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兒童輟學狀況調查報告

2023-01-16

報告在當前的社會發展階段,已經成為常見的事后總結方式,報告的內容,是以嚴謹、準確為特點的,有效的報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了關于《兒童輟學狀況調查報告》的相關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第一篇:兒童輟學狀況調查報告

農村兒童輟學原因調查

按說經濟越發展,教育會越普及,義務教育會越有效果。實際情況不是這樣。近年在農村調查,發現農村兒童輟學的越來越多,讀不起書和讀書無用論雙雙起了作用。

讀不起書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毛澤東時代,雖然經濟上比現在困難得多,真正受過培訓的合格教師和適合教學的正規教室都很不多,村中卻有很多人受過高中教育,小學教育的普及率也出奇地高。有人說那時的教育水平很低,高中生的水平不如現在初中生,這話有些道理,問題是,為什么那時的學生可以坐在教室讀書,現在很多兒童小學一畢業就流失到社會上去,讀不起書了。

讀不起書顯然不是因為現在農民比毛澤東時代還窮,而是現在讀書要交很多的錢,毛澤東時代讀書不要交這么多錢?,F在的農村教育不僅要學生交很多錢(相對于農民的收入而言),而且構成當前農民負擔主要部分的五項統籌和教育附加的大部分也是支付了教師的工資。在農業型地區,鄉鎮財政的2/3用于教育支出。學生不僅要向學校交正常的學雜費,而且要出各種住宿費、午餐費、校服費等五花八門的、教育部門用"勤工儉學"名義來向學生賺取的補貼教育經費不足的各種費用。

現在的教師不是回村的知識青年,而是拿到了正規中專大專文憑的專業技術人才,是國家頒發教學資格證的公辦教師,這些教師的收入不再是以前村里的工分,而是國家規定的工資,這個工資數額因為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大致相似的水平,而在那些農業型地區遠遠超過農民的人均收入,這個水平的工資本來應該由國家財政統一支付,不過,教師的人數實在太龐大,國家財政并無這個能力,便要由縣鄉財政支付這筆支出義務教育費用。農業型縣鄉的財政收入來自農業和農民,農民為國家辦的義務教育付了費。

在中國人口基數龐大,農民基數尤其龐大的背景下,農民收入的較快增長是不可能的,農民收入低于社會總收入增長的水平是一個基本事實。教師是行政事業支出,這部分人的工資水平應按社會總收入增長的水平增長,很多學者和社會各界似乎還有一個共識,即教育支出的增長速度應快于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如此一來,教師的工資水平和教育支出的增長越來越快于農民收入的增長速度,以前縣鄉財政通過向農民收取稅費尚可維持的教育支出越來越難以維持,教育越來越需要在縣鄉財政支出以外想辦法獲得收入,勤工儉學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來的,在農業型的地區,教育的勤工儉學就是想出各種辦法向學生收取費用,以補貼學校日常支出的不足。學校還越來越依賴于向學生收取學費雜費,以及各種其它費用如數不勝數的集資費。

當教育支出和教師工資離開農民收入太遠以至于絕塵而去,農民追也追它不上,一些農民也就懶得追了,兒童的輟學的現象也就普遍起來。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農民大規模轉移出農業的可能性不大,農民收入的增長低于整個社會收入的增長速度包括低于教師工資的增長速度的規律仍然要發

生作用,如果國家財政不下大決心支付義務教育的成本,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兒童不能完成義務教育。

那些讀不起書的兒童輟學回家在做些什么?有人以為這些輟學兒童回到家里在做農活或其他什么正當的輕微勞動,其實不是。他們成群結隊在一起閑逛。家長最怕這些讀不起書的兒童結伙閑逛,因為這時候最容易學壞,有些家長之所以拼命借錢讓子女在學校讀書,是擔心他們被那些閑逛的孩子帶壞。

