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視覺藝術教育范文

2023-09-12

視覺藝術教育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針對目前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課程內容的優化、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課程實踐途徑的拓寬以及課程評價體系的完善等方面提出教學對策,以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藝術教育活動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學前兒童 藝術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 教學改革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該課程以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學前衛生學等專業理論課程以及聲樂、舞蹈、美術等藝術課程為基礎,為幼兒園教育見實習、畢業設計等教育實踐奠定基礎,對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該課程教學過程中尚存在諸多問題,不利于學生藝術教育活動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此,本文試針對問題提出對策,以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培養學生藝術教育活動的實踐能力。

一、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內容割裂零碎。在教學內容上,由于各類型的活動缺少整合和領域滲透,因而學生在設計和組織活動時出現內容零碎和割裂的問題,缺少對幼兒經驗的整合。同時,教學的實施僅僅關注引導學生設計和實施歌唱、韻律、打擊樂、音樂欣賞、繪畫、手工、美術欣賞等集體教學活動,忽視了對學前兒童游戲和一日生活中其他環節的藝術指導,導致學生只會在集體的藝術教學活動中把握幼兒藝術發展,極少關注在游戲和一日生活中其他環節去引導幼兒藝術發展。

(二)教學方法陳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以理論講授為主,缺少實踐環節,教學的重難點僅僅落在知識層面而非行為能力層面上,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主動性不足,缺乏對理論的深入理解與運用,在實踐中難以設計和組織高質量的藝術活動。

(三)課程實踐途徑單一。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實踐環節少,且少有的課程實踐主要安排在課內完成,形式單一。課程實踐途徑單一導致學生可以用于實踐的時間和機會較少,課堂上所學習的理論不能很好地在實踐中運用,不利于實踐能力的提高。

(四)教學評價不科學。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的考核一般采用期末考查的方式進行,課程的最終成績以期末考查成績為主,平時成績占比非常低。在評價內容上,主要考查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很難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及實際教學水平。在評價主體上,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對教師評價指標的內容、具體操作步驟和結果較少有發言權,往往處于被動狀態。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考核方式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熱情,出現松散懶惰的現象。

二、對策研究

(一)優化教學內容。為了避免課程內容割裂零碎問題,首先開展幼兒園教師崗位需求調查,分析幼兒教師的工作過程。同時,邀請幼兒園教師參與研討,并結合畢業生的就業需求反饋,摒棄傳統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章節”式的學科內容體系,以真實職業活動為課程內容主線,最終將課程內容整合為設計實施歌唱活動、設計實施韻律活動、設計實施打擊樂活動、設計實施音樂欣賞活動、設計實施繪畫活動、設計實施手工活動、設計實施美術欣賞活動、設計實施藝術綜合活動等8個學習模塊(包含14項學習任務)?!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在教學內容上,可增加設計實施藝術綜合活動,結合當前幼兒園現行使用的教材,引導學生了解幼兒園課程統整的特點,重點理解藝術與其他領域統整的綜合活動特點及統整原理,并且能夠根據藝術綜合活動的原理設計實施藝術綜合活動。此外,在各學習模塊中滲透區域游戲。如音樂區、美術區的設計與指導以及生活中如何引導幼兒感受與欣賞美,表現與創造美。在教育活動設計中,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安排學習任務,堅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使學生設計和實施藝術活動的能力在一個個學習任務的完成中不斷提高。如設計實施歌唱活動,第一次任務是教師指定優秀的歌唱活動教案,學生進行模擬教學,第二次任務提高難度,指定年齡班、題材,設計教案并模擬組織教學活動,第三次任務可再次提高難度,學生自選年齡班和題材,根據幼兒的年齡和素材特點設計教案并實施活動。

(二)創新教學方法。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1.以“任務驅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程實施中,構建 “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模式,每項任務由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與評估等五個階段組成。在下一個任務的資訊階段,會對上一個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反饋,并提出更高的任務要求。以設計實施歌唱教學活動為例:(1)資訊階段,教師布置任務,借助具體的案例引導學生分析研討,歸納總結相關原理,教師適時進行講解。(2)決策階段,學生小組合作進行集體討論,分析教師布置的任務。(3)計劃階段,組內成員進行分工,明確自己在本次任務中的角色,經過多次研討制定出活動方案。(4)實施階段,學生根據自己的活動設計、制作教具,進行組內試教,組內成員都參與試教,每次試教結束后其他成員提出建議。(5)檢查與評估階段,教師隨機抽取一人進行模擬教學,活動結束后進行自評,接著進行小組互評,其他小組對該活動進行評價,指出活動實施過程中的亮點和不足之處,最后教師進行進一步梳理總結、幫助學生提升經驗,為下一任務的學習奠定基礎。

2.以“案例教學”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為了讓學生融入真實的教育情景,提高學生設計和組織幼兒園藝術活動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精選幼兒園藝術活動教案、教學活動錄像作為教學素材,通過案例分析,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幼兒園藝術活動設計的要求和教學實施的要點。同時,引導學生遷移所學的知識與理論,有針對性地分析和解決活動設計、教學實施的亮點及存在問題,避免以往教學中學與用相脫節的弊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以“情景模擬”培養學生的“教師角色”意識。情景模擬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創設相應的情景,并讓學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擬情景過程,讓學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獲取知識和提高能力的教學方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以教師的“身份”進行演示、模擬組織片段教學或在實訓室中模擬組織完整的藝術教育活動。通過情景模擬,培養學生“教師角色”意識,鍛煉教態、語言、提問、教育機智、活動組織以及與幼兒溝通等能力,幫助學生“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

(三)拓寬課程實踐途徑。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1.校內實訓——模擬教學。校內的仿真實訓室模擬幼兒園真實的教學環境,配備幼兒桌椅、移動黑板、鋼琴等設施設備。在學習課程之初安排學生開展校內實訓: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組為單位完成藝術活動方案設計、制作教具、組內試教,最后每組選取一人扮演幼兒教師模擬組織活動。為了避免“表演式”的試教,由非本組成員扮演幼兒。在模擬的幼兒園教學情景中進行實踐,有助于提升其藝術教育活動的組織能力。

