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優勢范文

2023-11-28

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優勢范文第1篇

但是互聯網金融屬于新起的新型產業, 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如果傳統銀行業不及時進行創新和發展, 那么就很容易被互聯網金融業所取代, 并快速占據金融市場。所以傳統銀行業就需要改革創新, 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實現現代化發展, 已保傳統銀行業的立足之地。

一、簡述互聯網金融業

(一) 互聯網金融業的概念

互聯網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新世紀的領頭羊, 各行各業均使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自己的產業, 其中金融影響最深, 隨著網上銀行的興起、支付寶、微支付等等, 互聯網金融業拉開了序幕, 逐漸互聯網金融被人們所接受?;ヂ摼W金融業就是依靠信息技術的支付功能、聊天工具和搜索功能的信息技術, 將資金通過互聯網形式形成領導一種全新的金融業?;ヂ摼W金融業是依靠信息技術發展起來的, 那么在管理方式上、資金流轉方式和服務都與傳統銀行業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ヂ摼W金融業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快速與客戶溝通, 進行服務, 在這方面傳統銀行有很大的不足, 會影響到傳統銀行業的發展。

雖然互聯網金融業是依靠信息技術, 可以隨時進行信息共享, 但是互聯網金融業和傳統銀行共同存在并不互相矛盾, 只要傳統銀行充分利用好互聯網信息技術, 就可以創新出新的發展模式。

二、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一) 信息技術要求高

由于互聯網金融業是依靠信息技術發展起來的, 那么對信息技術的要求就特別高, 交易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再是傳統的面對面交易了, 通過互聯網技術, 把交易方式和溝通全部建立在互聯網上, 使交易和溝通更加便利、安全。通過將大數據和云服務的充分利用, 并與時代發展相互結合, 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完全改變了傳統的營銷模式, 更具有大規?;卣? 使交易流程全部依靠信息技術, 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作用, 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 還提高了數據的快速收集和處理, 促進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

(二) 高效率交易和服務

互聯網金融最大的特點就是效率高, 與傳統銀行業對比, 可以面向全國范圍, 地域較廣, 沒有交易成本, 更沒有中介, 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交易和服務, 不再受到時間、地點限制, 只有你想交易隨時都可以。建立在互聯網信息機技術上的金融企業就可實現這些, 使交易特別方便、快捷。在融資方面, 互聯網金融業更是透明、科學、合理, 相比傳統金融業融資更加、更及時, 可以有效地解決融資困難問題, 促進金融業的不斷發展。

(三) 節省中介費用

傳統的金融業在交易過程中一般都會有中介存在, 特別重視中介。而互聯網金融業是依靠網絡支付平臺, 一般會選用類似于支付寶的支付平臺, 這樣就不會把更多資金存入傳統的銀行內, 而是將資金直接給融資人, 不需要通過任何人和中介, 使交易特別方便, 操作簡單, 不管是股票還是債券, 都可以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支付平臺進行快速完成, 時間只需要僅僅幾秒鐘的事, 不僅提高了交易的效率還使市場更加靈活, 節省了中介費用, 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歡, 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傳統銀行業的發展。

(四) 信息對稱性要求高

傳統銀行業在交易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相關信息不對稱, 使交易顯得有點煩瑣, 但是互聯網金融可以避免這個問題的發展, 因為互聯網金融交易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平臺上, 具有快速、方便、簡單的特點, 可以及時和全面了解到所有信息, 可以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現象, 同時還可以降低交易過程中的成本。傳統銀行在溝通、交流信息過程中效率特別低, 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各項信息的收集和核對, 就會導致交易違約現象, 而互聯網金融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互聯網金融業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處理效率高。

三、互聯網金融業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

(一) 影響到傳統銀行業的生存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時代, 傳統的銀行業的地位明顯發生變化, 各個地區均出現銀行網點收縮的現象, 主要就是因為互聯網金融業的興起, 互聯網金融的收益已超過傳統銀行一半以上, 甚至是客戶源呈直線上漲趨勢, 這就說明互聯網金融業可以與傳統銀行實現平等競爭, 但是在拓展客戶資源上互聯網有明顯的優勢, 可以快速和多渠道進行尋找客戶, 提高資金的流通效率, 使資金利用更加合理, 還能有效地推動金融業不斷進行改革, 在很大程度上威脅到傳統銀行業的生存。

(二) 改變了傳統銀行業的服務模式

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給傳統銀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沖擊, 特別在是服務模式上, 要求比傳統銀行業服務模式要求更高, 如果傳統銀行的服務模式不及時進行調整和創新, 那么傳統銀行業就很快失去市場, 包括推廣渠道也是需要創新和調整的??蛻糍Y源是整個金融業發展的基石, 通過互聯網平臺獲得更多的客戶資源, 傳統銀行業如果想與互聯網金融業平分市場就必須發揮自己的特色, 不斷進行創新, 適應時代的發展, 使交易流程更加方便、快捷、簡單, 獲取更大的市場。

四、傳統銀行業的發展措施

(一) 改變思想觀念, 順應時代發展

對于傳統銀行業來說, 首先要從思想上的改變, 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 對互聯網金融業的興起進行全面了解, 從中找出原因積極應對。首先服務理念始終堅持以客戶滿意為主, 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 把服務理念與互聯網金融相互吻合的新服務理念。還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端正態度認真對待。

(二) 傳統銀行業的管理模式進行調整和完善

首先是對自身的管理模式進行調整和完善, 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小客戶和企業的金融方面的產品和服務。其次就是把互聯網金融的思維引入到傳統銀行業的管理模式上, 把優勢服務和技術進行有效的結合, 提供高效、便捷的優質金融服務。

(三) 開發客戶資源

傳統銀行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固定的客戶資源以及全面的信息, 和良好的信譽。傳統銀行業就必須認識到自己的優勢, 并進行有效的利用, 把客戶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 然后根據客戶需要制定一個全新的金融產品, 不同的客戶群體可以制定不同的金融產品, 實現客戶資源的有效開發。

五、結語

由于目前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速度特別快, 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也較大, 在互聯網金融業沒有全面發展的情況下, 傳統銀行業就必須抓住機遇, 認識到自己不足的地方, 進行有效的調整, 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不斷進行改革創新, 充分與互聯網信息技術和觀念進行有效的利用, 才會是傳統銀行業不斷完善, 保住市場地位, 推動傳統銀行業的發展。

摘要: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 給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沖擊, 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革, 互聯網金融業表現得最為突出, 且對傳統銀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沖擊, 嚴重阻礙到傳統銀行業的發展, 逼迫傳統銀行業去突破創新, 改變運作模式?;ヂ摼W金融業由于起點時間晚, 發展時間短, 雖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但是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 制度和體系都不夠健全, 所以在很長時間內互聯網金融業對傳統銀行業不會造成巨大影響, 更不會取代傳統銀行業。本文主要通過對互聯網金融業的闡述, 從互聯網金融業的角度出發, 全面分析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 并提出傳統銀行業的發展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業,傳統銀行業,發展措施

參考文獻

[1] 林子涯.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傳統銀行業發展影響研究[J].商場現代化, 2018 (2) .

[2] 路昊天, 陳燕, 鄭曉清.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J].中外企業家, 2017 (14) .

[3] 劉玉潔.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個人業務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2017.

[4] 王嬋.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 , 2017 (6) .

[5] 方奕.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分析[J].時代金融, 2017 (6) .

[6] 江欣霖, 王鑫, 董思汗.淺談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通訊世界, 2017 (3) .

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優勢范文第2篇

一、項目審查篇

(一)遴選交易對手

遴選交易對手是信托風控的重要一環。最優質的融資方往往能夠憑借自身信用從銀行取得貸款。信托公司除非有特殊資源,很難在這些優質融資主體上有所斬獲。不過,追求穩健和資金來源充足的信托公司可能會以較低的融資成本贏得這類項目。

在目前的國情之下,選擇良好的交易對手的確是降低風險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但是過于注重交易對手也有可能會走向兩種極端,一是只看交易對手,只要交易對手資信較強,就放松項目設計中的風控措施,結果埋下隱患,二是對于一些交易對手不夠強大但可以通過項目設計防控風險的項目也拒絕操作。前者是過于輕信,后者是不夠自信,都是應當避免的。

總體而言,信托項目融資方的資信要劣于銀行的貸款客戶。但是如果融資方資信存在重大問題,比如存在高額民間借貸或者違法預售等嚴重不規范情形,無論其是否能夠提供足額抵押擔保,信托公司都應當避免與其合作。因為對于這類企業,無法按照常理來預期其未來的經營行為,也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中后期管理,甚至連抵押物也可能存在重大瑕疵。實踐中已經暴露出這樣的問題。

政信合作項目的大量開展也是基于對政府的信任。目前有些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臺大規模借道信托融資,并以人大預算函、政府承諾等方式提供隱形保障。信托公司對此類項目趨之若鶩,雖明知政府的保證在法律上沒有效力,但還是認為政府是資信最好的客戶??墒?,如果地方政府為了得到信托融資把自己的公章都變成了橡皮圖章,我們也無法預期他們提供的材料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信的。他們對信托公司百般迎合,并不是因為信托公司有多么牛氣,而是屈從于自身利益需要,我們也無法預期等他們無力償債、發生糾紛后,會如何運用手中的權力,以迎合他們彼時的利益。

(二)盡職調查

信托公司的項目分散在全國各地,但沒有銀行那樣數量龐大、根基深厚的分支機構。對于交易對手缺乏了解,這是相對于銀行的重大劣勢。通過盡調了解企業的資信狀況、真實經營狀況、盈利能力等,意義不言自明。對于一些地方性的中小企業項目,企業負責人的經營能力和執業行為甚至個人品性對于判斷項目風險的意義,可能會勝過行業分析報告,而盡調中的察言觀色可能要勝于厚厚的財務報表。

目前信托公司業務人員普遍年輕,專業水準可能較高,但社會經驗不足,難在短暫接觸中辯別人的真假善惡。更何況,業務人員還不可避免的帶有一定的個人利益沖動,而中國基層社會生態又太過復雜。極端情況下,個別信托經理法律意識薄弱,直接將融資方提供的資料簡單匯總甚至將其他金融機構做的盡調報告稍作修改即提交本公司審議,這可能造成嚴重的盡調失職。不少盡調報告中對于融資方和交易方的介紹是直接從網站上粘貼復制而來,充斥著主觀判斷性的褒揚語句,如果出現訴訟糾紛,這也會成為委托人主張信托公司未能盡職的理由。新近出現兌付風險的某信托項目,信托公司將資金提供給一個曾大規模圈錢卻長達數年沒有動工的地方性開發商,就暴露出盡調不足的問題。

有些項目中,開發商通過特殊手段獲得了懷有政績沖動的地方政府的支持,低價拿地或者先辦土地證后交出讓款,然后通過違規預售獲得資金來繳付出讓款,這種運作在房地產銷售一片火爆的情況下自然是玩得轉的,但是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或者房地產業不景氣,整個游戲就無法繼續。向這樣的房地產企業提供融資,一旦出現風險,后果可想而知,連抵押物也可能存在重大瑕疵,無法處置。

