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教案第12課新文化運動

2023-06-25

教案的特征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強調的是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根據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學習、思考和模仿。教案撰寫的水平和質量直接反映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而教學態度和敬業精神則關系到教學效果。以下是小編為您收集的《教案第12課新文化運動》的文章,希望能夠很好的幫助到大家,謝謝大家對小編的支持和鼓勵。

第一篇:教案第12課新文化運動

第12課新文化運動教案

阮橋鎮中心學校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識記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主要陣地、代表人物、旗幟、活動基地。 2.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究新文化運動在近代中國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分析,指導學生從歷史背景出發,聯系具體內容,分析其作用與影響,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和解讀得出結論,做到論從史出,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是中國資產階級為打破封建束縛而在思想文化上開展的啟蒙運動,是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它動搖了封建制統治地位,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揚民主和科學,為五四運動爆發作了思想準備,在國內外產生巨大的影響。

2.通過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事跡的介紹與分析,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以及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不斷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點】

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教學難點】

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教學過程】

組織學生回顧舊知,討論回答問題:

一、二次革命

二、袁世凱復辟帝制

三、護國戰爭

四、軍閥割據

【過渡】

雖然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他的一些反革命舉措,特別是公然的復辟帝制,遭到一批愛國知識分子的反對。他們在思想上同當時的反動思潮展開激烈斗爭,率領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機勃勃的新文化運動。

阮橋鎮中心學校

情景導入

【展示圖片】去趟民國 民國印象

(一)民初政治掠影 民國印象

(二)民初思想掠影 內容探究

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局混亂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

2.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并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響新文化運動的號角。1917年初,陳獨秀出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新青年》雜志社也遷往北京。

3.《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適、李大釗、魯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學。他們熱情宣傳西方的民主與科學思想,猛烈抨擊中國傳統的舊道德和舊文化?!缎虑嗄辍泛捅本┐髮W成為新文化運動最為重要的陣地。

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意義

1.新文化運動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針對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猖獗一時的尊孔復古逆流,《新青年》發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擊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傳統道德和文化。魯迅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新文學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號召人民起來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會。

2.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這是新文化運動標舉的兩大口號,由陳獨秀首先提出,他還將它們形象地稱為“德先生”和“賽先生”。他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新文化運動也是一場文學革命。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一文,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經過新文化運動的倡導,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

4.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盡管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過渡】

《講壇上的教授》 胡適、陳獨秀、魯迅、李大釗、蔡元培。 你認識圖片中人物嗎?這場由眾多學者參加的運動究竟是一場怎樣的運動,對中國的歷史進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呢?

,胡適

,陳獨秀 ,魯迅

,李大釗 ,蔡元培

阮橋鎮中心學校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

結論: (1)政治方面: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②軍閥統治,日趨黑暗,必須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 (2)經濟方面: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登上政治舞臺,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辛亥革命后,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軍閥(袁世凱為復辟帝制)推行尊孔復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觀念和尊孔復古逆流勢不兩立)。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的人們對于辛亥革命失敗的反思。經過辛亥革命,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革命失敗的根源在于國民腦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識,必須從文化思想上沖擊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識,通過普及共和思想來實現真正的共和政體。

(4)階級方面: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運動的出現既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也是近代中國經歷長期的物質、思想準備基礎上的必然結果。

【探究二】新文化運動的性質和進步作用。

結論: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進行了一次猛烈地掃蕩,促進了中國人民特別是知識青年的覺醒,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也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思想準備。

進步作用:

(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新文化運動前,資產階級維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傳各自的政治觀點時,都沒有徹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經過新文化運動,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批判,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中國知識分子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這就為新思潮的傳播開辟了道路,也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事業的發展。

(3)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準備。新文化運動啟發了民眾的民主主義覺悟,對五四愛國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

(4)后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這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榮。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能夠使語言和文字更緊密地統一起來,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從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與繁榮。

