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平面布局范文

2023-12-20

平面布局范文第1篇

為了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形勢,按照縣委縣政府的指示精神,合理調整學校布局,整合教育資源,發揮規模效應,提高辦學水平,縮小城鄉規模差別,促進學校均衡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經中心校討論研究,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為基礎,以方便學生求知求學和提高教育質量為出發點,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在切實保障義務教育質量和不讓一個孩子流失的前提下,按照我鎮經濟、人口和地理現狀,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教育資源,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對現有中小學布局結構進行全面規劃調整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方便和滿足學生及家長需求的原則。

2、堅持改善條件、提高辦學水平的原則。

3、堅持合理規劃,統籌安排的原則。

三、調整規劃

撤并新橋學校初中部,并入王人高級職業中學。

四、具體步驟

1、準備階段(2011年2月-4月)

學校布局調整工作是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涉及面廣,困難多,

矛盾比較突出,工作的好壞直接決定和影響著全鎮基礎教育能否持續穩定的發展,在工作中要講究工作方法,設法化解矛盾。為了切實搞好我鎮中小學校布局調整工作,經中心校研究決定,成立了王人鎮學校布局調整工作領導小組,并深入各學校調查,認真討論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提出合理的規劃。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邵利峰

副組長:孫克中張獻毅

成員:王效民李明方杜俊劉云濤李學先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王效民兼任。

2、宣傳發動階段(2011年4月-2011年8月)

一方面積極協調,爭取村委會領導干部的支持。對村委領導干部,可組織到外鄉鎮學校實地考察,通過對比發展情況,親身感受小學校的辦學困難以及集中辦學的優勢,形成共識。

另一方面全面征求意見,主動走訪,積極做好群眾工作。深入各村各戶做好宣傳工作,向廣大家長講清布局調整的好處;發放征求意見表,征求家長對布局調整工作意見和建議。

3、實施階段(2011年9月)

領導小組成員主動與鎮政府、教育局領導等請示,匯報布局調整工作,爭取上級撥款,建設好王人高級職業中學的基礎設施。合理調配撤并學校教職工以及撤并學校的資產。

六、具體要求

1、學校布局調整工作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作,各學校都要進一

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把布局調整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要加強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的宣傳力度,通過各種渠道和多種形式宣傳其意義和目的,讓全社會都能理解和支持。

3、撤并學校要做好分流學生的統計,并提供給接收學校。

4、布局調整的紀律要求:以大局為重,服從領導小組的統一安排,進行財務清理和財產登記,辦好交接手續,嚴禁乘學校撤并之際亂發放錢物,如出現違紀違規的問題,將嚴肅處理。

5、加強對接收學校的管理力度 。學校要加大對寄宿制學校的管理力度,讓家長放心。

6、加強對保留教學點的管理。對教學點強化指導和管理,保障低年級學生繼續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條件。

平面布局范文第2篇

一、成效與做法

我區在重點抓好招商引資工作,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時,注重工業結構的優化布局,按照“產業化、規?;?、集群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優化工業結構布局,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點:

1、加強領導,成立機構。為加快區工業化的建設步伐,發展特色產業,各街、鎮切實加強領導,相繼成立領導小組,設立招商辦,源潭鎮還專門成立了工業園區管理辦公室,主要幫助投資者協調各有關部門,解決相關問題,做好項目的跟蹤服務等系列工作。

2、合理規劃,明確定位。我區根據各街、鎮的工業基礎、區位優勢和發展趨勢,合理規劃,明確工業發展定位,將源潭、龍塘和石角三鎮定位為工業重鎮,在工業發展定位上明確我區重點發展建材陶瓷、紡織制衣、汽車配件、電子電器、電線電纜、冶金制品、玩具飾物等7大支柱產業。

3、科學布局,明確發展重點。在工業布局方面,我區能夠做到各有側重、各有特點。根據各街、鎮的資源和發展基礎的實際情況,我區科學合理優化工業布局。其中,龍塘鎮以發展電子電器、鋁形鋼材加工、汽車配件為主;

石角鎮重點以廢舊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資源深加工為主;

源潭鎮以發展建材陶瓷為主;

東城街辦以紡織制衣為主;

鳳城街辦以重點發展電線、電纜等支柱產業為主。

如源潭鎮,該鎮以清佛公路和銀英公路為中心軸。規劃建設清佛路兩旁連片開發,形成工業走廊,把新馬至大連、秀溪段約2000畝建成為建材、五金、皮革等綜合性產業為主的金沙灘工業小區;

秀溪至大撻段約15000多畝建成為建陶工業小區、高橋工業小區。

4、發揮優勢,打造產業集群。我區充分發揮各街、鎮的區位優勢,積極推動特色產業的發展,打造產業集群。

源潭鎮充分利用瓷土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優勢,積極招商引資,通過以陶瓷產業為主導,推動其它工業項目的發展,該鎮經過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業基地已初具規模,目前已吸納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業落戶,簽訂合同投資金額30多億元,計劃150多條生產線?,F建成投產有50多條,在建的有22條,預計今年下半年將陸續建成投產,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為主的產業集群。

石角鎮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形成了我省最大的廢舊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該鎮從事廢舊五金、塑料拆解的企業有1000多間,開展五金深加工企業15家,其中銅材10家、鋁材1家、鋼材4家,企業總產值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52%。最近該鎮又引入國家供銷總社投資建立了占地1萬多畝的循環經濟工業園,計劃在2——3年內把全鎮五金加工回收行業納入統一經營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業發展,形成以廢舊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資源產業集群。

5、突出重點,注重引進規模大、技術高的大項目。在優化工業布局中,區委、區政府十分強調引進規模大、技術高的大項目,尤其注重是引進“全國500強”甚至“世界500強”的大企業落戶城區。

近年來通過招商引資,我區成功引進了以生產鋼材、不銹鋼制品為主的香港圣力實業有限公司;

以生產精密電子、數碼相機、電子玩具為主的香港和記黃鋪集團有限公司;

以生產汽車配件的馬來西亞杰雅帝有限公司;

以生產陶瓷系列產品為主的廣東匯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產國際體育運動器材為主的香港嘉士樂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等多間在國內、國際上的知名企業。這些企業的合同投資額都超億元以上,而且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創稅利大。通過對知名大企業的引進,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工業結構的優化,形成“羊群效應”。

二、困難與問題

我區在優化工業結構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經驗,但從總體上來看也存在一些困難與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引進項目規模不夠大,科技含量不夠高。近年來通過招商引資共引進的項目有277個,但10億元以上規模的較少只有5個。在引進的項目中大多數都是引進勞動密集型項目,而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的項目不多,缺少 “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的企業。其主要原因是當前在珠三角產業轉移過程中由于產業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業紛紛實施產業轉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較高的企業在當地仍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并不急于轉移。此外我區的個別街、鎮與這些企業欠缺聯系、溝通,致使引進工作進展緩慢。

2、產業集群層次低,大多數產業集群尚未發育成熟。除了陶瓷工業城和再生資源基地外,其它的工業項目尚未能真正形成產業集群。主要表現在:首先,集群的競爭優勢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價格、特別是勞動成本低廉基礎上;

其次,個體、私營企業小生產管理方式占有相當的比重,不僅工藝設備普遍落后,而且技術熟練工人匱乏,技術水平不高,低質產品比重大。再次,企業外包意識差,分工及產業鏈不完善。產業集群內的企業“外包意識”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業在同一集群內,盡管行業特點明顯,但行業內部卻缺少細致分工。四是自主創新能力弱,產業易大卻難強。由于高素質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產品供給不足等原因,現有的產業集群大多數沒有形成集群應有的創新機制,企業缺乏自主技術創新的人才、資金、體制和環境基礎。五是地方網絡不健全,企業沒有扎根的土壤。有的產業集群順應了國際產業轉移的趨勢,利用當地區位優勢和低成本的優勢形成了競爭力,集群企業間的聯系是跨國公司間聯系的復制,而非建立在當地社會網絡的基礎上。以上這些問題,不僅影響有潛力的大企業成長,也削弱了小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發展空間,阻礙了產業鏈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發展和集群競爭力的提升。

3、個別職能部門辦事效率低,土地使用證辦理滯后。一是因為國家嚴格用地審批,使大部分客商的土地使用證至今仍未能辦好手續,阻礙了客商在本地的投資力度。二是個別職能部門服務意識不夠強、服務不到位未能真正為客商解決問題,部分地區客商對此反映較大。

4、園區建設進度緩慢,基礎設施未真正完善。供電、供水、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未能完全到位。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由于資金籌集困難,園區建設進度放慢,同時部分在建項目貸款難以到位,企業建設困難加大,影響了園區的整體進度。二是市個別部門通力合作辦園區的氛圍還不夠濃,直接影響園區的開發建設進程。三是園區征地難,部分農民要價太高,導致街鎮未能按時交地給投資者,如龍塘的富源、盈富工業小區,就是出現這樣的情況。此外,個別街鎮工作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路與建議

