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完善創新評價制度范文

2023-12-21

完善創新評價制度范文第1篇

如何客觀公正的評價教師的教學工作量, 是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工作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它不僅直接關系到教師的績效考核和高校師資隊伍的建設, 也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門一直關注的焦點。18世紀三十年代, 美國大學教授協會 (簡稱AAUP) 發布了第一份關于大學教師教學工作與科研活動關系的綜合報告, 為最初的美國高校教師教學工作量的評價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但是, 在20世紀初的幾十年里, 教師工作量幾乎被等同于教學工作量, 高校往往僅以課堂教學時間來計算和測評教師的工作量, 歪曲了高校教學和學術研究工作的本質。為此, AAUP在1969年發布了《關于教師工作量的聲明》, 規定美國高校教師的工作量由教學、研究和服務 (Teaching, R esearch, Service) 三部分組成, 統稱為教師的使命。

教學工作量不能等同于課堂教學時數, 但是教學工作量的評價則可以依據課堂教學時數或者說課程計劃數來計算。因為高校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時間不僅與課堂講授時間或者面授課時數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 即使是課堂講授教學以外的備課、批改作業、論文指導、實踐教學等隱形教學工作量, 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核算方式折算成相應的課堂教學時間。

我國在較早的時候就已經高度關注教學工作量的評價問題了。教育部在1981年發出《關于試行高等學校教師工作量制度的通知》, 針對部屬院校頒發了《高等學校教師工作量的試行辦法》 (教干11號) (以下簡稱試行辦法) , 規定高校教師全年工作量不得低于1680小時, 也就是按照全年42教學周、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時進行計算。試行辦法將教師工作量分為教學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兩大部分, 要求教學工作量應該占教師全部工作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其余部分作為科研工作量。另外, 關于教學工作量的計算方法, 試行辦法還針對教師不同的職稱進行了區分:教授和副教授職稱的教師, 年教學工作量按照教師承擔的教學計劃學時數的四至五倍折算;講師則按照教學計劃時數的五至六倍折算;助教則按照講師的高限, 即教學計劃時數的六倍折算。試行辦法的頒布實施, 是國家第一次嘗試對全國范圍的教師教學工作量標準進行統一規范, 對于高校教學工作量評價和管理的改革和創新, 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但是試行辦法作為教學工作量評價量化分析的初次探索與嘗試, 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缺陷, 還要在實踐中面對來自高校各個層面的質疑, 因此, 試行辦法關于教學工作量的規定在其頒布實施4年之后便被廢止了。

1985年教育部《關于當前高等學校教師工作量問題的意見》 ([85]教師管字004號) (以下簡稱意見) 提出, 對于試行辦法中關于教學工作量的評價管理制度提出改革意見。一方面, 意見規定各高校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要作定額要求;另一方面, 意見指出, 教學工作量的…“計算辦法可以多樣, 教育部不作統一規定”, 各高等學校參照該辦法, 根據自身情況, 結合學校崗位設置和定編要求, 可以自行決定教師教學工作量的定額標準和折算方案。意見頒布實施以后, 全國各高校根據自身的情況, 制定出了不同的教學工作量標準, 從200標準課時到450標準課時都有, 因校而異[1]。

可見, 作為教師工作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工作量一直都是各高校對于教師進行崗位考核、發放酬金、評定職稱、評選優秀等工作績效進行測評的基本依據。關于教師教學工作量的任務, 如果高校規定的標準過高, 會導致教師的進行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時間被壓縮, 影響教師的業務提高和專業發展;如果高校關于教師教學工作量任務的要求過低, 可能導致師資人員編制超額, 增加學校超課時量津貼的支出, 降低教師津貼的激勵效用。因此, 高校教學工作量定額標準科學合理的制定, 既能促使教師保質保量的完成授課任務, 又給教師留出時間進行業務提升和專業發展。

二、完善高校教學工作量評價管理制度的建議

各高校關于教學工作量評價管理制度的制定, 應該明確肯定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性, 充分體現教師對于教學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成績, 關鍵是要建立一個科學、合理、公平的教學工作量評價機制, 這不僅有助于調動教師從事教學和開展教學創新的積極性, 也是高校推進教學改革和提升教學質量最有效的途徑。

