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兒童言語語言障礙概述

2023-01-16

第一篇:兒童言語語言障礙概述

言語、語言障礙概述

很多人將言語障礙和語言障礙相提并論,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言語與語言妨礙是兩個既關聯又有區別的概念,由于任何言語活動都是將語言作為工具的。并且語言在不同的條件下所指也不盡相同。

語言障礙又稱“語言殘疾”。由于語言自身的復雜性和運用者的多樣性,很難給“語言障礙”下一個清晰的定義。早期對言語妨礙的了解比較寬,既包括病理、智力、心思等特別原因造成的外交障礙,也包括因非同一種言語而形成的溝通障礙。

言語障礙也有人稱之為“言語缺陷”(speech defect)或“言語失調”(speech disorder)等。言語障礙是指:“說話時的反?,F象,妨礙交際的進行,如失語癥或口吃。”如果一個人有一下特點中的任何一個,就可以認為是有言語障礙:

1、音量太小不易聽到

2、不易理解

3、聽起來或看上去使人不愉快

4、某些語音成分發音不準

5、說話費力

6、韻律不合常規

7、詞匯、語法等方面有缺陷

第二篇:兒童早期語言-言語障礙矯治介入

隨著以特殊需要兒童學前教育為基礎,以聽力干預、聽覺語言康復、言語矯治為支撐的全面康復模式教改思想的貫徹與實施,兒童早期語言-言語障礙矯治工作的開展究竟以何種方式介入才能實現全面康復教改效能的最大化,已成為眾多教改實踐推行者迫切思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紤]到實際需要,本期詞典以“兒童早期語言-言語障礙矯治介入模式”為題,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出發,對本領域國際上已采用的通行做法進行梳理與歸納,以期獲得有益的啟示與借鑒。1 兒童早期語言-言語障礙矯治介入的理論模式

1.1 兒童早期語言-言語障礙的測評模式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特殊教育與語言-言語障礙矯治不變的定理,測評是鑒定被觀察對象是否需要及需要何種特殊教育、也是語言-言語矯治的首要前提。國際上關于兒童早期語言-言語障礙的評測理論模式主要有3種。

1.1.1 描述模式 描述模式(descriptive approach)最早由Miller(1983)提出,它強調兒童語言-言語行為的描述或結果,其目標為指認出兒童語言-言語表現的問題并詳列兒童語言-言語表現的類型特征及其尚未發展出來的部分(如只出現主謂成分,但尚未出現主謂賓結構的簡單句)。根據Miller的觀點,語言-言語矯治師在決定語言-言語教學策略時,應考慮利用這種測評方法來獲得必要的信息。除此之外,也可根據這種測評方法獲得的信息假設造成兒童語言-言語問題的原因。該模式強調自發性說話——語言樣本的收集與分析,以及觀察兒童在自然溝通情境中的表現,是了解其語言-言語能力的必要途徑,由這些通過描述方法而獲得資料,可以更為確切地了解兒童在日常溝通互動中的語言-言語技能實況。

1.1.2 因果模式 對兒童語言-言語障礙的矯治,不僅需要了解其語言-言語行為的狀況,有時還需要了解導致這一狀況的原因。Miller將這種出于醫學治療目的而建構起來的評測手段和方法歸類為因果模式(causative approach),其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找出兒童語言-言語障礙的病因,并隱含醫療人員可依據病因采取特定治療方案的假設。這是因為,有時知道病因就可以幫助治療師更加準確地了解患兒的某些學習特性,并據此提供更為適當的治療策略。例如,對聽

障兒童的語言-言語障礙治療,由于了解導致其構音或發音或語暢方面障礙的主要原因更多的是來自聽覺問題,因此有效的聽覺訓練自然納入了治療策略考慮和選擇的范疇。然而,在非聽力問題導致兒童語言-言語障礙臨床矯治領域,后一隱含目的常常無法達成。比如特定型語言障礙(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或是語言學習障礙(language learning disability)兒童的語言問題,雖然可由大腦神經的某些細微層面找出其語言學習困難的可能致因,但即便如此,也很難根據這些大腦神經細微問題的信息制訂更適宜的治療方案或策略。

