判斷標準,即選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建立一個評價體系,以期全面反映貨幣的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價值這兩個重要的影響投資決策的因素。該方法對風險因素的處理與風險調整貼現率法、肯定當量法不同,不是通過計算風險調整后的凈現值作為決策判斷的標準,而是將能夠衡量投資風險的一些原始指標納入指標評價體系,使風險價值作為指標體系中影響投資方案決策的要素。

(二)采用熵權法估算各個指標的權重

基于熵的概念可建立熵權評價模型。即結合待選方案的各個指標所提供的信息量,并融入決策者的主觀判斷力來確定指標的權重,然后計算待選方案所有評價指標與理想指標距離差的加權和,對投資方案進行決策。

三、投資決策方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理論依據

貨幣的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價值的評估是投資決策的基礎。貨幣的時間價值是指貨幣經歷一定時間的投資和再投資所增加的價值,也稱為資金的時間價值。從量的規定性來看,貨幣的時間價值是沒有風險和沒有通貨膨脹條件下的社會平均資金利潤率。由于競爭,每個項目都要取得社會平均資金利潤率,貨幣的時間價值成為評價投資的基本標準。運用貼現方法進行投資決策分析時,假定現金流量是確定的,即可以確知現金收支的金額及發生的時間。實際上,投資活動充滿了不確定性。如果決策面臨的不確定性比較小,一般與忽視風險的影響,把決策視為確定情況下的決策;如果決策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比較大,足以影響方案的選擇,就要考慮投資的風險價值,進行投資的風險分析。

因此,在選取決策方案指標時,要以貨幣的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價值作為衡量標準,使最終指標體系的組合能體現和涵蓋這兩個因素。

(二)指標選取

在投資方案決策的指標體系中,筆者選取了如下5個指標:

未經風險調整的凈現值、現值指數以及反映方案風險程度的投資回收期、綜合標準差和變異系數。

前兩個指標,未經風險調整的凈現值以及現值指數體現了項目的收益并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未經風險調整的凈現值是絕對指標,如果投資項目初始投資額不同,絕對指標的可比性稍差,因此又選擇了現值指數這個相對指標,以消除投資額不同的影響。投資方案間的初始投資額數值相近,可以在主觀賦權時,加大未經風險調整的凈現值的權重;若初始投資額數值相差很大,可加大現值指數的權重。

后三個指標,投資回收期、綜合標準差和變異系數體現了投資的風險價值因素。投資回收期雖是靜態投資決策方法的指標,但是它可以間接反映投資方案風險的大小,回收期愈短,不確定性相對減少,風險愈小。而且該指標直觀簡便,成本不高。綜合標準差、變異系數是反映投資方案風險的直接指標。收益的標準差可以反映收益偏離期望收益的程度,因此可以作為風險的度量因素。但由于未來可能的現金流入量不止一期,因此要綜合考慮各年的收益標準差,計算出綜合標準差作為選取指標。綜合標準差是一個絕對數,反映項目風險的大小,如果各方案的投資規模不同,只用絕對數就難以確切比較它們的風險。因此,應將反映項目風險的相對數——變異系數納入決策的指標體系中。

(三)指標的計算公式及示例

1.未經風險調整的凈現值NPV

四、熵及熵權模型的建立

(一)熵及其性質

1.熵的定義

熵的概念源于熱力學,后在工程技術、經濟社會中得到應用,是一種多目標決策的有效方法。熵是系統狀態不確定性的一種度量,當系統可能處于n種不同狀態,每種狀態出現的概率為pi(pi=1,2,3,…,n),則該系統的熵為:

條件熵的定義為:設系統A、B統計相關,則E(A/B)是系統B已知時,系統A的熵或稱為條件熵。

2.熵的基本性質

(1)可加性:熵具有概率性質,從而系統的熵等于其各個狀態熵之和。

(2)非負性:系統處于某種狀態的概率為0≤pi≤1,所以系統的熵總是非負的。

(4)對稱性:系統熵與其狀態出現概率pi排列次序無關。信息熵是系統無序程度的度量,越小表示該系統確定度高,信息量多。系統熵與pi,n有關,n增大,系統熵也增大;pi越接近,系統熵越大,提供給決策者的信息量越大。

(二)建立熵權評價模型

1.求接近度dki

設有n個評價指標,決策評價m個待選方案,Xki是待選方案的k的評價指標i的計算值,Xi*是評價指標i的理想值,Xi*值大小因評價指標特征不同而異,對于正指標,Xi*越大越好;對于負值標,Xi*越小越好。

