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系統安全風險評估范文

2023-09-13

系統安全風險評估范文第1篇

摘要:近年來,為滿足日益增多的出行需求及復雜的交通疏導要求,地鐵車站向著深、長、大的方向發展,地鐵工程在城市交通建設中更加普遍。大力發展城市地鐵交通是我國當代城市建設的重要戰略目標。相比于常規的地面汽車出行,城市地鐵交通具有運量大、速度快、準時、潔凈等諸多優勢。我國憑借地鐵交通建設有效地緩解了大城市的交通擁堵和高污染狀態,如今在“地鐵新時代”的目標下,我國致力于建設更加優質高效的城市地鐵運輸網絡,在實現該目標的過程中,加強安全風險技術體系構建,是很有必要的一環。

關鍵詞:地鐵工程;施工風險;應急預案

引言

地鐵工程的建設周期長、規模大,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在建設和施工過程中易受到一系列不可預測、難以確定的風險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工程延期,造價管理失控,對工程整體效益造成不良影響。

1國內軌道交通安全風險管理

雖然我國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我國的城市軌道建設起步晚,發展經驗不足,在安全管理上始終存在一定欠缺。從城市軌道建設本身的環境來看,以地鐵為主的城市軌道交通始終處于高風險建設和高風險運作狀態,城市軌道對巖土物理力學參數的要求很高。再加上地下軌道交通空間有限,安全風險因素隱蔽性大的特點,城市軌道交通在防控和救援上也存在較大難度,一旦出現危險,則可能引發巨大的損失。如2007年南京地鐵施工中的爆炸事故、2008年杭州地鐵的坍塌事故以及上海地鐵坍塌事故,這些事故帶來的經濟損失直接超過數億元,這充分說明了城市軌道交通中做好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2地鐵工程施工風險分析

地鐵工程施工階段易受其他因素影響,主要體現在工期變化對工程質量及成本造成影響,可能會導致設計變更、原材料不足、施工人員匱乏以及技術水平無法滿足工程要求等問題,進而導致工期延緩;市場材料價格發生波動也會對工程造成影響;如果存在地震、暴雨等極端天氣,也可導致工程造價提高;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與其他單位缺乏溝通會對施工作業的順利開展造成影響,可能導致設計變更、工程變更等問題,使造價發生變化,對造價控制造成不利影響。

3地鐵工程施工應急預案

3.1加強軌道交通安全風險管理體系的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是現代各領域建設升級的重要方向。在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風險技術管理體系的構建中,也要做好向信息化方向的普及和建設,這樣能更好地提升風險管理體系的執行回饋效率,提高指導意義。在整個體制系統的信息化的建設中,要做好核心平臺的智能化建設、傳輸流程的快速化建設和末端設備的完善化建設。在核心平臺上,要將城市軌道安全風險管理體制從定性轉化到定量的角度,提升核心平臺收發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數據、監管數據的能力,加強其智能化建設,能自動對異常發出警報和響應。在傳輸流程的優化中,要善于使用機器設備替代人工進行風險管理數據傳輸,提升系統應急響應效率。該步的重點是要做好軌道交通安全風險技術管理體系的業務化拆解,將安全管理內容從系統化的人類語言轉化為機器可理解的機器語言,讓每一條監控指標變成機器可執行的數字化監控指令。在末端,要積極普及物聯網傳感技術,安裝更多先進的監測設備和傳感器,在信息傳輸中,要善于利用有線加無線等多種通信方式保障信息傳遞質量,在核心區域,要加強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建設,提升對數據的全流程監管,同時能對異常數據做出警示,這可大大提升對異常風險點位的響應速度,最快對安全隱患完成處理。

3.2“互聯網+”概念應用于地鐵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方法

“互聯網+”概念是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并開始大力推行和應用,其主要的用途是指結合互聯網的平臺和信息化手段,促進傳統行業發展出新的發展態勢。結合這目前硬件的快速發展,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加快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各個行業的內涵提升。豐富了傳統行業的信息數據管理,尤其是對行業生產力的提升以及優化社會資源的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工程建設行業應用“互聯網+”概念可以以工程的施工現場作為信息交流和數據傳輸的中心,通過施工現場內部的數據信息整合,能夠有效地保證各個參與方實現數據和信息的共享,進而充分地掌握施工工作內容,同時也能夠有效地結合著信息化的工具來提升工作效率。同時結合數據信息憑條能夠進行深入的數據分析和挖掘,輔助建立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

