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大學生化學論文范文

2023-09-16

大學生化學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針對非化學類專業化學基礎課的龐雜,提出在一級學科層面上整合化學實驗教學內容,建構大學化學實驗教學課程體系。以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立為契機,強調實驗教學在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中的地位,積極探索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的運作模式與實驗教學質量的評價機制。

關鍵詞 實驗教學 教學質量 課程體系 評價

New System's 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 in College Chemistry Basic Experiment Teaching

Chen Xi-jun (College of Science,Hebei Universty of Engineering,Handan 056038,China)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賴以建立和發展的直接基礎。我國大學化學的課程結構體系,一直沿用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模式,依次按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等次開課,實驗課依附于理論課開設,各門課程自身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體系,相互間在教學內容上協調不夠,驗證性實驗偏多,以致有些課程的教學內容在低水平重復。特別是非化學類專業的問題尤為突出,與新形勢下本科教育“厚基礎、寬口徑”、“對學生進行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的教學要求很不適應。

自教育部本科專業教學目錄調整以后,各高校結合自身教學特色和專業方向都重新修訂了新的專業教學計劃。黨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抓緊建立更新教學內容的機制,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重視實驗課教學,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2001年教育部又啟動了在全國四年建設100所國家級《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工作。本課題以非化學類專業化學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為切入點,對我校不同專業現開設的無機化學、普通化學、無機及分析化學和有機化學等公共化學基礎課的實驗課,打破現有教學框架,將分散在不同課程中實驗教學內容統一整合、重組,按照《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標準》,以基礎實驗、綜合實驗和研究創新型實驗來建構大學化學實驗新的課程體系,即單獨設立《大學化學實驗》課,實行分模塊、分層次教學。積極探索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工作的運作模式和實踐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評價機制。

一、實驗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以籌建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為契機,充分認識實驗教學在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中的地位,堅持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以實驗教學改革為核心,以實驗資源開放共享為基礎,以高素質實驗教學隊伍和完備的實驗條件為保障,創新管理機制,全面提高實驗教學水平和實驗室使用效率。從根本上改變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的傳統觀念,探索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隊伍互通互換機制,形成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統籌協調的理念和氛圍。

二、大學化學實驗教學課程體系

新的課程體系在實驗教學內容整合和實驗項目編選上,依據化學學科自身的發展規律,突破傳統一級學科的障礙,結合實驗教學的認識規律和非化學類專業的專業教學計劃,在一級學科層面上整合化學實驗教學內容。新編《大學化學實驗》將融普通化學、分析化學和有機化學的實驗課于一體,分基本知識與技術、基礎實驗、綜合實驗和研究創新型實驗等,在實驗項目編選上力爭科學合理、有序互補、綠色環保,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于一身,既能滿足少學時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也可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制定方案、完成實驗、處理數據、分析結果的綜合探究型實驗的系統訓練,達到激發學生探索未知的欲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意識和科學、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

大學化學實驗課在具體運作上,對少于30學時的專業安排在一學期完成,而對多于30學時的專業可安排在兩學期完成,一學期為考查課,另一學期為考試。為提高實驗教學儀器和實驗室的利用率,需要精心安排實驗教學輪次,有時常需要犧牲實驗內容的時序性。實驗成績的評定,因技能考核費時,且實驗室通常難以安排,一般分解在各實驗項目中,依據學生態度、操作規范(含實驗現象觀察和數據記錄)和實驗報告給出相應的成績,最后再加和平均。亦可依照實驗項目的難易程度,視完成情況給出優、良等等級,尤其是對開放選做的實驗項目,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力選做不同等級的實驗項目。

三、完善實驗教學中心的管理體制

實驗教學課程體系建設與理論課教學的不同之處,就是它不僅僅是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創新,關鍵還在于要有良好的實驗教學環境,實驗教學中心的規范化建設無疑為保障實驗教學質量提供了物質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在管理體制上,為校、院兩級管理,實行中心主任負責制,統籌安排、調配、使用實驗教學資源和相關教育資源,實現優質資源共享。面對四校合并的機遇和化學學科的特點,整合化學實驗室分散建設、分散管理的實驗室和實驗教學資源,建設面向多學科、多專業的實驗教學中心勢在必行。實驗教學中心的工作內容實際上可劃分為兩大類,一是實驗室建設管理,即實驗教學資源的管理以及為保證實驗教學正常運行而創造的良好的實驗教學環境;二是實驗教學工作。前者需要專職實驗技術和管理人員來完成,后者則需要實驗教師以及實驗技術和管理人員的密切配合來一起完成。實驗教師通常又有專、兼職之分,專職教師隸屬實驗教學中心,而兼職教師一般隸屬教研室,由于工作性質不同,一般實驗教學中心專職人員實行坐班制,但也有按教師系列和實驗室系列劃分,這在具體操作上都給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就我們調研的部分高校也不盡相同,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學校的總體管理水平和對實驗教學工作的重視程度,比如實驗室坐班人員不按工作量計酬、忽視實驗教學的工作特點而生硬套用理論課教學工作量計算辦法來計算實驗教學工作量、實驗教師與理論教師在學校的某種福利、晉級晉職等方面存在差異,嚴重挫傷了從事實驗教學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課題組認為,必須轉變教育觀念,重視實驗教學,從根本上改變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的傳統觀念,充分認識實驗教學在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中的地位,尊重實驗教學一線工作人員的勞動,制定并落實有利于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穩定實驗教學隊伍的規章制度,形成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統籌協調、理論課教師與實驗課教師互通互換的良性循環機制。

實驗教學中心人員要合理定編設崗,并按工作量計酬。實驗技術與管理人員和實驗教師要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原則上實驗技術人員負責實驗課前后的準備工作、實驗儀器的安裝調試維護維修,并協助實驗指導教師完成實驗教學任務。實驗指導教師要協助實驗技術人員做好實驗課的準備工作并一起預做,負責完成實驗教學任務。如條件允許可實行理論課教師與實驗課教師互換制(2~4年),或根據學院實際實行互通制,規定理論課教師每學年至少指導2個以上教學班的實驗教學任務,對2名以上均為兼職教師承擔同一門實驗課教學任務的,可實行主講教師負責制,即明確一名主講教師,負責實驗教材的選用、實驗項目的確定以及實驗課的安排與準備、預做的協調,當然在教學工作量計算上應有所體現。

