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教師教育學范文

2024-05-02

教師教育學范文第1篇

一、選擇題

1.教育學研究的對象是() A.教育現象 B.教育方針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論

2.標志著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形成的教育論著是()

A.《學記》 B.《普通教育學》C.《大教學論》 D.《教育論》

3.下列不屬于騎士七技的范圍的是()A.騎馬 B.投槍C.音樂 D.吟詩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反映了對人的發展的影響的是() A.教育 B.環境C.遺傳 D.主觀努力

5.學校體育的最為基本的組織形式是()A.早操、課間操 B.體育課C.體育競賽 D.學生自覺鍛煉

6.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 A.心理過程 B.信息過程C.邏輯過程 D.認識過程

7.“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所體現的德育原則是()A.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 B.知

行統一的原則C.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D.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8.布魯納所倡導的“發現學習”的教學方法是一種()

A.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B.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C.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 D.以情感陶冶為主的教學方法

9.班主任工作計劃一般包括()

A.學期計劃和具體活動計劃 B.全面計劃和專題計劃C.課內計劃和課外計劃 D.教學工作計劃和思想工作計劃

10.在三結合教育中,占主導地位的是()A.家庭教育 B.學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會教育

11.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徑是()

A.課外校外教育 B.各科教學 C.社會實踐活動 D.班主任工作

12.長期以來的教育實踐證明,學校工作必須做到()

A.以教學為主 B.教學、科研并重 C.教學、科研、生產三中心 D.所有時間用于搞教學

13.班級授課制在我國正式實行一般認為是在()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填空題

14.贊科夫在《教學與發展》中提出有別于傳統的五條新的教學原則,即高難度原則、高速度原則、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以及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

15.遺傳是指人們從上代那里繼承下來的一些先天的生理解剖的特點,遺傳素質僅僅為人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可能性。

16.歐洲奴隸社會曾出現過兩種著名教育體系,即斯巴達教育和雅典教育。

17.我國新時期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8.德育是教育者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四個基本方面。 19.簡述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關系。(1)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相互制約。(2)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表現在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性質、目的、領導權、受教育權等。(3)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具有反作用。這種反作用主要表現為:教育培養出具有一定階級意識的人,以維護和鞏固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教育通過影響社會輿論、道德風尚為政治經濟制度服務;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不起決定作用。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知識素養?

(1)比較系統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教師須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觀點統率各科教學。

(2)精深的專業知識。教師

須對本學科的歷史、現狀、未來等有精湛的研究、獨特的見解、深厚的功底。

(3)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因為各學科知識并非孤立的。

(4)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識。

21.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是什么?

(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2)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3)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4)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教學的教育性規律)。 22.試從班級授課制的特點出發,論述實行小班化教學的優越性。

(1)班級授課制是將學生按年齡和程度編成班級,使每一班級有固定的學生和課堂,由教師按照固定的教學時間表對全體學生進行上課的教學組織形式。(2)班級授課制的基本特征。(略)(3)其優點在于:有利于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培養人才;有利于發揮集體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嚴格管理教學,使教學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4)但是班級授課制也有其弊端。主要在于過于強調整齊劃一和集體統一,過于標準化、同步化、集體化,不能很好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不易發揮學生的全部潛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志趣、特長和發揮他們的個性才能。(5)我國許多地區由于經濟條件所限,師資力量不夠等因素,使得班級規模過大,這使得教師一時之間難以兼顧不同水平、不同特點的學生的多種類多層次需求,使得班級授課制的弊端尤為突出。而小班化教學則是針對這種弊端而產生的一種教育改革趨勢。它在保留班級授課制優點的同時較好克服了其弊端,有利于真正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最佳發展。

1 A 2 C 3 C 4 B 5 B 6 D 7 C 8 C 9 A10 B 11 D 12 A 13 C 教育學部分

一、選擇題

1.“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要求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是()

A.因材施教原則 B.鞏固性原則C.啟發性原則 D.科學性和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

2.下列說法不是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學的論點是()A.教育即生活 B.學校即社會C.做中學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臘斯巴達教育比較重視()A.軍事體操教育 B.政治哲學教育C.天文數學教育 D.全面發展教育

4.我國首次把美育列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國頒布實行的壬戌學制是在()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學生必須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這要求教師的知識結構應有()

A.系統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 B.精深的專業知識C.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 D.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

7.人們常說“教育有法而教無定法”,這反映教師勞動具有()

A.連續性特點 B.創造性特點C.長期性特點 D.示范性特點

8.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A.教學為主 B.德育為主C.教師為主 D.學生為主

9.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倡導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則是指() A.知行統一原則B.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C.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D.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10.課外校外教育與課堂教學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是()

A.師生共同參加的B.學生自愿選擇的C.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D.受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規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級工作的中心環節是()

A.了解和研究學生B.組織和培養班集體C.做好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會密切配合

12.“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反映了教師勞動的()A.連續性 B.創造性C.主體性 D.長期性

13.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和提高過程,其實施順序是()

A.以“知”為開端,知、情、意、行依次進行B.以“情”為開端,情、知、意、行依次進行

C.以“行”為開端,行、知、情、意依次進行D.視具體情況,可有多種開端和順序

二、填空題

14.在確定教育目的的依據問題上的兩種片面理論是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

15.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16.在我國,課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即課程計劃(教學計劃)、學科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教育四個基本方面。

18.課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和個人活動。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9.為什么說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1)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2)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刻;(3)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

20.教師應具有什么樣的能力結構?(1)必須具備組織教育和教學的能力,表現在善于制定教學計劃,編寫教案,組織教學,與家庭、社會配合等方面;(2)具備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語言應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和啟發性,并善于結合姿態、表情、手勢,使語言更具表現力;(3)具備組織管理能力,表現在善于組織和管理班集體,對學生和班級日常工作良好地組織管理方面;(4)具備自我調控能力,對于出現的新情況,教師能及時分析調整,使工作達到最優化的程度。

21.簡述我國學制改革的基本原則。(1)教育結構必須適應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以利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2)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3)普及與提高相結合;(4)穩定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四、論述題

22.論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則。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發揚學生品德中的積極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極因素,揚長避短,因勢利導,使學生思想品德不斷進步。這一原則是對立統一規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個學生思想品德內部都存在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既矛盾斗爭又可以轉化,當積極因素居主導地位時,學生品德表現較好;反之,則較差。教育者的責任,則是促使這種矛盾向積極方面轉化。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找出學生思想品德中的積極和消極因素;②善于創造條件使積極因素健康成長,并逐步使這一因素成為學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導力量;③要培養學生的進取心,啟發他們自我教育,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1 C 2 D 3 A 4 B 5 D 6 D 7 B 8 A 9 D 10 C 11 B 12 D 13 D

教育學部分

一、選擇題

1.我國最先以馬克思主義觀點闡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

A.《新教育大綱》 B.《教育漫話》C.《教育過程》 D.《論語》

2.歷史上流傳的“狼孩”的故事說明,遺傳因素在人的身心發展中()

A.起決定作用 B.不起決定作用C.不起作用 D.決定人的發展方向

3.馬克思主義觀點認為,造成人的片面發展的根本原因是()

A.生產力水平低下 B.社會分工C.資本主義制度 D.新的剝削和壓迫

4.革命戰爭年代,我國去解放區的教育主要分為()

A.成人教育和兒童教育 B.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C.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 D.干部教育和群眾教育

5.教師的根本任務是() A.教書 B.育人C.教書育人 D.帶好班級

6.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鞏固與保持知識 D.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

7.班級授課制在我國正式實行一般認為是在() A.明朝中葉 B.清朝初期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8.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過的著名德育原則是()

A.社會化活動原則 B.教學的教育性原則C.自然后果原則 D.知行統一原則

9.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點的是()

A.教育內容的生活化 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樣化 D.教育形式的集體化

10.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基本方法是() A.考驗法 B.觀察法C.問卷法 D.談話法

11.教學的中心任務是()A.發展學生的智力B.使學生掌握文化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D.培養學生的個性心理

12.課程具體包括()A.課程計劃 B.教材C.教學大綱 D.課程計劃、教學大綱、教材

13.在青少年學生的各年齡階段中,少年期是指()A.10-12歲 B.11~15歲C.13-16歲 D.12-16歲

二、填空題15.

14.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

15.學校和家庭聯系的方式有:互相訪問、建立通訊聯系、舉行家長會、組織家長委員會、以及舉辦家長學校。

16.德育過程中“知”指道德認識,它包括道德知識(品德知識)和道德判斷(品德判斷)兩個方面。

17.教師工作的基本環節包括備課、上課、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以及學業成績檢查與評定。

18.自古以來,就形成了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體系,一是啟發式,二是注入式。

三、簡答題

19.簡述青少年學生的年齡分期。(1)嬰兒期和托兒期(又稱先學前期,出生~3歲);(2)幼兒期(又稱學前期,3~

5、6歲);(3)童年期(又稱學齡初期,

6、7歲~

11、12歲);(4)少年期(又稱學齡中期,

11、12歲~

14、15歲);(5)青年初期(又稱學齡晚期,

14、15歲~

17、18歲)。以后還有青年中期和青年晚期兩個階段。

20.我國中小學德育的基本任務有哪些?(1)培養學生初步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2)引導學生逐步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3)逐步使學生養成社會主義的基本道德和文明行為習慣;(4)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質。

21.社會主義教育有哪些特點?(1)教育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為廣大勞動人民服務;(2)***統一領導、創辦;(3)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反對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義;(4)實施平等的民族教育;(5)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并把它作為培養社會主義新人的強有力手段。

四、論述題(本題滿分15分)

22.試論述教學過程中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是相輔相成的。學生智力的發展依賴于知識的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和條件,不能離開知識的掌握憑空發展智力,否則,就是空中樓閣;反過來,智力發展又可成為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的條件和武器,智力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廣度和速度。但知識不等于智力,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發展學生的智力。歷史上曾出現過的將知識掌握和發展智力割裂開來的形式教育派理論和實質教育派理論都是錯誤的。

1 A 2 B 3 B 4 D 5 C 6 B 7 C 8 B 9 D 10 B 11 B 12 D 13 B 2009年某市教育學、心理學教師考編試題選編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20分)

1.學生對“雨后彩虹”感到好奇,從而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從動機的自發性和目的性上來說,這是一種()學習動機。

A、長遠 B、短暫 C、內在 D、外在

2.教師說:“如果在下課鈴響之前,每個人都能安靜地坐好,我們就下課,否則,就得過一陣子再下課”,學生們立刻安靜地坐好。這是學習的()。 A、遷移 B、強化 C、激發 D、歸因

3.某生在學習上極其努力,但學業成績仍跟不上班集體,多次承受失敗之痛苦,因而產生被動、退縮、無動力、不進取。這種心理反應是()。 A、認識功能障礙 B、習得性無力感 C、自我估價降低 D、焦慮

4.一學生在測驗時遇到某個難題,暫時跳過去,先做簡單的,這表明他已經掌握了一些 ()。

A、組織策略 B、問題解決的策略 C、元認知策略 D、精細加工策略

5.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是因為“別人都這么做”,那么他的行為就是()行為。

A、服從 B、從眾 C、去個性化 D、認同

6. “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是一種什么心理現象()。

A、去個性化 B、從眾 C、服從 D、群體極化

7.關于焦慮與學習效率的關系的正確陳述是()。 A、高焦慮同高能力相結合會抑制學習 B、高焦慮同一般能力相結合會促進學習 C、不管學習難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焦慮水平時學習效率最高 D、難度大的學習,低焦慮效率好

8.在維納的歸因理論中,屬于內部而穩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難度 D、運氣

9.關于學習動機對學習的影響,表述正確的是 () 。

A、學習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變的 B、學習任務比較簡單時,學習動機強度較低可達到最佳水平 C、學習任務比較困難時,學習動機強度較高才能達到最佳水平 D、學習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根據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

10.根據實施教學評價的時機不同,可以將教學評價分為()。 A、準備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B、常模參照評價與標準參照評價 C、標準化學績測驗和教師自編測驗 D、發展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 11.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或“一諾千金”體現的是()對從眾行為的影響。

A 、道德感 B、承諾感 C、模糊性 D、匿名

12.某學生在考場產生了“怯場”現象,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過度焦慮和緊張,這是因為該生動機水平()。

A、過弱 B、中等 C、過強 D、無所謂強弱

13.某學生在英語測驗中取得了高分,他將成功歸因于運氣好,這種歸因具有的特性是()。

A、內部—穩定—可控的 B、內部—不穩定—不可控的 C、外部—穩定—可控的 D、外部—不穩定—不可控的 14.數學教師在教應用題時,一再強調要學生看清題目,必要時可以畫一些示意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

A、牢記住題目內容 B、很好地完成對心理問題地表征 C、有效地監控解題過程 D、熟練地使用計算技能

15.如果一個家長想用看電視作為強化物獎勵兒童認真按時完成作業的行為,最合適的安排應該是()。

A、讓兒童看完電視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業 B、規定每周看電視的適當時間 C、懲罰孩子過分喜歡看的行為 D、只有按時完成家庭作業后才能看電視

16.在許多人“起哄”的時候,平時文雅的學生也會表現得粗魯無禮,這種行為是?()。

A、服從 B、從眾 C、去個性化 D、模仿

17.在班主任的培養和扶持下,一些個性品質好、有才能、受到同學歡迎的積極分子成為班里的骨干,形成班級群體的核心時,班集體的形成處于()。 A、松散階段 B、形成階段 C、成熟階段 D、凝聚階段

18.在皮亞杰看來,一個人道德的成熟主要表現在 ()。

A、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 B、尊重準則和社會公正感兩方面 C、能運用道德原則進行是非判斷 D、道德信念的形成

19.首倡兩難故事法研究道德發展階段的心理學家是 ()。

A、 柯爾伯格 B皮亞杰 C、 斯金納 D、 巴甫洛夫

20.在教學中,為了便于學生記誦,教師經常用歌謠、口訣等方法,充分利用音韻和節奏把零散的枯燥的信息編成口訣,這種學習策略屬于()。 A、復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組織策略 D、閱讀理解策略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10分) 1.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有()。 A、教育性原則 B、藝術性原則 C、平等尊重原則 D、保密性原則 2.在學校環境中,對學生心理素質具有重大影響作用的因素有()。

A、教師的心理素質 B、校園環境 C、教學設備 D、 學校風氣

3.下列屬于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問題與矛盾有()。 A、學??植腊Y B、離家出走 C、自殺 D、依賴性強

4.學習策略主要包括()。 A、認知策略 B、自我調解策略 C、元認知策略 D、資源管理策略

5.常模參照評價通常用于()。 A、選撥 B、升學考試 C、學校評價 D、編班 6.元認知策略主要包括()。 A、制定計劃 B、監控策略 C、自我調節 D、群集策略

7.產生無力感有主要原因是()。 A、特殊環境 B、失敗后的不良心態 C、自暴自棄 D、消極歸因

8.創設問題情境的主要原則()。

A、問題要小而具體 B、問題要新穎有趣 C、要有適當的難度 D、要有啟發性

9.影響學生從眾行為群體方面的主要因素有()。

A、群體的權威性 B、群體的規模 B、群體的凝聚力 D、群體意見的一致性

10.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學習的主要動機是由()組成的。

A、安全的需要 B、認知的需要 C、自我提高的需要 D、附屬的需要

三、知識運用題(每題2分,計10分) 。

1.一位家長可能覺得彈鋼琴要比練毛筆字有趣得多,因此告訴孩子說:“你放學后先寫一百個毛筆字,然后我允許你彈一小時鋼琴。”家長心想這回孩子該好好練字了,可孩子根本不買帳,因為他寧愿多寫毛筆字,也不愿彈鋼琴。 答題建議:如果你是這位家長,你會這樣告訴孩子: 本題強調的是,強化必須用學生喜歡的活動去強化他相對不喜歡的活動,而不能相反。在選擇強化物時,必須了解與所要強化的學習行為相比,兒童更喜歡什么,并把后者作為強化物。參考:如果你放學后先寫一百個毛筆字,然后我允許你玩一個小時的電腦或看一個小時電視(可以用兒童喜歡的活動)。 。

2.一名初一年級的英語教師發現自己所教的班里有一名男生不愛學英語,成績最差。但這名男生對航模很感興趣,上課時也不時地擺弄各種飛機模型及一本英文版航模書。 答題建議:如果你是這位英語教師,你應該怎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本題主要考查教師利用學生原有興趣,動機的遷移。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設計、制作航模,與學生一起翻譯英文版的航模書,引導學生悟出學好英語的價值,把喜歡航模的興趣遷移到英語學習上來。

3.考試結束后,小輝說:“我的作文沒寫好,只得了及格,但我知道我不是不能寫好,只是我最近學習不夠努力,考作文前我就知道這次要出麻煩了。”請結合歸因理論,對小輝的歸因進行評價: 參考答案:小輝將作文沒寫好歸因于努力不夠,她相信以后用功學習,作文就會寫得更好。將失敗歸因于缺乏努力,會增加羞愧感,并期望以后通過付出更多的努力獲得成功。

4.在實際的教學中,有的教師對學生作業采用“漏一補十”“錯一罰十”的做法。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參考答案:這種做法違背記憶規律,也是行之無效的。學生識記的效果和識記材料的性質和數量有關,在一定的時間不宜過多,否則,易引起學生過度的疲勞,降低記憶的效果,同時,“漏一補十”“錯一罰十”的做法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和記憶的信心和主動性,對進一步學習制造一些心理障礙。

5.在音樂課上,老師進行視唱練耳教學,但孩子們想彈一首流行歌曲,對枯燥、單調的音節練習缺乏熱情。當老師領著大家練習幾遍之后,有的學生不耐煩了,抗議說:“行了,別再練了!” 這時,如果你是這位老師,你會說: 本題主要考察教師是否會運用“普雷馬克原理”,用學生喜歡流行歌曲,去強化學生進行音節練習。參考:“大家如果能一遍準確地彈好這一小節,我們就彈一首流行歌曲

四、判斷題 (每小題1分,共10分) 1.精加工需要在要記憶的材料中增加新信息。 ( + ) 2.在對學生進行論文式問題評分時,應先看學生的姓名。 ( + ) 3.按“百分制”標準來評價學生成績是絕對評分。 () 5. “教學生使用善意的謊言”不利于矯正學生的說謊行為。 ( + ) 6.道德信念是道德認識的最高表現形式。 ( - ) 7.學生道德行為習慣是逐漸形成和發展的。 ( + ) 8.外來動機與內在動機是動機連續體上的兩極,外來動機越高則內在動機越低。 ( + ) 9.教師對學生的期望越高,學生的成績也就越好。 ( + ) 10.正強化提高學生的正確反映,負強化降低學生的錯誤反映。 ( + )

五、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增強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方法? 答:(1)讓生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更多的成功;(2)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榜樣示范 (3)指導學生樹立適當的學習目標和作業目標;(4)給學生以積極的歸因反饋,并指導學生學會適當的自我歸因。(5)給學生以適當的獎勵。(6)給學生以學習策略的指導,使學生學會自我監控。

2.如何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的道理 答:這句話,揭示了觀察學習、榜樣示范及強化在兒童道德行為形成和改變中的重要作用。(1)道德行為可以通過觀察學習獲得和改變;(2)影響兒童行為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環境;(3)榜樣示范、替代強化、自我強化在道德行為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

3.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哪些? 答:(1)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策略。(2)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策略。(3)發展優先,防重于治的策略。

4.常見的課堂測驗的問題類型有哪些? 答:論文式問題、多重選擇題、匹配題、是非題和填空 題

六、案例分析題(每題10分,共30分。)

1.語文老師發現班上的一名很用功的男同學在背誦課文時有困難,想了解其中原因,就問他:“你是怎樣背誦課文的?”這名學生回答:“我就是反復地念。”教師說:“是這樣啊,那我知道該怎樣幫助你了。我可以教給你一些背誦課文的方法,這些方法對我一直很有幫助。”接下來的日子,老師教給他一些背誦課文的方法并選擇了一些課文的段落,他背得比平時快而且保持時間也比以前長,老師認為他已經掌握了這些方法。在學習課文時,老師又讓這位男同學背誦相關段落,他還是像以前一樣,不能流利背誦。老師就問:“你是怎么背誦的?”他回答:“反復讀。”老師有些生氣了,就問:“你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那些方法?”他不回答,沮喪的低下了頭。請結合學習策略的相關原理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參考答案:在語文教師指定用某方法時,那位男同學能夠運用該方法,并促進了他對課文的背誦效果。而當在正常學習中,老師不再明確告訴他哪篇課文該用那種方法時,他就不會利用老師所教的那些方法了。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有如下原因:(1)教師沒有了解他所教授的學習方法是否符合該男孩的年齡階段。若該男孩的年齡發展水平決定了他只能在有明確的指導下使用那些策略,就會出現上述現象。若想讓他獨立使用,只能等到他的年齡同策略自發使用的年齡相當時。目前要提高其背誦成績,只有另選符合其年齡或者仍在老師的指導下作用所教策略。(2)教師在進行策略教學時,沒有按有關原則去做。比如,沒有明確告訴學生每種策略的適用范圍,沒有讓該男孩子獨立練習選擇恰當的策略,使其沒有達到對策略進行遷移使用的水平。導致離開指導就不會選用那些有效的方法。(3)沒有對其正確的選要給予及時鼓勵,提高他的自我效能水平,增強他對正確使用策略的信心。(4)沒有引導其使用某種方法后的記憶效果同只反復讀時效果做比較,增強其對策略有效性的認識。

2.一次,某校35名學生與10名教師乘一輛有40個座位的大客車前往某經濟開發區,學生全部落坐,5位教師沒有座位,站著。在兩個小時的路程中,自始至終沒有一個學生把座位讓給老師坐一會兒。其間,兩位教師還就一個座位彼此推讓兩分鐘之久,這一過程盡管周圍的學生看得清清楚楚,但仍沒有一個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把座位讓出來。請結合學生品德心理結構及品德形成與發展規律,談談如何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參考答案:教師應該告訴學生關心他人,尊敬師長,友愛同學等道理。但這些道德準則常常是老師灌輸給學生的,而不是學生發自內心接受的,是他律的,而不是自律的。此外,學校道德教育中嚴重忽視對學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和訓練,從而造成學生品德心理結枸的失衡和“知與行”的脫節。我們應該在深入了解學生品德結構及品德的形成與發展的規律的基礎上,采取以下措施,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1)注重學生自律精神的培養。以權威的方式將道德準則灌輸給學生,并依靠強制或外部監督使學生遵照執行,只能使學生停留在他律道德階段。為了促進學生的道德認識從他律向自律發展,教師應創設道德認知矛盾情境,通過討論,解決道德認知沖突,引起學生發自內心的道德需求,形成自律道德。 (2)培養學生的愛心和同情心,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要想使學生對素不相識的人也能給予同情,奉獻愛心,首先要從訓練學生心中有父母,有親人開始,然后逐步使學生能夠心中有老師、有同學、有他人。 (3)提供良好的道德行為榜樣,加強道德行為訓練,使學生的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表現相統一,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3.在期末考試后召開的家長會上,王老師公布了學生成績,并表揚了部分成績較好的學生。然后,給每位學生家長發了一份學生成績報告單及名次。家長們開始議論紛紛。有的家長提出:“考試是否只把學生的成績分出個高低?學生成績不好責任在誰?我們怎么知道教師的教學效果如何?”有的家長問:“考試是否能考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它的可靠性有多高?一次考試是否能反映學生一個學期的學習情況?” 家長會結束后,王老師陷入深深的思考:“為什么要考試呢?我是想確定班里誰學得最好嗎?我是想了解學生們是否學會了我教給他們的東西嗎?我想通過考試考查學生學習的所有方面,然而我在考試中提出何種類型的問題才能確保這一點呢?我想知道他們能否應用所學的知識?我如何把考試工作做得更好?” 請結合你掌握的有關教學評價的原理,關于考試的作用、考試題怎樣設計、考試結果怎樣解釋與報告等方面,給王老師一些建議。 參考答案:王老師已經意識到考試應該與教學目標聯系在一起,而且考試中應設計不同類型的問題來評價不同的學習水平,此外,王老師還應考慮并注意以下問題。(1)考試或測驗只是教學評價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考試本身不等于評價。(2)教學評價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定,給學生和家長提供反饋,而且要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檢驗,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依據。(3)教學評價可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每種方式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期末考試屬于總結性測驗,以便進行總結性評價,但僅僅進行一次期末考試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形成性測驗了解學生平時的學習進步情況,及時發現教和學中的問題,以便及時改進。還要考慮常模參照評價與標準參照評價的不同特點。(4)考試常使用教師自編測驗題。教師自編測驗的問題類型包括論文式問題、多重選擇題、匹題題等。(5)在對考試分數進行解釋與報告時最好不要采用公開的形式,要力求對分數進行全面、準確、合理的解釋,要能夠回答學生家長提出的種疑問。

1 C 2 B 3 B 4 C 5 B 6 A 7 C 8 B 9 D 10 A 11 B 12 C 13 D 14 B 15 D 16 C 17 B 18 C 19 A 20 B 1 ABCD 2 ABD 3 ABC 4 ACD 5 ABD 6 ABC 7 BD 8 ABCD 9 ABCD 10 BCD 教師上崗考試教育學選擇題100例

1.教育學研究的對象是(A )A.教育現象 B.教育方針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論 2.標志著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形成的教育論著是(C) A.《學記》 B.《普通教育學》C.《大教學論》 D.《教育論》 3.下列不屬于騎士七技的范圍的是(C)A.騎馬 B.投槍C.音樂 D.吟詩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反映了對人的發展的影響的是(B) A.教育 B.環境C.遺傳 D.主觀努力

5.學校體育的最為基本的組織形式是(B)A.早操、課間操 B.體育課C.體育競賽 D.學生自覺鍛煉 6.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D)A.心理過程 B.信息過程C.邏輯過程 D.認識過程

7.“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所體現的德育原則是(C)

A.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 B.知行統一的原則C.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D.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布魯納所倡導的“發現學習”的教學方法是一種(C)A.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B.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C.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 D.以情感陶冶為主的教學方法

8.班主任工作計劃一般包括(A)

A.學期計劃和具體活動計劃 B.全面計劃和專題計劃C.課內計劃和課外計劃 D.教學工作計劃和思想工作計劃 9.在三結合教育中,占主導地位的是(B)A.家庭教育 B.學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會教育 10. 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徑是(D)

A.課外校外教育 B.各科教學 C.社會實踐活動 D.班主任工作

11.長期以來的教育實踐證明,學校工作必須做到(A)

A.以教學為主 B.教學、科研并重 C.教學、科研、生產三中心 D.所有時間用于搞教學

12. 班級授課制在我國正式實行一般認為是在(C)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13.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教學相長”的著作是(A)A.《大學》 B.《中庸》C.《學記》 D.《春秋》 14. 實用主義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C.裴斯泰洛齊 D.杜威 15.教育心理起源論認為教育起源于(B)A.生產勞動 B.模仿C.語言 D.動物本能

16.普通中小學經常組織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興趣小組,主要是為了(C)

A.深化課堂教學 B.培養競賽人才C.因材施教,發展青少年個性特長 D.充分發掘學有余力的學生的學習潛力 17.西漢初期實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體現了教育的(B)A.永恒性 B.歷史性 C.相對獨立性 D.繼承性

18.1985年中共中央頒布《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要調整中等教育結構(B) A.大力加強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

C.實現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與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更好銜接 D.進一步加強中等專業教育 19. 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處于(B)A.主導地位 B.主體地位 C.被動地位 D.輔助地位

20.教學的教育性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的哪一條基本規律中(D)A.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 B.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C.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D.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21.“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開口說話”,這是充分運用了下列哪一種德育方法(A) A.陶冶教育 B.榜樣示范 C.實際鍛煉 D.品德評價 22.在教育目的的問題上,實用主義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觀點是(C) A.個人本位論 B.社會本位論 C.教育無目的論 D.國家利益論

23. 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鞏固與保持知識 D.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

