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研究生論文畢業論文范文

2023-03-19

研究生論文畢業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團隊管理;流失率;素質能力

一、味博士餐飲團隊管理現狀

1管理幅度與層次

味博士餐飲下轄員工428人,其中,管理人員有78人,普通員工有350人,現有總經理1名,總監5名,部長8名,中層管理者14名,基層管理者50人。各個總監負責1-3個部門,下轄管理的部長有1-3名,各部長分別負責50/8=6.25人,各基層管理者負責350/50=7。

2團隊結構與管理

隨著味博士餐飲的快速發展,當下的團隊建設與管理體制已出現嚴重不符情形,這也成為了制約味博士餐飲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困境。目前,味博士餐飲的團隊結構與管理情況主要如下:

(1)數量方面

企業員工數量的分析既能了解企業當前成本支出與規模,而且也能了解企業的團隊資源配置是否合理。味博士餐飲目前的外招工占比為71%,合同工占比為29%。之所以出現如此的分布情況,其原因在于外招工的成本支出較低,而且還有助于降低公司員工管理難度。然而不足之處在于無法為公司培養更多的忠誠和優秀人才,時常出現優秀外招工大量流失情況,進而導致公司后續發展出現人才不足問題。

(2)員工層級分布

適當的團隊人員結構分析可讓企業的職務結構始終處于一個合理的狀態之下。味博士餐飲目前的員工多是所處二線層次,一線員工占比只有2%,這樣的分布情況對于餐飲企業的發展而言極為不利。由于行政人員的過多,一線生產科研人員的過少,導致味博士餐飲當前陷入了行政辦事效率低,生產研發水平不足的發展狀態。

(3)團隊管理人員素質情況

一個企業的團隊管理人員素質水平的高低與否直接影響了企業后續的發展。對比同類型的餐飲管理企業而言,味博士餐飲的技術人員不足一半,從事10年以上的技術人員只有同行業企業的三分之一左右,從事5年以下的技術人員數量也少之又少??梢?,在團隊管理人員素質方面,味博士餐飲不僅人才數量相對較少,而且整體質量也相對較低。

三、味博士餐飲團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4.1 員工流失率相對較高

通過前文分析可以了解,在企業團隊管理中,團隊成員的穩定性是快速發展和發展團隊的基礎與前提。然而,公司員工穩定性卻并不理想,在薪酬待遇和工作壓力等因素的影響下,員工流失高的問題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決,并且流失的員工以專業人員和中高層管理者為主,相比于基層員工而言,此類員工的流失培養和聘用難度均較高,所以對味博士餐飲團隊管理帶來了嚴重影響。實際上,較高的員工流失率與企業管理者觀念也具有一定聯系,公司管理者一直將重心放在推動企業發展方面,即便意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卻并未及時制定有效的激勵方案和長效激勵,并且經常進行考核或制定發展目標,這些都為企業員工帶來了嚴重的壓力,最終因員工流失率較高而影響了團隊管理效果,對味博士餐飲的發展也產生了明顯制約。

4.2 企業團隊效率低

通過分析可知,味博士餐飲員工在執行力方面也并不理想,整體工作效率較低。隨著味博士餐飲規模的不斷擴大,雖然擴大了業務團隊,但是味博士餐飲擴大團隊的速度卻無法滿足團隊業績增長的要求,甚至在經營管理方面也出現了降低團隊執行力與工作效率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團隊的活力與朝氣,很多員工都以消極的態度應對工作。

與此同時,味博士餐飲在執行規章制度、企業決策和行政命令等方面也存在明顯的棚架效應,嚴重影響了員工工作效率。一方面,味博士餐飲分工不明確,存在拖、等、懶、散等問題,很多員工以較低的工作態度進行工作,僅有少部分員工實干、苦干。另一方面,味博士餐飲的團隊員工溝通不足,主觀因素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最終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味博士餐飲的發展受到影響,團隊管理不理想,若不及時制定相應待解決方案,甚至會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淘汰。

4.3 團隊成員素質能力不一

通過上文的分析發現,目前的味博士餐飲不僅面臨著眾多優秀外招工的流失,而且還面臨著團隊人員素質能力不一的困境,這導致味博士餐飲的進一步發展受到嚴重制約。事實上,目前的味博士餐飲雖然是由一些經驗老道的老技術員工帶隊,但是因為缺少系統的理論知識,所以導致員工在日常的營銷過程中常出現偷懶的情形,而那些剛畢業入職的新員工雖然有著過硬的理論知識,且能遵循公司的規章制度,但是由于缺少實際營銷經驗,導致所獲效果甚微。正因如此,導致目前味博士餐飲呈現出低素質員工多的發展情況,而如此的情形引發了團隊實際協同性較差的狀況,特別是一些團隊領導者的素質低,對整個團隊的管理與指揮產生巨大影響,進而最終左右到整個團隊的工作績效。

四、解決味博士餐飲團隊管理的方法與對策

5.1制定獎勵激勵方案,靈活調整薪酬待遇

一方面,對員工薪酬待遇進行調整??梢赃x擇基本薪酬、績效、獎金和工作年限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方式,適當降低基本薪酬數目,同時提高獎金尤其是員工工作年限在工資中的占比,保證員工工資隨著工作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工作年限增加公司則有利于留住經驗豐富的老員工,所以有利于提高XX員工穩定性,為XX進行團隊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制定獎懲激勵方案。從本質上看,合理的獎懲方案有利于將員工積極性激發出來,在進行團隊管理過程中,也可以更積極主動的配合,積極主動的完成工作質量。與此同時,針對一些工作懈怠或出現問題的員工也應及時處理,但是在此過程中應注意保證懲處的合理性,懲處的目的并未為味博士餐飲節約資金,而是避免員工自身和其他員工再次犯錯,影響到味博士餐飲形象或利益。