1.1.3 心理測量模式 描述模式、因果模式的測評要想取得實效,更多地依賴于施測者深厚的語言-言語病理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臨床鑒定經驗,主觀性有余而客觀性不足。于是一種以強調使用標準化、常模參照的兒童語言-言語問題測量模式應運而生。國際上把基于這種思想設計的評測手段和方法統稱為心理測量模式,評測者不是依據自己的觀察和主觀判斷,而是依據被試兒童在標準測驗上的得分,計算出其標準分數或百分等級,并據此決定其是否出現語言-言語發展與學習問題。心理測量模式的優點是,可以根據常模資料初步判定兒童是否有語言-言語問題,并依據不同類型的標準化語言-言語測量工具,了解其困難所在。然而,語言的本質畢竟是復雜的、多面性的,而且無法明確地從溝通情境中切割出來。因此,標準化常模參照測驗只能觸及兒童語言-言語能力的某些層面,而不是全部。

鑒于以上3種關于兒童早期語言-言語障礙的測評模式各有優劣,因此正如Owens(1999)所建議的那樣:一個完整的語言-言語測評工作的展開應整合各種模式,具體包括:①個體病史的收集以及與監護者、照顧者的訪談;②不同自然情境中兒童語言-言語溝通行為的觀察;③借助常模參照的標準化測驗;④個體會話交談語言樣本或敘事樣本的收集與分析。

1.2 兒童早期語言-言語障礙的治療模式

在明確兒童語言-言語障礙的病因和特征之后,接下來就要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進行適宜的教學或矯治。由于受到不同流派理論、觀點的影響,有關兒童早期語言-言語障礙的教學或治療存在著不同的理論模式。根據Klein與Moses

(1994)Kuder(2003)、Donaldson(1995)等研究者的總結,當前有關兒童早期語言-言語教學或治療的理論模式分為如下4類。

1.2.1 行為學派語言治療模式 行為學派(behavioral theory)語言治療模式從上世紀60年代發展至今,它以學習理論原則為依據,主張:①語言的習得是經由模仿、增強、逐步形成的,如同其他各種行為一樣,古典制約、操作制約是最好的例證;②環境對語言學習極其重要。因此,在教學或矯治推行過程中必須堅持如下原則或做法:教學目標一定是可觀察的語言或溝通行為;教學目標要提及溝通或社會互動的情境;要對長程或短程目標間的關系給予說明。盡管行為學派的語言教學或矯治技巧(如模仿等)可以讓兒童說出不同結構的語句或是新詞匯,但也有學者研究表明,其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兒童所習得的語言無法類化(Leonard,1981)。

1.2.2 發展心理語言學派語言治療模式 發展心理語言學派(developmental psycholinguistics)語言治療模式從上世紀70年代發展至今,它與行為學派的觀點截然相對,主張:①語言是人類一種先天具備的能力;②每個人先天就具備語言獲得裝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③不同階段的語言是依序發展出來的行為。因此,在教學或矯治推行過程中必須堅持如下原則或做法:語言-言語矯治目標的制訂必須依據語言-言語行為或是神經動作發展的類別或類型而定;目標的排列應依據發展順序列出。

1.2.3 信息處理學派語言治療模式 信息處理學派語言治療模式簡稱信息處理模式(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發端于上世紀40年代,發展至今。其間尤以Osgood與Miron(1963)、Wepman、Jones、Bock與Van Pelt(1960)發展出來的信息處理理論,對語言病理學領域中的測評與矯治方面發展的影響最大。這一模式主張:①信息處理歷程是語言正常運作與語言障礙的基礎;②視覺或聽覺記憶、聽覺辨別、視覺聯結、視覺接收、視覺合成是語言的認知運作處理歷程;③語言的認知運作處理歷程與語言處理皮質區相呼應;④語言學習與人的短期記憶(工作記憶)、長期記憶緊密相關;⑤語言表達時符號的提取至關重要。因此,在教學或矯治推行過程中必須堅持如下原則或做法:語言-言語教學或矯治目標的制訂應考慮信息處理歷程,知覺、辨別與提取是不同的3個層次和水平;

語言-言語教學或矯治目標的制訂還要考慮到影響語言-言語行為表現的語言及非語言層面要素。

1.2.4 語用學派語言治療模式 語用學派(pragmatics movement)語言治療模式發端于上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是一種受到社會認知學習理論影響,將語用論點整合進兒童早期語言-言語教學或治療過程的模式。相對于其他3個模式,它主張:①更強調語言的溝通功能;②認為語言溝通能力的發展是受社會與情意互動需求激發的;③在教學中強調使用語言的不同功能,以及交談對話規則的重要性;④重視非語言及語言脈絡或情境對溝通功能的影響。因此,在教學或矯治推行過程中必須堅持如下原則或做法:語言-言語教學目標的制訂應以能影響或幫助個體達成溝通功能為優先選擇;語言及非語言要素是制訂教學目標要考慮的內容;言談或篇章技能也是語言-言語教學目標要考慮的選項;以幫助兒童個體發展從形式到內容到使用的交互運作的整體語言能力為目的的溝通環境的提供與創設,是教學或矯治得以取得實效的關鍵。

