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視覺與藝術論文范文

2023-04-14

視覺與藝術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前,紅色文化創意產品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紅色宣傳優勢日益明顯。若將東北地域紅色資源——抗戰精神運用到紅色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中,其地方屬性將使當地人有更多的親近感和自豪感;其地域獨特性會吸引外地人的眼球,有利于紅色精神的宣傳。因此,有必要深入挖掘東北紅色文化創意產品的文化內涵,加強東北紅色文創產品在材料和色彩等方面的創新,并使用恰當的營銷方式,使東北紅色文化創意產品得到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東北 紅色文創產品 設計方法

一、東北紅色文創產品設計的特點及重要性

(一)東北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特點

首先,東北紅色創意文化產品最主要的特質之一便是其具有抗戰紅色文化的意蘊。它們是以抗日戰爭時期的紅色文化為基礎提煉素材,在原文化的基礎上重新創造。紅色文化創意產品也是在尊重紅色文化客觀性和真實性的前提下對紅色文化的繼承。其使東北抗戰時期的紅色文化創意產品有其獨特的文化特征。其次,東北抗戰紅色文化創意產品具有歷史性,其是對抗戰紅色文化的再現。紅色文化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是經過歷史沉淀而形成的,并在不同時期延續。這種紅色文創產品是當代紅色文化的一種展現方式,因此,抗戰紅色文化創意產品是非常具有歷史性的產品,這也是其與其他文化產品的區別之一。

(二)東北紅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重要性

首先,它具有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作用。近年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過去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似乎只存在于紙面上,紅色景區對公眾的吸引力遠遠不及自然美景甚至現代城市對人的吸引力。因此,通過紅色文化創意產品,使紅色文化的核心精神滲透到群眾文化生活中,從而喚醒群眾特別是青年一代的紅色精神,進一步增強民族凝聚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其次,它具有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帶動作用。紅色文化可以表達特定歷史時期的相關精神和原始風土人情。它具有其他文化無法比擬和替代的魅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理想信念而奮斗。不同時期、不同年齡的人在品讀這些文化時會有不同的收獲和感受,這就是紅色文化超越時空的生命力所在。紅色文化是鼓勵后來者追求理想信念的動力,紅色文化創意產品是推動紅色文化發展的源泉??梢?,紅色文化創意產品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帶動作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三)東北紅色文化的歷史重要性

東北地區不僅以燦爛輝煌的地域歷史文化而出名,而且還以千辛萬苦的抗日戰爭史而著名。其中令人銘記于心的1931年“九一八”事變,無疑是東北地區無法抹去的黑色記憶。東北地區的紅色文化之所以在全國,甚至在全世界都具有重大影響,是由于東北地區的人民經歷了時間長、反抗激烈的斗爭。東北人民由于技術落后、環境惡劣,生存條件極其艱苦,遭受到敵人的摧殘,盡管如此,作為東北地區的抗戰英雄仍然沒有放棄,毅然決然地奮起反抗,楊靖宇、趙尚志等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一直流傳。東北人民對祖國母親具有強烈的歸屬感,這無疑是東北地區文化的展現。我們必須在以往的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傳承革命先輩英勇無畏的精神。他們的英雄事跡就是紅色文化,而這種紅色文化的傳承尤為重要。

二、東北紅色文創產品的設計方法及創新

(一)東北紅色文創產品的設計方法

東北紅色文創產品的設計方法應避免出現以下幾種情況:首先,應避免形式過于單一。主要體現為產品外觀元素只是簡單地疊加、復制革命中的人物形象,缺乏對紅色文化深層次的研究與理解。對于產品的使用類型而言,目前,市場產品結構單一,且工藝粗糙,外觀簡陋,無法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與興趣。其次,應避免消費者的類型單一。紅色文化的喜愛者,大多數局限于中老年消費群體,這是因為在老一輩的生活里,這些紅色記憶是真實發生過的,這些事件承載著他們的回憶,因此,他們購買紅色產品是出于一種情懷。而這種情懷對于當代年輕人來說,是缺少認同感的。再次,忽視了文創產品的包裝。就文創產品的市場現狀而言,大多數紅色文創產品忽視了包裝的重要性,只是單純地將紅色文化元素融入產品當中,并沒有對其外包裝進行深入的研究與設計。這種只注重產品內在,外觀設計簡單直白,甚至忽視外在設計,而使外包裝毫無美感可言,是導致紅色文化無法得到有效傳播的原因之一。最后,還應該避免紅色文化一味地抄襲、復制,造成產品認知度和轉化率低,背離了紅色文化創意產品的初衷,弱化了產品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意蘊,導致其紀念價值不突出。

(二)東北紅色文創產品設計的創新

首先,是材料的創新。由于材料是文創產品設計的重要基礎之一,因此,在產品設計當中,選擇不同的物質材料,可以促使文創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具有質感,外觀更加適宜,能夠滿足用戶對外觀的基本需要,還能夠保證產品的質量。就目前已有的文創產品而言,很少具有能夠反映產品質感的物質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說,市場中的文創產品存在質量低的問題。因此,對東北紅色文創產品的創新需要將其選材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如選擇碳纖維復合材料、熱塑性樹脂材料等新型材料,迎合“輕”“薄”“可回收”等環?,F代生活理念,使產品既增加了現代感和時代感,又為人們注入了積極健康的生活理念。其次,顏色搭配的創新。設計師對文創作品進行設計時,應首先思考作品的色彩搭配。這是由于良好的色彩搭配,不僅能夠增強文創產品外觀的吸引力,還能激發不特定消費者對文創產品的購買欲望。對顏色搭配的創新不僅能夠幫助其外觀形式更加豐富多彩,還能增加消費者的體驗感。紅色往往被用作文化創意產品的主色調,但在文物新說解放紅色文創產品套裝中的密碼卡卻打破了通常的顏色,其使用了黑色與灰色的顏色搭配,采用這種顏色的搭配會促使人們產生一種神秘和莊重的情感,也能夠吸引不同的消費者。最后,也應注重營銷手段的創新,加強對官方網址及數字新媒體的運用,增強受眾的范疇,不再局限于青年人,向老年人與青少年群體擴展,從而促使不特定群體真正了解紅色文化的發展過程。除此之外,還應該加強對東北紅色文化的認同感,重塑和激活紅色文化元素,理清產品核心內容。圍繞產品的功能、體驗、價值和用途,促進其發展,從而使其成為一個多維度的文化創意產品。

三、結語

首先,文化創意產業除具有與傳統設計行業相同的基本功能以及大眾審美要求的共同特征外,還要重視產品的創新,這種創新的核心內容主要在于文化產品意義的創新。這種意義創新打破了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傳統思維模式,并且以一種更加獨特的設計思維和創新形式改變了消費者賦予產品的原有意義,對于消費者的期望而言更加具有現實意義。文創產品設計理念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當中不斷總結提出的,是文創產業發展的源泉,更是其生命力的來源。

其次,東北紅色文創產品是以東北地區特有的紅色文化為支撐點的,其本質是向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傳播東北紅色文化。因此,設計師在創作東北紅色文創產品的過程時,還應該考慮文創產品的策劃、市場資源分析、市場環境分析等能夠影響其傳播的因素,不斷更新可實施的策劃方案。

最后,在發展東北紅色文創產品的過程當中,不僅要注重東北紅色文化內容的渲染性、真實性、地域性,還要幫助本區域內以及全國各地消費者對東北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加強對東北紅色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開拓其想象空間,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使消費者勿忘歷史、銘記歷史,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為東北紅色文化的傳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鐘凱.紅色文化元素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8,31(09):172.