實驗教學中心實驗技術與管理人員(含工人),在協助實驗教師完成實驗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負責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儀器設備管理、實驗材料和低值耐用品的管理、實驗室的安全、衛生等。二級學院或實驗教學中心主任有責任也有權力對在崗人員實行工作量與工作質量考核,進行二次分配,或合理統籌人員分流,既在校區之間或針對不同工作性質分工實行固定編制與流動編制結合,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學中心人員的工作熱情,逐步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高素質實驗教學隊伍。

四、確立實驗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大學化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和實驗教學中心的建立,其最終目標是要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實驗教學中心的建立,為規范實驗室的建設管理,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從體制上理順了關系,從教學理念上明確了實驗教學同理論教學的同等地位。實驗教學有著自身的教學規律和特點,除要求實驗教師敬業愛崗外,實驗教學環境與資源也很重要。要保證實驗教學質量,要靠相應的政策和配套的規章制度,如常規實驗教學檢查制度、教學督導制度、干部教師開聽課制度、學生信息員制度、學生評價制度、畢業生跟蹤調查制度、教學事故及差錯認定和處理辦法等,完善的實驗教學質量評價保障體系應包括實驗教學質量標準、信息的采集和評價與保障系統。實驗教學質量評價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各職能部門的密切配合和學校軟、硬件的支撐,目前各高校都在做這方面的工作。在實驗教學質量標準的制定上,應緊扣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精品課和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標準,全方位多角度地對整個實驗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考察,從實驗室的建設管理、實驗教學計劃的制定與執行、常規實驗教學檢查、實驗教學經費、儀器設備狀況以及實驗教學檔案等方面,形成獨具特色的指標體系。在具體操作中對不同監控主體,如教工、學生和教學管理者的項目分開評價。

實驗教學質量評價是一項細致和經常性的工作,它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指標,需要長期的信息積累和統計分析才能找出和說明問題,以持續不斷地推動實驗教學改革、改進實驗教學專業活動的效果。首先校院要加強教學管理部門的人員配備,規范實驗教學過程管理,從常規實驗教學檢查,工作督導到學生信息反饋,通過教工自評、同行互評、領導評價和學生評價等使實驗教學中心的各項管理工作乃至每位教工的教學過程均處于有效的質量監控之下。實驗教學質量評價要有相應的工作領導機構和具體的實施方案,確保各種信息的采集全面、客觀、詳實,并對各種評價量表、問卷調查和各種類型的座談會記錄,進行認真的梳理、匯總統計,最終給出評價和相應的等級格次,建立實驗教學中心和教工的信息檔案。實驗教學質量評價的結果要及時反饋給被對象和有關領導,以改進工作、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也是單位選優評優、年度工作考核、晉職晉級的重要參考依據,有條件的要給予相應的獎勵,如與崗位或課時津貼掛鉤等。

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需要全員參與,多方的關心、協調,從實驗教學內容、實驗室軟硬件建設到實驗室管理與實驗教學工作的正常運作需要全過程監控,通過實驗教學質量評價旨在找出影響實驗教學質量的薄弱環節,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明確實驗教學經費的投入方向和投入力度,確保實驗教學質量不斷穩步地提高。

參考文獻

1.葉輝等.高等院校實驗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高等農業教育,2005;(10)

2.孫俊等.院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3.丁曉昌.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全面開創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工作新局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10)

4.高等學?;A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標準,http://jwc.hpu.edu.cn/NTsky/com/ntsky/sbk/guojiabiaozhun.htm

作者簡介:陳希軍(1958- ),男,河北磁縣,副教授,副院長,學士學位,研究方向:教學管理、化學教學。

大學生化學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大學化學 高中化學 銜接教學 實施策略

1 進行銜接教學研究的必要性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或離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及其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是自然科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上始終處于基礎和先導的地位[1]。我們可以利用化學中所蘊含的化學思維、化學知識及化學方法來解決生產生活實踐中所涉及到的化學問題。因此,對于本科教育中非化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大學化學這門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夠高漲,對于化學這門學科不夠重視;對于具體知識的理解不夠,不求甚解;對于學習得過且過,只求及格的現象較為普遍。

針對以上現象,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如下:從教師本身來說,沒有充分的了解學生在高中階段的認知能力發展水平狀況,并且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著個體差異性,這就決定著我們不能采用一鍋端,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從化學知識的傳授來說,比較偏重于理論,在實踐應用上涉及的較少,這可能導致學生覺得學習起來比較枯燥乏味,從而失去了學習化學的興趣;從教學手段來說,沒有充分利用教育教學方面比較成熟的理論,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最近發展區理論等,來有效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

針對以上現象和存在的問題,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大學化學的教學內容以及怎樣提升教學的實際效果就成了當前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銜接教學是指基于學生在高中化學所學習的知識為基礎,從學生的認知發展實際水平出發,合理的選擇教學方法及手段,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來更好的銜接過渡到大學化學知識的學習,從而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提升學習興趣,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2]。因此,銜接教學對于大學化學的教學尤為重要。

2 大學化學和高中化學教材知識內容

考慮到學生在高中階段所學習教材的不同,本文主要以使用范圍較廣的人教版教材為例來進行說明。高中化學部分共分為8個教學模塊,包括必修2個模塊、選修6個模塊,其中必修課程包括《化學1》和《化學2》,選修課程包括《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及《實驗化學》六個模塊。

大學化學教材,以化學工業出版社的《大學化學》為例來進行說明,主要包括三篇內容,其中第一篇為物質結構,第二篇為化學反應的基本規律,第三篇為化學的現代應用。物質結構篇主要是無機化學的相關知識,介紹了物質的狀態、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結構和晶體結構?;瘜W反應的基本規律主要是物理化學的相關知識,介紹了化學熱力學、化學反應動力學、化學平衡以及氧化還原反應與電化學的相關知識?;瘜W的現代應用篇介紹了化學與能源、材料、信息和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及具體應用。

