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物流成本核算論文范文

2023-09-13

物流成本核算論文范文第1篇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王新利王春陽

為提高農產品物流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加強農產品物流成本控制、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采用作業成本法來核算農產品物流成本極為必要

我國農產品成本居高不下其原因之一是農產品物流成本所占比重較大,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的前提是準確進行核算,然而利用傳統的核算方式卻無法準確的對農產品的物流成本進行核算。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法相比,體現了自身的科學性和先進性,這為農產品物流作業成本核算法提供了可行性。為提高農產品物流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加強農產品物流成本控制、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采用作業成本法來核算農產品物流成本極為必要。

一、農產品物流成本核算應用作業成本法的理論基礎

早在1971年,美國的斯托布斯教授出版的《作業成本計算和投入產出會計》一書,對“作業”這一概念進行了全面系統地闡述,并明確指出:成本計算的對象是作業,而不是完工產品。1984年,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羅賓·庫珀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羅伯特·卡普蘭兩位教授在前人的基礎上系統地提出了作業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有兩個前提:產品消耗作業以及作業消耗資源并導致成本的發生。根據這樣的前提,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為:依據不同的成本動因分別設置作業成本庫,再分別以各種產品所耗費的作業量分攤其在該成本庫中的作業成本,然后,分別匯總各種產品的作業總成本,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作業成本??梢娮鳂I成本法核算實際上就是,界定企業物流系統中涉及的各個作業、確認企業物流系統中涉及的資源并確認資源動因,將資源分配到作業并確認成本動因,將作業成本分配到產品或服務中的一種核算方法。其重要的特點在于它不是僅就成本論成本,它不僅能夠提供相對精確的產品成本信息,而且能對所有作業活動進行追蹤動態反映。

二、農產品物流成本作業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農產品物流成本居高的事實,農產品物流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需要,決定了必須尋找一種成本核算方法,但是應用傳統成本核算方法存在著很多缺陷,這樣農產品物流作業成本核算法就應運而生。

1.農產品進行物流成本核算的迫切性

按照國家現行的會計制度,產品成本核算時,物流成本被分散到許多成本費用項目之中,從現行的賬戶和報表,很難看清或者幾乎看不清農產品物流耗費的實際情況。農產品物流成本在核算內容上,僅將運輸、倉儲的費用列入農產品物流成本,把農產品物流成本和流通費用混淆。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物流費用,常常與生產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混在一起,因而容易被忽視,甚至未被列入成本核算范圍。其結果導致物流成本的低估或模糊,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不利于農產品物流成本的控制和農產品物流的發展。所以對農產品物流成本核算迫在眉睫。

2.傳統成本核算法存在的缺陷不能滿足農產品物流成本核算的需要

第一,傳統的成本核算法造成了所謂的“物流費用冰山說”。一般情況下,農業企業會計科目中,只把支付給外部運輸、倉庫企業的費用列入成本,而農業企業很多情況下是利用自己的車輛運輸、利用自己的庫房保管貨物和由自己的工人進行包裝、裝卸等,這些費用都沒列入物流費用科目內,但是這些費用與物流費用大小直接相關。由此可以看出,傳統的會計方法在農產品物流成本的計算范圍、計算對象、計算內容上都不完整、不全面。因此物流費用猶如一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僅是冰山的一角。

第二,傳統成本核算法不利于進行科學的物流控制?,F代生產特點是生產經營活動復雜,產品品種結構多樣,產品生產工藝多變,經常發生調整準備,使過去費用較少的訂貨作業、物料搬運、物流信息系統的維護等與產量無關的物流費用大大增加。在傳統成本核算中,通常暗含著這樣一個假定:產量成倍增加,投入的所有資源也隨其成倍增加?;谶@種假定,成本核算中普遍采用與產量關聯的分攤基礎——直接工時、機器小時、材料耗用額等等,這就是所謂的“數量基礎成本核算”的由來。應用這種核算方法將會使許多物流活動產生的費用處于失控狀態。

第三,傳統成本核算法通常并不能提供足夠的物流量度。①傳統會計方法不能滿足物流一體化的要求。物流活動及其發生的許多費用常常是跨部門發生的,而傳統的會計是將各種物流活動費用與其他活動費用混在一起歸集為諸如工資、租金、折舊等形態,這種歸集方法不能確認運作的責任;②傳統會計科目的費用分配率存在問題。將傳統成本會計的各項費用剝離出物流費用,通常是按物流功能分離的,在分配物流成本中卻存在許多問題,很難為個別活動所細分;③傳統會計方法不能對物流和供應鏈改造工程活動進行物流成本核算。

3.優化農產品物流價值鏈,提高農產品物流管理水平的需要

企業界采用作業成本法的初始動因只是為了提高成本計算精度,但是后來發現作業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可被廣泛地用于預算管理、生產管理、產品定價、新產品開發、顧客盈利能力分析等諸多方面,這使得作業成本法很快超越了成本計算本身。利用作業成本計算提供的成本數據對農產品物流的各個環節進行追蹤分析,為盡可能消除不增值作業、改進增值作業、優化價值鏈和作業鏈、實施業務流程再造提供有用信息,促進了最大限度的節約。農產品物流作業成本法就會上升為以農產品價值鏈分析為基礎的、服務于農業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的作業成本管理。

4.農產品與國際接軌的需要

加入WTO后,意味著中國農產品市場的大門將逐步打開,農產品國內市場國際化和國際市場國內化己日趨成為現實。我國同世貿組織成員國之間達成的有關農產品協議和其他協議,主要涉及市場準入、國內支持和出口補貼等內容。我國必須履行加入WTO農業談判中所承諾的義務,包括不再給予農產品出口補貼、取消非關稅壁壘、降低關稅等?!吨忻擂r業合作協議》中,我國承諾2004年前農產品平均進口關稅稅率降到17%。一些美國有競爭優勢的農產品平均關稅降為14.5%,其中大豆關稅稅率僅為3%,肉類和水果關稅稅率為10%-12%。這樣低水平的關稅稅率,必然促使我國加大進出口農產品物流體制的改革力度,以便與國際農產品物流接軌。事實是,我國農產品參與國際物流市場缺乏競爭力,尤其表現在農產品的成本和價格方面,其中農產品物流成本過高是原因之一。因此,可以說,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是我國農產品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而精確核算農產品物流成本是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農產品物流成本的前提。

三、農產品物流成本核算應用作業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從成本觀來看,農產品物流成本實際上就是農產品物流作業鏈各環節的所有成本之和,它包括產前物流成本、產中物流成本、產后物流成本、銷售物流成本和廢棄物流成本。農產品物流成本核算采用作業成本法具有一定的優點和適應性,這是因為農產品物流的運作符合作業成本法的特點,從而使得作業成本法應用到農產品物流成本核算具有了可行性。