5.2明確崗位職責,提高團隊工作效率

首先,加強團隊成員間的溝通與交流,通過有效的溝通集思廣益,將團隊成員所長發揮出來,探尋合適的工作方案來提高工作效率與團隊執行力;其次,協調是團隊管理中的關鍵,良好的執行力可以將80%的資源調動起來,所以味博士餐飲可以通過加強協調的方式將資源投入調動或戰略協調方面,確保味博士餐飲自上而下為同一目標而努力;再次,味博士餐飲也應做到及時反饋,以便與結合反饋結果及時調整工作方式與內容,例如,以具體數據的方式呈現出反饋信息,也可采用曲線數據對味博士餐飲市場占有率等指標進行分析,從而確保發展方向和管理方式的正確性;最后,強化責任意識,綜合考慮能力、態度與業績等多種指標對企業員工執行力與工作能力進行考評,針對一些考評結果不合格的員工可適當降低其獎金,反之,若考評結果優異,也應結合考評結果確定相應的獎勵方案,以便于將優秀的員工留下,促使味博士餐飲擁有優秀的員工未進行團隊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5.3 完善企業培訓體系,注重員工素質提升

第一點,加強員工相關知識的培訓,即在整個培訓體系當中對各崗位員工的所需知識進行納入,提升培訓合格的門檻,讓受訓之后的員工都能夠掌握相應崗位的知識,以便更好的服務崗位。

第二點,提升員工個人技能,即在員工培訓體系中增設多項員工實際操作的考核內容,讓員工在上崗之前就已熟練掌握相應崗位的內容,滿足相應的工作要求,以便快速的擔任崗位職責。

第三點,員工道德的教導,即在培訓員工知識與技能的同時,為員工灌輸一些與企業協同發展,正確社會價值觀、責任感,以此來實現對員工整體素質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河北師范大學家政學院

研究生論文畢業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美術教育;畢業生;就業現狀



近年來,伴隨著美術類高校招生與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畢業生人數也在逐年增加,2010年僅迎接大學畢業生就有近600多萬人,加上往年失業畢業生,大概700到800萬大學生面臨就業問題。溫家寶總理曾多次將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上,甚至是首要位置。2009年4月,召開的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在會上強調,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狠抓政策落實,齊心協力,扎實工作,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引起了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并提供了五種就業途徑(自主創業、基層就業、參軍入伍、從事科研、考公務員),但就業難的問題仍日益突出。

一、美術教育專業畢業生面臨的幾大就業問題

(一)美術教育的人才培養脫離市場需求

在社會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就業市場對于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也在飛速發展,在要求良好的專業知識;道德和精神的基礎上,對于具備創新、自主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美術教育專業目前還是以專業理論為教育的主要目標,與市場需求脫軌。就本人而言要在校學習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需求較遠,創新能力匱乏,所學技能與社會較遠。

(二)美術類擴招與社會普遍需求的對立

由于招生規模的擴大,2009年畢業生數量已接近2003年的3倍,而可供就業的崗位卻沒有相對增加。與此同時,應屆畢業生就業還面臨著就業畢業生等其他就業人員的競爭。在這樣的形式下,就業崗位與就業畢業生形成了一比幾十或幾百甚至上千人的狀況,大學生的就業難度確實加大了。

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師范院校??飘厴I生的就業期望值之間存在著很大距離。通過參加幾場人才招聘會,學生對人才市場很失望,基本上沒有行政事業單位或教育單位招聘??飘厴I生,大都是企業招工。學生都普遍認為,自己上了三年大學,基本具備了勝任中小學教師的條件,而且為了上學幾乎花盡家里的所有積蓄,而最后還是和連高中都沒有讀過的人一樣去企業打工,心里無法接受。最終出現師范類??飘厴I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

(三)一些畢業生專業素質不高

一是專業知識不扎實;二是個人能力沒有得到好的鍛煉;三是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奉獻精神;四是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差。還有就是畢業生對企業招聘的誠信存在太多的顧慮,擔心上當受騙,不敢踏出第一步。

二、傳統美術教育在現今市場中的形式

教育本應當與現代社會緊密融合,然后隨著社會進步而變。面對日新月異的新文化新時代的到來,教育的本身不僅要理解和順應,還應具備一種積極的前瞻思維。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立足于此,筆者就高等美術教育的實際與走向,提出以下一些不成熟的思考與設想,以求引起同行的關注與探討。

人人皆知,純藝術人才在當前社會飽和程度已經很高。更何況目前的經濟形式對于追求純粹的自我價值藝術價值很難實現,像一些大城市,單單從各大企業工作單位,這個層面來分析,單是國、油、版、雕等純藝術工作有100人專門從事,基本上就足夠了,畢竟還會有大學教師等這類半職業化的藝術家人群存在。根據本人了解的情況,目前僅在黑龍江省的幾家畫院及雕塑院等純藝術類別機構的專職美術家總共加到一起的職位也不過才幾十個,而且絕對不會單單因為某個天賦異稟的畢業生的加入而廢舊立新。由此可以推斷,僅在我省,藝術類的教育與純藝術類的專職人才有一千人也基本就飽和了。而單純的我省各類高等美術院?,F在每年走向社會的畢業生卻數以千計,而且這個數量只會逐年增加。僅鑒于此,不少人認為藝術類專業不必擴招。但是擴招是個大趨勢對于學校建設專業的進步是不可缺少的。

與此相反,其他領域行業對于美術人才、美術教育人才的需求還未能滿足,尤其是對于需要新技術含量的人才的需求,整伴隨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的普及而呈上升的石頭。傳統意義上的設計領域,比如環境藝術設計平面藝術設計等,因有新技術的參與,對于行業的從業人員的知識掌握與技能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使得藝術類設計行業的細致劃分也產生了不小的變化。

此外,新技術突破傳統教育的革命也使得個人可以跨領域創作出來,產生的新型藝術品,本身就是一種無法界定與歸類的藝術形式。因此,我們發展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產業與教育產業鏈條的目標就更加明確。