2 兒童早期語言-言語障礙矯治介入的執行模式

在兒童早期語言-言語障礙矯治介入執行層面,這項工作傳統上常被認為是接受語言-言語矯治師所提供的一對一教學。隨著語用論點整合兒童早期語言-言語教學或治療過程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教師、家長與其他專業人員在與兒童溝通互動時,如何運用適當的溝通互動技巧,讓兒童在真實、自然的情境中接受語言溝通的內容、形式、使用方式或功能的輸入,進而系統地提高語言溝通能力,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表現為以下3種介入模式。

2.1 語言治療師主導的介入模式

語言治療師主導的介入模式(clinician-directed intervention approach)是指由語言治療師負責矯正或改善兒童的語言溝通問題,其教學重點放在兒童已有障礙或發展遲緩的語言結構、溝通能力訓練層面上。一般而言,語言治療師常應用早期介入中的診斷、矯正或彌補等概念和技巧進行語言障礙治療。直接教學法(direct instruction)結構化對話(structural discourse)、腳本理論(script

theory)和情境教學法(milieu teaching approach)都是語言治療師主導介入、激發兒童語言學習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2.2 家長本位的語言介入模式

家長本位的語言介入模式(parents based language intervention

approach)是一種建議并引導家長掌握如何與孩子互動、進行語言示范和擴展語言技巧,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語言訓練技巧,幫助子女在不同情境中使用語言,提升溝通技能的語言障礙干預、治療方案。這種方式能有效地促進兒童語言表達技能,其實施方式則一定要配合以語言治療師為指導的治療方式。

2.3 教室本位的語言治療介入模式

教室本位的語言治療介入模式(classroom-based intervention approach)是一種以學校為語言學習的主要場所,強調語言治療師與教師結為教學伙伴,并將教室中的學習與語言溝通矯治目標整合在一起,為語言障礙兒童提供療育的教學服務模式。分為以下3種具體形式:①入班治療教學模式(in-class therapy),即語言治療師以一對一的方式在教室里進行教學,其優點為可以觀察患兒在教室中自然情境下的語言溝通表現;患兒可以立即將所習得的語言技能用在教室活動中;可以使用實際的課程教材進行語言教學。但其缺點是會造成患兒分心,使患兒有被標記的感受。②咨詢模式(consultation),即語言治療師提供最好的教學方法和教材給教師,以幫助患兒練習目標語言技能。其優點為語言治療師與教師可以一起討論患兒的語言教學目標,并讓教師成為提升患兒語言溝通能力的對話者,其不足則是教師必須有正確與完整的語言學習知識,且患兒學習的目標、教學活動的設計也都需要長時間計劃;③合作模式(collaboration),教師與語言治療師共同教學,當教師在班級授課時,語言治療師在語言障礙兒童旁邊教他如何回應,或是檢驗其是否理解,并給予協助。其優點是語言治療師可以提供教學支援,而語言教學也與教室中的教學活動整合在一起。其不足是無法較具體、明確地將焦點放在患兒的語言治療目標之中。

第三篇:言語和語言障礙的定義

一、定義

觀察聽覺障礙、弱智、孤獨癥、學習障礙兒童的言語行為,一般會發現,這些兒童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他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語缺陷。例如,有相當多的聽覺障礙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完全沒有口頭表達能力;弱智兒童說出的話常常詞不達意;一部分學習障礙兒童無法理解書面語言。這些言語行為的缺陷屬于什么性質的?它們能不能稱得上是言語或是語言障礙?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首先應該對言語和語言障礙有一個明確的界定。

范里珀給言語障礙下的定義是:“和常人的言語偏離甚遠,以至惹人注意,干擾了信息交流,甚至使說話人或者聽話人感到苦惱的言語異常。”由范里珀的定義可以看出,言語障礙指的是個體在言語表達方面明顯地偏離常態。這個定義對我國特殊教育界的影響是比較大的,目前國內特殊教育界基本上都采用了這個言語障礙的定義。