優秀的盡調對信托經理要求較高,難度和工作量都很大。目前盡調所要獲得的信息集中掌握在司法、工商、稅務、住建、土地等公權力部門,如果這些部門不主動公開,難以獲取。有的律所和其他中介機構通過自身掌握的資源,已經具備很強的盡調能力。要求信托經理做出他們那樣的盡調報告,不太現實。但是通過公開渠道可以查詢和驗證的信息,還是應當去獲取的,而不應單純依賴融資方自身提供。如果盡調報告中的關鍵信息與公開查詢、驗證的結果不符,則委托人要求受托人承擔管理失職的責任,法院很可能會支持。以較高的專業標準實施盡調,這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在現有體制下,信托經理沒有動力去做?;蛟S隨著風險的不斷爆發,信托公司會對自己的員工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在部分項目中聘請獨立的第三方機構提供盡調服務。

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通過盡調發現融資方的實際經營狀況和項目潛在風險將是檢驗信托經理業務能力和職業操守最重要的指標之一。盡調是所有項目風控的開始,而對于一些中小企業項目,或許盡調才是整個項目風控最核心的一環。畢竟中臺部門所看到的已經是經過業務人員篩選、加工過的材料。未來信托公司可以考慮采取明察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實施盡調,尤其是對于行業知名度低或者不熟悉的規模較小的地方性企業。

(三)中臺審查制衡

以法律合規審查和風險控制為核心的中臺部門是制衡信托業務經理的重要環節。法律合規人員從法律和合規角度對項目進行審查,淘汰不合規或者在法律效力上存在問題的項目,并從法律角度完善項目,風險管理部門從融資方資信、財務狀況、抵押物變現等角度甄別項目風險。中臺部門的薪酬待遇相對固定,不受業務量的直接激勵,所以在管理規范和人員素質較高的情況下,中臺可以比較有效地制衡前臺業務部門。就中臺與前臺的關系而言,分工明確是基本前提,監督制約是必要手段,提供優質服務是根本使命。近年來信托公司對中臺的重視度有所提升,但總體看,在順風順水的年景里,業務量、效益是王道,中臺主要是服務的角色,沒有把握住分工負責、監督制約的基本前提。優秀的中臺除了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之外,對于信托項目也應當有較高的掌控力,否則既不能提供專業服務,也無法進行監督制衡,但由于中臺與前臺待遇差距較大,中臺人員流失比較嚴重。此外,個別項目中,法律合規部門在各種主動和被動因素的促使下,更是徹底為項目服務,不是剔除違規的項目,而是幫助業務人員粉飾和包裝項目。同在一條船,中臺對業務部門有所輔助是職責所系,發揮專業所長把項目做好更是理所應當,但絕不應逾越底線。

二、擔保措施篇

(四)不動產抵押

足額的不動產抵押是很多項目得以操作的核心保障措施。但不動產抵押未必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保險。不動產評估的水分眾所周知,毋庸多言,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問題。

信托公司一般將抵押率控制在四至五折之間,看似非常保險。但是信托公司可以鎖定抵押物本身,卻不能鎖定抵押物的價格和市場變化。如果出現區域性風險,房地產項目的抵押率再低也難以處置。抵押品的評估必須結合房地產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態勢綜合判斷,一些頻頻登上泡沫風險排行榜的城市還是應當慎重觸碰。鄂爾多斯是第一個,但恐怕不會是最后一個?;蛟S未來,一些優秀的信托公司會組建自己的行業研究團隊,加強行業研究能力。

除了市場價格變化可能造成抵押物價格降低之外,還有多種因素會影響抵押物價值。如果開發商欠付工程款,施工方將根據合同法享有優先于抵押權人的優先受償權;如果房產抵押后辦理預售,那么對于售出房屋,買售人享有優先于抵押權人的權益,甚至在開發商違規預售的情況下,法院也有可能優先保護支付了所謂會員費、排號費的購房人的利益;在建工程抵押中,如果抵押物不能如期竣工,變成爛尾樓,抵押物價值不僅會大大低于評估價值,其變現能力也會受到嚴重損害;有的開發商以造城式的模式搞開發,他們提供的單體抵押物往往難以處置;一些地方性的小規模開發商,之所以能夠拿到好項目,往往是跟政府存在潛在的默契或者私下的協議,如果發生爭議,項目的變現難度非常大;一些地方政府給平臺公司違規辦證,沒有足額繳納出讓金,抵押物存在重大瑕疵;如果抵押物已經出租,并且租期很長,根據買賣不破租賃的原則,法院也難以處置。

未來的兌付危機和司法審判將會以慘痛的教訓讓信托公司認識到炙手可熱的房地產項目隨時可能會變成燙手的山芋,不動產的抵押擔保不是一張他項權證那么簡單,司法拍賣也不像拍賣師的一錘定音那么簡潔明了。

(五)動產抵質押

由于動產本身的可移動性和易損耗性,決定了它不是最理想的抵押物。但是隨著優質抵押物資源的減少,動產抵質押也成為信托公司操作較多的擔保方式。動產抵質押的缺陷在于:一是可移動性,難以控制;二是除車輛等特殊動產外,企業機器設備、原材料、庫存貨物等抵押物的變現能力可能會比較差,而且折舊很快。三是融資方采取欺詐手段用同一批資產重復抵押的情況確有實例;四是除了適宜于設定浮動抵押的動產外,一般的動產質押以轉移占有為生效要件,質押生效的同時,質物的保管風險也由質權人承擔。

(六)權利質押

擔保法規定的各種權利質押,信托公司在近幾年的實際操作中幾乎都有涉及。上市公司股票變現能力最強,比較受歡迎,但在股市行情很差的時候,如果不對融資方的補足義務再設定其他兜底保障措施,也存在較大風險。此外,股權、應收賬款、收費權成為很常見的質押標的。

未上市企業股權質押。一方面,未上市股權難以評估,變現能力差,法院通過司法拍賣程序處置未上市企業股權的案例很少。另一方面,股權質押的辦理可能存在問題。去年出現問題的某礦產類信托項目,目標企業股權質押后,其實際控制人竟仍可以對質押股權進行輾轉騰挪,從記者事后報道的情況推斷,質押環節有可能存在問題。

應收賬款質押。擔保法設計應收賬款質押的初衷在于為享有預期可償還的優質債權的債權人提供流動性支持。接受應收賬款質押的前提應當是,債務人償債能力較強,只不過是債務附有期限,到期即可償還。應收賬款應當是已經形成、合法有效且債務人對債權人不享有實質性抗辯權的債權。但是很多項目中應收賬款的債權債務人之間可能存在爭議,或者不屬于司法上認同的已經形成的應收賬款。極端情況中,融資方偽造的應收賬款也是存在的。

各種收費權質押。目前信托業務中運用比較多的是高速公路收費權、物業收費權、景區收費權等。在法律上,這些收費權的質押本身也是按照應收賬款來處理的,但與典型的應收賬款又存在顯著區別。這些收費權最大的問題在于估值和變現困難。畢竟未來的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各類收費權的實際價值難以評估。而且這些收費權的處置方式并不明確。比如,景區的收費權可以處置給誰,受讓人如何行使收費權,收費權和景區的管理職責如何劃分,收費權轉讓后,地方政府投資、管理景區的動力何在?

高速公路收費權質押是地方政府進行公路建設融資的有效途徑,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出臺前,由各地公路管理部門辦理質押登記,這些部門當然是盡可能為融資提供支持。登記辦理不存在障礙,實踐中還出現了按照一定比例質押收費權的情況??傮w上,信托公司傾向于認為只要能辦登記的就是有效的,所以用足了各種傳統、非傳統甚至另類的擔保物和擔保方式。但是,抵質押措施作為風控手段的核心不在于能否辦理,而在于可否變現。

如果項目出現風險,高速公路收費權變現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尤其是按比例質押的情況。各地高速公路幾乎都是由特定的經營主體負責建設和運營的,他們就是質押收費權的融資方,如果變現,應該如何拍賣,誰可以受讓,應履行何種手續,受讓方又該如何行使收費權,都不清楚。在按比例質押的情況下,受讓方如何行使一定比例的收費權?此外,有些信托項目中收費權的質押期限與融資期限相同,隨著時間推移,收費權本身就是逐漸減少的,到還款期限屆滿時,質押標的已經不存在了。

更多金融業資訊,案例、法規、分析、創新、PE/VC、IPO、三板、并購重組、銀行、債市、信托、項目融資、資產管理、資產證劵化、風險管控、基金管理、小貸、典當、擔保、保險、行業知識等,學習、交流,盡在《中國資本聯盟》平臺微信公眾賬號:CACNORG。讓我們以誠攜手共進,締造中國金融未來。

(七)保證擔保

保證擔保的核心在兩點,一是保證本身的效力問題,二是保證的實質擔保力問題。去年的不少政信合作項目,都有人大或政府部門出具的預算安排函、承諾函之類的文件,這在法律上并不具備任何效力,說到底還是君子協定。部分

三、四線城市甚至縣級城市地方政府高度密集的通過融資平臺進行信托融資,能否按時還款,還是要結合地方財政實力來看??毓晒蓶|或者關聯企業出具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如果融資方本身即是母公司主要財產,關聯企業跟融資方本身就經常“互通有無”,保證的實際意義不大。

法定代表人的連帶保證。一方面,連帶保證無法鎖定財產,個人財產很容易轉移,而且個人債務也難以核實清楚,所以法定代表人的實質擔保能力難以確定,更何況富豪們的資本運作能力和資產轉移能力不遜于他們的經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自然人財產強制執行中容易出現權屬爭議,尤其是夫妻共同財產的問題會給法院的強制執行帶來很大困擾。

三、交易結構篇

(八)結構化中的內部增信

結構化項目中的內部增信是信托所獨有的增信手段。信托財產的份額化表現形式為這一增信機制提供了前提。結構化設計可以吸引不同風險偏好的資本進入同一項目,是一種非常巧妙的機制。

但現實運作中,有信托公司設計的結構化信托產品中,由融資方對其關聯方的債權或者融資方關聯企業對融資方本身的債權認購劣后份額。且不說債權本身的真實性難以驗證,即便是真實存在的債權,它都不是真金白銀,對優先級受益人權益的實質擔保力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更像是畫餅充饑。

另外,結構化的內部增信只有在信托項目雖未實現預期收益但能保證多數受益人基本利益時才有意義。如果融資方到時沒有資金可以償還,那么無論是優先還是劣后都得不到兌付。

(九)參與目標公司的治理

信托公司通過股權投資,實質的參與目標公司的經營或者行使一票否決權來影響目標公司的經營活動,是降低投資風險非常好的途徑,也是銀行等融資渠道所不具備的。但是實際運作中存在一些困難,有的由于信托經理參與能力不足、主觀不重視、目標企業自身管理不規范等各種原因流于形式。而有的信托公司則由于實質的介入目標公司經營,而與原有經營者發生矛盾,影響到目標公司的正常運轉。不過參與目標公司治理勢必是今后信托風控的重要發展方向,只是需要不斷完善和探索參與機制,提升介入能力?;蛟S未來信托經理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專業分工,因為只有憑借對特定行業及專業知識的掌握,才有可能有效的參與目標公司治理,哪怕只是行使一票否決權。