24.學生的“向師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決定了教師的勞動具有(A)A.示范性 B.復雜性 C.主體性 D.長期性 25. 班集體形成的主要標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會 B.開展了班級工作 C.形成了正確輿論 D.確定了班級工作計劃

26.英國教育家斯賓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A.《愛彌兒》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話》 D.《教育論》 27. “教學與發展”理論的倡導者是(A)A.贊科夫 B.皮亞杰 C.布魯納 D.根舍因

28.“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了哪種因素對人發展的影響?(B)A.遺傳 B.環境 C.教育 D.社會活動 29. 毛澤東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國社會主義的教育目的是(A)

A.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 B.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 C.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D.培養腦體結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30.《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并把其責任交給(B) A.國家 B.地方 C.學校 D.家長

31.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突發性事件作出迅速、恰當的處理被稱為“教育機智”。這反映了教師勞動的哪一特點?(C) A.復雜性 B.師范性 C.創造性 D.主體性

32. 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B)A.備課 B.上課 C.課外輔導 D.檢查評定成績 33. 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其進行順序是(D)

A.以知為開端,知、情、意、行依次進行 B.以情為開端,情、知、意、行依次進行 C.以意為開端,意、知、情、行依次進行 D.視具體情況,可有多種開端

34. 班集體形成的主要標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會 B.開展了班級工作 C.形成了正確的集體輿論 D.確定了班級工作計劃

35.課外校外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其實施范圍是(D)

A.在課程計劃(教學計劃)之中 B.在學科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之中C.在學校之外 D.在課程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之外

36. 被稱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專著是(C)。A.《教育沒話》 B.《教育學》 C.《學記》 D.《雄辯術原理》 E.《論語》

37.( B )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0。A.1985 B.1986 C.1988 D.1993 E.1997 38. 實施素質教育應當貫穿刁:(ABCDE),„„A.中小學教育 B.社會教育 C.成人教育 D.家庭教育 E.高等教育 39. 生產力發展決定教育的(BC)。A.機會 B.規模 C.性質 D.速度E.理念 40. 構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ACD)。A.知 B.思 C.行 D.情 E.做

41.教育的根本任務是(C)。A.傳授知識 B.增強技能 C.教書育人 D.學會認知 E.學會做人 42. 教學的組織形式是(BDE)。A,復式教學 B.個別教學 C.問題教學 D.班級授課 E.分組教學 43. 教育科學有諸多的分支學科,其中在整個教育科學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的是(C) A.教育哲學 B.教育心理學C.教育學 D.教學論

44. 一個社會的教育發展進程與其政治經濟發展進程之間的關系是(C)A.教育超前于政治經濟發展 B.教育滯后于政治經濟發展C.教育常常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D.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發展狀況 45.教育者要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考*試大%這是因為人的發展具有(B) A.順序性和階段性 B.不均衡性C.穩定性和可變性 D.個別差異性 46. 智力可以分解為多種因素,下列哪種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 A.觀察力 B.想像力C.思維力 D.判斷力

47.我國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體承擔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責任?(A)A.地方 B.中央C.社會力量 D.學生家長 48.“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體現了教師工作的(D)A.復雜性、創造性 B.連續性、廣延性C.長期性、間接性 D.主體性、示范性

49“學而時習之”體現的教學原則是(D)A.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B.啟發性原則C.循序漸進的原則 D.鞏固性原則 50.“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說的是(C)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51.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B)A.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B.全面了解學生C.培養優良的班風 D.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

52.在近代教育史上,對于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究竟以誰為主問題上存在爭論,%考*試大%一種理論是形式教育論,另一種理論是(C)A.學科課程論 B.活動課程論C.實質教育論 D.現代課程論

53.三結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A.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結合B.班主任、科任教師和家長教育三結合 C.校長、教師和家長教育三結合D.家庭、環境和學校教育三結合

54.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反映教師勞動的哪種特點?(D) A.主體性 B.創造性C.間接性 D.示范法

55.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試圖把教育學建立在心理學和哲學的基礎之上(B)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C.杜威 D.洛克

56.贊科夫在《教學與發展》一書中提出五條新的教學原則,不在此列的一條是(D) A.高難度原則 B.高速度原則C.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的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5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A.教育將隨國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現出自身的歷史繼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滯后于社會政治經濟發展D.教育現象最早出現于奴隸社會 58.體育的根本任務是(B)A.通過體育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強學生體質 C.向學生傳授體育和衛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D.向國家輸送優秀運動員

59. 我國實行的第一個現代學制是(B)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C.壬子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60.“教學相長”這一提法(C)

A.最早出現于《論語》B.指明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

C.是我國新型的師生關系的特點之一D.說明教學過程包含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要素

61.澳大利亞的教師在向學生講“雪花”這一事物時,%考*試大%采用觀看錄像帶并向空中拋灑大量碎紙片以引導學生體會下雪場景的方式,這種直觀的手段是(B)A.實物直觀 B.模象直觀C.語言直觀 D.虛擬直觀 62. 學校實現德育內容、達到德育目標的基本手段是(C)A.班主任工作B.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的活動 C.各科教學活動D.校會、班會、周會、晨會、時事政策學習 63.班主任的工作重點和最為經常的工作是(C)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響,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D.教育學生努力學習

64.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A)A.上課 B.備課C.課堂練習 D.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65.班級授課制的實施在我國始于(B)A.唐代 B.清末C.民國初期 D.新中國成立

66哪個社會的教育具有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的特點(B)A.原始社會 B.古代社會C.資本主義 D.社會主義 67. 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基本方法是(A)A.觀察法 B.問卷法C.談話法 D.調查法 68.現代教育史上,提出“結構主義”學說并倡導“發現學習”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贊科夫 B.蘇霍姆林斯基C.皮亞杰 D.布魯納

69.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兒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環境中培養他們,不論他們的前輩的才能、愛好、傾向、能力、職業和種族情況如何,我保證翻其中任何一個人訓練成我所選定的任何一種專家——醫生、律師、藝術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盜賊。”&考&試大$這種觀點過于低估了下列哪種因素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A) A.遺傳 B.環境C.教育 D.教師

70.在古代歐洲,曾經出現過一種旨在培養多方面發展的人的和諧教育,它是(B) A.斯巴達教育 B.雅典教育C.教會教育 D.騎士教育

71.普及義務教育始于(C)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C.資本主義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

72.我國學制沿革史上,借鑒美國教育體制,初次確立了“六&S226;三&S226;三”的學習階段和年限的學制是(D)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C.壬子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73.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學生主體作用的最高表現形式為(C) A.自覺性 B.獨立性C.創造性 D.主動性

74.教材包括(D)A.教科書 B.CAI軟件C.教學參考書 D.以上三者皆是

75.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C)A.知與行的矛盾B.外界多種良莠摻雜的教育影響之間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礎之間的矛盾D.學生的上進心與情性之間的矛盾 76。課外校外教育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B)A.延展 B.必要補充C.深化 D.變革

77.“開而弗達”體現了教學的(C)A.直觀性原則 B.鞏固性原則C.啟發性原則 D.循序漸進的原則 78.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D)A.個別教學 B.課外教學C.現場教學 D.課堂教學 79.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做到(B)A.循序漸進 B.因材施教C.教學相長 D.防微杜漸 80.狹義的教育制度是指(D)A.國民教育制度 B.社會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學校教育制度 81.“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要求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是(C)

A.因材施教原則 B.鞏固性原則C.啟發性原則 D.科學性和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

82. 古希臘斯巴達教育比較重視(A)A.軍事體操教育 B.政治哲學教育C.天文數學教育 D.全面發展教育 83.我國首次把美育列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B)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84.我國頒布實行的壬戌學制是在(D)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85.教育學生必須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這要求教師的知識結構應有(D )

A.系統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 B.精深的專業知識C.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 D.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 86。人們常說“教育有法而教無定法”,&考&試大$這反映教師勞動具有(B) A.連續性特點 B.創造性特點C.長期性特點 D.示范性特點

87.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A)A.教學為主 B.德育為主C.教師為主 D.學生為主

88.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倡導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則是指(D)A.知行統一原則B.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C.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D.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89. 課外校外教育與課堂教學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是(C)

A.師生共同參加的B.學生自愿選擇的C.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D.受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規范的 90. 班主任做好班級工作的中心環節是(B)

A.了解和研究學生B.組織和培養班集體C.做好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會密切配合

歷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真題及答案詳解(一) 1.已有研究指出,口頭言語發展的關鍵期是 (

)A. 2歲B. 4歲C. 6歲 D. 8歲 2.生理自我在幾歲左右基本成熟?(

)A. 1歲B. 3歲C. 5歲 D. 7歲 3.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學評價項目,才能進入新單元的學習?(

A. 50%—60%B. 60%—70% C. 70%—80%

D. 80%—90% 4.人格的核心是 (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氣質 5.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作出條件反應以后,其它與該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其條件反應,稱為(

)A.刺激分化B.消退 C.刺激泛化

D.獲得 6.個體由自己的學業成就而獲得相應的地位和聲望的需要是()A.認知內驅B.附屬內驅力C.欲望內驅力D.自我提高內驅力

7.在兒童早期,以下哪種內驅力的作用最為突出?(

)A.認知內驅力B.附屬內驅力C.自我提高內驅力D.欲望內驅力

8.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任務的是()A.避免失敗者B.力求成功者C.自我實現者 D.追求榮譽者

9.平時我們所講的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等屬于以下哪種遷移?( )A.順就遷移B.同化性遷移C.重組性遷移D.具體遷移

10.在教“鳥”概念時,用麻雀、燕子說明“前肢為翼,無齒有喙”是鳥概念的本持征,這是適當地運用了(

A.命題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11.把辛丑條約》的內容記為“錢禁兵館”,主要是運用了以下哪一種記憶術?()A.位置記憶法B.關鍵詞法C.縮簡法

D.視覺想象

12.研究者認為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

)A.發散思維

B.聚合思維C.形象思維

D.抽象思維 13.態度的核心成分是(

)A.行為成分

B.認知成分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14.根據研究,以下哪一年級是品德發展的關鍵期?(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15.觀察者因看到榜樣受到強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強化一樣,這稱為(

)A.外部強化B.自我強化C.直接強化D.替代強化

16.注重訓練的形式而不注重內容的學習遷移理論是( )A.關系轉換理論B.經驗類化理論C.共同要素說 D.形式訓練說

17.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則對未知概念的學習屬于(

)A.類屬學習B.總結學習C.并列結合學習D.命題學習

18.短時記憶的容量為以下多少組塊?(

)A.4

2B.5 2 C.6 2

D.7 2 19.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識地制定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方案,稱為(

A.學習計劃B.學習策略 C.學習方法

D.學習規律

20.當教師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時,這是教師成長過程中的哪一階段特征?(

A.關注發展階段

B.關注學生階段C.關注情境階段

二、填空題(本大題有13個小題,20個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題中的橫線上,錯填、未填均不得分。) 21.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具有定向性和順序性的特征,在教學中應遵循__________原則。 22.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識、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種成分。

23.人的學習是指在社會生活實踐中,以___________為中介,自覺地、積極主動地掌握社會的和_____________的經驗過程。

24.看見路上的垃圾便繞道走開,這屬于_____________條件作用。

25.通過一定的榜樣來強化相應的學習行為或學習行為傾向,稱為______________。

26.一般來說,概念或規則的反例傳遞了最有利于________的信息,正例則傳遞了最有利于_____的信息。 27.心智技能與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個特點:______________,執行具有內潛性,_______________。 28.各種發明創造都可以看做是____________問題解決的典型例證。

29.大多數心理學家都認為,任何問題都含有給定的條件、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個基本成分。

30.布盧姆認為最低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是______________,最高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是____________。 31.測驗項目對所測量屬性或品質的區分程度和鑒別能力,稱為______________。

32.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89年指出,健康應包括生理健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道德健康。 33.皮亞杰的研究表明,在10歲以前,兒童的道德主要處于_____________發展階段。

三、簡答題34.意義學習需要具備哪些條件?35.在學習時間管理中怎樣高效利用最佳時間?36.教學中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7.教學上怎樣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38.班級規模是從哪些方面影響課堂管理的?

四、論述題(本題1小題,共10分)

39.什么是復述策略?試闡述常用的復述策略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1.A2.B3.D 4..C5.C6.D7.B8.A9.B10.D11.C12.A13.C14.B15.D16.D17.D 18.D19.B20.D

二、填空題.21.22.自我體驗、自我監控23.語言、個體24.逃避

25. 替代性強化26.辨別、概括

27.對象具有觀念性、結構具有簡縮性28.創造性29.要達到的目標、存在的限制或障礙30. 知識、評價

31.區分度32.心理健康、社會行為33.他律道德

三、簡答題34.【要點】意義學習的產生既受學習材料本身性質(客觀條件)的影響,也受學習者自身因素(主觀條件)的影響。

(1)從客觀條件來看,意義學習的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在學習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學習能力范圍之內的。

(2)從主觀條件來看,首先,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認知結構;其次,學習者必須具有積極主動地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誰知結構中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性。

最后,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或舊知識得到改善,使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上述條件缺一不可,否則就不能構成有意義的學習。

35.【要點】首先,要根據自己的生物鐘安排學習活動。其次,要根據一周內學習效率的變化安排學習活動。再次,要根據一天內學習學習效率的變化來安排學習活動。此外,要根據自己的工作曲線安排學習活動。

36.【要點】(1)相似性;(2)原有認知結構;(3)學習的心向與定勢。

37.【要點】(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3)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4)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38.【要點】班級的大小是影響課堂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首先,班級的大小會影響成員間的情感聯系。再次,班級的大小也會影響交往模式。最后,班級越大,內部越容易形成各種非正式小群體,而這些小群體又會影響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四、論述題39.【要點】(1)復述策略的定義:

復述策略是在工作記憶中為了保持信息,運用內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學習材料或刺激,

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材料上的方法。(2)常用的復述策略有:①利用隨意識記和有意識記; ②排除相互干擾;

③整體識記和分段識記 ④多種感官參與;⑤復習形式多樣化; ⑥畫線。 教育學心理學試題

1.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論的代表人物是( )A.涂爾干 B.盧梭 C.贊科夫 D.福祿倍

5、爾

2.以教師的語言為主要媒介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表達情感和價值觀念的教育方法是( ) A.演示法 B.講授法 C.談話法 D.陶冶法 3.從時間上看,相對其他教育形式來說家庭教育的特點是( )A.開始最早持續最短 院 B.開始最早持續最長C.開始較晚持續最長 D.開始較晚持續較短

4.傳統教學的"三中心"指

8、( )A. 學生中心、活動中心、生活中心 B.學生中心、社會中心、實踐中心C.教師中心、實踐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師中心、課堂中心、課本中心

5.在學校教育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的是(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學工作 D.科研工作 6.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體

7.一個國家教育經費投入的多少最終取決于( )A.文化傳統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產力水平 D.教育的規模 8.引起并決定教育發展變化的最根本、最內在的因素是( )A.社會生產力 B.文化傳統 C.社會制度 D.科技水平 9.我國古代私學最早興盛于( )A.商周 B.春秋戰國 C.秦漢 D.隋唐

10.關于師生關系的理論中,

9、"兒童中心論"的代表人物是( )A.赫爾巴特 B.裴斯塔洛齊 C.杜威 D.夸美紐斯

11.人的身心發展是指

10、 ( )A.身體和心理的發展 B.個性的品德的形成C.體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12.下列屬于原始社會教育特征的是( )A.系統性 B.制度性 C.無階級性 D.等級性 13.我國現代學校產生于( )A.17世紀末 B.18世紀末 C.19世紀末 D.20世紀末 14.在教育起源問題上,

11、認為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動物本能的觀點是( )A.生物起源說 B.神話起源說 C.心理起源說 D.勞動起源說

15.智育的根本任務是( )A.發展學生的智力 B.培養學生的自主性C.提高學生的生活情趣 D.形成學生的品行 16.與一般身體鍛煉相比,

12、學校體育更具有( )A.隨意性 B.娛樂性 C.自覺性 D.系統性 17.人的世界觀基本形成于( )A.幼兒期 B.兒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8.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13、在教育過程中起( )A.強制作用 B.輔助作用 C.主導作用 D.中介作用 19.法國著名

14、 教育家盧梭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漫話》 B.《大教學論》 C.《愛彌爾》 D.《普通教育學》 20.英國近代學校教育制度是一種典型的( )A.雙軌制 B.單軌制 C.分支制 D.中間型學制

一、1.A 2.B 3.B 4.D 5.C6.C 7.C 8.A 9.B 10.C11.A 12.C 13.C 14.A 15.A16.D 17.D 18.C 19.C 20.A 填空

1、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學校教育現象)

2、教育現象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

3、教育學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科,既是(理論學科)也是(應用學科)

4、完備的教師知識結構是(學科基礎知識)(教育學科基礎知識)和廣泛的文化科學知識。

5、孔子對我國教育的貢獻有三個方面(創立私學)(創立儒學)(刪訂六經)

6、孔子流傳于事的著作是(論語)

7、啟發式教學的淵源是(不憤不啟)(不排不發),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從(性善論)闡述他的觀點是(孟子):從(性惡論)闡述他的觀點是(荀子)

10、后期稱墨家為(功利主義者):稱道家為(自然主義者)

11、曾子所著,專講古代大學教育的是(大學)

12、曾子的學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學記)是根據今人的考證是戰國末期(樂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經典巨著。

14、樂正真考證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學)是《學記》的教育政治學基礎。

16、(中庸)是《學記》的教育哲學學基礎。

17、系統總結先秦時代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教育學專著是(學記),被認為……

18、西方啟發式教育思想的淵源是(蘇格拉底的多婆術)。

19、西方教育學傳統始于古代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20、古希臘著名教育家柏拉圖的著作是(理想國)。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頭)。

21、亞里斯多德歷史性貢獻是他(首次系統闡述了體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

22、昆體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術原理)

23、夸美紐斯是17世紀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學論)

24、洛克是(紳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畫)

25、盧俊是(自然主義)的代表,著作是(愛彌兒)

26、裴斯泰洛齊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為19世紀中期以后到20世紀世界新教育運動的開創人。

27、赫兒巴特獨立化時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學),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祿貝爾被稱為(幼兒園之父)

29、杜威是(進步主義教育學派)的代表。

30、歷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偽的鑒別),鑒別包括(外部考證)和(內部考證)

31、調查研究法可分為(確定課題)(搜集資料)(做出結論)

32、調查研究法包括(調查、研究、訪問)。

33、教育實驗可分為(前實驗設計)(準實驗設計)(真實驗設計)。

34、教育一詞最早可以在《孟子,盡心上》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隸制社會教育)(封建制社會教育)

36古代教育發展的首要事件是作為教育的專門機關--(學校的產生)

37教師的來源是我國夏、商、周時代的(師氏、保氏、大司樂、大司徒)

38、我國最早的學校是在夏代,是時稱為(校、庠、序)

39埃及古代最早的學校是前21世紀的(宮廷學校)

40中國古代社會教育發展有兩個典型時期(西周教育)(唐代教育),外國的典型代表則有(古代希臘教育)(歐洲中世紀教育)

4六藝的內容是(禮、樂、射、御、書、數)

42、(西周)代表了我國奴隸社會時期教育的發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備的教育制度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分為(國學)和(張學教育)

43、希臘6世紀形成了著名的(雅典)和(斯巴達)教育體系

44、從雅典教育的課程內容看,他們非常重視體育、智育、和美育,史稱"和諧"發展的教育"稱他們開設的主要學科一一(文法、修辭、辨證法、幾何、天文、音樂、算術)為自由七藝。

44唐代教育有(言學)(么學)。言學分為(中央官司學)和(地方言學)

45中國封建社會的三大學校典型(言學)(私學)(書院)

46(唐代)教育是封建時代世界上最發達的教育

47五世紀后歐洲的教育掌握在教會手中,(教會學校)是教育制度的主題,稱(騎士教育)

48、騎士教育的內容是"騎士七技"

49、"騎士教育"的內容為騎馬、游泳、投槍、擊劍、打獵、下棋、吟詩,稱"騎士七技"。

50有歷史記載的我國最早的學業校(是夏朝)

51.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一個((士)獨立階層是我國第一代教師群體. 52.教師是學校教育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領導者53.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 54.俄國教育家(烏伸斯基)說:教師職業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事業。

55、(古之學者必有師)出自韓愈的師說《師說》

56、前蘇聯教育理論家(加里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57、1985年開始我國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

58、《中華人民鉻鎳鋼和國教師法》又時教師的權利與義務做出了全面的規定。

59、教師的一般認識能力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

60、教師的語言包括(口頭語言、書面語言、體態語言)三種。

62、"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反映了教師勞動的(長期性)

教師教育學范文第2篇

一、選擇

1. 1903年,在美國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學家是(1.1) A.桑代克 B.斯金納 C.華生 D.布魯納 [A] 2. 20世紀60年代初期,在美國發起課程改革運動的著名心理學家是(1.2) A.桑代克 B.斯金納 C.華生 D.布魯納 [D] 3. 已有研究表明,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一般在 (2.1) A.2歲

B.4歲 C.5歲以前 D.1—3歲 [ A] 4. 兒童形狀知覺形成的關鍵期在(2.2) A.2-3歲 B.4歲

C.5歲以前 D.1—3歲 [B ] 5. 人格是指決定個體的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并使其與他人的行為有穩定區別的()

A.行為系統 B.意識特點 C.綜合心理特征 D.品德與修養 [ C] 6. 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關系的(2.4)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識 [ D] 7. 廣義的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3.1) A.地升華 B.發揮 C.表現 D.持久的變化 [ D]

8. 桑代克認為動物的學習是由于在反復的嘗試—錯誤過程中,形成了穩定的() A.能力 B.技能 C.興趣 D.刺激—反應聯結 [D ] 9. 提出經典條件反射作用理論的巴甫洛夫是

A.蘇聯心理學家 B.美國心理學家 C.俄國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

D.英國醫生 [C ] 10. 先行組織者教學技術的提出者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 A.斯金納 B.布魯納 C.奧蘇伯爾 D.桑代克 [C ] 11. 根據學習動機的社會意義,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 (4.1) A.社會動機與個人動機 B.工作動機與提高動機 C.高尚動機與低級動機 D.交往動機與榮譽動機 [ C] 12. 對學習內容或學習結果感興趣而形成的動機,可稱為

A.近景的直接動性機 B.興趣性動機 C.情趣動機 D.直接性動機 [ A] 13. 由于對學習活動的社會意義或個人前途等原因引發的學習動機稱作 A.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B.社會性動機 C.間接性動機 D.志向性動機 [A ] 14. 由于個體的內在的需要引起的動機稱作

A.外部學習動機 B.需要學習動機 C.內部學習動機 D.隱蔽性學習動機 [C] 15. 由于外部誘因引起的學習動機稱作

A.外部學習動機 B.誘因性學習動機 C.強化性動機 D.激勵性學習動機[ A] 16. 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5.1) A.另一種學習的影響 B.對活動的影響 C.對記憶的促進 D.對智力的影響[ A] 17. 下面的四個成語或俗語中有一句說的就是典型的對遷移現象。 A.舉一反三 B.聰明過人 C.思維敏捷 D.物以類聚[ A] 18. 下面所列舉的遷移種類領域中,有一種是錯誤的。

A.態度學習遷移 B.情感遷移 C.知識與技能遷移 D.氣質遷移[ D] 19. 下述所列的遷移說中有一種被認為是缺乏科學根據的:

A.形式訓練遷移說 B.同化學習遷移說 C.經驗類化遷移說 D.認知結構遷移說 [ A] 20. 知識是個體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后獲得的 (6.1) A.感受與體驗 B.前人經驗 C.記憶的內容 D.信息及其組織 [ D] 21. 由于反映活動的形式不同,知識可以分為陳述性知識與

A.程序性知識

B.實用的知識 C.直觀的知識 D.可應用的知識[ A] 22.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知識直觀的方式主要有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

A.言語直觀

B.形象直觀 C.感知直觀 D.表象直觀 [ A] 23. 現代認知心理學把記憶系統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

A.長時記憶 B.內隱記憶 C.操作記憶 D.形式記憶 [ A] 24. 短時記憶的容量

A.較大 B.沒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為7土2個組塊

[ D]

25. 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呈現的趨勢是

A.時快時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 C] 26. 最早提出著名的遺忘曲線的心理學家是

A.艾賓浩斯 B.巴甫洛夫 C.馮特 D.弗洛伊德[ A] 27. 所謂的及時復習,應該是指

A.在學習結束立刻復習 B.復習越早越好 C.在大面積遺忘開始之前復習 D.當天復習 [ A] 28. 根據知識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復雜程度,知識學習可以分為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

A.公式學習 B.命題學習 C.原理學習 D.推理學習 29. 最早提出遺忘曲線及其規律的心理學家是

A.巴甫洛夫 B.艾賓浩斯 C.斯金納 D.威廉?馮特[ B] 30. 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被稱作 (7.1) A.操作技能 B.技巧C.操作能力 D.能力 [A ] 31. 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 B.知識遷移C.智力 D.思維程序 [A ] 32.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 (8.1) A.復雜方案

B.學習計劃 C.可行方案 D.思維程序 [A] 33. 學習策略一般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

A.記憶策略 B.資源管理策略 C.思維策略 D.學習方法 [B] 34. 對學習過程中制定自我學習計劃、實施自我監督以及自我調控的策略,一般稱為

A.智力技能 B.學習自覺性 C.元認知策略

D.自我意識 [C ] 35. 生成性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對所閱讀或聽講的內容產生一個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見解 C.認知策略 D.類比或表象等

[D] 36.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制定的學習計劃,由

A.意識和能力構成 B.規則和技能構成

C.認知策略構成 D.經驗和方法構成 [B]

37. 問題是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 (9.1)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問 C.思維狀態 D.思維起點 [A] 38. 創造性是指個體產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維品質 C.思維程序 D.能力或特性 [D] 39. 問題解決的過程包括發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和 A.思維程序 B.調查研究 C.驗證假設 D.論證假設 [C] 40. 一個人的對人對已、對事、對物的態度是(10.1) A.與生俱來的 B.在先天因素基礎上形成的 C.是實踐鍛煉的結果 D.通過學習而形成的

[D] 41. 品德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征和傾向,它是

A.比較不穩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約的 C.時穩時變的 D.比較穩定的 [D] 42. 內化是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

A.新觀點 B.認知結構 C.策略系統 D.價值體系 [D] 43. 認同是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

A.與他人基本相同 B.與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認可 D.與他人相接近

[D] 44. 與依從相比,認同更深入一層,它不受外界壓力控制,行為具有一定的 A.自覺性 主動性和穩定性

B.積極性 C.適應性和社會性 D.內化性和意志性 [A] 45. 態度的認知成分是指個體對態度對象所具有的帶有評價意義的 A.知識經驗 B.觀念和信念

C.道德認識 D.道德觀 [B] 46. 態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隨態度的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是 A.態度的核心成分 B.動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 D.內化了的成份 [A] 47. 態度的行為成分是指準備對某對象做出某種反應的

A.行為方式 B.意向或意圖 C.行為習慣 D.語言或行為 [B] 48. 心理健康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和良好的 (11.1) A.社會適應 B.社會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狀態 [A]

49. 心理健康的人能夠有效地發渾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 A.積極的社會功能 B.應有的責任能力 C.應有的責任義務感 D.道德精神面貌 [A] 50. 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和

A.怪異觀念 B.強迫行為 C.強迫洗手 D.強迫恐懼 [B] 51. 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復去做他不希望執行的動作,如果不這樣想,不這樣做,他就會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極端焦慮 [D] 52. 恐怖癥是對特定的無實在危害的事物與場景的

A.嚴重懼怕 B.原因不明地懼怕 C.非理性懼怕 D.持久性地懼怕 [C] 53.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發育過程中的不良適應,如過度手淫、迷戀黃色書刊、早戀、不當性游戲、輕度性別認同困難等,一般

