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護理美學護理學論文范文

2024-01-27

護理美學護理學論文范文第1篇

1 在美的環境中陶冶

美的環境是維持護生健康的重要條件, 良好的環境使人身心舒適、愉快, 是搞好教育教學的保證。我們要求醫護人員要給患者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優美、適合患者疾病恢復的治療性環境, 那么就要先讓護生體驗到環境美。在《護理學基礎》教學過程中除了理論知識外, 很大的一部分是學習各種操作技術, 模擬病區就成了主要學習場所, 其環境的布置對培養護生的職業意識和審美情趣有直接作用??梢灾笇ёo生適當美化環境, 走廊上“肅靜”信號燈標志非常醒目, 護士照片 (任課教師照片) 掛在走廊, 開放式的護理站內設有現代化的辦公設備, 墻壁上懸掛南丁格爾畫像。在窗臺上擺放鮮花, 模擬病房合理布局, 光線充足, 使空氣對流, 色調和諧, 溫濕度適宜, 物品擺放有序, 床鋪整齊, 幽靜安全等。每個病床上擺放著相應的“模擬病人”, 護生進入模擬病區就如同進入了醫院的病區, 很自然地把自己當作護士, 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有一種緊迫感和使命感, 提高護生的學習積極性。[2]

2 在全過程滲透護理美學教育的同時, 有所側重的分階段培養

2.1 護理心靈美的培養

心靈美是人的本質美, 它包括美好的理想、高尚的道德、真摯的情感、堅貞的情操、誠實的品質、同情與“移情”的精神和社會行為等。[3]它又是反應護理美的一面鏡子, 也是護士職業美的實質所在??梢哉f心靈美不僅僅決定護理水平的高低, 甚至決定著護理工作的成敗。在《護理學基礎》教學活動中, 通過圖片、影像資料對南丁格爾的事跡進行介紹, 讓護生在最初接觸護理時, 就產生一種對真、善、美的觸動。在教學過程中, 注意收集醫療戰線的感人故事和同學分享。課后鼓勵她們利用課余時間, 參加志愿者活動, 以美的事例、美的結果、美的行為去啟迪、感化、熏陶學生。

2.2 護理儀表美的培養

患者在接受護士美感護理或進行審美活動過程中, 首先接觸的就是護士的儀表。所謂人的儀表是指風度、姿態和服飾。護士儀表美能立刻喚起患者的審美趣味, 有助于接受美感護理, 更好地發揮護理職能。在《護理學基礎》的教授中, 前期章節就有護理儀表的內容介紹。通過教師系統地示范, 使護生掌握標準的站、立、行、坐等姿態美以及護士服穿戴的標準, 在進入專業教室以及模擬病區時, 要求護生穿戴整齊, 時刻注意護理活動中的姿態美的保持。在最開始接觸護理專業課程時, 就養成好的儀表習慣, 這樣也能縮短護生向護士角色轉變的時間, 是專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步。

2.3 護理語言美的培養

語言是各種信息的重要載體, 是人與人之間進行情感和信息交流的工具。特別是與病人及其家屬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更為頻繁, 這就要求護理人員, 不僅要具有廣博的學識和精湛的專業技能, 而且要有良好的語言藝術修養和語言交流技巧。在《護理學基礎》課程中, 有章節介紹溝通交流的技巧以及護理語言的應用。在護生的語言美培養中, 尤其要重視護理語言的道德美和通俗美。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 惡語傷人六月寒。”對于求醫者來說, 語言既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護理工作人員在與病人進行溝通交流時, 自然溫情的體現出同情和體貼, 能使病人心情愉快, 感到關切溫暖, 得到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康復。護理語言通俗美是在語言道德美的基礎上, 要求護理人員的語言要精練、清楚、明確、自然、語氣婉轉, 有邏輯性與靈活性。特別是在向患者交代或者解釋病情、操作目的、進行健康教育時, 語言要群眾化、口語化、盡量做到通俗易懂, 既符合醫學科學性, 又表現其通俗性。在學習過程中, 教師可以給出不同的病例, 讓護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 練習語言的表達以及用詞的準確。對于性格內向, 不善言辭的同學, 可以讓其先對著模擬人反復進行練習, 減少恐懼心理, 增強自信心。

2.4 護理操作美的培養

護理技術操作是護理人員為服務對象提供護理服務的常用手段。在實施過程中, 體現了護理人員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 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 嫻熟準確的技藝能力。在講述示教《護理學基礎》操作技能部分時, 要注意學生護理操作美的培養。