不止是那些輟學的兒童到處閑逛,那些讀過高中的知識青年也在村中閑逛。前些年辦了很多中專,一些農村青年讀了中專,但找不到工作,有些師范畢業的農村青年到學校教書,要交數千至數萬元的就業金,交不起這筆就業金,就只好在家呆著。中國有9億農民,自明朝以來的人地矛盾是人人都該知道的基本國情,三個月種田,九個月休閑因此成為當前中國農村最為典型的寫照。

問題是,在那些到處是閑逛的人的農村,為什么不做一點有用的事情,比如輟學兒童的教育。當前輟學兒童的教育是萬事俱備的,比毛澤東時代的條件好得多了。算一算看,有到處閑逛的輟學兒童,有擔心子女在閑逛中學壞的家長,有受過較好教育的農村知識青年,甚至有找不到工作的師范畢業生,有些地方還有前些年"普九"達標建起來但因為學生太少而棄之不用的校舍,這么好的條件集合起來,豈不可以讓那些閑置的人力發揮些作用,給無事可做的師范生較農民平均收入高一點報酬,讓交不起錢的兒童繳遠較義務教育為低的費用,不就可以讓那些輟學的可能在閑逛中變壞的兒童多少學到一些有用的知識了嗎?

律師這個成本高昂的調解人也出來替代政治的和傳統的調解人,農民之間的社會交易成本增加了。市場上的種子銷售公司代替生產大隊的技術員,農民的經濟交易成本增加了,水利系統收水費來維持農業用水代替農民集體挖堰建壩蓄水,農民的生產成本增加了。還有很多方面的成本增加了。這是現代社會代替傳統社會的專業化和市場化的必然結果,有人這樣說。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回到前述兒童輟學的常識中來,在當前中國農民人口眾多,農村剩余勞動力不可能一下子轉移出去之前,我們是否該看一看農民的實際生活,站在常識而不僅僅是站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普遍規則"以及那些"經過人類文明反復驗證的規律"去考慮問題呢?是不是會有些具體真理比普遍真理更為重要呢?

第二篇: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報告

社會在不斷地進步,但還是有很多地區屬于貧困,惡劣的天氣和低效的受益使得很多父母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鄉離開自己的孩子,來到發達地區去賺錢。孩子是每個父母心中的寶貝,是祖國發展的關鍵。但還是有很多孩子正在失去著本該屬于他們的快樂童年和家庭溫情、社會關懷。

調研時間:2013年7月20—8月20日

調研地點: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田家灣村

調查對象:全村兒童

調查主題:留守兒童生活狀況

調查人員:田敏珊

【摘要】 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樣本數據推算,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占農村兒童37.7%,占全國兒童21.88%。與2005年全國1%抽樣調查估算數據相比,五年間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增加約242萬。調查顯示,6-11歲和12-14歲的農村留守兒童在校比例分別為96.49%和96.07%,表明他們絕大部分正在學校接受義務教育,農村留守學齡兒童義務教育總體狀況良好,但部分中西部地區的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狀況相對較差。學齡前農村留守兒童(0-5歲)達2342萬,在農村留守兒童中占38.37%,比2005年的學齡前農村留守兒童增加了757萬,增幅達47.73%。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規模為2948萬,其中小學(6-11歲)

和初中(12-14歲)學齡階段兒童在農村留守兒童中分別占32.01%和16.30%,規模分別為1953萬和995萬。與2005年相比,小學和初中學齡階段留守兒童分別減少了89萬和226萬,共減少315萬,降幅為9.65%。大齡留守兒童(15-17歲)占農村留守兒童的比例為

13.32%,規模達813萬,比2005年減少了199萬,降幅為19.68%??梢娢迥觊g,學齡前留守兒童規??焖倥蛎?,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減少,大齡留守兒童規模明顯收縮。

留守兒童在各地之間的分布很不均衡。其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廣東、湖南等勞務輸出大省。四川、河南的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大,占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比例最高,分別達到11.34%和10.73%。其次,安徽、廣東、湖南的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占全國百分比也很高,分別為7.26%、7.18%和7.13%。以上五個省份留守兒童在全國留守兒童總量中占到43.64%。另外,從農村兒童中留守兒童所占比例來看,重慶、四川、安徽、江蘇、江西和湖南的比例已超過50%,湖北、廣西、廣東、貴州的比例超過40%??梢?,農村留守兒童廣泛分布于中西部省份,同時也分布于江蘇、廣東等東部發達省份。

