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視覺傳達畢業論文范文

2023-09-16

視覺傳達畢業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實施跨專業畢業設計團隊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跨專業綜合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實踐能力等工作必備能力,也是培養復合型、高素質的創新型藝術人才的途徑。本文將從設計學類畢業設計教學模式現狀分析,探討如何在設計學類畢業設計中實施跨專業畢業設計團隊教學模式。

【關鍵詞】跨專業 畢業設計 團隊教學

在我國的本科教育中,各專業的畢業設計是本科學習的關鍵環節,是學生對大學階段課程學習的總結,也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實踐環節。學生通過完成擬定的畢業設計選題,綜合所學理論知識,并將其與專業實踐相結合,同時可以了解社會,提升更快適應今后工作的能力。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專業之間的界限已逐漸模糊,復合型人才需求較大,而傳統的畢業設計教學模式在學生綜合工作能力培養上已顯現出了諸多弊端,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所以,必須不斷發展與創新畢業設計教學模式。如何通過畢業設計鍛煉學生的跨專業綜合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實踐能力已成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以此,能擴大學生的專業領域,提升學生較為廣闊的專業技術水平,培養復合型、高素質的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一、設計學類畢業設計教學模式現狀分析

現今,大多數高校的畢業設計教學過程一般是學生選題或教師指定題目,每位學生通過社會調查、文獻閱讀找出所選選題的問題所在,以教師分別指導解決問題,完成畢業設計,形成畢業設計說明書與畢業設計作品,并以答辯的形式結束畢業設計的課題。但是,這樣的畢業設計教學模式卻存在如下弊端:

1.畢業設計選題方向主要以本專業項目為主,不利于學生跨專業綜合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傳統的畢業設計選題過程中,各專業的學生會選擇與本專業相關的某一方向項目進行畢業設計的創作。這樣的選題方向缺少對所學的各種專業知識,特別是跨專業知識的融會貫通。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激發。

2.畢業設計完成過程孤立作戰,不利于學生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

每位學生都應具備良好的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這樣才能快速的適應各種工作需求。但是,在傳統畢業設計完成過程中,每位學生都獨自完成既定的畢業設計項目,整個完成過程,學生孤立作戰,繼而導致學生之間討論、交流不足,不利于學生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

3.畢業設計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不利于學生設計實踐能力主動性的培養

在傳統的畢業設計指導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確定選題,并幫助學生在該選題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因此,大多數學生對教師的指導思想較為依賴,這樣的模式對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設計實踐能力的培養較為欠缺。

3.畢業設計教師指導過程較為獨立,教師相互之間學習交流不足

特別是對于高校青年教師,更需要相互之間的交流與討論,融合各專業思想,避免教師專業思維的局限性,以提高畢業設計的指導質量。

4.學生專業知識掌握較為單一,畢業后就業選擇面較窄

傳統的畢業設計,過多關注的是學生對本專業已學知識的運用能力,而忽視了畢業設計教學過程中學生跨專業知識的學習與鞏固,導致學生知識掌握的較為單一,畢業后就業選擇面狹窄。

二、跨專業畢業設計團隊教學模式

針對以上的問題,結合設計類學生特點以及其今后所從事工作必備的專業能力培養,特對畢業設計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提出跨專業畢業設計團隊教學模式,將設計類不同專業,以小組形式進行畢業設計教學。

1.跨專業畢業設計團隊教學模式

團隊教學模式是指在由若干跨學科教學人員共同設計課程中的合作教學,其中“團隊”可以指受教育者,也可指施教者。團隊教學法具有學科傳遞、協作性和交互性等特點??鐚I畢業設計團隊教學模式即是指在畢業設計的教學過程中,打破專業之間的隔閡,以不同專業的教師組成指導教師團隊,以不同專業的學生組成學生團隊,教師團隊指導學生團隊,完成既定的畢業設計項目。

2.跨專業畢業設計團隊教學模式實施過程

(1)畢業設計的團隊組成

實施畢業設計的團隊教學,首先需要打破專業限制,由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旅游產品設計、動漫設計四個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組成指導團隊,專業能力與科研素質高的教師擔任組長。同時,每個學生團隊由四個不同專業的學生組成,并選定學生組長。以組為單位,共同完成一個綜合性設計實踐項目。

(2)畢業設計的選題確定

選題可由各專業教師共同商討確定,應區別于傳統畢業設計選題的形式和內容,強調綜合性與實踐性,能融合各專業的知識與技能。由此才能提升學生的工作必備能力,拓寬其專業知識面。具體應兼顧以下幾點:

①選題要求

以能體現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銀杏酒店管理學院酒店、旅游專業特色的綜合性、實踐性項目為選題。

②選題內容

以尚未開發或正在開發的旅游景區、度假村、酒店或者特色古鎮、博物館等作為選題內容。

(3)畢業設計的教學實施方法

每組設計團隊確定一個選題,通過團隊的集體協作,共同完成畢業設計的創作。具體指導與完成步驟如下:

①同一選題分解為不同專業的子課題,由同組各專業教師分別對同專業學生進行指導。

②指導教師再將本專業子課題內容進一步分解成若干選題,根據學生能力,每個選題由學生單獨完成,并進行指導。

③在指導過程中,加強不同專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同一選題內的各專業指導教師,指導同組學生不斷完善設計方案。