[2]劉彥,王倩,劉俊哲.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生存與文創產業下的創新[J].藝術科技,2017,30(12):77.

[3]韓麗雯.紅色文化的淵源與價值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8,26(10):57-61.

[4]王倩,劉俊哲,劉彥.旅游文創產品的常見問題、價值構成與設計評價體系[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9(Z1):88-89.

[5]施佳露,郁舒蘭.參與式設計理念下的文創產品設計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09):26-27.

[6]吳永紅.紅色旅游紡織類紀念品設計的地域性和時尚性[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2(01):81-84.

[7]于潔.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藝術科技,2018,31(10):20+80.

[8]吳聞超.中國傳統元素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工業設計,2019(09):127-128.

[9]路柳.關于地域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第一次十四省市區地域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討會綜述[J].山東社會科學,2004(12):88-92.

[10]任宏,蘇陽,劉洋,楊猛,楊紅.沈陽故宮文化衍生品創新設計策略與途徑研究[J].包裝工程,2017,38(04):1-6.

[11]鄭茜.意義還原與價值傳播——博物館藏品實現溝通的兩個向度[J].中國博物館,2014(03):24-28.

[12]俞文君.紀念館群體歷史記憶建構的統一、矛盾與融合[J].中國博物館,2013(03):19-25.

[13]雷鳴宇,黃明玉.從文物分類角度看我國不可移動文物分類標準[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7,2(03):45-48.

[14]唐忠毛.記憶理論視野中的文化傳承問題[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7,54(06):63-69+156.

(作者簡介:李陽,女,碩士研究生在讀,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視覺藝術、平面設計)

(責任編輯 王瑞鋒)

視覺與藝術論文范文第2篇

視覺藝術的純粹, 我們最初是從研究原始藝術的點、線、面以及顏色中發現的。這些至今對我們尤有啟迪的藝術作品, 稚拙而渾樸、在對視覺藝術原始性的闡述中極具沖擊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藝術形式在某一文化中的發展過程, 很有可能是從某些一般普遍性的簡單形狀開始, 然后又逐漸向復雜的形狀進行過渡的過程”, 這種簡單形狀在某種意義上說, 代表了一種人類文明初始階段的純粹性, 這也是視覺藝術形成的最初階段。原始洞窟藝術的產生, 其最純粹的動機, 就是對當時發生的事件、出現的物種的最真實記載。史書的出現時在文字發明之后, 而圖畫的出現則遠在文字發明以前。“事實提醒我們, 我們對于舊石器時代的了解是多么的支離破碎, 我們有限的知識來自于偶然存留并被發現的事物”, 拉斯科洞穴壁畫中描繪的至今早已滅絕的動物們, 在原始視覺藝術家們的筆下被栩栩如生的“復活”, 稚拙的筆觸已經可以展示屬于那個時代獨有的形象特征——巨大兇猛的野牛、奔跑追逐的馬匹以及輪廓堅定的犀牛群。

人類最初的思想意識中, 一定殘存著對圖畫的先天性的敏銳感知, 這樣的感知, 在阿恩海姆的論述中特別的生動:“在某一年齡階段上的兒童, 只能注意事物的某些個別細節, 所以畫出的畫也就只能突出某些比較鮮明的特征。當然, 這一發育階段上的兒童對周圍事物的相貌還不太感興趣”。我們都知道, 兒童的想象力、特別是形象思維是特別發達的, 他們總是能天馬行空的抓住所觀察對象的某一個特點并放大, 于是色彩斑斕、形象夸張的圖畫就應運而生——當然, 中國古代的兒童對色彩表現的能力要弱于現代。視覺藝術的純粹還體現在人們對繪畫的熱情上。這是一種來自人靈魂深處的感動, 也可以被理解為受到視覺美的影響。從那些畫在石壁上豐富多樣的生動形象中, 我們就不難體會到這一點。為什么那些原始時代的藝術家們要用還不成形的畫筆畫下他們所見到的一切?其答案是沒有原因。這就好比人們生來就對美好的事物趨于向往、對丑陋的食物趨于躲避一般。在柏拉圖看來, “這美本身把它的特質傳給一件東西, 才使那件東西成其為美”。原始藝術家們一定是在視覺的感應中發現了美的特質, 這種美又深深地影響了他們, 這才有了后來的洞窟壁畫藝術。

視覺藝術的成因, 在今天的學者看來, 還具有很強烈的宗教和儀式的原因。“早前人類對圖像的感知可能等同于對它所表現的動物的感知, 因此, 創造或擁有圖像就要對它所描繪之物施加力量。人們可能認為圖像制作是一種交感巫術, 可以提高狩獵的成功率”。這樣的論述無疑是純粹而直接的, 學者們從原始圖像中的視覺信息中直觀而感性地發現了圖像在當時的社會功用——一切為了生存, 這樣的圖像不僅僅是一種視覺表達的工具。視覺藝術的存在和發展是對人類心靈審美表達的最完美詮釋。原始藝術如此, 古典藝術、現代藝術亦是如此。很難想象一個畫者心中沒有美而空洞的在畫布上揮灑畫筆的樣子——那本身就是一場“視覺災難”。視覺藝術的純粹和感性體現在畫家對美的理解和轉化中。文藝復興諸多大師的畫作就是最佳體現。“畫家的心應當像一面鏡子, 將自己轉化為對象的顏色, 并如實攝進擺在面前所有物體的形象”。) 萊昂納多.達.芬奇的藝術實踐是可貴的, 其最有價值之處在筆者看來, 就是將視覺藝術的純粹性和感性很好的結合在一起, 當然, 這樣的感性是建立在理性造型的基礎之上的。