調查顯示,46.74%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都外出,在這些孩子中,與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占32.67%;有10.7%的留守兒童與其他人一起居住。值得注意的是,單獨居住的留守兒童占所有留守兒童的3.37%,雖然這個比例不大,但由于農村留守兒童基數大,

由此對應的單獨居住的農村留守兒童高達205.7萬,這是要特別給予關照的留守孩子。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

1、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

調查顯示,46.74%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都外出,在這些孩子中,與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占32.67%;有10.7%的留守兒童與其他人一起居住,單獨居住的留守兒童占所有留守兒童的3.37%。與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沉悶,他們與祖父母有一道鴻溝,祖父母對于看管他們會越來越吃力,到后面演變成放養狀態。生活在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拘謹,他們有的比較難融入新的集體,。獨居的孩子則內心非常孤單,他們特別渴望得到父母的贊賞和關心,但又必須成長起來照顧自己。他們溫飽不是問題,但也會渴望那電視里面出現過的“美食”、玩具、漂亮的衣服,但又不敢輕易地向父母提出。

2、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現狀

農村現有的教育相對于我國平均教育水平來說,是比較低的,有些偏遠地區就更加了。當城市里的孩子開始各種補習班的時候,農

村里的孩子已經乖巧地幫著家里人做著農活,有些人也許一輩子也不會走出大山,不會了解這外面的世界。學校對于他們來說是個很幸福的地方,哪怕是帶著石頭的沙泥操場一個自制的足球。他們對于普通的上課已經覺得很滿足了,甚至會放棄讀書,放棄給父母再增加負擔。65%得到政府幫助的孩子,會更加努力的學習,他們會心存感激,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3、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現狀 留守兒童由于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陰影,很大一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性格內向,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暴躁、沖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斗毆,而家境好的,祖父就會寵著孫子,溺愛孩子,養成行為散漫,養成自私的習慣。65%的孩子的到政府的幫助,在各方面都會發生本質的改變,人生軌跡往光明的達到駛去。

二、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1、親情缺失,感情脆弱

留守兒童大多從小就離開父母,他們很渴望父母的關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與父母的感情會慢慢疏遠。12歲以下的孩子會中有80%的孩子常常想念父母,12-16的孩子有50%的孩子常常想念父母,17-18歲的孩子60%對于父母感情不有點點疏離。70%的農村留守兒童,對于親情非??释?,他們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對于周邊的環境缺少安全感。

2、陋習不少,不愛學習

相對于父母陪伴的孩子,留守兒童的學習缺少父母的鼓勵、交流和督促。處在義務教育的他們,自我約束還不夠,有些人及早地接觸社會人員,沾染不良習慣,祖父母不能及時的發現,就算發現也制止不了。在農村最典型的就是過早地接觸香煙,而且接觸香煙的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小了,農村對于銷售香煙沒有太嚴的年齡規定。學校對于學生的管理,因為學校也缺少與家長的交流,對于學生遺漏了很多。

3、教育單薄,存在隱患

每年在農村,留守兒童在假期或在平常生活中出事的例子屢見不鮮。暑假,在農村的河流、池塘不知道葬送了多少年幼的生命,學校對于孩子的安全防范學習的還不夠。近年,農村的孩童遭到來自自己身邊的人猥褻時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身心健康遭到威脅。農村沒有普及性教育和面臨危險我們該怎么做。導致兒童的成長環境中存在嚴重的隱患。

4、價值觀的扭曲

很多孩子早早地輟學,出去打工,認為讀不讀書都一樣。只要能掙到錢就可以了,對于法律不甚了解。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認為對于孩子沒有時間陪伴,就用金錢和物質獎勵來彌補,很多孩子養成了依賴和好逸惡勞的惡習。