2.4.1 貫徹“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

以人為中心是現代護理服務的理念。護理教學中對人的關心更為突出, 如師生之間, 護患之間, 人與模型之間均蘊涵著豐富的人本內容。操作中關心、體貼病人, 哪怕是操作練習的模擬人, 也要當作真人對待, 動作輕柔, 使患者產生溫暖如春的護理技藝美感, 減輕病人痛苦, 增強戰勝疾病信心。

2.4.2 重視操作過程中的職業道德

護理操作中應體現護理人員對病人高度的責任心和一絲不茍的嚴謹的工作態度, 嚴格執行“三查七對”, 認真、及時、準確執行醫囑, 嚴格遵守操作規范。因此, 在平時的操作練習中要加強培養, 除了記憶理解各項原則和制度外, 要將其內化成一種意識、一種習慣, 如無菌技術操作原則、隔離原則、醫療原則等, 做到技術上精益求精。

2.4.3 注重操作的規范美和嫻熟美

護理操作中護士應技術嫻熟、動作規范、具有節奏感, 體現操作的規范美和嫻熟美。如肌肉注射時應做好兩快一慢、達到“無痛注射”, 靜脈輸液時應“一針見血”, 插胃管應“一次成功”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 注意課堂示教, 細化每一項操作步驟, 課后督促同學勤加練習, 教師及時輔導, 使學生盡快熟悉操作流程。課堂分組時, 同學回示教, 強調細節, 每項操作結束后, 進行一對一考核, 做到每位學生操作不留死角, 熟能生巧, 使各項操作給人以流暢、美的享受。

2.5 護理人際美的培養

護理人員無論是在醫院還是在社區的職業服務過程中, 其人際關系是非常復雜的。護理人際美是協調護士人際關系的動因和結果。它有利于促進醫療保健組織的正常工作運轉和職能的發揮, 有利于醫療護理質量的提高, 有利于病人身心康復。滿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需要和維護醫-護-患三邊利益。[4]因此, 必須加強對護生護理人際美的培養和訓練。護理人際美形成的動力主要來自于護理人員盡職盡責的護理心靈美。在教學活動中注意強化護生的利他主意行為修養, 它是一種“毫不利己, 專門利人”的特殊助人行為。培養和完善護生的自我形象, 要知道護理人員的良好形象在人們 (主要是病人和其家屬) 的“第一印象”中所起到的“首因效應”, 與建立和完善護理人際關系中的美息息相關。[5]培養與訓練護生的“移情”意識, 移情作用是指交往雙方對對方的情緒體驗, 即“多替對方想想”, 對于目前以獨生子女為主的護生來講, 無疑對今后維護和發展良好和諧的護理人際關系有著莫大的幫助。

護理美是一種超越任何藝術類專業美的特殊職業美, 體現在她能激發患者或健康人的美感, 形成和保留美好的印象, 激活身心抗病或保健能力, 促進身心康復與健康。[6]現代護理為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標準與要求, 護理工作者必須有美的心靈、美的形象、美的語言、美的技術等, 為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而工作。雖然, 護理美學教育已在多年前就開始在護理教育中應用, 但是筆者認為在《護理學基礎》課程中全程滲透, 漸進式、有針對性的培養護生的美學意識, 相比與其它課程更為重要, 培養效果更好。

摘要:護理美學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分階段, 循序漸進的應用, 能在早期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認同感, 對護生的成長以及護士角色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護理美學,《護理學基礎》教學,階段式培養

參考文獻

[1] 任小紅.護理美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5:52.

[2] 祝玉芳.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滲透護理美學教育[J].中華護理教育, 2006 (3) :60.

[3] 王益鏘.護理美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1:67.

[4] 泮濕芳.護理人員的美學素質要求和培養[J].護理管理雜志, 2005 (5) :40.

[5] 吳先娥.護理美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44.