1、明確招商重點,提高項目質量。一是要把項目的質量和效益作為是否引進該項目的一個重要標準,把眼光放到一些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創稅多的大型項目上。同時,要注重引進項目的社會效益以及成本效益;

二是多與國內外知名的企業、大專院校“攀親結對”,廣泛接觸,爭取更多高新尖科技、知名品牌企業落戶城區。

2、加強指導協調,推動產業集群。產業集群對我區優化工業結構起了重要作用,我們要通過加強與市的協調溝通,借鑒佛山、東莞、中山等地的優秀經驗,制定相關政策,大力推動產業集群發展。一是要以大企業為龍頭,以大項目建設為載體,以重點產品產業鏈帶動中小配套企業的產業群的發展。二是通過招商引資,吸引跨國公司和國內外的配套企業,納入跨國公司為主導的分工協作體系和供應鏈,以外包產業鏈帶動中小配套企業的發展,確保引進一個大項目,形成一個大產業,實現由項目招商向產業招商轉變。三是加快傳統園區向產業集群方向轉變。園區是實施產業集群的載體和平臺,新發展的園區主要以產業集群為導向和目標,已有的園區要進行整合,搞好分工協作。四是在政策上鼓勵產業集群的發展。大企業在區域內配套給予一定獎勵,中小企業為大企業配套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3、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目前我區項目的落實進度普遍不快,已簽約(含03、04年)未動工的項目還比較多。這要求我們要增強服務意識,加大項目跟蹤服務工作的力度,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積極協調市有關部門解決項目審批和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促使企業盡早動工建設、盡早產生效益。

平面布局范文第3篇

學圍棋,有捷徑,懂格言,戰必勝。金子角,銀子邊,草肚皮,在中間。掛敵角,寬處來;遇分投,闊處攔;搶急所,勝大場;天王山,必先占。早開花,三十目;提龜甲,五十目??杖?,是愚形;遇方形,點中間。二拆三,三拆四;三間拆,有打入。被鎮頭,小飛應;被覷斷,看清粘;穿象眼,莫兩行;遇難題,用小尖。一間跳,無惡手,有挖斷,要提防。二路子,不要爬;四線子,不要壓;三線子,立再棄;二路飛,可渡過。壓強棋,不壓弱;斷哪近,吃哪邊;棋筋子,不能舍;殘廢子,不要逃。連續打,多俗手;扭十字,長一方。棋拐頭,力如牛;二子頭,馬上扳。能不打,則不打;能不沖,則不沖。小飛形,不要沖,防跨斷,要看清。雙關子,勿覷斷,相思斷,可連通。敵來靠,我必扳,扳有斷,莫遺忘。二一路,多妙手;破敵角,優先走。大豬嘴,扳點立;小豬嘴,打劫殺。有厚勢,莫圍地;布陣勢,攻來敵。消敵空,要緩進;遇厚勢,莫靠近。攻弱棋,要寬松;治孤棋,多用碰。攻宜飛,逃要跳;整棋形,托斷靠。漏風空,不要圍;應不好,則脫先。遇對殺,氣算清,緊外氣,再劫爭。有單眼,可殺瞎;敵有眼,大眼殺。大眼氣,莫忘記:直曲三,是三氣;丁方四,有五氣;刀花五,有八氣;葡萄六,十二氣。兩邊扳,長一氣。收官子,爭雙先;搞不清,就扳粘。一方地,難取勝,占四角,再穿心。勤判斷,數虛空,有成算,定方針:能贏棋,不鬧事;處劣勢,鬧天宮。肉搏戰,不拘形,勝負手,建奇功。三字經,要牢記,運用好,定勝利。

平面布局范文第4篇

一、黃岡市區中小學現狀

目前,黃岡市區(包括赤壁辦、東湖辦、禹王辦、南湖辦、黃岡經濟開發區和路口鎮轄區)共有中小學幼兒園66所,其中高中9所(含完中),初中10所(含九年一貫制),小學27所,幼兒園19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市區共有在校學生52836人。

市 區共有公辦學校和幼兒園40所,包括公辦高中5所(市2所,區3所),初中8所(市2所,區5所,開發區1所),小學23所(市2所,區18所,開發區3 所),幼兒園3所(市、黃州區和開發區各1所),特教學校1所(黃州區屬);共有民辦學校和幼兒園26所,包括民辦高中4所(市屬),初中2所(市屬), 小學4所(市2所,區1所,開發區1所),幼兒園16所(市3所,區11所,開發區2所)。

市區共有中學19所(包括單設高中3所、完全中學6所、單設初中6所、九年一貫制的學校4所)。其中市屬學校10所(含民辦6所),黃州區區屬學校8所,開發區區屬學校1所。市區高中在校生16065人,初中在校生12403人。

市區共有小學27所(不含九年一貫制的小學部4個)。其中市屬學校4所(含民辦2所),黃州區區屬學校19所(含民辦1所),開發區區屬學校4所(含民辦1所)。市區小學在校生17567人。

市區取得合法辦園資質的幼兒園共有19所。其中市屬幼兒園4所(含民辦3所),黃州區區幼屬兒園12所(含民辦11所),開發區區屬幼兒園3所(含民辦2所)。市區在園幼兒6716人。

市區有特教學校1所,在校生85人,隸屬黃州區。

二、黃岡市區人口及學齡兒童少年人口預測情況

根據黃岡市城市總體規劃,到2020年市區人口為60萬人。 根據黃岡市中小學發展規劃,至2020年,全市3—6歲兒童毛入園率達到85%;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8%以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7%以上。

結合黃岡市區常住人口實際情況(目前市區人口為30萬人左右)和發展趨勢,同時考慮流動人口子女入學情況,預測市區中小學及幼兒園學齡段人口數如下:

高中:2015年高中學齡段人口預測數為11500人。2020年高中學齡段人口預測數為14000人。

初中:2015年初中學齡段人口預測數為14000人。2020年初中學齡段人口預測數為16000人。

小學:2015年小學學齡段人口預測數為22000人。2020年小學學齡段人口預測數為24000人。

學前教育:2015年學前適齡幼兒預測數8000人。2020年學前適齡幼兒預測數為10000人。

三、黃岡市區中小學布局調整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思路

指導思想:依 據黃岡市區城市發展和教育發展規劃,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理順體制、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提高質量,穩步推進。通過加強學校布局調整和建設,高昂市區教育 龍頭,打造黃岡教育品牌,使中小學布局結構更趨合理,教育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實現城區基礎教育均衡、優質、可持續發展。

基本原則:一是就近入學原則。二是平等入學原則。三是安全入學原則。四是均衡性原則。五是規范性原則。六是可操作性原則。

基本思路:一是合理布局。適應黃岡市區城市建設發展的規劃,根據市區人口的空間分布,按照“就近入學、均衡發展”的原則,在老城區、中心城區、城東新區科學布點學校,完善市區基礎教育結構和布局體系,重點解決老城區學校布點過密、交通擁堵和學校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二是控制規模。根據國家有關政策,遵循教育規律,按照高中50人、初中45人、小學40人、幼兒園30人的標準班額,結合學校的發展空間和教學資源,合理設置班數,適度控制學校規模,重點解決“大班額”和交通擁堵問題。高中原則上單設,可以設置九年一貫制義務學校。三是適度建設。結 合黃岡市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按照國家規定的辦學標準對學校進行適度建設,滿足學校發展需求,但不搞超大規模、超高標準建設;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對 老城區少數學校進行遷建,在中心城區、城東新區選址新建少量學校,對不達標的保留學校進行改擴建;堅持以財政性經費為主投入的同時,多渠道籌措學校建設資 金。四是分步實施。按照“規劃一步到位、工程逐步實施”的原則,布局調整規劃任務十年全面完成,分階段、分年度、分步驟實施。教育體制改革和學校建設主要任務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完成。

四、黃岡市區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方案

為加強市區教育統籌管理力度,促進教育均衡發展,黃岡市區基礎教育逐步實行“市區一體”的管理體制。

將黃岡經濟開發區現有中小學和教育管理機構收歸市直管,納入市直教育編制系列。黃州區健全完善“以區為主”的管理體制。

建立市區基礎教育統籌管理新機制,市區中小學在招生(小學、初中、高中招生)、考試(中考、高考)、教研、學籍、課程設置、作息時間等業務上實行統一管理(具體實施辦法另行制定)。

五、黃岡市區中小學布局調整方案

黃岡市區規劃設置公民辦學校和幼兒園共55所(不含現有純民辦幼兒園16所),其中高中7所,初中10所,九年一貫制3所,小學21所,幼兒園13所(不含純民辦),特殊教育學校1所(區屬),另有青少年活動基地2處(市區各1處)。