三、關愛留守兒童的建議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國家對于留守兒童的問題越來越關注。國家對于留守兒童的問題正在通過不同方式來解決。留守兒童的

問題關系著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和千千萬萬的家庭的幸福。留守兒童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不同方面的關愛。

1.政府可以大力發展鄉鎮企業,讓本地的勞動力可以就近選擇就業。對于留守兒童,特別是家庭困難的留守兒童特別關注。政府可以加強公共設施的建設,可以設置一些書屋和活動室,可以讓孩子在業余時間既可以玩到又可以學到。

2、作為學校,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學校要建立留守兒童工作機制,負責對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心理上的指導;給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知道分辨事物的是與非;加強校園設施的建設,特別是可以適當安排宿舍,對于沒有父母看管的孩子住校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需要心理輔導老師,及時的發現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可以開設心理健康課。

3、作為家庭,在關愛留守兒童中起著重要作用。主要做法:強化父母作為法定監護人的責任,進一步完善委托監護制度;家庭要給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要強化家庭教育觀念及其重要性,家長、特別是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學會與孩子溝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發揮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獨特的教育功能,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第三篇: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分析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務工而隨祖父母生活或寄養在親友家的農村兒童。隨著農村經濟制度改革和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加,農村留守兒童也在逐年增加,這一點在我縣尤為明顯,從學生在班上學習的狀況和家訪情況調查得出。本校學生家長80%外出務工,也就是說我校80%的學生是留守兒童。他們在外地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帶回大量資金為改善其生產生活條件,回鄉創業積累一定資本。但是其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卻出現了一系列大問題,發人深思。

一、 調查結果

1、由于父母雙方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大多由年邁的祖輩代為監護,斷代教育、生活自理。

2、祖輩教育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下述方面:一是祖輩只負責孩子的飽暖,而對于如何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不重視。

3、很多老人過分溺愛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導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差,怕苦怕累,使她對學習產生了畏難情緒,

4、是祖輩中文盲和文化程度低者所占的比重大,根本沒有能力輔導、幫助孩子的學習,無從過問孩子的學習,更談不上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也從來不與老師聯系、溝通,將教育子女的

責任完全推給學校,對于學校組織的家長會,大多數祖輩也只是走個形式而已,起不到教育作用。

5、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的好壞完全依靠自身的自覺程度;

6、隨便給孩子零花錢,有的祖輩甚至認為如果“虧待”了孩子會影響到子女將來對自己敬孝,因而造成很多留守生存在亂吃零食、打游戲等壞習慣,發展更甚者編造謊言,更多地索要零花錢;

5、是孩子與祖輩年齡懸殊在43-71歲之間,代溝很深,無法交流溝通,在和留守兒童的訪談中了解到留守兒童的心事大多愿意和同學、朋友一起分享,在與祖輩的溝通上存在困難。

6、祖輩的封建思想嚴重,羞于啟齒談“性”,也不知道如何保護這些孩子。

二、父母外出打工后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業成績影響明顯

由于祖輩的文化程度低,無力輔導孩子的學習,或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在家照顧子女,但卻對子女的學習狀況漠不關心,且本身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放任的管理是孩子學習成績差或持續下降的主要原因,這一點在低年紀的留守學生身上體現的更為突出。成績相對優秀的并不占多數,且優秀的成績多是靠學生的自覺努力得來的。

三、 單親家庭教育對留守生的成長特別是完整性格培養不利 我班的留守生兒童中,有一半左右的留守生是父母雙方一方在外務工,另一方留在家中,不少的家庭單親在外打工,長期不歸,

同孩子間缺乏溝通。他們與外出父母的溝通上存在很大問題。另外,留守在家的單身父或母承擔著養老扶幼的重任,身挑農活和家務活兩副重擔,對孩子的教育缺少時間和精力。同時還存在另外一種情況,有的單親外出兩三年杳無音訊,有的干脆多次調換工作地點,從此斷絕一切聯系,留守在家的一方自暴自棄打牌賭博,不思進取,把孩子的冷暖教育丟棄一邊。

