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現代文學30年筆記

2023-06-28

第一篇:中國現代文學30年筆記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筆記(整理版)

伙計旁觀并被看客同化的精神悲劇,隱含作者看。

《阿Q正傳》 對全知敘述的嘲弄,從有距離的觀照到主體精神、生命體驗的介入。 《傷逝》 涓生的兩難選擇,終不免空虛與絕望。

《在酒樓上》《孤獨者》 自我靈魂的對話與相互駁難。

3、繼承、突破與創新

含蓄節制、簡約凝練的語言。

借鑒西方,吸取傳統戲劇美術詩歌小說的藝術經驗。

詩化小說(《傷逝》《社戲》)、散文體(《兔和貓》《鴨的喜劇》)、戲劇體(《起死》)

二、說不盡的阿Q:阿Q接受史

三、《野草》與《朝花夕拾》 (一)《朝花夕拾》

1、“閑話風”:作者與讀者的精神對話

對“愛”與“死”的追記與思考。

自然、率真、親切的韻味。慈愛柔和中蘊藏著深沉的悲愴?!栋㈤L和〈山海經〉》《從„„》《藤野先生》《范愛農》《無?!贰陡赣H的病》

亦有雜文筆法滲透所表現的批判和嘲諷。

《二十四孝圖》《五猖會》《從„„》

2、“漫筆式”寫法

任心閑談。

題材漫無邊際,行文結構隨意性,語言“原生味”。

《狗·貓·鼠》 (二)《野草》

1、“獨語體”

心靈的煉獄中熔鑄的魯迅詩。

逼視靈魂深處并進行哲理思考。

2、意象:客觀形象與主觀意趣統一,反抗絕望的生命哲學。 ○1生存困境與選擇

《死火》《影的告別》《過客》

○2個體與他者的緊張關系

《這樣的戰士》《復仇》其

一、其二《求乞者》 ○3自我命運與形象

《頹敗線的顫動》《死后》《雪》《秋夜》《臘葉》

3、現實性:對絕望刻骨銘心的體驗。

《淡淡的血痕中》《一覺》

4、藝術特色:緊張焦灼的創作心態,全新的藝術世界。

充滿奇峻的變異,華麗而艱澀,詩化、小說化、戲劇化傾向。 下篇

一、魯迅雜文的重大意義

1、時代的忠實記錄

中國現代社會的百科全書,現代中國的“人史”。

富于現代性的報刊文體,及時地反映時代、作出評判,并得到反饋。

2、未經規范的自由文體個人性、先鋒性與現代性的結合。

二、魯迅雜文的思想、藝術特質

1、批判性、否定性、攻擊性

①“不克厥敵,戰則不止”: 社會批評與文明批評。 ②知識分子的使命感

揭示現實人生弊病與思想文化困境。批判一切奴役和壓迫,為人所難以接受的深刻性和尖銳性。

2、反常規的思維下的犀利與刻毒

①批判心理和靈魂《論“他”》《論照相之類》 ② “推背式”思考方法《小雜感》

③獨辟蹊徑的思路《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殺錯了人〉異議》 ④反常規的聯想:神圣的戲謔化、歷史與現實重合

《小品文的危機》《商賈的批評》《新藥》《隱士》《現代史》

《看了魏建功的〈不敢盲從〉以后的幾句申明》《重三感舊》《“感舊”以后(下)》

3、“貶錮弊常取類型”

① “個”與“類”的統一:抓住本質勾勒“共名”。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小雜感》《“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上考研藝之一瞥》《“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命運》《書信360108》

《二丑藝術》“二丑”

《一點比喻》“帶頭羊”

《“題未定”草

(二)》“西崽” 《答楊村人先生公開信的公開信》“革命小販”

《書信3605》“革命工頭” 《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奴隸總管”

《撲空》“洋場惡少” ② “攻其一點,不及其余”

4、主觀性

釋憤抒情的歌哭,主客體的融合。

《紀念劉和珍君》在沉默與開口間的困惑,顯示內心的痛苦。

5、自由創造的雜文語言

漢語表意、抒情功能的極致。

常用“拗體”,打破語言的束縛。 大詞小用、莊詞諧用、雅俗雜用、搭配錯位、名詞動用、戲仿„„

三、《故事新編》:魯迅最后的創新之作

1、“起死”:古今雜糅的新闡釋。

《補天》 女媧創世時的精神苦悶,破壞與創造共生的無奈。

《奔月》 英雄的平庸化,冷落背棄和倦怠寂寞。對先驅者命運的思考。 《理水》 古今一爐的“油滑”。

《采薇》 “先王之道”的本相。

《出關》 老子哲學的本質。 《起死》 神圣哲學的戲謔化。雜文的眼光、手法、語言。

2、莊嚴與荒誕:互補與消解??酀挠哪?,灑脫后的悲涼。

《補天》 女媧的偉大和后人的荒誕。 《鑄劍》 萬民觀瞻的狂歡消解復仇的神圣。 《理水》 夏禹凱旋成為無聊的談資,上層世界與平民世界的對立以合一為結局。 《非攻》 墨子止楚伐宋后一系列的倒霉遭遇。

散文 第一個十年

一、《新青年》“隨感錄”作家群

1918.4《新青年》設立“隨感錄”欄目。

1、雜文的盛行

短小精悍的社會文明批評。

最早顯示白話文藝術特質的文體之一。 “化傳統”。

2、《新青年》“隨感錄”作家群

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論戰批判色彩濃厚的急就章。

對現實作敏銳的反應,體現“五四”的青春精神,又有鮮明的個人風格。 《新青年》《莽原》《語絲》(后分化出“言志派”)

李大釗

宣傳鼓動性與散文詩的藝術結合?!肚啻骸贰缎录o元》

陳獨秀

充滿戰斗意氣,激烈暢達?!杜枷衿茐恼摗贰斗纯馆浾摰子職狻?錢玄同

批評儒家思想,痛快淋漓的文字?!峨S感錄四十

四、四十五》 劉半農

寓莊于諧,更有藝術性?!斗畲鹜蹙窜幭壬贰蹲饕局髁x》 魯 迅

《新青年》主將,《語絲》派壇主,散文詩鼻祖

二、周作人與“言志派”散文

1、周作人

于抗爭的小品文之外分出閑適、知識性的一脈。 ①“美文”和“言志”

引入“美文”的概念。

提倡抒發個人性情的“言志”小品文。 ②閑談體

借鑒明人小品和外國隨筆,形成自然雋永、平和沖淡的風格。 《北京的茶食》《故鄉的野菜》《苦雨》《喝茶》《烏蓬船》

澀味和簡單味,選材平凡而別有情趣,也有“中年心態”的落寞頹廢。 ③“文抄公體” 30、40年代

常兼兩種文體之美,古雅遒勁。

《游山日記》《關于傅青主》《無生老母的信息》

2、其他作家 ①俞平伯

《雜拌兒》《燕知草》

《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朦朧空靈的意境,遠離現實的玄理和感傷。以舊格調自享。 ②鐘敬文

《荔枝小品》

平遠清雋的美學追求。 《荔枝》《茶》《黃葉小談》

詠物小品。 《錢塘江的夜潮》《太湖游記》

情思清朗。 ③馮文炳

專寫農村鄉鎮的寧靜生活和對小人物的同情。

初以沖淡為衣,小說和散文融合,注重意境。后追求朦朧,陷入“廢名氣”。

三、冰心、朱自清和文研會作家散文

1、冰心

“小詩”味散文,青年的共鳴和模仿。 ①空靈清麗的風致

行云流水的文字,傾訴真情的溫柔和憂愁,“愛的哲學”。 《往事

(一)·七》

雨中荷花和母愛主題。

《山中雜記之七——說幾句愛海的孩子氣的話》 山與海的對比。 ②文體的自覺追求

“白話文言化”、“中文西文化”。

《往事》其二

(八)

文言的典雅凝練加適當“歐化”,婉轉流動。

2、朱自清

嫻熟使用白話文創作的典范。

縝密婉轉中溫柔敦厚的氣質。匠氣。 《背影》《荷塘月色》《兒女》

執著地表現人生。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溫州的蹤跡·綠》《荷塘月色》 寫景抒情。對聲音、色彩的敏銳感覺,細密幽遠渾圓的意境。

3、其他作家

豐子愷

《緣緣堂隨筆》

赤子之心,佛理的滲入,平易淡遠和悲憫之色。

梁遇春

《春醪集》《淚與笑》

英國隨筆的影響。懶散的紳士風度,標新立異。 許地山

《空山靈雨》《落花生》

宗教氣氛的滲入,對人生哲理的探求。 葉圣陶、鄭振鐸、茅盾

寫實的“人生派”,“五卅”時的憤怒呼喊

瞿秋白

《餓鄉紀程》《赤》

中國報告文學的先聲。

葉圣陶 《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熾熱的反帝激憤,急雨般節奏。 《藕與莼菜》

對故鄉的情思,平淡從容。

鄭振鐸 《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

沉痛的感情和質樸的語言。 《山中雜記》

真率、俊逸。

茅盾

《五月三十日的下午》《暴風雨》

《宿莽》集 旅日散文,低沉格調。 《叩門》《霧》《賣豆腐的哨子》

時代的苦悶和期望,回蕩起伏的悵惘。

四、郁達夫和創造社作家散文

1、郁達夫

率真、坦誠的自剖式文字,“自敘傳”特點。

傾訴自身遭遇,以恣肆的文字噴發激憤,帶有時代病的感傷。

《歸航》

離日返國時的復雜心情,無所顧忌的文字。

《還鄉》《還鄉記》

對社會貧富不均的強烈不平,滲透著遁世思想。 《給一個文學青年的公開狀》

鼓動青年反叛,驚世駭俗的沖擊力。 《一個人在途上》

感人肺腑的至情。

2、郭沫若

《月蝕》《賣書》

個人貧困的遭際,向社會的悲憤呼叫。 《路畔的薔薇》

青春的歡悅與離鄉的孤寂。

五、“語絲”派和“現代評論”派的散文

1、“語絲”派 ①“語絲文體”

文明批評社會批評,雜感。“富于俏皮的語言和諷刺的意味”,“任意而談,無所顧忌”。 也有抒情小品的佳作。

孫伏園《伏園游記》川島《月夜》 ②林語堂

最熱心提倡幽默小品的散文家之一。后創辦《論語》而分化。 《剪拂集》

譏刺的盔甲中每每包含幽默。

2、“現代評論”派 ①徐志摩

自由而華麗的散文文體,多冥想型小品。

《翡冷翠山居閑話》《我所知道的康橋》《“濃得化不開”》 快如閃電的感興,剎那靈感的流動。繁復華麗。 ②陳西瀅

《西瀅閑話》

貴族化立場,但行文流暢,富幽默感。

第二個十年

一、林語堂與幽默閑適小品

1、刊物

《論語》半月刊1932.9

《人間世》1932

《宇宙風》1934 提倡幽默閑適和獨抒性靈的小品文。

2、寫作立場

追求對現實冷靜超遠的旁觀。

除去諷刺的酸腐辛辣而得淡然之味。自由主義立場,“熱心人冷眼看人生”。 “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

針對強調文藝的社會使命的觀點,創造解脫性靈,廣達自喜,瀟灑自在的散文筆調。

3、左翼文壇與林派刊物的論爭

《太白》《芒種》

4、林語堂的散文創作

《大荒集》《我的話》 “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

慣用中西比較的眼光看問題,多國民性改造及傳統文化轉型的思考?!墩勚形魑幕?拓展了現代散文的審美領域。

從容睿智的幽默,輕松自然的行文結構,娓語式筆調。提高了隨筆體散文的文體地位。

二、左翼作家的散文

1、“魯迅風”雜文 ①瞿秋白

《亂彈及其他》集

《民族的靈魂》《流氓尼德》《財神的神通》《美國的真正悲劇》 尖銳的政論色彩,善于抓住本質勾勒典型,善于創造新的雜文形式。 《〈魯迅雜感選集〉序言》

運用馬階級觀點研究魯迅的經典文獻。 ②唐弢

《推背集》《海天集》

《談禮教》《看到想到》《東南瑣談》《〈周報〉休刊詞》

簡明有文采,政論與藝術散文筆調結合。從歷史和現實生發,筆鋒銳利。 《鄉音》 敘事抒情散文。

《落帆集》 散文詩。 ③徐懋庸

《打雜集》《不驚人集》

針砭舊物,觸及時事,摘取生活片斷中外掌故,拙直質樸。

《揣》《“潑臭料”》《過年》《賞月》《上帝的心》《神奇的四川》《秋風偶感》《蒼蠅之滅亡》 《街頭文談》 通俗性文藝從話。

2、風格多樣的小品散文

茅盾

力圖在小品篇幅中全景式反映社會生活。

艾蕪

《漂泊雜記》《山中牧歌》

西南邊陲的浪漫風情,樸素清新。 葉紫

《古渡頭》《夜雨漂流的回憶》

善于鏤刻人物,烘托氣氛。 蕭紅

《商市街》《橋》

明麗親切哀婉,絮語筆調,詩化。 吳組緗

《黃昏》《泰山風光》

小說化傾向,人物、環境刻畫。 郁達夫

《屐痕處處》《達夫游記》

清新秀美,才情縱橫。

巴金

《旅途隨筆》《短簡》《控訴》

揭露黑暗憧憬光明,樸素酣暢。

三、京派與開明同人的散文

1、京派散文

①何其芳

《畫夢錄》 雕琢的精致,力矯散漫淺露的流弊。詩情洋溢。藝術的獨創性。

《夢后》《巖》《黃昏》《雨前》 “獨語”的調式和感覺結構,意象迷離,想象奇特。

《還鄉雜記》 思想與藝術的巨變。 ②李廣田

《畫廊集》《銀狐集》《雀蓑集》 追求樸野無奇的境界。

《桃園雜記》《山水》《山之子》

故鄉風物人情,素淡中見情思。 ③吳伯簫

《羽書》

內容充實,文字沉著,筆力壯闊。講究煉句。 ④師陀

《黃花苔》《江湖集》 哀嘆北方山野的凋零,哀婉的田園詩風味。對小人物的同情。 ⑤沈從文

《湘行散記》集

湘西特異的山水景致和風土人情。

《箱子巖》《桃園與沅州》

鄉村中國的眼光,質樸的生命形式。 《記胡也頻》《記丁玲》《從文自傳》

2、其他抒情小品 ①繆崇群

《唏露集》《寄健康人》《廢墟集》《夏蟲集》《石屏隨筆》《眷眷草》

平實婉曲敘述中咀嚼人生真味,以情動人。還有寫景即物、紀實隨筆 ②麗尼

《黃昏之獻》

散文詩集。青春夢幻消逝后的空虛和悵惘,憂郁美麗的黃昏氣息。 《鷹之歌》 仍多展示自我的心理歷程。講究文體之美。 ③陸蠡

《海星》《竹刀》 青春回憶題材,感情厚實,文字濃重。

3、“開明”派散文

積極的人生派,講操守重理念,平淡中高遠嚴謹有韻致。 ①豐子愷

《車廂社會》《緣緣堂再筆》

寫災難性現實,體物入微,疏淡雋逸,樸訥而明亮。 《肉腿》《半篇莫干山游記》 ②夏丏尊

《平屋雜文》

素淡的文筆,遐想和情思,結構縝密完整。 《白馬湖之冬》《鋼鐵假山》《貓》 ③葉圣陶

《未厭居習作》

狀物寫人針縷綿密。 ④“科學小品文”

《中學生》雜志和劉薰宇數學小品、賈祖璋生物小品。曹聚仁歷史小品。

四、報告文學與游記

1、報告文學的產生和發展

①早期報告文學

明生

《旅中雜感》

《每周評論》

歐游通訊。

億萬

《一周中北京的公民大活動》

《每周評論》

報道“五四”。

《唐山煤礦葬送工人大慘劇》

《勞動者》周刊

周恩來

《旅歐通信》

天津《益世報》

瞿秋白

《餓鄉紀程》《赤都心史》

《晨報》

報告文學先聲。 阿英

《上海事變與報告文學》集

較早的報告文學結集。

②1936報告文學熱潮

夏衍

《包身工》

早期報告文學代表作。 宋之的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茅盾

《中國的一日》集

編選1936.5.21全國的事件 ③報告文學的盛行

鄒韜奮

《萍蹤寄語》《萍蹤憶語》集

歐蘇見聞,政治性社會性。

蕭乾

《流民圖》《平綏瑣記》(《人生采訪》集)

北方難民和塞外風光。

范長江

《中國的西北角》《塞上行》《西線風云》(合)

西安事變、長征、陜北

2、國際題材的游記

朱自清

《歐游雜記》《倫敦雜記》

紀實,語言洗練。 李健吾

《意大利書簡》

歷史文物的描述,博學機智。 鄭振鐸

《歐行日記》

研究資料的搜集和記錄。 小默

《歐游漫憶》

政論色彩。

胡愈之

《莫斯科印象記》

政論色彩。 第三個十年

一、報告文學的勃興

1、新聞性的戰地報告

丘東平

《第七連》《我們在那里打了敗仗》《我認識了這樣的敵人》

反映淞滬戰役。 駱賓基

《救護車里的血》《我有右胳膊就行》《東戰場別動隊》

上海軍民抗日熱情。 曹白

《呼吸》集《這里,生命也在呼吸》《在敵后穿行》

感情色彩濃烈 丁玲

《孩子們》

姚雪垠

《戰地書簡》

徐遲

《大場之夜》

宋之的

《從仇恨生長出來》 以群

《臺兒莊戰場散記》

蹇先艾

《塘沽的三天》

碧野

《北方的原野》《太行山邊》二集

老舍

《“五四”之夜》

2、職業記者的通訊

范長江

《臺兒莊血戰經過》

《血肉筑成的滇緬路》《一個爆破大隊長的獨白》《嶺東的黑暗面》

《銀風箏下的倫敦》《矛盾交響曲》

3、人物紀實性散文

①沙汀《我所見之H將軍》(《隨軍散記》)

素描勾畫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貌,小說手法,言談細節。

②人物特寫的流行

卞之琳

《第七十二團在太行山一帶》

周立波

《王震將軍記》 劉白羽、王余杞

《八路軍七將領》

陳荒煤

《陳賡將軍印象記》

4、介紹解放區的通訊 趙樹理《孟祥英翻身》

二、繼承魯迅傳統的雜文

1、國統區雜文

《野草》(1940桂林創刊)作家群?!缎氯A日報·新華副刊》《新蜀報·蜀道》 ①聶紺弩

《歷史的奧秘》《蛇與塔》《早醒記》《血書》集

抨擊腐朽事物和黑暗現實,批判舊的倫理道德,力求改變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多用反語諷刺,平易質樸中見深沉。

《我若為王》

構思奇特,批判封建制度,反映專制統治的現實,并揭示封建奴性。 ②秦似

《感覺的音響》《時戀集》《在崗位上》集

廣博的生活和歷史知識基礎,舒緩有致,文化氣息濃重。多揭露抗戰中官僚統治的積弊。

《隨談兩則》

批評“浮生若夢的人生哲學”,并討論國民性普遍的弱點,如話家常又詼諧精到。 ③馮雪峰

《鄉風與市風》《有進無退》《跨的日子》集

廣泛涉及社會政治癥結,尖銳的詩的政論。文筆曲折深透且親切,充分展開雜文的新機能。善于綿密說理,比喻新鮮,有歷史的脈絡和哲理的滲透,語言渾厚思想鋒利,但有時不夠明快。 ④其他

夏衍《此時此地集》《長途》《劫后隨筆》《蝸樓隨筆》 孟超《長夜集》《未偃草》

宋云彬《破戒草》《骨鯁集》

2、上海“孤島”雜文創作

《魯迅風》、《文匯報》副刊《世紀風》。更有現實批判性,更真切痛快。 ①唐弢

《勞薪集》《識小錄》《長短書》集

尖銳潑辣富于批判性,掃蕩一切社會病毒,側重從歷史角度發掘社會病的淵源。注重形象性,流露出感情和詩意。

《從奴隸到奴隸》《略論吃飯與打屁股》《氓》《丑》《逃與趨》

勾勒世相,諷刺西崽、漢奸、奴才等的可鄙無恥。 ②巴人

《窄木集》

多對敵偽漢奸的撻伐,還善于以簡約之筆勾畫社會臉譜。 ③周木齋

《消長集》

多思辯性雜文,在對社會現象的評論中,發微知著,深入淺出。 ④其他

柯靈《市樓獨唱》、阿英《月劍腥集》、孔另境《秋窗集》《橫眉集》

3、淪陷區雜文 ①周作人

《秉燭談》《藥堂語錄》《藥味集》《藥堂雜文》《書房一角》《秉燭后談》《苦口甘口》《立春以前》

雜文小品化,隨筆和雜文有時難以區分。多補白式讀書札記與回憶文字,閑聊中仍關注思想革命命題,也有“亡國之音”,文風更平易通脫。 ②其他

文載道《文載道文抄》《風土小記》、紀果庵《兩都集》

注重博識和情趣的“學者的言志的散文”,以平民化的知識者的心態寫作,“文抄”中新意疊出。

4、解放區雜文

集中于1942整風之前?!督夥湃請蟆贰豆扔辍贰犊箲鹞乃嚒?、《輕騎隊》(1941)

多針砭革命隊伍的不正之風,富有時代氣息。

丁玲、蕭軍、艾青、王實味

三、小品文的多樣風致

1、蕭紅

寫逆境中的心情,抗戰中的社會見聞。

《回憶魯迅先生》

捕捉日常的生活化細節,隨意點染,不拘格套。

2、何其芳

《星火集》《星火集續編》

保持深情、沉思和想像交織的同時滲入了剛健之氣,由沉醉幻美轉向關注現實。

3、巴金

《夢與醉》《黑土》《無題》《龍·虎·狗》《廢園外》《旅途雜記》《懷念》集 激越的民族意識下深沉的愛憎。

《廢園外》

美麗的花園的墮毀,年輕生命的夭折,悲慘的戰爭圖景,凄苦哀愁的氣氛。

4、李廣田

《圈外》《回聲》《日邊隨筆》《灌木集》

擺脫沉郁,社會感加強。 《灌木集》

鄉土意識,傳統風致,純樸意境,詩的靜美。清醇的文筆。

5、馮至

《山水》集

戰時西南艱苦生活中明心見性的思索,永恒的美。以詩的筆法寫散文。 《一個消逝了的山村》

平常的山鄉風物。

6、“立達”派

藝術水準相對保持,但更多面向社會。

豐子愷

《率真集》

《辭緣緣堂》《防空洞中所聞》《勝利還鄉記》

災難的中國今日 葉圣陶

《未厭居習作》《西川集》

純樸的愛國之情

7、梁實秋

《雅舍小品》

重議論,以日常事物為題,博雅的知見和幽默的遣趣交織,人生體味藝術化。余閑的調劑品,優雅怡裕,舒徐自如,有生活的真趣和愉悅。

《雅舍》

陋室的可愛個性,知足自娛的豁達俊逸。

8、錢鐘書

《寫在人生邊上》

議論人生百態入微透骨,文字汪洋恣肆充滿機智幽默。太尖刻。

9、王了一

《龍蟲并雕齋瑣語》

批評時政及社會習俗,瑣事瑣議,設喻巧妙,風格樸雅。

10、沈從文

《湘西》集

藝術上更精熟。也有對生活的體悟與冥想,追求玄秘韻味。

《常德的船》《辰溪的煤》

寫盡湘西風物,鮮明表現下層生活,細密流動的敘述。 《生命》

夢幻的感觸,無序的默想,類散文詩的華麗筆觸,疲倦中的淡淡憂傷。

11、張愛玲

《流言》集

庸常生活陌生化,重在體味人生,描繪多用意象,議論顯示機智。 《公寓生活記趣》

城市生活瑣事。

《更衣記》

清代以來服飾時尚的流變,略帶調侃,審美層次的玩味。

12、蘇青

《浣錦集》

“亂世中當盛世人”的物質性與精神性追求,平實直爽,世俗中的雋逸。

新詩

第一個十年

一、新詩的誕生——“五四”新詩運動

1、“詩界革命”的演變

梁啟超 從“新意境”、“新語句”、“古風格”的構想到“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的讓步;

黃遵憲 局限在傳統詩歌范圍內,其調整與改良止步于對宋詩派的摹仿。

2、胡適對新詩的理論倡導 針對梁啟超的后退之處。

○1“作詩如作文”

受黃遵憲的啟發,比宋詩對唐詩的變革更進一步。

語言形式與思維方式“散文化”:打破詩的格律,以白話寫詩。對傳統有組織的反叛。

○2“詩的經驗主義”

“有我”與“有人”的“言之有物”。

強調主體的性情與見解,與平民的溝通交流。“平民化”啟蒙主義在詩歌觀念上的反映。

3、“《學衡》派”:反對詩體的解放

“新材料與舊格律”結合的理想。對“詩界革命”的呼應。于早期象征派獲得某種回應。

二、“嘗試”中的新詩——早期白話詩

1、新詩陣營的發展

①陣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國》《星期評論》《學燈》《覺悟》

②作者:胡適、劉半農、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

③刊物:《詩》月刊 第一個新詩刊物,1922“中國新詩社”,葉紹鈞、劉延陵、朱。

2、胡適《嘗試集》

從傳統詩詞中脫胎、蛻變,逐漸摸索、試驗新詩形態的艱難過程。

《一顆星兒》《“威權”》《一顆遭劫的星》 具備現漢抒情詩形式法則的雛形。

3、早期白話詩特征

○1作品

沈尹默 《三弦》《月夜》

俞平伯 《冬夜》 舊文學的意象和新思潮的哲理,舊格律的影響與歐化的文法。

周作人 《小河》 打破舊鐐銬的“歐化”詩風。

朱自清 《毀滅》 追求“平常”的傾向。

○2特征

白描手法和托物寄興。 客觀寫實和主觀意志。 散文化和平實風格。

歌謠化努力。1920 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周作人、劉半農、沈尹默。

三、“開一代詩風”的新詩創作

新詩內部的結構性調整。

1、創造社詩人的理論和創作

○1成仿吾 《詩的防御戰》 抨擊早期白話詩的理性色彩,強調詩的抒情本質。

○2郭沫若 《論詩三札》詩的本質專在抒情,詩=(直覺+情調+想象)+(適當的文字) ○3《女神》對新詩發展的貢獻 “詩體解放”的極致,“五四”精神的充分體現;詩的抒情本質和個性化的發揮,奇特大膽的想象,重視詩歌本身的藝術規律。

2、湖畔詩人:歷史青春期的特色

1922 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應修人 《湖畔》

1922 汪靜之 《蕙的風》

1923 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應修人 《春的歌集》

天真開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時代精神與詩人個性的統一。

應修人《妹妹你是水》、汪靜之《伊底眼》

3、小詩體

冰心 《繁星》《春水》 宗白華 《流云小詩》 徐玉諾、何植三

即興式短詩。日本短歌和俳句、泰戈爾《飛鳥集》影響下產生,表現出對詩歌形式的探索和捕捉內心微妙感受的努力。

4、馮至《昨日之歌》

○1藝術的節制

明凈的形象。激情外化為客觀物象或蘊涵于簡單敘述。 《蛇》《雨夜》

半格律體。整飭、有節度的美

○2哲理化詩情 沉思的調子,幽婉的風格。

○3敘事詩 《幃?!贰缎Q馬》《吹簫人的故事》

四、新詩的“規范化”——前期新月派

1、前期新月派的理論主張

刊物陣地 主要詩人

《晨報副刊》“詩鐫” 聞、徐、朱湘、饒孟侃、楊世恩、孫大雨、劉夢葦

○1新詩的自覺

“在新詩與舊詩之間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橋梁” 提出要寫“中國的新詩”;

把創作的重心從“非詩化”轉向“詩”自身 “使新詩成為詩”。

○2“理智節制情感”

“非個人化”傾向。 針對早期新詩中濫用的直書胸臆、極端感傷主義。受巴那斯主義影響,也與傳統抒情模式暗合。

主觀情愫的客觀對象化。 聞一多《口供》 蘊藉含蓄,鮮明的形象性。

詩歌中敘事成分的加強。 敘事詩,戲劇化、小說化,不露聲色的客觀態度。

○3新詩格律化

和諧、均齊的審美特征。“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區分新舊格律。

2、聞一多

○1思想內涵

新月派內在矛盾的集中體現,尖銳的東西方文化沖突。

《紅燭》《死水》中西文化沖突引起的內心矛盾與痛苦。東方主義文化觀和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現代感受復雜地交織。

