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貨幣一體化論文范文

2024-03-01

貨幣一體化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比特幣自2009年誕生以來,交易價格已由最初的0.25美分上漲至近來的最高價19000多美元,驚人的價格漲幅使其成為當下最火熱的資產,對經濟和金融領域產生巨大的沖擊。一路走來,比特幣在源源不斷的爭議中毀譽參半,有人稱贊它為21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也有人認為它什么也不是。那么比特幣的魔力何在?在貨幣方面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比特幣能否成功應對當前的挑戰?文章將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探究比特幣的貨幣發展前景。

[關鍵詞]比特幣;發展前景;挑戰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1.041

1 比特幣概述

比特幣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了開源軟件以及構建其上的P2P網絡,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本質上,比特幣是一個相互驗證的公開記賬系統,其工作就是記錄所有賬戶發生的交易。

比特幣的魔力在于它與我們通常所了解的多數貨幣有很大不同,比特幣沒有統一的貨幣發行機構,任何人只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算力,都有機會通過求出特定的“哈希值”,即“挖礦”創造比特幣。最初,每十分鐘產生50個比特幣,隨著時間的推移,“挖礦”的難度在不斷加大,產生比特幣的速度在下降,每隔四年產量減半,這將比特幣的總量限定在2100萬枚的同時也起到防止通貨膨脹的作用。比特幣的運行和流通則通過開源的P2P算法實現,不受任何政府和機構控制,從發行到運行無不體現出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比特幣的交易通過比特幣錢包客戶端隨機產生的地址進行,交易者的地址可以任意變更,無須身份驗證,有效地保護了交易者的隱私。比特幣的交易程序簡便,交易成本極其低廉,并且能夠通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比特幣節點實現國際流通,完全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2 從貨幣角度解讀比特幣

貨幣的發展經歷了從物物交換、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金屬貨幣、紙幣到正在演變的電子貨幣過程?;仡欂泿诺难葑儦v史,可以發現貨幣的演變呈現三個顯著特征即貨幣材質去實體化、貨幣價值虛擬化和貨幣職能符號化。

貨幣的去實體化使得其更易于攜帶、保管和流通使用,不僅成本更加低廉,更打破了貨幣流通的地域限制,這無疑將是未來貨幣的發展趨勢。在貨幣價值虛擬化過程中,從商品貨幣到金屬貨幣的演變,貨幣的實用價值已大大降低;紙幣的出現,特別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后,使得貨幣本身的價值基本消失,而貨幣的電子化意味著其實用價值徹底消失。貨幣本身價值的缺失由國家信用作為替代補充,因此,貨幣是否有價值取決于人們對政府的信心和政府信用的認可。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五大基本職能。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并不需要現實中的貨幣,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它既可以是法定貨幣,也可以是比特幣;從流通角度看,比特幣可以通過網絡節點實現在不同人、不同地址之間的流轉;比特幣作為支付手段在世界范圍內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從世界貨幣角度看,比特幣以其去中心化的特點,不受任何政府或機構控制,可以通過網絡節點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在全球范圍內流通使用,且能夠避免匯率波動造成的風險。從貯藏手段角度看,當比特幣能夠與其他法定貨幣兌換時,由于其總量固定的特性,使它具備極好的保值功能。

不難發現在貨幣形態和貨幣職能方面比特幣都具備良好的貨幣屬性,從貨幣價值虛擬化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作為貨幣必須解決公眾的信任問題。傳統貨幣通過國家信用背書作為保障。而國家信用支持下的一國法定貨幣在通貨膨脹政策下也會使人民利益受損,同樣,一國法定貨幣作為世界貨幣在國際市場上流通時,會使他國面臨因戰爭、貨幣政策改變而遭受損失的風險。而比特幣能夠獲得公眾的信任主要基于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基于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點,比特幣的生產和運行由公眾決定,不受任何政府和機構控制;二是它完全公開的可以驗證的賬本的事實,不需要第三方機構,資產和交易的真實性接受公開驗證;三是它基于開源軟件代碼的事實,比特幣的代碼對公眾公開、免費,任何人都可以下載它,如果你希望改善它,可以修正代碼錯誤或向開發者提議,依賴于公眾的貢獻使它能夠實現不斷地自我完善與提升;四是比特幣的系統中不存在發行機構和交易擔保,只有嚴密的數學算法,而數學遠比人更加安全、真實可靠。因此,比特幣的貨幣地位雖未被認可,但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實現貨幣的功能。

3 比特幣質疑分析

3.1 投機性引起比特幣價格的暴漲暴跌,作為成熟的貨幣需要有穩定的價值

作為價值尺度,比特幣價格的大起大落不利于交易雙方用比特幣對商品或服務的價格進行衡量,同時價格波動很可能使持幣者遭受貶值虧損的風險,不利于其貯藏手段的發揮。價格的波動確實影響了比特幣貨幣職能的實現,但投機性會吸引更多的交易者加入,隨著交易者增多,比特幣在市值的擴大,更多的商家考慮支持和接受比特幣,越來越多的商品和服務與比特幣掛鉤,以比特幣標價,比特幣的價格可能會越來越穩定。

3.2 比特幣沒有使用價值,投入比特幣“挖礦”的勞動屬于無效勞動

比特幣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記賬工具,使得交易更加安全、自由且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價值,而正是“挖礦”活動保證了比特幣網絡的安全、有效進行,并不是所謂的無效勞動。

3.3 比特幣是一種通縮貨幣,難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比特幣的產量固定在2100萬枚,但是比特幣可以分割成更小的單位使用;經過比特幣社區多數參與者同意后比特幣可以通過“分叉”的途徑產生“新幣”或提高比特幣流通速度;此外,經濟社會中并非只有一種貨幣,比特幣不僅可以與法幣同時存在,還可以與萊特幣、瑞波幣等新的虛擬貨幣共同服務經濟社會。

4 比特幣面臨的挑戰

一方面,比特幣因其去中心化的特性不僅挑戰了央行的貨幣發行權,也影響了一國貨幣政策的有效實施,而匿名性則引發了洗錢、非法交易、偷稅以及恐怖主義融資等一系列問題,使得政府不得不管。另一方面,隨著比特幣在支付領域的推廣,比特幣生態鏈的不斷壯大,政府封禁時的阻力更大、后果更加嚴重。由于P2P網絡的特性使得只要有網絡存在,比特幣系統就不會消失,這造成了政府監管上的困難。若對比特幣一味地封殺則會引發黑市交易,也可能抑制一項重大的金融創新,而政府的態度及政策對比特幣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將比特幣置于適當的監管之下,有效打擊利用比特幣進行的不法行為是比特幣進一步成長發展的關鍵。目前,世界各國正積極地尋求解決方案,美國共和黨已發布了數字貨幣改革方案,歐洲就限制比特幣匿名性交易的新規達成一致,可以看出比特幣的負面影響正在逐步得到解決。

5 結 論

綜上所述,比特幣能否成為真正的貨幣乃至成為一種世界貨幣,其核心問題在于:比特幣能否在市值增大,使用范圍的推廣中實現價格趨于穩定,政府能否通過合理的法律規范引導比特幣實現良性發展,有效打擊利用比特幣的違法犯罪行為,以實現揚其長、去其短,同時又能避免被某些大國所控制而破壞其去中心化特性。若比特幣能成功應對這些問題,它必定會走向光明的貨幣之路。

參考文獻:

[1] Gerald P Dwyer.The Economics of Bitcoin and Similar Private Digital Currencie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5(17):81-91.

