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范文

2023-09-16

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范文第1篇

第一章 語言和語言研究 第一節 語言和語言學

一、語言的內涵與外延

二、語言的若干屬性

三、語言學 第二節 語言功能

一、社會文化方面的功能

二、心理方面功能 第三節 語言歷史

一、語言起源

二、語言分化

三、語言的接觸和融合

四、語言發展的原因和特點 第四節 西方語言學簡史

一、傳統語言學

二、歷史比較語言學

三、現代語言學

四、當代語言學 第二章 語言結構

第一節 語言的結構系統

一、語言的層級與層面

二、語言結構的共性和個性

三、語言結構類型 第二節 語音

一、語音和語音學

二、音素和音位

三、語音特征

四、語音組合 第三節 語義

一、語義和語義學

二、語義單位

三、義素分析

四、語義場

五、語義的組合 第四節 語匯

一、語匯和語匯學

二、語匯層級

三、語匯聚類

四、語匯構成 第五節 語法

一、語法和語法學

二、語法形式和語法意義

三、詞類

四、短語

五、句子

六、語段

第三章 語言運用 第一節 言語交際

一、語言運用與語用學

二、言語交際的過程

三、言語交際的原則

四、言語交際的制約因素 第二節 言語行為

一、言語行為的概念

二、言語行為的類型

三、間接言語行為

第三節 話語表達和話語理解

一、話語表達

二、話語理解

第四節 交際變體和語用對策

一、交際變體

二、語言交際障礙

三、社會語用對策 第四章 語言學習 第一節 第一語言獲得

一、第一語言獲得理論

二、兒童語言的發展 第二節 第二語言獲得

一、第二語言獲得理論

二、中介語

三、對比分析和偏誤分析

四、第二語言教學法 附錄 世界語言譜系分類表 參考文獻

語言學概論

課程名稱:語言和語言研究

(一) 教學目標:掌握語言的內涵和外延;

知識點:語言與言語、口語與書面語、共同語與方言、自然語言與其他符號系統 重難點:語言與言語、自然語言與其他符號系統 課程內容:

第一章 語言和語言研究

第一節 語言和語言學

一、語言的內涵與外延

(一)語言是什么

語言學界至今對語言還沒有一個清晰而統一的定義。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學派對語言有不同的看法。一般來說,可以把語言定義為:人類用于交際和思維的最重要的符號系統。蜜蜂、海豚、黑猩猩等動物,都有自己的交際的手段,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它們沒有人類這樣的語言,語言是人類所獨有的。人類可以使用多種工具進行交際和思維,但是,語言是人類須臾不能離開的最為重要的工具。

(二)語言與言語

人們說話是一種復合現象,至少可以分出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張口說話的動作,稱為言語動作或言語行為;第二個方面是說話所使用的一套符號,由語音、詞匯、語義、語法等子系統構成,稱為語言;第三個方面是說出來的話,稱為言語或言語作品。

可見語言不等于說話,它只是說話這種復合現象中的一個方面。語言也不同于言語。語言是存在于全社團成員的大腦里的相對完整的抽象符號系統,具有全民性、非物質性和抽象性;言語是個人在特定情景中對語言的具體運用和表現,具有個人性、物質性和具體性。

不過,這里所說的言語是用來進行交際的外部言語。除了外部言語,還有內部言語。內部言語是不出聲的用于思維的言語??茖W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把細針狀的電極裝在受試者的發音器官上,然后讓他算一道算術題,一次用口算,一次用心算。結果在兩種情況下語言器官動作的電位變動記錄相同,說明內部言語是存在的。外部言語比較連貫完整,而內部言語的跳躍性強,具有片斷性和不完備性。

現在,人們對內部言語的面貌還所知甚,但是都同意它也是對語言的運用。外部言語和內部言語的差異,是因功能不同而造成的運用上的差異;而且二者之間有一定的關系。一方面,人們在講話時,必須使用內部言語進行思考,然后再通過一系列的加工把內部言語轉化為外部言語;另一方面,年幼兒童沒有內部言語,他們思考問題時往往伴之以自言自語,是在用外部言語進行思維。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實現外部言語的內化,發展出內部言語。所以從個人發生學上看,內部言語是外部言語內化的結果。