3.2.1視頻監控管理措施

建設工程檔位統一參照著標準化的管理措施建立安全管理系統。通過位于地下設備的云攝像頭進行實時的監控,預防事故的發生。同時,還能夠結合著網絡系統連線至施工現場內部的監控中心和控制中心,實現智能化的數據傳輸和數據存儲。同時,結合視頻會議能夠有效地實現安全監控內容可追溯。

3.2.2信息化安全管理

在工程項目主管的信息管理背景下,各個建設單位需要建立自身的信息管理平臺,各個施工參與方都可以參與其中,成為平臺的相關用戶。能夠在管理平臺中進行視頻會議以及安全管理工作文件的信息查詢和下載。施工企業能夠查詢和下載各類必備文件,實現信息的安全穩定傳輸,保證全面落實和強化各個參與方的職責。

3.3地鐵鋼結構主要應急措施

根據鋼結構安裝風險辨識和評價,在施工時可能導致荷載集中造成主體結構破壞、起重設備傾覆、鋼構件安裝時失穩、人員高處墜落或物體打擊、支撐胎架拆除垮塌等事故。對可能導致荷載集中造成主體結構破壞時的應急處置措施。發生緊急情況時馬上停止現場起重作業和鋼構件安裝,撤離所有作業人員,設置警戒區域,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立即通知建設、設計、監理等相關單位,及時監控相關情況的發展,搶險和加固必須按照既定預案進行。當鋼構件安裝時出現明顯變形時,可采用“燈籠架”對鋼結構進行支撐?!盁艋\架”底部設置可以分散壓力的水平底座,其與鋼構件之間的縫隙采用木楔進行塞實頂緊。如鋼結構出現失穩可能造成連鎖傷害時,必須擴大區域停止整棟樓面各項施工,將人員撤離至安全區域,并將現場情況按規定報相關單位和部門。

3.4觸電應急措施

當發生人員觸電時,應采取如下應急措施:①用干燥木制品等絕緣材料撥開觸電人員身上的帶電體,使觸電者脫離觸電狀態,并及時通知救援人員,通知內容主要包括事故發生時間、地點、觸電人數及傷情等;②救出觸電人員后,應立即撤離觸電區域人員,并在漏電點附近鋪設絕緣材料;③在觸電事故現場建立警戒區域,保證救援通道的暢通,及時引領救護車到達事故地點最有利位置。

結語

總之,地鐵施工風險管理的難度較大,為確保地鐵系統的穩定有序運行,往往需要重點圍繞風維護理的各方面要求予以優化落實,全方位地考慮各方面因素進行優化從而提升地鐵工程運行質量,確保常見的各類問題得到有效預防和處理,促使地鐵更好地服務于交通運行,保證列車運行安全,實現行車指揮和列車運行現代化,提升運輸效率。

參考文獻

[1]冀欣,王紅濤.地鐵應急預案管理系統的應用與研究[J].現代城市軌道交通,2020(11):31-35.

[2]左九如.地鐵工程建設施工危險辨識及施工坍塌事故應急預案的探討與實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05):220-221+224.

[3]孫振興.城市地鐵工程施工應急預案研究[J].中國工程咨詢,2017(07):40-42.

[4]王亞東,夏紅兵.上海某地鐵深基坑風險識別與應急預案[J].四川建材,2016,42(04):150-151+153.

系統安全風險評估范文第2篇

1 風險檢驗技術

風險檢驗技術指在達到系統穩定與經濟協調一致的條件下, 全面剖析系統內部危險出現的幾率與引發的后果, 提供風險排序, 確定薄弱環節的一種先進、有效的檢驗方法?,F階段, 在世界范圍內, 主要將風險檢測技術應用在鍋爐以及壓力容器等具有承壓特性的設備中。在防爆起重機中應用風險檢測技術, 除可科學防范、有效處理安全事故隱患外, 還可縮減安全管理成本, 優化安全檢驗技術, 提升機電設備的整體檢驗水平。

