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藥學學歷論文范文

2023-03-16

藥學學歷論文范文第1篇

事實如何?簡述幾點。

第一,作者引用《樂書》原文時所作斷句-標點,錯誤百出。僅舉一例。

“勇者,正直之德義者,剛克之德歌者,直已而陳德者也,非歌孰能保此勿失乎。”(見“博文”下篇第123頁)這幾句,原本意思很清楚:“勇者,正直之德;義者,剛克之德;歌者,直已而陳德者也。非歌,孰能保此勿失乎。”經作者如上標點,無法理解。足證作者并未讀懂原文。“博文”中種種謬誤多由此而生。(為省篇幅,不一一舉例,下同。請參閱《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第二期署名尚篤的《治學應以實事求是為根本宗旨——讀<陳旸及其樂書研究>》。這是一篇多年少見、有說服力的優秀書評。本短文就是為介紹尚篤一文而寫)

第二,對一些古代名詞術語作者顯然不懂其含義(如“上庠”與“太學博士”, “文館”與“秘書省正字”……),于是誤讀文本,曲解文義,妄加引申,有時把后事前移……導致結論沒有可靠依據。

第三,對樂器的編列,《樂書》本無嚴格區分,書中有些文字并不是指樂器(或樂器品類),有些只是同物異名,等等。“博文”作者不明其義,概以不同樂器統計之。這樣一種缺乏根據的“統計”,除誤導讀者之外,有何意義?

第四,“博文”對《樂書》的總體評價為何?作者竟全文照抄18世紀《四庫提要》的文字1140余字,聲稱:“在此,僅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對樂書的評價作為對《樂書》歸宿探討的結語。”這樣的研究與前述的宣傳語,相距多遠,如此結論得來多么輕松,多么省事,多么令人驚嘆??!

面對如此粗制濫造“學術”專著,赫然列名書中的“博士生導師”、“答辯委員會委員”、出版社“編審”,各起何種作用?各應擔負怎樣的學術責任和道德責任?■

七嘴八舌

面對如此粗制濫造“學術”專著,赫然列名書中的“博士生導師”、“答辯委員會委員”、出版社“編審”,各起何種作用?各應擔負怎樣的學術責任和道德責任?

藥學學歷論文范文第2篇

編者按:

2008年11月29—30日“紀念成人教育改革發展30年大會暨2008年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年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以“成人教育改革開放30周年:成就、機遇、展望”為主題,全面總結了我國成人教育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進一步明確了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國成人教育的責任、使命與改革、創新的發展方向。中國成人教育協會會長朱新均同志圍繞會議主題發表講話,介紹了我國成人教育30年來發展的狀況與未來成人教育發展的趨勢。本刊將朱新均會長的講話全文刊發,以期對工作在我國成人教育領域的各位同事有所幫助與啟迪。

尊敬的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今年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30周年。30年來,我國教育包括成人教育走過了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成人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必要條件,擔負著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各業人才的重要使命,對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我就我國這一重要教育30年來的發展做一回顧和展望。

一、成人教育發展及現狀

(一)我國成人教育發展的歷史回顧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成人教育先后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

1 恢復調整階段(1978~1986)。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使成人教育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

各地普遍開展了掃盲教育和農村成人文化技術教育。

1981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加強職工教育工作的決定》,全國各地普遍開展了對青壯年職工思想政治和文化技術補課。

干部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也得到初步發展,改革開放之初,在鄧小平同志的批復下,中央電大開始籌建并成立;對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進行了審批、復查和驗收;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陽四地先行試點的基礎上,在全國范圍普遍建立了自學考試制度;普通高等學校在恢復辦學和招生的基礎上,通過夜大、函授等形式,舉辦了作為學歷補償性質的成人高等教育。

2 改革發展階段(1987~2001)。1987年6月23日,國務院批轉《國家教育委員會關于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的決定》,對成人教育的地位、作用、方針、政策、任務、措施等方面做了明確規定。在全國成人教育工作會議和《決定》的推動下,成人教育進入了改革發展階段。隨著《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頒布,特別是為適應國家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的需要,成人教育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成人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為21世紀構建我國終身教育體系,建立學習化社會奠定了基礎。

成人教育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了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上;各級各類成人教育學校根據勞動者的生產工作實際和成人學習特點進行調整、規范和改革;地方、行業、部門和社會力量辦學的積極性得到保護和發揮,廣大從業人員參加學習培訓的積極性得到進一步激發。

崗位培訓和社會化培訓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成人教育管理體制逐步理順,從中央到縣以上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普遍設立了成人教育管理機構,加強了對成人教育的管理和服務。

把到20世紀末“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和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列為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加大了掃盲工作力度。

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成人高、中等學歷教育辦學水平、教學質量評估和學校布局及專業結構調整;開展了高等職業教育、電大“注冊視聽生”和高等教育學歷文憑考試試點工作;實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重制度。

推進現代企業教育制度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的實施;積極探索社區教育模式,不斷加強對社會力量辦學的引導和管理。

教育部和各有關部門在全國各地組織實施了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

各地企業職工教育普遍開展了創建學習型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活動。

社區教育實驗得到進一步深化和提升。

現代遠程教育得到迅速發展,開放教育試點得到進一步拓展,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3 深化提升階段(2002年~今)。黨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建設“和諧社會”,“努力使人人學有所教”等奮斗目標,為新世紀進一步深化成人教育改革,推進成人教育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和任務。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為適應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開辟更為廣闊的途徑,進一步提升成人教育質量及其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水平。

(二)我國成人教育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1 掃盲和農村成人教育取得重大進展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堅持不懈地開展掃盲教育,使全國人口中的文盲總量和成人文盲率明顯下降(如圖1所示)。

2000年如期實現了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

進入新世紀,國家啟動《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繼續掃除剩余文盲,中央財政加大了對掃盲教育的支持力度。2001~2007年,全國共掃除文盲1200余萬人,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4%以下。

我國掃盲教育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先后有16個單位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掃盲獎。

農村成人教育有了長足發展。

縣、鄉、村三級農村成人教育網絡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各地普遍組織實施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如圖2所示)。據教育統計顯示,“十五”以來,全國累計開展實用技術培訓達4.13億人次,2005~2007年累計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06億人次,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了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和農民增收,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 開展社區教育實驗,促進學習型和諧社區發展

從2001年至2007年,教育部先后確定四批114個國家級社區教育實驗區,覆蓋了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并評選出34個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各地還建立了省級、市級社區教育實驗區近300個,成為全國發展社區教育的先行骨干力量。