護理美學護理學論文范文第2篇

1 美學意識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現階段, 美學與護理學的聯系越來越受到重視, 已遍及各個領域, 也對我們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個合格的護士, 不僅要有熟練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 還要具備在性格、心靈、品質、道德等方面的美好情操, 展示護士積極向上的一面, 提高素質和護理水平。

1.1 心靈美是提高護士素質的重要前提

目前,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 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對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護士的美學意識直接影響著護理工作的有效程度, 是提高護士素質、做好護理工作的必要前提。在護理工作中, 患者良好的心態是保證疾病康復的前提, 護士的思想信念、品質道德、性格、文化修養直接影響著患者的情緒, 重視患者生命、解除患者痛苦是護理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的道德情操。作為護士要保持思想感情美, 從內心深處熱愛自己的工作, 有一顆善良、坦誠的愛心對患者進行發自內心的同情和人道主義的幫助, 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 急病人所急, 想病人所想, 處處關懷和體貼患者, 體現出誠實可信的美德及良好的慎獨修養。認真平等的對待每一位患者, 不因患者的社會地位、生活環境而偏對偏向, 給每一位患者留下最真實的美, 有效提高自己的素質, 提升整體護理水平和質量。

1.2 語言美是改善護患關系, 提高患者滿意度和護理質量的有效保證

語言是護患之間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也是影響疾病康復、改善護患關系, 減少護患糾紛的重要因素。積極鼓勵的語言對促進患者康復, 提高患者滿意度起著重要作用。 (1) 護理人員注意自己的說話藝術, 在護理工作中以微笑的面容、和藹的態度、文雅有度的談吐、認真的傾聽、合理的禮貌語言對患者來說是一種完美的精神享受和心靈安撫, 也是護士所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語言中的完美體現[2]。有利于消除患者緊張情緒, 積極配合治療護理。 (2) 掌握和發揮語言藝術, 在護理工作中做到語言輕柔、溫和、語速平穩、語態誠懇, 有效塑造了護士的自身完美形象, 提升了自己的素質品質。人與人之間需要語言交流。特別是護患之間, 患者在受到病痛折磨的折磨時, 不良的語言刺激可加速病情的發展, 給患者帶來不可估量的嚴重后果。護理工作是一項長期、嚴峻的任務, 護士在不斷提升自己業務水平的同時, 也要不斷加強語言的訓練, 與時俱進, 將美學知識與專業、社會、自然、心理等學科聯系在一起, 加強語言修養, 陶冶情操, 提高護士素質, 展現自己完美的人格。

1.3 舉止美是體現護士素質、提高患者信任度的標準

護士的舉止不僅代表著自己的護士素質, 也代表著對醫學態度的嚴謹和醫院護理質量的高低。舉止是人的行動, 包括人的動作、速度、穿著、體態、表情等變化, 是表現人格自尊的主要表現形式。護士的舉止美在護理工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也是護理工作對護士的要求。要求護士不僅要有完美的外觀, 還要有完美的行為。護士在穿著、走、站、坐及各種操作要保持準確、優美、節律。護理工作作為神圣的職業, 要求護士服裝整潔、儀表端莊方, 一旦走進醫院就必須穿上潔白的工作服, 衣領腰帶要平展整齊, 發不外露, 給人以嚴肅認真、穩重平靜、純潔高雅, 不僅增強了護士的自信、驕傲和希望, 也在患者面前樹立威嚴。走路時要收腹挺胸、目視集中, 坐下時雙腿并攏后收坐下, 對患者進行操作時要動作輕柔、優雅細膩、靈巧, 將自己美的舉止形態呈現在患者面前。南丁格爾說過, 護士工作是一切藝術中最精細的藝術[3]。護士的舉止行為影響著自己素質的高低, 對工作態度的嚴謹, 也是取得患者信任程度的重要保證。

2 結語

總之, 舉止美是提高護士行為素質的完美體現, 是衡量護士素質的主要標準, 也是增強患者安全感和對護士的信任感, 塑造完美護士形象的手段, 使患者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美好, 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 促進早日康復有重要意義。

摘要: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 護士美學意識在提高自身素質和臨床護理工作中顯示出重要作用。護士的美學意識直接影響著護理工作的有效程度, 是提高護士素質、做好護理工作的必要前提, 也是保證患者疾病康復、解除痛苦的必備條件。作為護士應從內心深處熱愛自己的工作, 以一顆善良、坦誠的愛心對患者進行發自內心的同情和人道主義的幫助, 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 急病人所急, 想病人所想, 處處關懷和體貼患者, 體現出誠實可信的美德及良好的慎獨修養, 認真平等的對待每一位患者, 使自己的崇高素質在工作中得到完美體現, 有效促進護理工作的發展和水平。

關鍵詞:美學意識,護士素質,護理工作,提高,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張麟, 于錫霞, 趙新國.提升護士審美修養的意義[J].醫學信息 (下旬刊) , 2010, 23 (9) :208~209.

