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小學教師論文范文

2023-03-18

小學教師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信仰;還原;理解;認同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教師是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關鍵群體,教師自身必須具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才能做到文件要求的“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

“素養”一詞大熱,源于2014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的“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隨后,對“素養”“核心素養”與“學科核心素養”的討論極為熱烈,且學者普遍認同,“素養涵蓋了知識、技能及態度的集合”。在這一定義下,既為了個人修養的提高,又為了“傳道授業解惑”職責的履行,中小學教師應具備怎樣的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呢?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說:“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對教師提出了信仰的要求。在中國教育學會傳統文化教育分會2019年學術年會上,首都師范大學徐健順教授提出:“對一個傳統文化教師來說,最重要的還不是傳統文化的知識和技能,而是信仰。”信仰,作為一種極其鮮明的態度,是教師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的最高追求。中小學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應當最終指向信仰,其具體的內容要求,應當能使教師更好地“明道”,從而達到“信道”。筆者結合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構的實踐,認為還原、理解和認同是教師應當具備的、指向信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

一、還原

根據《辭源》,“還”有“返回”之意;“原”可指水源,也有“根本”的含義。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還原”,就是恢復其載體,如文物(器物、藝術作品等)、文本、技藝等最初的狀態,包括時間、空間、相關人物、事件、物品等。“還原”是教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中最基礎的內容。

(一)為何要“還原”

《意見》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只有追根溯源,才能正確地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任何文化的創造與創新,都必須建立在正本清源的基礎上,否則就會變成歪曲歷史。例如,五四新文化未能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未能辯證地對傳統文化進行“揚棄”。正如葛兆光教授所說:“他們為了確立現代的價值而否定古代的意義,于是,在沒有很好地作歷史研究的時候,就匆匆忙忙地勾勒一個叫做‘傳統’的假想敵,籍了批判這個假想敵來確認‘現代’的合理性,可是,如果我們檢討一下這個時代的批判,我們發現,他們批判的,可能只是一個‘想象的傳統’。”因此,若在尚未全面了解傳統文化之際就妄自斷言,任何人都無法得出準確、客觀的結論。在新的歷史階段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首先需做好還原的工作。

(二)如何“還原”

中小學教師的職責不同于高校研究人員,“還原”這一素養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需結合還原對象、教師個人的實踐等具體情況來分析。

教師還原經典,應當注重文本的還原,結合文本語境、歷史背景和音義傳統來充分解讀古代優秀作品。例如,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材中小古文《伯牙鼓琴》,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該文出處,對該文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該文出自《呂氏春秋》,馮友蘭先生認為該書“綱具目張,條分理順”。課文《伯牙鼓琴》節選于該書卷第十四“孝行覽第二”中的“本味”之二,這一部分的主題是“其本在得賢”;在原書中,所選文句還有一個結尾句:“非獨琴若此也,賢者亦然。雖有賢者,而無禮以接之,賢奚由盡忠?猶御之不善,驥不自千里也。”而所選文句的上一段,則以黃帝求賢之事論述“凡賢人之德有以知之也”。由此可見,在“賢”與“知賢”的主題下,《伯牙鼓琴》一課的內涵應解讀為:伯牙之賢,在于琴志高潔(志在太山與流水);知音之謂,在于以同樣高潔的境界來禮賢;音樂的魅力,在于傳達人的志向而不在技術。

同理,結合教學,對于文物(器物和藝術作品)的還原,教師應將其放回特定的歷史時空去認識,給文物一個時空坐標,明確其在歷史長河中的客觀定位,為準確揭示其內涵、理解意義做好準備。而在還原傳統技藝時,教師應結合中國人民長期以來的處世觀念、美學追求和生活理念,并考慮地域特色,呈現傳統技藝之美。

(三)還原素養的形成

中小學教師首先要有“還原”的意識。在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教師需以歷史的眼光審視它,將其放回特定的歷史時空,具體分析其價值。其次,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傳統文化常識。晚清名臣張之洞在《書目答問》中說:“由小學入經學者,其經學可信;由經學入史學者,其史學可信;由經學史學入理學者,其理學可信;以經學史學兼詞章者,其詞章有用;以經學史學兼經濟者,其經濟成就遠大。”可見,傳統的文學作品需向史學、經學、小學溯源;史學文本需向經學、小學溯源;經學文本需向小學溯源,又要參考相關歷史。為實現正確還原,中小學教師就要具備最基礎的小學與經史、文化常識。最后,教師要會使用相關的工具。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極為豐富,教師要學會借助書籍來完成還原這一基礎工作。中小學教師要學會使用如《說文解字》《辭源》《古代漢語詞典》等常用工具書。除了工具書,教師如果在哲學、邏輯學方面有所涉獵,也將成為還原的重要助力。

二、理解

還原只是起點,要走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是必備素養?!兑庖姟分赋?,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不復古泥古,不簡單否定,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不斷補充、拓展、完善,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應結合當下時代背景,不斷地理解內化,拓展其內涵和外延。

(一)“理解”的六個側面

“理解”的意義和指向是必須明確的問題?!蹲非罄斫獾慕虒W設計(第二版)》一書指出了“理解”的六個側面,即解釋、闡明、應用、洞察、神入、自知。具體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理解”的這六個側面仍然可資借鑒。其中,“解釋”主要指能夠合理地說明事件、行為和觀點,回答“為什么”“怎么樣”的問題。“闡明”主要是結合自身經歷和具體情境對事件意義進行探討。“解釋”和“闡明”常常結合在一起討論,是“理解”最基本的要求。“應用”主要指在新的、不同的、現實的情境中有效地使用知識。“洞察”指提出批判性的、富有洞見的觀點,并分析觀點的條件、優勢與局限。“神入”即“共情”,指在自身經驗和體驗的基礎上,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和世界觀。這三個側面,比前二者又更進一步。“自知”是知道自己的思維模式與行為方式如何促進或妨礙認知,這是對自己認知行為的認知,即元認知,是更深層次的理解。

