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大學消費行為論文范文

2023-07-29

大學消費行為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使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消費行為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2021年,雖然疫情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但人們的生活和消費習慣性短時間內無法恢復到疫情爆發前。因此,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對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大學生群體的消費行為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對廣州市157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比大學生在疫情前后消費行為、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等方面的變化,綜合分析、思考其消費習慣和消費行為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引導大學生合理、正確消費的建議。

關鍵詞:新冠疫情;消費行為;存在問題;理性消費;引導建議

本文索引:涂先青,彭佳烯,張倩男.<標題>[J].商展經濟,2022(07):-063.

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迫使各行各業停工、學校停學,我國經濟遭受重創,失業率一度高達6.2%。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居民的消費方式和觀念均發生了很大變化。2021年,雖然各地企業與學校已陸續復工、復學,但受疫情常態化的影響,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消費行為恢復程度微乎其微。大學生群體是線上購物消費的主力軍,其消費行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基于我國當前經濟環境對大學生消費行為的變化進行研究,找出大學生消費行為存在的問題,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此外,基于我國現存的經濟情況分析疫情常態化對消費影響的外因,有利于作出穩定國民消費心理、確保消費需求的穩定、加快新冠疫情后國民經濟復蘇的財政政策選擇[1]。

1 調查結果分析

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學生群體的消費習慣和行為,在充分考慮疫情防控需要的基礎上,本次調查以網絡問卷調查的方式選取部分在廣州市上大學的學生群體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157份,回收有效問卷157份,每份問卷設置29道問題,主要包括疫情與非疫情時期大學生的月平均消費、生活費來源、消費方式和購物渠道、儲蓄習慣、網購頻率等問題。

在進行數據分析前,以“重測法”進行問卷信度檢驗,確保所回收問卷的可靠性。選取15位待測對象填寫問卷,間隔一周左右后,再對同一批調查對象進行檢測,比對分析兩次調查檢測結果,通過計算得出重復相關系數R,計算公式為R=s/(m*n)。其中,R:重測信度系數;S:兩次填寫問卷結果一致的題目數量和;m:重測問卷數量;N:重測問卷題目數量。

重新調查得到的反饋顯示,s=404,m=15,n=29,代入上述公式可得R=0.929,說明兩次檢測的一致性程度較高。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具體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大學生生活費來源。通過對樣本數據的觀察可以看到,高達93.63%的大學生生活費來源于父母,僅有極個別同學憑借課余兼職大致實現了經濟獨立。這說明,絕大多數大學生日常消費水平取決于父母的經濟條件。同時,大學生子女的日?;ㄤN直接影響父母或家庭的經濟狀況。獎助學金、兼職工作及個人其他儲蓄是大學生就讀期間最主要的非家庭經濟來源,但僅有不到7%的同學以此滿足個人生活的消費需求。這反映出當前絕大多數大學生對家庭經濟的高度依賴,獨自抵御經濟風險的能力非常有限(見圖1)。

(2)大學生日常生活費用。調查顯示,無論是疫情期間還是非疫情期間,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基本都集中在600~1200元,半數同學表示剛好夠用,但有17.09%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生活費不夠用,27.22%的人則認為自己的生活費有富余,由此反映出學生群體間對每月生活費需求的較大差異。54.43%的學生的生活費主要用于外賣餐飲,20.25%的大學生生活費主要用于休閑娛樂,比如旅游、聚會等。通過SPSS分析發現,疫情期間的生活費和非疫情期間的生活費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142,接近于0,并且p值為0.327>0.05,說明這兩者之間并沒有相關關系,即新冠疫情的爆發對大學生日常消費的數額并沒有產生太大影響。60.76%的學生認為疫情期間消費情況相比正常情況下沒有明顯變化,也側面印證了這一點(見表1、表2)。

(3)疫情對消費方式的影響。數據顯示,疫情發生前,有36.94%的學生會選擇到實體店進行消費,近距離地感受商品。而疫情爆發以后,這一占比下降到19.75%。表明,在疫情的沖擊下,大學生減少了線下消費,也側面反映出新冠疫情對線下實體經濟的沖擊不小。此外,可以很明顯地看到,疫情發生后大學生對商品運輸途徑及消毒措施的關注度有所提高,從原本的7.65%上升到36.95%;在疫情期間幾乎不網購的大學生比例為19.62%,比疫情前的7.59%翻了一番。本文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意識,疫情期間對來源地廣泛的網購商品保持警惕,為了防止過多接觸轉移次數高、接觸環境雜、安全性不明的快遞包裹帶來的病毒感染風險,主動降低了網購和外出頻次(見圖2、圖3、圖4、圖5)。

(4)消費習慣與理財意識。數據顯示,有30%左右的大學生并不在意自己的日?;ㄤN,70%左右的學生對自己每月的花銷情況并不明確或只是大致掌握,對自己生活費有明確規劃的學生只有20%左右。與此同時,超過6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對商品價格并不十分在意。值得注意的是,有31.85%的大學生已經或正在超前消費,主要借助花唄等互聯網信貸平臺滿足其超前消費需求。綜上可知,對普遍缺乏經濟能力的大學生來說,大部分人沒有形成良好的消費規劃和理財意識,對商品價格也不敏感,隨意消費的情況不在少數,甚至并不在意日?;ㄤN用在哪里、花了多少,容易產生沖動和盲目消費。

總而言之,學生有意識、無意識的從眾消費心理、攀比消費心理及沖動消費心理都促使消費結構越來越偏向享受型消費,影響學生自身消費觀的健康發展[2](見圖6)。

大學生處在人生成長成熟的重要過渡時期,表現在消費行為上,則是具有一定的自主消費意識,傾向于按照自身意愿選擇和消費,擁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卻又容易走偏。同時,其不夠成熟表現在自身經濟能力、理財意識和理財能力欠缺等方面,心智不夠成熟從而缺乏理性,容易受廣告效應、攀比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盲目消費。因此,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2 大學生理性消費的思考與建議

2.1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踐行健康消費方式

當前的大學校園中仍有不少學生深陷感性消費的誤區,一個月省吃儉用只為了買一件游戲裝備或化妝品,每每“喜歡就剁手”,存在許多從眾心理、攀比心理、求異心理等不良消費心理影響下的沖動、盲目消費。作為欠缺經濟能力的大學生,理應認識到如此“野蠻消費”給自己和家庭帶來沉重經濟負擔的同時,也可能給自己的身心健康帶來負面影響。應當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講究求實消費,以滿足日?;旧钚枰獮橹?注重自我提高和發展消費,把有限的資金用于投資自己、提高自己;適度以富余資金滿足生活娛樂休閑需要,杜絕愛慕虛榮和享樂主義消費,共同踐行健康、理性的消費方式。

2.2 加強分辨能力和自我掌控能力

在互聯網時代,抖音、小紅書等互聯網平臺及網絡直播帶貨等營銷手段鋪天蓋地而來,輕易便能滲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這些商家往往打著“打折”“促銷”“滿減”“福利”等口號刺激人們的購買欲,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群體很容易受到廣告的干擾和誘導,即使是本身不需要的商品,也會受到營銷廣告的驅使,抱著“不買白不買”的心態“買買買”。第一,需要大學生群體提高自身分辨能力,認清商家的營銷手段,明確哪些商品是自己真正需要的。第二,加強對自身消費的掌控能力,可以借閱讀、運動等轉移注意力,控制自己被廣告營銷激起的消費欲望,理性適度消費。