○2個性風格

矛盾的張力。 《春光》自然的和諧與社會的不和諧。 《心跳》生活的寧靜與心靈的不平靜?!赌隳刮摇?言辭的灑脫與情感的偏執。

沉郁的風格。 《發現》郁結已久的火山爆發式的灼人的美。

3、徐志摩

古典理想的現代重構,個性/才華/追求的統一,飛動飄逸的藝術風格。

徐志摩式意象。 《雪花的快樂》《黃鸝》《為要尋找一個明星》《落葉小唱》

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 《雪花的快樂》

4、朱湘 《夏天》《草莽集》《石門集》

具有“東方的靜的美麗”的形象,“古典的與奢華的”美的風格。

《采蓮曲》《催妝曲》《搖籃歌》 對形式美的探索,講究形式的完整與“文學的典則”。敘事詩創作。 《王嬌》《貓誥》。

第二篇:【閱】中國文學筆記

古代文學

導論

我國古代文學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幾種主要表現: 一.我國文學中的鄉國情懷:

1.在我國的詩文里,對于故鄉、故國的思念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2.與鄉土相聯的,是對于國家的思念。君與國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種精神由忠君報國而轉向追求國家的自立自強。

3.鄉國的情懷的泛化,是對于山川之美的描寫與贊頌。 二.我國古代文學中的親情主題: 1.愛情。

可分為來自民間和受民間作品影響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來自民間的一系:表現出更為充分的人性特點。從《詩》開始到樂府民歌,所表現的男女之愛很少受到禮的約束,表現更為熱烈執著、更帶野性色彩。

文人的描寫愛情之作:表現得較為復雜。含蓄了、深化了、帶有理想的色彩(白樸《墻頭馬上》、加進悲劇色彩(《會真記》、《長恨歌》、董解元《西廂記》、王實甫《西廂記》、《長生殿》、《牡丹亭》、《紅樓夢》)。 2.友情。

視朋友如兄弟,這是我國思想傳統里的一種認識。交友不因貴賤而阻隔,不以利而以義,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國文學中的人生感悟主題:

1.對于生命雖短促而宇宙卻永恒的感悟。對于歷史、人生的思索,實際是對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視生命熱愛生命的一種獨特的表現方式。

2.對于人生的感悟主題,還表現為對于現實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著宗教理路,勸善懲惡,提出人生的歸宿問題。在小說、戲劇中表現得更為突出。

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特征:

1.抒情傳統是我國文學的重要特色,但無論是抒情文體還是敘事文體,都有明顯的抒情特色。陸機《文賦》“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李白《金鄉送韋八之西京》:“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詩化世界的認知方式,因此在表述上就常常著重于內心感情的抒發而不是著重于外物的描寫。從古詩十九首開始的內心世界的展示,深遠地影響了我國詩歌的發展。

2.我國各體文學雖式樣各異,但有一點相通,那就是重視意境的創造?!赌档ね?middot;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篇,似這般都付予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心境與物境融合無間。

第一編

先秦文學

第一章

上古歌謠和神話傳說 神話的基本特征:

一.神話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二.神話是遠古人類對所觀察或經歷的自然界或社會現象的解釋和說明,只是它經過了“幻想”的加工,成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現實生活;

三.神話反映著遠古人類解釋自然(或社會)并征服自然(或社會)的愿望;

四.神話只能產生在史前的遠古時代,它是人類還沒有能力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作出符合實際的解釋時代的產物。

簡述我國古代神話與傳說的區別: 一.神話的產生要比傳說早;

二.神話是傳說的故事原型,傳說是神話的社會歷史化;

1 三.神話具有明顯的非理性的神異色彩,而傳說則內含著人間的行為原則。

試論我國古代神話對后世文學發展的影響。

一.神話的藝術規則為后世文學的發展提示了方向。神話所開創的為人生的主題,事實上成為了我國文學發展的主流。神話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極大地影響著后世文學的發展。

二.豐富多彩的神話作品,成為后世文學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源泉。如:屈原的楚辭、莊子散文、李白詩歌等;明清小說如《西游記》《封神演義》等。

第二章

詩經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類的依據及其各自的含義是什么? 一.是依據音樂的不同來分類。 二.“風”是指各地不同的音樂。“雅”是雅正之聲,指周王朝京畿地區的音樂。雅又分為小雅、大雅,也是緣于音樂的不同。“頌”是宗廟祭祀用的舞曲。

簡述《七月》的內容梗概。 一.《七月》這首詩敘說農夫一年四季無休無止的辛苦勞作。

二.全詩八章,大體依照春耕、蠶桑、收割、打獵、修繕房屋和年關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鋪直敘一年四季適應不同節候的各種勞作,也反映了農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況,有較大的史料價值。

試述《詩經》最具影響的兩類作品——情愛詩和社會政治詩的內容。 社會政治詩的內容:

A.下層人民抨擊政治的詩:

一.表達下層人民對統治者的諷刺和對治國政策的批評,形象生動,情感濃郁。

1、揭露宮闈丑行,如《邶風·新臺》

2、對于貴族統治者的荒淫無恥,人民極度憤慨,予以嚴厲批評,如《鄘風·相鼠》 二.反映當時繁重的徭役給人民帶來苦難,抒發憤怨情緒。如《邶風·擊鼓》、《王風·君子于役》 三.對剝削現象表示不滿。如《魏風·伐檀》《魏風·碩鼠》 B.官吏對政治表達不滿的詩如《邶風·北門》

C.抒發生活郁懣和人生憂傷的詩。如《王風·黍離》 D.稱頌執政者的詩 情愛詩的內容:

A.歌詠美麗的愛情,反映出周人生活的一個側面。如《鄭風·溱洧》寫男女自由表達愛情;《邶風·靜女》詩風溫文典雅。 B.《詩經》中還有許多抒寫婚姻生活的詩。如《周南·桃夭》。

C.還有一些詩,在歌唱婚戀愛情的同時,也反映著某些相關的社會問題。如《鄭風·將仲子》

分析《詩經》史詩重要篇章的藝術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詩的主要內容) 《大雅》五篇史詩包括:《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 一.敘述了周人之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滅商的一些史跡和傳說。

二.有選擇地描繪具體的事件,從而歌頌先祖的功勛,抒發了周民對先王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三.周人史詩還有先祖神話的記述,如《生民》寫始祖后稷的出生。 四.總結歷史教訓,提出了治國思想,也是周人史詩的主要內容。

論述《詩經》的主要文學成就。 一.抒情與寫實的統一

《詩經》305篇,基本是抒情詩和敘事詩,而以抒情詩占多數,真實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敘事,是《詩經》在藝術表現上的一個重要特點。

2 首先,作者所抒發的情感是真實的。如:《伐檀》、《碩鼠》一類地位不平等和對不勞而獲現象表示不滿的詩;又如情愛詩《氓》。

其次,作者抒發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如《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再次,敘事詩的詩作中也包含著作者的情感。如《七月》敘述農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勞作,內心卻涌動著一股濃郁的不平之氣。

二.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方式

1.賦是《詩經》中運用最多的表現方式。它可以是直接敘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畫描寫,還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敘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畫描寫如:《溱洧》以春日為背景,繼而特寫一對戀人相約游玩的對話,最后又轉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戲熱鬧場面的描寫。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會政治詩、情愛詩都是如此。 2.比,一般說就是比喻。

A.修辭意義的手法,詩經中最常見的一種情形,如《衛風·碩人》中連用六個比喻描摹衛莊公夫人莊姜的美麗。

B.另一種情形是整首詩用比,如《魏風·碩鼠》等。

3.興,就是起興或發端,一般處在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位置。興與詩歌情思相關時,一般會起到烘托或與詩歌意義發生某種聯系的作用,起到起韻的作用。

A.興與詩歌情思相關,如《關雎》的起興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鳥和和鳴,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興與詩歌情思不相關的,如《唐風·山有樞》 三.形式和語言方面的幾個特點 1.重復復沓的結構形式。

A.字詞雖變而意義相同,如《關雎》?!对娊洝分羞@類同義復沓的重章之歌較多,其回環往復的詠唱,加強了抒情效果。

B.改變字詞后使詩章間形成意義上的層遞關系,如《黍離》。 2.語言上,《詩經》以四言為基本句式,但又參差變化,比較靈活,如《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節奏鮮明,音韻諧恰,有天然的音樂美感。詞匯豐富、大量的雙聲迭韻的連綿詞和迭字,增加了詩歌的韻律美。

結合具體作品說明賦、比、興的含義。

賦、比、興與風、雅、頌合稱為“六詩”或“六義。

1.賦是《詩經》中運用最多的表現方式。它可以是直接敘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畫描寫,還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敘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畫描寫如:《溱洧》以春日為背景,繼而特寫一對戀人相約游玩的對話,最后又轉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戲熱鬧場面的描寫。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會政治詩、情愛詩都是如此。 2.比,一般說就是比喻。

A.修辭意義的手法,詩經中最常見的一種情形,如《衛風·碩人》中連用六個比喻描摹衛莊公夫人莊姜的美麗。

B.另一種情形是整首詩用比,如《魏風·碩鼠》等。

3.興,就是起興或發端,一般處在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位置。興與詩歌情思相關時,一般會起到烘托或與詩歌意義發生某種聯系的作用,起到起韻的作用。

A.興與詩歌情思相關,如《關雎》的起興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鳥和和鳴,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興與詩歌情思不相關的,如《唐風·山有樞》

3 第三章

先秦散文

簡述《老子》的文學價值。

一.形象化的說理。即通過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說明抽象的道理。 二.語句上的韻散結合?!独献印返恼Z句簡短而比較整齊,有的整章用韻,有的韻散相間。

簡述《論語》的文學特色。 一.《論語》多為簡短語錄,詞約義豐。

二.有的章節能夠通過言談舉止表現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簡述《墨子》的文章特點。

一.由小到大,連類比喻,逐層推理。 二.質樸無華,遣詞造句口語化。

簡述《荀子》說理文特色。

一.論題集中,邏輯嚴密,說理透辟,淋漓盡致。 二.長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色?!盾髯印分性⒀詷O少,而他為了說理所使用的比喻,卻豐富多彩,層出不窮。

簡述《韓非子》說理文的特點及其寓言的特點。

一.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極善分析,條理嚴密,議論透徹。揭破世間實情毫不掩飾,能道他人所不敢道,詞鋒銳利。明切和犀利,造成了作者散文冷峻峭拔的風格。 二.韓非子最具文學色彩的是他的寓言?!俄n非子》中共有寓言300多則。如“買櫝還珠”、“狗惡酒酸”等。

試述《左傳》的文學特色。

一.文學性的剪裁和歷史事件的故事情節化。如,《鄭伯克段于鄢》,記敘春秋初期鄭國王室內部兄弟、母子之間一場爭奪王位的殘酷斗爭。這一場歷時長久的勸爭,《左傳》作者僅用了500余字,就把時間的起因、發展、結尾敘述的得明白生動。

二.刻畫人物性格神形畢現,有立體感。如,《晉公子重耳之亡》敘述重耳歷經19年的流亡生涯,從一個貪圖安逸的貴公子,最終成長為一位心胸寬闊、膽識具備的政治家。 三.生動的場面描寫和傳神的細節描寫?!蹲髠鳌芬陨瞄L寫戰爭著稱,它記敘了春秋時期許多場大大小小的戰役,往往注重對雙方戰前謀劃的敘述。 四.善于敘寫外交辭令,理富文美。

試述《戰國策》的文學特色。

一.鋪張辯麗,夸飾恣肆的風格。如蘇秦說秦惠王連橫以爭天下的說辭,排比夸飾,氣勢豐沛。 二.把握對方心理,循循善誘,以情理服人。如《觸龍說趙太后》 三.摹繪人物,形貌畢肖。如,《蘇秦始將連橫》寫蘇秦說秦王失敗而歸的形象,回家后“妻不下纴,嫂不為炊”。當蘇秦游說成功后“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效迎三十里”。 四.引譬設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抱薪救火”,寓言:“狐假虎威”、“畫蛇添足”、“驚弓之鳥”等。

試論《孟子》文章的主要特點。 一.雄辯色彩

A.把握對方心理,循循誘導,引導對方不知不覺地投入到自己設置的機關中,使對方心悅誠服。

B.氣勢豐沛,是非鮮明,一旦對方被納入,便鋪張揚厲,縱橫恣肆,步步逼近,不給對方辯駁的機會。(例《許行》)

二.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說理。

4 典型事例如,《齊恒晉文之事章》齊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實。 比喻如,為了說明“不能”與“不為”,以“挾太山以超北海”、“為長者折枝”。 寓言故事,著名的如《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公孫丑上》“揠苗助長”等。

試論《莊子》寓言特色。(即《莊子》的文學特色) 一.奇幻詼詭的想象,如《逍遙游》 二.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畫,如《逍遙游》 三.細膩逼真的描寫。

四.偕趣和譏刺橫生。如《秋水》

第四章

屈原和楚辭

簡述《九歌》藝術表現的特點。

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寫出了神的靈異,更寫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統一在一起。如《湘君》、《湘夫人》,表現湘水之神相互愛慕追求卻終于不遇的波折變化的心境。抒寫神與神之間、神與人之間的戀愛故事,使祭神歌曲帶有濃濃的人間情味。

二.敘寫神靈的活動和神靈的情感,描繪神靈的環境和氣氛,是一種清新幽渺的境界。

簡述《招魂》的藝術特色。

一.結構精密完美。依據方位和事物層層鋪敘渲染的表現方式。

二.長于鋪排描摹,例如它寫四方的恐怖,羅列眾多可怕的事物,還描繪出它們可怕的形象。

試述楚辭產生的相關要素。

一.與楚聲、楚歌有直接聯系。楚辭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聲”來誦讀。楚辭的許多詩篇都有“亂”辭,它們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更表明楚詞與楚樂有親密關系。

二.楚辭的產生與楚國民間“巫歌”關系密切。宗教的歌舞,對楚辭有幾個方面的直接影響: 1.《九歌》就是在民間祭神樂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

2.祭神儀式中,巫師裝扮成不同的神祗,載歌載舞,就像戲劇一樣。這樣神秘浪漫而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對楚辭的構思和表現都有影響。如《離騷》寫巫咸降神。

3.民間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著豐富的神話故事,這些都成為楚辭的養料和特征。如《九歌》中的神鬼,《離騷》中的天界

三.楚辭中充滿著楚地風物的描寫,使用著地道的楚地方言等。

四.楚辭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時代環境下,誕生于楚國的地域特色鮮明的新詩體。 以上種種,說明楚辭確乎是楚文化的產物,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

試論楚辭的文體特點。

一.從詩風言,鋪排夸飾,想象豐富,是楚辭的共同特征。如《離騷》充滿奇幻不拘的想象,抒發真情層進反復。

二.從體式言,楚辭較之《詩經》,篇幅極大增長,句式也由四言為主變為長短不拘,參差錯落。 三.就語言說,楚辭多用楚語楚聲,楚地的方言詞語大量涌現,另外,“兮”字、“些”字作為虛詞嘆語成為楚辭的一個鮮明標志。

試論《離騷》的思想內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愛國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國君明臣賢、君臣和諧的境界,提出“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的具體治國方略。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堅韌品格和嫉惡如仇的批判精神。貴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仍不放棄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離騷》寫他上天入地,尋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實現的形象描繪。批判精神在于他堅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時,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5 試論《離騷》的主要藝術特色。 一.濃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峨x騷》前半回顧往事,追憶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寫實,但那些比興手法鋪敘夸飾自己的美好質素的詩句,已具有奇異想象的特色;后半寫對未來道路的探索,則更是火一樣的濃烈激情、忠貞深沉的愛國情感,通過奔騰飄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盡致地噴發出來。

二.峻潔純美、獨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貴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潔純美、獨立不屈的人格,及其異常濃烈的情感,構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脫俗的完美形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現了這篇抒情長詩的精神實質。 三.比興手法的拓展。它把《詩經》片段的比興發展成為長篇詩歌中比興的連續使用,還把《詩經》那種喻象、喻體各自獨立的單純比喻合二為一。在《詩經》基礎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現手法,形成了我國文學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傳統,影響深遠。

四.結構特點。全詩都圍繞著,詩人忠貞不渝的故國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來謀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顧歷史,實寫,后半部分對理想之實現的探索,虛寫。

五.形式和語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筆法,成為一種句式長短不拘、韻句散語相間的新的文學表現形式?!峨x騷》后半表現詩人的思想活動,往往設為主客問答,鋪排描寫。語言豐富多彩、雙聲迭韻比比皆是。

試論《九辯》的藝術特色及其與《離騷》思想、藝術上的異同。 一.《九辯》的思想境界不及《離騷》,盡管它也有自標高潔的詠嘆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種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對不平際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態度,甚至有感恩阿諛之嫌。 二.從表現看,《九辯》不失為楚辭中一篇精品。

A.長于鋪排描摹,并在描繪中創造較為圓融的意境。如開頭那段廣為傳誦的文字,渲染秋氣之肅殺蕭瑟,草木衰落、山空水瘦,天高氣清的空闊凄疏之景等。詩人的際遇悲傷之感,被肅殺凄涼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濃重。

B.細致入微的刻畫描寫。寫落木之枝萎葉衰,從葉片到枝干,由形態到色彩,都刻畫得細微真切。 C.《九辯》的造語用詞也很可稱道。韻散相間,長短不拘,參差錯落,抑揚變化。

第二編

秦漢文學 第一章

秦漢散文

概述《諫逐客書》的主要特點。 一.《諫逐客書》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統一為中心,首先鋪敘歷史上客卿輔助秦國并使之國富兵強的事實,以說明客卿不曾有負于秦;其次敘說秦始皇看重外國的好玩之物,而輕視客卿的事實,論定其重物輕人的錯誤;最后分析納客和逐客的利害關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統一大業,還會使秦國趨于危亡。結構嚴密。 二.文章羅列眾多事實,極力鋪陳,頗具縱橫家法。

簡述賈誼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點。

一.據實設論,理直氣壯,深情懇切,是賈誼散文的重要特點之一。如《治安策》開頭即說:“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三。”

二.文章鋪飾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縱橫家說辭的風神。如《論積貯疏》是賈誼散文中的名篇。

簡述晁錯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點。

一.切實中肯,論精識深,擅長分析,言之鑿鑿。如《論貴粟疏》以有力的論據,說明輕賦役以勸農功,貴粟而賤金玉對于國家發展的意義。

二.晁錯散文的另一個特點,是具有戰國策士的縱橫家風氣,辭藻諧偶,句式鋪排。如《上書言兵事》論“得地形”。

第二章

司馬遷與漢代史傳散文 論述《史記》描寫人物的藝術特點。 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6 1.司馬遷寫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妒酚洝穼懭耸窃诒救说膫饔浿斜憩F這個人物主要的經歷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點,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點則置入別人的傳記中去描述。這個方法被稱為“互見法”。如《高祖本紀》主要寫劉邦起義、寫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現一代開國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詐、殘忍、無賴的一面,則在其它人物的傳記中表現。“互見法”的使用,既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鮮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個側面的性格特點,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傳記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時寫出其性格的復雜性。如《李將軍列傳》中選取四個戰役構成全文的骨架,從不同側面描述李廣的性格和遭際,四個戰役寫出了李廣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間的對比襯托。如《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中,年輕氣盛、好勇斗狠的項羽,與世故老成的劉邦形成鮮明的對比,對待同樣的事情,他們的言談舉止都不相同:兩個人都見過秦始皇,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也!”,劉邦說:“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項羽的率直鹵莽,劉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見。

三.在特定的環境和場面中凸現人物特點。如《項羽本紀》的“鴻門宴”中項羽的優柔寡斷,范增的陰鷙遠見,劉邦的智詐狡猾,都在緊張激烈的矛盾沖突中得到鮮明的表現。

四.出色的細節描寫和心理描寫。如《李將軍列傳》中殺霸陵尉的細節,令人看到李廣于機智勇猛之外,還有負能使氣的一面?!妒酚洝分幸灿幸院唵蔚男睦砻鑼憗斫沂救宋镄愿裉卣髦?。它通過人物獨白、語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內心世界。

五.以個性化的語言表現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膽,可以想見項羽的強悍鹵直;“大丈夫當如此也”,委婉曲折,寫出了劉邦的貪婪狡猾。

第三章

漢代辭賦 名詞解釋:騷體賦

以抒情為主,體制基本與先秦的楚辭相同,如賈誼《吊屈原賦》、《鵩鳥賦》、嚴戒《哀時命》、淮南小山《招隱士》等。

簡述賈誼騷體賦的創作特點。

賈誼騷體賦作,今存有《吊屈原賦》、《鵩鳥賦》、《旱云賦》、《惜賦》殘局,前三篇是代表作。

一.抒情述志、情感濃郁,是賈誼騷體賦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賦》借憑吊屈原而發述自己征途受挫、懷才不遇的幽憤,情感極為濃郁。

二.從藝術表現看,賈誼《吊屈原賦》《鵩鳥賦》二作都直抒胸臆,議論多于形象?!逗翟瀑x》描摹云氣和大旱的情狀,也很有表現力。

簡述枚乘開創大賦體式的《七發》及其特點。

一.鋪敘描摹,夸飾渲染的文風。如“曲江觀濤”描寫江濤的洶涌澎湃。

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實感。整篇作品不見抒情的語句,沒有作者喜怒哀樂的表現。 三.遣詞造句趨向整齊、駢偶、繁難、華麗。 四.以主客問答的形式結構全篇。

這些特點,標志著大賦這種全新的文體正式登上了漢代文壇。

簡述《天子游獵賦》所代表的漢大賦的主要特點。

《天子游獵賦》采用問難的體式,整齊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辭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現在: 一.它喪失了真情實感。這是它與楚辭本質的不同。 二.空間的極度排比?!短熳佑潍C賦》沒有時間的縱向穿插,唯任空間的繁細鋪排。

三.以直接而單純的鋪敘摹繪為主要表現手法。繁細的鋪敘、夸張的摹繪,是《天子游獵賦》最主要的表現手法。以宮殿苑獵、山水品物為主要描摹對象。 四.遣詞用語更加繁難僻澀。

《天子游獵賦》上述特點,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寫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戲文字。

論述楊雄大賦的創作特點

7 一.拓展了大賦的題材領域。 1.寫祭祀,如《甘泉》、《河東》;

2.把筆觸從京師移到外郡,從田獵發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華,如《蜀都賦》。

二.進一步加強了大賦“勸百諷一”的“勸”的色彩。楊雄的大賦幾乎無諷諫。如《蜀都賦》通篇鋪夸蜀郡山水之雄偉,物產之豐饒。

三.楊雄的大賦在寫作上還有一些新的變化,首先是篇幅相對縮短,描摹對象集中。如《蜀都賦》專寫蜀都山水雄偉,物產豐饒,《甘泉》、《河東》專寫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為諷刺”的思想表達方式。如《長楊賦》把游獵說成是練兵。

論述王褒《洞簫賦》在詠物賦發展中的地位。 《洞簫賦》以簫自況、抒發情思?!抖春嵸x》在寫作上有值得重視的貢獻:

一.較之以前的詠物小賦,它在藝術表現上有了質的飛躍。作者以簫自況,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簫的描述中。

二.全文只描寫樂器和音樂,從樂器的制作,到樂聲的摹畫,到樂用的闡述,完整而集中。作者開創了全文寫音樂的先河。 三.《洞簫賦》詠物自況,融入作者濃烈的情感,其精神實質和創作傾向,與大賦有本質區別。

論述班固《兩都賦》

《兩都賦》以“西都賓”和“東都主人”相互夸耀辯難結構全篇,描摹西都的形勝巨麗,鋪敘東都的禮樂制度之美,表達了作者尊崇禮儀制度而排斥形勝奢華的思想?!秲啥假x》在漢賦的發展過程中,有些新的內涵。 一.在賦的題材和內容上,不再以田獵、山川為主,著重寫京都,尤其是鋪敘京都觀念。

二.在謀篇布局上它擺脫了西漢大賦通篇鋪敘摹畫而“曲終奏雅”的模式,極大加強了諷喻勸導的篇幅。其《東都賦》部分,全篇都是勸諷?!秲啥假x》避免了西漢大賦“勸百諷一”的弊端,明確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 三.《兩都賦》主客辯難、抑客揚主的基本結構,描摹夸飾的基本筆法,以及鴻篇巨制的規模都還有模仿司法相如的顯著痕跡。

論述張衡在賦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東漢賦體文學的創作,呈現為由大賦向抒情小賦的發展變化。張衡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是承前啟后的作家。 一.張衡的《二京賦》在謀篇立意上雖然基本是模仿班固《兩都賦》,但有所發展,除描繪田獵、宮室等,它還把商賈游俠、辯士以及街市、百戲等市井萬象寫入賦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圖?!抖┵x》的規模、容量和篇幅也超過了班固??梢哉f是漢代大賦的絕響。

二.其《歸田賦》是東漢抒情小賦的開山之作。賦作抒發入世的感慨和厭倦,描寫回歸山水田園后悠然逍遙的生活,表達作者出世的愿望。 三.《歸田賦》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語句清麗流暢,絕無夸飾堆砌;抒寫自己的懷抱和情志,個性鮮明。這些特點,都標志著漢賦創作傾向的重大轉變。

第四章

漢代詩歌

試述漢樂府民歌的思想內容。

一.傾訴生活艱難困頓和漂泊流蕩的詩,如《東門行》寫一個貧民,因生活無著打算挺而險?!秼D病行》寫丈夫喪妻,單獨與兩三個孩子艱難度日,他連給孩子買食物的錢,都要向親友求乞。

二.反映人民厭倦戰爭的詩。如《十五從軍征》從一個老士卒的視角,揭露戰爭的慘無人道。這個老兵,一生征戰,年老終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已經家破人亡!這首詩,極生動鮮明地揭露了戰爭的殘酷無情。 三.譏刺達官顯貴。如《雞鳴》描寫貴族富人的顯貴和奢侈,頗具漫畫意味。

四.抒寫愛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極為優美的小詩,以蓮葉之“蓮”諧音愛憐之“憐”,在純潔、秀美的景色中,歌唱著同樣純潔美麗的愛情?!渡闲啊肥菒鄣氖难?。 總之,漢代樂府民歌“感于哀樂,緣事而發”,抒寫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8 試述漢樂府民歌的藝術特色。 一.敘事成分相對增多。

1.在敘述和抒情中插入情節,如《東門行》寫貧民男子與妻子的爭論過程,《婦病行》寫鰥夫向親友求乞。再如《陌上?!穼懬亓_敷與太守的一段對話,就是理想化的情節。 2.漢樂府民歌寫人物作為成功的,當屬《陌上?!?。它寫秦羅敷的美貌,先是描寫其梳妝打扮、接著寫路人見到羅敷的反應從側面烘托,寫羅敷之美,始終沒有直接、正面的描寫,而羅敷之美呼之欲出。 二.漢樂府民歌抒情真摯濃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如《東門行》;同時也善于以比興、描寫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羅列五種不可能發生的自然現象。

三.形式和語言方面的特點。漢樂府以雜言和五言為主,是從雜言漸趨五言,對五言詩的最后定型,產生了重要作用。

漢樂府民歌的語言質樸淺白,往往使用口語,雖淺平直白,但富于表現力。

試述《古詩十九首》的藝術成就。

一.言有盡而意無窮,是《古詩十九首》最鮮明的特點。如《行行重行行》,從字面看去,這詩沒有難懂的字句。意思似乎就是思婦想念遠方的游子;但是它的含義和情感卻異常豐厚。首先。如果把“游子”理解為游子自稱,則此詩可以看成是游子之辭。而游子想念妻子與妻子想念游子,感情內涵不盡相同,體會也不同。其次,這詩所抒發的離別之情,是任何人都有過的情感體驗。再次,詩句看似明白實際,但它的每一句,都可以給讀者留下自由聯想的廣闊空間。 言有盡而意無窮形成的原因:

1.抒寫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讀者的聯想和共鳴; 2.表達情感的方式含蓄模棱兩可。 3.使用比興手法。

從而造成它“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色。 二.質樸自然,沒有雕飾的痕跡。從情感說,《古詩十九首》感情誠摯,沒有矯揉造作;從藝術表現說,它的寫境用語好象都是信手拈來。如《涉江采芙蓉》,寫游子思鄉思親的感情,感情極其純真,沒有雜質。 三.描寫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夠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寫時光蹉跎的悲慨和孤凄的思鄉情感。