[2]李鈞,長鋏.比特幣:一個虛幻而真實的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吳要祖(1991—),男,漢族,河南洛陽人,就讀于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管理學院,研究方向:金融學;孫程杰(1993—),男,漢族,江蘇泰州人,就讀于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商業銀行經營管理。

貨幣一體化論文范文第2篇

該文在我國企業貨幣資金控制管理現狀的基礎上,結合西方發達國家企業先進的貨幣資金控制方法,提出了企業貨幣資金控制管理應從預算制度、審批制度、內部控制和財務人員自身素質等方面,減少企業運營的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希望能給實際的貨幣資金控制管理,提供一定的參考。

貨幣資金是企業重要的資產,屬于流動性的資產,在企業日常運營的過程中,是企業償付能力的主要標志。企業運營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也就是貨幣資金的增加,由此可以看出,貨幣資金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必須采取有效的貨幣資金控制和管理的措施,從而提高貨幣資金的管理水平,保障企業的經濟效益。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時間較短,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在貨幣資金的控制管理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隨著近年來國際間的貿易往來增加,很多西方的先進管理和控制理念進入我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但是依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1科學的貨幣資金預算

預算制度的建立,對于貨幣資金管理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型的集團公司,需要在年初制定每個子公司的生產經營計劃,以及需要完成的利潤目標等,然后財務人員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資金預算編制,如生產、銷售、采購等人員相關的業務費用等。編制完成后,需要逐級上報審批,經過最高領導層的同意后,才可以執行,如果審批的過程中,對預算提出了意見,要及時的進行修改,最后在全年預算的基礎上,進行更細致的貨幣資金預算。為了保證資金預算可以順利的實施,可以將預算的執行情況,納入到日常的考核中,使企業的貨幣資金可以達到收支平衡,避免企業貨幣資金的過?;虿蛔愕默F象出現。

2嚴格的貨幣資金審批

在嚴格執行貨幣資金預算的基礎上,還應該建立完善的審批程序,規定審評人的權限和責任等。根據企業內部相關的規定,對資金的使用進行嚴格的審批,如果資金的數額巨大,超過了審批人的權限,需要上報到企業的領導層,保證資金使用的安全,杜絕超預算和越權審批的資金使用。由于企業每天的資金流量很大,要想使用貨幣資金,首先應該進行申請,說明資金的用途、金額和支付方式等,同時給出相應的發票和收據等手續,審批人員根據申請的材料,按照企業相關的制度,進行貨幣資金的劃撥。為了確保資金的有效使用,在審批完成之后,還應該進行復核,確認貨幣資金使用是否有理有據,審批程序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相關的手續是否齊全等。

3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

收入控制。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很好的扼制企業內部腐敗和違法等出現,對收入進行控制時,應該保證每筆收入都開具相應的手續,盡量使用銀行轉賬,避免使用現金結算,尤其是大量貨幣資金的收入,如果采用現金,要及時的存入到銀行中,在收款完成后,出納人員應該在憑證上蓋章。為了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應該利用會計、出納等財務工作人員之間的制約機制,貨幣資金的管理要多個部門共同完成,明確每個部門的職能,同時采取崗位輪換制,避免長期工作導致的隱蔽違法行為。

支出控制。貨幣資金的支出,應該建立在預算的基礎上,每筆支出都要有相應的預算,如果是突發性的支出,沒有在原先的預算中,就要提交給企業的管理層,待審批工作完成后,由會計人員進行復核,最大程度上保證資金使用符合企業的相關制度。實際的支付時,盡量使用銀行轉賬,避免直接使用現金結算,在貨幣資金支出前,出納人員應該確認會計憑證和審批手續,然后才能夠付款,并加蓋“付訖”的公章,并將相關的手續存檔。在支出控制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內部牽制制度,最大程度上減少違法的現象,如會計人員負責單據的審核和憑證的填寫,出納人員負責現金和銀行轉賬,每個部門負責一個環節,共同進行貨幣資金的控制。

保管控制。企業在日常的運營過程中,通常比較重視貨幣資金支出和收入的控制,沒有意識到保管控制的重要性,使得很多企業資金被挪用,在需要使用資金時,才發現資金已經不在了。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沒有重視貨幣資金的保管控制。在實際的貨幣資金保管中,所有的資金只能由出納人員負責,即使企業的領導,也不可以接觸資金。嚴格的執行庫存現金限額,每天查對庫存現金和賬上金額是否相符,并由企業的管理者突擊檢查,檢查貨幣資金的保管情況。出納人員在工作交接時,應該明確保險柜鑰匙的數量,以及保管的具體人員,理清貨幣資金保管的責任。

4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

會計工作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貨幣資金,尤其是現金收入和支付業務。面對大量的現金,容易引起人的貪婪欲,走向犯罪,因此財務管理人員應該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能夠廉潔自律、誠信為本、不做假賬。貨幣資金的管理,需要財務人員來完成,財務人員自身素質的高低,能夠直接影響管理的效果。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中,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很高,受到我國教育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國企業中的財務管理人員,自身的素質較低,缺乏現代財務管理的理念,只能采用傳統的財務管理方式,使得企業貨幣資金管理中存在一定的漏洞。要想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保證財務人員的素質,利用財務管理軟件等,對貨幣資金進行科學的管理和嚴格的控制。企業在招聘中,要盡量提高招聘的標準,招收具有足夠工作經驗的管理人員,對于現有的財務人員,可以定期的進行培訓,讓其學習先進的貨幣資金控制理念和方法,提高財務人員自身的專業素質。

貨幣資金作為企業運營的重要條件,貫穿在整個企業經營的過程中,對于每個企業來說,貨幣資金管理都是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加強貨幣資金的管理,可以減少企業運營的成本,優化資金的分配和使用,充分發揮出貨幣資金應有的作用,對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長遠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

貨幣一體化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馬克思對貨幣本質的分析,是在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語境中始終圍繞其哲學的理論任務——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異化展開的,這是貫穿從《巴黎手稿》到《資本論》的一條隱性線索?!栋屠枋指濉穫戎匕沿泿诺纳袷セ孟髿w結為資本主義私有制,《大綱》則側重揭示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的歷史性和暫時性,在此基礎之上,《資本論》通過對商品-貨幣-資本拜物教的批判把貨幣批判的矛頭直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這透視出馬克思貨幣批判的“視域轉換”。這種“轉換”不僅關涉人在“非神圣形象”中自我異化的現實根源,而且關乎消解這一異化的現實道路。

關鍵詞:非神圣形象;資本主義私有制;作為資本的貨幣;貨幣批判

貨幣,這個人類經濟生活的“潤滑劑”,不僅是現代社會人與外部世界的聯結“紐帶”,而且作為驅之不散的“幽靈”游蕩在現代人的周圍。因此,對貨幣本質的研究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理解現代人的生存狀態。西方經濟學家通常局限于對貨幣流程的實證描述,回避對貨幣本質的探究?;蛘哒f,即使追問貨幣的本質,也僅僅從經濟學角度將其歸結為貨幣金屬論或貨幣名目論等表層經濟現象,難以深入貨幣本質的內在根據。國內學術界對貨幣本質的研究,或者從貨幣本身入手,或者從經濟哲學(1)的視角切入。這兩種研究路徑在某種意義上都“遮蔽”了馬克思對于貨幣本質的真實理解。馬克思關于貨幣本質的追問,是在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語境中始終圍繞其哲學的理論任務——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異化展開的。這不僅構成馬克思從哲學角度分析貨幣的內在根據,而且成為馬克思哲學觀形成的內在要求。馬克思早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就確立自己哲學的理論任務:“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歷史的任務就是確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異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異化,就成了為歷史服務的哲學的迫切任務?!盵1]4這種“非神圣形象”指的是什么?人是如何在“非神圣形象”中自我異化,又是如何消解這一異化的?從馬克思的諸多著作中可以看出,這種“非神圣形象”指的是以金錢、貨幣為代表的“物神”,因此,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異化就是揭露市民社會中利己的人在世俗神——“貨幣”中的自我異化。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指出,對天國的批判就變成對塵世中貨幣的批判。馬克思的貨幣批判不僅關涉人在“非神圣形象”中自我異化的現實根源,而且關乎消解這一異化的現實道路,這構成從《巴黎手稿》到《資本論》的一條隱性線索。

