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內部審計職能范文

2023-09-13

內部審計職能范文第1篇

一、強化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職能作用

(一)、轉變傳統觀念,重視風險管理審計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企業面臨的風險范圍大幅擴大,風險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并且影響著企業的生死存亡。要求企業管理層要徹底轉變觀念、增強風險意識,把風險管理審計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工作,與此同時審計人員也要轉變觀念,盡快實現從傳統的賬賬基礎審計、績效審計、制度基礎審計向風險管理審計轉變,突出風險管理審計的重要性 。

風險管理的權威性專家,提高內審機構的地位。

二、內部審計作用的充分發揮有賴于其地位的進一步提高

企業對內部審計認識不足,內部審計與經營管理不能和諧并進。從企業內部來看,許多領導人缺乏現代管理理念,內部審計工作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沒有被納入企業重要活動,內部審計機構在企業中受冷落,這些是我國內部審計工作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有的企業片面地理解內部審計是審計部門代表國家所有者對其經濟活動進行監督控制,也就是對企業法人進行監控,認為兩者之間是一種對立關系,使得企業各職能部門對內部審計部門敬而遠之,談“審”色變,完全認識不到內部審計機構在企業中“好管家”、“好幫手”的作用。另一方面,忽視內部審計,致使審計環境不理想,導致人力、資金、工作的開展處處受到限制。另外,企業普遍存在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的現象:內部審計工作性質明顯有別于其他一般職能部門,但領導人卻把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于與其他職能部門等同的水平線上,并隸屬于經營者的管轄范圍內,這樣,無疑使內部審計面臨“組織機構上的陷阱”。

要使內部審計機構在現代企業制度下發揮更大的作用,必需要加強內部審計工作。按照我國企業現行審計的運作狀況看,要加強審計的作用,先要提高審計的地位,對于審計部門的設置應該高于其他職能部門,這樣才能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否則只能是行同虛設。它代表企業董事會和管理當局對其他部門開展的業務活動及其成果、內部控制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在國外,內部審計部門是直接對董事會中的審計委員會負責,具有較強的相對獨立性,內審部門的許多人也最終進入了企業高級管理層。但在我國,由于種種原因,內部審計獨立性實際被大大削弱了,甚至有些企業將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部門合并在一起,極大影響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同時要把審計工作的主要職能從查錯防弊轉到對公司的管理做出分析、評價和提出管理建議上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內部審計在企業你不控制中的作用。內部審計部門所進行的風險管理是在一般部門所進行的風險管理基礎上的再監督。內部審計部門和內部審計人員在風險管理方面擁有注冊會計師無可比擬的優勢。比如,內部審計部門和內部審計人員對企業面臨的風險更了解。內部審計部門和內部審計人員對防范企業風險、實現企業目標有著更強烈的責任感。既然外部審計可以從事此項業務,內部審計就更可以從事這一工作。內部審計部門為了不斷地發展,為了在企業中擔當更重要的角色和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三、加快企業內部審計的立法

我國關于企業內部審計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有待改善。在西方發達國家,由于安然事件、世通事件及安達信危機發生后,美國審計行業才注重風險管理審計的內容。我國風險管理審計剛起步,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相當缺乏,不能很好的規范保障風險管理審計的開展,使審計人員在開展工作時束手束腳,不利于開展風險管理審計。

內部審計缺乏足夠的法規支撐,業務操作無準則可循。目前我國有關審計工作的法規已頒布了兩部,其一是關于民間審計的《注冊會計師法》;其二是關于國家審計的《審計法》,2006年修改后的《審計法》仍然只對國有企事業單位應當設立內部審計機構作出規定,而將非國有企業排除在內部審計法規體系之外。