(二)“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要能夠解釋、闡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問題,感受到物質載體所承載的情感與觀念,提出自己的觀點并作出合理說明,能在生活中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對中小學教師來說,要做到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在還原的基礎上,以中華文化的精神理念為依據,達到解釋和闡明相關問題的要求。如有教師嘗試將民國老課本的課文引入課堂教學,但對課文的理解不到位,未作出恰當的解釋和闡述,影響了教學效果。以《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初等小學校)》第三冊第十八課《蟻斗》為例,課文不到五十字,極易通讀:“蟻居穴中,性好斗。一日,黃蟻黑蟻,成群而出。列陣于階前,各據一方,蟻王率之。群蟻皆奮斗,至死不退。”面對四年級學生,一位教師逐句解說,將解讀重點放在群蟻“至死不退”的精神。筆者認為,這位教師的解讀過于淺顯,未能完全抓住文本所蘊含的精神,導致本課教學的立意不高,容量較小。這套民國老課本“以養成共和國民之人格為目的”,“注重立身居家處世以及重人道愛生物等以擴國民之德量”,也就是知識教育與品德教育并重,在憂患深重、仁人志士歷經艱苦斗爭才走上共和之路的中華民國,希望“教育救國”的學者將《蟻斗》編入第三冊課本,應當有以學生生活中的故事表達和培養保家衛國、不屈不撓、至死不退的斗爭精神的目的,而這種斗爭精神,自“精衛填海”的故事流傳以來,中華兒女已傳承了幾千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能引導學生解讀出這一層面,將是一次生動的家國情懷教育,才符合“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

第二,運用歷史思維,換位思考,感受文化載體所承載的精神、情感和觀念。這是《意見》要求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基礎,對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師生要具備更多的知識、經驗和體驗,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夠通過感悟、思辨等活動,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形成傳統文化新的闡發。

第三,結合對自身的反省修正,完善已有的認識和判斷,用中華文化精髓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整個“理解”的過程,也是不斷汲取和踐行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與人生智慧的過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應用。

經過“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精神、理念、情感、價值觀才能逐漸內化,成為自身認知的一部分,進而指導實踐活動。

三、認同

經過還原和理解,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能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是謂“明道”。但是,距離“信道”還差了一步,那就是要經過“認同”來達到信仰。根據《辭源》,認,有“認識、識別”和“承認”的含義;同,有“共同、相同”和“齊一、統一”的含義。“認同”,即識別出自己與他人或某個群體的共同之處。那么,為建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信仰,我們需要認同什么呢?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提出“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引導各族群眾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作為中國人,首先要認同“中國”。而“中國”一詞,有著豐富的內涵。歷史上的中國,地域空間邊界隨中央王朝的變更而變化,但“在文化意義上說,中國是一個相當穩定的‘文化共同體’”,“經過‘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文明推進之后的中國,具有文化上的認同,也具有相對清晰的同一性”。對中小學教師而言,在還原和理解的基礎上,形成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認同其實并不難,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中華文化以儒家文化為基石,儒家文化以血緣親情為出發點,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對每個人來說是自然而然的?!墩撜Z·學而》說得很清楚:“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悌為本,修身從親情開始,認同感比較容易建立。其二,中華文化關照人性,以人為本,關注人的精神世界,容易引起個人與群體的共鳴,而且不會過時?!墩撜Z·顏淵》中記載,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仁”與“知”(智)這兩個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都圍繞著“人”而展開,討論的是有關“人”的話題,具有長遠的意義。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使中國人具有獨特的價值觀、生活習慣和精神氣質,只是人們日用而不自知?,F在談“認同”,就是要讓人們有深入認識自己文化淵源的自覺。

教師要自覺形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除了還原和理解,還應具有思辨意識。其一,教師要結合現代社會生活,充分檢視傳統文化的延續性,發現原本不自知的文化影響力,更好地認識自己、認同已得到傳承的文化傳統。其二,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中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思考問題的不同角度、為人處世的人生智慧,充分認識傳統文化的現實價值和意義。

中小學教師應當鍥而不舍地學習和實踐,踐行還原———理解———認同的傳統文化素養培養路徑,堅持不懈地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信仰,堅定“四個自信”,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葛兆光.古代中國文化講義[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

[3遹]許維.呂氏春秋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6.

[4]張之洞.書目答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美]格蘭特·威金斯,[美]杰伊·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第二版)[M].閆寒冰,宋雪蓮,賴平,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6]李保田.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初等小學校)[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7]葛兆光.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M].北京:中華書局,2011.

小學教師論文范文第2篇

一、農村小學的特點

首先,農村小學的生源主要來自于附近的鄉村。農村小孩的膽子比較小,羞于說話,尤其英語。農村的學生土生土長,從小受周圍環境與家庭教育的影響,與城里的孩子比,往往會顯得更加膽小拘謹,不善言談,缺少自信心理,害怕被老師批評。其次,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方法落后。常有“滿堂灌、英譯漢”的教學方法。不僅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根本不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及年齡的特征,也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興趣。以致于厭學。再次,缺乏學習英語環境氛圍及家庭教育及與環境負面的影響。家長們或許都意識到了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長認為學習英語是初中以后的事。小學只要學好語數就足夠了。而有些家長雖然能認識到從小學開始學英語的重要性,但自己的本身沒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對英語也是一竅不通,也無法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課堂教學活動要目標明確

新課程理念下,基礎教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生能夠用英語做事情是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主要體現。在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廣泛采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易于學生參與體驗的任務型教學活動。

三、課堂教學語言應簡明易懂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應十分重視正確使用課堂用語。在備課時結合課本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課堂對話情景,做好充分的準備。充分發揮它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從而使英語教學更有成效。隨著學生語言能力的不斷提高以及教學課程的延續。課堂用語應循序漸進。我們盡可能多的使用英語組織教學,使孩子沉浸在一種自然的英語氛圍中。這樣可以創設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和學習英語的機會。因此小學英語課堂活動尤其是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活動的英語指示語應當簡單明了。

四、在語言教學中,要重語感、重語音語調、重交際能力

用輕松、愉快、活潑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心理的特點。上課教學宜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長,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直接法、情景法、討論法、練習法、視聽法等。