3 銜接教學研究的實施策略

3.1 了解教學對象,因材施教

由于教學對象所學專業均為非化學專業,這也就是說大學化學這門課是其本科教育階段所接觸化學的唯一途徑,是一門基礎文化課。此外,通過了解發現,學生地域來源比較廣泛,所學的教材版本各有不同,其中以人教版教材使用最為廣泛;對于選修部分,不同學校不同地域選修的模塊也各有不同;對于實驗部分,不同學校開設情況各有不同,有的學生實操能力強,有的學生只停留在理論部分,最多觀看過教師演示,而有的學生甚至是沒有走進實驗室接觸過實驗,實操能力較差;由于學生文理分科,造成文科生僅學過必修部分,并且對于高中化學知識基本遺忘,基礎比較薄弱等。這些關于學生的基本情況,我們在備課前都要充分了解知悉,以方便我們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教學,全面備課,要照顧到全體學生,從而做到因材施教,這樣才會事半功倍,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2 課前充分研究教材,找準銜接點

通過分析高中和大學的教材內容發現,相同的知識在教育不同階段對學生的認知發展要求是不同的,存在著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關系,這也符合人的認知發展規律。比如,在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一章“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中介紹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化學鍵的相關知識。通過學習,課標要求學生了解原子的構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掌握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運用;知道離子鍵、共價鍵的概念,能夠判斷其與物質類別之間的關系。研究教材內容發現這部分知識實際上是學生學習大學化學中第一篇“物質結構”的知識基礎,又再此基礎上擴展了知識的長寬度及縱深度。比如引入了四個量子數來描述電子運動狀態,會深入學習化學鍵的相關理論等。我們可以以此為銜接點來開展教學,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激發其學習興趣,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進行知識的過渡,可以方便學生理解并掌握相關概念原理。因此,備課時充分研究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3.3 設置問題情境,注重核心概念原理的建構

學生在高中所學習的知識,隨著學習的深入,其原有的知識經驗在看待一些新問題時不一定適用,我們在教學時,可以利用這點,巧妙的設置問題情境在教授新課時有目的地導入,引發學生原有知識經驗認知沖突,從而順利的開展我們的教學。比如,在酸堿平衡教學時,一開始,我們在介紹酸堿理論的發展簡史時,就可以體現這一點。隨著人們研究的深入,各種酸堿理論在每一時期也有不同的回答,科學是不斷在前進的。在高中的時候,我們主要學習了酸堿電離理論,認為: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為氫離子的化合物為酸;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陰離子全部為氫氧根離子的為堿。這一理論,從組成上揭示了酸堿的本質,但它也有局限性,只局限于水溶液。我們可以拋出問題“不能電離出,但是它卻顯堿性”,這時候我們用酸堿電離理論便無法回答了,從而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這時候可以引入酸堿質子理論,會使學生對于這一理論的理解更加深刻,從而可以幫助學生重新建構關于酸堿核心概念的認識。

3.4 轉變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

在高中的時候學生由于學業比較繁忙,課業壓力比較大,習慣于被動地接受知識。此外,學校里教師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也加重了這一現象,使得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成為主流。這一教學模式會使得學生的思維發展受限,學習缺乏創造性和主動性,不符合素質教育提出的使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從而給教育帶來了很多弊端。但是,進入大學階段后,大學的學習方式、管理模式和高中有所不同,課堂的知識容量大且課時短,也沒有人催促著學習,學生或多或少會難以適應這種轉變,這也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使教學達到最優化的效果,這也就促使著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來進行課堂教學設計,讓學生主動的參與進課堂中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其有主人翁意識,從而提高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那么,如何設計,就需要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多想多琢磨,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來進行教學。比如可以將學生分組,在每次課前布置一些任務、拋出問題,讓學生去主動搜資料、尋找解決方案、優化設計方案。組內分工明確,讓不同學生發揮專長,一起朝著共同的目標去解決問題。這種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進教學當中去,鍛煉了與他人溝通、協作的能力,也有助于學生發揮其主觀創造性。

3.5 多種評價方式并存

傳統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往往是以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學習的好壞,這極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走向一種極端,從而帶有功利性的目的去學習知識。學生也不容易從中發現學習的快樂,而把學習知識當做是一種任務去完成它,這顯然限制了其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方面的主動發揮創造,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到了大學以后,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有時候依然存在。大學不同于高中,學習環境、學習的內容和方式也更加的開放,單一的評價方式顯然不適用于人才培養的需求?;诖?,我們可以將形成性評價和考核性評價結合起來,使評價方式更加的多元化一些,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更全面的發展。比如,我們知道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我們在考核評價時,可以考察學生的實際操作方面的能力,也可以更加具有開放性,讓學生自主設計或改良某個實驗,可以查閱資料,也可以分組合作,這樣一來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其創新能力和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此外,可以增加形成性考核的形式以及比重,不單單以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梢詫⒄n堂表現、課后開放式的作業、課程小論文等作為評價方式的一種,并占有一定比重。這樣可以多元化、全方位的評價學生,激發其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煒.大學化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2] 石豐.大學無機化學與高中化學的銜接教學研究[G].2014.

[3] 梁愛琴,宋祖偉,曲寶涵.大學化學與高中化學的銜接教學—以原子結構知識為例.化學教育[J].2018,39(2): 23-26.