隨著國有企業改制上市,該法規對于國有企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有關規定已經不適用了。另外,內部審計規范眾多,但是涉及高層次內審的較少,具有全國性法律效力的,且與內部審計關系密切的法律僅有《審計法》中的少數條款,部門規章僅有《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三大審計中唯有內部審計沒有專門的法律來規范,這就導致內部審計與國家審計、民間審計法規配套建設地位的差異。企業內部審計無法可依,當內審人員碰到具體問題時往往感到無章可循,甚至無所適從。盡快制定、頒布《內部審計法》是當務之急,它有利于健全我國審計法規體系,界定內部審計與國家審計、社會審計的關系,促進內部審計在法律的軌道上更好的發展。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加強內部審計工作法規建設不僅是為內部審計工作建立依據,內部審計更需要走職業化的道路。只有這樣,內部審計人員才可能在協調企業技術先進性和經濟的合理性、評價企業內部經濟活動、管理活動等方面擔負起主要職責。實際上,這也是西方企業管理的一個發展趨勢。

四、改革與完善企業內部審計模式

(一)、實現內部審計業務取得的市場化、合同化

內部審計職能范文第2篇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對內部審計的定義是: 內部審計是一項客觀獨立的保證和咨詢活動, 其目的是為實現價值增加并提高組織的經營效率。 它采取系統規范的方法對風險管理、控制以及治理程序進行評價, 改進其有效程度, 從而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而對審計風險, 國際審計準則第25 號《重要性和審計風險》將其定義為:“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對實質上誤報的財務資料可能提供不適當意見的風險。 ” 我國 《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號—————內部控制與審計風險》 則將審計風險定義為:“審計風險, 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或漏報, 而注冊會計師審計后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 ”

二、內部審計的職能

(一) 四大 (監督、 管理控制、 評價鑒證、服務) 基本職能。 內部審計本身具有強大的監控和服務功能。 它不僅能及時對內部制訂的政策、制度、計劃的執行情況和執行效果進行檢查、反饋、跟蹤, 還具有參謀與助手的出謀劃策性質、防止舞弊的保護性質、協調各職能部門的調解性質。 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作為現代企業“第三只眼睛”的作用, 能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穩踞市場的制高點。

(二) 創造價值職能。 創造價值表現在: 審計工作可提供挽回資金損失的機會, 給組織增加價值。內部審計師能制約內部各職能部門, 減少舞弊行為的發生, 保證業務執行者提供數據的可靠, 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增值供應商則希望運用內部審計的評價來判斷是否繼續交易, 貨款能否及時收回; 員工也希望內部審計能督促人力資源部門承諾和實現他們發展的要求, 落實提供技能培訓的機會, 實現員工的可持續發展, 以至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另外, 內部審計為外部利益者提供價值增值服務。在企業內部, 審計師通過他們的執業積累了許多有關組織的全面知識, 為組織價值創造提供咨詢, 也會給供應商和顧客產生正面影響 (如節約成本、減少交貨時間、提高產品質量) , 從而為外部各利益相關者增加價值。

(三) 提供咨詢職能。 對資本投資決策, 高管需要審計師幫助其進行評估論證。而這種評估, 涉及到應用財務和非財務雙重標準, 內審人員既要應用諸如凈現值法、 內含報酬率法評估項目可行性, 也要結合公司的發展戰略, 評估長遠利益。例如一項設備投資應與產品的改良、 多樣化經營以及降低經營風險等相結合, 而不是簡單的更新, 審計師還應設法將產品改良, 提高產品質量, 對成本節約以及顧客滿意度、增加的銷售額進行量化, 為管理層提供切實有效的咨詢服務。