1.與傳統成本法相比,作業成本法具有更廣泛的科學性和先進性

作業成本計算法應用于農產品物流成本核算的科學性和先進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作業成本法克服了傳統成本計算方法導致的農產品物流成本信息失真問題,能提供相對準確的成本信息。由于農產品物流環節多,并具有其他行業不具有的特殊性,其核算主體難以確定使得核算難度較大。農產品從生產、收購、流通加工、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配送到銷售需要眾多環節,在每一環中參與的個體眾多,且具有組織規模小、層次低、離散性強、聯合性差,組織化程度低等特點,這些都造成了農產品物流成本核算主體很難確定。由于作業成本法分配的基礎不局限于傳統會計的規定,而是集財務變量和非財務變量于一體,并特別強調后者,因而它更能適應農產品物流環境的變化,改變傳統會計中標準成本背離實際成本的事實。(2)可以加強農產品物流成本控制。農產品本身沒有統一的標準,其在包裝、運輸和裝卸等環節更缺乏標準,農產品物流工具等也很難實現標準化。這樣就使得農產品物流成本在核算上很難做到統一,其表現是核算單位無法統一,人工費用核算標準多樣化,運輸、裝卸費核算具有模糊性。成本控制的前提是準確的成本核算,而由于農產品物流成本核算的困難就造成無法對農產品物流成本進行控制或很難控制。然而作業成本法在核算成本時可將作業區分為增值作業和不增值作業,盡可能消除不增值作業,提高增值作業的效率和效益,而不去考慮各個環節的標準化和統一問題,并突出強調事前、事中作業成本控制,把這一原則應用于農產品物流成本控制,可以克服上述問題,進而有效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3)有利于建立企業內部責任會計。農產品生產具有地域性、季節性差異,使得農產品物流范圍極為寬廣。此外,我國農產品生產除了農墾實現了企業化生產、物流量較大外,大多是由個體農戶生產,每戶承包土地不多,耕種或養殖物流量小,加上消費農產品的地點十分分散,經常需要經過多個儲存點的多次裝卸作業,使農產品物流具有明顯的分散性。這樣,就使得農業企業中內部責任會計制度的建立與實施極為困難。由于作業成本法是按物流費用的發生情況劃分責任中心,這不僅便于分清低效和浪費的原因,也易于確定責任人,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有助于業績的計量和考核。

2.與傳統成本法相比,作業成本法可提供精確度更高的成本數據

農產品生產的分散性和季節性,農產品需求的普遍性和全年性,以及農產品具有的各種生物屬性,使得對農產品物流過程中的儲存、保鮮、加工等環節都有很高的技術要求,而且大部分農產品具有易腐性,所以農產品物流成本涉及的間接費用比例高,它遠遠超過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成本額。作業成本法最初就是根據高間接費用企業采用傳統單一分配標準造成產品成本計算結果失真的情況下提出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把作業成本法應用到農產品物流核算中,與傳統成本法相比可以提供精確度較高的成本數據,分配的標準也更客觀。

3.與傳統成本法相比,作業成本法更容易確定農產品物流成本核算主體

由于農產品物流環節多,并具有其他行業不具有的特殊性,其核算主體的難以確定性使得核算難度較大。農產品從生產、收購、流通加工、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配送到銷售需要眾多環節,在每一環中參與的個體眾多,且具有組織規模小、層次低、離散性強、聯合性差,組織化程度低等特點。這些都造成了農產品物流成本核算主體很難確定。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應用作業成本法以活動為基準,進行農產品物流成本核算,解決了主體確定難的問題。

4.與傳統成本法相比,作業成本法更能反映農產品物流運動過程

新的物流觀把農產品物流看作是起始于農產品供應,經過農業企業內部,最后為客戶提供產品或服務的由此及彼、由內到外的作業鏈。農產品物流的每一項工作都是作業鏈上的一環。比如可以把倉儲分解為裝卸、搬運、驗收、加工、補貨等。因此,可以按照農產品物流環節把農產品物流分解成各個作業,這為農產品物流成本核算應用作業成本法提供了可能,同時也更加清楚地反映了農產品物流的運動過程。

5.與傳統成本法相比,作業成本法更加清晰地反映農產品物流成本與成本對象的關系

我國農業告別了農產品供給的短缺時代,步入了買方市場階段,顧客的需求也朝著個性化、多樣化發展。農產品物流面對眾多的顧客,每個顧客所要求的服務都是不一樣的。因此,農產品物流成本不是面向企業經營結果,而是面向客戶服務的過程。農產品物流成本的發生更大程度上直接取決于顧客需求,而與產量沒有直接關系。傳統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是按照與產量相關聯的分攤基礎進行分攤,所以它不適用于農產品物流成本核算。而作業成本法就不同,它在產品(服務)品種結構復雜,工藝多變,經常發生調整生產的情況下,其核算的優點表現特別突出,并極大程度地反映了農產品物流成本與其成本對象的內在關系。

綜上所述,無論從作業成本法本身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出發,還是從農產品物流成本核算的自身特點來看,作業成本法應用到農產品物流成本核算都具有可行性,并且為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加強農產品物流管理,提供了更加準確、及時的成本數據,從而可增強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物流成本核算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會計核算是決定物流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科學合理的會計核算能夠有效降低企業運輸的物流運營成本。

關鍵詞:物流成本;會計核算

一、企業物流成本會計核算的作用

物流運營成本,是企業生產經營中不可避免的支出成本。會計核算系統的主要工作是分析企業物流的整體運營情況,根據企業內部的物流運營路線、運輸時常、物流支出等信息,給出合理的物流運營改進辦法。會計核算在物流運營中具有以下幾方面作用:(1)首先它能夠提供多種合理的物流運營信息,企業可以依據物流信息選擇合適的物流運營方案。會計核算體系會對企業的物流運營成本進行準確分析,得出物流運營的營利或者虧損狀況。企業能夠根據會計核算體系提供的信息,來對物流運營的路線、運輸方式、運輸時常進行調整,最終達到降低物流運營成本的效果。物流運營活動中經常存在運輸路線、運輸方式等方面的差錯,從而造成物流運營成本的增長。(2)其次會計核算體系還能夠對整個物流系統的運轉情況進行分析,然后制定出合理的物流運營模式。物流運營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利益分配不均、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這些問題對企業物流運營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嚴重影響,也是物流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會計核算系統能夠制定出嚴格的物流運轉制度,物流運轉制度明確規定各個崗位的物流責任、利益分配,以及物流工作者的工作任務。(3)會計核算體系能夠指導企業高層、政府部門的物流決策。會計核算體系提供給企業高層相關的物流財務報表,企業高層根據報表中物流運營的發展情況,進行下一步的物流決策。政府部門在企業物流運營中,起著調控物流價格的作用。會計核算體系提供給政府部門相應的物流財務報表,政府部門根據報表中的數據,對企業的物流運營進行合理的監管。因此會計核算體系在企業物流運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企業物流成本會計核算存在的不足之處