農村小學生往往會因為缺少較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而減少了教學效果。因而學校應盡量地為他們創設一種英語學習的氛圍。刺激學生的觀感,促使他們更進一步學習英語。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興趣、成就感、自信心的培養。

五、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是一門后悔的藝術!在新的平臺上的課堂教學,教學任務的完成不在于教案是否講完,而在于學生是否學會了,會學了,喜歡學了。你定的知識目標學生學會了嗎?你定能力目標學生會學了嗎?你定的情感目標學生學得有情趣嗎?要是沒有完成相應的目標,那么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怎樣去改進和提高呢?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反思和總結。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是有效的,我們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們教師也才能得到提高和發展。面對新時期的課改,小學英語課堂應該更加生動活潑。我們要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健康,更有效,我們要慷慨地為學生打開學習的大門,并鼓勵他們推門而入,樂而忘返,那么學生就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了,要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只有這樣,我們的英語教學才能健康發展,有效發展!

總之,實施有效英語課堂教學還有很多技巧。有待于我們小學英語教師的探索、研究。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使學生們感到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生理及年齡特點。”

小學教師論文范文第3篇

實際上,2018年以來,監管層一直在進行著銀行業補充資本的推進工作。2月,央行發布公告,鼓勵發行具有創新損失吸收機制或觸發事件的新型資本補充債券;3月,多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11月末,央行、銀監會、證監會發布《關于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提出了更高的監管要求。12月,金融委辦公室召開會議,研究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有關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8年6月,中國銀行召開股東大會,就“審議批準發行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議案進行過投票,審議結果為通過。歷經近一年的時間,永續債發行在即,商業銀行今后將可以運用新的資本工具以滿足國際或國內監管機構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也為今后可能增加的信貸投放夯實基礎。

此次中國銀行拿到發行永續債的正式批文,表明永續債發行工作正式落地,未來推動速度加快。此次獲批距離金融委辦公室召開專題會議,盡快啟動永續債發行僅過去了23天;距離2018年的2月央行發布公告鼓勵發行具有創新損失吸收機制或觸發事件的新型資本補充債券也不到一年時間。

永續債發行渠道的打開,表明中國銀行的資本結構得以豐富。此次中國銀行獲批發行永續債為國內首單,今后其他商業銀行可以借鑒,豐富了銀行資本補充工具,并降低獲得資本的成本。此前,中國銀行業一級資本基本由普通股權權益組成,資本質量雖然較高,但是也使得核心一級資本與一級資本內容基本同質化,導致銀行資本獲得成本較高,降低了中國銀行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根據國外銀行的發行實踐,永續債屬于混合資本工具,兼具債務和股權兩種特性。其通常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如果銀行面臨財務困境或強制遞延條件出現,股息有可能遞延支付;第二,永續債通常具有次級屬性(有待正式條款明確),順序排在高級債務之后,破產回收率較低;第三,具有吸收損失的能力,即觸發特定事件后,債券發行人有權在無需獲得債券投資人同意的情況下,對債券進行扣減用于吸收損失的機制,或可按照約定價格轉為普通股,用于吸收損失;第四,條款中通常附有特殊的贖回機制,有贖回選擇權。

中國銀行大多數面臨資本金不足的問題,發行永續債可以提升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2015年11月,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對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提出了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方面的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最低TLAC要求不得低于集團加權風險資產的16%,過渡期為6年。根據2018年G-SIBs列表,中國工、農、中、建四大行已被列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這四大行還需滿足附加資本要求,分別為工行1.5%,農行1%,中行1.5%,建行1%。此外,中國《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中要求儲備資本為2.5%。因此,四大行距離達標還有一定的差距。截至2018年三季度,工行、建行、農行、中行總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81%、16.23%、14.99%和14.16%。

根據長城證券的初步測算,中國銀行此次發行400億元永續債可提升其他一級資本占資本凈額至約8%。按此比例測算,28家A股上市銀行有22家需要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可通過發行永續債增加資本金5010億元。2018年三季度,上市銀行平均杠桿率為6.6。因此,這些資本可新支持約3.3萬億元的信貸投放。

中行永續債放行背后

事實上,從2018年12月25日金融委辦公室召開專題會議提出盡快啟動永續債發行,到2019年1月17日銀保監會批準中國銀行發行永續債,再到1月24日,監管創設CBS并放開保險投資限制,銀行擴充資本速度加快,背后反映了寬信用過程中銀行資本的重要性。從目前情況來看,商業銀行不僅承擔向實體信用投放的重任,而且還面臨表外回表、債轉股、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考核的壓力。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部分上市銀行核心一級資本、一級資本充足率已經有些捉襟見肘。

根據中信建投的測算,為了滿足G20的TLAC的監管要求,四大行每家每年需再融資1000億元,補充其他一級資本,融資壓力較大,但是可以借助創新性資本補充工具來補充資本,如永續債、可轉股的二級資本債等。四大行缺少其他一級資本,而其他銀行則缺少核心一級資本。數據顯示,部分上市銀行的確需要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如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分別為8.77%、8.65%、8.53%、8.21%、8.21%,已接近監管下限,急需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2018年3月12日,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要求增加資本工具種類,擴大投資主體范圍。其中提到,“總結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減記型二級資本債券的實踐經驗,推動修改有關法律法規,研究完善配套規則,為商業銀行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資本工具創造有利條件”。帶有權益屬性的債券類資本工具穩步擴容。長城證券認為,隨著債券資本工具的穩步擴容,這將有望改善目前銀行資本補充方式不足的問題,從而提升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加速社融筑底回升;另一方面,新型資本工具將增加債券市場的投資品種、吸引長期資金配置,最終穩定提升機構及居民資產保值增值能力。站在當前時點,我們看好銀行轉債與永續債的投資機會。

28 家A 股上市銀行有22 家需要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可通過發行永續債增加資本金5010億元。