1.以白描手法,寫出門所見的景象:荒涼的墳墓,悲鳴的白楊。 2.比興手法的運用,如《迢迢牽牛星》,整首詩都是寫牛郎織女的傳說,卻把現實生活中游子思婦的離別情感也融會進去。

3.以象征手法創造圓融藝術境界,如《西北有高樓》,這首詩寫樓的高美,曲的悲涼,人的孤獨,其實正是作者自身及其生存狀態的象征。

四.語言淺近自然,卻又極為精練準確。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寫相思令人憔悴。較多使用迭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牽牛星》

試述《古詩十九首》的時代背景及主要內容。

東漢末年,社會動蕩,政治混亂。下層文士漂泊蹉跎,游宦無門。這十九首詩歌,基本是游子思婦之辭。離情別緒、人生的失意和無常之感,是《古詩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內容。 一.離情別緒,表現為思鄉和懷人。 1.游子的思鄉情懷,如《涉江采芙蓉》:“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2.思鄉的根底,是思念家鄉的親人。如《涉江采芙蓉》寫游子想念家鄉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 二.思婦的閨思和愁怨,展示她們婉曲復雜的心態。這些作品可能是游子琢磨思婦的心態創作的?!短鎏鰻颗P恰穼懓讜兊揭雇?,思婦無心織布,遙望星河想著牛郎織女,只是悲嘆、流淚??梢韵胍娝寄钣巫拥纳钋?。

三.游士對生存狀態的感受。

1.有宮掖遲滯的失意,如《回車駕言邁》 2.有世態炎涼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

9 3.人生的飄忽如寄。

四.還表現了漢末下層士人對人生的某些觀念。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們面對現實,審時度勢,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他們想要擺脫虛名的困縛。 五.《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們并不是玩物喪志。他們背井離鄉,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經歷了挫折和失落后,他們有了新的認識。在種種人生的價值取向中,他們更看中生存的價值。 總之,《古詩十九首》所抒發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是“人同有之情”。

第三編

魏晉南北朝文學 第一章

建安風骨 名詞解釋:

建安風骨/建安詩壇,指漢末魏初時期詩歌。這一時期是中國文學史上五言詩興盛、七言詩奠基的階段。此時期作家眾多,詩作豐富,在中國詩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詩歌的創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稱為“建安風骨”的時代風格。

簡述曹操詩歌思想內容及創作成就。

一.曹操詩歌創作的一大成就,是開創了文人“擬樂府”詩歌創造的全盛局面。借古題寫新事,如《薤露》、《蒿里》,樂府舊辭皆為挽歌,曹操卻用悲涼苦恨之調。

二.悲涼沉雄的獨特藝術風格,他的詩特別能表現出他的個性,有政治領袖人物的宏大氣魄,本色質樸又抒情濃郁,表現了他高遠的志向、堅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偉的氣勢,悲歌慷慨,氣韻沉雄。如《短歌行》寫得高遠闊大,有君臨天下之氣度,與堅若磐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發起讀者積極向上的奮進精神。

簡述曹丕詩歌的特點。

一.語言綺麗工練,抒情深婉細膩,形成了便娟婉約的纖麗清新風格。如《燕歌行》全詩清詞麗句,情思婉轉,纏綿動人,準確成功地表現了一個思婦在漫漫長夜中牽念夫君的無限情意。

二.曹丕的抒懷之作,寫得清俊悲涼,帶有擬作性質,然更主要的是藉以抒發戰亂中的一種蒼涼情懷。 三.抒發志向記敘軍旅的作品,如《黎陽作》氣勢高昂卻亞于曹操。

簡述王粲詩歌藝術特點。

王粲詩歌的藝術特點在于抒情深切,慷慨悲涼,文辭秀麗,局面闊大,抒情深切不但指情語凄婉動人,而且指詩中景物描寫都籠罩滲透著詩人濃郁的感情色彩。取景開闊宏大,具有豪放之美。

試論曹植詩歌的藝術成就。 思想內容:

曹植的詩歌創作分前后兩個時期:

一.前期多抒發遠大理想和宏偉抱負,如《白馬篇》通過一個青年英雄的機智勇敢和英勇衛國的精神,來表現自己對壯烈事業和戰斗生活的憧憬。全詩塑造了一個武藝高強的愛國勇士形象,頌揚了他視死如歸的獻身精神,也寄托了詩人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現自己壯志難酬,倍受壓抑的郁憤心情。典型代表是《贈白馬王彪》,全詩充滿了悲苦之辭、憤慨之音。 藝術成就:

曹植的五言詩創作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詩壇上最杰出的詩人。

一.他的詩歌內容豐富充實。舉凡軍旅政事,宴游送別,詠史游仙,抒情述志,無不發之于詩。曹植用他的筆描繪了廣闊的社會人生,表達了自己豐富的思想感情。

二.曹植的詩歌被譽為“骨氣齊高,辭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就是說他的詩歌內容充實豐富,多慷慨悲憤之氣,在藝術表現上又生動形象,注意辭藻華美、對仗工整和音韻流暢,達到了建安詩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詩歌語言華美主要表現在濃烈的感情色彩和鮮明的聲色。如《盤石篇》生動再現了大海的宏闊氣象。曹植在文人有意為詩方面,有一個大跨度質的飛躍。

10 四.注重對稱回環之美,注意語言錘煉方面。如《贈丁儀》均是對偶工整、聲韻對稱和諧的精工之句?!顿浶旄伞?ldquo;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寫時光易逝。他還善于起調,工于發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語,振起全詩。如《野田黃雀行》開頭用驚風險浪的情景和畫面預示了環境的險惡,起到強烈的烘托作用。 五.曹植的詩歌對后世影響很大,博得極高的評價,被謝靈運譽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

試論蔡琰五言《悲憤詩》的內容及藝術特點

一.深刻真實地反映了漢末苦難**的年代,藝術再現了詩人慘痛的人生經歷。全詩長540字。第一段寫董卓之亂,詩人及難民被擄后的非人遭遇。第二段主要寫在匈奴時想念父母,被贖歸時又不忍割舍孩子的肝腸寸斷的巨大痛苦。

二.蔡琰的五言《悲憤詩》在藝術上獲得了極大成功。首先,它是一位女詩人在親身經歷基礎上創作的長篇敘事詩,其感情描寫心理活動刻畫真實細膩復雜微妙,在詩歌史上實屬罕見。其次,能夠注意細節的描繪,氣氛的渲染,對烘托主題起到了良好作用。另外,全詩敘事與抒情融為一體,有史詩般的效果。

第二章

正始之音

試論正始思潮對詩歌創作的影響。

這個時期的玄學思潮對正始士人心態及詩歌創作影響更為重大。

一.正始詩人,往往都是崇尚老莊的士人,他們大暢玄風,建立玄學理論,開始了一個思想史上的新時代。建安詩人在悲歌慷慨的抒情中得到感情滿足,而正始士人則在玄思妙想中領悟人生。玄學的基礎是老莊思想,因而正始詩人在追求自然,心與道冥的同時,把老莊的人生理想自然而然地帶入到詩中來。有的在詩中創作了一個莊子逍遙游式的理想境界,詩人可以徜徉乎其中。

二.人與自然的親和感,表現人對自然美的追求開拓了一條廣闊的道路,把人對自然的態度引向審美的層次,成為后世山水詩的思想濫觴。

三.玄風對正始詩人的另一影響,就是文學創作的哲理化傾向。建安詩人已發現了文學對人生做哲理的思索和哲學的觀照,從詩歌的抒情向詩歌的哲理發展,在詩歌中注重表現哲理。

試論阮籍《詠懷詩》的藝術成就

阮籍詩歌的成就主要在于八十二首五言《詠懷》詩。它們非一時一地之作,既有統一的文學特征,每首又各具特點。 一.《詠懷》詩有一種意蘊深沉之美。作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深入,因而也就更沉痛。在圣人有情無情的玄學命題爭論中,顯然阮籍是持圣人有情之論,從痛哭兵家少女,常作青白眼可看出,所以他認為明君圣人面對人世短促也無可奈何。

二.阮籍的詩還有一種清逸玄遠之美。被人稱為“玄遠”“響逸而調遠”。他的詩歌中常常出現一個清虛空靈的莊子式的理想世界。 三.《詠懷》詩,融哲理、情思與意象為一爐,意蘊深沉,清逸玄遠,不但成為正始時代詩歌的高峰,而且創造了抒情組詩的新形式。

試論嵇康詩的特色

嵇康的文學成就主要在于散文。

一.嵇康在他的詩中創造了一個詩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如《贈兄秀才入軍》。他追求一種自由自在,與自然相親,心與道冥的理想人生。嵇康第一個把莊子詩化了,使他的詩具有一種清遠的境界。 二.嵇康的部分詩歌中還有一種峻切之語。對險惡的世道人心發出一種憤激的批判,鋒芒犀利。

三.嵇康在四言詩中另辟蹊徑。他的四言詩,繼曹操之后為四言頂峰,情調高遠,語言流暢,表現了作者很強的語言功力。

第三章

兩晉詩壇

簡述游仙詩的淵源及內容的二種不同傾向。

一.游仙詩的淵源可以上溯到先秦。在《離騷》中,當屈原對現實不滿時就幻想神游天界。以“游仙”為詩

11 名,始于曹植的《游仙詩》。

二.游仙詩內容有二種不同傾向,一種純寫求仙長生之意,如漢樂府《長歌行》。另一種是憤世嫉俗之言。如曹植《游仙詩》。

試論太康詩歌的內容特點和藝術形式特點。 內容特點: 一.“兒女情多,風云氣少”。(《詩品》)沒有胸懷天下的巨大抱負,沒有面對歷史的深沉思索,轉而在兒女之情中表現綺麗情思。

二.擬古模仿,缺乏現實內容。如陸機,古詩十九首,他擬作十二首;他的《短歌行》簡直就是曹操原詩的翻版。 藝術特點:(“縟旨星稠,繁文綺合”)

一.追求文字華美與辭藻華麗。張溥“新溫婉麗”。

二.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典型的是陸機。他的詩中對句占主要篇幅。 三.描寫更細膩。

太康詩風的代表詩人為陸機與潘岳。

試論左思《詠史》的藝術成就。

一.左思的詩歌有一種建功立業,功成身退的闊大胸懷。如《詠史》

一、三,沒有刻意的雕飾和艷麗的辭藻,全部思想感情噴發而出,大氣磅礴,所以被稱為胸次高曠,筆力雄邁。

二.詩歌中充滿著一種悲憤不平之氣。他的詩歌對門閥制度的批判極其強烈,對貧士失志極為憤慨,一股磊落不平之氣噴發而于詩中。如《詠史》其二用比興手法表達了這種感情。 三.左思的詩歌繼承了建安詩歌的風骨,被譽為“文典以怨”,“左思風力”(詩品),就是指他的詩歌引用歷史典故以抒時憤,剛健有力。他一改班固創為《詠史》時的質木無文,打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情感激烈深切,借古人之事,抒個人情懷,使詠史有了新的飛躍。

試論郭璞《游仙詩》的主要內容及藝術特色。

一.郭璞的游仙詩有兩類內容。一類是“坎壈詠懷,非列仙之趣也。”如《游仙詩》其一。另一類內容,則是在承繼傳統求仙長生之主題,以高蹈輕舉、復食采藥為主旨。如《游仙詩》其六。

二.郭璞的游仙詩感情真實,坎壈詠懷。另外,郭璞詩情采斐然,描寫生動,色澤豐富。如“風生梁棟間,云出窗戶里。”

第四章

杰出詩人陶淵明 簡述陶淵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

一.少年的陶淵明,好學不拘。一方面“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一方面“學不稱師,文取皆達。” 二.陶淵明達到了一種物我

一、心與道冥的人生境界。他領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機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歸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沒有用語言贊美自然,而自然的美卻從心里流露出來。面對人生的苦患,以老莊的無為的玄學人生觀去對待,還靠儒家的思想力量。陶淵明擺脫了人間世俗的煩惱,在精神上真正達到與自然合一的境界,由此而創造了格高千古的優秀詩篇。

試論陶淵明田園詩的思想內容。

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貢獻,就是開創了文人詩歌創作的新領域——田園詩。

一.親切自然地描繪出田園風光。通過對草屋茅舍、榆柳桃李、遠村炊煙等的白描,流露出對田園風物的由衷喜愛和深切依戀。讀者也可體味出詩人那純凈的心地和平靜的心境,與簡樸恬靜的田園風光交融為一。 二.真實地描寫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對勞動的艱辛詩人卻表現出平靜樂觀的心態,躬耕之志始終不渝。如《庚戍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寫出了詩人的人生觀“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在作者的筆下,勞動是藝術化了的很有詩意的行為。如《歸園田居》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12 三.陶淵明的田園詩中還記敘了他與農夫野老、素心摯友的往還,如《移居》二首。

試論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境界。

一.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另一個貢獻,就是創造了情味極濃的沖淡之美。平淡不是淡而無味,而是意味雋永。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詩。最能代表作者沖淡之美的詩,是《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二.形成陶淵明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詩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詩人語言的平易質樸。

三.就詩歌語言而言,陶詩的特點是質樸無華,不加雕飾,極盡語言純凈之美。他不用夸張的鋪排和綺麗的色彩和對仗、典故,他的詩句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語,在于內在感情力量。如《閑情賦》寫得多么綺麗多姿,說明他不是不會用華麗的辭藻,但他的審美趨向不在于此,而在于以自然語創造出情味極濃的沖淡之美的藝術境界。

第五章

南北朝詩歌 名詞解釋: 永明文學

一.永明文學是指上自劉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監十二年這一時期的文學活動,而以齊永明年間為中心。 二.“永明文學”重文學特質的發揚,重個人情懷的抒發,而且逐漸由情懷抒發轉向重娛樂。同時創造了一種清新的美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在詩歌形式上的探索。 三.“永明體”又稱新體詩,是從詩歌聲律角度提出的一個概念,指五言詩從聲律比較自由的古體詩走向格律嚴整的近體詩之間的過度階段,其理論支持便是永明聲律說。

簡述鮑照詩歌的內容。 一.由于他“才秀人微”,更能認識到門閥制度的黑暗和不公,對高門世族壓抑人才憤慨不平,所以他的許多詩作是對這種社會現象的不滿與抨擊。如《擬行路難》其四。

二.邊塞題材之作,描寫邊塞的艱苦及將士衛國的決心,如《代出自薊北門行》。 三.描寫婦女題材的詩,如寫相思的《擬行路難》其三。

總之,鮑照詩歌內容豐富,能廣闊地反映現實生活,表現了對士族門閥制度的不滿與抨擊。

簡述北朝民歌內容與藝術。 內容:

一.北國風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現,如《敕勒川》把遼闊的草原風光生動描繪出來。 二.反映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 三.反映戰爭及其帶來的苦難。 四.反映愛情婚姻。 藝術:

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語言質樸有力,格調蒼勁豪邁,顯示出北方民族獨有的特色,代表作《敕勒川》

簡述南朝民歌藝術特點。

一.格調鮮麗明快,不但再現了南方的自然風光之美,也表現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懷。 二.其次是語言上清新流麗和多用雙關比喻,來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聰慧:“歡欲見蓮(憐,愛也)時。” 三.南朝民歌形制多為五言四句,語短情長。

簡述元嘉詩歌創作新特點。

一.山水題材大量進入詩歌創作,并且改變了東晉詩歌以山水作為玄思載體的傾向。正式奠定了中國山水文學的根基。謝靈運的山水是最突出的代表。

二.詩歌創作由東晉的哲理化改變為重抒情,抒發了強烈的感慨。 三.元嘉詩歌出現了對不同創作個性的追求。

13 四.元嘉詩歌的新變還表現為對詩歌形式的有意探討。

簡述宮體詩發生發展的三個階段。

所謂宮體詩,是指一種講求聲律、對偶與辭采華美的輕艷麗靡之風,這種文風的形成有一個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天監八年以前,可視為宮體詩的先導階段。此時尚為永明文學時期,永明體在聲律、對偶上已經為宮體詩準備了條件。

第二階段是天監八年至大通三年宵綱為太子以后,徐陵成《玉臺新詠》,是宮體詩的高峰期。 第三階段為宮體詩尾聲期,以陳后主及其身邊文士為主,波及隋及唐初。

簡述宮體詩及其特點。

所謂“宮體詩”是指一種以寫閨閣情懷為主要內容的重聲律、詞采麗靡輕艷的文風。 特點:

一.表現為題材處理上的娛樂性質。主要是寫婦女、男女情懷、詠物、游宴、游戲等。宮體詩人在寫這些時帶有明顯的娛樂目的和消遣性質。

二.對寫實技巧的追求。宮體詩的寫實技巧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詞采美麗,構形惟妙惟肖。

試論謝靈運山水詩的藝術成就。

謝靈運是詩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詩人。

一.創造了一種山水詩的結構模式。如《石壁精舍還湖中作》,先敘述登游緣起或路線,接著是具體描寫局部景物,最后議論或感慨。

二.局部景物描寫中,通過細膩的觀察與把握和非常具體的畫面,表現出某一景觀的情思韻味,朝著景物與情思交融的方向發展。如《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傳達出詩人心中一種難以言喻的對生命的驚喜。

三.對山水景物的聲、光、色都有生動的描繪,他能注意到詩中描寫之畫面的色彩和諧與明暗對比。

試論鮑照詩歌的藝術成就。

鮑照詩歌的藝術成就,在南朝詩人中可謂最高。

一.他的樂府詩有抒情濃烈、氣勢流暢之美。他把慣用比興、善敘他人他事的樂府詩,發展為一種直接抒寫自己感情、敘說自己遭遇的詩體,把濃烈的抒情與構辭的美麗融為一體,來表現自己的澎湃情懷。如樂府《白苧舞》。

二.語言也很有特色。被稱為“雕藻淫艷,傾炫心魂。”如《擬行路難》其三;注意吸收民間口語;善運用奇特大膽的想象和比喻。

三.鮑照對七言詩的發展也做出了巨大貢獻?!稊M行路難》是以七言為主的雜言。以前的雜言是以四言或五言為主,七言為輔。鮑照大膽變革,改逐句押韻為隔句押韻,而且創造性地自由換韻。鮑照的大膽革新和積極創作,使七言詩體大大發展,直接影響到唐代七言歌行的創作。杜甫也稱贊“清新庚開府,俊逸鮑參軍”。

試論謝朓詩歌的藝術成就。

謝朓詩歌的主要特色是:情思明凈瀟散,意象清新明麗,語言明白流暢,聲韻流麗和諧。

一.從情思方面言,小謝因為感情單純,所以因物色感發而或喜或悲時,較為明朗外露。在他的詩中常??梢愿惺艿揭环N純凈如竹露如風荷如月色如流泉般的情思流動,如《觀朝雨》寫晨起觀雨引發的一份歸隱情思,心境在空朦瀟灑的朝雨中何等的平靜,一切都好象在瀟瀟雨霧中凈化了。

二.小謝詩意象創造也清新明麗,大多落盡華飾,有一種天然韻味。尤其在山水描寫方面,大謝在意象創造上頗多著意,較多客觀描寫。而小謝詩中的意象,則帶著更多心象的性質,把景物提純得與他的心緒一致起來。因之,他創造的意象十分省凈明快,如《之宣城出新浦向板橋》“天際識歸舟,云中辯江樹。” 三.小謝詩語言流暢明白,去除任何晦澀的文字和贅典。有的甚至完全接近口語。 四.革除了以往山水詩的玄思哲理。

14 試比較南北朝樂府民歌的異同。 一.地域不同

南朝:南朝民歌主要產生于南方都市。

北朝:北朝民歌主要產生于遼闊的北方(草原) 二.作者不同 南朝:女性較多 北朝:男女皆有 三.內容、題材不同

南朝:南朝民歌的內容很單一,絕大多數是表現男女之情,反映的情戀內容極其廣泛,角度多樣。如《西洲曲》寫一個女子懷人,情思纏綿。

北朝:北國風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現,如《敕勒川》把遼闊的草原風光生動描繪出來;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反映戰爭及其帶來的苦難;反映愛情婚姻。 四.風格不同

南朝:A.格調鮮麗明快,不但再現了南方的自然風光之美,也表現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懷。 B.其次是語言上清新流麗和多用雙關比喻,來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聰慧:“歡欲見蓮(憐,愛也)時。” C.南朝民歌形制多為五言四句,語短情長。

北朝: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語言質樸有力,格調蒼勁豪邁,顯示出北方民族獨有的特色,代表作《敕勒川》

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賦 簡述《三都賦》的特點。

《三都賦》是西晉賦家左思的主要成就,其特點:

一.內容豐富,詳盡細致描寫了蜀吳魏三國的山川城邑、鳥獸草木、風謠歌舞、重要人物。 二.精心錘煉語言,辭藻壯麗,下筆琳瑯。 三.以求實的精神去創作。

簡述建安賦作的特點。

一.有一個自覺主動行動的辭賦創作的作者群。如三曹、七子等。

二.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較為自由,其賦作的題材更為廣泛。如大自然的寒暑陰晴《秋思賦》、飛禽走獸、瓜果樹木等,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 三.建安賦作的抒情性進一步加強。

四.在藝術上也有新的發展,成為漢賦向南北朝駢賦變化的開端。

第七章

魏晉南北朝文 名詞解釋:駢文

駢文是一種具有均衡對稱之美的文體。它實際上是廣義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與散體單行的狹義的散文相對比而有明顯區別。駢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對偶、用典、聲律、辭藻。

簡述《大人先生傳》與《與山巨源絕交書》藝術之異同。 正始時期的文章都是“師心以遣論”,或直言指斥,言辭激烈而擲地有聲;或反語譏諷??盀榇淼?,就是阮籍的《大人先生傳》與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但兩者在藝術上也有異: 一.《大人先生傳》中,作者對那些虛偽的名教人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寫。針對這種規行矩步以謀私利的“君子”,大人先生予以有力的駁斥。達到一種酣暢淋漓,具有震撼心魂的藝術效果。 二.《與山巨源絕交書》則是另一番風貌。他拒絕山濤的舉薦,不肯與司馬氏合作,卻以幽默嘲諷出之。貌似平易之言,將其高潔不污之志盡顯,且將官場之俗惡揭露得淋漓盡致。

嵇康、阮籍的散文,既繼承建安散文重抒情重文采重個性的特點,又有鮮明獨特的現實內容,是散文在重藝術特質方向上發展的重要一環。

15 第八章

魏晉南北朝小說

試論《搜神記》的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

干寶的《搜神記》是志怪小說的代表作,成就最高,可以代表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小說的基本風貌。 它的思想內容有:

一.書中記錄有兩漢流傳的一些故事,魏晉民間傳說,也采輯有史傳,早出的志怪小說的材料。其中頗有價值的是那些具有積極意義的古神話,和具有現實意義的民間傳說。如干將莫邪被楚王殺死,兒子赤為了替父報仇血恨;吳王的小女紫玉與書生寒重的戀愛故事。 藝術風格:

二.此書結構比較完整,描寫較為生動,已初具短篇小說的規模。如《李寄》

試論《世說新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

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品,是現存志人小說的最高成就。

思想內容:反映了士族階層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大多篇章是描述魏晉風度,名士風流,士族文人放蕩的言行,名士奇特的舉動和玄妙的清淡;反映魏晉時期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敗和統治集團的殘暴與荒淫。 藝術風格:

一.生動地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采用多種表現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雖只有短小的文字,卻能將事件的中心突出,以特征性的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如《儉嗇》以典型事件,典型動作描繪人物的個性?!恫磲菲鑼懲跛{田性急之事,以動作來刻畫他的性格特征。

二.語言精練,簡約含蓄,雋永傳神,既有典雅的辭句,又有生動的口語,善于將語言寫得逼似人物身份。

第九章

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 試述《典論·論文》的主要內容。

曹丕《典論·論文》是我國探討文學問題最早的較具系統的文學批評論著。主要內容有: 一.《典論·論文》對自古而來的“文人相輕”之習表示反對,以為作品的長短一是因文體各具特點,一是作家才性不一。他主張以“審己度人”的態度對待文學批評。

二.論文章與事業的關系:曹丕認為文章的社會地位與事業同樣重要,因而將文章提到經國大業、不朽盛事的高度。如在文章中論道“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三.論文氣即才性:從曹丕開始,把“氣”引入文論中。文章中論道:“文以氣為主”,“氣”當指作家的才性在作品中的反映。

四.論文體的區分:即對文學題材的區分。根據文的體裁和性質的特點,不同的要求,將文體四科相互區別。四科分別具有雅、理、實、麗的特點。“詩賦欲麗”的特點,表明了建安文學逐步向詞采華麗發展。

五.論文學批評者的態度:在文章中指出文學批評者“貴遠賤近,向身背實”是錯誤態度,對貴遠賤近、尊古卑今觀點進行了指斥,在前人基礎上作了進一步申說。

曹丕的《典論·論文》是我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上的一個新時代標志。

試述《文賦》關于創作構思的論述。

陸機《文賦》是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統性文學理論作品。此文用賦的形式較為細致地分析闡述了文學創作過程?!段馁x》中論文學創作的構思:

一.他認為文學創作是一個形象思維過程,認為文學創作必須要觀察萬物,鉆研古籍,具有高潔心情。 二.構思中意與物的關系:對文學創作構思中的各種現象作了詳細而精彩的描述,如論述構思中意與物的關系就十分細致而生動。創作者因為有感于物而引起創作沖動。

三.構思中的靈感:認為創作者靈感的潛意識表現為突發性和不受主觀意志和人力支配的自動性。如其“來不可遏,去不可止”。

陸機論述了靈感在創作中的重要作用,探討了靈感的心理特征,以及靈感的根源,特別注意并論述了文學創作的整個過程。這也是他對我國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的主要貢獻。

16 試論《文心雕龍》的理論體系。

齊末梁初劉勰的文論巨著《文心雕龍》,力圖用儒家思想觀點來指導魏晉以來離開經典本原,追逐浮靡文風的文學思潮主流。

全書著重探討的有:總論,即全書的理論基礎,指導思想;文體論,系統而周密地詳論文體的分類;創作論,分論創作過程,作家個性風格,文與質的關系,以及寫作技巧等;批評論,評論前代文風及作家成就,并探討批評方法。 一.總論:《原道》《征圣》《宗經》《正緯》《辯騷》五篇是“文之樞紐”,也是全書的根本論點,和論文的關鍵?!蹲诮洝吩谌珪睦碚撚^點中最為重要。

二.文體論:劉勰《文心雕龍》的文體論二十篇,分為文、筆兩部分,即所謂“無韻者筆比,有韻者文也(《總術》”。他為辨析文體分類:以文筆分類;以性質分體;不可分者別辟一類。

三.創作論:是全書的精華。所涉及的問題主要是對文學與現實的關系;內容和形式;藝術構思;創作過程;文學風格及寫作技巧。

四.批評論:他提出建立正確的文學批評方法,論述了批評家的修養,批評家的態度,批評標準。

試論《詩品》的文學批評成就。

鐘嶸的《詩品》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部詩論專著。其詩評主要目的是探討作家與作品的流別,分其優劣,論述文學的進化現象,也論各家源出得失,而且建立起歷史法的批評。 一. 在文學理論上,鐘嶸闡述了文學家環境與文學的關系。

二.鐘嶸在書中將詩歌抒情意義的地位提到極高的程度。如《詩品·總論》開篇就論道:“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在前人物感說的基礎上,將心物交感的關系,和人與自然的關系延伸到社會生活。這就比人與自然論大進了一步,心物交感論,從社會生活領域去展開的論說是鐘嶸提出和建立的。 三.鐘嶸還提出自然美說。他反對人為的聲律,提倡自然聲律,保持詩歌的自然美。其“自然英旨”指的是自然精美,也就是真美。

四.鐘嶸又提出風力華采說。他要求詩歌當具備寫實抒情,自然美,風骨,華美的特點。

五.從以上可見,鐘嶸對五言詩進行專項研究,并別其來源,開了專體詩研究的先河。作者在《詩品》中對漢魏六朝五言詩所作的總結品評,全面而系統。

第四編

隋唐五代文學

第一章

隋代文學與初唐詩歌 名詞解釋 上官體

一.上官,指初唐詩人上官儀,工于五言詩,好以綺錯婉媚為本,上官儀貴顯,故當時多有效其體者,人稱為上官體。

二.特點:細致體察、情思婉轉、筆法精細、對偶工整。

唐傳奇

唐傳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說,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說的基礎上,融合歷史傳記小說、辭賦、詩歌和民間說唱藝術而形成的小說文體。