(一) 各高校應該結合自身情況, 科學合理的制定教學工作量定額標準

第一, 教學工作量定額按照標準課時為單位進行核算, 同時取消對于面授課時的定額要求。標準課時是按照一定的標準對教師投入在教學中的全部工作進行折算后的課時。教師對于教學工作的投入, 不只體現在課堂講授、組織課堂討論、組織實驗課程等這些顯性教學工作中。除此之外, 教師還要承擔所授課程各個教學環節的組織與實施, 包括:備課, 例如教學法研究、編寫教案、教學進度計劃;布置及批改作業和實驗報告;輔導、答疑;成績考核, 如期末考試出卷、批改試卷、報送成績、論文答辯等;指導學生論文撰寫、參加知識競賽、辯論賽、創新大賽等教學實踐活動。因此, 標準課時是對課堂授課和與教學密切相關工作進行統一折算后的課時單位, 更能體現教師教學過程中顯性工作和隱形工作等全部付出。

第二, 根據學科類型和課程設置制定不同的教學工作量定額標準。高校課程設置既有公共基礎必修課、學科基礎必修課、專業必修課, 還有各種各樣的選修課和實踐教學課程, 同時各個學科之間對于教師教學工作的要求也各有不同。這就導致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 我們不能制定統一的評價指標, 而是要充分考慮學校課程設置情況以及教師所在學科的教學特點, 分別制定不同的教學工作量評價指標。

(二) 構建教學工作量折算模型

第一, 教學工作量核算依據以及課時折算模型, 以面授課時作為計算基礎, 考慮教學質量等級系數、授課人數、課程質量系數等主要權重系數, 引導教師課堂教學創新探索, 提高教學質量。

第二, 探索性的課程賦予較高的課時系數, 有助于促進課堂教學創新和緩解高校課時資源配置不均衡的狀況。高校教師工作量包括多個維度的范疇, 不僅涉及教師工作量完成的結果, 更要重視教師完成教學工作的整個過程, 給教師以更大的創新和發揮空間。例如研討式案例教學, 是教師進行教學創新和教學改革的有益探索。相比于傳統授課方式, 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查找資料、備課、組織策劃課堂授課, 這中教學模式很有利于學校教學改革工作的推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學校應當對此類課程標準課時的折算給予更高的權重, 以鼓勵更多的教師在自己的研究領域進行課堂教學創新活動。

第三, 將指導學生撰寫論文、參加知識競賽、辯論賽、創新大賽等實踐性活動納入教學工作量折算范圍。調查中發現, 教師對于實踐教學工作量的折算問題反映比較強烈。比如各類學科辯論賽、知識競賽、創新大賽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加強了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同時, 教師卻要比傳統課堂教學付出更多的精力進行輔導。因此, 對于指導學生參加各種比賽獲獎的, 除了學院給予獎勵外, 也應該從學校層面給予相應的肯定, 納入到教師教學工作量考核范圍之內。

摘要:教學工作量的評價作為高校教學管理實踐中一個重要的內容, 它直接關系到教師的績效考核、職稱評審和教師隊伍的建設。本文立足于我國歷史文化和高校教學工作的發展現實, 借鑒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教育實踐, 深入分析了高校教學工作量評價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并就完善我國高校教學工作量評價管理制度的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教師工作量,教學工作量,評價標準,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完善創新評價制度范文第2篇

青年創新創效活動總結

青海油田機械廠團委 二O一O年十月十九日

“千人千元創百萬 青春建功促發展”

青年創新創效活動總結

青年創新創效活動是廣大團員青年充分展示個人才能,在企業生產建設和經濟發展中建功立業的有效途徑。機械廠團委在油田公司團委的引領下,將創新創效活動作為基層團組織的核心工作融入到全廠的生產經營活動,組織優秀團員青年積極為機械廠的生產需要開展項目攻關,取得了明顯成效,涌現出了一些青年創新創效成果,確立了團員青年建功成才的正確導向,促進了機械廠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得到廠黨委、廠部的認可,受到團員青年的歡迎。

三年來,機械廠133名團員青年在“千人千元創百萬 青春建功促發展”活動中共實施創新創效項目20項,產生經濟效益1633.19萬元。

在“千人千元創百萬 青春建功促發展”青年創新創效活動中,機械廠團委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 從實際出發,突出機械廠特色。

