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互聯網普及調查報告范文

2023-10-01

互聯網普及調查報告范文第1篇

下面, 結合過去近12個月的三次調研數據 (2014年9月, 2015年1月, 2015年6月) 可以看到, 相對于2014年, 2015年的調查中, 公有云未來12個月、12-24個月計劃部署的占比快速增加。這主要是由于用戶考慮將更多的非核心關鍵應用、高并發在線業務遷移到外部公有云上。這種將部分業務分流到外部公有云的IT架構能幫助企業實現統一用戶體驗、統一的SLA安全策略和統一的運維管理并節約IT成本?!盎ヂ摼W+”時代, 中國的云計算處于高速發展狀態?!盎ヂ摼W+”計劃的提出和實施, 為中國云計算的快速落地和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不僅加速中國云計算從目前的“云建設階段”向“云計算使用和普及階段”演進, 同時也促進云計算產業生態鏈的快速形成和發展。

在企業規模上, 企業級用戶將云計算作為企業級IT投資的重點。中橋在深訪中也了解到, 企業級用戶在建設私有云的同時, 廣泛選擇公有云用于測試開發、新應用部署和備份歸檔, 以及作為周期性資源補充。云計算演進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 對于企業級用戶, 其戰略重點是根據業務需求, 制定長期云規劃, 避免形成云孤島, 保證各種應用分階段上云的同時, 也要保證云環境業務穩定。而保證混合云投資回報的最重要的指標是實現集中統一管理。企業級用戶IT需要既能保證業務關鍵應用在混合云環境的性能和安全性需求, 同時又能滿足新應用對高并發查詢、海量數據處理的需求。而從中小企業來看, 隨著越來越多公有云供應商的技術成熟, 以及服務模式的標準化和流程化, 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考慮用公有云作為傳統IT的替代資源。

調查和深訪數據顯示, 刺激中國市場云計算增長的5大因素包括:

1.快速IT服務交付:傳統IT架構對業務的響應速度慢, 不僅影響到IT對業務的支撐效率, 同時也難以實現on-demand服務水平, 影響IT服務管理到IT服務交付的順利轉變。通過云計算, 用戶不僅可以加快IT對業務響應速度, 實現實時、近實時IT交付, 同時也能提高企業整體IT資源的使用效率, 更經濟高效地滿足業務高擴展、連續性需求。

2.新應用驅動:新應用是刺激云計算普及和快速增長的另外一個關鍵因素。移動應用和社區媒體正快速改變傳統的業務模式和行業格局, 成為中國用戶投資重點。調查顯示, 45%的企業級用戶將移動應用開發作為未來12個月IT前三投資重點。相對傳統應用, 新應用對于高并發查詢處理的性能要求高, 數據量增長快。中國智能移動用戶數量和廣闊的地域覆蓋, 需要橫向高可擴展、經濟高效的云架構平臺。同時, 考慮到中國企業在全球物聯網的潛在空間, 云計算能更有效滿足新應用所需要的規模、彈性、高可擴展性, 以及根據SLA配置和管理資源的能力。

3.中國成為云計算服務大國:全球1/3的數據中心將建于中國, 中國也將快速成為全球云計算服務的重要輸出國。中國云計算平臺和服務也是中國“一帶一路”最重要核心資源。中國云計算作為新業態下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 也將為中國在全球化數字化經濟以及物聯網時代提供可靠的IT平臺。

4.測試開發以及周期性需求:“互聯網+”時代, 應用種類和數量在快速增加。應用的開發部署效率, 決定著IT對業務的響應速度和支撐能力。傳統應用通過云計算降低測試開發新增采購和管理成本。然而, 在新應用測試環境, 激增流量和超可擴展以及高并發測試需求, 導致測試開發開支高、部署周期長。云計算快速成為各種應用測試開發的主要資源形態。同時, 越來越多的激增業務, 通過將云計算作為補充資源, 來降低閑置IT資源的持有率, 降低TCO。

5.相對于傳統應用, 新應用通過消費者產生海量非結構化數據。對于社區媒體, 歸檔數據的部署管理, 快速成為社區媒體服務商棘手的問題。通過云計算處理歸檔數據, 進一步刺激了對云歸檔服務的需求。

混合云成為中國IT主流形態

中國市場IT主流形態快速從傳統數據中心向混合云演進。目前, 傳統數據中心還是中國市場主流IT形式, 用戶通過虛擬化實現負載與架構的解耦, 逐步向云演進。在云演進過程中, 應用向云的遷移往往取決于應用屬性。中橋調研數據 (圖3) 顯示, 超過一半 (52.3%) 的企業級用戶和47.2%的中小企業用戶已經將混合云作為未來戰略的一部分。

在數字化經濟下, IT業務處理能力、可擴展性、信息的安全高效管理以及新應用開發部署, 決定著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往往首先將業務核心應用部署在傳統資源或私有云環境, 而非關鍵應用則部署在公有云環境, 這種混合云的模式, 既能讓用戶充分發揮已有IT資源 (或自建數據中心) 和任意云資源各自優勢, 保證業務核心應用的安全穩定, 又能發揮私有云的快速響應、高并發和橫向高可擴展性, 此外還能利用公有云的經濟規模, 來進一步降低IT整體采購和管理開支。調研顯示, “互聯網+”戰略加速中國公有云服務的完善和市場接受度。2015年6月調研顯示, 30%的用戶考慮使用阿里云。亞馬遜、IBM、微軟等進入中國云計算市場, 不僅為用戶提供靈活的公有云選擇, 加速公有云在中國市場的快速增長, 而且還會加速中國云計算業務模型和流程的成熟, 加快混合云在中國市場的接受速度。

隨著企業從物理到虛擬和云的快速演進, 云計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有效利用, 使得IT的響應速度和業務支撐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企業紛紛集合業務需求和資源, 通過不同方式實現云計算。中橋在深訪中也了解到, 大部分企業的云都是多形態并存, 以滿足傳統應用和新應用的需求。同時, 中橋的調研數據也表明, 企業的IT形態以混合云為主。從未來24個月企業IT形態對比來看, 未來12個月 (2015年) 和未來12-24個月 (2016年) 是云計算形態演進轉型的關鍵階段。在2014年, 企業還是以傳統數據中心為主, 屬于通過虛擬化實現向云演進的準備階段。2015年, 混合云成了主流形態, “互聯網+”更是加劇了這種態勢的轉變幅度。結合圖4和圖5, 在未來12個月, 以傳統數據中心為主的比例為35.9%, 而12-24個月之后, 這一比例下降到14%, 下降幅度高達21%。在未來12個月, 認為IT形態將以數據中心和任意形式的云為主的企業比例為22.3%, 上升到未來12-24個月的28.7%;更重要的是, 以公有云和私有云為主的受訪企業比例從未來12個月的13.8%上升到未來12-24個月的26%。傳統數據中心環境下, 以物理為核心的部署、運維和管理, 導致IT響應速度慢, 很難滿足關鍵應用的業務需求;同時隨著企業新應用的不斷涌現和傳統應用的邊緣化, 企業IT環境開始向混合云形態轉變, 首先是資源從傳統數據中心, 向跨數據中心和任意云的遷移, 然后是“數據中心+任意云”和“公有云+私有云”的云混合形態的出現。

單一形態云計算或服務不能滿足業務發展不同階段的各種應用需求。用戶在云演進過程, 往往需要跨不同資源實現不同應用的部署。云計算存在多形態, 典型分為“IT環境+任意一種云計”, 和“私有云+公有云”。隨著公有云的迅速發展和不斷完善, 已有IT資源、公有云、私有云的混合形態會成為“互聯網+”時代中國IT新常態。