2.校外實訓——實景演練。充分利用學生到幼兒園教育見實習的機會開展實訓,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在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指導下,及時發現并糾正不足,迅速提高藝術活動設計和實施能力。教師在學生見實習前布置實踐任務,如以見實習小組為單位,推選1人擔任主教,其他作為助教,共同組織實施活動。第一,活動實施前,小組成員共同分析本班幼兒能力及經驗,研究教學內容的特點,結合課堂所學,商議教學目標,細化教學過程,寫出詳細教案。第二,請指導老師(幼兒園或本校均可)審閱教案、提出建議,組長提前約請幼兒園指導老師到場觀看活動實施并給予指導。第三,活動實施時,全組同學全程參與,分工協作,注意觀察和記錄活動實施的情況,用攝錄設備記錄整個活動過程,便于實習結束后在課堂上進行活動研討與交流。第四,活動實施后,組長提前約請幼兒園指導老師與全組同學共同評議活動,記錄整理小組同學對活動的反思和指導老師對活動的評議。第五,將教案、反思、評議于見實習結束交給任課老師批閱,教師選取典型的活動案例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觀摩研討,并做進一步的指導。

3.以賽促改——舉辦教學技能大賽。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可選拔學生參加全區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學校和系部每年會組織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技能大賽,比賽內容包括教學設計、說課和模擬上課三個部分。比賽分班級選拔賽、系級初賽和決賽、校級決賽幾個階段進行,系級決賽和校級決賽邀請廣西優質園園長作為點評嘉賓,對學生的參賽表現進行全面點評。學生通過參賽,能直觀了解自身優點與不足,通過觀摩他人比賽能找到差距,進一步激發課程學習興趣,提高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

(四)完善課程評價體系。課程評價在課程實施中發揮激勵導向和質量監控的作用,應體現評價內容、主體和方法的多元化,既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為有效提高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及時反饋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本課程在組織開展評價的過程中,改變過去期末考試一錘定音的考核方式,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將考核工作貫穿于整個課程學習的始終。

本課程每個學習模塊都有相應的任務,在每個任務完成后會給學生評定成績,本門課程的最終成績取各任務成績總和的平均分。在評價內容上更加全面、豐富,除考查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外,還強調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習態度和團隊合作能力的考核。在評價主體上,由原先單一的教師評價變為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實習指導老師評價與主講教師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使考核更加公正客觀,促進學生增強課程學習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孔德拉秋克.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陳金菊.學前兒童藝術教育[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4]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劉 英(1984— ),女,苗族,重慶酉陽人,廣西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講師,研究方向:學前兒童藝術教育。

(責編 劉健華)

視覺藝術教育范文第2篇

摘 要:公共藝術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素質培養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的重要方法。目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并不樂觀,雖然公共藝術教育已經進入高校課堂,受到學生的喜愛,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還處于相對薄弱的狀態。為了改變公共藝術教育的狀況,高校應該進行一定的教育改革,把公共藝術教育納入高等教育體系,發揮公共藝術教育的作用。

關鍵詞:通識教育;公共藝術;高校

公共藝術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關系到人的全面發展和完美人格的塑造。隨著現代化的加速,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推進,人們越來越重視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審美情感和創新思維,提高見解、表達、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途徑。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在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受到教育部門、學術界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大多數高校都試圖實施通識教育改革,將公共藝術教育納入通識教育。

一、通識教育背景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內涵

通識教育也被稱為普通教育或通才教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自由教育理念,目的是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人。通識教育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依據,教授學生非專業的知識,沒有專業限制,面向所有專業的學生。它為所有大學生提供包括文化、藝術、科學和歷史在內的非專業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非專業知識。公共藝術教育只是教給學生具有人類共性的知識,包含了人類基本需求的滿足,具有普遍的教育意義,符合通識教育的教育精神。公共藝術課程是實現通識教育理念的必然選擇。要實現通識教育,必須將其體現在具體的課程環節中,并在教學實踐中實施。在公共藝術課程建設中,真正把握普遍教育觀念的通識性,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是必然選擇。

二、通識教育背景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公共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國家的重視,國家已經發布了一些關于公共藝術教育發展的政策文件,指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在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實踐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公共藝術教育可以采取限制性藝術選修課和任意藝術選修課的形式。限制性藝術選修課程包括音樂、舞蹈、藝術、書法、影視等。任意藝術選修課程可包括作品欣賞、藝術史和藝術實踐等。要求高校結合自己的實際,積極利用學校內外的資源開展公共藝術課程,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課程的機會。公共藝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是衡量高校綜合實力和綜合水平的基礎。它在實施學生審美教育、培養創新能力、促進身心健康方面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和作用,對提高學生的人格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三、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對藝術教育的認識和關注

近年來,國家開始重視藝術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逐步推廣藝術教育,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性。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藝術教育總體水平不高,各個環節仍存在有待解決的問題。各級領導缺乏對藝術教育的關注,將導致許多問題,難以解決。例如,教育部發布的文件明確規定,高校應設立藝術教育委員會或藝術教育領導小組,并配備一名學校領導負責學校的藝術教育工作,但實際上,很多高校還沒有設立專門機構統一管理。由于領導層缺乏關注,他們并沒有把藝術教育放在適當的位置,未能充分發揮其作用,所以無法保證藝術教育的順利進行。

(二)管理機構不足,職能不明確

學校管理機構沒有專門建立藝術教育管理部門,藝術教育都是教育行政辦公室、學校團委、學生管理辦公室和其他機構共同管理,實施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問題。例如,教師由藝術學院負責,教學辦公室負責課程和設備安排,學院團委負責學生活動,學生活動由學生處安排管理,沒有專門的經費,這樣的管理影響藝術教育的質量,并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三)課程結構缺乏系統性

由于缺乏明確的指導思想或條件有限,高校的許多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是由教師根據自己的情況和專業提供的,而不是根據學生的意愿和實際需要,沒有考慮學生的主體性、藝術追求和價值觀念。高校通常將藝術課程設為公共選修課程,課程設計側重于藝術欣賞,但忽略了其他類型的課程,如藝術史理論、藝術實踐、藝術鑒賞等,這使得課程缺乏系統性。合理的課程結構需要相互關聯、系統而全面的課程。通過從淺層到深層、從表面到內部的課程設置,學生可以逐步掌握藝術教育規律,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

(四)藝術教育教師人數不足,結構不合理

高校對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要求都很高,高校師生比例仍然存在很多不平衡現象。目前,教育觀念落后、專業理論不足、科研能力弱導致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師綜合素質不高,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對提高公共藝術教育教學質量具有極大的限制作用。高學歷的藝術教育教師、高職稱的藝術教育教師比例相對較低。教師隊伍建設缺乏科學有效的評估和激勵機制,存在激勵政策不公平等問題。