2 防爆起重機概述

防爆起重機一般被應用在工礦企業, 在實際生產活動或非常規條件中, 由于起重機違規安裝防爆部件, 外加維修保養工作的制約, 非常容易出現泄漏問題。一旦易燃物發生泄漏, 則一定會和空氣作用, 致使空氣存在爆炸性混合物, 此時若和火源相遇, 便出現爆炸事故。通過長期探索總結得出, 電氣火花以及明火等是最為常見的火源。而防爆起重機主要是通過適宜方法合理控制火花與電弧, 利用現代化的防爆技術, 規避電氣火花的出現, 在環境中存在的爆炸性氣體不會發生引燃, 進而實現防爆的目的。

3 安全檢驗技術要點

(1) 類型選擇防爆起重機應依據實際工況, 結合環境科學選擇適宜的防爆起重機, 確保安全保護裝置、主要元件以及器材等應高出整機防爆級別。若在某區域中存在多于兩種的類型不同的爆炸物, 所選擇的防爆電氣設備應保證與危險系數大的爆炸等級以及自燃溫度偏小的等級保持一致。若功能條件一樣, 則應首選結構簡單的防爆電氣設備, 另外, 還應權衡同一工程所需防爆電器設備之間的互換性, 進而為相應的管理工作提供便利。

(2) 關鍵零部件檢驗 ①對于防爆級別位于ⅡC等級的所有起重機, 應面向吊鉤表面纏繞一層鋁合金, 也可針對因碰撞作用所引起的吊扣出現火花問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②針對鋼絲繩脫槽問題, 裝設防脫槽裝置, 配備導繩器, 這些材料的組成成分主要為銅合金。③對于車輪踏面、輪胎邊緣, 應借助鋁合金來制造, 也可應用無火花材料, 控制小車運行速度每分鐘不超過十米, 大車運行速度每分鐘不超過二十五米, 防爆級別處于ⅡC等級時需要控制其速度每分鐘不超過十六米。④對于雙梁起重機, 尤其是大噸位的, 其制動器一定要選擇隔爆型, 以此來隔離高溫部件, 使其位于隔爆外殼中。而減速器等零部件應實施通風散熱。⑤對于電纜滾輪、限位碰輪, 需要利用青銅黃銅來制造, 當防爆級別處于ⅡC等級, 應利用不銹鋼鋼絲繩充當牽引繩。⑥運行軌道部位若存在連接處, 則需進行焊接連接, 確保焊接打磨平整, 且不存在銹蝕現象。⑦緩沖器材質主要為橡膠, 也可利用聚氨酯來制造。

(3) 電氣設備檢驗 ①對于饋電裝置, 其供電電源主要為TN-S系統。若起重機的體積偏大, 則小車饋電需使用電纜導電, 同時安裝牽引繩。對于大纜車, 則需應用無芯電纜, 且每一個電纜之間不存在接頭。②對于防爆型電氣設備, 其引入以及引出電纜需要利用密封圈進行壓緊密封, 而沒有利用的電纜, 在其出口部位應通過鋼質厚度超出兩毫米的金屬蓋板進行封堵;對于隔爆型設備, 其隔爆面不允許出現沙眼與銹蝕等不良現象。清洗磷化層以及無電鍍以后, 需要涂擦電力復合脂, 保證緊固螺栓齊全, 且不存在松動問題。③對于電動機與總電源開關等弱電設備, 主要借助隔爆型設備進行防爆。其中隔爆型設備除保證防隔爆外殼可負擔內部產生的爆炸壓力, 不出現破損現象外, 還應保證隔爆外殼自身的接合面可隔離爆炸火焰, 以免傳向殼外, 使得爆炸性混合物燃燒。由此可知, 防爆外殼材料與厚度需達到強度標準, 同時, 每一個接合面的極限間隙都應符合相關標準。④對于控制器以及傳感器等弱電設備, 主要通過本安型設備進行防爆。具體來說, 本安型防爆指代利用電路電氣參數管控, 進而保證最危險條件下出現的火花能量不超過最小點燃能量, 也可讓導線與元器件由于放熱反應形成的表面溫度不超過可燃混合物的標準溫度。本安電氣設備連接非本安設備時需要提供防爆安全柵配套設備, 以免危險電流貫穿本安電路, 削弱防爆性能, 降低最終的防爆效果。