在歐美市場, 一方面公有云和私有云業務模型相對比較成熟;另一方面, 虛擬化實現了應用和架構的高度解耦。在混合云環境, 用戶可跨數據中心、公有云、私有云進行工作負載雙向遷。而在中國市場, 只有少量生產應用、業務關鍵型應用部署在虛擬化環境, 還需要加大應用和工作負載的解耦的力度?;旌显聘嗟氖菓獙π聭瞄_發部署、周期性激增流量和非核心應用部署。在從“云建設”到“云普及”的過渡階段, 混合云的IT規劃既要階段性實現云遷移, 又要保證混合云環境的數據整合、業務穩定安全、新應用開發部署和個性化資源需求, 避免數據孤島, 從而實現企業在大數據和物聯網時代業務在云平臺上的突破創新。

混合云價值、部署和廠商選擇

在IT演進過程中, 企業往往既要考慮傳統應用 (數據庫、關鍵業務應用等) 的需求, 同時還要考慮新應用的開發和部署, 這就對企業現有IT架構提出了很高要求?;旌显萍饶軌蜃層脩舫浞掷矛F有IT資源來滿足傳統應用的需求, 同時又能為新應用的開發部署提供IT支撐。此外, 跨異構資源和不同云形態的集中統一管理, 還有利于企業最大限度提高資源利用率, 消除云孤島, 降低管理難度, 并同時降低企業IT總擁有成本。中橋就混合云價值方面進行了電話采訪, 用戶主要青睞混合云的價值有以下幾個方面:

1.IT標準化和自動化。在IT演進過程中, 企業IT處于高度混合的狀態??绠悩嬞Y源和不同形態云實現資源的集中統一管理, 不僅有利于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同時有利于延緩資源采購, 降低資源的總擁有成本, 實現IT標準化和自動化。

2.自由選擇的高靈活性。IT演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在高度混合的IT環境下, 企業既需要滿足傳統應用的IT需求, 又要能夠支撐新應用工作負載和快速開發部署需求?;旌显谱層脩敉ㄟ^已有資源和流程保證核心應用穩定性、降低測試開發開支, 同時進行有效的質量控制, 以及針對新應用進行快速部署。

3.新應用負載需求。通過混合云, 用戶既保證新應用數據庫穩定安全, 同時又能有效應對新應用高并發查詢、激增流量、高可擴展需求。

4.數據保護和業務連續性?;旌显骗h境下, 企業可以用公有云來降低業務連續性開支, 同時又能夠通過私有云來為數據安全性提供充分的保護。

5.降低TCO。數字化經濟IT不可預測性較高?;旌显平Y合公有云資源, 能夠降低平均資源持有水平和IT開支。

就未來12個月的云計算投入來看 (圖6) , 中國用戶更側重于通過虛擬化, 逐步實現物理到云的演進, 這種方式在企業級用戶體現最突出 (41.8%) 。有24.8%的企業級用戶未來12個月會搭建私有云, IT架構正在從“緊耦合的軟硬件綁定”走向“開放的軟硬件解耦”。這主要是因為:目前, 中國市場企業往往考慮通過虛擬化來實現工作負載和應用與架構的解耦;此外, 企業也需要多種虛擬化技術來應對多元化應用的需求。隨著中國市場虛擬化技術水平和虛擬化普及率的逐步提高, 基于虛擬化逐步實現數據中心向云的過渡, 有助于降低數據中心向云演進對IT開支的額外需求, 降低中國企業數據中心演進過程中的IT資源和資金壓力。

對于混合云, 調查數據顯示 (圖6、圖7) , 混合云投入比率將由未來12個月的6.8%上升到未來24個月的21.2%。中國用戶通過混合云將IT系統部署在不同的環境來承載現有應用和新應用, 更加高效地連接外部云和內部云的計算和存儲環境?;旌显平鉀Q方案能夠提供企業級的安全性、跨云平臺的可管理性、負載的可移植性以及互操作性。同時, 通過公有云降低開發與測試來滿足業務激增和新應用部署需求。在數字經濟新環境下, 業務的多樣化、應用的多元化都驅動著IT架構向混合架構、混合云方向發展。

短期內, 中國用戶對公有云的可信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存在疑慮, 并且私有云能夠帶來更高的可控性, 因此, 中國企業級用戶在云計算投入方式上亦側重于私有云?!盎ヂ摼W+”刺激了用戶對公有云的接受。中橋最新調研數據顯示 (圖8) 17.3%的企業用戶已經選擇公有云服務, 32.5%的企業用戶在未來24個月考慮選擇公有云服務, 中國市場公有云快速從“新興”到“采用”階段演進。深訪結果顯示, 企業級用戶目前尚未考慮將業務關鍵型業務部署在公有云上。某些行業的監管機構限制將業務核心數據部署在公有云 (如金融和政府行業) 。

云計算技術和廠商選擇

不同云在技術和廠商選擇評估因素上有很大差異:

·針對企業級從虛擬化逐步過渡到云計算的演進過程, 用戶往往選擇“革新”架構部署企業級IT方案, 保證業務核心應用在從物理, 向虛擬化和云計算演進過程中業務的穩定和安全性。架構的高可用、高可靠、業務穩定安全運行、以工作負載為核心的自動化管理, 以及根據應用屬性動態配置和智能管理Qo S, 是用戶評估云計算技術和方案的重要考慮因素。相對于公有云和應用驅動云, 虛擬化向云演進, 往往在現有IT流程框架下啟動。IT管理和IT架構的技術選擇, 與企業級數據中心有很大共性。企業級IT廠商具有更快的市場準入效率。

·針對新應用驅動云計算, 架構底層的開放性決定著應用開發部署和應用生命周期管理效率, 也成為用戶評估云計算架構最重要的衡量指標。與此同時, 超大型應用驅動云計算, 往往需要很強的IT廠商定制, 以及現場根據用戶需求開發和調整的能力。中國國內IT廠商在新應用驅動云計算上, 具有較強的底層開放、量身定制、駐場服務、快速響應的優勢。

·針對于園區云, 系統的云計算規劃部署能力、IT服務交付和管理流程, 決定著園區云的部署效率和創新能力。同時, 模塊化部署升級和跨公有云、私有云集中統一管理, 靈活滿足用戶對不同云計算服務 (Iaa S, Paa S, Saa S) 需求, 以及云平臺跨異構整合, 對不同虛擬化和開源技術的支撐, 決定著云計算的長期投資回報。此外, 跨資源層、數據層、應用層和IT服務的自動化集中統一管理水平, 決定著園區云技術和方案競爭力。海外廠商憑借著云計算市場的成熟技術積累和參考案例, 在咨詢和規劃部署階段具有明顯優勢, 能大幅度降低云規劃風險、部署周期和提高管理效率。

·中國公有云基于開源技術占比持續提升。分布式架構, 驅動著公有云架構以低配置計算節點為主。部分行業性強的云計算, 選擇融合或超融合架構。成本是評估和選擇架構技術和方案最重要的評估指標。以Web2.0和新媒體為特征的新興業務, 也在快速選擇這種分布式、基于開源和計算節點的架構。