四、社會關愛不足,使他們彷徨在社會的邊緣,這是留守兒童面臨的第三大問題。沒有社會的關愛,社會教育欠缺,使得留守兒童在行為方面很不規范,思想修養方面出現嚴重偏差。繼家庭、學校教育的缺失之后,對留守兒童成長影響最大的因素就來自于社會。然而,如今的鄉土秩序并不像人們想象中那么井然有序。大量的人口外移,鄉土秩序越來越由以往那些被社會排斥的街頭小混混所把持。他們缺乏必要的管制,為所欲為,嚴重擾亂了鄉村的正常秩序。缺乏對事物正確判斷力的留守兒童難免受其影響,其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良好人格的形成著實令人堪憂。他們在情感方面只求索取,不思付出,不知道如何感恩回報,片面追求個人利益,對家庭、朋友、鄰居、社會冷漠無情,缺乏基本的社會責任感。他們小小年紀就染上了吸煙、酗酒、賭博、小偷小摸等惡習,在行為方面放任自流,違反學校紀律,甚至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來,這又引起了下面將要探討的問題,留守兒童給社會帶來重大的安全隱患。這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可謂之環

環相扣,留守兒童年齡均不大,作為一個弱勢群體,他們沒有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學校,家庭之間的安全鏈接被迫中斷,使留守兒童極易不法分子的侵害對象。諸如留守兒童被拐賣的現象并不罕見,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留守女童被強奸的惡性案件。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監管,他們的自身行為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他們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逐步淪為街頭小混混,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嚴重影響到社會的安定。

最后,要改變留守兒童所面臨的現狀,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政府、家庭、學校要齊抓共管。在解決這一問題過程中,缺少任何一個方面而制定的措施都難逃陷入捉襟見肘的境況。

留守兒童在我國是一個龐大的弱勢群體,他們成為了實質意義上的“單親兒童”或是“孤兒”,他們的處境著實令人同情,憐憫。他們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問題不解決好,就如同自毀前程。但這又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是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個艱巨的任務需要學校、家庭以及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來完成,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奉獻出我們的愛心。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社會的和諧發展,就是關注國家明天的發展。

第四篇:困境兒童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

隨著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推進,困境兒童健康成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此次調研主要以銅山辦事處17名困境兒童為調查對象,通過深入了解他們各方面狀況,分析影響他們健康成長的主要因素,進而為政府決策提出一些建議和改善意見。

一、基本情況

1.家庭人口狀況。在被調查的困境兒童家庭中,單親家庭4個,孤兒6個,家庭人口不全的情況占59%,超過八成的困境兒童靠隔代撫養,甚至有部分只能由同輩的兄妹撫養,缺乏父母照顧和親情呵護。

2.家庭收入情況。困境兒童家庭大多貧困,主要是通過在家務農、飼養牲畜維持生計,部分家庭父母在外做散工,近六成家庭須申請辦、村委等相關組織的救助,家庭人均收入普遍偏低。

3.在校學習情況。困境兒童中學齡前兒童有6個,正在上學的兒童有11個,最大的14歲,最小的2歲。由于大部分困境兒童家庭父母忙于工作,與子女相處交流溝通時間較少,沒時間督促和輔導子女學習,對孩子的關愛不足,困境兒童平時在家里也要幫忙做家務或部分農活,放在學習上的精力較少,表現為學習比較消極被動,學習成績大多居于中下游。

二、主要問題和原因

1.生活貧困。我辦困境兒童大多為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或孤兒,家中只有一方勞動力或完全喪失了勞動力,家庭經濟條件貧困,家庭經濟主要靠在家務農、社會捐助和政府補貼。家庭貧困一定程度上給困境兒童在學習和生活上帶來了一些影響,而兒童時期正是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家庭貧困甚至影響到了困境兒童的身體健康。

2. 學習消極。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孩子教育需求之間成正比。外出務工的家長忙于打工,在家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忙于操持家務,都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需求、興趣、交往、困惑等關注極少,不能及時、充分地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導致了一些困境兒童學習成績跟不上。而困境兒童因家庭環境常分散學習精力,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跟不上,可能產生厭學情緒。