A.不容易矯正 B.容易矯正 C.不屬于性心理障礙 D.也屬于心理障礙 [C] 54. 教學目標是預期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獲得的 (12.1) A.思維品質 B.學習內容 C.學習結果 D.知識技能 [C] 55. 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根據價值內化的程度分為

A.若干等級 B.五個等級 C.三個等級 D.四個等級 [B] 56. 根據認知學習理論,教學活動中學生學習的實質是內在的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動 C 信息輸入 D.心理變化 [D] 57. 任務分析必須將教學目標逐級細分成彼此相聯的

A.各種智力活動 B.各種子目標C.各種課堂行為 D.教學階段 [B] 58. 領會超越了單純的記憶,代表最低水平的

A.信息加工 B.學習活動 C.復雜記憶 D.理解 [D] 59. 有些課題主要包含高度有結構的知識和技能(如數學、物理、化學、計算、語法等),如果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盡快地掌握這種知識和技能,則宜于采用 A.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策略 B.師生互動策略 C.以學生為中心的發現學習 D.合作學習策略 [A] 60. 在情境教學中,教學環境是一種人為設計的問題情境,它與現實問題情境 A.有所不同 B.相類似 C.有一定聯系 D.沒有必然聯系 [B]

61. 合作學習也是一種教學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學生的主動合作學習的方式代替

A.教師的主導教學 B.獨立完成作業 C.家庭作業 D.個別課堂練習[A] 62. 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學生能力上的差異并不能決定他們能否成功掌握教學內容,而是在于他們

A.學習積極性 B.學習自覺性 C.要花多少時間 D.智力水平 [C] 63. 研究表明,學生座位的安排對于學生接受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 A.有影響 B.沒有影響 C.幾乎沒有影響 D.有實質性影響 [A] 64. 在教學程序中,教師安排的程序性事項就是

A.教學程序 B.教學過程 C.教學事項 D.教學方法 [C] 65. 向學生提示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心理上做好準備,明了學習的結果和方法,以免

A.迷失方向 B.錯用方法 C.措手不及 D.產生焦慮 [A] 66. 課堂管理始終制約著教學和評價的有效進行,具有 (13.1) A.維持動機作用 B.促進和維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養紀律功能 [B] 67. 教師的領導風格對課堂教學有

A.一定的幫助 B.較弱的影響 C.間接的影響 D.直接的影響 [D] 68. 班級的大小是影響課堂管理的一個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C] 69. 松散群體是指學生們只在空間和時間上結成群體,但成員間尚無共同活動的

A.目的和內容 B.共同語言 C.深厚友誼 D.約束力量 [A] 70. 集體則是群體發展的

A.最終結果 B.中間環節 C.目標 D.最高階段 [D] 71. 聯合群體的成員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動,但活動還 A.只具有個人的意義 B.小集團意義 C.依賴興趣的作用 D.沒有政治意義 [A] 72. 群體規范會形成群體壓力,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產生

A.極大的影響 B.不大的影響 C.積極的影響 D.消極的影響 [A] 73. 在群體壓力下,成員有可能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這就是

A.集體觀念 B.從眾 C.服從大局 D.集體凝聚 [B] 74. 從眾現象的發生,一般認為有兩個原因導致。一是人們往往相信大多數人的意見是正確的,覺得別人提供的信息

A.是權威意見 B.將有助于他 C.旁觀者的意見 D.是客觀的意見 [A] 75. 課堂氣氛也會使許多學生追求某種行為方式,從而導致學生間發生 A.連鎖性感染 B.互相監督 C.互相幫助 D.遵守紀律 [A] 76. 群體規范是約束群體內成員的行為準則,包括成文的正式規范和 A.不成文的非正式規范 B.和口頭的規范 C.潛意識遵循的規范 D.不成文的被動規范 [A] 77. 群體規范通過從眾使學生保持認知、情操和行為上的一致,并為學生的課堂行為劃定了

A.方向和范圍 B.方向 C.范圍 D.紀律約束 [A] 78. 人際吸引的特征表現為認知協調、情感和諧和

A.態度一致 B.行動一致 C.觀點趨同 D.相互理解與扶持[B] 79. 人際排斥的特征表現為認知失調、情感沖突和

A.行動對抗 B.不團結、不信任 C.拉幫結伙 D.互相為難 [A] 80. 研究表明,距離的遠近,交往的頻率,態度的相似性,個性的互補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響人際吸引和排斥的 A.主要因素 B.輔助因素

C.外部互動因素 D.環境因素 [A] 81. 課堂氣氛往往有其獨特性,不同的課堂往往有不同的氣氛。即使是同一個課堂,也會形成不同教師的 A.教學風格 B.組織教學方法 C.氣氛區 D.教學氛圍 [C] 82. 人際交往過程必須以一定的符號系統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實現,其主要交

往工具是語言符號系統和

A.暗示影響系統 B.非語言符號系統 C.文字符號系統 D.情感感染 [B] 83. 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在相互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心理關系或

A.感情關系 B.心理距離 C.友誼關系 D.互助關系[B] 84. 人際關系的形成與變化,取決于交往雙方 A.修養和處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與方法 D.需要滿足的程度[D] 85. 吸引與排斥、合作與競爭是課堂里主要的 A.人際關系 B.對立統一關系 C.心理互動過程 D.人與人的矛盾 [A] 86. 合作是實現課堂管理促進功能的 A.必要條件 B.輔助條件 C.重要表現 D.主要過程 [A] 87. 競爭指個體或群體充分實現自身的潛能,力爭按優勝標準使自己的成績超過對手的適度競爭,不但不會影響學生間的人際關系,而且還會 A.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B.養成競爭意識 C.導致教師管理公正 D.促進團結協作 [A] 88. 競爭有可能會使一部分學生過度緊張和焦慮,容易忽視活動的 A.積極價值 B.創造性功能

C.內在價值和創造性 D.真正目的 [C] 89. 課堂紀律是對學生課堂行為所施加的 A.監控與管理 B.準則與控制 C.限制性影響 D.限制與規范 [B] 90. 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情境是課堂的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的相對穩定的組合模式就是

A.課堂情境 B.課堂結構

C.課堂形勢 D.課堂教學 [B] 91. 課堂常規是每個學生必須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A.課堂約定 B.課堂行為準則 C.課堂紀律 D.課堂行為[B] 92. 分配學生座位時,教師最值得關心的是 A.對課堂紀律的影響 B.學生聽課效果 C.后進生的感受 D.人際關系的影響 [D] 93. 課堂情境結構包括班級規模的控制、課堂常規的建立和 A.教室的布置 B.教師的行為表現 C.學生的學習方式 D.學生座位的分配 [D] 94. 課堂教學結構包括教學時間的合理利用、課程表的編制和 A.教學過程的規劃 B.教學內容設計 C.教學方法的實施 D.教學方法的選擇 [A] 95. 對于消極的課堂行為,采用適當的懲罰 A.也是不行的 B.也是違法的 C.也是不必要的 D.是必要的 [D] 96. 編制課程表時,盡量將文科與理科、形象性的學科與抽象性的學科 A.隨機安排 B.分類安排 C.集中安排 D.交錯安排[D] 97. 長時間地集中學習同一學科或同一類學科,使大腦皮層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種刺激,會導致 A.興趣形成 B.自發復習 C.過度學習 D.疲勞和厭煩 [D] 98. 兒童不能遵守公認的正常行為規范和道德標準,不能正常與人交往和參與學習的行為等表現,一般稱作 A.心理異常 B.不適應表現 C.不良表現 D.問題行為 [D] 99. 班級里學習成績差生和后進生有問題行為,優秀學生 A.也全都有問題行為 B.沒有問題行為

C.只有問題行為萌芽 D.也有問題行為[D] 100. 有的心理學家把表現為破壞課堂秩序、不遵守紀律和不道德等行為學生的行為稱作

A.沖動型問題行為 B.擾亂性的問題行為 C.多動型問題行為 D.自律障礙行為 [B] 101. 教學評價的目的是對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培養方案 (14.1) 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斷 C.進行評估 D.作出決策 [D] 102. 測量首先要根據某種標準和一定的程序將學生的學習行為與結果確定為 A.一種量值 B.一種題型 C.某種題型 D.多種題型 [A] 103. 測驗是測量一個行為樣本的 A.基本過程 B.全部過程 C.主要過程 D.系統程序 [D] 104. 為了減少誤差,測驗在編制、施測、評分以及解釋等方面都必須遵循一套

A.嚴格規則 B.系統規則 C.標準規則 D.系統程序[D] 105. 對于認知和技能領域的學業,最常用的教學評價手段是標準化成就測驗和

A.教師隨堂評價 B.教師自編測驗 C.隨??荚?D.課堂提問測驗 [B] 106. 標準化成就測驗是指由專家或學者們所編制的適用于大規模范圍內評定個體學業

A.成就水平的測驗 B.能力形成的測驗 C.結構的測驗 D.智力發展的測驗 [A] 107. 一般人們認為標準化考試與學校課程之間關系 A.比較密切 B.缺乏學業效度 C.很不協調 D.基本協調[C]

108. 教師自編測驗是由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測驗目的,自己編制的測驗,是為

A.教育目的服務的 B.教師和學生服務的 C.特定的教學服務的 D.當前工作服務的[C]

二、填空

1、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 學與教 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1.1)

2、 教育心理學是 應用心理學 的一種,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交叉學科。

3、 所謂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體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 心理變化 。 (2.1)

4、 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是:連續性與階段性、定向性與順序性、不平衡性 與差異性。

5、 學生性格差異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異和性格的類型差異 。

6、 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 、自我監控三種主要成份。

7、 自我認識是指個體對自己的心理特點、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會價值的 自我了解與自我評價 。

8、 自我體驗是指個體對自己的 情感體驗 ,如自尊、自愛、自豪、自卑及自暴自棄等。

9、 自我監控屬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檢查、自我監督、自我調節 、自我追求等。

10、 學生的認知差異主要包括認知方式差異和認知能力差異 。

11、 我國心理學家一般把學習分為知識學習、技能學習和 行為規范 學習三類。(3.1)

12、 強化也是一種操作,它的呈現或撤除能夠 增加反應 發生的概率。

13、 強化有正強化(實施獎勵)與負強化 (撤消懲罰) 之分。

14、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主動地形成 認知結構 。

15、 意義學習的主觀條件是學習者知識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 同化新知識 的適當的原有知識。

16、 教學不是知識傳遞,而是知識的 處理和轉換 。

17、 所謂學習動機,是指 引起和維持 個體的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

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4.1)

18、 奧蘇伯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主要由三個方面的內驅力組成:認知的內驅力、自我提高 的內驅力和附屬的內驅力。

19、 班杜拉研究指出,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個體自身行為的 成敗經驗 。

20、 程序性知識 也叫操作性知識,是個體難以清楚陳述、只能借助于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測其存在的知識

(6.1)。

21、 如果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系,知識的學習可以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并列結合學習。

22、 關于遺忘產生原因的解釋有許多學說,比如 痕跡衰退說 、干擾說、同化說和動機說等。

23、 所謂 變式 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材料或事例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即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征,

以便突出本質特征。

24、 短時記憶 一般包括兩個成分,一是直接記憶,即輸入的信息沒有經過進一步加工;另一個成分是工作記

憶,指從長時記憶貯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識信息。

25、 遺忘曲線研究表明,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呈現 先快后慢 的負加速趨勢。

26、 所謂技能,一般認為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 活動方式 。(7.1)

27、 前蘇聯心理學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統提出了 心智動作 (按階段)形成的理論。

28、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 復雜方案 。(8.1)

29、 指導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講授法十分類似,由激發、講演、練習、反饋和遷移 等環節構成。

30、 交互式教學模式主要是用來幫助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閱讀領會.

31、 交互式教學旨在教會學生四種策略:總結、提問、析疑和預測。

32、 任何問題都含有三個基本的成分:一是給定的條件;二是要達到的目標;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礙 。(9.1)

33、 人們一般傾向于根據問題是否界定清晰而分為兩類,即有結構問題與 無結構問題。

34、 問題解決是指個人應用一系列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到達 目標狀態 的過程。

35、 創造有真正的創造和 類似的創造 之分,前者是一種產生了具有人類歷50、 教學目標是評價教學結果的最客觀和可靠的標準,教學結果的測量必須

57、 教師的教學策略可以分為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和個別化教學等。

58、 布盧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中,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

59、 行為目標的陳述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具體目標、產生條件 和行為標準。

60、 行為目標是指用可觀察和可測量的 行為陳述的教學目標。

61、 在進行任務分析時,教師要從最終目標出發,一級子目標一級子目標地揭示其先決條件。

62、 任務分析必須將教學目標逐級細分成彼此相聯的各種子目標的過程 。 6

3、 在進行任務分析時,教師要反復提出這樣的問題:“學生要完成這一目,預先必須具備哪些能力?”一直追問到學生的起始狀態 為止。

64、 教學方法指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教與學 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

65、 課堂教學環境包括兩個方面:即課堂物理環境和課堂社會環境。 6

6、 教學策略指教師采取的有效達到 教學目標的一切活動計劃。

67、 發現教學又稱啟發式教學,主張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 活動而發現合作學習概念或原理。

68、 課堂管理就是指教師通過協調課堂內的各種_人際關系_ ,而有效地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的過程。(13,1) 6

9、 制約課堂教學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師、學生和_課堂情境_ 。

70、 課堂管理_始終制約_ 著教學和評價的有效進行,具有促進和維持功能。

71、 課堂管理的維持功能是指在課堂教學中_持久地_ 維持良好的內部環境。 7

2、 課堂管理的促進功能,是指教師在課堂創設對教學有促進作用的組織良好的_學習環境_ ,激勵學生潛能的

釋放以促進學生的學習。

73、 不管是正式群體還是非正式群體,都有群體凝聚力、_群體規范_ 、群體氣氛以及群體成員的人際關系。

74、 班內學生對教師的課堂行為會形成_定型的期望_ 。他們期望教師以某種方式進行教學和課堂管理。

75、 所謂群體是指人們以一定方式的_共同活動_ 為基礎而結合起來的聯合體。

76、 正式群體是由教育行政部門明文規定的群體,其成員有_固定的編制_ ,責任權利明確,組織地位確定。

77、 班級、小組、少先隊、團支部等都屬于_正式群體_。

78、 正式群體的發展經歷了松散群體、_聯合群體_和集體等三個階段。 7

9、 集體則是群體發展_的最高階段,成員的共同活動不僅對每個成員有個人意義,而且還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80、 非正式規范的形成是成員們_約定俗稱_的結果,受模仿、暗示和順從等心理因素制約。正式規范是有目的、有計劃地教育的結果。

81、 課堂氣氛作為教學過程的_軟情境_,它通常是指課堂里某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狀態。

82、 課堂氣氛具有獨特性_,不同的課堂往往有不同的氣氛。即使是同一個課堂,也會形成不同教師的氣氛區。

83、 一種課堂氣氛形成后,往往能夠維持_相當長_的一段時間,而且不同的課堂活動也會被同樣的課堂氣氛所

籠罩。

84、 由于教師在課堂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領導方式、教師對學生的_期望_ 以及教師的情緒狀態便成為影響

課堂氣氛的主要因素。

85、 教師的積極情緒狀態往往會_投射_ 到學生身上,使教師與學生的意圖、

觀點和情感都聯結起來,從而在師

生間產生共鳴性的情感反應。

86、 處罰學生的消極的課堂行為,但不能采用諷刺挖苦、體罰和_剝奪學習權利_等手段。

87、 焦慮是教師對當前或預計到的對自尊心理有潛在威脅 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種類似于擔憂的反應傾向。

88、 只有當教師_焦慮適中_ 時,才會激起教師改變課堂現狀,避免呆板或恐慌反應,從而推動教師不斷努力以

謀求最佳課堂氣氛的出現。

89、 人們往往相信_大多數人_ 的意見是正確的,覺得別人提供的信息將有助于他。

90、 個人可能為了避免他人的_非議或排斥_ ,避免受孤立,因而發生從眾現象。

91、 在通常情況下,課堂氣氛可能分成積極的、_消極的_ 和對抗的三種類型。 9

2、 積極的課堂氣氛是_恬靜與活躍_ 、熱烈而深沉、寬松與嚴謹的有機統一。 9

3、 消極的課堂氣氛通常以緊張拘謹、_心不在焉_ 、反應遲鈍為特征。 9

4、 對抗的課堂氣氛則是_失控的氣憤_ 、學生過度興奮、各行其是、隨便插嘴、故意搗亂。

95、 人際交往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里_傳遞信息_ ,溝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過程。

96、 人際吸引是指交往雙方出現相互親近現象,它以_認知協調_ 、情感和諧及行動一致為特征。

97、 學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慮課堂行為的有效控制,預防紀律問題的發生;另一方面又要考慮促進學生間的正常_人際交往_ 。

98、 也有的心理學家把問題行為分為:品行性問題_ 、性格問題行為、情緒上、社會上的不成熟行為等三類

99、 教學評價是指有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_價值判斷_ 的過程。(14.1) 100、 教學評價是一種系統化的持續的過程,包括確定評估目標、搜集有關資

料、_描述并分析_ 資料、形成價值

判斷以及做出決定等步驟。

10

1、 測量主要是一種收集資料數據的過程,是根據某種標準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將學生的學習_行為與結果_ 確

定為一種量值,以表示學生對所測問題了解的多少。

10

2、 測驗是測量一個樣本的系統程序,即通過觀察少數具有代表性的行為或現象來_量化描述_ 人們心理特征。

10

3、 對于情感以及道德行為表現的評價則常常采用_非測驗性_ 的評價手段,如案卷分析、觀察、問卷量表以及

談話等。

10

4、 教師自編測驗的主觀題包括論文題、_問題解決_ 題。

10

5、 教師自編測驗的客觀題包括_選擇題_ 、是非題、匹配題、填空題等。 10

6、 評分必須以一定的比較標準為依據,評分的標準可分為絕對標準和_相對標準_ 兩種。

10

7、 教師要充當知識傳授者、團體的領導者、模范公民、紀律的維護者、家長的代理人、親密朋友、心理輔導者等多種角色。(15.1)

10

8、 在教師的知識和智力達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師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_診斷學生_學習困難的能力,與教學效果有較高的相關。

10

9、 在教師的知識和智力達到一定水平之后,他們的_思維的條理性_、系統性、合理性與教學效果有較高的相關。

三、簡答

1、 布魯納的教學觀(3.1)

1、教學的目的在于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2、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原則:

⑴動機原則。即學生有內在的學習愿望。

⑵結構原則。任何知識結構都可以用動作、圖像和符號三種表象形式來呈現。

⑶程序原則。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有條不紊的陳述一個問題或知識結構,以提高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轉化或

遷移。

⑷強化原則。教學規定適合的強化時間和步調是學習成功的重要一環。

2、 結合教學實際闡述建構主義的知識觀

1、建構主義者一般強調,知識并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它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它并不是問題的最終答

案。相反,它會隨著人類的進步而不斷地被“革命”掉,并隨之出現新的假設。

2、知識并不能精確概括世界的法則,在具體問題中,我們并不是拿來知識便用,一用便靈。而是需要針對具體問

題情境進行再創造。

3、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不可能以實體的形式存在于具體個體之外,盡管我們通過語言符號賦予了知識一定的外

在形式,甚至這些命題還得到了普遍認可,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習者會對這些命題有同樣的理解。因而這些理解

只能由個體基于自己的經驗背景而建構起來,它取決于特定情境下的學習歷程。

3、 先行組織者技術及其應用

1、先行組織者技術的目的。

奧蘇伯爾認為,如果接受學習是意義學習的話,也同樣可以發展智力。而意義學習的產生依賴于學生對大腦中

原來有某種特定的知識的同化作用。如果學生大腦中沒有這個知識,那么,就提前輸入一個知識。這個為了促

進意義學習而提前輸入的知識,便是“先行組織者”;這種教學方法就稱先行組織者技術或策略。

2、先行組織者教學程序。

在呈現正式教學內容之前,利用

三、五分鐘時間,提前輸入一個引導性的知識點,以同化后來學習的新的知

識。

3、設計先行組織者知識的要求。

作為先行組織者的知識,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較強的上位性知識或與新學習知識具有某種相似性的知識。

4、 學習動機的種類 (4.1)

1、高尚的動機與低級的動機

2、近景的直接性動機和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3、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

5、 動機的需要層次理論

1、需要層次理論是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在動機領域的體現。

2、馬斯洛認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種,依次從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層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

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3、當較低層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之前,較高一層次的需要不會成為主導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滿足之后,便 進入自我實現的需要層次。

6、 成敗歸因理論

1、美國心理學家維納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歸因和不可 控歸因。

2、同時又把成敗原因主要歸為六個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好壞、身心狀態、外界環境等。

3、歸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學生把失敗歸因為無能這一不可控的穩定因素,今后就會不再努力;如果歸因

為努力不夠這一可控的和不穩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強努力。

7、 學習遷移的種類(5.1)

1、正遷移與負遷移

2、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

3、一般遷移與具體遷移

4、同化性遷移、順應遷移與重組性遷移

8、 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

1、學習材料內容的相似性、

2、原有認知結構

3、學習的心向與定勢

9、 促進遷移的教學

1、精選教材

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3、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4、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性

10、 如何有效地進行知識概括?(6.1)

1、配合運用正例和反例

2、正確運用變式

3、科學地進行比較

4、啟發學生進行自覺概括

11、 如何運用記憶規律,促進知識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運用記憶術

3、進行組塊化編碼

4、適當過度學習

5、合理進行復習

12、 如何科學地組織復習?

1、及時復習。即根據遺忘曲線的原理,在所學習的知識大面積遺忘之前進行復習。

2、分散復習優于集中復習。如把一個材料分成若干小塊材料。

3、反復閱讀與嘗試背頌相結合,如適當地考一考自己。

4、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如讀、聽、說、寫等綜合進行。

13、 操作技能形成的階段(7.1)

1、操作的定向

2、操作的模仿

3、操作的整合

4、操作的熟練

14、 操作技能培訓的要求

1、準確地示范與講解

2、必要而適當的練習

3、充分而有效地反饋

4、建立穩定而清晰的動覺

15、 學習策略的特征(8.1)

1、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完成學習目標而積極主動地使用的;

2、學習策略是有效學習所需要的;

3、學習策略是有關學習過程的;

4、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制定的學習計劃,由規則和技能構成。

16、 常用的復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

1、自覺利用有意識記

2、自覺排除互相干擾。

3、整體識記和分段識記

4、多種感觀參與識記過程

5、復習形式多樣化

6、重點內容下面畫線、注釋等。

17、 學習過程中常用的精細加工策略

1、使用記憶術,如諧音記憶法、位置記憶法等。

2、做筆記

3、提問

4、生成性學習,如對所閱讀或聽講的內容產生一個類比或表象等。

5、利用背景知識,聯系實際

18、 元認知策略的一般內容

1、計劃學習的策略。制定學習目標和完成學習任務的方案等。

2、自我監督的策略。對認知過程進行評價、反饋認知活動的結果與不足等。

3、自我調控的策略。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

19、 資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內容

1、學習時間管理

2、學習環境的設置

3、學習努力和心境的管理

4、學習工具的利用

5、社會性人力資源的利用 20、 學習策略訓練的方法

1、指導教學模式

2、程序化教學模式

3、完形訓練模式

4、交互式教學模式

5、合作學習模式

21、 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9.1)

1、問題的特征,如問題的類型、呈現方式等。

2、已有知識經驗的作用。

3、心理定勢與功能固著的影響。

22、 高創造者一般具有的個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負和強烈的動機。

3、能夠容忍模糊與錯誤。

4、喜歡幻想。

5、具有強烈的好奇心。

6、具有獨立性。

23,影響態度和品德學習的內部條件

1、認知失調。當自己的觀點與他人的、社會的觀點或風氣不一致時,內心就會產生不愉快或緊張,就會試圖通過

改變自己的觀點或信念達到新的平衡。認知失調是態度改變的先決條件。

2、態度定勢。個人由于過去的經驗,對所面臨的人或事可能 會具有某種肯定或否定、趨向或回避、喜好或厭惡

等內心傾向性,這種事先的心理準備或態度定勢常常支配著人對事物的預料與評價,進而影響著是否接受有

關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認識態度與品德的形成與改變取決于個體頭腦中已有的道德準則和規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決于

已有的道德判斷水平。實施道德教育時,不應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進行道德說教,而是應結合學生的思

想認識和體驗的實際情況,曉之以理。

24、 良好態度與品德的培養(10.1)

1、有效的說服。

2、樹立良好的榜樣。

3、利用群體約定。經過集體成員共同討論決定的規則、協定,對其成員的行為有一定的約束力量,使成員承擔執

行的責任。

4、價值辨析。鼓勵學生努力發現自身的價值觀,并根據自己的價值選擇來行事。

5、給予適當的獎勵與懲罰。

25、 態度的結構

1、態度的認知成分

指個體對態度對象所具有的帶有評價意義的觀念和信念。對于某一對象而言,不同的個體的態度中所含的認知

成分是沒的,某些人的態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怕慎重考慮,而某些人的態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沖動;有些態度

可能基于正確的觀念和信念,而有些態度則可能基于錯誤的觀念和信念。

2、態度的情感成份

指伴隨態度的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是態度的核心成分。態度發生變化時,情感也會發生相應

的改變。但不同的態度的情感成分不盡相同,有的態度理智成分比較多,有的態度卻是非理智的、情緒化的。

3、態度的行為成分:指準備對某對象做出某種反應的意向或意圖。

26、 心理健康的標準(11.1)

1、對現實的有效知覺。

2、自知、自尊與自我接納。

3、有自我調控能力。

4、與人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

5、人格的結構穩定與協調。

6、生活熱情與工作高效率。

27、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預防精神疾病、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人格健全發展的需要。

3、對學樣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配合與補充。

28、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徑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

2、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4、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5、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

6、小組心理輔導。

29、 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

⑴強化法。根據學習原理,一個行為發生后,如果緊跟著一個強化刺激,這個行為就會再一次發生。

⑵代幣獎勵法。代幣是一種象征性強化物,籌碼、小紅星、蓋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幣等都可用來做代幣。當學

生做出教師所期待的良好行為以后,就發給相當數量的代幣作為強化物。學生用代幣可以換取有實際價值的獎

勵物或活動。

⑶行為塑造法。行為塑造法是指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來形成某種較復雜的行為。當學生很少出

現教師所期待的行為時,就依次強化那些漸趨目標的行為,直到合意的行為的出現。

⑷示范法。觀察教師呈現的范例(榜樣)。

⑸懲罰法。用處罰消除不良行為。

⑹自我控制法。讓當事人自己運用學習原理,進行自我分析、自我監督、自我強化、自我懲罰,以改善自身行

為。

30、 指導教學包括六個主要活動(12.1)

1、復習和檢查過去的學習。

2、呈現新材料。

3、提供有指導的練習。

4、提供反饋和糾正。

5、提供獨立的練習。

6、每周或每月的復習。

這些活動并不是遵循某種順序的一系列步驟,而是有效的教學因素。

31、 發現教學經歷的四個教學階段

1、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這種情境中產生矛盾,提出要求解決和必須解決的問題;

2、促使學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問題,提出解答的假設;

3、從理論上或實踐上檢驗自己的假設;

4、根據實驗獲得的一些材料或結果,在仔細評價基礎上引出結論。

32、 布魯納對發現教學的教學設計提出的四項原則

1、教師要把學習情境和教材性質向學生解釋清楚。

2、要配合學生的經驗組織教材。

3、要根據學生心理發展水平安排教材難度與邏輯順序。

4、確保材料難度適中,以維持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材料太容易,學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難,學生容易產生 失敗感。

33、 在教學中教師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學事項

1、引起學生注意。

2、提示教學目標。

3、喚起先前經驗。

4、呈現教學內容。

5、提供學習指導。

6、展現學習行為。

7、適時給予反饋。

8、評定學習結果。

9、加強記憶與學習遷移。

34、 教師引起學生注意的方式

1、激發求知欲,即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們為了知道問題的答案,就會集中注意教師的講解以及其它教學活動。