[2] 邢麗娜.護理美學在臨床實踐中的作用[J].中國民康醫學, 2008, 20 (11) :157.

護理美學護理學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細節護理在兒科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間收治的兒科手術患兒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兒均為50例,其中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兒采取細節護理措施,對比兩組患兒的護理質量評分、術后VRS疼痛程度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兒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的術后VRS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細節護理在兒科手術室護理工作中臨床應用價值較高,能夠有效的緩解患兒的疼痛程度,提高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建議臨床廣泛應用。

關鍵詞:細節護理;兒科;手術室護理;應用價值

手術室是為病人提供手術及搶救的場所,是醫院的重要技術部門。手術室的護理工作質量是直接影響患兒手術治療效果的,同時還直接與醫院的總體形象有關系。細節護理作為臨床上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已經被廣泛的使用到兒科手術室的護理工作中去,獲得不錯的效果[1]。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間收治的兒科手術患兒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兒均為5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兒30例,女性患兒20例,年齡為7-15(10.1±2.4)歲。觀察組男性患兒28例,女性患兒22例,年齡6-15(10.2±2.3)歲。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對比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

觀察組:采取細節護理措施。(1)環境細節護理。為了能夠保障患兒能夠在舒適的環境下接受治療,需要時刻保證好室內的通風措施,控制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做好室內的環境清潔工作,確保室內的衛生良好和地面干燥,避免發生意外以及交叉感染。(2)交接班細節護理。實行交接班工作流程,護士在進行護理工作時,需要進行責任制護理,當交接工作時,需要對患兒輸液以及導尿情況進行檢查,治療過程安全無誤,認真檢查和登記護理記錄和交接工作記錄表,要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愛心,讓患兒能夠充分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愛;(3)加強業務能力培訓。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服務態度進行培訓,保證其具有高度的臨床觀察能力以及責任心,讓護理人員能夠充分的了解到細節護理的初衷以及具體作用,加強細節護理的認知度,進而使得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得到提升;(4)以人文護理為主,加強素質建設。將兒科的護理人員進行集中,要求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培訓和學習,并且要與時俱進,不斷的對新技術進行學習和掌握,并且運用的臨床醫學當中,努力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養。  1.3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兒的護理質量評分、術后VRS疼痛程度以及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計算方法:(十分滿意+一般滿意)/患兒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X?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當P<0.05時,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2.1兩組患兒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兒術后VRS疼痛程度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術后VRS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兩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三、討論

細節護理管理能夠組織婦產科的所有護理人員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專業知識、專業技術當中來,能夠不斷地加強護理人員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也能夠讓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的操作技術更加的完善。細節護理管理能夠讓管理方式更加的完善,同時在處理風險事件的方面,也更加的人性化,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同時激勵管理能夠使得護理人員更加主動的投入到工作當中,護理質量和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有著明顯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心磊,吳微微.淺談細節護理在兒科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2):109.

[2]曾嶸.試論細節護理在兒科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09):80-82.

[3]朱小芬.探討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11):1.

[4]劉晶晶,徐李娟.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2021.

[5]陳華梅.探討手術室細節護理在確保手術室護理安全中的應用價值[J].飲食保健,2020,007(001):206-207.

[6]李政玲,王翠東,陳娟.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的具體措施和臨床效果[J].中外醫療,2020,39(16):3.

護理美學護理學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傷口護理中結合風險管理以及個體化護理的療效觀察。方法:選取2018年2月~2021年1月治療的88例慢性傷口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44例)和觀察組(44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用風險管理以及個體化護理。對兩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評估,比較兩組患者疾病知識評分、患者自護能力。結果:觀察組護理后傷口護理知識、傷口愈合與營養、傷口愈合與活動、傷口愈合與生活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健康知識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基于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風險管理以及個體化護理,對慢性傷口患者效果顯著,能加強患者自護能力,提升患者疾病認知能力。