大學生化學論文范文第3篇

化學基本概念是中學化學基礎知識的主要構成之一,是化學教學中最關鍵、最中心的內容?;瘜W概念是在提示物質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合成的過程中發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反映化學現象的基本屬性。概念的形成是通過實驗、觀察以及對物質現象的分析抽象概括而形成的。離開化學概念,學生就不能從本質上把握物質的屬性,也就不能真正掌握物質變化的內在聯系及規律性。教學中必須要根據概念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經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把握物質的本質屬性,建立化學概念。每一概念的建立,學生的智力都得到開發,能力得到提高。本文從化學概念教學出發,論怎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化學概念可分為以下六類,各類之間相互關系密切,對能力的要求與培養各有所側重。

1.“組成”類概念,如純凈物、混合物、單質、化合物、懸濁液、乳濁液、溶液、溶質和溶劑、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酸、堿、鹽、各類有機物等。對于這類概念,學生較易理解。

2.“性質”類概念,如物理性質(密度、溶解液等)、化學性質(酸堿性、氧化性、還原性、pH值等)。這類概念多數憑借直觀手段來教學。

3.“變化”類概念,如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溶解和結晶、風化和潮解、中和反應、氧化與還原反應、催化反應、各類有機化合物的典型反應等。這類概念與性質緊密相連。

4.“結構”類概念,如分子、原子、離子、原子結構、分子結構、晶體結構、化學鍵、同分異構現象等。這類概念提示了物質的結構層次,要更多地依靠抽象思維來形成。

5.“化學量”類概念,如原子量、分子量、摩爾、氣體摩爾體積等。這類概念與物質的微觀特征緊密相關,要依靠抽象思維來獲得。

6.“化學用語”類概念,如元素符號、分子式、離子式、化學方程式、結構式、結構簡式等。這類概念是基于物質及組成、結構、性質的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

以上概念中,前三類多數要通過對各種實驗現象的分析、抽象、概括獲得,是培養觀察能力的重要途徑。后三類概念主要是通過分析實驗所得數據,運用抽象思維、空間構思,提出假設論證或借助于模型來理解形成的,是培養思維能力的一種途徑。

一、在概念的形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學生認識物質的開始。教學中讓學生觀察的主要對象是實驗、實物和模型;主要內容是物質的形、色、態、味等物理特征以及化學變化所發生的各種現象,如氣體的生成和吸收、沉淀的析出或溶解,以及變化所產生的光、熱、色、態、味;主要途徑有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邊講邊實驗、觀察周圍物質的化學現象、化學課外興趣活動小組、實物、模型、圖表等;主要目的是通過上述途徑,使學生直觀地感知所研究的化學現象,形成對有關現象的清晰的感覺、知覺、表現,獲得感性認識和實驗技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探索化學現象根源的潛在動力,以形成正確的、真正理解的概念。

培養觀察能力的要求:1.觀察要做到敏銳、仔細、快速、正確。對于微小的變化觀察要敏銳,如切開的金屬鈉表面在空氣中很快地由銀白色光亮的色澤變為灰暗;仔細是指觀察應全面,如鎂在空氣中燃燒,學生很容易被耀眼的強光所吸引,而這個實驗的觀察重點是有白色固體的生成,只有觀察仔細才能把握物質變化的全部內容;化學反應往往在短時間內完成,要求眼、手緊密配合,如在酸堿中和滴定時,判斷等當點指示劑顏色的變化,既要仔細又要快速,否則中和將失??;正確的表達是觀察結果的反映,如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學生將觀察到鐵絲的劇烈燃燒,火星四射,而沒有火焰。2.有的放矢地進行重點選擇性的觀察,培養學生從錯綜復雜、千變萬化的現象中抓住物質的本質屬性的能力,養成從所觀察的現象中分辨出哪些是主要的現象,屬于本質的方面,從而排除那些非本質的現象。例如,氨的催化氧化,向盛有氨水的錐形瓶中,通過導管放入空氣,可看到氨水中有氣泡冒出,再將燒紅的鉑絲放入錐形瓶中接近液面,可看到瓶中有棕色氣體出現,而且越靠近錐形瓶口,氣體棕色加深,鉑絲保持紅熱。在這錯綜復雜的現象中,引導學生重點選擇觀察瓶內氣體顏色有什么變化,分辨出哪些是屬于本質方面的變化,引導學生更加仔細地觀察,啟發學生通過分析、思維進行解釋,得出氨催化氧化生成無色的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繼續氧化生成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教師對觀察的目的要求越明確,學生觀察過程中隨意成分越小,選擇性越集中,觀察化學變化現象的效果就越好,也越能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興趣。3.對于“結構”類概念,通過觀察有關原子和分子結構的形象化圖形、模型,培養學生借助宏觀的圖像,從動態角度來觀察、想象微觀世界的運動,觀察與想象相結合,實現對某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大學生化學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基于意義學習理論視角,探討大學有機化學與高中化學知識銜接,調查和分析高中有機化學學習情況以及大學有機化學與高中化學的內容銜接情況,并以銜接點作為大學有機化學教學的“固著點”“生長點”,提出有意義學習的教學銜接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 大學有機化學 教學銜接 意義學習

有機化學是大部分工科類專業如制藥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能源化學等專業學生必修的化學基礎課程。以北部灣大學為例,不同專業有機化學課程開設時間和課時數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課程一般安排在大學一年級的第二學期或大學二年級的第一學期,學習時間為48~80課時。作為一門學生普遍認為“難學”的課程,有機化學課程化合物數量龐大、分子結構復雜、化學反應眾多、化學概念和理論抽象、反應機理晦澀難懂、有機合成錯綜復雜,這些都會給學生的認知和學習情感上帶來障礙。如何提高有機化學教學的課堂效率?無疑,知識銜接是一條有效的途徑。本文擬從教學實際、教材內容對大學有機化學與高中化學的知識銜接進行分析和調查,基于意義學習理論視角提出促進知識銜接的教學策略,以期提高大學有機化學課程教學成效。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本文就以下兩個層面的問題進行探討:

在實踐層面,高中化學教學能否滿足大學有機化學教學銜接的需求?大學教師如何利用銜接點進行有效教學?

在文本層面,高中化學與大學有機化學在內容上存在哪些銜接點?