2.3 強化理財意識和能力,制定合理消費規劃

絕大多數大學生的生活費都由家庭負擔,本身不必操心經濟來源[3],更無法切身體會“血汗錢”來之不易,自然難以意識到制定一份科學、合理的消費規劃的重要性,以至于在日常消費時盲目樂觀,“想買就買”甚至超前消費,導致“吃土”現象在大學生群體間廣泛存在。為了滿足一時的消費需求,冒著信用違約風險透支未來生活質量,既不利于大學生科學理性消費習慣的養成,又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發展,網絡信貸的“滾雪球”效應甚至會使大學生因為無力償還貸款導致整個家庭背負巨大的經濟負擔。第一,大學生群體應當認真反思自身消費行為,做到量入為出,適度消費。第二,利用課余時間主動學習投資理財知識,強化理財意識和理財能力,利用閑置資金理性適度投資理財。第三,制定合理的消費計劃,謹慎用好網絡信貸工具,管理好自身信用,幫助形成健康的消費習慣。

3 結語

在大學生思想修養的培育中進行消費觀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其在消費行為中能夠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學會科學消費、理性消費,提高自身消費的合理性,做有經濟頭腦的消費者[4]。高校本身肩負著為國家和社會育人的特殊使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應著重從高校教育教學層面入手,將消費觀教育視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充分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倡導量入為出、儉而有度的消費觀念,既不追求高端享受消費和過度超前消費,又不鼓勵過分抑制的吝嗇消費,而是從自身或家庭經濟條件出發,在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礎上,利用富余資金適度進行發展性消費和享受性消費,保障和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張平,王靜敏.新冠疫情影響下財政政策的需求約束與政策選擇:基于居民消費的研究[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38(4):37-46.

鄭宜帆,湯珂涵,王露,等.“95后”大學生消費結構調查與思考:以北京市部分高校為例[J].統計與管理,2020,35(6):92-98.

丁玉,王建祥.新冠疫情對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以江寧大學城為例[J].商展經濟,2020(12):40-43.

閆纓.當代大學生消費觀研究述評[J].中國青年研究,2005(1):77-79.

大學消費行為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移動終端時代網絡游戲已成為州市大學生休閑娛樂生活的重要選項。選取楚雄師范學院大學生為典型樣本,對網絡游戲消費行為進行問卷調查與數據分析,同時基于營銷4P策略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即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銷策略。游戲企業在實名認證的基礎上完善職業認證機制,讓大學生進行認證后在購買游戲商城內道具時也有折扣優惠。

關鍵詞:網絡游戲;消費行為;營銷策略

隨著我國全面進入移動終端時代,網絡游戲已成為眾多網民生活中滿足娛樂的新選擇。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從年齡結構看,10~39歲網民群體占總體的65.1%,其中20~29歲網民群體比重最大,高達24.6%;從學歷結構看,受過??萍耙陨辖逃木W民群體比例為20.2%。顯然,大中專學生已成為網民主要群體,并且在逐漸成為網絡游戲玩家的主力軍。當前,我國高等學校共計2 956所,州市院校約為1 528所,州市院校在我國高等學校中占比約為51.69%。由此可見,州市院校在校大學生的數量是極為龐大的。目前,大多數文獻對大學生網絡游戲消費的研究以全國性大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州市院校方面的調查研究并不充分。為此,以州市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索其在網絡游戲方面的消費行為,并提出相應的營銷策略,這對游戲開發商和運營商具有重要的實踐參考價值。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分析

(一)樣本選擇

課題組以大學生網絡游戲消費行為為研究對象,調查對象為楚雄師范學院的學生。調查問卷通過效度與信度檢測,采取紙質問卷發放與網絡問卷發放相結合的方式。針對大學生對于網絡游戲的態度、游戲類型的選擇、游戲的目的、對未來網絡游戲產品的預期等進行調研。本次調研發放問卷共300份,回收有效問卷為290份。

(二)數據分析

1.性別特點。調查數據顯示,網絡游戲玩家的有284人,其中男生147人,占總數的50.69%,女生玩家占總數的49.31%。由此可見,網絡游戲玩家群體在性別結構上差異并不明顯。在游戲選擇方面,移動端游戲成為男女游戲玩家共同的最熱選擇,占比達35.21%。選擇電腦端游戲的男性玩家占比較女性玩家大,而選擇網頁游戲和各類APP快捷小游戲的玩家女性占比較大。

2.游戲目的。關于游戲的目的,本次參與調查的人員選擇最多的一項是“排遣寂寞無聊”,占比為51.76%。其次是“認為虛擬社交輕松簡單”“結識新朋友”,占比為51.39%?!靶蓍e娛樂,打發時間”,占比47.54%?!霸谟螒蛑刑岣叩燃?,獲得成就感”這一項占比達46.13%。在問卷題項“通過游戲玩家獲得了什么”中,認為“游戲提升了成就感”的居高不下,占比46.6%。44.54%的玩家表示通過游戲認識發展了新友誼。由此可見,玩家游戲的目的一方面是滿足課余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是在游戲中獲得成就感之類的心理滿足。

3.游戲產品。從游戲產品看,實物類產品、虛擬產品的比例分別為34.51%、65.49%??梢?,網絡游戲產品基本以虛擬產品為主,例如游戲商城中的道具、Steam平臺或其他游戲運營公司發售的各類付費游戲,實物產品推出相對較少。

4.消費情況。在本次調查中,有75.86%的人表示愿意在游戲中充值消費。而被調查者中生活費在1 000~2 000元之間的167人中有68.63%的人每月在游戲中花費低于或等于200元。每月在游戲中消費500元以上的人員占比0.9%,且這部分人群生活費相對較高。由此可見,大學生每月在游戲上的消費受生活費影響較大,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可支配收入情況在游戲中理性消費。

5.購買游戲產品渠道。在本次調查中,線上直充渠道成為所有人購買游戲產品的首要選擇?!坝⑿勐撁恕薄巴跽邩s耀”等,消費充值的渠道為線上充值,例如微信、支付寶直充。線下充值現在因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幾乎已經銷聲匿跡。

6.玩家了解游戲信息渠道。調查結果明顯,26.41%的玩家獲知所玩的網絡游戲主要由于新媒體廣告吸引,25%的玩家是因為受到周圍同伴的影響,而受線下宣傳活動吸引和受相關游戲網絡直播影響的玩家占比較少。目前,玩家獲取游戲信息的渠道多半受新媒體影響,大部分人了解游戲信息的渠道,除了傳統的游戲官網外,還有游戲公眾號、官方微博、游戲直播平臺等。

綜上可見,在性別分布上,調查結果表明當前大學生網絡游戲玩家群體的性別結構差異并不明顯。目前最受大學生歡迎的是“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兩款游戲。女性玩家在游戲選擇上將視角放在了更多元化的游戲上。在游戲選擇上,調查顯示,網絡游戲市場不再以電腦端游戲為主,移動端游戲已是當前游戲市場的主流。在玩家對于網絡游戲產品期望方面,玩家不僅對傳統的線上產品有所期待,他們對實物產品也有所期望。其次,在游戲消費方面,大學生較為理性,極少存在過度消費的現象。當下游戲玩家接收游戲信息已不再局限于官網信息公告或游戲內版面宣傳,官方公眾號、游戲自媒體爆料都是玩家目前了解游戲信息的重要渠道。