2.計算評價指標的條件熵Ei

3.計算評價指標的相對熵值

4.確定評價指標的熵權Qi

熵權并不表示決策問題中指標間的實際重要性系數,而是各指標系統提供給決策者的信息量多少的相對程度。熵權越大,提供信息量越多,指標之間競爭越激烈。決策者應重點考慮。

5.賦評價指標的主觀權值ωi

6.計算綜合權重λi

主客觀結合定權,既要考慮決策者對各指標的主觀定權,又要結合各指標提供給決策者信息的多少來綜合考慮,使主觀定權符合實際。

7.計算待選方案所有評價指標與理想指標距離差的加權和Sk

Sk越小,說明待選方案與最理想方案的距離差距越小,方案越優。

五、熵權評價法在項目投資決策中的運用

有5個待選方案分別計算出的5個評價指標值如表2:

表中列示了5個待選方案的各個指標值。按照凈現值最大、現值指數最大原則,應分別選擇4方案,3方案;按照投資回收期最短原則,應選擇5方案;按照綜合標準差最小、變異系數最小原則,應分別選擇2方案、1方案。因此,選擇不同的指標作為判斷標準,會得出不同的決策方案。

投資決策的熵權評價法綜合考慮了反映方案收益、時間價值、風險價值的各個指標,并結合待選方案的各個指標所提供的信息量和決策者主觀判斷力來確定指標的權重,具體決策過程如下:

以未經風險調整的凈現值(NPV)為例,列示dki、Ei、ei、θi、λi的計算過程。

(一)根據熵權模型中公式(1),計算待選方案指標的接近度dki

由表1可知,待選方案4的凈現值最大,NPV=7500,即評價指標的理想值Xi*=7500。則各待選方案指標NPV的接近度計算如下:

方案1.d11=4720/7500=0.6293

方案2.d21=2950/7500=0.3933

方案3.d31=3520/7500=0.4693

方案4.d41=7500/7500=1

方案5.d51=3100/7500=0.4133

PI、PP、D、Q接近度的計算方法與NPV相同。構成的接近度矩陣如下:

(二)根據公式(2)計算評價指標的條件熵Ei

根據公式(3)計算相對熵值ei

根據公式(4),確定評價指標的熵權θi

賦評價指標的主觀權值ωi??紤]到5個待選方案的初始投資額不同,絕對指標較相對指標可比性差,因此,在主觀賦權時,對凈現值、綜合標準差兩個絕對指標賦較小的權重。對現值指數,變異系數兩個相對指標,賦較大的權重。權重矩陣如下:

根據公式(5)計算綜合權重λi

其他指標PI、PP、D、Q的Ei、ei、θi、λi計算方法相同。

5個指標的Ei、ei、θi、ωi、λi值如表3:

(三)根據公式(6)計算待選方案所有評價指標與理想指標距離差的加權和Sk

以方案1為例,列示計算過程:

其他待選方案Sk的計算方法相同。5個待選方案的Sk值見表4:

由表4可知,方案1為最優方案。

六、結論

筆者將熵的概念引入投資決策中,提出了投資決策的熵權評價法。通過建立一種決策方案的指標體系,全面反映貨幣的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價值這兩個重要的、影響投資決策的因素,彌補了現行投資決策方法多采用一個或同一類別的指標直接作為決策方案的判斷標準的不足;結合熵權評價模型確定各個指標的綜合權重,計算各個方案評價指標與理想指標距離差的加權和,進而對投資決策方案做出決策。該方法適用于多個投資決策方案優劣的比較,尤其在各方案采用不同決策原則、結論不一致的情況下,能更好地完成方案間的權衡比較,實現對投資方案的科學決策。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環境投資決策分析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無形資產。隨著經濟的發展,無形資產在企業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會計上如何確認、計量攤銷無形資產是長期以來的一個難題。本文對我國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攤銷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在些基礎之上,并分析了無形資產在確認、計量、攤銷和披露方面存在的疸,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無形資產;確認;計量;攤銷

一、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

1 無形資產的確認

會計確認是會計計量和報告的前提,就某一個會計事項的確認而言,必須同時符合以下四點:可定義、可計量、相關性和可靠性。那么,研究無形資產的確認就要先從無形資產的定義人手。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可分為可辨認無形資產和不可辨認無形資產??杀嬲J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生產許可證、特許權等;不可辨認的無形資產是指商譽。