(二)研究方法和材料。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綜合運用文本分析、問卷調查和訪談分析等研究方法。涉及的文本材料有:高中化學教材(宋心琦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學有機化學教材《有機化學》(第5版)(汪小蘭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二、研究結果和分析

(一)高中有機化學學習情況調查。為深入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筆者對北部灣大學的大一學生(2019級)進行問卷調查。學生生源地遍及江西、湖南、四川等14個省或自治區,男生占61.87%,女生占38.13%,涉及專業有能源化工、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油氣儲運專業。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165份,回收有效問卷160份。調查結果表明,119名學生學習了有機化學基礎課程,占調查對象的74.38%;48名學生把有機化學基礎課程作為高考選修模塊,占學習了該門課程學生的40.34%;59名學生認為該模塊較難學,占49.58%。高中有機化學學習情況見表1。

綜合問卷和訪談的結果分析,有少部分學生只能聽懂和理解一部分知識,但不能提取知識或回憶;部分學生表示基本聽懂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能夠按照課本的描述進行復述,但是不能將知識遷移到實際情境中解決問題;三分之一的學生能較好地理解知識,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對其進行描述、解釋或舉例說明(不是逐字逐句按照課本復述),學會遷移知識去解決新問題和理解新概念。

在高中有機化學主題知識的反饋方面,大部分學生對“第二章 烴和鹵代烴”的內容記憶深刻并且掌握得較好;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模糊不理解、遺忘較多而且掌握較差的主題是:有機合成、油脂、蛋白質和核酸、糖類。醇、酚、醛、羧酸和酯隸屬于“第三章 烴的含氧衍生物”,是學生較系統掌握官能團與有機物性質關系的知識,這部分內容受前攝和倒攝干擾,遺忘和不理解程度增大。

(二)大學有機化學與高中化學的內容銜接分析?;趭W蘇貝爾學習分類理論(見表2)對高中與大學有機化學內容銜接進行分析,具體如表3所示。

表3顯示,高中有機化學內容主要集中在選修課程有機化學基礎中,高中和大學兩個文本存在較好的連貫性,少許內容如系統命名法、酸堿理論知識等存在不一致,但兩者的知識銜接點非常多,教學目標和知識難度呈現遞進關系,內容的選取和編排遵循“螺旋式原則”。如果學生在高中學習了一些代表性有機物的結構和基本性質,理解有機反應的基本類型,他們能夠順利過渡到大學的學習階段。調查顯示,41名學生(占25.63%)在中學階段并沒有學習過有機化學基礎課程,并且與大學結合較緊密的部分內容分布在教材的非正文(資料卡片、科學視野等),僅有不到80%的高中教師對該內容進行詳細講授。

三、促進有意義學習的教學銜接策略

(一)銜接點是大學教學的固著點。有意義學習過程的本質是學習者將學習材料與認知結構的原有觀念建立起非任意的和實質性的聯系。換言之,舊知識為新知識提供合適的“固著點”,新舊知識之間建立有邏輯的聯系,并且順利將新知識同化—順應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為此,我們以銜接點作為化學教學的固著點,并在此處找到“矛盾沖突”,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憤”“悱”的學習狀態,發揮銜接點的生長功能。

如“化學鍵、碳原子成鍵及碳原子雜化”分別呈現在《化學2》《有機化學基礎》教材正文和非正文中,知識分布零散、不系統。研究表明,學習者獲得大量明晰、穩定的及有組織的知識可促進意義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新產生意義的精確性和明晰性,以及它們即時的和長期的可提取性。首先,采用自上而下的認知順序,建構以“化學鍵”為核心的知識結構(見圖1),設置一條“化學鍵—共價鍵—碳原子成鍵—碳原子雜化及結構”的派生知識鏈,使學生的知識從“碎片化”變成結構化,形成層級清晰、穩定的認知框架;其次,以“已知—生疑—分析—習得”進行教學設計(見圖2),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客觀事實—認知沖突—提取知識—概念轉化”的思維過程,以此形成學生“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認知路徑。

(二)銜接點是有效的“先行組織者”。為了讓學生關注將要學習的材料,幫助學生回憶相關信息,并將這些信息整合到新的學習中,奧蘇貝爾提出了“先行組織者”策略。先行組織者是指在學習新內容之前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能清晰地與學習者的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和新學習任務相關聯。多項研究表明,先行組織者提高了學習者對某些材料的理解。當教授那些結構良好的內容,但這個結構一時又不太容易被學生把握時,先行組織者的作用似乎更明顯。

調查發現,高中生對“烴的含氧衍生物”的遺忘和不理解程度增大,大學生也普遍反映這部分內容學得不好。有機物常以官能團進行分類,具有相同官能團的物質其性質相似。大學“烴的含氧衍生物”包括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和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等內容,這些物質之間存在非任意的和實質性的聯系,如醇、酚擁有相同的官能團(-OH),醇、酚、醚可看成是水分子中氫原子被烴基、苯基取代的產物,“醇-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之間可以相互轉化等。在教學時,我們以銜接點作為先行組織者激活先前知識,使得新信息與學生的先前知識建立某種合理聯系,以便獲得一個可以同化新知識的框架。為此,可做設計如表4。

總之,學習者現有的認知結構是影響有意義學習的主要因素,而實際中有些學生沒有選修有機化學模塊,部分學生對某些知識記憶模糊、不理解,這給大學的教學銜接帶來很大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通過調查、前測、化學反應關系圖等方式,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讓基礎較好的學生作為輔導者,由輔導者答疑解惑,同時收集各小組的問題在課堂上集中講解。實踐證明,這種“結對子,捆綁式發展”的策略對解決學生的知識缺失、先入之見或錯誤之見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宋心琦.高中化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汪小蘭.有機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戴維·保羅·奧蘇貝爾.意義學習新論[M].毛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

[4]羅伯特·斯萊文.教育心理學[M].姚梅林,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

(責編 郭曉明)

大學生化學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無機化學實驗 教學方式 轉變

[作者簡介]袁竹連(1982- ),女,湖南邵陽人,廣西民族師范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化學與食品教學。(廣西 崇左 532200)麻昌港( 1976- ),男,壯族,廣西橫縣人,南京師范大學在讀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基礎教育。(江蘇 南京 210046)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廣西教育廳科研項目“大學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1JGB142)

“無機化學實驗”是高校學生入學后高?;?、生物技術、環境保護及食品工程等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在現代高教體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實驗教學環節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載體,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有效途徑。無機化學實驗在整個大學化學學習期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實驗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訓為后續其他實驗課奠定基礎,并對學生后續專業課程及研究論文工作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桂西南大學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方式面臨的困難