(四) 風險管理職能。 風險管理職能的作用體現在四方面:1. 能夠從客觀的、全方位的角度管理風險。風險在企業內部具有感染性、傳遞性、不對稱性等特征, 即一個部門造成的風險或疏于風險管理所帶來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擔, 而是會傳遞到其他部門, 最終可能使整個企業陷入困境。正因為如此, 有些部門可能會出現過度道德風險, 因為風險不是由它們來承擔 (至少不是單獨承擔) , 如采購部門為節約采購成本往往會忽視對材料規格、型號、質量方面的檢查, 或者有意購買殘次品, 這種暗藏的風險會在生產車間或銷售部門反映出來, 最終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因此, 對風險的認識和防范、控制需要從全局考慮。而由于各業務部門往往著眼于本部門利益, 很難做到從全局的角度來考慮風險控制。 內部審計部門由于不從事具體業務活動, 獨立于業務管理部門, 這使得它們可以從全局、 客觀的角度對風險進行識別, 及時建議管理部門采取措施控制風險。 2.能發揮其控制、指導企業的風險策略職能。 由于內部審計部門處于企業的董事會、 總經理和各職能部門之間的位置, 內部審計人員能夠充當企業長期風險策略與各種決策的協調人。 通過對長期計劃與短期實現的調節, 內部審計人員可以調控、指導企業的風險管理策略。 3.內部審計部門的建議更易引起重視。 有些企業盡管也有風險管理部門, 但它屬于管理部門的一個職能部門, 向總經理報告, 不具有獨立性, 其意見有時會屈服于管理當局的壓力。 內部審計部門獨立于管理部門, 其風險評估的意見可以直接報給董事會, 這會加強管理當局對內部審計部門意見的重視程度。因此, 內部審計涉足風險管理領域有其客觀必然性, 是環境因素和其本身因素使然。在風險管理中, 內部審計部門主要是對風險管理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所進行的風險管理的再監督。但這絕不意味著內部審計部門不能作為直接的風險管理人, 在必要的情況下, 它可以直接進行風險管理。

三、 發揮內部審計職能應采取的策略

(一) 轉變觀念, 重新認識內部審計工作。我國的內部審計基礎較薄弱。許多企業對內部審計所提供的各種管理、服務缺乏理解, 心理上存在排斥內部審計的觀念, 積極性不夠, 抵觸情緒較大, 表現在內審機構人員東拼西湊或隨意撤并、精簡, 許多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極不穩定, 力量單薄, 難以發揮內部審計監督作用。

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認識是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保證。 廣泛宣傳內部審計的重要性, 提高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的地位。在運作規范的企業, 可以建立由董事會直接領導的內部審計體制, 使內部審計不受管理層的制約, 獨立客觀地開展工作。 對內部審計機構的人員配備實行專職化, 對從事內部審計工作的人員在實行嚴格準入制度的同時也要保持其穩定性, 使內部審計人員在穩定的環境中工作。

(二) 內部審計范圍由財務審計轉向經營管理審計。隨著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 企業內部的管理以市場經濟為導向, 向管理現代化和科學化方向發展, 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管理的組成部分, 其內在功能也隨之增強。 但是我國多數企業內部審計依然停留在財務審計, 較少涉及業務審計、管理審計。這與西方國家成熟的內部審計模式有一定差距。西方國家企業內部審計已進入風險導向審計階段, 其內部審計類型豐富, 主要以管理審計為主, 財務審計為輔的審計模式。 因此, 建立在財務報表基礎上的、 旨在審查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是否真實、是否合法的財務審計將不再是現代內部審計的主要內容, 取而代之以經營審計、管理審計。這種審計的目標是促進企業不斷改善內部經營管理、 加強法制觀念、確保企業資產保值增值, 符合現代內部審計特征的要求。

(三) 不斷提升內審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技能。 內審人員需要具有全面的財務管理知識、 系統的組織管理知識、物資采購和管理知識、工程管理知識、 必要的法律知識和公共關系知識, 同時有較高的學習能力、綜合分析和邏輯推理能力等。此外, 內部審計理論和實務方法都在不斷的發展, 內審人員應注重內部審計理論的學習, 不斷為自己“充電”, 確保自身的專業勝任能力。

(四) 完善內部審計機構的建設, 保證其獨立性。 內部審計機構是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項基本措施, 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責不僅包括審核會計賬目, 還包括稽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 有效和企業內各組織機構執行指定職能的效率, 并向企業最高管理部門提出報告, 從而保證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嚴密。 保證內審機構的獨立性, 關鍵是合理界定其權利和職責, 這是關乎內部審計控制和治理過程是否充分、 運行是否有效的關鍵所在。

(五) 強調激勵和約束機制。

1.約束方面。 一是合理的授權控制, 內部控制實質上是對企業經營過程中員工行為的控制, 要把崗位的責權利嚴格確定下來, 使員工的工作在制度的約束中進行。 二是要建立適時的監控系統, 讓不稱職的員工離開其崗位, 讓優秀的員工得到相應的提拔。三是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和懲罰制度, 這是企業內控制度貫徹執行的根本保證。