2、變化教學情境,即通過教學媒體,提高教學的直觀形象性,促進學生的感知和思維活動。

3、配合學生經驗,即從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入手,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然后轉到所教的主題上。

35、 合作學習在設計與實施上必須具備的五個特征

1、分工合作。指以責任分擔的方式達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

2、密切配合。將工作中應在不同時間完成的各種項目分配給各個人。

3、各自盡力。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是取代為了獲得承認和評級而進行的競爭。成員必須各盡其力,大家都是成功者,沒有失敗者。

4、社會互動。合作學習成效取決于團體成員之間互動作用。

5、團體歷程。該歷程中的活動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監督、如何處理困難、如何維持團體中成員間的關系等。

36、 制約學生群體促進或阻礙個體的因素(13.1) 學生群體對個體活動是產生促進作用還是產生阻礙作用,取決于四個因素:

1、活動的難易;

2、競賽動機的激發;

3、被他人評價的意識;

4、注意的干擾。

37、 群體凝聚力的培養 首先,要了解群體的凝聚力情況。

其次要幫助課堂的所有的學生對一些重大事件與原則問題保持共同的認識

與評價,形成認同感。

再次,引導所有學生在情感上加入群體,以作為群體的成員而感自豪,形成歸屬感。

最后,當學生表現出符合群體規范和群體期待的行為時,就給予贊許與鼓勵,使其行為因強化而鞏固,形成力量

感。

38、 課堂紀律的類型

1、教師促成的紀律。需要教師給較多的監督與指導。例如小學生入學時的紀律。

2、集體促成的紀律。同輩人的集體在學生社會化方面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3、任務促成的紀律。某一項任務會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而對其他誘人的活動置之不理。

4、自我促成的紀律。當外部的紀律控制被個人內化以后,成為個體自覺的行為準則時,自律便出現了。

39、 教師的情緒對課堂氣氛的影響

1、教師的積極情緒狀態往往會投身到學生身上,使教師與學生的意圖、觀點和情感都聯結起來,從而在師生間產生共鳴性的情感反應,有利于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2、焦慮是教師對當前或預計到對自尊心理有潛在威脅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種類似于擔憂的反應傾向。只有當教師焦慮適中時,才會激起教師改變課堂現狀,避免呆板或恐慌反應,從而推動教師不斷努力以謀求最佳課堂氣氛的出現。 40、 課堂氣氛的三種類型

在通常情況下,課堂氣氛可能分成積極的、消極的和對抗的三種類型。

1、積極的課堂氣氛是恬靜與活躍、熱烈而深沉、寬松與嚴謹的有機統一。

2、消極的課堂氣氛通常以緊張拘謹、心不在焉、反應遲鈍為特征。

3、對抗的課堂氣氛則是失控的氣氛、學生過度興奮、各行其是、隨便插嘴、故意搗亂。

41、 教學測量的分類(14.1)

1、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2、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

3、配置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

4、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

42、 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功能

1、為師生調整和改進教學提供充足的反饋信息;

2、是學校鑒別學生學業成績、家長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4、作為教育評價和決策的依據。

43、 標準化成就測驗的優越性

1、客觀性。在大多數情況下,標準化測驗是一種比教師編制的測驗更加客觀的測量工具。

2、計劃性。專家在編制標準化測驗時,已經考慮到所需要的時間和經費,因此標準化測驗更有計劃性。

3、可比性。標準化測驗由于具有統一的標準,使得不同考試的分數具有可比性。

44、 非測驗的評價技術

1、案卷分析。例如根據學生家庭作業、課堂練習、論文、日記、手工制作等作品,對學生的認知活動等進行判斷

和決策。

2、觀察。通過教學過程中的非正式的觀察也能夠得到大量的關于學生的學業成就的信息。其中包括:

⑴行為檢查單填寫。

⑵軼事記錄。

⑶等級評價量表。

3、情感評價。針對學生的情緒、學習動機、個人觀點等進行評價。

45、 有效自編測驗的特征

1、信度。信度是指測驗的可靠性,即多次測驗的分數的穩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時間上的一致和評分上的一

致性。

2、效度。效度是指測量的正確性,即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出其所要測量的東

西的程度。測驗測量什么?測驗對測

量目標的測量精確性和真實性有多大?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為一個低效的測驗,即使有很好的信

度,也不能獲得有用的資料。

3、區分度。區分度是指測驗項目的反應與某種測量屬性或品質的區分程度或鑒別能力。例如通過該測驗是否能

夠把學習好、中、差學生的不同學習或能力水平區分開來

46、 簡述羅森塔爾效應(15.1) 羅森塔爾等人對教師期望對學生的影響進行了研究。他們對小學生做了一次所謂有學習潛力測驗。然后,隨機地在各個班級抽取少數學生,故意告訴教師說,他們是班級里最有發展潛力的學生,并要求教師注意長期觀察,但不要告訴學生本人。8個月后發現,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智力的確比其他學生進步快。

十分明顯,由于實驗者提供了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師對學生的期望,產生了預言效應。也就是說,教師的期望或明

或暗地被傳送給學生,學生會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

四、論述

1. 結合教學實際論述建構主義的學習觀(3.1)

1、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自己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

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動建構者,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2、知識或意義也不是簡單地由外部信息決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沒有意義。意義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經驗間的反復

1、建構主義強調,學生并不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經驗和

看法。

2、這種在沒有現成知識經驗前提下的解釋,并不是都是胡猜亂想,而是從他們的經驗背景出發而推出合乎邏輯的假

設。 所以,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這些經驗,另起爐灶,從外部真正地裝進新知識,而是要把兒童現有的知識作為

學習新的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兒童從已有知識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

3、教學不是知識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

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的看法,洞察他們的這些想法的由來,以此為根據,引導學

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理解。需要與學生共同就某些問題進行探索,并在此過程中相互交流和質疑,了解彼此的想

法,彼此作出某些調整。

4、由于經驗背景的差異,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常常各異,在學生的共同體之中,這些差異本身便構成了一種寶貴的學

習資源。

教學就是要增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使他們看到那些與他們不同的觀點,從而促進學習的進行。

3. 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4.1)

1、學習動機的培養

⑴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系培養學習動機

⑵利用直接發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培養學習動機

2、學習動機的激發

⑴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⑵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⑶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⑷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4. 學習策略的分類(8.1) 學習策略的分類 ┍復述策略

┍認知策略┪精細加工策略 │ ┗組織策略 │ ┍計劃策略

學習策略┪元認知策略┪監視策略 │ ┗調節策略

│ ┍時間管理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學習環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社會資源利用策略

5. 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

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

⑴幫助學生牢固地記憶知識。

⑵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括。

⑶重視知識問的聯系,建立網絡化結構。

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⑴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

⑵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

3、提供多種練習機會。

4、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⑴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

⑵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假設。

⑶鼓勵自我評價與反思。 6. 創造性的培養

1、創設有利于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

⑴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

⑵給學生留有充分的選擇余地。

⑶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

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⑴保護好奇心。

⑵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

⑶鼓勵獨立性創新精神。

⑷重視非邏輯思維。

⑸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

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

⑴發散思維訓練。

⑵推測與假設訓練。

⑶自我設計訓練。

⑷頭腦風暴法訓練。

7.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課堂作業時的注意事項(12.1)

1、當學生對人名、地名等事實性的問題不能理解時,教師可以給以直接指導,將正確答案直接告訴學生。因為事實

性的問題不能依靠知識經驗和思維加以推理。

2、對于與學生經驗有關的邏輯性問題,可以提供間接指導,即給學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鼓勵學生自己進一步推理

而求得答案。

3、在進行間接方式指導時,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對能力強個性獨立的學生,給以較少指導;對

于能力較弱個性依賴的學生給以較多指導,直到得到正確答案為止。 8. 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13.1)

1、教師的領導風格

參與式領導和監督式領導對課堂管理有不同的影響。

2、班級規模

班級大小是影響課堂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

首先,班級大小會影響成員之間的感情聯系。

其次,學生越多,學生間的差異越大,課堂管理遇到的阻力可能也越大。

再次,班級的大小也會影響交往模式。

3、班級的性質

不同的班級往往有不同的群體規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師不能用固定不變的課堂管理模式對待不同性質的班級。

4、對教師的期望。 9. 群體動力的表現

教師在課堂管理中要善于利用群體動力,實現課堂的促進功能。

1、群體凝聚力。

群體凝聚力指群體對每一名成員的吸引力。它可以通過群體成員對群體的忠誠、責任感、榮譽感、成員之間的友誼

感和志趣等來說明。

2、群體規范是約束群體內成員的行為準則,包括成文的正式規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規范。

3、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作為教學過程的軟情境,它通常是指課堂里某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狀態。課堂氣氛具有獨特性,不

同的課堂往往有不同的氣氛。

4、課堂里的人際交往與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的形成與變化,取決于交往雙方需要滿足的程度。吸引與排斥、合作與競爭是課堂里主要的人際關系。 10. 學生喜歡的教師特征(15.1) 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師要充當知識傳授者、團體的領導者、模范公民、紀律的維護者、家長的代理人、親密朋友、心理輔導者等多種角色。

1、如果學生把教師看成是家長代理人,他們希望教師具有仁慈、體諒、耐心、溫和、親切、易接近等特征。

2、如果學生把教師看成是知識傳授者,他們希望教師具有精通教學業務、興趣廣泛、知識淵博、語言明了等特征。

3、如果學生把教師看成是團體領導者和紀律維護人,他們希望教師表現出公正、民主、合作、處事有伸縮性等特征。

4、如果學生把教師看成是模范公民,則要求教師言行一致、幽默、開朗、直爽、守紀律等。

5、如果學生將教師看成是朋友、心理輔導者,則希望教師表現出同情、理解、真誠、關心、值得信賴等

11. 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在教學過程方面的差異

1、課堂規則的制定與執行。專家教師的課堂規則制定得明確并且能夠執行;新手的課堂規則較含糊,不能堅持下去。

2、吸引學生注意力。專家教師上課有一套維持學生注意的方法。

3、教材的呈現。專家教師在教學時注重回顧先前學習過的知識,并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4、課堂練習。專家教師將練習看作檢查學生學習的手段,新手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種必經的步驟。

5、家庭作業的檢查。專家教師具有一套檢查學生家庭作業的規范化、自動的常規程序。

6、教學策略的運用。專家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策略,并能夠靈活運用。

業課考好也有很多優勢;公共課主要靠記憶,靠積累,背的多考的也多,千萬不要相信臨場發揮,厚積薄發,沒儲備怎么能發揮出來?!! 幾道典型的教師招聘題

1. 在教育過程中,怎樣看待獨生子女?如何針對其特點進行教育?

獨生子女的特殊性在于,他是家庭中新一代的唯一成員,因而處于優越地位。在其成長過程中有明顯的特點:第一,身體發育普遍較好。從小得到家庭的精心照顧,營養條件較好,因而普遍身體發育好、成長快。第二,智力發展較早?,F代優生學證明,頭胎兒的遺傳素質有一定優勢。同時,家庭為其提供了較好的智力發展條件。第三,品德行為習慣上的缺欠較為突出,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不夠科學。

對獨生子女的教育:第一,揚長補短,樹立科學全面的教育思想。要克服只重視智力開發,忽視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培養的傾向。第二,特別重視家庭教育。第三,學校要加強集體主義和勞動教育。引導獨生子女與同伴處好關系,學會關心

照顧別人,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同時,引導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培養勞動習慣和熱愛勞動的情感

1.第多斯惠曾說,“教師本人是學校最重要的師表,是最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 4.教師勞動手段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勞動具有( )的特點。 A.創造性 B.長期性 C.復雜性 D.示范性 5.教師的根本任務是( ),全面實現教育目的。 A.關心學生的學習 B.教書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學 6.教師最基本的權利是( )。

A.管理學生權 B.科研學術權 C.民主管理權 D.教育教學權

7.現在體育界在國際比賽中得了金牌,獎勵一直追溯到運動員的啟蒙教練,這說明教師的勞動具有( )。

A.未來性 B.滯后性 C.連續性 D.廣延性 8.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A.權利 B.威嚴 C.權威 D.人格力量

答案與解析1.B[解析]為人師表的意思就是做出示范。

2.B[解析]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師勞動具有創造性。 3.B[解析]教師的道德是社會對教師提出的一種特殊的道德要求,核心是熱愛學生。

4.D[解析]教師勞動手段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勞動具有示范性特點。 5.B[解析]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

6.D[解析]教師的工作是開展教學,所以教育教學權是教師的最基本權利。 7.B[解析]運動員得到金牌,要獎勵啟蒙教練,這說明運動員的成績和啟蒙教練的辛苦勞動是密切相關的。說明教師的勞動具有滯后性。

8.D[解析]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會對學生產生終身影響。

中學教師資格考試心理學模擬題(附答案)

一、 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20分) 1.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是()

A.華生 B.馬斯洛 C.霍爾 D .杜威 2.心理學屬于() A.自然科學 B.社會科學 C.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雙重性質的科學 D.哲學 3.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隨意注意 B.不隨意注意 C.隨意后注意 D.無意注意 4.覺察刺激之間微弱差別的能力稱為() A.絕對感覺閾限 B.絕對感受性 C.差別感覺閾限 D.差別感受性 5.“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描述的是() A.適應現象 B.聽覺適應 C.嗅覺刺激 D.味覺刺激 6.信息在短時記憶中一般只保持()秒鐘。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學習新信息對已有舊信息回憶的抑制作用叫() A.前攝干擾 B.倒攝干擾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時記憶容量有限,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覺登記 B.注意 C.組塊 D.復述

9.概念的內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圍。概念的內涵增加的同時,也就是使本質的條款更多,它的外延就()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個目標(目的),它與當前的狀態之間存在著差異,人們認識到這個差異,就要想出某種辦法采取活動(手段)來減小這個差異。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策略是()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嘗試錯誤法 11.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說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提出來的。 A.斯皮爾曼 B.卡特爾 C.瑟斯頓 D.吉爾福特 12.我國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說的“施用累能”是指() A.學校教育對智力的影響 B.社會實踐對智力的影響 C.遺傳對智力的影響 D.家庭環境對智力的影響

13.個體的成就動機中含有兩種成分:追求成功的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傾向 B.回避失敗的傾向 C.回避困難的傾向 D.追求刺激的傾向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較平穩而相對持久的情緒狀態是( ) A.熱情 B.心境 C.激情 D.應激

15.某學生活潑、好動、樂觀、靈活,喜歡交朋友,愛好廣泛,穩定性差,缺少毅力,

見異思遷。他的氣質類型屬于( ) A.多血質 B.膽汁質 C.粘液質 D.抑郁制

16.信息的發送者與信息的接受者之間的信息相互作用過程是( ) A.信息傳播 B.人際溝通 C.人際吸引 D.人際關系

17.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得不到的東西是不好的,這種心理防御方式稱為( ) A.否認 B.文飾 C.投射 D.幻想

18.某生學習成績較差,卻經常在同學面前炫耀自己的父親是××級干部,以求得心理滿足。這是采用了( )這種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現。 A.升華 B.補償 C.退行 D.轉移 19.人的發展是指人類身心的生長和( ) A.增強 B.變化 C.成熟 D.死亡

20.去過幾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畫出具體的路線圖來。認知發展到哪一階段的兒童能做到這種程度 (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10分) 1.注意的功能有 () A.調節功能 B.維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選擇功能 E.啟動功能 2.知覺的特性包括() A.整體性 B.選擇性 C.恒常性 D.間接性 E.理解性 3.陳述性記憶處理陳述性知識,如() A.字詞 B.人名 C.時間 D.觀念 E.怎樣騎車 4.心理測驗的技術指標包括量表的() A.難度 B.效度 C.信度 D.標準化 E.知名度

5.性向測驗用以測量() A.潛在才能 B.能力傾向 C.性別傾向 D.性別態度 E.成就 6.一般認為,動機具有以下幾種功能() A.選擇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調節與維持功能 E.集中功能 7.情緒與情感的反映特點不同,情緒具有() A.情境性 B.激動性 C.暫時性 D.表淺性 E.外顯性 8.人格的本質特征有() A.獨特性 B.穩定性 C.綜合性 D.復雜性 E.功能性

9.根據國內外的研究與實踐,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劃分為三個等級() A.一般常態心理 B.人格障礙心理 C.輕度失調心理 D.嚴重病態心理 E.精神病 10.發展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A.橫斷研究法 B.封閉式研究法 C.縱向研究法 D.開放式研究法 E.群體序列研究法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心理學2.意識3.社會知覺4.思維5.流體智力

四、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1.簡述觀察法的主要優點和不足。2.簡述智力的個體差異。

3.人格結構包含哪些成分 各個成分之間具有什么樣的關系 4.簡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

五、論述題(每小題13分,共26分) 1.試述馬斯洛的動機理論。2.試述遺忘的原因及其影響因素。 中學教師 資格 考試心理學仿真試題之二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B 2.C 3.A 4.D 5.A 6.B 7.B 8.C 9.C 10.C11.B 12.B 13.B 14.B 15.A16.B 17.B 18.B 19.B 20.C

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ABD 2.ABCE 3.ABCD 4.BCD 5.AB6.BCD 7.ABCDE 8.ABCDE 9.ACD 10.ACE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心理學是研究人的行為和心理活動的規律的科學。

2.意識是指個人運用感覺、知覺、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對自己內在的身心狀態和環境中外在的人、事、物變化的覺知

3.社會知覺就是指個人在社會環境中對他人的心理狀態、行為動機和意向做出推測與判斷的過程。

4.思維是以人已有的知識為中介,對客觀事物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 5.流體智力指一般的學習和行為能力。

四、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1.優點:能收集到被觀察者客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 不足:(1)觀察者處于被動地位。 (2)觀察結果難于重復。 (3)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容易受到觀察者的預期和偏見的影響。

2.智力的個體差異表現在兩個方面: (1)發展水平上的差異。不同的人所達到的最高水平極其不同。 (2)智力的結構差異,即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發展有早晚差異。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3.人格結構包括: (1)知——情——意系統。 (2)心理狀態系統。 (3)人格動力系統。 (4)心理特征系統。 (5)自我調控系統。關系:以上五種人格系統之間并非完全獨立,相互之間會有重合,這種重合使各成分之間具有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4.(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2)能夠了解并接受自己。 (3)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的關系。 (4)善于調節與控制情緒。 (5)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

五、論述題(每小題13分,共26分) 1.答案要點: (1)馬斯洛將人的動機分為匱乏動機和成長動機。匱乏動機是„„;成長動機是„„。在成長動機的驅使下,人們愿意承受不確定性、緊張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潛能得以實現。 (2)馬斯洛的動機理論基礎是需要層次理論。 ①需要的五種層次:從低級到高級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②各層次的關系及作用: a.需要層次越低,力量越強大。 b.當低級需要未得到滿足時,這些需要便成為支配個體的主導動機。一旦較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較高一層的需要便會占主導地位,支配個體的行為。

2.答案要點:

一、遺忘的原因的兩種解釋: (1)消退說: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

而逐漸減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結果。 (2)干擾說:遺忘是由于學習和回憶時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擾。

二、影響因素:不能回憶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線索。一個線索對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賴于以下因素(條件): (1)與編碼信息聯系的緊密程度。 (2)情境和狀態的依存性。 (3)情緒的作用。 教師招聘: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教育法考試試題 教師招聘:義務教育法 教師法 教育法考試試題

一、填空題

1、節假日補課是國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種非法行為。

2、社會主義主義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主要內容包括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

3、申請認定教師資格者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要在二級乙等以上標準。

4、參加繼續教育是中小學教師的權利和義務。

5、教師的考核應當堅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績為主,做到客觀、公正、準確。

6、所謂教師德性,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修養而形成的一種獲得性的內在精神品質。

7、施行義務教育的學校在教育教學和其它活動中,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8、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強未成年人法制觀念。

9、《教育法》規定,國家建立以財政撥款為主、其他多種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為輔的體制。

10、《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二、單選題

1、“學校下學年生源銳減,教師嚴重超編,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補課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學校另謀高就!”這種說法違反了——。(B) A、《學校管理條例》 B、《教師法》

2、教師之間要“謙虛謹慎,尊重同志,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維護其他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關心集體,維護學校榮譽,共創文明校風”。這是師德教育的——。(A)

A、“雙贏”協作原則 B、和平共處原則

3、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在教師對待教育事業的較高道德目標是——。(A) A、獻身于人民的教育事業 B、忠于職守,為人師表,積極進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師擔任職務應當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為——。(B) 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于____起開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二、單選(5分)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自( B )之日起開始實施。 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2、《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 B )第三十八號令公布的。 A、國務院令 B、主席令

3、國家實行( A )制度:中國公民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備本法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 A、教師資格 B、教師競聘上崗

4、( A )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保證,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 B、加強和改進法制建設

5、( A )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備《教師法》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 A、中國公民 B、世界公民

三、雙選題 (5分)

1、義務教育法總則第一條規定,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 制定本法,( AB ) A.憲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護法 D.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義務教育法規定,實施義務教育,不收 ( AB )。

A.學費 B.雜費 C. 書費 D.住宿費

3、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____ __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__ ____,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實際發展。 ( CD

2009年【網絡綜合教師招聘試題】:

一、單項選擇(每小題2分,共10分)

1、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B 轉變舊的學習方式; C倡導建構的學習;

D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2、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應做到( )。

A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

B讓學生自主選擇課程; C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

D充分地給學生傳授科學知識。

3、我國基礎教育新的課程管理制度是實行( )。

A國家統一管理制度;

B國家和地方二級管理制度; C 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制度

D學校校本管理制度。

4、“關注個體差異”就是根據學生實際存在的興趣愛好和能力差異( )。

A由學生自己決定如何學習;

B將學生按優中差分班教學;

C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D培養單科獨進的尖子。

5、新課程改革倡導( )的課程評價。

A強調學生學會學習;

B強調新的學習方式; C突出甄別和選拔功能;

D立足過程,促進發展。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新課程改革的心理學依據是( )理論和( )理論。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 ),( )。

3、新課程改革貫徹( )的工作方針,堅持( )的原則。

4、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是( )、( )、( )。

5、初中階段設置( )相結合的課程。

三、判斷并改錯(每小題2分,共10分。正確的劃“√”,錯誤的劃“×”,并將錯誤的改正)

1、開發校本課程就意味著要編寫教材。 ( )

改為:

2、教學實施中教師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 )

改為:

3、敘寫教學目標時,行為的主體應該是教師。 ( )

改為:

4、新課程把中小學教材由“審定制”改為“國定制”。 ( )

改為:

5、研究性學習關注的是研究的結果和學生的收獲。 ( )

改為:

四、簡答(本大題含3小題,共10分)

1、 敘寫教學目標時,行為目標陳述的四個要素是什么?(2分)

2、 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角色將發生哪些變化?(4分)

3、 新頒布的課程標準有哪些重要特點?(4分)

五、案例分析(每小題10分,共20分)

1、 某中學初二(3)班是全校有名的亂班,上課紀律混亂,打架成風。班上有一名“在野學生領袖”,喜好《水滸》人物打抱不平,常常“為朋友兩肋插刀”。

打架時,只要他一揮手,其他人就蜂擁而上。班上正氣不能抬頭,班干部顯得軟弱無力,全班同學的學習成績逐步下降。請分析說明:

(1) 如何將亂班教育轉化為優良的班集體?

(2) 如何正確對待和教育轉化“在野學生領袖”?

2、 有一次上課時,初二(3)班的劉強不好好聽課,而把旁邊的同學推來搡去,擾亂了課堂紀律。青年教師小李發現后先是高聲喝斥,說劉強是“害群之馬”,“朽木不可雕也”;又將劉強推出教室,罰站在樓道走廊。請分析說明:

(1) 小李老師的做法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的哪些要求?

(2) 小李老師侵犯了學生的哪些合法權益?

(3) 你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樣做才對?

六、作文(40分)

請閱讀下面一段材料:

孟二冬,男,1957年出生,中共黨員,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多年來,他嚴謹施教,精心育人,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他淡泊名利,潛心治學,出版了多部重要著作。2004年3月到新疆石河子大學對口支教,每周講授10學時必修課,同時還為中文系教師開設《唐代科考》選修課。一段時間后,他患上了嚴重的嗓子喑啞癥狀,盡管每天打針吃藥,他仍然堅持上課。校領導和老師們多次勸他休息,但他都微笑著說:“沒關系,我還能堅持。”2004年4月26日,他在劇烈的咳嗽中,堅持講完《唐代文學》最后一節課,倒在講臺上。近一年來,孟二冬在北京接受了三次大手術,但仍以頑強的毅力坦然面對

病痛折磨,堅持課題研究和指導研究生的工作。鑒于孟二冬同志的先進事跡,國家人事部和教育部決定授予孟二冬同志“全國模范教師”的榮譽稱號,并號召全國教育系統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向孟二冬同志學習。

請以“向孟二冬同志學習”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標題自擬,體裁不限,字數

數不少于1000字。

中學教師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單項選擇(每小題2分,共10分)

1、 D;

2、A;

3、C;

4、C;

5、D。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多元智力;建構主義。

2、積極互動,共同發展。

3、先立后破,先實驗后推廣;民主參與,科學決策。

4、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5、分科與綜合。

三、判斷并改錯(每小題2分,共10分)

1、×。改為:開發校本課程意味著展示學校的辦學特色。

2、√。

3、×。改為:敘寫教學目標時,行為的主體應該是學生。

4、×。改為:新課程把中小學教材由“國定制”改為“審定制”。

5、×。改為:研究性學習關注的是研究過程和學生的體驗。

四、簡答(共10分)

1、 行為目標陳述的四個要素是:①行為主體;②行為動詞;③行為條件;④表現程度。

2、 教師角色的變化:①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②教書匠→→→→→→→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③課程的執行者→→→→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④封閉型→→→→→→→開放型的社會型的教師。

3、 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特點有:

①努力將素質教育理論體現在課程標準的各部分之中;

②突破學科中心,構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課程體系;

教師教育學范文第3篇

Ⅰ、體育時事和相關項目的競賽規則及裁判法

2.規則

1)修改后的2006田徑規則

第120條:運動會工作人員

比賽裁判長:增加檢錄裁判長1人

總裁判長改稱為賽事主管 第125條:裁判長

1.應分別任命檢錄、徑賽、田賽、全能和外場裁判長(賽跑和競走)。如果徑賽裁判長在發令問題上的意見與發令員不一致,該裁判長可以決定相關事宜。

4.裁判長應對有關比賽的進行中的抗議和異議,包括發生在檢錄過程的任何事情作出裁決,有權對有不正當行為的運動員提出警告或取消其比賽資格。

第140條:任何堅固、勻質符合國際田徑設施手冊中有關規定的地面均可用于田徑運動。

(說明:如三級跳遠起跳板與落地區之間有跳遠的起跳板,就不能成為正式比賽的場地,因為其中有部分為不勻質地面。)

第140條:兼項---免跳 中退

3.如果一名運動員同時參加一項徑賽和一項田賽或多項田賽,有關裁判長每次可以允許該運動員在某一輪的比賽中,或在跳高和撐竿跳高的每次試跳中,以不同于賽前抽簽排定的順序進行試跳(擲)。如果該運動員后來在輪到其試跳(擲)時未到,一旦該次試跳(擲)的時限已過,將視其該次試跳(擲)為免跳(擲)。在跳高和撐竿跳高的比賽中。當所有 都完成了比賽,但是該運動員還沒有到場,并且給他的試跳時限已過,裁判長將視其為中退。 第143條:服裝------運動員的比賽上衣應前后顏色一致。 第168條:7.出現下列情況的運動員將被取消比賽資格:

(1)沒有跨越欄架;(2)在過欄瞬間其腳或退低于欄頂水平面;(3)跨越其他分道內的欄架;(4)裁判長認為運動員有意撞倒欄架。 第180條:試跳和試擲

5.除跳高和撐竿跳高外,在其他田賽項目中,如參加運動員多于8人,則每名運動員均有3次試跳(擲)機會,有效成績最好的前8名運動員可再試跳(擲)3次。(注:如某項比賽有10人參加比賽,前3次試跳(擲)后,其中4人3次都犯規,無有效成績,那么參加決賽的人數只能是6人。)