二、營銷策略

(一)產品策略

1.性別差異縮減,以全性別玩家為市場開發主導對象。男性玩家面對游戲時,“競技”“對抗”“勝負”“斗爭”是他們選擇游戲的主要標簽。早年間游戲開發商開發了不少“男性向”游戲,而同時期的女性游戲市場幾乎處于空白狀態,這就導致了網絡游戲玩家一直是男性占主導地位?!皯倥c制作人”的橫空出世,讓游戲開發商看到了女性玩家的數量及消費能力,女性游戲市場也開始充實。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網絡游戲玩家性別差異并不明顯,且男女玩家數量基本持平。游戲玩家群體性別差異縮減對于游戲企業來說是一個良好的機遇。如“QQ飛車”的競速模式和休閑板塊就實現了男女玩家在同一個游戲中互動的需求。游戲企業可以在同一款游戲中以性別偏好細分為三個市場區域——男性偏好區域、女性偏好區域、中性偏好區域,針對三個區域的玩家開發不同的游戲模式。在滿足玩家本身偏好需求的同時,滿足了玩家對其他區域探索的期望,也簡化了玩家想要嘗試新模式、新游戲的程序。

2.開發重心轉移至移動端游戲。針對大學生這個市場,企業還是要將開發重心放在移動端游戲上??蛻舳擞螒驅ν婕揖W速、電腦硬件要求較高,時間靈活性要求大。移動端游戲具有設備要求較低、不受場景時間影響的特點,所以移動端游戲無論設備要求、場景要求、時間要求都是極大程度地符合大學生的碎片化娛樂。

3.開發實物類產品,激發玩家消費欲望。調查顯示,玩家對實物產品是有所期待的。游戲公司可以以旗下某款游戲與電子產品企業合作推出聯名款電子產品,或是與某服裝企業推出聯名T恤、襯衫等。例如,“王者榮耀”可以和手工業制造企業推出游戲正版英雄手辦,“絕地求生”可以與服裝企業合作將游戲中的人物衣服制作出實體衣物。

4.以玩家意見為中心進行產品開發創作。在以往的模式中,游戲企業與玩家之間是單向的信息傳遞。游戲企業想要獲取更大收益,就要學會傾聽玩家意見,讓玩家切實參與到產品的開發創作中來。以“王者榮耀”為例,游戲官方舉辦英雄皮膚創作大賽。游戲玩家自行設計英雄皮膚向官方進行投稿,全體玩家投票選出最受歡迎的設計并由游戲官方進行皮膚建模后上架。

(二)價格策略

1.從學生角度出發合理確定產品價格。大學生較其他學生群體,可支配收入相對較多,但也是有限的。此次調查中,有62.32%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網絡游戲產品價格過高,且其中有23.24%的人由于價格過高而不進行消費。游戲公司要吸引大學生群體進行消費,要充分考量大學生的可支配收入情況與開發游戲產品所耗費的成本來制定價格。

2.多方合作降低消費門檻。網絡游戲離不開網絡,網絡的傳輸速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玩家的游戲體驗。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校園網難以保證游戲體驗,而移動網絡成了大學生的首選。但移動網絡存在的通訊套餐五花八門難以選擇、流量套餐資費較高的問題將一部分人拒之門外。游戲企業可以與通訊公司合作,推出聯名通訊套餐,增加套餐內的游戲專用流量額度的同時降低套餐的資費,或者辦理聯名套餐在購買游戲道具時給予一定優惠。

(三)渠道策略

1.優化充值方式,提升玩家充值熱情。自從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線上支付方式成為主流后,游戲充值方式一直是線上充值。在保持目前的線上充值外,游戲公司可以創新更多的充值方式,讓消費者對充值有所期待。例如,將傳統的游戲點卡進行創新升級。根據游戲創造不同系列的套圖,在點卡上影印不同的圖畫以盲盒的方式進行包裝后售賣。消費者可以通過購買點卡來進行集卡活動。集卡活動在滿足消費者收藏欲望的同時,也讓消費者對購買到的點卡印圖案有探索的欲望,從而提升玩家充值熱情。

2.豐富線下活動,增強玩家對產品的依賴。網絡游戲為玩家所構建的世界屬于“二次元”的虛擬世界,而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為“三次元”。漫展、KPL職業聯賽使得二次元與三次元破壁結合,玩家可以在漫展扮演游戲角色,而各類職業聯賽讓玩家從虛擬世界中的成就感延伸至現實世界。本次調查顯示,消費體驗與獲得尊重是大學生充值的主要原因,而這些尊重和成就感都是在游戲中的虛擬世界里。豐富線下活動,例如舉辦“校園杯電子競技大賽”,讓玩家以現實中的真實身份進行游戲對抗,從而在現實世界中感受更強烈的成就感。

(四)促銷策略

1.良好運用新媒體平臺進行促銷。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導致了人們從傳統娛樂方式向碎片化娛樂轉變。大學生的娛樂時間更為碎片化。許多大學生更愿意在碎片化的時間段刷抖音、刷微博來接收信息。游戲官方的官網公告促銷方式太單一,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抖音短視頻都是當下熱度較高的新媒體平臺,值得利用。其次,游戲直播的高自由度、主播與觀眾的高互動性讓游戲直播成為直播行業中的大熱版塊,各類主播從而收獲自己的粉絲群體并獲得一定影響力,其粉絲愿意為他們所推廣的產品買單。游戲企業在促銷時要運用這種影響力,例如與某主播合作推廣本企業游戲產品時,給予該主播粉絲特定的優惠政策。

2.利用節假日大力促銷。節假日促銷是一種傳統的促銷手段,具有集中性、突發性、反常性和規模性的特點。節假日是特殊的,是具有儀式感的。大學生作為時代中的新興人群,他們有更強的儀式感。游戲企業要利用消費者這種儀式感進行促銷,讓他們能用較平時更低的價格購買到具有紀念意義的產品,從而滿足內心的儀式感。

3.完善身份認證機制,給予大學生認證優惠。大學生的可支配收入限制了這個群體的消費水平。面對學生這個群體,京東、愛奇藝、支付寶都采取了用戶進行學生認證就給予特定優惠的方式來吸引大學生進行消費。游戲企業同樣可以使用這種方式,現下市場上的網絡游戲均需要實名認證,游戲企業在實名認證的基礎上完善職業認證機制,讓大學生進行認證后在購買游戲商城內道具時也有折扣優惠。

參考文獻:

[1]  孟玉潔.大學生游戲消費調查研究與分析——以合肥某高校為例[J].現代交際,2019,(22):147-148.

[2]  黃曄昕,何增輝,韓亞平.基于游戲開發商視角的大學生網游消費行為分析——以上海建橋學院為例[J].價值工程,2020,(1):53-54.

[3]  李俏斕,李曉輝,李梓佳.大學生網游消費現狀調查及研究——以江蘇大學為例[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8,(10):13-15+18.

[4]  井思博.手游全民化趨勢及營銷策略分析——以“絕地求生”為例[J].現代商業,2019,(16):13-14.

[5]  胡磊.利用經典“4P理論”指導手機游戲營銷[J].市場周刊,2016,(11):66-67.