(十)分散投資

借助于信托財產的份額化和信托的風險隔離原理,同一筆信托財產再設信托,并投向不同的項目,各筆投資之間風險隔離。這是信托機制所獨有的,有助于分散投資風險。

(十一)股東對賭

對賭協議在商業實踐中已經很常見,股權投資信托項目大多簽訂有其他股東保證收益的協議,或者通過約定遠期回購來實現退出。但由于最高院聯營司法解釋仍然適用,理論界和實務界對其效力一直都存在較大爭議。最高院再審海富投資一案,推翻了甘肅高院否定對賭條款效力的判決,讓投資界大松了一口氣。筆者認為,與目標公司本身對賭,是明顯的名為聯營、實為借貸,違背公司制度的基本精神,損害了目標公司潛在債權人的利益,應為無效;與其他股東或者高管對賭,不損害目標公司及其債權人的利益,而且有利于鼓勵投資,只要協議雙方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法規禁止性規定,應為有效。最高院再審判決的說理部分比較簡略,單純強調合同意思自治,但是背后的邏輯恐怕是一樣的,只是不愿過多推敲聯營司法解釋而已。不管怎樣,今后對賭協議的效力算是有了司法案例的支持。

(十二)資金監管和保證金賬戶

信托公司能夠對信托資金的使用進行監管,防止資金不被挪用,按照預期的規劃和進度完成擬投資項目。房地產項目中,資金監管有利于擬投資項目如期竣工,抵押物持續增值。實踐中,信托公司還可以控制融資企業的財務章,對其資金進行全方位監控,有助于保障資金的安全退出。不過由于各種原因,有些項目中的資金監管也是有名無實。

在證券投資、股票質押類項目中,信托公司常常要求融資方在質押股票價格下跌到一定程度時補交保證金,以控制抵押率。金錢擔保是在擔保法司法解釋中明確下來的,在銀行貸款業務中得到一定應用。法院的強制執行實踐中有所支持,稱之為“特定化的封金、保證金賬戶”。信托公司可以予以合法合規的利用,但是應當按照司法執行的標準來設立保證金賬戶。實踐中經常出現保證金被支付到信托財產專戶的做法,這既違背了信托財產獨立的基本原則,也沒有實現保證金賬戶的特定化,其法律效力在司法實踐中有可能受到質疑。

(十三)向委托人披露風險

風險披露既是信托公司履行盡職義務的要求,也是規避自身職責的手段。但實踐中,存在兩種極端認識。

一是認為披露不重要,因為投資人基本不看合同。這是缺乏基本法律意識的表現,實際上無論是信托公司管理辦法還是銀監會的指導性文件,都非常重視風險披露,銀監會的文件甚至曾對部分風險披露條款進行了具體指導。

另一種則是認為無論什么風險,只要經過披露,都可以規避。雖然目前沒有法律明確規定哪些風險可以通過披露轉嫁,哪些不行,也沒有足夠的司法實踐以資確認,但是參考民商法律的基本原則,可以確定,違反了起碼的盡職管理義務的事項,不能夠通過披露來轉嫁風險。比如項目的交易操作違背了法律規定或者交易的效力在法律上存在重大瑕疵,那么即便向委托人披露了風險,如果發生糾紛,法院也可能會判令信托公司承擔賠償責任。受托人作為專業的金融機構,其營業行為不光是對特定委托人負責,也要對其執業行為負責。

不少由銀行介紹資金來源和用途的單一資金信托項目,許多人認為信托公司不承擔風險,一方面是認為銀行要承擔責任,另一方面則是認為只要向委托人充分披露風險,信托公司即可免責。實際上,沒有明確依據證明受托人在單一項目中的盡職標準低于集合項目,至多是單一項目出現風險后,不會出現集合項目下眾多自然人起訴到法院,嚴重損毀企業形象的情況。既然信托公司是合同簽訂主體,是法定的受托人,不能履行起碼的盡職管理責任,當然負有法律上的責任。更何況,如果項目出現問題,委托人只能起訴信托公司,在法律上與銀行無關,即便銀行宅心仁厚,愿意履行兜底責任,法院判決書把責任判給了信托公司,銀行又拿什么名義去付這筆賬呢?恐怕今后會有信托公司在個別存在嚴重問題的單一項目中體會到“偷米不成損只雞”的尷尬和悲哀。

(十四)原狀分配

一般認為股權投資是風險更大的投資方式。如果股權投資項目出現兌付問題,股權變現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對于這類項目,信托公司可以在資金信托合同中設置原狀分配條款,以作為信托最后的退出方式,即約定如果融資方無法按期回購,則受托人將信托財產以股權形式按比例分配給投資者。

四、危機應對篇

(十五)以新兌舊

部分信托項目中,如果融資方到期不能清償債務,又無法得到其他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信托公司可能會發行一個新的信托產品,募集資金將原信托資金置換,以實現按期兌付。這種做法的實質是延遲風險,當然如果確實看好融資方未來的償債能力,本身也無可非議。但現實中不少以新兌舊的項目只是純粹的緩兵之計,說到底不是真正的風控措施,反倒可能會進一步放大風險。

(十六)資管公司接盤

近年來,四大資管公司接手了部分出現兌付問題的項目,并從房地產信托項目中獲利頗豐。資管公司接盤信托項目肯定是出于對項目的綜合評估,而不是簡單的因為較低的抵押率。如果統計一下資管公司接盤的房地產項目,估計大部分都在風險相對可控的區域。而信托頻繁染指的一些

三、四線甚至縣級城市,資管公司恐怕不會去碰。資管公司成立的使命便是為了處置四大行的不良債權,他們通過包括訴訟和強制執行追索債權的經驗與資源遠勝于信托公司,而且在各地設有分支機構,與地方政府、銀行、國企的合作由來已久,接盤自然有接盤的底氣。有信托專業人士以四大資管公司接盤信托項目來證明房地產信托項目的整體低風險,不管結論對錯,這論據實在不太有說服力。資管公司的事后接盤算不上是信托的風控措施,也不是一種常態化的兜底措施。

此外,不少信托項目中,資管公司與信托公司或者相關方簽訂遠期受讓協議,為項目的兌付提供潛在或者間接的保障。但是遠期受讓不等于保證擔保,如果屆時信托項目本身價值出現重大變化,資管公司是否還會履行受讓義務也未可知。

(十七)股東協調

信托公司多數有比較強大的股東背景。一方面實力雄厚的股東可以通過受益權轉讓幫助信托公司渡過個別項目的兌付危機,以保全公司的行業聲譽。另一方面資源廣泛的股東有能力協調相關政府機構,整合各種資源,幫助項目實現兌付。根據媒體報道,中信三峽全通項目中宜昌政府也出面大力協調。這是央企、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控股的信托公司所具有的優勢。當兌付風險只是個案危機的時候,股東有能力協調,但如果爆發區域性風險,兌付案件越來越多,恐怕股東也是有心無力,更何況即便政府出面,如果企業不景氣,協調也難有實質效果??傊?,這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風險控制。大樹底下雖好乘涼,卻也難成長,股東在背后的保護也有負面的作用。

(十八)訴訟和強制執行

訴訟和強制執行是最后的救濟途徑。目前,信托相關法律規定本身就很不完善,更何況信托對于多數法官來說還是個陌生事物,信托公司的業務操作在司法領域難免存在較大爭議。要打好信托訴訟,必須有相當的信托理論根底和對信托實務的一定了解。信托從業人員多數都缺乏實際的訴訟對抗經驗。與此同時,熟悉信托的律師并不多,許多曾經為信托公司提供服務的律師對信托項目操作的實質介入也并不深,而且當眾多的案件爆發,委托人開始起訴信托公司,這些律師中必然會有相當一部分站到信托公司的對立面去。最致命的是,一些法律意識淡薄的信托經理在盡調、談判和為了規避監管政策而幫助融資方粉飾項目的過程中已經留下了許多管理失職的把柄,再好的律師恐怕也回天乏力。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女士呼吁最高院出臺信托法的司法解釋,然而可以預測最高院不會出臺系統性的司法解釋,即便出臺也很可能遠遠達不到行業的預期。信托與交易方的糾紛在傳統法律框架下基本都可以解決,沒有什么特殊性,信托糾紛的特殊在于委托人與信托公司之間的信托法律關系及信托財產的特殊形態??峙轮挥挟斘腥舜罅科鹪V信托公司,法院才會針對司法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出臺相關司法解釋。而且司法解釋不會直接在現有法律基礎上大量造法。中國信托法出臺的直接推動力本是為了規范實踐多年又整頓多次的信托行業,但是最終出臺信托法是統攝包括普通民事信托、商事信托、公益信托在內的所有信托關系的一般法,對營業信托缺乏專門的規定。

信托法在眾多部門法中看似只是寂寂無名的一部小法,實則是對傳統物權、債權二分的法律體系的重大突破。如果司法機關從信托法出發進行司法解釋,太高太空,需要巨大的立法性解釋才能與現實需要對接,而專門規范信托公司的“兩規”作為部門規章,在司法審判中只有參照適用的資格,判決書一般不能引用其作為裁判依據,更不要說作為司法解釋的根據了。指望最高院的司法解釋來推動信托立法恐怕是不現實的。不過,隨著信托糾紛進入法院,司法機關必然要在解決糾紛的過程中,對信托公司的管理行為是否存在過失和過錯進行認定,從而間接對信托公司的盡職管理標準和信托財產的特殊地位進行規范和確認??梢灶A期,在信托業法出臺之前,委托人與信托公司之間的信托糾紛將會以各地差異較大的司法判決結案。

信托公司目前普遍在信托合同中訂有強制執行條款,以期發生兌付問題后快速處置抵押財產。不過公證債權文書的強制執行在司法實踐中仍存在一些爭議,信托公司的一些操作模式尚缺乏司法檢驗,未必會得到認可。即便可以不經訴訟進入執行程序,也需要按照法院強制執行的一系列程序性規定進行,并且,抵質押財產本身的一些潛在問題也可能會延誤財產變現的進程。強制執行的順利與否最終還是要看財產本身的實際狀況和變現能力。

五、理念與戰略

信托風控的十八般武藝,其中有信托業的獨門秘籍,也有所有金融機構都具備的基本套路。實際上,信托業的風控手段又何止于這些。如果運用得當,將各門武藝練就純熟,可以根據項目需要打組合拳,實現從項目盡調到談判磋商、合同簽訂、中后期管理、項目兌付的全流程、全方位的風險防控。通過良好的風控機制,信托公司可以操作傳統融資渠道不會涉足的風險較高的項目,從而吸引具有相應風險承受能力的資金進入,并為投資者獲取較高收益。不過,每一種拳法都有他的弱點甚至是致命傷,搞不好還會練成七傷拳,自損肺腑。信托風控的問題也遠不限于筆者所列,隨著兌付風險在個案中的暴露,各種潛在問題將在糾紛解決、司法審判甚至是記者的事后走訪中被逐個暴露出來。

如果項目的重大瑕疵是記者的事后調查都能發現的,很難說信托公司盡到了盡職管理義務。目前的兌付危機還只是危機的開始,當得不到兌付的委托人開始借助專業律師和中介機構的幫助,在盡調報告、合同文件和中后期管理的諸多環節尋找受托人的種種漏洞,通過訴訟要求信托公司賠償損失的時候,信托公司將會在法院那里重新認識風險控制的真正含義、價值和一些所謂“足額”的抵質押措施實際擔保效力的虛弱以及自身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人輕妄的認為,做好抵押擔保便可高枕無憂。實則不然,做好抵押擔保僅僅是信托風控的起點,而且抱持這種觀念的人也未必就能把抵押擔保做實。

實際的案件將會給粗放式發展的信托業不小的打擊。不過,飲下自己在急功近利中釀下的苦酒甚至毒酒,清醒之后再出發也許才是這個行業真正成熟的開始。中國信托業雖有無限前景,但恐怕也是前路漫漫。信托業的看家本領本在于能夠以專業的手段發現、排除、控制項目進程中的風險,穿越密布的荊棘尋找誘人的獵物,可是各種客觀原因讓信托業過了幾年坐地即可生財的舒服日子,不知不覺間就從昔日命運多舛、形消體瘦的模樣長成了今天的膀大腰圓。面對七萬億之巨的規模,外界的種種猜疑并不單起于不了解或者是羨慕嫉妒,更多的是一種有理由的懷疑和擔憂。信托業要為自己正名,單憑資產規模是不夠的。