在青年創新創效活動中,我們從實際出發,從機械廠的生產需要解決的環節入手,突出自己的特色。我們重點抓了“三個結合”:一是與機械廠的生產實際相結合。通過技術創新完善機械加工制造的工藝流程,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力;通過管理創新在生產過程中挖潛提效,降低成本。二是與青年特點相結合。結合每個青年的文化構成、工作水平、興趣特長不一樣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新創效活動;使創新創效的各項目組在人員結構、文化層次搭配和專業互補方面都形成整體優勢,充分發揮每個團員青年的個體優勢和基層團組織的協調能力。三是與各個團支部實際狀況相結合。創新創效活動是一項領域非常廣泛、內容非常豐富的實踐活動,為使各團支部能夠有效開展,廠團委定期對各團支部進行指導,引導團員青年結合生產實際解決難題、攻克難關。在機關青年支部重點開展了新產品研發方面的創新;在壓力容器車間團支部重點了開展了壓力容器制造工藝改進、提高焊接質量的創新;在機械加工車間重點開展了刀具的重復利用、車床的加工能力拓展方面的創新;套管加工車間重點開展了設備管理、數控車床的工效提高的創新;抽油機車間重點開展了工裝機具制作方面的創新;在綜合青年支部重點開展了油改氣項目的攻關;在花土溝維修中心重點開展了野外安裝抽油機方面的創新。通過重點攻關方向的明確,各個團支部全面調動團員青年的積極性,形成合力,盡其所能,攻其所及,一步一個腳印,把活動落到實處。

二、 立足崗位,為團員青年創新創效搭建技術提高平臺。 青工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處于安全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熟悉生產流程,了解管理實際,在推動生產創新中具有不容置疑的發言權。為了使創新創效活動在每個崗位上能有體現,廠團委就把每個崗位作為創新的基點,把廠內的安全生產、管理、服務各個環節、各個層次的青年最廣泛地動員起來,鼓勵他們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為了加強團員青年的技能水平,廠團委組織團員青年積極參加形式多樣的業務、技術知識的學習。結合廠里的培訓參加了數控車床知識培訓、安全員培訓、起重工培訓等多個工種的培訓。結合生產實際,各支部通過開展小培訓、小講座、現場示范等活動開展了埋弧焊、氬弧焊、CO2氣體保護焊、焊條電弧向下焊等焊接培訓;開展了滾板機、銑邊機、剪板機等設備操作培訓,開展了鉗工、裝配工、車工、綠化工等專業工種的培訓,參加培訓的團員青年達140多人次。通過參加培訓,使團員青年取得了焊工、起重工等有關資質,提高了團員青年的業務、技術能力,提高了創新創效的本領。同時廠團委把過去經常搞的行之有效的青工技術比武、名師帶徒、青年崗位能手、“五小”活動等結合起來,引導他們干一行、鉆一行,立足本職工作,大搞技術創新,真正使創新創效活動成為青工全員參與的群眾性創新實踐活動。使一大批青工在小改小革中積累了經驗,增長了才干,業務上得到了提高和鍛煉,成為了技術和管理上的能工巧匠。其中任武化被評為2010年集團公司勞模、獲得青海省青年技術能手,呂強、孫東、謝偉超、苗志勇獲得青海省青年技術能手稱號,其中呂強還被評為油田公司“絕技絕活”個人。

三、創新載體,完善機制 ,把創新創效活動落到實處。

(一)創新創效活動是一項內容非常豐富的活動,為把活動落到實處,廠團委積極結合機械廠加工制造的實際,以“服務油田,提供保障”為出發點,依托“千人千元創百萬 青春建功促發展”、“青工技能月”活動廣泛開展技術創新,促進青工在生產建設中發揮作用,建功成才。通過網絡、板報,召開表彰會等形式,對創新創效活動中涌現的先進個人進行大力宣傳,以榜樣的力量帶動更多的青年投入創新創效活動。 “千人千元創百萬 青春建功促發展”項目金獎獲得者薛多山被廠黨委、廠部作為油田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候選人推薦,并在年初的激勵療養中派往海南考察。

(二)完善機制。首先,我們建立健全了考核機制。把創新活動納入團支部的考核內容中,要求各團支部立足自己單位實際,每半年開展一項創新活動,并直接和單位的效益獎金掛鉤。通過嚴考核、硬兌現的作法推動了各團支部創新創效活動的開展,促進了青工創新的積極性。其次,及時對項目進展情況進行跟蹤,每個季度對項目是否達到進度進行考核,并對出現的難題及時進行協調解決,幫助各團支部的創新創效活動順利開展。

完善創新評價制度范文第3篇

多年來,我校以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為宗旨,以發現和解決學校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以隊伍建設、教科研工作為載體,在不斷學習、實踐、反思過程中,開展教育創新活動,逐步實現自我超越。