4 結語

筆者依照日常檢驗工作, 圍繞防爆起重機進行了初步探討, 著重探究了風險安全檢驗技術。在未來, 風險檢驗技術將成為防爆起重機進行常規檢驗的主要方面, 不僅要合理選型, 而且應認真檢驗關鍵零部件與電氣設備等, 確保防爆起重機可正常、穩步運轉。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 防爆起重機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視, 在電廠以及軍工企業中均有所應用, 這些場所具有一定危險性, 存在爆炸性氣體, 當其與明火相遇時, 會出現爆炸現象, 引發傷亡事故, 帶來嚴重的財產與不可挽回的生命傷害。筆者將圍繞防爆起重機展開探討, 希望可為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風險,防爆起重機,安全檢驗

參考文獻

[1] 鞠成偉, 嚴波, 張更娥, 等.基于風險的防爆起重機防爆系統安全檢驗技術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 2014, (5) :150-153, 168.

[2] 張強.風險的防爆起重機防爆系統安全檢驗技術研究[J].中國化工貿易, 2015, (34) :115-115.

[3] 王新華, 蔣漳河, 謝超, 等.防爆起重機危險點燃源辨識及預防措施[J].起重運輸機械, 2013, (2) :82-86.

系統安全風險評估范文第3篇

作為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城市是人口、資源和財富的集中地。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顯著加快。在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 由于種種原因, 也出現了一些“城市病”。其中, 暴雨內澇積水就是較為突出的問題之一。

城市遭受洪災時, 往往會影響市民生產、生活質量, 甚至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特別是近幾年, 受全球氣候變暖及極端天氣影響, 我國不少城市頻頻發生暴雨積水、內澇災害事件, 并且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012年7月21日, 北京市全市平均降雨量為164mm, 190萬人受災, 經濟損失近百億元, 79人遇難;2017年7月23日, 榆林中心城區出現強降雨過程, 2h降雨量累計71.3mm, 其中16時-17時降雨量達57.9mm, 低洼地段嚴重積水, 部分路段車輛行駛受阻;長城北路、西沙榆林學院十字路口、濱河路農貿市場路段最深處超過40cm。

由于城市內澇災害造成的政治影響和經濟損失巨大, 在城市管理中越來越重視內澇的防災減災工作[1]。同時, 城市內澇風險已成為研究熱點之一。國內外對于城市內澇災害風險分析、評估的研究文獻逐年增多[2]。根據風險管理理論, 災害風險評估包括致災因子危險性評估、承災體易損性評估, 以及潛在損失評估, 最終計算出風險值的大小[3]。災害風險評估方法較多, 大體可以分為數理統計法、指標體系法以及水文水力學模型與仿真模擬法等3類。目前, 針對城市排水系統的暴雨內澇災害風險評估研究較少。本文擬以排水系統作為研究對象 (承災體) , 初步建立內澇災害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2 城市內澇災害風險評估指標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下, 強降水等災害性天氣表現出頻次增多、強度增大的趨勢。與此同時, 城市化的進程也在不斷推進, 由此形成的城市熱島和雨島效應又會對強降雨天氣產生一定的放大效應。然而, 從總體上看, 城市排水防澇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要求, 城市抵御暴雨洪澇等自然災害的脆弱性在不斷增大。因此, 在降雨強度和范圍較大的條件下, 處于城市內地勢相對低洼的地區, 就容易形成內澇。

在排除降雨徑流、減輕城市洪澇的各類工程設施中, 城市排水管網發揮著較大的作用。然而, 管道系統年久失修, 建設標準較低, 排水設施不完善, 雨污混接等一系列現實狀況, 往往可能成為內澇的重要原因。因此, 分析城市排水系統在內澇事件中面臨的風險及相應可行的優化措施, 有助于逐步減輕或避免城市內澇問題。

本文綜合上述風險評估方法, 結合收集到的部分城市內澇典型案例和相關研究結果[4], 基于災害系統理論, 分析提出內澇情景下城市排水系統的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表1) , 可為后續的分析計算提供基礎。

這里僅針對排水系統因子中的“防洪排澇工程設施”進行分析。防洪排澇工程設施的配套對于提高雨水排水能力至關重要。例如, 排澇泵站的合理設計、維護, 關系到匯水面積內的徑流能否及時排除。泵站抽排能力低于雨水匯集速度時, 就會加劇積水內澇。該指標可以用工程的設計防洪排澇能力予以定量表征。