交易對手的資信掌握,信托公司不及銀行甚至券商,行業研究能力更是較券商為弱,抵押物的鎖定則是任何金融機構都可以實現的。不過借助于信托財產的份額化表現形式、風險隔離功能和信托牌照的全能特點,可以設計出最優化的風控措施。信托風控的競爭力在于能夠預判風險,從而設計、運用相應的防范途徑,把其他融資渠道做不了的事情做成,把對銀行來說高風險的項目變得風險可控。未來,信托風控將從項目審查環節向前和向后延伸,在盡調、交易結構設計和中后期管理上下大功夫,實現全流程全方位的風控覆蓋。這一理念的實現,對信托人才的專業素養和道德操守以及信托公司的內控機制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優秀的信托經理不應只是一味追求業績指標,而是能充分運用專業知識在法律框架內利用牌照和制度賦予的各種便利,發現好項目,把項目做好。高水平的風控不是簡單的肯定或者否定項目,而是充分利用信托的十八般武藝控制項目風險。高水平的合規不是掩耳盜鈴式的規避監管政策,而是利用法律專業技能為項目保駕護航。三者有機結合,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和個性化的金融服務。

真正的創新需要綜合素質很高的信托經理。不過越優秀的人越危險,必須建立好的機制,在激勵他們開疆拓土的同時,還能守住風控的底線。建設強大中臺,發揮中臺的制衡功能,將成為信托業的共識。信托中臺能夠深入、廣泛的了解各類項目的具體情況,在決策機制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說領導層是信托公司的大腦,那么中臺就是決策機制的眼睛。如果說信托公司是資管原野上的駿馬,那么中臺就是套在馬頭上的韁繩。必須煉出它的火眼金睛,必須鍛造和勒緊這根韁繩,否則盲人騎馬,碰到溝溝坎坎純屬正常,跌個頭破血流也不必責怪他人。

良好的理念、完善的機制、優秀的人才,這些才是信托業的內功,沒有這些內功心法,任何表面上復雜的交易結構和擔保措施都可能只是易于模仿、不堪一擊的花拳繡腿。未來,信托業的競爭將是經營理念的深度調整、管理機制的不斷完善和對優秀人才的爭相延攬。

如果信托業能夠真正轉型并練好內功,即便在群雄逐鹿的資管業格局下,信托公司還可以憑借其多年積累的資源和實戰經驗立于不敗之地。否則,個別實力較弱的信托公司是否會被淹沒在泛資管時代的汪洋大海里也未可知。在這個一紙部門規章就可改變資管業格局的國家,制度優勢是靠不住的。當基金、券商資管淡化了制度紅利和牌照優勢,當證監會的諸多新政為中小企業發債、股權轉讓提供了靈活渠道,信托公司單是回歸信托本業遠遠不夠,還需要專注信托,做好信托,打造信托業的航空母艦和百年老店。

信托業風控能力的整體提升必須要有法律層面的完善、約束和頂層監管能力的加強,否則在短期利益主導下的盲目拼搶中,競爭只能是惡性競爭,劣幣驅逐良幣,劣幣越來越劣。任何強大逐利動機都必須要有完善的法律來規制,否則欲望就會展現出最它魔鬼的一面。良性競爭的基本前提就是明確、合理、有效的游戲規則以及公正、強大的裁判、監督和執行者。

如果房地產業存在泡沫,眼下的一些兌付案件不過是一場凄風苦雨的前奏。信托資金的大舉進入倒是幫助銀行資金實現了安全退出,而券商、基金的倉促入場到底是恰逢其時來分享一場饕餮盛宴,還是踏錯了時點,注定將吞下些行將變質的殘羹冷炙,尚難定論。福禍何所倚,殊難預料。但無論如何,在房地產業的激素刺激下和中國金融體制的特殊條件下,通過狼吞虎咽發展起來的中國信托業,實則是大而不強。如今,他必須要強健自己的筋骨、壯實自己的體格、豐富自己的大腦,真正成為資管行業的巨人。

歷經磨難又重現鋒芒的中國信托業,在無限風光背后仍有著重重的隱憂和致命的傷痛,但它同樣有巨大的優勢、無限的商機和不可限量的未來。它到底會自此崛起還是會再遇坎坷,究竟何種可能性會轉化成現實,又會以怎樣的方式和速度轉化為現實,則要看經濟形勢的客觀變化和信托業掌舵者、監管機構以及信托從業人員的智慧、能力、手段和操守了!

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優勢范文第3篇

那么網絡教育真的如此“萬能”嗎?本人認為還應保持冷靜, 客觀分析, 弄清利弊, 以達到更好的利用的目的。

1 傳統教育方式——師生交流的紐帶

傳統的授課方式, 當教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時, 存在著潛在的情感交流。教師可以以自身獨特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 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 領悟到書本以外的許多東西。特別是一些優秀的教師詼諧幽默的授課形式不僅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而且使得學生因此加深記憶, 以至終身難忘。更重要的是學生之間也可以方便的面對面情感交流, 這是網絡教育無法彌補的缺陷。在教學中, 也會出現學生因為喜歡某位教師而努力學好所授學科的現象。

2 網絡教育——因材施教, 發展學生的個性

最近, 筆者對遼寧省孤兒學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進行統計, 在被調查的3個年級5個班級的不同專業的245人被調查的學生中, 有45%的學生在網絡上有過學習的經歷, 40%的學生正在進行網絡上連續學習外語等, 網絡共享資源的充分利用, 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首先, 網絡教育的教學過程是實時的雙向交互性學習過程。

在我校開設計算機專業課以來, 有多年的傳統教育經歷。以往傳統教學過程中, 多數互動活動都是通過聽說讀寫同步進行的, 由于在一個班級里各個學習個體的接受能力和基礎有著很大的差異, 這樣就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吃不飽, 一部分學生跟不上。直接導致一部分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 近3年來, 我校開始嘗試在網絡教育教學過程中, 通過互動對各專業的學生進行全程教育, 達到了因材施教的效果。

其次, 網絡教育的教學過程是內容豐富的多樣化學習過程。

網絡教育的教學過程, 信息來源不再是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文字教材和老師在課堂上的講授, 包括了文本、網絡視頻, 網絡教學課件、學習工具軟件等多種形式。在2008年的省領導視察的歡迎儀式上, 我校的“盛世歡歌”大型歌舞的排練過程中, 就充分發揮了遠程教育交流的優勢。通過在外地進修的舞蹈教師通過網絡進行的遠程指導和監督, 最終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可見, 遠程教育在進行藝術教育的過程中也有著突出的優勢。

3 我校五年來網絡教育的發展現狀和應用情況

教育主體的需求和培養目標的改變必然促使教育體系和方法的變革網絡教育發展廣闊。

(1) 網絡教育教學畢竟是以新生事物的身份出現的, 人們對它的認可和社會對它的接受還存在觀念問題, 這是網絡教育教學發展的一個瓶頸。我校在網絡教育實行之初, 曾經由于對其認可不夠, 一度擱置了大量的教學設備而沒有等到充分的利用。

(2) 網絡教育的教學過程應當有充足的適合學生個性的教學資源作為保障, 然而教學內容特殊性導致了部分課程無法進行網絡教學我校開辦的老年護理專業, 幼師專業的個別技能課程, 就得需要言傳身教, 在互聯網上很難進行交流和反饋。

4 網絡與傳統教育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

網絡教學是個別化教學的形式之一, 它使學生更具有自主性, 為學生打開高度開放的學習資源環境是其它任何學習形式所不能比擬的。但存在下面兩個問題需要探討。

(1) 網絡教學如何體現個別化。

(2) 利用網絡的自學形式, 會給學生身心發展帶來影響。

現代的網絡技術與傳統教育相結合, 就可以形成完美的基于網絡的教學系統, 這種新型的網絡教學模式能兼取兩大理論之所長并棄其所短, 現在它能充分地發揮網絡的功效;強大的互聯網也給傳統教育提供了一個更廣泛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基于網絡的教學模式是適合現代需求的新的教學模式。

5 揚長避短, 優勢互補, 調動有利因素

沒有一種萬能的媒體, 包括網絡, 沒有任何一種機器或固定的機械式安排能代替人腦的機動靈活, 由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使得網絡教育具有社會和教育意義上的極大優勢;而傳統教育固然受到時間和空間的約束, 但傳統教育也存在著便于師生之間的交流, 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學習的程度等優勢。

面對網絡教育的巨大沖擊, 傳統教育方式既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 還顯出其與飛速發展教育時代不相稱的弊端, 只有揚長避短, 充分發揮包括網絡教育、傳統教育和其它一切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方式, 更新教學理念, 才能真正達到對教育事業推動作用。這是我們作為那新形勢下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努力的目標。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 網絡教育已經取代傳統的教育方式, 飛速發展起來。本文通過對當今教育界普遍出現的網絡教育現象的深入剖析, 闡釋了網絡教育和傳統教育的特點, 并通過對實際工作中的網絡教育實踐結果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統計, 從中進一步探究網絡教育和傳統教育結合的可能性, 使兩種教育方式做到優勢互補, 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傳統教育,網絡教育,結合,優勢互補

參考文獻

[1] 余效誠.關于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系[J].天津工業大學學報, 2002, 21 (3) :22~25.

[2] 西寶, 楊曉冬, 王玲, 等.面向21世紀的大學遠程教育模式研究[J].現代遠距離教育, 2004 (4) :18~20.