2.激勵方面。 一是科學的目標管理。 要組織員工參加有關工作目標的制定, 并將企業目標層層分解, 落實到每個員工, 這樣有利于激發員工的積極性, 并使其主動維護企業的各項制度。二是制定科學的業績評價體系。業績考評機制由董事會或薪酬委員會對公司高級管理人員, 以及人力資源部門對普通員工的業績和履職情況進行考評, 并據考評結果決定下一年度的薪酬、崗位安排等事宜。業績考評機制應具備以下特點:第一, 激勵性。 以報酬作為激勵是公司治理中不可缺少的管理手段, 設計考核制度時, 必須保證業績考核制度對員工的激勵性。第二客觀性。在評價業績時, 可借助于定量評分方法或中介機構, 以客觀的立場和判斷加以評估, 使業績評價工作盡量不受主觀、片面等人為因素影響。第三, 責任性。在業績考核前必須先明確考核項目的責任歸屬, 明確員工的權責范圍, 排除外在因索影響, 使業績考核工作更公平合理。第四, 絕對指標和相對指標相結合。 因為有時候企業業績的好壞受很多外部因素的影響, 比如行業的影響, 相對指標與絕對指標相結合的方法使得評價更加客觀。 第五, 長期性。引入公司治理中用來激勵經營者的股票期權, 希望員工通過一定形式的股票持有或是將收入與股票價值變化掛鉤使其利益盡可能與股東的利益相一致。

參考文獻

[1] .程業炳.關于內部管理審計若干問題的研究[J].技術經濟, 2005, (02) :36-37.

[2] .郭蘭英, 蔡炯.論管理審計的幾個理論問題[J].事業財會, 2006, (02) :55-56.

內部審計職能范文第3篇

一、高校內部審計的現狀

時至高校改革的今日,內部審計的職能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高校內部管理制度也未能充分體現其科學性。首先主要表現在作為內部審計單位的領導干部和決策層對內部審計的重視不夠,職能定位不明確。其次表現在內部審計的人員素質普遍水平較低,內部審計的整體重要性和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最后表現在內部審計管理模式的不完整。

二、高校內部審計的職能定位

在這樣的新形勢下,高校內部的審計管理職能就要對其進行重新的定位,以求更好地發揮其最大的作用,促使高等學校審計體制越好越快健康發展。

首先,高校的內部經濟審計應該明確定位于它的基本業務職能,那就是內部審計檢查與監督。內部審計檢查與監督的職能,主要的含義就是用于指通過內部審計,監察和督促高校的內部經濟管理活動在國家法律規定的經濟管理范圍內、在正常的經濟管理軌道上正常進行。

其次,鑒證和評價的財務審計職能準確定位。財務審計的職能鑒證和評價職能主要是指審計管理機構和上級審計部門工作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及其他重要經濟數據等資料定期進行的檢查和評價驗證,確定其整體財務狀況和其經營管理成果等資料是否真實、公允、合法、合規,并為審計出具了書面的證明。

第三,高校內部的審計也應將其目光長遠的工作重點放在了風險管理這項具有延伸性的職能。審計風險管理的職能和宗旨就是為了組織內部控制目標的正確實現和執行提供合理的條件和保證,是完善組織內部控制項目審計風險管理內容的重要措施和保障。高校內部審計風險管理本身就是一個過程,是對可能影響范圍對組織內部控制目標可能實現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和事件的影響進行針對性的識別與風險評估,并有效地采取了相應措施將其可能的影響范圍控制在組織目標可能直接受影響范圍內的一個過程。

最后,咨詢與服務也是高校內部審計性服務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的審計性服務作為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管理工作和咨詢服務活動,需要對內、對外提供的咨詢性服務。針對工作中發現的內部審計問題分析其原因,提出了幫助高校改善其管理,完善其制度、提高效益的意見和建議。

三、開展內部審計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一)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重要性,