突破認識瓶頸,培植創新理念。我們首先從正確理解教育創新的內涵和為什么要進行教育創新入手,突破認識瓶頸。我們認為,突破固有的、落后的東西,在原有基礎上有發展、有提升就是創新;用新理念創造性地開展學校工作,或者用科學有效的方法研究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是創新。其次,加強理論和先進經驗的學習,在學習中提升,實現觀念創新。有了正確和較高的認識,不僅可以避免走入為創新而創新的誤區,又能排除大家對教育創新高不可攀的畏懼心理,明確教育創新的方向,使教育創新成為可能。

營造環境氛圍,滋養創新沃土。我校營造了濃郁的教育創新環境,使得創新的種子得以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們打破禁錮,讓教師真正“參政議政”,形成“利益共同體”;建立教師個體和學校集體的發展愿景,以奮斗目標激發大家的發展愿望和創造力;以新課程改革培訓為契機,學習、樹立新理念,感受先進,認識自身的不足和問題,尋找創新的切入點;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拓寬學習渠道,提供支持,搭建平臺;培養、樹立教育創新骨干,大力宣傳,進行示范、引領;制定激勵機制,納入考核評價等。通過這些舉措,學校增強干部教師教育創新的意識,使教育創新成為自身和學校發展的需要。

聚焦實際問題,開展創新實踐。第一,選準切入點。選取教師和學校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的、關鍵的問題,作為研究重點、主攻目標。再將問題由大到小、從難到易進行分解,使之轉化為日常工作,分步實施,循序漸進,逐步突破。比如:當前的三類課程建設問題,就必須根據自己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目標及實際情況等來統籌規劃。研究、構建富有本校特色的課程體系這項工作既是當前工作重點,也是教育創新的一個切入點。第二,以科研的方法探索實踐。即圍繞問題,以先進的理論和科學的方法為指導,開展團隊的學習、研究與實踐。我們應用問題分解法,將大的問題進行分解,轉化為一個個具體的小問題,建立多個問題小組,進行任務驅動和問題攻堅。我們使用案例分析法,學習兄弟學校的先進經驗,將經驗遷移過來作為案例進行集體共享與研究、交流,結合學校實際進行應用,在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完善。

注重總結提升,催生創新成果。反思性總結和理性提升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的有效途徑,也是形成教育創新階段性成果的關鍵和下一步深化教育創新的基礎。這一環節往往因我們身陷繁雜的日常事務,加之浮躁的心理而被忽視,成為很多基層教育實踐者的薄弱環節。我們在教育創新實踐中不乏典型例證和成功的經驗,但卻是散落的,不進行反思、總結、提升,干部教師就不能實現自我超越。教育創新成果不是日常的工作方案或一個個具體的做法、工作總結,而是基于日常工作改進的思想、方法的理性提升,必須對實踐經驗進行分析、概括,找出理論與實踐的內在聯系,對理性歸納進行升華,使之上升到教育規律的認識。

應用創新成果,激發再造活力。教育創新成果只是階段性的產物,必須將其應用到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發揮其最大作用,還要在應用中不斷完善,隨著新問題的發現,再進行深層次的創新實踐。正是在這樣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教師、學生和學校才會有快速的發展。我校的體驗教育課程建設、中心校一體化扁平管理新模式、流動兒童教育等各項研究成果,就是在這樣的軌跡中完善與提高的。

教育創新的過程雖有艱辛和困惑,但我們收獲了成長與發展。教育創新帶來的不僅是勞動成果,更是潛能的開掘和發揮、自我力量的認知和精神價值的提升,是學校真正以人的發展為本的現實體現。教育創新是發展的必然,需要教育理想、信念與激情,更需要腳踏實地、精益求精、不斷自我超越的精神與干勁;需從改變自我開始,從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出發。

■ 編輯吳君 ■

完善創新評價制度范文第4篇

對于“什么是教學管理”, 學者們至今沒有一致的看法。一種較普遍的觀點認為, 教學管理是“學校管理者遵循管理規律和教學規律, 科學地組織、協調和使用教學系統內部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信息等因素, 確保教學工作有序、高效運轉的決策和實施”。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既包含對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活動的控制與指導, 同時也包含著對教學過程與環節的協調和控制, 包含教學目標、制度和教學質量標準等的制定、實施, 包含著對教學工作與質量的檢查與評價。它是一個多系列活動的過程, 既有日常教務工作, 又有全面而系統的管理以及對各學科教學的管理活動。