各地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的社區教育資源及公共設施,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青少年校外素質教育,在職人員、下崗職工和進城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以及社會文化健康生活教育,全方位地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力地提升了社區民眾的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加快了學習型和諧社區建設的進程。

3 開展職工教育,創建學習型企業

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產業結構調整、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經濟發展形勢,近年來,教育部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在一百多個國有大中型企業中開展了“創建學習型企業”試驗,并與20多個行業協會舉辦“中國培訓發展論壇”,推動企業開展教育培訓。

2006年,參加各類培訓和學歷教育的企業職工共計9174萬人次,占企業職工總數的43.7%。學習型企業的創建,使教育與企業生產銷售、技術創新、經營管理相適應,實現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的目標。

4 發展成人遠程教育,形成開放式教育網絡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成人遠程教育取得了長足進展。

從早期廣播電視授課發展到廣播、電視、基于網絡的多媒體相結合的多樣化的開放式教育,為社會所有公民提供平等的、個性化的學習機會,有效地促進了教育公平,推進了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的發展。據統計,1999~2007年,電大系統開放教育累計招生458萬人,畢業學生238萬人,在校生200余萬人。電大培養的高等學歷畢業生已累計突破600萬人,各類非學歷教育培訓累計超過4000萬人次(如圖3所示)。

此外,中國燎原廣播電視學校和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利用衛星電視、IP數據廣播、計算機網絡、錄像教材、VCD光盤、CAI課件以及文字和音像教材等多媒體手段,面向農村從業人員,提供涉及農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的培訓課程。初步形成了以電視節目為主要教學媒體的燎原教育網絡,成為培養農村各類實用人才的重要陣地。

在成人教育的其他領域,同樣得到長足發展:

我國的干部教育形成了多類型、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體系,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的頒布,將進一步推動干部培訓工作朝著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發展。

民辦成人教育迅速發展?!渡鐣α哭k學條例》和《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相關細則的頒布,使民辦成人教育發展進入“有法可依”的階段。

我國的老年教育在探索中迅速發展。截止2005年全國已有老年大學,老年學校2.6萬所,在校學員達234萬人。老年人通過學習,不斷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服務社會。

我國成人教育理論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版的成人教育研究專著、論文集近千種;每年發表的學術論文和文章數以千計;成人教育學科建設取得顯著成就。

總之,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成人教育逐步形成了多類型、多層次、多形式的成人教育制度體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得到蓬勃發展,體現了不可取代的主體性作用,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三)基本經驗

總結我國成人教育30年來的發展歷程,其基本經驗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點:

1 緊密圍繞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

改革開放30年來,成人教育以其多形式、多渠道、多規格等特點,為國家、地方和各行各業培養了大批人才,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需求,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社會效益的提高,使成人教育緊密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緊緊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在新的歷史時期,成人教育必須堅持以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理念為指導,著力為廣大社會成員學習服務,在建設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中,發揮其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2 遵循成人教育教學規律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受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所制約,而且還受成人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所制約。30年來成人教育實踐充分說明,只要堅持教育教學活動的針對性、適用性和實效性,符合成人身心發展規律,就能激發學員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育質量,取得好效果,成人教育就會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3 堅持在與各類教育協調中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

從終身教育角度看,教育是一個整體,是一個人終身學習的過程。成人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中的組成部分,必須在教育整體改革的全面規劃和總體布局下,在與各類教育的相互關系中得到發展。30年來的成人教育實踐表明,成人教育與其他各類教育,包括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與各類教育之間的關系是互相依存、互相溝通、協調發展。

4 堅持科學理論指導下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

30年來成人教育的改革發展,為成人教育理論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實踐基礎,并使成人教育理論研究得到了長足發展?!稗r民技術教育與農村經濟發展研究”、“中國掃盲教育研究”、“中國崗位培訓制度研究”、“廣播電視教育質量保證體系與信息資源利用研究”、“成人教育教學的若干問題研究”、“專業人員的繼續教育研究”、“面向21世紀中國成人教育發展研究”、“21世紀中國成人教育學科體系結構及其分類研究”等都被列為全國教育科學規劃研究的國家重點或教育部重點課題。這些研究成果的發表,對開展各類成人教育教學活動,推動成人教育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成人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成人教育事業已經取得重大成就,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進入21世紀,黨中央先后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實現這個目標新的更高要求,為成人教育未來發展提供了機遇,也使成人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需要大力發展成人教育

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諧社會,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等,都為成人教育的大發展帶來了機遇。

(二)改變勞動者素質普遍偏低的狀況,需要大力發展成人培訓教育

據2007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從業人員總數為7.7億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為2.9億,鄉村從業人員約4.8億,分別約占從業人員總數的38%和62%,全國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4年,其中,從業人員平均受教育年限仍低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3年以上。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偏低,導致我國產業技術水平不高,勞動生產率僅為發達國家的25%??萍汲晒霓D化率只有15%,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僅為30%,不僅遠遠低于發達國家60%到80%的水平,也低于發展中國家35%的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近年來由于經濟結構調整,加快了產業結構升級和城鎮化進程。目前全國累計流動人口已達1.4億,今后還將有大批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到城鎮和非農產業。此外,國家進入了勞動年齡人口增長的高峰期。這些需要轉崗、就業和新增勞動力都必須經過一定形式的教育培訓才能就業上崗。必須通過大力發展成人教育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教育培訓需求。

(三)中西部地區教育基礎薄弱,制約著我國成人教育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快速發展

態勢。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已達246619億元,人均GDP達到18665元,標志著我國經濟站到了一個新的起點,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標,正在進入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

然而,各地發展極不平衡,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距進一步擴大,中西部地區不僅經濟發展滯后,而且教育基礎薄弱,其知識發展水平以及科技、教育投入等方面發展緩慢。這些方面的差距,不同程度地制約著成人教育發展。

(四)成人教育發展存在著思想認識不足,管理體制以及經費不足等諸多問題

在成人教育發展中,還存在著思想認識、管理體制、經費投入、辦學網絡等諸多方面的困難和問題,與基本形成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奮斗目標存在較大差距。

一些地方政府教育部門對于成人教育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仍缺乏足夠的認識,“重普通教育、輕成人教育”,以繼續教育、職業教育代替成人教育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認為成人教育可有可無,對于新時期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存有疑義。

成人教育的宏觀管理仍然比較薄弱,政出多門、多頭管理、部門所有、重復培訓的現象依然存在。缺乏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指導,在相當程度上制約著成人教育改革發展。