內部審計介入高校的日?;顒又?,可以通過審計活動總結出大量有用的信息,為管理者進行正確的決策提供依據。內部管理審計機構是現代企業管理領導者的戰略參謀與重要決策助手,它對外立足于幫助企業進行內部管理,對內對其進行關于社會主義經濟的決策監督,強化其對內服務企業管理者的職能,確保目標和戰略的貫徹與落實,是高校的郵寄業務組成的一部分。所以,領導者一定要轉變觀念,提高對內部財務審計工作及其重要性的深刻認識。

(二)內審工作的順利進行需要領導者足夠的重視

學校的內審工作在思想上沒有足夠的重視,這就是要求學校內部各職能單位都必須要充分發展積極配合內審工作的指導性思想。學校的領導同志是內部審計工作的直接領導者,部分學校領導同志認為內部的審計工作與學校所取得的國家經濟和社會利益沒有直接的關系,存在性意識不強。還有可能隨意裁減財務人員,使得內審部門的監督作用難以全面完整的發揮出來。

(三)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獨立性審計是指內部的審計機構的人員在實施進行內部審計的業務時,應當在形式上和實質上獨立于使用者的審計管理對象。因此要求內部獨立性審計的人員在實施內部的審計管理業務時,需要在理論上做到實事求是,不得由于使用者的偏見、利益沖突而直接影響其職業的判斷。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使內部審計的結果為內部使用者所接受和信任。

(四)提高審計人員的整體業務素質

內部審計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主要是體現在:一個原因是文化和專業知識的欠缺、理論和技術水平不高、專業技能和審計工作經驗不過關。第二個原因是目前大部分的內部審計從業人員都基本上是從政府財務部門或者其他的部門直接派遣過來的,人員數量相對較少且基本沒有掌握專業的內部審計財務管理知識,不能在內部較好的開展和勝任內部的審計工作。

(五)完善內部審計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的機構體制是高校自我約束和完善內部監督機制的一種重要措施,其目的主要在于規范和加強對本校的內部審計和監督,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社會經濟效益。對于現代教學管理形式下的高校內部審計,需按照其具體特點要求來建立和重構內部審計的體制和管理模式。

摘要:本文分析高校內部審計的發展現狀,并重點指出隨著幾年來高校教育管理體系的變革、更新以及其他高校組織內部管理結構的優化,高校如何才能夠有效地使內部的審計工作更加穩定順利的有序進行。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重點,則需要高校領導的重視,并做好精確職能定位,嚴格審計制度等幾個方面的工作。

關鍵詞:高等學校,內部審計,職能定位

參考文獻

內部審計職能范文第4篇

【摘要】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對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內部審計工作,除要發揮內審工作的監督和評價職能外,還要充分發揮其服務的功能和作用。

一、內部審計服務職能的涵義

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存在這樣的事實,當談及內部審計的職能時,強調審計監督多,而對其服務職能涉及較少。甚至有人認為,審計就是查出企業的違規、違紀和作弊行為,這是對內部審計的片面理解。就內部審計的服務職能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

(一)內部審計應為領導決策、宏觀管理服務

一個企業每年度的審計計劃和具體審計項目的實施,都要圍繞本單位的工作重心、群眾反映強烈和領導最關心的問題開展工作,除及時、準確、客觀地提出審計問題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審計意見和建議,為領導解決問題提供決策依據,以利于及時采取措施,糾正已經產生或可能產生的問題,改善和加強管理。

(二)應為被審單位加強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內部審計要本著“一審、二幫、三促進”的原則開展審計工作,把為被審單位服務的思想貫穿于審計全過程,實行邊審計、邊幫教、邊落實。不僅要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幫助分析查找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并督促落實整改,以規范財務行為,提高經濟效益。

(三)審計監督本身就是一種服務

在依法審計過程中,對查出的被審單位在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違規、違紀的經濟事項,貪污受賄、以權謀私、揮霍浪費等違法犯罪案件,依照法律、法規進行嚴肅認真的處理,該上繳的限期上繳,該處罰的依法進行處罰。這樣,對被審單位,尤其對當事人無疑能起到震懾、教育作用。從大局講,維護了經濟秩序,服務了經濟建設。

