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組織執行力缺失的原因

2023-06-16

第一篇:組織執行力缺失的原因

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其對策

信用是指債權人和債務人對資金、商品或服務的暫時的、有條件的讓渡。市場經濟是契約經濟,是信用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交換的基本原則是等價交換,這就要求交換雙方以信用作為守約條件,在日漸復雜的市場活動中建立起互相依賴、互相制約的信用關系鏈條,以維系錯綜復雜的交換關系和正常有序的市場秩序。

一、當前信用缺失的表現

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比較混亂,存在著許多信用缺失現象。突出表現為企業之間的相互拖欠債務,合同違約,形成“三角債”、“多角債”、“鏈條債”一環套一環的債務鏈,導致企業之間信用的惡性循環;大量企業惡意逃避銀行債務,造成銀行惜貸,銀企之間陷入信用危機;社會中介組織在執業過程中作假現象嚴重,各種違規操作層出不窮,損害了廣大中小投資者的權益;假冒偽劣商品泛濫成災,制假販假活動十分猖獗。以劣充優、以次充好等欺詐失信行為嚴重沖擊著商業信用和消費信用領域;金融欺詐、走私販私、偷稅漏稅、虛假報表、黑幕交易、價格陷阱、偽裝上市、惡性競爭、知識產權侵權、地方保護與機構腐敗等行為屢禁不絕,因失信造成的后果一直或正在沉重地影響著我們的社會生活健康發展。據有關專家研究統計,我國每年因失信造成的經濟損失達5855億元。這些失信的存在,提高了市場交易成本,降低了社會資源配置效率,嚴重影響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二、信用缺失的原因

從企業主觀方面來分析,主要是我國相當一部分企業欠缺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核心價值觀,惟利是圖、金錢至上的經營理念支配了企業的行為,利令智昏,使其喪失了職業道德。除了上述主觀原因外,導致企業誠信缺失還有一些復雜的客觀原因,主要是:

(一)信用主體的逐利性

這是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以贏利為目的的商業活動,使一些追求暴利的經營者,在利潤的驅動下以假冒偽劣商品欺騙消費者,以獲取暴利。大量銀行信貸資金、企業生產經營資金進入股市,最大誘因正是利益驅動。

(二)地方保護主義嚴重

制假售假能夠大規模發展,與地方保護主義是分不開的。因為不少規?;?、產業化的制假售假不是偷偷摸摸、而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開展的。作為地方的管理者,對于這樣的情況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更有甚者,當有關部門進行查處時,有的地方政府還為其辯解保護。

國有企業的惡意拖欠債務、逃廢債務;上市公司的屢屢違規違法,也夾雜著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的色彩。

(三)信用評價機制不健全

目前,我國還沒有完全建立起社會信用評價管理體系,企業資信評價缺乏一套全國統一的評估辦法,行業、部門各自為政,評價資料難以實現共享,評價結果的獨立性、公證性得不到社會認可,造成大

量重復勞動和社會資源浪費。企業信用管理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發展滯后,跟不上市場形勢發展的需要。

(四)法制不健全,打擊不力

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對打擊失信行為方面制裁不到位,力度相當有限。對于大多數假冒偽劣的生產商來說,處罰主要以罰款為主,在稽查力度有限和規定不夠詳細的現實約束下,假冒偽劣商品的生產銷售者只要10次中有5次,甚至只要有3次能夠逃脫處罰,就有利可圖。所以,從查處的制假售假案件來看,屢犯、慣犯多,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目前的懲處力度并不足以使制假售假者感到害怕。

(五)產權制度本身的缺陷

不少國企管理者認為,企業是國家的企業,銀行是國家的銀行,不貸白不貸。甚至許多政府官員也認為:國有銀行有支持國企的義務。于是,國有商業銀行身不由己,既要為政府部門出政績貸款,又要為維護安定團結對該倒不倒的危困企業放貸。產權不明,造成政企不分,政銀不分,造成引企關系的不斷惡化。

(六)社會誠信意識淡薄

目前在我國個人信用差,,從而導致了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的滑坡。對國有企業來說,借錢不還是企業的事情,不是個人的事情,借錢不還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以及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毫發無損,在商業交易中,應付貨款拖欠不還、到期貸款不予償還、貸款利息不予清償大量存在,國有企業借款償還的信用意識十分淡薄。

三、治理信用缺失的對策

(一)努力創建崇尚誠信的大環境

1、堅決擯棄互不信任的思想觀念。我們必須拋棄陳舊的思想認識,樹立規范的市場經濟意識,使人們認識到從貨幣經濟向信用經濟的轉變,是貨幣關系的延伸和發展。社會經濟中的債權人和債務人都是信用關系的主體,因信用關系的變化,債權人和債務人也隨之發生變化,如果失信,他們既是害人者,同時又是受害者。

2、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強化信用意識。要廣泛進行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把信用道德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素和精神支柱。要充分利用各種輿論工具,倡導言行一致,有信無欺的道德情操,在全社會營造一種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喚起人們的信用理性,增強人們的守信履約觀念。

3、培養信用文化,建立起一整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道德體系。在市場經濟信用文化建設過程中既要積極地吸收借鑒國外市場經濟發達國家信用文化建設的優秀成果,又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把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合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用文化建設之中,使誠信文化成為一種內在的道德規范。

(二)加快信用法規及評信機制建設

國家首先必須健全法律法規,加大信用制度的立法執法力度,從法律和制度上保證債權得到保護,債務得以履行,形成企業和全社會的嚴格的信用監督和獎懲機制。

同時,用現代信息網絡公開誠信狀況。一方面,從建立個人信用體系入手整合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建立個人帳戶,培育專業的個人信

用評估機構,將個人的社會信息資源、金融資源、納稅資源、司法資源等分散在各個部門的信息集中起來,形成統一的個人信用檔案,對個人信用做出整體評價。定期在大眾媒體上向社會公開,使不講信用的企業失去市場,失去合作伙伴,失去銀行貸款,失去股東的支持,最終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建立企業征信制度和征信機制。建立信用等級評定、資信評估以及相應的咨詢機構,加快規范公共信息、征信數據的取得和使用程序以及采集、合法使用居民個人資料、企業資料的法規建設。

(三)加快政企分開,打擊地方保護

中國企業的信用問題,在相當的程度上與地方保護主義有關。如一些地方部分官員為了本位利益,甚至為了一些政績私利,對于所管轄范圍內的制假售假聽之任之,極少數甚至是沆瀣一氣,為制假售假者通風報信,干預行政執法部門執法查處,成為制假售假者的保護傘;對于所屬企業惡意欠債、逃廢債千方百計予以包庇保護,甚至是出謀劃策,侵犯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因此,一定要加快政企分開的步伐,嚴厲打擊地方保護主義。

(四)規范政府行為,建立信用政府

1、改革政府行政方式,依法行政。首先,要轉變政府職能,改革政府的行政方式。地方政府對經濟的管理要從直接管理轉到加強對市場主體的監督和服務上來,切實將政府職能真正轉變到從宏觀上保證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轉和順利發展上來,確保有個公平的信用環境。其次,要加大政府機構改革的力度,以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深入

推進政務公開,加大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同時,行政行為必須依法。

2、建設信用政府,樹立誠信榜樣。要強化政府責任追究,建立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和賠償制度,黨紀、政紀和行政法律法規應對政府部門、官員失信行為的責任追究和賠償作出相應明確具體的規定;人大、紀檢、監察部門應加強對政府部門、官員的監督,讓失信者承擔相應的責任和處罰,對于因政府失信給企業或個人造成的損害,由政府依法給予一定的“信用賠償”。