無形資產在滿足以下條件時才能予以確認:(1)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這雖是企業一般資產所具有的特征,但對于無形資產來說,顯得尤其重要。一般來說,如果企業有權獲得某項無形資產的經濟利益,則說明企業控制了該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具體表現為企業擁有該無形資產的法定所有權,或企業與他人簽訂了協議,使得企業相關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2)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的計量。成本能夠靠計量是資產確認的一項基本條件,企業自創的商譽在形成過程中發生的支出難以計量,而不能作為無形資產予以確認,只有外購的商譽才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才能予以確認,即只有一個企業外購另一個企業時,才能將商譽作為無形資產進行核算。

2 無形資產的計量

計量與確認不可分,確認重在定性,計量重在定量,不能計量的不予確認,不予確認的計理了也沒有意義。計量是會計系統的核心職能,計量的關鍵在于計量屬性的選擇。國際會計準則提出了五種不同的計量屬性;歷史成本、現行成本、現行市場價格、可實現凈值和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其中傳統慣例是以歷史成本計量資產。

目前資產評估機構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所采用的基礎方法有以下三種:首先,成本法。將歷史成本按照評估基準日的計價標準計算,再減去應扣損耗和貶值來確定無形資產的價值。這種方法比較客觀,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隨意性。但是有些無形資產的歷史成本難以確定甚至與實際價值相去甚遠,因此,該方法在無形資產的評估中用得并不多;其次,現行市價法。以現行市場價格為計價標準,據以確定無形資產的價值。這種方法要求有一個充分的市場條件,而目前我國的交易市場還不夠活躍。同時,無形資產相對于其他資產來說有很強的個體特征,這在客觀上限制了這種方法的使用;最后,收益法。通過估算被評估無形資產的預期收益并將其折算成現值,據以確定被評估無形資產的價值。這種方法比較能體現無形資產的意義,只是評估過程中的未來收益需要預測,內含報酬率也需要操作人員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因此收益法的主觀性比較強,但在實際的無形資產評估中使用得比較多。以上幾種方法分別適用于不同的無形資產。

3 無形資產的攤銷

無形資產作為一項特殊長期資產,不論是出于財務目的,還是出于資產管理的需要,都必須以一種系統的方式在其預計有效有內攤銷,并合理地確定各會計期的企業收益。

現行準則規定無形資產的成本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以直線法攤銷。如果預計使用年限超過相關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規定的年限,該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按以下原則確定;首先,合同規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其次,合同沒有規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有效年限;最后,合同規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規定了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有益年限與有效年限兩者之中較短的。如果合同沒有規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期不應超過10個。

二、現代無形資產會計存在的問題

1 無形資產確認范圍太小

我國會計制度規定的無形資產分為可辨認無形資產和不可辨認無形資產??杀嬲J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生產許要、特許權等;不可辨認無形資產是指商譽?!秶H會計準則》規定的無形資產包括計算機軟件、專利、版權、電影、客戶名單、抵押服務權、捕撈許可證、進口配額、特許權、客和供應商關系、客戶的信賴、市場份額和銷售權等,其范圍明顯比我國的大。隨著經濟的發展,計算機軟件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同時,新的無形資產不斷出現,如互聯網上的域名、冠名權等,因此,我國會計制度關于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應適當擴大。

2 無形資產攤銷方法的規定不合理

按現行規定,無形資產應當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份內分期平均攤銷,計人當期損益,計人管理費用科目。首先,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技術、人力等無形資產在企業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并且知識、技術發展和更新速度的越來越快,規定企業對無形資產的攤銷只能采用直線法,一方面不利于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真實價值,另一方面抑制企業進行無形資產投資,不利于企業在國內或國際競爭中獲得長期優勢。其次,所有的無形資產的攤銷費用都計人當期損益,計人管理費用科目,沒有恰當地反映無形資產的真實使用情況,不符合配比原則。再次,有一些無形資產的價值不會隨著使用時間的流逝而貶值,反而會增值,如企業形象、美譽度等。對于這一類無形資產不宜進行攤銷處理。最后,按現行規定,無形資產的攤銷直接沖減“無形資產”賬戶,這不能反映無形資產歷史成本已攤銷的程度,不利于投資者進行投資分析。

3 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時

現行財務會計關于無形資產的報告不盡合理。首先,現行資產負債表中只有無形資產一個項目,對無形資產的揭示過于簡單,沒有進行適當分類,不能完整地反映企業的整體資源和綜合競爭力;其次,按照現行財務會計模式,企業大部分自創無形資產的費用,尤其是研究與開發的投入,都不作為無形資產成本而作為當期費用處理,不能真實反映這些活動的性質和所發揮的作用,也不能如實地反映企業的資產狀況和經營成果;最后,現行財務會計報告系統對無形資產的輔助信息,如分類情況、分類依據、計量基礎、攤銷政策以及價值變動等等,都不予以揭示,勢必影響財務報告的質量。