在 以上規劃設置中,公辦學校和幼兒園共38所,其中高中3所(市1所,區2所),初中10所(市5所,區5所),九年一貫制2所(市屬),小學18所(市4 所,區14所),幼兒園4所(市2所,區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區屬);規劃設置公建民營幼兒園9所(市3所,區6所);規劃設置民辦中小學共8所, 其中高中4所(市屬),九年一貫制1所(市屬),小學3所(市2所,區1所),對現有純民辦幼兒園進行整頓提高,根據辦園標準和學前教育發展需求合理設 置。 在以上規劃設置中,市區共需遷建中小學幼兒園5所,其中高中2所(民辦,市屬),初中1所(市屬),小學1所(區屬),幼兒園1所(市屬);新建中小學幼兒園8所,其中初中2所(市1所,區1所),九年一貫制1所(市屬),小學2所(市1所,區1所),幼兒園3所(市1所,區2所),具體設置方案如下:

(一)高中學校

市區保留公辦高中3所,撤并公辦高中(高中部)2所;在達到規定辦學標準的基礎上保留民辦高中2所,遷建民辦高中2所。規劃設置高中共7所,在校生總規模為309個班,15450人(包括黃州區農村鄉鎮、黃岡縣市和黃岡市外學生)。

1.保留公辦高中3所:

(1)黃岡中學,市屬,保留。辦學規模90個教學班,班平50人,學生總數4500人(包括國際部)。

(2)黃州區一中,區屬,保留,改擴建校舍,辦學規模72個教學班,班平50人,學生總數3600人。

(3)黃州區西湖中學,區屬,保留,單設高中,將西湖中學高中部和赤壁中學高中部合并到現在的西湖中學。辦學規模48個教學班,班平50人,學生總數2400人。

2.撤并公辦高中(高中部)2所:

(4)黃州中學,市屬,高中停招,單設初中,現址拍賣。 (5)黃州區赤壁中學,區屬,高中部并入西湖中學,單設初中。 3.保留民辦高中2所:

(6)菱湖高中(民辦),市屬,保留,單設高中,辦學規模30個班,班平50人,學生總數1500人。

(7)三博中學(民辦),市屬,保留,單設高中,辦學規模12個班,班平50人,學生總數600人。

4.遷址新建民辦高中2所: (8)黃岡市外國語學校(民辦),市屬,保留,單設高中,與黃州中學剝離,遷至城東新區征地新建(預留控制200畝)。辦學規模48個教學班,班平50人,學生總數2400人。

(9)黃岡市藝術高中(民辦),市屬,保留,與市藝術學校一起遷址新建,辦學規模9個班,班平50人,學生總數450人。

(二)初中學校

市區保留公辦初中7所,遷建新建公辦初中4所(九年一貫制1所),改建公辦初中1所,撤并公辦初中3所(初中部2個);保留民辦初中1所(九年一貫制),撤銷民辦初中(初中部)2所。規劃設置初中13所,在校生為369個班,16605人。

1.保留公辦初中7所(其中征地擴建2所):

(1)啟黃中學,市屬,保留,建議改為公辦初中,與黃岡中學剝離,辦學規模36個教學班,班平45人,學生總數1620人。

(2)黃岡市實驗中學,市屬,保留,改擴建校舍,辦學規模36個教學班,班平45人,學生總數1620人。

(3)黃岡市南湖學校,市屬,保留,建成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辦學規模6個教學班,班平45人,學生總數270人。

(4)黃州區寶塔中學,區屬,保留,辦學規模24個教學班,班平45人,學生總數1080人。

(5)黃州區赤壁中學,區屬,保留,單設初中,辦學規模24個教學班,班平45人,學生總數1080人。

(6)黃州區長江中學,區屬,保留,征地10畝改擴建,在長江小學撤并后校園并入長江中學。辦學規模24個教學班,班平45人,學生總數1080人。

(7)黃州區路口中學,區屬,保留,征地20畝改擴建,辦學規模36個教學班,班平45人,學生總數1620人。

2.遷建新建公辦初中4所: (8)黃州中學,市屬,單設初中,現址拍賣,在中環路以北赤壁一路北端征地150畝遷址新建,辦學規模48個教學班,班平45人,學生總數2160人。

(9)黃岡市東坡中學(暫命名),市屬,在城東新區征地130畝新建,辦學規模36個教學班,班平45人,學生總數1620人。

(10)黃岡市白潭湖學校(暫命名,九年一貫制初中部),市屬,在城東新區職教園區東側征地150畝新建,辦學規模18個教學班,班平45人,學生總數810人

(11)黃州區新河中學,區屬,遷址新建,在禹王新區征地100畝新建,辦學規模24個教學班,班平45人,學生總數1080人。

3.改建公辦初中1所:

(12)黃岡市遺愛湖中學(暫命名),市屬,市外校遷建后,原址保留改建,辦學規模48個教學班,班平45人,學生總數2160人。

4.撤銷公辦初中3所(初中部2個):

(13)三臺中學,開發區屬,收歸市管,現階段過渡保留,逐步停辦。 (14)黃州區西湖中學(初中部),區屬,初中停招。

(15)黃州區南湖學校(初中部),區屬,九年一貫制改單設小學,初中停招,生源并入市南湖中學。

5.保留民辦初中1所:

(16)育英學校(民辦,九年一貫制初中部),市屬,保留,辦學規模9個教學班,班平45人,學生總數405人。

6.撤銷民辦初中(初中部)2所:

(17)三博中學(民辦),市屬,現階段過渡保留初中(體育訓練生初中教育),逐步停辦。

(18)菱湖高中(民辦),市屬,初中停招。

(三)小學學校

市 區保留公辦小學16所,遷建新建公辦小學4所(含九年一貫制1所),撤并公辦小學9所(含小學部1所);對市區現有的民辦小學進行整改提高,使其達到規定 的辦學標準和要求。保留民辦小學4所(含九年一貫制1所),撤銷民辦小學1所。規劃設置小學24所,在校生總規模594個教學班,學生23760人。

1.保留公辦小學16所(其中征地擴建4所):

(1)黃岡市實驗小學,市屬,保留,市實驗幼兒園遷建后原址移交實驗小學,合理控制規模,辦學規模48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1920人。

(2)黃岡市第二實驗小學,市屬,保留,擬更名為遺愛湖小學。征用20畝預留用地擴建,將文峰學校并入,辦學規模48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1920人。

(3)黃岡市南湖學校(九年一貫制小學部),市屬,保留,建成九年一貫制寄宿制學校,辦學規模12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480人。

(4)黃岡市三臺小學,開發區屬,收歸市管,三臺中學停辦后改擴建,將新橋小學并入,辦學規模30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1200人。

(5)黃州區實驗小學,區屬,保留,合理控制規模,將現有的黃州區第二實驗小學改擴建為黃州區實驗小學的寄宿部,辦學規模36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1680人(其中寄宿制分部12個教學班,學生總數480人)。

(6)黃州區東門學校,區屬,保留,辦學規模30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1200人。

(7)黃州區寶塔小學,區屬,保留,辦學規模12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480人。

(8)黃州區體育路小學,區屬,保留,改擴建校舍,辦學規模12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480人。

(9)黃州區新河小學,區屬,保留,改擴建校舍,將現新河中學遷出,辦學規模24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960人。

(10)黃州區汪家沖小學,區屬,保留,辦學規模12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480人。 (11)黃州區占崗小學。保留,征地20畝改擴建,辦學規模18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720人。

(12)黃州區南湖學校,區屬,改擴建校舍,將現有的區南湖學校改為完全小學,更名為區南湖小學,其初中生源并入黃岡市南湖中學。辦學規模24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960人。

(13)黃州區路口小學,區屬,保留,征地20畝改擴建,建成路口鎮中心寄宿制小學,辦學規模36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1440人。

(14)黃州區新民小學,區屬,保留,辦學規模6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240人。丁甲小學作為其教學點過渡保留,逐步并入。

(15)黃州區路口鎮南湖小學,區屬,保留,更名為祠崗小學,辦學規模6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240人?,F祠崗小學作為其教學點過渡保留,逐步并入。

(16)黃州區龍王山小學,區屬,保留,征地8畝改擴建,辦學規模18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720人。

2.新建遷建公辦小學4所:

(17)黃岡市東坡小學(暫命名),市屬,新建,在城東新區征地120畝,建設一所標準化小學,辦學規模均為36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1440人。

(18)黃岡市白潭湖學校(暫命名,九年一貫制小學部),市屬,在城東新區職教園區東側征地120畝新建小學部,辦學規模為36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1440人。

(19)黃州區赤壁小學(暫命名),區屬,新建,在望月堤附近征地100畝,建設一所標準化小學,辦學規模為36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1440人。 (20)黃州區黃州小學(暫命名),區屬,將現在的考棚街小學遷至汪家墩小學與其合并新建,校名改為黃州小學,新征土地60畝進行新建。辦學規模48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1920人??寂锝中W現址改建為公辦幼兒園和黃州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3.撤并公辦小學9所(含小學部1個): (21)黃州區第二實驗小學,區屬,并入區實驗小學作為其分部。