【鞏固小結】

按照“背景→標志→基本內容→代表人物→斗爭矛頭→發展情況→歷史意義和它的局限性”的線索梳理本課知識。

阮橋鎮中心學校

板書設計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

背景: 時間: 開始標志: 主要陣地: 主要代表人物:

內容與意義 內容:①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②提倡民主與科學③文學革命 意義: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課堂訓練】

1.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是( ) A、《敬告青年》 B、《每周評論》 C、《新青年》 D、《民報》

2. 我們紀念新文化運動,是因為它大力提倡( ) A.自強、求富 B、自由平等 C.民主、科學 D、民族、民權

3. 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任務是( )

①李大釗 ②陳獨秀 ③魯迅 ④胡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4. 下列是一位同學默寫的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正確的是( ) ①提倡民主 ②提倡新道德 ③提倡科學 ④提倡新文學

阮橋鎮中心學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教學反思:

第二篇:第12課《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基本內容、歷史意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分析,指導學生從歷史背景出發,聯系具體內容,分析其作用與影響,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書中有關白話文的材料,培養學生對于歷史新事物的鑒別和理解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旗幟,從而增強在新時代條件下的民主與科學意識。 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教學難點: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20世紀初期,在北大的講壇上,有從海外歸來的、西裝革履的大力宣傳新思想的進步人士;也有拖著長辮子、身穿馬褂的滿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遺老,他們相互抨擊對方的思想觀點,出現了激烈的思想沖突。為什么會有這樣奇怪的現象出現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12課:新文化運動,去了解吧!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教師指導學生仔細閱讀本目內容,讓學生分組討論:新文化運動是在什么的背景下興起的? 學生討論后回答:省略

教師歸納總結: ①政治:以北洋軍閥為首的反動勢力妄圖復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會性質,沒有使中國獨立富強)。

②經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與袁世凱復辟帝制的行徑勢不兩立。 2.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并展示圖片:

提問:請同學們從教材中新文化運動的時間、標志、代表人物、陣地等基本要素?

學生回答:①新文化運動的時間是1915年;②新文化運動的標志是《新青年》的創辦;③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是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④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是北京大學和《新青年》。

目標導學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和意義

1.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2.教師總結強調: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學,就是要提倡新的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來反對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屬于思想革命。提倡白話文,建設新文學,即文學革命。就是要通過簡單、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去宣傳資產階級的民主、科學,從而擴大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力。 3.教師展示材料: 陳獨秀說:“吾國之維新,復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黨與在野黨之所主張抗斗,而國民若觀對岸之火,熟視而無所動心。”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談談你對新文化運動的認識?

教師總結: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是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學的洗禮,促進了民眾的覺醒,喚起了人民對國家政治事務的關心。 新文化運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對中西方文化絕對的肯定或否定。 4.教師展示材料:

“對于外國文化,排外主義的方針是錯誤的,應當盡量吸收進步的外國文化,作為發展中國新文化的借鑒;盲目搬用的方針也是錯誤的,應當以中國人民的實際需要為基礎,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對于中國古代文化,同樣,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于推進中國的新文化。”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 結合材料,談談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東西方文化?

教師總結: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辯證取舍,擇善而從。這樣,才是全面、客觀的結果,這才是學習歷史的價值所在。學習歷史要努力以史為鑒,學以致用,辯證地看問題。

三、課堂總結

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在思想領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爭,反映了資產階級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的強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里的延續。它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弘揚了民主、科學的思想,使中國出現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到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以史實為基礎;以問題為載體;以情境為主線;以活動為實現方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經過全體課堂參與者的閱讀、思考、討論、分析、對比,使每個學生都經歷了一個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完善情感、升華人格的自主學習過程。學生能根據材料得出結論,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討論法分組合作,課堂氣氛活躍,且能對新文化運動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篇:第12課 民族團結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 2.掌握各民族共同發展。

二、能力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比較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黨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根本保證。我們要維護國家統

一、鞏固各族人民大團結。

2.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少數民族的經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了民族團結、共同繁榮。 教學重點 1.民族政策