時空的交匯, 讓現當代的視覺藝術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姿態——我們面對著讓我們的眼睛應接不暇的視覺藝術。視覺藝術在現當代藝術家的演繹下, 變得具有了更多的屬性和定義。這些視覺藝術或存在于商業運作、或存在于思想宣傳中, 單純的表現和感性的釋放, 對于現代視覺藝術而言, 顯得越來越彌足珍貴, 這或許是時代的特性, 但不應該成為藝術家逃避這一問題的借口。正如康定斯基所言:“藝術作品的存在并非是偶然和無足輕重的。無論在它的物質生命和精神生命中, 藝術作品都具有一種明確而有目的的力量, 它存在著并具有創造精神氣氛的能力”。藝術作品一旦經藝術家之手創作完成之后, 其本身就具有了獨立的生命。藝術家的完美視覺審美恰到好處的體現在藝術作品中, 這或許正是視覺藝術作品具有極致的純粹性與感性的最好表達。

摘要:人類在形成伊始, 就對周圍空間的物體形象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這種興趣最初的表達就出現在原始洞窟壁畫中, 視覺藝術的純粹性和感性的萌發, 激發了此后一代又一代視覺藝術家的探索和創造。時至今日, 盡管我們已經步入信息化的豐富視覺感官時代, 但回味最初視覺藝術形成之根源, 無論從理論上還是藝術本源的追溯上, 都是相當必要的。

關鍵詞:視覺藝術,純粹,感性

參考文獻

[1] 帕爾哈提·玉努斯.荒誕與真實——初探超現實主義繪畫語言的運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0

[2] 唐白雪.達利超現實主義繪畫藝術符號的探討[D].重慶大學2010

視覺與藝術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康定斯基作為現代抽象主義繪畫的先驅者,他的抽象繪畫通過扭曲、夸張、幾何形化的表現形式呈現出強勁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體現了藝術意志及人類普遍情感的抒發,進而形成了他的“聲音—圖形”式的藝術創作主張。這與符號美學家蘇珊·朗格所提出的生命形式論以及藝術幻象論相契合,朗格美學從藝術表現上來探求藝術本質及其價值意義,同時在基本幻象與二級幻象中尋求人類情感概念和世界真理。立足于朗格美學,康氏抽象繪畫的藝術形式及其藝術幻象的深度挖掘為現代抽象繪畫所呈現的情感和精神的探析指明了新的路徑。

〔關鍵詞〕蘇珊·朗格;生命形式論;藝術幻象論;康定斯基;抽象繪畫

引言

在19、20世紀之交的歐洲,整個現代社會陷入了兩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之中,技術理性也帶來了精神危機,尼采對這一時期的問題顯示出了高度前瞻性和預見性,宣布“上帝死了”①,因而歷史背景與文化心態掌舵了當下藝術發展方向,各現代流派的涌現使得古典的藝術傳統與審美意識崩潰。思想家與藝術家們表露出對現實的失望與逃避,從而轉向了對內心精神和藝術本體的探尋。因此,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開辟了一條更接近人類心靈的藝術道路,即抽象主義繪畫,他帶著改變現實的雄心為現代藝術創立了新的藝術形式并打下了理論基礎。所謂抽象藝術不是摹仿可見之物,而是將心靈中不可視之物描繪出來。而藝術精神就是通過創造不可視之物得以顯示,其內在精神的傳達是抽象藝術的最高追求,在藝術抽象中呈現出了生命形式與情感概念,進而形成了藝術幻象。符號論美學家蘇珊·朗格(Susanne K. Langer)在《情感與形式》中提出“藝術,是人類的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②的觀點,并將“生命形式論”視為其美學思想的起點,在其美學體系中,藝術是否能夠表現情感以及藝術創作、欣賞、本質、藝術幻象的形成等問題上皆圍繞此概念而展開。本文以朗格美學對康定斯基的抽象繪畫的具體形式意義進行解讀,并探尋其虛幻空間中的生命呈現。

一、虛幻空間:生命形式中的藝術抽象

蘇珊·朗格在其美學體系中構建了藝術幻象論,并指出“從錯綜復雜的現實生活和現實利益中抽象出美的形象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創造出一種純粹的視象,這就是那種只有表象而無其他的事物,亦即那種只能被視覺清晰地和直接地把握到的事物”③。而“純粹的視象”就是憑借幻象得以呈現,審美主體從幻象中能直觀感受到視覺意象,進而領略其純粹的本質。藝術抽象是藝術創造的基本途徑,正因為藝術以幻象的形式存在,才使得藝術抽象得以成為可能。藝術抽象把握“那種能夠表現動態的主觀經驗、生命的模式、感知、情緒、情感的復雜形式”①,從而實現“藝術的實質”②。這些復雜的形式“呈現出來純粹訴諸人的視覺即作為純粹的視覺形式而與實物沒有實際的或局部的關聯時,它就變成了意象”③,而具體的意象又激發人類的“思想、感情、想象與感覺的混合產物”④,即人類的內在生命。為了實現藝術抽象,藝術家們就要創造出幻象,通過藝術家的熱情與生命抽象出來的幻象成為了表現人類情感的符號。藝術抽象與幻象相輔相成,將藝術的表現性和形式性結合起來,使得情感與形式相契合。

受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的影響,蘇珊·朗格找到了消解各藝術門類之間區別的縱深層次,即一致性。朗格指出,這種縱深層次就是“那個由種種深層心理結構圖式——具有矛盾心理的意象、相互交叉的動機、強有力的節奏以及與這些大的節奏相類似的種種細小節奏、變化與和諧,還有其他的種種組織模式——組成的層次”⑤。這種結構模式以動態形式出現,而該形式來自于先輩那里傳承下來的“集體無意識”,這種動態形式就是舍去個別性和非本質性而獲得本質性與共同性的一種有機生命統一體,其呈現了人類心靈中共有的生命情感??梢?,“無論在哪一種藝術中,這種動態的形式都是作為能夠體現每一件藝術品的有機統一性、生命性或情感表現性等性質的主要原則出現的,這一主要原則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藝術品的意味”⑥。故而蘇珊·朗格所提出的“基本幻象”就是動態形式在各藝術門類中的具體表現,也就是說,每一門藝術都能引起特殊的經驗領域,這個特殊的經驗領域就成為了所謂的“基本幻象”。立足于“藝術的基本幻象”⑦的概念,蘇珊·朗格構建了各門類藝術的分類標準,呈現其獨特性和非一致性?!疤摶每臻g是各種造型藝術的基本幻象”⑧,是一個純粹的視覺空間。這一純粹視覺空間就是藝術家從事物表象中提煉出的抽象化、幾何化形式,再經由命題情感的融入形成藝術形象,進而喚起接受者的審美幻覺。