(五)公共藝術教育場所和實踐不足

提高藝術教育的軟硬件水平是保證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健康有序發展的保障。藝術教育離不開練習場地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它們是藝術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成了與藝術理論和藝術欣賞的互動關系。藝術需要體驗和實踐,如果沒有實踐,對藝術的理解只是在膚淺的層面。目前,沒有專門的機構來管理藝術教育,沒有相應的場地和配套設施來保證藝術教學的正常運行,配套設施不足,藝術實踐教學不能正常進行,不能讓學生親身體驗藝術的魅力。對于藝術教育而言,實踐基地更少,藝術實踐基地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創造性、實際工作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以及就業競爭力。

四、促進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對策

(一)建立和完善藝術教育管理機構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能否順利開展,建立健全規范管理組織是前提。只有規范管理機構,才能提高藝術教育的管理水平,促使公共藝術教育快速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布的文件指示,高校應結合實際情況,設立藝術教育中心、藝術教育委員會、公共藝術教育學院等機構。小組組長是學校領導,有相關部門參與,作為全校藝術教育的領導機構和決策部門,制定長期和短期的發展規劃,完善各種藝術教育管理體系,協調學校資源,協調各部門,促進藝術教育的發展,負責全校的藝術教育教學和藝術教育活動,開展教學評估和監督,促使高校藝術教育制度化、規范化。

(二)完善課程體系結構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課程目標核心是美育,圍繞審美教育的目標,我們應該在課程體系建設中開設相關的基礎課程,包括藝術概論、美術欣賞、音樂欣賞、戲劇欣賞、影視欣賞、舞蹈欣賞、歌劇鑒賞、書法鑒賞。只有開設完整的基礎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才能實現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課程目標,加強低年級大學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提高大學生的基本文化藝術素質,為大學生拓寬專業領域提供良好的基礎。除了藝術理論和藝術欣賞的基本知識外,還可以添加一些藝術實踐和創作課程。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此外,高校應結合實際情況調整措施,結合自身實際動員各種力量編制相關的公共藝術教育綜合教材,更有效地實施公共藝術教育。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公共教育理念

教師水平是確保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之一。建設一支結構合理、比例協調的高水平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教學人員勢在必行,這是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改革的關鍵和必然要求。但與此同時,應該考慮到公共藝術教師的全職性質,因為即使是專業的藝術教師,如果不是全職的話教育效果不會很好。公共藝術教育團隊的形成需要具有較強專業知識,能夠實現公共藝術教育目標的經驗豐富的教師。對于教師來說教學理念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門新課程,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經驗不足是顯而易見的。教師應該能夠與時俱進,及時了解公共藝術教育的基本理論,明確教育目標,通過學習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公共藝術教育的效果。公共藝術課程作為通識教育課程,不僅要求教師具備優秀的專業技能,而且要具備廣泛的人文知識、敏銳的洞察力和一定的心理素養。公共藝術教育不同于專業教育,面對非藝術專業的學生,教師應該能夠運用流行語言來闡明最基本的專業知識,激發學生對藝術課程的興趣。公共藝術教育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評估體系

對高校藝術教育來說,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評價體系是藝術教育做好的有力保證。高校美術教學評價標準直接影響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只有建立和不斷完善評價體系,才能合理地達到藝術教學評價的預期目標。一般來說評價方案中的指標體系包括辦學指導思想、教學人員、教學條件、教學建設與改革、教學管理、教學效果等。要評價公共藝術教育的效果,需要建立一個符合藝術教育現實的教學評估體系,建立一個能夠激發藝術院校形成辦學特色的評價體系。

五、結語

公共藝術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培養情感、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應加強對公共藝術教育理念的認識,將公共藝術教育與學生成長緊密結合,融入人才培養計劃,全面深化公共藝術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在通識教育的背景下,只有把公共藝術教育提升到適當的位置,才能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審美素質和人文素養,拓展學生的思想,培養國家所需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邵萍.互聯網發展與藝術教育應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構建的應然與實然[J].煤炭高等教育,2018(6).

[2]李靈藝.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創新研究:以河南省部分高校為例[J].鄭州師范教育,2017(5).

[3]陳緒春.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探析:評《中國高校藝術教育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7(22).

[4]于麗燕.芻議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保障措施[J].長春大學學報,2018(2).

作者單位:

河南工業大學藝術教育中心

視覺藝術教育范文第3篇

摘 要:油畫修復雖然在歐洲已經有幾百年的發展歷史,但是在中國則還是一個較為新鮮的事物。如今,出于藝術品市場的需求以及文物保護的目的,油畫修復開始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的視野,受社會所重視,油畫修復行業也初具發展勢頭。但是,由于發展不夠完善,油畫修復行業仍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而油畫修復人才短缺便是其中的問題之一。從對國內油畫修復行業現狀問題的探討入手,分析當今油畫修復行業的行業前景和就業形勢,以用更為豐富、全面的視角去了解油畫修復行業及其就業問題, 為油畫修復行業發展注入力量提供更多可能。

關鍵詞:油畫;油畫修復;就業

一、油畫修復的概念

油畫修復指的是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將經歷時間推移與環境變化而發生一定損毀的油畫作品進行進一步地修復與保護的工作。由于油畫其材料和構造的原因,另外加上歷史、存放的環境因素如空氣干濕程度等的影響,每一件油畫作品在被完成的同時,便注定了其不可避免地開始了一個老化的過程。油畫修復正是對這一老化過程人為地進行干預,使這一過程停止或反轉以達到保護油畫作品的目的。

二、油畫修復行業的現狀

油畫修復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新奇的事物,能讓人聯想到各式各樣精密的高科技儀器,也能讓人聯想到古代大師浪漫的藝術情懷。在歐洲,油畫修復已有幾百年的不斷摸索中緩慢發展過來的歷史。而在中國,油畫修復行業發展十分滯后,這與中國油畫發展起步晚也是相關的。首先,油畫修復在中國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系統的行業規則和行業標準,不僅如此,油畫修復在專業建設和市場秩序等問題上,中國國內與國際仍存有著讓人無法忽視的差距,而這也是導致當今中國油畫修復市場產生混亂現象的根本原因;其次,當前國內的油畫修復教育系統尚未完善,專業的、系統的油畫修復教育機構數量也不夠多,相對于國外這一已經設立幾十年的油畫修復學科來說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這也直接導致了現今國內油畫修復人才的短缺。