(22)開發區文峰小學,開發區屬,并入市第二實驗小學?,F址改建幼兒園。 (23)開發區新橋小學,開發區屬,并入三臺小學?,F址改建幼兒園。 (24)黃州區余灣小學,區屬,撤并,現址改建幼兒園。 (25)黃州區汪家墩小學,區屬,并入黃州小學。

(26)黃州區長圻廖小學,區屬,撤并,現址改建幼兒園。

(27)黃州區長江小學,區屬,黃州小學建成后予以撤并,原址用于長江中學擴建,之前過渡保留。

(28)丁甲小學,區屬,并入路口鎮新民小學,作為其教學點,過渡保留。 (29)祠崗小學,區屬,并入路口鎮南湖小學,作為其教學點,過渡保留。 4.保留民辦小學4所(其中有條件保留3所):

(30)育英學校(民辦,九年一貫制小學部),市屬,保留,辦學規模18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720人。

(31)有線小學(民辦),市屬,在達到規定的辦學標準基礎上予以保留,辦學規模12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480人。

(32)博才學校(民辦),區屬,在達到規定的辦學標準基礎上予以保留,辦學規模12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480人。

(33)東門路小學(民辦),開發區屬,在達到規定的辦學標準基礎上予以保留,辦學規模12個教學班,班平40人,學生總數480人。

5.撤銷民辦小學1所:

(34)三探小學(民辦),市屬,撤銷,學生合理分流。

(四)幼教學校

市 區規劃保留幼兒園3所(公辦1所,公建民營2所),遷建新建公辦幼兒園4所(公辦2所,公建民營2所),改建幼兒園6所(公辦1所,公建民營5所),撤并 公辦幼兒園1所;對市區現有的純民辦幼兒園進行整改提高,使其達到規定的辦學標準和要求。規劃設置幼兒園13所(不含純民辦),在園幼兒總規模為332個 教學班(含純民辦),在園幼兒9950人(其中純民辦幼兒園總規??刂圃?500人左右)。

1.保留幼兒園3所(其中征地擴建1所):

(1)黃岡市實驗幼兒園園丁分園(公建民營),市屬,保留,辦學規模12個教學班,班平30人,學生總數360人。

(2)黃州區實驗幼兒園(公辦),區屬,保留,辦學規模24個教學班,班平30人,學生總數720人。

(3)黃州區路口中心幼兒園(公建民營),征地10畝,將現有的黃州區路口鎮幼兒園擴建,辦學規模18個教學班,班平30人,學生總數540人。

2.市區遷建新建幼兒園4所:

(4)黃岡市實驗幼兒園(公辦),市屬,遷址新建,在中環路以北三清國際華城附近征地70畝新建一所高標準示范性幼兒園。辦學規模30個教學班,班平30人,學生總數900人。原址移交市實驗小學擴建。

(5)黃岡市東坡幼兒園(公辦,暫命名),市屬,新建,在城東新區征地60畝建設一所示范性幼兒園。辦學規模18個教學班,班平30人,學生總數540人。

(6)黃州區禹王中心幼兒園(公建民營),區屬,在禹王汪家沖社區征地20畝新建,辦學規模18個教學班,班平30人,學生總數540人。

(7)黃州區南湖中心幼兒園(公建民營),區屬,在南湖街道榨舟街征地20畝新建,辦學規模18個教學班,班平30人,學生總數540人。

3.市區改建幼兒園6所

(8)黃岡市遺愛湖幼兒園(公建民營,暫命名),市屬,改建,將現有的開發區文峰小學改建為幼兒園,辦學規模18個教學班,班平30人,學生總數540人。

(9)黃岡市新橋幼兒園(公建民營,暫命名),市屬,改建,將現有的開發區新橋小學改建為幼兒園,辦學規模12個教學班,班平30人,學生總數360人。 (10)黃州區考棚街幼兒園(公辦),區屬,考棚街小學遷建后,原址改建公辦幼兒園,辦學規模18個教學班,班平30人,學生總數540人。

(11)黃州區東湖中心幼兒園(公建民營),區屬,改建,在長圻廖小學現址改建,辦學規模18個教學班,班平30人,學生總數540人。

(12)黃州區東湖辦余灣幼兒園(公建民營),區屬,改建,在余灣小學現址改建,辦學規模9個教學班,班平30人,學生總數270人。

(13)黃州區路口鎮祠崗小學附屬幼兒園(公建民營),區屬,改建,在路口鎮南湖小學內改建,辦學規模3個教學班,班平20人,學生總數60人。

4.市區撤并公辦幼兒園1所:

(13)開發區實驗幼兒園,開發區屬,撤并到遺愛湖幼兒園。

(五)特殊教育學校

規劃設置特殊教育學校1所,規劃學??傄幠?8個班,在校生360人。 黃州區特教學校,保留,改擴建校舍,適應從學前到高中階段的特教需求,辦學規模為18個班,班平20人,學生總數360人。

(六)青少年活動基地2處

1.黃岡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市屬,在城東新區規劃預留高中位置附近(教育用地)征地 120畝,新建一所滿足市區和周邊縣市青少年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素質教育的基地。

2.黃州區青少年活動基地,區屬,考棚街小學遷建后原址改建為青少年活動基地和公辦幼兒園。

六、黃岡市區中小學布局調整實施步驟,及投資概算 1﹑布局調整實施步驟

(1)2011年—2015年,規劃實施階段。實施近期規劃目標。堅持規?;?、效益化辦學原則,改革教育管理辦學體制,調整中小學布局,對部分學校進行撤并、改建和置換,實施學校遷建、新建工程。新城區按照規劃設置的中小學校布點,分批分期實施。市區中小學布局調整基本到位,學校標準化建設任務基本完成,基本實現市區義務教育學校均衡發展。 2011年主要任務:

1、制定通過市區布局調整總體方案;

2、啟動黃岡經濟開發區、赤壁街道教育管理體制、黃岡外校、西湖中學、赤壁中學辦學體制改革;

3、制定啟黃中學辦學體制改革方案;

4、啟動黃州中學、東坡中學、市實驗幼兒園、黃州小學、長江中學、路口中學等遷建、新建、擴建學校的征地工作;

5、啟動黃州區實驗小學和二實小的合并工作;

6、建立教師補充流動機制;

7、完成市區學校教師編制核定工作。 2012年主要任務:

1、啟動黃岡外校、啟黃中學、黃州中學辦學體制改革,完成黃州區屬學校和黃岡經濟開發區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2、啟動赤壁小學、新河中學、白潭湖學校、東坡小學、東坡幼兒園征地工作;

3、完成東坡中學、遺愛湖小學(市實驗二小)、黃岡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等征地工作;

4、完成西湖中學與赤壁中學兩校高中、初中的整合;

5、啟動黃州中學、市實驗幼兒園、黃岡外國語學校建設;

6、完成長江中學、黃州小學、龍王山小學、占崗小學征地并啟動建設;

7、啟動區屬部分新建幼兒園征地和建設;

8、逐步壓縮市實驗小學等老城區學校辦學規模和班額。 2013年主要任務:

1、啟動東坡中學建設,繼續進行黃州中學、市實驗幼兒園、黃岡外國語學校新校區建設和遺愛湖小學(市二小)擴建;

2、完成赤壁小學、新河中學、白潭湖學校、東坡小學、東坡幼兒園征地;

3、啟動黃岡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建設;

4、完成文峰學校、新橋小學撤并,進行遺愛湖幼兒園、新橋幼兒園改建工作;

5、大力開展市區學校標準化建設;

6、加大教師交流,互派力度。 2014年主要任務:

1、啟動白潭湖學校、東坡小學、東坡幼兒園建設,繼續進行東坡中學建設,

2、完成黃州中學、市實驗幼兒園、東坡中學、黃岡外國語學校、黃州小學、遺愛湖幼兒園、新橋幼兒園、余灣幼兒園建設并開始招生。完成遺愛湖小學(市二小)擴建,擴大招生規模;

3、完成黃岡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建設并開始運營;

4、撤并三臺中學并進行師生分流。進行三臺小學校舍改造和校園建設,擴大招生規模;

5、繼續壓縮市實驗小學等老城區學校辦學規模和班額,市實驗中學、寶塔中學等市區學?;具_到規劃辦學規模。

2015年主要任務:

1、完成東坡中學建設,開始招生;

2、啟動赤壁小學、新河中學和區屬新建幼兒園建設,繼續進行白潭湖學校、東坡小學、東坡幼兒園建設;

3、完成遺愛湖中學、市實驗小學等學校校舍和場地改造建設;