館閣體

館閣體是唐代一種分題賦詠和寓直酬唱的詩體。在對于詩律和詩藝的研煉發展上,為唐代近體詩的定型做出了貢獻。

初唐四杰

一.初唐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人齊名,因而并稱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會中、下層一般人士的精神風貌和創作追求。

17 簡述初唐四杰在創作上的共同特點。

初唐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人齊名,因而并稱初唐四杰。

1.四人的創作個性是不同的,所長也異,其中盧、駱長于歌行,王、楊長于律詩。 2.他們自負很高,名高而位卑。

3.他們心中充滿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

4.都有一種明確的審美追求;反對纖巧綺靡,提倡剛健骨氣。

概述初唐四杰詩歌的創作特點。

初唐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人齊名,因而并稱初唐四杰。他們的創作特點有:

一.重視抒發情懷和不平之氣,面向市井,寫個人生活情懷,也寫滄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 二.四杰往往用七言歌行來鋪敘抒情,夾以議論,篇幅可長可段,句式參差錯落,工麗整練中顯示出流宕的氣勢。

三.當時漸趨于成熟的五言律,對偶的整齊、聲律諧調,表現感情具有穩定性,而四杰的五言律也透露出非常自負的雄杰之氣和慷慨情懷。

四.四杰詩風并沒有完全擺脫當時流行的宮廷詩風的影響,他們的一些作品,不免有雕琢繁縟之病。

簡述陳子昂《感遇》的思想內容。

初唐詩人,對唐詩的發展有重大影響的,他的詩歌內容有:

一.他是一個政治色彩很濃的詩人,借《感遇》來恢復風雅比興美刺的興寄傳統,使詩歌創作具有強烈的思想性和干預現實的作用。

二.一部分詩歌抒懷言志之作,將匡時濟世的人生抱負化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揚壯大的感情氣勢。

試論陳子昂詩歌的風骨興寄及其對唐詩發展的貢獻。

初唐詩人,對唐詩的發展有重大影響的。他的詩歌創作表現有明顯的復古傾向,主張恢復古詩比興言志的風雅傳統。

一.提倡風骨和興寄,對于當時詩風的變革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他將漢魏風骨與風雅興寄聯系起來,反對沒有風骨、興寄的作品。

二.提出詩美理想。即創造了一種將壯大昂揚的情思與聲律美和詞采美相結合的健康文學。

三.陳子昂的詩歌創作和理論主張影響了唐代,他提倡的風骨興寄和詩美理想對于唐詩的變革具有關鍵性的意義。這被后來唐代文學的進一步發展和盛唐詩歌的繁榮所證實

第二章

盛唐詩歌 名詞解釋: 輞川集 一.《輞川集二十首》,是盛唐詩人王維晚年隱居輞川別業寫的一組小詩。

二.詩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懷表露得極為透徹,在明秀的詩境中,讓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擺脫塵世之累的寧靜心境,似乎一切情緒的波動和思慮都被凈化掉了,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覺印象,難以言說的自然之美。

簡述王維山水田園詩的藝術特點。

盛唐詩人王維山水田園詩總的特點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一. 將自然的美與心境的美完全融為一體,創作出如水月鏡花般不可湊泊的純美詩境。

二.善于在動態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詩里表現出極豐富的色彩和層次感。如《送邢桂州》中“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

簡述王昌齡七絕的清剛之美。(即七絕的主要特點)

盛唐詩人王昌齡是專攻七絕的高手,他的七絕有清剛之美。

一.格調多樣化,或高昂開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渾跌宕,或爽麗自然,總有一種清剛之美。

18 二.詩歌中的情景交融。如《芙蓉樓送辛漸二首》用“冰心在玉壺”自喻高潔,意蘊含蓄而風調清剛。 三.心理描寫也非常出色。如《采蓮曲二首》“亂如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四.創作了以相關連的多首七絕詠邊事的連章組詩,即著名的《從軍行七首》。

試論孟浩然山水詩的風格特點。

一.盛唐詩人孟浩然山水詩的主要風格特點是自然平淡。

二.他的詩中也有刻畫細致、用字精審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時興到之語。如《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寫自己春曉時的感覺,不經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 三.詩境明秀,平淡清遠而意興無窮。如《宿建德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四.詩多單行運筆,一氣渾成,無刻畫之跡,自然流走、沖淡閑遠,不求工而自工。

試論王維、孟浩然田園山水詩的不同特點。

王維、孟浩然雖都盛唐田園山水詩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們生活環境和性格氣質的不同,在詩的寫法和藝術風格方面是有區別的。

一.王維山水田園詩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寧靜之美,詩歌寧靜優美而神韻飄渺。

二.凈化了的情思,用提純的景物表現,有種單純明凈的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更貼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寫帶有即興而發、不假雕琢的特點,詩語自然純凈,似比王維的詩更顯淳樸,詩歌呈現出豪華落盡見真淳的境界。如《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三.王維的山居歌詠擅長于表現空山的寧靜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則表現了山水的純凈之美,語言清省。

試論高適《燕歌行》的思想情感和藝術特色。

盛唐詩人,在他第一次北上歸來后,創作了極負盛名的邊塞詩作《燕歌行》。詩作的思想情感和藝術特色如下:

一.表達的情感極為復雜,如表彰邊塞兵將的英雄氣概,對百姓飽受戰爭災難的痛苦深表同情。

二.描寫征戰的艱辛,頌揚戰士浴血奮戰的崇高精神,不滿將領帳前歌舞作樂的荒淫,指責當時邊塞用兵將非其人。

三.具有奮發激昂的高亢基調,苦難與崇高的對照,反映了出塞征戰的慷慨悲壯。

四.此詩多用律句駢語,但并不繁于文采華麗,而是以縱橫頓宕,氣質深雄和渾厚的骨力取勝;蒼涼悲慨中帶有理智的冷靜,但基調是慷慨昂揚的。

岑參邊塞詩的藝術特色。

岑參兩次創作大量邊塞詩,素有以寫邊塞詩著稱的盛唐詩人,他的邊塞詩藝術特色有: 一.岑參樂觀開朗,充滿了昂揚進取精神。

二.岑參長于寫感覺印象的藝術才能和好奇的個性,將大西北荒漠的奇異風光與風物人情,用慷慨豪邁的語調和奇特的藝術手法,生動地表現出來,別具一種奇偉壯麗之美。如《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雪夜風吼、飛沙走石,這些邊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惡劣氣候環境,在詩人印象中卻成了襯托英雄氣概的壯觀景色,是一種值得欣賞的奇偉美。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此詩寫得大氣盤旋,奇情逸發。

三.藝術表現上,他借鑒了高適等人七言歌行縱橫頓宕、舒卷自如的體勢,十分靈活,又基本上一韻到底。如《白雪歌》,也有兩句換韻等,句式長短不齊。

試論高適、岑參的邊塞詩在表現內容及表現手法方面有何不同。 表現內容上的不同:

一.高適反映現實問題要超過岑參。他的詩歌在反映現實的深度方面超過同時許多詩人,應時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氣,與冷峻直面現實的悲慨相雜糅,使其詩歌創作頗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渾厚,有一種感慨悲壯的美。

二.描寫邊塞風光,民域風情上,岑參超過高適。在立功邊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詩人印象中的軍旅生活、

19 邊塞風物、民域風情,全都變得神奇瑰麗起來,并熱情地加以歌頌,突破了以往征戍詩寫邊地苦寒和士卒勞苦的傳統格局,極大地豐富拓寬了邊塞詩的描寫題材和內容范圍。 藝術上的不同:

一.高適將自己的個人邊塞見聞,觀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為一體,蒼涼悲慨中帶有理智的冷靜,但基調是慷慨昂揚的。

二.岑參的詩歌中帶有感性的色彩,講究感覺印象,浪漫的想象,飄逸的描寫,寓情于景。如《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雪夜風吼、飛沙走石,這些邊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惡劣氣候環境,在詩人印象中卻成了襯托英雄氣概的壯觀景色,是一種值得欣賞的奇偉美。

三.高適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駢語,但并不繁于文采華麗,而是以縱橫頓宕,氣質深雄和渾厚的骨力取勝。岑參七言歌行縱橫頓宕、舒卷自如體勢十分靈活。

第三章

李白

簡述李白絕句佳作《獨坐敬亭山》的創作特點。 一.《獨坐敬亭山》寫獨坐時寂寞的心情與寂靜的山景忽然冥會,人與自然相親近,剎那間靈性相通,渾然一體。描繪出片刻的超然意趣。

二.詩人信口說出心領神會的感受,在相看兩不厭的人與山的冥會中,似有未曾說出的無限情思,韻味無窮。

簡述李白絕句的藝術特色。 自然明快:

一.語言簡潔明快而情思無盡,隨口說出而趣味叢生,自然,含蓄,真實簡練,蘊涵豐富。如《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二.李白的思想感情,灑脫氣質,開朗率真的性格,全都通過絕句靈光一閃地反映出來,自然明快。 清新俊逸:

一.李白的絕句境界清新,具有飄逸瀟灑的風格,反映了他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適的氣質,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韻味。如《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二.多寫興到神會,一揮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表現自然美和普通的人情、人性,平易真切,極富生活情趣,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之美。

試述李白詩歌的主要藝術特色。

一.李白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物象和具體事件做細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噴發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地奔涌而出。如《宣州謝脁樓餞別校叔叔云》。 二.想象變幻莫測,往往發想無端,奇之又奇,有異乎尋常的銜接,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氣魄宏大,想象力豐富,李白詩中頗多氣吞山河、包孕日月的壯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麗的優美意象,體現出豐富的藝術風格?!督疣l送韋八之西京》“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

三.語言風格自然、飄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點,明麗爽朗是其詩歌詞語的基本色調。他那些脫口而出、不加雕飾的詩句,顯出透明純凈而又絢麗奪目的光彩。

第四章

杜甫

簡述杜甫以時事入詩的新題樂府《兵車行》的創作特點。

盛唐著名詩人杜甫,字子美。他的樂府古體詩,將“歌”與“行”在表現職能上分開來?!侗囆小返膭撟魈攸c:

一.此詩諷刺唐玄宗不顧百姓死活窮兵黷武,標題不用《從軍行》一類樂府舊題,而是自創新題,直接針砭時弊。

二.在寫法上,一開始記事,敘述送別悲慘情景,繼之記言,為征夫訴苦,采用客觀紀實描寫手法。

簡述杜甫沉郁頓挫的創作風格。

沉郁頓挫是杜甫早年對自己創作風格的一種描述,出自他的《進雕賦表》。主要表示自己學力深厚,寫作技

20 巧嫻熟。“沉郁頓挫”具有憂憤深廣、潛氣內轉而波瀾老成的含義。“沉郁頓挫”可以概括杜甫詩歌藝術的主體風格。

一.憂憤深廣的時代特征:杜甫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一種時代加在無辜者身上的悲劇,籠罩著由于悲涼的氣氛。如《登樓》哀切之極,悲愴沉郁。

二.潛氣內轉和波瀾老成:由于生活的折磨,使原本生氣勃勃的詩人變得沉郁了。但他是一個有骨氣的人,郁積心頭的悲慨涌至口邊時,往往又一口氣強咽下去,心中的情感往復,流露下筆端的是潛氣內轉的起伏頓挫,給人以波瀾老成之感。杰出的代表作《秋興八首》,一次一次的憶長安、感盛衰和傷淪落,沉郁回環,悲慨深沉,極頓挫之致。以詩人身世飄零,憂念長安的悲愴心情作為基調,每一樂章從不同的角度共同表現基調的凝重感情。

簡述杜甫七律代表作《登高》的藝術特色。 這是杜甫詩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兜歉摺返乃囆g特色有:

一.此詩八句皆對,一氣貫注,縱橫恣肆,極盡變化之能事,深厚的感情和精嚴的詩律相融和。 二.寫得景象壯觀,氣勢磅礴飛動,悲愴而不消沉。

三.風格深雄悲壯,慷慨激昂,此詩是杜詩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被后人評為古今七言律第一。

試述杜詩寫實手法的表現。(即寫實手法的特點)

杜甫以時事入詩,直面社會現實,確實是杜詩很突出的特點,在他創作的新題樂府和古體詩中體現得尤為充分。寫實手法的特點有:

一.杜甫的詩歌主要反映社會人生,取材多是當代時事和自己經歷。以時事入詩而含熱淚深情。他的樂府古體詩,將“歌”與“行”在表現職能上分開來,以“行”詩寫時事,自立新題,另外獨創格調,如《兵車行》。 二.寫自己的真實見聞、感受,也就成為人民的代言人。不管自己多苦,也踏踏實實地在憂國憂民,所以才會寫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正是由于有對亂離生活的切身體會,他才能含血淚寫出《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生動描寫現實生活畫面的杰出詩篇。

三.形象的畫面中包含對祖國、人民、親人深切的感情。如《無家別》言“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民不聊生,則國將不國,他對于國家的命運的真摯關心,對于人民災難的深切同情,全融入一幅幅活生生的歷史畫卷里,具有感人的力量。

四.家事詩、自傳詩和紀行詩里,觀察仔細,能融入個人的生死之感,做到國事、家事、人事的融合。杜詩以家庭細事和日常生活為題材的“家事詩”,如《月夜》、《月夜憶舍弟》里。家恨與國恨互為因果,國恨而使家恨愈重,因家愁而將國恨具體化了。紀行詩,如《旅夜書懷》里,使山水草木都充滿著詩人的憂國憂民之情和遲暮飄零之感。

試述杜甫《秋興八首》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

一.這組詩共八首,是杜甫居夔州時思念長安之作,以家事的興衰為主題。八首猶如一首,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內容在第一首的“從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句已概括了。

二.杜甫在組詩中一次又一次憶長安,其盛衰之慨、淪落之哀回環往復。詩即景抒情,直訴悲憤,借古喻今,沉郁悲慨,極盡頓挫之致。

三.這組詩以夔府的秋日蕭瑟,詩人的身世飄零和暮年多病,特別是憂念長安的悲愴心情為基調,從不同角度表現其凝重感情,抑揚頓挫,如多重樂章組成的抒情曲。

試論杜詩的集大成。

一.杜甫“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戲為六絕句》所謂“親風雅”,實際是重興寄,表現為寫時事的寫實傾向,把文學從側重抒發個人情懷引向寫民生疾苦,開拓創作視野。 二.在藝術上“轉益多師”,廣泛學習前輩作家,總結文學藝術經驗,對詩的藝術形式,表現力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追求,因而成為詩歌的集大成者。 三.杜詩集大成的體現:

1.不簿今人愛古人,虛心學習前人和時人經驗。杜詩的敘事和寫實,受到《詩經》的雅詩和漢樂府的影響,

21 其愛國憂民、堅持正義的精神,又是對屈原《離騷》的繼承,具體表現為對以屈賦為代表的楚辭詩句詞語的直接運用和受到的影響。在五言詩上由受到王粲、曹植、陶淵明等人的影響。 2.作詩兼備眾體,風格多樣,并能推陳出新。

3.功力深厚,能融會貫通,自鑄偉辭,是杜甫集大成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抒》中“語不驚人死不休”。

第五章

大歷詩壇 名詞解釋: 大歷十才子 一.“十才子”之名,最初見于中唐詩人姚合編的《極玄集》,即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翊、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 二.“十才子”齊名的重要原因是,因大歷初年在長安參加重要的唱和活動而為世人所矚目,創作傾向和詩風相近。

三.他們詩歌的主要內容是歌頌升平、吟詠山水和稱道隱逸成為基本主題;擅長寫送別詩和隱居的詩歌。 四.詩歌藝術:講究格律辭藻,追求清雅閑淡,工于白描寫景。

試論大歷十才子作品的藝術特色。

“十才子”之名,最初見于中唐詩人姚合編的《極玄集》,即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翊、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他們的藝術特色有:

一.都擅長五言律詩,風格大致相同,個性表現不強烈不分明,遣詞造句都偏重于工整精練。追求清雅閑淡的藝術風格。

二.受特定心境和意緒支配,選擇的詩歌詞語往往帶有凄清蕭瑟、暗淡的色彩,因而其詩具有凄涼的整體風格。如用“秋風、落葉、夕照、寒雁”等。

三.喜用白描手法,多用描述性意象。其意象雖為生活中常見事物,但描寫細致,刻畫逼真。如錢起《湘靈鼓瑟》,追求精確和具體的寫實傾向,往往是極細微處感受體認,再逼真地描繪出帶有清幽韻味的小境界。 四.詩的意境疏于淺近狹小。往往

一、兩句就勾勒出“詩中有畫”的優美詩境,但往往構不成通篇渾融一氣的意境。

試論顧況和李益的詩風對盛唐詩歌向中唐詩歌演變轉換時的影響。

在過度時期的大歷詩壇,顧況和李益是有突出特點及貢獻的詩人,他們對中晚唐詩的影響很大。 一.顧況詩風既有通俗明快,真率自然的一面,如《苔蘚山詩》;又有奇思異想,充滿狂放之氣的一面,如《悲歌》。他的詩預示了貞元元和間元白、韓孟兩大詩派的共同特點,其通俗的一面影響了元白詩派,其縱橫不羈的奇異一面為韓孟詩派所繼承而變本加厲。

二.李益的詩較突出地表現了大歷詩風格上的兩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韻,也有中唐的先聲。寫景抒情時,注重于瞬間感受中捕捉詩意,可已不象盛唐詩人那樣著重總體感受的把握,而是偏于較精細深婉的心態描寫。他的《喜見外弟又言別》詩中的感傷情調,帶有大歷的時代特點。而他的《塞下曲》又繼承了盛唐邊塞詩的風格,詩中不乏豪情壯志。

第六章

中唐詩歌 名詞解釋: 元和體

一.元和是唐憲宗的年號。

二.唐代詩人元稹、白居易在元和年間所寫的長篇排律、“小碎篇章”、艷體詩統稱為“元和體”。 三.世俗化為社會普遍接受和欣賞的淺近文體,呈現出詩歌歷史轉折時期的寫實尚俗特征。

試論白居易諷喻詩、閑適詩、感傷詩的不同特點。

白居易,中唐詩人,字樂天。他把自己的詩分為四類:諷喻詩、閑適詩、感傷詩和雜律詩。

22 一.諷喻詩的特點:

1.諷喻詩的代表作是《新樂府》、《秦中吟》。 2.詩歌的內容:

A.反映國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興傳統,能夠“為民請命”。如《輕肥》、《賣炭翁》。 B.充分暴露當時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體現出對社會、對政治、對人民的強烈正義感和責任感。 3.諷喻詩的藝術特點: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志。其辭質而徑、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實、其體順而肆。 二.閑適詩的特點:多寫個人閑居獨處時的生活感悟,詩風淺近平淡。如《問劉十九》。

三.感傷詩的特點:受外界事物所感、情理動于內而形諸詠嘆者,以《長恨歌》和《琵琵行》最為有名,代表著白詩的最高成就。

試論元稹對新樂府詩創作的推動作用。 中唐詩人,字微之、行九,世稱元九。 一.元稹注意到李紳的《新題樂府》,并起而和之。

二.他在《樂府古題序》中提出以杜甫為榜樣,大膽借用古題或另擬新題來創作新體樂府詩,在詩歌中反映社會問題、政治問題、專門有諷刺執政,代民伸冤。

三.他在當時興起的新樂府創作活動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試論韓愈以文為詩的特點及在詩歌中的創新。 中唐詩人,字退之,郡望昌黎,自稱昌黎韓愈。 以文為詩:

一.按游記散文的敘述順序,如《山石》寫傍晚上山入寺到第二天清晨下山的所見所聞,記敘詳細,給人如臨其境之感。

二.以“單行”散句貫穿,寫景刻露,為七言詩散文化的典范之作。如《山石》

三.鋪排的手法,如《南山詩》寫終南山的高峻和景象變幻,連用五十個“或”字的詩句加以鋪排描寫。 詩歌上的創新: 一.以文為詩

二.構思、想象、意象都很特別,在藝術上蓄意追求恒重、怪奇、險勁的境界。如其《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

三.著意搜羅奇語,但因有真情實感貫穿,所以仍然不失詩的感染力。如《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四.以丑為美,將生活中的丑陋事物寫入詩中,如《答柳柳州食蝦蟆》。

試比較白居易與元稹在藝術上的異同。 相同:

一.文學主張相同,都主張詩歌要反映社會、政治、民生,推動了諷喻詩的創作。如白居易的《輕肥》《賣炭翁》;元稹《上陽白發人》,都充分暴露當時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體現出對社會、對政治、對人民的強烈正義感和責任感。

二.部分詩歌的題材、內容相近。如諷喻詩、艷情詩。 三.藝術上都寫實尚俗。 不同:

一.元稹部分新樂府借用古題,不似白居易那樣堅決徹底,旗幟鮮明。 二.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以及人物的生動性方面,元稹都不及白居易。

三.白居易最看中諷喻詩,但成就最高的是感傷詩,以《長恨歌》和《琵琵行》最為有名。元稹創作成就表現在艷情詩和寫生離死別的悼亡詩,如《物腰》《行宮》《離思》《譴悲懷》

名詞解釋: 長吉體

一.中唐詩人李賀,字長吉,所以他的詩歌也被稱為“長吉體”。

23 二.“長吉體”詩在構思、意象、遣詞、設色等方面都表現出新奇獨創的特色,形成瑰麗、冷艷的浪漫風格,在整個中國詩歌史上,都獨樹一幟。

簡述劉禹錫詠史詩的特點。

中唐詩人,字夢得,有“詩豪”之稱。他的詠史詩在他的詩歌中占的分量不大,藝術上卻極精湛: 一.他的詠史詩多為登臨歷史遺跡的懷古之作,借古喻今。 二.采用五七言律絕的形式。

三.含有精辟的議論和卓識。如《西塞山懷古》在寄寓懷古的風景中,融入了現實的憂患意識。

簡述劉禹錫竹枝詞的藝術風格。

中唐詩人,字夢得,有“詩豪”之稱。

一.劉禹錫的民歌體竹枝詞和楊枝詞,是他被貶逐的二十三年間,受民風淳樸的巴山楚水之地民謠俚曲影響而創作的獨具特色的作品。

二.這些作品注意吸收民間口語,學習民歌悠揚婉轉的情調,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如《竹枝詞二首》“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請”。以七絕寫民歌體詩,前兩句保持了七絕聲律諧婉的特點,后兩句則吸收了民間傳唱的竹枝詞曲調凄涼怨慕的特點,有采用諧聲雙關、重迭回環等藝術手法。

簡述柳宗元《江雪》、《漁翁》詩的意境與藝術風格。

柳宗元再次遭貶后為從悲憤中解脫出來,他幻想象陶淵明一樣歸隱田園,寫了一些山水田園詩,試圖以清凈幽寂的自然境界凈化心靈。如《江雪》《漁翁》

一.這兩首詩是作者山水詩代表作,營造出地老天荒的空曠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遠。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二.藝術上寫得精刻孤峭,雖受陶淵明山水田園詩的平淡風格影響,但沒有陶詩那么恬靜閑適,而多了一層冷漠空寂。

試論孟郊詩的苦吟風格特征。

孟郊作詩尚奇峭,出自苦吟。在中唐大批寒士困頓失意的廣闊社會背景下,孟郊為成為中唐苦吟詩人的代表。 一.詩中頗多患難感、憂郁感,以及人生悲劇與絕望心理交織成的幻滅感。如《嘆命》

二.重主觀感受,能妙造幽微,變熟為生,化險為夷。慣用白描手法,形象化的比擬和苦吟出來的精警字句,夸張地突出描寫對象。如《寒地百姓吟》。

三.突破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光大自屈原以來發憤以抒情的精神,實踐了不平之鳴的創作理論。

試論李賀詩歌的藝術特征。

中唐的李賀是一個苦吟詩人,他的詩歌稱為“長吉體”,主要藝術特色有:

一.在構思與藝術想象上具有獨創性。如《夢天》詩的前半部分寫瑰麗的月宮仙境景色,撲朔迷離,后半部分突然轉而俯覽人世的蒼桑,構思甚為奇特,想象力驚人。

二.詩歌的意象非同尋常,善于運用神話和怪誕、華美的詞匯,別出心裁地創造出異想天開、從未有過的意象。強烈的主觀色彩常表現為意象復合的“通感”,如《李憑箜篌引》。鮮明瑰麗的意象和豐富的主觀色彩,是李賀詩歌最突出的特點之一。 三.“冷艷怪麗”的風格特色。他的詩歌是冷、艷、奇、險自成一家,喜用“啼”、“泣”、“腥”、“冷”之類的字眼,組成一幅幅冷艷的圖畫,表現出一種悲哀的美。字詞上濃妝重墨,如《雁門太守行》。他的詩歌在修辭設色上,千錘百煉而成的詩句和奇詭用語,美化了他的苦悶和悲觀消極的情緒,使詩歌帶有濃重的傷感冷艷風格。

四.唯美傾向。他的詩中苦悶的象征,直觀幻想和描寫,在藝術修辭技巧上達到了很高的境地。

24 試論柳宗元詩歌的主要內容。 中唐著名詩人柳宗元,字子厚。

一.他的詩僅存一百余首,大部分作于貶官永州、柳州時期。其詩歌內容主要是抒寫謫貶的抑郁悲傷和思鄉之情。如《登柳州城樓》難以排遣的愁思充塞于天地山海間。

二.在貶謫期間所寫的山水田園詩,主要寫自己試圖以清靜幽寂的自然境界凈化心靈,消除現實的困擾為內容。如《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漁翁》,營造出地老天荒的空曠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遠。

試論劉禹錫、柳宗元被貶謫后創作的詩有何不同之處。 一.題材不同

1.劉禹錫的大半生是在貶謫中度過的,在貶謫期間創作了詠史詩,分量不大,卻藝術精湛思想深刻。他的詠史詩多為登臨歷史遺跡的懷古之作,借古喻今。采用五七言律絕的形式。含有精辟的議論和卓識。如《西塞山懷古》在寄寓懷古的風景中,融入了現實的憂患意識。

他被貶逐的二十三年間,受民風淳樸的巴山楚水之地民謠俚曲影響而創作了獨具特色的作品:民歌體竹枝詞和楊枝詞,

2.柳宗元在貶謫期間以寫山水田園詩見長。作者再次遭貶后為從悲憤中解脫出來,他幻想象陶淵明一樣歸隱田園,寫了一些山水田園詩,試圖以清凈幽寂的自然境界凈化心靈。如《江雪》《漁翁》 二.藝術特色不同

1.劉禹錫的詩歌總的特色比較明快,民歌體詩新鮮活潑、格調明快,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近體則寫得含蓄精練,風格剛健爽朗,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如《竹枝詞二首》:“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2.柳宗元的詩歌創作了空曠孤寂的境界,意境冷峭清遠。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藝術上寫得精刻孤峭。

第七章

李商隱與晚唐詩歌 名詞解釋: 無題詩

一.李商隱用無題為名的愛情詩,稱無題詩。無題詩具有“朦朧”的特點,旨意隱秘。

二.無題詩的范圍,一般認為是作者抒寫不愿明言的生活遭遇或思想感情的詩篇。包括以《無題》為題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為題“準無題”近三十首。主要包括兩種,即寄托說和愛情說。

簡述李商隱無題詩的內容和特征。

晚唐詩人李商隱最為人傳誦的,是他以無題為名的愛情詩,他的無題詩具有“朦朧”的特點,旨意隱秘。關于無題詩的內容和作意,主要說法有兩種,即寄托說和愛情說。

一.無題詩多數與愛情有關,有的寄托痕跡比較明顯,有的則似有似無。抒寫的是交織著希望和失望的悲劇性愛情和愛情心理。一些無題詩,在愛情篇章中融入對社會人生的清涼體驗、和那種恍惚不定、總是有所失的情感,如《無題二首》“鳳尾香羅薄幾重”寫青年女子與對方邂逅,渴望相間而不得的心情,可能寄寓了作者落拓不遇的感傷。