從上面的論述可知,人們只能直接觀察到言語(外部言語),而不能直接地觀察到語言。語言學家要研究語言,只能在兩個地方找到它的蹤影,一是在言語中,一是在說話人的大腦里。語言學家通過對大量的言語素材進行抽象概括,從中發現語言的各種單位和規則。至于說話人大腦里的語言知識,說話人并不能原原本本、清清楚楚地講出來,語言學家只能想辦法把它引出來。比如,造出來一些句子讓被調查人說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或是呈現出一些句子,讓被調查人分辨異同。語言學家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一系列技術處理,窺測出存在于被調查人大腦里的語言系統的面貌。

(三)口語和書面語

口語是對口頭言語的抽象概括,書面語是對寫出來的言語的抽象概括??谡Z和書面語是語言的兩種不同表現形式??谡Z和書面語的不同,不僅在于語音和文字這兩種載體,而且在詞語和句法結構等方面也有較多的的差異。如口語用詞通俗,句子簡短,結構松散;書面語的詞語較為文雅,句子較長,結構嚴謹。

從發生學上看,口語是第一性的,書面語是第二性的。一種語言可以沒有書面語,但不可能沒有口語。事實上在世界幾千種語言中,只有少數語言擁有書面語。書面語是在口語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并從口語中不斷吸取營養成分,而且自始至終書面語要受到口語的制約。由于書面語的特殊性,它需要和口語保持一定的距離,有自己譴詞用句的特點,但是這種距離不能過大,一旦書面語同口語脫節,人們就會對書面語進行改革,就像五四前后漢語的書面語──文言文的命運那樣。

口語一發即逝,不僅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且由于它是口耳相傳,不大容易進行規范。書面語不僅較好地克服了時間和空間對語言的限制,而且有利于進行規范。通過對書面語的規范,就有可能形成民族的標準語,或稱為“文學語言”,從而又反過來促進口語的發展。

(四)共同語與方言

共同語是一個語言社團所共同使用語言,如普通話就是現代漢民族所共同使用的語言。方言是語言的地域變體,是某一地區人民日常生活所使用的交際工具。共同語是在基礎方言的基礎上形成的。由于政治、經濟、文化和使用人口等方面的原因,某一種方言的聲望和地位會高于其他方言,在共同語形成之前,這種有聲望有地位的方言往往代行共同語的職能。通過對這種有聲望、有地位的方言(基礎方言)進行規范,并吸收其他方言的有用成分,形成共同語。有一些民族,至今沒有自己的共同語。

在共同語形成之后,共同語對方言會產生一種約束力,使方言向共同語靠攏。從而方言間的差距、方言和共同語的差距會不斷縮小,甚至消失。但是,這是一個相當長期的過程,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方言會繼續為在本地區人民的交際中發揮作用,出現“雙言現象”,而且會繼續為共同語提供有用的語言營養。當然,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共同語對方言的約束力也會減弱甚至消失,這時方言會出現離心發展的趨勢,直至演變為一種與共同語具有親屬關系的另一種語言。

(五)自然語言與其他符號系統

自然語言指的是社團把它作為母語來使用和學習的語言。自然語言一般都有一個較長的歷史發展過程。與自然語言相對的是一些人工語言。人工語言是依照一定的原理人工設計出來的。人工語言有三種較為重要的用途:第一,在特殊情況下發揮自然語言的作用,如波蘭醫生柴門霍夫為消除語言隔閡于1887年設計的世界語。第二,為某種特殊用途而設計的語言代碼,如電報代碼、聾啞人手指語等。第三,為某一科學技術領域依照語言原理而設計的符號系統,如計算機語言、邏輯語言等。人工語言在當代的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并有許多與自然語言相似、相通甚至相同的東西,因此是當代語言學關心和研究的對象。但是,它必然與自然語言不是一回事。本書所講的語言,主要是指自然語言。

除了人工語言之外,與自然語言關系較密切的符號系統,還有文字和體態語。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如果說語言是一種符號的話,那么,文字則是符號的符號。因此,文字不屬于語言的范疇,不是語言的一個子系統。但是,語言卻可以在文字的幫助下改換物質表現形式,形成書面語。并且文字對語言的發展也會起一定的作用,如漢語的一些詞語(“之字形”、“十字路口”)就是受漢字的影響而產生的,漢字這種語素型的非拼音文字,對漢語的孤立語性質的保持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范文第2篇