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優勢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新聞輿論;傳統媒體;新媒體;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5-0061-02

伴隨著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傳播手段、方式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新媒體被社會認可度、重視程度不斷加強,漸漸成為重要的輿論宣傳陣地。新媒體發展勢頭不可阻擋,相比之下,傳統媒體似乎要退出歷史舞臺?其實不然,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并不是矛盾體,二者各有優勢,應該走跨界融合之路?!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部分中明確提出: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2014年8月,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再次強調,要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2016年2月,習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了新聞宣傳要充分認識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常德市武陵區深入學習領會中央有關精神,同時結合本區新聞宣傳工作實際,整合區屬媒體及市級協辦媒體資源,在構建“大新聞”宣傳格局下,積極探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新聞宣傳的融合之道。

1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新聞宣傳平分秋色

武陵區位于常德市中心城區,是常德市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中心,擁有人口73萬。經過大量查閱資料綜合分析,2012年前武陵區新聞宣傳中傳統媒體獨占鰲頭,重點集聚在紙媒、電視媒體上,僅2013年在中央級媒體上稿17條,《湖南日報》上稿30條,其中頭版頭條4個,在湖南衛視新聞聯播節目中上稿30條。傳統媒體憑借強大的內容生產力、成熟的傳媒運作機制和品牌知名度效應,在武陵區新聞宣傳中占據了絕對優勢。

盡管傳統媒體為新聞宣傳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沒有完全屬于自己的“新聞發言席”一直是制肘武陵區對外宣傳的重要因素。2012年,武陵區委宣傳部在經過深入思考后,試水新媒體新聞宣傳方式。10月,由區委宣傳部全權主辦的手機媒體《武陵手機報》正式創刊,憑借優質內容和快速發布迅速在武陵區“走紅”,被確定為區委、區政府的機關報,2013年被納入常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到會媒體,被廣大讀者譽為常德中心城區“資訊專家”。初次嘗試讓區委宣傳部看到了發展新媒體的潛力與效應,在籌備工作持續了半年后的2013年底,與湖南紅網合作打造的武陵新聞網經過多次測試后正式上線,武陵區從此有了具備完全新聞發布資質的新媒體。2015年,區委宣傳部努力創新,又推出了“品武陵”微信公眾號,一年時間就收獲了近3萬名微信用戶的關注,單條推送內容閱讀量超過5萬次。自此,武陵區區屬新媒體建設取得可喜成果。

隨著新媒體建設的推進,新媒體新聞宣傳開始在武陵區嶄露頭角。據統計,2013年武陵區在各大新聞網站上發稿3 521條,稿件在門戶網站、主流網站上轉載1 733條;武陵區在手機報媒體上上稿5 760條。同時,2014年武陵區在中央級黨報黨刊新聞網上稿15條,省級黨報黨刊上稿34條,其中《湖南日報》頭版頭條6條,在湖南衛視新聞聯播節目中上稿192條。數據顯示,武陵區在拓寬新聞宣傳渠道的路上,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 “大新聞”宣傳格局的有力構建

地處中心城區的武陵區新聞宣傳,與其他縣區有著獨特的優勢和天生的弱點。獨特的優勢是城區新聞內容具有趨同性和共享性,市、區兩級媒體的報道重點時常重合,從而造成了新聞資源單向流動的共享格局,也就是區級媒體可以借用或直接署名轉載市級媒體的內容。天生的弱點則是區級媒體在市級媒體的大品牌效應下,很難做出影響力。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武陵區委宣傳部大膽地提出了“大新聞”宣傳格局的構想,通過整合資源將區屬媒體、市級協辦媒體統一起來,共同為新聞宣傳出力,而將這些媒體有機統一起來的載體就是武陵新聞網。在統一的思路指引下,包括武陵新聞網、武陵手機報、品武陵微信公眾號、武陵新聞頻道(電視)、武陵政府網在內的區屬媒體,與《常德日報》《常德晚報》《常德民生報》、常德電視臺等傳統媒體開始了更進一步的“親密接觸”。

武陵新聞網作為“大新聞”宣傳格局的“航空母艦”,在欄目上就設置了外媒關注、視頻武陵等專門為傳統媒體開辟的欄目,讓紙媒、電視媒體的新聞資源第一時間流動到網絡媒體上進行推介。同時,武陵手機報還經常會為登上紙媒的優質稿件進行推介。

除了在形式上融合,武陵區還探索了深化內容合作的模式。武陵新聞網在籌備之初,就邀請了紙媒、電視媒體的負責人參與謀劃,廣泛汲取意見。2014年初,武陵區委宣傳部還建立了新聞宣傳報道聯席商討制度,對中心工作、重點工作及重大典型報道,邀請網絡媒體、紙媒、電視媒體負責人及區委辦、區政府辦等部門負責人一同參與,采取“一個內容多個創意、一種創意多種聯動”的發展模式,各具重點、百花齊放地積極開展新聞宣傳報道。例如2014年7月,武陵區加強基層組織服務能力與水平有了新突破,建設“完美社區”過程中在落路口社區引入了湖南省第一臺“易辦事”自助服務終端,打造了“永不下班的社區”。在確定了該選題后,武陵新聞電視頻道率先以便民、為民的角度對該服務終端進行了重點報道,緊接著武陵手機報以建設“完美社區”,提升基層服務水平進行了專欄報道。該新聞在區屬媒體上一經發出,《湖南日報》《常德日報》《常德晚報》,常德電視臺相繼推出相關主題報道。8月,中央媒體《經濟日報》在頭版以《湖南常德:有了“易辦事”辦事更便捷》為題關注武陵區創新方式加強社會服務,同時配發記者手記,結合簡政放權、提升效率,表示全國各地都應通過武陵區真正解決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中得到深刻啟示?!督洕請蟆肺恼掳l表后,武陵新聞網、武陵手機報再次撰文進行后續報道,將《經濟日報》刊文內容核心與當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行再融合,更深一步闡釋了武陵區黨委、政府的執政理念。通過此次新聞宣傳實踐得出的區級傳統媒體+新媒體打頭陣――上級傳統媒體深入挖掘――區級新媒體升溫的報道模式,給予了武陵區新聞宣傳的重大啟示,促進了內容的進一步深化,同時結合各自媒體特點釋放了更多展示的空間,在受眾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宣傳效果。

3 如何探尋符合自身實際的二者融合之道

應對媒體融合發展這一傳媒領域重大而深刻的變革,武陵區還存在很多不足,需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統籌規劃,充分運用好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優勢互補的特點,在新聞宣傳的路上走穩走快走好。

1)解放思想,形成適應融合發展的新觀念。觀念引領行動,認識推動實踐。2014年10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召開的出版傳媒集團主要負責人座談會強調,推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是黨中央著眼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作為區(縣)一級新聞宣傳主管部門,不能有畏難情緒和慣性思維,最重要的是樹立互聯網思維和一體化發展觀念,破除陳舊觀念的束縛。武陵區委宣傳部確定了通過新媒體發展帶動全區“大新聞”宣傳格局構建的目標,但依舊需要在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實現共享融通,同時挖掘和整合資源,進一步完善自身,滿足受眾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搶占新聞宣傳時機與先機。

2)發展陣地,形成適應深化合作的新模式。如果沒有區屬新聞宣傳的陣地,與上級媒體采取更多的合作都只能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難以發揮更多的能動性。因此,武陵區將加大投入,發展區屬新聞宣傳陣地,繼續加快武陵新聞網、武陵手機報、微信公眾號、電視頻道的發展壯大,為武陵區新聞宣傳大踏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繼續完善“大新聞”宣傳格局的內涵、合作機制,在現有雛形的基礎上形成完整、操作性強的制度,深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機融合。繼續保持新聞宣傳報道聯席商討制度,加強內容交流,在合作中尋找靈感,形成形式與內容資源雙向、自由流動的新模式,借助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動力和海量資源,推進武陵區新聞宣傳的覆蓋面,借助新媒體傳播快捷、隨時隨地閱讀和云數據優勢,擴大武陵區新聞宣傳的影響力。此外,要充分地借力發展,不關起門來搞宣傳,什么都自己來建。

3)夯實基礎,形成以內容為根本的核心競爭力。對于新聞宣傳來說,“內容為王”的原則是永遠不會改變的。武陵區將始終把內容建設擺在十分重要的突出位置,以內容優勢推動新聞宣傳工作。一是追求專業權威,通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新聞宣傳的融合,進行專業化的新聞生產,提升新聞內容品質。二是注重分眾化互動化,即既要提供共性化的新聞產品,也要加強個性化的新聞生產,同時還要注重將大眾互動納入新聞宣傳。2014年9月,武陵區全面承接17項城市管理事權,有市民在網絡論壇上留言,希望武陵區加大對街面流動攤販特別是新疆烤羊肉串攤的整治,武陵區創新思維,探索引導新疆兄弟入店經營后的第二天,武陵手機報以新疆兄弟自愿入店經營、在常德安居樂業的角度,側面對武陵區解決“老大難”城管問題進行了報道,引發了市、區兩級的廣泛關注。10月,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武陵手機報轉換角度,以普通市民欣喜看到城市管理轉變,再次對該話題進行了深入報道?!冻5氯請蟆烦掷m關注該稿件,并將該稿件刊發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版顯著位置。這種探索,達到了市民參與、新興媒體密切關注、傳統媒體借機發力的效果,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可復制性。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是傳媒領域的一次重大歷史變革,同時對于區(縣)級新聞宣傳主管部門來說,也是一次觀念、管理、發力的重大變革。武陵區適應發展潮流,率先探索“大新聞”宣傳格局,充分發揮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對促進武陵區對外宣傳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當然,武陵區也將繼續順應融合發展勢頭,健全、完善“大新聞”宣傳格局,大膽創新、砥礪前行,不斷開創新聞宣傳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李強.新媒體:傳統媒體強勁的競爭對手[J].新聞愛好者,2010(8):21-22.

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優勢范文第5篇

摘 要: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在其信息獲取渠道方面各有優劣,雙方在風險控制與降低信息成本方面有共同目標。本文通過演化博弈理論來研究兩個行業共同構建征信平臺的可行性,并指出演化博弈結果趨于合作的條件,雙方共建征信平臺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提高貸款成功率,最后對于促進演化博弈合作實現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演化博弈;征信平臺;信息不對稱度

一、引言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ヂ摼W金融的主要業態包括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與傳統金融模式相比,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性突變在于“金融脫媒”,即依靠新興科技手段改變信貸風險管理的常規路徑與模式,將金融中介由以往的“科層制”改造為“扁平化”,從而降低參與門檻,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實現借、貸、金融中介三方共贏。然而“金融脫媒”后的互聯網金融本質仍屬于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所以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仍是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網絡借貸是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借貸作為正規金融的補充,可以在小微企業群體與有資金需求和理財需求的個人之間搭建高效的網絡互動平臺。網絡借貸交易規模和平臺數量快速增長,其中2015年上半年成交規模為2568.1億元人民幣,已超過2014年全年交易總量,僅2015年上半年就新增872家交易平臺。網絡借貸作為商業銀行信貸渠道的補充其作用正逐漸增強,伴隨其快速發展的同時行業隱藏的風險也逐漸暴露, 2014年平臺倒閉數量為275家,2015年上半年問題平臺總數為786家,網絡借貸平臺的倒閉浪潮不僅影響了這一新興行業的發展前景,也損害了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利益,情況嚴重時可能影響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

2014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842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50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25%,比上年末上升0.25個百分點。商業銀行等傳統信貸類機構對信用風險管理有著嚴格的風險控制流程,內部利用客戶歷史數據建模,外部借鑒征信系統數據共享借款人信用信息,并充分發揮征信系統的“失信懲戒、守信激勵” 機制,將失信借款人排除在貸款對象之外,將資產不良率控制在較低的水平。商業銀行的現有信貸模式存在“逆向選擇”問題,導致了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現狀,僅僅利用客戶歷史數據和人民銀行征信數據進行信用評估不利于商業銀行的長遠發展。

網絡借貸等新興互聯網金融業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的潛在風險日漸凸顯,建設和完善我國征信體系,為網絡信貸行業發展提供基礎支持,已成為我國網絡貸款行業健康發展面臨的首要任務。

網絡借貸征信建設剛起步,現階段已經出現了三種模式, 分別是由上海資信牽頭的具有國資背景的互聯網征信模式、市場化會員制的征信模式以及阿里金融依托互聯網供應鏈建立的數據挖掘模式。在國家征信體系建設方面,2013年正式實施《征信業管理條例》,建立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制度,完善信用評級管理制度,為商業銀行風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數據顯示, 截至2014 年12 月末, 征信中心收錄自然人信息8.57 億條, 其中有信用記錄的自然人3.51 億人, 對商業銀行等信貸機構全面、準確地揭示借款人的信用狀況、提升信貸資產質量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征信參與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不能為網絡借貸機構提供實時在線服務,同時征信系統數據信息的采集范圍有限,信息采集種類有待豐富。雖然網絡征信開始出現爆發性增長,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如不同征信平臺之間數據分割、系統兼容性差、征信機構有效數據積累不足、網絡信貸平臺與網絡征信平臺之間接入還處于初級階段等。這些現實困難對網絡借貸征信服務的發展帶來了明顯的壓力,也影響了網絡借貸資產質量的提升。