“基本幻象”作為區分各門類藝術的本質性概念,觸發了非實質性的“二級幻象”概念的產生?!盎净孟鬀Q定‘實質’,亦即決定藝術作品的真正本質,第二級幻象的可能性,則賦予它的創作以豐富、靈活和廣泛的自由?!雹釗Q而言之,每一門藝術都有獨特的藝術媒介及其創造物,即“基本幻象”,蘇珊·朗格聯系各藝術門類,提出了“二級幻象”的概念,比如聽覺藝術中的“時間”概念與視覺藝術中的“空間”概念之間可以進行相互轉化。因此,就接受者而言,二級幻象“都不是通過外在形式加以顯示,而是通過想像產生的”⑩??刀ㄋ够业搅水嬅嬷械狞c、線、色彩與音樂中的節拍、旋律、和聲相對應。在其音樂主題的抽象繪畫中,他以通感手法使得繪畫富有音樂性,體現了音樂與繪畫在藝術本質上的同構性。而這種音樂性具體體現在其內在聲音的繪畫理論上,內在聲音流露出藝術主體的情感感受和具體經驗,這里的個人情感體驗通過藝術抽象轉變為人類生命情感概念。內在聲音抽象為藝術符號的過程也就是藝術生產的過程。在抽象繪畫中,點、線、面、色彩的排列組合如同樂譜上跳動的音符,通過音樂的律動和節奏流露出喜怒哀樂的生命情感,訴諸于人類的感性經驗??刀ㄋ够诋嬅嬷凶非笠曈X上的節奏與韻律,在二維平面上使用繪畫媒介以展現音樂感,形成了“聲音—圖形”式的繪畫創作理念。

二、異質同構:生命形式與藝術形式

蘇珊·朗格立基于藝術科學,從心理學和生物學的角度追尋藝術與有機生命體的關聯,提出了“生命形式論”的概念以探析藝術本質。立足“人是符號的動物”的形式哲學觀點,朗格從生物生命活動聚焦到了藝術的生命性,再而在人的生命活動表征中探尋到了藝術的生命形式特征,進而得出藝術的生命形式呈現了人的生命情感的觀點。換而言之,“一切藝術都是創造出來的表現人類情感的知覺形式”①。故而朗格在其美學體系中重點解釋了藝術的抽象性,并闡述道“不管是在藝術中,還是在邏輯中(邏輯把科學抽象發展到了高峰),‘抽象’都是對某種結構關系或形式的認識,而不是對那些包含著形式或結構關系的個別事物(事件、事實、形象)的認識”②,可見,藝術其實就是對形式的一種認識,藝術家們同邏輯家一樣無意識且熟練地從事著抽象活動,創造出富有人類情感的符號。朗格在藝術論中引進了邏輯形式,企圖將生命形式同邏輯形式進行類比以剖析藝術本體,“藝術形式與我們的感受、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動態形式是同構的形式,……藝術品也就是情感形式或是能夠將內在情感系統地呈現出來以供我們認識的形式”③。正因為這種生命形式與藝術形式的異質同構關系,才能讓藝術作品中的生命欲望、情感以及情緒得以綻放,進而使得藝術成為表達人類生命情感的符號。因此,朗格將有機生命體的邏輯形式提煉為四個基本特征,即運動性、節奏性、生長性和有機統一性,這些特征能對人類情感活動與精神活動的深層次心理結構進行有效的闡釋。而抽象藝術的表現形式就是一種人類創造的情感符號,通過審美體驗和審美意識將其中的人類情感概念得以激活,在創造活動和審美活動中實現藝術形式與生命形式相互融通。

(一)運動性

生命是一個機能性的整體,有機生命體內部各細胞、組織以及系統等不斷持續新陳代謝以確保生命機體時刻處在一個不斷運動的狀態。而藝術生命最直接的標志亦是生命的運動性?!吧胁皇欠从吃趯嶋H的線條里的,而是反映在它們的創造物即它們所具有的‘運動’里。這種實為幻象的能動型式,是模仿生機勃發的情感形式的產物?!雹芫鸵曈X藝術形式而言,運動性并非物理意義上的概念,而是接受者對造型元素的審美感覺而產生的一種視覺心理體驗。在審美活動中,持續生長的線條、陸續延伸的空間以及不斷跳躍的色彩,都能喚起審美主體的審美想象和審美直覺,從而使得審美主體將審美客體中的內在生命轉變成全人類意義上的生命活動,獲得心靈上的審美愉悅與審美升華。

康定斯基指出在抽象繪畫中整個畫面由兩條水平線和兩條垂直線框定而成,且每組線都具有基本相同的聲音強度和相對平衡的冷暖,而如果在畫面中加入任何一個元素,整個畫面的平衡就會被破壞。當形放在畫面的上部時,畫面則增強了沉重感。而如果將形放在畫面的下部,則是稠密、束縛和沉重的效果。形越臨近畫面底部,整體畫面就越感到壓抑。形放在畫面左邊,則是傾向一種自由的效果,產生一種遠離的運動,而形放在右邊,則是偏向一種捆綁、束縛的效果,產生一種回縮的運動。右邊出現越多形象,視覺習慣則把形象有意識地往畫面中間移。四條邊在形象添加的作用下,整個畫面呈現出運動感和生命力。如康定斯基的作品《抒情》(圖1),藝術家似乎只是朝著從上往下的趨勢畫上了幾條本質性的線條,這些線條迸發出了能量的緊張感,在視覺上產生了動態力。畫面中左上部分在深色色塊的對比下,白色色塊猶如新添加的形象,使得畫面呈現出向上的態勢,具有解放感、輕松感、自由感。下右部分是一個深色色塊,其中向下沉的力與趨向中心回縮的力發生了對抗,消解了往下走的壓抑感和沉重感,從而整個畫面中產生了一種自上而下流動的方向感。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形象的添加而形成強烈的視覺誘導力,產生了心理聯覺的效果,使得接受者的審美情感隨著畫面的運動而發生變化,在藝術形象中體驗生命形式的動態力量和運動變化。

(二)節奏性

一個生命體之所以能不斷地進行生存與生長等生命活動,是因為其自身的各種節奏活動井然有序地進行著能量交換。這種節奏性并不是物理意義上與時間有關的表征,而是生命體中展現生命力的機能。如人類機體的呼吸、心跳以及血液循環,都是生物有機體中生命連續性的體現。生命機體的節奏性已經跨越了重復單一的運動,進而展現出一種完整的機能連續?!肮澴噙B續原則是生命有機體的基礎,它給了生命體以持久性?!雹僭谠煨退囆g中,畫面各元素的重復和連續的運用是藝術韻律美的展現。這種節奏性是對接受者的視覺心理效果而言,藝術家通過理性直覺將規律性、重復性的運動抽象化,使其成為一種符號化的表現形式。因此,畫面中的色彩的強弱、筆觸的粗細、線條的曲直、布局形態的尖利與緩和,都呈現出了或強烈、或輕柔的節奏,讓接受者的心靈感受到時間上的韻律,進而體會造型藝術中的生命感。