從2005年開始, 長江大學大學管理學院的本科專業以“管理門類”的名義進行“大類招生”, 在前兩年對所有本科生進行統一的平臺培養, 即開設完全相同的課程, 從第5學期起才分為會計學、市場營銷學、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工商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六個專業方向。

所謂大類招生是指在高校招生錄取時, 不再按專業或專業方向來確定招生計劃進行招生, 而是按學科 (也有按系或學院) 制定招生計劃而進行招生錄取的一種招生模式。

按類培養是指在按類招生的基礎上, 低年級時學生在學科 (或系或學院) 的范圍內共同實施基礎課程的學習, 高年級時學生通過對學科、專業的進一步了解后, 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 再在學科范圍內選擇專業。通過學習進行選擇, 通過選擇完成學習直至畢業的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二、長江大學管理大類培養模式下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

(一) 長江大學管理大類培養模式下

物流管理課程體系設置。長江大學管理大類培養模式可以概括地稱為“1+1+2”模式, 即一年級主要學習公共基礎課程, 管理大類本科生統歸為“一工部”管理;二年級主要學習學科基礎課程, 從此回歸“管理學院”管理;第五學期專業分流后, 學習專業基礎課和專業選修課程 (包括學校開設的公共選修課) 。本科生畢業須取得包括理論必修課學分、實踐教學學分和選修課學分, 193.5學分。其中, 課內理論必修課 (包括基礎理論必修課和專業理論必修課) 134.5學分, 實踐教學 (包括基礎實踐教學和專業實踐教學) 28學分, 選修課 (含公共選修課7學分) 31學分。

其中, 公共基礎課除了教育部規定的兩課外, 還包括社會學科中的中國近代史綱要 (2學分) 、人文學科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3學分) 、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 總共41學分, 占總學分的21.2%。

學科基礎課中主要開設高等數學、管理學原理、線性代數、FOXPRO基礎及應用、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原理、生產運作管理、市場營銷學、物流學、概率統計、運籌學、中級財務會計、人力資源管理等必修課程, 總共57學分, 占總學分的29.5%。

專業核心課主要開設了統計學、經濟法、供應鏈管理、財務管理學、專業英語、運輸與配送管理、企業物流、貨物學、采購管理、倉儲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等必修課程, 總共34.5學分, 占學分總數的17.8%。

專業選修課主要開設了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物流技術與裝備、國際物流、石油企業物流、預測與決策、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石油企業物資管理、物流政策與法規、物流標準、電子商務、文獻檢索與利用、證券投資學、信息經濟學、企業資源計劃、技術創新管理、資本經營、現代企業制度等選修課程, 總共39.5學分, 要求最少選修24學分, 加上至少選修學校提供的公共選修課7個學分, 物流管理專業畢業時要求至少選修31學分, 占學分總數的16.0%。

專業實踐教學主要開設了企業物流系統實務模擬、物流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等, 總共24個學分, 占學分總數的14.5%。

(二) 長江大學管理大類培養模式下物流管理課程體系設置的不足

1、相對于國際一流商學院和國內其他大學來講, 長江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門數過多。第1~7學期, 學生周課時平均達到了26課時, 學生用于獨立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時間過短, 不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按大類招生所要求的“厚基礎、寬口徑”不是一味增加基礎課, 這也是不現實的, 必須淘汰原有適應單個專業培養的課程內容, 設置復合型人才培養所需要的跨學科、跨專業的基礎課程。

2、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專業特色很濃, 跨學科、跨專業的課程設置幾乎未見。按大類招生模式培養人才, 必須改進原來適應于單獨專業的課程設置, 調整課程內容, 設置培養復合型人才所需要的跨專業的綜合性專業基礎課程, 建立“大專業”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改革應立足于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 滿足學生的未來發展需要, 特別是滿足學生就業后的發展需要, 培養學生多方面、多角度立體思維的能力, 為學生由單一專業型人才轉變為復合型專業人才奠定堅實的專業理論基礎。本科教學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和提高學生素質為主線, 構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的教學體系。