加強信用風險管理、提升經營的穩定性是信貸機構面臨的主要任務,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完善的征信體系支持,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皆是如此。

二、文獻綜述

近兩年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為小微企業融資和個人理財在傳統商業銀行途徑外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對商業銀行現有業務體系也造成了一定影響。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的網絡借貸業務由于信用體系不健全及風險控制手段不足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商業銀行信貸存在的逆向選擇問題沒有較好的解決途徑,國內外學者對此進行了相關的研究。

威廉姆森(Williamson)在肯定了科斯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與拓展了交易成本的決定性因素,他認為有限理性與機會主義的存在提高了資金融通和交易達成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風險,從而在更大范圍內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存在,信息獲取成本及在交易雙方之間的對稱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金融交易的結構與資金信貸風險,從而決定金融交易能否達成。伯杰(Berger)從小微企業角度出發并在已有理論模式上做了進一步分析,認為互聯網金融模式是對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能夠有效緩解傳統金融模式未能解決的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程鑫肯定了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給征信體系完善帶來新的機遇,強調了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搜索引擎等互聯網技術將大大提高征信服務產品的豐富性并擴大信用信息征集主體范圍,對于現階段存在的立法滯后導致的信息主體權益缺乏法律保障、征信標準不統一導致的信息難以大范圍共享、監管主體不明確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何樹紅等在已有的商業銀行風險控制基礎理論上做了進一步分析,指出我國信用體系不健全造成的市場主體信用缺失和商業銀行自身缺乏有效采集信息的手段是導致商業銀行產生信貸風險的重要因素,同時由于缺乏強有力的風險監控和治理手段更加大了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李真從經濟分析和應用角度探討了現有互聯網金融征信的類型,分別從優劣勢和發展前景方面對大數據征信模式、商業征信機構模式、“自征信”模式、對接央行征信系統模式進行分析,認為“自征信”模式將會在探索實踐中繼續發展,成為互聯網金融征信領域的主流模式之一。許天駱等從博弈理論視角出發,通過信號傳遞模型和聲譽模型,證明了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信息的甄別與控制可以增加商業銀行與借款企業之間的信息對稱度,從而提高商業銀行的決策能力,得出加強商業銀行信號指標選擇和信息識別能力以及與企業建立長期的信貸關系可以有效提高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控制能力。彭鵬等在對信用行為進行博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產權激勵機制、失信懲戒機制和道德約束機制三種機制,為征信體系建設提供了指導思想。李峰等基于博弈參與人“有限理性”假設,采取“自底向上”的多智能體建模方法,通過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信貸市場中銀行和企業演化博弈的問題,得出銀行之間信息共享可改善信息不對稱現象從而降低風險損失。彭迪云等從競合角度出發,認為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同屬系統內的共生單元,互聯網金融倒逼商業銀行改革的同時離不開其支持,提出雙方將立足共生關系共同致力于金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發展趨勢。

上述學者的研究著眼于商業銀行或互聯網金融單方對風險的控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既有的研究大都限于對信貸風險的描述和發展建議上,少有從博弈機理方面研究的文章,更缺乏具有前瞻性視角的基于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雙方解決風險控制問題的進一步研究。從完善征信體系的視角出發,本文提出了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共同構建征信平臺方案,雙方通過信息共享,在進一步降低信息成本的同時增強風險控制能力,減少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的出現。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從演化博弈的視角出發,證明了征信平臺構建的可行性,指出了征信平臺構建的必要條件,最終從政策上提出雙方共同構建征信平臺的建議。

三、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共建征信平臺的演化博弈模型構建

假設博弈雙方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都是有限理性主體,在博弈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具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屬性,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兩個群體間信息不對稱、博弈隨機,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的行動對策均為{共同構建征信平臺,不共同構建征信平臺}。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均選擇共同構建征信平臺時,雙方需要改變現有的信息采集標準和流程,并對本方已有數據按一定標準進行處理共享,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均需付出構建成本,雙方共同構建征信平臺成本與雙方各自的信息量成正向關系;商業銀行選擇共同構建征信平臺而互聯網金融選擇不共同構建征信平臺時,商業銀行會將自己的信息進行處理并有選擇地與互聯網金融共享,互聯網金融選擇不參與共同構建征信平臺,商業銀行為構建征信平臺所付出的成本為沉沒成本,商業銀行收益減少而互聯網金融企業收益不變;同理互聯網金融選擇共同構建征信平臺而商業銀行拒絕參與時,互聯網金融收益減少而商業銀行收益不變。對于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兩個群體來說,通過有效的手段和途徑降低信息不對稱度來獲取更高的收益是雙方共同的追求。從共同構建征信平臺的信息共享角度來說,在不考慮國家未來新政策或指導意見的影響下,該平臺上信息的共享利用需要經歷一個長期與反復的演化過程,在演化過程中隨著有效信息量的不斷增大與風險評價和衡量體系的不斷完善,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企業均為信息不對稱度降低的主要受益者,所不同的是商業銀行在擴大了征信的范圍與程度時拓展了信貸業務的服務范圍、增大了信貸業務的受眾群體,而互聯網金融可以通過更短的時間與更低的成本來獲取海量數據,從而真正發揮自身利用大數據實現風險控制的能力。

模型假設為,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均選擇不構建征信平臺時的收益分別為[πB] 和[πI],商業銀行的有效信息量為[InfB],互聯網金融的有效信息量為[InfI],當兩方均選擇構建征信平臺時,雙方均得到對方的有效信息量,由于雙方對信息的使用不同導致向收益轉化不同,商業銀行選擇構建時的收益系數是[χB(0<χB<1)],對應的收益增加量為[χB×InfI], 互聯網金融選擇構建時的收益系數是[χI(0<χI<1)],對應的收益增加量為[χI×InfB]; 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選擇構建征信平臺時成本系數分別為[γB]、[γI],付出的信息成本費與自身信息量正相關,分別為[γB×InfB] 、[γI×InfI];單方構建時損失為己方信息成本費用[γB×InfB] 、[γI×InfI],不構建方收益不變,該博弈的支付矩陣如表1,{構建,構建}、{不構建,不構建}是博弈雙方的兩個納什均衡點。

表1:征信平臺構建支付矩陣

[互聯網金融

商業銀行

\&

構建征信平臺\&

不構建征信平臺\&構建征信平臺\&[πI+χIInfB-γIInfI]

[πB+χBInfI-γBInfB]\&[πI]

[πB-γBInfB]\&不構建征信平臺

\&[πI-γIInfI]

[πB]\&[πI]

[ πB]\&]

四、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共建征信平臺的演化博弈分析

演化博弈論從博弈參與主體有限理性出發,認為理性人是在不斷地試錯過程中達到博弈均衡的,以演化穩定策略為基本概念,強調博弈的動態過程,在多重均衡中究竟達到哪一個均衡依賴于演化的初始條件及演化路徑。復制動態是描述某一特定策略在一個種群中被采用的頻數或頻度的動態微分方程。當一種策略的適應度比種群的平均適應度高,這種策略就會在種群中發展,即適者生存體現為這種策略的增長率大于零。通過Malthusian 動態方程,策略的增長率等于它的相對適應度,當采取這個策略的個體適應度高于群體的平均適應度時,那么這個策略就會增長。

假設商業銀行群體選擇構建征信平臺的所占比例為[qB],互聯網金融群體選擇構建征信平臺所占比例為[qI],商業銀行選擇不構建征信平臺和構建征信平臺時的期望收益分別為[uBi]和[uBc],平均收益為[uB]。

則[uBi=qIπB+(1-qI)πB=πB uBc=qI(πB+χBInfI-γBInfB)+(1-qI)(πB-γBInfB)]

[ uB=qBuBc+(1-qB)uBi]

同理,互聯網金融選擇不構建征信平臺和構建征信平臺時的期望收益分別為[uIc]和[uIi],平均收益為[uI]。

則 [uIc=qBπI+(1-qB)πI=πIuIi=(1-qB)(πI-γIInfI)+qB(πI+χIInfB-γIInfI)]

[ uI=qIuIc+(1-qI)uIi]

可得復制動態方程組:

[dqIdt=qI(1-qI)(qBInfBχI-InfIγI)dqBdt=qB(1-qB)(qIInfIχB-InfBγB)]

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之間構建征信平臺的博弈可以用復制動態方程組來描述,在方程組中分別令[dqBdt=0,dqIdt=0],可以得到,當[qB=0,1] 或[qI=InfBγBInfIχB]時,商業銀行中選擇構建征信平臺的比例是穩定的;當[qI=0,1]或[qB=InfIγIInfBχI]時,互聯網金融中選擇構建征信平臺的比例是穩定的?;谝陨戏治?,可以得到互聯網金融和商業銀行征信平臺構建的演化博弈模型均衡點為:[P1(0,0)]、[P2(1,0)]、[P3(1,1)]、[P4(0,1)]和[P5=(q*B=InfIγIInfBχI,q*I=InfBγBInfIχB)]。

該系統的雅可比矩陣為:

[J=(1-2qI)(qBInfBχI-InfIγI)qIInfBχI(1-qI) qBInfIχB(1-qB) (1-2qB)(qIInfIχB-InfBγB)]

矩陣對應的行列式為:

[J=(1-2qI)(qBInfBχI-InfIγI) qIInfBχI(1-qI) qBInfIχB(1-qB) (1-2qB)(qIInfIχB-InfBγB)]

矩陣的跡為:[tr(J)]

則平衡點穩定的條件為:[J>0,tr(J)<0],

[tr(J)=(1-2qI)(qBInfBχI-InfIγI)+(1-2qB)(qIInfIχB-InfBγB)]

情況1:當[χBInfI>γBInfB,χIInfB>γIInfI]時,各平衡點雅可比矩陣行列式與跡的符號如表2所示。

情況2:當[χBInfI<γBInfB,χIInfB<γIInfI] 時,各平衡點雅可比矩陣行列式與跡的符號如表3所示。

情況3:當[χBInfI>γBInfB,χIInfB<γIInfI]時,各平衡點雅可比矩陣行列式與跡的符號如表4所示。

表4:平衡點及其穩定性分析

[平衡點\&行列式符號\&跡符號\&穩定性\&P1(0,0)\&+\&-\&ESS\&P2(1,0)\&-\&不確定\&不穩定\&P3(1,1)\&-\&不確定\&鞍點\&P4(0,1)\&+\&+\&鞍點\&]

情況4:當[χBInfI<γBInfB,χIInfB>γIInfI]時各平衡點雅可比矩陣行列式與跡的符號如表5所示。

表5:平衡點及其穩定性分析

[平衡點\&行列式符號\&跡符號\&穩定性\&P1(0,0)\&+\&-\&ESS\&P2(1,0)\&-\&+\&不穩定\&P3(1,1)\&-\&不確定\&鞍點\&P4(0,1)\&-\&不確定\&鞍點\&]

[P4(0,1)][P3(1,1)][P1(0,0)][P2(1,0)] [qI][qB][▲][▲][?][?][▼][▼][?]