以教育帶動發展,以營業帶動教育,用固有師資力量開展藝術類的各項新興產業內自主教學教育運用產生的經濟效益,即使再小對于教育本身的收益也會擴大迄今與將來高等美術教育改革的核心。從現在許多院校的專業及課程設置上,不難看出,其追求目標已經不是培養純藝術人才。我們要與時俱進地調整與改變我們的既定目標與方向!而新方向就是美術教育系未來的自主產業鏈條,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同時也導致了教學技術和方法的深刻變革。

三、美術教育產業化的利弊

教育產業化是指在教育領域實行的被稱為“單純財政視角的教育改革”,即在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的背景下,為彌補經費短缺,圍繞著學校創收、經營、轉制、收費、產權等問題,以增長和效率為主要追求的教育改革。如今泛指利用市場手段擴大教育資源、利用市場機制“經營”教育的各種舉措。

對于高校美術教育來說本來就已經是“產業”,又如何提及“產業化”的爭議?部分人會擔心把教育“產業化”,會導致教育這項使命也成為利益推動驅使的“奴隸”、一切都變成單純的以贏利為目的地“負面市場交易”,進而會損壞了“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對于傳統意義上的“教書育人”與適應社會的能力技能的培養有了質的變化。高等教育當然不能完全圍著市場轉,超于市場是大學的一個功能。但是如果完全不管市場,缺乏財政紀律,久而久之會腐化,但是對于“市場交易”的擔心基本是多余的。例如我國的農業產業化也正是開放了以贏利為目的的“市場交易”,從而廣大農民群眾走上了富裕之路。有對教育服務的市場需求對于“富裕”的含義也會有所變化:人才的培養與可靠的市場創造。而對于教育服務的市場供給,更應該予以肯定和支持。顯然教育產業對于“市場交易”不排斥,不可能會產生對于“市場交易”的完全依賴。因為“市場交易”并不能解決教育產業中的所有問題。而我所說的美術教育的自主產業創造是利用“市場”這一美術教育畢業生終究要面臨的事物來進行更好的教育培養與集體個體的深層次的發展。一般來說,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中的全部活動或者絕大多數活動,以及第三產業中許多領域的活動,能夠在“市場交易”中完成。但教育產業化的不少功能和活動卻不能再“市場交易”中得到實現。“產業化”意味著“市場交易”的不完全變革。如果賦予“產業化”這樣的含義,那么“教育產業化”的命題就不能簡單成立,至少是不能完全成立。教育產業,無論中外,盡管程度有所不同,但都是在國家的嚴格控制或主導下的產業。

四、美術教育就業市場的轉變趨勢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今時代,采用國際上通用的現代教育技術,是高校課程實施國際化的基礎。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教育技術相比,根本區別在于:前者以教師、教科書為中心,通過班級授課批量生產大學生,學生缺乏主體性、個性;后者充分發揮學生個體的潛能、主動性、創造性,形成鮮明的個性,以學生為中心將課堂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體現個性化培養、創造人才培養的教育思想,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面向“市場”的產業來帶動基礎的美術教育。鑒于整個美術教育的未來發展更加切合現實與人性化,更好地讓學生融入美術教育的發展方向,本人提出的一些想法與設想:目前的擴招產生的“入學門檻”的下調,唯一的對策就是自我改變與創新培養;本科培養的改變,是高等美術教育改革的中心;打造出一套嶄新的與時俱進的教學制度;要擺脫純藝術教育純學習的觀念的束縛,特別需要削弱對于基礎學科的純粹的統一性教學;面對新的時代,需要一種冷靜與前瞻的態度;師資隊伍的建設要以學生在校就能上崗畢業直接教學為目標,開展更多一美術教育傳統與非傳統的技能培訓。

強化實踐訓練,在美術教育專業教學過程中,語言的講授是讓學生掌握美術方面的理論知識,示范與觀摩是讓學生對繪畫、工藝的表現方法有直觀的了解。但實踐訓練才是技能獲得的主要途徑。

增強創新能力,對于美術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造型能力的培養,還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建設實習基地,針對美術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就業實際,學校應建立更多的教育實習基地或工作室,創造更多的實習機會與實習內容和實習時間,使其對口實習,實習基地的建設可以選擇在校外或校內,學校應與實習基地保持密切的聯系,確保學生實習安全、到位。

我國的傳統高等美術教育,目前已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一個新時代新機遇的大發展的時期,對各類眾多新事物,已不再是停留在討論有與無的進程中了。而是該主動出擊,化被動為主動,變適應為領用的時候了。時代的變遷人在于其中的感悟并不強烈,但是態度決定效果。時機已經來到接下來就在于如何繼續保持合理與可行的傳統模式。同時,怎樣不失時機地、主動積極地解放思想。以變應萬變,以創新引領美術教育的主流趨勢。探索出一套時效性的辦學模式。人類進入21實際,在經濟全球化、貿易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必須要面向市場面向時代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一個國家如果不能擁有盡可能多的高素質國際化人才,就會落后與世界發展之林。美術教育的教育目的就是對于美術類教育者的培養。因此,培養大批能夠參與市場競爭、具有市場合作能力,對于市場的擁有長期的掌握與習慣性的時效性高素質人才,是增強美術教育的重要舉措。校內產業鏈條的發展與建立不僅會提升美術教育的教學質量,更會對人才的培養產生更深層次的進步影響。美術教育擁有目前創辦自己教育實習產業園區的核心力量——藝術類人才與教師,而新時代的各類新型產業缺乏的就是此類人才。所以,對于美術教育的教育產業的建設與發展希望再進行研究,本人僅對于美術教育的未來發展闡述自己的想法與理念,許多實際上的問題與需要可能無法理解,望各位讀者與老師多加指點。

[責任編輯:杜紅艷]