3、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第一, 實踐課程占學分總數的比例偏低。24個實踐學分中, 畢業設計學分達到了50%, 專業實習 (分散實習) 學分達到了25%, 加上還有1門實踐課程的3個學分, 真正對學生的實踐崗位認識、鍛煉、學習時間只有6周;第二, 實踐教學主要是學生自己的事, 與學校無關。管理大類培養課程體系設置中分散實習的課程設置過多, 學生自己找單位實習, 教師只負責給成績, 影響實習質量, 影響教學效果, 不利于本科教育高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的實現;第三, 實驗、實習教學資源缺乏, 實踐指導教師資源缺乏。管理大類實驗用教學資源近年來得到長足進步, 但管理大類培養的本科專業眾多 (有7個本科專業) , 硬件設施上去了, 軟件資源還相當缺乏, 造成一些課程無法開出。實習基地雖然簽了不少實習基地協議, 但大部分還停留在紙上, 大部分實習基地不具備教學能力或不能滿足教學需求。

三、管理大類模式下物流管理課程體系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 物流管理課程體系運行中注重以班級為單位的整齊劃一, 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已不適應“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全球科技與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本科生畢業后繼續深造的需求和途徑增多, 一生中變換職業 (專業) 的次數增多, 因此本科教育必須為學生繼續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 特別是終身學習培養能力和奠定寬厚的基礎, 并進行一定的科研訓練。

根據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內容與心理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從學生入學開始, 為學生先后配備學習適應導師組 (主要由博士生、碩士生擔任) 、科研創新導師組和就業創業導師組 (主要由班主任擔任) , 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度, 將學生管理、教書育人、人才培養有機融為一體。

(二) 評價學生的手段片面, 采用單純以考試成績評定學生能力的評估模式, 把一般能力和創新能力相混淆。完善以學分制為手段的彈性教學、雙學位和主輔修管理制度, 改革對學生的評價模式。一是建立免聽和免考制度。大學應允許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來完成一門或多門課程的學習。美國大學一般規定, 學生在得到授課老師許可, 并制定了專門的學習計劃, 可以不參加聽課、課堂討論和其他課業活動, 老師將專門為其布置作業, 制定其作業的評價標準。這方面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二是允許學習優秀的學生在完成規定的所有學業后提前畢業, 對學習差的學生或中途休學的學生保留一定時期的學籍延期畢業;三是促進學科之間、高校與高校之間、高校與社會之間相關學分的相互認可。這樣就可以使優秀學生同時完成兩個專業的學習獲得雙學士學位。也可以使學生在完成主修專業的同時, 也輔修其他跨類專業課程, 獲得相應的輔修證明。

(三) 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摒棄“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 多采用啟發式、師生互動式的教學方法。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強調對學生多種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的培養。既注重大眾化教育, 又要注重精英教育, 對學生實施多層次、多規格的因材施教, 讓學生自由發展, 鼓勵每個學生自己找到最感興趣、最容易發展的方向。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也是按大類招生必不可少的物質保障。如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教學, 利用語音室、投影儀、幻燈片、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等, 并不斷加大這方面的投入來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四) 建立動態專業分流制度和專業分流指導制度。對同一屆學生進行分流應是一個動態分流, 不能硬性規定必須在某年級進行分流, 也就是說一個學生在彈性學制規定的有效期內完成某專業所應完成的所有課程, 達到畢業和授予學位的學分, 就應頒發給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這就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 為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了保障。

(五) 課程體系運行中要轉變觀念, 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制度。新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呼喚新的教學管理制度?,F行本科教學管理制度是以管理者為本位、以教學控制為中心的制度, 其最大的缺陷在于剛性過強, 缺乏選擇性和靈活性, 限制了學生學習自由。而學習自由又是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發展的必要條件。

四、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 筆者總結以下觀點, 供有關人員參考:

第一, 如果說培養教學型和研究型人才的大學按大類招生進行“通才教育”, 那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大學按專業招生就是在進行“專才教育”。專才教育與通才教育兩種模式相比, 專才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針對性和應用性強, 但因為過早進入專業學習而造成知識單一、發展后勁及創造力不足;而通才教育注重培養的是復合型人才, 學生基礎知識廣博, 在實際工作中有繼續發展的空間。