桂西南地處我國“老少邊山窮”地區,由于經濟基礎長期落后,致使一直以來在高等教育方面的總投入遠遠不足,本科層次的教育投入無法滿足不斷增加在校學生的需要,特別是化學實驗室的投入增長和學生人數的增加顯得極不相稱。在此條件下,談論無機化學實驗課教學方式的改善,具有一定的難度。

1.傳統教師講演方式亟待轉變。實驗教學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無機化學實驗課是新生入校后的第一門實驗課,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相對還比較薄弱,所以教師的指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進行無機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無疑具有極大的學科優勢和技能優勢,正因為如此,也最容易形成教師霸權主義;但從另一方面來看,由于教師具有極大的專業優勢,在具體實施中,將教師自身的優勢轉變成學生的優勢就具有邏輯上的可能性,關鍵是我們如何找到一種機制,讓這種優勢得以順利轉變。

2.無機化學實驗教學基本上是延續中學階段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只強調中學化學實驗和無機化學實驗的共性,而沒有充分考慮大學化學實驗的特殊性,以這樣的思路來設計實驗必然會是中學化學階段的簡單重復,難以將學生引入更復雜的專業實驗教學中去,這樣就會導致一個近乎荒謬的結論,大學無機化學實驗教學和中學化學實驗教學聯系的緊密程度,反而遠遠大于大學無機化學實驗教學和后續的專業實驗教學的聯系,這顯然是十分不合理的。

3.學生的實驗技能存在明顯短板。出現上述荒謬結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歸結于無機化學實驗作為基礎課程,一般都是安排在大一時期,而這正是學生剛剛從高中走出來,思維和技能基本上還是停留在過去的應試教育水平上,這是讓很多無機化學教師最頭疼的事情。也就是說,方法依舊是過去的方法,但實驗內容的專業性又是中學階段無法比擬的,這種困境如果長期破解不了,就勢必會造成大學無機化學教學改革停滯不前。

4.大學無機化學實驗教學幾乎都是以驗證性實驗為主。所謂驗證性實驗教學就是對已有實驗進行簡單的重復實驗驗證,這種實驗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嚴格的實驗規范和基本的實驗技能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但問題是,當這種模式變成壓倒性一切的時候,其局限性就凸顯出來了,也就是說這種實驗教學模式極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性思維,和當前中央倡導的大力發展科技創新能力,實現產業轉型的目標是相違背的。

5.對實驗結果的處理缺乏嚴密的科學分析。實驗結果往往和原來的目標不一致,很多學生為了得到和計劃結果相一致的結果,要么抄襲別人的結果,要么重做一次,這是一種無效的實驗教學方式,簡單抄襲別人的結果并沒有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甚至還有可能是錯誤的操作結果,而重做一次,對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實驗經費無疑是雪上加霜。對于這樣的問題,大部分教師都見怪不怪,這無疑有悖于相機而教的精神。

二、桂西南大學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方式的轉變措施

1.開發校本實驗教材或指導書。應結合本專業的特點,體現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的新理念,制定科學、規范、完善的實驗課程大綱,使教學有章可循。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理安排好中學階段的實驗設計和大學階段的實驗設計,兩者之間必須有一個緊密銜接的過程,這樣就能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從中學的實驗思維轉變為大學的專業實驗思維;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理配置驗證性實驗教學和探究式實驗教學,讓學生從“學會”慢慢變成“會學”,并從“學習”階段慢慢走向“創新”階段。

2.建立教師專業實驗優勢轉化為學生專業優勢的聯動機制。我們只要求學生寫實驗報告,但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就是教師也要對實驗教學寫實驗教學報告,主要的目的就是讓教師像醫生一樣跟蹤“病人”,對“病人”建立“病歷”信息,然后才能對癥下藥,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詳細而到位的指導。教師寫實驗教學報告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激發教師去認真跟蹤指導學生的實驗,隨時掌握學生的實驗進度和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寫出規范而詳細的實驗教學報告。當然,這樣的結果會讓教師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可能很多教師不太樂意,這就必須讓教師充分認識這樣做的意義,且學校要在工作量上給予適當補貼,但負責任的教師還是很樂意去做的,這樣最終就會形成了一個由教師專業實驗優勢轉化為學生專業優勢的長效機制。

3.對實驗結果的處理最終要形成一個規范合理而科學的實驗報告。一份規范的實驗報告無疑必須要足夠詳細,而且條理要清晰,符合實驗的操作要求和實驗規范,但除此之外,我們還特別提出,在實驗報告的形成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不能簡單地處理和預定結果不一致的實驗結果,這點最好能在實驗報告的要求中體現。我們認為結果不一致的實驗報告應該包括實驗操作的試驗誤差、操作的不規范性、操作錯誤等等,但在操作無誤的情況下,學生不僅要分析實驗品的用量、天平的誤差、實驗的溫度等常規的因素之外,還要注意分析化學實驗中的樣品濃度、pH等實驗條件,同時教師也應當參與學生的分析。如高錳酸根和二氧化錳在堿性溶液下的反應,理論上應該得到綠色的錳酸根溶液,卻有學生觀察到溶液是“黑色”的,出現這種情況并不能武斷地下實驗錯誤的結論,看是否是溶液濃度太高,形成過深的顏色看起來像是黑色,或者是溶液中懸浮了黑色難溶顆粒,其實,只需取試管上層清夜加以稀釋,馬上就能觀察到綠色。由此,為了讓學生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意外結果,教師必須十分明確地告訴學生,結果和預定結果是否一致不是我們考察的重點,教師的教學切忌把一致性的結果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對實驗結果實事求是的分析才更符合科學實驗的基本要求。試驗中出現結果不一致的情況,恰恰是讓學生提升科學實驗素質的機會,而且這可能更會是形成創新性思維不可缺少的環節,在科學界里實驗結果和預定不一致的現象并不少見,很多時候還是重大發現的時刻,如2011年的物理學諾貝爾獲得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體物理學家薩爾·波爾馬特、美國/澳大利亞物理學家布萊恩·施密特以及美國科學家亞當·里斯,原本只是為了驗證愛因斯坦的宇宙常數的正確性,結果卻發現所謂的宇宙常數并不是常數,而是宇宙在加速膨脹。由此可見,“意外”結果的科學處理對無機化學實驗教學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因為這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思維往往會導致新的發現。

綜上所述,桂西南民族邊境地區新升格本科院校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方式面臨著五大困難:傳統實驗教學講演方式存在不足、無機化學實驗教學依舊延續中學階段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實驗技能存在明顯短板、大學無機化學實驗教學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存在較大偏頗以及對實驗結果的處理缺乏嚴密的科學分析。由此,我們提出開發校本實驗教材或指導、建立教師專業實驗優勢轉化為學生專業優勢的聯動機制、對實驗結果的處理最終要形成一個規范合理而科學的實驗報告等三大改善措施,以此促進桂西南民族邊境地區新升格本科院校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松君,婁帥.結合示范中心建設改進無機化學實驗教學的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10).