一、貨幣的“神圣幻象”:馬克思貨幣批判的“靶子”

貨幣如何能成為無所不能的“世俗神”?人又是如何在這種“非神圣形象”中自我異化的?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把這一問題的根源歸結為私有制,并明確提出其哲學的迫切任務是必須厘清私有制所導致的全部異化與貨幣制度之間的本質聯系,“我們現在必須弄清楚私有制,貪欲和勞動、資本、地產三者的分離之間,交換和競爭之間,人的價值和人的貶值之間,壟斷和競爭等等之間,這全部異化和貨幣制度之間的本質聯系” [2]51。私有制、異化和貨幣制度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馬克思為什么要分析全部異化與貨幣制度之間的關系?這與馬克思對貨幣本質的分析有什么關系?要厘清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追溯到馬克思哲學的理論旨趣——人類解放。

馬克思人類解放思想的理論基礎可以追溯到《<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和《論猶太人問題》。前者是從哲學自身的理論任務切入的,后者則從現實的猶太人問題著手。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把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異化作為自己哲學的理論任務,并將完成這一任務的有效途徑歸結為這樣一個絕對命令:“必須推翻使人成為被侮辱、被奴役、被遺棄和被蔑視的東西的一切關系?!?[1]11這是馬克思從宏觀角度對人類解放的理論界定。而在《論猶太人問題》中,馬克思在對“非神圣形象”進行深入闡發的同時指出: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各種關系回歸人自身。在馬克思看來,猶太人的解放從終極意義上就是把人從以賺錢為動機的猶太精神中解放出來,這是現代世界的普遍實踐任務。因為在市民社會中,利己的人把金錢奉為他們的“世俗神”,“金錢是人的勞動和人的存在的同人相異化的本質;這種異己的本質統治了人,而人則向它頂禮膜拜”[1]52。由于這種世俗的猶太精神從市民生活中不斷產生并在貨幣制度中最終形成,因此,要把人從猶太精神中徹底解放出來,就必須廢除這種非人性的貨幣制度。由此看來,馬克思從現實的猶太人問題出發,進一步具體地論證了其哲學的理論任務。

為什么這種貨幣制度是非人性的?因為在這種貨幣制度中,人處于一種異化狀態,這根源于資本主義私有制,“私有制使我們變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一個對象,只有當它為我們擁有的時候,就是說,當它對我們來說作為資本而存在” [2]85時,才為我們而存在。如果說私有制對應著貨幣制度的話,那么私有財產就對應著貨幣。雖然馬克思在分析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時并沒有明確指出這種貨幣制度是什么,但是他借助這兩個因素闡明了貨幣的本質。馬克思在《論猶太人問題》中指出,金錢是人的勞動同人相異化的本質,這是對貨幣極其抽象的理解。在《手稿》中,馬克思把人的類特性理解為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因而他撇開經驗意義上的貨幣——金錢,一針見血地指出貨幣的本質是“人的異化的、外化的和外在化的類本質”[2]144。馬克思在《穆勒評注》中進一步從社會交往的角度對人的異化的類本質進行具體界定,這才真正揭示貨幣的本質“首先不在于財產通過它轉讓,而在于人的產品賴以互相補充的中介活動或中介運動,人的、社會的行動異化了并成為在人之外的物質東西的屬性,成為貨幣的屬性”[2]164-165 。這種作為交換中介的貨幣是私有財產的喪失自身的、異化的本質。馬克思指出,貨幣作為一種私有財產,它將戰勝其他形式的私有財產,因為在私有制中人與人之間必然存在交換,這種通過貨幣進行交換的中介運動,不是人的關系,而是私有財產對私有財產的抽象關系即價值,貨幣就是這種“作為價值的價值”的現實存在。由于私有財產和異化勞動都是關于人自身的理解,因而從私有財產和異化勞動的角度理解貨幣就是從人自身理解貨幣,正如齊·朗茲胡特和J·P·邁爾所把握到的“人的本質的異化在貨幣中獲得自己最極端的表現”[3]一樣,馬克思進一步揭示“貨幣是人的類本質的自我異化”。就此而言,馬克思所揭示的貨幣對“人”而言是一個“顛倒的世界”,它把一切人的和自然的特性變成它們的對立物,把堅貞變成背叛、把主人變成奴隸、把明智變成愚蠢……貨幣的這種神力包含在它的本質中。由于貨幣不僅是需要與對象之間的“牽線人”,而且是自然界與人相互聯結的紐帶,因而它是一切紐帶的紐帶。貨幣所享有的這種“特權”在人們觀念中形成一種貨幣的“神圣幻象”:似乎貨幣占有一切對象的普遍性是貨幣本質的“萬能”。這種以貨幣為基礎的有效需求和以我的需要為基礎的無效需求之間的差異是存在與思維之間的差異,因為人的需要的實現只有通過貨幣才得以可能。由此,馬克思指出:“貨幣作為現存的和起作用的價值概念把一切事物都混淆了、替換了,所以它是一切事物的普遍的混淆和替換,從而是顛倒的世界,是一切自然的品質和人的品質的混淆和替換?!盵2]145這是馬克思所揭示的貨幣對人的價值的“僭越”。由此看來,馬克思對貨幣的批判就是對造成貨幣“神圣幻象”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批判。

粗看起來,馬克思與前人關于貨幣本質的理解并無本質差異:赫斯早在《論貨幣的本質》中就把貨幣理解為社會交往的類本質的自我異化,揭示貨幣作為社會關系的“幻影”而存在,“金錢不外是非組織化的、因而脫離我們自己的理性意志并因此統治我們的人類社會現代生產方式的幻影”[4];穆勒把貨幣理解為“交換的媒介”深為馬克思“贊賞”。但是他們就此止步不前了。他們共同的缺陷在于:抹殺了作為異化的社會聯系的貨幣得以存在的歷史前提。這正是馬克思超越前人的關鍵所在。馬克思的貨幣批判不是對貨幣本身的批判,而是對人在“非神圣形象”中自我異化的現實根源的批判,它的目的在于推翻束縛人、奴役人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從而“消解”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異化,正是這種理論旨趣決定了馬克思對于貨幣本質的理解猶如“晴天霹靂”與他的前人根本“斷裂”開來。因此,馬克思《巴黎手稿》對貨幣本質的分析僅僅是他作為哲學理論任務的貨幣批判的“冰山一角”,由于當時他還沒有深入到資本主義現實層面的經濟活動,因而他既無法理解貨幣與人的歷史發展,也無法厘清貨幣與資本的內在關聯,這構成馬克思《大綱》分析貨幣本質的重要維度。

二、貨幣的“歷史限度”:馬克思貨幣批判的“密鑰”