第二, 管理大類培養模式下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應打破按專業招生和培養的束縛, 樹立“大專業”思想, 課程體系設計應注意選取跨學科、跨專業的復合課程。

第三, 課程體系設計要考慮到對學生創新能力、研究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 主動削減課程總數, 建立導師制度, 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科研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針對不同學生, 有針對性地進行不同規格的培養。

第四, 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鍛煉, 加強實踐教學的教學研究和教學投入, 不斷提高教師實踐教學指導能力。

第五, 課程體系運行中應改革對學生成績的考核和評價制度, 建立科學合理的專業分流制度, 建立健全教學運行管理制度。

摘要:本文分析了長江大學管理大類本科課程的設置情況, 剖析“大類招生”這種新的培養模式的特點, 以及大類培養模式下課程體系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并提出對策建議, 以期為本科院校在管理大類物流管理培養方面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大類培養,物流管理,課程體系設置,課程體系運行

參考文獻

[1]黃兆信.大類招生:現代大學人才培養趨勢[J].中國高教研究, 2004.2.

[2]鄭超美.本科教育按大類招生及培養模式探析.重慶科技學院學報 (社科版) , 2008.5.

[3]鄭長娟, 陳林興.美國優秀商學院本科管理教育的特色分析[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 2004.17.3.

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范文第3篇

一、物流管理技術及專業的界定

物流管理技術是指在物流活動過程中采用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方面的理論、方法以及設施、設備、裝置與工藝進行合理的運作與處理事務的總稱。

物流管理專業是高職教育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面向物流產業領域, 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基層管理、操作運作能力的專業學科, 使學生成為在物流活動中進行初步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物流管理領域的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因此,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是建立在基層性、系統性、溝通性和控制性上的專業學科。

二、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現狀分析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教育體系通過這幾年的建設, 已經依據職業教育相關理論與教學模式進行了適當調整, 但是, 建設的思路沒有完全打開, 建設機制沒有形成, 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中雖然增加了專業技能課程, 但是沒有完全擺脫傳統“三段式”課程設置模式, 與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方向相悖, 也與職業教育理念的貫徹存在相當的差距。

(一) 課程體系過于學科化, 沒有與崗位認知接軌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有些偏于理想化, 理論體系濃郁, 探討式、操作式的內容缺乏, 教學程式化的東西過多, 會導致學生感到離職業需求遙遠, 從而影響后續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 課程設置追求多而全, 與職業成長銜接不緊密

在大多數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中, 常常以課程多來展示學生專業掌握得好, 以課程講得深來顯示學生能力強。殊不知, 學生知識掌握不系統, 技能形成不規范, 沒有一個職業進入、職業適應、職業發展的程式化進程。有的先講授專業龐雜的理論內容, 再開展部分實訓操作, 學生不能夠循序漸進地有效掌握整個專業知識體系。這種片面追求全而深, 會導致學生的知識框架體系不清、重點不明。

(三) “學做分離”教育方式, 造成知識脫節

許多高職院校在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先安排過密集的理論性強的課程, 而專業性、可操作性強的技能型課程又安排在靠后講述, 會導致學生出現“猴子搬包谷”現象, 無法學以致用。因此, 對于高職學生而言, 知識體系以“理論與技能同步”“認知與操作同行”, 并最好采取“學中做, 做中學”的教學方式, “理實一體”更切合現代物流管理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理念。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進行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最重要的措施莫過于重構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 從教學環節上予以落實。針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可以從以下幾點加以改革完善:

(一) 課程體系設計體現職業成長過程。根據學生認知順序和職業成長過程, 構建系統化的課程體系, 完全摒棄傳統“三段式”的課程教學模式, 形成:基本素質課程, 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技能課程。

(二) 課程體系設計體現職業特點。課程體系以面向市場、面向行業、面向企業為指導思想, 以物流服務過程為主線, 突出職業教育的“實用性”“實訓性”“應用性”“生產性”特點, 在專業理論課程學習之后, 對接專項實訓, 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

(三) 課程體系設計體現崗位需求。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主要面向大中型物流企業、生產企業、流通企業, 根據物流服務的實際工作過程, 確定每個崗位的工作內容和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合理整合, 確定課程, 構建基于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體系。