按照康定斯基的繪畫理論,水平線的特點是冷而平,而垂直線則是暖而高,對角線中分二者的特性。同時,線的冷暖與顏色對應,水平線對應黑色,垂直線對應白色,對角線對應紅色,任意線對應黃、藍色。故而線條的冷暖、色彩的對應關系在繪畫與音樂之間變現出來,線條的變化以及色彩的撞擊產生不同的內在聲音,線條、色彩的變幻與音樂的聲音在理論上有相同的作用,產生了相同的視覺感知與心靈震動。如康定斯基的作品《構圖VII》(圖2),畫面中明暗亮度的轉換、色彩冷暖的交替、線條起伏的變化、各種元素形態的疏密以及不同筆觸的展現等,全部要素在各自范圍內產生或強烈、或微弱的對比,又相互有機統一在整個畫面之中,奏出了節奏明快、旋律激昂的樂曲,藝術作品展現出了情感化的審美意象,進而讓接受者通過感官的協同效應激起了內心情緒的動感。在這幅畫中康定斯基通過使用波德萊爾的通感理論,尋找到了聽覺域與視覺域之間的切合點,將音樂中的旋律節拍的變化與畫面中的色彩明暗以及線條起伏相互轉換,線的不斷變化和重復所呈現的內在精神與音樂的節奏和韻律所具有的內在聲音在理論上對接受者有著相同的作用,進而讓審美主體在視覺與心靈上產生對等的震動,激發出人類內心感受和心理體驗。

圖2 康定斯基,《構圖VII》,布面油畫,1913年,現藏于俄羅斯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三)生長性

每一個生命體都要經歷出生、成長、衰老和消失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動,正是這類生命活動體現了機體生長性的特征。生長性與運動性相得益彰,生長的本質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運動,也就是說,機體交換生命的運動過程其實就是在進行生長活動?!办o態藝術中的‘動勢’不是一種位移,而是憑借各種方式都可令人察覺或想象的變化。所以藝術中具有方向性的運動就表現出生命形式的生長性特征?!雹谝蚨煨退囆g中的生長性也跟其運動性一樣,并非物理意義上的變化與運動,而是在聯覺作用下接受者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體驗。故而線條的表現形式在邏輯上與運動相關,在畫面中線條充滿了動態張力,含力欲發地連續起伏、不斷延伸,進而呈現出生長和律動的視覺張力。

康定斯基指出點在外力的驅使下開始運動,其行動軌跡亦成為線。線極具張力,展現為生長性的特征,是基本繪畫元素的內在力量?!霸诰€條連續、支承的圖形又傾向給它以方向的地方”①,審美主體對其感知充滿了“動的概念”②??梢?,線指引著運動的方向且具有生長性?!熬屯庠诟拍疃?,每一根獨立的線或是繪畫的形就是一種元素。就內在概念而言,元素不是形本身,而是活躍在其中的內部張力?!雹垡簿褪钦f,外部的形有一種力度,其活躍在形的內部而具有張力。這種充滿張力的藝術形式呈現了“藝術的實質”④,這是從物質存在中得來的抽象之物,通過藝術家的藝術抽象賦予藝術以生命力,進而通過事物的表象傳達其內在精神。如康定斯基的作品《緩和的銳氣》(圖3),畫面中流動的線條極具伸張性和回縮性,其中伸張的力處于一個充滿力量的生長狀態,而回縮的力則發揮著自身制約作用,則展現出向內的凝聚力。在視覺心理的作用下,畫面中伸張的力為了對峙回縮的力而孕育了力量,促發了接受者對審美客體生長力的感知。藝術形象通過內在對抗的勢態而發揮其生命性,朗格將這種藝術形象稱之為生長的符號化形式,其承載著人類共有的審美情感與內在精神,進而呈現了藝術生命形式的本真性。

(四)有機統一性

“有機體是一個運動的事物,其中包含著一種持續性的結構,而這種結構又是由各式各樣互相之間在性質上截然不同的活動組成的。這些活動不僅能夠恰好互相補充,而且在時間上也能達到絕妙的一致,由所有這樣一些活動構成的結構實質上是一種極為統一的系統?!鄙袡C體中的每個部分都是有機統一、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關系。故而一件完美的藝術作品在內部結構上具有相互依賴性,在整體上具有統一性。每個部分都依賴著其他部分,且各個部分之間有機融合。在藝術生命形式中,藝術的有機統一性是通過生長性、節奏性和運動性而得以顯現,進而展現出藝術作品強勁的生命力。

康定斯基提出“綜合藝術”(Synthetische Kunst)的概念,憑借通感的方式打破了各藝術門類之間的壁壘,將色彩、線條、肌理、聲音等各藝術語言有機融合,從而達到內在和諧統一。就其本質而言,它們都是內在精神最純粹的表達,顯露其內在的一致性??刀ㄋ够鶎υ跣酝ǜ畜w驗的探尋促發了綜合藝術的誕生。普通藝術憑借通感的手法發展了綜合藝術,由于各門類藝術的基礎都具有身體體驗,而單一藝術表達形式無法充分體現身體體驗的通感本性,故而創造主體將目光聚焦到了綜合性強的原始藝術,重新體會世界的統一性。如康定斯基的作品《構圖X》(圖4),畫面中散落在各處的“點”像一個個跳躍的音符,大量反復的構圖以及鮮明色彩的搭配在畫面中呈現出了節奏感和韻律感,它們之間在視覺上相互呼應、相互承接,通過重復、交替、變換、生長、運動等內在勢態的統一而形成了一個有機和諧的整體。畫面中各個獨立的元素呈現出相互交錯、前后呼應的藝術形式以訴諸于接受者的感官與心靈,給人以生命力、整體性與原始趣味?;谕ㄉ駥W的振動理論,康定斯基認為通過形狀、色彩、音符能夠激起人類靈魂的振動,而聯覺就是一種人類普遍心靈中顯示的共振。接受者憑借心理振動介質,促發了內心情緒和審美意識,這一審美活動就是一次生命體驗。

圖4 康定斯基,《構圖X》,布面油畫,1939年,現藏于德國杜塞爾多夫州立美術館

三、視域融合:虛幻空間與抽象繪畫

藝術生命形式論將藝術幻象作為研究對象,強調藝術是表達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故而抽象繪畫的虛幻空間就是人類生命的投射和普遍情感的外化,激發出接受者的審美經驗和審美直覺。這里將創造活動以及審美活動中所產生的情感、精神、經驗和直覺視為內在世界。虛幻空間是一個“活的”生命體,朗格在探析虛幻空間時,將藝術作品結構與人類生命結構作比較,突出了藝術形式和人類生命形式的關聯??梢?,朗格的藝術生命形式論就是把創造主體和接受主體都納入了考慮。就創造活動而言,抽象繪畫的虛幻空間是人類普遍情感的流露,創造主體將人類情感概念轉化為藝術作品形式,從而實現藝術作品的情感客觀化??梢?,虛幻空間中的人類生命情感是從藝術家的個人情感體驗出發,進而消除其個體性達到對人類普遍情感的關注。就欣賞活動而言,藝術符號的形式及其功能都化作一種經驗,從而呈現出美的知覺和意味的直覺,而接受者通過藝術符號獲得了審美體驗和審美愉悅,可見,虛幻空間所呈現的生命情感與接受者的審美情感產生了共鳴。