雖然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把人在“非神圣形象”中自我異化的根源歸結為資本主義私有制,但是對這種私有制的起源即“外化勞動是如何促進人類發展進程”這一問題并沒有作出明確回答,《大綱》“貨幣章”對人類發展三形態的相關論述卻為回答這一問題提供了一把“密鑰”。經濟學家很清楚,貨幣存在的前提是社會聯系的物化,但由于他們把貨幣僅僅理解為“物”,而不是“社會關系”,因而他們無法驅逐“物”的神秘性,“經濟學家們把人們的社會生產關系和受這些關系支配的物所獲得的規定性看作物的自然屬性,這種粗俗的唯物主義,是一種同樣粗俗的唯心主義,甚至是一種拜物教,它把社會關系作為物的內在規定歸之于物,從而使物神秘化”[5]。與此相反,馬克思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們信賴物而不是人的根本原因在于:貨幣是物化的社會關系,“這種物是人們相互間的物化的關系,是物化的交換價值,而交換價值無非是人們互相間生產活動的關系”[6]110。由于馬克思把貨幣的本質與“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聯系起來,因而他突破古典經濟學家對貨幣的形而上學理解,進一步揭示貨幣得以存在的歷史前提,這是馬克思在《大綱》“貨幣章”論述似乎與哲學“風馬牛不相及”的人類發展三形態的根本原因。

在古代社會,人們在狹小的范圍內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以宗法、血緣關系為紐帶的人對人的依賴是最初的社會形式?,F代社會以分工和交換為前提,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未來社會,建立在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基礎上的人的自由個性是第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貨幣只是出現在各共同體的邊界上,它起初作為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而存在,隨著商業民族的發展,貨幣不可避免地作為第三種規定出現,在這個意義上,它加速共同體的沒落。第二個階段,作為交換價值本身的貨幣不僅是整個社會生產的基礎,而且是個人得以存在的前提,貨幣從滿足人們需要的“手段”一躍為“目的”本身,“貨幣從它表現為單純流通手段這樣一種奴仆形象,一躍而成為商品世界中的統治者和上帝”[6]173。在這個意義上,它不僅不會瓦解社會形式,反而是社會形式發展的主動輪,這是貨幣作為第三種規定的典型形式。第三個階段,每個人的自由發展以一切人的全面發展為前提,但這些自由發展的個人不是自然的產物,而是歷史的產物,它以交換價值的生產為前提,這種生產不僅產生出個人同自己、同別人相異化的普遍性,而且也產生出個人關系和個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在這個意義上,第二階段為第三階段創造物質條件。由此,馬克思把對貨幣本質的分析與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現代社會聯系起來,“家長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狀態隨著商業、奢侈、貨幣、交換價值的發展而沒落下去,現代社會則隨著這些東西一道發展起來”[6]108 。

在現代社會,一切產品和活動都“烙”上交換價值的“印跡”,這既以人與人之間血緣關系的解體為前提,又以生產者之間的全面依賴為保證,“毫不相干的個人之間的互相的和全面的依賴,構成他們的社會聯系。這種社會聯系表現在交換價值上,因為對于每個個人來說,只有通過交換價值,他自己的活動或產品才成為他的活動或產品;他必須生產一般產品——交換價值,或本身孤立化的、個體化的交換價值,即貨幣” [6]106。因此,貨幣作為一種物化的社會關系是人的自我異化的理論確證,因為個人只有通過物的形式才能取得和證明自己的社會權力,每個個人作為貨幣所有者在他的衣袋里裝著自己的社會權力和自己同社會的聯系。在這里,商品的普遍交換已成為每個人的生存條件,這種由普遍交換所形成的社會聯系作為凌駕于他們之上的社會權力而存在,隨著生產的社會性的增長,貨幣的權力也按同一程度增長。這深刻地表明:人們的普遍聯系在商品交換中被異化為物與物之間的關系,在交換價值即貨幣上,人的社會關系轉化為物的社會關系,人的能力轉化為物的能力。這就是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現代社會中人的存在。

在現代社會,貨幣主要在第三種規定即作為交換價值本身的意義上發揮作用,“在這種形式中,貨幣不是僅僅表現為手段,也不是表現為尺度,而是表現為目的本身”[6]168,充分發展的貨幣的第三種規定,以前兩種規定為前提并且是它們的統一。貨幣在第三種規定上表現為生產過程,因為貨幣作為發達的生產要素,只存在于雇傭勞動存在的地方,所以,作為目的本身的貨幣就成為普遍勤勞的手段。這樣,真正的財富源泉就打開了。但是,在這里所闡述的貨幣規定中,隱藏著關于貨幣性質的一種幻想,即死抱住貨幣的一種抽象規定而無視這種規定中所含的矛盾。這種幻想不但賦予貨幣以“世俗神”的意義,而且掩蓋了貨幣在其最后完成的規定上表現為自我消滅的矛盾,即整個實際財富的世界與作為財富的一般形式的貨幣之間的矛盾。因為作為一般財富物質代表的貨幣只有重新投入流通與個別的特殊財富交換才能實現自身,否則,它只能成為實際財富的“幻影”,這里潛伏著貨幣危機的可能性。

如果說,作為交換手段和價值尺度的貨幣歸屬于作為貨幣的貨幣的話,那么作為交換價值本身的貨幣就潛在地包含作為資本的貨幣。作為貨幣的貨幣與作為資本的貨幣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作為貨幣的貨幣只是從純粹形式上考察貨幣,因而它是適用于一切社會形式的貨幣抽象;作為資本的貨幣與發達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相聯系,因而它是特定歷史的產物。二是作為貨幣的貨幣體現的是交換主體的自由、平等,因為從簡單規定上理解貨幣關系,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對立表面上都消失了;作為資本的貨幣暴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交換主體形式上的“平等”下所掩蓋的實質上的不平等。三是作為貨幣的貨幣是人們在有限貪欲的驅使下追尋財富的過程;作為資本的貨幣是在以交換價值為前提的無止境的致富欲的“推動”下追尋財富的過程,因為在現代社會,資本作為財富一般形式的貨幣,是一種不斷要超出自己界限的欲望。由此看來,對資本的研究不過是對貨幣的研究,資本作為不斷增殖意義上的貨幣,在更高形態上彰顯了貨幣的潛力,但二者有質的區別,“作為資本的貨幣是超出了作為貨幣的貨幣的簡單規定的一種貨幣規定。這可以看作是更高的實現;正如可以說猿發展為人一樣。但是,這里較低級的形式是作為包容較高級形式的主體出現的。無論如何,作為資本的貨幣不同于作為貨幣的貨幣”[6]206 。那么,貨幣如何轉化為資本?只有當資本家在自由市場上找到一種特殊商品,這種商品能創造出比自身的消費價值更大的價值時,貨幣才轉化為資本,“只有當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占有者在市場上找到出賣自己勞動力的自由工人的時候,資本才產生”[7]198。作為資本的貨幣有兩個特點:第一,資本不是物,而是一種以貨幣為中介的資本與雇傭勞動的關系。第二,在資本和勞動的“不平等”交換中,資本潛在地包含作為自為存在的勞動即工人與作為自為存在的資本即資本家之間的內在對抗。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作為資本的貨幣,不僅是物化的社會關系的最高表現,而且是現代社會“個人受抽象統治”的現實表達。因為在現代社會,資本作為一種“普照光”,決定著它里面顯露出來的一切“存在”的比重,個人從屬于像命運一樣存在于他們之外的“物”,但這種“物”并不從屬于把這種生產當作共同財富來對待的個人。這就是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現代社會中人的存在方式。馬克思從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出發,不僅揭示貨幣得以存在的歷史限度,而且把貨幣批判的矛頭直指現代社會的歷史性和暫時性。如何沖破這種“物”對人的全面統治,直接關涉如何消解人在“非神圣形象”中自我異化的現實道路。