4、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市區中小學布局調整基本到位,基本實現規劃目標。

(2)2016年—2020年,調整完善階段。2017年前,完成白潭湖學校、東坡小學、東坡幼兒園、赤壁小學、新河中學和區屬新建幼兒園建設,完成市區“改、擴、并、建”學校收尾工程;實施本階段規劃目標,同時堅持優質化的原則,繼續調整和完善中小學布局,深入推進市區中小學均衡發展,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標準化學校。

2.布局調整建設資金概算及來源 根 據布局調整規劃方案,市區需要遷建中小學幼兒園5所,其中高中2所(民辦,市屬),初中1所(市屬),小學1所(區屬),幼兒園1所(市屬);新建中小學 幼兒園8所,其中初中2所(市1所,區1所),九年一貫制1所(市屬),小學2所(市1所,區1所),幼兒園3所(市1所,區2所);改建公辦學校和幼兒 園7所(含公建民營幼兒園),征地擴建公辦學校和幼兒園7所,新建黃岡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1處,共 需征地1408畝(含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120畝和民辦外國語學校200畝),校舍建筑總面積22.20萬平方米,體育場館總面積15.23萬平方米,按 照標準化學校建設標準,建設經費總額概算為67580萬元(不含體制劃轉后人員工資及公用經費差額2350萬元和民辦學校投資),其中市直需資金 48087萬元(征地9860萬元,校舍19201萬元,體育場館7392萬元,配套基礎設施5224萬元,教育裝備6410萬元);黃州區需資金 19493萬元(征地4656萬元,校舍8544萬元,體育場館2113萬元,配套基礎設施1085萬元,教育裝備3095萬元)。

據 初步測算,目前可籌措的布局調整體制劃轉和建設資金來源主要有:教育“兩費”13600萬元,土地出讓金凈受益的10%用于教育15500萬元,學校資產 置換20000萬元,上級項目資金6500萬元,轉移支付和財政預算資金8600萬元,香港言愛基金會援建資金1000萬元,其它資金2380萬元。以上 資金均可按布局調整和建設進度逐年安排(詳細情況見布局調整實施步驟及資金概算表)。因此,通過加大財政投入和多渠道籌措資金可基本滿足學校布局調整和建 設資金需求,保障市區中小學布局調整順利實施。

七、黃岡市區中小學布局調整效益分析

本規劃方案立足于黃岡城市發展和教育發展實際,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社會效益明顯。

1、完善城市教育服務功能。此 規劃方案與城市發展規劃有效對接,規劃學位較為充足。新建中小學、幼兒園的布點充分考慮到城市發展趨勢、人口流向和居民區的建設規模;老城區學校壓縮規 模,部分遷建,提升辦學品質;城鄉結合部學校合理布點、適度集中,加大寄宿制學校建設力度。通過學校布局調整,能有效拉動市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完 善城市教育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數。

2、緩解城區交通擁堵壓力。通過調整,勝利街沿線近10所地處中心城區的學校中將搬遷4所(含藝校),其余學校壓縮規模,學生總數由15000人下降至7000人,上放學高峰期間的老城區交通擁塞將得到明顯緩解,確保學生、家長和行人的交通安全。

3、規范基礎教育辦學體制。根據規劃方案,徹底理順啟黃中學和黃岡外校的辦學體制,優質公辦初中數量增加,學位增加3700個,能有效減輕市民子女就學的經濟壓力,民生得到改善。6所完中改為單設高中或初中,更加符合教育規律,辦學行為更加規范。

4、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根 據規劃,開發區教育整體收歸市管,原所轄學校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辦學實力得以提升。通過合理布點,擴容新建,老城區初中的平均班額將由目前的62人下 降至45人,小學的平均班額由目前的59人下降至40人,實現標準班額辦學,擇校擇班的頑癥將逐步得以根治,市區一體的劃片招生、就近入學政策可得到有力 保障。

5、夯實黃岡中學品牌基礎。通過調整,市區優質教育資源大幅增長,中小學之間辦學實力和教育質量逐步均衡,優秀初中畢業生數量穩定增長,使黃岡中學的優質生源得到保障,“金字塔”式的辦學基礎更加牢固,以其為龍頭的黃岡市區教育內涵更加厚重,品牌更加堅實。

6、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規 劃對民辦教育的發展給予了足夠支持,提供了充足的發展空間,對各類民辦學校的辦學行為進一步加強了規范。公辦學前教育資源發展迅速,新增學位2700個, 基本能實現廣覆蓋的要求,將有效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特殊教育和素質教育基地的建設也得到重視,將更加豐富素質教育的內涵,有利于素質教育的深 入推進,提升黃岡教育的整體實力。

八、黃岡市區中小學布局調整方案實施保障措施

1、解放思想,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 在教育公平與效率上,堅持公平優先;在規模與質量上,堅持質量為重;在外延發展與內涵發展上,堅持內涵為主;在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上,堅持二者統籌;在公辦與民辦上,堅持包容兼顧等。在城區中小學布局調整中,樹立市區統籌、市區一體、市區協調發展的整體觀念。

2、加強領導,建立統籌協調機制

充 分發揮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對區域內教育事業發展的統籌和主導作用,落實政府主體責任,由政府部門統一組織規劃的實施。黃州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和市監察 局、編辦、發改委、教育局、財政局、地稅局、公安局、人社局、住建委、國土資源局、人口計生委、審計局、規劃局、城投等部門各司其責,分工協作,根據布局 規劃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市政府把學校布局調整工作納入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目標,加強領導,統籌協調,確保布局調整工作順利推進。

3、加強宣傳,建立輿論引導機制

進一步深入宣傳布局調整工作的重大意義,加強輿論引導,廣泛征求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集思廣益,兼顧各方利益,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實施,宣傳到位,減少不必要的阻力。

4、加強研究,建立預控防范協同機制

政府和各有關部門針對布局調整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熱點、難點問題,要加強政策研究,增強預警防范意識,做好風險評估和應對預案,提高應對可能出現的沖突和風險的能力,做到最大效率、安全平穩地實施布局調整。

5、加強管理,建立教育用地控制制度

市區中小學布局規劃的學校用地,應納入黃岡市區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設立“教育用地橙線”;對現有的市區中小學用地實行嚴格控制,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政府和相關部門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處置和侵占;對規劃中改擴建的學校要優先審批土地;對新建學校用地要優先安排,留足土地,列入控制管理,任何單位不得改變其用途;布局調整中的學校土地拍賣、經費使用、教職員工調配等都應依法依規進行。

6、加大投入,建立經費多元籌措機制 一 是適應市區學校布局調整,加大對市區學校的教育投入,在每年的財政預算中列支專項經費并逐年增加;二是加大教育“兩費”征收管理力度,落實土地出讓金的 10%用于教育投入的政策,集中用于中小學布局調整和建設;三是積極爭取國家、社會和個人多方投入,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四是加強市場化運作,盤活現有教育 資源存量,教育資產處置和置換所得全額用于教育,主要用于學校布局調整和建設。

附表:黃岡市區中小學、幼兒園布局調整規劃一覽表(2011-2020年)

黃岡市區中小學布局調整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平面布局范文第5篇

隋唐時代,供奉佛、菩薩的殿堂成為寺院的主體建筑,塔已退居次要地位,有的寺院則在寺的一側造塔。宋朝以后,多數寺院已不再修建塔了。

“伽藍七堂”制形成于宋代,“伽藍”就是“僧園”之意。“伽藍七堂”的布局同我國傳統四合院布局幾乎完全一致,從此成為我國佛寺建筑的固有標準。佛教的每個宗派的“七堂”都有所不同,后世大都沿用禪宗的七堂之制,即“伽藍七殿”制。七堂為佛殿、法堂、僧堂、庫房、山門、西凈、浴室。較大的寺院還有講堂、經堂、禪堂、塔、鐘樓、鼓樓等建筑。明代以后,伽藍制度已有定式,殿堂塑像也大抵一致。佛寺殿堂的配置大致是,以南北為中軸線,自南往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本寺主供佛菩薩殿、法堂,再后是藏經樓。此外,在中軸線東西兩側還有對稱建造的體形較小的配殿和附屬設施,通常有鐘樓(東面)、鼓樓(西面)、伽藍殿(東面)、祖師殿(西面),觀音殿、藥師殿等。寺院的東側為僧人生活區,包括僧房、香積廚、齋堂、茶堂、職事堂(庫房)等。西側主要是云會堂(禪堂),以容四海云游僧人而名。

其它尚有庫房、客房、廚房、浴室等等,分布四周。寺前大多有水池或放生池。此外,園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也較普遍。以寺為主,或包以園林,或附綴園林,或穿插園林。與寺廟均衡、對稱、封閉相反,園林的配置則追摹自然,靈活多變,園林中水澗溪流,似源頭無盡;曲徑通幽,柳暗花明,似境界無窮。如蘇州的靈巖寺、杭州的靈隱寺、夫臺山國清寺、廣東曲江南華寺、湖南衡山祝圣寺、湖北當陽玉泉寺、成都文殊院等等,都屬于此類格局。