當前,銀行資本亟待補充,尤其是缺一級資本,而永續債不僅能助力寬信用,而且還具備可觀的收益水平。永續債有望改善當前銀行一級資本工具不足的現狀。此前,商業銀行除了內生增長以外,只能夠通過發行優先股補充其他一級資本,但優先股僅適用于上市銀行,且權益屬性相對更強使得監管審核更為嚴格,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與一級資本充足率之間的差距很小,也就是說,其他一級資本明顯不足。

根據中國銀行獲批發行的永續債募集說明書,其發行的永續債清償順序在存款人、一般債權人和次級債務之后,股東持有的股份之前,與優先股同順位受償,明確了募集資金可用于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因此,永續債發行可有效提升銀行其他一級資本。

具體來看,監管政策主要從再融資品種和投資機構兩個方面鼓勵和支持銀行擴大資本融資。

再融資品種的政策支持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提高永續債的發行審批效率。目前,哈爾濱銀行、盛京銀行、民生銀行已經發了公告,擬發行規模分別為150億元、90億元、400億元。預計缺少其他一級資本的其他銀行也將陸續公告發行永續債,發行速度也會加快,尤其是除了中行的其他四大行。從中長期來看,永續債發行規模有可能達到萬億元以上。不過,由于短期內需要時間完成審批流程,年內估計發行規模會達到1000億元以上。二是降低優先股、可轉債等發行品種準入門檻。優先股主要是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由于其已經是相對比較成熟的品種,而且是“股類”產品,發行規模預計不會太大。而可轉債在轉股后可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估計會成為主要的融資品種。三是政策鼓勵銀行動用多種融資工具補充資本金,對銀行而言,在上述提及的融資工具中,沒有排他性,可以多管齊下補充資本金,而不限于一種。

在參與機構方面,監管層擴大了機構投資主體的范圍,基金、年金、銀行理財子公司、外資金融機構都可以參與銀行的再融資?;鸸?、年金向來是優先股、可轉債等主要參與主體;而銀行理財子公司是主要新興的機構,其投資范圍較寬,優先股、可轉債、永續債都可以參與;外資金融機構只限于參與債券投資,如永續債。

由于銀行理財子公司是新興的投資機構,市場對其如何參與投資永續債的問題尤為關注。根長江證券的調研結果,中國銀行400億元永續債的發行利率為4.5%,在此次發行的投資者結構中,銀行理財占大頭、保險、銀行自營、券商資管、財務公司和境外投資者都有,尚未有基金和年金參與。永續債是標準化債券工具,在投資上不存在期限匹配的要求,從而銀行理財投資永續債沒有問題。

盡管如此,但銀行理財子公司參與永續債究竟是計為股權還是計為債權,市場仍有諸多疑問?長江證券認為,銀行理財子公司參與永續債應計為債權,因為其不享受股權投資收益。而如果銀行理財資金或者銀行自營資金持有永續債,在合并報表中需要計提風險資本,審慎考慮銀行會安排250%計提資本,當然也可以按照100%計提資本,具體由各家銀行按監管政策自主決定。

此外,為配合永續債的發行,央行此次還設立CBS增強永續債的流動性,但是只有一級交易商才可作為央行的對手方,目前看只有銀行自營部門能夠參與其中,而銀行理財子公司是不能參與CBS交易的。未來央行是否會擴大一級交易商的范圍,這需要央行的政策做出規定。

目前,在上市銀行公布的再融資方案中,尚有未完成規模4780億元,其中,優先股2500億元,可轉債2200億元,定向增發僅剩寧波銀行的80億元。同時,從最新的審批進程來看,有1500億元未完成再融資已經獲批只待近期發行,如可轉債,包括交通銀行600億元、中信銀行400億元、江蘇銀行200億元,以及興業銀行300億元優先股。

從近一年來的情況看,政策其實是支持銀行進行資本補充的,并鼓勵銀行積極再融資,從而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就永續債而言,政策也是激勵支持銀行發行的,按此趨勢分析,未來永續債發行不僅效率會提高,而且發行規模也將提高,同時配套的一些鼓勵政策也會出臺,如銀行自營或者理財子公司投資永續債在資本計提上的相關政策等。

在目前市場流動性極端寬松、存在“資產荒”的背景下,市場確實需要增加投資品種,而銀行的再融資工具就是可選的優質投資標的。優先股、永續債的利率在4%以上,同時可轉債如果到了轉股期,在二級市場股價超過轉股價后,投資收益都會非常豐厚。

而銀行表外理財規模約為23萬億元,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在2019年下半年的陸續正式開業,預計理財子公司在投資端會增加對銀行再融資工具的配置。銀行再融資的資金來源端就有了保證,同時也能有效實現社會閑置資金的閉環循環。銀行資金開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貸款本身資本金消耗更多,銀行自然會有再融資的需要,而將企業和居民的資金通過銀行理財的渠道回流到銀行體系內部,這部分資金再支持銀行增加信貸投放,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這種資金的閉環循環不但可以提振實體經濟,而且還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CBS加持永續債發行

值得注意的是,為配合永續債的發行,央行還創設了央行票據互換工具(CBS),如何理解CBS的性質和作用?

監管推動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目的是為了服務于“寬信用”,但投資者持有永續債也確實存在一定的憂慮,這種憂慮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永續債無到期日、清償順序在次級債之后,本身流動性存在不足;第二,永續債作為抵押物進行同業拆借時,資金拆出銀行需計提風險資本;第三,考慮到當前銀行其他一級資本的缺口較大,未來銀行發行永續債對市場資金也是一個考驗。

于是,央行創設CBS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市場顧慮。一方面,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銀行發行的永續債從央行換入央行票據,央票作為抵押物進行同業拆借時風險資本計提系數為零,此舉可提升永續債流動性;另一方面,主體評級不低于AA級的銀行永續債納入MLF、TMLF、SLF和再貸款的合格擔保品范圍,并且互換的央行票據也是合格擔保品,這可以適度解決一部分認購資金的問題。