(四) 實行分類教學, 實踐教學貫穿始終。根據課程類型, 可以選擇以下不同的教學方式:一是“理實一體”“工學結合”教學方式, 二是強化訓練式, 如對外語、數學等課程, 盡可能地減少課堂講授的比重, 采用以強化為主的方式進行教學。

(五) 針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將面向的不同的就業方向, 確立對應的職業崗位群, 根據不同的崗位要求, 找到對應的真實工作任務, 而確定相應的課程 (見下表) 。同時, 打破專業基礎課和專業實踐課之間的界限, 根據職業崗位群中工作任務的要求, 將理論、實踐 (技能) 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不再進行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區分, 精選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 優化課程內容體系, 使理論與實踐真正有效地結合起來。

(六) 參照企業標準制訂課程標準。為了實現學生“零距離”上崗, 高職物流管理的課程標準要參考企業各崗位的技能標準來制訂, 以“知識必要, 夠用為度”為原則, 提煉知識點、技能段, 確定學習目標, 合理組織課程內容, 安排實踐項目。在教學質量評價系統中, 對學生的學習質量按平時成績、項目規劃、實訓操作、技能綜合測試評價的同時, 還要參考職業技能鑒定以及職業資格認證的標準來制訂考核內容和權重。

參考文獻

[1]徐同慶.當前高職課程改革中的困境與對策[J].江蘇高教, 2008 (4) :124-126.

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范文第4篇

課程主要內容:通過學習本課程使學生掌握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市場營銷的基本概念,影響營銷活動的環境,目標市場選擇、市場調查,對市場營銷的4P策略及品牌策略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討。

課程名稱:管理學

課程主要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現代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確立科學的管理理念為其進一步學習專業理論課打好必要的基礎。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管理學的基本概念、知識、思想;企業管理的基本知識;預測決策 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計劃工作的方法與原理;組織工作的原理與方法;領導與控制的基本理 論與方法。

課程名稱:市場調查與預測

課程主要內容:學習市場信息基本知識及市場信息收集,加工的基本方法.掌握調研方案設計,實地調查,調查資料的分析,預測及調查報告的寫作。使學生能夠獨立的設計調查問卷,進行實地的市場調研工作。

課程名稱:企業定價

課程主要內容:本課程是市場營銷專業的專業核心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企業定價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能夠根據產品和環境進行及時的價格調整。本課程主要講授的內容包括市場經濟體制下,價格職能、價格形成等價格理論策略、價格信息、價格預測、價格策略、價格調整等企業定價知識與技巧。

課程名稱:推銷學

課程主要內容:本課程是市場營銷專業的專業核心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基本具備從事推銷工作的素質和能力。本課程講授的主要內容包括推銷理論、推銷心理、推銷策略與技巧,并涉及推銷觀念、推銷方式、消費心理、推銷禮儀、面談技巧及推銷工作的組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

課程名稱:國際市場營銷

課程主要內容:本課程是市場營銷專業核心課。通過講授這門課,可以使學生掌握國際市場營銷學知識體系和研究方法,使學生牢固樹立以國際市場上的跨文化消費者或顧客為中心的營銷理念,系統掌握國際市場營銷的基本有理和方法。本課程講授的主要內容包括國際市場營銷的內容體系的構成;國際市場營銷相關概念與知識概述;國際市場營銷環境分析;國際市場信息;國際市場營銷戰略規劃;國際市場商品銷售等。

課程名稱:廣告學

課程主要內容:本課程是市場營銷專業的專業核心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現代廣告的核心理論及基本運作方式。本課程講授的主要內容包括從

認識論層面探討了現代廣告的價值觀、市場形象觀和品牌觀;從動作技巧層面探討了現代廣告的創意藝術、廣告作品的設計藝術;從謀略層面分析了現代廣告的心理策略、宣傳策略、促銷策略。具體內容包括:廣告概述、廣告策劃、廣告創意、廣告媒體策略、廣告文案書寫、電視及平面廣告作品欣賞等。

課程名稱:市場營銷策劃

課程主要內容:本課程主要學習市場細分策劃,目標市場策劃,目標市場定位策劃,一般競爭戰略策劃,企業形象策劃,顧客滿意策劃,產品整體概念和產品市場生命周期策劃,品牌的產品組合策劃,新產品開發上市的理論,價格策劃,銷售渠道策劃,物流系統策劃,知識營銷策劃及關系營銷策劃等內容,掌握營銷策劃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課程名稱:商務談判