三、改進無形資產會計的建議

1 擴大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

在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那些傳統的無形資產內

容已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傳統的會計核算模式是適應工業社會需要的產物,側重于反映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以有形資產的確認、計量、報告為核心,對無形資產的反映非常有限。

在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無形資產要素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人力資源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最活躍且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唯一具有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因素。只有經過勞動者的勞動,并由勞動者組織、控制、協調等,物質資源才能完成生產和再生產,才能增加社會財富,人力資源在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市場資產

市場資產指一個企業通過其所擁有的與市場相關聯的無形資產而可能獲得的潛在利益總和,是知識資本的第一要素,包括:品牌的信譽,如企業品牌、服務品牌,與客戶的關系,如銷售網、分銷渠道、長期客戶;合同,如特許經營協定,專利使用權協定、經常性合同等。

(3)知識產權資產

知識產權資產指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和科學試驗等創新過程中,所發明創造的高新技術和技術決竅,進而形成的一種產權形式,知識產權資產包括專利權、版權、商標、商業秘密、技術秘密等。

(4)組織管理資產

組織管理資產指企業管理在組織、協調、管理、溝通等方面存在的優勢,可能獲得的潛在利益。如企業文化、企業管理方法、信息技術交流、網絡工作系統。融資關系等要素。知識經濟環境下,無形資產的資源得到了迅猛發展,并逐漸成為企業資產的核心和主要收益來源。

2 完善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

首先,在選擇攤銷方式和時間方面,需要給予企業適度的自主權,允許其根據經濟環境和技術發展、知識、技術更新的速度自行選擇,靈活選擇攤銷方式,或直線法、或加速攤銷法等。這樣企業會增強無形資產的投資力度和獲得長期發展優勢。其次,無形資產的攤銷費用應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分類歸集,與生產有關的無形資產的攤銷費用要歸集為生產成本或者制造費用,最終進入存貨成本,如用于生產產品的專利技術的攤銷費用;與銷售有關的無形資產的攤銷費用要歸集為銷售費,用;與企業整體管理有關或難于分清用途的無形資產的攤銷費用歸集為管理費用。其次,對不會隨著使用時間的流逝而貶值、反而會增值的無形資產,對其不進行攤銷,只進行減值測試,計提減值準備,其調整額進入資本公積項目。這樣既可以防止管理者利用它進行利潤的操控,又有利于投資者進行決策分析,最后,建議設置一個“無形資產累計攤銷”賬戶,類似于現有的固定資產累計攤銷賬戶,這樣可以全面反映無形資產的已攤銷額和剩余賬面價值。

[責任編輯:楊永波]

環境投資決策分析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隨著海洋經濟的崛起,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產業結構升級問題亟待解決。本文運用SWOT模型,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經濟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分析,認為應采取以下措施:統籌海洋產業規劃和產業布局;建立山東半島與日韓產業協作區;運用經濟杠桿對海洋產業發展進行調控;調整主導海洋產業;打造海洋產業群,推動產業集群式發展。

關鍵詞: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產業;產業結構優化;SWOT

國際海洋經濟理論認為,當前陸地資源已經出現危機,而海洋資源卻沒有充分開發,未來必將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新空間。為此,各主要發達國家早在二戰后就開始了對海洋經濟的研究,甚至出現對海洋資源的爭奪。盡管我國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海洋經濟占GDP的比重一直偏低。2011年年初,國務院已正式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這是我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標志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承載著我國海洋資源與海洋經濟大開發的國家使命。然而,長期以來,由于管理體制、資金與技術等原因,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出現諸如產業結構不合理、海洋環境污染嚴重、海洋高新技術產業沒有形成規模、海洋開發戰略缺乏系統性等問題,嚴重影響著國家海洋戰略的實施。為此,本文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產業為例,運用SWOT方法,對其產業結構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海洋產業結構優化的政策建議。

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產業現狀

1、山東海洋經濟發展歷程

山東省政府于2003年開始建設以青島、煙臺、威海三市為主體的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海上山東”建設穩步推進。2004年,制定了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半島城市群起到了明顯的帶動作用,生產總量占全省的64%,經濟增長貢獻率64.8%。2005年,山東半島城市群已成為全國最密集的城市和產業集聚區之一。2009年,山東省出臺了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指導意見。2010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實現生產總值18724.9億元。傳統海洋產業全面復蘇,海洋服務業較快增長,新興海洋產業高速發展。2011年,山東省海洋經濟健康發展。其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實現生產總值21395.1億元。 “海上山東”的發展輪廓已初具規模?!渡綎|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第一個獲批的國家發展戰略,是我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也是形成“一核、兩極、三帶、三組團”總體開發框架的關鍵。藍色經濟區規劃主體區范圍包括山東全部海域和青島、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日照6市及濱州市的無棣、沾化2個沿??h所屬陸域,海域面積15.95萬平方公里,陸域面積6.4萬平方公里。