④學生根據各自的完成項目,撰寫完成畢業設計說明書。

(4)畢業設計的成績評定

每位學生的畢業設計成績都由平時成績、畢業設計說明書成績、畢業設計成績(指教師成績與評閱教師成績)、答辯成績等四部分組成。

與傳統的畢業設計不同的是,團隊教學模式,在答辯時采用團隊答辯形式,由學生組長介紹整個團隊的總體完成情況,再由組員根據自己畢業設計完成情況分別進行匯報。

(5)畢業設計展覽

在展覽時,以項目劃分展覽區域。完成同一項目選題的各專業學生在同一區域進行展覽,保證項目完成情況展示與畢業設計展示的完整性。

3.跨專業畢業設計團隊教學模式的管理

(1)指導教師的管理

在畢業設計過程中,每組教師組長負責根據畢業設計時間安排,監督本組項目完成情況,把握畢業設計的整體完成質量,并定期組織本組各專業指導教師見面討論、匯報畢業設計進展情況等。

(2)學生的管理

在畢業設計過程中,每組學生組長負責各專業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同時,加強學生與教師的聯系。教師應不斷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維護學生團隊合作、溝通的協調性,使學生在跨專業畢業設計團隊教學模式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各項能力。

三、跨專業畢業設計團隊教學模式的優勢

通過跨專業畢業設計團隊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實踐能力,特別是跨專業綜合能力,拓寬了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強化了學生的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同時,以團隊的相互協作與影響,學生集體創作與討論,加強了學生的主動實踐能力。而學生知識面的拓展與知識結構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拓寬就業渠道。除此以外,各專業教師在專業水平與專業知識上的充分交流,使教師思維得到擴展,有助于教師教學水平和專業技能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平.團隊教學法在圖書情報專業教學中的應用.圖書情報工作,2010(18):44-46.

視覺傳達畢業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視覺傳達設計;視覺設計;信息設計

引言: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審美要求、對事物的認知也在發生著變化。隨著人類心理需要的不斷提升,為了適應人類的需要,視覺傳播設計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許多生活的東西都是由視覺傳播來設計的。優秀的設計能為用戶提供良好的視覺體驗,優秀的內容也會被大量的傳播,使更多的人能夠在視覺上得到愉悅。視覺設計與信息設計是視覺傳達設計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兩者的結合可以更好地傳達出所要表達的內容。因此,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以達到持續提升的目的[1]。

一、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歷程

1.誕生階段

19世紀中葉的視覺傳播設計開始與印刷技術緊密相關,所以平面設計發展得比較成熟,傳達能力也比較弱。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目前的視覺傳播設計還無法替代印刷業的重要地位,它對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技術水平較低,目前發展狀況不佳。

2.動態媒體發展階段

20世紀以來,隨著各種傳播技術的迅猛發展,尤其是電視技術的迅猛發展,已經深刻地影響到了視覺傳達的設計。一開始主要是平面設計,但由于傳播速度較慢,因此電視成為一種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并極大地加快了傳播速度的動態媒介。隨著動態媒介的出現,圖形設計不再處于壟斷地位,其傳播能力也得到了極大地提升,在社會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3.信息設計與視覺設計相融合

信息設計自問世以來,就與電視媒體進行了很好的整合,極大地改善了視覺設計的相似性。網絡技術的產生與發展給視覺設計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同時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視覺傳達設計中,信息與視覺設計的有機結合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它對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互聯網環境中,信息科技的角色當然是十分重要的。二者的結合能夠增強視覺傳達的設計效果,是整個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2]。

4.信息設計和視覺設計并存發展

由于電腦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的傳遞速度也大大提高,而且不受地域的限制,因此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普及。然而,傳統的媒介在視覺傳播設計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因此不能徹底拋棄。結合現代媒介所取得的傳播效果應當是十分顯著的。因此,將信息設計和可視化設計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會大大拓展視覺通訊設計的信息和實踐效果,從而使其成為目前視覺通訊設計的主流形態。

二、視覺設計與信息設計的聯系

在視覺傳播設計中,視覺設計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信息化的今天,設計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視覺設計與信息設計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許多差異。所以,在具體的設計中,要把二者有機地結合,以滿足顧客的需求,對其進行調整,增強視覺體驗,從而達到廣告所期望的效果。一個產品的銷售和設計有很大的關系。只有在設計能吸引使用者的時候,它才能激發使用者的購買欲望。其魅力的核心是對產品的內涵與優勢的精確傳遞。兩種設計在相同的位置上都有各自的作用,兩者的組合可以極大地增強產品的實用性,使得用戶的視覺信息更加準確、更好,從而實現信息的傳遞。所以,盡管中美關系有很大的不同,但也為中美關系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設計與信息設計的實踐模式

1.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設計實踐模式

(1)設計和加工視覺設計元素

壁畫,陶器和其他圖案都帶有鮮明的民族特征。這種圖案具有傳統的藝術魅力,它不僅具有繪畫的魅力,而且具有深厚的書法文化內涵,是一種常見的視覺設計要素。同時,不同地域的美術圖案也會有不同的含義。尤其是在美術圖形的視覺設計中,經常會加入不同地域的景觀,以更好地體現地域的特點,用圖形來體現國家的精神,使設計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活力。

(2)視覺元素與現代信息風格相融合

科技的快速發展為高品質的視覺設計提供了一個高品質的平臺。另外,設計師還可以將數碼技術融入到已有的藝術樣式中,使其更好的融合視覺與信息設計。數碼設計的實質就是通過使用現代的軟件來實現可視化的設計。通過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使更多的新的設計形式被引進進來。顏色也是設計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裝飾,在數碼設計中,不同的顏色會有很大的不同。將多種色彩加入到視覺設計中,或者搭配上不同的色彩,可以增強設計的現代感。