三、從《巴黎手稿》到《資本論》:馬克思

貨幣批判的視域轉換

《巴黎手稿》側重從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出發把貨幣的神圣幻象歸結為資本主義私有制,《大綱》則側重從現實的人及其歷史出發揭示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現代社會的歷史性和暫時性,《資本論》在此基礎之上,一方面從商品-貨幣-資本的拜物教基礎出發揭示人在“非神圣形象”中自我異化的現實根源,另一方面試圖通過推翻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消解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異化。與之相應,馬克思的貨幣批判也就從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批判轉向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批判,這透視出馬克思貨幣批判的“視域轉換”。這里需要闡明的問題是:這種“轉換”何以可能?厘清這個問題,不僅有助于我們深入理解馬克思貨幣批判的內在旨趣,而且有助于我們弄清楚馬克思的貨幣批判在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理論地位。作為資本的貨幣是貨幣本質的真實內涵,它得以可能的條件只能通過勞動加以闡明,因為“勞動與商品的交換”是資本增殖的關鍵。這種以雇傭勞動為典型特征的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構成現代人的存在方式。因此,馬克思的貨幣批判就是對現代人的存在方式的批判。由此,要弄清楚馬克思貨幣批判的“視域轉換”,就必須對資本主義生產中資本、勞動和人的存在方式進行深入剖析,這三個維度以“吸血鬼”的“蛻變”、“死勞動”吞噬“活勞動”和人與物的“顛倒”形式呈現出來并構成馬克思貨幣批判的“三位一體”。

(一)“吸血鬼”的“蛻變”。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把“資本”理解為“對勞動及其產品的支配權”,并且把這種支配權歸結為資本的購買力。在此馬克思并沒有明確區分貨幣與資本。在馬克思看來,只有當資金能給所有者帶來利潤時才叫資本,但這種利潤更多地是貨幣意義上的資本和利息。這在《大綱》對于貨幣本質的分析中仍屬于作為貨幣的貨幣,作為資本的貨幣須以勞動力商品化為前提,這個前提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的現代社會才得以可能?!栋屠枋指濉窂乃接胸敭a的歷史形式——地產、貨幣和資本出發,把私有財產的起源歸結為外化勞動對人類發展的關系問題,《大綱》則著重闡明作為資本的貨幣是如何通過人的外化勞動得以實現并在何種意義上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盡管馬克思在《大綱》中通過資本與勞動的交換揭示資本增殖的“秘密”,但由于當時他還沒有真正理解勞動價值論的真實含義,因而無法明確區分勞動力價值與勞動價值,從而仍然把“資本”理解為“對工人勞動的支配權”。與《巴黎手稿》不同的是,在這里馬克思已經指出這種“勞動”是同資本這個已設定的交換價值相對立的“使用價值”。直到《資本論》,馬克思才一針見血地指出:資本不像古典經濟學家所說的那樣是對勞動的支配權,按其本質來說,它是“對無酬勞動的支配權”[7]611。這猶如一道“閃電”照亮了古典經濟學家一直“遮蔽”的資本主義“裂縫”,從而暴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存在“剝削”的秘密,盡管這種“剝削”為華麗的“物”的外衣所掩蓋。馬克思通過“吸血鬼”的“蛻變”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形式上的“平等”下所掩蓋的實質上的不平等。要揭示這種“不平等”,就必須追溯到引起這種“不平等”的根源——勞動,“勞動是酵母,它被投入資本,使資本發酵”[6]256。

(二)“死勞動”吞噬“活勞動”。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不僅把私有財產的主體歸結為勞動,而且把私有財產的起源歸結為外化勞動對人的發展問題,因而他把作為私有財產發達形式的貨幣看作異化勞動的結果。而在《大綱》中,馬克思把對貨幣本質的分析與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現代社會聯系起來,貨幣作為物化的社會關系只存在于雇傭勞動存在的地方?!栋屠枋指濉分械漠惢瘎趧又杆接兄浦腥说漠惢癄顟B,《大綱》中的雇傭勞動則特指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與勞動之間的不平等關系。從資本和雇傭勞動的角度來看,資本的增殖就是“死勞動”吞噬“活勞動”的過程,這個物化的過程從工人方面來說表現為勞動的異化過程,從資本方面來說,則表現為對他人勞動的占有。因此,我們要剖析資本增殖的“秘密”就必須從“雇傭勞動”入手,但不了解勞動二重性就不了解雇傭勞動,因為這種勞動對于資本來說是使用價值,對于工人來說卻是交換價值。如果勞動對雙方都作為使用價值而存在,那么資本主義的自由平等就“名副其實”,但是這里的“勞動”是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不同規定之間的交換,這就暗含著:資本家以工資的形式支付工人的“勞動力價值”,而它所購買的是工人的勞動力所創造的價值,后者作為創造價值的源泉,其價值要遠遠大于前者。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資本家取得對工人“無酬勞動的支配權”。由此看來,《資本論》對勞動二重性的闡述是理解“資本增殖”的關鍵,“資本是死勞動,它像吸血鬼一樣,只有吮吸活勞動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勞動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7]269。由于勞動的二重性總是與作為勞動主體的“人”息息相關的,因此對“人”的理解是馬克思貨幣批判的突破口。

(三)人與物的“顛倒”。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關于“人”有個經典的比喻:“如果說有一個英國人把人變成帽子,那么,有個德國人就把帽子變成了觀念?!?[1]597這個英國人是銀行巨子李嘉圖,這個德國人是大學教授黑格爾。如果說作為經濟學家的李嘉圖把“人”變成“帽子”,把人與人的關系理解為物與物的關系,從而使“人”顛倒為“物”的話,那么作為哲學家的黑格爾則把“帽子”變成“觀念”,把物與物的關系理解為觀念與觀念之間的關系,從而不僅使“人”顛倒為“物”,而且使“物”顛倒為“觀念”。因此,只有深刻揭示人與物“顛倒”的內在根源,才能破除“帽子”與“觀念”對人的“遮蔽”。由此,馬克思既摒棄黑格爾從抽象精神勞動理解“人”的思辨路徑,又戳穿以勞動為原則的國民經濟學表面上承認“人”的“陰謀”,他把人的本質歸結為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從而把人與動物根本區別開來。但是在私有制中,勞動成為謀生的手段,從事生產的人只是作為“動物”意義上的“工人”而存在,并且這種異化勞動只有通過對他人的現實關系才能表現出來。在《提綱》中,馬克思從現實性上揭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恰恰印證了馬克思哲學的出發點是從事物質生產的“現實的個人”,這些“現實的個人”在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現代社會從屬于不斷增殖的資本。如果說《巴黎手稿》側重從理想性維度把人的自由自覺的類特性看作人的本質,并揭示物的世界的增值與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的話,那么《大綱》更側重從現實性上考察人在資本主義生產中所形成的物化社會關系,從而揭示人與物“顛倒”的歷史前提。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從商品形式出發才真正揭示這一前提的“商品-貨幣-資本”的拜物教基礎?!顿Y本論》不僅從商品二重性與勞動二重性的內在關聯詮釋人的存在的二重性,而且把這種物化的社會關系具體化為“商品”、“貨幣”、“資本”的“物與物關系”中“人與人的關系”。但是在現代社會,無論是商品、貨幣還是資本都不過是作為資本的貨幣的“化身”,因為作為資本的貨幣不斷以商品、貨幣的形式交替出現,并始終圍繞處于過程中的價值主體展開,“資本按其概念來說是貨幣,但是這種貨幣不再以簡單的金銀形式存在,也不再作為與流通相對立的貨幣存在,而是以一切實體的即各種商品的形式存在” [6]229。由此看來,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異化就是在“世俗神”——“作為資本的貨幣”中的自我異化。由于拜物教所呈現的商品、貨幣、資本對人的全面統治根源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因此,要消解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異化就必須推翻束縛人、奴役人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這是馬克思貨幣批判的內在旨趣。