2、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產業結構演進形態分析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海洋產業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2年之前,海洋三次產業結構形態為一、二、三產業,此為原始階段,海洋只是滿足生產、生活的基本需求。第2階段為2003年到2005年,海洋三次產業結構形態為一、三、二產業,此為初級階段。當時海洋產業的發展以海洋漁業、海洋鹽業等傳統產業作為重點,同時帶動了旅游業、海洋公共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三階段為2006年至今,海洋三次產業結構形態為二、三、一產業,此為中級階段。這說明當資金和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山東半島海洋產業發展的重點轉移到海洋礦產業及海洋化工業等海洋第二產業,標志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經濟進入了快速工業化發展階段。而高級階段的三次產業結構形態為三、二、一產業,在這一階段,傳統的海洋產業利用高新技術實現升級,新興海洋產業規模擴大,海洋第三產業成為海洋經濟支柱產業?,F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產業并未達到此高度。

二、SWOT模型分析

SWOT模型分析法,是通過相關調研和數據分析,將研究對象的內部優勢因素(Strengths)、劣勢因素(Weaknesses)、外部機會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脅因素(Threats)進行深度挖掘,然后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將各種因素匹配組合,從而得出相應的結論,制定行動計劃。

1、優勢分析(Strengths)

(1)地理區位條件優越。山東半島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具有得天獨厚的對外開放條件。

(2)海洋科技教育力量雄厚。山東是國家海洋科技創新的核心基地,集中了全國50%以上的海洋科技人員,國家和省屬涉??蒲?、教學事業單位近60所,省部級海洋重點實驗室29個,成為海洋高端人才聚集地和優質勞動力富集地帶。

(3)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山東省內有9條沿海高速公路,位列全國第一;民用航空事業快速發展,交通便利;沿海港口密集,擁有24個國家一類港口。山東半島地區已經形成了高速公路、鐵路、港口中、航空為主體的發達的交通網絡體系。

(4)自然資源豐富。據國家海洋信息中心選擇灘涂、淺海、港址、鹽田、旅游和砂礦等六種資源對沿海各省市進行豐度指數評價,山東位居第一,表明山東海洋資源具有顯著的綜合優勢。

(5)投資環境優越。山東省半島藍色經濟區創建了多個高新技術開發區,并按照國際慣例簡化手續,使服務更加便捷、高效,是外資企業理想的投資園地。

2、劣勢分析(Weakness)

(1)海洋環境污染嚴重。近年來,海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海域功能逐漸喪失,海岸帶環境質量下降,對海洋的漁業、旅游業等造成影響。

(2)海洋綜合利用欠缺。海洋資源具有特殊的三維性,不同的水層擁有不同的資源也有不同的用處,比如在同一水域,海面可以航行,海面以下可以養魚,海底采礦。但目前山東省對于海洋資源的利用是單一的,產業層次結構是簡單的,綜合利用和多層次利用嚴重不足,造成了海洋資源的浪費。

(3)海洋管理體制不完善。海洋功能區劃不標準和缺乏有效地協調聯動機制,直接導致海洋管理缺乏協調機制,重復投資和重復建設現象嚴重,不同行政區域之間矛盾突出,嚴重影響了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3、機會因素(Opportunities)

(1)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務院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批復,標志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其戰略定位是: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區、國家海洋經濟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全國重要的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

(2)日韓產業轉移帶來的發展機遇。日韓作為東亞經濟發達國家,許多產業由于成本過高而需要轉移,山東半島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是日韓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區。

4、威脅因素(Threats)

(1)區域競爭日趨激烈。2011年,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海洋生產總值分別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6.1%、30.1%和21.5%。山東半島經濟區作為環渤海經濟區的一部分,優勢并不明顯,區域競爭日趨激烈。

(2)水資源短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人口、工廠密集,生活和工業用水大,盡管水資源相對其他地區豐富,但依舊短缺且浪費和污染現象非常嚴重。

表2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產業SWOT矩陣

三、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產業結構優化的建議

1、統籌海洋產業規劃和產業布局

海洋經濟是多層次、復合型的綜合經濟體系,需要宏觀調控。而目前我國的海洋產業分屬不同的管理主體,缺乏統籌全局管理海洋產業的機構。山東省應成立專門的海洋產業協調管理機構,協調各部門和各區域關系,科學的做出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和產業布局,力求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特色和不同的發展方向。