就藝術作品而言,虛幻空間作為一個獨立完整的幻象,有著無限的可塑性、延伸性。虛幻空間脫離了傳統繪畫的直接摹仿,按照繪畫的表現原則,使用各種方式創造空間實體結構,形成一個直觀可見的整體空間的基本幻象。虛幻空間通過藝術抽象得以形成,虛幻空間中純粹的幻象脫離于現實,這是對人類情感和生命形式的抽象。這一抽象過程就是人類情感抽象化的創造活動,因而藝術抽象需要通過符號化的形式語言形成一種訴諸直覺的整體性藝術幻象。這種幻象呈現出富有生命力的獨立空間,其內部結構不斷生長運動,強烈的視覺誘導力讓接受者獲得動態的視覺體驗效果,使得“一種特定的心理本能在此得到了滿足”①??刀ㄋ够赋觥盁岢橄蟆本哂凶杂缮试煨偷谋碚魈攸c。色彩是一種影響人類心靈的藝術語言,對色彩的表面印象能夠發展成一種視覺審美經驗,抽象化的色彩結構與強烈飽滿的色相對比讓畫面呈現出一種神秘主義的力量,喚起接受者靈魂上的共振,從而滿足其深層的心理需要。在“熱抽象”的虛幻空間中,每一種色彩都具獨立性且富生命感,它們自由地傳達著速度、方向和節奏,這些純粹色彩之間的混合傳達了創造主體內心世界,進而呈現出人類普遍的情感概念,賦予了虛幻空間以生命律動,而這一生命力又通過通感的方式讓接受者獲得了一種動態感的視覺心理體驗。

就內在世界而言,虛幻空間是人類內在世界的外在顯現,藝術抽象的基本途徑是創造藝術幻想,其中造型藝術的抽象則是創造虛幻空間。虛幻空間是一種符號性的空間體系,以符號化的形式語言表現人類生命情感與精神概念,其中情感的流露是由于藝術符號和人類情感之間存在著邏輯形式上的類似性,從邏輯意義上來看,藝術是一種生命形式,而人類的情感也是一種生命律動。故而抽象化的藝術形式能喚起人類生命的情感意味?;诟袷剿睦韺W原理,康定斯基將點、線、面、色彩等藝術語言轉化為藝術幻象,呈現出一種抽象化的虛幻空間,實際上就是將人類的情感與精神注入抽象藝術之中。深受康德的“主體意識”、黑格爾的“絕對理念”以及尼采的“意志主體”的影響,康定斯基提出“內在需要”(innernessiry principle)的抽象繪畫理論,外部形式呈現內在精神,通過抽象化的形式語言展現藝術家的內在生命及其藝術意志(kunstwollen)。這種“內在需要”就是藝術家想要表達內在精神的沖動,這一抽象沖動根植于集體無意識中的民族認知結構,是最深層的內在本質的呈現,也是創造最本真、最純粹的藝術形式的原動力,是人類普遍共有的情感概念和精神價值。因此,藝術幻象中的生命情感、內在精神通過有機統一、流動性、空間性、節奏性的藝術形式外顯出來,從而生動形象地展現虛幻空間中的審美情感的萌生、形式生長的歷程、畫面運動的規律以及審美情感的轉變等特點。

就藝術家而言,藝術家創造虛幻空間,并不是對世界萬物的直接復制模仿,而是按照生命形式的原則,通過藝術形式符號化的方式以傳達藝術作品的客觀情感。蘇珊·朗格指出藝術作品具有“他性”(otherness)的特點,這一特點使得藝術作品呈現出“脫離塵寰的傾向”①,因而虛幻空間不是存在于現實世界的虛幻之物,而是流露人類普遍情感與經驗的藝術意象。這一非物質性的特征有效地抽象出視覺表現形式,使得人們從現實世界的復雜利益中抽離出來,進而“創造出一種純粹的視象”②??刀ㄋ够鶎⒊橄蠡?、情感化的畫面構成稱為隱性結構(versteckte construction),這一結構通過遮蔽和截取的方式以實現其藝術抽象,遮蔽是運用與對象無關的顏色使其變得朦朧,而截取則是除掉對象的非本質部分以使其簡化為最純粹的基本形狀。故而康定斯基的抽象藝術的構成方式稱為“簡化、截取形體——符號轉換”的藝術抽象模式??刀ㄋ够褂眠@種創作模式進行繪畫,打破了傳統古典繪畫以來的機械化、簡單化的模仿。藝術家憑借藝術直覺對畫面中的基本元素進行抽象,轉化為一種情感客觀化的藝術表現形式,正是這種藝術形象的符號化提煉才使得接受者能夠感知隱形結構所傳達的純粹幻象,從而激起接受者超功利的審美感受和審美心理。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符號化的形式語言承載了更為豐富的精神內涵,給接受者以生命體驗。

就藝術接受而言,虛幻空間是一種視覺性的藝術幻象,抽象化的藝術形式付諸于視覺的感官刺激,從而喚起接受者的情感共鳴,形成一定的視覺審美體驗。藝術家使得藝術幻象脫離于現實生活,讓其“自我豐足”③,將其抽象為一個純粹的虛幻之物。而接受者在審美過程中,通過情感、聯想和想象等心理因素的作用,擺脫自我的本能,“這種擺脫自我的本能,乃是一切審美享受,乃至于人類對幸福的一切感受的最深層的終極本質”④,進而體會到了超脫于現實生活的最本質的情感,感受到了藝術幻象的無利害、超功利的生命感??档绿岢鰧徝赖姆枪?,“美是無一切利害關系的愉快的對象”⑤,正是這種審美超功利性也讓審美快感超越了世俗利害關系的得失。因此,在虛幻空間里,藝術主體表達無利害的審美情感,接受者在此獲得超功利的情感共鳴,從而實現藝術幻象完美呈現人類情感的使命,展現了虛幻空間的生命活力。在沃林格美學理論的影響下,康定斯基憑借抽象的藝術形式以傳達藝術意志。在抽象繪畫中,藝術家呈現出了最純粹、最本真的藝術現象,以滿足接受者最深層、最內在的心理需求,正是這一心理需求讓藝術作品在審美過程中調動了接受者的審美經驗、審美意識以及生命情感。在20世紀現代文明下的技術理性創造了物質文明,同時也成為了奴役人心的政治手段,“技術的社會就是一個統治的體系”①,從而導致人成為異化之物、單向度的人?;趯@個時代世界感(Weltanschauung)的認識,康定斯基擺脫了現實生活的物質欲望,轉向對內在精神的尋求,促使了抽象藝術之誕生。在抽象的“虛幻的景致”中,創造主體按照生命體的組織方式將點、線、面、色彩等藝術元素排列組合以呈現人類的內在生命,這些感情化的藝術符號直接訴諸于接受者的視覺力。在審美過程中人的視覺與審美客體產生了本質的聯系,接受者的情感經驗與審美客體所蘊涵的情感表達相一致而形成了審美共鳴與情感共振,從而使得接受者在藝術幻象中獲得了無利害超功利的審美感受,體驗到了虛幻空間的生命活動。