大學消費行為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消費是經濟生活、文化生活與社會生活的連接點。衡量消費特性的重要指標是消費結構和消費行為的狀態與性質,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消費市場規模巨大,女大學生作為大學校園里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其消費支出情況無疑是支撐這道亮麗風景線的基石。本文通過分析高職院校女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現狀、特點,在此基礎上總結出針對女大學生市場的營銷策略,完善整個消費市場。

[關鍵詞]消費行為;女大學生;營銷策略

消費者行為與企業的營銷策略之間是互相影響的關系。一方面,消費者行為影響企業的營銷策略,企業對消費者的了解越多,制定出成功營銷策略的機會就越大。另一方面,營銷策略也影響著消費者行為,消費者行為分析是形成市場營銷策略的基礎,消費者對整體產品的反應,決定這些策略的成敗。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著重大的變化,高職院校的女大學生變化更加突出,她們既是社會消費大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有其自身的獨特性。

1女大學生消費行為現狀

11消費來源

消費來源是女大學生消費的前提,來源渠道和數量的不同都將直接影響女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女大學生的消費來源有多種渠道,主要包括:第一,父母的固定供給。第二,學校的生活補貼、獎學金。第三,自身通過勤工儉學(如“促銷”)獲得的收入和親朋好友或戀人等給予的資助。

12消費水平

女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就是指除去學雜費以外的所有開支,雖然絕大多數女大學生的生活費都由父母提供,但由于家庭、地域及自身的差異,她們之間的消費水平還有很大的不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21消費水平的地域差異

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直接決定本地區居民的收入水平,而居民收入水平又將直接影響居民的消費能力。來自大中型城市的女大學生消費水平最高,其次是小型城市或城鎮,最低的是農村。當然也不排除其中貧困生高消費的現象。

122消費水平的年級差異

不同年級女生消費水平各不相同,女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與年級呈正比例關系,所處年級越高,離步入社會的時間就越近,就越容易受到社會消費環境的影響,因此,不知不覺中消費行為就具有了成年人的態勢,消費水平也就隨著年級的增長水漲船高了。月消費水平最高的是大三的女學生。這一方面是因為隨著年級的增長,女學生的消費水平相應提高,但是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大三的學生馬上就要進入社會,要參加各種形式的招聘會,準備各種材料,準備面試服裝,尤其是女生,衣服、鞋子、化妝品、美容美發等費用會明顯上升,這也客觀上加大了女大學生的消費支出,消費總額的擴大也就直接導致了平均消費水平提高。

123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消費水平差異

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行,使我國家庭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原來傳統的多子女家庭結構基本上都被 4-2-1 家庭結構取代,獨生子女成為了整個家庭的中心,導致了獨生子女一代沒有“預算約束”的觀念以及超前消費的理念甚至過度消費的現象。獨生子女的消費水平明顯高于非獨生子女。

13消費結構

結合女大學生的實際消費情況,將女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劃分為四種類型,即生存消費、享受消費、發展消費和社交消費。

131生存消費

所謂生存消費就是指滿足人類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費,主要包括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大部分人們的生活都達到了小康水平,這個時候人們就開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吃更加注重營養,穿更加注重時尚和品質,住更加注重舒適度,行更加注重安全和快捷。因此女大學生普遍希望自己能吃得健康、穿得時尚、住得舒服,這也使得女大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花費較大。屬于女大學生生存消費的項目中購買零食和服裝飾品是除了伙食消費之外花費最多的兩項,由此可知,女大學生的生存性消費在總消費中所占比例較大。

132享受消費

享受消費是指為了享樂而進行的消費,大學生的享受消費主要包括娛樂(看電影、KTV 等)消費和旅游消費。物質生活的極大發展,給人們的生活也帶來了更多的休閑娛樂方式,游走于時尚前沿的女大學生開始不滿足于宿舍、食堂、自習室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而越來越多的選擇出入 KTV、酒吧、健身房、網吧等娛樂休閑場所,或者出外旅游。

133發展消費

所謂發展消費是用于人類自身發展需要的消費,女大學生的發展消費主要是學習消費,學習消費的內容主要有購買書籍、打印復印資料、計算機、英語過級培訓等。

134社交消費

社交消費是指大學生用于人際交往方面的消費,主要包括:聯絡、請客、戀愛、送禮等。為了搭建和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娛樂消費成為了一個很好的途徑,這部分消費通常有“聚餐消費”“KTV 消費”“送禮消費”等。

2高職院校女大學生消費行為特點

高職院校女大學生消費行為的趨向,是決定和影響消費者的各種內在因素和外部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偟膩碚f她們的消費行為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21消費來源呈現多元化

女大學生的消費來源多樣化,非家庭收入增加明顯。家庭仍然是女大學生主要的消費來源。此外來自國家、企業、學校設立的不同層次、不同金額的獎助學金,也成為女大學生重要的消費來源。另外,女大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不斷增強,她們更希望自己利用課余時間打工來賺取生活費,適當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同時也可以鍛煉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這即使她們的收入來源多樣化,也滿足她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開支。

22消費水平不斷提高

相關數據顯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是 70 年代中期的 20 倍左右,是 90 年代中后期的 16 倍左右。獎助學金金額和范圍的擴大,使得一些原本不具備消費能力的學生擁有了額外的消費能力,促成了消費水平的提高。此外,嚴峻的就業形勢及求職過程中的性別歧視,使得女大學生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充分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和節假日外出兼職打工,積累經驗,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進了她們消費水平的提高。

23消費方式超前,網絡電子消費趨勢明顯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的普及,電子商務的日新月異,傳統的進店現金消費也由于支票、信用卡、網上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的興起而使交易方式發生了轉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更加便捷,出門不用帶那么多的現金,一卡走天下,既方便又安全。女大學生始終走在流行潮流的前線,從來不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在消費方式上也不例外。網上銀行,信用卡,借記卡,會員卡的普及使社會進入了刷卡消費時代,消費從此變得更加方便快捷。

3針對女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營銷策略

營銷策略是一個設計影響消費者行為以取得組織目標的計劃,其目的就是影響消費者。在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市場經濟時代,面對新的形勢和市場環境要求,企業在營銷過程中必須深入研究女大學生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有針對性地采取營銷策略。

31產品策略:產品應求美、求新、求特

首先,產品設計要有美感。愛美是女性的天性,作為新時代年青一代的女大學生更是如此,她們在購買商品考慮的因素當中,美觀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在購買某一產品時,產品的第一印象很重要,產品本身的色彩、形態、工藝、裝飾、線條會給人們帶來視覺的直觀感受,所以在設計產品時,我們要注重產品線條的藝術形態,給女大學生帶來視覺上的美的享受,喚起一種本能的女性意識。

其次,產品設計要時尚。女大學生具有超前和時尚的消費觀念,她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強,對流行時尚風格的變化也要比男生更加敏感,所以富有流行時尚風格的產品設計更能激起女大學生的消費欲望,同時要積極加強對新產品的研發,滿足女大學生不斷更新的消費需求。

最后,產品設計要彰顯出個性。由前面的分析我們知道,女大學生的消費逐步由溫飽型向享受型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她們在追求物美價廉的同時,更加重視個性化的滿足,消費向多樣化、個性化和差異化發展,企業應該迎合女大學生這種個性化的消費心理,產品的設計既要從色彩、形態、樣式等方面滿足女大學生對美的追求,同時也要努力塑造產品的個性化形象來滿足女大學生個性化的心理需求。