2.視覺傳達設計中信息設計實踐模式

(1)可視化的技術

以往,由于傳輸技術的信道性能不佳,導致了在數據傳輸過程中的誤碼和傳輸中發生的信號干擾??傊?,存在著許多不能得到高質量的傳送的問題。在可視化傳輸方面,近幾年采用包交換技術,實現對發送信號的實時監測,在強信號條件下的數據信息的正規傳輸,減少傳輸錯誤的概率,提高了信號的利用率,從而有效地避免由于信道問題而造成的傳輸差錯和中斷。

(2)整合其他信息科技

在以往的視覺技術應用中,由于信息太過復雜,傳遞過程比較繁瑣,導致生產率降低。通過將視覺傳播技術和其他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將設計資源合理地分配到具體的工作中,增強了各個環節的交流,實現對數據的高效處理。傳統的設計方式可以與其他信息技術相結合。工程師可以通過傳輸技術實現對可視化設計的遠程控制,對設計元素進行實時的處理,從而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當技術人員在進行可視化設計時,可以利用傳輸技術及網絡信息平臺對其進行快速的處理,從而保證了問題的及時解決。綜合來說,通過引入其他信息技術與可視化傳播技術,極大地提升了生產率,是一種很好的技術應用。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技術層出不窮,視覺傳達設計必須與時俱進,并將最新的信息科技與信息科技相結合,以提升信息的效能,讓觀眾享受到優質的產品。每一個設計要素都有其獨特的含義,在設計過程中所能達到的效果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在設計視覺要素時,設計師要區別風格、區別各要素的點效應,從而使設計要素能更好地科學、合理地運用。既要體現審美,又要使既有科學性又有高品質。

參考文獻:

[1]何蕾.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視覺設計”與“信息設計”[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2(04):31-33.

[2]劉暉.從信息設計拓展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大眾文藝,2011(09):259.

作者簡介:楊琳,女,漢族,河南南陽,1999年12.11,本科, 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視覺傳達畢業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在信息化以及科技化時代下,數字媒體技術在我國獲得了快速發展,在不同的領域以及行業中數字媒體技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該技術的有效應用直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模式。在視覺傳達設計的過程中,許多設計工作者個人的創作內容以及設計形式也因此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對數字媒體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影響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以及研究。

[關    鍵   詞]  數字媒體;視覺傳達設計;影響分析

一、引言

在數字媒體時代之下,視覺傳達設計的內容以及形式實現了有效的發展,同時,視覺傳達設計開始與其他領域以及學科實踐進行有效的互動以及融合,作為一種新媒體領域交叉的設計領域,視覺傳達設計開始積極地體現不同的數字時代特征,同時在人們的生活實踐中隨處可見,不管是生活用品還是路邊的海報都體現著視覺傳達藝術設計。

二、數字媒體時代下視覺傳達設計的特征

(一)引導性

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人們會不斷地接受信息,同時會積極尋求相關的傳播規律,其中視覺傳達設計本身具有較為明顯的引導性。隨著數字媒體的快速發展,在設計視覺傳達作品時,設計師必須立足于這一發展規律,以吸引大眾為核心和基礎,積極加強對受眾注意力的引導,從而準確地傳達相應的信息。

(二)交互性

視覺傳達設計也具有較為明顯的交互性,該特性能夠給人們帶來更加多樣化以及個性化的體驗,不可否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實踐中,視覺傳達設計的交互性尤為明顯,不管是瀏覽平面廣告還是網頁都會看到視覺傳達表現的不同形式,視覺傳達設計在表現交互性時除了需要準確地傳遞信息之外,還需要注重受眾在信息傳遞以及交流過程中的參與感。

三、數字媒體的視覺傳達設計產生的影響

不可否認,數字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對視覺傳達設計產生了深遠且持久的影響,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進步為設計師提供了全新的創作手法以及思維模式,設計師能夠站在宏觀的角度,立足于廣闊的創作空間,采取創造性的表現形式積極地利用網絡平臺表達出個人的創意以及觀點。

視覺傳達設計主要以視覺符號為立足點,設計師通過視覺符號的有效組建,來正確表達個人的信息以及相關的思想,但是傳統的視覺傳達表現形式在內容以及形式上存在許多桎梏,實際的傳播范圍相對比較窄,傳播力度不足,數字媒體技術的到來則能夠有效改善這一現狀,保證信息傳達的準確性、高效性以及及時性,實際的傳播力度以及感染力相對比較強。

另外,結合相關的實踐調查可以看出,數字媒體的快速發展給視覺傳達設計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視覺傳達設計的具體設計內容及形式越來越專業化、豐富化。設計師除了需要保證藝術作品的獨特性之外,還需要積極地利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實現與觀眾以及欣賞者之間的互動,積極地考慮大眾的感受,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隨著人們生活質量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多樣化,因此,在數字媒體時代下,設計師需要立足于不同的設計準則,在滿足大眾需求的前提下考慮大眾的個性化需求,采取定制化服務的形式來體現視覺傳達設計的獨特性,追求不同的設計準則,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自身作品的藝術魅力。