近50年以來,中國油畫作品數量呈現高增長、高產出的情況,但是這個過程存在諸多的問題。首先,多數作品保存現狀并不理想,有一部分甚至已臨近損毀。從材料技法學的方面來說,材料選擇、制作技法以及作品保存等三方面因素是造成現在需要修復和保護的油畫作品所存在的問題的主要根源,而這也是無法避免的。其中,伴隨著名家的作品價值不斷升高,以及中國藝術家的人數和油畫作品的不斷增加,使得對于油畫修復的保護修復工作的需求將日益旺盛,油畫修復也將注定成為一項永久性的工作。如今,中國油畫發展朝氣蓬勃,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加上藝術品保值升值的特質,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投資藝術品,其中油畫更是受到熱捧,這也鼓舞了藝術家們創作越來越多的精美作品。但與此相對的,是當今中國發展滯后的油畫修復行業。這也說明了油畫修復行業正具備著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油畫修復行業的就業分析

(一)人才綜合素質分析

為更好地維護行業秩序,同時有效、負責地進行油畫修復工作,參與油畫修復工作的人才應具備大學本科以上的學歷,經歷系統的綜合材料繪畫與修復專業的學習,通過專業、系統地培訓后能夠熟練地掌握其專業內修復設備的工作規程。針對油畫修復的技術性問題,油畫修復工作者須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和專業水平,擁有較多的修復知識和經驗,能夠提出完整的、科學的修復方案同時付諸實施。由于油畫修復工作是一項系統的細致的工作,要求工作者具有歷史學及檔案學的知識,能夠整理好修復工作的檔案資料并將其保存完整。同時,當今的油畫修復工作人員亦需要能夠熟練地使用辦公自動化系統來進行計算機圖文處理。另外,還須具備專業英語知識,因為油畫修復在歐美國家已有一定歷史,并已達到一定的技術高度與理論高度,面對著現今中國油畫修復行業的各種問題,了解、學習國外的行業情況和修復技術對于完善國內自身的行業問題是至關重要的。同時,在修復過程中還需要閱讀大量書籍,其中包括外語書籍,而具備專業的英語知識則有利于修復人員更好地完成這些工作。

(二)人才從事到行業中的穩定性及優勢分析

油畫修復人才參與油畫修復工作一般在博物館、美術館、畫廊和修復公司之中,油畫修復行業的工作環境相比于其他眾多行業,其工作環境是比較穩定的。由于從事油畫修復需要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工作過程相對繁瑣,需要更為謹慎,專業性高,因此油畫修復工作者在工作中所獲收入也會相對較為豐厚。在大陸,修復人員收入已相當于管理人員的水平;而在香港,修復人員的收入則相當于白領水平。同時,油畫修復人員在其工作中會接觸到眾多的油畫作品,其中也不乏一些珍貴的,甚至具備一定歷史價值的作品。油畫修復人員普遍都認為,能夠憑借自身的知識、技術成功修復完成有價值的油畫會給自己帶來成就感,充實自身內心。另外,修復人員常常會與國外相關專家進行交流,有機會到國外進行踩點考察,在有利于增強修復工作者的專業技能、促進國際交流之余,還能夠豐富自身閱歷。而在工作之中往往還需要閱讀大量的書籍,豐富知識儲備,也利于撰寫相關文章進行國際油畫修復交流。

(三)油畫修復人才的市場需求情況

如今伴隨著藝術品經濟的發展,藝術收藏愈發火熱,人們藝術品保護的意識也逐漸抬高,面對數量巨大的待修復的新、老油畫,以及數量遠遠不夠的油畫修復工作者,這種懸殊的供需關系使得從事油畫修復的工作人員更加可貴。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油畫被創作完成,也有越來越多的作品需要進入保護與修復流程,日益繁榮的油畫行業發展前景勢必帶動起良好的油畫修復行業前景。另一方面,基于油畫修復的工作性質,油畫修復對文物保護具備較高的文化貢獻值,這些都使得油畫修復人才都將愈發受社會所需要。對于油畫修復人才的市場需求情況,以上海復旦大學視覺設計學院油畫修復專業的畢業生們為例,從畢業之時便有許多的藝術機構包括美術館、畫廊、拍賣公司等向其發出邀請?,F今中國國內文物修復人才極度稀缺,其中油畫修復人才的稀缺程度更是嚴峻,這也是以前國內的文物、藝術品保護意識不夠所致,國內不少博物館、美術館在油畫修復人才方面甚至是一片空白。加上國內仍存有大量的油畫作品亟待修復以及保養,油畫修復市場對于油畫修復人才的需求則是相當龐大的。

(四)油畫修復行業的市場、就業分布

油畫作為油畫修復的上游產業,在國內雖然歷史相對較短,但中國的油畫市場作為新興的藝術市場,發展卻是相當地迅速,尤其在處于國內經濟地位相對領先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藝術市場相對發達,油畫收藏也較為火熱,同時,又隨著其經濟與文化的水平不斷提高,油畫市場機制也愈發成熟,油畫的修復與保護意識不斷得到增強。這些,使得這些城市成為中國國內油畫修復市場需求最為旺盛的城市。另外,在重慶、武漢、南京等城市的油畫修復行業發展也存有明顯的上升趨勢。油畫修復人才的就業位置便是伴隨著油畫修復市場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區域。而進行油畫修復的機構主要分為非盈利性機構和盈利性機構,從事油畫修復的修復人員也主要在這兩個種類的機構中進行油畫修復工作。其中,非盈利性機構主要有公立的博物館、美術館和美術學院等,就業于這些機構的修復人員主要針對本身機構所藏作品進行修復與保護。盈利性機構主要包括私人畫廊和修復公司等在內的藝術機構,從事于此的油畫修復人員則會對其機構所接受的社會訂單進行修復工作。

(五)油畫修復的相關行業

油畫修復行業并不是社會各產業中孤獨的一項,其會與其他相關行業產生關聯,油畫修復行業的興起勢必帶動更多與油畫修復相關的就業。作為一個油畫修復人員,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和一定的知識積累,在油畫修復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修復人才的培養與教育事業則是至關重要的??紤]到進行修復工作時,需要用到相關的材料和科技設備,這將給材料與設備的生產和銷售提供更多機會。其次,油畫修復行業在其運作過程中也會帶動相關的服務性行業,包括貨物作品的包裝商家、交通運輸行業以及保險行業,等等……透過油畫修復行業而形成的產業鏈條,也將出現與油畫修復相關的各項就業機會,這也是油畫修復行業日漸發展所產生的必然效應。

參考文獻:

[1]錢益中.油畫修復中兩類常見問題的探討[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09,21(3):75-80.