2.各民族共同繁榮 教學難點

各民族跨入社會主義 教學方法

1.多角度導入法。本課內容的特殊性決定了在導入新課時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這樣可以引起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2.示例法。通過舉典型例子來證明課本上的觀點。

3.比較法。通過解放前后少數民族地區生活的變化,來論證黨和政府民族政策的正確性。 教具準備 1.投影儀

2.相關的圖片音像資料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示例一](教師放磁帶)“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

同學們,這是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會歌。當那優美的旋律在運動場上回蕩的時候,讓每一個在場的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和興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民族團結》一課。

[導入語示例二]請同學們看大型民族歌舞《團結頌》劇照。 [投影顯示]

同學們,《團結頌》是國家民委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迎接民族工作會議、國務院第三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和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而特別舉辦的。它氣勢恢弘、創意新穎,以“難忘新生”“時代風采”和“團結奮進”三個部分,展現了中國各民族人民奮發圖強奔向新世紀的精神風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民族團結》 一課。 [導入語示例三]請同學們看一則新聞。 [投影顯示]

那么,民族區域自治是怎么一回事呢?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來了解這一方面的內容。 [板書]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 第11課 民族團結

一、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

1.我國的民族構成和民族分布的特點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第一段的內容,了解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 [學生看書]„„

[教師引導]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系,并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這句話的含義?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學生回答]„„

[教師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迄今為止,通過識別并經中央政府確認的民族有56個。在中國,由于漢族以外的55個民族相對漢族人口較少,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在我國少數民族中壯族人口最多。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數據表明,在全國總人口中,漢族人口占92%,少數民族人口占8%。我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雜居。漢族集中地區也有少數民族聚居,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也有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漢族遍布全國,但絕大部分集中在東部地區,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邊疆地區和高原地區。其中云南、貴州、廣西和x疆是中國著名的多民族省區,云南更是我國民族數最多的省區。從各少數民族的分布來看,小聚居的特征表現得相當明顯,如壯族主要集中在廣西,藏族主要集中于x藏、青海和四川,維吾爾族主要集中在x疆,蒙古族主要集中于內蒙古、青海和x疆,朝鮮族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東部山地,黎族主要集中在海南,高山族集中于臺灣,回族雖散布在全國,但主要分布在寧夏、甘肅、x疆和青海。這種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有利于各民族在經濟、文化上密切往來,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教師過渡]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針對中國的民族構成和民族分布的特點,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實行了什么樣的民族政策?

[板書]2.堅持民族平等團結是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根本政策

[教師講解]在中國,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高低,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異同,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國家和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反對一切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而民族團結是指:各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聯合的關系。民族團結要求在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基礎上,維護和促進各民族之間和民族內部的團結,各民族人民齊心協力,共同促進國家的發展繁榮,反對民族分裂、維護國家統一。中國政府歷來認為,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民族平等,就不會實現民族團結;民族團結則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結果,是促進民族真正平等的根本政策。為實現民族平等團結,我國保護少數民族的人身自由,保證各民族平等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確認少數民族成分,反對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維護和促進民族大團結,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使用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下面我們以x藏為例來說明:

作為民族區域自治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x藏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30多年來歷經七屆選舉。1993年全區五屆人民代表大會換屆選舉后,全區有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代表450名,地市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220名,縣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6411名,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代表31650名。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構成,也體現了民族區域自治的特點。自治區和地市兩級的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區內其他少數民族代表占代表總數的80%以上,而縣、鄉(鎮)兩級則占90%以上。x藏的門巴、珞巴等少數民族雖然人口極少,但在全國人大及x藏各級人大中也均有自己的代表。這種結構,既表明x藏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主渠道暢通,也充分體現了各民族平等的原則。

各級自治機關的組成人員,能夠以主人公的姿態恪盡職守,行使當家作主的自治權利和民主權利。自x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以來,自治區人大代表在歷屆歷次會議期間,共提出了近4000件提案、建議和有關方針政策性的重要意見,充分表達了各族人民群眾的意志、愿望和要求。