課程主要內容:本課程主要學習商務談判的類型和內容,談判者的基本素質和必備的信念,談判前的準備工作和組織管理工作,談判僵局的處理,國際商務談判和風險防范的基本知識,掌握談判的策略和技巧,商務合同簽定的方法及國際商務談判與風險防范的方法。

課程名稱:公共關系

課程主要內容:通過公共關系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有關的理論知識,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巧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并確立現代公共關系意識,完善自身的公共關系素質。本課程講授的主要內容包括公眾研究、公關傳播研究、企業形象及CIS研究、企業公關活動策劃、企業內外部公關的策略、企業國際公關策略等。

課程名稱:消費心理學

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范文第5篇

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大力發展物流業,2009年5月12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落實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部門分工方案》,對工作進度做出了具體安排。迅猛發展的物流行業形成了巨大的物流人才需求,物流專業人才躋身于我國十二類緊缺人才之列。為了滿足社會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培養既具備一定理論基礎又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成為設置物流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的切實選擇。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教育將側重于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培養和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其中,交際適應能力、社會生活能力、競爭適應力、職業道德適應力等非智力因素的提高是重點。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模式有許多,而課堂教學方法是各種模式的重要載體。如何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是物流管理專業學科建設的關鍵內容。從發達國家以及各高校的實踐看,針對理論性很強的課程而言,最具有借鑒意義的是“案例教學”。

二、物流管理課程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一) 案例教學是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形式

現代物流是對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物流服務及相關信息從起始地到用戶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動和存儲,并對整個過程進行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以滿足社會與顧客需求的活動過程。這個過程是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物流基本功能實現有機結合。物流管理過程涉及的主體既有物流服務需求方,又有物流服務供給方,各類主體分布在各行各業,物流業涉及面非常廣泛,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學科,與之相關的知識很多,例如經濟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學、生產與運營管理、零售學、管理信息系統等。因此,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的系統性很強。傳統的教師單向知識傳授脫離實際,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也使學生對知識缺乏直觀的了解,無法真正理解物流管理的相關理論知識,更談不上學以致用,而案例教學卻可以較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二) 案例教學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案例教學是一種能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新型教學方法。在案例教學實踐中,通過教師和學生雙方精心的準備,通過合理的案例選擇和組織討論以及通過對不同年級學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案例教學方法來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對物流管理專業低年級學生,將物流管理理論置于真實的背景當中,通過提示重要概念、說明物流理論的實際應用、啟發其發現物流理論在實踐當中應用的思考,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興趣,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從而啟蒙、引領學生對物流管理入門;對于高年級學生,適當采用診斷型和決策性案例,來培養其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三、物流管理案例教學設計

(一) 案例教學準備

1. 教師要對案例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

教師結合教材相關章節的內容及教學目的選擇好案例,并將案例事先下發給學生,開列出相關的參考書目,提出案例分析的主題、內容、重點等具體要求;教師熟悉并記住案例的主要內容,列出要點、問題及相關的管理概念;確定并列舉出本節案例分析需要重點討論的問題;盡量將案例中重要數據、表格提前標示出來,以便在課堂討論時供學生觀看;讓哪位學生先發言,事前教師要心中有數;布置課堂討論的組織方式、程序和評分方法等。

2. 學生要認真做好對案例討論的準備。

學生必須根據教師的提示明確案例討論的重點,準備好教材相關章節的理論知識和要求掌握的,并利用課余時間認真閱讀教師課前下發的案例,包括記住案例中的關鍵數字;回答案例后面的提問;準備好自己的建議方案等,配備有多媒體視聽設備的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事先制作案例討論的多媒體課件來增強演講的效果。

(二) 案例選擇

1. 案例選擇應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相契合。

案例與具體教學目標的切合度將直接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所以,應針對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選擇適用案例。一般來講,案例教學的目的有以下幾方面:傳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加強理論的理解及應用;提高批判性、分析性和推理性技能;學生與參與者互相分享經驗;增強個人信心和促進提出一些觀點的意愿;增強分析、判斷問題,提出綜合決策的愿望和能力;提高行為性和社交性技能等。高質量的案例應該符合以下幾條標準:第一,明確的、范圍適當的學習目標。第二,綜合性強、覆蓋面大。第三,信息含量大、線索清晰的案例說明。第四,發人深思的疑難問題或沖突情節。第五,經過努力就能獲得相關的信息。