32價格策略:采取逆向定價法和差異化價格策略

首先,可以采用逆向定價方式,女大學生主要是依賴性消費,生活來源主要是家庭供給,這樣她們的消費就受到了限制,在購買商品時對價格極為敏感,因此企業在對產品定價時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女大學生對該產品愿意接受的最高價格,然后再考慮該產品的成本費用,制定出產品的價格,這樣該產品的價格既能為企業帶來利潤,又在女大學生所能承受的范圍之內。

其次,也可以制定差異化的價格策略,女大學生由于消費水平的不同,可以分成享受型、溫飽型和困難型三個不同的層次,不同層次對價格的接受程度不同,享受型的女大學生可以接受較高的價格,而困難型的女大學生只能接受較低的價格,溫飽型的介于兩者之間,為此,企業應該把價格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

33渠道策略:增加網絡銷售渠道

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信息檢索、人際溝通、休閑娛樂、購買商品等都可以在網上完成,網絡縮小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F在生活節奏加快,在網上購物既節約了時間成本且價格較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網上消費。

女大學生很容易也很樂意去嘗試一些新事物,很快地融入到這種新興的購物方式中來。因此,企業針對女大學生可以采用網絡營銷渠道方便女大學生購物。具體做法:第一,實行產品定制。女大學生在從眾的同時也追求個性化,實現產品定制可以滿足女大學生個性化的需求,網絡銷售的低成本,可以使女大學生的這一需求得到滿足。第二,盡量縮短物流時間。廠商應該努力提高快遞速度,增加消費者網上體驗的正面印象。第三,網絡購物畢竟還是一種新興的購物方式,女大學生尚未形成穩定的網購習慣,為了鞏固和發展女大學生網購習慣,企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增加商品的附加價值,比如,送小禮物、贈送免郵卡、贈送積分等,以此來強化女大學生的網購習慣。

34促銷策略:附送贈品、折扣誘人

首先,附送贈品。女大學生的經濟尚未獨立,所以在購買商品時,價格是很重要的因素,同時,女性都有愛占便宜的習慣,附贈品策略正是迎合了女性的這種心理而產生的,企業可以通過贈品策略改變傳統的“買一贈一”“買大贈小”的促銷策略?;瘖y品消費是女大學生消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企業在銷售化妝品的過程中就可以運用這種附送贈品的促銷手段,例如,某女大學生購買洗面奶,企業可以提供小包裝的洗面奶、爽膚水、乳液、面膜等多種贈品來取代只送一個化妝包,雖然價值是一樣的,但是贈品的數量多,同時贈品的包裝小,在外出游玩的時候攜帶也方便,女大學生會覺得自己占了便宜。

其次,打折也是一種有效的促銷方式。打折對女大學生的誘惑很大。商家可以直接對商品進行打折,也可以利用“買 100 送 30”、“100當 200 花”這些間接的折扣方式來吸引女大學生的消費,這既可以讓女大學生感到實惠,又能增加企業的銷售量。

此外,企業在面對女大學生顧客時還應該強化服務,注重情感引導,提供舒適的購物環境,培育女大學生的品牌忠誠度。

4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在面對女大學生消費者進行營銷決策時,必須充分考慮她們的消費現狀和消費特點。同時,還要注意女大學生消費模式也是動態發展的,只有在認真分析、研究她們消費行為的變化趨勢的基礎上,合理制定和調整企業的營銷策略,才能實現企業長期的、可持續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寶義,張黎萍大學生消費現狀的理性分析——基于山東經濟學院大學生日常消費情況調查結果的分析[J].山東經濟,2006(3).

[2]桂永峰武漢市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09

[3]范金鳳武漢市女大學生消費行為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8

[4]王淑華當代女大學生消費行為探析[J].經濟科苑,2009

[5][美]菲利普·科特勒市場營銷[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1).

[6]羅紀寧消費者行為研究進展評述:方法論和理論范式[J].山東大學學報,2004(4):98-104

[7]劉曉昆我國消費環境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及對策[J].經濟縱橫,2008(2):64-66.

大學消費行為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消費心理;消費特點;消費市場

一、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特點

大學生是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群體,有著不同于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特點。

(一)大學生以感性消費為主導。大學生通常是沒有經濟來源的,經濟獨立性較差,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常常不能理性地對消費成本與價值進行衡量。大學生還不能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同時消費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廣告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沖動消費。

(二)大學生消費對品牌的忠誠度高。大學生消費經常會相信自己的心理感覺和真實體驗,消費不看價格,只要認為好就買。如果對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心理和體驗,就會對此品牌形成好的印象,從而堅持使用,并始終保持對此產品品牌良好的忠誠度。

(三)大學生消費傾向呈現多元化。當今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彩,大學生們早已不再滿足于教室、宿舍、食堂三點一線的單調枯燥生活。娛樂消費、運動消費、手機電腦以及新型的IT產品消費成了大學生消費的熱點。大學生的消費呈現出明顯的多元化趨勢。

二、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和消費層次分析

大學生經濟尚未獨立,在生活費來源方面,有的同學多依靠父母,有的同學依靠助學貸款,有的同學能獲得獎學金,還有的同學通過打工補貼日常開銷,當然也有極少數同學還需申請減免學費。由此可見,大學生生活費主要的經濟來源是來自父母,但來源逐漸趨向于多元化。

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用于日常衣食住行,消費金額較大的比如手機、電腦、各類培訓并不包含在其中,形成額外消費。時下電腦已成為大學生主要消費品,高校大學生是電腦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年級越高,電腦的普及率越高,大一剛入校新生僅有30-40%的學生擁有電腦,而大四學生中擁有電腦者已經高達80-90%。

大學生消費結構呈三角形的結構。家庭明顯富裕的同學位于三角形的上端,人數相對少,他們擁有名牌電腦、名牌手機等貴重物品;家庭比較貧寒的同學則處于三角形的下端,人數相對多,他們往往要靠勤工儉學或助學貸款來維持大學正常生活;其他同學則位于三角形的中間,他們衣食無憂,生活水平居中。從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從三角形的上端到三角形的下端依次消費水平降低,體現了大學生消費的層次性。

三、大學生消費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大學生消費直接影響著家庭生活水平。平均每年約一、兩萬元的大學生費用對于一個工薪家庭來說,負擔不輕。拿普通工薪家庭三口人來說,滿足一個大學生一年的消費需要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別對于農村的家庭而言更是。雖然由于經濟的發展,城市和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家庭開支用于大學生消費的比重在逐漸下降,但下降速度緩慢且大學生消費之大仍然是某些家庭難以承受的。一個大學生的消費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而在農村甚至可占到80%-90%。無疑,目前大學生的消費已經給學生本人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壓力,尤其對一些貧困家庭,有些同學需要通過申請助學貸款來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

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和消費行為不僅僅只影響家庭,大學生消費還直接影響著整個消費市場和國民經濟。目前,大學生消費市場已經逐漸形成,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大學生消費市場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的正確引導

綜上分析,大學生消費不僅僅只關系到自己、學校、家庭,而且還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發展。因此要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的正確引導。