2 教學管理的職能

計劃性:計劃性包括如何組織學校的人力、物力、財力有機組合發揮最大效應。同時包括對未來教學發展趨勢的預測、根據預測的結果建立目標、制定教學計劃以保證目標的實現和對問題做出決定。組織性:“組織也是指為了有效地實現共同目標, 合理的進行組織結構設計與職務設計, 并配備人員、確定各自的職責與職權, 以及組織內部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的過程”。這包括教學隊伍與教學資源的配置??刂菩?機構與機構之間, 教師與教師之間要加強溝通與合作, 一段時間要檢查是否完成計劃, 出現偏差要找原因制定新計劃。激勵性:要求校長與管理部門要研究教師的需要、動機和行為, 對教師進行指導、訓練和激勵, 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解決矛盾。領導性:教學管理者要有前瞻性, 領導教師研究教學規律, 激發教師潛能。

3 當前高中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教學管理的功利性。教學的常規檢查中以“考”為中心。認為課堂教學只有對準“考”, 才能說明教學對路;教師唱“獨角戲”, 缺少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 很難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 采取灌輸、傾倒等填鴨式的教學;常規教學管理中用一個模子衡量教育行為, 導致教學行為“千人一面”。不關心不同學生的差異性, 例如:備課采用同一內容、同一進程;教學管理缺乏民主性, 管理部門與教師形成上、下級關系, 突出“管”缺少服務意識。

對教師的評價存在問題:評價教師的工作業績看你班上的優秀率、及格率、達標率。翻你寫的教案厚不厚, 寫了多少頁作業批了多少本。教學管理中重視教師的教, 但是卻不重視學生的學, 教學中很少教授學法, 教學檢查重教師教法, 輕教師的學法。教學質量的評價有待提高。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不合理易造成教師產生消極或者抵觸情緒, 阻礙教師挖掘自身潛能。

4 完善教學質量評價

對于學校的教學管理來講, 教師隊伍管理的科學化是學校管理科學化的重要標志之一, 而對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是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和建設的一項有力措施。

(1) 改變單純的根據教師的業績來評價教師的優劣, “按教師素質-教師職責-教師業績三大項的具體指標評定, 分為優、良、合格、不合格四等, 評價總分定為100分, 其中教師素質 (條件) 2 0分, 教師職責 (過程) 占40分, 教學業績 (結果) 占40分, 每一項的優秀計滿分, 良好計分8 0%, 合格記分60%, 不合格計分60%。評價結果的整合依公式計算:結果=教師素質發展等級x權重+教師職責發展等級x權重+教師業績發展等級x權重。根據評價結果, 學校授予相應的榮譽, 享受相應的待遇。”

(2) 建立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制度、使評價有章可循。制度的制定要廣泛聽取意見, 根據學校的自身情況, 制定切合實際的制度, 制度制定著眼將來, 用發展的眼光。采用管理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管理性評價較為固定, 例如:教師要求的基本素質: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方面, 必須遵守依法執教、廉潔從教、不許打罵、體罰學生, 教師日常行為規范方面應該做到按時上下課、尊重學生人格等。發展性評價較為靈活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教師, 嚴格遵守規則, 又不囿于規則;既敢于突破規則, 但又不否定規則, 一次評價并不代表終身, 教師一次不合格, 校長或組長或者有經驗的教師要與其交流找出問題的原因幫助解決。對于年輕教師要給于成長的機會, 不要因為評價而損傷年輕教師的信心, 制定“底線”, 在“底線”要有較高的自由度。鼓勵教師積極學習與深造, 提高學歷。并給予相應的鼓勵機制。

(3) 教學質量評價要發揮教師的主體性。教學質量評價應該多元化, 應采用領導評、同事評、學生評、家長評、教師自身評等多元評價方式。以往的教學評價中往往忽略了教師的自身評價, 教師主體及其專業發展在教師評價中的核心地位。長期的教師評價工作中, 教師作為被評價者常常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 評價雙方都忽視了教師作為評價主體的存在, 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所能夠發揮的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 喚醒教師主體意識, 提升教師主體地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認識上的問題。就教師而言, 教師雖然與評價者地位不同, 但作為參與評價的主體來說, 教師不能也不應該只是等待被評價, 而是應該增強主體意識, 發揮自己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 積極參與, 自我反思, 使自己敢于評價、樂于評價, 勇于評價。

(4) 校長營造支持型的評價環境。校長要建立以人為本的評價態度;行為上要多關心教師、多與教師相溝通、成為教師的貼心人、不能給教師造成一種校長高高在上的評價者的形象;提供評價機制的后勤保障。