1.物流成本會計核算對象存在差別。物流成本包括多方面的內容,物流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也需要聯合眾多的企業才能完成自身的物流活動。因此在物流成本的核算中,存在著成本內容眾多,牽涉企業眾多的問題。各個行業的企業在物流運營成本的計算中,都有一套自己的物流成本計算方式。在企業物流成本會計核算不一致的情況下,各個物流企業間的矛盾日益凸顯。目前整個物流行業的運輸成本,沒有一套公共的會計核算方法,因此產生的物流運營成本不能代表物流行業的普遍成本。這種行業標準的缺失,對物流運營行業的未來發展具有極大影響。

2.物流成本核算程序缺乏科學性。會計核算系統并沒有制定嚴格的物流責任分配體系,責任意識的松懈會使物流運營成本逐漸增加。(1)首先會計核算系統在計算物流費用的時候,將物流費用歸入企業成本費用中,這會增加企業本身的財務負擔。物流運營費用不僅僅指物流運營過程中的人工費用、運輸工具費用,也包括材料損耗費用、物流運營路線改變所產生的額外費用等。以上這些費用都由運輸企業來支付,而且企業每年支付的運輸費用在持續上漲。(2)其次是物流費用的責任分配不合理。目前運輸企業不愿和物流企業進行物流運營成本費用均攤,物流企業也很難從運輸企業身上獲得屬于自己的物流損失費用。物流企業在物流信息系統軟件中投入大量的資金,也在軟件維護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些物質與資金的消耗只能由物流公司來承擔,運輸企業不承擔其中的任何費用。這種不合理的物流費用承擔方式,使物流企業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3)企業缺少物流運營成本核算人員。企業的物流部門沒有配備專業的物流成本核算人員,物流運營都是依靠各個物流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規劃。企業的物流部門既要承擔物流成本核算任務,又要承擔物流運營任務,這使得企業的物流運營成本核算沒有保障。目前企業物流部門大多都不能完成運輸成本核算的任務,每個部門都有一套自己的核算方式。這樣的運輸成本核算,會無形中增加企業的物流運營成本。

3.物流成本的賬務核算不完善。物流運營成本在企業財務種占有較大的比例,但企業的財務核算并沒有將物流運營成本單獨的進行核算。企業在進行物流運營成本核算的時候,也沒有按照物流運營所產生的各種附加費用進行核算,只單單對運輸中人工成本、運輸工具消耗成本進行核算。因此很多企業的物流運營成本數據,不能反映企業運輸成本的真實情況。與此同時企業的物流部門所屬的人員眾多,各種人員對運輸成本的統計存在著較大差別,從而導致運輸成本的核算工作進展緩慢。有些部門故意夸大物流運營成本費用,將那些物流運營無關的費用也計入物流運營成本中。這種情況的反復出現,會使企業經濟遭受嚴重的損失。

4.物流成本報表信息不完整。物流運營成本會在產品出售的過程中,被自動分配到商品生產成本、宣傳成本、管理成本中,因此產品的物流運營成本并沒有在企業財務報表中得到顯示。這樣的成本核算體系不能對真實的物流運營成本進行統計,因此得到的企業運輸成本也就不準確。同等的資本投入得不到同等的資本產出,無疑會削減企業的產品銷售利潤。企業投資者、政府部門、物流企業在無法獲得準確物流運營成本的情況下,不能順利開展各自的工作。這種物流運營成本統計表的缺失,會對產品生產企業、企業投資者、政府部門、物流企業等部門的工作造成嚴重影響,也會直接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狀況。

三、企業物流成本會計核算的改進策略

1.統一物流成本會計核算對象。會計核算體系的改革,首先要從物流運營的整個流程入手。企業的物流運營活動包括一系列的包裝運輸、存儲配送過程,會計核算體系要對從物流成本的各個環節進行監控,來控制物流運營的成本。在物流運營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額外費用,會計核算體系會準確核算各項運輸活動的支出情況,并將所有的物流支出統一記錄。除此之外企業會計核算體系還可以運用其他的核算方式,進行物流運營成本的核算。但各種物流運營成本核算都要具有統一的核算對象,也就是說物流運營成本的主要分類項目要確定,要能夠反映真實的物流運營成本。在統一的物流核算對象的前提下,還可以適當加入其他的物流成本核算對象,使物流成本核算體系具有更高的完整性。

2.健全物流成本的核算程序。企業各部門人員要做好自身的物流運營工作,在物流運營過程中控制物流成本。會計核算體系需要準確預估、核算物流成本,根據核算出的數據有效控制物流運營成本。同時會計核算部門的工作人員還要不定時檢查各個物流崗位員工的工作狀況,監督員工履行各自的職責,按照企業要求完成物流運營任務。健全的物流成本的核算程序,是企業物流運營平穩快速發展的保障。會計核算體系需要制定一套符合企業發展的物流核算體系,包括物流核算內容的選擇,核算方式的確定,各崗位工作人員職責的分配等。完整的物流成本核算體系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物流運營的工作效率,也能夠大幅度降低物流運營的成本。會計核算部門還要對物流運營過程中的額外費用支出、利潤分配、責任分擔等方面的內容,作出詳細的職責劃分、利益劃分。根據不同部門的職責范圍、貢獻大小,分配給各部門相應的責任與利益。最后企業也要對內部的物流存儲、周轉支出,進行詳細的統計。通過科學的規劃,來降低物流存儲與周轉的費用。會計核算體系中的主要環節為監督,只有會計核算做好監督統計工作,才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的運營支出。

3.構建科學的會計核算體系。會計核算體系的構建,以基于活動的成本管理方法為基礎?;诨顒拥某杀竟芾矸椒▽⑽锪鬟\營中的主要成本因素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物流運營成本的主要類目研究。同時還會根據不同企業的物流運營支出情況,增加其他的物流成本核算項目。這種主要核算項目加次要核算項目的核算方式,一方面能夠對企業物流成本的主要項目進行統計,保證物流成本的準確性;另一方面也能夠對不同企業的其他物流成本進行適當添加,保證物流成本核算的完整性。除此之外這種核算方式還能夠減輕會計核算部門的核算負擔,產生良好的統計結果。若企業同時擁有產品生產、物流運營兩方面的業務,物流成本的會計核算會更加的方便快捷,也會將物流成本降至最低。