關鍵詞:慢性傷口;風險管理;個體化護理;自護能力;疾病認知能力

慢性傷口是指經過2周或更長時間,皮膚軟組織損傷不能自行愈合的傷口[1~2]。造成慢性傷口的原因較為復雜,主要為患者靜脈功能受損,如周圍血管性疾病、傷口感染以及原有的慢性疾病等,從而影響患者血小板凝血功能受損,延長傷口愈合速度。在進行慢性傷口護理過程中會有諸多影響因素,影響患者康復速度,因此,需要予以患者風險管理以及個體化護理是至關重要的。本研究以2018年2月~2021年1月我院88例慢性傷口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慢性傷口護理中結合風險管理以及個體化護理的療效觀察?,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21年1月我院88例慢性傷口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齡56~71歲,平均(63.13±7.23)歲。觀察組44例,男30例,女14例;年齡65~73歲,平均(63.27±7.17)歲。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模式。使用雙氧水以及生理鹽水進行清創處理,再使用碘伏消毒、凡士林紗布傷口包扎處理,告知患者盡量避免傷口觸碰水。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風險管理以及個體化護理。護理人員采用本院擬定的風險評估表對患者傷口嚴重情況進行傷口風險評估,內容包括傷口顏色深淺、大小、傷口愈合速度快慢、既往病史、慢性疾病、血管性疾病等,結合以上資料幫助患者制定風險管理表,加速患者傷口愈合速度[3]。多數患者在手術之前,易產生緊張、不安、焦慮的情緒,從而導致難以配合治療。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對其進行心理干預,予以言語鼓勵,舉例成功案例,增強患者信心,提高治療依從度。環境干預,為患者營造一個溫馨干凈的治療環境,溫度控制在25℃左右,濕度控制在65%~75%為宜;為了確保病房空氣清新,可以擺放綠植,定時開窗通風。飲食干預,囑咐患者多食用新鮮蔬果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促進其血液循環,有利于傷口愈合,禁食油膩辛辣的食物。除此之外,對患者進行相關疾病健康教育,發放知識手冊或者視頻,以此來提高對慢性傷口的認知。

1.3 觀察指標

(1)疾病知識評分比較。采用本院自行制定的疾病知識評分標準,包括傷口護理知識、傷口愈合與營養、傷口愈合與活動、傷口愈合與生活。得分越高,則代表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越好。(2)患者自護能力比較。采用自護能力測定量表(ESCA)對患者進行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4部分內容: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健康知識水平。評分為百分制,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自護能力越強。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疾病知識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傷口護理知識、傷口愈合與營養、傷口愈合與活動、傷口愈合與生活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自護能力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健康知識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慢性傷口是指無法通過正常有序、及時的修復過程達到解剖和功能完整狀態的傷口。臨床上常指傷口未依預期時間愈合,或停留在某一個愈合階段超過4~6周。其中愈合的時間并非絕對,有賴于傷口部位、大小、病因、個體一般健康狀況等多種因素。慢性傷口一般可分為5大類:靜脈性潰瘍、動脈型潰瘍、糖尿?。ㄗ悖?、創傷性潰瘍、壓力性潰瘍。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傷口護理知識、傷口愈合與營養、傷口愈合與活動、傷口愈合與生活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健康知識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采用風險管理以及個體化護理具有眾多優勢:有助于患者了解慢性傷口的認知度,緩解其負性情緒,極大程度降低患者的顧慮;為傷口愈合提供科學有效的護理環境;予以科學的飲食干預,可以有效促進傷口速度,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緩解病痛,減輕患者經濟負擔,縮短住院時間數,提高護理人員護理技巧以及工作水平,拉近患護之間友好相處[4~5]。

綜上所述,基于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風險管理以及個體化護理于慢性傷口患者中應用效果顯著,加強患者自護能力,提升疾病認知能力,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王瑋,王曉春,黃求進,等.慢性傷口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24):3321-3325.

[2]李飛,張欣,張冬梅,等.醫院-社區聯動慢性傷口照護模式的實施及效果[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11):1608-1611.

[3]張芳,劉艷華,張燕.運用5W2H分析法建立慢性傷口患者標準化管理流程的效果評價[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6):1000-1001.

[4]魯曉蕾.個體化護理干預在慢性傷口門診處理中對風險管理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3):288,292.

[5]張靜瑜,邱志紅.慢性傷口門診處理中的風險管理及個體化護理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5):166-168.