由范里珀的定義可以推斷,,當一個人發生言語障礙是,他的言語行為表現出以下全部或是大部分特征“和常人的言語有明顯的不同;引起別人的注意;讓自己或是聽話人感到不舒服;妨礙言語交接的正常進行。

我國學者哈平安指出,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一個人的言語行為即使表現出異常,也不能認為有言語障礙。一種情況是,使用不同語言的人,言語行為當然是不同的。另一種情況是,使用同一種語言的人,如果所用的方言不同,他們的言語行為也是不一致的。還有一種情況是,處于語言習得階段的兒童,其言語能力尚處在不完善階段,自然存在很多缺陷。因此,他在《病理語言學》一書中給言語障礙下了一個更為嚴密的定義:已經完成了口語能力習得的、使用同一方言的人之間進行言語交際時,如果其言語行為引起別人的注意,會使人感到不舒服,妨礙言語交際的正常進行,那就得認為是言語障礙了。

什么是語言障礙呢?根據美國言語語言聽力學會的定義,語言障礙實際上指的就是個體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語言學知識系統達不到他的年齡應該達到的標準的狀況。語言障礙不僅包括個體在言語表達方面的缺陷,而且還包括在言語理解方面的缺陷。

第四篇:言語—語言功能評定

導學

掌握言語、語言、失語癥、構音障礙的概念,失語癥的主要語言癥狀、分類及各類失語癥的臨床特點;

熟悉言語-語言功能評定的注意事項,漢語失語癥成套測驗的主要結構、漢語失語癥的分類診斷流程,構音障礙的類型及言語障礙特征,Frenchay構音障礙評定法的主要內容及分級規律;

了解言語的產生、傳遞和接受過程,言語-語言功能障礙的主要類型,言語-語言功能評定的目的。 第一節

概述

一、言語與語言

言語是指說話/口語的能力,也就是用聲音來進行口語交流的過程;

是一種通過口腔、咽喉結構和呼吸器官產生聲音實現交流的運動活動和實際過程。 言語的形成,主要是由肺部噴出氣體,經氣管進入聲道,形成聲音;

聲道包括:喉、聲帶、咽、舌、軟腭、硬腭、牙和唇。 語言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符號系統,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有理解和表達兩個方面;

包含口語、書面語、手勢語和體態語等交流符號的集合系統;

語言活動有四種形式:口語表達、口語理解、閱讀理解和書寫表達。

二、言語的產生、傳遞和接受過程

言語的處理過程

言語學水平

生理學水平

聲學水平 語言的特征

語言的基本特征

任意性

語義性

離散性 雙重性

生成性

置換性

語言的神經生理基礎

左半腦的中下部靠近聽覺中樞(聽覺皮質區)的區域,主要是控制聽覺語言的接收與理解(語音與語義的連接),稱之為維尼克區(Wernicke’s area); 左半腦額葉的下部有一區域稱之為布魯卡區(Broca’s area),主要負責控制語言的發聲與表達(Webster,1995)。 布魯卡區與維尼克區的聯結主要是依賴一束束神經纖維叫“弓狀纖維束”;

言語時,詞匯先從維尼克區形成,通過弓狀纖維束,送到布魯卡區決定詞匯的形式和發音,然后再將具體的指令送到控制言語表達的運動皮質區。

研究表明,右腦具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在處理言語的時間順序性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三、言語-語言功能障礙的主要類型

1兒童語言發育遲緩

是指語言發育沒有達到實際年齡應有的水平。 2聽力障礙所致的言語障礙

獲得言語之前和獲得言語之后的障礙。

3口吃

指言語的流暢性障礙,表現為重復說初始的檔次或語音、停頓、拖音等。 4發聲障礙

指發聲的異常,也包括發聲時伴有疼痛等不舒適狀態。

5失語癥

是指語言功能獲得后的障礙,多由腦血管疾病或顱腦損傷而致大腦半球語言中樞損傷導致,表現為理解和運用語言符號能力的障礙,有聽、說、讀、寫、計算等多種語言形式的缺陷。

6構音障礙

是指由于周圍或中樞神經系統或兩者同時損傷而致的言語肌肉本身或中樞神經系統對言語肌肉的控制失調引起的一組發聲障礙。

構音障礙有運動性、器質性和功能性構音障礙之別。

四、言語-語言功能評定的目的

對于腦部損害、周圍神經損傷導致語言交流異常的患者應進行言語-語言功能的評定: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言語-語言功能障礙,判斷障礙的性質、類型、程度和可能的原因。 判斷患者是否需要進行言語治療,為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評價治療提供依據。 預測患者言語-語言功能障礙恢復的可能性。