(一)引導大學生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理智消費。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的經濟來源大多依靠家庭,大學生消費時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大學生消費要具有維權意識,社會中欺騙消費者的各種不法行為屢禁不止,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大學生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消費權利。

(二)加強對大學生正確消費觀念的培養。目前高校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行為和特點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由于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還有相關課程內容設置的因素,與人生觀、價值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得到充分開展,從而難以達到對大學生消費真正的指導,學校應下大力氣加強對大學生正確消費觀念的培養。

(三)加強大學生合理儲蓄的宣傳力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銀行等金融機構應加強大學生合理儲蓄的宣傳力度,量入而出,提倡理性消費和節約思想,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科學的消費意識,塑造節約型的社會理念。

總之,大學生是一支特殊的社會消費群體,有著獨特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經濟上尚未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使得大學生消費呈現出許多矛盾。大學生消費會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也會影響到方方面面。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養成階段,容易受家長、教師、同學及社會其它成員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健康的消費觀念是擺在社會面前的一個難題。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的大規模擴招,大學生消費市場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學生消費市場是一個規模和潛力都很巨大的市場,如何規范并合理的發展這個市場也是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在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學生消費才會更加合理。

參考文獻:

[1]阮氏云英,楊青.中越大學生網絡購物的調查分析——以昆明和河內大學為例[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12.

[作者簡介]龐麗群(1965-),副教授,吉林工商學院經濟貿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會計學、財務管理。

大學消費行為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大學行為文化建設是大學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行為文化是在大學系統中長期形成的、并通過大學各主體的行為活動而展示出來的文化形態的總和,它既具有文化的歷時性的特點,又在表現形式及功能上不同于大學文化的其他組成部分。大學人是大學行為文化建設的主體,大學行為文化體現于大學人為實現大學目標而進行的文化活動中,大學校風是大學行為文化的本質表現形式。進行大學文化建設必須加強大學行為文化建設,倡導優良校風的培育。

[關鍵詞]大學行為文化建設;大學人;大學文化活動;校風

當前中國大學已經隨著擴招及大調整的基本結束步入了提高教育質量、堅持和諧發展的探索之路,此時大學文化建設的問題引起了高教界及學界的重視,對此問題的探討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熱烈程度。目前學界對大學文化建設的內容并沒有權威的詮釋,筆者認為,當代大學文化建設是當代大學精神文化建設、大學物質文化建設、大學制度文化建設、大學行為文化建設和大學媒介文化建設共同構成的一個整體系統。資料顯示大學精神文化、大學物質文化、大學制度文化的建設基本上已被廣泛關注,但是對大學行為文化及大學媒介文化建沒的研究成果不多。本文試從理論建構及落足實踐的角度對大學行為文化建設作一初步探討,以期豐富大學文化理論,并對大學文化建設能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一、大學行為文化的涵義

《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對行為的解釋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在外面的活動”,具體而言,行為是行為主體本能地回應內部或外部的某種刺激的活動和自覺地為了某種需要而進行的有目的的活動。在此意義上,行為是動物界的共同特征,就人而言,行為是人通過內在的生理和心理作用,而產生的本能和自覺的外顯性活動,是人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和表現。文化行為是相對于野蠻行為、粗俗行為而言的,它是指人類在主觀意識支配下,理智地按照某種規范進行并取得成果的客觀活動。行為文化,直接源于人類由野蠻時代進入到文明時代的文化行為,是人類長期、豐富、進步的文化行為積淀下來的社會心理、思維方式和風俗習慣等具有外顯性文化形態的總和。文化行為是行為文化的基礎,行為文化則是文化行為的升華。

在由多系統組成的人類社會這個生存體系中,每一子系統都有其不同層面的文化形態及獨特的行為文化,大學作為實施高等教育的專門機構,既是相對獨立的社會系統,又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在大學系統里,一方面,大學人在大學精神的導引下,遵循大學發展規律,為了實現大學理想而進行著與高等教育有關的各種行為活動,這些活動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逐漸形成了獨有的特色;另一方面,沒有大學人及其行為活動,作為社會機構的大學就不會存在與發展。因而我們在研究大學文化時,如果談及大學精神文化、大學物質文化、大學制度文化,就不能不談及大學行為文化。筆者認為大學行為文化是在大學系統中長期形成的、并通過大學各主體的行為活動而展示出來的文化形態的總和。大學行為文化是大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具有文化的歷時性的特點,又在表現形式及功能上不同于大學文化的其他組成部分。

大學行為文化基源于大學系統內大學人的各種文化行為,大學人是大學行為文化建設的主體,大學行為文化體現于大學人為實現大學目標而進行的文化活動中,又通過各種文化活動反映了大學人所共同具有的理想志向、愿望和行為習慣等,從而在教學、科研、學習、管理等群體活動中形成了一種集體行為風尚,這種集體行為風尚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校風。關注大學行為文化建設,推動大學文化的整體發展,有必要從時代的需要出發關注大學人的素質發展,并依據大學的發展規律加強大學優良校風的培育。

二、大學行為文化的主體

談行為文化離不開行為文化的主體。大學行為文化的主體主要包括一支具有人格魅力、學術造詣深、善于治學育人和科學研究的教師、科研人員隊伍,一支高素養的行政管理和教學服務人員隊伍,一屆屆朝氣蓬勃、志向遠大、知識豐富的學生團體。

(一)具有人格魅力、學術造詣深、善于治學育人和科學研究的教師、科研隊伍

“現代大學的本質是傳承、研究、融合和創新高深學問的高等學府,傳承、研究、融合和創新高深學問就是治學,這個任務主要是由教師來完成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學行為文化的品味主要是由大學教師的行為來體現,大學教師是大學文化的主要實踐者。在現代大學里,教師“在傳授高深學問的同時以其人格魅力和治學態度給學生以深刻的影響,并指導和幫助學生把外在文化內化為自己的拿而綜合素質,使他們成為具有主體精神和創造力的一代新人”。大學教師治學活動的崇高使命是創新文化,所以,他們必須堅持教學與研究的結合,“不僅要高度重視研究教學藝術,更重要的是要研究高深學問,既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努力開拓新的境界,始終站在本門學科發展的前沿。這既是大學教育人的基礎,也是大學教師的光榮使命”。

大學教師應當既是教師,又是學者。在現代大學的教師隊伍中,必須以具有人格魅力、學術造詣深和善于治學育人的大師為核心,“現代大學中的每一位教師都應當是學者,但并不是每一位教師都能夠成為一名大師。作為一名大師,不僅應當具有人格魅力、學術造詣深和善于治學育人,最重要的是他必須是國內外知名的某一門學科的學術權威”。梅貽琦先生曾深刻地指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边@就是說,一流大學必須有一流教師,沒有大師的大學,就不可能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同理而知,大學的教師不能只滿足于學者的身份,而是應時刻向成為大師的目標努力,才能提升大學行為文化的品位。

必須指出,無論是傳承還是創新,大學教師都應當高度重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溝通和融合(包括選擇和沖撞),使現代大學真正成為多元文化溝通和融合的橋梁。這是現代大學傳承和創新文化的關鍵所在。當前需要強調的是大學教師在從事文化的傳承、研究、融合和創新活動時,治學態度非常重要?!爸螌W態度是一種科學精神,其主要內涵是實事求是、獨立思考、追求真理、勇于創新”。大學教師的治學態度正確與否,不僅對自己,尤其是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