多年來,各地成人教育培訓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渠道單一,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隨著2002年農村稅費改革的推行,農村成人教育經費沒有了來源,一些地方很少或根本沒有安排農村成人教育培訓經費,即使有經費安排的地區也僅為人頭經費,制度性保障出現缺失。

上述種種問題,需要我們在新世紀進一步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的過程中不斷研究解決。

三、未來成人教育展望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歷史階段,已經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靶纬扇駥W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和“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的奮斗目標,對成人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做好成人教育的各項工作,努力開創成人教育新局面。

(一)進一步強化成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成人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黨和國家提出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等一系列奮斗目標的必要條件。

“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主要是指提高教育的現代化水平和國民教育體系更加適應學齡青年、少年兒童和走上職業崗位的成年人“學有所教”的需要。它在完成各級各類學歷教育任務外,還要承擔好各級各類的成人教育。

“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主要是指要基本形成滿足全體人民受教育所需要的教育制度、教育機構、學制系統、教育內容和形式、教育隊伍。應當在學校學歷教育深化改革,科學發展的同時,加大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改革發展和規范管理的力度,使之適應實現全民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要求。尤其是加大包括各級各類普通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所承擔的成人各級學歷教育、各種培訓教育、繼續教育的改革發展和規范管理的力度,努力形成:

幼兒園的學前教育;

各級各類學校的普通學歷教育和成人學歷教育、培訓教育、繼續教育;

社會教育機構的各種成人培訓教育;

遠程和函授教育的普通學歷和成人學歷教育、培訓教育、繼續教育;

以及家庭教育、學習型組織教育組成的終身教育體系。

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是全體有學習能力的人們從幼兒到老人都在不斷地學習的社會。因此,社會除了用完善的終身教育體系為人們學習服務外,還要用完善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書刊、網絡和廣播電視,以及各種學習型組織提供的學習平臺為人們學習提供服務,便于人人終身學習,形成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按需選學,終身在學的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社會局面。

成人是社會的主體。終身教育體系的教育對象中人數最多的是成人,全民中人數最多的是成人,終身學習時段最長的是成人。成人教育和成人學習在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形成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我們應當更加重視發揮成人教育的作用,為完成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教育事業的光榮任務努力奮斗。

(二)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指導成人教育發展

成人教育是培養成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促進成人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的重要途徑。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成人教育發展。

第一,明確成人教育的目的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價值取向,促進成人的潛能得以充分開發,其素質得以整體提升,創造才能得到充分發揮,這是成人教育發展的基本出發點。

第二,充分體現“人是主體”的思想。一方面,應充分肯定成人學員在成人教育活動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能動性、創造性、自主性;另一方面,要尊重成人作為人群主體的需要,并以此需要為依據,制定成人教育方針、政策和制度,設計成人教育活動的內容和方式等,充分反映成人教育對社會民眾學習的服務性。

第三,衡量成人教育質量和成效的基本尺度是社會民眾的評判,應以成人學習者的認同度、參與度、學知度、實用度、滿意度作為評價成人教育最基本依據。

第四,人的發展是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統一。成人教育既要為實現成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最高價值追求,又要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根據現實促進成人的整體素質提高,向全面發展邁進。

(三)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推進成人教育改革創新

堅持改革開放是30年來我國成人教育順利發展并取得矚目成就的一條基本經驗。然而社會變革是個長期過程,整個社會仍處于深刻變革之中,面對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需要,成人教育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強化與時俱進的理念,不斷推進成人教育的改革創新。

要樹立大教育、大培訓觀念,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結合,堅持學校教育形式和其他各種教育形式的結合,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大力發展成人教育,使成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從事學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

要根據成人學習的特點、規律,不斷創新成人教育的辦學模式和發展模式,以成人為中心,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和成人的需要為中心,來選擇和發展適合成人教育的活動和形式,安排課程和教學。

要努力推進成人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成人教育教學質量。

要進一步探索開放式成人教育新模式,完善成人教育網絡,建立一個開放靈活的成人教育體系,使成人不受層次、資格、專業、入學考試、工作性質的限制便捷地獲得學習的機會。

要深化改革,解決影響成人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性的深層次障礙和問題。

(四)進一步加快終身學習立法工作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第二十五條明確提出:“加快教育法律建設,建立和完善執行監督系統,逐步走上以法治教軌道……爭取到本世紀末,初步建立起教育法律法規體系的框架?!痹凇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頒布之前,已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頒布之后,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但成人教育立法工作始終未能提上議事日程?,F在,黨和政府明確要“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強調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終身學習體系”。制訂“成人教育法”或“終身教育(學習)法”已經成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上驳氖?,2005年7月,福建省政府頒布了《福建省終身教育促進條例》;上海、湖北等省市也在為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立法進行調研和著手起草;教育部已經啟動了《終身學習法》的起草工作,組織有關專家廣泛開展了推進終身學習立法的相關調研。通過立法,將建設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變為全國人民的意志,變為全社會的行動,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才有可靠的保障。

(五)進一步加強成人教育研究和學科建設

長期以來,我國成人教育理論研究落后于成人教育實踐,使我們缺乏對成人教育、成人學習內在規律的深刻認識,影響了成人教育和成人學習收到理想的效果。為此,我們有必要進一步加強成人教育理論研究,選好課題,組織隊伍,開展實驗,集體攻關,拿出高水平、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指導成人教育在新的歷史時期的改革發展。同時,要加強成人教育學科建設,理論創新,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成人教育學,更好地為我國成人教育發展服務。

我們確信,作為終身教育體系的主體部分、學習型社會的重要基石、符合廣大人民群眾需要的成人教育,是一項萬古長青的事業。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抓住大好機遇,經不懈的共同努力,定能開創成人教育發展的嶄新局面。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 姜雪

藥學學歷論文范文第3篇

1979年4月,河北省檔案工作開始進入“文革”結束后的恢復和整頓時期。此時,檔案工作百事待興,但更緊迫的是檔案干部隊伍的建設。面對千頭萬緒、繁重的檔案業務工作,“文革”期間被分散的檔案專業技術人員急需收攏歸隊、低學歷、無學歷的新上崗檔案工作人員亟待培養,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更是對檔案干部隊伍的建設在學歷、專業技術水平、現代化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1981年11月4日,省委書記尹哲在出席河北省檔案學會首屆會員代表大會所作的講話中,就要求把培養檔案人才“這項工作迅速提高到議事日程上來”,有計劃地培養訓練,采取輪訓的辦法,分批輪訓提高,對有一定文化基礎的年輕同志可送設有檔案專業的大學去深造。1983年10月1日,鄧小平為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為新時期中國教育體制改革和發展指明了方向。后來,人們又將“三個面向”的內涵延伸到包括檔案工作在內的各項工作及其他社會生活領域,作為本領域、本行業改革、開放工作的指導方針和行動口號。