五、言語-語言功能評定的注意事項

意識障礙、嚴重癡呆、情緒不穩定等無法合作者不宜進行言語-語言功能評定。

評定環境應安靜、最好采取“一對一”形式評定,避免干擾。陪伴人員在旁時不可暗示、提示患者。

評定前準備好評定用具,如錄音機、圖片等。

評定要在融洽的氣氛中進行,評定時注意觀察患者的情況、是否合作、疲勞等。

評定過程中不要隨意糾正患者的錯誤,注意記錄患者各種反應(如替代語、手勢、肢體語言、書寫表達等)。 常用的言語語言障礙篩選方法 Halstead-Wepman失語癥篩選測驗

選自HRB (Halstead-Reitan成套神經心理測驗),是一個判斷有無失語障礙的快速篩選測驗方法。

標記測驗

是一種國際上研究較早并廣泛沿用至今的、適用于檢查失語癥患者言語理解能力的檢測方法。

語言發展遲緩篩選評量表

言語活動觀察內容、語言理解觀察內容、口語表達觀察內容、閱讀觀察內容、書寫觀察內容。 第二節

失語癥的評定 失語癥

由于腦損害所致的語言交流能力障礙,是指后天獲得性的對各種語言符號(口語、文字、手語等)的表達及認識能力(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障礙)的受損或喪失。

具體而言,是通過口語或書面語言或手勢語來表達思想、感情、意思和需要的交流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的缺陷。

一、失語癥的主要語言障礙 聽覺理解障礙

語音辨認障礙

語義理解障礙

口語表達障礙

發聲障礙

說話費力

錯語

雜亂語

找詞困難

刻板語言

言語的持續現象

模仿語言

語法障礙

言語的流暢性和非流暢性

復述障礙

閱讀障礙

形、音、義失讀

形、音失讀

形、義失讀

書寫障礙

書寫不能

構字障礙

鏡像書寫

書寫過多

惰性書寫

象形書寫

錯誤語法

二、失語癥的分類和各類失語癥的特征 Broca失語 (BA)

曾稱為表達性失語、運動性失語;

臨床以口語表達障礙為最突出特點,口語呈非流利型、電報式、語量少,每分鐘講話常少于50個字。表現為講話費力,語調、發聲障礙、找詞困難;聽理解相對保留,但對含語法詞句和長句不理解;復述、命名、閱讀及書寫都有不同程度受損。

病變多累及優勢半球額下回后部的Broca區及皮質下白質、腦室周圍白質甚至頂葉及島葉。 Wernicke失語 (WA)

曾被稱為接受性失語、感覺性失語;

其突出特點為聽理解嚴重障礙,輕者可以理解常用詞、簡單句,重者對別人和自己講的話均不理解,常答非所問。談話為流利型,因找詞困難和大量錯語,以致所處的話難以被理解?;颊咄瑫r表現出與理解障礙大體一致的復述及聽寫障礙,存在不同程度的命名、朗讀及文字理解障礙;

病變位于優勢半球顳上回后部的Wernicke區。

傳導性失語(CA)

主要臨床特點是復述不成比例受損,口語傾向流利型。

命名及朗讀中出現明顯的語音錯語,伴不同程度的書寫障礙。 病變部位于優勢半球緣上回皮質或深部白質內的弓狀纖維 外側裂周圍失語綜合征

Broca失語 (BA)

Wernicke失語 (WA)

傳導性失語(CA) 經皮質性失語

又稱分水嶺失語綜合征;

特點是復述相對保留,病灶均在分水嶺區;

因病變部位有所不同,臨床表現亦不一樣,可分為經皮質運動性失語、經皮質感覺性失語、經皮質混合性失語。

經皮質運動性失語(TCMA) 談話為非流利型,患者說話費力,發聲和語調障礙比Broca失語輕,主要是言語擴展有困難; 聽理解尚可,對語法句和長句的理解有困難;

復述較好,表達性命名障礙,閱讀有輕度障礙,書寫障礙較重; 病變主要在優勢半球Broca區的前、上部。

經皮質感覺性失語(TCSA)

談話為流利型,口語表達有錯語,聽理解障礙重,但比Wernicke失語者輕些; 復述較好,傾向模仿,命名和閱讀嚴重障礙,書寫不正常; 病變主要在優勢半球顳、頂分水嶺區。

經皮質混合性失語(MTA)