在跳高和撐竿跳高外的其他田賽項目中,前3次試跳(擲)結束后,應對運動員的成績排序,第

4、5次的試跳(擲)順序,應與前3次試跳(擲)的排名相反。最后一輪的試跳(擲)順序應與前5次試跳(擲)后的排名相反。

8.跳高應成績相等且涉及第一名的處理原則:在造成其成績相等失去了繼續試跳權利的最低失敗高度上,每人再試跳一次。如有關運動員都跳過或都未跳過仍不能判定名次,則橫桿應提升或降低:跳高為2厘米。他們應在每個高度上只試跳一次,直到分出名次為止。有關運動員必須參加決定名次的每次試跳。

第182條:跳高----如果運動員在試跳中一只腳觸及落地區,而裁判員認為他并未從中獲得利益,則不應因此原因判該次試跳失敗。 第185條:跳遠

比賽 1.出現下列情況,應判為試跳失?。?/p>

(1)在未做起跳的助跑中或在跳躍中,運動員身體任何部位觸及起跳線以前的地面; (2)從起跳板兩端之外起跳,無論是否超過起跳線的延長線;

(3)觸及起跳線和落地區之間的地面; (4)在助跑或跳躍中采取任何空翻姿勢

(5)在落地過程中觸及落地區以外地面,而落地區外的觸地點較落地區內的最近觸地點更靠近起跳線

(6)離開落地區時,運動員在落地區外地面的第一觸地點較落地區內最近觸地點和在落地區內因身體失去平衡而留下的任何痕跡更靠近起跳線。

注(4):如果運動員以正確方式離開落地區,再向后穿過落地區不算犯規。

跳遠的規則也適用于三級跳遠 第187條 擲項目通則

14.注:如果在試擲過程中未違反有關規則,鐵餅或鏈球出手后其任何部分撞擊了護籠均不算失敗。 16.鉛球、鐵餅、鏈球球體和標槍槍尖第一落地時觸及了落地區角度線以外,將判為失敗。 第193條:

(2)只有標槍的金屬槍尖先于標槍的其他部位觸地,試擲方為有效。

田 徑 規 則 全能項目的規則

女子七項全能賽程兩天,比賽項目依次是:第一天100米欄,跳高,鉛球;第二天200米賽跑,跳遠,標槍和800米賽跑。男子十項全能賽程也是兩天:第一天100米賽跑,跳遠,鉛球,跳高和400米賽跑;第二天110米欄,鐵餅,撐竿跳,標槍和1500米賽跑。

競賽得分:十項全能選手和七項全能選手的得分基于他們在每一項比賽中的表現,最后總成績最高的人獲勝。因此運動員只有每項比賽都有上佳表現而不是偏重一項才能最終獲得冠軍。實際上,人們設計了復雜的計分系統以保證在一項比賽中占盡優勢的運動員的得分不會高于在幾項比賽中成績都較好的運動員。每一項比賽的得分都取決于該項目的評分標準,奧運會根據世界紀錄制定出一個得分對應表格,由選手的成績在表格中換算成分數,然后相加得出總分。例如: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金牌得主美國的丹-奧布里恩100米賽跑10.57秒得959分,跳遠7.99米得1058分,鉛球815分等等。它的總分是8817分,只比他1992年創下的世界紀錄8891分差了一點。

根據同樣的想法,奧運會有了獨立的女子比賽比分換算表。美國的喬安娜—科斯仍舊保持著她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創下的總分7291分的世界紀錄。

項目簡介 :在徑賽項目中除了1500米和800米以外,選手們依他們的個人最好成績排定比賽順序。而作為十項全能和七項全能的最后一項比賽1500米和800米,排序方法則是由前9項或前6項的總成績依先后順序列定。而在田賽項目中,運動員則根據他們該項目的個人最好成績分成兩組。

規則: 十項全能和七項全能中各項比賽規則與單項比賽基本相同,但有一些小差別: 運動員在單項賽跑項目中若搶跑兩次則被罰退出比賽,但全能比賽三次搶跑才處罰。新的世界紀錄或奧運會紀錄要求比賽時風速不能超過2米/秒,全能比賽則是4米/秒。具體規則可以參照各個單項比賽規則。

跳高和撐竿跳

項目簡介: 跳高要求運動員單足起跳,要跳過橫桿且不能將其碰下支撐桿。撐竿跳也一樣。每次比賽由主裁判設定起始高度,跳高橫桿每輪至少升高2厘米,撐竿跳則是5厘米,直到剩下最后一個人。跳高運動員和撐竿跳運動員可以自己選擇何時起跳或過桿。他們如果三次試跳同一高度失敗就會被淘汰。他們成功越過的最高高度就是他們的最終成績。

平局:在跳過某些高度時要注意策略。如果兩個人成績并列,打破平局的辦法一般有兩種:首先看誰通過同一高度使用的次數少;其次是看哪個人在全部比賽過程中失誤的少。如果還是平局,比賽就產生并列冠軍,除非沒那么多金牌。

決勝局:決勝局比賽按以下規則舉行。每個平局中的競爭者只許跳一次,從最低高度開始淘汰。如果運動員全過則上升高度,如果所有運動員都沒過則下降高度,直到只剩一名運動員在淘汰中生存下來。

初賽:跳高和撐竿跳比賽分兩輪進行。初賽一般分兩組,其目的是決出參加決賽的12名運動員。比賽之前有一個自動的資格測試,任何運動員只要達到這個標準將自動進入決賽。如果少于12人通過資格測試,未達標者中成績最好的則進入決賽以填補人數的空缺。

測量尺度:在跳高和撐竿跳比賽中,所有的尺度都以厘米為單位,從地面量起到橫桿最低部分的最高點處。

跳遠和三級跳

項目簡介:跳遠和三級跳都是由兩部分組成即一段長距離的助跑和盡可能遠得向著陸區域的跳躍。在三級跳中運動員從起跳線起要三步入坑,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這意味著他們必須首先踏下最終將起跳的腳,而后大跨步換腳,最后躍入坑內。在兩項運動中,只有運動員最好的那次成績被記錄下來。三輪過后,前8名進入最中三輪的角逐。接著他們按前三輪排名的相反順序出場比賽。

平局:任何平局都由比較次好成績決出勝負。如果還不能解決問題,就比較第三好的成績,以此類推。如果還是平局,就是并列冠軍,除非金牌不夠發。如果不能并列,那么運動員就繼續比賽直到分出勝負。

測量尺度:跳遠距離的測量是從起跳線遠端量起到跳遠運動員在沙坑中留下的最近痕跡為止。如果出現非整數的情況,則長度數值應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厘米數。

犯規:如果運動員踏過了跑道盡頭的起跳線,或者碰到了沙坑最近標記后面的坑外場地就構成了犯規。后一種情況常常發生在運動員想伸出手支撐身體以維持平衡的時候。

風速助力:跳遠或者三級跳的成績在順風風速超過7.2公里/秒的時候不能承認為新的世界紀錄。

其他的規則:如果運動員在跳躍時遇到障礙,裁判員可以判妨礙并給與第二次試跳機會。運動員在比賽期間可以離開賽區,但必須經過裁判的批準并由裁判陪同離開。比賽進行過程中運動員不能接受幫助。除非是經過指定的醫務人員進行身體檢查或者與不在比賽區里的個人進行交談或其他通訊聯絡。裁判可以因運動員超過比賽時間限制而不按規定跳躍判罰試跳無效。如果在時間用盡前已經起跑則成績算數。

競賽場地

跳高 :在跳高比賽中,跳高運動員從起跑點到橫桿下有20米長。橫桿有4米長,不超過4公斤重,由兩根豎桿支撐。跳高運動員會落到一個很大很柔軟的泡沫墊子上。

撐竿跳:在撐竿跳比賽中,撐竿跳運動員助跑距離有40米長,起跳時將他們的撐竿伸出,插向跑道盡頭一米長的凹陷槽。凹陷槽的槽面向跑道盡頭加深,最深處達20厘米。凹陷槽呈錐形,以便在跑道盡頭卡住撐竿。撐竿很平滑,并且按運動員需要的長度和粗細來制作。撐竿跳的橫桿與跳高橫桿基本相同,但為了安全它更輕一些。撐竿跳運動員也會落到一個軟泡沫墊子上。

跳遠和三級跳:跳遠和三級跳的助跑至少40米長。犯規線是20厘米寬的起跳板的遠端線,跳遠運動員落到長方形的柔軟、潮濕的沙坑里。在跳遠比賽中,沙坑離起跳板有1到3米遠;在三級跳比賽中,男子比賽的沙坑離起跳板13米遠,女子比賽則是11米遠。起跳板遠端有一道粘土制作的犯規線以辨別運動員是否在起跳時犯規。

跑 類

分輪和分組:比賽被分成兩輪、三輪或者四輪進行,主要依據參賽者數目而定。每組比賽的前兩名賽跑運動員可以進入下一輪比賽,在很多比賽項目中小組第三也可以出線。預備賽采用交叉排序法排定分組的結果,這種方法規定按成績排名將排名靠前的運動員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小組中去。成績排名是根據運動員在上賽季的最好成績排出的。在其后的各輪比賽中,分組依據運動員在前一輪的比賽成績。如果可能,相同國家運動員應該分到不同的組中去。

跑道規則:運動員在所有短跑比賽、110米跨欄和4乘100米接力賽中自始至終都必須留在自己的跑道里。800米和4乘400米接力賽起跑是在自己的跑道里,直到運動員通過標志可以串道的分離線才能離開自己的跑道。在小組第一輪比賽中,運動員被排在哪一個跑道上是由計算機自由排列出來的。其后的各輪比賽,跑道的選擇依據運動員在上一輪的比賽成績而定。這個規則的目標是讓更優秀的運動員可以排在靠中間的跑道上,好的跑道是第

3、

4、

5、6號跑道,它們應由排名前4位的運動員分別占據。第

1、

2、

7、

8、道則由后4名占據。

起跑 :發令員的槍一響,賽跑就開始了。發令員首先要保證運動員的起跑姿勢正確,然后喊一聲“各就各位”和“預備”,最后發令槍響。如果由運動員搶跑發令員就會宣布起跑犯規。如果犯規的運動員再次搶跑就會被取消參賽資格。不過十項全能和七項全能規定三次犯規才取消資格。參加短跑比賽的運動員(從100米到400米)和接力賽的第一棒運動員都必須使用起跑器。800米以上的賽跑項目是站立式起跑,發令員只喊“各就各位”,然后就發槍。

獲勝 :勝者是第一個身體觸到終點線的運動員。如果兩個運動員競爭進入下一輪的權利,在比賽中兩人撞線時間相差少于千分之一秒則兩人可以同時進入下一輪。如果時間差的測量實現不了,就由抽簽決定誰進入下一輪。如果決賽中出現這樣的情況,裁判可以安排兩名運動員單獨重新比賽一次,如果這樣不可行就產生并列冠軍。

接力賽 :在所有的接力賽中運動員必須在20米的交接棒區域里完成交接棒。完成交接棒后,運動員必須留在本隊的跑道中直到各隊交接棒全部完成,否則會被取消比賽資格。如果運動員在接力比賽中掉棒,只有他本人能將棒重新撿起。運動員可以離開自己的跑道撿棒但不能妨礙其他運動員的比賽。

風速助力 :在短跑或跨欄比賽中如果順風風速超過2米/秒(7.2公里/秒)那么比賽創造的成績就不能成為新的世界紀錄。

環形跑道 :環形跑道是橢圓形的,有400米長,內部劃著跑道線。環形跑道內沿有5厘米高的邊線,跑道線之間間距1.22米到1.25米。賽跑按逆時針方向進行,環形跑道從內向外依次是第1至8號跑道。

公路賽 :悉尼奧運會的公路賽準備做一個改動。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將女子20公里競走比賽削減到10公里,而本屆奧運會準備恢復到20公里。這一比賽項目被列入了比賽日程,日程中還有男子20公里競走、50公里競走以及男子、女子馬拉松比賽。馬拉松和競走項目與跑道項目不同,運動員只要在裁判的監督下可以離開賽跑路線,如果不在監督下離開就會失掉比賽資格。

起跑:每個公路項目都是個人參賽并且不需要選拔賽。當發令員召集運動員到出發線以后,運動員可以在出發線上自由選擇出發位置。發令院槍響以后比賽開始,任何人兩次搶跑都會被罰失去比賽資格。

取勝:誰的身體第一個觸到終點線,誰就是比賽的第一名。

飲料站:任何公路賽的參賽者都可以得到場外幫助,但對此有嚴格的規定。在比賽的起點和終點都提供水和其他飲料,飲料站在比賽路線上每隔5公里設置一個。飲料放在運動員經過時很容易拿到的地方。運動員可以準備他們自己的用水,并且可以提議在他們要求的地方設置飲料站。飲用水和濕海綿提供站設置在兩個飲料站之間。在那里長跑運動員和競走運動員經過時可以取到飲用水,還可以從海綿中擠水沖洗頭部,起到冷卻作用。除了已經設置的站點之外,運動員不能從比賽線路上其他地方獲得飲料。

競走比賽的規則

競走比賽有兩個核心規則。競走運動員使用與眾不同的步法,看起來很特別,但這種步法是規則規定的。首先,一個競走運動員必須始終保持有一直腳落再地面上。第二,從前進腳落地的一刻起直到腿部達到垂直的姿勢,腿部必須保持直線,膝蓋不能彎曲。有9名裁判分布在比賽線路上監督任何運動員的犯規動作。他們不使用電子設備幫助判斷,因為規則規定參賽者要由裸眼監督。當 4

裁判看到競走運動員將要犯規時就提醒他一次。提醒一般是通過在道路兩邊向犯規者出示白色標志來表示的,此后裁判員會通知主裁判。如果三個裁判都警告了同一運動員,他(她)就會被罰出局。

其他規則

比賽中裁判可以將推撞或者阻礙他人的運動員罰出。跑道徑賽中運動員自愿離開跑道的不可以繼續比賽。跑道徑賽過程中除了5000米以上長度的比賽以外,運動員不能接受幫助或者建議。5000米以上的比賽如果天氣情況允許可以提供飲料和海綿。

投擲項目的規則

女子鏈球項目將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首次列為正式項目,這樣一來在投擲項目上就真正實現了男女平等??墒窃阢U球、鐵餅和標槍等項目上還存在著一些細節上的差別。因為無論在投擲物的重量還是在尺寸上,男、女項目都是不同的。

項目簡介:奧運會投擲項目由六輪組成。在古代奧林匹亞運動會上標槍是比賽精確度的,比賽距離是現代奧運會規定的。標槍是四大類投擲項目中唯一允許助跑的。每一個比賽項目都只紀錄運動員在比賽中最好的一個成績。三輪過后,每個項目的前8名進入決賽的三輪比賽,比賽順序由前三輪的比賽名次反序排列而成。

平局:如果出現平局,就比較運動員們第二好的成績;如果還是一樣,就比較第三好的成績,以此類推。如果平局還存在,兩名運動員就是并列第一。如果必須決出勝負,那么運動員就繼續比賽直到分出勝負。在所有的投擲項目上,如果出現分數就將這一距離四舍五入到離測量距離最小的厘米數。

時間限制:參判可以判運動員在投擲時的“無理”拖延,處罰是減少投擲一次。但是如果運動員在時間用盡前將物體投出,那么成績予以保留。投擲比賽的時間限制一般是一分鐘。

其他規則:參賽者可以在動作中途放棄并從新開始,前提是運動員沒有將投擲物投出或者把腳踏出投擲圈、跑道以外。如果運動員在投擲過程中受阻,裁判應當判阻礙并給與第二次投擲機會。參賽者可以在比賽期間離開比賽區域,但必須由裁判許可并由裁判陪伴。比賽進行過程中,運動員不能接受協助,除非是經過裁判允許的醫療檢查,也不能與賽場外的人交談或者通訊。標槍運動員不能在投擲后轉身完全背對他投出的標槍。完成投擲后,鏈球、鐵餅和鉛球運動員必須從投擲圈后面退出。

器材

標槍 :標槍有三部分,槍身、槍頭和握柄。槍身是光滑的金屬桿,兩端逐漸變細。槍透是固定在槍身前端的鋒利的金屬尖。握柄包住了整個槍身的重心。男子標槍大約2.6-2.7米長,至少800克重;女子標槍大約2.2-2.3米長,至少600克重。

鏈球:鏈球也由三部分構成—球體、金屬鏈和把手。球體在男子比賽中是一個直徑110毫米到130毫米的圓球,女子是95到110毫米。金屬鏈的直徑是3毫米,它的兩端由彎曲的把手相連接。男子鏈球整體重約7.26公斤,長約117.5-121.5厘米。女子鏈球至少4公斤重,約116-119.5厘米長。

鉛球:鉛球很重很圓,是一個表面光滑的金屬球。在男子比賽中,鉛球直徑必須在110-130毫米之間,女子則在95-110毫米之間。

鐵餅:鐵餅是一個木質圓盤加上金屬包邊,它的上下兩面都一樣光滑,中心是平的。男子鐵餅重約2.005-2.025公斤,直徑21.8-22.1厘米。女子鐵餅重約1.005-1.025公斤,直徑18-18.2厘米。

投擲區

鐵餅、鉛球、鏈球:在鐵餅、鉛球、鏈球比賽中運動員都是在投擲圈中站立開始投擲。投擲圈外圍是鐵鑲的邊,有6毫米厚,頂端涂白。在投擲時,運動員不能接觸鐵邊的頂端或者投擲圈以外的地面。鉛球和鏈球的投擲圈直徑2,135米,鐵餅的投擲圈稍大一點,直徑2.5米。圈內地面由水泥或者有相似的硬度又能防滑的物質構成,它的高度略低于地面高度。鉛球投擲圈的正前方放著一 5

個木質的擋板1.21-1.23米長,它是用來防止運動員滑出圈外的。運動員可以碰擋板的內側,但不能碰擋板的頂部。

標槍:標槍的投擲是完全不同的。參賽者要在投槍前跑30-36.5米長的一段距離。在助跑的跑道兩邊有兩條邊界線,邊界線的頂端是一個金屬或者木質的弧形,投擲者必須在弧形后面將標槍投出。

著陸區:在所有四種比賽中,著陸區都是由煤渣、草坪或者其他能留下印記的物質構成的平坦區域。每一個扇區由5厘米寬的白線分開。在鉛球、鏈球和鐵餅比賽中,著陸區的扇面角度是40度,而標槍比賽是29度。

2)2004年籃球規則修改部分

1、第六條 隊長:職責和權利

取消:由隊長指定未規定的罰球隊員的罰球隊員。

(改為由教練員來指定罰球隊員)

2、第七條 教練員:職責和權利

增加內容:(1) 只有教練員一人可以在球隊席區域保持站立。(助理教練員不允許) (2) 由教練員來指定未規定的罰球隊員。

3、第九條 比賽或節的開始或結束

增加內容:(1) 第一節跳球開始,其他節或決勝期都是擲球入界開始。 (2) 對所有的比賽,在秩序冊的命名的第一隊(主隊)應擁有記錄臺左側的球隊席和它的本方球籃(坐左打右)。如雙方同意,可以互換,球隊席和球籃可以分開換。

取消內容:主隊有權選擇球隊席和球籃。

4、第十三條 跳球和交替擁有

增加內容:明確只有第一節跳球開始比賽,其他節和決勝期都是擲球入界開始。

增加內容:在開始一節的最初的擲球入界中,在球已被置于擲球入界隊員可處理后,但在球觸及場上隊員之前,如果這樣的犯規發生,那么,則被認為是發生在比賽時間內并相應的被處罰。

5、第十三條 如何打球

增加內容:在一次傳球或籃板球中,從下方伸手穿過球籃并觸及球是違例。

6、第十九條 替換

取消內容:一次違例后,沒有擲球入界球權的隊不允許替換。

增加內容:(1)違例后,雙方都可以替換。 (2)如果在一次要登記的暫?;虮荣愋菹⑵陂g中請求替換,該替補隊員必須在進入比賽前向記錄員報告。

7、第二十三條 隊員出界和球出界

增加內容:在爭球期間,如果隊員移動到界外或他的后場,一次跳球情況發生。

8、第二十四條 運球

規則解釋:隊員故意擲球打籃板,球在沒有觸及另外一隊員之前,他再次觸及球,認為這是運球一次。

9、第二十八條 8秒鐘

增加內容:當先前已控制球的隊由于下列情況的結果被判在后場擲球入界時,8秒鐘周期應以任何剩余的時間繼續,如:球出界了;一名同隊隊員受傷了;一次跳球情況;一次雙方犯規;雙方球隊的相等罰則抵消。

10、第二十九條 24秒鐘

增加內容:(1)球在空中,24秒鐘信號響,球未碰籃圈,一次違例發生,除非投籃隊的對方隊員即時和清楚地獲得了控制球,在此情況下,信號應被忽略,并且比賽應繼續。然而如果根據裁判員的判斷,控制球隊已被置于不利,比賽應被停止,24秒鐘裝置應被糾正,并且把球判給該隊。

11、第三十七條 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增加內容:當一名隊員被登記了2次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時,該隊員也應被取消比賽資格。

12、第三十八條 技術犯規

增加內容:重要罰則的改變:都是兩罰一擲(所有技術犯規一樣) 如果一次技術犯規發生:

——由一名隊員,應給他登記一次技術犯規,作為隊員犯規并作為全隊犯規之一計數;

——由一名教練員‘C’,助理教練員‘B’,替補隊員‘B’或隨隊人員‘B’,給教練員登記一次技術犯規,并不作為全隊犯規之一計數。

新概念:倒下(假摔)以偽造一次犯規的隊員可被判罰技術犯規。

13、第四十四條 可糾正的失誤

新概念:如果失誤造成不應得的罰球或不該罰球的隊員執行罰球,作為失誤的結果而執行了的罰球應被取消,并且比賽應按下列所述,重新開始:(失誤已造成)

(1) 如果失誤之后比賽計時鐘沒有開動,應將球判給罰球被取消的隊擲界外球;

(2) 如果失誤之后比賽計時鐘已開動,并且:

A、在失誤被發現時間控制球的隊與失誤發生時間控制球的隊是同一隊;或在失誤被發現時間任一隊都沒有控制球,應將球判給失誤時間有權擲球入界的隊。

B、如果比賽計時鐘已開動,并且在失誤被發現時間控制球的隊是在失誤發生時間控制球隊的對方,一次跳球情況發生。

C、如果比賽計時鐘已開動,并且在失誤被發現時間包含罰球的犯規罰則已被判給,罰球應執行,并將球判給在失誤發生時間控制球的隊擲球入界。

Ⅱ、各學段體育新課改相關的教學要素 第一部分 總論

1. 課程性質: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它是對原有的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標的一門課程。

2. 課程價值: 1.增進身體健康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4.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

3. 課程基本理念 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2)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3)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4)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4. 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根據課程目標與內容劃分學習領域(將課程學習內容劃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

2)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劃分學習水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別相當于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和高中學段學生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

3)根據可操作性和可觀察性要求確定具體的學習目標 4)根據三級課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課程內容的選擇性

5)根據課程發展性要求建立評價體系(標準》把學生的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納入學習成績評定的范圍,并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 5.名詞解釋

體育與健康課程

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它是對原有的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標的一門課程。它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

體育

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結合日光、空氣、水等自然因素和衛生措施,達到增強體能、增進健康、豐富社會文化娛樂生活為目的的一種社會活動。體育對于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和發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指在學校教育環境中,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使他們形成體育鍛煉意識,提高體育活動能力,增進健康的教育活動。體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內容。

健康

指不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并且在身體、心理和社會各方面都完美的狀態。一個人只有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保持良好的狀態,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體育是促進健康的重要手段。

身體健康

指人的體能良好、機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狀態。作為學習領域的身體健康,要求學生了解與運動有關的營養、環境、衛生保健等知識,發展體能,提高身體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

包括兩層含義:一種是指心理健康狀態,個體處于這種狀態時,不僅自我感覺良好,而且與社會處于契合和諧的狀態;另一種是指維持心理健康、減少行為問題和精神疾病的原則和措施。體育活動對于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為學習領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學生學會通過體育活動調節情緒狀態,增強自尊和自信,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社會適應 指個體為了適應社會生活環境而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或態度的過程。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際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譽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這些需要的滿足,都依賴于個體的社會適應,同時,它們又能促進個體的社會適應。個體社會適應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適應性行為,通常表現為順應、自制、同化、遵從、服從等具體的順應方式。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其社會適應能力會提高。作為學習領域的社會適應,要求學生培養良好的合作和競爭精神,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學會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

運動參與

指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與行為表現。經常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可以培養和發展對運動的興趣和愛好,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使體育活動成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學習領域的運動參與,要求學生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掌握科學健身的知識與方法,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

運動技能

指在體育運動中有效完成專門動作的能力,包括神經系統調節下不同肌肉群間的協調工作的能力。作為學習領域的運動技能,要求學生學習、掌握和運用基本的運動知識和技能,形成一定的運動特長,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體能

指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身體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體能包括與健康有關的體能和與運動技能有關的體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韌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體成份等,后者包括從事運動所需要的速度、力量、靈敏性、協調性、平衡、反應等。其中一些體能成份既是與健康相關的體能,又是提高運動技能所需要的體能。

學習領域

指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按學習內容性質的不同劃分的學習范疇。本《標準》將學習內容劃分為五個領域: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領域目標

指期望學生在特定學習領域達到的學習結果。課程目標通過各個領域目標的達成而實現。

水平目標

指不同階段學生在各個學習領域中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本《標準》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和學習內容的特點,設立了六個學習水平,每個學習水平都設立了明確的學習目標。領域目標是通過水平目標的達成而實現的。

地域性運動項目 指流行于某些區域的、帶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傳統的運動項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氣候條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區或民族中流行的運動項目。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1.課程目標

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學生將: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2.學習領域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

1)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2)用科學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 運動技能目標

1)獲得運動基礎知識;2)學習和應用運動技能;3)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4)獲得野外活動的基本技能

身體健康目標

1)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2)發展體能;3)具有關注身體和健康的意識;4)懂得營養、環境和不良行為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心理健康目標

1)了解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認識身心發展的關系;2)正確理解體育活動與自尊、自信的關系;3)學會通過體育活動等方法調控情緒;4)形成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品質。

社會適應目標

1)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2)學會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

第三部分 內容標準

1.學習領域一 運動參與 (在1~6年級,要著重讓學生體驗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在中學階段,要注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

1) 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 水平四

積極參與體育活動

達到該水平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自覺參加體育與健康課的學習;積極參與課外的各種體育活動;充分利用各種條件(如多功能健身器或床、桌、椅等)進行體育活動。 2) 用科學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 水平四

合理安排鍛煉時間,掌握測量運動負荷的常用方法

達到該水平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知道合理安排鍛煉時間的意義;合理安排鍛煉時間;運用脈搏測定等常用方法測量運動負荷。

2.學習領域二 運動技能(義務教育階段,不過分追求運動技能傳授的系統和完整,不苛求技術動作的細節;高中階段,應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一兩種運動項目進行較系統的學習,發展運動能力。)

1) 獲得運動基礎知識 水平四

了解所學項目的簡單技戰術知識和競賽規則

達到該水平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了解基本技術的知識;了解簡單戰術的知識;了解所學運動項目的競賽規則。 觀賞體育比賽

達到該水平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觀看并討論現場體育比賽和表演;觀看并討論電視中的體育比賽和表演。

2) 學習和應用運動技能 水平四

發展運動技戰術能力

達到該水平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基本掌握一兩項球類運動中的技戰術;完成一兩套武術套路或對練;完成一兩套技巧項目動作或器械體操動作;完成一兩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幾項主要的田徑運動技能;基本掌握一兩種地域性運動項目的技術。 3) 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 水平四

注意運動安全

達到該水平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對安全和不安全的運動行為作出區分和評價;用安全的方法運動;在運動中避免粗野和魯莽動作. 4) 獲得野外活動的基本技能 水平四