[2]郝志峰,吳茂英,肖楚民,等.探索基礎無機化學實驗教學的新策略[J].實驗室研究探索,2011(8).

[3]管小艷,何麗,新劉云,等.提高大學生無機化學實驗技能的幾點做法[J].中教文匯,2008(1).

[4]曹紅霞.當前高職院校無機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開封大學學報,2009(1).

大學生化學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就業乃民生之本,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特別強調:“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這是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國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已有十年的時間,但大學生自主創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本文將結合創業教育實踐,就目前大學生創業境況進行剖析,探求實現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教育;自主創業;就業

大學生是最具活力和創造性的群體,蘊含著巨大的創造熱情和創業的潛能。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改善就業結構和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的重要途徑。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這是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就業是民生之本,通過鼓勵創業,不僅可以擴大就業效果,也可改善就業結構,提升就業質量。下面筆者將結合創業教育實踐,就目前大學生創業境況進行剖析,探求實現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有效途徑。

一、我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現狀

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實際上就是綜合素質的競爭,而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素質的培養,創新以后的發展才會落實到創業。我校歷來非常重視學生創新實踐教育,在創業教育和實踐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大學生創業教育方面

一是開設職業指導課程。目前,形成在一年級開設14學時、0.5學分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三年級開設28學時、1.5學分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理論課教學模式,統一納入全校課程體系中,并引入KAB創業教育項目。在教學安排上,結合專業特點,將職業指導、成才教育、創業教育分年級、有側重地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二是設立創業導師,由校內專業教師與校外創業成功人士組成,加強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指導和引導。在學校定期舉行的“創業大講堂”上,在創業熱潮中身經百戰的創業導師與大學生們面對面溝通,零距離交流,為大學生的創業答疑解惑。三是設立創新創業基金。學校每年出資80多萬元,設立了“創新創業基金”,用于支持鼓勵創新創業優秀的學生和團隊。四是出臺學生創新創業獎勵辦法,激勵學生創業。五是開展形式多樣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活動,激發大學生創業熱情。發起組織了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大學生創業論壇,提出了科技實踐、創新實踐、創業實踐等系列實踐活動,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大學生艱苦創業、敢于創業、創新創業、自主創業的精神。從參加2001年全國第七屆“挑戰杯”大學生科技競賽到現在四屆,共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2004年在全國第四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上獲得一等獎1項,學校榮獲優秀組織獎;2005年、2007年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上我校獲得“高校優秀組織獎”;被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科技創新教育基地”的稱號。

2.創業教育實踐方面

我們提出結合專業,建立創業工作室,搭建創業平臺,這是一種“低成本,高成功”的草根創業模式。首先,無需很高的成本,利用所學專業知識進行創業,學校免費提供場地,搭建創業平臺。其次,可以邊創業邊完成學業。在無需掌握過多管理、市場、營銷等多方面創業知識的情況下,提供真正適合學生的創業環境,為大學生創業減少障礙,增強大學生創業信心,輕松邁出創業的第一步。大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創業實踐中不斷地學習知識和積累經驗。第三,搭建指導服務平臺、培訓平臺和項目孵化平臺,由創業導師指導大學生科學創業,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全?,F有三十七度設計工作室、阿拉魚科大二手交易網、普瑞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綠源環??萍加邢薰镜雀黝惻c專業緊密結合的學生創業團隊16個。這樣的創業教育實踐平臺保證了學生創新創業內容依托專業基礎,有利于學校有限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合理共享,保證了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服務的深入,又避免了對學生創業行為的限制和約束,大大提高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這些創業團隊從事過學校形象識別系統設計、學校會議室裝修、大型活動會場設計和施工、石家莊“民心河”河水治理、不孕不育治療儀研制和推廣等項目,累計創業收入達100余萬元。

3.我校學生已普遍具有創業意識

我校一項關于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調查顯示:有94.6%的在校生有創業的沖動,而在這些有沖動的學生中有近7%的學生已開始著手創業。同時調查還顯示,43.5%的受訪者愿意在大學生創業的公司就職,有16.8%的人選擇不會,其余更多的人選擇了“視情況而定”,這也說明了大學生創業的公司并不是人們選擇工作首先屏蔽的范圍,相反相當大部分的人對大學生創業還是持有信心的。在持愿意觀點一方認為:“參加大學生創業的公司可以共同開創事業,實現夢想,哪怕失敗也是一筆財富?!薄按髮W生創業的公司有活力、有前景,也為了支持創業的人。我十分欣賞勇于創業的大學生?!薄岸际悄贻p人,共同拼搏!”……而持不愿意觀點的一方則認為:“對他們不是很有信心,大學生有點自以為是,專業知識或許有,但缺少經驗和耐力?!薄@些調查結果告訴我們,創業的意識已在大學生的心里普及。