研究生論文畢業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畢業論文;課程教學改革

近年來,關于高校教學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多,思路也層出不窮,有效地推動了中國的教育事業。但高校教學改革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以點蓋面,而是循序漸進,一點一滴的去處理。就藝術設計專業而言,只有教學指導思想清晰而明確,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高質量畢業設計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而且要做到教學相長,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知識,將學生培養成即有謀生的能力,理論與實踐技能和諧發展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一、畢業設計、畢業論文課程目前存在的問題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普通本科畢業設計教學環節往往處在四年學習的最后階段,這個階段,也是學生心里比較浮躁的一個時期,在此期間,既要完成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又要接觸社會,奔波與各個單位應聘,可謂疲憊不堪。如此以來,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好像是每個學子的累贅,怨聲載道,明顯成為近年來我國高校的一個非常突出的矛盾,尤其是在當下經濟蕭條的時期,畢業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眾多高校學生在最后一個學期幾乎都在外出找工作,提前畢業急于上崗,畢業設計教學環節形同虛設,嚴重影響了畢業生的水平和正常畢業設計教學環節的實施。據不完全統計,一半以上學生在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的實施過程中,幾乎是抱著應付心理,似乎認為畢業設計是次要的,指導教師只能是“軟硬兼施”、苦口婆心的疏導??墒菍W生們往往采取“拿來主義”的辦法,不去認真構思設計,反而完全剽竊他人的設計成果,有的只是在他人作品的基礎上略作改動或調整,便冠而堂皇地成為自己的創意作品。在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學生們也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此處抄題,彼處抄文。有的東拼西湊,五花八門,抄襲之處,令人目不暇接。對本科的教育教學生態建設具有急劇的破壞性,為后續的教學之風,將是一個不可低估的損失。作為藝術設計學設計專業,在幾年的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畢業設計教學環節是藝術設計專業四年教學環節中的關鍵一環,是全面系統訓練培養提高學生綜合設計素質能力的系統整合課程,本科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習時間緊促,加之學生文化課程基礎薄弱,如果不充分利用畢業設計教學環節對學生進行就業前的強化綜合訓練,實際上就等于為社會企業輸出了一個半成品或者是不合格的畢業生,這對企業、對學生、對社會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教學行為。

二、畢業設計與社會緊密結合

我國普通本科的教育,指導思想十分明確,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高質量的專業技術人才。根據這一目標,普通本科的教育導向是掌握熟練的專業技能是其唯一出路,生存與發展與社會密切相關,只有把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建立在市場需求基礎上,進行教學改革,才能使這個新興專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強調設計和制作過程中與市場的必要性,避免“紙上談兵、閉門造車”現象的出現。因此,普通本科的教育必須主動適應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要求,發揮推動行業發展和儲備人才的積極作用,探究和創立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新時代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

現就畢業設計與企業、市場緊密結合問題提幾點思路。

(一)首先加強畢業設計教學管理

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或單體,由指定的畢業設計指導老師進行全程的畢業設計與制作的教學指導。從畢業設計專業考察、市場調研、畢業設計課題選定、初步設計概念、設計方案深化、一直到實物模型與產品制作,包括家具展示、賣場環境設計、陳設設計,歸納整合完成一本圖文并茂的畢業設計報告書,然后開始進入畢業設計展覽和畢業設計答辯階段,將畢業答辯、畢業展覽、人才招聘三結合,在畢業設計教學環節改革上走一條具有創新特色的新模式,對藝術設計學科及其他專業的畢業設計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采用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強化課程的實踐性,整合課程的結構,選擇課程的內容,優化課程的課題。

(二)切實提高本科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個教師的基本素質,尤其是專業技能本領,在教學過程中,對一個青年學子來講,影響十分深刻,而由于我國教育制度滯后,眾多教師的專業知識理論性較強,而實踐能力不足,這對本科教學來講,是一個重大缺陷。本科的教學性質,是技能知識的掌握,這也是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要求。因此,強化教師的實踐能力,也可以采用教師到企業進行鍛煉,強化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或從企業中高薪引進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的教師。

(三)藝術設計畢業展示同學生就業相結合

畢業設計時期,同時也是學生們思想較為焦躁時期,急于找工作的心情與日俱增,很多學生會將自己畢業的那段時間用來長期奔走于各個招聘會現場,因為他們感受到了社會極強的就業壓力,進而占用眾多畢業設計時間,因此就使兩者產生沖突,不僅使學生焦躁不安,更為教師的正常教學持續帶來挑戰。其主要是學生對畢業設計的重視程度都不夠,畢業設計與就業沒有有效結合一起,是畢業設計與就業脫節所造成的一種教學現象。因此學校應該多舉行校內招聘會,加強其同企業之間的聯系,減少學生奔走各大招聘會的時間。例如中國美院各設計專業展的陳列于社會觀摩帶來很好的社會效應,學生在畢業展會上自信地介紹自己的創意,推銷自己的產品。社會很多企業和用人單位直接在展會上發現合適的人才和買斷有創意的設計。這樣的展示帶來的不僅是學生的自我價值的提升,重要的是讓畢業設計變得有價值,學生也會更加重視畢業設計這門學科,也提高了整個學習的氛圍和整個設計學科的建設,達到良性的循環。

(四)促進畢業設計與企業聯合,推進學生創新能力提高

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如果能夠和公司、企業等機構的重大設計項目聯合,讓公司、企業等機構的項目變為學生的畢業設計選題,再加上有相關經費的支持,讓學生參與企業的設計項目,便于學生進行調研實習,提高學生創作的興趣,推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在確保畢業設計質量的同時又為學生實習和適應社會奠定了基礎,提高了畢業設計的質量[1]。