1987年7月,x藏自治區四屆人大五次會議聽取了阿沛•阿旺晉美和**大師《關于x藏自治區學習、使用和發展藏語文的建議》?!督ㄗh》指出:認真學習、使用和發展藏語文,關系到藏族人民充分行使憲法賦予的當家作主的自治權利,關系到提高藏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藏民族的發展進步。與會代表認真討論了這個建議,并一致通過了《x藏自治區學習、使用和發展藏語文的若干規定》,明確規定在x藏自治區藏漢語文并重,以藏語文為主。藏語言文字是x藏全區通用的語言文字,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決議、法規、法令,各級政府下達的正式文件、發布的公告,都使用藏漢兩種文字。在司法訴訟活動中,對藏族訴訟參與人,都使用藏語審理案件,法律文書都使用藏文。x藏的報刊、廣播、電視均使用藏漢兩種語言文字,機關、街道、路標和公共設施一律使用藏漢兩種文字標記。藏族的學術、文化藝術工作者,都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撰寫和發表學術成果和藝術作品?!兑幎ā奉C布后,得到x藏人民的衷心擁護和熱烈響應,有力地推動了學習、使用和發展藏語文的工作。

各級人民代表還就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傳統,提出過不少議案和建議。1983年,自治區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人民代表提出有關民族文化方面的議案和建議51件,占當時會議所提議案和建議總數的21.4%。1985年,一些代表提出《關于建議建立x藏圖書館案》和《關于成立x藏藏醫學院案》,1987年,一些代表提出關于進一步修復藏王墓的議案,所有這些提案都得到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現在都已得到落實。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想一想,要真正實現民族平等和團結,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什么樣的政策最能體現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地位? [學生回答]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教師過渡]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新中國成立后,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了怎樣的政策? [板書]3.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上第二段的相關內容,了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概況,并能對民族區域自治的作用有一正確的理解。 [教師講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采取的一項基本政策,也是中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使少數民族當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內部事務。中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州、縣三級。中國所以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主要基于以下三個因素:(1)中國在歷史上長期就是一個集中統一的國家,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國的國情和歷史傳統。(2)長期以來中國的民族分布以大雜居、小聚居為主。長期的經濟文化聯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適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適宜于分離的民族關系。(3)自1840年以來,中國各民族都面臨著反帝反封建、為民族解放而奮斗的共同任務和命運。在共御外敵、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長期革命斗爭中,中國各民族建立了休戚與共的親密關系,形成了相互離不開的政治認同。這就為建立一個統一的新中國,并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和社會基礎。實踐證明,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既符合歷史的發展,又符合現實情況,合乎民意,有很大的優越性。(1)有助于把國家統一和少數民族自治結合起來。既維護了國家主權統一,又保障了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區事務的權利。(2)有助于把國家的方針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具體特點結合起來,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區制宜,從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3)有助于把國家富強與民族繁榮結合起來。(4)有助于把各民族熱愛祖國的感情和熱愛本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如下兩個顯著特色:一是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都是中央政府領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都必須服從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二是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不只是單純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的結合,是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的結合。 [教師提問]根據你們學過的知識,想一想,我國有哪幾個自治區?

[學生回答]我國有五個自治區,它們分別是內蒙古自治區、x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x藏自治區。 [投影顯示]