物流成本需要按照一定的規章制度進行統計,也要根據企業不同的物流運營情況進行成本項目的添加。因此恰當的物流成本核算體系,能夠保證物流運營業務的順利開展。目前企業主要使用以下幾種會計核算方式,開展自身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1)單軌制。單軌制是對原有成本核算體系的擴充,通過物流成本核算體系與其他成本核算體系的結合,形成企業完整的會計核算體系。會計核算部門在進行財務報表核算時,會將物流成本、其他企業生產銷售成本共同列入財務報表中。但在制作賬本的過程中,仍是把物流運營成本作為單獨的項目進行記錄,物流成本會單獨記錄在物流會計賬本中。(2)雙軌制。與單軌制相對應的物流成本核算體系,是雙軌制物流成本核算體系。雙軌制的物流成本把物流成本單獨從企業成本中剝離出來,通過設置獨立統計方式、獨立賬本的模式,開展物流成本的核算工作。雙軌制物流成本核算體系,不僅能夠統計企業的實際物流成本,而且能夠統計與物流成本相關的其他企業的活動。雙軌制物流成本核算體系,主要記錄那些與企業有利益關系的合作伙伴的物流資金活動。這樣的核算方式能準確統計各種物流資金的流動情況,企業高層在瀏覽物流資金的流向后,能對那些耗費資金巨大的物流項目進行改進,也能夠指導企業接下來的物流工作。無論是單軌制還是雙軌制的物流成本核算體系,都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物流核算計劃。通過嚴格執行、嚴格監督物流運營活動,逐漸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

4.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隨著物流成本的不斷增長,企業物流成本會計核算體系也要不斷的補充與完善。會計核算報表要能夠體現企業物流運營的真實情況,根據企業物流部門項目的增加、人員的調動情況,不斷增加或者刪減報表中的內容。企業會計核算表包括多方面內容,主要統計物流運營過程中的虧損、營利情況,以及統計分析物流運營的現金流向等。企業物流的會計核算表可以按照各種物流部門進行統計,通過統計不同職能部門的物流成本情況,歸納總結形成會計統計核算表;還可以根據物流的具體項目進行統計,通過統計各種物流項目的成本支出,來制作出物流會計核算表。企業只能運用一種統計方式進行物流成本支出的統計,多種統計方式的疊加不利于企業統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企業也要按時公布物流成本支出的信息,企業高層也要不定時的查看企業物流成本的支出情況。政府部門也要不定時查看企業的物流成本支出信息,以便于管理監督工作的順利開展。企業、政府、物流部門內部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支出。

四、結束語

企業物流成本是企業生產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物流成本常常被企業的管理者所忽視。企業物流成本需要一套完整的會計核算體系,對其進行監督、控制與整改。物流會計核算體系所承擔的主要任務為,控制與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盡可能獲得更多的物流利潤。單軌制的物流會計核算體系,能夠在減輕物流核算工作量的情況下,產生良好的核算效果。雙軌制的物流會計核算體系,能夠更加清晰的統計企業的物流成本信息。兩種物流會計核算方式,都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

參考文獻:

[1]張馳,嚴余松.企業物流運營成本的構成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1(12).

[2]張志勇.作業成本法在企業物流運營成本計算中的應用研究[J].物流技術,2012(15).

作者簡介:黃越(1993- ),女,漢族,重慶涪陵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會計

物流成本核算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物流成本 核算方法 作業成本法

雖然現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引入我國已有20余年,但毋庸諱言,我們對物流成本的測算、分析和研究,無論是總量的還是企業實際支出的,還是行業標桿水準的,基本處于“霧里看花”的階段。因此,要達到合理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就必須認真進行物流成本的分析與管理,而進行物流成本分析與管理的前提是正確核算物流成本。

一、企業物流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企業不了解本企業物流成本的癥結在于物流成本的計算方法上。在企業傳統的成本核算中,要正確把握物流成本是困難的,容易計算的只是一些外委運輸費等,其他的費用分散在制造成本和一般管理費用及銷售費用項目當中。所謂企業物流成本核算的傳統方法是指:

1.企業對物流系統的成本測量主要是以數量為基準的成本計算系統為主,并沒有考慮物流系統各環節的具體運作過程。這種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1)不能提供準確的物流成本信息且核算工作量大,要想把物流成本準確的從相應的制造成本和一般管理費及銷售費用中抽出,首先應界定哪些是物流活動消耗的,哪些是非物流消耗的,由于界定存在著隨意性,就會導致物流成本不準確;其次,物流成本金額按一定標準抽出,標準選擇不合理,也會導致物流成本不準確;同時,在眾多的財務憑證中尋找與物流活動有關的資料,對一些小型企業來說都是一種負擔,更別提業務量大的一些大型企業,核算工作量過大。

(2)傳統的成本計算法造成了所謂的“物流費用冰山說”。一般情況下,企業會計科目中,只把支付給外部運輸、倉庫企業的費用列入成本,實際這些費用在整個物流費用中猶如冰山一角。因為企業利用自己的車輛運輸、利用白己的庫房保管貨物和由自己的工人進行包裝、裝卸等費用都沒列入物流費用科目內。傳統的會計方法沒有顯現各項物流費用,在確認、分類、分析和控制物流成本上都存在許多缺陷。

(3)在現代的生產特點下,傳統物流成本計算法提供的物流成本往往失真,不利于進行科學的物流控制?,F代生產特點是生產經營活動復雜,產品品種結構多樣,產品生產工藝多變,經常發生調整準備,使過去費用較少的訂貨作業、物料搬運、物流信息系統的維護等與產量無關的物流費用大大增加,投入的所有資源也隨其成倍增加?;谶@種無意識的假定,成本計算中普遍采用與產量關聯的分攤基礎--直接工時、機器小時、材料耗用額等等。這就是所謂的“數量基礎成本計算”的由來。這種計算方法使許多物流活動產生的費用處于失控狀態,造成了大量的浪費和物流服務水平的下降。這種危機在傳統的制造企業表現尚不明顯,然而在先進制造企業,在高科技時代的今天,它卻是致命的。

2.作業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中的可行性和優勢分析

傳統的成本核算已不適應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考慮到這種情況,人們希望找到適應物流行業特點的更好的成本核算方法,這就是作業成本核算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method,簡稱ABC法)。作業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最早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卡普蘭利庫玻(KapIan & Cooper,1988)兩位教授提出來的。其基本原理是: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是溝通企業資源與最終產品之問的橋梁。作業取代產品成為企業成本核算的著眼點。

物流運作方式與作業成本法的思想有相似性[1~3]。首先,物流業務的間接費用在總成本中比例高。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以及生產企業的物流活動過程中,涉及的間接費用比例甚高,且都不能直接歸入直接成本。作業成本法正是針對制造費用(生產企業)、間接費用(生產和服務企業)比例很高的企業而提出的。其次,物流企業的個性化生產或服務要求高。物流企業提供的是無形的服務,其物化表現為與客戶簽訂的合同,每個客戶所要求的服務都是不一樣的。作業成本法在產品(服務)品種結構復雜,工藝多變,經常發生調整生產作業的情況下尤其適用。最后,作業成本法能輔助企業準確掌握提供物流服務的成本,進而輔助產品定價、客戶贏利性分析以及物流流程改進等。