但這樣操作是否意味著央行通過CBS直接給銀行補充資本?長江證券的答案是否定的。首先,銀行雖然可以通過CBS操作從央行換取央行票據,但永續債期間利息仍然屬于銀行,也就意味著銀行持有永續債不存在出表的情況,仍需要占用資本;其次,根據《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商業銀行對未并表金融機構的小額少數資本投資,合計超出本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凈額10%的部分,應從各級監管資本中對應扣除。商業銀行對未并表金融機構的大額少數資本投資中,核心一級資本投資合計超出本行核心一級資本凈額10%的部分應從本銀行核心一級資本中扣除;其他一級資本投資和二級資本投資應從相應層級資本中全額扣除”,這意味著銀行一旦持有超過自身核心一級資本凈額10%的永續債,那么,超出的部分就要從自身資本中扣除。因此,監管鼓勵銀行之間互持永續債也是存在限度的;最后,CBS操作的主動權掌握在央行手中,本質上仍然屬于一種調節流動性的貨幣工具。

廣發證券認為,按照目前公開市場操作規則來看,商業銀行質押給央行債券不能出表,永續債不進入央行資產負債表,央行資產端增加的是商業銀行一般債權,因此,CBS不能算作QE,具體資本考核細節有待銀保監會確認。另一方面,永續債發行銀行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如果其他銀行持有永續債則會消耗核心一級資本,宏觀上是銀行體系犧牲核心一級資本杠桿去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如果是非銀體系持有,則不需要犧牲銀行核心資本。

從成本與息差來考量,央行和銀保監會的政策通過增加銀行永續債投資者范圍,提高其流動性,增加非銀體系持有永續債的比率,從而降低發行成本和負債成本,緩解銀行息差壓力。CBS互換操作后,銀行負債端增加來自央行資金,有助于緩解商業銀行流動性考核指標壓力,也會間接降低銀行負債的競爭壓力。

從銀行間流動性觀察,靜態來看,CBS互換不涉及基礎貨幣吞吐,不直接影響銀行間流動性,但發行期間可能會由于供給突增對銀行間流動性形成脈沖擾動。動態來看,如果資本補充促進了信用擴張,則會降低銀行間流動性的寬裕程度。

從實體與股市流動性的關系觀察,靜態來看,如果是非銀資金(如保險資金)申購永續債,宏觀上會形成貨幣回收效應,可能會對實體、股市流動性形成短期擾動。動態來看,資本補充有助于提升銀行信用擴張潛力,對后續實體流動性形成積極意義。作為實體流動性的一部分,股市流動性也會從中受益。

總之,由于銀行資本監管是全球標準,對銀行體系來說是硬約束。銀行補充偏債性資本,會增加負債成本、犧牲利潤,市場之前應該有所預期。在不得不補充資本的前提下,本次政策給銀行更好的融資環境,降低融資成本,邊際利好銀行經營,對股市流動性及預期也有積極意義。

當然,在經濟下行期,銀行信用約束除了資本約束外,還受到需求、風險偏好、負債等因素的約束,政策對銀行壓力的緩解尚未改變銀行經營仍處于壓力增加的趨勢中,單個約束預期改善不會直接創造流動性,需要關注市場透支預期后帶來的回調風險。此外,永續債發行期間對流動性的擾動也值得關注。對銀行而言,隨著信用風險事件暴露的增加,需要關注銀行資產質量惡化和業績下滑超預期的可能。

從銀行本身的角度來看,資本和資產質量始終是約束銀行股估值的核心因素,而在政策助力的前提下,資本金壓力的緩解實際上有助于銀行股估值的修復,并推動銀行板塊上漲的持續性可期。主要原因如下:其一,估值低、倉位低。老16家上市銀行2019年PB估值在0.71倍,處于歷史低位,同時,2018年四季度末基金持倉銀行股占比在6%,倉位同樣較低。其二,政策助力,估值修復。1月,央行降準100BP釋放流動,預計2019年后續至少還有兩次降準,每次100BP;CBS支持永續債發行,而且,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基金、年金等參與到銀行增資擴股的進程中,從而減輕銀行資本金的壓力;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有望在2019年得到解決,商業銀行隱藏的不良風險將實質性下降。其三,不良率下降。此前,監管政策要求2018年年底前各家銀行逾期貸款都被計入不良,目前大部分銀行2018年四季度不良率環比下降,而且絕大多數銀行逾期90天貸款都被計入不良,銀行資產潛在風險大幅下降。其四,機構加大了對銀行股的配置,行業PB有望修復到0.9倍以上。

1月的市場表現基本印證了上述邏輯,銀行股獲得了較大的絕對收益和小幅相對收益。主要原因在于業績為王和估值差收斂。從業績層面來看,業績為王是市場永恒不變的規律,估值水平由業績說話。上市銀行和其他暴雷公司業績表現天壤之別,穩定業績增長的上市銀行估值過低,市場修復只是時間問題,而暴雷公司的業績難看,但估值過高,市場肯定會殺估值。從估值差來看,估值差的收斂助力銀行股股價繼續上漲。之前銀行板塊和其他公司的估值差巨大,銀行股是地板價、白菜價,而其他類公司估值都較高。而今業績表現差異助推估值差收斂,從而低估值銀行股仍可持續上漲。

銀行資本補充多管齊下

截至目前,A 股上市銀行中共有19家完成發行境內優先股的發行,通過對上述優先股以及中國銀行永續債在派息、贖回、減記/轉股、期限等主體條款進行對比分析后,長江證券發現,兩類資本工具均符合《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中其他一級資本工具合格標準框架:1.任何情況下銀行均有權取消分紅或派息,且不構成違約,利息非累計;2.5年后發行銀行可贖回,但發行銀行不得形成贖回權將被行使的預期;3.必須含有減記或轉股的條款,條件觸發時可減記或轉為股通股;4.無到期日或無固定期限。市場較為關心的利率定價方面,中國銀行永續債及多數上市銀行境內優先股均采用分階段調整的票面利率(每5年調整一次),包含基準利率和固定利差兩個部分:基準利率為基準利率調整日前二十個交易日5年期中國國債到期收益率算術平均值;固定利差以優先股發行時確定的票面股息率扣除基準利率的差值,且一經確定不再調整。目前已發行的境內優先股股息率1在3.8%-6.0%區間,其中,固定利差最低的是建行優1(0.89%),最高的是浦發優1(2.56%),簡單平均值為1.69%。中國銀行永續債票面利率在4.50%,固定利差為1.57%,接近境內優先股固定利差的平均水平;而目前(1月25日)5年期AAA、AA+、AA中票與5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利差分別在92BP、117BP、187BP,且處于下行通道;即使從歷史經驗來看,157BP的利差也處在AAA評級5年期中票對5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較高分位水平。