從上文的相關分析就可以看出,數字媒體對視覺傳達設計有著推動作用,但是,為了能夠真正意識到數字媒體的核心作用,除了需要意識到其推動價值之外,還需要分析數字媒體給視覺傳達藝術帶來的負面影響。在網絡快速發展的今天,設計師的門檻越來越低,外加上各種設計軟件的不斷發展,網絡資源實現了優化利用和共享,因此作品的抄襲現象十分嚴重,如何真正保障自身作品的原創性以及真實性成了許多設計師需要考慮的重點內容,設計師需要站在宏觀的角度保障自身的獨特風格。在日新月異的數字化時代,產品的更新換代周期越來越快,因此設計師需要積極地考慮數字技術的核心影響,了解視覺傳達設計的具體要求以及精髓,保障視覺傳達設計的生動性以及形象,實現視覺傳達設計的與時俱進,為大眾的參與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

除此之外,設計師個人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充分發揮數字媒體的正面推動作用,積極地規避一系列的負面影響,了解視覺傳達設計新時代之下的具體創作要求,結合時代發展的具體特征進行有效的轉變,更好地實現數字媒體與視覺傳達設計之間的有效組建。

四、結語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全新的視覺傳達設計將會以數字媒體為切入點,以綜合化多元化的發展方向為核心,真正實現視覺傳達設計與數字媒體之間的相互推動,相互進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以及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斷創新以及發展的前提下為我國視覺傳達設計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王娟娟.新時期大眾傳媒中的視覺傳達設計[J].現代裝飾(理論),2013(11).

[2]何非.“新媒體”:技術還是理念?[J].美術觀察,2011(1).

[3]譚旭紅.當新媒體藝術邂逅視覺傳達設計[J].文藝評論,2010(4).

視覺傳達畢業論文范文第4篇

形態直接訴諸人的知覺?!靶巍敝傅氖切螤?、形式,是事物的邊界線,在平面設計中,這種邊界線構成了圖?!皯B”是事物的內在發展趨勢與方式,是網絡平面中圖案折射出的情態,如運動感、跳躍感等,用形態代替圖形能更好的表達出視覺語言的屬性與特質?!靶巍迸c“態”的結合,某種程度上是“圖”與“韻”融合,構成“有意味的形式”。在視覺藝術中,是交流與溝通的媒介,一種“形態”就是一種符號,并表達一種觀念,而圖形特定的含義,即是“圖形語義”,作為視覺藝術,形態是設計的基礎,語義是設計的表達。

平面視覺傳達設計主要是以視覺形態作為信息載體,以圖形符號和語言文字符號作為基本語素進行傳播。圖形符號是建構平面圖形語言的基本語素單位,指的是圖解、圖示,發展為說明性的視覺符號,是一種在紙上或其他表面上表現的,能通過印刷及各種媒體進行大量復制和廣泛傳播的視覺形式,它通過一定的形態來表達創造性的意念,將設計思想可視化,使設計造型成為傳達信息的載體。圖形符號與語言文字符號有很多的共性,圖形符號更側重于直觀的視覺特性。通過形象元素的組合關系展示圖形的語義。語言文字借助想象理解語義,圖形靠直覺理解意境,在文字與圖形之間的關系上,可以視為是兩種符號系統間的對話。彼此之間互為語境,互補意義,衍生出信息傳達與解讀的優勢。

其次,在此平面設計作品中色彩通常也是傳達語義的一種重要的要素,就觀看效果而言,其傳達甚至更優于圖形和文字的傳達。色彩作為一種部分符號所能引起的意味極大地加強和擴展了整個設計語義的取向和構成。作為平面的設計語言主要構成之一,它豐富的語義內涵和外延通常表現在不同的層面上,即視覺大于美的印象,通過顏色刺激情感和審美。在圖形和文字符號的引導下,機體總會通過聯想、擬喻、象征等各種方式,自覺不自覺地隨著色彩的變化而引起情感的波動。只要有明亮的顏色,眼睛就會被吸引住。

圖形語義的形成源自人類對現實世界的不斷認識和體驗,是對客觀世界物象和意義的直觀感受與理解,包含著人類認知與體驗上豐富深厚的信息內涵,具有重要的語言和文化意義,擁有巨大的應用與研究價值。把圖形通過形態、色彩、肌理等傳達信息,具有符號性和語義性雙重內涵。 符號性擔負著指示及識別功能,主要是通過形象的部分或全部視覺信息直接指涉,將信息告訴觀者,比如windows界面中的圖標,用活頁夾來代替成組的文件,用垃圾桶來代替裝刪除的文件;曲線體現優美,直線更多剛直,圓形圓滿、完整,而不同粗細、巧拙的線條又表現出性格、氣質完全不同的樣貌。再比如,紅色在不同的視覺環境里會形成熱烈的、激情的、愛的、暴力的等等不同語義變化,這種變化成為設計作品重要的表情和信息導向;而相同形態放置畫面中不同位置也會因畫面力場分布的差異呈現墜落的不安的或上升的飛揚的不同感覺狀態。這些因“形式”差別而造成的微妙語義變化和感受波動,其實這恰是圖形符號一種獨特的語言價值。

對于圖形意義的產生還要借助于精神領域的活動、恰當的表現形式和觀者的解讀,這決定了圖形語言的多義。如:在圖形創意過程中,“隱喻”是重要的設計手法,文化內涵、意象、心理感覺、價值取向等更需要通過隱喻來表達。我們根據主題所要表達的內涵,積極主動去理解、認識和把握人們所熟知的普通形象或故事的本質特征,并通過一定的構成原理和表現形式對圖形元素進行構建,以此作為圖形創造聯想的契機,并依賴“隱喻”將深層次的意念凝練成富有個性和藝術美感的形態,以便讓大家明確而輕松地接受和理解信息。