混合云的評估因素

在整個IT演進過程中, 隨著云計算的快速發展和不斷成熟, 越來越多的用戶需要跨不同云來管理IT資源和服務, 這直接決定著對業務的響應速度和IT支撐能力。這一過程中, 工作負載可以跨公有云、私有云和數據中心實現雙向的遷移, 決定著用戶的使用體驗和IT服務管理效率。調查顯示, 中國用戶評估混合云最重要的三個考核因素是: (1) 混合云資源和服務的集中統一管理; (2) 云計算環境業務安全; (3) 公有云成熟度。

1.混合云資源和服務集中統一管理。調研顯示, 混合云資源和IT服務集中統一管理是用戶評估混合云的第一評估指標。不同企業規模, 評估混合云因素的權重不同。對于企業級用戶 (1000人以上企業規模) , 云計算安全性是首要評估指標?;旌显茖崿F從架構層、數據層、應用層和服務層集中統一管理, 不僅決定著已有資源在混合云環境使用管理效率, 同時, 決定著以工作負載為核心監控管理效率、決定著SLA服務交付能力和服務管理水平。

2.云計算業務安全性。云計算安全性涉及到架構層、網絡交互、應用層、終端和數據層等。對于成熟的云計算服務商, 云安全成為架構搭建和數據中心部署最重要的衡量指標。在中國市場, 公有云的安全性尚處于不斷磨合的階段。如何從容災、架構、數據等方面做到業務的安全, 關系到用戶對云計算的接受度。

3.公有云成熟度:中國市場, 公有云作為一種新興技術, 企業級用戶對公有云服務模式、架構穩定性和業務安全性還處于觀望態度。公有云成熟度直接決定用戶是否會將混合云作為未來IT發展戰略。深訪結果顯示, 2015年, 企業級用戶快速選擇公有云服務。公有云將會經歷高增長期, 然后進入沉淀期和成熟期, 成為IT替代資源。

調研和深訪表明, 中國市場公有云成熟度的主要衡量指標包括:

·云計算服務商的選擇。目前在中國, 被廣泛接受的公有云服務商有限, 無法實現業務跨不同云計算遷移, 用戶面對云孤島存在顧慮。

·中國公有云服務和流程。作為新興技術, 用戶需要公有云參考案例、標準化的部署流程和較高的跨云遷移能力。歐美市場的云計算服務方案選擇、管理、交付流程, 以及服務水平均較為完善, 并有大量云網管服務商, 保證公有云用戶可以透明實現跨云資源遷移。

·云量身定制能力:中國用戶的虛擬化解耦程度, 私有云和公有云發展階段, 以及中國Web2.0創新能力, 決定著中國用戶對混合云的需求與歐美同行有很大的區別。

目前, 各廠商引用歐美云概念向中國用戶做云技術方案推廣, 導致“需求”和“方案”的落差。新應用是驅動中國市場混合云最主要的驅動力, 無論在規模上還是處理能力上, 都遠超出歐美用戶需求。針對中國用戶需求, 量身定制云服務, 決定著公有云在中國的普及效率。

中橋調研和深訪調查數據顯示, 未來24個月, 混合云將成為中國IT主流形態。越來越多的核心應用將逐步遷移到云計算環境。隨著公有云服務和流程的不斷完善, 以及新應用驅動, 公有云會快速成為測試開發、新應用部署、傳統應用外延, 以及周期性資源補充的重要IT資源, 加速公有云增長。中小企業會快速以公有云作為IT替代資源, 由此進一步降低中低端IT技術和產品需求。作為從“新興”到“采用”的過渡階段, 用戶會持續將業務關鍵型應用運行在已有IT資源, 將新應用部署在公有云或私有云, 從而帶動中國混合云IT服務和管理的不斷完善。

混合云典型應用場景

結合中橋調研深訪結果, 在中國市場可以看到, 企業根據自身業務需要, 部署混合云的典型應用場景包括以下幾類:

·新應用的開發部署:混合云讓用戶既可以通過已有IT資源和流程確保數據庫性能和穩定性, 同時能經濟高效地滿足新應用的高并發處理能力、海量查詢、激增流量需求。

·測試開發環境:混合云能減少測試開發IT投資管理開支, 并同時提高開發效率, 滿足開發者的對開發測試應用環境的靈活、動態的需求。相對于傳統應用, 新應用更多部署在云計算環境, 通過混合云, 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測試環境所需要的高并發、激增流量、高可擴展性的需求, 還能提高應用的生命周期管理效率。

·階段性資源補充:相對比傳統經濟, 數字化經濟的新業態和傳統行業對IT資源需求的可預測性差;相反, 激增流量對資源需求高, 激增幅度遠超過傳統業務模式?;旌显谱層脩裟苡行M足激增業務需求、保證用戶體驗和業務穩定性的同時, 還大幅度減少閑置持有資源, 降低總IT成本。

·傳統應用外延:應對云計算、移動互聯和大數據的發展需求, 越來越多的傳統應用提供移動、云和大數據分析功能。通過混合云, 用戶可以在不改變傳統應用部署管理流程的前提下, 通過云實現應用功能外延, 滿足第三平臺演進過程中業務對移動辦公、社區媒體和商業智能分析的需求?;旌显颇鼙苊庑聭眯螒B的高并發查詢對核心應用性能和安全性的影響。

·數據保護和容災:數字化經濟對業務連續性的需求進一步提高。傳統容災部署不僅成本高, 恢復可靠性和實時性難以保證。新經濟環境, 企業通過跨已有資源和云計算, 降低容災IT開支。此外, 面臨社區媒體導致的大量歸檔數據, 混合云結合智能數據讀取頻率識別, 有效保證新應用對高效歸檔的需求。

互聯網普及調查報告范文第2篇

第一, 信息處理和組織模式方面的優勢, 互聯網金融在多數金融功能的發揮上較傳統金融更加有效率, 交易成本和風險成本可能都會更低。由此, 也可以大大拓展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第二, 金融手段靈活多變。隨著中小微型企業及創業者的資金需求逐步增多, 中小客戶群體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強烈而傳統銀行體系并不能予以完全滿足, 這給創新型的金融手段提供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第三, 互聯網消費群體已經形成規模。近10年我國互聯網群體增長迅猛, 盈利方面從單純的眼球經濟發展為以電商為主導的消費經濟, 消費群體的成熟度有目共睹。在這個基礎上發展互聯網金融具備相對堅實的群眾基礎。

目前互聯網金融大致可分為六大模式, 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網貸、大數據金融、眾籌、信息化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門戶。與普通民眾日常生活最為緊密相關的筆者認為是第三方支付和互聯網金融門戶, 下面就以這兩方面為例加以具體說明: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 (Third-Party Payment) 狹義上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非銀行機構, 借助通信、計算機和信息安全技術, 采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 在用戶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間建立連接的電子支付模式。

目前市場上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運營模式可以歸為兩大類:一類是獨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 是指第三方支付平臺完全獨立于電子商務網站, 不負有擔保功能, 僅僅為用戶提供支付產品和支付系統解決方案, 以快錢、易寶支付、匯付天下、拉卡拉等為典型代表。筆者經常使用拉卡拉, 街邊任何一個小超市都有它的自助終端, 用它進行信用卡還款和轉賬業務是極為方便的, 免去了跑銀行的距離和排長隊的焦躁, 做到了進去就辦、辦完實時到賬的快捷服務。另一類是以支付寶、財付通為首的依托于自有B2C、C2C電子商務網站提供擔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貨款暫由平臺托管并由平臺通知賣家貨款到達、進行發貨;在此類支付模式中, 買方在電商網站選購商品后, 使用第三方平臺提供的賬戶進行貨款支付, 待買方檢驗物品后進行確認后, 就可以通知平臺付款給賣家, 這時第三方支付平臺再將款項轉至賣方賬戶。這種方式相信有過網上購物經歷的年輕人并不陌生, 隨著京東、亞馬遜、易訊網和蘇寧易購加入電商競爭行列, 反觀實體零售的萎靡趨勢, 夕陽與朝陽產業的冷暖是如此清晰的呈現在大眾眼前。