與永續債相比,可轉債并不算銀行新型的資本工具,但在再融資新規后,借可轉債轉股增加股本成為了銀行重要的核心一級資本工具。因此,我們看到最近兩年,尤其是近期可轉債發行節奏加快。轉債市場的擴容與權益市場走弱使得這一原本相對的“小眾”債券品種開始逐漸吸引機構投資者的關注。與其他行業相比,銀行轉債發行規模更大、信用評級更高(AA+以上)、流動性更好,投資價值得到廣泛認可。

但與永續債一樣,市場對投資銀行可轉債也存在一些“顧慮”,主要是目前A股上市銀行的PB估值水平多數處于1倍以下,意味著認購可轉債即期就會存在較高的轉股溢價率。但實際上,從2010年之后發行且已退市的3只銀行可轉債來看,即便當時PB估值在1倍上方,但發行后的可轉債也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有較高的轉股溢價率;同時,可轉債在存續期間走勢與正股幾乎同步,最終都實現了轉股退出,長期持有到最后均獲得非??捎^的收益。

此外,當下發行可轉債的銀行也考慮到自身股價低于1倍PB估值的情況,因此,在轉債利率方面給予了“優惠”,新發可轉債具備較高的純債價值。從歷史來看,純債價值對轉債市價有非常好的“下限”支撐,意味著純債價值越高,防御屬性越強。以平安轉債為例,按發行起始日(1月18日)的數據測算,平安轉債YTM達到2.8%,純債價值高達94.23元/張,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平安轉債上市后市價破發的概率非常小。

進一步,長江證券還梳理了目前上市交易的銀行可轉債發行情況,發現發行起始日的轉債純債價值與PB估值存在明顯的負相關,即PB估值越低,轉債純債價值越高。結合目前即將發行可轉債的交通銀行(0.72倍)、中信銀行(0.68倍)、浦發銀行(0.70倍)、江蘇銀行(0.69倍)PB估值水平來看,我們判斷上述銀行發行的可轉債純債價值大概率超過94元/張,YTM或在3.0%-3.5%之間,那么,轉債市價的安全邊際將非常高;同時,未來正股若能有好的表現,從歷史角度,轉債市價大概率也會隨之上行。銀行新發轉債同時具備“高安全邊際、高彈性空間”的屬性,具有較大的安全邊際。

永續債發行的政策初衷是助力寬信用,這樣一種有央行CBS加持的新型資本工具穩步擴容,有望改善銀行缺乏資本補充方式的問題。

從目前上市交易的存量銀行轉債來看,其基本上述分析的邏輯。首先,從正股基本面看,考慮到轉債市價通常與正股走勢高度相關,而銀行股價與其基本面又密切相關,因此,我們認為正股基本面及未來預期或是決定轉債走勢的核心因素;其次,從個券轉換價值來看,處于低價、低轉股溢價率個券性價比更高。綜上分析,同時結合我們對行業中長期投資價值看好的判斷,并考慮到目前個券均有轉股價隨派息調整的條款可適當增強轉債的安全邊際,投資者可在個券逢相對低價、低轉股溢價率時點積極參與。

永續債發行的政策初衷是助力寬信用,這樣一種有央行CBS加持的新型資本工具穩步擴容,有望改善銀行缺乏資本補充方式的問題,從而提升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加速社融筑底回升;與此同時,隨著信用條件的改善和實體經濟增長,銀行轉債的投資機會也值得關注。

從永續債來看,永續債主體條款設計與目前境內優先股基本類似,都有流動性較差、持有占用資本等問題,CBS恰好緩解這一問題;首單銀行永續債固定利差157BP,高于當前5 年期AAA中票對國債的利差,并處歷史較高分位水平,對保險等長期資金是不錯的選擇。從可轉債來看,目前A股銀行PB估值多低于1倍,故投資者對銀行可轉債可能存在一定的“顧慮”。但根據長江證券梳理的2010年以來3只已退市轉債的具體情況可知,有別固有印象,即便當時銀行PB估值在1倍以上,轉債發行后也在相當一段時間有較高轉股溢價,但長期持有后均實現轉股并獲得可觀收益。近期發行的轉債在利率上給予“優惠”,具備較高的債底價值,YTM預計能到3.0%-3.5%。從歷史角度觀察,債底價值對轉債市價有強力的支撐,因此,新券同時具備“高防御、高彈性”的屬性。

小學教師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小學語文;有效舉措

引言

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優化小學語文作業應該提上日程。作業是輔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教學過程有著重要意義。如若小學語文作業維持從前的沉悶現狀,將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于學生形成樂學的學習態度,不利于教師的課堂效率。因此,優化小學語文作業是必由之舉,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當前小學語文作業存在的問題

(一)“一刀切”的作業模式

“一刀切”的作業模式對應的則是傳統的大班教育,這種教育模式與作業模式有利于教師便利地進行同質性授課與布置同質性作業,卻沒有正視個性化教育的重要性,不適配各個學生的發展進程與學習水平,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學習基礎好的同學會因統一的作業造成時間浪費在簡單的抄寫作業之中,沒有進行知識拓展,不利于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而學習基礎一般的同學則會因為水平低于平均,無法按時完成作業,從而打擊學習的信心,陷入惡性循環。

(二)機械的作業內容

當前教學的作業設計普遍追求大量的機械的書面作業以達成期望的知識積累,但是因為課后時間緊張,學生往往注重完成作業,而不是很好地完成作業。作業數量的增加造成了作業品質的低下,這不利于學生在作業中進行自主思考,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單一的作業形式