談話為非流利型,主要特點除復述相對保留外,所有語言功能明顯受損,可有模仿語言,聽理解、命名、閱讀和書寫均嚴重障礙。 病變常為優勢半球分水嶺區大片病灶。 完全性失語(GA)

又稱混合性失語,是最嚴重的失語類型;

臨床特點為所有語言功能均有明顯障礙,口語常限于刻板言語,以刻板言語回答或表達; 聽理解、復述、命名、閱讀和書寫均嚴重障礙,預后差;

多見于優勢側大腦半球(額、頂、顳大病灶)較大范圍的病變,如大腦中動脈分布區的大片病灶。

命名性失語(AA)

主要臨床特點是命名不能,大多可接受選詞提示;

在口語表達中表現為找詞困難,缺實質詞,多以描述物品功能代替說不出的詞,表現出贅語和空話較多,聽理解和復述較好;

病灶多在優勢半球(頂、枕、顳結合區)顳中回后部或顳枕交界區。 皮質下失語

皮質下病變產生的失語較皮質病變少見,癥狀常不典型。

丘腦性失語(TA)表現為音量小、語調低甚至似耳語,發聲尚清晰,找詞困難,可伴錯語。 基底節性失語(BaA)以發聲和語調的變異為主,患者說話含混不清,字音和語調不準,但不影響對語意的理解。

三、漢語失語癥的評定

常用的漢語失語癥檢查法

目前國內常用的漢語失語癥檢查法有北京醫科大學的漢語失語癥成套測驗、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的標準失語癥檢查法、河北省人民醫院康復中心改編的波士頓診斷性失語癥漢語版和實用能力交流檢查。

漢語失語癥成套測驗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的失語癥檢查法 波士頓診斷性失語癥漢語版 日常生活交往能力檢查

(二)失語癥的分類評定流程

四、國外常用失語癥評定方法

波士頓診斷性失語癥檢查(BDAE) 是目前英語國家應用較為普遍的一種失語癥診斷測驗方法;

西方失語癥成套測驗 標記測驗

臨床漢語測定方法

我國的漢語語言功能檢測法

失語癥漢語評測法

語言功能評測包括:對話、聽力理解、語言表達、書寫、拼讀理解、句子和段落、描述書寫、聽寫名字;

臨床漢語言語測評法

實用性交流能力測定

國際上常用的功能性交流評估方法 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測驗(CADL-T) Porch交流能力指數(PICA) 功能性交流圖(FCP) 第三節

構音障礙的評定

構音障礙屬于言語障礙,主要是由于發聲器官神經肌肉的病變而引起的發聲器官肌肉無力、肌張力異常和不協調等,表現為發聲不準、吐字不清和語調、語速、節奏等言語運動控制障礙。

患者通常聽理解正常并能正確地選擇詞匯和按語法排列詞句,但不能很好地控制重音、音量和音調。

一、構音障礙的類型 器質性構音障礙

由于發聲器官結構異常所致,殘疾病因包括先天性唇腭裂、先天性面裂、巨舌癥、齒列咬合異常、外傷、神經疾患導致的構音器官麻痹、先天性腭咽閉合不全。

功能性構音障礙

構音器官無形態異常和運動功能異常,找不到構音障礙的病因,聽力在正常水平,僅表現為固定狀態的構音。

一般通過構音訓練可以完全恢復正常。 運動性構音障礙

是由發聲器官神經肌肉病變造成的言語肌癱瘓、肌張力異常和運動不協調等因素所致的言語障礙。

弛緩型構音障礙

痙攣型構音障礙

共濟失調型構音障礙

運動減少型構音障礙

運動過多型構音障礙

混合型構音障礙

二、Frenchay構音障礙評定法

對構音障礙的評定是通過對構音器官功能檢查和器械檢查,了解言語產生過程中某一言語組成部分(呼吸、喉部聲帶、腭咽機制、口腔發聲動作)受損的情況,做出正確判斷,確定治療目標,評定治療效果。