2、建立山東半島與日韓產業協作區

日韓海洋產業以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為主,而山東半島則以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為主。因此在產業結構方面,山東半島與日、韓是互補的,通過與日韓構建產業協作區,引入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同時把山東半島中成本較高的產業向中國西部轉移,從而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和合理化。

3、運用經濟杠桿對海洋產業發展進行調控

政府可以運用金融、信貸、稅率等經濟手段,鼓勵海洋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在貸款規模和利息上,對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經濟和社會效益好的新興海洋產業,實行低利率,并鼓勵貸款;對效益低、污染嚴重的傳統產業,實行高利率,并控制其貸款規模。同時制訂相應的優惠政策,引導個人、企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污染小的海洋產業投資。在稅收政策上,增加生態類和污染類稅種,并在稅率上拉開檔次。同時加強對海洋各產業的資金投入和金融支持,建立融資平臺和藍色產業信托投資基金。

4、調整主導海洋產業

目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主導產業仍是海洋漁業,因此應培植和壯大新興海洋產業,發展海洋精細化工、海洋生物制藥這樣的“雙高雙低”(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低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綠色工業。重點發展海洋旅游業,海洋裝備制造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積極推動新興海洋產業和未來海洋產業發展的同時實施產品帶動戰略,通過重點項目和有帶動作用的支柱產品,形成產業化、規?;?、高度化、合理化的新型海洋產業增長點。

5、打造海洋產業群,推動產業集群式發展

就目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產業結構現狀而言,應打造三大主要產業群。港口物流產業群:以青島港為核心,煙臺港、日照港為骨干,威海港、濰坊港、東營港、濱州港、萊州港為支撐的東北亞國際航運綜合樞紐。臨海重化工業產業群:以海洋裝備制造業、海洋油氣業、海洋化工業等產業為主,采用新技術,提高生產規模和質量,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企業和產品。新興海洋產業群:集中發展以濱海旅游業、海洋藥物工業、海洋能電力業等為主體的新興海洋產業群,建設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旅游和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海洋產業群集中眾多產業部門的企業共同生產,使勞動力充足,技術多樣化,信息交流更方便,同時可以發揮規模經濟優勢,靈活應對外部環境變化,促進海洋經濟快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國家海洋局.2011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EB/OL].2012.

[2] 國家海洋局. 海洋行業標準《海洋經濟統計分類與代碼》[EB/OL].1999.

[3] 劉容子.制定“藍色工程”計劃發展海洋產業群[J].國際技術經濟研究,1998,(01):21—28.

[4] 劉志迎.現代產業經濟學教程[M].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7:164—166.

[5] 山東省統計局.2003—2011年山東省統計公報[EB/O L].山東省統計信息網.

[6] 李福柱、孫明艷、歷夢泉.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產業結構異質性演進及路徑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1,25(03):12—14.

[7] 王乃靜.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新探[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74—92.

環境投資決策分析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柳編業是河南省固始縣的主要外貿代工業,其產品遠銷海外。但是近年來,當地柳編加工廠紛紛倒閉,瀕于消亡。這一趨勢既與國際經濟形勢和貿易模式改變有關,也是產業鏈條有變、在同業競爭中落敗的結果。本文以固始縣柳編手工業為研究對象,結合其產業發展史的大致脈絡,對其產業鏈條從勞動力、原料供給、制作工藝、產銷模式到政策環境等各個環節進行分析和研究,描畫農村外貿代工業的發展困境和成因,目的在于以小見大,探究鄉村工業化的可行性路徑,推動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村外貿代工;柳編業;轉型;全球價值鏈;固始

固始柳編業是具有當地特色,產品遠銷海外的鄉村外貿代工行業。起步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期間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家庭作坊向現代企業的艱難發展過程,帶領著固始縣實現了從自給自足的小農式經濟向產品暢銷歐美、東南亞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農村外貿經濟的轉變,成為了帶領當地人發家致富的特色產業。僅在三河尖,全鎮轄18個村(街),9120戶、3.72萬人,有 80%的戶從事柳編生產。每年來自柳編產業的收入就占當地農民人均收入的60%以上,成為了譽滿全國的“柳編之鄉”。固始當時流行著的“不用油,不用電,男女老少都能干,一天能賺50元,賺的都是老外錢”等民謠生動形容了當時的繁榮景象。