中國各民族自治區的名稱和成立時間(按成立時間先后順序排列) 名 稱成立時間

內蒙古自治區1947.5.1 x疆維吾爾自治區1955.10.1 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3.15 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10.25 x藏自治區1965.9.9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還以x藏為例來說明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情況。 [教師講解]從x藏自治區成立至1999年,先后四任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主任和五任自治區主席均為藏族公民。據統計,目前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人士在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中占71.4%;在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占80%;在自治區主席、副主席中占77.8%。在1993年全區鄉(鎮)、縣、地(市)和自治區四級換屆選舉后,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人士占四級國家機關組成人員的93.2%,分別占當選的鄉鎮長和縣長的99.8%和98.6%,分別占自治區、地(市)、縣三級人民法院院長和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96%和89%。據2000年統計,x藏自治區全區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干部占干部總數的74.9%。 根據這種變通執行有關法律和法規的權利,1981年4月18日,x藏自治區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x藏自治區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變通條例》??紤]到藏族在歷史上就形成了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婚俗,且有一定的群眾性,《條例》堅持了《婚姻法》的基本原則,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明文規定廢除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舊婚俗。同時,又從x藏的實際出發,對執行變通條例之前已經形成的上述婚姻關系,凡不主動提出解除婚姻關系者,準予維持。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對于個別繼續按照傳統的習慣,自愿采取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人,主要進行說服教育,勸其解除婚約,實行一夫一妻。但不定為重婚罪,這也是與國內其他地方不同的一個重要特點。這樣的規定,既維護了《婚姻法》的嚴肅性,堅持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基本原則,堅決廢除封建落后的婚姻形式,又考慮了歷史的因素和一部分群眾的習慣。

在舊x藏,廣大貧苦農奴沒有人身自由,沒有基本的人權,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廣大婦女的命運,則更為悲慘。x藏實行民主改革以后,x藏自治區從x藏的實際出發,先后制定了十多種與保護婦女權益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和條例,以明確的法律形式,切實保障了x藏婦女的地位?,F在,x藏婦女和全國其他各民族的婦女一樣,與男子一樣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這些權利包括:政治權利、文化教育權利、勞動權利、財產權利、人身權利、婚姻家庭權利等。據1996年統計,x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中的婦女代表占代表總數的20%。全x藏有縣級以上婦女干部573人,并在歷史上第一次有了藏族的女法官、女檢察官、女警官、女律師、女企業家、女科技工作者,在大洋彼岸留學生隊伍中也出現了藏族姑娘。 [投影顯示]拉薩市的藏族女法官

[教師引導]在了解了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內容和特點后,我們再來看一下在民族區域自治政策下,各民族的發展情況。 [板書]

二、各民族共同發展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上第二目的內容。 [學生看書]„„

[教師講解]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盡一切努力,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發展與進步。如:(1)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基礎產業發展。從“一五”計劃開始,國家即在內蒙古、x疆、寧夏等民族地區安排了一批重點建設項目,如內蒙古包頭鋼鐵基地、寧夏青銅峽水電站、x疆的石油勘探和內蒙古興安嶺林區的開發等。僅在五六十年代,國家就在少數民族地區建設了四川至x藏、青海至x藏、x疆至x藏等公路干線,建設了包頭至蘭州、蘭州至西寧、蘭州至烏魯木齊、貴陽至昆明、成都至昆明、成都至貴陽、長沙至貴陽等通往西北、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主要鐵路干線。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x疆陸續建成了烏魯木齊石化總廠、獨山子石化總廠乙烯工程等一批先進的現代化大中型工業項目和南疆鐵路、塔城機場等一批交通設施。(2)發展少數民族地區農牧業經濟,加大少數民族地區改革開放的力度。如廣西的北海市被列為國家14個沿海開放城市;烏魯木齊、南寧、昆明、呼和浩特、銀川、西寧、貴陽被國家列為內陸開放城市;國家還先后批準在桂林、南寧、烏魯木齊、包頭四個民族地區大中城市建立高新技術開發區。(3)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優惠的財政政策。(4)鼓勵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貿易,照顧少數民族用品生產。(5)扶植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擺脫貧困。(6)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寬于漢族的生育政策。(7)支持和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教育。 下面我們通過圖表資料來了解少數民族的發展狀況。

第四篇:第12課《采蘑菇》教案

《12采蘑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文中五個生字:樹、草、地、去、采。復習單韻母i、u、ü,學習認讀它們的四聲。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描摹“草、個”。 2.朗讀兒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讀成誦。 3.知道小兔采蘑菇的經過,感受勞動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認讀“樹、草、地、去、采”五個生字。