[2]陳亞梅.油畫修復方法及現狀——專訪廣東美術館典藏部主任江郁之[J].藝術與投資,2008,(04):36-41.

[3]宋儀才.從倫勃朗名作妲納婭的命運談油畫修復[J].成功(教育),2012,(05).

[4]丁芊.油畫修復保護圖形標識介入存檔文案[J].藝術教育,2013,(04).

[5]韓連國.從油畫開路先鋒的修復談油畫修復的原則[J].上海藝術家,2013,(04).

[6]黎華,張鐘元.簡析國內油畫修復專業的發展現狀[J].大眾文藝,2015,(15).

[7]羅珺瑛.中國早期油畫材料及修復研究——從修復角度審視油畫新材料的選擇[J].美與時代(中),2011,(06).

[8]賈德芳,劉文揚,姚征帆.潘玉良油畫修復保護[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07,(02).

[9]李煜明.油畫修復和保護研究概述[J].美苑,2013,(02).

[10]王義翠.意大利文物與檔案保護對我國檔案保護技術發展的幾點啟示[J].華夏星火,2003,(08):92-93.

[11]江郁之.油畫修復理論與實踐的若干問題[J].美術,2009,(04).

[12]江郁之.油畫修復觀念思辨[J].美術館, 2008,(02).

[13]王韌.研究與實踐——油畫修復專題展.世界美術,2003.

[14]錢益中,韓連國.老油畫修復例說[J].檢察風云,2008,(07).

[15]江郁之.中國油畫藏品修復中的文化保全問題[J].新美術,2010,31(2).

[16]梁小延.中國本土油畫的修復[J].美術學報,2006,(04).

作者單位:

廣州美術學院

視覺藝術教育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以國內三所高校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課程開設情況、師資隊伍、學生態度等方面對公共藝術教育進行研究;并通過國外高校以倫敦大學、哈佛大學、東京大學為例,探討借鑒西方藝術教育理論與經驗的基礎上,形成本國藝術教育特色,為藝術教育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 普通高校 現狀 啟示

雖然我國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較西方發達國家起步晚,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依然處于邊緣化地位,即便在政策與制度的保障下,取得一定成績,但還存在一些的不可避免的問題與制約因素,本文將對國內外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現實狀況進行系統分析,掌握其發展狀況,為藝術教育研究提供參考。

一、國內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現狀

本文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以國內三所高校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課程開設情況、師資隊伍、學生態度等方面對公共藝術教育進行研究。普通高等院校按照辦學水平可分為:國家“985工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一般本科大學,針對三類大學各選取一所進行分析,分別為清華大學、上海大學和東北石油大學。學生的年級分布從大一到大四,共發放問卷800份,其中清華大學260份,上海大學240份,東北石油大學300份,實際回收了721份,回收率為90.1%;有效答卷675份,有效率為84.4%;清華大學發放的260份問卷中,有效問卷為218份;上海大學發放的240份問卷中,有效問卷為201份;東北石油大學發放的300份問卷中,有效問卷為256份。

據統計,大一的學生數為165人,占總人數的24.4%;大二的學生數為132人,占總人數的19.6%;大三的學生數為216人,占總人數的32%;大四的人數為162人,占總人數的24%。從總體上看,文科、理科、工科均有涉及,樣本分布較為合理。

1.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開設情況

三所高校均開設公共藝術課程,清華大學2015-2016學年度秋季學期文化素質課程分為八個課組,一共開設155門,其中藝術與審美課組開設37門,占總開設課程數的23.87%,文化素質課程還包括新生研討課和為新雅書院單獨開課,除此之外還開設全校任選課111門,其中藝術教育中心開設30門,占總開設課程數的27.03%,遠遠超出10%的標準;上海大學核心通識課程分為三個領域五大模塊,其中藝術被列入人文類通識課的藝術修養與審美體驗模塊,共計25門,占總開設課程數的19.85%;東北石油大學2015-2016學年第2學期開設公共選修課53門,其中藝術類課程開設6門,占總開設課程數的11.32%。

2.公共藝術教育管理機構和師資隊伍情況

通過筆者的調查了解,發現很多高校都沒有設立獨立的公共藝術教育管理機構,即使有管理機構,一般也是掛靠在藝術學院、人文學院、校團委等部門。如上海大學雖然成立了藝術中心,但是掛靠在二級院,并未獨立;而東北石油大學根本沒有獨立的藝術教育管理機構,公共藝術課程的開設由藝術學院負責,教學管理與督導由教務處負責;但是清華大學卻不同于上面兩所高校,清華大學1993年成立了藝術研究中心(由原來的音樂室更名),2000年設立了藝術學碩士點,并且在2005年被批準為藝術學一級學科點,不掛靠在任何部門,成為獨立的藝術教育管理機構,也成為全國高校學習的典范。

在對學生進行的調查問卷中,其中有一題“您認為高校藝術教育是否需要專門的、獨立的管理機構?”的選擇上,學生給出了不同的答案,而這一結果也驗證了成立藝術教育專門管理機構的必要性。

從表1中所顯示的數據可以看出,有74.2%的學生認為高校應該設立藝術教育專門機構,這說明絕大多數學生都認識到藝術教育需要設立專門的獨立管理機構,不應該把它掛靠在其他的部門,而應該作為與其他部門平行的職能部門獨立運行,并進行有效管理。事實上,我國有一些“985工程”、“211工程”大學對藝術教育能夠給予足夠重視,設立專門藝術教育機構,如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但還有一些高校由于學校領導重視不夠、資金投入不夠等原因并未設立專門機構,如東北石油大學、陜西科技大學、延邊大學等。

關于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師資建設較以往,不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有較大發展,但很多高校的師生比依然沒有達到0.15%-0.2%,如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有任課教師31人(數據截至2017年):包括專任教師13人、兼任教師18名,其中專任教師中有1名博士后、1名博士,4名碩士,其余均為學士;其中有教授4名,副教授4名,講師4名。而藝術與審美課組的很多校選課除了由藝術教育中心的教師授課外,也由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新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的14名教師共同授課,清華大學2015年全日制本科生有14263人,師生比懸殊,并未達到標準;上海大學藝術中心現有正教授2名、副教授4名、講師16名;上海大學公共藝術實驗中心現有教職人員168人,其中專任教師119人,正副教授53名,講師39名,助教10名1,上海大學2016年全日制本科生有22799人,師生比為0.83%,超過國家規定標準;東北石油大學的校選課由藝術學院的老師授課,現有4名教師,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助教1名,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全日制本科生有15815人,師生比為0.03%,距離國家文件規定的標準相差甚遠。