來源:http://

第二篇:教師創新素質缺失的原因探析

馬正霞

摘 要: 許多中小學教師缺乏創新素質,主要表現在敬業精神不高、知識結構有缺陷和創新能力匱乏三個方面。導致教師創新素質缺失的原因是:頑固的應試教育,不力的師德教育,偏低的教師工資,僵化的教學管理,殘缺的教師培訓,失當的高師教學。提高教師創新素質的根本措施是:徹底扭轉應試教育,建立師德教育機制,提高和落實教師的待遇,改革教學管理制度,完善教師培訓體系,深化高師教學改革。

2l世紀需要創新型的人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創新的教育,而創新的教育離不開具有創新素質的教師,因為教師是創新教育的實施者。不具備創新素質,教師就難以實施創新教育,也就談不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然而,通過調查、走訪和分析,我們發現,許多教師恰恰缺乏創新素質,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如果我們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變這種狀況,提高教師的創新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就是一句空話。那么,教師創新素質的缺失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我們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本文擬對此加以探討 。

一、教師創新素質缺失的具體表現

我們認為,教師的創新素質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敬業精神,它是教師創新素質的動力因素;其二是合理的知識結構,它是教師創新素質的基礎因素;其三是創新能力,它是教師創新素質的核心因素。這三個方面緊密聯系,缺一不可。教師創新素質的缺失主要表現在這三個方面。

(一)創新素質的動力因素——敬業精神不高

“敬業”是教師對 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崇敬。高度的敬業精神,體現為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對所教學科的熱愛??梢哉f ,對教育事業愛得越深,為之獻身的動力就越大,從而表現出的創造才能也就越充分。高度的敬業精神是發揮創造力的不竭動力。魏書生老師之所以能夠創立獨特的語文教學風格,在中學語文教學上獨樹一幟,成為全國聞名的教育改革家,首先就在于他 1 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特級教師錢夢龍之所以能夠創立獨特的教學模式,擁有高超的教學藝術,首先還是在于他對教育事業的執著之愛。然而,有關的調查表明,當前我國相當一部分教師 ,就缺乏這種高度的敬業精神。他們并不是因為熱愛教育事業而選擇教師職業的,若有其他更好的職業 ,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離開學校。許多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精力投入不夠,把教師工作僅 當作一種穩定的旱澇保收的謀生之道。他們常常 是人在曹營心在漢,在精力上隱性流失嚴重。有些教師熱衷于有償家教,沒有將身心投入到本職工作中去,無心鉆研業務,缺乏對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的探索和研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有些教師備課不認真,教案陳舊。上課缺乏新東西,沒有激情,教法單調。課堂沉悶或照本宣科,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

(二)創新素質的基礎因素——知識結構有缺陷

教師的知識結構主要是指教師知 識的數量、質量和知識的構成體系。雖然知識并不具有創新的涵義,但知識可以為創新做準備。教師創新活動有賴于以知識為基礎。實踐表明,每一種新知識、新成果、新發明的產生都來源于多方面感知信息和整合后的創造。教師豐富的知識結構能夠為知識的遷移、聯想和創新提供廣泛的基礎。在科學發展日益綜合化 的今天,新的 發現往往在交叉學科 、邊緣科學之間產生,只有具備多學科的知識、找到多種事物的交叉點,才能產生新的思路,提出新的觀點。因此,可以說,教師的知識越淵博,知識跨度越大,駕馭的學科部門越多,就越能開闊思路,總攬全局,洞察關系,突破障礙,觸類旁通,進而越有利于進行創新活動。相反,因為狹窄的知識面,單一的知識結構以及知識的老化,就談不上創新活動,就難 以超越常規。然而,現實中的中小學教師是否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呢? 除了少數教師外,多數教師在知識結構方面存在著較大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一是缺乏廣博的有關科技、文學等方面的文化科學知識,有關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方面的知識較薄弱。有調查表明,45.9%的教師認為自己工作中最缺乏的是廣博的知識,他們感到哲學、歷史、文秘寫作、入 際關系、美術音樂欣賞、各種體育技能沒有學到手,計算機、多媒體方面的知識特別欠缺;二是學科專業知識和技能雖然掌握得較扎實和牢固,但對學科發展的歷史、 學科發展的最新成果及推動學科發展的因素缺乏了解;三是缺乏現代教育理論和心理科學方面的知識,有一部分教師連讀大學期間所學的僅有的一點教育理論知識也忘得一干二凈,以至于屢屢 出現違反 2 教育教學規律的行為;四是有關創造學、思維科學和科學方法論方面的知識較為薄弱。

(三)創新素質的核心因素——創新能力匱乏

教師的創新能力是教師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運用創新知識和原理,提出和解決教育教學中的新問題,提出獨特的思想觀點和探索有效教育教學方法所具備的能力。教師的創新能力由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和創新個性等基本要素組成。創新能力是教師創新素質的核心因素,是教師進行創新活動的執行系統。由于教學創新沒有現成的答案可參考,更沒有現成的模式可效仿,所 以,從教學觀念的創新到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等方面的創新,都需要教師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邊研究探索和開拓創新,做到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科研探索中尋找有效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所有這些都離不開教師的創新能力。否則 ,縱然是有了高度的敬業精神和優良的知識結構,教學創新也寸步難行。然而,我們的許多教師恰恰是在這方面最為薄弱。一項調查發現,27%的教師不喜歡對新的教育問題進行探索,認為自己不具備一定 的創造力 ,6o%的教師對此表示模糊;31%的教師缺乏對周圍的教育現象和自己的教育實踐的審視和反思習慣。具體地說,教師創新能力的不足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在創新意識方面,他們缺乏強烈的求知欲、創造欲和激情,缺乏獨立的見解 ,唯書本是對,唯權威是對,唯標準答案是對,缺乏 “吾愛吾師 ,吾更愛真理” 的理智;在創新思維能力方面,缺乏求異思維能力,墨守成規,不善于提出多種 方案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更不善于變換思維的角度或思維線路靈活解決問題。他們不敢懷疑和批判權威,不能對自己的教學經驗不斷揚棄,推陳出新;在創新實踐能力方面,他們缺乏對自己教學活動的反思意識和能力,對已有知識進行重新組合、加工、靈活運用的能力不強,設計新穎獨特的、高效的教學方案的能力不強,吸取新知識并將其付諸實踐的能力較弱;在創新個性方面,許多教師 自信心不足,迷信權威;對人缺乏寬容和關心;強調惟一,排斥多樣性 ;不敢冒險,害怕失敗。

二、 教師創新索質缺失的原因

3 導致教師創新素質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既有教師所在學校的原因,又有高師院校的原因,還有教育體制和教師待遇方面的原因。具體地說,教師創新素質缺失的成因有:

(一 )頑固的應試教育

導致教師創新素質缺失的因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應試教育的大環境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盡管素質教育已經喊了多年,創新教育也是大勢所趨,但是,許多教育并沒有實現真正的轉軌,嘴巴上說的是素質教育,而行動上做的卻是應試教育。這種頑固的應試教育直接或間接扼制了教師的創新素質。如,應試教育使教師忙于題海戰術,加班加點,剝奪了教師更新知識和創新活動的時間;應試教育導致課堂教學管理制度的異化,使教師不敢超越常規,求異創新,束縛了教師創新的手腳;應試教育導致教師工作評價制度的片面性 ,把升學率或平均分作為惟一的評價指標,從而壓抑了教師創新活動的意識和欲望等等。