三、畢業設計與畢業論文緊密結合

如果說畢業設計是檢驗一名學生四年所掌握的實際專業技能知識,是走向工作崗位的第一步,那么畢業論文則是一名學生四年來對本專業理論的掌握以及對本學科的認識與理解,畢業論文決定著日后設計的創意內涵以及后續設計發展的方向。因此,畢業論文在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不可小覷。那么,作為本科院校的學生,畢業論文改如何撰寫呢。更具多年的教學經驗,并經過大量調研,認為畢業論文應該是畢業設計的一部分,融合到畢業設計中去。作為一篇畢業論文,其宗旨是尋找問題,梳理問題,分析問題,總結問題。也就是說讓學生真對設計過程中找到該行業或某一項目的弊端,分析弊端存在的原因或背景,指出解決這一弊端的思路,并展望該領域的前景。其實要做到這些并非易事,尤其對一名缺乏理論研究的本科生來講。因此,作為一門課程,我們就應該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討,指引學生前進的道路。藝術專業畢業設計時間跨度比較長,教學環節比較多,遇到問題比較多。所以,畢業論文的撰寫毫無疑問應該與畢業設計密切結合起來,從最初的選題開始,到調研、設計每一步都與畢業論文密切結合。比如,畢業設計選定城市住宅小區設計,那么畢業論文也應該與之緊密結合,論文中選擇一個點進行梳理與分析,并結合自己的畢業設計,對論文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最終提出解決的辦法。其中對發現的問題與不足,在畢業設計中,應該有所體現,也就是說,以往的設計疏忽或遺忘的部分,畢業設計應該以比較完美的表現形式展現出來,彌補論文中所認為的遺憾。

四、結語

畢業設計是藝術設計專業四年來專業技能學習的檢閱,在整個學科模塊中占關鍵的位置。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的思路可從加強畢業設計教學管理、切實提高本科院校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藝術設計畢業展示同學生就業相結合、畢業設計與企業聯合的多渠道來加強此項教學改革。把畢業論文融合到畢業設計中去,從畢業設計專業考察、市場調研、畢業設計課題選定、初步設計概念、設計方案深化等各個環節入手,使畢業設計更加飽滿,層次更加清晰。最后是畢業答辯、畢業展覽、企業人才招聘會的三結合,以全體畢業生走向就業崗位后才是畢業設計教學環節的最終結束。

【參考文獻】

[1]馬濤.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戲劇之家,2014(08)

研究生論文畢業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提到互聯網的未來將會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的天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在職會計人員的工作內容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大數據的建立,使目前在職會計人員所做的基礎性工作將會被大數據的數據挖掘、數據提取所取代。從事基礎性工作的在職會計人員將面臨轉型、失業的危機。本文從在職會計人員自身的發展出發,結合會計人員的層次結構,指出相對應的轉型提升路徑。

[關鍵詞] 大數據時代;在職會計人員;管理會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04

1 前 言

會計行業從以算盤作為核算工具的手工記賬時代開始,經歷了以會計電算化軟件為核算工具的電腦記賬時代,現已步入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召開,使大數據對會計行業的影響加劇,在職會計人員的工作內容將會隨著大數據的發展發生重大的變革。

大數據包含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是指日常生活和管理服務過程中形成的,依托現代信息技術采集、處理、匯總的,超過傳統數據系統處理能力的數據。大數據有量大的特點,其數據容量超越目前我們接觸的MB、GB、TB,升級到PB、EB、ZB等。大數據涵蓋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具有多樣性,從處理速度看有高速運行的特點。大數據來自于真實的社會生產生活和管理服務過程,具有真實性。大數據通過數據挖掘,數據采集把半結構化、非結構化的數據經過數據聚合、數據清洗變成對我們有價值的結構化數據,再利用存儲設備將其存儲起來,以備我們日后使用。未來大數據將會成為企業的信息化資產,對于企業來說具有很高的價值。

目前,在職會計人員的工作經濟附加值低,主要是對事后的單據進行基礎性會計處理。隨著大數據的發展,會計的工作內容將改革,人員需求數量將劇減。對于在職會計人員而言,尋求自身的轉型發展路徑變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由于大數據的使用,會計人員轉型問題得到了學術界和實務界的廣泛關注。從目前國內學者對傳統會計人員向管理會計人員轉型的研究情況來看,普遍是從外部環境方面提出的。包括從企業培養人才的角度,提出企業要尊重人才,重視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和發展;從會計行業發展的角度提出傳統會計人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管理會計人員的崛起;從國家和社會的角度提出對傳統會計人員轉型的要求和途徑。鮮見從在職會計人員自身的情況出發,結合在職會計人員本身知識結構、業務技能水平等因素的轉型發展研究。本文基于大數據時代,根據在職會計人員自身發展需求、發展定位的不同,結合實際情況,對該轉型發展設計了三個不同的層次,使在職會計人員從自身定位出發,向對應的管理會計層級靠攏,實現最小跨度的過渡。旨在適合大多數的會計人員,體現個性化要求。

2 大數據時代下在職會計人員的新知識結構體系

大數據時代下,在職會計人員僅憑原有的知識結構遠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要適應大數據時代的變化,不想被行業進步而拋棄的在職會計人員必須要更新現有的知識結構體系。在職會計人員應在日常的工作之余,學習更新以下知識體系:

2.1 大數據方面的知識

學習了解大數據相關的知識,比如: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數據庫、數據挖掘、數據清洗等相關聯的知識體系。

2.2 與大數據相關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知識

學會使用各種辦公軟件,學會使用可供數據分析的函數及簡單的命令語句、學習了解數據庫中SQL語句的編寫和識別。

學習進一步處理會計大數據相關的工具。例如:SQL、MATLAB 、Splunk等軟件。

2.3 管理會計及決策支持方面的知識

在職會計人員應充分利用繼續教育的機會,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積累與管理會計有關的知識結構和內容,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學習掌握管理會計相關的知識,比如:預算管理、成本控制、風險管理、財務控制、財務分析評價、財務決策、績效管理等方面的知識。

結合管理會計工具書,著重培養管理會計以下的能力:(1)治理和風險管理;(2)戰略規劃與執行;(3)績效管理與計量;(4)規劃與預測;(5)產品和服務支持;(6)價值創造。學會使用管理會計類工具:如作業成本法、平衡計分卡,戰略地圖等。培養管理會計應具有的寫作、分析、戰略、績效評價、成本控制、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朝著成本分析師、管理會計師(CIMA)方向發展,終極目標朝著會計領軍人才、CFO進發。