(二)高素養的大學管理隊伍和教學服務人員

大學管理隊伍是由大學的行政、黨群部門的各級管理干部組成的,上至大學的黨委書記和校長,下至各部門的普通職員一起構成了大學的管理隊伍。大學的管理隊伍在學校的發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決策、溝通、協調與服務功能,其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大學辦學質量的高低,而由他們的管理行為所表現的特色也是大學行為文化的重要特

色之一。尤其是大學書記和校長們作為對大學的發展目標、價值追求進行決策的大學行為文化主體,其知識素養與個人魅力,對大學行為文化的建設具有核心領導作用。當前中國各大學正處于改革與發展的高潮階段,形勢的發展要求高校管理隊伍必須從德、能各方面不斷學習與進步,以快速提高整體素質,更好地發揮其決策、溝通、協調與服務功能,營造先進的大學文化,促進大學的和諧發展。新期大學管理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包括較強的政治品德素質、嫻熟的業務知識素質、先進的管理能力素質及良好的身體素質。政治品德素質指大學管理人員既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又有高度的敬業精神,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在任何關頭,高校管理人員都應堅定不移地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利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及方法來觀察和處理一切問題;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端正的工作態度、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以教師和學生為本,實事求是、廉潔自律、敢于吃苦、誠實勤奮,熱誠為廣大教師和學生服務。業務知識素質指熟悉國家關于教育的大政方針、了解教育理論知識、熟悉具體的業務知識、有比較廣博的文化歷史知識及經濟法律知識,以適應管理工作廣泛性的特點和多方面的要求。能力素質是高校管理干部素質的核心,也是區別于其他崗位的特殊要求,是管理干部獨立從事管理工作、處理日常事務、解決實際問題、圓滿完成工作任務、實現管理目標的根本條件,它包括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較高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較強的管理能力等。

教學服務人員主要包括在大學圖書館、校醫院、食堂、環衛與維修等部門工作的人員。他們是大學各項工作順利進行的后勤保障,其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作用是其他大學主體小可替代的。尤其是大學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直接為大學的教師和管理干部提供知識信息支持,他們良好的服務會有效促進大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及管理人員管理素質的提高。

(三)朝氣蓬勃、志向遠大、知識豐富的學生團體

大學的主要職能是為社會培養高規格人才,大學的各項工作主要是圍繞學生的培養而進行,沒有大學生,大學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所以說,朝氣蓬勃、志向遠大、知識豐富的學生團體是大學行為文化的最重要的主體,大學生行為文化是大學文化的特色表現。不同時代的大學生具有不同的精神風貌,21世紀已經跨入知識經濟的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不斷發展,國際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更加激烈,當代大學生不僅肩負著物質與精神文明建設的任務,還肩負著發展人類自身的任務,這對他們的素質與發展提出了相對以往大學生更高的要求:

一要具有務實精神和求實的秉性。因為我國目前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社會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十分巨大,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此重任落在當代大學生的肩上,需要他們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具有務實精神和求實秉性,必須做到扎扎實實學習、多才多藝發展、勤奮誠信做人。

二要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拼搏精神和開拓能力。美國學者柯林·博爾在向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交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未來的人應該具備三本護照,一本是學術性的;一本是職業性的;第三本是證明自己具有強烈事業心和進取開拓能力的。當前,我國大學生群體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不少學生心理素質較差,出現了脆弱、憂郁、焦慮、孤傲、自滿等與現實社會發展不太協調的心理問題,需要在對其培養的過程中加以引導和糾正。

三要具有未來意識和善于學習、創造的能力。大學生要樹立未來觀念,養成預想未來的習慣,學會預測、預見、設計和構想未來的本領,使自己能夠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同時能夠充分利用圖書資料、計算機和數據庫等多種信息媒體,準確及時地尋找到所需的信息和知識,加以理解、消化、吸收、概括和應用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新知識、掌握新技術。

四應強化全球意識和具備國際交往能力。目前世界國際化的進程愈來愈快,國際競爭也日益多元化,大學生必須成為熟悉世界各種事務、熟練掌握和應用多種外語以及計算機等多種信息媒體的現代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五應具備合作意識與協調能力。當代技術發展的高度綜合趨勢以及科學研究的多科性和多領域性都說明了當今社會是高度綜合和統一的時代,需要未來的研究者是具有強烈的合作意識和高度的協調能力、具有廣博知識和精湛技能的綜合型人才。

三、大學行為文化的表現形式

大學的行為文化基源于大學主體的行為,是該所大學的文化底蘊和優良傳統在大學主體行為上的集中表現,所以說大學行為文化在表層上體現于大學人的各種具體的文化活動,在本質上體現于大學人在各種文化活動中形成的集體行為風尚,即校風。大學行為文化的建設應通過開展與規范大學活動等措施,強化優良校風的提煉與培育,并不斷增強大學校風對大學人的凝聚力,從而使大學人的文化活動和大學校風形成良性互動,推動大學行為文化的健康發展。

(一)大學人的文化活動

廣泛意義上,所有在大學內、大學外發生,有大學人參與、與大學發展有關的活動都是大學行為文化的表現形式。狹義意義上,因為在大學校園內,大學行為文化主體——大學人由大學學生、教師和科研人員、大學管理干部、大學服務人員共同組成,他們的行為職責基本是不同的,所以據此認為大學人的文化活動包涵有學習活動、教學科研活動、管理活動、服務活動,以及以職責為紐帶進行的大學人之間的交往、生活、娛樂活動等。這些文化活動并非孤立地進行,而是互相交織、互相推動、互相影響,構成了靈動豐富的大學校園文化活動。

有關大學校園文化活動的研究成果可謂卷帙浩繁,在此不必進行泛泛贅述。但從大學行為文化建設的角度出發,當前的大學校園文化活動應倡導“以人為本”原則,強調主體積極參與而不是被動參加;應始終以大學傳承創新文化、培養人才、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的偉大使命為中心;應調動每一位大學人即所有大學教職員工的積極性,而不是僅僅以學生和教師為主等。

(二)大學行為文化的本質體現——校風

校風,是指一所學校師生員工所共同具有的思想行為作風,是他們在教學、科研、學習、管理等行為活動中形成的集體行為風尚。大學校風反映著該大學的辦學歷史、辦學傳統、管理風格和校園文化特色,既是大學人集體的、穩定的精神狀態,又是大學人文化行為活動的結果,更是一所大學不同于其他大學的特色表現。因而可以說大學校風是大學行為文化的本質表現形式。

優良大學校風的形成與否,是一所大學成熟與否的重要標志,大學在品牌和形象上的差異,正是各大學的校風長期作用和影響的結果。大學校風在一定意義上也體現著一所大學的辦學理念、辦學宗旨等辦學特色,是該大學的精神風貌的載體,它潛移默化地融入大學人的思想觀念、價

值取向、行為規范等人格的各個層面,甚至于人生的各個階段,對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具有永久性的推動作用。大學校風不是抽象的概念聚集,而是可以切實感知的空間氛圍。當我們走進一所尚無具體了解的大學,從其教學、科研、學習、管理、服務的行為活動及精神面貌等方面,就可以感受到學校的風氣如何,感受到該大學是否具有高雅殿堂的靈氣。