四、結語

康定斯基歷經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世紀轉折期的精神危機以及文化工業的摧殘,他帶著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投身于藝術活動之中,他的抽象繪畫所呈現的藝術精神也是那個時代藝術家們共同的審美理想與審美追求??刀ㄋ够摹皟仍诼曇簟薄皟仍诰瘛薄熬C合藝術”等藝術主張,也是當時藝術家們極力探求的藝術問題,藝術家們本能地將藝術活動與內心體驗、精神情感和潛意識的表現融合起來,反映了處于困境時期的人類對精神的極力追求,故而藝術就是一條人類精神的救贖之路,20世紀的藝術家們爭先恐后地對生命迸發出了狄俄尼索斯式的狂喜和激情。蘇珊·朗格指出藝術是創造人類情感的符號,藝術形式與生命形式存在邏輯上的類似,康定斯基通過線條、色彩、結構、筆觸等元素為抽象繪畫打造了獨特的虛幻空間,展現了生命體特有的規律性的運動、跌宕起伏的節奏、充滿張力的生長以及有機統一的整體。在創造活動中,創造主體將時間的觀念引入其中,通過內在精神讓畫面獲得了豐富變幻的“空間—時間”性的藝術形式,使得審美主體通過審美聯想和審美想象感受到藝術抽象的音樂感與生命力,從而感悟到人類普遍共有的情感精神。

視覺與藝術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通過對視覺行為的認識,淺談視覺行為和視覺心理的關系,探究人類看到的視像、物象與內在心理發展的關系。以兒童視覺普遍發展規律為探究案例,嘗試探究兒童視覺能力發展與兒童藝術創作的關系??梢?,視覺發展和藝術創作發展有相互作用的關系。

關鍵詞:視覺行為;視覺心理;視覺發展;藝術創作;兒童美術

1 人類的視覺行為

1.1 眼睛與視覺

眼睛是一個可以感知光線的器官。最簡單的眼睛結構可以探測周圍環境的明暗,更復雜的眼睛結構可以提供視覺。而人類的眼睛也是心靈的窗戶,眼睛能夠幫助我們觀察世界、了解世界、認識世界。眼睛提供使身體保持平衡的參照物信息,以幫助我們身體獲得平衡感。單腿站立時如果睜眼就能保持平衡站較長時間,如果閉眼,因失去參照物,站的時間就大大縮短。在光線經過角膜,晶狀體和瞳孔后到達視網膜,視網膜將圖像分解到1.23億個光感受器細胞上,再變換成電壓,代表圖像的電壓矩陣被送到大腦進行加工處理,然后便是我們熟悉的——視覺。

1.2 動物的社會行為

社會行為,指的是群體中不同的成員彼此分工合作,進行交流,共同維持群體生活的行為。例如,許多的弱小動物和性情溫和的草食動物都是集群生活的。比如黑猩猩、螞蟻、大象、羚羊等。多個個體的協同作戰、共同捕獵或抵御敵人,有利于個體生存,也有效地保證物種的繁衍。

群體依靠通信使各成員溝通,行動一致。視覺是群體通信的其中一種方式。例如,雄性螢火蟲利用光信號與雌性螢火蟲傳遞信息。而人類視覺不僅僅作為一種通信方式的社會行為,并且是有著復雜內容的社會行為。

2 視覺發展和藝術創作相互作用

人類是發展的,由在母體內的生命到嬰兒至成人并且老去,是一個發展的,不斷變化的生命體。我們的視覺行為、視覺心理的發展也是不斷變化的,不斷發展的視覺能力推動著藝術創作的不斷發展。不斷發展的藝術創作,反作用于推動視覺能力發展。

探究視覺發展與藝術創作的關系,以2~9歲中國兒童為例。

2.1 2~3歲階段一

2~3歲兒童的身心發展處于繪畫能力的涂鴉期。這個階段的兒童呈現出自我行為的覺醒,也是視覺行為發展的過程。他們能夠發現因為自己的動作而能夠在物體上留下痕跡。視覺能力的發展使他們能夠觀察、認識世界。由分辨親密關系的人物及物體,開始拓展至初步認識到所處的環境,所接觸的物體的不同形狀以及感受到不同的色彩帶來的刺激。這個階段,家長常常能夠發現兒童對造型、色彩非常敏感。兒童會呈現出想要繪畫、涂畫的行為,但基本是基于本能發展為主,色彩很多,造型自由卻與對象無關。視覺行為和視覺心理都在漸漸發展,但視覺能力在藝術創作上的影響不明顯。

2.2 3~5歲階段二

3~5歲兒童的身心發展處于繪畫能力的象征期。這個階段的兒童視覺能力發展受到社會環境影響作用漸漸明顯。在兒童用“符號”以聯系身邊世界時,通常是聯系兒童接觸較多,身邊所接觸之物為主。視覺能力的發展能影響到這個階段兒童的繪畫創作。

這個階段的兒童能夠用非常簡單的圖形和線條象征表現身邊事物。雖然這個階段的兒童繪畫的圖形和線條與真實的客觀事物有一定距離,但是他們能夠用自己的“符號”語言來表現事物,給“符號”命名,以“符號”聯系身邊世界。此階段的兒童能夠創作這些尚未成型的藝術作品,并樂于向他人分享。

2.3 5~7歲階段三

5~7歲兒童的身心發展處于繪畫能力的前圖式期。這個階段的兒童開始以主觀的視覺觀察自己周圍的世界,認識周圍的社會環境。他們喜歡模仿、觀察和發現,呈現出對世界的濃厚興趣。視覺能力的發展能推動、影響他們在藝術上的表達。

這個階段的兒童能夠用簡單的封閉圖形以及圓形、方形等的圖形象征表達身邊事物。在繪畫的過程中大部分依靠的是視覺心理發展的記憶印象,而不是靠直接觀察。他們開始會在繪畫中加入情感語言、故事情節,開始想要畫出他們所思所想的內容。