1983年10月后,以“三個面向”教育方針為指導,河北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教學機構,密切配合,多層次興學辦學,舉辦各種短期或專題培訓班、開展檔案專業繼續教育,著眼當前工作需求和檔案事業適應現代化的長遠發展,大力培養檔案專業技術人才,加強檔案干部隊伍建設,使河北的檔案教育事業步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一、普通大中專教育

1982年6月,河北省高教局、省檔案局向省政府提出《關于在河北大學歷史系增設檔案專業的報告》,9月該報告獲批準。1983年河北大學歷史系開始招收檔案專業本科生。1985年4月20日,省檔案局與河北大學簽訂《河北省檔案局請河北大學開辦檔案干部專修科的協議書》,規定基礎課和專業課開設文書學、檔案管理學、檔案保護技術學等20門課程,招收學員40人。1986年經國家教委批準,河北大學歷史系正式設立檔案學專業,是河北省唯一一所培養檔案管理高級人才的高等院校,并擁有檔案學學士學位授予權。到1986年底,有在校生102名,檔案專業任課教師12名。1995年檔案專業被合并到信息管理系。1996年,河北大學與四川大學聯合舉辦檔案專業研究生班,到2000年畢業25人。2000年,河北大學進行院系調整,管理學門類專業合并為管理學院,下設檔案學系。檔案學專業自1983年首屆學生招生至2005年,累計招生735人。1983—2005年,河北省累計培養檔案專業大專生、培訓生近萬人。

1982年9月25日,省檔案局寫出《關于在河北建設學院舉辦檔案干部專修科的請示》。12月2日,省政府批復同意,3日,省檔案局下發《關于中等檔案干部培訓班名額分配的通知》,確定招生對象、條件和學歷待遇等。1983年3月1日,河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設立檔案中專班,招收50名從事檔案工作3年以上、35歲以下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干部,學制2年半,畢業后回原單位工作。中專班的文化、政治、歷史等課程由該院負責;檔案專業課程由河北省檔案局派人或聘請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系教師擔任。1985年因教育經費不能解決,檔案中專班只開辦了一期即停辦。

二、職業中專教育

河北省檔案中等教育起步于二十世紀80年代初期,最初以職業高中教育為主。1985年石家莊市第28中學(后更名為石家莊市職業中專學校)開設文秘檔案女子職業中專班,招收學生90名,到1990年6月,畢業182人,在校生91人;1986年,邯鄲市第四職業中學舉辦文秘檔案職業高中班,招收學生30名,到1990年6月,畢業102人,在校生45人;秦皇島市職業中學開辦文秘檔案專業班,到1988年共招收學生120人。其后張家口市、廊坊市、承德市、保定市、唐山市檔案局分別與當地教委協作,確定一所中等專業學校開辦檔案專業班或舉辦職業高中班,衡水市檔案局在饒陽縣職教中心開設檔案中專班,到2000年8月共畢業4期190人。這些班基本上都設在當地職業中學或職教中心,隸屬于當地教委。招生對象、課程設置、教學管理、學制等大體相同。生源主要是本市初中畢業生;學制三年,全日制教學,每年招收一個班,每個班50人左右;課程設置上除了開檔案管理學等專業課以外,還開設數學、語文等基礎課;日常教學和管理、畢業分配由學校負責。檔案局負責提供實習場所,以及部分專業課的教學。

三、在職學歷教育

1.函授:1983年,中國人民大學函授學院檔案專業在河北招收在職大專生74名。1984年3月28日,省檔案局向省領導葉連松、呂傳贊、曲維鎮致函轉達中國人民大學函授學院領導計劃在河北省開辦函授分院的意見。8月7日,省教育廳轉發省政府《關于同意建立中國人民大學函授學院河北分院的批復》,分院設于石家莊市,并于1985年開始招生。兩次招生對象多數為在職檔案干部,學制3年,達到大專程度。1986年畢業74名,1988年畢業85名,畢業后繼續在原單位工作。2.電大:河北省廣播電視大學于1985年設置檔案專業,學制3年,大專程度。全省共招收學生436名,另有視聽生336名,開辦19個教學班,到1988年畢業510名。3.自考:1990年6月1日,省檔案局向省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發出《關于開考檔案專業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請示》,申請1991年初正式開考,培養目標是熟悉檔案工作的方針、政策、法規,掌握檔案管理、保護、編研、現代化管理等基本理論、技能,提高檔案行政管理和決策水平。自學考試分大專專業證書、大專、本科三個層次。1990年11月8日,省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和省檔案局聯合發出《關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考檔案學專業的通知》,確定自1991年上半年開始,由省檔案局委托開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檔案學專業,指定河北大學為主考學校。11日,省檔案局印發《關于組織檔案干部參加檔案學專業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幾項暫行規定》的通知,就組織機構及其職責、辦學基本原則與方法、收費標準等作出具體規定。1991年,根據河北省檔案系統專業人員隊伍現狀和開辦自學考試條件,在省自考辦的組織指導下,經過充分的醞釀和論證,全省檔案學專業自學考試正式開考。1994年,省檔案局、各設區市檔案局將檔案專業自學考試助學工作列入年度目標考核,以推動助學工作開展。自1991年開考至2000年8月底,全省累計學員萬余人,全省通過自學考試有1326人獲得大專畢業證書,291人獲得大?!秾I證書》。2002年,河北省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對檔案專業課程進行了調整,在著重考核自學者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核。課程增加調整為16門,共計74學分,并實行新舊課程頂替。

為便于開展自學考試助學輔導工作,省、市檔案局設立相應的組織機構。省檔案局設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輔導部,具體負責全省檔案學專業自學考試的匯總、上報;與省教委、省考委保持經常的聯系;與主考院校共同研究制訂《教學計劃》;指導和檢查各地市檔案局自學考試機構的日常工作,在全省范圍內及時總結和交流有關自學考試方面的先進經驗。各地、市檔案局設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工作站,負責配合本地、市自考辦組織好考生的報名考試工作;指導和檢查各縣(市)、區檔案局的檔案學專業自學考試工作;本地、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情況的匯總、上報及先進經驗的推廣;與當地自考辦保持經常性聯系。