圖形形態與其語義是相互依存、辯證統一的關系。在設計創作和解讀中,如果我們過于陷入純粹形式的分析和關注,就可能導致削弱或消解作品語義深刻的人文內涵,割裂時間和歷史,割裂社會聯系和作品環境,忽視符號作為人類文化積淀的豐富信息和內涵。如果把形式混同于語義,因強調形式而弱化內涵,就容易造成我們的藝術教育忽視人文修養和綜合素質的培育,造成視覺傳播設計中文化和溝通的核心評價標準長期得不到正視和反思,導致漠視受眾環境,曲解視覺信息語言和意義

文字符號的形態語義是視覺傳達設計中信息傳達的一個重要工具,在我國文字就有望文生義、望文知義、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語義,中國的象形文字很多都是現成的標志,這些文字在古代都曾經表達一定的圖形符號。

在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很多形態成為某些特定文化觀念,情感的載體,有的還代替了形象本身,例如月亮的形態作為一種符號表達著中國人特有的情感世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壽字紋,云紋等,是從自然形態中提煉而成的獨具民族特色的視覺符號。

總結:設計是一種理解和溝通,目的是加強人與人的交流,它通過一定的信息思想、一定的藝術形式和一定的審美價值向廣大觀眾提供信息。形態語義本身傳達的準確性是設計創意的靈魂和價值所在。我們在運用圖形符號、文字語言“表情達意”時,一方面應該努力掌握和了解視覺符號所產生的普遍認同性,巧妙靈活地運用形態所產生的語義,使作品產生獨具匠心的藝術魅力。另一方面要多了解各種語言及傳統文化,按照受眾的認知水平及能理解的尺度去創造貼切、合適的圖形形態,使語義的暗示作用在設計作品中能得到最佳的發揮?!?

視覺傳達畢業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新聞的視覺傳達形式呈現多樣化。為了在充滿競爭的新媒體環境中更好地發展下去,新聞媒體必須認清視覺傳達未來的發展趨勢,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大膽創新,使受眾獲得良好的感官體驗。文章總體探究新媒體時代新聞視覺傳達的發展趨勢,以央視新聞客戶端VR板塊為研究對象,從微觀層面分析中央級媒體客戶端新聞視覺傳達的特點,以期為媒體的融合發展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央視新聞客戶端VR板塊;新聞視覺傳達;發展趨勢

一、引言

視覺傳達是通過采取一些有效方式,將人眼看到的事物轉化成視覺表達,以人的眼睛作為傳遞媒介,用人眼看到的事物將人的情感和語言建立聯系的一種表現形式[1]。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推動信息技術迅猛發展,還使受眾的審美水平逐步提高,這為新聞的視覺傳達提供了發展機遇,促使新聞視覺傳達呈現全新的發展趨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于2019年2月借助自身優質新聞資源及先進的技術設備著力打造的新聞客戶端高品質的新聞板塊——VR板塊。該板塊利用VR技術對新聞的視覺傳達方式進行了大膽的創新,以VR全景播報新聞,開啟了新聞視覺傳達的創新之路。

二、新聞視覺傳達在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

(一)新聞視覺傳達的多維度發展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聞的視覺傳達逐漸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以傳播媒介進行新聞的視覺傳達,受眾只能通過單一維度的平面圖形獲取信息。而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的傳播渠道日益拓展,受眾需求與日俱增,因此傳統靜態的新聞視覺傳達已經很難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

為了改變傳統平面圖形的枯燥感,如今各大媒體平臺的新聞視覺傳達不再局限于傳統形式,而是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將文本、音視頻。圖像等融為一體,在其創辦的官方網站、新聞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各類短視頻平臺等多個渠道發布,以此實現新聞視覺傳達效果的最大化。此外,各大媒體的新聞視覺傳達方式也逐漸由單一靜態的二維平面向三維、四維等多維度、多元化方向發展。這種轉變不僅改變了新聞傳播的方式和特點,使新聞畫面更具層次感與立體感,還增強了視覺傳達的體驗感、真實感及趣味感,帶給受眾極大的視覺沖擊。

(二)新聞視覺傳達的動態化轉變

隨著人們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靜態的視覺傳達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受眾不同層面的需求。想要優化新聞的視覺傳達效果,滿足受眾的感官體驗,就要結合新媒體技術將靜態展示轉變為動態呈現。靜態展示在表達形式上存在諸多局限,也未能將新聞所要傳達的內容完美呈現出來。而受眾通過動態化的視覺傳達方式更易掌握新聞的中心思想,獲取有效信息,因此這也成為新聞視覺傳達由靜態展示向動態化轉變的關鍵原因。此外,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從受眾的心理學層面分析新聞圖片,動態圖片相較于靜態圖片更具感染力與吸引力,因此,新媒體人對圖像、色彩、文字等進行動態化處理后形成的新聞視覺傳達,不僅能帶給受眾全新的閱讀體驗,還能增強新聞的傳播效果。

其次,動態化的視覺傳達方式將熱點新聞事件與新聞圖片、音視頻、文字等融為一體,并加入襯托新聞內容的背景音樂,將聽覺藝術融入視覺空間中,呈現出內容豐富、形態多元的新聞信息,帶給受眾奇妙而美好的視聽感受。

最后,動態化的視覺傳達方式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真實地還原新聞事件的現場及整個過程,這使受眾在任何時刻都能進入新聞現場,仿佛身臨其境。這種方式不僅能將受眾從以往的被動接收新聞轉變為新聞事件的目擊者、參與者和從業者,而且能使他們對新聞內容的理解與記憶更為深刻。由此可見,動態化的新聞視覺傳達方式不僅能滿足受眾不同層面的需求,獲得受眾的青睞,還將成為媒體今后展示新聞內容的主要趨勢。