2.引導學生在認讀i的四聲的過程中,發現i加上聲調符號后,i上的一點不見了。 教學準備:

1.流水、鳥鳴、風吹等各種聲音的錄音磁帶。

2.多媒體:“蜜蜂采蜜,蝴蝶采花粉,茶農采茶,小兔采蘑菇”圖片 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引出課題:

1. 播放各種聲音,引導學生聽聽是什么聲音。(流水聲,鳥聲,風聲„„) 2. 過渡:對了,這是大自然的聲音,大自然里有很多好聽的聲音,也有很多好看的東西,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各種蘑菇圖片。 說話訓練:認識這些小東西嗎?你覺得這些蘑菇怎么樣? 3. 引出課題:采蘑菇 4. 學習生字“采”。

過渡:小白兔在采蘑菇,來看看這幾幅圖,他們都在采什么? 出示圖片:蜜蜂采蜜

蝴蝶采花粉

茶農采茶

小兔采蘑菇 (1)說話訓練。例:蜜蜂在采蜜。

(2)跟讀:采蜜、采花粉、采茶

(3)識記字形。 二. 聽讀兒歌,學習生字:

1. 聽兒歌,初步感知小兔是怎么去采蘑菇的。

- 1見了。

3.做“聽音取卡片”的游戲。

出示i u ü的四聲卡片,老師讀字,學生取出相應的字母卡片。

如:阿姨的“姨”,烏鴉的“烏”,下雨的“雨”,跳舞的“舞”,椅子的“椅”等。 4.找找兒歌中有沒有帶有i u ü這三個字母的字。

(學會了拼音后,再找找兒歌中帶有拼音字母的字,一方面是對拼音的復習鞏固,另一方面,是對兒歌又一次有目的的朗讀。) 五.課外拓展,朗讀兒歌。

1. 出示補充兒歌,小組合作讀讀,演演。 2. 交流。 補充兒歌:

小白兔,練跑步,

跑過草地和大樹,

放下籃子采呀采,

采了一籃大蘑菇。

(通過補充兒歌的閱讀,既能夠復習鞏固本課所學生字,又能達到拓展識字的目的。)

六.寫字指導。

1.學生自學生字的筆順。 2.交流書寫筆順。 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4.學生照樣子描寫。

- 3 -

第五篇:第12課 團結互助 教案

第1站 團結就是力量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生活中的團結互助的感受和對團結互助意義的教學,使學生明確團結互助是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關系的要求。

2、通過本站教學,要落實到行動中去,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團結互助,更要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團結互助的意義。 教學難點

團結互助,樂于助人,有利于我們自己的成長。

【引言】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一個團結、互助、友愛、祥和的大家庭中。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不僅可以體會到集體的溫暖,分享到大家的快樂,還可以在大家的幫助下不斷進步。和諧友愛的生活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奉獻和付出。

提問:什么是團結?什么是互助?(補充知識)

1、什么是團結?

團結:指為了實現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務而聯合或者結合。

2、什么是互助? 互助:指互相幫助。

【導入新課】讓學生聽歌曲《團結就是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向著法西斯開火,讓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著太陽,向著自由,向著新中國發出萬丈光芒。

【講授新課】第1站團結就是力量

(思想驛站)生活中影響團結的現象有:

1、自私自利

2、自以為是

3、頑固不化

4、心胸狹窄

5、特立獨行

6、山頭主義

7、貌合神離

8、局外觀察 想一想:自我檢查一下,自己身上是否也存在上述不良行為?