互聯網金融門戶

互聯網金融門戶是指利用互聯網進行金融產品的銷售以及為金融產品銷售提供的第三方服務的平臺。它的核心就是“搜索+比價”的模式, 采用金融產品垂直比價的方式, 將各家金融機構的產品放在平臺上, 用戶通過對比來購買自己認為合適的金融產品?;ヂ摼W金融門戶多元化創新發展, 形成了提供高端理財投資服務和理財產品的第三方理財機構, 提供保險產品咨詢、比價、購買服務的保險門戶網站等。這種模式不存在太多政策風險, 因為其平臺既不負責金融產品的實際銷售, 也不承擔任何不良的風險, 同時資金也完全不通過中間平臺?;ヂ摼W金融門戶最大的價值就在于它的渠道價值?;ヂ摼W金融分流了銀行業、信托業、保險業的客戶, 加劇了上述行業的競爭。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逐步到來, 隨著互聯網金融時代的來臨, 對于資金的需求方來說, 只要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 在可接受的成本范圍內, 具體的錢是來自工行也好、建行也罷, 還是P2P平臺還是小貸公司, 抑或是信托基金、私募債等, 已經不是那么重要。用戶甚至無須像在京東買實物手機似的, 需要逐一的瀏覽商品介紹及詳細的比較參數、價格, 而是更多的將其需求提出, 反向進行搜索比較。目前在互聯網金融門戶領域針對信貸、理財、保險、P2P等細分行業分布有融360、91金融超市、好貸網、銀率網、格上理財、大童網、網貸之家等。

當前最火的細分產品就要數互聯網基金了, 互聯網基金又是互聯網理財產品中的代表。在新興的互聯網基金中又以阿里巴巴的余額寶和騰訊的理財通為代表。以余額寶為例, 其實余額寶的利息和資金流水并不是通過“第三方”的支付寶來支付, 用戶只是通過支付寶這個“互聯網金融門戶”購買了與之合作的天弘基金的理財產品而已。余額寶是通過支付寶進行銀行卡與貨幣基金的中轉, 即資金從個人銀行卡到支付寶, 再從支付寶到余額寶, 余額寶投資貨幣基金而傳統的貨幣基金是個人銀行卡到貨幣基金。據統計, 截至2013年12月31日, 余額寶的客戶數已經達到4303萬人, 規模1853億元, 余額寶自成立以來已經累計給用戶帶來17.9億元的收益, 自上線以來, 日每萬份收益一直保持在1.15元以上, 在所有貨幣基金中萬份收益最為穩定, 自成立以來的總收益水平穩居同類貨幣基金的第2位。

整體來說,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不僅彌補了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服務的空白, 而且提高了社會資金的使用效率, 更為關鍵的是將金融通過互聯網而普及化、大眾化, 不僅大幅度降低了融資成本而且更加貼近百姓和以人文本。它對金融業的影響不僅僅是將信息技術嫁接到金融服務上, 推動金融業務格局和服務理念的變化, 更重要的是完善了整個社會的金融功能?;ヂ摼W金融的發展壯大會給銀行業帶來了一定沖擊, 但也為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托公司等帶來了新機遇。隨著互聯網金融沿上述六大模式的方向深入發展, 其將進一步推動金融脫媒, 挑戰傳統金融服務的方式方法, 改變金融業內各方的地位和力量對比?;ヂ摼W金融世界瞬息萬變, 正在進行的是一場金融革命, 一切的一切還都是未知數, 其具體形式也會不斷的豐富和完善, 但毫無疑問的就是, 互聯網金融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勢改變傳統的金融模式。更為重要的是改變了普通百姓以往只能通過定期存款、國債和現場協議購買基金的方式來管理資產, 其為普通百姓個人資產的保值增值開創了一片光明的新天地。

摘要:幾年前, 互聯網金融還被業界認為是一個“超前的理念”, 但在短短的幾年之后, 就在全世界掀起了浪潮。這對于傳統的電子商務來說是一個始料未及的現象?;ヂ摼W金融, 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等一系列現代信息科學技術實現資金融通的一種新興金融模式。在這種模式下, 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 資金供需雙方能夠通過網絡直接對接, 交易成本大大減少。在經歷了十多年的積淀與醞釀后, 互聯網與銀行的合作終于越過了外部技術運用的初級階段, 開始核心業務的滲透與融合, 由此催生的互聯網金融新業態足以令各方癡迷。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 進入2013年秋季之時, 大眾突然發現金融已經完全從一個高貴、專業、遠離大眾的行業, 成了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改變著普通民眾的生活。

互聯網普及調查報告范文第3篇

報告標題: 關于足球運動普及情況的調查報告

院 (部):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班 級: 學生姓名: 學 號:

完成日期: 2012年 02月 08 日

2012 年 02 月

關于足球運動普及狀況的調查報告

一、前言

社會實踐參加者: 時間:寒假假期 地點:本地區

對象:各行業,各年齡段的人 范圍:足球運動

主題:足球運動在本地區的普及情況 科考方法:填寫調查問卷的形式

摘要:中國足球運動在國際賽場上成績向來不佳,對足球運動的提高方法有各家言論,我們都知道,足球是世界第一大運動,足球運動可以鍛煉人的身體和意志,可以培養團隊精神和奉獻精神,但是在我們身邊熱愛足球運動的人卻很少,據調查顯示,中國現在僅有注冊球員6000多人,18歲以下注冊男子球員僅有不到兩百人,而在歐洲一些國家,有將近百分之三十的人口是足球運動員。我國不僅注冊球員少,足球運動在民間發展的也不是很順利,因為足球運動入門較難,裝備要求較高,所以很少有孩子從小把足球運動當成自己的愛好。本文就本地區足球運動的普及情況開展調查研究,為中國足球普及調查研究做盡有利的貢獻。

關鍵詞:運動 足球

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二、正文

(一)、研究結果與分析

1.男士對足球的熱情較高

共發放男士問卷30份,女士問卷20份。調查發現,男士對足球喜歡的比例比較高有有18人表示喜歡足球,占男士的60%。女士有5人喜歡足球,占25%。

還發現其中學生中男生80%喜歡足球,女生有60%的喜好足球運動。就是說無論男生女生對足球運動的喜歡率較高。

2.喜歡足球運動的人趨于年輕化

調查發現30歲以上的人群喜歡足球的占20%。應該說對于中國這個人群能達到這個比例還是很好的,中國的國情就對他們的熱愛項目產生很大的影響。年輕一代即30歲以下人群,對足球的喜愛比例比較高占80%。說明喜歡足球運動

的人趨于年輕化。

3.喜歡足球的人多看電視直播比賽

喜歡足球的人群經??措娨曋辈ケ荣?,一般是國內聯賽,主要原因是喜歡本城的頂級球隊,在江蘇主要是江蘇舜天隊,近幾個賽季球隊的優秀表現也引發了球迷的關注,大部分球迷愛去現場看球,部分球迷因為種種原因只能看電視轉播。幾乎全部的足球熱愛者喜歡看像歐洲四大聯賽,歐洲冠軍聯賽等國外高水平足球比賽的電視直播。特別是他們喜歡的米蘭,曼聯,拜仁慕尼黑,皇家馬德里等喜歡的球隊的比賽。