在有指導的情況下順利完成集體野外活動

達到該水平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了解在野外識別方向的一般知識和方法;學會一兩種野外常見的運動方法,如游泳、自行車、滑冰、滑雪、劃船等;參加有組織的野外活動,如野營、遠足、登山、旅行等。 3.學習領域三 身體健康

1)發展體能 水平四

發展速度、有氧耐力和靈敏性

達到該水平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通過多種練習(如短距離跑和反復跑等)發展位移速度;通過多種練習(如定時跑、定距跑、跳繩等)發展有氧耐力;通過多種練習(如球類運動等)發展反應速度和靈敏性。 2)具有關注身體和健康的意識 水平四

理解體育鍛煉對身體形態和機能的影響

達到該水平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認識和理解體育鍛煉對身體形態發展的影響;認識和理解體育鍛煉對身體機能發展的影響;

根據自己的生理特點,了解在體育活動中應注意的事項。 3) 懂得營養、環境和不良行為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水平四

初步學會選擇有利于健康的營養食品

達到該水平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知道營養需求與年齡、性別、身體活動等的關系;初步學會選擇有利于健康的營養食品;初步學會選擇適合運動需要的健康營養食品。

知道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

達到該水平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知道飲食、體育鍛煉對控制體重的作用;認識吸煙、酗酒和吸毒的危害。 4.學習領域四 心理健康

1) 了解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認識身心發展的關系 水平四 自覺通過體育活動改善心理狀態

達到該水平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在學習壓力大或煩惱時進行體育活動;選擇參加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體育活動;選擇參加有助于獲得運動愉快感的體育活動;選擇參加有利于人際交往的體育活動。 2) 正確理解體育活動與自尊、自信的關系 水平四

通過體育活動樹立自尊和自信

達到該水平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了解自尊和自信的意義;認識體育活動對自尊和自信的影響;通過積極的體育活動,逐步增強自尊和自信;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適宜的自信心。 3) 學會通過體育活動等方法調控情緒 水平四

學會其他調節情緒的方法

達到該水平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學會肌肉放松的方法;學會自我暗示的方法;學會呼吸調節法;學會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4) 形成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品質 水平四

根據自己的運動能力設置體育學習目標

達到該水平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正確評價自己的運動能力;了解實現目標時可能遇到的困難;設置合適的體育學習目標。 5.學習領域五 社會適應 (在1~6年級,應著重幫助學生了解一般的游戲規則,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并表現出一的合作行為;在7~9年級,應注重學生對運動角色和體育道德行為的識別,注重培養學生對媒體中的體育與健康信息作出簡單評價的能力;在高中階段,要關注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增強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使他們學會通過多種途徑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

1) 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 水平四

理解不同運動角色的任務,識別體育中的道德行為

達到該水平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在體育比賽中,與同伴合理分配角色;指出體育活動中的不道德行為。 2) 學會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 水平四

簡單評價媒體的體育與健康信息

達到該水平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知道一些體育名人并能對他們進行簡單的評價;簡單評價一兩個體育節目或欄目。

第四部分 實施建議

1. 地方和學校課程實施方案的制訂

1)正確認識與把握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體系(三個層次遞進關系為:課程目標--領域目標--水平目標)

2)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制訂地方課程實施方案 3)針對各校實際編制學校課程教學方案 2.在制訂教學方案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根據五個學習領域的目標制訂學年教學目標。在確定學年教學目標時,既要有運動參與、運動技能和身體健康的目標,也要有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目標。

2)根據"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及學校場地、器材的條件來確定每個學年的教學內容及各項教學內容的時數比例。

3)根據年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安排制訂年度教學計劃。

4)根據年度教學計劃制訂學期教學計劃和單元教學計劃。

5)根據學期教學計劃和單元教學計劃,制訂課時計劃。 3.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符合以下要求:

1)符合學生身心發展、年齡和性別特征; 2)運動形式活潑,能激發學習興趣; 3)具有健身性、知識性和科學性; 4)對增強體能、增進健康有較強的實效性; 5)簡單易行。 4.定教學內容的時數比例有:實踐性原則;靈活性原則;綜合性原則;

5.在教學內容的組合和搭配上,1~6年級的低、中年級,可采用復式單元進行教學,即一個單元可采用兩項或兩項以上的教學內容。7年級以上可多采用單一教學單元進行教學,即一個單元一個教學內容。高中階段的單元教學時數可更長一些,如專項選擇課可以半學期或一個學期為一個教學單元。

6.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

(1)班級教學(行政班、男女分班)與分組教學 (隨機分組、同質分組、異質分組、選項式分組、友伴型分組、幫教式分組、按興趣愛好分組)。 (2)組織教學的靈活性。 7.體育設施資源的開發途徑

1)發揮體育器材的多種功能;2)制作簡易器材;3)改造場地器材,提高場地利用價值 ;4)合理布局學校場地器材;5)合理使用場地器材。 8.如何開發課程內容資源

1)現有運動項目的改造;2)新興運動項目的引用;3)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資源的開發。 9.教材編寫的原則

1)教育性原則 2)健康性原則 3)興趣性原則 4)發展性原則

Ⅲ、各學段教材教法及專業知識的理論和應用 1.初中段教材內容結構

1)身體健康

2)運動參與

4)社會適應

3)心理健康 5)運動技能

田徑:1.跑(快速跑、耐久跑、合作跑、障礙跑)2.跳躍(發展跳躍能力的練習、跨越式跳高或其他姿勢的跳高、蹲踞式跳遠或其他姿勢的跳遠)3.投擲(發展投擲能力的練習、發展力量素質的練習、飛碟、飛鏢、打靶、保齡球游戲等。)

籃球:1.籃球的基礎知識(籃球運動的起源與發展、籃球運動的特點與價值、籃球運動的發展趨勢、籃球運動規則簡介)2.籃球的基本技術(雙手胸前傳接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原地或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原地跳起單手肩上投籃、行進間低手投籃、傳接配合、二攻一配合、半場人盯人防守)

排球:1.排球基本知識 2.正面下手發球 3.正面雙手墊球 4.正面雙手傳球 5.原地正面屈體扣球 6.低網正面屈體扣球 7.“中一二”進攻戰術 8.教學比賽。

足球:1.簡介足球運動的基礎知識 2.熟悉球性的各種練習 3.學習踢球、停球、運球、搶截球、頭頂球、擲界外球等幾項主要的足球基本技術 4.學習簡單的個人進攻和防守的戰術,以及“二過一”、“三打二”等簡單的局部戰術 5.教學比賽。

體操:1. 隊列和體操隊形 2.中學生廣播體操 3.徒手體操基本動作 4.徒手操成套動作 5.輕器械體操1~2套 6.攀爬等實用技能

技巧:

單杠:1. 低單杠,一單腿蹬地翻身上 2. 掛膝擺動上 3.支撐──單腿擺越成騎撐──還原成支撐 4. 支撐后擺挺身下 5.掛膝后回環一周半成掛膝懸垂(男生) 6.支撐后擺轉體90度下 7. 聯合動作。

雙杠:1.在一條杠或兩條杠上的移動2.支撐擺動3.分腿坐前進4. 外側坐越兩杠直角下5.支撐前擺下6.支撐后擺轉體180度成分腿坐7.支撐后擺挺身下8.聯合動作:杠端跳上分腿坐──前進一次擺動成外側坐──越兩杠直角下9.成套動作:杠端跳上分腿坐──前進一次經擺動成分腿坐──杠前撐杠并腿后擺,進杠前擺──后擺轉體180度成分腿坐──彈杠并腿前擺,進杠──支撐后擺挺身下。

武術:1.健身拳 2.健身棍 3.對練

健美操:1.手臂方位組合。2.身體步法組合。3.跳步組合。4.方位姿態操。5.雙人健美操 舞蹈:1.古典舞基本手位組合 2.成品舞蹈《幸福的馬兒》

游泳:1.熟悉水性(水中行走、呼吸、漂浮、踩水)2.蛙泳(蛙泳腿、蛙泳手、手腿配合游)3.爬游 (爬泳腿、爬泳手、爬泳的完整配合) 野外活動:1.野營 2.遠足 3.登山 2.教法例證

1)體育課上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尊自信?

(1) 使學生了解什么是自尊自信??梢跃C合運用引用名人名言法或舉實例法引出自尊自信的概念。例如,教師可以引用著名運動員鄧亞萍“我自信”的名言,也可以舉大發明家愛迪生的例子,進而引出自尊自信的概念。

(2)體育教師應有意識地創設愉悅的體育運動場景,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相互悅納、認同和鼓勵。教師的示范作用是極為重要的。例如,在體育教學中,一個學生沒有成功地完成技術動作時,教師應帶動全體同學給這位學生加油鼓勁。當一個學生成功地完成了技術動作或運動水平有了進步時,教師應帶動大家大聲地向這位學生喝彩。

(3)教師可以與學生通過攜手設定運動難度和強度,引導學生通過不斷克服運動中的困難(如障礙物、速度、遠度等)來提高自尊與自信。當一個學生成功克服困難后,教師帶動其他學生共同向這位學生表示祝賀和鼓勵。

(4) 在整個體育實踐教學課中,教師都應有意識地創設愉快的運動環境,營造同學間相互悅納和支持的氛圍;教師還應依據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設置適宜的階段學習目標(應結合目標設置策略的內容),使學生在克服困難中,培養自尊自信。

2)發展跳躍能力的練習有哪些?

發展跳躍能力的練習有:蹲跳起、單腳跳、跨步跳、蛙跳、弓箭步交換跳、跳臺階、連續跨步跳躍箱蓋或其他較低障礙物、縱跳等。

3)水平四跑的教學有哪些要求?

1) 通過快速跑練習,發展快速跑的能力。體會彎道跑的技術,并積極參與鍛煉和比賽。 2) 通過各種耐久跑練習,發展有氧耐力。養成健身跑的習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3) 通過合作跑游戲,發展運動能力,培養協作精神。

4) 通過障礙跑游戲,發展自我意識,增強自尊和自信心。 3.應用

1)體育與健康課程學年教學計劃設計的步驟

1.認真學習和鉆研課程標準各領域水平目標四提供的內容明確各項內容的性質和教學目標,分析這些內容與年級設置的聯系,確定測評項目。

2.根據年級目標及上一學年教學工作總結和學生目標的達成情況 (包括對五個學習領域水平目標的達成情況) ,恰當提出和確定本年級的教與學要求。

3.計算學年教學總時間。按照教育行政部門有關規定和本校的行政歷,每學期一般不少于16周體育與健康課教學時間。全年確定32周 (每周3課時,全年教學時96學時,三年累計288學時) 適當留出2~3周作為機動時間 (包括考試和學?;顒?。

4.選擇各學習領域水平目標四內容,預計時數比例

(1) 根據選擇教學內容的性質、作用、難易程度來分配課時。 (2) 結合學生對該項內容目標的達成實際分配課時。

(3) 將各學習領域水平四內容按以下四點,合理分配到兩個學期中去。

A.兩個學期學習內容比例恰當,分配時不要任意取舍,以保證各學習領域水平四目標的達到 B.充分考慮到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系,保證學習內容自身的系統性和相互銜接。 C.要根據季節和氣候特點分配學習內容,使教學計劃合理。 D.充分挖掘學校課程資源。保證選擇內容的落實。 2)如何設計體育與健康課學期教學計劃?

1.學期教學計劃以教學單元的形式進行安排??啥嗖捎脝我坏慕虒W單元也可以采用復式單元教學。

2.初中學期教學計劃的安排,要強調基礎性和全面性。在安排每個學期的教學內容時,要考慮運動項目的多樣化和全面性,不能只是安排

一、兩個項目。有些項目,如有氧耐力練習等,練起來枯燥、乏味、辛苦,學生典趣不大,但確對學生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還是必須年年安排,強化練習。因為,發展有氧耐力,不僅能增進學生的身體健康,而且也是培養學生意志力的一項重要內容。

3.理論知識的講授可采用集中講授 (通過安排理論知識課進行講授) 和分散在實踐課中講授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集中講授的時間一般控制在每個學期10%左右。更多的理論知識可通過實踐的學習進行講授,以利于學生鍛煉身體。

4.課程標準拓展了體育課程的功能,把運動參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這些隱性目標顯性化,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但是,這幾個領域的學習目標,一般都是通過運動技能學習的載體來實現的,即一個內容要完成多種目標。這就要求教師有多目標的意識,即在傳授運動技能的時候,不僅要考慮技術、技能的目標,而且還要考慮其他目標的達成和落實。

3)體育與健康單元教學方案設計包括哪些要素?

1.單元教學的課時設置。2.單元教學目標的確定。3.單元組織形式的選擇。4.單元教學策略制定。

4)課時計劃設計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

一份課時計劃的設計主要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組織等基本要素。 5)體育與健康課時計劃設計步驟

1.寫清授課對象和時間。根據單元教學計劃的安排,寫明年級、班級、周次課次及任課教師。 2.寫出本課教學內容名稱。

3.確定課的教學目標。根據課的性質、教學內容,參照單元計劃,提出全面具體、確切的教學目標。

4.按照課的結構、順序安排教學內容和組織教法、學法。一節課的結構無論劃分幾個部分,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不能截然分開其中主題活動是核心,其它環節都要圍繞主題進行設計。

(1) 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制定學法指導。 (2) 根據學習內容與教學目標制定學法措施。 (3) 組織措施:寫清采取分組形式或用繪圖表示。 (4) 教學要求:包括教學內容要求和本課教學要求。

(5) 簡要規則:完成練習時采用的比賽方法所制訂的簡單規劃。 (6) 保護與幫助:對必要的內容。如器械體操等要寫清。 5.分配各部分的時間和各項活動所需的時間。 6.編寫課時計劃的幾點要求。 (1) 要寫得簡明、細而精,不繁瑣。

(2) 課時計劃形式常用的有三種:表格式、筆記式、表格與筆記結合式。目前還有采用卡片式。上述幾種形式教案,各有特點,采用時可以因人而異,不強求一律。

(3) 上課常規內容,可不需在每次課時計劃中重復寫,但公開課和觀摩課除外。 (4) 教案最后一欄為小結,每位教師要及時認真填寫,不斷積累經驗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5) 做好場地器械的規劃和課的密度,運動量的預計。

Ⅳ、教科研相關知識和操作方法

1.教育科研概述

教育科學研究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對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規律,以解決新問題的活動。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總結法(追因法)、文獻法等。常見的教育研究成果有:教育觀察報告、教育調查總結、實驗研究報告。一個完整的教育科研過程(包括研究過程和工作過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10個步驟:①前期準備階段:選題、檢索資料、制訂研究工作計劃和申請立項;②中期探索研究階段:開題、收集和整理資料、分析研究;③后期成果處理階段:撰寫報告、成果鑒定和推廣。 2.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

1)課題來源。研究課題通常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中小學教育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學生學習問題、課程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愛國主義教育、學生管理、職業類學校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職業教育如何適應新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關系等問題;另一是教育理論文獻中提出的關于中小學教育的理論問題,例如孔子“學思行結合”的思想研究等。

2)課題發現、選擇的方法。1問題篩選法,即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歸類整理,從中選取價值明顯、適合自己研究水平和能力的課題;2經驗提煉法,即把長期的工作經驗總結出來上升到理論時遇到的一系列問題作為研究的課題;3資料尋疑法,即通過對有關資料的分析,比較不同觀點,詰問前人的結論,揭露理論與實踐的差異等,從中產生研究課題;4現狀分析法,即通過中小學教育現狀的分析,發現或揭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選擇適當的課題。

3)課題選擇的依據與原則。1需要性原則:課題的選擇首先要滿足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自身發展的需要,比如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問題、教育現代化問題等,只有那些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課題,才是最有價值的課題。2科學性原則:選題必須有事實和理論的根據,必須符合科學原理和教育規律,必須有科學價值??蒲袩o禁區,選題有講究,要注意辨別那些貌似荒謬而實質科學或貌似科學而實質荒謬的課題。3創造性原則:要求在研究成果上有所發明、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對教育科

學有所貢獻,例如近年在中小學興起的多媒體教學技術的研究就具有強烈的創新性。4可行性原則:一是對所選課題看有無研究能力及占有資料、實驗經費、實驗設備等條件;二是看課題研究出的成果有無普遍推廣價值。對于教育科研的新手和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說,最好不要選擇過大、過難的課題,用胡適先生提出的選題策略就是“小題大作”。 3.教育科研計劃的制定

1)教科研計劃的涵義。教育科研計劃是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具體設想,是開始進行課題研究的工作框架。有了教育科研計劃,課題研究如何進行就有了基本思路,這樣的教育科研計劃也稱為“開題論證報告”。

2)教育科研計劃的基本結構。(1)課題的界定與表述;(2)研究的目的、意義;(3)研究內容的具體化表述;(4)研究的方法、途徑;(5)研究對象和范圍;(6)進展的步驟(階段任務、目標)、進度;(7)成果的形式;(8)課題組成員分工;(9)經費預算。

3)計劃制定的步驟和方法。

一)課題的明確表述:課題名稱必須明確表述所要研究的問題。有的學者建議,研究者在課題名稱中盡可能表明三點:研究對象,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如“初一代數自學輔導教學的實驗研究”,研究的對象是初一學生,研究的問題是初一代數教學的自學程序教學法,研究的方法是實驗法。

二)闡述研究的目的、意義和背景:首先要闡述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么、受什么啟發而搞這項研究的。其次要闡述此項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即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價值是什么,解決什么問題。闡述這部分內容時,要認真仔細地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對本課題或有關問題做過哪些研究及其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范圍、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研究起點,并從中發現以往研究的不足,確認自己的創意,從而確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

三)研究范圍和內容:研究范圍的限定包括研究對象的界定、研究對象總體范圍的界定、關于研究對象的一些模糊概念的界定、課題中涉及的關鍵概念的界定等。研究內容必須準確體現研究課題,應該防止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等現象。

四)研究方法: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法很多,在研究中提倡使用綜合的方法,或幾種方法并用,或以一種方法為主,其它方法為輔,并充分注意到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兼顧。

五)研究對象:確定研究對象可以總體研究和抽樣研究。如果是總體研究要對總體范圍有具體說明;如果是抽樣研究要說明抽樣方法和樣本容量。

六)研究程序:即設計研究實施的步驟、時間規劃,研究者可以按計劃督促自己,課題管理者也可依據它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與管理。

七)成果形式:即最后的研究結論、成果用什么形式來表現,例如研究報告、論文、專著、教材、手冊等。

八)研究組成員:將課題研究組負責人、成員名單及分工情況寫出,以增強課題研究組責任感,以利于計劃的落實。

九)經費預算及設備條件的需要:進行經費預算不能多多益善胡寫亂要,要認真計劃,不僅要有具體數目,還要寫清用途。

4.教育科研資料的搜集 教育科研資料能使研究者了解有關研究領域的已有成果、發展歷史、當前研究動態,可以幫助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為論證課題提供理論和事實依據、啟發研究者的思維及激發靈感。

1)搜集教育科研資料的渠道

一)通過圖書館搜集資料 為了更好地利用圖書館的資料,研究者要能熟練地使用工具書,包括檢索性工具書和參考資料性工具書。

有關教育方面的檢索性工具書主要有:(1)書目:即將各種圖書按內容或學科分類所編的目錄。書目的種類較多,有圖書館的目錄卡片、各大圖書館的藏書目錄、全國圖書目錄、各出版社圖書目錄、各年份出版圖書目錄等。(2)文摘:即論文、文章的摘要。它除題錄外,還概括地介紹了原文的主要內容,例如《新華文摘》、《國內外教育文摘》、《教育文摘報》、《教育信息報》等。(3)索引:又叫引得,它是將書籍或報刊中的內容或題目摘錄下來,分門別類地編成簡括的條目,并注明該書籍、報刊的出處、時間、期數、頁碼等,然后按一定的次序排列起來,供人查檢。例如《全國報刊索引》、《內容資料索引》、《中文報刊教育論文索引》、《教育論文索引》等。

有關教育方面的參考資料性工具書主要有:(1)教育字典與教育辭典:《辭?!?上海辭書出版社)、《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教育辭典》(江西教育出版社)、《教育學辭典》(北京出版社)、《簡明教育辭典》(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西方教育詞典》(上海譯文出版社)、《英俄日漢教育詞典》(東北師大出版社)等。(2)教育百科全書:《中國改革全書》(教育改革卷)、《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簡明國際教育百科全書等。(3)年鑒和手冊:《中國教育年鑒》、《中國教育統計年鑒》、《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大事記》、《中國教育大事典》、《中國近代教育大事記》等。

二)通過個別交流來搜集

在教科研活動中,有意識地同本專業的學者、專家、同行進行個別交流,能較快地獲得文獻資料中難以得到的情報,而且比查找散見于成千上萬種報刊的論文容易得多,并具有高度的選擇性和針對性。

三)通過參加學術會議來搜集

在學術會議上同本專業的專家交流和傾聽他們的討論發言,能了解目前的研究動態,發現自己的缺陷,得到大量有價值的信息,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2)搜集資料原則

一)逆時性原則:即在時間上使用倒查法,越是近期的、現時的材料,信息就越新,適用性就越大。

二)選擇性原則:即在搜集掌握資料時,必須對自己加以限制,把自己的材料選擇工作限在課題所必須的范圍內。

三)直接性原則:科研人員應親自搜集第一手資料,而不能搜集轉手資料,以求去偽存真。 四)比較性原則:搜集資料要重點搜集那些為自己課題所需要的觀點與事實的材料,但同時也要拓寬自己的思路,特別要了解和掌握那些觀點不一致的或與自己構思相對立的資料。 5.中小學教育科研的觀察法

1)觀察法的特點 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事物現象的方法。“自然狀態”就是不加控制、不加干擾、不影響其常態;“有目的、有計劃”就是根據科學研究的任務對觀察對象、范圍、條件、和方法作明確的選擇,而不是對能作用于人感官的任何事物都觀察。

2)觀察的步驟和途徑

一)步驟:觀察準備—實施觀察—收集記錄資料—整理資料。

二)途徑:參觀、聽課、列席學校的各種會議、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個別訪談。 3)觀察研究中的記錄

記錄觀察所得的資料是觀察研究法中的重要環節,記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日記描述法(即對同一個或同一組觀察對象長期跟蹤,進行反復觀察,以日記的形式描述性地記錄兒童的行為表現)、評定記錄法(根據一定的標準,由觀察者對觀察對象的某些行為表現加以評定)、清單記錄法(將要觀察的行為預先考慮好,列在一張單子上)、取樣記錄法(以時間、活動、事例作為選擇標準,記錄被觀察者的行為)。

4)觀察研究應遵循的原則 一).觀察要有目的。研究者必須知道每次觀察的重點和方式,認真選擇典型觀察對象、環境條 17

件和工具,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

二).觀察要客觀。觀察不能摻雜個人感情,力求觀察所得的事實真實準確,反映觀察對象的本來面目。

三).觀察要全面。觀察時應關注研究對象的各個方面、發展的整個過程、與其他事物的相互聯系等。

四).觀察要典型。在觀察中要從各類型中選擇能代表一般的典型進行觀察,盡可能避免以偏概全。

6.中小學教育科研的調查法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法也是中小學教育科研中廣泛運用的一種方法,它較少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運用起來靈活方便。

1)調查研究的一般步驟

一)調查前的準備工作。確定調查課題,明確調查方向;選取調查對象,明確調查范圍;草擬調查提綱,制訂調查計劃。

二)開展調查并收集資料。這是調查的關鍵環節。調查資料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書面資料,另一類是來自調查對象口述資料以及由調查者觀察所得的教育現象的事實材料等。

三)整理資料。資料可分為敘述的和數量的兩大類。敘述的材料要用明白流暢的文字加以整理;數量的材料則要用統計法、圖表法等加以整理。

四)撰寫調查報告。調查報告由標題、前言、正文、結尾組成。標題通常有三種,如“蘇州市初中生近視情況的調查”、“應試教育所產生的后果——某某中學貫徹教育方針的調查”、“某某鎮兒童入學率低的原因何在”。前言主要是介紹基本情況,如所調查學校的人數、人員結構、規模、歷史和現狀等,也可以把調查的主要目的、調查方法等作簡要的交代。正文是主體部分,主要敘述調查得到的材料。結尾一般表明調查的結論,有時還順帶提些建議、希望等。

2)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訪問。又叫談話或面談,是指調查者通過與調查對象面對面談話來了解情況、收信資料的方法。這種方法成功的關鍵是要注意訪談氣氛的自然和諧。

二)座談。座談是在少數人范圍內通過談話的方式來了解教育情況、收集資料的一種調查研究方法。這種方法采用時要注意對與會者的選擇、座談內容的有計劃、有準備。

三)問卷。也稱為填表法,是被廣泛運用的通過書面形式進行調查的一種手段,也是對個人行為和態度的一種測量技術。問卷就是向調查對象分發印好的表格或卷子,要求其填寫答案,然后收回整理、分析和研究。這種方法實施的關鍵是要有科學的、有水平的問卷。 7.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實驗法

實驗法是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運用一定的人為手段主動干預或控制研究對象的發生、發展過程,并通過把干預情況下所獲得的事實,與沒有干預情況下同類對象變化的事實進行比較,確認事物間因果關系的方法。

1) 實驗法的應用范圍

在中小學,實驗法較為集中地應用于下列幾種課題研究中:1.學生發展狀態的研究,例如對學生已有智力發展水平和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的研究,對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發展相關的研究等;2.改進學校的教學或教育工作的實驗研究,如課程體系改革、教材改革、教學方法改革、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方法的改革等;3.對已有的教育觀點、教育經驗或其他人做過的教育實驗進行實驗的驗證性研究;4.為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而進行的教育改革實驗,如為了研究提出的未來教學的模式是否合理或使其更完善,可以通過實驗來進行。

2)實驗假說的形成與表述

教育實驗假說所假定的是關于某類教育行為(如教材的處理方式、教法的展開程序或運用方式等),在某些被人為控制了的條件下,與某類教育結果(如學生認知結構形成、某些心理品質變化等) 18

之間的因果關系。

實驗假說的表述很重要,必須明確清晰,不能含糊不清、模棱兩可。表述時可以用“如果A,則B”,如“如果中學的課堂教學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那么學生的學業成績就會顯著提高”;也可以用“B隨A的變化而變化”的陳述句形式,如“家長的期望對孩子的成才有顯著影響”。

3)實驗的變量

實驗變量是指與實驗有關的條件、現象或特征,變量又可以稱作因素或因子。根據變量的不同作用,可以分為自變量(實驗前假定存在的因果聯系中的原因變量,也就是研究者施加于被試的可操縱的教育影響)、無關變量(指影響因變量但并非自變量的其他一切變量)和因變量(實驗前假定存在因果聯系中的結果變量)三種。

4)實驗的組織類型

(1)單組實驗,即選擇一組實驗對象(不設控制組),對其先后施加不同的實驗措施,其他條件在整個實驗過程保持不變,根據觀察和測量實驗因變量的變化,確定實驗自變量對實驗對象的作用的實驗。(2)等組實驗,對兩個(或更多個—)同質組的被試,施加不同的自變量,然后對因變量的測試結果進行比較,從而判斷因果關系。(3)輪組實驗,對兩組被試輪流施加兩種不同的自變量,將第一種自變量兩次實施后的因變量的測試結果,與第二種自變量兩次實施后的因變量的測試結果進行比較,從而判斷因果關系。

5)實驗法的一般過程

對照組—常規措施 假設—選擇被試—前期測試— —后效測試—判斷假設 實驗組—實驗因子

8.課題方案、報告及論文的寫作

1) 申報書的填寫。

2) 研究方案的撰寫。 研究方案主要組成: 一)問題的提出(陳述目的和意義)。這部分主要說明研究課題的設想,選題的背景和意義(理論的和現實的),具體涵養以下幾個方面:課題研究范圍的界定,包括一些基本變量的辨析、界定等;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狀況及文獻綜述。