(二)不力的師德教育

當前,各學校雖然通過各種形式抓了一些師德教育方面的工作 ,如,學校例會中校領導有時會針對師德方面存在的問題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 ;考核時把教師的職業道德狀況作為一個考核指標等。但由于沒有建立師德教育的完 整機制,加之缺乏其他方面的配套措施,致使師德教育缺乏系統性、規范性 ,考核流于形式,所以效果往往不理想。這是教師創新的動力素質一敬業精神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偏低的教師待遇

教師敬業精神不高的另一個原因,是教師的待遇偏低。這主要從教師的工資上反映出來。雖然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各級領導 “重視教育,提高教師待遇”、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呼聲和表態不絕于耳,工資水平也確實提高了一些,但是,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工資水平與其他職業相比,依然是較低的。更為嚴重的是,地方政府還通過各種名義拖欠、克扣教 師 的工 資。有些地區甚至常年給教師 “打白條”,教師成了任人宰割的對象,這是毫不夸張的。其結果,教師的生存都難以維持。在這種形勢下 ,怎么可能要求教師長時期保持高度的職業熱情

4 呢? 更何況我們這個時代是市場經濟時代,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講究付出與回報的基本平衡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雖然我們要一如既往地倡導教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 ”的犧牲精神,但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絲毫也不能忽視。二者的結合才更有利于教師敬業精神的生成 。

(四)僵化的教學管理

教師創新素質,尤其是創新的基礎素質與核心素質的缺失與教學管理的陳舊、僵化有直接的關系。當前許多學校制定了各種規章制度,嚴重阻礙了教師創新素質的發展和提高。比如把傳統的“五段式教學”作為檢查、評價教師備課、上課的標準。要求教師上課時按部就班地執行教學方案,強調以“綱”為綱,以“本”為本,其實際就是一刀切,不允許教師越雷池一步,要求教師統一進度,統一教案,統一作業,統一輔導,統一檢查„„總之,要求不同的教師統一思想、統一教學行為,達到整齊劃一。這些與創新的理念背道而馳的管理模式,無不抑制著教師的求異思維與教學個性,若不加以清理和改革,教師創新的手腳就無法擺脫束縛,創新素質就難以提高。

(五)殘缺的教師培訓

教師培訓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是導致教師創新素質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如許多領導沒有采取得力的措施引導教師自學提高,擴大知識面,優化知識結構;沒有為教師提供足夠的書籍;沒有定期邀請專家搞講座;更沒有派教師出去參加相關的學術會議等。另一方面作為培訓單位的師范院?;蚪逃龑W院,在培訓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培訓的實踐性差,沒有高度重視對教師教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六)失當的高師教學

在教師創新素質缺失的成因中,高師教學也難辭其咎。多年以來,高師教學沒有給學生的創新素質以應有的重視,在許多方面都存在不利于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因素。教學目標片面,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實踐環節薄弱,考試制度有缺陷等,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素質的形成和發展。

三、提高教師創新素質的根本措施

根據上述教師創新素質缺失的成因,我們認為,提高教師創新素質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取得實效,必須同時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徹底扭轉應試教育。各級黨政機關和教育行政部門,緊密配合,尋找應試教育存在的根基,加大教育執法力度,從根本上扭轉應試教育的局面,真正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這樣才能為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提供良好的環境和現實基礎。建立師德教育機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師德教育機制是確保教師創新的動力素質的重要手段。為此要建立以下三種機制,一是師德教育的學習培訓機制,二是考評監督機制,三是激勵約束機制。提高和落實教師工資。改革教學管理制度。鼓勵幫助教師進行創造性的教學,為教師提供較為寬松的教學環境。完善教師培訓體系。一手抓教師所在學校的教師培訓,一手抓高師的教師培訓。深化高師教學改革,更新教學目標,把創新素質的培養納入教學目標之中,調整課程設置,增設創造學、創新教育學、創造心理學等課程,刪除陳舊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加強實踐環節活動和科研活動,完善考試制度。

第三篇:企業信用管理缺失的原因及對策

龍源期刊網 http://.cn

企業信用管理缺失的原因及對策

作者:李建橋

來源:《科學與管理》2007年第01期

摘 要:在以“客戶為中心”的客戶關系管理環境下,賒銷成為主要的交易方式,這就要求企業要有有效的信用管理,本文針對企業信用管理缺失的問題,分析原因并提出確立企業信用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客戶關系 企業信用管理 對策

客戶是企業真正的財富,是企業利潤的源泉。在現代電子商務與網絡經濟時代,唯一能把企業與競爭對手區分開來的是客戶關系。這種新形式下,企業所關注的重點由單純提高內部效率轉向以“客戶為中心”、以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吸引更多的客戶為主的新型管理機制上,通過優化客戶關系來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這就是客戶關系管理(CRM)的理念。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企業為了爭取到更多的客戶,刺激銷售額的快速增長,賒銷方式盛行一時,在絕大多數市場競爭激烈的行業,賒銷方式下完成的交易額已占到60%-90%。賒銷已成為我國居主導地位的交易結算方式。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現代市場經濟也是信用經濟。然而遺憾的是,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秩序的不完善以及傳統企業管理方式的落后,企業間交易呈現出一種嚴重信用失控的混亂局面。“不賒銷是等死,賒銷是找死!”,許多企業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企業如何實現對客戶信息和資源統一有效的管理,如何構建一個有效的信用管理模式,如何做到“客戶滿意,企業盈利”。這些問題成為擺在企業面前無法回避的重要課題。

一、企業內部信用管理缺失的主要原因剖析

(一)目標錯位導致信用管理流于形式

很多時候,一些企業盡管有較為科學的信用管理方法與流程,有完善的激勵機制,但是由于銷售目標錯位,使得方法與流程無法實施,機制安排廣遭非議,最終導致企業的信用管理流于形式。這其實都是錯誤的目標定位導致的結果:盲目追求帳面銷量,這是在中國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種偏差尤其對傳統產業中的企業有百害而無一利,有時甚至會導致一個傳統產業中的企業的陷入困局。最典型的例子是四川長虹在海外市場的銷售。2004年財務報表顯示,四川長虹共虧損36.81億元,每股虧損1.71元。是什么原因導致中國的彩電大王出現巨額虧損的呢?眾所周知,在倪潤峰時代,從歷次點燃的彩電降價戰到壟斷彩管的石破天驚之舉,長虹“價格屠刀”的背后是數量和規模。但在2000年后,整個中國彩電業找不到產業升級的機會,只能尋找產品的泄洪地。倪潤峰選擇了美國,合作者是APEX,此舉最終讓長虹背上了

4.675億美元的應收賬款。長虹2004年計提應收壞賬、存貨減值37億元。其中對APEX欠款計提高達3.1億美元,長虹事例足以證明一句商業警言:“在貸款回收之前的所有銷售只是成本!”這句話是西方發達市場經濟中很多成功的銷售經理的座右銘。