4. 自發組織的比賽占多數

調查中發現,自發組織的足球比賽較多,而單位組織的比賽很少。問卷顯示,單位組織的主要集中在學校和事業單位。場所也比較多放的在學校。分析原因,空閑時間較多的單位和學校有條件組織比賽,且組織的較其它單位多。學校場地因為不收費或收費較少,而成為比賽的主要場所。

5.對中國足球隊的評價不容樂觀。

對中國國家足球隊的評價態度有33%的人認為中國足球經過這么多年因該有所顯著進步但是進步太小,表示不可理喻。有50%的人認為可以原諒,僅有27%的人認為值得鼓勵。同時表明,他們對中國足球也是有愿望的。

(二)、結論:

1.國家對足球運動的推廣和投資力度不夠,當前的體制下不利于足球的普及提高,城鄉的足球投入有較大差距。

在當前,全社會都在搶抓機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正好體育也是促進社會和諧,提高人民體質的好事。地方上教育和體育已經和二為一,改為教體局。也為足球的普及提供了基礎。如果能在廣大農村開展“千校百隊”活動,讓校與校、村與村、社區與社區、鎮與鎮之間經常搞一些足球比賽,這對足球的普及大有好處。這種比賽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團隊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提高體質的同時,又能提高對國家,對家庭的責任感。讓他們不再沉溺于網吧的侵害。

2.學校足球普及困難重重。

據中國足協最近調查的41個城市中,15個城市中同時在中小學開展校、區、市級足球賽,僅占41個城市的36.6%。而只有11個城市在中學開展校、區、市三級足球比賽,僅占總數的26.8%。另有15個城市開展情況不祥。超過六成以上的城市難以保證中學、小學同時開展足球聯賽,這讓中國足球在學校探求發展之路舉步維艱。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是

傳統訓練體制的制約。足球職業化后,過去計劃體制下的專業足球隊轉變成市場環境下的職業隊。體育局與足球隊之間沒有隸屬關系,業余體校、體育學校不再有向上輸送人才的指標,使得中小學訓練單位失去后備人才輸送方向。其次,各方利益沖突難以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在足球后備人才走上市場化后,地方教委認為學??梢圆槐爻袚斔腿瞬诺牧x務,因此在進行教育資源配置時,不再給予相關優惠政策。學校大多以升學率為評價學校教學成果的重要參考標準,足球運動在校園的開展從整體上得不到支持,甚至還遭到了反對。在各方利益沖突下,校園普及足球非常困難,資源短缺使得具有天賦的中小學生不能被及時發現。此外,青少年能否參加足球運動大多取決于家長的意志。家長在孩子發展中極力排斥一些對抗性強、易受傷的項目。而隨著高校不斷擴招,家長們不由自主地認定孩子上大學才是最好的出路。

(三)、調查后感

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這是我們的一大優勢。普及足球不能光喊口號,只做表面工作,而應扎扎實實地做好社會廣大人群的足球普及,只有真正普及了,中國的足球水平才能真正提高上去。

互聯網普及調查報告范文第4篇

思考以后,在不斷改造客觀世界,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人類的主觀

世界,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維系社會秩序的精神規范,更創造了博大精深的法制制

度。這些法律制度來于生活,又真實地反映現實,普遍存在于我們周圍。法律的進

步,法制的完善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工程。全民法律意識、法律素質的提高,才是

實現依法治國的關鍵和決定因素??梢?法律的普及特別勢在必行特別是在農村。

[關鍵詞]:法律普及 當地群眾 思想現狀 解決辦法

在社會實踐中,我親身深入農村,就當前農村群眾的法律素質進行了專題調

研。通過這次了解真實的反映了目前當地群眾在法律意識上的強與弱,在觸及法

律面前的思想和行動以及當地法律知識的普及情況。

一、當地群眾法律意識現狀

當地農村群眾法律素質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法律通型;二是似懂非懂型;

三是法盲型。

(一)、法律通型。在走訪的幾個村的部分村兩委成員和普通群眾共80人,

有17%的干部群眾屬法律通型的,他們主要是通過觀看電視節目、閱讀報紙、書

籍了解法律,他們往往會用法律的知識武裝、充實自己的頭腦,法律通型的干部

群眾較善于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近幾年來,在農村群眾借貸問題逐漸成為激化矛盾的焦點、熱點問題。究其

原因,主要是大多數群眾礙于面子在借還錢、借還物時不寫欠條和收據。在這種

情況下,萬一單方失信,無法訴諸于法律。而一些在法律方面較為精通的農民就

會讓對方寫好欠條或收據,這樣就有效的避免了經濟的損失,也不至于傷了雙方

和氣。一些村的老人會用法,與子女簽訂老人贍養協議;有的農家女在結婚時與

丈夫辦理婚前財產公證,這都表明當前農村法律的存在和運用。

(二)、似懂非懂型。在調研的80人中,有大約57%的屬于這一類型。他們

對法律往往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們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主要是通過別人說和評論。他們往往不輕易犯法,但不能更好的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如,前幾天某村的村民張某2畝麥田連續三次被羊群"侵襲",張某憑著自己懂點法律常識,認為用槍或棍打的方式違法,他瞑思苦想,最后決定用玉米拌上劇毒農藥撒于麥地,并在地頭寫上了麥地有藥的牌子。幾天后,同村李某的羊群因看管不嚴,扎進了張某的麥地,致使5只山羊中毒而死。張某萬萬沒想到自己觸犯了法律。

(三)、法盲型。法盲型的干部群眾對法律一點都不知道,這種人占26%。這種類型的人不懂什么是法,什么是違法,只知道自己做的是對的。有的村干部在村高音喇叭上胡喊亂叫,甚至大罵其人,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而自己還欣欣然,卻渾然不知自己已違了法。而且在生活中,特別是農村發生糾紛時,注重調解而非訴訟是當地人民的習慣。"每有紛爭,最初由親友耆老和解,不服則訴諸各房分祠,不服則訴諸疊繩堂。疊繩堂為一鄉最高法庭,不服則訟官矣" 因此,"和息"成為當地解決糾紛的最高目標。

二、當地群眾法律意識不強的制約因素

雖然通過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動,農民的思想覺悟明顯提高。但是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大多數農民學習法律的積極性不高,依法維權的意識有待提高。

(一)、農民的國家、集體觀念比較淡薄。土地承包到戶以后,集體勞動相對減少,國家、集體觀念逐漸淡漠,講索取的多,講奉獻的少,有的遇事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對國家、集體利益不太關心,有的對重點建設不支持,或橫加阻撓,或敲竹杠。

(二)、履行義務意識淡化。部分農民對法律法規和黨的政策作片面理解,對自己享受的權利爛熟于心,而對自己應盡的義務卻知之甚少。不主動納稅,不贍養老人,不出義務工,盜伐林木等現象時有發生。

三、增強當地群眾法律意識對策

推行法律是必須的,但難度也很大,首先是當地政府的支持和推廣不力,其次當地居民文化水平都較低,這些都一定程度影響法律在西部的推廣、使用。針

對以上的問題,要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努力:

(一)、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普及和發展農村牧區文化、教育、科技事業,大力宣傳村委會組織法,加大村干部的培訓力度,引導農牧民破除自然經濟和落后、保守的小農意識,逐步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的自主、平等、民主、法制、科學、效益、創新等現代意識,使之逐步適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管理模式,變"要我自治"為"我要自治",成長為合格的村民自治主體??h、鄉司法機關開展深入農村宣傳活動,深入農家農戶,對他們生活中的法律問題做以解答,結合實際來說法,讓群眾從心理根本的接受,切實維護農民的利益。

(二)宣傳教育,提高農村干部群眾的法律意識。特別是在農村,條件比較落后,當地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大力宣傳法律知識,利用宣傳車、張貼標語、村高音喇叭多方位、多觸角教育干部群眾,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通過組織"法律講師團"下村講解法律知識,印發法律案例明白紙,送法律書籍,讓法律充實他們的頭腦。要在農村中營造有一種法律氛圍,開展培訓,教育干部群眾運用法律武器。舉辦法律培訓班、模擬法庭,讓老百姓學習法律,學會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三)、依法規范宗族、家族行為,保障村民自治健康發展。在農村里,由于風俗習慣的特殊,群眾對宗教、家族更加依賴。鑒于這種情況,在當地對宗族、家族干預村民自治問題一要堅持正面教育、疏導,用科學的、先進的理論武裝群眾頭腦,用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群眾合法的民主政治權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引導廣大村(牧)民逐步樹立科學、民主、法制的意識。二是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發揮領導作用,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手段堅決遏制利用宗族、家族勢力非法干預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的不正?,F象,三是在村民自治的具體組織實踐工作中嚴格依法按程序辦事,從制度上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以確保村民自治健康發展。

(四)、加強法制建設,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村民自治是九億農民廣泛參與的一項基層民主活動,要使億萬農民共同進行協調有效的社會參與,必須有完善、規范、穩定的法律體系。具體措施:一是根據村民自治的發展情況,以村委會組織法為依據,圍繞四個民主,結合本地實際做好地方性法規的立法和各項制

度的修訂完善工作,建立規范、完整的行政指導規章、辦法。盡快制定地方實施《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和有關民主議事、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詳細規則,規范四個民主的具體運作程序。

地主性法規和規則的制定一要有突破性,二要當地實際。二是嘗試建立村干部"離任"審計和村委會"委托審計"制度,完善村級財務制度和專業審計制度。三是建議對目前爭議較大的"村民資格"的界定、罷免程序、違法現象糾錯等問題可在不同地區進行試點,取得成功經驗后,適時修改村委會組織法或在地方立法時對有關問題予以明確。四是加強培干部訓力度,強化各級干部特別是民政干部的理論和法律知識,全面提高他們的政治、業務素質,建立規范的行政指導辦法。五是建議將村級民主權利納入國家司法調節范圍之內,確保村民自治有法可依,違法必究。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前方的路十分艱難,需要十二分的勇氣,更需要十五分的執著。只有加強法律的普及來彌補,才能使西部人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才能使人格道德完善,才能促進社會主義法律建設,才能實現法制現代化。

參考文獻:《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

互聯網普及調查報告范文第5篇

推廣普通話工作,教育領域是基礎。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更好地制定《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語言文字規劃綱要》),進一步總結、檢驗普通話推廣工作成就,了解普通話在我國的普及情況,國家語委決定開展“普通話普及情況調查”工作。本文分析了這次調查中教師與學生專項問卷的結果。我們了解到,盡管普通話推廣工作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教育領域的普通話應用現狀與信息化時代發展的需求之間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根據調查的總體要求與抽樣規則,確定河北省、江蘇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三個省(區)的教師與學生調查對象為教師1287人、學生1187人。具體見表1。

本次調查是在2000年完成的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的基礎上開展的,具有繼承性;本次調查進行了錄音,保證了真實可信性;本次從事調查的都是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對被調查者的普通話水平給予專業的評判,凸顯了可靠準確性。本文以專項調查問卷相關數據為基礎,將計算后的數據比例與2000年全國的數據比例進行對比,以了解三個省(區)教育領域普通話的普及情況。

二教育專項調查樣本基本數據

(一)教師

教師樣本分性別、年齡段、受教育程度與學校類型的比例分別見表2~表4。

說明:在三省區中,受教育程度為小學、初中的教師比例均為零。

結果顯示,在三個省(區)中,接受調查的教師80%以上為中小學教師,95%左右為受教育程度在大專及以上的教師,80%左右為30歲到59歲的中青年教師,60%左右為女性教師。

(二)學生

學生樣本分性別與學校類型的比例見表5。

結果顯示,三個省(區)學生專項問卷調查的對象70%以上為大學生,60%左右為女生。

三普通話普及情況調查數據分析

(一)普通話作為母語的情況

三個省(區)的教師與學生中有一開始就講普通話的,即其第一語言(母語)就是普通話,調查結果見表6和表7。

表6顯示,教師中小時候最先會說普通話的,河北與江蘇的比例均比2000年調查結果的全國比例高;廣西作為民族自治區,教師中最先會說普通話的比例較10年前的全國比例有所下降,而最先會說少數民族語言的比例較10年前的全國比例高出30多個百分點。

表7顯示,學生中最先會說普通話的比例,河北、江蘇兩省的學生均比10年前的大中學生最先會說普通話的比例有所提高,廣西學生中最先會說普通話的比例比10年前的大學生最先會說普通話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比10年前中學生最先會說普通話的比例低了一些。

(二)普通話能力的情況

三個省(區)的教師與學生的實際語言應用能力,調查結果見表8和表9。

表8顯示,三個省(區)的教師現在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的比例均在97%左右,比2000年的調查結果都有所提高,其中江蘇在能用普通話和方言與人交談兩個方面都較10年前的全國比例有所提高,說明江蘇教育領域不僅在推廣普通話方面有所進步,在保護方言資源方面也成效顯著;廣西在能用少數民族語言與人交談方面比10年前的全國比例提高了近14個百分點。

表9顯示,學生中現在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的比例,河北的比10年前有所提高;江蘇略低于10年前的比例;廣西學生現在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的比例比10年前大學生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的比例略低,但比10年前中學生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的比例有所提高。

(三)普通話在不同場合使用的情況

三個省(區)的教師與學生在不同場合的語言應用能力,調查結果見表10~表15。

表10顯示,三個省(區)的教師在家最常講普通話的比例較2000年調查結果的全國比例均有所提高。在家最常講漢語方言的比例三個省(區)均有所下降,其中河北比10年前全國比例下降了25個百分點,廣西下降了近15個百分點,江蘇下降了不到4個百分點,依然維持在70%以上的比例;廣西在最常講少數民族語言方面比10年前的全國比例提高了20個百分點。表11顯示,學生在家最常講普通話的比例,河北、江蘇兩省的比例較10年前的大中學生在家最常講普通話的比例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廣西略有下降,然而在家最常講少數民族語言的比例,廣西的學生卻比10年前大中學生的比例高出20多個百分點。

表12顯示,三個省(區)的教師中96%以上都是最常用普通話授課,河北高達98%。但是,也必須正視客觀現實,即在河北、江蘇和廣西仍然分別有近5%、7%和8%的教師最常用漢語方言授課。表13顯示,學生們在非外語類的課堂上發言時最常講普通話的均在94%以上。