(三)新聞視覺傳達的個性化趨勢

隨著新媒體平臺的崛起,受眾的關注點開始從新聞內容轉移到平臺特色、視覺效果、受眾體驗感等方面。在眾多的新媒體平臺及海量的信息中,媒體該如何通過獨特的新聞視覺傳達方式吸引受眾的眼球顯得尤為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眾多平臺的激烈角逐中,新聞從業者開始更加注重新聞視覺的個性化表達,通過自家媒體主打的風格特色,呈現出個性化、差異化的新聞作品,以此滿足受眾需求。

目前國內新媒體復合型人才并不豐裕。部分新聞從業者為了緊跟媒體融合發展的步伐,紛紛效仿權威媒體的新聞視覺傳達方式,對其進行照抄照搬,造成各平臺推出的新聞作品視覺效果極為相似、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

新聞從業者要學會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增強新聞作品視覺傳達的層次感與豐富感;結合當地特色及傳媒行業的發展狀況,針對受眾不同層面的需求,創新新聞視覺傳達形式;將豐富的藝術內涵與多元文化融合,增強新聞視覺傳達的美觀性與藝術感,突出各平臺間的差異性。這樣才能用個性化的視覺傳達效果吸引受眾眼球,探索出屬于自家媒體視覺傳達的風格特色。

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媒體應以何種視覺傳達方式來報道新聞、傳播信息,以此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于2019年2月打造的新聞客戶端高品質的VR新聞板塊,改變了以往單一古板的新聞報道模式,利用VR技術展開全新的新聞視覺傳達,贏得受眾的一致好評。這種獨特新穎的方式不僅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拓寬了受眾的思維空間,還成為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的強大推動力。目前該項技術已運用于VR板塊的文化旅游、社會民生、政治軍事、會議展覽等多種類型的新聞報道中。利用該技術,受眾不僅能穿越時空重返盧溝橋緬懷抗日英雄,也能駕駛“駕駛”戰機“翱翔”藍天,還可以與央視記者深入敘利亞千年神廟,目睹戰后古城的滿目瘡痍。

三、央視新聞客戶端VR板塊的新聞視覺傳達

(一)沉浸式體驗的藝術美感

美國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提最早提出“沉浸體驗”一詞,指個體將全部精力投入某種活動中后無視外物的存在甚至忘我的一種狀態,并且產生自我滿足感,進入一種沉浸的狀態,這種全神貫注而忘記自身存在與時間流逝的感受就是沉浸式體驗,也被稱為“最佳體驗方式”[2]。為順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步伐,央視新聞客戶端利用先進的VR技術將沉浸式體驗較好地運用在了新聞的視覺傳達中,其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還原新聞事件的發生現場,使受眾完全沉浸其中目睹事件發生的整個過程,產生一種在場的沉浸體驗感。例如,在《走進克里姆林宮》這篇VR全景報道中,克里姆林宮依托VR技術以一種動態立體的形式呈現在受眾眼前,背景音樂的強烈節奏感更是完美襯托其建筑的宏偉壯觀。受眾沉浸式觀賞了這座規模宏大、設計精美的建筑,“參與”了普京在克里姆林宮的喬治大廳里為習近平舉行的隆重歡迎儀式。受眾還可以通過全景視角360度旋轉手機屏幕,看到克里姆林宮室內裝潢、參會人員等相關細節,感受到亞歷山大廳和孔雀石廳的豪華氣派,體驗一種超現實的藝術美感。

這種新穎獨特的沉浸式視覺傳達方式,不僅將新聞的視覺傳達與新媒體技術融合,形成了客戶端的一大特色與亮點,也增強了視覺傳達的藝術美感和傳播效果,還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受眾在國內便可參與到遠在國外舉辦的會議,獲得了一次全新的沉浸式體驗。

在該板塊推出的世界非遺昆曲首部VR紀錄片《昆曲涅槃》中,更是通過先進技術展現古老的藝術,將聽覺藝術融入視覺傳達中,使古老的藝術在新媒體時代煥發奪目光彩。受眾不僅可以通過沉浸體驗的方式與傳統昆曲藝術展開跨越時空的深度對話,還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藝術魅力,深刻體會到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可見,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新聞視覺傳達越來越注重受眾的沉浸體驗感,逐漸以受眾為中心,以受眾的第一視角為主要傳達方式,給予了受眾最大的自主性與發揮想象力的空間。

(二)全方位展現新聞現場

真實性和現場感是新聞視覺傳達的必備要素。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新聞視覺傳達的畫面感和現場感也在不斷增強。以往的傳統媒體在報道新聞時,以音視頻、圖片、文字等靜態的視覺傳達方式為主。相較于傳統媒體呈現的新聞視覺方式,央視新聞客戶端VR板塊中的新聞報道不僅將圖片、文字、音視頻合而為一,還通過VR技術對新聞現場直接“復現”,真實反映新聞事件,立體化地展現新聞場景。麥克盧漢曾言“媒介即人體的延伸”[3]。這種傳達方式不僅讓受眾第一時間置身于新聞現場,使他們的視聽感受向現場延伸,還能讓受眾更加直觀、具體、真實地了解新聞事件中的所有細節,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例如,在《200秒駕著戰機飛過天安門》的報道中,央視新聞客戶端運用VR技術還原了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伴隨著人民群眾的歡呼聲和背景音樂的襯托,受眾很快融入新聞畫面中“駕駛”著戰機360度空中俯瞰儀式現場全景,產生了逼真的飛行體驗感和強烈的情感共鳴。在VR全景新聞《跟著VR駕戰車,乘武裝直升機參加大閱兵》的特別報道中,通過點擊屏幕上的“點我走進現場”按鈕,受眾可以“駕駛”坦克和直升機親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的閱兵儀式現場,目睹閱兵儀式的壯觀場面,深刻體會祖國的繁榮富強。這種以“駕駛”戰機、坦克等,利用全景VR畫面進行新聞視覺傳達的新穎方式,不僅全方位展現儀式現場帶給受眾的視覺震撼,而且增強了新聞視覺傳達的專業性、真實性與現場感。