二.善于運用比興象征手法寫愛情生活中的種種感受,十分注意比興本身形象的鮮明、生動、完整,力求其既富于生活感受,又具有啟發性,創造出交織著希望與失望、令人目眩神迷的帶有傷感情調的情詩之美。如《無題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風”兩心相應一點通,但徒留羨慕不已的回憶而已,非常的失意悵惘?!稛o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傷別復傷春,明知別后會合無望,仍癡心不改、這種執著于苦戀的怨曠之情,已近于愛情絕唱了。

試論李商隱詩歌的藝術特色。

李商隱是唐詩發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詩人,以其獨具特色的美侖美奐詩歌登上了整個晚唐詩創作的藝術最高峰。

一.他對于愛情的執著,開創了詩歌上新風格、新境界。他的詩成就最高的是近體詩,尤其是七律、七絕。如果說杜甫是唐代七言律發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那么,李商隱則為第二座里程碑。他繼承了杜甫的沉郁

25 頓挫,又融合了齊梁詩的濃艷色彩、李賀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綿邈、綺麗精工的獨特風格。 1.寫景中融合比興象征,寄寓困頓失意的身世之感。

2.愛用冷僻的典故,故詩中的意象特別美麗,而整體意旨往往隱晦。 3.語言綺麗而對仗工整,音律圓美婉轉。 4.“近而不浮,遠而不盡”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朧之美。

二.他的絕句寫得深情綿邈,沉博絕麗,有的比較隱晦,但可以在精工富麗的辭章中體會到他的婉轉情思,而且很傷感。如《夜雨寄北》感情細膩,意境婉約,在藝術上的明顯特色便是細美幽約、朦朧含蓄,為傷感唯美文學的典型。

試論杜牧詩歌創作的藝術成就。

一.晚唐詩人中,他第一個大量用七絕寫詠史詩,用史論筆法,寓褒貶議論于含蓄詩味中,極大地發揮了絕句體的妙用,創作了許多有“二十八字史論”之譽的詠史作品。如《泊秦淮》通過對歷史曾有過的繁盛轉瞬即逝的傷悼,以及揭露統治者的荒淫誤國,抒發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見識,其中深寓對現實的不滿和諷刺,立意高絕的議論,表現出橫溢的才氣。

二.憂國憂民的壯懷與傷悼之情交織成一種俊爽的風格。

三.還寫過一些出色的傷別詩,紀行、寫景詩也頗多佳作。善于選擇清新明朗、能給人以快感的景物來抒寫他的情懷,用色彩鮮明的語言,創造出情景交融的優美詩境,如《山行》“遠上寒山石經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富于詩情畫意,意境優美,以暢達的語言傳達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氣息,明麗而有立體感的畫面給人美妙的藝術感受。

名詞解釋: 苦吟詩

1.晚唐時期,苦吟詩的早期代表是孟郊,后來有賈島、姚合。他們的詩風相近,都以苦吟著稱所以稱苦吟詩。

2.他們的詩風又各有特色:

孟郊詩中頗多患難感、憂郁感、以及人生悲劇與絕望心理交織成的幻滅感。 賈島詩多是寄贈酬唱之作,極少反映現實生活,氣度也顯得比較狹窄。 姚合與賈島是詩風相近的詩友。

試述賈島和姚合的“苦吟”與孟郊有何不同。 相同:

1.他們都以苦吟著稱,因此歷來有“郊寒島瘦”之說 2.孟郊、賈島都寫貧病饑寒、窮困潦倒。 不同:

內容:他們都寫貧病饑寒、窮困潦倒。 孟郊:寫“士不遇”,想用世而最終賚志以歿的悲劇性的一面。

賈島:徹底放棄雄心、醉心于琢磨詞句的遁世的一面,他的詩也有激烈奮發的一面,如《劍客》。但更多的如其《送別》。他的詩多是寄贈酬唱之作,極少反映現實生活,氣度也顯得比較狹窄。反應生活的深廣度不如孟郊。 藝術上: 孟郊成就最高

賈島:不如孟郊,他的五言律寫得很精深,能于細小處見精神,造清奇幽微之境,推敲字句。如《題李凝幽居》“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姚合:作詩的才華和“苦吟”工夫都不及賈島,他的大多數詩都顯得平淡無奇,境界與格調也并不很高。

第八章

唐代散文

26 試述韓柳古文理論對散文革新運動的推動作用。(即韓柳古文理論有哪些觀點)

唐代古文運動之所以至韓、柳始成,主要是因為韓、柳在批判繼承古文運動先驅之文論的基礎上對儒道進行全面的清理,提出了許多反傳統觀念的新解,以文章內容的變革帶動形式的變革,使“文以載道”說產生了實踐意義,并在理論上趨于完善。

一.韓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觀念,在總結前人關于文章作為表現儒家思想體系的“道”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道”與“文”的關系。

1.從“明道”的要求出發,韓愈特別強調作家思想修養的重要性。 2.在具體的實踐中,韓愈提出了“不平則鳴”的口號。 二.提出“唯陳言之務去”和“詞必己出”的主張。 三.提出“文從字順”要求文字的表達要流利。 四.“氣盛則言”把文氣與文章的語言表現聯系起來,認為文章氣勢就是從語言的短長和聲的高下而來。 柳宗元對于文體、文學語言的改革,他的意見也大體與韓愈相似。

試論韓愈古文成就的表現。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韓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單行、上繼先秦兩漢文體的散文稱為古文。古文成就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 韓愈的古文在各類文體的上都有創新。

1.碑志。他的碑志雖然也有溢美隱惡的“諛墓”之作,但有不少作品巧于摹寫,注意剪裁,把精辟的議論,真摯的感情運用于其中,加之善于刻畫人物,突出中心,使其成為“一人一樣”的生動傳記文。如《柳子厚墓志銘》形象鮮明,感慨深長,很有感染力。

2.贈序。融抒情、記事和議論為一體的雜文文體。如《送孟東野序》 3.雜文中的“雜說”,短小精悍而內容豐富,行文尤為不拘一格。如《雜說四》 二.創作了一種簡潔精辟,清晰流暢,富于美感的新型散文。

三.可以用各種體裁,在各種題目下,根據現實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思自由地記敘、描寫、議論和抒情。如《進學解》《祭十二郎文》

四.語言接近口語化,通俗明白,能把口語推敲成新的詞語。提煉出一些生動的語言,如一些成語:“不平則鳴”、“落井下石”、“坐井觀天”等。句式的結構也靈活多變,文從字順,也雜以駢儷句法。 韓愈古文總的風格是雄深雅健、猖狂恣睢。

簡述柳宗元人物傳記的特點。

一.突出的特點:主人公多是社會上地位不高或被壓迫的人物,如不愿承擔賦稅的捕蛇者,種樹的老人。 二.大多以真人真事為基礎,但有的作品也帶有若干虛構、寓言的成分,作了一定的夸張,其重情節、重細節處,明顯地受唐代新興的傳奇小說的影響。如《捕蛇者說》

三.著重描寫的是人物的奇特之處,并通過人物奇特的舉動寫鮮明的有個性的人物形象,塑造典型形象。如《種樹橐駝傳》

簡述柳宗元山水游記的藝術特色。

山水游記是柳宗元散文中最具藝術特色的作品,多寫于他流放永州的十年中。主要藝術特色有:

一. 寓情于景,在景物描寫之外單獨的發議論和抒情,大量的情況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匯在山水之美的藝術境界中。以山川之美來反映自己的見棄,發抒他的憤怒,悲哀抑郁的情緒。如《始得西山宴游記》自然美與他的精神切合,而與痛苦的人生和鄙俗的現實相對立。

二.把自己的感情移入自然之中,描繪出反映著自己審美理想的自然,表現出了一種詩情畫意的自然美。如《永州八記》荒郊野外的平凡山水被寫得千嬌百媚,經過藝術的升華,顯得單純、寧靜、清新呈現出一種幽麗之美。

三.捕捉自然事物最獨特最精微的變化情態,予以生動的再現。如《小石潭記》

四.峭拔的骨力和清冷的色調相糅合,構成其山水散文乃至其它眾多作品的典型風格。確立了這種體裁在文學史上的獨立地位。

27 簡述柳宗元寓言散文的特色。

一.強烈的現實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如《黔之驢》敘述一個無能無德又無自知之明的驢被老虎吃掉的故事,在當時具有諷刺作用,對后人也有教育意義。

二.善于繪聲繪影,因物肖形,創造了比較完整的、個性化的寓言形象。既集中動物本身的特征,形象鮮明生動,又揭示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的嘴臉,寓意深刻,如《蝜蝂傳》集中了許多善執物、好上高的小蟲的特點,塑造了一個貪婪,愚頑的蝜蝂小蟲形象,嘲諷追求名位、貪得無厭的丑行的意義。 確立了寓言在文學史上的獨立地位。

第九章

唐傳奇與變文、俗講 名詞解釋: 唐傳奇

一.唐傳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說,在六朝志怪小說的基礎上,融合歷史傳記小說、辭賦、詩歌和民間說唱藝術而形成的新的小說文體。

二.在唐代,傳奇只是某些單篇作品或小說集的專稱,至宋代才開始將傳奇用作唐代新體小說的統稱,以區別于舊有的志怪小說。

變文 一.“變文”是唐代民間創作的一種新文體,其體裁是有說有唱,為佛教俗講所借用。所謂“變文”之“變”,當時指變更了佛經的本文而成為“俗講”之意。

二.變文的體制是散文與韻文相結合而成。散文為講述之用,韻文用來歌唱。

三.變文分為三類:一是演說佛經故事的宗教性作品;二是演說歷史故事講史作品;三是演說民間傳說題材的作品。

簡述唐傳奇與志怪小說的區別。

1.唐傳奇反映現實生活,志怪小說反映的是超現實的神靈鬼怪。 2.唐傳奇是作者的虛構,志怪小說收集奇記。

3.唐傳奇情節曲折離奇,篇幅加長,志怪小說粗陳梗概。

簡述唐傳奇的藝術成就。

唐傳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說,在六朝志怪小說的基礎上,融合歷史傳記小說、辭賦、詩歌和民間說唱藝術而形成的新的小說文體。主要藝術成就有:

一.唐傳奇的藝術成就相當高,情節的傳奇性與現實性相容,情節的虛構、想象與作品的藝術性融合一體,虛構和想象已標志著文言短篇小說創作的成就。如《柳毅傳奇》寫充滿神話色彩的書生與龍女相戀的故事,情節離奇,但人情味很重。

二.體裁豐富。有描寫愛情的,如元稹的《鶯鶯傳》、蔣防的《霍小玉傳》;寓言諷刺題材有沈既濟的《枕中記》“黃粱夢”;歷史題材陳鴻的《長恨歌傳》《東城父老傳》;游俠題材杜光庭的《虬髯客傳》;神怪題材裴铏的《傳奇》。

三.所寫故事情節化、細節化,注重寫人物的生活瑣事,尤其注重寫他們的情感生活或性情偏嗜之類的細節。 四.敘事模式由故事中心向情節中心、人物中心演進。

五.敘述語言雅俗兼采,時莊時諧,用文言描寫物態人情以至瑣事,簡潔、準確、豐富、優美,將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現力發揮到很高水平。

第十章

唐五代詞 名詞解釋: 花間詞派

1.花間詞派是晚唐五代奉溫庭筠為鼻祖而進行詞的創作的一個文人詞派。 2.得名于趙崇祚編輯的《花間集》,共十八家詞共五百首。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人詞總集。

28 3.產生于西蜀,多用華麗的字詞和婉約的表達手法,寫女性的美貌和服飾以及他們的離愁別恨。

簡述馮延巳的婉約詞風和優美意境。 馮延巳是南唐詞人中的佼佼者。

一.馮延巳作詞不追求人物描述的具體真切,而是重在抒發觸景所生之情,情思千回百轉,若有寄托,深婉而纏綿悱惻,將晚唐以來的婉約詞風又推進了一步。

二.寫思念、離愁,把男女之情作為抒寫的主要內容,這是馮延巳和“花間”詞人共同之點。但較少對女人的容貌和體態進行刻畫,他寫的是一種感情的境界。如《鵲踏枝》。有的詞較多身世的凄愴感慨的抒發,如《采桑子》。馮延巳詞中著力表現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優美的意境,如《謁金門》以風吹皺水面起興,寫思春閑情,完全是一種優美意境感發的心緒,開闔蕩漾,情調極為雅致。

試論溫庭筠《菩薩蠻》二首的藝術風格。

一.溫庭筠是“詞為艷科”的始作俑者,領導了五代詞的發展趨向。他的兩首有名的《菩薩蠻》詞,寫美女的體態裝飾及其閨閣情思。

二.不作明白的敘述,而以物象的錯綜排比和音聲的抑揚長短,增加直覺印象的美感,引人產生一種深美的聯想,成功地把形象鮮明的物語、景語與難以琢磨的情語融合在一起,使所要表現的難以言狀的心緒,轉化成可感的優美物象。“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通過將美女起床、梳洗的懶散的動作,把一種本來難以琢磨的閨閣情思,表現的可感知。

三.溫庭筠的詞常以靜態的描繪代替抒情,尤著力于細部的重彩描繪,富有裝飾性,而且善于用暗示的手法,造成了含蓄的效果。如“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美人的情思是希望和他心愛的人成雙成對,作者用一種含蓄的手法表現出來。

試論李煜前期詞與后期詞的不同。

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個皇帝,世稱李后主。

一.他的早期作品以反映沉溺聲色、縱情逸樂的宮中生活為主要內容。描寫精細、生動、且富有情趣。如專詠美人口的《一斛珠》。他的艷情詞并未脫“花間”舊格,但寫得較為真切率直,如相傳寫與小周后偷情的《菩薩蠻》,用直白淺露的敘說,把熱戀女子約會的情態和放縱心理寫得淋漓盡致。

二.李煜后期詞的主要內容是寫亡國之痛,故國之思。純以白描的手法直抒內心極度悲痛,詞中時空跨度很大,加大了感情容量,抒發的感情以哀傷真實為主,能引起歷代讀者的共鳴。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用白描的手法抒發了對江山、故國的懷戀,充滿了悔恨、悲憤和哀愁等復雜的情感,感慨極深,詞境也極為闊大。

試分析溫庭筠與韋莊詞的異同。 相同:

一.都以詞名世,所以并稱“溫韋”。

二.兩人詞的內容都是以男女情愛離別相思為主要內容。如溫庭筠的《菩薩蠻》、韋莊的《思帝鄉》。

三.都開辟了一種新的詞風。反映了詞由僅供歌兒舞女演唱的伶工之詞,到抒情寫懷的士大夫之詞的漸變過程。如溫庭筠為了適應舞艷歌席場合的實用要求,他的詞中都是精麗字詞和綺麗意象的組合,適于花間酒下歌詠的香軟詞境,具有娛樂價值,這對于詞在晚唐五代迅速興起有決定性的意義。而韋莊相對淡漠詞體佐歡酬賓的實用功能,開啟了文人詞自抒情懷的傳統。這不僅是韋莊詞的一大特色,也是詞的風格內容一大轉變。 異:

一.溫庭筠多“伶工之詞”。大膽的寫側艷之詞,是“詞為艷科”的始作俑者,領導了五代詞的發展趨勢。而韋莊多“士大夫之詞”。 二.藝術表現手法不同。

溫庭筠:以排比和音聲的抑揚長短,增加直覺印象的美感,引人產生一種深美的聯想,成功地把形象鮮明的物語、景語與難以琢磨的情語融合在一起,使所要表現的難以言狀的心緒,轉化成可感的優美物象。如《菩薩蠻》(小山重迭金明滅)。常以靜態的描繪代替抒情,尤著力于細部的重彩描繪,富有裝飾性,而且善于用

29 暗示的手法,造成了含蓄的效果,如“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美人的情思是希望和他心愛的人成雙成對,作者用一種含蓄的手法表現出來。

注重文辭聲律的華美精工,艷麗如晚唐詩風,炫人眼目。少藻飾、多白描的語句寫離情別恨,如《更漏子》、《夢江南》。詞境纏綿悱惻,凄麗而有情致,頗有民間曲子詞的風味。

韋莊:以疏淡之美,寫詞抒情為主,直抒胸臆,風格趨向清麗,如《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自然清新的風格,江南的景美、人美、生活美,寫得疏朗、顯直。他是一個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詞的作家,對情事多作直接而且分明之敘述。如《思帝鄉》寫的是常見的情愛題材,但長于勾勒,直接描述人物的心理感受,筆調疏放秀美。 三.風格不同。

溫庭筠:開創詞為艷科的傳統,領導了五代詞的發展趨向。注重藻飾以艷麗見長,具有密麗的風格。 韋莊:對民間抒情詞給以藝術的加工,以疏淡為美。

第五篇

宋代文學

第一章

北宋初期的文風與詩風 名詞解釋: 西昆體

1.以楊億等人為代表的西昆體,是宋初影響極大的重要文學流派。 2.“西昆”因創始人唱和的詩集稱《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楊億、錢惟演、劉筠為魁首。

4.作詩宗主李義山,講究辭采,以偶麗為工,好用事,以表現才學和功力。

昆體功夫

昆體功夫是西昆體在藝術上的表現。

一.以楊億為代表的西昆體作家在藝術上講究藻飾、多用故事。

二.作詩注意修辭,重格律和借代,頗具李商隱的“沉愽絕麗”之風。 三.大量用典

第二章

歐陽修與北宋詩文革新

簡述歐陽修散文“六一風神”的美學風格

1.歐陽修的散文措辭平易,用詞造句精練而有變化,自然地敘事、自然地抒懷。這標志著他的散文創作從崇尚骨力到傾心于風神姿態、從陽剛到陰柔的轉變。 2.本質是散文的詩化和情感的外顯。

3.文章結構層次清楚而轉折,語言層次平易自然。這些都是“六一風神”的構成要素,這種特點偏于陰柔之美。

簡述王安石的“王荊公體”詩有何特點 1.王安石《題張司業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中的“奇崛”,以瘦勁剛健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種藝術境界,但進入老年后,卻視奇崛為平常了。即寓悲壯于閑淡,既有清新閑適,又有沉郁悲壯,被稱為“半山詩”。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寧居住的地方,他這個時期的詩歌被編訂為《半山集》亦稱“半山詩”,主要體裁是絕句。 2.“王荊公體”即“半山詩”或“半山絕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詩歌創作而言。特點是重煉意,如《登飛來峰》通過寫登臨山塔遠眺,反映出詩人高瞻遠矚、不畏艱險的胸襟氣魄。又重修辭,如《泊船瓜州》,還有用事、造語、煉字等。主要載體是其晚年雅麗精絕的絕句。“王荊公體”的長處是下字工、用事切、對偶精,既有深婉不迫處,也有生硬奇崛處,為江西派的先驅。

第三章

蘇軾

30 試述蘇軾散文的藝術成就

宋代古文家蘇軾各體散文眾多,大致可分為議論文、記敘文和小品文等,這些散文的出現標志著宋代古文運動的最高成就和完全勝利。

一.議論文,以政論、史論為突出。他的議論文多雄辯滔滔氣勢縱橫,議論與文采交融,感情與理智并注,語言明快暢達,長于形象的說理,頗具文學價值。

二.記敘文包括碑傳文、記體文及文賦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記和亭臺樓閣記為代表。憑借議論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現對自然景物的賞會與人生哲理領悟之間的融合。山水游記,如前、后《赤壁賦》,表現出借景立論的特點。亭臺記,如《喜雨亭記》先敘為亭作序之由,次則記雨,再渲染人之喜樂,文章如水波層層蕩開去,文理自然。記敘文多數是文學性散文,將敘述、描寫、抒情錯雜并用,隨意揮灑。

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寫作隨意的書札、題跋、雜記和隨筆為主要文體樣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雜記和隨筆、記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見聞和感受,如《記承天寺夜游》。這類小品文,不拘格套,獨抒性靈,寫作特點是信手拈來,漫筆寫成。

蘇軾散文總的藝術特色是: 一.“辭達”、“通脫”,有圓活流轉、錯綜變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二.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維。如《前赤壁賦》 三.有詩化傾向,以情感和才氣為文,富于想象。

蘇軾詩歌的內容:

按題材內容,蘇詩大體可分為:

1.社會政事詩:反映民生疾苦和時政得失的詩篇,如《荔枝嘆》。

2.山水景物詩:將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寫景中的抒懷遣興之作,寫流動景色的《江上看山》;寫奇幻煙云的《登州海市》;寫景寄懷升華的人生感悟的哲理高度,或寓有濃厚的身世之感,如《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 3.和陶詩:寄情山水,以自適為趣的意味更濃,如《和陶歸園田居六首》平淺而有深味,在藝術上把握了陶詩豪華落盡見真淳的特色,能夠將親身經歷的生活場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寫,達到了“神似”陶詩的地步。

4.題畫詩:把畫景轉化為詩境,善于寫出畫面的動態,并就畫意進行藝術聯想,揭示畫外之韻味,如《惠崇春江小景》。

試述蘇軾詩歌的藝術特色 1.“以文為詩”是蘇詩的顯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氣格貫穿,如《石鼓歌》。“以文為詩”實際上靠以才氣為詩而獲得成功。 2.豐富的比喻,也稱“博喻”,如《百步洪》。

3.敏銳細致的觀察力與出色的文字表現力,平凡事物,一經其手寫出,給人以觸處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4.以才學為詩,體現為好議論、善于使事用典。有意識地以議論入詩,將對事物的形象感受與哲理思考結合起來。如《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蘇詩兼備各體而以七言為擅長,而且風格多樣,七絕清麗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6.蘇詩的基本風格有二,一是剛健的清麗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曠閑逸。高風絕塵才是其詩風的主導傾向,即一種超越世俗的審美境界。

試述蘇軾詞在宋詞發展變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 一.簡述蘇軾詞對詞境的開拓

1.蘇軾以前的詞為應歌之曲子詞,多寫男女相思,寫花間酒下的傷別。蘇軾詞抒發磊落縱橫豪放之襟懷,擺脫花間詞婉轉之態,為激越、豪放。充分表現作者的人格個性。如《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蘇軾把詞的題材取向從應歌回歸到表現自我,并從現實生活中擷取創作題材,故蘇詞多為感事之作,有

31 的還采用詞題小序的形式確定表現的內容,交代創作動機。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定風波》。用記實手法寫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詞的抒情貼近現實生活,詞中的抒情人物形象與創作主題也由分離走向統一對應。使詞的創作走向正視現實、面向社會和真實人生的大道,極大地拓寬了詞的取材范圍。

3.蘇軾用詞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負、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擴大了詞境,把詞家“緣情”與詩人“言志”結合起來,詞品與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統一和融合。

二.簡述蘇軾的“以詩為詞”

1.首先指的是詞所反映的生活內容的擴大,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體制,向“士大夫化”發展。 2.在蘇軾之前的“曲子詞”的曲子,基本上是“輕音樂”“軟性文學”。到蘇軾將詞題小序發展起來,作詞寓以詩人句法、引議論入詞、大量用經、子典故,突破音樂對詞體的約束,如《臨江仙》。蘇詞充分體現了文人的審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詞。

蘇軾以詩為詞的積極意義,在于改變了詞的舊傳統,增加了詞的內容,豐富了詞的體式,促使詞發展成為獨立的抒情詩樣式。

三.簡述蘇軾詞的風格

蘇詞的風格是豪放,蘇軾乃宋詞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許多極清空幽秀的作品,風格是多樣化的。 1.豪放,如《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婉約,如《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此詞為悼亡之作,對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兩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嘆喟中。

3.清曠,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第四章

黃庭堅與江西詩派 名詞解釋: 江西詩派

1.江西詩派是宋代影響最大的一個詩歌流派,江西詩派有一祖三宗之說,一祖為杜甫,三宗是黃庭堅、陳師道和陳與義。

2.得名于呂本中的《江西詩社宗派圖》。

3.領袖是黃庭堅,其它主要人物有: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韓駒等。

4.江西詩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詩派為觀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風格和師承為判斷的根據,非地域之劃分,入詩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詩派是元佑學術的一部分,是作為“紹述”政治的對立物而發展起來的,其盛衰與政局有密切的聯系。

5.創作主張及特色有:重視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為新、變俗為雅;風格生新瘦硬,但兼有瀏亮芊綿。

簡述黃庭堅“山谷體”的藝術特點

黃庭堅的山谷體詩歌是元佑時期宋詩發展到高峰期的產物,嚴羽在《滄浪詩話》將黃庭堅的詩列為“山谷體”,其主要藝術特點有:

1.喜歡用拗句,所謂“拗句”,主要是將律詩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變,有意造成一種打破平衡和諧的效果,給人以奇峭倔強的感覺。這種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語的做法,是形成山谷體生新瘦硬風格的重要因素。 2.“用典”也是山谷體求創新的重要方面,是“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落實于具體的詩歌創作。所謂“奪胎換骨”,是“點鐵成金”的具體化,是一種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語產生質的變化、化平凡為奇趣的語言煉金術,對前人用典法的一個發展,目的在于“以故為新”——援用前人之語而另立新意。如,《登快閣》“朱弦”、“青眼”一聯,活用伯牙、子期和阮籍的歷史典故。

簡述黃庭堅“山谷體”的風格特征

黃庭堅“山谷體”的總風格特征是“生新瘦硬”

1.以字句的奇崛造成一種陌生感,追求詩境的生新美、詩語的峭拔美和詩韻的兀拗美。“生新”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語,“用典”也是山谷體求創新的重要方面。“瘦”洗凈鉛華;“硬”剛健挺拔。工于煉字是山

32 谷體的特征之一,以善用動詞、形容詞和語助虛詞的煉字法著稱。

2.也有瀏亮芊綿的自然曉暢之作,如《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表現作者晚年歷經磨難而不屈服的堅強性格,雖不乏勁峭氣格,但運筆自然流暢,語句淺易。

第五章

北宋詞與南渡詞

簡述晏殊《珠玉詞》的藝術特色

晏殊的《珠玉詞》往往是晚會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吟詠春花秋月的閑愁。這類詞的主要藝術特色有: 1.詞中極少出現感情色彩強烈的字眼,圓融平靜,沒有激情的烈響,營造一種情中有思的意境,一份閑雅的無可奈何情調。如《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2.明凈雅致的語言。

3.曲折精巧的構思,表現了對多彩人生的眷戀之情和與之相伴的傷感。

試述北宋詞的發展,至柳永出而為一大變(即柳詠詞在宋詞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北宋詞至柳永出現了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制和推動慢詞藝術的發展是柳永對詞特殊的貢獻。

1.因柳永大量地創作慢詞,宋詞乃始由小令階段漸進入慢詞時期。為長調慢曲作詞,柳永屬第一人,他是慢詞體制的開創者。

2.柳永慢詞多用新調,小令是為舊聲(清樂)而寫的,慢詞是為新聲(俗樂)而寫的。柳永的創體之功是基于他的創調,宋詞中有100多個調是柳永首創或首次使用。 二.對題材的開拓

1.他寫了許多描寫都市繁華生活的詞,寫都市風貌,都市生活風俗與反映盡享太平的市民思想為主。如《望海潮》歌詠杭州的山水風物,反映了宋代社會太平時期城市經濟的繁榮景象,及中下層市民的生活面貌,這在詞的題材方面是一大開拓。

2.歌妓詞,寫與歌妓來往,這些詞雖不乏秦樓楚館的放蕩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帶有才子佳人戀愛的情調而求靈與肉的統一。柳永的筆下充分表現對歌女們的溫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膽表現她們的情感,這種寫法,開了市民文學的先聲。

三.以賦為詞:柳永把賦體筆法引進詞里來,增加了詞的敘事因素,將鋪排式的敘事與白描式的寫景結合起來。如《雨霖鈴》創造了情景遞近的鋪敘模式,在鋪敘中,將敘事、寫景、抒情適當安排,傳達作者復雜的內心情感。 四.雅俗并存: 1.“俗”的方面:柳詞以接近市民文藝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他能將有趣的白話加到詞中,構成一種很平民化的表述風格。如《佳人》“恐旁人笑我,談何容易。”言情道愛,表現的很淺盡,如《小鎮西》“意中有個人,芳顏二八。”柳詞的“俗”還表現在題材內容方面,他寫了許多描寫城市生活的詞和歌妓詞。如《望海潮》等。 2.“雅”的方面:一是以賦為詞,在鋪敘中,將敘事、寫景、抒情適當安排,傳達作者復雜的內心情感。;二是羈旅行役詞,以男性口吻寫離愁,所寫的遼闊的山河,多了一分自然雄渾的力量,擴大了詞境的容量。