作業成本法作為一種先進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對傳統成本核算方法的變革和改進。對制造費用選用多種成本動因,采用多種分配標準進行分配的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方法相比,顯然存在眾多的優越性:

(1)能促使管理人員有效的進行成本控制。在作業成本法下,間接費用的分配是采用多標準來進行的,在分配過程中將會產生多種成本動因,因此,通過此方法能夠確認引起各間接費用產生的原因,而一旦確認了某種產品消耗的間接費用的原因,就能使管理者從產生成本的源頭入手,從降低企業產品成本的角度重新分析各種間接成本,以努力降低產品中的間接成本,間接成本作為企業產品成本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降低將會最終使全部產品成本降低。通過此方法將能促使管理人員對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這一特點是作業成本法最突出的一個優點。

(2)能夠提供相對準確的成本信息。與傳統成本計算方法相比,作業成本法將能夠提供更為準確的成本信息。利用該方法將能正確反映各種產品根據其消耗的設施所付出的代價。在作業成本法中,是按照各種產品實際消耗的與間接成本相關的作業量來分配其應該負擔的間接成本。按作業成本法計算的成本也包括直接制造成本和間接成本,只是這種方法在分配間接成本時,不是采用單一的分配標準來分配所有的間接成本,而是根據各種間接成本的作業性質和特點采取不同的分配標準。由于引起各種間接成本產生的原因是不同的,因此采用相應的分配標準,以多個分配率來分配間接成本必將能使企業的成本計算更加準確,能夠提供更加正確的成本信息。

(3)作業成本法可以改進預算控制。作業成本法對于傳統的成本性態分析進行了擴展,認為引起成本變動的動因絕不僅僅是產量,間接費用在產出量不變時也有可能發生變動。作業成本法的本質就是要確定分配間接費用的合理基礎——作業,引導管理人員將注意力集中于發生成本的原因——成本動因上,改變管理人員僅關注成本本身的思想。在該方法下,認為企業就是為最終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這其中一系列的作業連接就構成了作業鏈。每一作業的完成都將會消耗一定的資源,而每一作業的產出又將會形成一定新的價值,轉移到下一個作業,按此推移,直到最終把產品提供給顧客。企業的最終產品是企業內部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它凝聚了在各個作業鏈上形成的最終轉移給顧客的價值。而在企業內部的一系列作業中,有的作業能夠增加轉移給顧客的價值,也有的作業則不增加轉移給顧客的價值。因此,在作業成本管理中,其目標就是盡量消除不增加價值的作業或盡量減少其資源的消耗。對于可增加價值的作業,也要盡可能減少完成每一作業的資源消耗。通過這樣一種做法將能夠起到事前預算控制的作用,克服了傳統成本控制強調事后控制的缺陷。因此,通過作業成本法將能夠大大改進企業的成本控制。(4)作業成本法可以改進業績的評價。通過前面的分析可知,在作業成本法下,對不同的間接費用分析出與其相應的各種成本動因,因此,通過作業成本的計算和有效控制,將能夠克服傳統的以產量為基礎的成本系統中間接費用責任不清的缺陷,使許多在傳統方法下不可控的間接費用在作業成本法下變成可控的,也將使得各間接費用責任清晰,這對于評價企業內部各部門的業績將會有一定的改進作用。此外,由于作業成本法能夠提供較為準確的成本信息,通過該法計算出的成本也是比較精確、實際的成本,因此,從這一方面來說它也能改進企業的業績評價。

(5)能夠提供詳細的成本信息。因為成本是按照作業歸集的,各成品成本即為所消耗所有作業的成本之和,因此,產品的生產和服務所耗費的作業情況及相應的成本情況能夠清晰地揭露出來。

(6)有利于生產、銷售決策。在賣方競爭的市場中,價格與成本的差異往往甚小,作業成本法能夠準確的計量不同產品的成本,因而能夠準確地計算每一產品的毛利,企業可以據此組織生產,擴大利厚產品市場占有率。而傳統的成本核算法顯然不能提供這樣的戰略信息。采用作業成本法能夠了解各個環節的作業成本的高低,通過與市場價格的比較,給企業提供了作業外包還是內制、買進還是租進的依據。

二、物流成本的作業成本法核算模型

根據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產品成本是生產產品所需要的各種作業的成本之和,而作業成本是作業消耗資源的數量與單位資源費用之積,或者說是資源動因數量與資源動因成本分配率之積,由此可以得出作業成本計算的基本原理數學模型如下[4]:

設某公司提供m種物流產品(服務),整個過程有n種作業,s種資源。列向量:

表示物流產品(服務)成本。

矩陣

表示i物流產品(服務)消耗j作業的數量(i=1~m,j=1~n);

矩陣

表示單位j作業消耗k資源的數量(j=1~n,k=1~s);

表示單位資源的費用。則有:

即:

1.作業成本法的通用成本性態核算模型

上述基本原理核算模型將資源、作業等進行整體考慮,特點是計算簡單,原理突出。但是在運算前要具備大量的己有數據。如作業分配率是多少?資源分配如何?作業成本構成結構如何?其成本形態又怎樣?該模型均不涉及,事實上造成了使用上的不便。因此,有人從作業成本性態分析和生產函數的角度提出將生產部門結構和生產函數的構造方法用于作業成本模型構建上,提出一種基于作業成本形態分析的作業成本模型[5]。

在作業成本法中,成本按照成本習性,可分為:直接變動成本,間接作業成本和固定成本三類。Kaplan和Cooper則將之叫做:短期變動成本、長期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其實質是一樣的。

直接變動成本隨業務量變動而成比例變動,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變動成本以“數量基礎動因",直接將資源分配給成本對象。間接作業成本隨著作業量變動而成比例變動,如發運準備、訂單處理、收貨作業等。間接作業成本以“作業基礎動因”分配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相關范圍內,不隨數量基礎和作業基礎的成本動因而變的成本,如管理人員工資、廣告費、稅收等。

Kaplan和Cooper還將作業劃分為:單位水平作業、批次水平作業、產品水平作業和維持性作業,那么直接變動成本對應于單位水平作業,間接作業成本對應于批次水平作業和產品水平作業,而固定成本對應于維持性作業。

根據成本性態,很容易得出通用的成本性態模型:

參考文獻

[1] Cooper,Kaplan R s. Measure costs right: make the right decisions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l998,(9-10):96-103

[2] Cooper Kaplan R S.Profit priorities from activity—based costing[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1,(5-6):130-137 Review,1991,(5—6):130-137

[3] Goldsby T J.Closs D J. Using activity-based costing to reengineering the reverse logistics channel [J].IJDLM,2000.30(6)500-514.