(二)認識上的偏差導致信用管理執行不力

由于認為信用管理會干擾銷售工作,降低業績,所以在銷售的過程中,信用管理執行不力。這種觀念其實是站不住腳的。四川長虹在巨虧之前的2003年的凈利潤還達2億元。即使在2004第三季度報表中,長虹的每股凈資產還是6.10元。盡管長虹聲稱公司虧損進一步增加的原因是針對存貨的計提減值。按照會計常識,這些減值的存貨肯定不是近期入賬,而是在過去若干年里遺留下來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長虹過去銷售業績帶來的賬面利潤只是一個“虛胖”的數字,它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非現金流量的應收賬款。這部分資產數量巨大,它不僅擠占了公司可以調配使用的現金流,同時還增加企業還債負擔,雪上加霜。長虹自2000年以來一直致力于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除了體制改革的需要外,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現金流支配壓力。對一個企業而言,一組虛胖的利潤數字抵不上一筆可支配的現金流。信用的作用正是在于維護與提高公司的現金流,避免公司落入現金干涸的局面。四川長虹假如采用了合理、科學的信用管理,即使海外市場發展有限,也不至于如此被動,如果在與APEX的合作中,采用適當的風險管理措施與手段,有效地降低、轉移風險,提高應收賬款的回收力度,也可以大大地改善歷年銷售的真實業績。對于企業來說信用管理能起到提高現金流業績、改善銷售質量的作用。

(三)對客戶過度縱容導致信用管理蕩然無存

信用管理勢必要涉及到對客戶的評價及追討應收賬款等工作,這些工作多少會令客戶不太痛快。在CRM環境下,企業中常常會有人反對信用管理,尤其是銷售部門及客戶關系管理部門的人員。他們的理由是,在現在這樣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要維持客戶尚屬不易,更何況這個舉措會破壞客戶關系!有了這樣的觀點之后,他們對于客戶必然是縱容過度,客戶想拖就拖,想欠就欠,有錢也不給,認為占用企業資源是合情合理的,信用管理蕩然無存。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傮w看來,信用管理能夠改善與提高客戶關系。首先,有效的信用管理有利于鑒別哪些客戶是友善的、值得信賴的;哪些客戶是不值得信賴的。在這個鑒別的基礎上,銷售部門與客戶關系管理部門可以將有限的資源更多地分配到前一類客戶,提高客戶關系管理資源的使用效率。同時,對第二類客戶采取比較嚴格的管理措施,甚至可以列入“脫離關系”之列,實行適當的“優勝劣汰”式的客戶關系管理,有利于公司客戶基礎的整體水平提高,使公司擁有更多的高質量客戶。如此以來就能夠更加牢牢地留住優良客戶,加強企業與他們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其次,專業的企業信用管理對于優良的客戶自然會接受這種管理,相反那些以前濫竽充數的偽劣客戶自然會強烈反對這種管理,這時就自然形成一個篩選機制。所以,這個管理系統不僅不會影響企業與優良客戶之間的關系,反而能嚇走一部分偽劣客戶。另外,當這種管理機制正常運行,成為一種商業習慣時,客戶也就會自然而然地接受了。

(四)管理制度的缺陷制約企業信用管理

大部分企業在信用管理機制上的嚴重欠缺,使得信用管理執行不力,難以到位。在中國企業內部缺乏對領導者的制約機制,領導的權威不容質疑,這是中國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因為有了某些領導的首肯,信用管理完全流于形式,甚至有時連形式也沒有。CRM環境下為了

照顧客戶關系,在市場上銷售經理或更高一級上司的關系戶在業務員那里提貨極其方便;在企業里,總裁董事長的指示是堅決照辦。眾所周知,在倪潤峰時代,從歷次點燃的彩電降價戰到壟斷彩管的石破天驚之舉,四川長虹登上中國彩電行業龍頭老大的地位,倪潤峰也批上家電教父的光環,所以在開拓海外市場的時候,選擇APEX后,雖然中途有人對APEX的資信產生過懷疑,但是沒有人敢挑戰倪潤峰權威,產品源源不斷地發到美國。長虹的治理機制雖然說談不上絕對完善,一般信用管理流程還是存在的,然而在對APEX一事上,卻一直是放任自流,直到趙勇上臺。企業內部的過度集權,使企業的決策過于集中,風險和責任也高度集中,信用管理機構如同虛設。企業家在信用管理上的失察往往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

(五)組織結構不完善導致企業信用管理有名無實

CRM環境下,客戶利益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對信用管理的重視程度略顯不足,導致信用管理機構的設置不合理。在我國企業現有的管理職能中,應收賬款的管理職能基本上是由銷售部和財務部這兩個部門承擔的。然而在實踐中卻常常出現職責分工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出現管理真空等種種問題,深人研究發現,由于管理目標的差異、權責不配套,同時部門間缺少協調,缺少獨立的專業化分工,這兩個部門不可能較好地承擔起企業信用管理和應收賬款管理的職能。國內外成功的管理經驗表明,增加獨立的信用管理職能,以信用部門或信用經理承擔和協調整個企業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個有效的管理方式。

二、企業內部重建信用管理制度的對策與設想

(一)建立企業信用文化

企業信用問題是伴隨著企業的發展過程而逐漸突顯出來的。信用問題的解決也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它需要企業領導、經理人員與營銷人員、財務人員以及客戶的通力配合與努力來實現,這樣企業才能真正解決信用問題。然而這些人員由于認識上的偏差,使得信用管理障礙重重,企業必須建立信用文化,從根本上改變信用風險的認識,改變對信用管理與維護客戶關系兩者之間的錯誤認識。企業信用文化的內在倫理價值是“誠信”二字。企業應樹立求“真”的理念,不欺人也不自欺,導入并重視商業倫理教育,加強信用道德規范和信用知識教育,既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優良傳統,又要大力普及現代市場經濟的信用文化和信用專業知識,開展各種層次的信用管理專業培訓,提升企業和個人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同時在企業內部設置規范化的信用管理職能,對外鼓勵和弘揚守信行為,制約和懲罰失信行為,保障企業健康發展和規范運行,如此以來,對內形成了一個科學的信用管理業務流程,對外在對客戶的信用政策執行上起到較好的統

一、協調作用。企業內部自上而下地實施信用管理,由于企業明確的信用政策和統一的監督執行機構以及企業自身良好的信譽,企業的信用管理是能夠得到絕大多數客戶的理解和支持,最終形成良好的客戶關系,使得絕大多數客戶都能遵守公司規定的付款期限,縮短應收帳款平均回收期。

(二)再造業務流程

現階段信用交易成為主要的交易方式,為了降低風險,企業應該改變傳統的銷售/回款業務流程,進行業務流程再造。過去銷售/回款業務流程中,在客戶開發的過程中對于客戶的資信重視嚴重不足,能與客戶簽訂定貨合同即可,隨后根據所簽合同數額發貨,最后由企業派出的專門的收款員上門收取貨款,缺乏合理有效的信用管理。為了克服這些弊端,企業可以通過業務流程再造有效地將企業銷售和回款業務活動中的各個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流程設計的方法,跨職能部門地實現銷售業績增長和降低收帳風險這兩個最基本的目標,從而為企業帶來較大的利潤增長空間。實行有效的信用管理需要建立和改進的業務流程包括如下一些基本項目:客戶開發與信息搜集業務流程;客戶信用評級業務流程;訂單處理與內部授信業務流程;銷售風險控制業務流程;貸款回收業務流程;債權處理業務流程。企業通過上述各項業務流程的建立和改進,將在銷售/回款這一企業最重要的價值鏈中獲得較大的增值。著名的例子是曲美的銷售業務流程,在新產品上市之初就開始建立銷售/回款業務流程中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在管理組織結構上,除了明確規定董事會、總經理及原有各業務部門(主要是各銷售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信用管理權責外,著重建立了獨立的信用管理部門,專業化地承擔各項信用管理業務。