圖4:博弈演化路徑圖

由上述四種演化路徑圖可知,演化博弈的結果取決于[χBInfI與γBInfB]、[χIInfB與γIInf]之間的大小關系。對于[χBInfI>γBInfB]、[χIInfB>γIInfI]時,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演化博弈路徑和演化均衡結果主要取決于鞍點P5在系統中的位置和系統中參與雙方的初始狀態。由P2到P5、P3到P5組成的折線為系統收斂于不同狀態的臨界線,從圖1上看,四邊形P1P4P5P2的面積越大,意味著初始狀態落入四邊形P1P4P5P2內的概率越大,兩博弈主體初始選擇構建的比例落入四邊形P1P4P5P2時,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博弈的演化收斂于雙方均選擇不共同構建征信平臺;當初始狀態落入四邊形P4P5P2P3時,隨著演化博弈的進行收斂于雙方均選擇共同構建征信平臺。在演化博弈開始前,對博弈結果的預期會促使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在是否選擇共同構建征信平臺中做出選擇,在征信平臺構建取得進展后,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主體會選擇繼續合作并達到良性循環。在其他參數不變的情況下,[γB*InfB]、[γI*InfI] 越小則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主體所付出的初始成本越小,折線上方的面積也就越大,此時演化博弈系統趨于共建征信平臺。此外,實際博弈主體雙方共建征信平臺時要加強溝通和合作,在實際溝通合作過程中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在有效信息量共享、流程共享、平臺維護與監管、利潤分配與成本方面存在分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相互依賴、相互理解的高效溝通機制,加強彼此之間的信任關系。對于情況2、3、4,當[χBInfI<γBInfB,χIInfB<γIInf]、[χBInfI>γBInfB,χIInfB<γIInfI]、[χBInfI<γBInfB,χIInfB>γIInfI]時,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至少有一方構建征信平臺的收益增加量小于成本,此時雅可比矩陣穩定性如表所示,對比變化復制動態圖看出,不論從任何初始狀態出發,系統均收斂于O(0,0)點,此時均拒絕共同構建征信平臺才是穩定的演化策略。

五、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共建征信平臺的優勢

現實情況下,商業銀行擁有海量的歷史交易數據、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成熟的大客戶群體,然而商業銀行傳統的征信模式信息下沉能力有限,導致商業銀行在傳統信貸配給體制下選擇性忽略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ヂ摼W金融具有高效、廉價的信息搜集和處理能力,但是不同網貸平臺信息搜集標準不同、信用評價體系不同。信用信息本身包含商業價值, 如借款人標識信息、借款人融資額等,這些敏感信息是網貸平臺嚴格保守的商業秘密,平臺之間合作困難導致互聯網金融在授信問題上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在網貸平臺采取信息閉環策略和未能接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的情況下,可能產生已被A網貸平臺列入黑名單的小微企業又在B網貸平臺成功申請貸款的情況。

互聯網金融征信平臺、商業銀行征信平臺分立經營,不僅缺乏權威性和客觀性,而且平臺之間缺乏良好的兼容性,信息難以互聯互通,存在較大的局限性,降低了征信平臺的存在價值。在選擇共建征信平臺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利用共建征信平臺中互聯網金融的信息搜集和挖掘優勢,低成本、快捷高效地搜集小微企業自身實力信息,解決了傳統情況下信息下沉困難問題,結合自身成熟的風控體系對小微企業進行評估和授信,能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服務范圍,有效緩解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互聯網金融在發揮自身技術優勢的同時,充分利用商業銀行原有的信用數據和互聯網金融內部信用數據,學習商業銀行風險控制思路和體系,增強信用風險管理能力,從而提升行業持久發展力。

信息準確度是指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所擁有的、能預測企業行為信息的準確程度,用[f(Inf)]表示,[f(Inf)∈(0,1]],[f(Inf)=1]表示信息完全準確,[limf(Inf)=0]時表示信息完全不對稱。當[limf(Inf)=0]時,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對某個企業的信息及會采取哪種行為完全不了解,由于掌握了行業相關統計信息,在企業可以隱藏信息的行為下,商業銀行仍能了解企業所屬的類型和可能行為的集合,這些經驗數據在統計意義上刻畫該企業具有一定的準確度。

[InfBNN]、[InfINN]為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基礎有效信息量,在考慮雙方選擇參與構建信息平臺與不參與構建信息平臺時,對于信息量的變化考慮引入信息熵。信息熵是指對不確定度變化的度量,當增加有效信息量[Inf],不確定性減小,可預測信息的準確度增加,信息不對稱度降低。[Inf]和[f(Inf)]之間的影響關系為增函數。[f(Inf)]對于[Inf]來說邊際效用遞減直至邊際效用為零,隨著有效信息量的增加,信息準確度增加的程度越來越小,關系如圖5所示。

圖5:信息量與信息準確度關系圖

信息經濟學認為, 通過獲取信息可增加做出正確選擇的能力從而提高經濟效率,這是信息的價值;信息的成本表現為進行調查和搜索等獲取信息經濟活動需要付出成本,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雙方的資源是有限的, 在行為理性的假設前提下, 要在有限資源的約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信息傳遞的初期, 較少的資源付出可得到較多的信息, 獲得的信息的邊際效用也很大。既然雙方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 隨著信息傳遞活動的進行,需要付出遞增的資源才能獲得與先前相同的信息效用。當他們支付的信息成本的邊際效用等于獲得的信息的邊際效用時, 他們會停止進行信息傳遞, 因為他們已獲得了最大化的信息總效用?;ヂ摼W金融與商業銀行共同構建征信平臺時,構建平臺成本是初始成本,可認為不隨時間變化,使用平臺上對方信息的成本認為是己方的信息成本,隨著信息量的遞增,信息準確度的增長越來越慢,有效信息的獲取成本隨著信息量的增加越來越高,當信息獲取的邊際成本等于獲取信息產生的邊際效用時,雙方通過共建征信平臺達到了最優信息獲取量,雙方的收益增量達到最大。

小微企業進行貸款時,貸款的利率由基準利率與風險溢價共同決定,表達式為:[r=r基+r風險]。

基準利率為:[r基=rb+rB+rI+rp],[rb]表示銀行存款基準利率,[rB]表示商業銀行管理費用,[rI]表示互聯網金融管理費用,[rp]表示目標利潤率。

風險溢價為:[r風險=rsibor*(1-τ)*βK], [rsibor=r基]表示貸款基準利率,[τ]表示貸款成功概率,[β]表示修正乘數,[K ]表示小微企業自身綜合實力。

在現有有效信息量情況下,小微企業項目成功并按時還款的概率為[p],則貸款成功的概率為[τ=p×f(Inf)+(1-p)×(1-f(Inf))],分別對有效信息量和項目成功概率求偏導得:

[?τ?p=2f(Inf)-1] ,[?τ?Inf=(2p-1)f′(Inf)]

在有效信息量為定值、信息準確度大于0.5的情況下,貸款成功率與小微企業項目成功概率成正比,小微企業選擇成功概率大的項目更容易促進貸款的進行,這也符合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機制;在小微企業項目成功概率一定且成功概率大于0.5時,貸款成功概率與有效信息量增加的邊際效用正相關,且信息的邊際效用始終不小于0,故有效信息量越大,貸款成功概率越高。

對于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來說,選擇共同構建征信平臺之前,貸款的風險溢價為:

[r風險=rsibor*(1-p×f(Inf)-(1-p)×(1-f(Inf)))*βK]

風險溢價關于有效信息量的偏導數為:

[?r風?Inf=(2p-1)f′(Inf)rsibor*βK]

有效信息量越大,風險溢價越低,選擇構建相比不構建有效地降低了貸款利率、提高了貸款成功率。

在共同構建征信平臺時,雙方之間信息壁壘被打破,信息得以共享。雙方之間信息交換如圖6所示:

[商業銀行從互聯網金融獲取信息從商業銀行獲取信息 互聯網金融 ↘ ↙ 小微企業(借款方) ]

圖6: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信息交換圖

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的預期收益為:

[πB=τ*DB*(h-1-r-rB)+(1-τ)*DB*(0-r-rB)]

其中[DB]表示商業銀行貸款營業總額。

互聯網金融的預期收益為:

[πI=τ*DI*(h-1-r-rI)+(1-τ)*DI*(0-r-rI)]

其中[DI]表示互聯網金融貸款營業總額。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放出的貸款總額記為[D],[D=i=1nqi=DB+DI];[qi]表示單筆貸款金額,[qi=i=1n(M*k1*f(Inf)+ξ)];[M]表示現有授信貸款額度;[ξ]表示浮動因子。雙方選擇構建時,信息準確度提高,單筆貸款額度提高,貸款門檻下降,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的總貸款量增加。

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共同構建征信平臺,通過信息分享既能及時發現借款人的信用瑕疵,又進一步擴大征信數據的采集范圍,豐富數據類型和種類,商業銀行的傳統信用交易數據與互聯網金融數據相互印證,通過現代數據分析技術和處理技術予以匹配處理,將大大提高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的信用風險管理能力,降低貸款違約的風險和貸款損失。

六、關于共建征信平臺的建議

通過演化博弈和信息成本分析,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合作共同構建征信平臺最終能獲得的總收益遠遠大于雙方競爭時的總收益,因為信息不對稱產生囚徒困境,較難達成合作。雙方的構建受到雙方的競合博弈初始狀態、收益系數、成本系數及政府政策措施的影響。

第一,提高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選擇共同構建征信平臺的比例。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初期選擇共同構建征信平臺的比例反映了雙方對演化博弈的預期,根據演化博弈的過程分析,博弈初期雙方參與共同構建征信平臺比例越高,越有利于以較快的速度達到演化博弈的平衡策略;另一方面是參與共建征信平臺的比例越高,征信平臺的信息來源越豐富,根據邊際效應遞減原則,信息的獲取成本也會隨之降低,信息豐富帶來信息不對稱程度也會降低,雙方選擇共建征信平臺帶來的效益也越明顯。

第二,提高收益系數,降低成本系數?;ヂ摼W金融與商業銀行共同構建征信平臺時,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借助共同構建的征信平臺可以大大增強對于小微企業的了解,充分發掘小微企業貸款市場空間,降低不良貸款率,借助互聯網科技和理念更新升級現有數據體系;對于互聯網金融來說,學習商業銀行成熟的風控體系和利用商業銀行已有的較為完備的數據積累,立足于互聯網時間和空間優勢,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信貸的同時做好風險控制工作,降低壞賬率,借助商業銀行已有歷史數據可以大大減少互聯網金融的線下工作。

第三,政策上加強引導作用?;ヂ摼W金融與商業銀行共建征信平臺可以促進小微企業融資實現,提升信貸雙方的收益,促進普惠金融的實現。一方面政府應當從政策上鼓勵完善現有的征信體制,促進新的征信體制出現,打擊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的不良競爭行為;同時應積極推動建立征信行業自律組織,充分發揮組織引導、規范和整合征信資源的作用。如果有征信行業自律組織在其間充分溝通、斡旋,這些零散、細碎的征信數據有望匯集成為較全面、完善的金融基礎信息庫;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業務監管,降低互聯網金融粗放發展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另一方面由于短期內雙方可能考慮到構建成本選擇不合作,政府應以自身公信力加大宣傳力度和采取一定的補貼措施,增強雙方對共同構建征信平臺的認識。

第四,加強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的合作,鼓勵良性競爭?;ヂ摼W金融擁有大量的用戶歷史數據和信用,這些高價值的數據能夠有效拓寬商業銀行業務; 商業銀行方面向互聯網金融提供一些金融網絡專業技術,保證金融安全,并且可以用自身的金融權威性為互聯網金融做信用擔保,減少其流動性風險,促進金融普惠理財市場的健康發展。雙方合作才能把總收益增量做大,巨大的增量收益期望才能促進雙方進一步更好地合作。

參考文獻:

[1]Bester,H.,and M. Hellwig. Moral Hazard and Equilibrium Credit Rationing: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M].