1.山門和山門殿

山門是進山進寺的大門。最早佛教寺院多在山林中修建,故有此稱。通常是一座有三個洞門的牌樓式建筑,中間一個大洞門,左右各一個稍小些的洞門。它象征佛教的“三解脫門”(即空門、天相門、天作門),故也稱三門。佛寺的山門即便只有一門,也呼之三門。山門是僧俗的分界。

山門后建有山門殿。通常是一座信道式的長方形小建筑物。在殿的左右兩側各塑造一尊密跡金剛,造型為手執金剛杵的力士。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初,依據佛經的記載只有一個密跡金剛力士,到了隋唐時期,為了迎合中國講求對稱美的習俗而湊成兩位。左尊是怒顏張口,右尊是忿然閉唇。明代以后,山門殿中的力士由《封神演義》中的“哼”(鄭倫)、“哈”(陳奇)二將的形象所代替,逐步漢化。

2.彌勒殿(天王殿)

山門殿后是一座長方形的彌勒殿。殿中供奉彌勒,故稱彌勒殿。殿的東西兩側分列四大天王,故也稱天王殿。彌勒背面隔板后塑韋馱像,與之背靠背。彌勒殿前大多置放一對石獅子(左雄右雌)守衛寺門。石獅外側有一對石燈柱,底座為須彌山座,上面是透光的石燈。 有些受地形限制或規模較小的寺廟,往往沒有山門和山門殿。

(一) 彌勒佛

彌勒佛也稱彌勒菩薩或大肚羅漢。彌勒是姓,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慈悲”。他出生于南印度貴族,后來出家成為佛的弟子,卻先于佛祖圓寂。佛祖曾預言彌勒4000年后繼承釋迦而降世成佛,號稱豎三世佛中的未來佛。

中國佛教寺院的彌勒大多并非彌勒佛的本像。中國佛教寺院的彌勒大多是喜笑顏開、袒胸露腹的大肚羅漢形象。這是源于五代梁朝時浙江奉化的布袋和尚形象。布袋和尚法名契此,身材矮胖,笑口常開,常背一個布袋化緣,點化世人,預測人間吉兇禍福。人們認為他是彌勒佛轉世,開始按照他的形象塑造彌勒佛像,供奉于天王殿。

(二)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也稱四大天將或四大金剛。他們是:

1、東方持國天王,名叫多羅咤,守護東方。白面,穿白色鎧甲,手執的法器是碧玉琵琶。“持國”的意思是慈悲為懷和扶持國土,手執琵琶是表示用音樂感化眾生,也表示“調”音。

2、南方增長天王,名叫毗琉璃,守護南方。青面,穿青色鎧甲,手執的法器是青光寶劍。“增長”的意思是令眾生增長善根,手執寶劍是為保護佛法,也代表挾“風”。

3、西方廣目天王,名叫毗留博叉,守護西方。紅面,穿紅色甲胄,手上纏繞一條龍或一條蛇。“廣目”的意思是用“凈天眼”觀察世界,代表“順”。手纏龍(或蛇)意思是群龍之首,龍蛇也可喻為繩索,對不信佛者將用繩索捆來皈依佛祖。

4、北方多聞天王,名叫毗沙門,守護北方。綠面,穿綠色甲胄,右手持寶幡(混元寶傘),左手握銀鼠。“多聞”的意思是指其福德之名聞于四方,寶傘、銀鼠,代表下了“雨”和制服妖魔,保護豐收。

佛教認為,四大天王是護法神、守護神,他們擔負著護佛、護法、護僧、護國、護眾生的職責。老百姓則認為,四大天王表示“風、調、雨、順”,保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消災滅禍,眾生平安。

(三)韋馱菩薩

彌勒背面隔板后的面朝大雄寶殿的是護法天尊韋馱。他戴盔穿甲,手持降魔金剛杵,巡視東、南、西三洲,面對佛祖。傳說佛祖賦予他保護佛寺院和“佛、法、僧”三寶安全的任務,成為寺院守護神。

3.大雄寶殿

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寶殿,又叫主殿、正殿。大雄寶殿通常是寺院中最高大的建筑,為重檐歇山式。寺廟的主要佛事活動一般都在這里進行。該殿的主尊是佛祖釋迦牟尼,古印度佛教信徒尊稱釋迦為大雄,意即英勇無畏,法力無邊,能降服群魔,因此,稱該殿為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內供奉的雕塑像可歸納為三大類。一是大殿正中供奉主尊佛像;二是東西兩側配置十八羅漢或二十諸天或十二圓覺像;三是主尊像背面是大型海島觀音群像或三大士(文殊、普賢、觀音)塑像。

(一)主尊塑像

大殿正中的蓮花座(或須彌座)上供奉主尊佛像。主尊佛像類型多樣,有設一尊、三尊、五尊幾種情況。

1、塑一座主尊佛像:通常是佛祖釋迦牟尼。有坐式、立式、臥式三種造型。臥像一般指釋迦牟尼涅盤時的形象,故又稱涅盤像。寺廟中一般不供奉臥像。

2、塑三座主尊佛像,有四種類型:

(1)橫三世佛像:正中是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左尊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

(2)豎三世佛像:正中是“現在世”釋迦牟尼佛,左尊是“過去世”燃燈佛,右尊是“來世佛”彌勒佛。

(3)三身佛像:表示釋迦牟尼的三種化身,正中是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左尊是報身佛盧舍那佛,右尊是應身佛(化身佛)釋迦牟尼佛。

(4)其他類型:在部分凈土宗寺院中設釋迦牟尼佛(中)、阿彌陀佛(左)、彌勒佛(右)或釋迦牟尼佛(中)、藥師佛(左)、彌勒佛(右)。

3、塑五座主尊佛像:此屬于佛教密宗供奉的佛。正中是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又稱大日如來),左第一位是南方歡喜世界的寶生佛(或叫寶相佛,表示德福),左第二位是東方妙喜世界的阿閃chù佛(表示覺悟),右第一位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表示智能),右第二位是北方蓮華世界的不空成就佛(表示事業)。

(二)大雄寶殿東西兩側配置的塑像

大殿東西兩側配置的塑像通常有十八羅漢或二十諸天或十二圓覺像三種類型。

1、十八羅漢:大殿東西兩側各九尊,具體是:

(1)舉缽羅漢,名迦諾迦跋厘隋閣,原是托缽化緣的和尚。

(2)伏虎羅漢,名賓頭盧尊者,曾降服老虎。

(3)喜慶羅漢,名迦諾加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辯家,與人論“喜”“慶”尤其有名。

(4)看門羅漢,名注荼半托迦尊者。

(5)長眉羅漢,名阿氏多尊者,傳說出生時就有兩道長眉。

(6)靜坐羅漢,亦稱為諾距羅尊者。是一位大力羅漢,過去曾是位戰士,所以雖靜坐,仍有力士體格。

(7)挖耳羅漢,名那迦犀那尊者,以論“耳根清靜”聞名,故稱“挖耳羅漢”。

(8)騎象羅漢,名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馴象師。

(9)乘鹿羅漢,名賓度羅跋羅多尊者,曾乘鹿入宮勸國王修行。

(10)開心羅漢,即戌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知內惟有佛。

(11)探手羅漢,又名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畢常雙手舉起伸懶腰,故有此名。

(12)托塔羅漢,名蘇頻陀,是佛陀所收最后一位弟子,他因懷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13)芭蕉羅漢,又稱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后常在芭蕉下修煉用功。

(14)過江羅漢,名跋陀羅尊者。

(15)布袋羅漢,名因揭陀尊者。

(16)降龍羅漢,名慶友尊者,傳說曾降伏惡龍。

(17)笑獅羅漢,即羅弗多尊者,原為獵人,因向佛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

(18)沉思羅漢,名羅怙羅尊者,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2、二十諸天:即二十位護法天神。

大殿東側自南而北,依次是:(1)大梵天王;(2)閻魔天王;(3)散脂大將;(4)鬼子母神;(5)韋馱天神;(6)星光月天;(7)臂不動天;(8)大辨才天;(9)月宮天子;(10)娑羯龍王。

大殿西側自南而北,依次是:(1)帝釋尊天;(2)魔首羅天;(3)緊那羅王;(4)大功法天;(5)訶利帝王;(6)堅牢地神;(7)金剛密跡;(8)魔法支天;(9)日宮天子;(10)菩提樹神。

3、十二圓覺:即十二位圓通融達、大覺有情的菩薩,他們內藏高佛道,外現凡人相。

東側自南而北,依次為:(1)文殊菩薩;(2)普眼菩薩;(3)彌勒菩薩;(4)大勢至菩薩;(5)凈業障菩薩;(6)圓覺菩薩。

西側自南而北,依次為:(1)普賢菩薩;(2)金剛藏菩薩;(3)清靜慧菩薩;(4)觀世音菩薩;(5)普覺菩薩;(6)賢善首菩薩。

(三)大殿主尊佛像背面的塑像

大殿主尊佛像背面隔板后的塑像有兩種類型:

1、塑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像,佛教常將這最有名的三位菩薩合稱“三大士”。

2、最常見的是塑大型海島觀音群像。由以下幾類塑像組成:

(1)觀音塑像。觀音菩薩設在海島群像中心,常見的形象有:

A、魚籃觀音,又名航海觀音,赤腳踏于鰲魚背上,手提魚籃。足踏鰲魚,意思是在茫??嗪V?,“救苦救難,普渡眾生”。

B、楊柳觀音,大士手持凈瓶和楊柳枝。意思是“普灑佛法”。

C、灑水觀音,也叫滴水觀音,右手持凈瓶灑水,或滴水,或瀉水。意思是將大悲甘露灑向人間,為世人造福。

(2)觀音左右侍從金童玉女像。金童善財和玉女龍女是觀音菩薩的脅侍,設在大士的兩側,作拱手呵護狀,是十余歲孩子活潑、可愛的形象。

(3)五十三參禪塑像。即善財童子先后參拜53位“善知識”,最后參拜普賢菩薩,“即身成佛”。大型海島群雕中塑造了53次參拜時的圖像。

(4)在觀音塑像上面,有的還雕塑有地藏菩薩像,再上面還雕塑有釋迦在雪山上修行時的饑佛像。

大雄寶殿前的大院正中擺設一個大寶鼎,通??逃性撍碌乃旅?。大殿前左右有一對旗桿,旗桿頂部各有一個幡斗。逢佛教重大節日,將升起“六色佛旗”,它是佛教九大標志之一(其余八大標志是塔、法輪、蓮花座或須彌座、光相、佛祖胸前的卍、念珠、菩提樹、袈裟或佛腳印)。

4.本寺主供佛菩薩殿

大雄寶殿后面是供奉本寺主供佛(菩薩)的殿堂,名稱直接冠以佛菩薩稱號或法號。如福建南普陀寺,中軸線大雄寶殿之后是大悲殿,主供大慈大悲菩薩觀世音;河南洛陽白馬寺,大雄寶殿之后是接引殿,主供西方三圣,居中者阿彌陀佛,左邊是觀世音菩薩,右邊是大勢至菩薩,接引超度世人到他們的極樂世界。

供奉本寺主供佛(菩薩)的殿堂也有建在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之間的,如五臺山的文殊菩薩殿、普陀山法雨寺的觀音菩薩殿就都建造在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之間。

此外,也有在天王殿后不建大雄寶殿,而只造本寺主供佛菩薩殿的,如普陀山普濟寺就是在天王殿后建造圓通寶殿。還有相當多的寺院只有天王殿和大雄殿,而無主供菩薩殿。

5.法堂

法堂,亦稱講堂。是高僧大德們講演佛法的地方,是寺院重大佛事活動的場所,如方丈升座、傳戒期間設戒壇等等。法堂中央設一座臺,安放講臺和法座。法座背后的木板屏上常常繪有獅子吼圖。因為佛教常把說法喻為獅子吼。臺下設香案,兩側是聽法席。小一點的寺院不專設法堂,只在某一殿堂內占用一側,或在藏經樓內設一個法臺,供方丈、高僧講法用。

6.藏經樓

在本寺主供佛(菩薩)大殿之后,都建有寬大、明亮的藏經樓(或閣),用來存放佛經。 有些寺院也將藏經樓多用,一是藏經,二是供奉主供的佛菩薩,三是僧眾學習佛經的場所,四是接待貴賓。

7.配殿

中軸線東西兩側還有對稱建造的體形較小的配殿和附屬設施。這里只介紹伽藍殿和祖師殿。

1、伽藍殿設在大雄寶殿右側。伽藍殿正中塑波斯匿王,左塑祗陀太子,右塑給孤獨長者,這是父子三人。殿的兩側配塑十八伽藍,是守護、保佑“僧伽藍”(佛教徒修行的場所)的十八位伽藍神。禪宗寺院以本山土地為守護神,也稱“土地堂”。

2、祖師殿設在大雄寶殿左側。以禪宗寺院為例,祖師堂通常正中塑初祖達摩,左塑六祖慧能、或馬祖、或該寺開山祖師,右塑百丈大師或該寺貢獻突出的的祖師。

8.鐘(鼓)樓

為禪宗伽藍七堂之一,作為寺院報時,集眾敲鐘所設,最初位于法堂的東北,與經藏遙相對稱。宋以后鐘樓的位置漸漸前推,常常置山門或天王殿的東側,與鼓樓遙遙相對。鼓樓懸鼓專作報時用,樓高二至三層,鼓置頂層,第二層用作藏經,底層供地藏菩薩,故又稱地藏殿,木結構鐘(鼓)樓頂層空透,底層外墻常用磚砌作券門。

9.禪堂(齋堂)

是禪僧坐禪修行以及休息用的場所,也稱僧堂或云堂,是禪宗寺院中的主要建筑。除了方丈高僧之外,一切僧眾都應住進禪堂,他們的位置依受戒先后安排。堂中除了設合供奉圣僧像外,就是長連床,衣架之類的生活用具。有的禪堂還兼作齋堂,叢林制度發達以后齋堂與禪堂分離,并且禪堂在西,齋堂在東成為定制。

2.佛殿尺度

佛殿是寺院中重要的建筑,在寺院中隨其地位的不同、寺院規模的差異,而有所變化。 在以佛殿為主體的大型寺院中,佛殿可達9間。如義縣奉國寺大殿,內供佛像最多者5尊,通面寬達48.2m,通進深達25.13m,面積1211mz。大同上華嚴寺大雄寶殿,也是九開間的大殿,通面寬53.7m,通進深27.44m,面積1474m2,是現存早期佛殿中面積最大的一座。

中型佛殿以七間五間居多,七間者面寬在40m上下,進深在25m至30m。中型佛殿中最具時代特點的是正定隆興寺摩尼殿(圖12a、b)。

小型佛殿則為三開間建筑,面寬多不過10余米,進深也在10m上下,平面近方形,如少林寺初祖庵大殿。但這些佛殿建筑不論大小,普遍不設回廊,皆以門窗裝修封于檐柱間,顯示出一種莊嚴肅穆氣氛。

禪宗,又稱宗門,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達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漢傳佛教宗派多來自于印度,但唯獨天臺宗、華嚴宗與禪宗,是由中國獨立發展出的三個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禪宗最具獨特的性格。禪宗祖師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求達到這種境界,這又稱開悟。其核心思想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指透過自身實踐,從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達到真正認識自我。

禪宗的這個“禪”字由于梵文“禪那”音譯而來,意為“靜慮”、“思維修”、“定慧均等”。它是指經由精神的集中(奢摩他,又譯為止、定、禪定、心一境性),以進入有層次冥想(即毗婆舍那)過程。它是佛教很重要而且基本的修行方法,被稱為三無漏學之一,也是大乘六波羅密之一。但是禪宗所謂的禪并不是指某一種特定的修行方法,而是指證悟到本性的一種狀態。潘國靜禪師曰:禪來自于生活,是長期對生活積累時的頓悟,禪不受知識的約束。

“禪宗”宗旨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禪宗”之根本宗旨

“禪宗”的修行原則

“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是“禪宗”的修行原則

“禪宗”的中心內容

“頓悟見性”是“禪宗”的中心內容

禪宗創始于南北朝來中國的僧人菩提達摩。他在佛教釋迦牟尼佛“人皆可以成佛”的基礎上,進一步主張“人皆有佛性,透過各自修行,即可獲啟

菩提達摩(月岡芳年 1887年) 發而成佛”,后另一僧人道生再進一步提出“頓悟成佛”說。唐朝初年,僧人惠能承襲道生的“頓悟成佛說”,并將達摩的“修行”理念進一步整理,提出“心性本凈,只要明心見性,即可頓悟成佛”的主張。

禪宗主張修道不見得要讀經,也無須出家,世俗活動照樣可以正常進行。禪宗認為,禪并非思想,也非哲學,而是一種超越思想與哲學的靈性世界。禪宗思想認為語言文字會約束思想,故不立文字。禪宗認為要真正達到“悟道”,唯有隔絕語言文字,或透過與語言文字的沖突,避開任何抽象性的論證,憑個體自己親身感受去體會。

禪宗為加強“悟心”,創造許多新禪法,諸如云游等,這一切方法在于使人心有立即足以悟道的敏感性。禪宗的頓悟是指超越了一切時空、因果、過去、未來,而獲得了從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縛中解脫出來的自由感,從而“超凡入圣”,不再拘泥于世俗的事物,卻依然進行正常的日常生活。 禪宗不特別要求特別的修行環境,而隨著某種機緣,偶然得道,獲得身處塵世之中,而心在塵世之外的“無念”境界,而“無念”的境界要求的不是“從凡入圣”,而更是要“從圣入凡”。得道者日常生活與常人無異,而是精神生活不同。在與日常事物接觸時,心境能夠不受外界的影響,換言之,凡人與佛只在一念之差。