簡述柳永詞的俚俗色彩

柳永詞以接近市民文藝的俚俗色彩而著名。

一.俚俗色彩首先表現在語言的淺近易懂上,他能夠將有趣的白話加到詞中,構成一種很平民化的表述風格。如《佳人》“恐旁人笑我,談何容易”。言情道愛也很淺近,如《小鎮西》“意中有個人,芳顏二八。”柳詞在當時成為最通俗的大眾歌曲。

二.柳詞的俗還表現在題材內容方面:

1.他寫了許多描寫都市繁華生活的詞,寫都市風貌,都市生活風俗與反映盡享太平的市民思想為主。如《望海潮》歌詠杭州的山水風物,反映了宋代社會太平時期城市經濟的繁榮景象,及中下層市民的生活面貌,這在詞的題材方面是一大開拓。

2.歌妓詞,寫與歌妓來往,這些詞雖不乏秦樓楚館的放蕩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帶有才子佳人戀愛的

33 情調而求靈與肉的統一。柳永的筆下充分表現對歌女們的溫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膽表現她們的情感,這種寫法,開了市民文學的先聲。

周邦彥詞的“集大成”體現在哪些方面 周邦彥是北宋詞的“集大成者”,可從三方面來看:

1.從詞調的搜求、審定和考證方面說,他有集成和創制的功勞。

2.就寫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體物言情,描繪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前人詩句,煉字妥帖工穩。 3.從創作風格方面說,周邦彥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麗的典雅作風。如《蘇幕遮》“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體物工巧細致,用筆之縝密典麗,開南宋雅派詞的先河。

試述周邦彥清真詞的藝術特色

北宋周邦彥的清真詞,以知音律、備法度和風格醇雅著稱,清真詞的主要藝術特色有: 1.以深契微茫的筆觸體物言情,表達曲折深細,心理情感內容得到多層次的展開。

2.講究辭章和結構,通過嚴密的結構使豐富曲折的內容歸于和諧統一。如《六丑》這是一首羈旅詞,看似詠落花,實為自嘆身世之作,在結構、章法上都花了很大功夫。 3.“沉郁頓挫”的藝術特色,如《金陵懷古》用筆拗奇,給人以深勁之感,一份深感久蘊的懷古情思借景表達,意境渾厚,氣韻雄渾,聲調激越。

4.語言流暢精美、聲韻協律、能雅能俗、也清也麗;如《蘇幕遮》“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善于融化前人詩句入詞,如《金陵懷古》此詞的題旨隱括劉禹錫的《金陵五題》而成;講究格律。

簡述秦觀婉約詞的藝術特色

北宋中葉的秦觀善于抒情的哀婉詞作,是婉約詞的代表。他的婉約詞的主要藝術特色有: 1.靈心善感而寄情深微,如《浣溪沙》以尋常之語,狀尋常之事,寄情幽遠。 2.有句皆雋、無字不雅,如《鵲橋仙》“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3.景中寓情,情中有景。

簡述秦觀詞的情致的表現

秦觀詞以抒情為主,能化景物為情思,秦詞中的情致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描寫男女之情:如《淮海詞》中寫“兒女柔情”之作占絕大多數,故有秦詞“專主情致”之說。秦詞便于女聲演唱的那種柔婉纏綿的口吻。秦詞善于情景交融來表達感傷的情緒,深具一種裊裊婷婷的情致。秦觀的慢詞也以鋪敘為主展開詞情,常在關鍵的地方插入含蓄優美的景色,使那本欲暢達的感情有所收斂,極富情致和韻味,被譽為北宋詞壇婉約派的“大家”。 2. 描寫身世之感:如《踏莎行》“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悲苦凄愴之情,選擇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運用提煉加工的口語來表達,深沉哀婉,感人至深。在寫濫了的題材中創出新意,以情韻取勝。

試述“易安體”的藝術特點

宋室南渡后的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她強調“詞別是一家”,以女性詞人特有的細膩纖巧寫閨情詞而有丈夫氣,創立獨具一格的“易安體”。“易安體”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在當時廣為流行。 主要藝術特色有:

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學語言和明白流暢的音律聲調作詞。以尋常語度入音律是易安體最突出的特點,所作詞無一字不協律,而且能“化俗為雅”。如《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能夠把淺俗的文字,組成極清新鮮麗的詞句,以尋常語創造了不尋常的意境。“易安體”的一個顯著特色是善用淺俗語,明白如話而清新工巧。 二.“易安體”融入了家國興亡的深悲巨痛,同時又不失婉約詞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愴的格調。如《春晚》“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的后期詞,多這種愁苦之作,情調入于凄壯悲傷一途,發展了傳統的婉約詞。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相融合,是“易安體”的特殊格調,令人凄愴欲絕。 三.“易安體”倜儻有丈夫氣,如《漁家傲》。“易安體”不同于一般婉約詞的地方,是溫婉中透出剛健、灑

34 脫。

第六編

遼金元文學 第一章

遼金文學 名詞解釋: 國朝文派

一.金大定、明昌年間,涌現出一批在金朝領土上成長起來的作家,使金代文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繁榮階段。代表作家有蔡珪、黨懷英和王庭筠。他們的創作風格與由宋入金的文人不同,屬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問在《中州集》里將他們歸為“國朝文派”。

二.蔡珪:他的文學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具有北國雄健詩風;黨懷英:在詩、文、書法都很擅長,其文平實暢達,不尚虛飾,其詩體物精細,有陶謝之風;王庭筠: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詩文書畫并成卓絕。他作詩以黃庭堅為法,詩律精嚴生新,卻沒有險怪生澀之病,很少用典。 國朝文派出現后,標志著金代文學的真正開始。

諸宮調

所謂“諸宮調”,指取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聯成首尾一韻的短套,再用不同宮調的短套聯結成長篇的說唱體文學形式,它由韻文與散文兩部分組成,采用歌唱與說白相間的方式演說故事,基本上屬于敘事體,但它的唱詞中有接近代言的成分,對戲劇藝術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簡述元好問《論詩三十首》所體現的審美追求和詩歌創作觀

元好問是金代文壇最杰出的大家,他的《論詩三十首》是唐宋以來最系統、最全面的一組詩論絕句,集中體現了他的審美追求和詩歌創作觀。

一.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中通過歷評漢魏以下的詩人作品來明辨清濁,故其論詩絕句,按時間順序分論魏晉南北朝、唐、宋三個時期的詩歌流派,樹立學習榜樣而貶斥偽體。

二.他頌揚魏晉風骨,又特別強調詩歌創作要出自天然,質樸和有英雄氣。他比較形象和準確地把握唐代諸家詩歌在風格意境和創作手法方面的特點,褒多于貶。

三.對于宋人的詩歌創作則頗多微辭,認為宋詩之病在于不與古人同而一味求奇。他批評宋詩的滄海橫流和翻新出奇,認為已偏離了古詩正體而走到盡頭。矛頭所指蘇、黃后學一味求新求變的“更出奇”,明確表示自己不愿意作江西詩派中人。

簡述元好問詩歌的思想內容與藝術風格 元好問是金代文壇最杰出的大家。

一.元好問的詩現存一千四百余首,不僅在金代詩人里數量最多,藝術成就也最高。

二.元好問最感人的作品,是他在金亡后寫的喪亂詩,真是字字血,聲聲淚,具有極蒼涼沉郁而悲憤高亢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情調悲涼而骨力蒼勁的獨特風格。

三.元好問擅長寫各種詩體,而以七律和七絕成就最為突出。在晚年還寫了不少詠物詩、山水詩等,技巧更成熟,且不失其一貫的豪健之氣,但藝術感染力已遠不如喪亂詩了。

第二章

前期元雜劇 名詞解釋: 元雜劇

元雜劇又稱北雜劇,是在諸宮調和金院本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成熟戲劇形式。 主要特點:

1.由“四折一楔子”構成;

2.一折里用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

3.楔子的篇幅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劇情,起“序幕”的作用;

4.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為主的戲里,只由正旦一人獨唱到底,其它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

35 在金、元之交,北雜劇的創作就已達到相當高的藝術水平,著名的雜劇作家有:白樸、馬致遠、關漢卿等,多為金入元的文人。元雜劇的前期創作呈繁榮的局面,成為中國戲劇文學史上最為光彩奪目的黃金時代。

簡述白樸歷史劇《梧桐雨》的創作特色和寓意

1.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梧桐雨》體現白樸文學創作的一個顯著特色,是善于表現患難后的寂寞和衰殘中的孤憤。它直接取材于《長恨歌》,但并不是為了歌頌李、楊的愛情。 2.“安史之亂”是整個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作者把李、楊故事放在這樣一種急劇變化的歷史背景上表現,抒寫了人世滄桑之感,將一個眾人熟知的歷史故事,處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響。

3.該劇之所以動人,還在于它融進了作者對戰亂不幸生活的切身體驗,借劇中人物表達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時聽雨的一縷哀思,寫得百轉千回。

簡述白樸愛情戲劇《墻頭馬上》的藝術的風格

1.白樸《墻頭馬上》是一出帶有較濃喜劇色彩的愛情劇、以緊湊、生動的情節安排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刻畫見長。

2.劇中主角李千金大膽、潑辣,在愛情問題上處處采取主動,因此她一遇到意中人就敢與其私奔,并堅定地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看重和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

3.這是一出正面歌頌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主、諷刺封建家長的作品,人物生動,劇情活潑、藝術風格輕松,與《梧桐雨》的凝重迥然不同。

試述馬致遠《漢宮秋》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

著名歷史劇《漢宮秋》元代作家馬致遠的代表作,取材昭君出塞的故事。

1.把“和親”之舉作為國家衰弱的征象,寫歷史興亡的感慨,借昭君之恨抒發了反抗民族壓迫的情緒,并在一定程度上抨擊了封建王朝的腐敗無能。

2.在劇情描寫中,作者把悲劇的根源推到奸臣毛延壽及滿朝文武身上,有意或無意地對漢元帝做了“美化”的處理,把他寫成一個忠于“愛情”的風流才子式的人物,并在劇中以大量的篇幅表現漢元帝失去王昭君時的悲愁別恨。

3.藝術上:劇中許多唱詞寫得聲情并茂,以塞北風光和宮中秋景,襯托離別之恨和思念之苦,意境優美,音節嘹亮跌宕,極富藝術感染力。

試述《西廂記》的藝術成就:

一.簡述《西廂記》在體制上的突破

1.突破了元雜劇一本四折的體制,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長篇巨制,像是用多本雜劇連演一個故事的連臺本。 2.打破了元雜劇由一人主唱的通例,采用了由末、旦輪流主唱的方式。

二.試述《西廂記》的人物塑造藝術

王實甫的《西廂記》善于塑造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是其獲得藝術上成功的重要因素,這主要體現在對張生、鶯鶯和紅娘的性格刻畫上。

1.張生:雖是一介窮書生,但卻能不顧門第的懸殊,十分勇敢地追求相國小姐,一見到意中美人就把功名拋置腦后,執迷不悟,把一場自由戀愛搞得轟轟烈烈。

2.崔鶯鶯,是個性格復雜的人物。出身名門,可她風情和作派卻不象淑女。一方面對于男女自由戀愛有一種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愛自己,自己也去愛別人,她對張生的愛是很主動、大膽的,敢于突破禁區。另一方面,作為名門的小姐,她又得時時顧及自己的身份,有時顯得心口不

一、優柔寡斷,需要紅娘從旁助一臂之力。

3.紅娘,是劇中最光彩的人物。雖出身低賤,卻顯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見,而且機智、潑辣。富有正義感,為張、崔的自由戀愛穿針引線。在兩人的婚事遭到老夫人反對時,她挺身而出,指責老夫人背義忘恩,又巧妙地將老夫人制服。她的名字成了那種不計個人得失而樂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

36 三.簡述《西廂記》的詞章之美

王實甫的《西廂記》在語言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1.人物語言都是充分戲劇化和個性化的,形成了抒情詩般的歌唱語言和潛臺詞豐富的道白語言,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2.劇中的唱詞表現了特定的場景中人物的真情實感,以經過提煉的當時民間口語為主,適當地融化前人的詩詞佳句,形成一種既明白通暢,又清麗華美的語言風格。

3.劇中的唱詞本色而富于文采,具有濃郁的詩意,能啟發讀者的想象力,使人感受到主人公離合悲歡的纏綿之情,了解人物的內心秘密,從而產生強烈的共鳴。

第三章

關漢卿

簡述關漢卿歷史劇《單刀會》的藝術特色

《單刀會》是元雜劇代表作家關漢卿歷史劇的代表作。主要藝術特色有:

1.構思很有特點,善于用鋪墊和渲染手法塑造人物,主人公關羽到第三折才出場,由東吳的親貴喬公主主唱,讓他追述關羽的英雄業績和豪勇氣派,先聲奪人!

2.風格沉雄壯烈,許多唱詞寫得很大氣,具有雄渾蒼勁的意境。

試述《救風塵》中趙盼兒的人物形象塑造藝術

《救風塵》是元雜劇代表作家關漢卿創作的風月劇。

1.趙盼兒是劇中關漢卿的塑造的妓女形象中最具光彩的人物。她雖曾有過從良的念頭,但生活中的教訓告訴她,一朝淪落、終身蒙塵的妓女,是決不可能有比風月場中更好的命運的。到妓院里來的男人都只是把妓女當作尋歡作樂的玩物,指望他們做誠心腸的丈夫,無異于白日做夢。

2.一開始,就勸宋引章,別相形周舍的甜言蜜語。接到宋引章的求救信后,她巧做安排,先是用風月手段勾引周舍,發誓要嫁給他,讓周舍休了宋引章,然后又翻臉不認人,玩弄周舍于股掌之上,顯示出她對姐妹的俠骨柔腸,和對付無賴陰惡之徒的大智大勇。

試述關漢卿風月愛情劇中的女性形象

元雜劇代表作家關漢卿擅長寫女性題材,在他現存的十八種雜劇作品里,“旦本”戲多達十二種。有《救風塵》、《謝天香》、《金線池》等。

1.這三種都以妓女為主角,專為風塵女子寫照傳神。風塵女子是相對良家婦女而言的。在與異性交往方面,被視為尤物的風塵女子享有一定的自由,然而卻是以她們不能過正常人的生活為代價。她們具有婉轉的歌喉、曼妙的舞姿、敏捷的才思,以及動人的姿色和顧盼生姿的眼波,但在男性為中心的封建社會里,這一切并不能改變她們作為玩物的命運。

2.在這三出正面描寫妓女生活的劇作中,作者真實地展示了風塵女子爭取從良的曲折過程,寫出了她們在與不幸命運抗爭時的無知沉淪。如宋引章急于嫁給一個公子哥,想立個婦名;大智大勇如趙盼兒救姐妹俠骨柔腸,斗無賴大智大勇;軟弱動搖如謝天香嫁到錢府為妾,任人擺布,只是自嘆自己的命不好;心高氣傲如杜蕊娘較早意識到自己將老死風塵的悲慘命運,于是歷經千辛想從良,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劇中塑造的性格各異而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堪稱風塵女子的知音。

試述關漢卿《竇娥冤》中竇娥的品格與反抗精神

關漢卿的《竇娥冤》是元雜劇中最著名的悲劇作品。劇本反映的內容和人物遭遇,是以元代貪官污吏徇徇私枉法、制造冤假錯案的社會現實為根據的,屬于社會公案劇。

1.這是一出描寫好人蒙冤受難的苦情戲。劇中的竇娥具有安分守己、逆來順受和事事為他人著想的善良品格。如竇娥在嚴刑拷打之下仍不屈服,當聽到要拷打婆婆時,才屈招投毒一事是自己所為。寧愿讓自己受冤也不愿看婆婆遭受皮肉之苦。

2.劇中的竇娥同時也具有剛烈的性格和強烈的反抗精神。如“叱天罵地”之舉蘊含著強烈的反抗精神,是對暗無天日的社會制度的懷疑和批判。“三樁誓愿”的應驗,表明天地也為其冤情所感動。最后竇娥的冤魂化作復仇的鬼魂出場,也是其剛烈性格的表現。

37 第四章

后期元雜劇及其它

試論《倩女離魂》的劇情結構和藝術感染力

《倩女離魂》是元代后期雜劇家鄭光祖描寫才子佳人纏綿情愛旦角戲的代表作。 1.“離魂”是劇中的主要情節,處理得比較出色和巧妙。將倩女的靈魂與軀體分開后,一方面可以細致真切地表現她魂魄無拘無束時的大膽與執著,寫出其不愿受封建道德倫理束縛而追求婚姻的真性情。

2.另一方面則通過病體所受的折磨,反映現實中多情女子相戀的痛苦。自感嘆、自傷情、自懊悔,折騰得死去活來。

3.這樣就把當時閨閣佳人渴望戀愛自由的心理,以及忍受禮教禁錮的現實壓抑感,惟妙惟肖地表現了出來,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試述鐘嗣成《錄鬼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專為劇作家樹碑立傳的戲曲史著作(即《錄鬼薄》的貢獻) 元代后期雜劇家鐘嗣成的《錄鬼薄》一書,記錄了元代戲曲作家152人,劇目名稱四百四十余中,保存了元代戲曲的許多第一手的珍貴歷史資料。

一.作者將元代重要的散曲和雜劇作家分為“前輩已死名公才人”和“方今才人”兩大類進行介紹,按時間順序記述他們的簡歷和劇目,在為劇作家立傳的過程中,反映出元雜劇創作的基本歷史面貌。 二.《錄鬼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專門為劇作家樹碑立傳的戲曲史著作,許多元雜劇作家由于有此書著錄,才為后人所知,真正成為“不死之鬼。”如: 1.“前輩已死名公才人”,包括關漢卿、白樸、馬致遠、王實甫、尚仲閑、高文秀等。 2.“方今才人”,包括宮天挺、鄭光祖、雎景臣等。 3.“已死才人不相知者”,包括胡正臣等。

第五章

元代的散曲 名詞解釋: 散曲

1.在元代,散曲一般稱為樂府或詞,有小令和套數兩種基本形式。 2.小令是單支的曲子,又叫“葉兒”,按不同的宮調曲牌創作,曲調不同,字數和句式也不一樣。套數又稱套曲,由兩支以上同宮調曲牌的曲子連綴而成,曲牌間的聯系有一定的順序,曲詞須一韻到底,結尾時有“煞調”或“尾聲”。

3.作為一種起源民間新聲的音樂文學,散曲具有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特點,“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為當時極為流行的雅俗共賞的新詩體。

簡述關漢卿散曲作品的本色風格

就直白真率而言,關漢卿的散曲顯得更為本色。 1.如他著名的套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以生動活潑的比喻,寫書會才人的品行才華,具有民間曲詞那種辛辣恣肆和詼諧滑稽的風格。

2.但他寫得最多的是男女歡愛的題材,而且不避俚俗,寫得很直露,帶有較濃的市井情趣。

簡述馬致遠散曲[越調·天凈沙]《秋思》的優美意境

馬致遠是前期散曲創作里的大家,其作品擅長將超曠情懷、人生感悟與蒼涼意境融為一體。 1.《秋思》用意象迭加的方式構成流動的畫面,意境蕭瑟蒼涼,渲染出天涯游子愁腸寸斷的感觸,似蘊含著無端的悲涼和無盡的思緒。

2.景中含情,蘊藉雋永,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蕭瑟的景致襯托出“斷腸人”的無盡思緒。深得唐人絕句寫景之妙,被譽為“秋思之祖”。

以《潼關懷古》為例試述張養浩散曲的藝術特色

元代后期散曲家張養浩的散曲作品多寫于辭官退隱期間,對宦海風波和世態炎涼已看透,醉心于自然美景中,創作了不少意象清新的山水佳作。他散曲的主要藝術特色有:

38 1.把詠史懷古引入曲中,敘事抒情言志,寫對社會歷史的看法和對民生疾苦的同情。如《潼關懷古》中“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他的散曲創作較注重立意和構思,意境風格近于詩,而于聲調格律不太重視。

3.以詩入曲,把曲作為一種新的抒情詩體來寫,具有奔放浩蕩的氣韻,是張養浩散曲創作的特點,如《潼關懷古》中一開始便寫氣勢雄渾、蒼涼沉郁。“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概括出千古興亡的結局。 4.張養浩作為元散曲豪放派大家,以這篇懷古曲作為體現其豪放風格的代表作。

第六章

元代的詩文 名詞解釋: 鐵崖體

元代后期詩人楊維楨,號鐵崖。他所作宮詞、竹枝詞和古樂府在當時極為流行,世稱“鐵崖體”或“鐵體”。“鐵崖體”的主要藝術風格有:

1.宮詞:清爽流麗,內容主要以華艷的辭藻來形容婦女服飾、體態和戀情。 2.香奩詩:寫得頗為奇妙,香而不艷。

3.竹枝歌吸收了吳地民歌的語調和表現手法,雖也是寫男女之情,卻情致清新,語言淺近活潑。楊維楨的竹枝歌,有意使詩向民歌和民間散曲靠近。

4.古樂府:嘗試一種風骨情致兼而有之,既有別于文人之詩,又不同于當時民間俚曲的新詩體。具有瑰麗奇崛的風格。

第七章

宋元話本與南戲 名詞解釋: 宋元話本

宋元流行一種民間伎藝“說話”,這種講唱文學的興盛,對中國古代小說和戲劇的發展影響極大。話本小說就是由“說話”衍生而來的。

1.話本小說是經過文人編撰整理的小說話本,是“說話人”說話所依據的底本。今存的《清平山堂話本》、《古今小說》、《醒世恒言》等白話短篇小說集中。宋元話本是中國小說史上最早的白話小說。 2.話本小說的題材內容有:“煙粉類”、“靈怪類”、“傳奇類”、“公案類”,這些題材內容具有濃郁的世俗生活氣息。

3.宋元話本小說在體制形式、敘述方式、語文體(白話進行演講)等方面形成了很明顯的特色。

南戲

1.南戲又稱南曲戲文,是宋以來的民間小戲,它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大曲、諸宮調、滑稽戲等民間說唱伎藝,以及宋雜劇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又叫“永嘉雜劇”,它的故事題材和演唱藝術又受到北雜劇的影響,并逐漸成為一種較為成熟的戲劇樣式。

2.南戲的體制結構靈活自由,曲牌的運用比較隨便;表演時不拘一格,有獨唱、有對唱,還有輪唱和合唱,各類角色都能歌唱;劇本的開頭,有介紹創作意圖和敘述劇情梗概的開場戲,稱為“副本開場”。 3.《張協狀元》是今存南戲劇本中最早的一種。

試論《琵琶記》中蔡伯喈形象的塑造

《琵琶記》是元代作家高明創作的南戲,它的問世標志著南戲文創作在藝術上的成熟,《琵琶記》又有“南曲之祖”的說法。蔡伯喈是《琵琶記》中塑造的一個典型形象,具有典型意義。 1.《琵琶記》一開場,作者就宣布蔡伯喈是個“全忠全孝”之人,無意于仕進,想侍奉父母。但在父母的相逼下踏上了科舉之路。由于長期在外,不能侍奉父母。在眾人眼里,他對父母不能進孝道,大逆不道,他本人入贅相府,讓含辛茹苦的妻子在家守活寡。

2.為了給蔡伯喈開脫,作者精心設計了“三不從”的情節。由于面對無法抗拒父命、權勢和圣旨,他只有違心地認命了,屈服了。他的不教不義,竟是為了全忠全孝所造成的。

3.蔡伯喈這個形象的典型意義,并不全在于他是否忠孝,還在于他的矛盾性格、精神痛苦以及他對求取功

39 名的懺悔。這不僅反映了讀書人身上的軟弱和動搖,也反映出士人被科舉制度扭曲了的雙重人格。劇作家對讀書應舉人的靈魂拷問是很深刻的,反映出那個時代士人的悲劇性格和復雜心態。

試論《琵琶記》的戲劇結構和詞采特色

《琵琶記》是元代作家高明創作的南戲,它的問世標志著南戲文創作在藝術上的成熟,《琵琶記》又有“南曲之祖”的說法。 1.《琵琶記》采用雙線交錯的結構手法,一條線是蔡伯喈登第、為官、入贅,在牛丞相家享榮華富貴。另一條線是趙五娘在家苦守、勸慰公婆、糟糠自饜,剪發買葬。

2.兩條線索在劇中交錯出現。使劇情發展有起伏,場面安排有熱有冷,脈絡清晰而富于變化,在舞臺上濃縮了人間奢華和凄慘。強烈的貧富對比,使觀眾把同情集中到趙五娘身上,為她感嘆,為她落淚。 3.《琵琶記》的曲詞也很出色,作者體貼人情,委曲必盡。描寫物態,如在目前,能根據劇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處境,寫出不同風格的唱詞來。如牛小姐的唱詞文雅華麗,趙五娘唱詞凄婉質樸,純是本色語。

第七編

明代文學 第一章

明代詩歌 名詞解釋: 臺閣體

1.臺閣體是明代前期出現的一個文學流派,代表作家有楊士奇、楊溥、楊榮,他們都是臺閣重臣。

2.其創作內容均以粉飾太平、歌功頌德為主旨,風格雍容華貴、典雅工麗。除朝廷詔令奏議外,多屬應酬、題贈或應制、頌圣之作。這種文風壟斷了當時的文壇。

童心說 1.《童心》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贄的一篇文章。他把文學作為宣揚其反傳統、肯定個性精神的社會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為文學創作和評價的最高準則。 2.針對前后七子的復古理論,提出了他的文學進化論觀點。 3.他高度評價小說戲曲的價值地位。

李贄的這些思想是制約整個晚明文學革新的重要杠桿。

公安派(公安三袁) 1.“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學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們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稱為“公安派”。袁宏道最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號就是由他提出的。

2.公安派用“獨抒性靈”來反擊文學領域中理學對個人靈魂的束縛。袁宏道認為文學的最高境界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3.他們的詩歌脫離“理”的束縛能夠自由地抒發個人真實性情和表現個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詩人的藝術獨創特征。尋找以獨創的精神表現個人真情實感這一文學的最高境界。

第二章

明代散文 名詞解釋: 唐宋派 1.“唐宋派”是明代嘉靖年間的一個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 2.他們的基本觀點是反對以文采取代“道統”,主張“文道合一”的傳統。 3.王慎中和唐順之是地道的宗宋派,茅坤選編了《唐宋八大家文鈔》,歸有光重“情”,他提倡的“道”并非宋代理學,而是傳統的儒教,在提倡道的同時,還特別重視文學的抒情作用。

第三章

《三國演義》

試述《三國演義》虛實相間的藝術觀念和寫作技法: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它在藝術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就是正確地處理了歷史真實與

40 藝術創造的關系問題。 一.《三國演義》七分實事,三分虛構。“七分實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書記載的真實情況來設計和組織安排的,從而給人以基本的歷史真實感;“三分虛構”是指在人物和時間的細節描繪上,盡量采用民間傳聞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虛構想象,使之在不影響基本真實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強故事和人物的藝術魅力。

二.作者在對作品進行藝術虛構時,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技法:

1.巧于構思,如“空城計”一段作者將其插在“失街亭”和“斬馬謖”之間,使之成為兩個一般性情節之間的點睛之筆。

2.采用傳說,作者大膽采用民間傳說,以增強作品的藝術性含量,如“桃園三結義”、“借東風”、“孔明吊喪”等。

3.改變史實,如關羽“單刀赴會”既與擁劉反曹的傾向一致,又突出了關羽的勇武凜然氣概。

4.張冠李戴,如“怒鞭督郵”本來是劉備所為,小說中改到張飛頭上,以免有損于劉備的“仁君”形象,并突出張飛的爽直魯莽性格。

5.善于鋪敘,如“三顧茅廬“在《三國志》中只有幾個字,而《三國演義》中對此進行了精心構撰,先是先聲奪人,進而又寫劉備在三次尋訪是一再誤認,既突出了諸葛亮的神秘魅力,又表現了劉備的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

試述《三國演義》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 作為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小說的《三國演義》,一出世便將中國古代小說類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達到了頂峰,成為古代文學中類型化藝術的光輝模板?!度龂萘x》中類型化人物典型的藝術特征主要有如下幾點:

1.單一性。作品中,絕大多數人物形象是某一道德標準的典范。如曹操的奸、諸葛亮的忠貞、關羽的義、劉備的仁等。

2.穩定性。作品中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它因素基本上穩定不變。如曹操從幼年到老年死去幾十年時間里,其奸詐狠毒的性格就沒有多少變化。