二、如何發揮好內部審計的服務職能

企業經營的好壞,管理水平的高低,內部審計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發揮監督、評價職能的同時,如何發揮好服務職能,筆者談以下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增強宏觀意識,用全局的、戰略的觀點去分析問題,更好地為領導決策服務

內部審計是通過對企業內部單位進行常規或專項審計工作來實現其職能的。雖然在實際工作中,審計人員查的是一筆筆資金,一項項業務,一個個項目,這些都是局部問題,但審計人員不能被這些微觀現象所限制,要用全局的、戰略的觀點去分析問題的本質和產生的原因。要善于從一筆筆資金流動中發現管理上存在的漏洞,通過對大量微觀信息的分析,綜合歸納出具有全局性、有建設性的防止問題重復發生的措施,為領導提供完善體制、改進機制方面的建議,促進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二)內部審計工作要緊緊圍繞企業中心工作,貼近生產經營管理實際

作為企業的管理和監督部門,審計部門應積極參與企業的管理,對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審計評價;對資產、負債、損益及其經營管理活動進行全方位審計;對重大資金運作情況進行專項審計;對建設項目竣工決算和工程預結算情況進行跟蹤審計;對單位領導人員離任進行經濟責任審計。

(三)樹立現代內部審計理念,提高審計層次,由最初的財務收支審計監督職能提升為參與管理、輔助決策的寬層面、高層次管理活動,成為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隨著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以及經濟全球化,企業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迫使企業管理者更加關注管理力度,防范經營風險。由此決定了內部審計工作應從單純查錯防弊審計向管理效益型審計轉變。通過審計監督,促進企業建全各項管理制度,嚴密內部控制機制,推動生產經營規范化、制度化。

(四)從事后審計向事前、事中審計延伸

內部審計的目的在于協助企業管理者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防范風險,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作為熟知企業內情的內部審計人員,要責無旁貸地參與到事前決策中來,通過日常掌握的信息和審計中發現決策的不完備之處,向決策者提供準確的依據和建議,使之盡快修改完善。事前、事中審計防范比事后審計揭示、糾正問題更具有現實意義和經濟價值。

(五)不斷提高內審人員的素質

隨著企業經營活動的多元化,經營區域的擴大化,企業內外部交易頻繁且業務量大,管理活動日趨復雜。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熟悉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還要成為懂專業、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從CIA考試中我們也可看到,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協會對內審人員從業資格的要求,不僅在知識、技能方面,而且在人際關系交流和應有的職業謹慎等方面也是細之又細。只有人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挖掘出深層次的問題,提出深層次的和有價值的建議,才能具有針對性和較強的操作性,才能被企業領導層和決策層采納,內部審計的服務職能才能真正得以發揮。

(六)樹立服務意識,重塑審計形象

內部審計人員常以監督、查錯的面目出現,這很容易引起被審單位和人員的對立情緒,甚至采取不合作的態度,給審計證據的收集、取得造成一定困難,不利于審計工作開展,也不利于審計意見的采納及實施。內部審計人員必須清楚,自己是企業的一員,不是政府派駐企業的“特派員”,不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凌駕于企業利益之上,成為企業的對立面。這就要求審計人員一是要改進審計工作方法,即在審計開始時,對被審單位抱著信任的態度,廣泛征求他們的意見,積極尋求他們的合作;二是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共同分析其負面影響,一起探討改進的措施;三是要改進審計報告的方式,在報告形式方面,撰寫審計報告時不使用責難性的措辭,不采取簡單暴露問題的做法;在報告內容方面,向企業領導呈送的審計報告只反映重大的問題,而對一般性質的問題則在審計過程中直接向被審單位提出,并督促其就地整改。只有把監督寓于服務之中,才能減少被審單位的對立情緒,達到既實現對財務行為進行監督,又促進被審計單位加強財務管理的目的。只有這樣,內部審計才能更好地為企業的經濟發展服務。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內部審計職能范文第5篇