。山林地區興建寺廟不同于平原城鎮,雖然也強調中軸線,尤其在山門以內, 已中軸線對稱的方法構成嚴整的布局,突出佛教的主題,但山門以外的前導部分并不一定遵 循這樣的格局。 由于環境因素的制約, 地形地勢起伏變換, 寺的前導部分往往順應自然環境,

方式靈活,成為山林佛寺布局的一種特色。

在北京郊外西山的碧云寺是敕建寺院的另一典型。由于自然環境不同,建筑處理的手法和市區佛寺的處理手法也就很不相同了。碧云寺所在的地點是北京西郊西山的一個風景點,這里有甘冽的泉水,有密茂的柏林,有起伏的山坡,有巉巖的山石。因此,碧云寺的殿堂、廊廡的布局就必須結合地形并且把這些泉水、巖石、樹木組織到它的布局中來。沿著山坡在不同的高度上坐落一座座的殿堂以及不同標高的院落。在這個組群中可以突出的提到三點:一個是田字形的五百羅漢殿,這里邊有五百座富有幽默感的羅漢像,把人帶進了佛門那種自由自在的境界。羅漢堂的田字形平面部署盡管是一個很規則的平面,可是給人帶來了一種迂回曲折難以捉摸,無意中會遺漏了一部分,或是不自覺地又會重游一趟的那一種錯覺。另一個突出點,是組群的最高峰,漢白玉砌成金剛寶座塔。從遠處望去,在密茂的叢林中這座屹立的白石塔指出了寺的位置,把遠處的游人或香客引導到山下山門所在。讓人意外地發現呈現在眼前的這一座幽雅的佛寺。關于這座塔,在另一段中將比較詳細地敘述,在這里就不必細談了。另一個突出點,是以泉水為中心的庭園,在這里有明沏如鏡的放生池,有涓涓流水,在密茂的松柏林下,可以銷除任何人的一身火氣,令人進入一個清涼的境界??偟恼f來這個組群是在山林優美地區建造佛寺的一個典型。浙江杭州的靈隱寺,以及江西廬山很多著名的寺院,都有相同的效果。

碧云寺位于北京海淀區香山公園北側,西山余脈聚寶山東麓,是一組布局緊湊、保存完好的園林式寺廟。創建于元至順二年(1331年),后經明、清擴建,始具今日規模。寺院坐西朝東,依山勢而建造。整個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進院落為主體,南北各配一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閉建筑手法,層層殿堂依山疊起,三百多級階梯式地勢而形成的特殊布局。因寺院依山勢逐漸高起,為不使總體布局景露無遺,故而采用迥旋串連引人入勝的建造形式。其中立于山門前的一對石獅、哼哈二將,殿中的泥質彩塑以及彌勒佛殿山墻上的壁塑皆為明代藝術珍品。

水泉院是碧云寺內風景清幽的好去處,院內松柏叁天,最有名的是三代樹。這是一株較奇特的古樹,柏樹中套長柏樹,最里層長著一株楝樹,現在楝樹仍舊活著。院中還有一天然流泉,名“水泉”,又稱“卓錫泉”。泉水自石縫中流出,匯而為池,泉水甘甜爽口。泉水旁邊是用太湖石堆疊而成的假山?;?、泉水、假山構成了一座優美、幽靜的庭院花園

碧云寺建筑的主要特征:

1. 平面組合的獨特:元明時期前漢寺“伽藍七堂”,清代后喇嘛教金剛寶座塔 2. 寺廟中建造園林:園林水泉院 3. 金剛寶座塔:兩層臺基,35米

1.寺廟建筑

梁思成《中國佛教建筑》:佛寺布局,一般說從山門起,在一條南北軸線上,每隔一定的距離布置一座座殿堂,周圍廊廡,以及一些閣樓把他們圍繞起來。這些殿的尺寸,規模隨著他們的重要性而逐步加深,往往到了第三或者第四殿堂才是寺廟的主要建筑——大雄寶殿。

2.元明清時期的建筑布局

伽藍七堂建制:四進院五殿宇

P14 軸線組合

古代造園名著《園冶》:“相地合宜,構圖得體。”在地勢,氣候,風向,陽光,水,林木等自然條件都非常完美的環境中,寺廟得以流芳百世。

寺廟園林功能介紹p16

第二節 禪寺殿堂寮舍形制(一)

一、佛殿、法堂與方丈

二、僧堂、眾寮與庫院

三、山門與回廊

第三節 禪寺殿堂寮舍形制(二)

一、東司與宣明

二、伽藍堂與祖師堂

三、鐘樓與藏殿

四、水陸堂及其它

第一章 禪宗與禪宗寺院 第一節 禪宗的興起與禪門的獨立

一、佛教禪宗的興起

二、禪宗在南方的發展

三、禪門的獨立

第二節 江南禪寺的興盛與發展

一、江南的發展

二、江南文化的鼎盛時期

三、江南佛教的傳統

四、江南禪寺的興盛 第三節 五山十剎與江南禪寺

一、五山十剎建置

二、寺格變遷

三、五山十剎的地理分布 第四節 宋元江南五山十剎

一、五山

二、十剎

三、甲剎

第五節 從五山十剎到四大道場

一、禪寺世俗化及諸宗混融

二、佛教四大名山的興起 第二章 禪的東傳與日本禪宗寺院 第一節 禪的東傳與日本禪寺淵源

一、南宋禪的東傳

二、日本禪寺淵源

第二節 五山十剎圖??日本宋風禪寺的藍本

一、入宋求法日僧的巡訪圖錄

二、南宋江南禪寺的仿寫移植

三、日本禪寺的源地祖型 第三節 日本禪寺的興盛與發展

一、日本禪寺的興盛

二、日本禪宗五山十剎

三、日本近世黃檗禪寺與建筑 第三章 禪宗寺院的布局及其演變 第一節 禪寺布局的源流

一、新興禪寺布局的形式與特點

二、禪寺的改制與轉型

三、初期禪寺基本格局

第二節 江南禪寺布局的基本格局

一、江南五山大剎的布局形式

二、南宋禪寺布局的基本模式

三、南宋禪寺廊院形制

第三節 伽藍七堂之制與日本禪寺布局

一、日本宋風伽藍布局

二、禪寺伽藍七堂之制

三、日本禪寺布局的特點及比較

四、黃檗寺院布局 第四節 江南禪寺布局特色

一、山地寺院與禪寺境致

二、以樓閣為中心的布局形式

三、規模形制的鼎盛與完備 第四章 禪寺建筑的形制與特點 第一節 關于禪寺建筑

一、禪寺建筑的性質與特色

二、五山十剎圖所記禪寺建筑 第二節 禪寺殿堂寮舍形制(一)

一、佛殿、法堂與方丈

二、僧堂、眾寮與庫院

三、山門與回廊

第三節 禪寺殿堂寮舍形制(二)

一、東司與宣明

二、伽藍堂與祖師堂

三、鐘樓與藏殿

四、水陸堂及其它

第五章 江南寺院建筑的樣式與技術 第一節 宋元江南建筑技術

一、時代與地域特征

二、技術體系與樣式風格

三、建筑形制及特色

第二節 宋元江南寺院殿堂的形制與特點

一、殿堂平面形式

二、方三間殿堂平面特征

三、江南廳堂造梁架特征

四、江南間架構成特色

五、五山殿堂形制與祖型 第三節 江南樓閣建筑技術

一、江南樓閣建筑的特色

二、逐層副階作法

三、樓閣平座形式 第四節 日本禪寺唐樣建筑

一、唐樣的緣起與性質

二、唐樣建筑的形式與特點

三、唐樣遺構與文獻古圖

四、唐樣建筑的源地祖型

第五節 江南建筑的地域作法及其特色

一、江南建筑的地域特色

二、《營造法式》與江南建筑

三、構架形制

四、細部作法

五、江南斗拱形制

六、江南建筑的尺度與規模 第六章 寺院家具與小木裝修 第一節 寺院家具的性質和特點

一、家具與小木裝修的傳統

二、宋代小木技術的發展

三、寺院家具及小木裝修的特色 第二節 江南寺院家具及其比較

一、五山十剎圖所記江南寺院家具

二、分類比析

三、形制風格

四、裝飾作法

五、尺度問題

第三節 江南寺院小木裝修及其比較

一、寺院小木裝修的內容

二、門窗形制

三、木作法器

四、佛帳與經藏

圖4寺廟的基本模式“伽藍七堂制”,是用七堂前后圍合成三個院落

上一篇:文化內涵下一篇:文化特征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