以北京廣渠門橋區的夕照寺泵站為例, 由于其最初設計排水能力僅為兩年一遇標準, 2012年“7·21”特大暴雨引發了橋區嚴重積水。在后續的廣渠門橋區雨水泵站升級改造工程中, 通過建設大型蓄水池, 增配雨水泵站, 該泵站抽升能力提高到“五年一遇”, 能夠抵御“十年一遇”的強降雨。近幾年來, 該工程體現出較好的排澇能力, 再未出現嚴重的內澇積水事件。

3 結語

本文以城市排水系統為研究對象, 結合城市內澇典型案例以及現場調查, 從致災因子、承災體、災情角度出發, 提出了內澇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為建立風險評估數學模型、量化內澇風險提供了依據。

摘要:結合城市內澇典型案例以及現場調查, 以城市排水系統作為承災體, 初步提出了內澇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為建立風險評估數學模型、科學量化內澇風險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市政排水系統,內澇風險,評估指標

參考文獻

[1] 張倩.滄州市區暴雨內澇減災措施探討[J].地下水, 2016, 38 (4) :194-195.

[2] 張冬冬, 嚴登華, 王義成, 等.城市內澇災害風險評估及綜合應對研究進展[J].災害學, 2014, 29 (1) :144-149.

[3] 馬保成.自然災害風險定義及其表征方法[J].災害學, 2015, 30 (3) :16-20.

系統安全風險評估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針對當前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嚴重問題,借鑒國外經驗,從信息技術、信息系統和信息管理的角度,提出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方案和有關建議。

關鍵詞:風險管理;金融監管;管理信息系統;信息管理;

文獻標識碼:A

系統安全風險評估范文第5篇

為了規范檢驗報告單,確保檢驗數據的準確性,我院Lis系統于今年年初開始建設,經過信息科和檢驗科的共同努力,於2007年2月1日正式上線,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行,目前已經運行正常。

Lis系統現在有門診抽血、住院抽血、酶標、報告查詢、質控、微生物、試劑管理、主任管理、儀器連接九個模塊。 Lis 系統總體業務的流程: 住院:

護士錄入檢驗醫囑 打印條碼(綁定試管)

標本采集(抽血) 檢驗標本簽收(條碼槍掃描) 標本檢查 生成檢查報告 報告發布 護士站查閱

門診:

醫生開出檢驗申請 繳費 標本采集、生成條碼

檢驗標本簽收(條碼槍掃描) 生成檢查報告 報告發布 導醫臺報告打印 Lis系統優點:

(1) 具有較好的“人機”界面。實用與先進相結合,體現出安全、穩定易于理解掌握、界面間轉換和界面上操作簡捷、提示清晰、邏輯性強、直觀簡捷,響應速度快,使操作人員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擊鍵次數完成工作。

(2) 由于與HIS系統無縫連接,直接調取病人信息和項目信息并直接采用條碼打印和掃描的發式,避免了錯誤的發生(條碼的唯一性)并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3) 采用了Lis 系統后,極大地方便了總部和分院之間的報告查詢、打印,降低了人力物力資源,實現了資源共享。

(4) 護士站、服務臺、醫生站(未上)可以輕松實現所有已發布報告的查閱或打印,方便了醫生對報告的查閱。

(5)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儀器由于采用了雙工模式大大地縮短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強度和錯誤的發生率。 (6) 檢驗科審核確費防止漏費的發生。

(7) 系統在安全性措施方面主要有:①操作員的權限驗證: 系統管理員根據人員的職務和所承擔的工作進行權限分配,拒絕超權限登陸。②備份與恢復:每日自動對數據進行兩次備份,采用數據日志記錄與審查等系統安全對策確保數據安全。 Lis系統運行兩個月以來也發現了一些內在的和外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1) 門診檢驗科抽血處場地太小以致造成病人抽血要排兩次隊的問題(先刷卡再抽血)。

(2) 門診報告臺在集中發報告時間,病人等待刷卡取報告時間較長,形成“扎堆”現象。病人取報告方案有待優化。

上一篇:租賃風險控制下一篇:保險公司風險控制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