3 在職會計人員的轉換提升路徑

在職會計人員轉換提升路徑應結合自身學歷、經驗、背景和對未來的定位來綜合考慮轉型問題。以下從三個層次來介紹在職會計人員的轉換提升路徑:

3.1 業務型管理會計人員

業務型管理會計人員是指在管理會計領域中從事一般業務的管理會計人員,在管理會計人員中處于金字塔的底部,應具備以下的能力:

3.1.1 分析能力

在大數據時代下,在職會計人員將精力投入到報告數據的分析和研究中去。結合大數據的數據提取、數據挖掘提供領導所需的經營績效分析、成本分析、質量分析與新業務定價分析等資料,使企業對未來的經營情況及盈利能力的預測數據更加準確。

3.1.2 為產品和服務提供支持的能力

管理會計應將觸手深入到產品和服務中去,將工作內容拓展到生產、銷售、研發中去。為生產部門提供成本分析、為銷售部門提供銷售分析等數據,有利于公司各環節成本費用的控制,發揮監控成本費用的功能,有效實現服務管理的目標。

3.1.3 價值創造能力

價值創造能力要求管理會計人員學會使用相關的管理會計工具,例如平衡積分卡,作業成本法等。將先進的管理會計工具運用到人力資源、績效評價體系設計以及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去,發揮價值創造的功能,有效實現創造價值的目標。

3.2 主管型管理會計人員

主管型管理會計人員在業務型管理會計人員能力要求的基礎上,增加溝通、協調和領導能力。隨著國家政策一路帶一路的實施,我國的企業會更多的涉及到收購兼并、對外投資、引進投資人等國際性業務,這就要求主管型管理會計人員提供財務可行性分析,兼并收益分析等資料供領導型管理會計人才決策。

主管型管理會計人員將工作重心放在企業預測、控制、評價、稅收籌劃等發揮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動中去。

主管型管理會計人員應著眼于未來,對未來進行預測和分析,使財務數據更具有指導意義。對大數據時代下的數據進行風險點的挖掘,發現企業潛在的風險,從內部控制制度設計、財務制度設計方面規避和降低風險。

根據財務總監制定的財務戰略目標,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實現財務戰略目標。

3.3 領導型管理會計人才

領導型管理會計人才在主管型管理會計人員能力要求的基礎上,增加全局意識能力,達到CFO的能力要求。

領導型管理會計人才要有寬廣的視野,要學會跳出財務思維看待財務工作。建立全局視野,從財務結合業務、銷售、人力等多方面進行全局性通盤考慮,利用CIMA 戰略計分卡等管理工具加強企業戰略執行力。在全局視野的基礎上制定與公司經營發展相一致的財務戰略目標,制定財務戰略規劃,監督財務戰略的實施,最終實現財務戰略的目標。

結合《成為勝任的CFO》對培養領導型管理會計人才的指引。勝任企業最高財務負責人,需具備以下核心能力:財務戰略管理及制定,公司治理,財務報告,成本管理,風險管理,并購與重組可行性決策,稅收籌劃決策,價值創造與全面預算管理,審計監督與內部控制,財務分析與預測,財務信息系統,經營責任與資產管理。這些能力是自身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結構及遠景規劃決定的。

在職人員在轉型時,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定位,尋求最適合自己的轉型發展提升路徑。

4 與時俱進不斷迎接新的挑戰

在職會計人員,要認清行業未來的發展和趨勢,轉變我們固化的思維,從傳統的會計行業中走出來,向管理會計方向轉型。大數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在職會計人員轉型勢在必行。為了更好的適應轉型,在職會計人員應結合自身知識結構、經驗積累、對未來的職位定位來綜合考慮轉型提升問題并規劃適合自己的轉型提升路徑,實現在職會計人員的跨越式發展。

根據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VR或AR等技術都將融入會計工作中,在職會計人員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來武裝自己,使自己在科技發展的大潮下,跟上時代的步伐,更好地為經濟發展建設服務。

主要參考文獻

[1]葛彩霞.我國管理會計的現狀及其發展方向[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21):32.

[2]李守武.會計改革與發展之管理會計實踐與思考[J].會計之友,2016(19):2-6.

[3]唐勇.財務共享服務下傳統財務人員的轉型[J].財會月刊,2015(19):18-21.

[4]袁緒民,陳琦,張黎群.財務共享服務下財務人員的轉型出路[J].財會月刊,2014(3):22-23.

[5]屈濤.財務共享:傳統會計的時尚演進[N].中國會計報,2013-09-27.

[6]許金葉,許琳.關于企業會計轉型的一點思考[J].財務與會計,2013(12):47.

[7]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成為勝任的CFO[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研究生論文畢業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畢業生;就業;市場營銷

文獻標識碼:A

當前,我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和供需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市場機制在畢業生就業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受市場規律的影響,市場營銷的理論和方法必然會被引入到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市場營銷哲學的演變過程也會與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與發展歷程高度一致,通過對最新市場營銷哲學的研究,可以預測未來的就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為高校就業工作指明方向。

一、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引入市場營銷的理論和方法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不斷完善,尤其從1992年勞動力市場體制改革以后,中國的就業制度已經基本實現了市場化[1]。但對教育是否應該產業化、高等學校是否是企業或工廠、高校畢業生是否是產品等問題,無論在政府部門、學術界還是社會民眾中都存在著很大爭議。拋開教育是否應該產業化不談,筆者認為,高等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者,與企業生產經營由許多相似之處。國內有學者從十七個方面將兩者進行比較,得出了高校和企業一樣,具有明顯的營銷組織主體的構成要件和具體特征[2]。