由于馬克思的貨幣批判是“手打麻袋意在驢子”[6]194,這里的“麻袋”指的是“貨幣本身”,而“驢子”指的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所以任何沒有觸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批判打的都是 “麻袋”,而造成人在“非神圣形象”中自我異化的根源在于“驢子”。因此,馬克思的貨幣批判并非對貨幣本身的批判,而是對人在非神圣形象——“作為資本的貨幣”中自我異化的現實根源即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批判,因而是對人自身的存在方式的批判。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的貨幣批判,不僅是消解人在“非神圣形象”中自我異化的一把“密鑰”,而且是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質的關鍵所在。離開貨幣批判,我們所理解的馬克思的哲學任務——消解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異化就是抽象的、含混的和漂浮的;離開消解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異化的哲學任務,我們所理解的馬克思的貨幣批判就是零碎的、表面的和無根的。因此,只有通過貨幣批判才能真正理解馬克思消解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異化的理論內涵。相反,我們只有通過消解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異化的哲學任務才能深入挖掘貨幣批判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真實意蘊。

注釋:

(1)國內學術界90年代末召開的“經濟哲學”研討會,以及隨后召開的“貨幣哲學”研討會,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以往對貨幣的經濟學理解,他們從歷史哲學、經濟哲學、社會學、倫理學等角度,深入闡發貨幣所內蘊的哲學思想。但是,從經濟哲學考察貨幣與從哲學本身的理論任務研究貨幣有質的區別:如果說前者使貨幣與人的關系問題浮出水面的話,那么后者更側重貨幣對人的整個存在方式的革命性變革。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德]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齊·朗茲胡特, J·P·邁爾.馬克思早期著作對重新理解馬克思學說的意義[C]//《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研究.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293.

[4][德]赫斯.盧格在巴黎[J].社會(第8卷),1931,(2).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85.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德]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 吳 勇)

貨幣一體化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從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的發展現狀與實際情況出發,結合貨幣流通相關理論,從貨幣供給,貨幣流通速度和貨幣乘數三個方面分析了第三方移動支付對我國貨幣流通的影響機制,進一步加深了新的貨幣環境下對貨幣流通機制的認識,以期為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帶來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第三方移動支付;貨幣供給;貨幣流通速度;貨幣乘數

1 文獻綜述

近些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移動終端的普及以及金融創新的加快,第三方支付以其便捷、低成本、安全性較高等特點,迅速改變了人們的傳統支付習慣。第三方支付本質是收款方和付款方之間的支付橋梁,通過搭建支付平臺來為首付款雙方提供資金劃轉,資金清結算以及技術、安全保障服務,主要業務包括網絡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款發行和受理及其他。自第三方移動支付推出以來,整個行業就一直處于高速發展乃至井噴式的增長。不過近些年來,相關政策的頒布,監管力度的加大,使整個行業開始向有序、健康的方向發展,其增長也有所放緩,趨于平穩的態勢。2013年至2018年,我國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平均增速超過200%,根據艾瑞咨詢《2018中國第三方支付年度數據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為190.5萬億元,同比增速達58.4%,創下五年來的“新低”,預計未來兩年增速仍將放緩。第三方支付的迅猛發展不僅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支付方式,也對傳統的金融機構相關業務和貨幣政策帶來沖擊,這也使它成為近些年來人們研究的熱點。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進步和運用的普及,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都在不斷地改變,更重要的是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得到深刻的改變。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行業都發生著巨大變革,支付領域的變革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能夠正確認識、分析這一系列變革以及由它所產生的影響,對未來支付領域發展,對更好地發揮支付服務經濟金融和社會生活有著積極意義。我們處在一個貨幣系統和支付方式都在發生快速變革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無紙幣”時代的見證者,當然這也為我國央行貨幣政策的實施增加了難度,本文將第三方移動支付對我國貨幣供給的影響機制作了理論分析,加深了對日益復雜的貨幣體系和支付環境下的貨幣流通的認識,為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帶來一定的參考,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第三方支付的發展歷史并不長,國內外的研究多數是關于第三方支付的風險和監管研究。國際清算銀行(BIS)是這方面最早的研究機構,BIS(1996)認為電子貨幣的使用可能會暫時減少貨幣總量,也會對貨幣流通速度產生影響,具體如何影響則無定論。蒲成毅(2002),隨著數字現金使用的普及,貨幣供應量將會減少,并且會發生結構變化,而貨幣流通速度則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尹龍(2004)指出,電子貨幣的使用在短期內會影響貨幣流通速度,但是很難作出準確估算。周光友(2009)對我國電子貨幣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電子貨幣在相當程度上能夠代替傳統貨幣,并且電子貨幣使得不同貨幣層次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對貨幣供給產生了影響。

2 第三方移動支付對貨幣流通影響的理論分析

假定貨幣供給視為內生變量,貨幣供給由貨幣需求決定,且短期內二者相等。由著名的費雪方程式:

MV=PT

M為貨幣量,V為貨幣流通速度,P為價格水平,T為交易量。費雪假定貨幣流通速度是恒定不變的,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貨幣流通速度受諸多因素影響,如經濟化程度、制度環境、支付習慣等,因此貨幣流通速度長期保持穩定,但短期其實是一直在變化的。

將費雪方程式進行變式得到貨幣需求函數形式:

因此在名義GDP保持穩定的條件下,貨幣供給由貨幣流通速度決定。

第三方移動支付一個主要特點就是便捷性,加上支付方式的不斷創新,支付方式從密碼支付發展到指紋支付甚至臉部識別等,相較于傳統現金支付,省去了找零等步驟,從時間上加快了貨幣流通速度。同時,與第三方支付合作的機構、商店在地區上不斷擴大,數量上也在迅速增加,為第三方支付的便捷性提供了有力的基礎。人們對已形成的支付習慣可能具有一定的依賴性,而在支付時優先考慮第三方支付,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貨幣流通速度。

貨幣乘數方面,根據貨幣乘數理論:

M2為廣義貨幣供應量,m為貨幣乘數,B為基礎貨幣,由流通中的現金C和銀行存款準備金R構成,Rt為法定存款準備金,Re為超額準備金,S為定期存款rt為法定存款準備金率,re為超額存款準備金率,k為現金漏損率。由公式可以看出,貨幣乘數m主要受三個方面因素的影響:法定準備金率rt、超額準備金率re和現金漏損率k。其中法定準備金率一般由央行規定,不會受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影響。由于第三方支付的便捷性對現金的替代效應,使得人們減少現金的持有,導致現金漏損率降低,從而擴大了貨幣乘數,增加了廣義貨幣供給。同時也有學者認為,由于第三方支付的便捷性,提高了整個支付過程的流暢度,使得銀行降低了超額準備金率,貨幣乘數增大。

貨幣需求方面,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認為,人們持有貨幣的動機主要有三個方面:交易性貨幣需求、預防性貨幣需求和投機性貨幣需求。

x其中M1為交易性和預防性貨幣需求,M2為投機性貨幣需求,前者主要受到個人收入的影響,后者則主要受利率影響,L為流動性偏好。

第三方支付對現金具有很強的替代作用,近年來越來越多商店、機構都提供了支持第三方支付的渠道,第三方支付可以滿足絕大多數交易性需求,因此會減少人們的現金持有;第三方支付也有著相當好的流動性,可以很方便地進行提現、轉賬等操作,從而便捷了貨幣在各個層次間的轉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滿足預防性貨幣需求;現在的具有支付功能的APP如支付寶、微信等都提供了理財途徑,而且平均收益率普遍高于銀行活期存款收益率,因此也可以部分滿足人們的投機性需求。綜上,第三方支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們持有現金的需求,從而減少貨幣供給。