(三)多感官并存受眾互動

新媒體時代將成為一個視覺時代,因此一部成功的新聞作品要能根據受眾的喜好與不同層面的需求進行視覺傳達設計。不僅要讓受眾的多個感官都能受到刺激,以此加深受眾的體驗感,還要讓受眾深入體會新聞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并產生情感共鳴。

央視新聞客戶端的VR板塊可謂將VR技術運用得淋漓盡致,其以個性化的新聞視覺傳達方式帶給受眾別樣的視覺體驗感。該板塊中的VR全景新聞與圖片、音視頻、文字等結合,將受眾作為新聞視覺傳達的中心,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傳播信息。受眾既可以直接在手機上觀看各種類型的新聞報道,還可以把手機插入VR眼鏡盒中享受一場視聽盛宴,擁有一次更為有趣的沉浸式虛擬互動服務。

例如,在《百里漓江,百里畫廊——跟著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漓江》的VR報道中,點擊進入按鈕,便可跟隨悅耳的音樂聲與習近平總書記一同開啟對漓江的“探索之旅”:“瞰漓江—桂林山水甲天下—九馬畫山—20元人民幣背景—漓江上的捕魚人”。受眾既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點自由選擇以上場景,也可以隨意轉動手機360度全方位、多視角欣賞漓江的美景。此外,受眾還可以根據每個場景中的文字介紹深入了解有關漓江的多方面信息和眾多細節,擁有一次更深層次的交互體驗。

在《文化盛景,古韻傳承——跟著總書記走進承德避暑山莊》的VR全景新聞中,最先呈現的是地球的全景,其次跟隨背景音樂將受眾帶入避暑山莊、內午門、煙雨樓、熱河等場景中。受眾不僅可以通過短視頻和文字介紹了解每個場景獨有的歷史背景、地域文化、歷史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蘊,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獲得不同的文化體驗,還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多角度觀賞到每個場景中的盛景,沉浸式體驗一場視聽盛宴。這種視覺傳達方式不僅帶給受眾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奇感和新鮮感,增強了受眾接受視覺傳達的主動性,還通過這種文化體驗方式實現了對各個場景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受眾對新聞視覺傳達的多樣需求,使受眾擁有多元化的互動方式。

四、結語

多維度、動態化、個性化的新聞視覺傳達方式逐漸獲得受眾青睞,成為媒體展示新聞作品的主要趨勢。央視新聞客戶端的VR全景新聞本著追求沉浸式體驗,呈現藝術美感,再現新聞現場的理念,打破了以往新聞視覺傳達方式。不僅成為新聞視覺傳達中一次前所未有的創新,也成為央視新聞客戶端對創新新聞視覺傳達的一次成功嘗試。毋庸置疑,這一大膽嘗試既為媒體提供了全新的視覺傳達方式,最大限度避免了媒體新聞視覺傳達的同質化現象,也為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因此,為了在充滿競爭的新媒體環境中更好地發展,各地的新聞媒體不僅要認清視覺傳達未來的發展趨勢,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對新聞的視覺傳達方式進行大膽創新,還要將豐富的藝術內涵與多元文化融合,以融合傳播的理念對新聞的視覺傳達方式進行轉型與升級,創造出符合大眾審美與時代特色的個性化新聞作品,從而更好地發揮視覺傳達在新聞傳播領域的真正價值,為受眾打造最佳體驗感。相信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更新和運用,我國媒體的新聞視覺傳達方式必將得到創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遠林.視覺傳達新媒體元素融合創新研究[J].中國報業,2019(23):84-86.

[2] 郭涵鈺.淺析“沉浸理論”在真人秀節目中的運用[J].當代電視,2019(9):46.

[3] [加]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9:17.

作者簡介 阿依那扎爾,碩士,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學。帕哈爾丁,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學。

視覺傳達畢業論文范文第6篇

一、信息設計的概述

當人們還在沉浸于工業文明所帶來的優勢時,時光又悄然的把人類帶入了信息時代?,F如今,科學技術的發展與人類社會的各方面知識需求量與日俱增,技術、知識更新速度之快令我們在感嘆之余又有一絲擔憂。信息設計算是視覺傳達設計的一個分支,是近幾年獨立出來的一個新興的學科,或許這個名字還沒有完全被大眾所接受,還存在有迷惑和質疑,但是它帶給我們的意義卻是不可估量的,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這方面信息,比如我們出行馬路上不可缺少的導視牌、地鐵線路圖等等,可謂是無處不在。這是對信息發送者和接受者之間最好最直接的溝通,信息傳達是溝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的目的都是通過達到這一目的才得以進行和實現的。在這樣的一個信息時代,面對各種渠道的信息,作為接受者的我們除了要獲取大量的信息資源,對這些信息進行有形無形的處理,還要將這種獲取、選擇、處理信息的能力普及到每個學科,以便于更好的在眾多信息中,快速地、正確地吸取有用的信息,摒棄無用的信息。