當前教學的作業形式單一,極大多數為紙質作業,缺乏實踐性作業,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或實踐能力、實際運用能力,導致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其次,作業形式偏向為抄寫作業,表面有利于知識記憶,實際會讓學生陷入枯燥乏味的作業氛圍之中,造成巨大的學習壓力,容易讓學生陷入自我懷疑,形成抄襲、敷衍等不良學習態度,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刻板的作業評價

舊式的作業評價常常“涇渭分明”,只講對錯或者分等級評價作業,容易陷入“唯分數論”的怪圈,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和批判性思維,還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科自信。除此以外,作業評價無針對性、無引導性,即無效的作業評價,容易導致學生像無頭蒼蠅亂撞,失去學習方向。

二、優化小學語文作業的必要性

(一)以人為本的意義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明確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還課與學生,優化小學語文作業,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完成自我評判,實現自我教育。

(二)因材施教的意義

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實現分層施教,重視個性化教育,優化小學語文作業,有利于樹立學生的學科自信,有利于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與教育,有助于每個學生都可以發現自己的特長,更好地認識自己。

(三)學習興趣的意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豐富多樣的作業形式與個性化的作業呈現,有利于滿足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將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以一個正面樂觀的學習態度面對學習。

三、優化小學語文作業的有效舉措

(一)重設作業內容

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業內容設計方面理應充分認識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層作業設計,促進每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課后作業中,學習基礎中等偏下的學生設為“進步發展層”,他們只需完成力所能及的抄寫與簡單程度的歸納等作業;學習基礎中等的學生設為“突擊優秀層”則在之前的基礎加以知識拓展,強調知識的延伸與高難度的總結;學習基礎好的學生設為“高處勝寒層”,他們可以根據自我評價選擇是否完成抄寫等低難度的作業,教師也應布置他們進行課外的拓展,讓這部分學生的視界不局限在教科書內,注重培養該部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更新作業形式

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業形式設計方面理應注重拉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利用趣味性十足、豐富多樣的作業形式吸引學生,用實踐形式的課后作業代替枯燥的書面作業,豐富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例如,教師可以布置小組作業完成趣味課本劇。選擇合適的課本進行劇本改編,讓學生沉浸其中,在體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有利于學生透過劇本背誦完成課文記憶。

(三)完善作業評價

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業評價完善方面應當注重“接地氣”,要花時間花精力去維護師生關系,讓學生的作業本變得值得收藏的師生留言本,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給予肯定,保持客觀評價。例如,參考雍正的密折制度與學生交朋友,雍正在密折來往中更像是大臣們的朋友兄長,時而語重心長時而幽默風趣,十分“接地氣”。小學教師給予肯定評價時,可以寫為“小學的我遠不及你”,這樣雖有夸張成分,但是好處多多,第一拉近了師生距離,第二讓學生對老師的戒備減低,第三還會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

四、結語

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從作業內容、形式、評價等方面出發優化小學語文作業,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韓芳.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探索與實踐[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01):144-145.

[2]陳秋影.“雙減”下小學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J].全國優秀作文選(寫作與閱讀教學研究),2022(01):26-29.

[3]孫一花. 作業培養習慣,習慣奠基人生——淺談小學語文作業布置的有效性[C]//.2021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1:1744-1746.DOI:10.26914/c.cnkihy.2021.020018.

小學教師論文范文第5篇

教師教育是培養造就優秀教師的重要保障。我國教師教育已經走過百年歷程,為教育發展特別是基礎教育發展源源不斷地提供了強有力的師資保障,做出了歷史性貢獻。特別是1998年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以來,我國教師教育已從規模數量發展為主要特征進入以提高質量、優化結構、提升層次、提高效益為核心的改革發展的新時期。我國教師教育辦學層次正在逐步提高,據統計,1999-2006年高師本科院校由87所增加到94所,師專由110所減少到48所,中師由815所減少到199所。師范本、??飘厴I生與中師生之比由1999年的31:69變為2006年的71:29;教師教育體系走向開放,214所非師范類綜合性高校參與教師教育,開始形成師范院校與綜合性高校共同培養教師的新格局;師范院校學術水平和辦學實力不斷提高,積極探索諸如3+1、2+2、3.5+0.5、4+2等多樣化的教師培養模式的改革取得了新進展,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改革也取得了新的成果;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正在走向一體化。師范院校積極承擔教師培訓任務,700多所縣區級教師進修學校“著手”改革與建設,形成上掛高師院校,下聯中小學校的多功能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

今后五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質,對教育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教育發展提出了緊迫要求;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優先發展教育,促進教育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對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教育發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解決優質教育資源短缺矛盾,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對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教育發展提出了現實要求。面對新形勢和新挑戰,目前我國教師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還有較大差距,在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格局中仍然相對滯后。加強和改革教師教育,全面提高教師教育質量,勢在必行。今后一個時期,需要采取切實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強和改革教師教育,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一、貫徹科學發展觀,切實把教師教育擺在教育事業發展的優先戰略地位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發展,教師教育為基。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地區和院校教師教育邊緣化的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淡化和弱化教師教育的現象時有發生。人們對加強還是取消教師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認識。在當前教育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用科學發展觀來統籌教師教育的改革發展,把認識統一到溫家寶總理2007年9月9日在北京師范大學免費師范生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上來。溫家寶總理高屋建瓴地指出:“教育事業是人類最崇高的事業,教師是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國家興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壞在于教師。從這一點來說,師范教育可以興邦。”我們需要繼續強化教師教育的政府責任,進一步在事業規劃、經費投入、基礎建設、生源質量、師資隊伍等方面優先考慮教師教育,保障教師教育健康發展。

二、落實好部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示范性舉措,培養造就優秀教師和教育家

國務院決定在部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是一項重大舉措,是我國教師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這個具有示范性的舉措,就是要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讓教育成為全社會最受尊重的事業;就是要培養大批優秀的教師;就是要提倡教育家辦學,鼓勵更多的優秀青年終身做教育工作者。