綜合以上貨幣相關理論結合第三方移動支付發展現狀的分析可以得出,第三方移動支付加快了貨幣流通速度,增大了貨幣乘數,從而減少了廣義的貨幣供給。

3 政策建議

3.1 加強監管,鼓勵創新

第三方移動支付是近些年來以互聯網,通信設備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為基礎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并且在小額支付領域已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不可否認第三方移動支付是支付領域高速發展的新興事物,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正是由于它發展過于迅速,而相關監管政策相對滯后,容易產生潛在的危險,并對現有的貨幣政策形成挑戰,影響了貨幣政策的實施。因此,央行在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時,不應忽略第三方移動支付帶來的影響,在加強的監管前提下提倡創新支付體系的創新。

3.2 構建完善的研究體系

由前文所述可知,第三方移動支付對現有貨幣體系產生了一定的沖擊,雖然有理論可循,但由于交易量巨大,數據統計困難,想要定量分析其影響仍難以實現,現階段國內也還沒有統一的指標和標準來衡量,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第三方移動支付領域有效的、可靠的指標體系來把握第三方移動支付對我國貨幣體系產生的影響,以更加精確地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

3.3 完善貨幣層次劃分

由于第三方移動支付的替代效應,第三方移動支付替代了現金和活期存款,不同層次貨幣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影響了貨幣層次的劃分,目前第三方移動支付中流通的電子貨幣屬于哪一貨幣層次,并沒有明確的劃分。對此貨幣當局應該進一步細化、優化貨幣層次劃分標準。

參考文獻

[1]周光友.電子貨幣的替代效應與貨幣供給的相關性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03):129-138.

[2]尹龍.電子貨幣對中央銀行的影響[J].金融研究,2000,(04):34-41.

[3]蒲成毅.數字現金對貨幣供應與貨幣流通速度的影響[J].金融研究,2002,(05):81-89.

[4]文先明,蘇孟婷,王姣.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對我國廣義貨幣流通的影響[J].經濟數學,2019,(06):1-9.

[5]王崢.第三方支付視角下電子貨幣對現金替代作用的實證研究[J].上海金融,2018,(06):87-92.

[6]任晶銘.第三方支付對我國貨幣流通速度和貨幣乘數的影響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8.

[7]白瑞濤.第三方支付對我國貨幣供應量、貨幣乘數和貨幣流通速度影響的實證分析[D].長春:東北財經大學,2016.

貨幣一體化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選擇就“關于國際貨幣體系的演進及其發展趨勢探究”,這一論點進行分析和研究,為了確保分析和研究的全面性,設計以下研究框架。首先,闡述國際貨幣體系的定義,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容以及目標、目標作用和國際貨幣體系的標準等內容,利于增加對際貨幣體系的了解,為后續內容分析奠定理論基礎。其次,闡述國際貨幣體系的演進情況,分析五個演變階段的條件以及特點和內容等,利于了解各個階段的實際情況。最后,探索國際貨幣體系的發展趨勢,掌握美元、歐元以及人民幣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國際貨幣體系  演進  發展趨勢

當下世界經濟聯系日漸密切,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使得各個國家之間經濟依賴性增加,相互之間影響不斷加深。在此背景下,各個國家要想更好發展本國經濟,必須掌握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和發展情況,掌握貨幣金融力量在國際力量中發揮的作用,了解貨幣體系發展現狀,并結合國際貨幣發展情況,探索應對國際貨幣風險的舉措,如倡導本幣的國際化,并和國內的改革配套工作同時開展,把強大的制度以及政策經驗和市場作為支撐,保障各個國家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定、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1 國際貨幣體系相關闡述

1.1 國際貨幣體系定義

國際貨幣體系定義為:各個國家的政府機構為了更好地適應對外貿易和國際結算實際需求,針對國際貿易貨幣兌換及對國際收支平衡的調節,作出的安排和制定的標準,以及為此所構建的系統化組織全稱。國際貨幣體系可以為各個國家之間的貿易活動、交易支付活動提供整套的安排與慣例,可確保國際貿易活動的規范性和有序性。

1.2 國際貨幣體系內容

國際貨幣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其一,確定了各個國家的貨幣比價,如調整貨幣幅度變化、波動斜線以及匯率原則的確定等。其二,國際收支調整采取各類舉措和各個國家貨幣兌換的特性,例如本國貨幣是否可以對外兌換,本國貨幣能否有效限制對外的支付等。其三,確定儲備的資產并明確貨幣儲備資產的實際供應模式。其四,調節國際收支的舉措,如順差國家方和逆差國家主體承擔責任。其五,協調國際金融類事物,磋商并調節相關管理工作。

詳細來說,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容主要是國際支付的原則以及國際收支的調節模式、確定國際貨幣以及儲備資產這幾個方面,把各個方面的內容作為依據,以此明確世界和各個國家貨幣匯率的制度、國際貨幣的金融性事務管理協調機制以及建設相關的監督與協調體系。此外,也可確定國際資金的融通機制,明確主導貨幣與國際貨幣,建設國際貨幣的收支約束管理機制等[1]。

1.3 國際貨幣體系的目標以及標準

國際貨幣體系目標為:保障各個國家貿易的有效開展、促進世界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有利的開發和利用各個國家資源,實現資源的合理應用以及各自經濟發展目標。國際貨幣體系目標作用為:建設匯率機制,避免出現循環惡意貶值,營造良好的國際貿易環境,解決國際貿易收支不平衡問題,并探索有效解決國際貿易收支不平衡解決方法,確保各個國家主體之間經濟政策的協調性。國際貨幣體系的劃分標準:首先,從貨幣的本位角度分析,國際貨幣體系能夠分成純粹的商品本位,例如金本位。其次,國際貨幣體系也包括純粹的信用本位,例如可以兌換的紙幣本位。最后,混合本位也是貨幣本位主要構成,其包括金本位。從貨幣的匯率制度來說,國際貨幣體系可為劃分成浮動性的匯率制度以及固定模式的匯率制度[2]。

2 國際貨幣體系的演進分析

國際貨幣體系的發展演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880—1914年,此階段國際體系為金本位制度。第二階段為1918—1939年,此階段國際貨幣體系是金本位制度逐漸恢復階段。第三階段為1944—1973年,此階段國際貨幣體系為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第四階段為1973—1976年,此階段國際貨幣體系逐漸朝浮動匯率制度發展。第五階段為1976年至今,此階段國際貨幣體系為牙買加體系。下文將詳細對各個階段國際貨幣體現具體情況進行研究[3]。

2.1 金本位制度

以相應重量和成色黃金為國際貨幣制度的被稱之為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的條件為自由輸入和輸出、自由的兌換、自由的鑄造。特點為利用黃金來充當替代國際貨幣,各個國家的貨幣匯率受到貨幣含金量的影響。此外,國際收支受到物價現金流的體系管理,可由其進行自動化調節。金本位制度具有自身的優勢,穩定性較好,如在金本位制度體系下,各個國家之間貨幣比較分析,各國黃金和銀行券黃金流通鑄幣的比價以及各個國家的物價水平具有穩定性。金本位制度的穩定性,對于國際資本的匯率以及國際貿易和匯率穩定性具有較大影響[4]。