高校畢業生作為社會新增勞動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符合市場經濟中商品的主要特征,理應成為勞動力市場的組成部分。2002年教育部等四部委在《關于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有關問題意見》中要求,“必須進一步深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建立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用政府文件的形式正式將高校畢業生納入勞動力市場的范疇。因此,市場營銷的絕大部分理論和方法都可以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加以應用。

隨著高校擴招步伐的放緩和經濟社會的逐步轉型,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既有機遇又有挑戰。高校一方面要解決擴招后大批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幫助他們充分就業;另一方面要面臨自2009年以來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逐年下降帶來的生源危機的挑戰,畢業生就業狀況對其生源的好壞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問題都是在就業工作市場化后出現的。市場營銷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營利性企業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近幾十年國外許多非營利組織也在其決策和管理中引入市場營銷的理論和方法,摸索出了一套適合“無利潤分配機制”的市場營銷理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為非營利性事業單位的高校,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利用市場營銷的理論和方法,無疑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選擇。

二、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歷程與市場營銷哲學演變的對比分析

市場營銷是指以滿足人類各種需要和欲望為目的,通過市場變潛在交換為現實交換的一系列活動和過程。市場營銷哲學,就是企業在開展市場營銷活動的過程中,在處理企業、顧客和社會三者利益方面所持的態度、思想和觀念[3]。自17世紀50年代市場營銷成為企業自覺實踐以來,先后出現了生產觀念、產品觀念、推銷觀念、市場營銷觀念、客戶觀念和社會市場營銷觀念。其中,生產觀念、產品觀念和推銷觀念通常被稱為傳統觀念。

生產觀念和產品觀念都是建立在商品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條件下的營銷哲學。前者重生產、輕營銷,認為企業應不斷擴大生產,降低成本,以擴展市場。后者重產品、輕需求,認為企業應不斷改進產品,提高其附加值。推銷觀念產生于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過渡階段,認為消費者多存在惰性或抗衡心理,企業必須采取各種推銷手段,刺激消費者購買本企業產品。在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三個階段中,都體現出或自覺、不自覺的運用到這些傳統營銷觀念。

第一階段從1982年到1989年,始于恢復高考后首批學生畢業。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是畢業生由國家集中統一計劃分配,高校和用人單位必須嚴格按計劃派遣和接收畢業生,畢業生也必須服從分配。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在后期高校也參與到調配計劃的制定和協調中,但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仍沒有自主選擇權。在此階段不存在畢業生就業市場。第二階段從1989年到2002年,始于國務院批轉國家教委的《關于改革高校畢業生分配制度報告》。主要特點是擇優推薦和有條件的雙向選擇,即放寬對畢業生就業地區和部門的限制,支持和鼓勵多種所有制單位接收畢業生,畢業生按規定在一定范圍內雙向選擇就業或按調節性合同規定就業。此階段是就業市場萌芽和初步形成時期。

在這兩個階段,高等教育仍是精英教育,高校畢業生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加之,就業市場尚未最終形成,高校沒有推銷或營銷畢業生的必要和可能。但高校在此期間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的質量,進行了大量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改革,為國家輸送了一批急需的高質量畢業生,體現出了生產觀念和產品觀念的理念。

第三階段從2002年至今,始于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四部委《關于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有關問題意見》。主要特點是市場導向、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即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要求挑選對方,國家只對就業市場進行宏觀調控。至此,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吻合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基本建立。

在此階段,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畢業生逐步從供不應求向相對的供大于求轉變,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凸顯出來,就業率成為懸在高校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為提高就業率,高校不得不通過各種手段推銷畢業生,推銷觀念被廣泛采用。在就業工作中,除了盲目追求高就業率,弄虛作假導致畢業生“被就業”等問題之外,還出現了市場營銷哲學認為在推銷觀念指導下最容易出現的“市場營銷近視”。“市場營銷近視”就是企業只關心如何讓用戶接受自己已經生產出的產品,不注意捕捉和預測市場需求的變化,生產出來的產品雖然很好,卻因不符合市場需求賣不出去,最終陷入困境。

我國平均受教育程度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同時,隨著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急需大量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自主辦學權力有限,不可能即時根據市場需求作出調整,而部分高校仍抱著學校就是培養人才的,只要培養出合格的畢業生,就完成了任務,就業是政府和畢業生自己的事,忽視就業工作,缺乏市場觀念,培養出來的畢業生不能滿足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于是出現了在大批畢業生找不到適合工作的同時,大量用人單位招不到合格員工的結構性失業現象。這種結構性失業就是“市場營銷近視”所造成的。

不難看出,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與發展脈絡是和市場營銷哲學的發展與演變一致的,其未來的發展也必將與市場營銷哲學的演變相一致,這是由高校畢業生是勞動力市場組成部分這一市場屬性所決定的,是市場經濟體制運行的必然結果。

三、市場營銷哲學的新發展與高校如何應對新的就業形勢

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興起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生產力快速發展,企業間的競爭更加激烈,新的市場營銷哲學應運而生。先后出現了市場營銷、客戶和社會市場營銷等觀念,營銷組合也從4P擴充發展出6P、10P、4R等組合。我國市場經濟起步較晚,將畢業生真正納入勞動力市場的時間更晚,隨著畢業生就業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市場營銷哲學發展的新成果必然會更多地得到運用。從市場營銷哲學的發展脈絡中,不難得出高校應該采取哪些措施應對新的就業形勢。

(一)把就業工作提升到學校的戰略發展層面

科特勒認為[4],在戰術營銷組合制定之前必須做好探查、分割、優先和定位四項戰略營銷計劃。即通過調查研究,根據消費者不同需求細分市場,預測市場未來發展趨勢,據此選擇可以最大限度發揮自身優勢的細分市場,并通過塑造獨特的企業或產品形象,確立與自身條件相符的市場位置,確保企業和產品能緊跟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實現企業的長期發展。