(5) 嘗試建立“區分性教師評價體系”。區分性教師評價體系就是改變以往的教學質量評價“一刀切”的評價機制, 分層次、有重點的評價思想, 為解決教師隊伍中的群體差異問題, 提供了一條新路。主要是教師群體中面對新生的教師隊伍 (缺少教學工作經驗的年輕教師, 工作1~2年) , 年輕教師剛剛進入校園缺乏教學經驗, 不熟悉學生, 與同事接觸時間短等, 如將與有經驗的教師采用相同的評價標準, 將增加年輕教師的壓力水平, 評價者應該根據年輕教師自身的實際條件和個人需求, 采用以相對評價為主, 絕對評價為輔的評價方式, 挖掘年輕教師的潛能, 例如:精力充沛, 積極, 勇于挑戰的, 有激情的特點。鼓勵年輕教師多學習、多請教。建立幫教服務、老帶新服務。

摘要:教學管理是學校管理的中心和主線, 學校一切管理活動都是圍繞著教學管理來展開的, 因此提高學校教學管理的質量和水平在中學管理工作中顯得十分重要, 對于學校的教學管理來講, 教師隊伍管理的科學化是學校管理科學化的重要標志之一, 而對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是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和建設的一項有力措施。完善的教學管理與良好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將使教學工作有序、大大激勵教師隊伍的的潛能。

關鍵詞:高中,教學管理,教學質量評價

參考文獻

[1] 文必勇.中小學教學管理存在的十大問題[J].教學與管理, 2001 (1) .

[2] 王斌華.發展性教師評價[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8.

[3] 候立華.關于學校人本管理的探索[J].教育探索, 2002 (8) .

[4] 葛金國.學校管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5] 吳志宏, 馮大鳴, 周志方.新編教育管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出版社, 500~521.

完善創新評價制度范文第5篇

文書形成時間鑒定主要包括文書字跡的寫作時間、文書打印時間以及文書蓋章時間等等。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構建法治國家。證據是檢察工作的重要依據憑證, 在檢察工作中經常會應用文書作為訴訟證據, 但因此文書形成時間鑒定工作在整個檢察訴訟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2 文書形成時間鑒定技術的概述

文書形成時間鑒定在我國法律體系研究中屬于熱門課題, 對于文書形成時間鑒定技術主要集中在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法、紫外光譜法、薄層色譜法等。當然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 利用計算機設備對文書形成時間進行掃描分析也是當前鑒定技術發展的主要特征。

由于字跡寫在紙上會出現系列的物理、化學反應, 例如字跡的色痕會向紙張的表層進行擴散, 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 字跡中的油墨成分也會揮發。因此目前我國對于文書形成時間的鑒定主要采取的是通過對染料物質剩余含量進行萃取從而實現文書形成時間鑒定。對于文書形成時間的鑒定主要是根據一份文書中的某幾部分內容的書寫時間進行鑒定。

3 文書形成時間鑒定技術存在的問題

基于我國司法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 證據是檢察工作的重要內容, 尤其是在經濟糾紛中, 文書資料對于訴訟結果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但是由于文書形成時間鑒定技術還存在一些缺陷導致在檢察實踐中存在文書形成時間鑒定結果不統一的問題。其具體表現在:

3.1 文書形成時間鑒定缺乏統一的操作規范

文書形成時間鑒定具有較強的專業操作性, 隨著近些年證據在檢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提高文書證據的科學性與準確性是維護訴訟雙方當事人權利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文書形成時間鑒定技術具有復雜性, 因此在實踐中存在當事人對于文書形成時間鑒定結果不了解, 實踐操作不規范的現象。例如由于文書形成時間鑒定設備價格比較昂貴, 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出現了一種鑒定儀器包攬所有類型文書的現象, 導致鑒定的結果存在誤差, 影響檢察訴訟案件的公平性與公正性。

3.2 文書形成時間鑒定過于機械化, 缺乏實踐連續性

應用文書形成時間鑒定設備可以大大提高文書形成時間鑒定的結果質量, 但是各種儀器設備的工作性能判斷主要是基于實驗室試驗數據得出的, 而實踐中由于文書保管環境或者紙張等方面的因素導致文書形成時間鑒定中會出現與設備標準不符的問題。例如文書保管人保管不當就會影響儀器鑒定的最終結果, 影響檢察工作的順利開展。

3.3 文書形成時間鑒定業務存在轉包等現象, 導致鑒定技術發展滯后

目前社會文書時間鑒定業務的機構比較多, 例如部分鑒定機構為了擴大經營范圍, 提高經濟效益, 他們不愿意采取購買設備的方式開展業務, 而是選擇轉包。例如當當事人申請文書鑒定時他們往往將該業務轉包給社會私營部門, 而社會私營機構往往缺乏相應的資質, 再加上鑒定環境的制約, 導致鑒定結果有待考察。另外文書形成時間鑒定的轉包行為必然會制約我國文書形成時間鑒定技術的發展, 導致我國鑒定市場出現了“唯經濟利潤”現象。