(三)推行“3+1”信用管理模式

“3+1”信用管理模式是歐美企業盛行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式,即“三機制一部門”,所謂“一部門”是指在企業內部建立獨立的信用管理部門,全面協調管理企業信用賒銷的各個環節,負責企業信用管理下信用管理要達到的目標-在最大限度銷售產品,達到銷售最大化的同時,將信用風險也就是壞帳和逾期帳款控制在最低限度。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尚沒有建立真正意義上的信用管理部門,估計今后幾年大中型企業都將陸續建立起獨立的信用管理部門。“三機制”是指在企業內部建立系統完善的信用管理機制即包括前期管理的企業資信調查和評估機制、中期管理的債權保障機制、后期管理的應收帳款管理和回收機制,其中,資信調查和評估機制從交易前期的客戶篩選,評價和控制的角度避免信用風險;債權保障機制在交易中期轉嫁和規避信用風險;應收賬款管理和追收機制則在交易的后期密切監控賬款回收,最大限度減少信用風險。其中,資信調查和評估機制,就是要在交易前調查和評估客戶的信用狀況,做出科學的信用決策。四川長虹就是缺乏對APEX的信用調查和評估。企業經營過程中,會接觸許多不同的客戶,必須對新老客戶的資信狀況了解清楚,然后評估是否可以授信口建立企業資信調查和評估機制,才能準確把握商機和信用風險的區別。債權保障機制,就是在簽約時保障或轉嫁信用風險。四川長虹如果能夠得到銀行提供的擔保、保理,保險公司提供的信用保險,擔保公司提供的信用擔?;蛘呤茿PEX的抵押擔保,就不會出現幾個億的壞帳準備。應收賬款管理和回收機制,就是在應收賬款發生后,通過一系列管理措施監控賬款,保障賬款按時回收。一旦賬款逾期,立刻分階段加緊追收。很多企業管理者都認為,信用管理就是追賬,這是認識上的誤區。其實,追賬只在信用管理中占很小的一部分。當貨物銷售出去后,應該對銷售的貨物和客戶時時監控,保證貨物和銷售的安全,保證客戶得到滿意的服務和適當的壓力。在賬款過期后,要根據程序不斷施加壓力,爭取早日回收賬款。只有推行“3+1”信用風險管理模式,系統設計信用管理的規章制度,全面實施信用管理,才能真正達到“客戶滿意、企業贏利”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謝旭,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企業內部信用風險管理體系[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2,(3).

[2]朱榮恩,徐建新,現代企業信用分析[M],上海三聯書店,1995.

[3]韓家平,蒲小宙,“3+1”科學信用管教程[M],2002.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學院)

第四篇: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自身因素是公信力缺失的主要根源 1.行政管理理念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受我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歷史影響,濃厚的官本位的傳統思想一直貫穿歷朝歷代。“官是管理者,民是被管理者”的官民對立的二元社會結構根深蒂固。這一思想的影響是造成人治社會思想根深蒂固的主要原因之一。許多地方出現非常嚴重的人治現象,長官意志作風在許多官員身上非常突出,在為政決策過程中,沒有經過全面細致的調查研究,過多的依靠自己的主觀判斷從而造成了地方建設的失誤,給人民群眾帶來了損失。民主意識淡薄,民主政治水平與經濟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愿望差距很大。更為嚴重的是,相當一部分地方政府官員自身并沒有從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上完全向民主化轉變,民主行政觀念的缺失直接導致了政府公信力的下降。相當多的群體性事件爆發的原因,就是受傳統官本位思想影響的政府官員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存在著對人民的利益漠不關心、唯上是從、形式主義、弄虛作假的官僚主義作風。一些領導干部正是受傳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傳統思想影響,在處理群體性事件、面對大眾媒體時,帶有明顯的壓制民眾傾向,最終才導致群體性事件的惡化。其次公眾評論政府領導干部的標準過高。 領導干部的道德很重要,但并不是每個領導干部都能達到圣賢的標準,有的或多或少會在人性上存在一點暇疵,但公眾以仁人圣賢的道德標準來評測領導者的執政能力,顯得過于苛刻,使個人道德參雜到與政府公信力的判斷上更是有失偏頗。

2.政策失衡導致公信力缺失。

一是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地域性差異。 上級政策在政策出臺過程中,雖經過大量的調研和征求意見,也考慮了各地情況,但由于各地社情、民情千差萬別,在執行過程中,也會遇到不同的問題,使政策執行產生一定的偏差,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導致群眾對地方政策喪失信心。

二是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時期性差異。上級政策沒能充分考慮不同時期發生的社會變化,制定的政策缺少連貫性,政策執行的尺度不一,導致群眾認為是地方政府執行政策不力,耍了花樣,地方政府從而成為矛盾的焦點,失去了群眾的信任。

三是地方政府政策穩定性和連續性不夠。 一些地方政府形成“一個班子一套思路,一屆政府一個政策”的局面,公共政策變更的隨意性很大,朝令夕改,導致公眾無法對政府的行為做出合理的預期。

四是部分政府開出“空頭政策”。 有的地方政府為了推動工作開展,在沒有經常深思熟慮的情況下,草率出臺政策,之后又久久不能兌現給群眾的承諾,使政府失信于民。

3.政府信息未能公開或未能及時公開,制約政府公信力提升

社會公眾對政府認知的一個重要渠道就是政府信息公開,政府是否能夠及時對信息公開是制約政府公信力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政府信息公開不僅使公眾能夠了解和認識政府執政理念、行為,而且能夠對政府權力運行的整個過程進行監督,提升公眾對政府的信任程度。缺乏信息,信任關系就無法建立,政府公信力就無從談起。信息不對稱是造成政府失信行為不斷發生的主要原因,在政府與公眾的委托代理關系中,公眾處于信息劣勢,無法獲得政府的完全信息,只能從自身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出發,對政府提出質疑和給出差評;而政府作為代理人在行使權力時,由于公眾無法直接監控政府行為,政府出于自利考慮可能會做出損害公眾利益的行為。

4.調控能力有限導致公信力缺失。

一是地方政府對調控宏觀經濟的能力有限,地方政策措施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甚微,群眾對地方政府的能力產生質疑,甚至認為政府在發展經濟上沒有進行作為。

二是地方政府過于追求政績,盲目追求 GDP,出現“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現象,向社會公布的經濟社會發展數據脫離實際,而這與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幅度存在一定差距,導致群眾對政府失去基本的信任。

三是政府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低,公共服務主要是為了滿足與社會上每個人都有利益關系的公共需求。政府有責任為提供各項公共服務滿足社會上每個人的這種公共需求,其公共服務供給水平直接影響政府公信力的提高。改革開放以來,通過一系列改革我國政府的社會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公共服務的范圍不斷擴大、公共服務的投入和產品的供給不斷增加、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但是與我國政府公共產品供給與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達到中等國家水平的要求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如果說在改革最初階段,政府的職能主要建立在抓經濟建設以提高人們生活水平方面,那么改革到現在也應該在為社會提供政府服務方面下一番功夫了,就是說我們的政府應該逐步向服務型政府轉型。