隨著高校擴招步伐的放緩,畢業生就業工作正從暴風驟雨式的應激狀態逐步向常態化過渡,從單純膚淺的數量統計向深層次的質量提高過渡,從短期行為向著眼長遠過渡。與企業制定戰略營銷計劃一樣,為適應這種轉變,高校必須將就業工作提升到學校戰略發展層面來考慮,將就業工作重心,從就業指導、信息收集、市場開拓等事務性工作轉移到分區域、分類別、分學科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的分析研究和人才市場需求的預測上,為高校教育教學效果的評判提供客觀依據,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專業設置與調整、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和長遠發展定位提供決策依據,推進高校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有特色、高水平的發展道路。

(二)為用人單位提供更多的讓渡價值

現代市場營銷觀念認為與價格相比消費者在選擇商品時更看重所獲得的讓渡價值,即得到的總價值與付出的總成本之間的差額。企業只有比對手提供更多的讓渡價值,才能在競爭中勝出。同樣地,高校要想在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中勝出,也必須在提升畢業生質量的同時,盡可能減少用人單位招聘和使用畢業生的成本。

1.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質量的好壞始終是市場競爭的基礎,無論何種營銷哲學,都是建立在高質量產品基礎上的。同樣,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是其就業成敗與否的關鍵所在。高校應在準確把握市場需求的前提下,依據自身條件,即時調整辦學定位和方向,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轉變。研究型大學應著重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高層次研究型復合型人才,應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要大力培養動手能力強、社會急需的高水平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時,加強畢業生學習、社交、創業、職業生涯規劃、求職擇業與自我營銷等能力的培養,提升畢業生的競爭能力和用人單位所能獲得的總價值。

2.大力推進校企深度合作。通過一對一的營銷模式,為每一位客戶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其特殊需求的客戶觀念,適用于那些高價值或需要周期性重購、升級產品的營銷。為了使畢業生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能緊跟知識和技術更新的步伐,目前高職高專院校多已按照客戶觀念,采取了訂單培養模式。這種模式最大限度地保證了畢業生與用人單位要求的吻合度,較好地解決了前面提到的結構性失業問題。同時,大大節省了用人單位的招聘及后期培訓的成本,學校和學生也沒有了就業的后顧之憂,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和學習上,形成各方多贏的局面。

舒爾茨在關系營銷的基礎上提出了關聯、反應、關系和回報4個全新營銷要素,即4R組合。指出在競爭性市場中,顧客的忠誠度是不斷變化的,企業只有讓用戶介入產品的生產、定價、渠道、促銷等營銷組合的各個環節,與之形成互助、互求、互需、互動的關聯關系,雙方均在交易中獲益,使交易變成責任,讓顧客變成朋友,才能贏得穩定的生存空間。高校擴招、合并、升格,在促進高等教育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高校及畢業生同質化的傾向,高校間展開了激烈的甚至是惡性的競爭,促使高校必須找準自身定位,走差異化發展之路。為此,高校應該在利用自身的人才優勢,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的基礎上,推動校企開展更深層次、更大范圍的合作,讓企業參與到高校專業的設置、培養方案的制定及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中,逐步形成穩固、長久的戰略合作關系。

(三)走社會化發展之路

1.充分整合、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铺乩諏⒉豢煽匾蛩匾氲?P組合中,提出了大市場營銷理論。認為可控的因素是相對的,不可控因素對企業的影響和制約是絕對存在的,企業不應簡單地適應環境,需要科學安排營銷組合,使之與不可控因素相適應,甚至影響自己所處的市場環境。畢業生就業工作是一項牽涉到方方面面的民生工程,對高校來說不可控因素很多,不是高校單方面能夠解決的。因此,高校要運用大市場營銷理論,整合教師、校友、家長等各種資源,充分利用政府部門、社會團體等各方力量,爭取他們的支持與幫助,搶占就業市場的先機,贏得競爭的主動。

2.承擔更多的社會義務和責任。上述各種營銷哲學的出發點都是企業和消費者利益,忽視了這兩者與經濟社會的整體和長遠利益之間潛在的現實沖突。20世紀70年代以統籌兼顧企業、消費者、社會三方利益的社會市場營銷觀念逐漸形成。企業承擔的社會義務和責任越多,就會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從而在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大學的社會責任應超越社會義務這一層面,它是指大學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應承擔的獨特的使命與責任[5]。胡錦濤主席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的講話中對高校的社會責任提出了新要求,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傳承創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在廣大青年中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高校只有順應這一歷史發展潮流,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四)組建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就業工作隊伍

當前,就業工作的重心正在由單一地注重校內產品生產或單一地注重學校產品銷售,向研究市場需求、注重產品加工、兼顧營銷各個環節方向轉變[6],工作的性質和內容發生了根本變化,迫切需要在原有的公共管理、職業指導、心理咨詢等專業人員之外,組建一支規模更大,涉及學科更多的職業化、專業化的就業工作隊伍。例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據庫營銷、網絡營銷、體驗營銷、顧客關系管理、交叉銷售等全新的市場營銷觀念已被企業廣泛應用,隨著這些營銷觀念的引入,需要具有市場分析、信息工程、公共關系等教育背景的專業人才加入到就業工作的隊伍中。因此,未來要想做好就業工作,只是簡單地保證場地、設備、人手等條件已是不可能的了,它需要從戰略高度長遠謀劃,需要更多人、財、物的投入,需要引進和培養大量高層次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鄒東濤. 發展和改革藍皮書(No.1)—中國改革開放30年(1978~2008)[M].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1):6.

[2]黃蘇芬,祖明.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市場營銷理念探討[J].宿州學院學報,2005,20(10):129.

[3]郭國慶.市場營銷學通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4):19.

[4]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市場營銷原理(第13版)[M].樓尊,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5]袁長清.高校大眾化教育中的社會義務與責任[J].教育與現代化,2002,65(4):64.

[6]鄭曉明.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營銷發展新趨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48(8):48.[責任編輯:吳曉紅]

上一篇:機械一體化論文下一篇:機電一體畢業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