四、舉辦專業證書班

河北省先后舉辦3期檔案學《專業證書》班:邯鄲地、市文秘檔案大?!秾I證書》班:由邯鄲地、市檔案局主辦,省檔案局同意,邯鄲市委組織部、市教委審查并委托邯鄲市職工中專學校承辦。由河北大學負責組織教學,經過考試,170名學員取得河北大學頒發的檔案大?!秾I證書》。河北省檔案局檔案大?!秾I證書》班:經省教委、省勞動廳批準招生名額,由省檔案局負責面向全省各地、市及省直分配名額,各地、市將考生詳細情況統一帶到省檔案局報名,通過資格審驗、考試、考核擇優錄取并報省教委備案。省檔案局于1990年9月、1992年11月先后舉辦了2期《專業證書》班,1990年有53名學員,1993年有33名學員取得檔案大?!秾I證書》。此外,1987年3月,保定地、市檔案局協助省檔案局在保定自修大學舉辦一年制檔案干部進修班,該批學員1988年結業,共計88人。

五、崗位培訓

1985年,為解決不具備學歷的老檔案干部專業職務申報考試問題,省檔案局舉辦短期崗位培訓班,先后培訓企業、事業單位檔案干部400人。1989年根據省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批轉省教委關于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意見的通知》及《河北省檔案工作上等升級試行辦法》,為提高全省各級檔案部門領導干部的專業水平和管理水平,省檔案局于1989年9月4日至10月19日舉辦全省副科級以上檔案干部培訓班,208名來自全省各地檔案部門領導干部及省直機關部分檔案室的業務骨干參加,學習《檔案管理學概要》等六門課。自1985年到1990年6月,省檔案局共舉辦3期副科級以上檔案干部培訓班,每期一個月,經考試合格頒發崗位培訓合格證書,計培訓530人;為配合檔案工作上等升級目標管理,舉辦3期業務骨干短期培訓班,培訓1100人;為提高上等升級工作評審員水平,舉辦短期培訓1期,培訓評審員400人;通過不同渠道、不同層次的專業培訓,全省共培養具有中專以上學歷檔案專業人才1333名,短期培訓率占全省專兼職檔案人員總數的50%。1991年5月6日,“河北省檔案局崗位培訓考核領導小組”成立,下設“辦公室”,并要求各地、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組織成立相應機構,以便迅速開展工作。11月5日,省檔案局、省人事廳聯合制發《關于開展全省檔案人員崗位培訓工作的意見》,1992年又聯合下發《關于開展全省檔案人員崗位培訓工作的補充意見》。文件對崗位培訓的分工、對象與內容、師資、教材、考核與發證等作出具體規定。全省各級各類檔案工作崗位上的檔案人員都屬于崗位培訓的范圍,新從事檔案工作的人員,實行先培訓后上崗?!兑庖姟访鞔_崗位培訓暫定4種崗位:檔案局、館長崗;業務監督指導崗;檔案館工作崗;檔案室工作崗。省、地市、縣(市、區)檔案局要建立崗位培訓的考核機構,負責本單位檔案人員考核的組織領導工作。按照培訓的層次,本著誰培訓誰發證的原則發《崗位培訓證書》,證書要經同級檔案局、人事(勞動人事)局蓋章,崗位培訓合格證書,是上崗任職的資格證明之一。崗位培訓的考核成績應列入本人檔案,作為上崗(在崗)、轉崗、晉升的依據之一。

1992年11月19日至12月11日,省檔案局舉辦了第一期局館長崗位培訓班,全省44名檔案局館長、業務科長參加培訓。五門專業課和四門公共課全部合格者,頒發省檔案局、省人事廳的《崗位培訓證書》,作為上崗(在崗)、轉崗、晉升等資格的依據之一。從1993年開始,對全省崗位培訓實行目標管理考核制度。省檔案局每年與省政府簽訂1000人的崗位培訓目標考核任務,具體指標下達到各市檔案局,年終根據各市的完成情況進行考評。1996年12月13日,為進一步加強檔案人員崗位培訓工作,使崗位培訓工作更為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不斷提高培訓質量,省檔案局面向全省各市檔案局、省直專業主管機關檔案部門印發《關于加強檔案人員崗位培訓工作的意見》,對全省崗位培訓工作在教材、師資隊伍建設、宏觀管理等方面進行了進一步的加強和完善。自1991年至2000年8月,十年間,全省共舉辦崗位培訓班180期,培訓13424人,崗位培訓率達80%。2004年4月9日至15日,省檔案局舉辦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全省三級檔案局館長讀書培訓班,聘請了國家檔案局專家、中國人民大學知名教授及省著名專業人士集中授課,系統學習《檔案信息化建設》等6門課程,全省各級局館長189人參加學習。從1992年至2005年,省檔案局先后舉辦26期局館長崗位培訓班和省直機關檔案人員崗位培訓班,累計培訓3152人。全省各級檔案部門“八五”期間舉辦崗位培訓班130期,培訓7881人;“九五”期間舉辦崗位培訓班399期,培訓19203人;“十五”期間舉辦崗位培訓195期,培訓8713人。

此外,還舉辦了一些在職綜合業務培訓。如1979年5月省委辦公廳檔案處在省委黨校舉辦了三期全省檔案干部訓練班,參加學習的有各地、市、縣檔案管理部門初做檔案工作的人員共168人;1980年1月,省檔案局在石家莊市舉辦有500人參加學習的科技檔案干部訓練班。1981年9月,省檔案局在河北經濟干部管理學院舉辦了150人參加的訓練班;1986年10月省檔案局對新進入檔館30多名人員進行培訓。1987年至1988年,省檔案局在石家莊市舉辦兩期不具備規定學歷的檔案專業干部訓練班,參加人員兩期共336人。

六、繼續教育

1992年5月10日,省人事廳印發《關于實行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證書制度的通知》《河北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證書制度實施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在全省對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繼續教育工作,并對繼續教育證書發放、簽證登記辦法等作出具體規定。1992年8月27日至12月31日,根據《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綱要》的要求和1990年全國檔案教育工作座談會的精神,國家檔案局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聯合舉辦的《檔案干部繼續教育電視講座》于1992年8月27日在中國教育電視臺第一套節目播出。1992年10月12日至11月13日,省檔案局組織一期省直檔案干部繼續教育電視講座學習班。1993年5月,省檔案局組織一期省直機關檔案干部繼續教育電視教學非學歷教育班,結業學員126名。1998年12月1日,省檔案局印發《河北省檔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規定省檔案局和各市檔案局是檔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主要承辦單位,省檔案局負責全省檔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組織、管理和實施;各市檔案局、省直機關檔案部門負責本地區、本部門檔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組織、管理和實施。