表14顯示,回答“下課后在校園里和學生交談時最常說的話(語言)”是普通話的教師,三個省(區)的比例分別為河北94.00%、江蘇89.85%、廣西81.22%,回答是漢語方言的比例分別為河北6%、江蘇10.15%、廣西17.56%,廣西另有1.22%的回答是少數民族語言。表15顯示,學生回答“下課后在校園里和同學交談時最常說的話(語言)”是普通話的比例分別為河北82.06%、江蘇77.88%、廣西67.80%,回答是漢語方言的比例分別為河北17.94%、江蘇22.12%、廣西26.44%,廣西另有5.76%的回答是少數民族語言。

(四)普通話程度的情況

調查組了解了三個省(區)的教師與學生普通話的程度,調查結果見表16、表17。

表16顯示,三個省(區)的教師中,河北、江蘇兩省的教師在“能流利準確地使用普通話”方面較2000年的全國比例均有大幅度提高,河北提高了24個百分點,江蘇提高了22個百分點,廣西在這個方面則略低于10年前的全國比例,但廣西在“能熟練使用但有些音不準”方面卻比10年前的全國比例高出5個多百分點,而河北、江蘇兩省在這個方面則均下降近15個百分點。整體來看,三個省(區) 的教師在能夠熟練使用普通話(前三項)方面都比10年前的全國比例有所提高。這不僅反映了三個省(區)10年來推廣普通話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同時也反映出在普通話應用水平方面還是有些差異的。表17顯示,河北、江蘇兩省的學生“能流利準確地使用”普通話的比例較10年前大中學生“能流利準確地使用”普通話的比例有大幅度提高,廣西則略低一些。在“能熟練使用但有些音不準”方面,河北、江蘇兩省的比例較10年前大中學生的比例降低了不少,而廣西的學生在這個方面卻有大幅度提高。

2010年的教師與學生專項調查問卷選擇項目較2000年教師、大學生和中學生專項調查問卷的選擇項目增加了“能聽懂一些但不會說”,2000年的問卷中沒有該選項,數據為空。

(五)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及測試成績的情況

結果顯示,三個省(區)教師參加過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比例分別為:河北99.75%、江蘇95.98%、廣西93.90%。測試成績見表18。

本次調查將普通話程度分為“能流利準確地使用”“能熟練使用但有些音不準”“能熟練使用但口音較重”“基本能交談但不太熟練”“能聽懂但不太會說”“聽懂一些但不會說”和“聽不懂也不會說”等7種情況。結果顯示,三個省(區)中參加過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教師的成績基本上集中在一級乙等、二級甲等和二級乙等之中。其中河北的教師已完全符合《〈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的具體規定要求,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成績均在二級乙等以上;江蘇只有0.88%的教師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為三級甲等,其余均在二級乙等以上,更有0.44%的成績為一級甲等;廣西作為民族自治地區,98%以上的教師普通話測試成績在三級甲等以上,0.52%的成績為三級乙等,另有0.52%的選擇答案是“無法回答”。

通過調查,三個省(區)中漢語文課教師在所有接受調查的教師中所占的比例以及所有漢語文課教師的普通話成績分別見表19、表20。

四調查初步結論

(一)最先會說的話中方言比例較大

2000年的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有13.47%的人口最先會說的是普通話,有84.23%的人口最先會說的是漢語方言,有5.14%的人口最先會說的是民族語言。這意味著10年前我國就有1.67億人以普通話為母語,有近10.5億人以漢語方言為母語,有近6400萬人以少數民族語言為母語。2010年的普通話普及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河北、江蘇與廣西三個省(區)的教師中第一語言是普通話的比例分別為42%、30.25%和18.54%;河北、江蘇與廣西三個省(區)的學生中第一語言是普通話的比例分別為50.79%、54.82%和38.74%,較10年前大中學生以普通話為第一語言的相應比例有大幅度提高。這一定程度上顯示了10年來我國教育領域普通話推廣的成就。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本次調查結果中,在回答“小時候最先會說的話(語言)”這個問題時,回答是漢語方言的教師的比例分別為河北68.25%、江蘇85.08%、廣西62.2%,學生的比例分別為河北76.84%、江蘇73.88%、廣西65.18%??梢?在三個省(區)的廣大教師與學生中,小時候最先會說的話中漢語方言還是占絕對優勢的,比例相當大。這從母語習得和第一語言學習角度說明,盡管普通話推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方言依然生命力頑強,是廣大教師與學生最初的語言營養源,并深深地扎根于他們的母語世界中。

(二)漢語方言的應用能力依然強勁

回答“現在能用哪些話(語言)與人交談”時,三個省(區)的教師中能夠用普通話的比例均超過97%,能夠用方言的比例河北為61.25%,江蘇為84.07%,廣西為71.46%,此外,河北、江蘇還各有2.75%和2.10% 的教師可以講外語,而廣西有16.34%的教師可以講少數民族語言,0.24%的教師可以講外語;學生能用普通話的比例均超過95%,能用漢語方言的比例分別為河北74.21%,江蘇83.53%,廣西73.82%,此外,三個省(區)學生中能用少數民族語言的比例分別為河北0.26%、江蘇0.24%、廣西13.87%,能用外語的比例分別為河北4.74%、江蘇1.88%、廣西1.31%。這些數據不僅顯示了教師具有較強的語言能力,有較強的普通話應用能力,同時,還具有強勁的漢語方言應用能力。江蘇省的教師和學生應用漢語方言的比例相比10年前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均有所提升。

(三)在家最常說的話方言比例較高

結果顯示,三個省(區)的教師和學生中在家最常講普通話的,除廣西的學生不到一半(為35.34%)以外,其余均超過一半以上,分別為教師:河北71.25%、江蘇55.35%、廣西53.66%;學生:河北62.63%、江蘇52%;三個省(區)的教師和學生在家最常講漢語方言的比例,除河北的教師比例為49.25%以外,其余均超過一半以上,分別為教師:江蘇71.28%、廣西60.49%,學生:河北73.42%、江蘇69.41%、廣西66.49%??梢?除了河北的教師在家最常講漢語方言的比例不如講普通話的高以外,其他兩個省(區)的教師和三個省(區)的學生在家最常講漢語方言的比例都比他們講普通話的比例要高出許多。也就是說,大部分教師與學生在家講漢語方言的比例還是比較高的,漢語方言依然是許多師生家庭內部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四)授課時仍不能全部使用普通話

普通話作為我國的教學語言是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確定的推廣普通話工作目標,后來逐步提高要求,決定將普通話作為城鎮學校的校園語言。經過不斷的推廣、普及,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的應用已經比以前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這次調查結果顯示,三個省(區)的教師在教學中最常使用普通話的比例分別為:河北98.00%、江蘇96.23%、廣西96.59%。盡管都已超過96%,但我們還是應該看到尚有2%、3.77%和3.41%的教師未能做到用普通話教學,教師中選擇講課時最常說漢語方言的比例分別為:河北4.75%、江蘇6.92%、廣西7.56%。

(五)普通話成為校園語言路還很遠

校園語言,是指“師生員工在教學、會議、宣傳和其他集體活動中使用普通話”①。表14、15的結果顯示,河北、江蘇、廣西三省(區)的教師在下課后說普通話的比例分別為6%、10.15%和17.56%,學生下課后說方言的比例分別為17.94%、22.12%、26.44%。這說明,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普通話要成為校園語言,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六)能流利準確講普通話者不夠多