二、視覺信息與視覺語言

從一定程度上講,視覺傳達設計就是“圖形語言化”和“語言化圖形”的過程。為了達到信息傳達的目的,我們需要始終不渝地尋找、挖掘并創造出最佳的視覺語言,借以表現傳達自我的設計理念和藝術主張。19世紀到20世紀的許多藝術和設計運動都是以探索視覺語言新形式為基本目標的,一種新的形式往往就是由反傳統的藝術通過反對過去時代的藝術而創生的,“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現代主義”、“波普設計”和“后現代主義”等流派的設計運動在形式方面的試驗與革命,以及為尋找并獲得體現時代特征的形式和視覺語言而進行的探索都說明了這一點[1]。在選擇圖形、文字、色彩這三大視覺元素來傳達信息時,應該突破一般視覺所習慣的東西,力求以簡約化、符號化的形式表現最為豐富的內容。視覺傳達設計的創新其實就是對視覺語言的創新。

1、視覺信息的原則

首先,不僅是信息設計,任何設計的目的都是用清晰、易于理解的方式向最終受眾群體傳達特定的信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要花費時間去探究受眾和定位設計的主題,用最適合的語言、圖像、版式和形式仔細推敲設計出所要表達出的信息。這便是信息設計最基礎的原則—認知原則。

其次,信息傳遞的目的是交流,交流研究是在認知的基礎上理解人們如何傳播信息、分享觀念,以及通過語言或者其他形式處理分析信息。這就是信息設計的交流原則。交流研究的范圍很寬泛,并且還在不斷地擴大并貫穿于多個學科領域。

最后,就是信息設計的美學原則。對信息設計的研究目的,還是扎根于視覺設計,從古至今,設計的出發點主要關注的一直都是對信息的視覺呈現,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極大地擴展了傳統的美學技能。以視覺標準為支撐,以邏輯性為框架,再填充創作的熱情,對于這些原則的合理應用可以在受眾與信息傳遞之間搭起一座橋梁。

2、視覺語言的形式

繪畫、攝影與設計這些視覺形象,同樣是運用視覺語言傳達意義,但是其視覺形式卻有很大的差異。按創作視覺語言的媒介和技術可以分為:繪畫、攝影、雕塑、電影、建筑等;按視覺語言的空間特征可以分為二維圖像和三維圖像;按照時間的特性可以分為靜止圖像和運動圖象;按照風格形式的特征可以分為:具象形式與抽象形式;按照視覺語言的功能目標可以分為藝術圖像和技術圖像。

因此,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藝術作品,在欣賞的時候細心地觀察特定的視覺形式中各種基本元素的特征,總是能領會到作品意味的基礎。

三、信息設計在視覺傳達中的運用

信息設計是基于視覺傳達設計中來進行的,所有的應用元素都不會是一個簡單的單向運動,在信息設計中都會根據具體的個案發揮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信息設計大師Nathan認為所有的設計都包含信息設計、交互設計和知覺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也不例外。設計的發展需要多學科的融合,在面對信息化的今天視覺傳達設計也需要注入新的理念和途徑。

1、圖形設計信息表達

利用圖形適用于各類人群的特點,使受眾能夠快速、直觀的感受到所要傳遞的信息的目的。視覺信息圖形本身就是圖形。就像圖形難以用語言置換一樣,視覺信息的內涵也遠遠超過語言所能表達的范圍。就像目錄在所有書籍、工程或網站組織結構中所起到的導航作用一樣,具有橫向、縱向編排的信息空間,視覺信息設計就是通過X、Y、Z三軸的相交關系的出發點來考慮的。作者的觀點和重點的編排,通過設計者對信息元素的創造和信息結構的調整得以呈現,便會生成不同的組織結構,從而最終呈現出不同的組織形式,并得到不同的信息結果。

2、圖表設計信息表達

在信息傳達和交流的過程中,視覺信息圖表無論在結構上還是在功能上都同語言類似;除透過視覺語言中內含的思想和情感,還體現理性的思維組織和邏輯結構,實現一個設計所要傳達的意念。圖表是一種很好的將對象屬性直觀、形象地可視化的手段,也是視覺傳達設計的范疇。今天,大眾傳播進入了更為激烈的競爭時代,對信息的傳達和梳理 更加重視。在資訊發達的信息時代,對圖表設計的應用與研究有助于學科的拓展,并且廣泛應用于設計的多個方面,在視覺信息的傳遞中具有非常廣泛的實用性。

四、視覺傳達中信息設計的未來機遇和挑戰

在當今以信息技術為標志的信息時代,信息量廣覆蓋面大的資訊對人們意識中傳統的媒體觀念產生了沖擊。信息的關鍵在于選擇,面對巨大、多樣的信息內容,良莠不齊,如果沒有科學有序的設計,信息的表達就會混亂不堪;面對這些海量的信息,卻不容易找到自己有用的東西,信息成了一種負擔,無用的信息占據了人們過多的時間,所以這也是信息設計真正成為學科的前提背景,是由于社會信息環境的變化所決定的。因此剖析信息設計是視覺傳達設計乃至設計藝術學科的前沿和獲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

注釋:

[1]李硯祖,蘆影.視覺傳達設計的歷史與美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上一篇:成本核算制度論文范文下一篇:教師職業道德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