四是地方政府甚至存在與民爭利的現象,很多地方政府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充當了引導者和裁判員的角色,有的也作為運動員參與了市場競爭,追求經濟利益,將企業與公眾擺在了不平等的競爭位置上,導致民怨沸騰。

5.腐敗現象導致公信力缺失。

一是各級政府查處的大案要案觸目驚心,使群眾對政府缺乏信心。 在我國近幾年查處的腐敗案件中,腐敗官員的級別較高,人數眾多,涉案金額動輒幾百萬,上千萬,有的甚至上億,這是普通群眾無法想像的數目,極大的降低了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

二是腐敗現象依然禁而不止,查而不絕,腐敗官員“前腐后繼”,進一步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特別是在交通領域,多個省市出現了廳局長一個接著一個腐敗,一個接著一個查處的現象,使群眾認為腐敗難以根治,對反腐失去了信心。

三是腐敗現象的存在范圍之廣,也嚴重損害了政府公信力。 從黨和國家領導人,到基層公務員都出現了一些腐敗份子,其跨度之大,范圍之廣,涉及到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群眾不由地認為腐敗已滲透到政府的各個角落,難以對政府產生信任感。

6.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

由于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政府職能未能及時轉變在實際工作中存在政府越位、錯位的現象,管了一些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對政府的公信力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其實政府的職能就是為人民提供公共服務所以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一定不能忽視社會的發展,否則會導致整體的發展不協調。

二.社會時代因素是加劇公信力缺失的根源

一是社會轉型時期利益分配問題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原有利益階層,對利益的喪失心有不甘,存在不滿。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在社會轉型時期,各利益階層也進行了調整,原有的一部分既得利益階層有可能在改革過程中失去了一部分利益,而這部分人是不愿意改革的,是對改革持否定態度的。特殊利益階層在利益配過程中,隨著勢力的增強,存在與政府博奕,對話的階段。 在改革過程中,形成了一部分特殊利益階層,這一階層還在極力的想要擴大利益,并具備了一定的發展、控制經濟的能力,開始與政府進行角力,而這一階層在利益沒有得到最大化時, 也可能對政府產生一些抵觸情緒。弱勢群體處于社會的最低層,是最容易喪失對政府公信力的階層,一旦其最基本的生存生活條件失去之后,便會出現反社會、反政府的情緒,而在這一群體的生存狀況沒有得到大的改觀之前,其對政府信任感也會較低。

二是貧富差距拉大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我國經濟社會取得巨大發展,但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社會上“仇富”、“仇官”情緒較為嚴重。 公眾認為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是政府管理經濟能力欠缺, 貧困群體不再相信政府會考慮其利益,將其排出在社會發展成果共享的范圍之外,由此也不聽從政府號令。 貧富差距的拉大,產生了較為明顯的階層,階層與階層之間的矛盾轉嫁于政府。 富裕階層與貧窮階層之間,由于不平等的社會地位,不能公平享受社會成果,彼此之間也不可避免的產生矛盾,若這些矛盾不能得到很好的調和,雙方利益得不到兼顧,其矛盾的升級最終會轉化為與政府之間的矛盾。 行業之間的差距,也反映政府在社會管理職能上的失衡。

三.公眾自身方面

1.公眾對政府的期望過高

由于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公民在滿足了自己的物質需求的基礎上越來越注重自己的精神需求,也產生了對政治參與、生活環境質量、自我價值實現等多方面的更高層次的追求,多方面的追求使得人民對政府產生了多方面的期望。當政府作為不能滿足這些期望時,便會使政府和人民之間產生隔閡,從而導致人民對政府的評價下降,進而影響到政府公信力。評價政府公信力可以用“政府滿意度”來考察,而政府滿意度=政府績效/公眾期望。從邏輯上 講,對政府的滿意度,既受到政府績效方面的影響,也受到公眾期望負面的影響,更可能是兩者的綜合因素造成的。 2.公眾的政治素質不高

一方面部分群眾有“唯恐天下不亂”的從眾心理,容易造謠、信謠、傳謠。 在群體性事件發生后,部分群眾不顧是否掌握了事實真相,傳播與事實不相符的言論,有的甚至捏造事實到處傳播,意在損壞政府形象。 另一方面部分群眾在一些不合理訴求無法實現時,對社會現狀不滿,就存在仇視政府心理。 當前部分群眾向政府提出了一些不合理訴求,在沒能得到政府支持,或是訴求沒有達到其期望值時,就對政府不滿,借各種機會貶低政府,若有突發事件發生,更是求之不得,推波助瀾,希望事件越大越好,政府威信越低越好。 隨著網絡的大力發展,公眾可以從各個渠道獲得政府的信息,現在政府行為好的方面往往沒人注意,不好的方面往往是公眾關注的對象,由于公眾自身素質不高的原因,認知能力偏差,當政府行為過錯在網上遭到披露時,就會引起很多人的非議與起哄,很多人通過博客、論壇等形式將這種情緒傳播開來從而引起更大范圍的認同與參與。這些評議一方面會對政府行為形成巨大的輿論監督,另一方面也會存在一定的偏見和誤解,形成錯誤的輿論導向,使公眾對政府行為進行錯誤的認識和評價,致使政府公信力非理性降低。

方法匯總

( 一)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轉變政府職能就必須明確界定政府職能范圍,作為核心內容其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職能定位正確是政府發揮應有作用的前提。應當將政府職能范圍化、具體化和細致化。變以往的“無限政府”為“有限政府”,這樣才能讓政府將該管的事務管好,不是分內的事分化出更好的利用社會化的和諧管理,增強公信力。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政府主要職能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在經濟領域,在市場全球化的條件下要積極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在認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的前提下,加快推進政資分開、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和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將政府管理事項做進一步調整與規范,深化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要逐步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使得配置市場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得到進一步的發揮。在社會領域,以建立公共財政體系為基礎,將搭建公共財政平臺和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為手段,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將社會的科學化和人文化管理作為理論創新的重點,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個盡其責達到增強社會服務能力的目的,發動公眾積極參與社會管理,提高公民的政治文化素養,努力提高社會的自我組織能力; 要堅持利用行政公正來促進社會公平,維護公民在經濟社會生活活動中的的機會公平與過程公平。

(二) 提升政務公開水平 1.建設親民務實型政府

為人民服務作為我國政府工作的宗旨,就要求政府不要讓政績工程冒頭,要為人民辦實事。 建立親民政府應以執政為民、以人為本作為思想基礎,尤其是地方政府必須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的思想觀念,要把實現群眾的化利益最大化作為政府己任,為群眾積極做實事做好事,要反對說白話說大話,堅決反對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與“形象工程”。不要讓人民的需求無處訴求,要建立維護民意反饋渠道。 要深入群眾之中,做到聽民情、查民意,解民困。 要將下基層制度經?;?、常態化,將群眾上訪變為領導下訪,這讓才能將群眾反映的問題在基層中解決,解決于萌芽狀態下。要重視群眾信訪的問題,不僅僅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更要求解決的好解決的漂亮。要建立好新型政府網絡論壇,能讓公眾暢所欲言,充分表達民意。要完善聽證制度,在規范化和法定化上進一步加強,擴大行政聽證的適用范圍并積極聽取公眾意見,維護群眾的合法利益。要讓民意代替官意,要讓公眾積極參與到政府的決策之中。決策作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中的重要一環, 實現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才會使得公共決策更合理, 堅決杜絕一個人的主張和意見作重大決策的決策方式。要進一步拓寬公眾決策渠道,是群眾有積極參與的前提,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必須要依照科學的決策對一些重大事項做出決策。