3.學生對公共藝術課程的態度與滿意程度情況

在問卷中有兩道題是學生對公共藝術課程的態度與滿意度進行調查的,各高校學生對公共藝術課程所持態度與滿意度并不相同。

從表2中可以看出有522人認為在高校開設公共藝術課程有必要,占總人數的77.3%;認為無所謂,可有可無的學生有108人,占總人數的16%;有45人認為開設公共藝術課程沒必要,占總人數的6.7%。

從表3中可以分析出學生對公共藝術課程的滿意程度,其中87人對開設的藝術課程非常滿意,占總人數的12.9%;有375人持滿意態度,占總人數的55.6%;有66人對開設的藝術課程不滿意,占總人數的9.8%;有9人則非常不滿意,占總人數的1.3%;有138人則對藝術課程的滿意度說不好,占總人數的20.4%。

從以上數據分析來看,我國公共藝術教育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

(1)管理問題:首先, 對藝術教育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導致很多工作難以開展,諸多問題相繼產生并難以解決。其次,管理機構不健全、職能不明確,甚至很多高校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很多學校是把其掛靠在藝術學院、教務處、校團委、學生處等機構中共同管理。所以,藝術教育的管理應該得到重視和保障。

(2)課程設置與教學問題:?譹?訛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在公共藝術教育課程設置的執行過程中會出現“因人設課”現象,或者是課程設置傾向于單一的藝術品鑒或欣賞課程,忽視其他藝術類型課程。?譺?訛課程結構缺乏綜合性:合理的課程結構,需要各門課程之間相互關聯,具有一定的系統性、綜合性。?譻?訛教學方法缺乏靈活性:若要改變教學方法其關鍵是教師思維的轉換。教學方法問題體現在以下兩方面:?譹?訛教學方法缺乏雙向性;?譺?訛教學方法缺少情感性。教學過程是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化過程,其情感性則不容或缺。

(3)師資問題:首先,藝術教育師資綜合素質偏低,數量不足;其次,藝術教育師資隊伍結構欠佳:尤其是高學歷、高職稱的藝術教育教師則相對匱乏,教師的學歷水平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最后,師資建設缺乏科學有效的評價和激勵機制,由于激勵政策不公平、激勵方式單一,且激勵執行力度不夠,導致藝術教育教師積極性不高。

(4)公共藝術教育場所與實踐基地問題:藝術教育的硬件離不開活動場館和實踐基地,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如果沒有實踐場所,那么對藝術的理解僅處于淺表層次,藝術是需要觀摩、體驗、親身實踐的。專用場所和實踐基地的缺乏,也從側面反映出學校對藝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藝術教育建設經費和維護經費不足等問題。

二、國外高校藝術教育的現狀與啟示

1.國外高校藝術教育的現狀

藝術自身明顯的文化特征甚至政治制度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國家或民族的風格和品位,代表著各階層的價值觀。所以,大學藝術教育和整個高等教育有時又不是同步的,表現為明顯的滯后狀態。

(1)英國倫敦大學的藝術教育

大學的主要發源地之一——英國,英國的教育模式是“精英教育”的典型。但是近年來,英國高等教育一直致力于大眾化和普及化的方向努力,更注重學生的智力發展,強調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知識的廣博與實用,并不以獲取具體知識為教育的最終目的。而英國的藝術教育是大、中、小學緊密銜接的,為學生進入大學積累了較高的藝術素養,在大學中將藝術課程列入人文課程體系,為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提供了良好基礎,英國藝術課程更多強調學生親身參與藝術實踐的過程,更重視學生的藝術感受。

目前,英國大學藝術教育的體現為“大眾化”,主要指在大學接受藝術教育的學生人數和開設藝術課程的規模與數量,還包括藝術教育的目標和對藝術理解的變化。

以倫敦大學為例,倫敦大學最初只有八類學科31門課程,在1837年開始增加藝術課程,諸如繪畫、考古與藝術、藝術史等?!秱惗卮髮W法》中規定,倫敦大學下設9個學部(主體),40所學院和研究所(隸屬于學部)。其中9個學部中有1個音樂學部,可見倫敦大學對藝術的重視程度。音樂學部是由七個學院組成,均可開設藝術類課程,并且分專業方向設置。具體課程設置見下表:

堅持以人為本一直是倫敦大學藝術教育的教學理念,如文學部本科生學位課程就設置了幾十門藝術類課程,其大量設置跨學科交叉課程與人文學科結合式課程,充分體現出藝術課程在設置上具有復合性特點,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則是倫敦大學的終極目標。

(2)美國哈佛大學的藝術教育

哈佛大學的校訓為VERITAS FOR THE CHRIST CHURCH,意為“遵循基督教會真理”;體現其最初建立時,僅是一所神學院。而今天,這則校訓只保留了“VERITAS”(拉丁文,意即“真理”),成為哈佛大學的永久標志。

縱觀哈佛大學通識教育的發展歷史,可以了解非專業藝術教育模式的變化所帶來的變革,它改變了本科課程體系,奠定了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哈佛大學藝術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五種模式:一是傳統模式:1849年,每個本科生必須上學院規定的所有教育課程,共計13門,其中雖未涉及純粹的藝術教育,但已經將文學藝術兼容其中,重在陶冶學生心靈,促進心智成長;二是自由選修模式:1869年,逐步將本科生全部課程改為選修制,根據學生興趣選擇科目,包括人文和藝術的科目,并在1874年正式把非專業藝術教育列入本科課程;三是集中與分配模式:1909年,本科生在全年16門課程中必須選擇6門主修,采取“集中制”,并進行結業大考,其他課程至少6門“分配”到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中,并引進德國的自由選修制和英國的導師制結合,使學校的管理更加秩序化;四是通識教育模式:1945年,哈佛大學文學藝術教育模式又發生變化,比如說要求每位學生必修三門課程,即“文學名篇”、“西方思想和組織機構”以及任一門物理學或生物學方面的課程;五是核心課程模式:1975年,哈佛大學要求除專業課和選修課外,建立一套本科教育的核心課程,目的使學生接受廣博的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智能和思維方式。