1999年7月,省檔案局舉辦第一期全省檔案干部繼續教育培訓班,來自全省147名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檔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了學習。聘請中國人民大學著名教授、國家檔案局的專家和省內檔案界資深人士授課,重點講授《電子文件管理》等檔案界比較前沿的知識,以及《世紀之交的我省檔案工作》等專題內容。2000年7月31日省檔案局印發《關于做好檔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的幾個具體問題的通知》,通知根據省人事廳關于《河北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證書登記管理辦法》的要求,規定在全省檔案專業技術人員中實行繼續教育證書登記制度。到“九五”末,全省接受檔案專業繼續教育的檔案干部達2000人,參加檔案法規、企業檔案分類、鄉鎮檔案管理、會計檔案管理等課程短期繼續教育培訓的達52210人。2003年2月25日省檔案局制定《關于加強檔案人員業務培訓工作的意見》,提出檔案業務人員培訓工作以資格培訓和繼續教育為重點。各級檔案部門應建立健全持證上崗制度,對不具備大學??埔陨蠙n案專業學歷的檔案業務人員進行資格培訓。2005年4月,針對省檔案局大部分專業技術人員沒有參加過繼續教育學習的現狀,省檔案局特別舉辦了一期省會檔案局館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班,聘請了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授課,省、市、區三級檔案館專業技術人員140人參加了學習。同時,全省各級檔案部門也積極開展了各類培訓,舉辦繼續教育及各種專題培訓班。據統計“八五”期間舉辦1284期,培訓61558人; “九五”期間舉辦2068期,培訓179000人;“十五”期間舉辦1447期,培訓93000人。

(作者單位:河北省檔案館  石家莊市委黨校)

藥學學歷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非學歷繼續教育作為構建全民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素養,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關鍵力量。從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管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出發,探索基于“互聯網+”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管理策略。

關鍵詞 互聯網+;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現代教育技術

1 前言

在“2013年全民讀書周”活動上,教育部指出,繼續教育系統承擔國民學歷教育補償任務越來越弱化,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是未來改革發展的主方向??梢?,非學歷繼續教育不再是對學歷教育的補充和延伸,作為全民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全民綜合素養、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及構建學習型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2 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管理現狀分析

發達國家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管理現狀  發達國家大都十分重視非學歷繼續教育的發展,其管理模式對研究非學歷繼續教育具有借鑒意義。

1)管理者高度重視,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芬蘭、瑞典、丹麥等國家,政府極其重視非學歷繼續教育,以國家財政扶持為主,企業贊助為輔,保障非學歷繼續教育向所有國民普及;日本許多國立大學派教師積極參加社會培訓,通過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和講座,為人民提供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和服務[1]。

2)注重需求分析,提供形式多樣的培訓項目。英國牛津大學充分利用優質的教師資源開展非學歷繼續教育;澳大利亞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通過采用形式多樣的培訓項目,為政府、企業和一些行業提供職業技能培訓。

3)堅持因地制宜,采用分散式管理模式。美國一些高校結合自身特色,根據本校學科和專業特色,采取分散自主的管理模式,使得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開展具有極大的自主性,可以充分發揮各學院辦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來自各個院系優質的師資隊伍也為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師資力量[1]。

4)重視激勵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國外一些高校極其重視非學歷繼續教育的發展,注重通過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將外部激勵因素與內部激勵因素相結合,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國內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管理現狀  國內自1998年正式提出非學歷教育這一概念以來,眾多學者對非學歷繼續教育管理模式展開了研究和思考,大多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非學歷繼續教育管理模式研究。目前,我國的非學歷繼續教育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種,即相對集中式管理體制、集中式管理體制和分散式管理體制。

2)非學歷繼續教育的運行模式研究。筆者通過查閱文獻發現,諸多學者研究非學歷繼續教育的運行模式,如謝蓓提出的品牌戰略發展模式[2],認為可以通過打造品牌項目促進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還有一些專家提出特色化戰略發展模式、多元合作的發展模式、學歷與非學歷融合發展模式等。

3)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模式創新研究。很多學者提出需要改變傳統的非學歷培訓項目模式,創新培訓模式,提供菜單式或定制式服務,滿足學習者需求。如學者張梅林在《電大系統非學歷培訓工作的運行模式——以四川電大系統為例》一文中提出要創新非學歷培訓模式,完善咨詢、定制服務培訓模式[3]。

3 基于“互聯網+”的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管理存在的問題

管理理念有偏差,體制機制不健全  非學歷繼續教育有別于傳統的全日制教育,其突出特點是市場性和實踐性。當下,一些高?;蚴情_放大學的管理者在非學歷繼續教育發展的認識上存在一定偏差,對非學歷繼續教育的重視力度不夠,沒有充分發揮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優勢和特點,閉門辦學,導致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無法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同時,對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缺乏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導致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發展缺乏系統性,在互聯網迅速發展、教育理念和教育內容不斷革新、教育技術和教育形式日新月異的今天,管理者應對互聯網發展給教育帶來的機遇予以思考:如何借助互聯網技術帶來的新的教育形式,創新非學歷繼續教育體制機制?如何利用互聯網平臺對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進行有效管理?等等。

競爭意識薄弱,培訓模式陳舊  筆者在前文中已提到非學歷繼續教育區別于傳統學歷教育,其市場性和實踐性強,然而有些高校管理者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缺少對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的調研,市場競爭意識薄弱,在選擇培訓模式、擬定培訓項目、設計培訓內容、實施培訓方案等方面采用學歷教育原有的模式,重理論、輕實踐,沒有突出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優勢與特色。而對于一些開放大學而言,本可以踐行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發展的理念,充分挖掘遠程教育和遠程學習的優勢,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更新培訓模式,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培訓管理和服務,但由于競爭意識薄弱、缺乏前瞻性等種種原因,未完全發揮自身優勢,不重視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的創新。