要建立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決策是行政管理行為的起點,要做到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穩定性必須在決策階段做到公開、公正、透明。要擴大行政決策的公開領域與公開范圍,實現行政決策過程與結果的公開。要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的程序規則有序有理,把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公眾參與、合法性審查與集體討論決定作為決策必要程序加以規范,提高公共政策制定中的透明度與公眾的參與度。特別是在涉及到群眾自身利益的重點改革方案、重要政策措施與重點工程項目中,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并用適當的方式達到反饋或者公布大眾意見采納情況的前提下,做出重要的決策。

2.建設科學管理政府

1.組織管理強調結構完整、功能完善和運轉高效

政府的組織系統是交織的經緯線,經線是垂直指揮,緯線是橫向聯絡,每個公務員都在這樣一個經緯線上,政府組織高度結構化。橫向聯絡是政府的流水線,要求公務員按流程和規章制度辦事。這種管理突出結構完整、功能完善和運轉高效。政府的目標系統和流程設置、公共產品的調研、評估和提供、公務員績效評定與報酬等極其標準化,管理上顯得規范甚至較為固執。這種管理模式是科學的,因為它應用了科學的思想,在西方政府管理中有力地推動了西方的文明。同時它也是動態的,因為它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2.制度管理—強調以法律法規為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行政組織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是我們建立地方政府科學人本管理制度規范的準繩。我們提倡依法建制,只有《立法法》上說的法律、法規和規章才是我們建立制度的依據。在此基礎上我們強調要建立完備的制度體系,形成管理回路。在機關具體應建立以下主要制度:民主科學的決策制度、公正客觀的用人制度、嚴肅規范的財務制度、明確具體的日常工作制度、嚴格審核的會議制度、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及時準確的獎懲制度、全面有效的監督制度、明確具體的責任制度和公開透明的工作程序制度等。

3.建設誠信法制政府

一是要揭示出真相從而打破謠言,正確的管理媒體并加強對輿論的引導和對媒體的監管。 要堅持信息的平等公開,建全完善的信息公開機制,為了保證公民的合法知情權,增加政府工作中的透明度要及時用電視電臺、新聞發布會以及政府網站等渠道向社會發布與公眾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完整、客觀、公正的信息,讓公眾即時了解國內外時事及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的變動,正確引導公眾根據所了解的客觀事實做出相關事務的正確的判斷。

二是要讓“空頭政策”遠離政府決策避免影響政府的形象,要加強兌現對人名的承諾。 要依據科學制定相關政策,量力而行,切不可急功近利,對于政策的制定之前要搞好調研,征求廣大群眾意見,要讓政策滿足大多數群眾的基本利益需求。 在政策出臺之后,要堅決貫徹政策來兌現承諾,不欺騙群眾,做到言出必行,行至必果,切實樹立政府的誠信形象。

三是要建立法治的管理政府,要堅持做到依法行政。 政府有沒有誠信,公信力是否權威,一條非常重要的標準就是政府能否依法行政,依法辦事。要以建設法制政府為目標,全面進行依法行政,加強行政立法機制,健全行政責任制體系,增強行政法律責任的機制。 要依據《行政許可法》的要求,對行政審批制度進行改革,縮短行政審批的周期,減少行政審批的環節,提高行政審批的效率。 要切實做到行政執法,并在過程中加強和改進,要做到嚴格執法、文明執法和公正執法。

四是要做好政府的信息公開。各級政府都應該以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為依據嚴格執法,按照根據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范圍、時間及方式等規定,及時且準確的公開政府信息,并要做到認真落實政府信息公開的違責監督和追究制度。要進一步推行網絡電子政務,全面構建無縫隙政府,努力提高政府服務信息化水平,逐步擴大網絡服務范圍,及時通過政府的門戶網站發布政府最新信息。

4.建設服務高效政府

一是不要為“萬能政府”所累,要明確定位政府職能。 市場經濟下的政府就是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建設“有限政府”。 要增強對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堅持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不參與具體經濟活動,不干擾具體經濟行為,維護公平、公正、優良的市場競爭秩序。 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在水電路的改造上多想辦法,多解決實際問題,重點解決一些靠群眾自身力量無法解決的問題。 要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產品,更加重視社會公平,完善義務教育、衛生醫療、城鄉社保、貧困救助等體系,將政策向社會弱勢群體傾斜,增強弱勢群體對政府的信任。

二是不要讓政策難以執行,要加強政策可行性研究。 首先,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要以人民利益和意愿為出發點,公共政策的價值和利益取向要與人民的意愿一致,要做到民心所向,取信于民。 其次,要努力實現政策制定和政策本身的制度化、法制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政策的制定要有可預見性,盡量做到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不過時,做到符合人民的長遠利益,只有增強政策的穩定性才能提高可信度。

三是不要對突發事件束手無策, 要增強應急處變能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防患于未然,要制定應急管理預案,建立健全各項應急管理機制,不斷提高處理突發事件的 能力。 要從維護群眾利益出發,堅持緊緊依靠群眾,相信群眾,在處理突發事件中把維護和落實群眾利益作為第一出發點,爭取群眾支持與配合。 要堅持公正原則,對于依法應該保護的權利要全力保護,對于依法應該打擊懲處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全力打擊懲處, 保證突發事件處理的過程和結果是公正、公平的,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三)建設勤政廉潔政府

一是不要讓腐敗腐蝕了政府,要加大反腐工作力度。 要將反腐敗工作作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大事來抓,大力加強勤政廉政建設,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懲治腐敗。 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反腐倡廉戰略方針,積極構建進行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從制度上抑制腐敗,不給腐敗發生的環境。 要加強行政審計監察,敢于揭露問題,處理問題,樹立廉潔政府形象。

二是不要讓不正之風泛濫,要加強政風建設。 要推行公共服務承諾制,建立政府信用評價機制,實施連續性的政府信用民意調查,將誠信記錄作為公務員考核、任免的依據。 要建立行政問責制度,根據不同單位所承擔的職責,將具體內容細化到每一個崗位,并建立政府公職人員的誠信檔案,將其納入公職人員績效考核和晉職評先的重要依據。要把誠信建設納入單位的廉政建設范圍之內,將辦事拖拉、作風粗暴、效率低下等行政行為一并納入整治的范圍,并視之為“不裝口袋的腐敗”,不斷加大教育整頓的力度,以此促進工作作風的轉變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具體行為人的良好作風提高政府整體公信力。

三是不要讓公務員道德沉淪,要增強工作責任心。 領導干部要深懷愛民之心,腳踏實地,有諾必踐,靠自己求真務實的作風,在群眾面前樹起良好的形象,進而增強政府的公信力。 公務員要加強道德建設,努力提高道德素質以及工作責任感,養成良好的從政道德,使公務員認識到自身的言行對于政府公信力建設的重要作用,做到謹言慎行,言出即行,言而有信。

第五篇:職校生學習目標缺失的原因及教育對策

李春勇

摘要:學習目標是直接推動人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因或力量,有證據表明,在有目標的條件下,即使不指導學生如何做,他們的行為有時也會比無目標時更具有創造性。目前,職高生學習目標普遍缺失嚴重。本文通過調查,對職高生學習目標缺失的幾個主要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初步研究了相應的教育對策,旨在拋磚引玉。