二)研究依據和假說。研究依據包括政策依據、法律依據、教育科學理論依據等;理論假說是用陳述的方式對變量間的關系進行推測。

三)研究對象和方法。研究對象:應根據課題的性質、要求等情況運用適當的研究方式。對于中小學教育科研來說,多采用抽樣研究方式。若是實驗研究,需對實驗班(組)與控制班(組)的確定原則、方法加以說明。研究方法:主要指具體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

四)研究目標。指課題研究要達到的目標,主要是直接目標。目標要明確,具有可行性。 五)研究內容。研究內容的確定就是對教育中各種變量進行考察、探討、調查、實驗,以揭示其本質特征,揭示各變量之間的關系,達到對教育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在研究內容的設計中,要確定變量的類別和性質,劃定變量的范圍等。其語言應簡明扼要。

六)研究步驟。即確定研究實施過程和時間規劃,對規定的具體階段、安排等做出設計。研究的每一步驟,每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等都要有明確的說明。

七)保證措施。主要是對研究材料和設備、測試工具以及經費等問題提出具體的落實措施。 八)成果形式。即包括階段性成果,也指最終成果形式,即研究的過程和研究的結果以什么模式來實現。一般有論文、專著、研究報告、電腦軟件等。

3)論文的寫作

教育科研論文的基本型:教育科研論文的構成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其基本型是由緒論、本論、結論構成的三段式。分述如下:

一)緒論,又稱前言、緒言、引論。 它是教育科研論文正文的起始部分。這部分在寫作上應包括下列內容:第一,說明研究這一課題的目的、理由和意義。第二,提出問題。即表明作者對該 19

課題的見解和觀點,說明該課題從何而來,對這一課題有什么新建議,新的成果是什么。這是結論的核心部分。第三,說明論證的方法。即說明作者論證本課題將要使用的方法,包括一般常用的論證方法或新理論、新的思維方法等。緒論只能簡單地交代上述各項內容,篇幅的份量在整篇論文中所占的比例要小。

二)本論。 本論是展開論題,表達研究成果的論文主體部分。作者在這一部分是必須根據課題的性質,或正面立論,或批駁不同的觀點,或解決別人的疑難問題,周詳地論證論文的全部思想和新的見解。其文字量較多,篇幅一般全文的三分之二。這部分的安排和論證層次要有嚴密的邏輯性。論點和論據的聯系,論述的先后次序,文章層層推理,都要根據事物的內在規律,并考慮論證效果來組織安排。要做到綱舉目張,環環相扣,使觀點和材料有機地、富有邏輯效果地統一起來。

本論的寫作安排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A,總分式。是一種有總論、有分論的結構方式。又可分為先總后分式、先分后總式和總—分—總式。B,層遞式。又稱遞進式或推進式。即各層次之間是逐層深入的關系,即前一個層次是后一個層次的基礎,后一個層次是前一個層次的進一步深化。C,并列式。又稱平列式。即各層之間為平等并列的關系,圍繞中心論點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論證,各層次的分論點與中心論點是局部與主體的關系。D,綜合式。即氫總分式、并列式、層遞式等結構方式結合起來交錯運用的結構方式。E,散論式。即邊分析論述邊做結論,每個層次都有較大的獨立性,層次之間的聯系不十分緊密的一種較為自由開放的結構形式。這類結構常以“關于„„的思考”“„„隨想”等面目出現。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本論采用哪種形式,主要根據論文內容的需要來決定,不能削足適履。

三)結論。結論是論文的收束部分。結論要與緒論相照應,圍繞本論所得的結語,對全篇論文進行簡明扼要的提示,為全文收尾。這部分要寫的主要內容是:綜合全篇,概論正文,突出中心論點;指出方向,提出措施、意見或建議;對本課題研究的展望或尚遺留的問題;提出希望,發出號召,激勵讀者;對在研究和寫作過程中給予過幫助的人員表示謝意。

4)撰寫教育科研報告的一般方法

撰寫教育科研報告之前,一般要草擬定一個提綱,以此基礎上就可以正式撰寫研究報告。 一)標題。標題反映了研究的主要內容,是研究報告主題的表現,是為主題服務的,因此標題要求貼切、簡潔、醒目。標題忌大而空,必要時可采用正、副標題以更鮮明、清楚地反映研究的內容,比如《教育管理領域中的價值與事實——兼述美國九項案例研究》。追求標題的醒目和新穎要以是否恰當、明確表述研究內容為前提,這是一個需要在長期的教育科研活動中不斷積累的過程。

二)署名。簽署作者姓名及其工作單位。

三)前言。1闡明研究課題及其意義。2介紹文獻查閱的情況。

四)正文。正文應對研究內容進行全面的闡述,包括方法與過程,理論觀點以及文獻考證等。實證性研究報告在這部分應把研究的幾個主要操作過程系統地描述出來,如在實驗研究報告中,應寫清楚研究的選擇、假設、實驗分組的原則、條件的控制、實驗材料、測量工具、實驗過程與每一個實驗所測得的數據及統計處理的方法等。這類描述的目的是使讀者能了解研究的整個過程,甚至可能依據描述做重復性檢驗。關于實驗方法的敘述,可以實驗進行的先后排列,也可依課題研究邏輯結構而定。

調查研究報告的正文部分著重敘述所調查問題的現象和實質,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發展趨勢。其敘述不必按調查順序進行,一般按對調查所得材料的邏輯分析順序來寫,以邏輯來決定材料運用的先后順序,在對材料的選擇、取舍、分析與綜合中提出研究的結論。

經驗總結報告要指出所總結的具體經驗是什么,并對經驗進行分析、歸納、論證,指出經驗的意義。

五)結論。在結論部分不是僅僅重復已取得的經驗和認識,而應該在此基礎上思考這些經驗是否具有普遍意義?如果有,其最主要、最有價值的經驗是什么?這些做法有沒有進一步改進的必要,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結論寫得好壞會對文章的主題產生重要影響。所以為了更好地深化主題,結論部分的文字更應簡明、嚴密,不能含糊其詞,模棱兩可。

六)引文注釋和參考文獻。幾種常用的注釋有:題注,引文出處注,引文原作者注,作者注,參考文獻(作者姓名、書刊名、出版社、出版時間和出版地點等)。

有關圖表的問題:在實證研究中,往往涉及到圖與表,圖表應用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文中所有的圖表都應列標題,并按章節編上號,表題寫在表的上方,圖題寫在圖的下方;第二,圖表盡量緊接在正文中相關部分內容之后;第三,一張圖、表盡量安排在同一頁上,以便讀者查閱。最后應該特別注意,圖表是裝飾工具,不能濫用。

教師教育學范文第4篇

一、選擇題

1.教育學研究的對象是() A.教育現象 B.教育方針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論

2.標志著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形成的教育論著是()

A.《學記》 B.《普通教育學》C.《大教學論》 D.《教育論》

3.下列不屬于騎士七技的范圍的是()A.騎馬 B.投槍C.音樂 D.吟詩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反映了對人的發展的影響的是() A.教育 B.環境C.遺傳 D.主觀努力

5.學校體育的最為基本的組織形式是()A.早操、課間操 B.體育課C.體育競賽 D.學生自覺鍛煉

6.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 A.心理過程 B.信息過程C.邏輯過程 D.認識過程

7.“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所體現的德育原則是()A.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 B.知

行統一的原則C.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D.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8.布魯納所倡導的“發現學習”的教學方法是一種()

A.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B.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C.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 D.以情感陶冶為主的教學方法

9.班主任工作計劃一般包括()

A.學期計劃和具體活動計劃 B.全面計劃和專題計劃C.課內計劃和課外計劃 D.教學工作計劃和思想工作計劃

10.在三結合教育中,占主導地位的是()A.家庭教育 B.學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會教育

11.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徑是()

A.課外校外教育 B.各科教學 C.社會實踐活動 D.班主任工作

12.長期以來的教育實踐證明,學校工作必須做到()

A.以教學為主 B.教學、科研并重 C.教學、科研、生產三中心 D.所有時間用于搞教學

13.班級授課制在我國正式實行一般認為是在()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填空題

14.贊科夫在《教學與發展》中提出有別于傳統的五條新的教學原則,即高難度原則、高速度原則、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以及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

15.遺傳是指人們從上代那里繼承下來的一些先天的生理解剖的特點,遺傳素質僅僅為人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可能性。

16.歐洲奴隸社會曾出現過兩種著名教育體系,即斯巴達教育和雅典教育。

17.我國新時期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8.德育是教育者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四個基本方面。 19.簡述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關系。(1)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相互制約。(2)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表現在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性質、目的、領導權、受教育權等。(3)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具有反作用。這種反作用主要表現為:教育培養出具有一定階級意識的人,以維護和鞏固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教育通過影響社會輿論、道德風尚為政治經濟制度服務;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不起決定作用。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知識素養?

(1)比較系統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教師須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觀點統率各科教學。

(2)精深的專業知識。教師

須對本學科的歷史、現狀、未來等有精湛的研究、獨特的見解、深厚的功底。

(3)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因為各學科知識并非孤立的。

(4)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識。

21.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是什么?

(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2)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3)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4)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教學的教育性規律)。 22.試從班級授課制的特點出發,論述實行小班化教學的優越性。

(1)班級授課制是將學生按年齡和程度編成班級,使每一班級有固定的學生和課堂,由教師按照固定的教學時間表對全體學生進行上課的教學組織形式。(2)班級授課制的基本特征。(略)(3)其優點在于:有利于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培養人才;有利于發揮集體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嚴格管理教學,使教學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4)但是班級授課制也有其弊端。主要在于過于強調整齊劃一和集體統一,過于標準化、同步化、集體化,不能很好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不易發揮學生的全部潛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志趣、特長和發揮他們的個性才能。(5)我國許多地區由于經濟條件所限,師資力量不夠等因素,使得班級規模過大,這使得教師一時之間難以兼顧不同水平、不同特點的學生的多種類多層次需求,使得班級授課制的弊端尤為突出。而小班化教學則是針對這種弊端而產生的一種教育改革趨勢。它在保留班級授課制優點的同時較好克服了其弊端,有利于真正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最佳發展。

1 A 2 C 3 C 4 B 5 B 6 D 7 C 8 C 9 A10 B 11 D 12 A 13 C 教育學部分

一、選擇題

1.“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要求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是()

A.因材施教原則 B.鞏固性原則C.啟發性原則 D.科學性和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

2.下列說法不是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學的論點是()A.教育即生活 B.學校即社會C.做中學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臘斯巴達教育比較重視()A.軍事體操教育 B.政治哲學教育C.天文數學教育 D.全面發展教育

4.我國首次把美育列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國頒布實行的壬戌學制是在()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學生必須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這要求教師的知識結構應有()

A.系統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 B.精深的專業知識C.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 D.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

7.人們常說“教育有法而教無定法”,這反映教師勞動具有()

A.連續性特點 B.創造性特點C.長期性特點 D.示范性特點

8.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A.教學為主 B.德育為主C.教師為主 D.學生為主

9.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倡導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則是指() A.知行統一原則B.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C.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D.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10.課外校外教育與課堂教學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是()

A.師生共同參加的B.學生自愿選擇的C.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D.受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規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級工作的中心環節是()

A.了解和研究學生B.組織和培養班集體C.做好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會密切配合

12.“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反映了教師勞動的()A.連續性 B.創造性C.主體性 D.長期性

13.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和提高過程,其實施順序是()

A.以“知”為開端,知、情、意、行依次進行B.以“情”為開端,情、知、意、行依次進行

C.以“行”為開端,行、知、情、意依次進行D.視具體情況,可有多種開端和順序

二、填空題

14.在確定教育目的的依據問題上的兩種片面理論是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

15.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16.在我國,課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即課程計劃(教學計劃)、學科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教育四個基本方面。

18.課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和個人活動。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9.為什么說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1)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2)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刻;(3)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

20.教師應具有什么樣的能力結構?(1)必須具備組織教育和教學的能力,表現在善于制定教學計劃,編寫教案,組織教學,與家庭、社會配合等方面;(2)具備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語言應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和啟發性,并善于結合姿態、表情、手勢,使語言更具表現力;(3)具備組織管理能力,表現在善于組織和管理班集體,對學生和班級日常工作良好地組織管理方面;(4)具備自我調控能力,對于出現的新情況,教師能及時分析調整,使工作達到最優化的程度。

21.簡述我國學制改革的基本原則。(1)教育結構必須適應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以利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2)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3)普及與提高相結合;(4)穩定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四、論述題

22.論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則。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發揚學生品德中的積極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極因素,揚長避短,因勢利導,使學生思想品德不斷進步。這一原則是對立統一規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個學生思想品德內部都存在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既矛盾斗爭又可以轉化,當積極因素居主導地位時,學生品德表現較好;反之,則較差。教育者的責任,則是促使這種矛盾向積極方面轉化。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找出學生思想品德中的積極和消極因素;②善于創造條件使積極因素健康成長,并逐步使這一因素成為學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導力量;③要培養學生的進取心,啟發他們自我教育,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1 C 2 D 3 A 4 B 5 D 6 D 7 B 8 A 9 D 10 C 11 B 12 D 13 D

教育學部分

一、選擇題

1.我國最先以馬克思主義觀點闡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

A.《新教育大綱》 B.《教育漫話》C.《教育過程》 D.《論語》

2.歷史上流傳的“狼孩”的故事說明,遺傳因素在人的身心發展中()

A.起決定作用 B.不起決定作用C.不起作用 D.決定人的發展方向

3.馬克思主義觀點認為,造成人的片面發展的根本原因是()

A.生產力水平低下 B.社會分工C.資本主義制度 D.新的剝削和壓迫

4.革命戰爭年代,我國去解放區的教育主要分為()

A.成人教育和兒童教育 B.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C.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 D.干部教育和群眾教育

5.教師的根本任務是() A.教書 B.育人C.教書育人 D.帶好班級

6.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鞏固與保持知識 D.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

7.班級授課制在我國正式實行一般認為是在() A.明朝中葉 B.清朝初期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8.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過的著名德育原則是()

A.社會化活動原則 B.教學的教育性原則C.自然后果原則 D.知行統一原則

9.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點的是()

A.教育內容的生活化 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樣化 D.教育形式的集體化

10.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基本方法是() A.考驗法 B.觀察法C.問卷法 D.談話法

11.教學的中心任務是()A.發展學生的智力B.使學生掌握文化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D.培養學生的個性心理

12.課程具體包括()A.課程計劃 B.教材C.教學大綱 D.課程計劃、教學大綱、教材

13.在青少年學生的各年齡階段中,少年期是指()A.10-12歲 B.11~15歲C.13-16歲 D.12-16歲

二、填空題15.

14.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

15.學校和家庭聯系的方式有:互相訪問、建立通訊聯系、舉行家長會、組織家長委員會、以及舉辦家長學校。

16.德育過程中“知”指道德認識,它包括道德知識(品德知識)和道德判斷(品德判斷)兩個方面。

17.教師工作的基本環節包括備課、上課、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以及學業成績檢查與評定。

18.自古以來,就形成了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體系,一是啟發式,二是注入式。

三、簡答題

19.簡述青少年學生的年齡分期。(1)嬰兒期和托兒期(又稱先學前期,出生~3歲);(2)幼兒期(又稱學前期,3~

5、6歲);(3)童年期(又稱學齡初期,

6、7歲~

11、12歲);(4)少年期(又稱學齡中期,

11、12歲~

14、15歲);(5)青年初期(又稱學齡晚期,

14、15歲~

17、18歲)。以后還有青年中期和青年晚期兩個階段。

20.我國中小學德育的基本任務有哪些?(1)培養學生初步樹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2)引導學生逐步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3)逐步使學生養成社會主義的基本道德和文明行為習慣;(4)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質。

21.社會主義教育有哪些特點?(1)教育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為廣大勞動人民服務;(2)***統一領導、創辦;(3)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反對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義;(4)實施平等的民族教育;(5)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并把它作為培養社會主義新人的強有力手段。

四、論述題(本題滿分15分)

22.試論述教學過程中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是相輔相成的。學生智力的發展依賴于知識的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和條件,不能離開知識的掌握憑空發展智力,否則,就是空中樓閣;反過來,智力發展又可成為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的條件和武器,智力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廣度和速度。但知識不等于智力,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發展學生的智力。歷史上曾出現過的將知識掌握和發展智力割裂開來的形式教育派理論和實質教育派理論都是錯誤的。

1 A 2 B 3 B 4 D 5 C 6 B 7 C 8 B 9 D 10 B 11 B 12 D 13 B 2009年某市教育學、心理學教師考編試題選編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20分)

1.學生對“雨后彩虹”感到好奇,從而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從動機的自發性和目的性上來說,這是一種()學習動機。

A、長遠 B、短暫 C、內在 D、外在

2.教師說:“如果在下課鈴響之前,每個人都能安靜地坐好,我們就下課,否則,就得過一陣子再下課”,學生們立刻安靜地坐好。這是學習的()。 A、遷移 B、強化 C、激發 D、歸因

3.某生在學習上極其努力,但學業成績仍跟不上班集體,多次承受失敗之痛苦,因而產生被動、退縮、無動力、不進取。這種心理反應是()。 A、認識功能障礙 B、習得性無力感 C、自我估價降低 D、焦慮

4.一學生在測驗時遇到某個難題,暫時跳過去,先做簡單的,這表明他已經掌握了一些 ()。

A、組織策略 B、問題解決的策略 C、元認知策略 D、精細加工策略

5.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是因為“別人都這么做”,那么他的行為就是()行為。

A、服從 B、從眾 C、去個性化 D、認同

6. “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是一種什么心理現象()。

A、去個性化 B、從眾 C、服從 D、群體極化

7.關于焦慮與學習效率的關系的正確陳述是()。 A、高焦慮同高能力相結合會抑制學習 B、高焦慮同一般能力相結合會促進學習 C、不管學習難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焦慮水平時學習效率最高 D、難度大的學習,低焦慮效率好

8.在維納的歸因理論中,屬于內部而穩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難度 D、運氣

9.關于學習動機對學習的影響,表述正確的是 () 。

A、學習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變的 B、學習任務比較簡單時,學習動機強度較低可達到最佳水平 C、學習任務比較困難時,學習動機強度較高才能達到最佳水平 D、學習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根據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

10.根據實施教學評價的時機不同,可以將教學評價分為()。 A、準備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B、常模參照評價與標準參照評價 C、標準化學績測驗和教師自編測驗 D、發展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 11.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或“一諾千金”體現的是()對從眾行為的影響。

A 、道德感 B、承諾感 C、模糊性 D、匿名

12.某學生在考場產生了“怯場”現象,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過度焦慮和緊張,這是因為該生動機水平()。

A、過弱 B、中等 C、過強 D、無所謂強弱

13.某學生在英語測驗中取得了高分,他將成功歸因于運氣好,這種歸因具有的特性是()。

A、內部—穩定—可控的 B、內部—不穩定—不可控的 C、外部—穩定—可控的 D、外部—不穩定—不可控的 14.數學教師在教應用題時,一再強調要學生看清題目,必要時可以畫一些示意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

A、牢記住題目內容 B、很好地完成對心理問題地表征 C、有效地監控解題過程 D、熟練地使用計算技能

15.如果一個家長想用看電視作為強化物獎勵兒童認真按時完成作業的行為,最合適的安排應該是()。

A、讓兒童看完電視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業 B、規定每周看電視的適當時間 C、懲罰孩子過分喜歡看的行為 D、只有按時完成家庭作業后才能看電視

16.在許多人“起哄”的時候,平時文雅的學生也會表現得粗魯無禮,這種行為是?()。

A、服從 B、從眾 C、去個性化 D、模仿

17.在班主任的培養和扶持下,一些個性品質好、有才能、受到同學歡迎的積極分子成為班里的骨干,形成班級群體的核心時,班集體的形成處于()。 A、松散階段 B、形成階段 C、成熟階段 D、凝聚階段

18.在皮亞杰看來,一個人道德的成熟主要表現在 ()。

A、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 B、尊重準則和社會公正感兩方面 C、能運用道德原則進行是非判斷 D、道德信念的形成

19.首倡兩難故事法研究道德發展階段的心理學家是 ()。

A、 柯爾伯格 B皮亞杰 C、 斯金納 D、 巴甫洛夫

20.在教學中,為了便于學生記誦,教師經常用歌謠、口訣等方法,充分利用音韻和節奏把零散的枯燥的信息編成口訣,這種學習策略屬于()。 A、復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組織策略 D、閱讀理解策略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10分) 1.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有()。 A、教育性原則 B、藝術性原則 C、平等尊重原則 D、保密性原則 2.在學校環境中,對學生心理素質具有重大影響作用的因素有()。

A、教師的心理素質 B、校園環境 C、教學設備 D、 學校風氣

3.下列屬于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問題與矛盾有()。 A、學??植腊Y B、離家出走 C、自殺 D、依賴性強

4.學習策略主要包括()。 A、認知策略 B、自我調解策略 C、元認知策略 D、資源管理策略

5.常模參照評價通常用于()。 A、選撥 B、升學考試 C、學校評價 D、編班 6.元認知策略主要包括()。 A、制定計劃 B、監控策略 C、自我調節 D、群集策略

7.產生無力感有主要原因是()。 A、特殊環境 B、失敗后的不良心態 C、自暴自棄 D、消極歸因

8.創設問題情境的主要原則()。

A、問題要小而具體 B、問題要新穎有趣 C、要有適當的難度 D、要有啟發性

9.影響學生從眾行為群體方面的主要因素有()。

A、群體的權威性 B、群體的規模 B、群體的凝聚力 D、群體意見的一致性

10.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學習的主要動機是由()組成的。

A、安全的需要 B、認知的需要 C、自我提高的需要 D、附屬的需要

三、知識運用題(每題2分,計10分) 。

1.一位家長可能覺得彈鋼琴要比練毛筆字有趣得多,因此告訴孩子說:“你放學后先寫一百個毛筆字,然后我允許你彈一小時鋼琴。”家長心想這回孩子該好好練字了,可孩子根本不買帳,因為他寧愿多寫毛筆字,也不愿彈鋼琴。 答題建議:如果你是這位家長,你會這樣告訴孩子: 本題強調的是,強化必須用學生喜歡的活動去強化他相對不喜歡的活動,而不能相反。在選擇強化物時,必須了解與所要強化的學習行為相比,兒童更喜歡什么,并把后者作為強化物。參考:如果你放學后先寫一百個毛筆字,然后我允許你玩一個小時的電腦或看一個小時電視(可以用兒童喜歡的活動)。 。

2.一名初一年級的英語教師發現自己所教的班里有一名男生不愛學英語,成績最差。但這名男生對航模很感興趣,上課時也不時地擺弄各種飛機模型及一本英文版航模書。 答題建議:如果你是這位英語教師,你應該怎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本題主要考查教師利用學生原有興趣,動機的遷移。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設計、制作航模,與學生一起翻譯英文版的航模書,引導學生悟出學好英語的價值,把喜歡航模的興趣遷移到英語學習上來。

3.考試結束后,小輝說:“我的作文沒寫好,只得了及格,但我知道我不是不能寫好,只是我最近學習不夠努力,考作文前我就知道這次要出麻煩了。”請結合歸因理論,對小輝的歸因進行評價: 參考答案:小輝將作文沒寫好歸因于努力不夠,她相信以后用功學習,作文就會寫得更好。將失敗歸因于缺乏努力,會增加羞愧感,并期望以后通過付出更多的努力獲得成功。

4.在實際的教學中,有的教師對學生作業采用“漏一補十”“錯一罰十”的做法。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參考答案:這種做法違背記憶規律,也是行之無效的。學生識記的效果和識記材料的性質和數量有關,在一定的時間不宜過多,否則,易引起學生過度的疲勞,降低記憶的效果,同時,“漏一補十”“錯一罰十”的做法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和記憶的信心和主動性,對進一步學習制造一些心理障礙。

5.在音樂課上,老師進行視唱練耳教學,但孩子們想彈一首流行歌曲,對枯燥、單調的音節練習缺乏熱情。當老師領著大家練習幾遍之后,有的學生不耐煩了,抗議說:“行了,別再練了!” 這時,如果你是這位老師,你會說: 本題主要考察教師是否會運用“普雷馬克原理”,用學生喜歡流行歌曲,去強化學生進行音節練習。參考:“大家如果能一遍準確地彈好這一小節,我們就彈一首流行歌曲

四、判斷題 (每小題1分,共10分) 1.精加工需要在要記憶的材料中增加新信息。 ( + ) 2.在對學生進行論文式問題評分時,應先看學生的姓名。 ( + ) 3.按“百分制”標準來評價學生成績是絕對評分。 () 5. “教學生使用善意的謊言”不利于矯正學生的說謊行為。 ( + ) 6.道德信念是道德認識的最高表現形式。 ( - ) 7.學生道德行為習慣是逐漸形成和發展的。 ( + ) 8.外來動機與內在動機是動機連續體上的兩極,外來動機越高則內在動機越低。 ( + ) 9.教師對學生的期望越高,學生的成績也就越好。 ( + ) 10.正強化提高學生的正確反映,負強化降低學生的錯誤反映。 ( + )

五、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增強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方法? 答:(1)讓生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更多的成功;(2)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榜樣示范 (3)指導學生樹立適當的學習目標和作業目標;(4)給學生以積極的歸因反饋,并指導學生學會適當的自我歸因。(5)給學生以適當的獎勵。(6)給學生以學習策略的指導,使學生學會自我監控。

2.如何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的道理 答:這句話,揭示了觀察學習、榜樣示范及強化在兒童道德行為形成和改變中的重要作用。(1)道德行為可以通過觀察學習獲得和改變;(2)影響兒童行為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環境;(3)榜樣示范、替代強化、自我強化在道德行為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

3.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哪些? 答:(1)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策略。(2)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策略。(3)發展優先,防重于治的策略。

4.常見的課堂測驗的問題類型有哪些? 答:論文式問題、多重選擇題、匹配題、是非題和填空 題

六、案例分析題(每題10分,共30分。)

1.語文老師發現班上的一名很用功的男同學在背誦課文時有困難,想了解其中原因,就問他:“你是怎樣背誦課文的?”這名學生回答:“我就是反復地念。”教師說:“是這樣啊,那我知道該怎樣幫助你了。我可以教給你一些背誦課文的方法,這些方法對我一直很有幫助。”接下來的日子,老師教給他一些背誦課文的方法并選擇了一些課文的段落,他背得比平時快而且保持時間也比以前長,老師認為他已經掌握了這些方法。在學習課文時,老師又讓這位男同學背誦相關段落,他還是像以前一樣,不能流利背誦。老師就問:“你是怎么背誦的?”他回答:“反復讀。”老師有些生氣了,就問:“你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那些方法?”他不回答,沮喪的低下了頭。請結合學習策略的相關原理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參考答案:在語文教師指定用某方法時,那位男同學能夠運用該方法,并促進了他對課文的背誦效果。而當在正常學習中,老師不再明確告訴他哪篇課文該用那種方法時,他就不會利用老師所教的那些方法了。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有如下原因:(1)教師沒有了解他所教授的學習方法是否符合該男孩的年齡階段。若該男孩的年齡發展水平決定了他只能在有明確的指導下使用那些策略,就會出現上述現象。若想讓他獨立使用,只能等到他的年齡同策略自發使用的年齡相當時。目前要提高其背誦成績,只有另選符合其年齡或者仍在老師的指導下作用所教策略。(2)教師在進行策略教學時,沒有按有關原則去做。比如,沒有明確告訴學生每種策略的適用范圍,沒有讓該男孩子獨立練習選擇恰當的策略,使其沒有達到對策略進行遷移使用的水平。導致離開指導就不會選用那些有效的方法。(3)沒有對其正確的選要給予及時鼓勵,提高他的自我效能水平,增強他對正確使用策略的信心。(4)沒有引導其使用某種方法后的記憶效果同只反復讀時效果做比較,增強其對策略有效性的認識。