培訓內容單一,偏離市場需求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大力推進,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地位日益提升。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培訓項目較為豐富,包括企業職業發展培訓、證書類培訓、考研輔導培訓、社區工作培訓等。根據學者針對高校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仍有22%的高校表示自己對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項目的開發能力較弱,不足以完全滿足學習者的需求?!备哔|量的培訓內容和多樣化的培訓資源是該培訓模式吸引眾多學習者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一些高?;蚴情_放大學的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沒有瞄準市場動向,沒有遵循市場需求,沒有拓展培訓渠道,沒有發揮自身優勢,沒有創新培訓項目,導致培訓內容脫離本校的特色學科或特色專業,培訓內容單一,不能滿足學習者的多元化學習需求。

評價體系不完善,激勵機制缺位  由于對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定位存在認識偏差,忽略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的市場性特征,導致非學歷繼續教育激勵機制繼續沿用學歷教育的激勵制度,尚未根據非學歷繼續教育的特征引入市場需求與非學歷繼續教育相匹配的激勵制度。正確的激勵機制能有效提高人們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4],而這種傳統的激勵制度并不能充分發揮教育管理者主人翁的作用,不能激發其管理的積極性。為此,應充分重視和引進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調動非學歷繼續教育管理者的內部動力,促使他們在管理中不僅僅局限于教學管理,激發他們在充分調研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開發新的課程,打造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的品牌。

4 基于“互聯網+”的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管理策略研究

更新管理理念,堅持需求導向  隨著互聯網2.0的全面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呈現出網絡信息時代的特征。為此,管理者應更新管理理念,堅持需求導向。

1)突破繼續教育傳統管理模式,轉變辦學觀念,凸顯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的市場化特征,堅持以市場發展需求為導向,開發教學目標明確、市場競爭力強的培訓內容,形成品牌項目。

2)堅持以學習者需求為導向?;凇盎ヂ摼W+”時代,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采取形式多樣的教育方式,通過訂單式、個性化的培訓內容提高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的生命力,滿足學習者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堅持因地制宜,選擇適宜模式  目前,我國的三種非學歷繼續教育管理模式各有利弊,學校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優勢、辦學目的和發展需要,選擇適宜的管理模式。如對于一般的高校而言,學校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教學實力和社會服務能力,而且教育對象較廣,可以選擇相對集中的管理模式。管理機構如繼續教育學院可負責申請培訓資格和宣傳培訓品牌形象,實施項目負責制,任命項目負責人作為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項目的實施主體,負責項目策劃、市場運行、培訓過程管理和監督等工作。這種項目驅動型創新管理模式契合了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市場化的特征,有利于提升培訓項目的市場競爭力。

注重品牌建設,加強質量管理  完善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管理機制必須以培訓質量為核心,充分發揮學校的專業優勢,加強品牌建設,不斷提升辦學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赏ㄟ^以下途徑提升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的質量。

1)合理規劃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項目,根據自身的優勢打造精品項目,形成品牌效應。

2)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需求分析和調研的基礎上設計培訓項目、策劃課程內容,開發出合適的培訓產品以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

3)加強培訓過程的監控,可以通過引進第三方評估的形式來開展專業、客觀和公平的評估,反饋培訓效果,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辦學質量,贏取行業的認可。

注重評價管理,建立激勵機制  激勵因素是指可以提升人們參與某項活動積極性的因素。在非學歷繼續教育中,科學合理的激勵因素有利于提高管理者參與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區別于學歷教育,具有鮮明的市場化特征,若繼續沿用原有的學歷教育評估體系,不能充分調動教育管理者和教師的積極性。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應注重評價管理,建立與市場化發展和需求相適應的評估體系,可將教學質量、品牌特色、課程優勢、市場競爭力等因素作為考核和評估管理者的標準,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如加強薪酬管理,完善內部激勵因素,建立重實績和重貢獻的激勵制度,注重教育管理者和教師職業生涯的激勵等,調動教育管理者的積極性和創新性。

5 結語

非學歷繼續教育是終身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助力推動學習型城市建設、提升人民綜合素質的關鍵力量。管理者要正視當下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中存在的問題,轉變和更新管理理念,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項目為依托、以質量為目標,注重品牌建設、重視評價管理、完善激勵機制,為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提供機制保障,促進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發展。

參考文獻

[1]田維斌,吳云漢,易平貴,等.高校非學歷教育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研究[J].當代繼續教育,2014(4):10-17.

[2]謝蓓.新常態下高等學校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品牌化戰略探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5):

186-188.

[3]張梅琳,鄧小華,謝立.電大系統非學歷培訓工作的運行模式:以四川電大系統為例[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111-115.

[4]李本友.高等院校非學歷教育管理者激勵機制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6(15):59-61.

藥學學歷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運用工作分析方法,從職位工作內容與職業能力要求入手,確定現代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規格和路徑,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的橫向對應。通過建構“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崗證對接 課證融合”的中職—高職—應用本科—專業碩士學歷層次和專業技術等級體系縱向貫通橫向融合的一體化現代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打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職業教育與職業資格等級證書教育之間的關口,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的無縫銜接。滿足個人學歷提升需求和用人單位職位職業技能需求,實現人才素質與職業能力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 學歷教育 職業資格證書 崗證對接 課證融合 課程建構

一、職業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相融合是職業教育發展趨勢.

20世紀90年代國家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提出實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兩種證書制度,并制定各種職業的資格標準和錄用標準?!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明確規定:“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準,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996年實施的《職業教育法》明確指出職業教育的三種途徑為:學歷教育、執業證書教育、培訓教育。

進入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技術的轉型換代,企業對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重理論知識傳授、輕實踐技能訓練”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式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文件)提出“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奥殬I技能型”人才培養方式是解決人才培養方向與社會需求脫節的有效途徑。

二、以勞動力市場職位需求為導向確定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的層級對接。

1.職業分類決定職業資格證書類型及等級對應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職位分類大典》(2015版)中8大職系的職業資格證書類型、級別不同,對應的學歷要求也不同。管理/專業技術類職位,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職業等級高;技能類職業資格證書對應的職業等級低。

2.職業資格證書的類型決定職業資格證書的級別數目及對應學歷的要求。

職業資格證書分為準入類和水平評價類兩種類型。各種類型的職業資格證書的級別數目和對應的最低學歷要求不同。

(1)不同職系的準入類職業資格證書對入職最低學歷要求不同。

國家在某些責任較大、社會通用性強、關系公共利益的專業(工種)、職業實行中準入控制。準入類職業資格證是國家對特殊行業規定資格準入的憑證,沒有等級之分;專業技術類人員入職后,可通過職稱考評完成對專業技術水平等級的進一步認定。由于各領域工作任務難易程度不同、從事常規基本工作需要的專業知識含量、專業水平程度不同,準入類職業資格證書的入門最低學歷要求不同。比如:教師、法律工作者等專業技術領域的專業水平和學歷要求較高,導游、焊工、民航乘務員等社會服務領域專業水平和學歷要求較低。