3.親情缺失。困境兒童的撫養監護大多是隔代監護和上代監護兩種。在隔代監護中,監護人多數是祖輩,祖輩的思想、生活習慣多與當代不合拍,極易與孩子形成心理隔閡,不利于彼此間的溝通;而在上代監護中,父母為改善生活不得不外出務工,在經濟收入與子女取舍中,父母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很少過問,使得困境兒童缺乏對外部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建議和對策

1.助推社會支持幫扶力度。進一步健全完善多部門銜接聯動長效機制,加強對關愛困境兒童的宣傳,提高社會各界對困境兒童的關愛意識。推動“愛心父母”、“社會媽媽”等一對一的幫扶活動,切實在物質、學習和心理等方面給予困境兒童幫助。政府進一步完善救困幫扶政策,加大對困境兒童的扶助力度,對符合條件的貧、病、孤、殘留守兒童,依照法定程序,納入低保范圍,對正在上學的困境兒童實行助學資助。支持鼓勵發展關愛困境兒童公益社會組織,積極探索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延伸服務手段和服務領域的有效辦法,為困境兒童提供高水平的幫扶體系。

2.構建心靈健康服務工程。成立心理輔導中心,為每個困境兒童建檔立案,關注困境兒童動態,采用短信、電話關心困境兒童,不定期走入困境兒童家庭,了解困境兒童的學習狀態,知曉困境兒童的生活狀況,及時給困境兒童進行心理疏導。建立“網絡連心”服務站,利用語音、視頻方式,讓困境兒童與在外的親人溝通,搭起傾聽心里話的橋梁,通過溫馨平等的對話交流滿足困境兒童對親情的心理需求,把親情關懷服務工作常態化、系統化。

3.搭建學習生活引導橋梁。依托芍藥花巾幗志愿者協會,聯合教育、民政、學校、村委會等部門,聯系高校大學生、鄰里、“愛心父母”、“社會媽媽”等人員,組建一支長期穩定的愛心志愿者隊伍,從生活照料、心理撫慰、健康保健等方面全方位進行幫扶,在“生活上關心、學習上關注、情感上關愛”困境兒童,讓他們健康成長。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少兒活動,如開展公益活動為其創造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開展體諒父母的輔導活動,開展游戲、學習小組等輕松活動創造機會讓困境兒童與普通兒童交流,確保所有困境兒童都能擁有一個平安、快樂、幸福的童年時光。

第五篇: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的調查報告

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的社會實踐報告

調研地點:湖南省桂陽縣桐木村

調查對象:全村留守兒童 調查主題:留守兒童生活狀況 調查人員:侯澤成、寧威偉

【摘 要】

留守兒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義務教育隨遷子女超1260萬,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2200萬。。為了掌握這些狀況的現狀,尋求更多關愛留守兒童的建議,本人著重對此進行來調查。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

(一)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

根據權威調查,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5800萬人。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13%的孩子被托付給親戚、朋友,7.3%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由于父母不在身邊,43%的留守兒童與自己的監護人之間存在著矛盾,其中54%的留守兒童在處理矛盾時采取悶不吭聲的態度,只有22%選擇向父母訴苦。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只有43%的留守兒童對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擔心態度的,有49%的留守兒童覺得父母不在身邊自己缺少安全感的。

(二)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

學習狀況一般。由于這些孩子在留守期間是和年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生活在一起的,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重養輕教,致使孩子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成績較差。

(三)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

大多數孩子年齡幼小就離開父母,父母關愛嚴重缺失,盡管有些是爺爺奶奶或親朋監管,但畢竟與父母親疏不同,一遇到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性格內向。父母外出也使得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獨,近而產生心里騷動和抑郁等問題。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說疏遠父母,和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無情。少數孩子不理解父母,認為家里窮,父母沒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產生怨恨心理,