護理美學護理學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了解骨科護理人員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情況。方法 對我院骨科186名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骨科護理人員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情況。結果 186份有效問卷中,本科及以上83人,及格率87.5%;大專95人,及格率74.74%;中專8人,及格率72.29%。本科知識掌握情況明顯好于大專及中專護理人員(P<0.05)。護齡>15年38人,及格人數25人,及格率65.79%;6~15年83人,及格率57.83%;<5年65人,及格率58.46%,護齡15年以上的護士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情況明顯好于護齡低于15年的護士(P<0.05);不同職稱護理人員問卷及格率分別為:護士70.21%、護師67.09%、主管護師82.35%、副主任護師及以上88.89%;骨兒科護理人員11人,平均(51.84±5.11)分;手外科38人,平均(61.52±4.98)分;骨傷科12人,平均(79.02±6.07)分;創傷急救科44人,平均(71.17±5.56)分;脊柱科25人,平均(73.11±5.19)分;關節骨科26人,平均(62.94±4.89)分;骨病科18人,平均(69.69±5.78)分;老年骨科12人,平均(76.90±5.28)分。 結論 應通過多種方式對骨科護士進行糖尿病知識的培訓,提高骨科護理人員的糖尿病知識水平和臨床診治能力。

[關鍵詞] 骨科;護理人員;糖尿病

糖尿?。―iabetes)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血糖一旦控制不好會引發并發癥,且無法治愈,國內外許多研究[1-4]表明,糖尿病教育對患者控制血糖、減少及延緩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能起到積極的作用?,F今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居世界第二位[5]。近半數的糖尿病患者在患有其他疾病的同時患有糖尿病[6],而骨質疏松癥等作為目前我國老年人常見的骨科疾病,患者數逐年上升。國內有調查[7]顯示,55.5%的護士在為糖尿病患者做健康教育時感到困難的是缺乏糖尿病教育知識。因此,骨科護理人員對骨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正確護理直接影響著糖尿病患者骨科疾病的預后?,F對我院骨科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采用整體抽樣法對我院骨科186名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186份問卷,回收率100%。

1.2 方法

調查問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對護理人員包括學歷、工作年限、科室、職稱等一般資料進行調查。第二部分糖尿病的基本知識(20分)、糖尿病的診斷標準(20分)、糖尿病飲食及運功(20分)、降糖藥的種類及注射部位(20分)、口服降糖藥物的種類及時間(20分)等五大項100分。以病區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手外科4個,創傷急救4個,骨兒科1個,骨傷科1個,脊柱科3個,關節3個,骨病2個,老年骨科1個。采用不記名,當場發問卷,獨立完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糖尿病知識掌握總體情況

186份問卷中得分良好問卷76份(40.86%);得分一般99份(53.23%);得分差11份(5.91%)。

2.2 不同學歷的骨科護理人員對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的分析

186份有效問卷中本科及以上83人,及格率87.5%;大專95人,及格率74.74%;中專8人,及格率72.29%。本科知識掌握情況明顯好于大專及中專護理人員(P<0.05)。見表1。

2.3不同護齡及職稱的護理人員對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

護齡>15年38人,及格人數25人,及格率65.79%;6~15年83人,及格率57.83%;<5年65人,及格率58.46%,護齡15年以上的護士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情況明顯好于護齡低于15年的護士(P<0.05);不同職稱護理人員問卷及格率分別為:護士70.21%、護師67.09%、主管護師82.35%、副主任護師及以上88.89%,結果顯示,具有主管護師及副主任護師及以上職稱者及格率明顯高于護師及護士(主管護師vs護士,P<0.05; 主管護師vs護師,P<0.05; 副主任護師及以上vs護士,P<0.05; 副主任護師及以上vs護師,P<0.05)。

2.4不同科室護理人員糖尿病知識的得分情況

骨兒科護理人員11人,平均(51.84±5.11)分;手外科38人,平均(61.52±4.98)分;骨傷科12人,平均(79.02±6.07)分;創傷急救科44人,平均(71.17±5.56)分;脊柱科25人,平均(73.11±5.19)分;關節骨科26人,平均(62.94±4.89)分;骨病科18人,平均(69.69±5.78)分;老年骨科12人,平均(76.90±5.28)分。骨傷科及老年骨科護理人員的得分明顯高于其他各科。見表2。

3 討論

3.1糖尿病知識掌握總體情況分析

結果顯示,骨科護理人員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情況一般,有待進一步提高。護士對實驗室檢查中的糖化血紅蛋白檢查,糖耐量實驗等糖尿病診斷答題正確率較低,與陳敏芝等[8]研究結果一致,可能是專業知識掌握不足,護理經驗欠缺,應加強基礎知識的培訓。