關鍵詞:學習目標

目缺標失

教育對策

沒有目標的人生,就像一葉無人駕駛的小舟,漫無目標的隨風漂蕩。目標對每個人都有重要的意義,可是我們的很多學生至今卻沒有目標或只有一些無效目標。筆者通過對所在學校高二年級部分學生學習目標的調查分析,發現有27%的人,根本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多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從調查的結果來看,87%的學生目標意識嚴重缺失,而只有17%的學生有相對合理可行的學習目標。因此幫助我們的學生樹立學習的目標意識,是十分必要的。

通過對一些學生的調查走訪,筆者發現學生學習目標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學習追求“實用主義”和“急功近利” 許多學生學習的實用化傾向十分明顯,希望學到的東西馬上能用到實處。只對專業技能課感興趣,對學習文化基礎課和專業理論課很不情愿,認為那是在浪費時間。

另外學生還過分追求學習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學習沒有持久性,意志力不強,三分鐘熱度,常常三天打漁,兩天曬網。久而久之,一直看不到學習效果,他們便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從而對學習失去了信心。

二、學習目的不清

我們的高中是職業高中,學生多是初三分流的中、差生或是普高招生后的落榜生,都是出于無奈才上的職高。據調查,職高生中真正是自己主動愿意、且有充分的學習預期,決心通過刻苦學習,爭取學有所成的并不多。大多是他們的父母硬逼著來的,而他們自己根本就不想讀書。因此父母也不指望他們有什么大出息,只是由于他們還未成年,出去上班不宜,晃在社會上又怕他們出事,自己也沒時間管,就把他們推到學校來,讓老師幫助管教孩子。有的家長甚至對孩子說,只要安分的待在學校把自己養養大就行,其他的都無所謂。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儼然把學校當成了“幼托班”!

三、對所學專業缺乏興趣

在教學中,筆者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專業課學習并不感興趣。主要原因有兩個:

1、有的同學由于所學的專業并不是自己選擇的,而是由父母代勞的,專業和興趣不對口,因此對專業學習缺乏熱情。

2、有些學生對專業的期望過高,和實際不符,因此產生失落感,對學習失去興趣。就拿我們計算專業來說吧,很多學生在選計算機專業時,大多認為學計算機的肯定是每天都要上機做東西的,但實際上計算機專業還要學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比如,《計算機原理》、《程序設計基礎》、《電工基礎》、《電子線路》等課程。當實際與他們期望的有一些差距時,他們就覺得是被學校欺騙了,整天怨天尤人,惶惶不可終日。

四、抗挫能力比較差

許多學生的抗挫能力比較差,只要遇到一點困難、一點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受不了,對于突如其來的失敗,有的學生甚至會大哭大鬧。今年正逢江蘇單招改革,且不論這個改革是好是壞,但當學生聽到技能考試今年全省統一,并且要以滿分300分的分值加入高考總分;而且從今年開始學校招生人數也要有所減少,特別是本科錄取人數明顯降低這個消息后,學生的學習勁頭一下子就被磨平了,頓時沒有了學習的目標。有個別學生甚至說:“這樣一來我肯定是考不上的。這太不公平了,我們受騙了,我不讀了,混個職高畢業算了。”許多學生只要遇到一點點失敗和挫折就會無所適從,失去學習的動力。

五、受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

許多學生看到現在社會上一些學歷不高的人依靠一定的社會關系卻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卻一年比一年吃緊,為了找到一份工作,相當部分的大學畢業生甚至放棄自己所學的專業,重新學習新的知識。這就給了我們的學生一個心理暗示,只要有“門路”,沒學歷也能找到好工作,再說了如果現在學了將來沒有用的話等于在浪費時間,還不如不學,等以后工作了再學也來得及。因此,這些學生整天無所事事,生活沒有了目標。

要幫助職校生重新樹立學習的目標意識,筆者認為,以下幾點不容忽視。

一、師生結對,幫助制定學習目標

就是一位老師負責對口管理幾個乃至十幾個學生。幫助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介紹一些學習方法(當然學習無定法,具體的學習方法還要靠學生自己去摸索)并且進行跟蹤管理。對于他們學習目標的制定既要有長期的,又要有短期的,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具體我們可以遵循“目標分解法”來做,先幫助學生制定一個大目標,比如,要學會獨立編寫程序。然后把這個大目標分解成一個一個的小目標,當然這些小目標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定,這些目標應當是他們蹦一蹦能達到的目標,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無目的、無方向的生活。比如,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先把別人寫的程序讀懂,等到他能讀懂程序的時候,我們再鼓勵其模仿著自己寫一段程序,等到他又能做到的時候,我們再試著讓學生自己獨立去編寫一個程序,成功之后,他最終的大目標也就實現了。

在上述過程中只要學生有一點點進步,我們就要給予具體的表揚,甚至可以將表揚夸張一些。體驗到了成功,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就會得到極大的提高,逐漸的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

但是由于職高學生自制力比較差,所以在上述過程中結對老師應該進行跟蹤管理,督促學生認真執行,防止半途而廢。

另外我們需要告訴學生如果此項計劃無法進行,就須由另一項計劃替代。但是一定要牢記:我們可沿著成功之路改變計劃,但不要輕易改變目標。

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職高生年齡一般都在17歲左右,動手能力強,具有很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只要能把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發出來,那么他們就會自覺的去學習和發現問題。我認為創設問題情境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創設問題情境是指提供學習材料和學習條件,讓學生能從這些情景中引出好奇點,引起他們的疑惑和驚訝,這樣就能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產生學習的愿望。比如,我在上編程課時,先拿出一張白紙,找學生量下它的厚度,然后再找學生回答珠峰的高度,這個時候學生就會感到奇怪,白紙和珠峰到底有什么聯系呢?這時我再故作神秘的跟學生說,“一張白紙經過N次的折疊可以和珠峰一樣高哦。”頓時,同學們發出了驚呼,連連搖頭說不相信,“那要折多少次啊?”有的學生插嘴說,“這個嘛,老師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借助計算機程序來算。下面請同學們先想想怎么來設計這個算法呢?”這樣一來學生便會覺得學習編程并不是沒有用的,它確實可以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對編程有了好奇心,也就有了學習編程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新鮮感,好奇心,好動性,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達到“我要學”。

三、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失敗和挫折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常常會遭受失敗和挫折,尤其是職高學生,遭受的失敗和挫折可能會更多。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對待失敗和挫折,從失敗和挫折中尋找新的立足點。例如,對于江蘇單招改革,我們可以告訴學生,雖然改革力度比較大,大學也沒有以前容易考了,但正是因為錄取率降低了,所以這張錄取通知書的份量也就更重了。對于每個人都能有的東西,那就算不上是一種優勢。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找到新的平衡點,使其重拾信心,更加努力的學習。

四、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社會不良現象 引導學生以積極的眼光看待社會,讓學生明白個別現象是不能取代社會主流的,現在講的是知識經濟,沒有知識就意味著被淘汰。另外給學生多宣傳正面典型,多介紹先進人物,先進事跡以及科技發展推動社會發展的歷史和現實,清除灰暗心理,培養積極心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之,職校生學習目標意識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作,也是一項細致的、反復的工作。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我們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要允許學生的反復和反彈,深入的了解學生,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211與985大學介紹下一篇: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擔當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