[4] 駱德明.作業成本計算及其規模的構建[A]余緒纓教授從教50周年紀念論文[C].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 324-325.

物流成本核算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物流成本 核算方法 作業成本法

雖然現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引入我國已有20余年,但毋庸諱言,我們對物流成本的測算、分析和研究,無論是總量的還是企業實際支出的,還是行業標桿水準的,基本處于“霧里看花”的階段。因此,要達到合理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就必須認真進行物流成本的分析與管理,而進行物流成本分析與管理的前提是正確核算物流成本。

一、企業物流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企業不了解本企業物流成本的癥結在于物流成本的計算方法上。在企業傳統的成本核算中,要正確把握物流成本是困難的,容易計算的只是一些外委運輸費等,其他的費用分散在制造成本和一般管理費用及銷售費用項目當中。所謂企業物流成本核算的傳統方法是指:

1.企業對物流系統的成本測量主要是以數量為基準的成本計算系統為主,并沒有考慮物流系統各環節的具體運作過程。這種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1)不能提供準確的物流成本信息且核算工作量大,要想把物流成本準確的從相應的制造成本和一般管理費及銷售費用中抽出,首先應界定哪些是物流活動消耗的,哪些是非物流消耗的,由于界定存在著隨意性,就會導致物流成本不準確;其次,物流成本金額按一定標準抽出,標準選擇不合理,也會導致物流成本不準確;同時,在眾多的財務憑證中尋找與物流活動有關的資料,對一些小型企業來說都是一種負擔,更別提業務量大的一些大型企業,核算工作量過大。

(2)傳統的成本計算法造成了所謂的“物流費用冰山說”。一般情況下,企業會計科目中,只把支付給外部運輸、倉庫企業的費用列入成本,實際這些費用在整個物流費用中猶如冰山一角。因為企業利用自己的車輛運輸、利用白己的庫房保管貨物和由自己的工人進行包裝、裝卸等費用都沒列入物流費用科目內。傳統的會計方法沒有顯現各項物流費用,在確認、分類、分析和控制物流成本上都存在許多缺陷。

(3)在現代的生產特點下,傳統物流成本計算法提供的物流成本往往失真,不利于進行科學的物流控制?,F代生產特點是生產經營活動復雜,產品品種結構多樣,產品生產工藝多變,經常發生調整準備,使過去費用較少的訂貨作業、物料搬運、物流信息系統的維護等與產量無關的物流費用大大增加,投入的所有資源也隨其成倍增加?;谶@種無意識的假定,成本計算中普遍采用與產量關聯的分攤基礎--直接工時、機器小時、材料耗用額等等。這就是所謂的“數量基礎成本計算”的由來。這種計算方法使許多物流活動產生的費用處于失控狀態,造成了大量的浪費和物流服務水平的下降。這種危機在傳統的制造企業表現尚不明顯,然而在先進制造企業,在高科技時代的今天,它卻是致命的。

2.作業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中的可行性和優勢分析

傳統的成本核算已不適應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考慮到這種情況,人們希望找到適應物流行業特點的更好的成本核算方法,這就是作業成本核算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method,簡稱ABC法)。作業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最早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卡普蘭利庫玻(KapIan & Cooper,1988)兩位教授提出來的。其基本原理是: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是溝通企業資源與最終產品之問的橋梁。作業取代產品成為企業成本核算的著眼點。

物流運作方式與作業成本法的思想有相似性[1~3]。首先,物流業務的間接費用在總成本中比例高。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以及生產企業的物流活動過程中,涉及的間接費用比例甚高,且都不能直接歸入直接成本。作業成本法正是針對制造費用(生產企業)、間接費用(生產和服務企業)比例很高的企業而提出的。其次,物流企業的個性化生產或服務要求高。物流企業提供的是無形的服務,其物化表現為與客戶簽訂的合同,每個客戶所要求的服務都是不一樣的。作業成本法在產品(服務)品種結構復雜,工藝多變,經常發生調整生產作業的情況下尤其適用。最后,作業成本法能輔助企業準確掌握提供物流服務的成本,進而輔助產品定價、客戶贏利性分析以及物流流程改進等。

作業成本法作為一種先進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對傳統成本核算方法的變革和改進。對制造費用選用多種成本動因,采用多種分配標準進行分配的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方法相比,顯然存在眾多的優越性:

(1)能促使管理人員有效的進行成本控制。在作業成本法下,間接費用的分配是采用多標準來進行的,在分配過程中將會產生多種成本動因,因此,通過此方法能夠確認引起各間接費用產生的原因,而一旦確認了某種產品消耗的間接費用的原因,就能使管理者從產生成本的源頭入手,從降低企業產品成本的角度重新分析各種間接成本,以努力降低產品中的間接成本,間接成本作為企業產品成本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降低將會最終使全部產品成本降低。通過此方法將能促使管理人員對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這一特點是作業成本法最突出的一個優點。

(2)能夠提供相對準確的成本信息。與傳統成本計算方法相比,作業成本法將能夠提供更為準確的成本信息。利用該方法將能正確反映各種產品根據其消耗的設施所付出的代價。在作業成本法中,是按照各種產品實際消耗的與間接成本相關的作業量來分配其應該負擔的間接成本。按作業成本法計算的成本也包括直接制造成本和間接成本,只是這種方法在分配間接成本時,不是采用單一的分配標準來分配所有的間接成本,而是根據各種間接成本的作業性質和特點采取不同的分配標準。由于引起各種間接成本產生的原因是不同的,因此采用相應的分配標準,以多個分配率來分配間接成本必將能使企業的成本計算更加準確,能夠提供更加正確的成本信息。

(3)作業成本法可以改進預算控制。作業成本法對于傳統的成本性態分析進行了擴展,認為引起成本變動的動因絕不僅僅是產量,間接費用在產出量不變時也有可能發生變動。作業成本法的本質就是要確定分配間接費用的合理基礎——作業,引導管理人員將注意力集中于發生成本的原因——成本動因上,改變管理人員僅關注成本本身的思想。在該方法下,認為企業就是為最終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這其中一系列的作業連接就構成了作業鏈。每一作業的完成都將會消耗一定的資源,而每一作業的產出又將會形成一定新的價值,轉移到下一個作業,按此推移,直到最終把產品提供給顧客。企業的最終產品是企業內部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它凝聚了在各個作業鏈上形成的最終轉移給顧客的價值。而在企業內部的一系列作業中,有的作業能夠增加轉移給顧客的價值,也有的作業則不增加轉移給顧客的價值。因此,在作業成本管理中,其目標就是盡量消除不增加價值的作業或盡量減少其資源的消耗。對于可增加價值的作業,也要盡可能減少完成每一作業的資源消耗。通過這樣一種做法將能夠起到事前預算控制的作用,克服了傳統成本控制強調事后控制的缺陷。因此,通過作業成本法將能夠大大改進企業的成本控制。(4)作業成本法可以改進業績的評價。通過前面的分析可知,在作業成本法下,對不同的間接費用分析出與其相應的各種成本動因,因此,通過作業成本的計算和有效控制,將能夠克服傳統的以產量為基礎的成本系統中間接費用責任不清的缺陷,使許多在傳統方法下不可控的間接費用在作業成本法下變成可控的,也將使得各間接費用責任清晰,這對于評價企業內部各部門的業績將會有一定的改進作用。此外,由于作業成本法能夠提供較為準確的成本信息,通過該法計算出的成本也是比較精確、實際的成本,因此,從這一方面來說它也能改進企業的業績評價。