一、會計報告的涵義及作用

會計報告至少包括下列組成部分: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附注。財務會計報告的作用體現在: (1) 為國家及各級政府的經濟管理部門制定宏觀經濟政策、進行宏觀經濟調控和管理提供重要信息; (2) 為投資者進行科學、有效的投資決策提供重要信息; (3) 為考核企業經營管理者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提供重要信息; (4) 為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加強和改善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等決策提供重要信息; (5) 為金融機構信貸決策與企業選擇信用交易伙伴提供重要信息; (6) 為工會組織和職工維護職工利益提供重要信息。

二、中外會計報告的比較

1. 會計報告種類的比較

(1) 現金流量表:四個國家的基本報表中除法國有會計狀況變動表外, 其他三個國家都沒有, 而美國已將會計狀況變動表改為現金流量表。我國借鑒這一做法, 已正式將會計狀況變動表改為現金流量表。日本的會計報告雖不包括會計狀況變動表 (現金流量表) , 但會計界很重視這方面的研究。

(2) 美國會計報告特點:除三大基本報表外, 美國相對于其他國家更加重視股東權益的增減變動情況。這是因為在美國的經濟中, 股份公司占有重要位置, 廣大的投資者的權益變化對其自身和公司來說都是極端重要的。

(3) 日本會計報告特點:在日本的會計報告體系中, 補充明細表被作為一個單獨的組成部分并且有專門的要求。根據日本商法規定, 公司需要編報明細表的內容包括資本金及準備金的增減變動情況, 固定資產的取得與處理及折舊費的明細資料, 公司與子公司債權的明細資料, 公司持有子公司股票的份額, 資產擔保的有關詳細資料, 還有特定準備金的計算, 付與董事和監事的報酬, 以及與董事、監事及支配性股東往來情況的全部資料。

(4) 法國會計報告特點:法國在其會計報告體系中, 特別列出了社會報告, 這是它與其他國家最重要的一點不同, 這反映了法國社會中的社會福利主義傾向。

(5) 報表注釋:與美國、日本和法國相比, 我國的會計報告體系的注釋部分, 遠不及其他國家的內容豐富、方法多樣。我國的注釋部分主要包括會計報表附注和會計狀況說明書兩部分內容。其中, 會計報表附注僅包括會計方法的變更、重要項目資料的披露、非常項目的說明等幾項內容。

2. 會計報告格式的比較

(1) 資產負債表的格式:日本和美國都有兩種編制格式, 即賬戶式和報告式, 且都為流動列前, 我國也是流動列前, 這說明比較重視企業的償債能力;法國只允許采用賬戶式, 且固定列前, 說明法國比較重視企業的生產能力。

(2) 損益表的格式:從格式上來看, 中美基本相同, 但我國的營業利潤范圍比美國小。另外, 我國損益表項目的規范性與美國相比更嚴格。日本和法國的格式類似, 都為帳戶式或報告式, 反映的內容都較為詳細。

(3) 會計狀況變動表:目前, 我國和美國都已將其改為現金流量表。在美國的實際應用中, 間接法比較流行。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現金流量表》要求用直接法編制。

3. 會計報告要素會計處理比較

(1) 中國的開發費用直接進入當期損益, IAS (即《國際會計準則》) 可以資本化; (2) 公允價值超過賬面成本:中國資產不能重估;IAS可以確認重估收益; (3) 固定資產修理費用:中國全部收益化, IAS有條件資本化; (4) 建造合同:中國合同成本不包括借款費用, IAS規定, 如果公司的會計政策是將借款費用資本化, 則包括; (5) 政府退還的增值稅款, 中國收到現金時確認, IAS權責發生制; (6) IAS可以計提重組準備, 中國不可以; (7) 非公允關聯收益:中國規定進資本公積, IAS直接進入當期損益; (8) 子公司、聯營企業增資擴股損益:中國不確認, IAS一般確認;等等。

三、我國現行會計報告體系有關問題

筆者認為現行的報告體系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1) 無法了解交易中產生的不確定事項和未來事項對企業的影響; (2) 拘泥于形式而不能充分重視經濟實質; (3) 會計信息嚴重不完整; (4) 不能適應報告目標由反映經營責任制到決策有用型的轉變; (5) 正在失去相關性。

它的這些缺陷又進一步的可分解為下列具體問題:

1. 缺少企業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的披露

(1) 企業背景信息:包括企業所處的國家、企業所在的行業、企業的技術水平和技術進步能力、企業國外經營份額、企業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等。這些信息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報表相關者們判斷企業的經營戰略和未來前景與企業經營環境的適應與否等問題。

(2) 企業前瞻性信息:它指的是企業管理者或其他報表相關者對于企業未來經營環境的事前評估。它主要包括企業面臨的機會與風險、企業重大的投資計劃、企業競爭對手或潛在競爭者對企業產生的影響以及企業管理部門對一些主要會計信息和非會計信息的分析與評價。

2. 忽視了通貨膨脹對于賬務報告的影響

在貨幣值不變的條件下, 歷史成本毫無疑問地能成為一種恰當的會計計量手段, 但當通貨膨脹時, 歷史成本便會帶來缺陷。

3. 缺少對人力資源信息的披露

在現行會計體制下, 在人力方面的支出, 不管金額多大, 一律作為當期費用, 這使人力資產被大大低估, 而費用則大幅度提高, 這也是現行會計報告受到越來越多批評的主要原因之一。

4. 不能反映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及其貢獻額的分配

傳統會計報告在反映企業對社會的貢獻方面的不足之處日益凸現。 (1) 貨幣資本的支配力逐漸減弱, 人力、知識資本的貢獻比例卻日趨增長; (2) 政治經濟民主化的趨勢要求貨幣資本的支配者公布企業對社會的貢獻額以及貢獻額的分配; (3) 有利于化解利益分配中的矛盾, 增加利益創造中的合力等; (4) 有利于國家科學地制訂宏觀調控措施, 促進經濟的發展。

5. 沒有重視企業對環境影響的信息披露

環境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影響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考察:一是環境本身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影響;二是因環境而引起的社會原因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影響。了解環境對企業生存和發展影響狀況的信息對投資者、債權人、管理者和其他與企業相關的利益集團來講均有著重要意義。

6. 沒有揭示企業消耗自然資源的情況

一個企業究竟對社會財富的增長有無貢獻, 要看它所創造的人造財富能否彌補所消耗的自然財富。顯然, 現在只計算投資者投入資本盈虧的會計報告并不能提供這方面的信息。因此, 有必要對它進行改進。

四、進一步改進我國會計報告的對策

針對我國會計報告體系存在的問題, 借鑒會計報告體系發展的國際趨勢, 我國的會計報告體系需要在以下兩方面作進一步改革:

1. 繼續完善三大基本會計報表, 使它們向高水平、深層次發展

首先, 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方面, 要加大信息披露的詳細程度;其次, 要對資產負債表中市價變化影響較大的項目以相應的補充形式列示其現行市價, 為報表使用者提供相關程度較高的會計信息。最后, 還要盡快地不斷地改進和完善現金流量表, 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

2. 為了適應更高的要求, 必須適當地增加一些新的報表

(1) 增值表:增值表是全面衡量企業在價值創造上為全社會所作貢獻的報表, 有利于國家考核、評價企業, 況且我國已經具備了運用增值表的理論和實務條件, 應積極推行編制。

(2) 預測會計報告:一些大的公司, 尤其是上市公司, 應根據自己的情況, 編制預測會計報告, 并納入企業正式的會計報表體系, 以完整反映企業預測信息。另外, 編制預測會計報告也是企業內部管理的一種需要。

(3) 全面收益表:全面收益應當包括已經確認并已經實現的凈損益, 以及已經確認但是沒有實現的其它利得及損失兩部分。編制方法可以借鑒國外經驗:擴充收益表;單獨編制全面收益表;同權益變動表合并等。

(4) 對環境信息的披露:所謂環境信息, 是指企業會計要向相關信息使用者提供環境信息與環境有關的會計信息, 從而充分滿足其知情和決策的需要。環境會計信息通過表內增加項目或增加附表, 或采取附注等其它形式披露, 均是可行的選擇。

(5) 人力資源價值及其披露:企業可以在附錄、附注以文字或表格等形式披露貨幣計量所不能提供的非貨幣信息, 為相關信息使用者提供完整的決策依據。

上一篇:施工監理論文下一篇:職能部門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