然而,盛極則衰,近些年來,隨著農村城市化的推進,農村外貿代工行業因為家族式管理模式滯后,產業規模小,發展水平低,競爭力差,附加值低而面臨衰落的困境,再加上作為農村外貿代工行業的固始柳編業所面臨的國外環境也不容樂觀,始柳編業呈現一片蕭條景象,進入嚴峻的瓶頸期階段。正視柳編業所存在的問題并努力在新形勢下尋找突破口,獲得新生,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以固始縣柳編手工業為研究對象,結合其產業發展史的大致脈絡,對其產業鏈條上勞動力、原料供給、制作工藝、產銷模式到政策環境等各個環節進行分析和研究,深入挖掘其衰落原因,以小見大,探究鄉村工業化的可行性路徑,推動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外部環境分析

企業的外部環境因素通常存在于企業外部,是影響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及其發展的各種客觀因素與力量的總和。外貿代工企業作為外國國際跨國公司的制造業工廠,其外貿依存度很高,因此在2008年當源于美國次貸危機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時,我國的外貿代工企業因處于商品生產最低端的加工制造環節,只是那些外國生產商的附庸,在經濟上備受欺壓,沒有話語權,從而飽受了產業鏈低端之痛,在我國所有企業類型中外貿代工行業所受影響最為嚴重。而柳編行業因其規模小,融資困難,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其主要表現在來自歐美的訂單急劇減少,年銷售收入僅為6.1億元,固始大量柳編生產企業當年利潤比往年利潤減少了60%左右。而為了獲得外商的訂單,柳編行業的企業又陷入了價格競爭的惡性循環,互相拆臺,互相壓低價,大量中小企業因不堪重負最終停產倒閉。企業停產倒閉,又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編戶的工資一降再降,工資拖欠甚至廠長攜資跑路的事情已屢見不鮮.年輕的一代在家鄉為追求更高的工資和生活水平,紛紛外出打工,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在家照看孩子的女人留在家里延續柳編的命脈,柳編行業從此一蹶不振。

二、內部環境分析

在金融危機時代,柳編行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呈現出一片蕭條的景象。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這一局勢的出現,也與柳編行業自身出現的一些問題緊密相關。

1.生產環節

柳編工藝過程繁多,工藝復雜。包含采割杞柳、池水浸泡、抽皮、白條晾干、分撿捆扎、抽劈、編織、整形、熏烤、染色、烘干、忖里、包裝等步驟。從原料上看,柳條是構成柳編藝術的物質基礎,在編制過程中十分關鍵,其濕度與韌性則是衡量柳條質量的兩個重要因素。編制時如果柳條自身水分過高,那么一經干燥就會產生干縮現象,編織物就會出現裂縫,影響其美觀和質量。而柳條的韌性則是決定其編制花樣的重要因素,柳條韌性越好,就折損程度越低,編織花樣也越高。固始柳編的主要原料是杞柳,生產杞柳的地方如今土地貧瘠,導致柳條變種與匱乏,嚴重影響了柳條的質量。再加之缺乏必要的科研經費,無專門的柳條品種研發機構,導致杞柳品質低,可編制花樣減少。柳編生產取材不得不從柳條韌性更勝一籌的山東等產地購進,這樣既增加了產品的成本,又受制于人,同時也無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嚴重制約了產業的發展,而在山東臨沂杞柳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5萬余畝,年產70多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杞柳種植基地之一;從柳編的加工環節來看,除柳編的烘干設備以外主要以手工編織為主,柳編的抽皮、抽劈環節存在著耗時耗力的問題。抽皮,即是在柳條充分浸泡后抽去外皮露出白芯的過程。抽劈,指在柳條編織之前運用劈柳器從柳芯部位將柳條劈成三到四份以用于編織。柳編在抽皮,抽劈等環節缺乏現代化機械設備,全部依賴人工,既耗費工作時間,生產效率低下,又增加了生產成本;從編織工藝來看,山東臨沂柳編以家具居多且采用柳藤混編形式,編織工藝復雜,更加時尚和現代化,貼近市場需求。與之相比,固始柳編則多生產洗衣筐、收納筐,采用純柳編織形式,柳編工藝基本分為平編、勒編、扭編和包纏。種類略單一,工藝簡單,技術含量不高,與山東柳編相比競爭優勢相對薄弱。固始柳編因人才外流務工而導致技術人才不足,產品技術更新緩慢的問題,行業內缺乏技術交流和資源共享的問題,引進和培訓機制不健全的問題都使得柳編發展受到限制。在臨沭、郯城等柳編生產大縣,幾乎每家都會編織柳制品且經驗豐富。有些企業員工編織經驗10年以上的超過80%,有效保證了產品質量和檔次。全市從事杞柳種植的專業村100多個,從業人員25萬人,年增收近10億元。同時,由于柳編出口起步早、發展快,已經培養了專業外貿人才1000多人,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300多人,專職設計人員600多人。而固始柳編技術工人比較封閉,只負責將圖紙設計出來,閉門造車,固步自封導致柳編技術難以實現重大突破;從熏烤染色環節來看,部分企業的加工過程不夠環保,為降低生產成本在使用的材料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沒有牢牢抓住市場的低碳環保準則,導致在貿易出口時頻頻遭遇“綠色壁壘”。