2.一次,某校35名學生與10名教師乘一輛有40個座位的大客車前往某經濟開發區,學生全部落坐,5位教師沒有座位,站著。在兩個小時的路程中,自始至終沒有一個學生把座位讓給老師坐一會兒。其間,兩位教師還就一個座位彼此推讓兩分鐘之久,這一過程盡管周圍的學生看得清清楚楚,但仍沒有一個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把座位讓出來。請結合學生品德心理結構及品德形成與發展規律,談談如何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參考答案:教師應該告訴學生關心他人,尊敬師長,友愛同學等道理。但這些道德準則常常是老師灌輸給學生的,而不是學生發自內心接受的,是他律的,而不是自律的。此外,學校道德教育中嚴重忽視對學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和訓練,從而造成學生品德心理結枸的失衡和“知與行”的脫節。我們應該在深入了解學生品德結構及品德的形成與發展的規律的基礎上,采取以下措施,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1)注重學生自律精神的培養。以權威的方式將道德準則灌輸給學生,并依靠強制或外部監督使學生遵照執行,只能使學生停留在他律道德階段。為了促進學生的道德認識從他律向自律發展,教師應創設道德認知矛盾情境,通過討論,解決道德認知沖突,引起學生發自內心的道德需求,形成自律道德。 (2)培養學生的愛心和同情心,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要想使學生對素不相識的人也能給予同情,奉獻愛心,首先要從訓練學生心中有父母,有親人開始,然后逐步使學生能夠心中有老師、有同學、有他人。 (3)提供良好的道德行為榜樣,加強道德行為訓練,使學生的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表現相統一,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3.在期末考試后召開的家長會上,王老師公布了學生成績,并表揚了部分成績較好的學生。然后,給每位學生家長發了一份學生成績報告單及名次。家長們開始議論紛紛。有的家長提出:“考試是否只把學生的成績分出個高低?學生成績不好責任在誰?我們怎么知道教師的教學效果如何?”有的家長問:“考試是否能考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它的可靠性有多高?一次考試是否能反映學生一個學期的學習情況?” 家長會結束后,王老師陷入深深的思考:“為什么要考試呢?我是想確定班里誰學得最好嗎?我是想了解學生們是否學會了我教給他們的東西嗎?我想通過考試考查學生學習的所有方面,然而我在考試中提出何種類型的問題才能確保這一點呢?我想知道他們能否應用所學的知識?我如何把考試工作做得更好?” 請結合你掌握的有關教學評價的原理,關于考試的作用、考試題怎樣設計、考試結果怎樣解釋與報告等方面,給王老師一些建議。 參考答案:王老師已經意識到考試應該與教學目標聯系在一起,而且考試中應設計不同類型的問題來評價不同的學習水平,此外,王老師還應考慮并注意以下問題。(1)考試或測驗只是教學評價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考試本身不等于評價。(2)教學評價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定,給學生和家長提供反饋,而且要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檢驗,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依據。(3)教學評價可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每種方式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期末考試屬于總結性測驗,以便進行總結性評價,但僅僅進行一次期末考試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形成性測驗了解學生平時的學習進步情況,及時發現教和學中的問題,以便及時改進。還要考慮常模參照評價與標準參照評價的不同特點。(4)考試常使用教師自編測驗題。教師自編測驗的問題類型包括論文式問題、多重選擇題、匹題題等。(5)在對考試分數進行解釋與報告時最好不要采用公開的形式,要力求對分數進行全面、準確、合理的解釋,要能夠回答學生家長提出的種疑問。

1 C 2 B 3 B 4 C 5 B 6 A 7 C 8 B 9 D 10 A 11 B 12 C 13 D 14 B 15 D 16 C 17 B 18 C 19 A 20 B 1 ABCD 2 ABD 3 ABC 4 ACD 5 ABD 6 ABC 7 BD 8 ABCD 9 ABCD 10 BCD 教師上崗考試教育學選擇題100例

1.教育學研究的對象是(A )A.教育現象 B.教育方針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論 2.標志著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形成的教育論著是(C) A.《學記》 B.《普通教育學》C.《大教學論》 D.《教育論》 3.下列不屬于騎士七技的范圍的是(C)A.騎馬 B.投槍C.音樂 D.吟詩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反映了對人的發展的影響的是(B) A.教育 B.環境C.遺傳 D.主觀努力

5.學校體育的最為基本的組織形式是(B)A.早操、課間操 B.體育課C.體育競賽 D.學生自覺鍛煉 6.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D)A.心理過程 B.信息過程C.邏輯過程 D.認識過程

7.“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所體現的德育原則是(C)

A.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 B.知行統一的原則C.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D.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布魯納所倡導的“發現學習”的教學方法是一種(C)A.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B.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C.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 D.以情感陶冶為主的教學方法

8.班主任工作計劃一般包括(A)

A.學期計劃和具體活動計劃 B.全面計劃和專題計劃C.課內計劃和課外計劃 D.教學工作計劃和思想工作計劃 9.在三結合教育中,占主導地位的是(B)A.家庭教育 B.學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會教育 10. 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徑是(D)

A.課外校外教育 B.各科教學 C.社會實踐活動 D.班主任工作

11.長期以來的教育實踐證明,學校工作必須做到(A)

A.以教學為主 B.教學、科研并重 C.教學、科研、生產三中心 D.所有時間用于搞教學

12. 班級授課制在我國正式實行一般認為是在(C)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13.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教學相長”的著作是(A)A.《大學》 B.《中庸》C.《學記》 D.《春秋》 14. 實用主義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C.裴斯泰洛齊 D.杜威 15.教育心理起源論認為教育起源于(B)A.生產勞動 B.模仿C.語言 D.動物本能

16.普通中小學經常組織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興趣小組,主要是為了(C)

A.深化課堂教學 B.培養競賽人才C.因材施教,發展青少年個性特長 D.充分發掘學有余力的學生的學習潛力 17.西漢初期實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體現了教育的(B)A.永恒性 B.歷史性 C.相對獨立性 D.繼承性

18.1985年中共中央頒布《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要調整中等教育結構(B) A.大力加強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

C.實現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與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更好銜接 D.進一步加強中等專業教育 19. 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處于(B)A.主導地位 B.主體地位 C.被動地位 D.輔助地位

20.教學的教育性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的哪一條基本規律中(D)A.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 B.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C.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D.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21.“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開口說話”,這是充分運用了下列哪一種德育方法(A) A.陶冶教育 B.榜樣示范 C.實際鍛煉 D.品德評價 22.在教育目的的問題上,實用主義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觀點是(C) A.個人本位論 B.社會本位論 C.教育無目的論 D.國家利益論

23. 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鞏固與保持知識 D.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

24.學生的“向師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決定了教師的勞動具有(A)A.示范性 B.復雜性 C.主體性 D.長期性 25. 班集體形成的主要標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會 B.開展了班級工作 C.形成了正確輿論 D.確定了班級工作計劃

26.英國教育家斯賓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A.《愛彌兒》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話》 D.《教育論》 27. “教學與發展”理論的倡導者是(A)A.贊科夫 B.皮亞杰 C.布魯納 D.根舍因

28.“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了哪種因素對人發展的影響?(B)A.遺傳 B.環境 C.教育 D.社會活動 29. 毛澤東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國社會主義的教育目的是(A)

A.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 B.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 C.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D.培養腦體結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30.《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并把其責任交給(B) A.國家 B.地方 C.學校 D.家長

31.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突發性事件作出迅速、恰當的處理被稱為“教育機智”。這反映了教師勞動的哪一特點?(C) A.復雜性 B.師范性 C.創造性 D.主體性

32. 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B)A.備課 B.上課 C.課外輔導 D.檢查評定成績 33. 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其進行順序是(D)

A.以知為開端,知、情、意、行依次進行 B.以情為開端,情、知、意、行依次進行 C.以意為開端,意、知、情、行依次進行 D.視具體情況,可有多種開端

34. 班集體形成的主要標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會 B.開展了班級工作 C.形成了正確的集體輿論 D.確定了班級工作計劃

35.課外校外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其實施范圍是(D)

A.在課程計劃(教學計劃)之中 B.在學科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之中C.在學校之外 D.在課程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之外

36. 被稱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專著是(C)。A.《教育沒話》 B.《教育學》 C.《學記》 D.《雄辯術原理》 E.《論語》

37.( B )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0。A.1985 B.1986 C.1988 D.1993 E.1997 38. 實施素質教育應當貫穿刁:(ABCDE),„„A.中小學教育 B.社會教育 C.成人教育 D.家庭教育 E.高等教育 39. 生產力發展決定教育的(BC)。A.機會 B.規模 C.性質 D.速度E.理念 40. 構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ACD)。A.知 B.思 C.行 D.情 E.做

41.教育的根本任務是(C)。A.傳授知識 B.增強技能 C.教書育人 D.學會認知 E.學會做人 42. 教學的組織形式是(BDE)。A,復式教學 B.個別教學 C.問題教學 D.班級授課 E.分組教學 43. 教育科學有諸多的分支學科,其中在整個教育科學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的是(C) A.教育哲學 B.教育心理學C.教育學 D.教學論

44. 一個社會的教育發展進程與其政治經濟發展進程之間的關系是(C)A.教育超前于政治經濟發展 B.教育滯后于政治經濟發展C.教育常常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D.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發展狀況 45.教育者要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考*試大%這是因為人的發展具有(B) A.順序性和階段性 B.不均衡性C.穩定性和可變性 D.個別差異性 46. 智力可以分解為多種因素,下列哪種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 A.觀察力 B.想像力C.思維力 D.判斷力

47.我國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體承擔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責任?(A)A.地方 B.中央C.社會力量 D.學生家長 48.“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體現了教師工作的(D)A.復雜性、創造性 B.連續性、廣延性C.長期性、間接性 D.主體性、示范性

49“學而時習之”體現的教學原則是(D)A.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B.啟發性原則C.循序漸進的原則 D.鞏固性原則 50.“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說的是(C)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51.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B)A.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B.全面了解學生C.培養優良的班風 D.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

52.在近代教育史上,對于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究竟以誰為主問題上存在爭論,%考*試大%一種理論是形式教育論,另一種理論是(C)A.學科課程論 B.活動課程論C.實質教育論 D.現代課程論

53.三結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A.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結合B.班主任、科任教師和家長教育三結合 C.校長、教師和家長教育三結合D.家庭、環境和學校教育三結合

54.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反映教師勞動的哪種特點?(D) A.主體性 B.創造性C.間接性 D.示范法

55.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試圖把教育學建立在心理學和哲學的基礎之上(B)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C.杜威 D.洛克

56.贊科夫在《教學與發展》一書中提出五條新的教學原則,不在此列的一條是(D) A.高難度原則 B.高速度原則C.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的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5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A.教育將隨國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現出自身的歷史繼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滯后于社會政治經濟發展D.教育現象最早出現于奴隸社會 58.體育的根本任務是(B)A.通過體育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強學生體質 C.向學生傳授體育和衛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D.向國家輸送優秀運動員

59. 我國實行的第一個現代學制是(B)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C.壬子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60.“教學相長”這一提法(C)

A.最早出現于《論語》B.指明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

C.是我國新型的師生關系的特點之一D.說明教學過程包含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要素

61.澳大利亞的教師在向學生講“雪花”這一事物時,%考*試大%采用觀看錄像帶并向空中拋灑大量碎紙片以引導學生體會下雪場景的方式,這種直觀的手段是(B)A.實物直觀 B.模象直觀C.語言直觀 D.虛擬直觀 62. 學校實現德育內容、達到德育目標的基本手段是(C)A.班主任工作B.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的活動 C.各科教學活動D.校會、班會、周會、晨會、時事政策學習 63.班主任的工作重點和最為經常的工作是(C)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響,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D.教育學生努力學習

64.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A)A.上課 B.備課C.課堂練習 D.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65.班級授課制的實施在我國始于(B)A.唐代 B.清末C.民國初期 D.新中國成立

66哪個社會的教育具有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的特點(B)A.原始社會 B.古代社會C.資本主義 D.社會主義 67. 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基本方法是(A)A.觀察法 B.問卷法C.談話法 D.調查法 68.現代教育史上,提出“結構主義”學說并倡導“發現學習”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贊科夫 B.蘇霍姆林斯基C.皮亞杰 D.布魯納

69.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兒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環境中培養他們,不論他們的前輩的才能、愛好、傾向、能力、職業和種族情況如何,我保證翻其中任何一個人訓練成我所選定的任何一種專家——醫生、律師、藝術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盜賊。”&考&試大$這種觀點過于低估了下列哪種因素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A) A.遺傳 B.環境C.教育 D.教師

70.在古代歐洲,曾經出現過一種旨在培養多方面發展的人的和諧教育,它是(B) A.斯巴達教育 B.雅典教育C.教會教育 D.騎士教育

71.普及義務教育始于(C)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C.資本主義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

72.我國學制沿革史上,借鑒美國教育體制,初次確立了“六&S226;三&S226;三”的學習階段和年限的學制是(D)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C.壬子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73.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學生主體作用的最高表現形式為(C) A.自覺性 B.獨立性C.創造性 D.主動性

74.教材包括(D)A.教科書 B.CAI軟件C.教學參考書 D.以上三者皆是

75.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C)A.知與行的矛盾B.外界多種良莠摻雜的教育影響之間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礎之間的矛盾D.學生的上進心與情性之間的矛盾 76。課外校外教育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B)A.延展 B.必要補充C.深化 D.變革

77.“開而弗達”體現了教學的(C)A.直觀性原則 B.鞏固性原則C.啟發性原則 D.循序漸進的原則 78.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D)A.個別教學 B.課外教學C.現場教學 D.課堂教學 79.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做到(B)A.循序漸進 B.因材施教C.教學相長 D.防微杜漸 80.狹義的教育制度是指(D)A.國民教育制度 B.社會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學校教育制度 81.“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要求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是(C)

A.因材施教原則 B.鞏固性原則C.啟發性原則 D.科學性和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

82. 古希臘斯巴達教育比較重視(A)A.軍事體操教育 B.政治哲學教育C.天文數學教育 D.全面發展教育 83.我國首次把美育列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B)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84.我國頒布實行的壬戌學制是在(D)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85.教育學生必須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這要求教師的知識結構應有(D )

A.系統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 B.精深的專業知識C.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 D.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 86。人們常說“教育有法而教無定法”,&考&試大$這反映教師勞動具有(B) A.連續性特點 B.創造性特點C.長期性特點 D.示范性特點

87.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A)A.教學為主 B.德育為主C.教師為主 D.學生為主

88.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倡導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則是指(D)A.知行統一原則B.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C.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D.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89. 課外校外教育與課堂教學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是(C)

A.師生共同參加的B.學生自愿選擇的C.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D.受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規范的 90. 班主任做好班級工作的中心環節是(B)

A.了解和研究學生B.組織和培養班集體C.做好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會密切配合

歷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真題及答案詳解(一) 1.已有研究指出,口頭言語發展的關鍵期是 (

)A. 2歲B. 4歲C. 6歲 D. 8歲 2.生理自我在幾歲左右基本成熟?(

)A. 1歲B. 3歲C. 5歲 D. 7歲 3.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學評價項目,才能進入新單元的學習?(

A. 50%—60%B. 60%—70% C. 70%—80%

D. 80%—90% 4.人格的核心是 (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氣質 5.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作出條件反應以后,其它與該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其條件反應,稱為(

)A.刺激分化B.消退 C.刺激泛化

D.獲得 6.個體由自己的學業成就而獲得相應的地位和聲望的需要是()A.認知內驅B.附屬內驅力C.欲望內驅力D.自我提高內驅力

7.在兒童早期,以下哪種內驅力的作用最為突出?(

)A.認知內驅力B.附屬內驅力C.自我提高內驅力D.欲望內驅力

8.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任務的是()A.避免失敗者B.力求成功者C.自我實現者 D.追求榮譽者

9.平時我們所講的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等屬于以下哪種遷移?( )A.順就遷移B.同化性遷移C.重組性遷移D.具體遷移

10.在教“鳥”概念時,用麻雀、燕子說明“前肢為翼,無齒有喙”是鳥概念的本持征,這是適當地運用了(

A.命題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11.把辛丑條約》的內容記為“錢禁兵館”,主要是運用了以下哪一種記憶術?()A.位置記憶法B.關鍵詞法C.縮簡法

D.視覺想象

12.研究者認為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

)A.發散思維

B.聚合思維C.形象思維

D.抽象思維 13.態度的核心成分是(

)A.行為成分

B.認知成分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14.根據研究,以下哪一年級是品德發展的關鍵期?(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15.觀察者因看到榜樣受到強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強化一樣,這稱為(

)A.外部強化B.自我強化C.直接強化D.替代強化

16.注重訓練的形式而不注重內容的學習遷移理論是( )A.關系轉換理論B.經驗類化理論C.共同要素說 D.形式訓練說

17.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則對未知概念的學習屬于(

)A.類屬學習B.總結學習C.并列結合學習D.命題學習

18.短時記憶的容量為以下多少組塊?(

)A.4

2B.5 2 C.6 2

D.7 2 19.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識地制定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方案,稱為(

A.學習計劃B.學習策略 C.學習方法

D.學習規律

20.當教師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時,這是教師成長過程中的哪一階段特征?(

A.關注發展階段

B.關注學生階段C.關注情境階段

二、填空題(本大題有13個小題,20個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題中的橫線上,錯填、未填均不得分。) 21.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具有定向性和順序性的特征,在教學中應遵循__________原則。 22.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識、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種成分。

23.人的學習是指在社會生活實踐中,以___________為中介,自覺地、積極主動地掌握社會的和_____________的經驗過程。

24.看見路上的垃圾便繞道走開,這屬于_____________條件作用。

25.通過一定的榜樣來強化相應的學習行為或學習行為傾向,稱為______________。

26.一般來說,概念或規則的反例傳遞了最有利于________的信息,正例則傳遞了最有利于_____的信息。 27.心智技能與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個特點:______________,執行具有內潛性,_______________。 28.各種發明創造都可以看做是____________問題解決的典型例證。

29.大多數心理學家都認為,任何問題都含有給定的條件、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個基本成分。

30.布盧姆認為最低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是______________,最高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是____________。 31.測驗項目對所測量屬性或品質的區分程度和鑒別能力,稱為______________。

32.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89年指出,健康應包括生理健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道德健康。 33.皮亞杰的研究表明,在10歲以前,兒童的道德主要處于_____________發展階段。

三、簡答題34.意義學習需要具備哪些條件?35.在學習時間管理中怎樣高效利用最佳時間?36.教學中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7.教學上怎樣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38.班級規模是從哪些方面影響課堂管理的?

四、論述題(本題1小題,共10分)

39.什么是復述策略?試闡述常用的復述策略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1.A2.B3.D 4..C5.C6.D7.B8.A9.B10.D11.C12.A13.C14.B15.D16.D17.D 18.D19.B20.D

二、填空題.21.22.自我體驗、自我監控23.語言、個體24.逃避

25. 替代性強化26.辨別、概括

27.對象具有觀念性、結構具有簡縮性28.創造性29.要達到的目標、存在的限制或障礙30. 知識、評價

31.區分度32.心理健康、社會行為33.他律道德

三、簡答題34.【要點】意義學習的產生既受學習材料本身性質(客觀條件)的影響,也受學習者自身因素(主觀條件)的影響。

(1)從客觀條件來看,意義學習的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在學習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學習能力范圍之內的。

(2)從主觀條件來看,首先,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認知結構;其次,學習者必須具有積極主動地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誰知結構中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性。

最后,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或舊知識得到改善,使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上述條件缺一不可,否則就不能構成有意義的學習。

35.【要點】首先,要根據自己的生物鐘安排學習活動。其次,要根據一周內學習效率的變化安排學習活動。再次,要根據一天內學習學習效率的變化來安排學習活動。此外,要根據自己的工作曲線安排學習活動。

36.【要點】(1)相似性;(2)原有認知結構;(3)學習的心向與定勢。

37.【要點】(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3)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4)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38.【要點】班級的大小是影響課堂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首先,班級的大小會影響成員間的情感聯系。再次,班級的大小也會影響交往模式。最后,班級越大,內部越容易形成各種非正式小群體,而這些小群體又會影響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四、論述題39.【要點】(1)復述策略的定義:

復述策略是在工作記憶中為了保持信息,運用內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學習材料或刺激,

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材料上的方法。(2)常用的復述策略有:①利用隨意識記和有意識記; ②排除相互干擾;

③整體識記和分段識記 ④多種感官參與;⑤復習形式多樣化; ⑥畫線。 教育學心理學試題

1.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論的代表人物是( )A.涂爾干 B.盧梭 C.贊科夫 D.福祿倍

5、爾

2.以教師的語言為主要媒介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表達情感和價值觀念的教育方法是( ) A.演示法 B.講授法 C.談話法 D.陶冶法 3.從時間上看,相對其他教育形式來說家庭教育的特點是( )A.開始最早持續最短 院 B.開始最早持續最長C.開始較晚持續最長 D.開始較晚持續較短

4.傳統教學的"三中心"指

8、( )A. 學生中心、活動中心、生活中心 B.學生中心、社會中心、實踐中心C.教師中心、實踐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師中心、課堂中心、課本中心

5.在學校教育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的是(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學工作 D.科研工作 6.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體

7.一個國家教育經費投入的多少最終取決于( )A.文化傳統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產力水平 D.教育的規模 8.引起并決定教育發展變化的最根本、最內在的因素是( )A.社會生產力 B.文化傳統 C.社會制度 D.科技水平 9.我國古代私學最早興盛于( )A.商周 B.春秋戰國 C.秦漢 D.隋唐

10.關于師生關系的理論中,

9、"兒童中心論"的代表人物是( )A.赫爾巴特 B.裴斯塔洛齊 C.杜威 D.夸美紐斯

11.人的身心發展是指

10、 ( )A.身體和心理的發展 B.個性的品德的形成C.體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12.下列屬于原始社會教育特征的是( )A.系統性 B.制度性 C.無階級性 D.等級性 13.我國現代學校產生于( )A.17世紀末 B.18世紀末 C.19世紀末 D.20世紀末 14.在教育起源問題上,

11、認為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動物本能的觀點是( )A.生物起源說 B.神話起源說 C.心理起源說 D.勞動起源說

15.智育的根本任務是( )A.發展學生的智力 B.培養學生的自主性C.提高學生的生活情趣 D.形成學生的品行 16.與一般身體鍛煉相比,

12、學校體育更具有( )A.隨意性 B.娛樂性 C.自覺性 D.系統性 17.人的世界觀基本形成于( )A.幼兒期 B.兒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8.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13、在教育過程中起( )A.強制作用 B.輔助作用 C.主導作用 D.中介作用 19.法國著名

14、 教育家盧梭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漫話》 B.《大教學論》 C.《愛彌爾》 D.《普通教育學》 20.英國近代學校教育制度是一種典型的( )A.雙軌制 B.單軌制 C.分支制 D.中間型學制

一、1.A 2.B 3.B 4.D 5.C6.C 7.C 8.A 9.B 10.C11.A 12.C 13.C 14.A 15.A16.D 17.D 18.C 19.C 20.A 填空

1、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學校教育現象)

2、教育現象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

3、教育學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科,既是(理論學科)也是(應用學科)

4、完備的教師知識結構是(學科基礎知識)(教育學科基礎知識)和廣泛的文化科學知識。

5、孔子對我國教育的貢獻有三個方面(創立私學)(創立儒學)(刪訂六經)

6、孔子流傳于事的著作是(論語)

7、啟發式教學的淵源是(不憤不啟)(不排不發),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從(性善論)闡述他的觀點是(孟子):從(性惡論)闡述他的觀點是(荀子)

10、后期稱墨家為(功利主義者):稱道家為(自然主義者)

11、曾子所著,專講古代大學教育的是(大學)

12、曾子的學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學記)是根據今人的考證是戰國末期(樂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經典巨著。

14、樂正真考證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學)是《學記》的教育政治學基礎。

16、(中庸)是《學記》的教育哲學學基礎。

17、系統總結先秦時代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教育學專著是(學記),被認為……

18、西方啟發式教育思想的淵源是(蘇格拉底的多婆術)。

19、西方教育學傳統始于古代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20、古希臘著名教育家柏拉圖的著作是(理想國)。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頭)。

21、亞里斯多德歷史性貢獻是他(首次系統闡述了體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

22、昆體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術原理)

23、夸美紐斯是17世紀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學論)

24、洛克是(紳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畫)

25、盧俊是(自然主義)的代表,著作是(愛彌兒)

26、裴斯泰洛齊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為19世紀中期以后到20世紀世界新教育運動的開創人。

27、赫兒巴特獨立化時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學),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祿貝爾被稱為(幼兒園之父)

29、杜威是(進步主義教育學派)的代表。

30、歷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偽的鑒別),鑒別包括(外部考證)和(內部考證)

31、調查研究法可分為(確定課題)(搜集資料)(做出結論)

32、調查研究法包括(調查、研究、訪問)。

33、教育實驗可分為(前實驗設計)(準實驗設計)(真實驗設計)。

34、教育一詞最早可以在《孟子,盡心上》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隸制社會教育)(封建制社會教育)

36古代教育發展的首要事件是作為教育的專門機關--(學校的產生)

37教師的來源是我國夏、商、周時代的(師氏、保氏、大司樂、大司徒)

38、我國最早的學校是在夏代,是時稱為(校、庠、序)

39埃及古代最早的學校是前21世紀的(宮廷學校)

40中國古代社會教育發展有兩個典型時期(西周教育)(唐代教育),外國的典型代表則有(古代希臘教育)(歐洲中世紀教育)

4六藝的內容是(禮、樂、射、御、書、數)

42、(西周)代表了我國奴隸社會時期教育的發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備的教育制度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分為(國學)和(張學教育)

43、希臘6世紀形成了著名的(雅典)和(斯巴達)教育體系

44、從雅典教育的課程內容看,他們非常重視體育、智育、和美育,史稱"和諧"發展的教育"稱他們開設的主要學科一一(文法、修辭、辨證法、幾何、天文、音樂、算術)為自由七藝。

44唐代教育有(言學)(么學)。言學分為(中央官司學)和(地方言學)

45中國封建社會的三大學校典型(言學)(私學)(書院)

46(唐代)教育是封建時代世界上最發達的教育

47五世紀后歐洲的教育掌握在教會手中,(教會學校)是教育制度的主題,稱(騎士教育)

48、騎士教育的內容是"騎士七技"

49、"騎士教育"的內容為騎馬、游泳、投槍、擊劍、打獵、下棋、吟詩,稱"騎士七技"。

50有歷史記載的我國最早的學業校(是夏朝)

51.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一個((士)獨立階層是我國第一代教師群體. 52.教師是學校教育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領導者53.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 54.俄國教育家(烏伸斯基)說:教師職業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事業。

55、(古之學者必有師)出自韓愈的師說《師說》

56、前蘇聯教育理論家(加里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57、1985年開始我國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

58、《中華人民鉻鎳鋼和國教師法》又時教師的權利與義務做出了全面的規定。

59、教師的一般認識能力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

60、教師的語言包括(口頭語言、書面語言、體態語言)三種。

62、"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反映了教師勞動的(長期性)

教師教育學范文第5篇

通過學習《條例》,使我們充分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為指導,依據黨章和憲法、法律,結合黨的建設與實踐,以黨內法規的形式明確回答了黨的紀委和紀律處分方面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吨袊伯a黨紀律處分條例》的頒布和實施,將會保證我們黨始終堅持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維護黨的章程、嚴肅黨的紀律,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將保證黨的紀律的嚴肅性,通過將法律機制引入到黨的隊伍建設中,使我們執政黨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

通過學習,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是關于黨的紀律和紀律處分方面的一部重要的黨內法規,它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有力武器,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條件,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以實現的重要保證,對于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實施是保持黨的先進性、戰略性的措施。黨的制度建設是根據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原則,隨時間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在實施過程中驗證原有制度的前提下,新的《處分條例》增加了廉潔自律方面的規定、加強黨風建設的決定、黨政干部選拔任用的條例、黨的監督條例以及民主制度的若干意見,這使黨的紀律處分條例內容得到了大大的豐富,增加了條例的可執行性。

上一篇:經濟管理模式下一篇:機關檔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