(四)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

留守兒童的父母忙于在外賺錢養家,無暇顧及子女,與孩子之間缺少溝通,即便打電話,關注的焦點也是孩子的身體狀況和學習成績,很少關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留守兒童的祖父母或其它監護人受教育程度很低,甚至有些是文盲或半文盲。他們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和科學的家庭教育指導方法,不了解孩子的思想,導致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幾乎處于空白狀況。

二、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親情缺乏、心態失衡

71%的留守兒童經常會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兒童有時會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間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差。90%的留守兒童希望得到同學們的關心,與同學們一起學習,玩耍。

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想念程度80%70%60%50%71%比例40%30%20%10%0%經常會想偶爾會想不想不知道14%2%3%

(二)習慣不良、學習較差

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其行為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系特殊,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行為偏激。調查中發現34%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他們不聽監護人的教導,目無學校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撒謊和欺負同學等行為發生。

(三)教育單調、安全難保

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外,臨時監護人重養輕教,教育的責任就全部落到了學校的身上,而學校教育是需要家長配合、社會支持的。然而,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監護人的配合。如家長會無人參加,學生違紀或者受到侵害后無監護人配合處理。留守兒童是弱勢群體,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沒有父母的直接監護,容易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侵害后又無親人傾訴,往往得不到及時的發現和處理。加上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斷點,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

(四)道德滑坡、價值扭曲

家長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條件,但部分家長忽視了對孩子的倫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別是部分父母長期在外,因無暇照顧子女而產生負疚感,于是采取給孩子物質和對孩子放任的方式來進行補償,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擁有過多零花錢,極易形成功利主義價值觀、享樂主義人生觀和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等陋習,甚至導致了一些“讀書無用”的錯誤思想的產生。調查中,不想讀書,想自己去賺錢的留守兒童占12%,他們并把人生發展方向定位為打工掙錢。

三、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建議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直接影響著部分兒童的健康成長和未來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最為關注的是有可能帶來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留守兒童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留守兒童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給予關愛。

(一)各級黨委、政府應進一步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工作

1、各級黨委、政府要完善關于關愛“留守兒童”的各項法律、法規、政策;

2、各級黨委、政府要落實特定的職能機構,負責關愛“留守兒童”的具體工作;

3、各級黨委、政府要建立“關愛留守兒童聯席會議”制度,綜治、教育、婦聯、團委等部門單位應定期通報交流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情況。

(二)家庭應給予農村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 作為家庭,在關愛留守兒童中起著重要作用。主要做法:

1、強化父母作為法定監護人的責任,進一步完善委托監護制度;

2、家庭要給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3、要強化家庭教育觀念及其重要性,家長、特別是外出打工的

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學會與孩子溝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發揮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獨特的教育功能,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三)學校要給予農村留守兒童更多的關護

作為學校,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1、學校要建立留守兒童工作機制,負責對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心理上的指導。

2、要將留守兒童的教育納入考核班主任工作中,有班主任負責留守兒童的日常思想交流、學習和在校安全情況的監管,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及監護人溝通。

3、要在學校教育中增設相關課程,加強留守兒童精神、心理、生理、行為方面的指導教育,引導兒童走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教育主管部門要盡快為農村學校配齊心理教師,讓他們和其他任課教師共同對兒童的顯性和隱性的心理壓力進行疏導,幫助兒童健康、和諧發展。

(四)社會要給予農村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懷

兒童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會共同的責任,建立留守兒童教育和監護體系迫在眉睫。要構建農村留守兒童健康發展的教育和監護體系??捎衫辖處?、老黨員干部、青年志愿者等群體構成一張補缺拾遺的監護網絡。有條件的行政村和自然村,都應設立圖書室和活動室,讓留守兒童有個活動的場所。要充分發揮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五老人員在農村的作用,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關心督促留守兒童的成長,讓全社會關心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全社會的關心對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培育他們健全人格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經過此次社會實踐發現,目前留守兒童的各種現狀是不容樂觀的。不過,我們相信只要各級黨委、政府能夠真正的重視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方位對留守兒童進行關愛、關護、關心,就能夠達到真正關心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一定可以得到保障。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粉塵爆炸事故案例分析下一篇:輔導班管理制度及流程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