4 完善文書形成時間鑒定技術的對策

基于文書形成時間鑒定技術所存在的缺陷, 立足于我國檢察工作中文書形成時間鑒定技術的發展要求, 完善文書形成時間鑒定技術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4.1 加強對文書鑒定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 提高政治意識

我國相關法律對鑒定人員的資格要求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從技術職稱、學歷以及工作經歷等方面詳細地做出了規定。因此相關司法部門要加強對鑒定人員的職業教育培訓, 根據十九大精神的相關要求采取多元化的手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一方面司法部門要定期組織鑒定人員學習各種最新的鑒定技術知識, 學習在文書時間鑒定過程中所容易存在的問題, 以便在日后的具體工作中加以改進;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鑒定人員的政治意識教育, 樹立廉政意識。雖然文書時間鑒定技術具有很強的專業技術性, 但是由于文書形成時間受多重因素的影響, 因此在具體的鑒定過程中需要鑒定人員樹立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 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 杜絕出現徇私舞弊的現象。

4.2 制定規范的鑒定方法操作標準程序

目前針對文書形成時間鑒定缺乏統一操作標準而導致鑒定市場混亂的現象, 因此國家司法部門要制定統一規范的鑒定方法操作標準:一方面要盡可能明確某類文書形成時間鑒定所采用的具體鑒定方法以及程序等, 以此為其他相關文書鑒定提供參考意見;另一方面規范文書形成時間鑒定的環境要求。

4.3 規范文書形成時間鑒定樣本

樣本是作為與檢材作對照、比較用的樣本, 應能反映出受鑒定客體的基本特性。如筆跡樣本能夠體現、反映書寫人的書寫習慣和書寫特征, 印章印文能夠反映出印章印面的特性。文書鑒定樣本一般要求一下幾個方面。首先筆跡鑒定樣本, 應以平時樣本為主, 實驗樣本為輔;樣本來源應當真實。來源真實就是樣本必須得到確切的查證屬實, 不能含糊其辭。如筆跡鑒定的樣本經查證確屬有爭議檢材的爭議人書寫, 不得使用“可能”、“也許”等文字描述。再次, 樣本應有一定數量。筆跡鑒定、印章印文鑒定, 要注意收取不同時間、不同條件下的樣本, 應有一定數量。樣本太少, 往往難以得出準確結論。數量愈多, 對鑒定事項的結論越準確。第四, 樣本與檢材應具有可比性, 即樣本的形成條件應與檢材的形成條件相同或者相近。如筆跡鑒定的樣本與筆跡鑒定的檢材的書寫字體、字形、書寫工具、書寫用紙、書寫環境等應基本相同或者相近, 并且要有一定數量的相同字或者相近字體樣本;印章印文樣本應與印章印文檢材蓋章時間接近, 蓋章條件相近, 這樣才能得出較為準確的鑒定意見。

綜上, 基于墨水、紙張、保存環境的影響, 現階段, 并沒有任何一種鑒定技術對文書形成時間鑒定有科學性的結論, 文書形成時間鑒定只能是綜合多種鑒定方法, 對文書形成時間鑒定大致時間。

摘要:文書形式時間鑒定結果對于檢察工作具有重要的影響, 本文以文書形成時間鑒定技術的評價概述作為切入點, 闡述文書形成時間鑒定所存在的問題, 最后提出完善文書形成時間鑒定技術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文書形成時間,鑒定技術,完善,檢察

參考文獻

[1] 李文.司法物證鑒定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

[2] 鄧玉潔.文書形成時間鑒定技術評價和完善對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 2014.