有人認為大學的校風是由大學教師的教風、大學生的學風和考風、管理人員的工作作風等組成的。筆者認為,大學的校風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學風(教風、考風等都是學風在大學不同主體行為上的具體體現),二是大學行政管理及服務人員的工作作風。

學風是指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治學目的、治學精神、治學態度、治學風尚和治學方法,是大學行為文化主體的群體心理和行為在求學治學上的具體體現。學風的主要內容是教師的學風和學生的學風兩項,二者相互影響、彼此促進、互動發展;第二部分是起協調作用的行政管理人員的學風,與前述二者共同形成大學的整體學風。優良學風的形成,需要全體師生員工長期的不懈努力,大學要不斷探索學風建設的基本規律,認真分析學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關鍵、難點與焦點,以便為大學學風建設的規范化、制度化、具體化、科學化提供現實依據。

因為教師在大學行為文化建設中的作用重大,有必要對教風加以強調闡述。教風是學風在教師行為上的具體體現,指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教風反映了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修養、知識水平、文化水準以及精神面貌等,主要通過課堂教學、科學研究、敬業精神和教書育人等方面反映出來。大學教師的教風是大學學風的重要組成部分,教風的形成有賴于大學整體學風的養成,在推動整個教學工作進行時又會對學風及校風產生影響。一所大學只要有了一支好的教師隊伍,就會出現一個好的教風,教師好的教風才能引導學生形成好的學風,教風嚴,則校風正。

高等教育大眾化推動了大學規模的大幅擴張及大學使命的多元化,使大學系統變得更加龐大,大學組織的運行結構就更為復雜,大學的管理難度也隨之加大。重視大學管理、服務人員的工作作風,可以推動大學的有效管理。學風是大學校風的中心或靈魂,大學管理、服務人員的工作作風是大學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各級黨群行政領導和普通職員在工作中表現出的工作精神、工作態度、工作風尚等可稱為大學管理、服務人員的工作作風,這也是他們的道德修養、文化素質、精神面貌及管理與服務魅力的體現。大學管理、服務人員的工作作風對培育大學良好學風、形成大學優秀校風具有重要引導作用,大學校長的工作作風及個人魅力對大學良好校風的培育具有關鍵作用。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該校的校長?!睆哪撤N意義上講,大學的競爭,也是校長素質、能力、辦學理念的競爭,優秀大學校風的形成與優秀大學校長的領導密切相關。在師生員工眼里,大學校長就是大學的代表,一個具有崇高品格的大學校長,就是大學的一面旗幟,有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親和力,直接引導大學校風良性發展,是推動大學發展的不竭動力。如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他淡泊名利,公正廉明,為人正直,甘于奉獻,以卓越的才能和風范領導清華取得了非凡的成功,清華大學的卓越校風也聞名于世。

四、倡導新時代校風,促進大學行為文化的建設

大學行為文化是大學文化的行為載體,是在大學精神文化的引導下、以大學物質文化為基礎、大學制度文化為規范的大學主體在大學實踐中的行為總和與行為總特征,實踐決定一切,大學總目標的實現與大學行為文化的建設息息相關。大學行為文化的本質特色體現于大學的校風,因而,必須倡導與加強大學優良校風建設,才能促進大學行為文化及大學文化整體系統建設的順利進行。

社會大環境的變化及大學的改革,促使大學的校風也在悄然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如:在學生層面踏實學習的人不多,而花前月下、熱衷經商、沉迷網絡游戲的倒不少,在他們身上一定程度地表現出令人窒息的懶散氣氛和精神萎靡;在大學教師層面,學風浮躁、急功近利、學術領域不正之風盛行已是不爭的事實,許多大學教師由于受功利思潮的影響,教學積極性不高,學術研究缺乏原創意識和創新精神,甚至抄襲剽竊他人的研究成果;在管理者層面,很多大學管理者也不滿足于潛心學習、工作,在學校事業發展的問題上投入的時間少了,熱衷于與老板、老總、官員交“朋友”的多了,于是“官”博士、老總(板)學生日漸增多……

上述大學校風的不正?,F象與社會轉型期人類精神迷失的大環境有關,也與高等教育大眾化所引發的大學經典精神的失落有關。然而,時代的迅速發展要求大學從人類先進文化的長遠發展出發,適時調整發展策略,承擔起新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與學術使命,培育與時俱進的優良校風,促進大學文化及整個高等教育事業和諧發展。

新時期的大學校風應是追求真理之風、強化學術自由與學術責任之風、服務社會發展之風和張揚個性之風。

追求真理之風主要指大學人一要有忠于真理的堅定信念和鍥而不舍、百折不撓的獻身精神,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勇于堅持真理、捍衛真理,為發現真理、傳承真理、實現真理而奮斗。二要有批判精神和懷疑精神。要有不惟書、不惟上、不輕信、不盲從的獨立學術人格;要有不迷信權威的仲裁、不屈從任何外在的壓力并堅持正確主張與思想的堅定信念。缺乏批判精神與懷疑精神,缺乏自由思考、獨立探索精神,就很難達到追求真理這一大學教育的最高境界。

強化學術自由與學術責任之風。學術自由是高等學校區別于政府、企業、以及其他事業單位的根本特征,彰顯著高等學校的本質,是現代大學具有生機和活力之所在。只有具備真正意義上的學術自由,大學教師才能完全傳授一代又一代學生終其一生都需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知識和方法,從而探求人類最有普遍意義的恒久價值的真理和學理,更多地關注“應當怎樣”的理想境界,而不是實際的操作和現實的妥協方案。正因如此,大學有時就像一座“象牙塔”,就是要與現實社會、特別是不夠理想的乃至異化的現實社會保持一定的距離。沒有這種距離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堅持真理。

服務社會發展之風指大學要立足于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充分利用學校各學科的技術優勢和人才源,多渠道、多層次、多方面地融入地方經濟建設,主動服務社會,履行大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應承擔的基本職能;另一方面,大學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自身也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教育資源得到進一步優化,能進一步為學生創造條件走出校門、深入社會,學習聯系實際,把自己融入改革開放的主流社會。

張揚個性之風。創新教育就其根本性而言,就是發展人的個性的教育過程。因為從人的發展來看,沒有個性就沒有創造,良好的個性品質是滋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土壤。弘揚個性之風,一是充分尊重個體的人的個性,在平等博愛的基礎上尊重每一個個體的人格,承認個別差異,尊重多樣化,尊重教師不同的教學和學術風格,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尊重學生的認知方式;二是尊重個體的人的不同需要。在大學,張揚個性主要指尊重教師的基礎性需要——物質需要,尊重教師的優先性需要——精神需要,尊重學生的不同層次的需要,尊重學生的態度體驗,求得師生身心的和諧發展。

加強優良大學校風的培養、重塑大學行為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學校的方方面面,關乎大學主體一一每一個大學人的行為。在這項系統工程的進行中,既需要憑借大學管理者的引導與推動,更需要所有教職員工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既應考慮到大學的教育理念、管理制度、師資力量、教師教風,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價值取向等等,又要堅決抵御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功利思潮、拜金主義、假冒偽劣、弄虛作假、急功近利等不正之風的時刻沖擊等;既要在學校內部形成一個有利于優良校風形成的環境,又要真正把它作為一項系統的綜合治理工程而齊抓共管、堅持不懈。

上一篇:消費者保護法論文下一篇:影響消費因素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