(2)不同職系的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證書職等及職級數目不同,對應的學歷要求不同。

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是指對從事某一專業(工種)、職業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水平的評價。我國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分為1—5個等級,其中3級—5級為初級水平,2級為中級水平,1級為高級水平。不同職系設置的職等不同,同一職等下的職級數目也可能不同。部分技能型工種由于工作內容相對單一,技能要求低,只有初級或中級證書。從職業技能水平考試報名條件看,中高職學歷對應初級技能型3級—5級、技術型4級等一線技能型員工;本科學歷對應初級專業技術型3級的一線專業技術性人員、中級技能型員工;專業碩士學歷對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型人才。

3.以職位需求為導向,以任職條件為標準,確定人才培養規格,建立學歷教育與證書等級之間的橫向連接,杜絕一味拔高學歷層次或職業技術水平。

在人力資源管理中薪酬定級分為技術等級制、職務(職稱)等級制和崗位等級制。以人為中心的技術等級制和職務(職稱)等級制是以從事職位的員工的實際技能水平為定薪標準的,擁有的職業技能證書等級越高,薪酬越高;以職位為中心的崗位等級制則以職位實際需要的技能水平為標準確定薪級。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漸完善,以職位為中心的崗位等級制會在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中實施,超越職位需求的人才培養標準只會加大人才培訓成本。學校教育不能脫離職位具體標準需求,一味拔高職業技能水證書等級和學歷層次。

現代職業教育應根據不同職位等級需求,制訂人才培養標準及規模,形成人才規格階梯遞進式提升。比如:高職院校應以高級技術工人、管理員的崗位能力需求為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標準。不能降低為初、中級工水平,不能拔高到助理或技師級別,不能錯位。

三、建立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兼顧素質教育層次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一體化課程,通過以職位需求為導向、以國家職業技術標準為依據、以工作任務為載體的“崗—證—課”對接方式,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證書教育的無縫銜接。

1.職業學歷教育的課程結構設置比例合理,兼顧文化素質提升和職業技能形成。

“文化素質+職業技能”是現代職業教育的兩大目標。職業學歷教育既要體現職業技術教育特點又要符合同層次學歷教育的育人標準。職業技能水準應與職業標準掛鉤,人才素質標準應予學歷掛鉤,使職業教育學歷與普通教育學歷在人才培養及知識儲備達到統一標準,職業教育的專業知識、技能、能力與對應的職位任職標準相一致,與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的水平等級標準相一致,使得同等學力、同級職業資格證書之間可以橫向比較與流動、替代。

(1)文化素質課程與職業技能課程設置比例合理,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完美結合。

職業學歷教育課程既要實現職業培訓的全部功能又要反映出本學歷層次人才素質基本要求。文化素質課程應參照同層次普通教育課程設置標準,內容覆蓋率達到60%,文化課與專業課課時比例達到3∶7,確保學歷教育達標;專業技術課程內容完全覆蓋對應級別職業技能培訓課程內容,且廣度深度適度擴展,兼顧學科體系完整。同時突出職業教育能力培養特點,適時加大實踐課時比例,滿足職業教育理論課與實踐課的基本要求,克服職業技能培訓知識化弊端。

(2)統一課程驗證標準,確保學歷、技能雙達標,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互認。

專業類課程以對應職系的職位說明書和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證書標準保持一致,實現“崗證對接課證融合”,確保學生專業素質滿足職業要求。

文化素質類課程以教育部同層次人才培養標準為依據,課程內容與普通高等教育保持一致,通過統一標準的課程學習,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達到同等學力人才標準,實現學分互認、學歷互通,確保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橫向移動。

2.通過“崗證對接課證融合”的課程體系,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證書教育的對接。

專業課課程內容以對應的職位工作內容為載體,以國家職業標準為課程標準,以典型工作案例為依托,通過“崗證對接課證融合”,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證書教育的無縫對接。

專業課課程內容全面覆蓋本專業對應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內容。其中,專業基礎課內容涵蓋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中的基礎知識內容;專業課內容覆蓋工作內容中的相關專業知識及技能要求,實訓課內容以職業功能模塊為主線,再現典型工作內容與工作程序、要求。以對應的職業技能等級為本專業技能培養最低標準。

課程內容在高層次覆蓋低層次、高技能級別覆蓋低技能的基礎上,基礎能力橫向拓展、專業能力縱向深入,實現階梯遞進。在實現同級課證對接的基礎上,預留上升空間和橫向移動的接口,旨在為知識的體系化和技能的進一步提升奠定理論基礎。

3.學分互換,實現課證替代。

基于課程內容和標準的統一,學歷教育的專業課程與職業資格證書進階前培訓課程可以互相替代。

同級別職業資格證書可替代部分專業課程的學分;完成相應課程學習并取得學分的,可以免予同級別職業資格證書考前培訓,直接考證。

高級別技能證書可以替代低層次專業課學分,免修相應專業課程;高層次專業課成績可以替代低等級技能證書,直接跳考(評)本層次對應的專業技能等級證書。

比如:專業本科證書能夠替代4級職業資格證書及3級職業資格證書培訓課程,直接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獲取3級職業資格證書。

職業技術等級證書涵蓋學歷教育中的部分專業課程和實訓課程,并可以替代課程學分。工作經歷可以替代實訓學分。

4.教學方法融通,實現知識向技能的轉化,通過“知行合一”提升職業能力。

“知”與“行”的結合程度直接決定技術技能水平的形成與提升。職業資格證書的報考前提是工作年限,這在客觀上保證了“行”的可能性,避免了技能知識化的弊端。學歷教育的課堂教學必須通過模擬或真實的工作場景里典型工作事件的過程教學等方法加大實踐教學環節力度,彌補實踐的不足,確保知識向技能的轉化并達到設課標準。

參考文獻:

[1]夏基盛.中職本科教育銜接體系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考試,2015(2):153-154.

基金項目:

1.大連市職業技術教育科學研究院課題“職業教育學歷學位與職業資格制度銜接研究”項目編號:DZKY2016B08

2.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現代職教體系下‘崗證對接、課證融合’課程建構研究”項目編號:LJKGH16EB078)

上一篇:早期藥學論文下一篇:藥學進展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