[2]Bergers,Gleisnerf.2008.Emergenc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on Electronic Markets:The Case of Online P2P Lending[D].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Frankfurt.

[3]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http://finance.people.com.cn/money/n/2015/0718/c42877-2732433

5.html.

[4]李真.互聯網金融征信模式:經濟分析,應用研判與完善框架[J].寧夏社會科學,2015,(1).

[5]中國網絡信貸行業發展報告(2014-2015)http://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3955175.

[6]中國征信業發展報告.http://www.gov.cn/gzdt/att/att/site1/20131212/1c6f6506c5d514139c2f01.pdf.

[7]程鑫.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征信體系完善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上海金融,2014,(11).

[8]何樹紅,楊采燕.我國信用體系的健全與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控制[J].經濟問題探索,2009,(2).

[9]四川銀監局課題組.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影響研究[J].西南金融,2013,(12).

[10]許天駱,王亭熙.博弈論域下商業銀行信貸的風險控制[J].統計與決策,2012,(12).

[11]彭鵬,羅劍朝.中國信用制度設計的博弈分析[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6(5).

[12]李鋒,陳倩.信息共享對信貸市場影響的演化博弈分析[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5).

[13]彭迪云,李陽.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的共生關系及其互動發展對策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5 ,(3).

[14]毛磊.演化博弈視角下創意產業集群企業創新競合機制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4).

(特約編輯 齊稚平;校對 RR,GX)

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優勢范文第6篇

1 將“互聯網+”思維植入傳統茶葉營銷中的必要性

1.1 傳統茶葉市場的地域局限性

茶葉產地與市場具有顯著的地域性[1], 該特征一定程度上對差異流通貿易產生阻礙。產區大多交通不便、信息閉塞, 獲取相關商務信息會比較滯后, 因此茶農極易錯失商機[2]。將互聯網運用到傳統茶葉銷售中, 憑借電子商務技術手段獲得最新商務信息, 克服產區地域性對市場的限制[3]。

1.2“互聯網+”有利于茶葉品牌的構建

我國多數茶企規模小, 實力不足, 一些茶企無法承擔額外廣告費, 宣傳力度不足使其無法利用品牌優勢[4]?;ヂ摼W促進了新媒體發展, 其速度與形式日趨多樣化, 成本大幅降低, 運用網絡宣傳可提升茶企品牌效應, 同時為客戶提供多元信息, 促進產品銷售與發展。

1.3“互聯網+”有利于茶葉商品經濟的發展

目前我國互聯網用戶已超8億, 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 4G網絡覆蓋不斷蔓延至全國每一個角落。以大學生創業的“藝福堂”茶葉互聯網電商品牌為例, 藝福堂改變傳統茶產業模式, 憑借電子商務平臺, 簡化銷售利益鏈, 降低顧客購買成本, 實現茶農、茶企、消費者三方共贏, 自2008年成立以來, 已成為收益過2億的茶企之一, 位列國內茶行業發展前列。

因此, 在傳統茶葉市場面臨變革的時期, 互聯網營銷途徑是茶葉企業拓展消費市場、提升自身實力的最佳選擇。

2“互聯網+”時代下下茶葉產品營銷面臨的問題

2.1 茶企對網絡銷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企業對網絡營銷這一新鮮事物仍保持觀望態度。尤其中小企業受傳統營銷觀念影響, 認為網絡營銷成本大, 茶企需耗費時間和精力去搜集整理信息。并且茶口感好壞、品質優良是需客戶體驗的, 而互聯網營銷中缺少線下體驗導致茶企對網絡營銷興趣低落。

2.2 茶企缺乏相關的網絡營銷人才

網絡營銷發展不完善, 茶企對其概念比較模糊。茶葉市場對互聯網銷售人才的需求很大, 但一些茶企由于自身能力有限, 不愿投入資金培養或引進互聯網營銷人才, 使茶企的網絡營銷質量差、效果不顯著, 進而無法帶動中小型茶企開展互聯網營銷模式的積極性。

2.3 雖然有大量潛在消費者, 但發掘是難題

在線消費人群主要是20-35歲之間年輕人, 而目前茶葉的主要消費群體集中在35歲以上, 他們大多沒有線上購茶習慣[5]。茶葉電商在拓展中高端市場, 尤其第一次獲取用戶時, 花費的成本非常高。線上顧客對“茶”的認知不夠, 網上消費者多數不懂茶, 他們更多關注包裝和價格, 而不是品質。

3 如何利用“互聯網+”發展茶葉市場經濟

3.1 完善企業線上銷售平臺

線上平臺設計簡單粗糙, 并且缺乏周期性專業化的管理體系和維護模式將不能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6]。茶企應在網頁制作及網站建設上下功夫, 甚至可用多國語言推廣茶葉及茶文化以改善和發展茶葉市場。同時, 移動互聯網平臺在促進傳統茶葉市場中的貢獻也不容小覷??赏ㄟ^手機淘寶、微信及茶企開發的APP完善品牌服務, 促進產品推廣。

3.2 創新線上營銷策略

利用消費者購買心理, 茶企可制定一些積極向上的營銷策略[7,8]。

3.2.1 首單優惠。

首次注冊并下單的用戶享有超值優惠。優惠可以吸引一大批人。消費者首次下單時, 平臺給予一定折扣, 給消費者留下好感。適當讓利可以得到更多回頭客。

3.2.2 限量銷售。

部分產品限量銷售。如高端茶葉限量發行使其具有收藏價值或手工花果茶每日僅售100份以保證品質。抓住一些消費者講求商品個性化和追求高質量的心理, 物以稀為貴, 限量銷售、限量生產、限量服務, 保證產品服務質量的同時更引人注目。

3.2.3幽默式主動揭短。

將產品及服務缺點以幽默的口吻告知用戶。如面向年輕消費群體售賣時尚花果茶時可這樣描述:“小主, 奴婢沒把握好此罐濃縮花果茶中蜂蜜的配方, 導致花果茶濃度較其他姐妹們調制的花果茶濃度高很多, 小主飲用時記得要多加些水哦。”

3.2.4 產品文化營銷。

賦予產品故事, 用故事打動人。如推銷某一野生紅茶時, 可講一個性格奔放的姑娘追逐愛情的故事。消費者有感性的一面, 產品中感人的故事會促進消費者購買。

3.3 充分發揮互聯網商業生態圈的作用, 實現交叉銷售

搭建茶文化互聯網商業生態圈[9], 涵蓋“茶”的幾乎全部的商品及服務, 顧客需要相關產品時, 在一個平臺就能一站式置辦齊全, 利于產品交叉銷售。

3.3.1 優質源頭天然茶葉與茶產業邊緣物質商品的線上銷售。

樹立品牌, 直接聯系原產地, 挑選優質天然茶葉, 形成統一包裝。優質茶場、良心種植, 這樣的平臺, 是對淘寶、唯品會等線上商城的模仿之上概念的創新。時常推出新產品, 滿足消費者對于商品的新鮮感, 獲取消費者第一注意力。

3.3.2 茶產品質量溯源查詢。

生產者提供生產加工信息, 供貨商承擔質量溯源誠信責任, 物流公司承擔物流風險。借助物聯網技術, 消費者掃描包裝二維碼即可了解茶葉種植經歷和過程中的農資投入品使用、人員操作規范、加工過程、車輛運輸等環節及產品檢測檢驗等信息, 實現質量能溯源產品可召回。

3.3.3 時尚自制花果茶線上銷售。

針對線上消費者特點, 茶企可制作健康營養的時尚花果茶, 通過互聯網形式宣傳推廣。憑借食品的營養價值, 迎合消費者消費心理, 制作甜味茶飲品, 如蜂蜜柚子茶、檸檬紅茶等健康養生茶品。

3.3.4“互聯網+”茶學公開課程、學習、體驗與評價。

開設茶學視頻課程。用戶通過視頻學習、線上答題及心得交流, 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茶文化。這是對目前市場上“互聯網+”O2O教育模式 (online to offline) [10]的概念創新。

3.3.5 細品香茗之后的感想論壇。

每個人對“茶”的理解都有所不同, 茶企出售茶及其相關產品時, 可搭建網絡交友互動平臺, 真正做到“以茶會友”。用戶在論壇各抒己見, 廣交知己, 共同構建茶文化大圈子, 立志做探索中國傳統茶文化道路上的踐行者。

3.3.6 茶藝師招聘求職線上中介服務。

迎合市場上對全職或兼職茶藝師的需求, 平臺可提供茶藝師招聘求職線上中介服務, 滿足用戶需求。只有商業生態圈不斷完善, 其產品之間才能因形成交互感而互相促進銷售。

3.3.7 茶文化非物質形式網絡新媒體傳播。

定期更新茶葉或茶文化方面的信息, 迎合用戶求知欲和轉發欲。用戶轉發時也是對平臺的宣傳[11]。“互聯網+”時代下, 新媒體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中, 媒體逐漸從一個高門檻的專業機構操作, 變成越來越多的普通人自己可以發布信息、傳播信息。當下, 人人都是自媒體, 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進行自我宣傳, 創造更大經濟效益。

結束語

茶作為我國傳統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具有悠久的歷史, 幾千年的人類文明發展也促進了茶文化的不斷進步。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產品銷售技術的不斷革新, 我們要勇擔時代責任, 迎接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挑戰, 把握機遇, 不斷提升自身素質以適應互聯網營銷模式下的經濟特點和發展要求, 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 提高創新思維, 不斷推動傳統茶葉市場的變革與發展, 維護傳統茶葉行業利益, 繼承并發揚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且博大精深的傳統茶文化。

摘要:我國的茶葉市場自古以來是中國傳統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擁有深厚的歷史根基。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傳統茶葉市場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機遇, 在此環境下, 我們要適應“互聯網+”大時代下的經濟特點和發展要求, 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 創新思路、更新辦法、多措并舉, 不斷推動傳統茶葉市場的變革與發展, 維護傳統茶葉企業的相關利益, 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關鍵詞:傳統茶葉市場,互聯網商業生態圈,變革與發展,互聯網+

參考文獻

[1] 蔡而迅.基于市場細分的茶葉市場開發問題研究[J].福建茶業, 2015, 15 (3) :51-55.

[2] 孔慶峰.簡論中國傳統農業經濟結構的特色及其局限性[J].東岳論叢, 2003 (09) :85-88.

[3] 堯水根.國內茶葉市場探討[J].農業考古, 2014 (05) :211-214.

[4] 李欣欣.新媒體時代茶企業網絡創新銷售模式探究[J], 科技資訊, 2013 (27) .

[5] 劉秋彬.中國茶葉市場的發展現狀與未來分析[A].福建茶業, 2017 (4) :02-05.

[6] 牛杰.茶葉企業的網絡營銷管理策略[J]福建茶業, 2016 (03) .

[7] 姜含春.茶葉市場營銷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0:155.

[8] 陳麗梅.提升福建茶葉營銷競爭力實證分析及對策[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 (5) :28-30.

[9] 陳前.以互聯網思維構建交廣平臺生態圈[A].中國廣播, 2016 (03) :47-50.

[10] 常娜, 曹輝.“互聯網+”背景下O2O教育生態圈及其建構.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6, 36 (11) :6-8.

上一篇:換屆團總支書記發言稿范文下一篇:護理風險管理名詞解釋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