二、目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境況

大學畢業生在選擇自主創業時,除了具有創業者普遍存在的自身素質欠缺、經驗不足、投資風險等問題外,同時在政策和社會經濟環境方面也面臨著諸多的沖突和障礙。

1.大學生自主創業存在的自身問題

一是缺乏創業意識。據有關資料,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創業比例較低,有創業意識的只有7%,真正自己創業的不到1%。從我校關于“就業期望”的調查結果顯示,75%的家長為孩子選擇考研、留學、進機關或大企業,自主創業一項幾乎沒有人選擇。還有的畢業生寧愿在家待業,也不敢邁出自主創業的第一步??梢?,傳統就業觀念和成才觀是創業的最大阻力。二是缺乏創業信心。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大多數畢業生對創業有恐懼心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創業相關的知識。如要開辦一個公司,既需要注冊、管理、市場營銷,更需要資金融通等多方面的知識,缺乏相應知識儲備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必將處于劣勢。三是缺乏創業能力。目前的大學生就業難,也有創業教育缺位的原因,表現在動手實踐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四是缺乏創業資金。我校調查顯示,有45.5%學生的創業夢為此擱淺,“資金匱乏”顯然已成為了大學生創業最為兇猛的攔路虎。近年來,雖然國家和各省市出臺了一些關于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小額貸款等有關政策。但由于貸款辦理環節復雜繁瑣,大學生又很難找到符合條件的擔保人,加上有關小額貸款的宣傳力度不夠,不少大學生對此優惠政策所知甚少,也就談不上享受了。五是缺乏創業項目。對有創業意向的畢業生調查發現,不知道有何項目可做的占71%。大多數認為結合自己的專業實際,從事服務業、小商品零售、營銷、裝飾設計、電腦維修等較容易些,大的投資和項目沒有把握。

2.政府促進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措施有待完善

一是資金渠道不暢通、融資渠道狹窄,束縛了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雖然政策規定大學生創業可向銀行申請小額貸款,但銀行大都不愿貸款給這些規模小、風險大、還貸能力弱的企業,現實中真正貸到款的大學生寥寥無幾。處于初創時期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多是規模小、風險大、還貸能力弱的微型企業,既難以得到銀行貸款和擔保,也很難通過發行債券或在二板市場上市的方式進行融資。二是政府對大學生創業政策扶持的空間與效果有待擴大。盡管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創業扶植政策,但大學生創業的門檻還比較高,許多地方創辦企業手續比較繁瑣、申辦周期較長、申辦費用較高、收費項目較多、財稅優惠政策比較模糊,并且操作缺乏透明。許多大學生創業之前,有著良好的扶持政策預期,但在實際中很多優惠政策比較難以享受到。這就要大力推進“陽光政務”工程,進一步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方便自主創業者。三是市場中介服務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由于大學生創業投資企業與生具有的諸多弱勢,在市場競爭環境中,對市場中介服務具有強烈的“依賴性”,迫切需要包括項目評估、財務、法律咨詢與管理咨詢等來提供高質量的專業幫助,以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由于我國整個社會處于轉型期,社會中介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尤其缺乏服務于大學生創業投資的中介服務的制度保證。

三、積極營造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寬松環境

創業教育要和創業發展密切聯系,依靠學校的教學科研力量和政府、社會團體的支持,才能構建良好的創業平臺,加速創業成果的轉化。

1.圍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強化學校創業教育,激發創業熱情

一要構建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必須結合自身學科和專業特點設置課程體系,使學生的專業學習與創業教育相互促進,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為大學生成功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創業教育方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中心課程設置非常具有特色,將對學生的培養定位為“自我升華、機會的識別與捕捉、資金的尋找與駕馭能力、新創立企業的管理能力以及創業者的個人素質”。美國斯坦福大學成功的創業教育,源自于其獨特的建校宗旨“使所學的東西都對學生的生涯直接有用,幫助他們取得成功”。二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必須把選拔與培養創業教育的優質師資提到重要日程上來,一方面要加強對創業教育骨干教師的專業培訓;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吸收有一定知識水平的成功創業者或有實戰經驗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來校任兼職導師,充實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同時還要加強國際國內創業領域的學術交流、研討和學術研究,培養和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指導有利、梯隊合理的創業教育教師隊伍。三要注重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增強時效性。加強與企業的互動,使創業教育與企業實習、實訓相結合,培養學生實戰經驗。

2.完善創業政策,建立快速推動大中專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激勵機制

一是要全面梳理現有創業、就業有關政策,把扶持政策統一到“以創業帶動就業”這一導向上來,把擴大就業與鼓勵創業結合起來,把創業項目開發與創業培訓結合起來,把畢業生創業與相關政策結合起來,建立項目開發、創業培訓、開業指導、小額貸款等相結合的創業機制;二要減免各項費用,簡化辦事程序,如遼寧省制定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暫行辦法》,畢業生憑《自主創業證》可以享受注冊企業惠、減免企業所得稅和貸款擔保;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級政府部門要積極引導各類金融機構,鼓勵和督促其履行必要的社會責任,加大對畢業生創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簡化貸款擔保手續,為大中專畢業生創業提供必要的貸款擔保。

3.建設創業基地,積極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

一是政府加大引導扶持力度,鼓勵多方投資,建設具有滾動孵化功能的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為大學生自主創業創建易于起步的載體。二是在開業指導、培訓信息服務、信用征集與評價體系、投融資服務、管理咨詢與培訓服務和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建設,同時積極培育一支高素質的孵化人才隊伍和規范內部管理體制,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創業服務體系,提高整體服務質量。三是各有關部門設立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窗口,為自主創業提供政策咨詢、投資信息、市場行情等有關資訊服務。四是優化輿論環境,營造自主創業的文化氛圍,定期評選“自主創業精英”和“創業能手”,進行表彰,要在媒體開辟一批創業欄目,樹立創業典型,推廣成功經驗,使創業精神形象化、具體化,激勵更多的學生走上創業之路。

幫助和扶持大學生創業是全社會的責任。政府、社會和高校要通過各種導向,多種形式和更多載體營造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的環境,保證創業的成活率,萌生更多的大學生創業者。同時,用完善成套措施和機制來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更加自覺地創業。政府和社會更要針對大學生創業企業的薄弱環節采取相應的扶持措施,營造良好的創業投資環境,消除不利于創業的觀念性障礙和制度性障礙,促進大學生創業事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都標.大學生創業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與教育,2008(5).

[2]戴樹根,巢煒.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對策探討[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3]孟芊,劉震,申躍.從創業競賽到創業教育:對于我國大學創業教育的思考[J].2008(11).

本文受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研究課題項目資助。

上一篇:金融市場學論文范文下一篇:審計與會計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