3.和諧性?;乇芰诵愿竦膹碗s性,以曹操式的兩面派形象為例,詐中風誣陷叔叔、夢中殺近侍等情節,其奸偽的本質直接以形象方式呈現。

試述《三國演義》的敘事特征 作為中國古代早期章回體小說,《三國演義》在敘事方式上是以全知全能為主。如劉備的出場一段,作者有關劉備的身世、形象、性格、愛好等等所有情況無所不知。但純粹的全知講述也容易使讀者與作品的距離太遠,適當地轉換視角對于全知講述也是十分必要的補充手段,其技巧主要有: 1.“笙簫夾鼓”法。如34回劉備躍馬過檀溪之后,忽有水鏡莊遇司馬徽一段輕松文字。變換節奏的方法都能起到調節張馳。 2.“橫云斷嶺”法。以中斷敘事進程的方法擱置緊張,加強懸念。在視角轉換的基礎上,《三國演義》也開始出現限知敘事萌芽。

第四章

《水滸傳》 簡述《水滸傳》的版本 1.《水滸傳》的版本比較復雜,大致可以分為簡本和繁本兩個系統。

2.繁本系統分為100回本、120回本、70回本三種。容與堂本是現存最完整的百回繁本;120回本在100回繁本的基礎上增加征田虎、王慶的情節;70回本是在100回繁本作底本的修改刪節本,并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改寫為“梁山泊英雄驚惡夢”結束全書。

3.簡本系統比較重要的有《忠義水滸傳》和《水滸志傳評林》

試述《水滸傳》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 與《三國演義》相比,《水滸傳》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它把塑造綠林豪俠英雄作為自己的最高藝術追求,開始了從類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過渡,其主要特征是:

41 1.傳奇性與現實性、超人與凡人的結合,如“武松打虎”武松具有超人的力量,但打虎前也要先喝酒,體現了凡人的性格。

2.驚奇和逼真的結合。如“武松打虎”,就很好地處理了整個故事的高度夸張和細節描寫的嚴格真實。

3.粗線條勾勒和工筆細描的結合。即用講故事的辦法,以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情節,勾勒出人物性格的輪廓,后用工筆細描的辦法,描繪人物的音容笑貌,突出人物的個性特征。如對武松,作者一方面安排了打虎、殺潘金蓮、西門慶等幾個層次分明的段落。但另一方面,每一個段落所描繪的細節過程都迥然不同。

4.穩定與變化、單一與豐富的結合。如魯智深的粗獷豪放和勇武善戰的基本性格是穩定不變的,但從開始的嗜酒如命到后來到山寨上發揮重要的核心作用,期間的性格有了很明顯的成長變化的軌跡。

簡述《水滸傳》的地位和影響 社會影響:

1.明清兩代的農民和綠林豪杰起義,往往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幟。

2.進步文人及思想家、藝術家如李贄等往往以《水滸傳》中的忠義思想來批判社會的黑暗與不公;或者以梁山英雄的純真樸實,來抨擊封建禮教的虛偽和殘酷。 文學藝術影響:

1.作品所創制的英雄傳奇小說的體式,對后代小說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成為英雄傳奇小說的典范作品。 2.《水滸傳》對其他藝術形式如戲劇、曲藝、繪畫等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第五章

《西游記》

試述《西游記》的原型精神

《西游記》在生動有趣的動物神話背后,隱含著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中以不自覺的方式緩慢形成的民族集體無意識——即原型精神。作品前后兩個部分,正好構成具有人類普遍精神的兩大母題:桀驁不馴的個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類為目的的不畏艱險的追求探索精神。 一.原型一:桀驁不馴的個性自由精神

向往和追求個性的自由是人類共有的天性。而《西游記》前半部分的孫悟空形象正是一個神通廣大而又遭受鎮壓的不幸角色。有關這一母題的各種傳說通過各種方法流入到孫悟空的形象中來,就自然而然了。孫悟空的這種個性張揚得到作者的充分肯定。這體現在《西游記》的前半部分“大鬧天宮”的精彩描寫里,在后半部分的取經故事中也得到了極好的展現。我們正是通過孫悟空這個充滿原始意象的原型,看出了它隱含的集中了人類向往自由和個性精神的集體無意識。直到明代后期,以李贄為代表的“童心說”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對這種桀驁不馴的個性的評價有了明顯的轉變。而孫悟空從桀驁不馴到循規蹈矩的轉變,是宋明理學將倫理道德自律上升為本體這一最高目的的鮮明而具體的體現。 二.原型二:以造福人類為目的的探索追求精神

在《西游記》的后半部分作者對孫悟空仍然持肯定的態度。與前一原型相比這里的探索追求精神具有造福人類的目的,所以是容易被社會所接受的。菩薩要他們去取的經是大乘之經,以“普濟眾生”為目的。因而取經也就成了追求真理、鍥而不舍精神的象征,成了人類冒險和犧牲的正義和壯麗的事業。取經的過程中要經歷艱難險阻,取經人不僅要戰勝來自自然和社會方面的阻礙,更要戰勝自己內心的私欲,才能以清凈無欲之心去完成“普濟眾生”的使命。艱難險阻是一種象征,他們交相出現,使得人們不難找出它與不畏艱險的探索追求精神的對應關系。 三.兩大原型的深刻蘊涵

作者為什么要把這兩對矛盾統一到一部作品、統一到一個人物身上?它有深層的意蘊?!段饔斡洝窂囊粋€新的視角對于這種矛盾提出了新的看法。如觀音對孫悟空使用緊箍咒,目的不是想將其致于死地,而是在對其限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孫悟空的一技之長來造福人類和社會。兩大原型還有十分強烈的現實指導意義。它對困擾在人們頭腦中的個人自由和社會意志這一難題做了解答。對個性而言,它既肯定了個性自由的價值,又指出了它得以升華的價值和途徑;對社會而言,它既指出了社會限制和規范過分的個性自由的必要性,又指出了它對個性自由健康發展的壓抑和束縛。

42 《西游記》的人物塑造有何特點 1.《西游記》在形象塑造上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將動物的形態、神魔的法力和人的意志精神三者有機地融為一體。三者的和諧統一,便產生了形貌各異、個性獨特而又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2.如孫悟空是猴精,所以他形態上像猴子,這是他的動物特征;他善于變化,能翻十萬八千里的筋斗云,能識破一切妖魔,這是他的神仙本領;他又具有人間英雄的品格,如大公無私,勇猛機智、愛出風頭等,這些又是人的精神品格。

《西游記》的結構與《水滸傳》有何異同

《西游記》的結構形式與《水滸傳》有些相似,都是采用單線發展的線形結構形式,每個故事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被一根貫穿的線串在一起,但兩者又存在明顯的差異。 1.兩部小說的貫穿主線不同?!端疂G傳》的主線是梁山好漢的綠林起義事業,而,《西游記》則是以孫悟空這個主要人物為中心來展開故事情節和小說結構,孫悟空的形象貫穿了整部小說的始終。 2.《水滸傳》純粹是由一個個英雄的傳記故事連綴而成,而《西游記》總的格局則是由“鬧天宮”和“西天取經”這兩大部分組成。

第六章

《金瓶梅》

試述《金瓶梅》的社會意義

《金瓶梅》是明代中葉以后社會現實生活的寫照,它的主要社會意義有: 一.從西門慶形象看金錢的巨大能量

1.小說內容中所反映的在金錢與權力的交易中,金錢對政治的侵蝕甚至是決定的作用,這兩點,正是明代后期“好貨”和“好色”兩種社會思潮的畸形反映。如中心人物西門慶是一個也官也商的惡霸豪富,他勾結官府、魚肉鄉民。謀害武大郎,迎娶潘金蓮,事發后,只稍稍加以打點便安然無事。

2.由于金錢的力量,使得封建的門第和禮教在金錢的沖擊下瓦解。如王三官拜西門慶為義夫,其母竟在掛著“節義堂”匾額的屋子里與西門慶通奸,貴族婦女也投向了市井流氓的懷抱。

3.封建社會強大的慣力,使新興商人缺乏商業方面的開拓和進取精神。如西門慶不是把自己的資本升值,而是主要用在賄賂官府,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勢力和用于荒淫無度的生活消費。 二.女性世界的社會悲劇

以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為代表的西門慶家族的女性群,她們一方面受到社會新思潮的沖擊,表現出對傳統道德和名節的淡漠,而對情欲、物欲和肉欲則充滿了渴望。她們的存在和追求不無合理性和進步意義。由于封建道德倫理的根深蒂固,更由于她們活動空間的狹小,這些合理性和進步意義被局限于自己所能活動的范圍內,而對她們來說,家族中最大的追求就是得到丈夫的寵愛。 三.世態炎涼的丑劇

小說通過西門慶家族的興衰,深刻地暴露了當時世情的虛偽、冷酷和整個社會的利己主義本質?!督鹌棵贰肥且晕鏖T慶一家的興衰榮枯為主要線索的,其中西門慶生子和加官是他興盛的頂點,當時他家門庭若市,等到他人亡勢孤,世情的冷酷便立即顯示出來。 局限性:關于“性愛”的描寫

試述《金瓶梅》對中國小說發展的貢獻

《金瓶梅》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文人獨創的小說,屬于世情小說,它是對小說家小說的發展。它對古代小說的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是中國古代小說藝術發展的里程碑。

一.小說描繪了生活中最平常的人、境、事,使全書滲透著“俗”的色彩。標志著中國小說的描寫對象從神魔開始走向市人,從而體現出文學向“人”自身的靠近和向文學本位的復歸。 二.審美取向的趣味變異。 1.《金瓶梅》把審美觸角伸向了人世間丑惡的一面。它以西門慶這個暴發戶家庭為中心,寫出從官場社會的黑暗到市井社會的糜爛,精確地描繪出一個丑惡的世界。 2.《金瓶梅》是以社會的丑作為作品的題材。作者把對社會中的丑進行挖掘提煉并加以概括而上升為藝術的美作為自己的藝術目標。

43 四.從類型化人物到性格化人物?!督鹌棵贰犯淖兞巳宋锏膯我簧{,基本上實現了從類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的轉變。出現了許多多色調的、立體的“圓形人物”。如潘金蓮既狠毒、淫蕩,又聰明、美貌等。

五.口語化的市井語言。完全口語化采用市井語言,包括大量的俗語、諺語、歇后語等。人物的語言充滿個性化。

第七章

明代其它長篇小說與理論批評 簡述明代中期以后長篇小說繁榮的原因 明代長篇小說的繁榮有以下幾個原因:

1.統治者對小說的控制程度。明初統治者在意識領域的高壓政策是造成明初100多年小說沉寂局面的根本原因。隨著統治者政治的腐敗,其政治統治能力和實際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削弱。他們對小說持嚴厲的禁止態度,但事實上這些公文在當時已經成了一紙空文。

2.社會對商品經濟看法的變化。當時長篇小說一般要作為一種商品在社會上進行流通,才能成為廣大讀者的閱讀物。而當小說成為商品也就自然受到商品市場的呼喚而隨心所欲地得到興盛和發展。

3.小說生產能力的因素。明代中期以后小說繁榮局面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社會地位的提高,人們對它的需求的增大,自然而然對小說自身的寫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印刷手段也是制約小說發行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簡述明代英雄傳奇小說淵源及興起。

1.明代英雄小說的淵源是“說鐵騎兒”一家。

2.明代英雄傳奇小說主要集中在說唐、說岳和說楊三大系列上。說唐系列包括《大唐秦王詞話》、《隋唐兩朝志傳》和《唐書志傳》他們以李世民為中心展開故事。說岳系列比較重要的是熊大木的《大宋中興通俗演義》,這是歷史上第一部以岳飛故事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說楊系列是以楊家將故事為題材的小說,有兩種:熊大木所編《北宋志傳》、《楊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義》。

簡述明代小說理論批評涉及的主要問題。

簡述明代小說理論批評涉及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關于小說的文學地位。

2.關于小說的藝術虛構問題。一些小說批評家進一步認識到小說中的生活真實與藝術虛構的辨證關系。明代一些進步文人從時代文學的高度給予小說地位以足夠的肯定。

3.關于人物性格的刻畫與塑造問題。塑造了眾多形神兼備的人物形象,同而不同處有辨。

4.關于小說語言的通俗性。隨著白話通俗小說的興起和繁榮,小說語言的通俗問題成為多數小說理論家的共識。

以《水滸》為例簡述金圣嘆對于小說理論的主要貢獻。

在明代乃至清代小說理論家中,金圣嘆的成就和地位都是無與倫比的。他的小說理論代表了明清兩代小說理論的最高成就。以評點和整理《水滸傳》著稱。

1.金圣嘆對小說理論的突出貢獻之一是他關于小說中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論。充分注意到人物性格的鮮明個性特征,如他認為在《水滸》中作者寫人物的粗魯就有許多寫法,如魯智深的粗魯是性急,史進的粗魯是少年任氣。又注意到人物性格的普遍概括性,屢屢指出《水滸》寫人物能寫出一類人物的神理。 2.他的又一突出貢獻是他關于小說結構藝術的論述。如《水滸》:首先他將《水滸》視為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

第八章

明代擬話本小說 名詞解釋: 擬話本

一.從明代開始隨著小說社會地位的提高和印刷手段的進步,使話本小說的性質發生了重要變化,出現了大批以閱讀為編寫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說,這就是“擬話本”。

44 二.擬話本的體制,它和話本的區別不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題目。一般是主人公的名字,早期話本題目只有三四個字。 2.篇首。話本小說常用一首詩或詞作為開頭。

3.入話。入話是篇首詩詞之后加上一番解釋,引出正文。 4.頭回。入話之后再插入一段故事。 5.正話。故事主體。

6.篇尾。往往有詩詞或題目。

三.擬話本體制的特點。擬話本主要從歷史舊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因而市民生活氣息淡化,情節上也開始趨于復雜。擬話本小說也具有雅俗共賞的性質。

四.代表擬話本小說最高成就的是馮夢龍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

三言 一.《三言》是明代作家馮夢龍編撰的三部擬話本小說集的總稱,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其中包括作者整理的宋元話本,其余為明代作品,包括馮夢龍本人的作品。 二.《三言》主要描寫的是市民生活的生動畫面,即將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作為自己的主要表現對象。主要表現的思想有:

1.對“重農抑商”傳統觀念的反動。 2.以個性自由為基礎的愛情觀念。 3.市民眼中的社會黑暗面。 三.藝術上追求“雅俗共賞”。 二拍

《二拍》是明代作家凌濛初擬話本小說集《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的合稱。 一.《二拍》的內容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經商題材的時代特色 2.愛情題材的新突破 3.超前的社會批判精神 二.《二拍》的出現是擬話本小說在體制上定型的標志,它對擬話本小說體制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二拍》中的頭回在思想內容上與正文取得了統一。 2.在韻語的使用上,自創詩詞韻語。 3.《二拍》中對人物性格刻畫的考究,對細節真實的追求,都表現出文人個人創作的鮮明文學風格。

簡述《三言》在哪些方面體現了馮夢龍的文學思想

馮夢龍受到明末先進思潮代表人物很大影響,是明末宣傳進步的社會文學思潮的健將之一。在《三言》中體現了他的一些文學思想:

1.尚“真”主“情”的文學思想。“情”指的是“男女之情”,“情”與代表封建社會意志的“理”相對峙和抗衡。 2.“適俗”的思想。即“通俗易懂”

3.從時代發展、文學進化的角度闡述通俗文學。

簡述《三言》的藝術追求

由于擬話本的性質與話本有了很大的區別,所以在藝術上也呈現出新的追求?!度浴肥潜人卧挶狙?,而比文人傳奇小說俗的新型通俗小說形態,具有“雅俗共賞”的藝術追求。其具體手法是:

1.在編織故事方面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其情節結構或是單線式的縱向發展,故事脈絡分明。

2.在人物塑造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如杜十娘等。即使是同一類型,也很少雷同。其主要方法有:一是將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二是通過富于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三是心理描寫,四是白描手法,五是運用對比。

45 3.語言使用方面更能體現其雅俗共賞的特征。小說基本上使用的是通俗曉暢的白話,也摻雜文言,或半文半白,顯得比較典雅而又不失其通俗。

簡述《二拍》對擬話本小說體制發展的貢獻

《二拍》是明代作家凌濛初的個人獨創,它的出現就是擬話本小說在體制上定型的標志。它對擬話本小說體制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二拍》中的頭回在思想內容上與正文取得了統一?!抖摹分蓄^回成了擬話本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正話的主題起著闡釋、反襯、模擬的作用。 2.在韻語的使用上,自創詩詞韻語。 3.《二拍》中對人物性格刻畫的考究,對細節真實的追求,都表現出文人個人創作的鮮明文學風格。

第九章

湯顯祖

簡述《牡丹亭》的取材來源和主題提煉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湯顯祖“臨川四夢”中的一部傳奇。這部傳奇在社會上影響最大,并奠定了作者作為中國古代戲曲大家的地位。它的取材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漢睢陽王、李仲文、馮孝將,三人的女兒都是鐘情于男子,自由結合,爭取還魂。還有話本小說《杜麗娘記》,都是《牡丹亭》的故事來源。

2.作者對題材改造和主題的提煉。經過作者的一番改造和提煉,傳統的還魂故事具備了強烈的時代氣息,突出了明代后期人性解放的鮮明旗幟,反映了當時意識形態領域“情”與“理”的尖銳沖突。主要體現在:首先,有意強調了雙方門第的差異;其次,小說里的杜麗娘是個典型的大家閨秀,作者在劇中則淡化這種淑女色彩,突出她的叛逆性格,并與杜寶和陳最良的衛道士形象形成鮮明對照,以強化反抗禮教、歌頌愛情自由的中心主旨;第三,作者有意營造和描繪自由愛情實現的艱難歷程。

試述《牡丹亭》中杜麗娘的藝術形象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湯顯祖“臨川四夢”中的一部傳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為中國古代戲曲大家的地位。劇中的杜麗娘是第一主角,是中國古代愛情文學人物畫廊中難得的典型形象。

1.她出生名門,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嚴格管束,她如同籠中的鳥,強烈渴望沖出牢籠。她為此精神苦悶、憂郁。老師對于《詩經》“后妃之德”的解釋,并沒有得到她的認同,反而激發了她青春的覺醒。在“游園”中她第一次發現了自己的美好青春與明媚春光的吻合,萌發了對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對理想異性的渴望。 2.在生存環境沒能給她的理想的實現提供任何條件的情況下,她只能到夢中尋找自己的理想。然而尋夢的失敗使她由夢境的喜悅而陡然轉為無限的悲愴,但她又不甘心就此死去,死前將自己的畫像放在太湖石上等待夢中情人。

3.進入鬼蜮的杜麗娘,由于離開了封建禮教的管束而顯得更為大膽、癡情。她不滿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會,她能為愛情而死,更情愿為愛情而生。她毫無顧忌的與陰間的判官據理力爭,使自己還魂。她還一鼓作氣,讓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長和社會的認同。

在杜麗娘對于愛情的堅持追求中,可以看到作者謳歌愛情強大力量的用心。愛情的力量可以讓死者復生,能夠征服封建禮教。生動的表現出作者關于本劇“理之所必無”,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題思想。

試述《牡丹亭》浪漫主義的藝術成就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湯顯祖“臨川四夢”中的一部傳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為中國古代戲曲大家的地位?!赌档ねぁ吩谒囆g上呈現出浪漫主義的絢麗色彩,這既是作品本身理想話題的必然要求,也是作家本人抒情詩人氣質的流露。

1.作者為作品勾畫的“理之必無”而“情之必有”的理想世界的題材和主題本身,決定了它必然采用充滿理想色彩的藝術手法。情節結構上充滿了離奇跌宕的幻想色彩,如“驚夢”、“冥判”等只能在幻想當中才能出現的事物,然而在作者的筆下卻似經過脫胎換骨一般,成為表現“情之必有”這一理想境界的有效手段。如杜麗娘死前將自己的畫像放在太湖石上,而拾畫者恰恰就是她從未見過的夢中幽會的情人。

2.全劇具有濃郁的抒情詩的色彩,充滿詩意。劇中許多曲詞能夠將抒情、寫景和人物塑造融為一體。如“驚

46 夢”中[皂羅袍]一曲,寫自然,暗寫人生,在清秀婉麗的語言中蘊涵著深切動人的意境。這是杜麗娘由喜轉悲、由嘆為怨的轉折點,寫得哀婉纏綿,情景交融。

名詞解釋: 臨川四夢

1.明代作家湯顯祖的傳奇有《紫釵記》《牡丹亭還魂記》《南柯夢記》《邯鄲夢記》,代表了作者戲劇創作的全貌,其中又均與夢有關,故而合稱“臨川四夢”。 2.“臨川四夢”是作者以戲劇形式表現出自己對人性、人生及其意義的思考。湯顯祖所重的情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真情”,二是“矯情”。“臨川四夢”中的前二夢寫的是男女青年的愛情,表現“真情”的力量;后二夢則寫士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沉浮,意在勸戒世人超越對“矯情”的貪戀。 3.《牡丹亭》是“臨川四夢”影響最大,并奠定了作者作為中國古代戲曲大家地位的一部傳奇。

第八編

清代文學 第一章

清代詩歌 名詞解釋: 神韻說

1.清代入仕詩人從“南施北宋”開始,民族意識所造成的沉重心態,已經逐漸淡化,他們的詩歌已經開始以新的面貌來與現政權取得和諧的相處。王士禛的神韻說,則是這種轉變的根本完成。

2.所謂“神韻說”就是力圖擺脫政治等社會因素對詩歌藝術的干擾,注重詩歌本身淡遠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蘊藉的語言,從而加強詩歌的消遣娛樂功能。

格調說

1.清代隨著王士禛的去世,詩歌領域相對統一的時代結束了,各種詩歌流派紛爭由此熱鬧起來。以沈德潛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調說”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

2.所謂“格調說”就是用唐詩的格調去表現封建政治和倫理思想,實際上是讓詩歌為封建政治和倫理道德服務。為達此目的,沈德潛認為在表現上要恢復儒家“溫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詩教傳統,并用唐詩的格調將這種意圖落到實處。

肌理說

1.清代作家翁方綱認為王士禛的“神韻說”的問題在于空泛,沈德潛的“格調說”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說”。

2.所謂肌理說包括以儒學經典為基礎的“義理”和結構辭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綱的肌理說實際上就是要求以學問為根底,以考證來充實詩歌內容,使義理和文理統一。

性靈說

1.清朝乾隆年間以袁枚為代表的性靈詩派,接過公安派“獨抒性靈”的口號,認為寫詩要抒發人的真性情。他對清代以來的各種詩歌理論觀點予以全面排斥。他的這種反傳統、求創新的特點,是對于清代以來道統文學觀的強大權威的挑戰。

2.性靈派的成就主要為詩歌,其中七絕和七律尤佳。如《春日雜詩》于恬淡寧靜中透出輕松活潑的生活氣息,十分舒暢自然;《馬嵬》命意新穎,感情傾向也發生了根本轉變,堪稱為人民代言的詩歌。

第二章

清代詞 名詞解釋: 陽羨派

1.清代陳維崧的詞師法蘇、辛,尤其接近辛棄疾豪放蒼涼的詞風。如《點絳唇》上片奇幻的想象,下片在上片營造的氣勢上以今懷古,透露出作者悲涼慷慨的心境。 2. 陳維崧屬江蘇宜興人,宜興古地名稱“陽羨”,所以陳維崧為代表的詞派被稱為“陽羨派”。屬于這一詞

47 派的作家還有蔣士銓等。

浙西派

1.清代朱彝尊推舉南宋姜夔、張炎一類婉約詞人作品,認為張炎所說“清空”境界為作詞最高標準。這種觀點實際上比較注重詞的格律和技巧,詞風醇雅清麗。

2.朱彝尊的論詞主張和詞作受到浙西詞家的認同,許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標榜的姜夔和張炎為楷模,一時此風大盛。后來龔翔麟選朱彝尊、李良年等人及他本人的詞為《浙西六家詞》,遂有“浙西詞派”之名。

3.厲鶚繼承了朱彝尊的主張,認為以周邦彥、姜夔為代表的清婉秀麗詞風勝過以辛棄疾為代表的慷慨豪放詞風。與朱彝尊所不同的是,他的詞中孤寂冷峭的情調更為突出。

常州派

1.乾嘉時期,以樸學為代表的求實風氣籠罩了整個社會,文學領域的重實傾向也成為這個時期審美的重要價值取向,受到此風氣影響,這時期的詞壇中注重質實的風格取代了清初詞壇的感傷和激情風格。以張惠言為代表的常州詞派崛起,便是這種差異的表現。

2.張惠言從內容質實的角度主張恢復風騷傳統,強調寄托比興,主要還是表現個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他所提出的恢復風騷傳統的愿望很難從根本上實現。他的詞氣勢雄健,風格俊逸。詞風較為質實,但其內容范圍仍然比較狹窄。

第三章

清代散文與駢文 桐城派

1.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劉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稱為“桐城派”。

2.桐城派散文理論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學為思想基礎,以清王朝政權為服務目的,以先秦兩漢和唐宋八家的古文為楷模,在文章體制和作法上有細致規則的系統化的散文理論。 3.方苞將自己的散文理論核心概括為“義法”二字,“義”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劉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姚鼐對古文理論的主要貢獻是對前人的學說進行了融合和總結,使之更加具體化。他強調義理、考證、文章三者兼備;還提出“八要”來將義理、考證、文章三者融合落到實處;將多種文風歸結為“陽剛”和“陰柔”兩種。

4.姚鼐不僅發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論,而且還在自己周圍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桐城派散文體系。管同、梅曾亮、方東樹、姚瑩號稱“四大弟子”。

第四章

清代小說 彈詞

1.彈詞是流行于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講唱文學形式,是清代講唱文學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流傳作品最多的一種。

2.彈詞在語言上有“國音”(普通話),代表作《天雨花》《再生緣》《筆生花》;“土音”(方言),以吳語為多,代表作《義妖傳》《三笑姻緣》。

第五章

《聊齋志異》

試述《聊齋志異》兼具志怪、傳奇手法的特點

1.六朝志怪小說大都形制短小、情節簡單,缺少細膩感人的藝術魅力。唐傳奇在此基礎上有了發展,除內容的變化外,結構上從六朝“粗陳梗概”發展到有頭有尾、情節豐富曲折的完整故事。藝術上主要通過“盡設幻語”的虛構手法,完成優美動人的故事?!读凝S志異》以志怪反映現實,且使用傳奇手法,兼具志怪、傳奇二體的特點,以至成為成熟的短篇小說。

2.如《連城》一篇,內容上,突破“一見鐘情”的框框,提出了互為“知己”的觀點;在戀愛觀上,繼承了明代的主情浪漫思潮。作者出色地運用傳奇手法,具體描寫了二人愛情的曲折發展過程,抨擊了封建婚姻制度。

48 簡述《聊齋志異》對傳奇手法的超越

蒲松齡的文言小說《聊齋志異》不僅繼承了唐傳奇的手法,而且還超越了它。具體表現是: 1.從故事體到人物體。

《聊齋志異》在人物描寫方面發生了質的飛躍。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性格復雜,它已經從唐傳奇以敘述故事為主,發展到以刻畫人物為主。如《嬰寧》中描寫的美麗少女嬰寧,愛花愛笑,天真無邪的清純。 2.環境描寫。

唐傳奇中的環境描寫比較少?!读凝S志異》發展了環境描寫,并使之與刻畫人物相互表里。如《嬰寧》風景美麗的山上,住著同樣美麗的少女嬰寧。 3.心理描寫。

唐傳奇中像《紅線》寫紅線取金盒歸來的喜悅心情是唐傳奇中少見的心理描寫?!读凝S志異》中卻不乏見到。如《聶小倩》寫男主人公寧采臣與鬼魂聶小倩在幾個不同場合相遇,所產生的不同想法和心理變化,表現了他們關系的進展等,都較好地以心理描寫的方面達到了藝術表現的目的。

第六章

《儒林外史》

試述《儒林外史》兩組對立人物及其意義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寫出了與魏晉風度相似和對立的兩組人物:

1.一類以犧牲自我與個性為代表的追求功名富貴的利祿之徒。作者以悲憤和辛酸的筆觸,寫出了儒林群丑在人格意識方面的扭曲與墮落。如范進中舉后變瘋,寫出了士子因迷戀舉業而完全被動地失去了自我。作者對這一類人物的描寫,是為了抨擊和徹底否定封建科舉制度。 2.另一類是保持獨立人格,講究文行出處的瀟灑人士?!度辶滞馐贰分信c魏晉風度相似的文人以王冕為代表。如傳記載王母要回老家,王冕載母于車,“自被古冠服隨車后”。吳氏將這一行孝之舉改為一幅舒張王冕個性與叛逆精神的圖畫。這里可見到卓爾不群的屈子形象,更可見到魏晉士人寬衣大袖的瀟灑風采。這一類人物表現了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

試述《儒林外史》對諷刺藝術的貢獻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諷刺手法的運用是對中國小說發展的一大杰出貢獻。

一.從先秦開始,中國古代文學中主要局限于封建皇權的政治諷喻;白話小說《西游記》的諷刺多以調侃出之;明末清初的部分世情小說,如《金瓶梅》和《醒世因緣傳》諷刺只是其中附帶使用的手法;《西游補》等神魔小說中的諷刺已經上升為主導風格,但主要是嬉笑怒罵,是喜劇的諷刺?!度辶滞馐贰穼χS刺藝術最大的貢獻就是從儒林群丑可笑的喜劇表面去挖掘其內在的悲劇意蘊。以范進為例,中舉前后的悲喜劇,揭示了八股制度如何摧殘了士人的心靈,造成他們人格的墮落,作者給可笑注入了辛酸,給滑稽注入了哀愁和痛苦。

二.在以喜寫悲這個主導傾向的規定下,作者將其諷刺藝術的天才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境地,主要手法有: 1.以對比手法展示人物前后行為矛盾,如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后的態度。

2.以白描手法精心刻畫人物行動。如嚴監生臨死前還念念不忘燈盞里多點了一根燈草。

3.借用人物自己言行之間的矛盾,如嚴監生正在表白自己從不占別人便宜,突然小廝進來,報告早上關起別人的豬人家找上門來等等。

第七章

《紅樓夢》

試述《紅樓夢》的悲劇意義

曹雪芹的《紅樓夢》向世人昭示一個人們感情上難以承受,但卻無可改變的哲理:人生和社會永遠處于擺脫不了的命運悲劇之中。他從三個層面揭示了從社會到個人,從表層到深層的悲劇意蘊。 一.社會悲劇。

《紅樓夢》寫出了由家庭悲劇構成的社會悲劇。它以四大家族的興衰為基本線索,以寶、黛愛情為中心事件,寫出了從家庭到社會的悲劇命運。

1.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腐敗是他們必然衰敗的根本原因。如“護官符”的作用,點出“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黑暗內幕。

49 2.從生活的窮奢極欲寫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潰的結局。如一頓螃蟹宴便是莊稼人一年的生活費。奢侈和荒淫是分不開的,賈府的淫亂無恥已經到了亂倫的地步。

3.作者以賈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動描寫,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劇命運。賈寶玉的形象在賈府的社會悲劇發展過程中具有特殊的意義。作為社會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賈寶玉與作為腐朽的封建勢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關系。賈寶玉的愛情悲劇也是社會悲劇的一個縮影。由于無法找到自己理想的社會道路,他把自己的精力轉移到愛情生活上來。 二.道德文化悲劇。

儒家思想在本質上是一種倫理思想,它的突出要點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愛”來作為每一個人的道德信念和行為準則,又強調個人對社會的服從原則,這是要以犧牲個性價值為代價的。

作者通過一系列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對以仁愛為核心和以個人服從社會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膽的質疑。從貴族后裔身上看到儒家思想的失敗,青年女子的不幸命運,往往也可以從儒家道德文化的影響中找到原因。如薛寶釵盡管是婚姻上的勝利者,然而在個人自我上卻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作為封建道德文化造就的標準的淑女形象,她只是以壓抑個性去服從社會和家庭。 三.人生悲劇。

人生悲劇則是從哲學上思考生命的本質,《紅樓夢》在悲劇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經達到中國悲劇作品的頂峰。 《紅樓夢》對中國傳統悲劇意識的最大突破,就在于它徹底拋棄了那種自欺欺人,始終幻想喜從天降的淺薄悲劇意識,將人生無所不在的悲劇現象上升到哲學高度來認識其永恒的不幸。王國維認為解脫悲劇有兩種,其中一種是看破紅塵而出世,這種解脫是宗教的,超自然的,因而是平和的,而高出這種解脫的是賈寶玉,他不是因為自己的痛苦,而是看到全人類的痛苦,從而得到解脫之道的。

試述《紅樓夢》對自然主義寫法的突破

《紅樓夢》一方面吸取中國傳統小說的觀念,同時打破其束縛,對才子佳人進行批評,從而在作品中表現全新的面貌。 1.《紅》繼承傳統的寫法并加以發展,不追求曲折離奇的故事,而以家庭瑣事、兒女之事為內容,這一寫法直接繼承《金瓶梅》的表現日常生活的寫法,但拋開《金》的自然主義,并自覺避免才子佳人小說的公式化,更多帶有典型化、概括化,因此具有藝術感染力,比中國傳統小說更豐富。

2.在曹雪芹看來,男女之間感情的最高境界并不在于肉體結合的快感,而在于精神境界的溝通和契合。他反對象《金瓶梅》和猥褻小說那樣津津樂道于男女交媾細節的描寫。他提出賈寶玉的“意淫”、“情不情”等精神追求。

試述《紅樓夢》人物塑造達到個性與共性高度統一的典型

1.曹雪芹的《紅樓夢》在人物性格的描寫上達到了個性與共性的高度統一的典型高度。

2.如王熙鳳作為榮國府的管家奶奶,她是《紅樓夢》女性人物中與男性世界關聯最多的人物。她玲瓏灑脫、機智權變、心狠手辣。

50

第三篇:2013年北大中國現當代文學考研真題講解和參考書目的使用與考研專業課筆記

考北大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生的參考書是什么?怎么讀這些書呢?需要了解些什么信息?

我跟你分享下我的考研經驗,參考書里面我會提到。

北大中國現當代文學考研經驗貼

現代文學方向參考書目共有14本。分別為:

錢理群《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溫儒敏《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

溫儒敏《<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學習指導》

溫儒敏《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

張鐘、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概觀》

陳曉明《中國當代文學主潮》

董學文《文學原理》《西方文學理論史》

胡經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

張少康《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中國歷代文論精選》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鄭克魯《外國文學史》

這個書目就是北大中國現當代文學考研時一直以來給出的考研指定書目,自2009年起,北大不再指定書目,不過實際上院里的老師們講,考研依然按照這些書出題,所以好好看這些書就行。

一門專業課,一門專業基礎,共有300分。

其中,專業課150分中,名詞解釋為30分,共6個。每個五分。論述題五選四,每題30分。

文學基礎,大綜合50分。大題(論述題)為100分。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論述題共占據了220分,可謂得論述者得天下。

1、招考信息:有關北大現當代文學方面的考試信息,如:招生人數、錄取人數、歷年報考人數、考生來源情況、錄取標準、復試分數線、復試人數、參考書目,等等。(這些信息在網上多逛逛你就能找到了,我就不贅述了。)

2、復習資料:包括歷年專業課真題、北大中國現當代文學課堂筆記、授課講義,一些專題復習筆記等。這個我是在網上買的,內容很豐富也很完整,當然,價格也不低;這里就不具體說哪個網了,免得被懷疑是打廣告。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網上買資料不要輕易地隨意把錢打給陌生人,不安全,我就差點被騙。

根據我自己的考研經驗,我整理了一下主流的一些方法論,摘論如下:

專業課,照搬教材定論只能及格,觀點陳舊平庸也沒有高分。這就對專業課的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能融會貫通,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那么基礎再好,也只能仰天長嘆?,F當代文學對于作品的閱讀不可或缺。北大出題總是會強調結合具體作品,結合具體作家,所以這一點十分關鍵。

因此,僅以現代文學方向來論,閱讀作品和相關作品的評論是重點中的重點,閱讀評論主要是參考論述觀點,閱讀作品最重要的是體會和感悟,解答論述題必須要有自己的想法,當然中間也不能缺乏一些經典的觀點。因此我的思路是,整個現代文學來說,必須重點讀錢理群《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溫儒敏《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溫儒敏《<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學習指導》這三本書,尤其是《<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學習指導》中提及關鍵作品,必須有一個閱讀基礎,這是作論述題的關鍵。這部分幾乎涵蓋了整整120分的分值。

其次,就專業基礎來說,對于古代文學,古代文論,外國文學和外國文論四個方面,基礎性的是理解外國文論的各種流派理論,這對于專業基礎課中的大題是非常有益處的,因為,

雖然西方文論在專業基礎中占分不是最多的,但是卻是當代文學的基石,那些學術論著、專業術語無不是以之為基礎,為理論背景,為話語生長點,沒有西方文論,當代文學研究就無法展開,因此要是不懂點西方文論,那就不要搞當代文學了。一般基礎試題中的大題,分別會在古代文學,古代文論,外國文學,和外國文論中各出一題,因此死記硬背肯定不行,整個復習過程是梳理和理解整個文學史和理論的過程,尤其要注意外為中用,古為今用,或者某些流派理論對某些經典作家和當今主要作品的一些影響。這就是要建立在對理論知識的充分吃透理解的基礎上。

因此,我想說的是,如果對文學沒有點熱情和愛好的人,還真不是能簡單堅持下來的。說了那么多,我個人的判斷是,大綜合的50分以及名詞解釋的30分,雖然重要,但完全可以看出來,死記硬背占據的分值實在不高,因此在看書時完全沒必要著重進行記憶。整個看書的重點是,根據參考書目的提示,不停進行作品閱讀,適當的注意經典評論觀點的收集。

綜上所述,我今年的備考方案是,就現代文學方向而言,著重梳理錢理群《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溫儒敏《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溫儒敏《<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學習指導》三本書,加上通讀現代文學經典作品,適當的寫一寫作品的相關評論,如果有時間,將各種流派理論糅合到作品中去。

另外,專業基礎方面,這里沒什么可偷懶的,董學文《文學原理》《西方文學理論史》、胡經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張少康《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中國歷代文論精選》、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鄭克魯《外國文學史》這幾書要理解性的通讀,我個人覺得,北大要考的死記硬背的東西完全可以用大綜合應試筆記解決,將主要時間花在增加自己內功上。

甚至就古代文論方面,我覺得,張少康《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這一本書就足夠應付,《中國歷代文論精選》看不看都無所謂。

總而言之,理解文論理論,通讀經典,活學活用是王道。不要將重點放在記憶性的東西上。

我這樣看書,作為一個自學生,我專業課108,專業基礎105,所以我覺得你要有些基礎在參考一下這篇文章一定很有用。

此外,我手上還有北大中國現當代文學考研完整版的真題和筆記,等有時間了我再弄出來,供同學們復習時參考;如果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發私信給我,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家有所幫助吧。

第四篇:中國古代文學讀書筆記

《涑水記聞》通行本有《稗?!繁?,“四庫全書”本,《學津討原》本、《四部叢刊》本、《四部備要》本等。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南唐近事江南余載》

宋代歷史軼事筆記,專記南唐軼事。北宋鄭文寶撰。鄭文寶(953~1013)字仲賢,一字伯玉,汀洲寧化(今屬福建)人,父鄭彥華,為南唐右千牛衛大將軍。文寶以蔭授予奉禮郎,遷校書郎。入宋,補廣文館生,登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進士。累遷陜西轉運副使,官終陜西轉運使、兵部員外郎。文寶好談方略,以功名為己任。久在西邊,參預兵計,心有余而識不足,又不護細行,所延薦屬吏至多,而未嘗擇也。其子在家鄉擾民亦疏于管教。能為詩,善篆書,工鼓琴。有集二十卷,又撰《談苑》二十卷、《江表志》三卷。善篆書,工琴,以詩名世,風格清麗柔婉,所作多警句,為歐陽修、司馬光所稱賞。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南唐近事》有一卷、二卷、三卷本,內容基本相同。書成于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97)。作者痛惜南唐覆亡,史事湮沒,故為此作。其自序稱:“南唐烈祖、元宗、后主三世,共四十年,起天福丁酉(937)之春,終開寶乙亥(975)之冬。君臣用舍,朝廷典章,兵火之余,史籍蕩盡,惜乎前事十不存一。”本書雖多傳聞,但有一定史料價值,《四庫全書提要》評為“雖浮詞不免,而實錄終存,故馬令、陸游《南唐書》采用此書幾十之五六,則宋人固不廢其說”。則是研究南唐政治、文化的重要資料。

《南唐近事》有明萬歷本、崇禎本、《四庫全書》、《續百川學?!?、宛委山堂《說郛》本、《寶顏堂秘笈》、《唐宋叢書》等本存世。

今有:《南唐近事》中華書局1991年版;《南唐近事》張劍光點校,鄭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筆記”2003年版。該書是以《四庫全書》二卷本為底本,參校明萬歷本、崇禎本、《寶顏堂秘笈》本、《唐宋叢書》本等,并據陳尚君輯錄成果續輯得佚文一卷。

《唐語林》

歷史軼事故實筆記,專記唐代歷史軼事、風俗民情、名物。宋代王讜撰,字正甫。生卒年不詳。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宰相呂大防之婿。曾為京東排岸司。元祐四年(1089)任國子監丞。后改少府監丞。

《唐語林》共8卷,末有輯佚一卷。仿《世說新語》體例,按內容分門系事,并將《世說新語》原有的35門(按今本《世說新語》共36門),擴大為52門。書中材料采錄自唐人50家筆記小說,資料集中,內容豐富,廣泛記載唐代的政治史實、宮廷瑣事、士大夫言行、文學家軼事、風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對研究唐代歷史、政治和文學,均有參考價值?!端膸烊珪偰俊氛f:“是書雖仿《世說》,而所紀典章故實,嘉言懿行,多與正史相發明,視劉義慶之專尚清談者不同。且所采諸書,存者亦少,其裒集之功,尤不可沒。”由于其中很多著述今已失傳,故經此書采錄而保存下來的資料殊為可貴。不足的是,卷首雖附采錄書目,但所采各條未注明出處。

《唐語林》原書在明初散佚。清代編《四庫全書》時,據明嘉靖初齊之鸞刻殘本及《永樂大典》所載,加以校訂增補,以后各叢書所收多用此本。今傳有聚珍板本、《惜陰軒叢書》本、《墨海金壺》本、《守山閣叢書》本等。1957年古典文學出版社據《守山閣叢書》本標點排印。

今有:《唐語林》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據《守山閣叢書》本標點排印;《唐語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唐語林》大象出版社“宋人筆記”第三編,2007年版。

《歸田錄》

宋代歷史瑣聞類筆記,歐陽修撰。歐陽修簡介紹見中國古代文學要籍簡介(二)詩文別集“歐陽文忠公集”。二卷,凡一百十五條。歐陽修晚年辭官閑居潁州時作,故書名歸田。此書之體例略近李肇的《國史補》,多記當代朝廷軼事,兼錄士大夫詼諧之言。其自序云:“《歸田錄》者,朝廷之遺事,史官之所不記,與夫士大夫笑談之馀而可錄者,錄之以備閑居之覽也”,“唐李肇《國史補》序云:‘言報應、敘鬼神、述夢卜、近帷箔,悉去之;記事實、探物理、辨疑惑、示勸戒、采風俗、助談笑,則書之’。余之所錄,大抵以肇為法,而小異于肇者,不書人之過惡,以謂職非史官,而掩惡揚善,君子之志也。覽者詳之。”書中大多系親身經歷、見聞,史料翔實可靠。如太宗知李漢超、仁宗恭儉、陳堯咨、賣油翁等條,含意深刻。卷一記仁宗朝屢改年號的原因,卷二記大宴時樞密使侍立殿上等宋代典制,均足補史闕?!稓w田錄》與司馬光《涑水記聞》中有的記載雷同但情節有出入,這可能是當時傳聞本身就有出入。

《歸田錄》對后人影響頗大,朝請郎廬江朱定國仿此著《歸田后錄》十卷,清代梁章鉅作《歸田瑣記》八卷。

《歸田后錄》通行本有《稗?!繁?,《四庫全書》本,《學津討原》本,《四部叢刊》本、《四部備要》本等。

今有:《澠水燕談錄·歸田錄》呂友仁點校,中華書局1997年版,2006年再版;《歸田錄》,林青校注,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歸田錄》,大象出版社“宋人筆記”第一編,2005年版。

《涑水記聞》

宋代歷史瑣聞類筆記,北宋司馬光撰。司馬光簡介見中國歷史要籍介紹“資治通鑒”。

《涑水記聞》通行本16卷,比較詳盡地記載了北宋從太祖到神宗六朝(906-1070)的國故、時政、內憂、外患,反映了許多社會問題,為后世留下極其珍貴的史料。據說司馬光打算雜采實錄、國史、異聞,編撰《資治通鑒后紀。這部《涑水記聞》就是他搜集的材料。司馬光為山西省夏縣涑水鄉人,故以此作書名?!端膸烊珪偰刻嵋贩Q該書“雜錄宋代舊事,起于太祖,迄于神宗,每條皆注其述說之人,故曰《記聞》”。書中各條大都注明何人所說,采自它書者,亦標出處于后。其中故事,一般皆詳述本末,頗近史體。如卷一載太祖用趙普之謀,削奪石守信、王審琦等人兵權;記太祖死后,宋后使內侍都知王繼隆召秦王趙德芳,繼隆竟召太宗趙匡義嗣位;卷二記太祖長子魏王趙德昭在從太宗征幽州時,因遭太宗斥責而畏罪自殺,全是宋初宮廷軼聞,可看出當時的宮廷矛盾。其他記載,與”正史“傳聞不同者,也足資參考。

今有:《涑水記聞》鄧廣銘,張希清點校,中華書局唐宋史筆記叢書,1989年版;《涑水記聞》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版;《涑水記聞》大象出版社“宋人筆記”第一編,2005年版。

《夢溪筆談》

北宋一部涉及天文、歷法、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文學等多方面的綜合類筆記,二十六卷,沈括撰?!∩蚶?1031~1095),字存中,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學家、政治家。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后隱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帶。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熙寧五年(1072)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陜西鹽政。后知延州(今陜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元豐五年(1082年)以宋軍于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以平生見聞,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

沈括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首先研究并改革了渾儀、浮漏和影表等舊式的天文觀測儀器,他所提倡的新歷法,與今天的陽歷相似;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制作法;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闡述凹面鏡成像的原理;還對共振等規律加以研究。在數學方面,他創立“隙積術”(二階等差級數的求和法)、“會圓術”(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長的方法);地質學方面,他對沖積平原形成、水的侵蝕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醫學方面,對于有效的方藥,多有記錄,著有《沈存中良方》(得稱《良方》),在《夢溪筆談》、《補筆談》中,均有涉獵,如提及秋石之制備,論及四十四種藥物之形態、配伍、藥理、制劑、采集、生長環境等。其《良方》由后人與蘇軾之《醫藥雜說》合并,成《蘇沈良方》,現有多種版本行世。此外,他對當時科學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情況,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金屬冶煉的方法等,皆詳為記錄。沈括文武雙全,不僅在科學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而且為保衛北宋的疆土也做出過重要貢獻。在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擔任河北西路察訪使和軍器監長官期間,他攻讀兵書,精心研究城防、陣法、兵車、兵器、戰略戰術等軍事問題,編成《修城法式條約》和《邊州陣法》等軍事著作,把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成功地應用在軍事科學上。同時,沈括對弓弩甲胄和刀槍等武器的制造也都作過深入研究,為提高兵器和裝備的質量做出了一定貢獻。

《夢溪筆談》大約成書于1086年-1093年,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豆P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志、藥議”?!堆a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独m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歷法、氣象、地質、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農業、水利、建筑、醫藥、歷史、文學、藝術、人事、軍事、法律等諸多領域。在這些條目中,屬于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占全部條目的18%;屬于自然科學方面的,約占總數的36%,其余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占全書的46%。

從內容上說,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并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如《技藝》正確而詳細記載了“布衣畢升”發明的泥活字印刷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國際文化史界重視。“辯證”門談韓愈畫像條使我們了解從北宋就產生并沿襲下來的一個錯誤:把五代韓熙載的寫真當成韓愈的畫像。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發明和科技人物,也賴本書之記載而得以傳世。如記載喻皓《木經》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節合龍巧封龍門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衛樸的精通歷法、登州人孫思恭解釋虹及龍卷風、河北“團鋼”“灌鋼”技術,羌人冷作冶煉中對“瘊子”的應用、“浸銅”的生產等,均屬科技史上珍貴史料。因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學素養,他所記述的科技知識,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學發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

《夢溪筆談》被西方學者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英國學者李約瑟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已有多種外語譯本。其中日本早在19世紀中期,就用活字版排印了沈括的這部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用活字版排印《夢溪筆談》的國家。從1978年起,日本又分三冊陸續出版了《夢溪筆談》的日文譯本。

《夢溪筆談》最初刻本為三十卷,內容比今本要多,但早已散佚,僅二十六卷本經宋元明清刊刻,流傳下來。北宋有揚州刻本,南宋孝宗乾道二年又曾重刻行世,惜宋刻今皆不存,現存最古的版本是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元代大德九年(1305)陳仁子東山書院刻本。書在元代曾藏宮中,明太祖朱元璋滅元得之,贈與太子朱標,后又歸宮中“文淵閣”。清代從宮中流出,為汪士鐘的藝蕓精舍、松江韓氏先后收藏。后為著名藏書家陳澄中收入囊中。陳澄中移居香港后,于1965年有意將包括這部《夢溪筆談》在內一批珍貴善本出讓。周恩來總理為避免珍貴文物外流,親自過問,責成文化部指派專人前去洽辦,在國家經濟并不寬裕的情況下,斥巨資購回,成為書林佳話。

通行的《夢溪筆談》正、補、續三編本首出《稗?!?。今有:《夢溪筆談》文物出版社1976年影印元東山書院刻本;《夢溪筆談》國家圖書館“中華再造善本工程”2003年影印元東山書院刻本;胡道靜《新校正夢溪筆談》,上海出版公司1956年版;《夢溪筆談》中華書局1957年版;《夢溪筆談·補筆談·續筆談》大象出版社“宋人筆記”第一編,2005年版;

第五篇:中國現代史讀書筆記

《第一次國共合作》讀書筆記

莫修榮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

中國現代史作為中國通史的1919年—1949年的部分,它所敘述的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進行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斗爭史,1919年—1949年這30年的現代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后期,即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歷史,在這個國內外矛盾激烈銳化的時期,除了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斗爭這條主線以外,還存在各帝國主義侵略瓜分中國這條線;軍閥、地主、官僚、買辦以及他們的政治代表北洋政府這條線;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黨活動這條線等等,往往呢,這幾條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交叉進行的,并且,中國現代史上,人民群眾的革命斗爭比較突出的表現在政治領域,從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的國民革命戰爭便是這個時期一個突出的表現。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和大會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和國民國民高潮的開始。

這本由莫修榮著寫,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次國共合作》,較為系統的論述了在內憂外患的時代背景下,國共兩黨為了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主義統治,取得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終于達成共識,進行了歷史上國共的第一次攜手合作。全書共五章,

第一章,用四個小節分別從國際國內兩大方面來分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的歷史背景;第二章呢,著重論述了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制定出符合當時中國國情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形成統一的戰線方針;第三章,敘述了國民黨派領導人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失敗后重新審視中國的革命形勢,接受共產國際及中共的理論指導,進行革命思想轉變,開始施行革命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認識到無產階級是不可忽視的革命力量;第四章,主要論述了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新三民主義”作為國共合作共同綱領的提出,以及國共兩黨通過恢復工農運動創建黃埔軍校來壯大發展革命力量;第五章,主要論述了國共合作建立后所取得的革命成果、北伐的勝利進軍、工農運動的高漲、國民會議運動的興起,為1924年國民革命的爆發以及革命高潮的到來做了堅實的鋪墊。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是中共統一戰線政策的偉大勝利,也是孫中山的偉大歷史功績。

關于前者,在本書的第二章有所論證;關于后者,在作者第四章做了詳盡的論述,集中體現在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召開以及“新三民主義”的綱領的提出。

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召開以及《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宣言》的發表揭開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新高潮,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標志,以孫中為代表的國民黨領導人正確分析了當時中國的國情,總結了長期以來革命斗爭的經驗教訓,實現了國民黨的重新改組,大力開展工農運動,開創了國民革命的新高潮,在《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宣言》中,根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精神,對舊的三民主義作了適合時式要求的解釋,使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獲得了新的革命內容,成為革命的新三民主義,“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合作綱領,使國民革命有了完整的反帝反封的革命內容,在一些主要問題上,接受了人民民主共和國的綱領,“聯共”作為三大政策的關鍵,是實現“聯俄、扶助農工”的前提條件,是與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和世界被壓迫的民族解放運動相聯系的紐帶,只有實行“聯共”, 反帝反封的革命斗爭才能徹底進行,毫無疑問,新三民主義的提出,為中國革命的道路指明了方向,與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綱領是基本相符合的,因此,者便理所當然的成為國共合作的共同綱領和政治基礎。

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反帝反封的國民革命,我認為,這至少包括兩層含義。

首先,“國民”,說明其具備廣泛的群眾基礎,從國民黨這方面來分析,孫中山在《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宣言》中正確分析了當時中國的國情,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合作綱領,尤其是“聯共”提出,表明孫中山開始接受人民民主共和國的綱領,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主動向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靠攏,并且意識到工農階級是活的反帝反封帶著勝利的中堅力量;從共產黨這方面來分析,集中體現在中共二大民主聯合統一戰線方針的提出,大會對中國農民、手工業者做了分析,認為“中國三萬萬的農民,乃是革命運動的最大要素”,大會通過的《關于“民主的聯合戰線”的議決案》指出,無產階級必須聯合全國一切革命黨派,聯合資產階級民主派,組成民主聯合戰線,此外,在這反帝反封的革命綱領中強調,革命的動力是工人、農民、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進行廣泛的國民革命。

國共兩黨團結協助,一同合作,無疑為國民革命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階級后盾和廣泛的群眾基礎。

其二,“革命”說明反帝反封的斗爭形勢不是自上而下的改良而是通過暴力的方式徹底革掉帝國主義與封建軍閥的命,從而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國家。中共二大提出反帝反封的革命綱領,明確規定中國現階段的革命性質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革命的動力是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資產階級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形式是組成各階級的聯合戰線;革命的目標是建立統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革命的前景是向社會主義過度,這一系統的理論觀點和政策決定為中共新民主主義革命指明了方向;國民黨經過改組后以打到帝國主義,打到封建軍閥為基本目標,以“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為基本政策,聯合人民群眾,走上了新的革命道路,1926年1月,中共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大會發表了宣言,重申反帝反封的革命綱領:對外打到帝國主義,對內打到一切帝國主義的工具—軍閥、官僚、買辦及地主豪紳;指出中國的國民革命,必須誠意地和蘇聯合作,必須和一切被壓迫的民族共同奮斗。這表明了國民黨堅定的革命決心,革命斗志和昂揚的革命勇氣。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推動著國民革命高潮的到來,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下,從1924—1925年,中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廢除不平等條約運動和國民會議運動,五卅運動的爆發、省港大罷工、北伐戰爭的初步勝利、以及廣東革根據地的建立等等這些都是國共合作的豐碩成果,,促進了反帝反封統一戰線的鞏固發展,提高的廣大人民群眾的覺悟和工人階級的威信,密切了國共兩黨同廣大人民群眾及工人階級的聯系,推動了中國革命運動的深入發展,不僅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和中國人民堅決反帝反封的革命精神,也證明了統一戰線策略的正確性、科學性。然而,歷史總是沿著曲折的道路前進的,國內外反革命勢力的壓迫、共產國際的錯誤指導、共產黨的右傾錯誤,加上共產黨沒有注意對軍隊的掌握,過分依賴國民黨上層人物的合作,同時又產生了左傾錯誤,結果,導致了國民革命的失敗,不過,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有力地推動了大革命的高潮,打擊了帝國主義與封建軍閥勢力,使中華民族在復興的道路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這種轟轟烈烈的新革命軍面的出現,正是國共兩黨結成了統一戰線的結果,體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巨大威力和偉大作用,這個歷史事實是不可否認的。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topsolid家具設計下一篇:英語單詞記憶方法20種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