完善創新評價制度范文第6篇

一、檔案管理工作出現的問題

檔案的管理是學校工作中至關重要的環節之一, 對學校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和促進的意義。但是對檔案的管理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一) 學校對檔案管理工作認知度不高。院校檔案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繁瑣性, 但學校領導沒有清楚認識到檔案管理的重要性, 更不清楚檔案管理對學校發展的意義, 只是單純地認為檔案管理工作就是把學校相關資料整理收集的一個過程。這就導致學校在檔案管理方面的不重視, 給學校檔案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難, 影響院校檔案管理工作無法有序進行。

(二) 檔案管理人員匱乏, 業務水平不足。對于技工院校來說, 缺乏專職管理的檔案管理人員是院校的病因所在。由于學校領導沒有重視到檔案管理的重要性, 因此, 學校檔案管理人員基本都是兼職或代替值班, 他們對檔案管理缺乏專業的認識, 且業務水平也明顯不足, 這就導致檔案管理問題逐漸加深, 因而無法對學校檔案進行規范化、質量化的管理。

(三) 檔案管理模式落后。大多技工院校的檔案管理工作采取的是傳統檔案管理模式, 其模式不但要在檔案的收集、管理、檢查、回檔等環節工作量很大, 而且還需要大量時間來糾正自己的手寫錯誤, 工作效率極其低下。傳統模式不僅使檔案的利用效率變低, 而且也會為學校檔案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讓整個學校檔案管理工作雜亂無章。

二、完善檔案管理工作

(一) 提高學校對檔案管理的重視。首先, 需要學校領導充分認識到檔案管理的重要性。加強對學校檔案管理重視程度, 這是能保證學校檔案管理工作實施的基礎, 其次, 還需要檔案管理人員對檔案管理工作盡職盡責, 做好相應的檔案工作, 讓學校領導能清楚認識到檔案管理的意義, 爭取獲得學校對檔案管理的支持。

(二) 提高檔案人員的素質和業務能力。檔案管理人員不僅需要有一定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 還要做到“術業有專攻”, 掌握檔案管理的各方面知識。這就需要檔案管理人員不僅需要加強對自身素質的提升, 而且還要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積極參加業務培訓, 學會相關檔案專業理論知識。

(三) 加強學校檔案工作的進行。學校要大力宣傳檔案工, 讓學校老師能積極主動配合學校進行檔案工作, 同時, 檔案人員還要注意收集學校各項活動和會議產生的文件資料, 來確保各類文件的檔案收集工作, 且檔案人員對資料整理的過程中, 務必保證認真仔細, 做到一絲不茍, 要做到有價值文件都能系統、完整地進行歸檔整理。

三、創新檔案管理工作

(一) 建立健全的檔案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的健全, 對檔案管理工作的創新意義重大。一方面要根據院校相關的規定和標準, 并要結合院校的實際情況, 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如院校檔案管理實施規則等。另一方面, 對檔案人員要確立相關的崗位制度。如檔案的整理、回檔需要專人負責, 明確檔案人員職責范圍, 才能做到權責統一。當然, 檔案管理不光只能靠制度, 還需其他相關管理手段, 如通過大量宣傳教學檔案的重要性, 讓院校職工和學生認識檔案工作的重要, 自覺配合參與進來, 這都能讓檔案管理工作不斷進步。

(二) 提升檔案人員的熱情服務。對于檔案工作的整理收集, 需要檔案人員加強自己的服務意識。例如, 在教學檔案當中積極配合教師做好檔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對教學一線老師的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和收檔, 總之, 就要充分調動歸檔人員的主動積極性, 提高檔案的管理, 從而發揮檔案對學校的重要價值。

(三) 提高檔案管理的現代化發展。隨著技工院校潮流不斷發展, 原先舊的檔案管理工作機制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檔案管理的發展, 甚至在某些方面還制約檔案管理工作的進行和發展速度, 所以, 要更新觀念, 實行先進的檔案管理技術和檔案管理設備, 從而實現檔案管理現代化、信息化發展。如, 教學檔案的成績管理系統、老師資格憑證系統等信息系統的設立, 避免人力、物力浪費, 還提升了日常工作效率。同時, 建立網站檔案服務平臺, 方便進行資料的查詢和檢索, 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檔案管理的作用。

四、總結

檔案管理工作的不斷完善和創新是檔案管理工作發展下去的重要途徑。對于檔案管理工作出現的問題應當及時找出, 并考慮實際情況下進行解決, 不斷總結經驗, 從而讓檔案管理工作走向完善和創新的發展道路。

摘要:檔案管理的完善和創新是提高技工院校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證, 如何才能完善和創新對技工院校檔案管理工作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本文詳細介紹了檔案管理所出現的問題, 以及應該如何完善技工院校的檔案管理工作, 加強檔案管理工作的創新進行合理的概括和分析, 對技工院校檔案管理工作發展創造良好的明天。

關鍵詞:檔案管理,完善,創新

參考文獻

[1] 黎鳳萍.淺談技工學校檔案管理人員應具備的素質[J].卷宗, 2015 (4) :3-3.

上一篇:物流行業增值服務范文下一篇:五年數學期中測試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