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深得人心,制度設計和組織落實到位,實施工作開局良好,首次招生進展順利,成效顯著。一是招生計劃順利完成,向中西部傾斜得到落實。中西部20省生源占到90.8%。二是生源數量充足,考生報考踴躍。重點線上免費師范生報考人數均達到計劃數的數倍以上。三是生源質量總體好于往年,中西部更為明顯。六所部屬師大免費師范生在各地的提檔線平均高出省重點線約30分。平均成績高出省重點線約41.7分。四是生源結構得到改善。農村戶口生源占60.2%,男生比例占38.7%。生源結構的積極變化,有利于師范畢業生回生源省中小學任教。

如何把優秀學生培養成優秀教師,如何發揮部屬師大在培養優秀教師方面的示范作用,六所部屬師大責任重大。部屬師大要圍繞造就大批優秀教師和教育家的目標,制定好免費師范生培養教育方案,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最好的教育資源來培養教育師范生。創新教師培養模式,建設教師教育創新與教學平臺,大力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提高師范生培養質量。把學科教育與教師專業教育有機結合,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教育有機結合,培養新一代優秀教師,為全國教師教育改革發展起到示范作用。

三、制定教師教育院校體系總體規劃,構建中國特色的現代教師教育新體系

教師專業化是世界教師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教師是一種專門的職業,意味著不是什么人都能當教師,也就決定了不是什么機構都能培養教師。據統計,2006年我國師范類本科畢業生24萬人,???3.4萬人,中專19.5萬人(其中中等師范學校5.7萬人),非師范類學生取得教師資格證書的約30萬人。從統計數據來看,2006年中小學教師供給量約97萬人。在2006年新補充到普通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中,錄用畢業生數量為29.8萬人。從教師資源儲備數量來看是充足的,但還存在結構、層次等方面的問題??偟膩砜?,教師教育將從規模數量發展進入質量效益提高的新階段。為此需要積極推進師范院校布局結構調整,優化教師教育資源。國家應重點支持若干所師范大學的建設,各省重點建設好一至兩所師范大學,采取措施激勵高水平綜合大學參與教師教育,師專逐步轉向培養小學和幼兒教師,構建起以師范院校為主體,綜合大學積極參與,開放靈活、規范有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教師教育新體系。

要逐步提高教師教育辦學層次,加快實現三級師范向兩級最終向一級過渡,完全納入高等教育體系,形成以本科和本科后教育為主的教師教育新格局。

四、加強教師教育學科和專業建設,實現學科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同步提升

學科和專業是大學教學和科研的依托,沒有學科和專業支撐,人才培養就失去基礎。教師工作不同于一般職業勞動,教師專業既包括學科專業,又包括教育專業,是學科專業與教育專業的有機融合。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成為學科知識方面的專家,又要成為學科教學和教育知識方面的專家。中學教師專業具有雙學科性,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專業具有多學科性。師范院校的教師教育學科和專業是培養優秀教師的最重要的支撐平臺。

教師教育學科和專業建設目標是培養優秀中小學教師。在學科專業建設中,始終要圍繞有利于培養造就優秀教師和教育家來調整學科專業結構,拓展學科專業發展空間,促進學科專業交叉,推進資源建設和共享,組建高水平教學團隊,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強化教育實踐環節,建立相對穩定的中小學實習基地,主動參與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加大為基礎教育服務的力度。

五、推進教師培養模式和課程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師培養質量

教師培養模式是提高教師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要根據不同類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要求,探索建立與之相符的培養模式。中學教師試行學科專業教育與教師專業教育更加有機結合的培養模式,積極探索本科后教育;小學、幼兒園教師培養探索大學文化基礎教育與教師專業教育相融合的全科培養模式。

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需要,適應不同教育階段、不同學科教師發展需要,調整和優化教師教育課程結構,打破傳統的公共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法“老三門”的課程結構,建立起教師培養與培訓相銜接的教師教育課程新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加強優質課程資源建設,建設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多樣化的,融合文本、光盤和網絡等多種媒體的實用性強的教師專業教育精品課程教材資源庫;將學科前沿知識和教育改革與教育科學研究中的最新成果引入教育教學過程,大力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廣泛應用,全面提高師范生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

六、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強化教育教學實踐環節

教師是實踐性很強的職業。師范生實習支教既是教師培養從過程中強化實踐訓練的重要措施,又是教師教育改革發展的突破口。開展師范生實習支教一舉多得,是提高教師培養質量的有效措施,也有利于幫助提高農村師資水平,是高師院校與中小學密切聯系,服務基礎教育的重要紐帶。西南大學、河北師范大學、忻州師范學院和新疆自治區教育廳等在師范生實習支教方面都做出了有益探索,積累了一定經驗,為更大范圍推動師范生實習支教的展開奠定了實踐基礎。

下一步我們要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意見》精神,完善建立師范院校高年級師范生到中小學實習半年的制度。建立健全實習支教工作規章制度;做好師范生實習支教前的專業思想教育和教學技能培訓;采取導師帶隊、師生結合、合理配置、成組派遣的方式,組建實習支教小組;選派骨干教師擔任實習支教的指導教師;建立快捷的信息反饋機制。同時各地政府要將師范生實習支教與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緊密結合,創造有利條件,積極安排和接收高師院校師范生到農村學校進行實習支教。

七、積極推進教師教育制度創新,促進教師教育發展

健全完善配套的法規法律制度是教師教育發展的重要保障。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傳統師范教育制度,隨著高等教育招生、繳費、就業等制度改革被打破后,符合市場經濟體制下教育發展規律的現代教師教育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來。我國有關教師教育的法律法規如《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等,立法背景在八十年代初,隨著二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和教育的快速發展,出現了許多不適應方面,建立現代教師教育制度顯得非常緊迫。

建議修訂《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等,研究制定《教師教育條例》,建立完善的教師教育法規體系;健全教師資格制度,提高教師資格條件,強化教育教學能力要求,嚴格教師資格考試,發揮教師資格制度在規范教師培養和激勵教師培訓方面的導向作用;研究制定《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教師教育機構資質標準》、《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和《教師教育質量標準》,形成教師教育標準體系;研究建立教師教育質量評估制度和評估指標體系,引導和促進教師教育又好又快發展。

(作者單位: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教師培養處)

上一篇:教師禁毒論文下一篇:教師畢業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