反射

1.咳嗽;2.吞咽;3.流涎

呼吸

1.靜止狀態;2.言語時

唇的運動

1.靜止狀態;2.唇角外展;3.閉唇鼓腮;4.交替動作;5.言語時 頷的位置

1.靜止狀態;2.言語時

軟腭運動

1.返流;2.軟腭抬高;3. 言語時

喉的運動

1.發聲時間;2.音高;3音量;4.言語

舌的運動

1.靜止狀態;2.伸舌;3.抬高;4.兩側運動;5.交替運動;6.言語時 言語

1.讀字;2.讀句子;3.會話;4.速度

第五篇:聽障兒童言語康復

一、言語問題

言語和語言是有區別的。語言是一種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由詞匯和語法構成。

言語是運用語言來傳遞信息的過程。分為外部言語和內部言語,外部言語是社交的工具,即說話;內部言語是思維的工具,即心想。

言語包括聲音的感知和產生

聲音的感知:依賴語言規則來接收、分析和處理一系列的聲音,并根據聲音的聲學特性,對其進行分辨、描述和復制。言語感知依賴大腦的聽覺中樞。

聲音的產生:包括呼吸、發聲、共振、構音及韻律。言語產生發生在位于大腦半球的兩個語言中樞。

如果在辨別和處理聲音的感知過程中出現問題,言語的產生就會出現障礙。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聾、啞”。

二、言語的發生和發展

兒童言語的發生分為兩個階段:

1. 言語的準備(0-1歲)包括發音準備和理解準備。

發音準備又分為:簡單發音(1-3月)

連續發音(4-8月)

模仿發音(9-12月)

理解準備為:語音知覺能力的準備

詞語理解的準備2.言語的形成(1-3歲)

包括不完整句和出現完整句兩個階段。

不完整句階段為:單詞句(1-1.5歲)

雙詞句(1.5-2歲)

完整句階段為(2-3歲):

能說完整的簡單句;詞匯量迅速增加。言語的發展

言語的發展是指:語音、詞匯、語法、口語表達能力及言語技能的發展。兒童在4歲便能掌握本民族語言的全部發音。

3-6歲兒童語音發展的正確率(%)

語音 城鄉 正確率 3歲 4歲 5歲 6歲

聲母 城市 66 97 96 97

聲母

韻母 農村 城市 59 74 75 74 66 100 99 97

韻母 農村 67 85 87 95☆兒童詞匯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詞匯數量的增加

3歲兒童的詞匯約達1000-1100個,4歲約為1600-2000個,5歲增至2200-3000個,6歲則達3000-4000個。

詞義逐漸確切和加深不僅能理解詞的具體意義而且還會正確使用積極詞匯

☆基本語法結構的掌握

☆言語功能的發展(交際和調控)

三、兒童言語障礙

言語障礙可能會出現在各個年齡。原因分為

A神經系統病變引起的言語障礙,包括腦性麻痹,各種原因引起的聽覺中樞或詞類的擴大從意義比較具體的實詞到意義比較抽象的虛詞

言語中樞的神經受損、發音器官周圍神經障礙等。

B發音器官的器質性病變,比如舌缺失或畸形,唇裂、咽喉部病變等,導致構語困難。

C智力障礙導致言語障礙。

D聽力障礙導致言語障礙,如構音困難、發音異常、失語等。在對兒童言語發育及障礙進行評估時主要是認識兒童交流能力的正常發展模式,且以語言的口頭表現為基礎,而不是個別的發音表現。除了與特殊病因有關的言語障礙之外,兒童期的言語障礙主要有以下四種:

構音困難

語音障礙

構聲障礙

言語運用障礙

構音困難:屬于功能性的,特征為言語中出現不同形式的刪除、替代和遺漏。從輕至重,可伴隨有語言障礙。兒童可能在運用言語器官方面有困難。

語音障礙:與構音困難情況類似,但有其自身的病因,因兒童有中樞性的語言處理或組織上的困難,以至不能掌握聲音的編排系統。

構聲障礙:主要是神經源性影響到發聲的肌群及其運動的言語疾病,在腦癱患者中比較普遍。連吞咽也會受到影響。

言語運用障礙:也屬于中樞性的問題,這樣的兒童隨意運動機能失常,言語模仿困難。由于構音障礙在所有言語障礙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也是聽力障礙導致言語障礙兒童的最大問題,在此重點給大家進行介紹。

構音障礙是指說話時出現的音素的省略、替代遺漏、異化以及添加的言語異常。 音素省略:說話時將某些音素漏掉。如將dai念成da,漏掉了ai韻母中的I音,將shu念成sh,漏掉韻母u。當兒童遺漏的音素多的時候,它說的話可能就無法讓人理解。在多數情況下,兒童最容易將字尾的音遺漏。(11.6%)

音素代替:說話時以一個音代替另一個音。如以f代替h,將hu念成fu,一般而言,兒童往往是用自己發得比較好的或比較容易發的音去代替難發的音。(47.2%)