從上述分析中得知,普通話在三個省(區)教師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中都能得到很好的應用,無論是在非正式場合,還是在正式的工作環境中,普通話應用比例比10年前的全國比例都有一定的提高(極個別的特殊情況除外,如廣西在“小時候最先會說的話”和“能夠流利準確地使用”普通話兩個方面比10年前的全國比例略低)。這是教師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得以提高的直接反映。教師中“能夠流利準確地使用”普通話的比例分別為河北61.5%、江蘇59.83%、廣西35.85%;學生中“能夠流利準確地使用”普通話的比例分別為河北59.47%、江蘇58.82%,比10年前的大中學生的相應比例有大幅度提高,廣西的比例為36.65%,略低于10年前大中學生的相應比例??傮w來看,普通話在教師與學生中的應用水平10年來有大幅度提高,而且最重要的是在高質量應用方面比例明顯提高了不少。盡管如此,客觀的現實是能夠流利準確地講普通話的人在三個省(區)的教師和學生中仍然不算多,比例最高的為61.5%,最低的僅有35.85%。

(七)教師普通話達到一級乙等的少

由表18、19和20可知,漢語文課教師普通話成績達到一級乙等及以上的比例最高不超過31%,所有接受調查的教師普通話成績在一級乙等及以上的比例只有28.57%??梢?無論是漢語文教師還是其他課程的任課教師,普通話成績都還需進一步提高。這說明,我國教育領域普通話應用意識還需進一步提高,宣傳培訓測試的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我們在認識到多年來推廣普通話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時,還必須認識到客觀情況與現實和時代需求之間的差距。

五建議

根據調查結論與分析,我們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教育領域的普通話培訓測試力度

根據《〈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②要求,申請教師資格者必須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并取得符合標準要求的成績。因此,作為教師,應該接受普通話水平測試,并達到成績標準要求。實際調查結果顯示,三個省(區)的教師中,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比例分別為河北99.75%、江蘇95.98%、廣西93.90%,都還有繼續發展的空間。盡管河北近百分之百的教師都參加了普通話水平測試,但從這三個省(區)來看還需要繼續加大推廣普通話培訓測試的力度,繼續堅持做到教師普通話達標并持證上崗,切實提高廣大教師的普通話實際應用能力與水平。

(二)進一步提高廣大師生的普通話培訓測試成績

參加過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教師,成績基本都符合《〈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相應的規定要求,但廣西教師中還有0.52%的測試成績為三級乙等,甚至還有0.52%的人選擇了“無法回答”(表18)。通過學校的學習掌握普通話的運用能力,是學習普通話的最重要的途徑。因此,對于廣大學生來講,在校學習期間是努力提高普通話應用能力的最有效的時間段,而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并取得好的成績,則是檢驗與提高普通話應用水平的一個有效手段。

(三)進一步增強推廣和規范使用通用語文的意識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這是黨中央根據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要求,根據語言文字事業在文化傳承發展繁榮中的重要作用和發展任務,結合我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應用現狀,對語言文字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這不僅凸顯了語言文字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語言文字事業的高度重視,同時為深刻認識大力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的重要意義,進一步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努力實施《語言文字規劃綱要》,努力開創語言文字工作新局面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互聯網普及調查報告范文第6篇

1 調研結果的分析

1.1 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程序繁瑣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程序繁瑣主要體現在新農合醫療的報銷程序上,其中異地報銷成為重點。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有大量的農民進城務工,然而由于他們收入微薄且流動頻繁致使他們最好選擇參加新農合,這樣就出現了參保地和就診地不一致的問題。異地就診的費用到當地報銷,既耽誤工作又浪費時間尤其是打工地離家較遠的農民工,所以一些農民工不愿參加新農合。報銷時要攜帶住院病歷復印件、費用總清單、住院收據、身份證、戶口本、合作醫療證等大量證件,還需鄉鎮辦事處審核,使得報銷程序復雜。

1.2 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力度不夠

現有的宣傳僅局限于新農合給老百姓帶來的有益面,而沒有介紹清楚新農合醫療制度的意義,使得部分農民產生了對新農合的不了解甚至誤解。例如,小部分農民僅顧眼前利益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自己身體健壯,不會生病住院,拒絕參加新農合。有人甚至誤認為政府籌錢挪為它用,不想花“冤枉錢”。宣傳力度不足還體現在,宣傳過于形式,不夠深入。對于不參加醫保的人缺乏走訪調研,未分析其不參加的原因,進而丟失了醫療制度存在問題的第一手資料。

1.3 保障水平低

有新農合醫療制度的定義可以知道,新農合是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對于部分農民抱怨門診報銷起付線太高,平時的門診看病不在報銷范圍之內,部分人感到受益度低于預期,誤理解為保障水平低。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兼顧小病理賠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這個定義顯示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救助農民的疾病醫療費用的,而門診、跌打損傷等不在該保險范圍內,這項規定使得農民實際受益沒有預想的那么大。

1.4 其它

調查中發現一些農民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是基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水平低,農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變。報免時間滯后問題,一些貧困農民資金無法及時得到補償,報銷期間生活困難,而且存在補償金的二次補償不到位的問題。

對于偏遠山區或交通不便利的村莊,由于當地醫療水平有限,當地老百姓不得不到縣城就醫,給他們帶來諸多不便。他們在報銷過程中往返費用和時間花費較大,繁瑣的登記、理賠程序增加了農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降低了農民的滿意度。

2 提出建議和措施

2.1 加大財政的支持力度

本項政策主要體現黨和政府對基層人民健康的關心,提高農民的醫療水平,要引導農民積極踴躍的參加,因此各級財政部門要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資金認真落實,在預算中做好計劃,并及時下撥到位,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以順利開展的前提就是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

2.2 合理制定和調整醫療費用補償方案

現階段隨著試點數量的增加和政府補助力度的提高,各地更需要分析并總結合作醫療制度和基金運行情況,在此基礎上科學的制定和調整農民醫療費用的補償方案。同時最為重要的是要繼續加強合作醫療管理人員和經辦人員的合作醫療管理能力??梢酝ㄟ^醫療信息化建設例如網上審核報銷、監管和信息傳輸,來加強規范管理,提高農民的信任度。

2.3 提高對貧困農民的看病就醫問題的重視

想要建立和完善農村的醫療救助制度,做好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銜接。在實踐中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提高救助水平,明確救助范圍,在幫助救助對象參加合作醫療的同時,對個人負擔醫療費用過重、難以承擔的部分,應給予適當補助。

2.4 加強農村醫療服務監管

建立適合農村實際的供銷體系和監督體系,規范藥品供銷渠道,加強質量監管,嚴厲打擊非法藥品經營活動以保證農民用藥安全、有效、經濟。加強對鄉鎮衛生院的監管,維護公立衛生院的公益性質。

2.5 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

加強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培訓,提高農村衛生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高等醫學院??梢韵蜣r村輸送衛生專業培養人才,建立城市衛生支援農村的長效機制,城市醫院與縣級醫院之間增加交流,在醫療服務和技術培訓上互相學習,提高醫療能力。

摘要:在我國當前的狀況下醫療服務制度是不夠完善的, 新農村醫療合作制度在實行當中也出現了諸多問題, 筆者通過對河北省農村醫療合作的普及狀況的調查, 分析問題出現的成因及特征, 提出完善新制度的建議和措施, 對于新農村醫療合作的普及和增強農民身體健康與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河北省,農村,醫療合作,調查

參考文獻

[1]林麗麗, 林藍.對農村醫療合作體制的政策評估[J].廣州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4 (04) .

[2]楊前蓉.淺議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J].新鄉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9 (03) .

上一篇:化工廠安全培訓計劃范文下一篇:經典的電影傷感臺詞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