2. 案例選擇要具有先進性。

物流管理課程教學內容需要不斷吸收和引進國內外物流管理方面的最新理論,不斷將物流領域的最佳實踐引入物流管理課程教學之中,側重于對先進企業物流管理實踐的總結和分析,將先進物流理論與實踐以真實的背景展示給學生,以加深學生對先進物流理論的理解,同時幫助學生提高發現問題、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組織案例討論

1. 恰當分組。

案例教學首先要根據班級人數的多少進行適當的分組。一般要求學生分成若干組,在小組內圍繞討論題逐一展開討論,針對每一問題形成該小組的基本觀點,通過小組討論加深對某些問題的理解。小組討論結束之后,每組應推舉一名代表作課堂發言。同一小組學生可以對本小組代表的發言做補充。其他小組的學生可以闡明自己的看法、分析、措施,以及在哪些方面應補充第一個發言者的內容。教師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善于發現和捕捉發言中的“閃光點”,要使案例討論的過程貫穿“以學生為中心”,注意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反應和表現,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盡量地讓班上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討論。

2. 靈活安排教室桌椅。

教室桌椅安排恰當有利于形成師生互動的局面和有利于形成熱烈的討論氛圍。桌椅安排形式多樣,主要原則是形成教師處于被學生們三面包圍之中,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課堂師生互動提供極好的“地理”條件。例如可以排成U形,中間一塊空地留給教師做講臺。

3. 合理分配時間。

一是要保證事先有準備的學員都能有充分的發言時間,并留有余地,給即興發言和辯論交流以一定的時間。因此,要做必要的時限規定,防止一言堂和前松后緊的狀況。二是控制進程??刂七M程就是要使發言緊扣主題,推動進程,克服冷場、離題和無謂的爭論,又要善于拓展、深化主題,防止一邊倒、隨大流、眾口一詞的簡單重復傾向。

4. 營造適當的氛圍。

現場討論的氣氛要生動熱烈、輕松自然、寬容平等。當學生觀點對立爭論激烈時,要注意達成溝通和理解;當出現視野狹窄、觀點平淡、精神松懈時又要善于挑起話題、激發爭論。

5. 總結與評定成績。

課堂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重點講清案例所貫穿的知識點和處理此類問題的一般方法,使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得到培養和鍛煉。對討論不夠深入的問題提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倡導和鼓勵繼續研究,并從參與精神、治學態度、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

四、案例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一) 對教師專業能力的要求

案例教學要求教師有廣博而扎實的物流管理專業知識及物流管理相關領域的知識背景,在此基礎上,結合特定章節的教學內容,明確本次教學的目的和重點內容。同時要求課前案例準備,了解案例所涉及的背景、相關領域的知識,并將案例爛熟于心。這樣才能在案例討論過程中游刃有余地引導學生掌握討論問題的重點,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 對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的要求

案例教學要求教師在恰當的時候、以恰當的方式、對恰當的人、提恰當的問題;既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思維,開放性思維,又能牢牢掌握討論的主線避免討論脫離主題;還能將課堂時間和進度控制在教師剛好做完總結或講完課的時候;能注意到學生上課狀態,能通過提問把那些不專心的學生的思維拉回到課堂之中。

總之,必須積極探索案例教學方法在高效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必須通過提高案例教學教師的素質以及對案例教學進行精心設計,才能滿足培養應用型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

摘要:迅猛發展的物流行業形成了巨大的物流人才需求, 培養既具備一定理論基礎又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成為設置物流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的必然選擇。將案例教學方法引入到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之中, 通過提高案例教學教師的素質以及案例教學的精心設計, 可以達到啟迪學生智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大批應用型物流專業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案例教學,研究

參考文獻

[1]陳萬明.案例教學的針對性原則及其適用要領探討[J].中國大學教育, 2006 (11)

[2]況漠, 謝如鶴.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案例教學法研究[J].西華大學學報 (哲學與社會科學版) , 2008 (4)

上一篇:新課程研究下一篇:大學數學課程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