(5)能夠提供詳細的成本信息。因為成本是按照作業歸集的,各成品成本即為所消耗所有作業的成本之和,因此,產品的生產和服務所耗費的作業情況及相應的成本情況能夠清晰地揭露出來。

(6)有利于生產、銷售決策。在賣方競爭的市場中,價格與成本的差異往往甚小,作業成本法能夠準確的計量不同產品的成本,因而能夠準確地計算每一產品的毛利,企業可以據此組織生產,擴大利厚產品市場占有率。而傳統的成本核算法顯然不能提供這樣的戰略信息。采用作業成本法能夠了解各個環節的作業成本的高低,通過與市場價格的比較,給企業提供了作業外包還是內制、買進還是租進的依據。

二、物流成本的作業成本法核算模型

根據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產品成本是生產產品所需要的各種作業的成本之和,而作業成本是作業消耗資源的數量與單位資源費用之積,或者說是資源動因數量與資源動因成本分配率之積,由此可以得出作業成本計算的基本原理數學模型如下[4]:

設某公司提供m種物流產品(服務),整個過程有n種作業,s種資源。列向量:

表示物流產品(服務)成本。

矩陣

表示i物流產品(服務)消耗j作業的數量(i=1~m,j=1~n);

矩陣

表示單位j作業消耗k資源的數量(j=1~n,k=1~s);

表示單位資源的費用。則有:

即:

1.作業成本法的通用成本性態核算模型

上述基本原理核算模型將資源、作業等進行整體考慮,特點是計算簡單,原理突出。但是在運算前要具備大量的己有數據。如作業分配率是多少?資源分配如何?作業成本構成結構如何?其成本形態又怎樣?該模型均不涉及,事實上造成了使用上的不便。因此,有人從作業成本性態分析和生產函數的角度提出將生產部門結構和生產函數的構造方法用于作業成本模型構建上,提出一種基于作業成本形態分析的作業成本模型[5]。

在作業成本法中,成本按照成本習性,可分為:直接變動成本,間接作業成本和固定成本三類。Kaplan和Cooper則將之叫做:短期變動成本、長期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其實質是一樣的。

直接變動成本隨業務量變動而成比例變動,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變動成本以“數量基礎動因",直接將資源分配給成本對象。間接作業成本隨著作業量變動而成比例變動,如發運準備、訂單處理、收貨作業等。間接作業成本以“作業基礎動因”分配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相關范圍內,不隨數量基礎和作業基礎的成本動因而變的成本,如管理人員工資、廣告費、稅收等。

Kaplan和Cooper還將作業劃分為:單位水平作業、批次水平作業、產品水平作業和維持性作業,那么直接變動成本對應于單位水平作業,間接作業成本對應于批次水平作業和產品水平作業,而固定成本對應于維持性作業。

根據成本性態,很容易得出通用的成本性態模型:

參考文獻

[1] Cooper,Kaplan R s. Measure costs right: make the right decisions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l998,(9-10):96-103

[2] Cooper Kaplan R S.Profit priorities from activity—based costing[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1,(5-6):130-137 Review,1991,(5—6):130-137

[3] Goldsby T J.Closs D J. Using activity-based costing to reengineering the reverse logistics channel [J].IJDLM,2000.30(6)500-514.

[4] 駱德明.作業成本計算及其規模的構建[A]余緒纓教授從教50周年紀念論文[C].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 324-325.

物流成本核算論文范文第5篇

(一)成本歸集與分攤模式根據現行的運輸成本構成

內容和科目設置,可以發現鐵路企業在核算主營業務成本時,在要素成本法的基礎上將費用歸集到各部門,然后根據工作量將各部門的費用分攤到客運、貨運、行包、基礎設施和其他五類運輸上。

(1)直接生產費用的核算。鐵路運輸企業在核算直接生產費用時,將其按照運輸、機務、車輛、工務、電務通信、供水供電等部門劃分。第一,運輸部門負責組織運輸和服務,包括車站、車務段和客運。這里的成本主要包括車站旅客服務、車站的運轉、旅客列車服務等,可以按車次歸集到各個成本對象上。第二,機務和車輛部門主要負責機車、車輛等移動設備的管理和維護,包括機務段和車輛段。機務段就是火車頭,主要完成機車的牽引業務;車輛段負責車廂車體的管理,主要是維修服務。這里的成本主要包括機車、車輛的油電、維護修理費用。第三,基礎設施維護,主要是工務、電務、通信和供電。工務主要是負責線路、橋梁、隧道、路基和鋼軌的維護等;電務主要負責電氣信號設備的維護等;供電主要負責牽引供電、生產供電等。這類成本的特點是基礎設施的位置相對固定,可以按區間、編組站進行核算。

(2)工資及附加費、固定資產折舊和大修支出的核算。工資及附加費一般按部門如機務部、工務部、車輛管理部等進行核算;固定資產折舊按資產類別進行核算,如機車車輛的折舊按車型進行核算,基礎設施按區間進行折舊核算,大修支出按項目管理的方式核算,成本歸集方式與資產歸集方式。

(3)間接生產費的核算。主要核算路局機關和站段的支出,主要包括兩級機關發生的煤水電、短途運輸、勞動保護、房建、維修以及行車公寓等。

(二)現有成本核算體系不足

(1)無法得到運輸產品的成本?,F行的成本核算方法能夠通過成本歸集得到客運、貨運、行包、基礎設施和其他五類運輸服務的總體成本狀況和單位成本水平,但不能直接獲得各類別下所屬的不同運輸產品的成本,即成本核算時不能做到區分運輸產品類別。比如客運中的學生運輸,雖然可以根據客運成本和學生運輸的周轉量計算出學生運輸的成本,但是由于鐵路企業實行區域管理,并以聯勞協作的方式組織生產,因而在成本計算過程中要涉及多個企業間的數據交換,且大量的共同成本要按各鐵路局自行測算的比例在不同成本核算對象間進行分攤,從而造成學生運輸的成本計算做不到準確、真實。在確定成本核算對象方面,沒有考慮公益性線路和經營性線路、公益性產品和經營性產品的區別,因而根據現行的成本核算體系,不能得到公益性業務的成本狀況。如果在確定成本核算對象方面,將公益性與經營性的差異融入其中,就可以在科目設置時加入公益性和經營性的元素,從而歸集出公益性業務的成本。