2.2 虛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制度逐漸恢復階段(也稱之為被虛金本位制度)。此制度是在意大利1922年的國際貨幣金融研討會議上所確定,把黃金作為基礎,每個國家的紙幣可替代黃金進行貿易活動,具有支付和清算的智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紙幣也依舊具有含金量。其主要是利用直接掛鉤的模式,把黃金與本國的國幣建立聯系,利用另一種和黃金掛鉤貨幣和黃金間接的掛鉤,與黃金間接或者直接的保持貨幣固定比價。此制度可節省黃金,完善金本位貨幣制度不足[5]。

2.3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確定美元和國際儲備貨幣以及美元和黃金的掛鉤,而美元的兌換模式和發行方式,確定了固定的匯率制度,并提出資金融通的方案。此貨幣體系優勢為可有效解決國際資金短缺、黃金短缺問題,利用固定的匯率制度維護世界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并制定資金融通的方案,建立國際貨幣的基金組織,可促進國際金融的合作[6]。

2.4 浮動匯率制度

國際貨幣體系逐漸朝浮動匯率制度方向發展,是建立在固定匯率制度基礎上,和固定匯率相反。一個國家貨幣相對于另一個國家貨幣來說,依據市場的供求關系,去自由波動貨幣匯率制度。此匯率制度是受到美國金融霸權主義出現影響。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產生,浮動匯率制度的浮動形式較為多樣,如包括聯合浮動模式、單一浮動模式、盯住浮動模式以及管理浮動和自由浮動模式。浮動匯率制度優勢為可以進行靈活的浮動,受到匯率波動影響線,能夠依據獨立自主基礎原則調整匯率[7]。

2.5 牙買加體系

IMF在1976年,待浮動匯率制度解體后,通過《牙買加協定》,肯定浮動匯率制度明確其合法性,如管理浮動制度、聯合浮動制度、盯住浮動制度以及單獨浮動制度的合法化,在此基礎上也確保在各個國家中維持多邊自由的支付原則。國際貨幣的多元化是牙買加體系的主要內容之一,包括美元儲備多元化、黃金儲備多元化、英鎊儲備多元化以及歐元儲備多元化和特別提款權利儲備多元化等。牙買加體系具有自身優勢,擺脫掉單一對于貨幣的依賴,解決掉特里芬的難題,使得貨幣供應與應用更加的靈活和方便。

3 國際貨幣體系發展趨勢探究

3.1 國際貨幣儲備體系改革發展

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的逐漸瓦解,國際貨幣體系不斷改革和創新發展。從理論的角度來說,國際貨幣的改革發展,需要VBA尋求世界各國的共贏發展作為目標。循序漸進、從小處著手,大處著眼落實此項重大任務。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發展將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改革以往相關標準和準則,建設一個具有穩定性、標準化的國際儲備貨幣的貿易活動以及發行的標準,保障市場供給的有序性。此外,如果在國際貿易體現中,出現供給總量不夠及時問題,則應該靈活的結合實際,去適當地調節,增減供給量,以滿足國際貨幣體系的發展、改革需求。其次,要創造性地創新和改革當下國際貨幣體系,促進國際貨幣體系穩定發展,保障幣值的供應有序、確保幣值的穩定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調控貨幣總量,促進全球金融的穩定發展。最后,從當下世界貨幣體系現狀來看,未來很有可能會創造出一種和主權國家相分離,并且能夠保持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儲蓄貨幣,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理想化的國際貨幣體系的構建和發展。

3.2 國際貨幣體系朝向多極化發展

縱觀全局,對國際貨幣體系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從以往至今主要有兩種觀點,分別是單級論的觀點和多級論的觀點。其一,單級論的觀點[8]。此觀點給出受到貨幣慣性的影響,一種貨幣只要是占據統治地位,具有統治性后,受到貨幣網絡效應的影響,其就無法被輕易動搖。其二,多級論的觀點。多級論的觀點給出,對于投資者來說,其在持有各個國家貨幣幣種時對于風險分散具有較大需求,這一發展需求,一定程度上為貨幣體系的多級別化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提供內在的動力支持。與此同時,在特里芬困境難題中,盡管國際貨幣具有統治作用,但是其也無法避免地出現貶值問題,一定程度上為全新國際貨幣比重的興起和發展營造良好環境[9]。

其實總的來說,結合國際外儲備以及國際金融資產中貨幣結構體系變化情況,不難發現國際貨幣體系呈現多極化發展趨勢。而對于這一趨勢,就是受美元地位的不斷削弱以及歐元地位的不斷上升所影響[10]。

3.3 國際貨幣體系朝向多儲備的貨幣體系發展

綜上所述,國際貨幣體系出現較大變革,將對各國貨幣帶來較大影響,尤其是美國這一主要貨幣儲備國家,面臨著多重的調整。因此,在未來國際貨幣體系也將會出現較大的變化,美元作為國際主要儲備貨幣的關鍵地位受到影響。而且,各個體系也在不斷地探索和積累討論關于國際貨幣體系在未來的發展方向與格局。其在OMFIF給出,世界正在朝向有人民幣、歐元以及美元所構成的具有穩定性和多儲備的貨幣體系方向去發展。但是不可改變的是美元具有較好優勢,盡管在財政方面出現不平衡現狀,但是整體恢復能力強于各個競爭對手。因此,未來美元仍舊會處于主要地位,其主導性不會削弱,但是其也將嘗試與其他不同的貨幣去分享這一角色。

3.4 SDR的應用范圍不斷拓寬

SDR具備超主權儲備貨幣的能力和特征,因此,在未來需要充分發掘SDR的潛力,注重SDR的分配,克服掉SDR在代表權、話語權以及經費方面的局限,發揮SDR的優勢。此外,未來SDR的應用范圍不斷拓寬,將構建成一個其他貨幣與SDR的相互間的清算關系,改善SDR的應用現狀,如僅能在國際組織和政府之間應用的現狀,使其發展成為國際貿易活動中、兼容交易活動中公認的一種支付手段。

同時,未來也會把SDR在企業記賬、投資活動、大宗商品定價以及國際貿易中大力應用,可以強化SDR的影響力,發揮其最大作用,并降低由于應用主權貨幣所帶來的資產價格波動,降低貿易風險。最后,在未來也將積極地推動建設SDR定值以及發行方式,把SDR的定值擴展到全球各個主要經濟大國中,使SDR和GDP建立聯系,把GDP作為權重,強化市場對于幣值的信心,改變以往人為計算幣值的模式,朝向實際資產支持的模式發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國際貨幣體系發展主要經過金本位制度、虛金本位制度、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浮動匯率制度、牙買加體系這五個階段,每個階段特點和優勢不同。對于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發展趨勢,在多樣研討后給出美元依舊作為主導,但是歐元和人民幣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因此,未來美元會更多的與其他國家分享自身貨幣角色。

參考文獻

王煒,秦放鳴,劉琴.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下的中亞國家“去美元化”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9(06).

石柳.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的收益分析[J].金融經濟,2018(20).

鄭可.未來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多元化——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J].智庫時代,2018(28).

劉津含,陳建.數字貨幣對國際貨幣體系的影響研究[J].經濟學家,2018(05).

梁濤.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下新興經濟體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與應對[J].新金融,2018(04).

張政霖,及悅.國際貨幣體系中美元地位的演變及發展趨勢[J].時代金融,2015(12).

車天兵.國際貨幣文化發展的新趨勢及對我國貨幣文化建設的啟示[J].甘肅金融,2014(01).

從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趨勢看中國金融發展戰略[J].新經濟導刊,2010(01).

楊小軍.當前國際貨幣體系新特征及其發展趨勢研究——兼論人民幣國際化[J].金融發展研究,2008(09).

李杰,馬曉平.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運行狀況與發展趨勢——兼論人民幣國際化[J].對外經貿實務,2008(02).

上一篇:跨文化知識論文下一篇:公共藝術教育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