.音素異化 :音素的異化是兒童力求使自己的發音接近正確的一種嘗試。它與“替代”的區別使,替代是以一個音去代替另一個音,而異化是兒童主觀上想發正確的音,結果反而出現錯誤的現象。一般在年齡較大的兒童身上容易出現。(33.8%)

4.音素添加:指說話時增加了某些音素。如將fei ji念成huei ji等。(7.4%)

此外還有聲音障礙、口吃、語言障礙、等,在此主要介紹的是由聽力障礙引起的言語障礙及其康復。

四、言語康復訓練康復是應用各種有用的措施、盡量減輕個體在生理、解剖和心理上的損傷而導致的功能障礙或缺失,進而使其能正常地生活在社會中??祻歪槍Φ牟皇羌膊?,而是功能障礙和缺失。

兒童言語康復就是針對兒童言語功能障礙而進行的,包括言語教育和言語矯治兩個方面。言語教育側重于對言語行為的系統培養,重點是口語表達能力,也對語音、詞語、句子和語用進行訓練,分為發音訓練和語言訓練;言語矯治則是針對兒童語用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的矯正,如清晰度、正音。

發音訓練包括

呼吸訓練(聞香、吹氣球)

舌部訓練(舌操、舌面、舌尖、卷展)

口部訓練(雙唇、唇齒、腔顎、唇舌)

鼻音訓練(阻擋口腔通道)

嗓音訓練(唱音、擬音)

音素訓練

拼音訓練

四聲訓練

語言訓練包括

理解性語言培養

表達性語言的培養

☆ 構音障礙的康復訓練,具體步驟如下:

1.兒童言語運動器官的訓練。主要方法有:a呼吸訓練。訓練兒童用鼻子呼氣、吸氣,用嘴呼氣、吸氣和口鼻結合呼氣吸氣。B用氣訓練。讓兒童練習用不同的嘴形變化送出不同的氣流,如短促而快、綿長而緩、不急不緩等。c口型模仿。給兒童每人一面鏡子,讓他們模仿語訓老師的口型。d舌頭運動訓練。訓練舌頭的靈活性、柔軟性和正確位置。松松弛訓練。降低言語肌的緊張性。

2.指導兒童分辨錯誤的構音,讓他明白錯在哪里,然后給他提供正確的發音示范,并要求他觀察、模仿構音器官的部位。

3.當兒童能夠分辨正確與錯誤的構音后,指導他學習發出正確的音。構音障礙兒童的錯誤大部分是聲母,因此,模仿單純的聲母是矯正構音障礙的普遍方法。

4.指導兒童在日常的言語交流中充分利用正確的語音說話。

構音障礙的康復訓練是一項枯燥的工作,需要語訓老師多鼓勵兒童,使他們主動積極地進行配合。

言語康復的模式

辨音訓練

發音的感覺運動訓練

操作性條件反射訓練

心理學方法

語音學訓練

辨音訓練

(1)給兒童提供在特定語言環境下辨別正、錯發音的機會。

(2)給予兒童機會區別兩種類似的聲音及其發音過程;以及同一聲音在不同難度水平(音節、單詞或語句)的特征。

發音的感覺運動訓練:可以通過言語器官的訓練等方法來改善發聲時的運動困難,主要是圍繞聲音的產生過程給予兒童示范和發音練習。

操作性條件反射訓練:主要是對兒童在對語言學習過程中的強化訓練,從而克服錯誤的學習和鞏固正確的學習。

心理學方法:在訓練過程中充分根據兒童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需要來進行,以維持其學習的積極性,并促進其與康復人員的有效互動。

語音學訓練:通過對語音特征的學習以及發音過程的模仿來正確掌握語音。

五、言語康復的基本原則

在對兒童進行言語康復時,根據他們的特點,要特別注意貫徹以下幾個原則

1.主體觀原則。尊重兒童及其心理特點,令兒童在康復訓練中保持良好的情緒,和語訓老師

保持良好的信賴關系。

2.活動性原則。兒童都喜歡游戲,它是一種不帶任何強制性的活動,通過游戲活動在情景中激發兒童言語交往的興趣。

3.全面發展原則。在對兒童進行言語康復的同時,還要發展心智,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性及道德品質,使其能健康、全面的發展。

4.強化原則。在康復過程中,對兒童的任何正確反應和進步都要及時給予反饋和強化,增強兒童的信心。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兒童消費市場調查報告下一篇:房產銷售的月工作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