2.企業自身弊端

柳編企業多是從小作坊生產的家族式管理發展起來,創業之初,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和家族式機動靈活的管理決策來整合資源。但隨著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及業務的不斷擴大,并帶來組織結構橫向和縱向發展時,這一切對于企業的科學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往那種僅依靠老板個人素質的“經驗式管理”成為了柳編發展的絆腳石,其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成為企業組織機制障礙,柳編企業所存在的“人情管理”導致企業管理混亂,許多企業家“任人為親”,對于血緣以外的員工缺乏信任,無法形成一個系統化、規范化、高效化的企業組織機制;第二,成為人才資源的障礙,柳編產業的企業家大多是農民,易產生“小富即安”的思想,目光不夠長遠,缺乏現代化管理的科學理念,無法建立完備的人才培訓和激勵的機制,管理模式滯后。加之家族式企業的封閉性與排他性均不利于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和一批現代化人才管理隊伍的培養。外貿管理人才的缺乏,也使得柳編企業在與外國經濟往來時屢屢吃虧;第三,成為了科學決策的障礙,創業之初,柳編企業家敏銳的市場嗅覺和果斷的決策能力使得企業迅速崛起,但是隨著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投資風險愈來愈大,企業家的“獨斷”決策容易導致企業戰略失誤,加上人才匱乏,柳編企業的決策科學性缺乏保障,戰略的準確定位程度大大降低。

企業規模小,融資能力差,缺乏龍頭企業同樣也是企業的一大弊端,固始柳編固始柳編產業無論是從整體規模還是龍頭企業實力上都難以與山東相比。從規模上看,只是山東的30%,到2005年底,山東曹縣木編、柳編加工企業和加工戶2萬多家,其中固定資產投入在1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653家,具有自營出口權的企業141家,而固始縣所有的柳編企業也不過100多家,且只有14家具有自營出口權。企業規模小,融資困難,企業之間互相壓價惡性競爭,使柳編產業難以有序發展,應對危機能力普遍薄弱,這也是2008年金融危機到來時那么多企業倒閉的重要原因之一。

缺乏必要的獎勵機制,從事柳編人員工資從2008年至今漲幅不大,今日一個熟練編織全職工人的工資僅為25元,也缺乏必要的獎勵機構,嚴重制約了工人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能力,使得農村青壯年等勞動力大量外流,柳編技藝創新后繼乏人。

3.全球價值鏈

從全球價值鏈角度來看,由于代工企業處于全球價值鏈底層,僅負責低端的加工環節,沒有足夠的設計能力、營銷能力和品牌影響力,所分配的附加價值偏低,而且在整個價值鏈屬于被支配的地位,難以掌握和控制市場,危機應對能力薄弱。

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國外的傳統出口目的市場萎靡不振,加上人工、原料成本上升,訂單外流到成本更低的地方,企業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令不少柳編企業開始思考“外貿內銷兩條腿走路”,可是在這個講究品牌的國內社會來看,沒有響亮的品牌和過硬的銷量,柳編企業如何能實現轉變?品牌的塑造需要大量的資金,優秀的設計人才以及漫長的信譽積累,而柳編企業先天畸形,滯后的家族式管理、規模小、融資困難、人才匱乏,因此實現由低端外貿代工到創造自主品牌,形成自己核心競爭力的轉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范琛.淺談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出口型代工企業的困境[J].企業經濟,2013,1:41-43.

[2]馬成.固始民間柳編藝術及其可持續發展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02.

[3]石峰.富士康OEM轉型升級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4.

[4]胡緒華,蔡濟波.基于全球價值鏈的我國本土生產型外貿企業升級機理分析[J].企業經濟,2013,1.

[5]王海兵.全球價值鏈下中國代工企業的轉型升級[J].新經濟,2013,20.

[6]劉德雷.外貿代工企業轉型困境研究——以富士康公司為例[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3.

作者簡介:王明月,研究方向:中國經濟史

上一篇:工程咨詢企業競爭論文范文下一篇:營銷渠道發展對策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