哈佛大學的核心課程從1982年-2007年間不斷臻于極致。其涵蓋七個專業領域,11個類別,共計253門課程。其中,文學藝術教育的內容不斷擴充,占總課程的1/4,達到63門,而每個學生要求選修的門數占本科全部課程1/4,即選修64門,而一學期結束的課程(半課程)也要達到32門;并非11類全部選修,可以從中選出8類,每類各1門,即8門課作為學生擬主修的學科領域距離最遠的。

哈佛大學注重藝術教育本身,并按更換校長實行課程改革可劃分為:?譹?訛自由藝術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即人文教育或博雅教育)時期;?譺?訛通識教育時期;?譻?訛核心課程時期。無論其如何劃分,其藝術教育模式與其他教育模式是一致的,更注重自由開放,以滿足社區社會的需求。

(3)日本東京大學的藝術教育

日本第一所國立大學——東京大學,就其學科構成來看,大學在創立之初對理學、工學更為重視,美學不過是文學部的一個專業分支,基礎美育尚無從談起。直到19世紀初,美國博德學院的帕卡德教授提出應在大學設立公共課,即所謂的“通識教育”,來保證得到知識與技能的共同培養。20世紀中期日本風行教育家小原國芳提出的“全人教育”思潮,這種思潮即是在通識教育理念上發展而來的,全人教育就是把學生培養成完美和諧、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

具體來講,東京大學審美教育分為兩種,即基礎審美教育和專業審美教育。在東京大學,基礎美育屬于通識教育,是一個獨立的學部——教養學部。教養學部負責東京大學前兩年全部課程(即教養課程)的教學工作。當時日本許多大學設立教養部來負責教養教學,而東京大學則專門設立一個單獨的學部,可見對教養教育的重視程度。當時的課程分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外國語及體育五個領域,可以看到,美育課程只是夾在人文科學課程中,并未獨立出來。1993年,教養學部實行課程改革,廢止了原來的五個領域的劃分,重新設立了“基礎科目”、“綜合科目”、“主題科目”的劃分方法。

2005年,東大通識教育的課程內容還是延續1993年的基礎科目、綜合科目、主題科目三大部分,只不過劃分的科目更為精細,具體如下表:

教養學部設立的教育目標,不是以習得知識量的多少或掌握多少技能,而是要實現基礎美育的教育目標,即培養健全的人為目的,這也是設立教養學部的主要目的。

通過對國外三所大學藝術教育理念的分析,可以看出,國外藝術教育思想與非藝術教育思想的理念是一致的,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都注重學生人格的和諧發展,以培養健全的人為目的,堅持藝術教育與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交融,如英國倫敦大學的課程設置講求跨學科交叉課程與人文學科結合,注重培養復合型人才;美國哈佛大學的核心課程,將不同學科領域的主要知識方法介紹給學生,目的使學生接受廣博的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智能和思維方式;日本東京大學教養課程重在培養健全的人。國外的藝術教育更加重視學生的親身參與,親身感受,以培養學生的智力技巧和思維習慣,最終達到全面均衡發展的人,這也正是藝術教育的培養目標。

2.國外高校藝術教育的啟示

我國的藝術教育起步較晚,需要學習和借鑒西方藝術教育理論與經驗的精髓,才能形成本國藝術教育特色。

(1)加強藝術與其他學科之間聯系

西方發達國家的藝術教育重視藝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密切聯系,無論是美國哈佛大學的“核心課程”、英國倫敦大學的“跨學科交叉課程與人文學科結合式課程”,還是日本的“基礎科目、綜合科目、主題科目”的課程設置,都在藝術教育內容中體現了感性與理性、邏輯與形象、人文與科技的相互滲透、均衡發展的特色。

我國高校應該重組各門藝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加強藝術教育的廣度與深度,使學生正確認識整體與局部及其相互的內在聯系,這也是公共藝術課程不同于其他通識課程的特征之一,所以,我們不應僅僅把藝術教育視作高等教育體系中的“花瓶”,應該把它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2)構建符合我國實際的藝術教育課程結構

西方高校的藝術教育屬于多學科交叉結構,以美國推行的“以學科為基礎”的藝術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Education,簡稱DBAE)理論為例,它強調藝術創作、藝術批評、藝術史與美學這四門學科之間相互合作,并以最大限度地擴展學習藝術的機會。這四門學科并非單獨進行研習,而是將四門學科內容進行整合,分階段傳授給學生,并且是在中小學階段就開始接受藝術教育的學習,傾向于親身參與,親身感受;而到大學,其課程設置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主要以藝術史、藝術批評和美學課程為主,而鑒賞類課程一般不提倡開設,主要原因是美國從城鄉到中小學,藝術教育普及且發達,提高鑒賞能力并不是大學開設藝術課程的目的,大學藝術教育需要探討藝術及作品的文化、精神層面的意義與價值,重在培養學生的智能與思維方式。

而我國藝術教育并未做到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有效銜接,就普通高校藝術教育課程設置來看,各個高校開設情況也是五花八門,但無外乎有四大類:理論類、藝術作品鑒賞類、藝術實踐類、藝術史類,而且課程內容有重復、交叉現象,并未形成一個有效的、合理的課程結構,并且以藝術作品鑒賞類課程居多,這恰好與西方藝術教育形成極大差異。因此,構建一個科學的、合理的、有效的,根據學生藝術興趣,與高校實際相結合的,全新的藝術教育課程結構——“金字塔式”課程結構,則刻不容緩。

(3)走“中國特色”的藝術教育之路

客觀來講,我國藝術教育研究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西方國家已經形成了有體系的藝術教育理論,諸如美國的“以學科為基礎”的藝術教育理論(簡稱“DBAE”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格爾曼的“情商”理論和“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理論等等,而在藝術教育實踐中,還有德國包豪斯學校的藝術實踐、美國的“零點項目”和“藝術推進”項目等,這些藝術教育實踐投入時間長,投入成本高,但實踐成果也是豐碩的,值得我們去借鑒。同時,美國和日本都通過國家政策與法規推進藝術教育的發展,如美國1992年《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2000年《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日本1947年《教育基本法》等,這些充分體現出“國家意識”對藝術教育的順利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古代形成了“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君子”教育思想,這成為我們借鑒西方藝術教育理論的重要立足之處,同時,我們在借鑒西方藝術教育經驗與成果時,應該有正確的立場,不能盲目“全盤西化”,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批判繼承的理論,必須從我國實際出發,結合本國國情進行創新,走有中國特色之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教育體系。

注釋:

王阿楠.地方綜合性大學公共藝術教育研究[D].長江大學,2014.