結論:一個集體中如果有這些影響團結的行為的話,無論對集體還是對個人都是不利的。

一、生活中的團結互助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對他人的關心和熱愛就像抖動一個蜘蛛網,我影響著他人,他人又影響著更多的人,彼此相連,互相關愛。我們要形成一個溫暖的共同體,一個溫暖的集體。關心,幫助他人就是自己心中裝著別人;關心,幫助他人就是在自己開心的同時,也讓別人開心;關心,幫助他人就是理解別人。

(舉例)四川汶川縣5·12地震后,我們學校在5月19日舉行了“獻愛心賑災捐款”活動。

目的:讓學生親自體會一下關心,幫助別人。

二、團結互助的意義如何?(重點)

1、團結互助可以營造良好的氛圍,有利于人們減輕心理壓力,增強自信心。 (做個游戲)《讓我們攜手前進》

找7位學生,有男生也有女生,都伸出右手,左手握住,7只右手搭在一起。

目的:讓同學們團結起來,建立一個溫暖、團結、祥和的班集體。團結友愛的集體可以使我們享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也可以使我們感受到他人幫助的溫暖。

(引名人名言)如果你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給人們的都是些美好的東西——鮮花,思想,以及對你的非常美好的回憶——那你的生活將會輕松而愉快。——【俄】高爾基

目的:告訴學生,人應當留給他人美好的東西,這樣我們的生活也將是幸福的,“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2、樂于幫助別人,有利于自己的成長(難點)

交往,友誼是相互的,需要互助互愛。因此,我們主動去幫助他人,他人也會幫助我們的。所以,我們要主動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就可以形成人與人之間的良性互動,營造出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補充知識)“助人”能“助己”意思是什么?

并不是一種功利的態度,即把對別人的幫助當作一種投資,期望得到回報。(錯誤的理解)諺語“施恩莫望報,望報莫施恩”。

“助人”能“助己”包括兩方面。(正確的理解)

一方面指交往,友誼是相互的,需要互助互愛。

另一方面說“助人”能“助己”實際上是蘊含著一種信念和道德要求。我們主動去幫助他人,他人也會幫助我們的,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良性互動,在這個過程中人會成長完善;雖然交往是相互的,但不能等待他人先幫助自己,我們強調我們自己要先走出第一步,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幫助了別人未必會同時等到他人的幫助,可是我們應當走出第一步,才有可能引起互動。 (講故事)《小刺猬救孔雀》

森林的動物們在森林里玩耍有大象,老虎,小白兔,小刺猬和美麗的孔雀等。長的丑的小刺猬說出給孔雀玩的話,但孔雀嫌小刺猬丑,并長滿全身的刺不和它玩,然后,自己去玩,大家正玩的時候,聽見遠處喊“救命啊,救命啊”,小刺猬聽到喊聲立馬往喊聲跑去,原來孔雀在草叢處玩時,竄出一條毒蛇,小刺猬縮成一個小球滾到毒蛇邊,用刺去扎它,毒蛇受了傷一溜煙跑了??兹高@時低下頭對小刺猬說:“對不起,以后我給你玩,謝謝你救了我”。 目的:幫助是相互的,我們一定要主動付出。

3、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許多人凝聚在一起,卻會形成無堅不摧的巨大力量。

(諺語)人心齊,泰山移。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聽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

一根筷子呀,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喲,牢牢抱成團。一個巴掌呀,拍也拍不響,萬人鼓掌喲,聲呀聲震天,聲震天。 目的:團結起來力量大,即團結就是力量。

(舉例子)螞蟻的力量一群螞蟻被林火包圍了,火圈在迅速地縮小,黑壓壓的螞蟻群瞬間將葬身火海。這時,螞蟻很快地聚集在一起,抱成一個巨大的螞蟻團。螞蟻團順勢向火勢較小的地方滾去,熊熊烈燒焦了螞蟻團外圍的螞蟻,但螞蟻團一點兒也沒有松動,迅速滾出火區,滾到沒火的地方,絕大多數螞蟻得救了。這說明了什么? (1)人心齊,泰山移。

(2)相互之間的團結可以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戰勝力。

【本課小結】人是社會的人,人是有情感需要的人,人際互動的方式除了競爭與合作,還有一種交往方式就是包含著人們深厚感情的團結互助。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關于20年同學聚會致辭下一篇:高考英語短文改錯10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