2.4 7~9歲階段四

7~9歲兒童的身心發展處于繪畫能力的圖式期。這個階段的兒童對繪畫內容受到個人經驗、個人興趣影響。藝術發展,繽紛精彩的美術作品反作用于視覺能力發展。常瀏覽、欣賞各國豐富多彩的優秀藝術作品,能提高兒童的美術鑒賞能力,促進兒童的視覺能力發展。而經常瀏覽暴力畫面或者有暴力行為影片的兒童在繪畫創作表達上會顯示出一些暴力的故事情節與對象。在鄉村的兒童,網絡較為落后的地區,所接觸的美術作品機會較少的情況下,兒童的美術鑒賞能力相對較弱,視覺能力發展也相對較緩慢。

3 利用視覺行為因素作用于兒童美術教育

正是因為人們的視線是有選擇性的視覺行為,視覺心理受到具有個體差異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影響。了解該年齡段兒童的普遍發展特質、文化背景、社會環境(家庭環境)有助于我們理解和欣賞兒童的繪畫作品,利用視覺發展普遍共性,作用于影響兒童的美術發展。

3.1 專注力(基于視覺因素而提升專注力)

認識和了解兒童該年齡段的發展,能更好地了解兒童的興趣點。運用兒童普遍的興趣點為主題,以興趣點為課前導入手段以激發兒童的美術創作興趣,以視覺因素為激發點,創造情景讓兒童融入,有助于提升兒童的專注度。

3.2 顏色和造型視覺發展

根據兒童發展階段的特點,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保護并激發兒童的色彩感受能力。通過對圖形的“看”和感受,促進造型視覺發展,提高造型能力。

3.3 有選擇性的視線,提升藝術感受能力

在0~9歲兒童發展階段,視覺發展對兒童藝術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利用正面的、良好的、有選擇性的視線影響兒童,不僅能促進兒童視覺能力的發展,提高兒童的美術鑒賞能力,更能推進兒童藝術創作。

參考文獻:

[1] 眼睛[DB/OL].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C%BC%E7%9D%9B/362?fr=aladdin.

作者簡介:陸雯菁(1991—),女,廣東人,碩士,研究方向:中國畫。

視覺與藝術論文范文第5篇

阿恩海姆在《藝術與視知覺》中所說:“設計形態永遠不是對于感性材料的機械復制,而是對于現實的一種創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豐富想象性、創造性、敏銳性的美的形象?!币曈X藝術從技術方面的轉變,開始了全新的創造性設計,這種轉變對主體的意識形態和認知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人們不但越來越倚重于通過視覺圖像來理解和解釋世界。而且在作品交流過程之中不斷改變著的知覺思維與美學意識,更帶來了現代技術下設計理念與審美的諸多革命。音樂設計元素的運用就是這種革命中的一個重要亮點。

音樂是時尚的先鋒力量。過去和現在都有不少藝術家和設計師嘗試把音樂視覺化,音樂元素運用的視覺藝術作品不但觀念新,表現出異,樣式個性強,而且具有相當的實驗性,作品既要考慮動態聲效的高科技全新內容,也要考慮元素形態的表現形式與構成方法,以及在實際運用中帶給欣賞者的全新的審美觀念。隨著技術的進步,可視性要求不斷攀升,新的花樣層出不窮。但總體來說這些作品主要分為平面作品與三維影像兩個部分,其中影像的發展可以推進到互動和虛擬的技術階段。

平面作品中體現為純粹形態在音樂元素的輔助作用下表現更加廣泛與靈活。二維的平面設計,常常通過形式美的法則,利用音樂符號形態的創造性思維與構圖中的重復、交錯、起伏等設計手法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其觀看中的心理效應是利用音樂符號構成空間、疏密或光影的錯視,而形成假想形象。音樂符號可以突變為面體形態,不必僅僅只利用五線譜的構成手法,還可瞬間化為粗細線交叉的直線、環形或波浪結構骨架,欣賞者可以在骨架中自由的穿梭,隨著視覺角度的轉換,各種形象變化多端,使之更具運動的流暢美感。

另一方面,隨著電視、網絡等媒介的產生,音樂開始實現同時進行視覺和聽覺上的技術傳播,超越自然傳播狀態那樣不僅是發出聲音,還伴隨著表情、動作、姿勢等等。作品從一開始的記錄音樂表演的全過程,加以媒體技術上處理(鏡頭剪輯、合成等),是音樂自然傳播用視覺形式的還原。還有利用水滴敲擊各種樂器產生的動畫效果詮釋音樂的視覺畫面,加上動力學原理、光學原理的交叉運用,使影像作品本身更加妙趣橫生,達到難以置信的音樂動畫視覺效果。

在這方面,代表人物胡介鳴演繹的淋漓盡致,他的作品《城市混響-來自建筑內部》。是用建筑輪廓來譜寫樂曲的影像作品。這個6分18秒長的作品由一幀一幀古建筑和現代建筑的畫面組接而成。標注著高音符號和低音符號的兩行五線譜,出現在每一幀畫面上,跳動的紅色音符捕捉老建筑的輪廓線,黃色音符則捕捉現代建筑的輪廓線。切換畫面的時候,紅色的音符和黃色的音符會同時出現,互相追趕和驅逐,這時的畫面是新老建筑之間的拉鋸戰,兩者各據畫面的一部分,并且企圖獲得更多的地盤,而背景音樂則是傳統樂器和西洋樂器疊印在一起的充滿悲喜劇的復調,有意識地打亂傳統美感中的和諧光影、平衡的構圖和觀賞的連續性,加入了大量影像信息來傳遞音樂表達的內容。

而在今年的上海電子藝術節上,突破傳統構架,結合音樂、視頻、舞蹈、戲劇等多種藝術類型,打造三維的立體音樂會“感·動”,讓觀眾體驗“音樂視覺化”的又一亮點。音樂會采用多聲道環繞技術,使樂聲產生空間感和虛擬感;不僅把樂器與電子音樂相融,還對樂手、歌手進行互動和造型虛擬影像處理;最后的全景式表演、音樂表演、視頻最終歸于動靜交融的和諧,打破了單一的聽覺欣賞模式,讓聲的世界更為廣闊,讓視的視野更加多變。

音樂不僅僅是聲音的藝術,發展到今天形成了視覺設計中的重要藝術元素,人類對音樂符號、聲音的記錄通過科學技術手段,不僅使傳承達到了完整記錄音樂作品的目的,而且視覺上的形象化更推動了人們對藝術作品的理解。當它以前所未有的面貌,功能,態勢出現時,因其自身的特點,毫無疑問使視覺作品更具有世界區域認可的性質,而且又會彰顯地域性,民族文化的特色與修改表達。它是科學新技術和人類的創造思維實踐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最搶眼,最時尚的新文化形態。

上一篇:造型藝術論文下一篇:當代藝術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