(2)成本歸集方式不統一。在主營業務成本核算和歸集時,各個站段的成本歸集方式因其所處的生產特點不同而不同,有的是歸集到車次上,有的是歸集到車型機型上,有的是歸集到區間、編組站。成本核算歸集方式不統一,且存在大量的費用按照工作量進行分攤,導致成本核算估計成分大,核算不夠準確。

(3)分攤依據不準確。在成本分攤依據方面,數據資料不夠詳實,分攤比例不統一,而且鐵路企業實行的是粗放式的混合成本核算方法,各部門混合編制成本費用科目,還有大量的共同成本要按相應的規則進行成本分攤,但是由于各鐵路局計算方法不同、分攤比例不同,人為分攤成本項目過多,造成核算不夠精確。

二、作業成本法在公益性運輸成本核算中的應用

鐵路運輸企業作為具有公益性和經營性的企業,應當提供社會所需的公益性業務的成本信息。但是,目前的核算體系無法達到這樣的要求,為此需要對現行的鐵路運輸企業成本核算體系進行改進,使得公益性業務的成本核算的訴求得到滿足?;阼F路運輸企業的間接成本比重高的特點,本文認為采用作業成本法進行改進,在運輸環節劃分各個不同的作業中心,首先將成本歸集到車,進而歸集到各產品,以達到準確核算不同產品成本的目的。

(一)作業劃分、成本動因與成本庫分析

根據鐵路運輸企業的特點,分為客運和貨運。本文僅討論客運,可以看出,旅客運輸過程分為旅客上下車作業和運行途中作業,旅客上下車作業又可以細分為車站旅客發送到站作業和取送車調車作業;運行途中作業又可以細分為旅客服務作業、機車牽引作業、車輛運行作業、軌道線路作業和電務及供電作業。在客運作業中以發送人數、列車公里、列車小時、總重噸公里、客運調車小時五項作為成本動因。其中,車站旅客發送到站作業的成本動因是人數,10個旅客和1000個旅客所消耗的資源是不同的,所以成本動因是發送人數;車輛運行作業中的人員工資、調度、檢修等支出,機車牽引作業中的其他機務成本,旅客服務作業和電務及供電作業的資源消耗與列車走行距離有關,因此成本動因是列車公里;機車牽引作業中的機車折舊與車輛運行作業中的客車折舊支出的資源消耗與列車的運行時間有關,因此成本動因是列車小時;機車牽引作業中的燃料電力支出、軌道線路作業的資源消耗與其完成的工作量相關,因此成本動因是總重噸公里。取送車調車作業的資源消耗與客車出入庫調車時間有關此成本動因是客運調車小時。車在一次運行中發送的總人數。發送人數=∑(鐵路客運沿線各站發送旅客數);

(2)列車公里。列車公里是指鐵路客運列車在成本計算區間內的走行公里之和。列車公里=鐵路客運列車運行區間里程;

(3)列車小時。列車小時指為完成鐵路旅客運輸任務所用的時間,即列車的運行時間;

(4)總重噸公里??傊貒嵐?人公里×平均每人加行包重量+列車公里×每列車重量;

(5)客運調車小時??瓦\調車小時主要是指客車出入庫調車時間,大型客運站應分別統計、計算客車出入庫調車時間。

(二)成本歸集過程分析

根據作業成本法,將各成本庫中的耗費支出先歸集到各個作業上,然后對照各項成本動因,計算出各作業的單位成本,最后根據作業量計算出運輸成本。計算公式如下:點到點運輸成本=作業量1×單位成本1+作業量2×單位成本2+…+作業量n×單位成本n。以旅客運輸中的學生運輸為例,具體探討如何將各作業的成本歸集到學生運輸這一運輸產品上。假如甲車站只有客運服務,某個月內發行車數為A,不考慮車型機型之間的差異。在這些條件下,有一列客車T1從甲地開到乙地,車上載有學生和普通旅客。

(1)按照旅客發到人數歸集成本:單位車站旅客發送到站作業的成本=此月車站旅客發送到站作業的總成本/此月客運沿線各站發送旅客總數。按照T1列車的學生人數,可以計算T1車上學生所耗費的車站旅客發送到站作業的成本。

(2)按照客運調車小時歸集成本:單位取送車調車作業的成本=此月取送車調車作業的總成本/此月客運調車小時總數。根據T1的客運調車小時,可以計算T1的取送車調車作業的成本,然后再根據T1列車的學生人數,計算出T1車上學生所耗費的取送車調車作業的成本。

(3)按照列車公里歸集成本:單位旅客服務作業的成本=此月旅客服務作業的總成本/此月列車公里總數。根據T1的列車公里數,可以計算T1的旅客服務作業的成本,然后再根據T1列車的學生人數,計算出T1車上學生所耗費的旅客服務作業的成本。T1車上學生所耗費的車輛運行作業中的人員工資、調度、檢修等支出,電務及供電作業的成本,機車牽引作業中的其他機務成本計算方法同上。

(4)按照列車小時歸集成本。至于機車牽引作業中的客運機車折舊而言:單位作業的成本=此月機車牽引作業中的客運機車折舊總額/此月列車小時總數。根據T1的列車小時數,可以計算T1所承擔的機車牽引作業中的客運機車折舊數,然后再根據T1列車的學生人數,計算出T1車上學生所耗費的機車牽引作業中的客運機車折舊數。T1車上學生所耗費的車輛運行作業中的客車折舊數計算方法同上。

(5)按照總重噸公里歸集成本。機車牽引作業中的燃料電力支出而言:單位作業的成本=此月機車牽引作業中的燃料電力總支出/此月總重噸公里總數。根據T1的總重噸公里數,可以計算T1所承擔的機車牽引作業中的燃料電力支出,然后再根據T1列車的學生人數,計算出T1車上學生所耗費的機車牽引作業中的燃料電力支出。T1車上學生所耗費的軌道線路作業的成本計算方法同上。綜上所述,將各作業中學生應承擔的成本數相加,再加上學生運輸的直接成本,便可以得到學生的運輸成本。在計算過程中,雖然存在因素簡化的情況,而且在現實生活中會有車型機型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從而會使得計算會復雜一些,但是這種計算的框架是值得借鑒的。

三、結論

上一篇:安全風險控制下一篇:高校內部控制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