參考文獻:

[1] 王阿楠.地方綜合性大學公共藝術教育研究[D].長江大學,2014.

[2] 王曉旭等.中國高校藝術教育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M].上海: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12.

[3] 曾繁仁等.現代中西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比較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4] 張華.英國伯明翰大學與美國哈佛大學藝術教育模式比較[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

[5] 劉自圣,中、英四所普通高校藝術類課程設置與實施情況比較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7.

[6] 于麗燕,李可.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現狀與對策思考[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6(12).

[7] 薛芳.理工科大學公共藝術教育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

注:本文系2018年度黑龍江省教育廳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課題“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的創新路徑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SJGY20180066);2018年度東北石油大學本科教改重點課題“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的創新路徑研究”階段性成果。

視覺藝術教育范文第5篇

摘要:許多藝術產品是國內傳統文化積淀的結晶,藝術設計需要積累這些傳統藝術元素來推動現代藝術的創新。因此,民間藝術對于國內文化傳承和發展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培養高端的藝術人才。將民間藝術作為藝術專業教學的重點,讓這些藝術人才都能夠對國內民間的藝術有全方位掌握后。將民間藝術傳承下去,因此需要不斷鼓勵社會學生參與到藝術品的設計實踐活動中,提升了理論教學與學生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力度,提高學生們藝術創新能力,這樣才能夠達到最佳化的藝術教學效果。

關鍵詞:民間藝術設計;教育課程;改革傳承與創新

引言:

社會的高速發展,讓我國相關教育部門早早意識到了傳統教育的重要性。特別是在高校中的藝術設計教育過程中的傳統元素的滲入十分重視。經過數十年的教育改革的發展,國內高等院校內藝術設計專業已經獲得一定的改革成效,藝術專業辦學規模教育體系擴大。在人才培養等多個領域,都實現了較大突破創新,過去國內藝術教學都是照搬照抄西方的教學模式,但在當前國內快速發展大環境下,要找出契合我國時代發展的有效教學模式,對此需要不斷處理藝術教育方面存在的若干問題,并且及時找出新的改革之路,來提高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國家提倡保護民間藝術,保護國內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揚國內經典文化、優秀文化。高校就要積極響應國家政府部門的號召,來在藝術專業創新發展改革道路上融入更多的民間藝術特色和傳統文化精髓。

一、民間藝術特色課程進入高等藝術是與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不管是采用哪種的教學方式,教學最終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人才,藝術專業教學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也與其他學科教學有顯著差異,這類特殊性就與當前區域文化密切關聯。不管是設計商品,還是藝術品生產設計都包含了多元化的理念,要在產品設計時,向受眾傳達不同文化思想信息。文化藝術品作為一種典型環境元素,還可以不斷推動各種技藝技術經驗觀念的傳承發展。藝術設計是一類文化的設計藝術設計課程,要遵循著文化的特性,在教學時,要關注文化知識學習及傳承[1]。

在當前國內文化體系傳承時,推動民間藝術的發揚,在當前藝術專業教學中,也有著突出的意義,藝術是人本生活藝術,也是國內古代人民傳承的智慧結晶。在進行藝術設計時,就要突出解決人們日常生活中問題,借助于國內民間藝術元素,才可以將現代藝術設計與傳統的經典元素相結合,在民間藝術中有剪紙,這類藝術具有圖案性表達性特征,是目前設計師需要學習的重點對象[2]。使用點線面相結合方式來構筑圖形,藝術品的造型就會受圖形影響,藝術品線條要更加流暢。構圖要更加緊密得當,藝術設計手法中的點線組合及構圖都有更好的裝飾作用,可美化剪紙藝術品,因而剪紙藝術的形象也比較夸張,更加強調注重形體的塑造和映射反轉等各類新型手法。在當前剪紙藝術中的展現,它可以突出表現出目前節日藝術的特征,不管是在哪個年代、哪個地方,剪紙都會展現出不同的藝術主題。民間藝術中的剪紙也會選擇以就地取材、天人合一的造型設計,也經常使用的綠色化、人性化的設計思想,與當前現代化的社會觀念相通。目前有很多民間藝術創造,都給設計師來了更多的真實參照,而且人們環境與自己生活方式密切關聯。因此在民間藝術作品創作中,要突出人們生活方式和外界自然環境,借鑒國內古人的智慧,并突出解決目前日常生活中的現實性問題和藝術品創作的新思路。

二、當代藝術設計實踐對于民間藝術元素的借鑒及傳承

現代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活動,民間藝術教育已經有過多次的教學實踐。在藝術設計的實踐領域中,可借鑒元素越多,我國民間有大量的民間藝術元素,但是有些藝術設計師認為這些元素登不上大雅之堂。在現代化的藝術設計中,可以借鑒一部分民間藝術元素,將其納為最時尚的前沿藝術作品,國內大力倡導開設藝術設計的教學課程,在國內各個高校中都有體現,在高校中教授民間藝術設計,其中最重要的重點就是讓學生學習民間的藝術元素,并融入當地的區域歷史文化特色,展現出非遺物質作品優秀點。比如,在國內山東美院中針對于民間藝術的設計課程,教師們講述了山東地區的藝術資源在山東地區有大量的手工藝作品。在該學院成立之后,一直致力于研究國內社會的民藝物品,即設置大量的民藝設計課程。當前現代化民間藝術與設計融合的發展新路,并且鼓勵教師與學生們進行創作,在山東地區有年畫、柳編等傳統的藝術元素。

三、結束語

以增強國內和區域的藝術風格作為基礎,充分結合各自的文化元素發展融合而形成新型的一種設計風格。引入民間藝術的元素,納入到高等的藝術教學中來,重點突出體現出當地具有文化特色。通過藝術課程的講解來發揚區域經濟和文化內容,將民間藝術納入到藝術設計與,在課堂和戶外實踐中,都可以發揮出藝術的最佳價值來培養綜合性的藝術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咪.關于民間美術融入高職美術教育的思考[J].藝術大觀,2019,000(009):P.153-154.

[2]孔德時,許曉萍.高等教育中民族民間藝術傳承的發展路徑[J].設計,2019(11):86-87.

上一篇:智能制造路徑下一篇:視覺藝術創作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