3.2不同學歷的骨科護理人員對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的分析

調查中本科學歷護士分數最高,其次是???,中專護士分數最低。與馮琳等[9]研究結果一致,應有針對性的對低學歷護士進行相關知識培訓,并鼓勵其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

3.3不同護齡及職稱護理人員對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

調查顯示工作年限較長的主管護師及以上護師糖尿病知識掌握較好,這與多年臨床知識積累有關 ,職稱越高,基礎理論知識越扎實。護士與護師之間的差距較小,這是因為入科新護士都要進行科室準入考試制度,包括糖尿病的基本知識等,考試合格后方可入科,這就促使年輕護士掌握新知識,新業務。其次是近年年輕護士學歷層次不斷提高,求知欲較強。

3.4骨科不同科室護理人員對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

結果顯示骨兒科護理人員對糖尿病知識掌握的較差,因為糖尿病在骨兒科是一種較少見的疾病,使護理人員對糖尿病知識認識不足,而忽略了對糖尿病知識的學習,應加強骨兒科護士的培訓。骨傷科及老年骨科糖尿病知識的需求率高于其他科室是因為這兩科老年病人較多,對糖尿病知識的培訓較重視,所以對糖尿病知識掌握得較好。手外科和關節骨科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較其它科室相對較差是因為糖尿病知識較薄弱,更新知識較晚。

總之,應通過多種方式對骨科護士進行糖尿病知識的培訓,可以采取“交互式(病例討論、角色扮演)”的繼續醫學教育模式[10],不斷提高骨科護理人員的糖尿病知識水平,針對不同骨科護理人員對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制定出不同針對性培訓計劃,改進并提高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11]。此外,在強調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還應增加臨床實踐技能培訓[12],以進一步提高護理人員有效護理能力,盡可能滿足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需求。

[參考文獻]

[1] Conenwett L,Sherwood G,Gelmon SB. Improving quality and safety education:The QSEN Learning Collaborative[J].Nurs Outlook,2009,57(6):304-312.

[2] Conenwett L,Sherwood G,Pohl J,et al. Quality and safety education for 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J]. Nurs Outlook,2009,57(6):338-348.

[3] 賈蕓,王君俏,劉偉. 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7):21-23.

[4] 陳聲平,王德芳,余振興,等. 第二型糖尿病團隊照護的介入成效探討—以家醫科門診實施兩年為例[J]. 中華職業醫學雜志,2009,16(1):55-64.

[5] 楊文革,張書平. 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必要性[J]. 河北醫藥,2008,30(4): 533.

[6] 甑莉,周春蘭,魏志剛,等.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手術患者的護理[J]. 護理學報,2009,16(7B):41-42.

[7] 陳紅英. 護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交流技巧[J]. 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0):796-797.

[8] 陳敏芝,梁爽. 糖尿病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的調查分析[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12B):33-34.

[9] 馮琳,周克雄. 非內分泌科護士對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調查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9):104-106.

[10] Bloom BS. Effects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on improving physician clinical care and patient health: A re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J]. Int J T Echnol Assess Health Care,2005,21(3):380-385.

[11] 許亞婷. 外科護士對糖尿病認知現狀的調查[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3A):15-17.

[12] 張麗. 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老年糖尿病病人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J]. 全科護理,2010,8(30):2809-2810.

(收稿日期:2013-11-29)

護理美學護理學論文范文第6篇

【關鍵詞】 護理告知;法律務實

1 前 言

護理告知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是護理人員的法定義務。在臨床工作中,護士有效履行護理告知可以保障護患雙方的權益,對減少護患糾紛、規避護理風險、密切護患關系起到積極的作用。然而,當前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告知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廣大護士和管理者共同面對和解決。

護理告知是指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或死亡的整個護理過程中,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說明及講解護理程序、護理操作的具體注意事項,護理上需要患者技術配合支持的工作,以及患者在入院期間遇到或希望了解的某些問題的解答。

護理告知是護患溝通的一個方面,是改善護患關系、化解護理糾紛、轉移護理風險的重要手段。但是護理告知又有別于護患溝通。護患溝通是人際交流層面的信息互動,其目的在于改善護患關系,增強雙方之間的互信,從而減少醫療糾紛。護患溝通如果不實施,不存在違法,只是會影響護患關系,為醫療糾紛的發生埋下隱患。而護患告知是護理專業層面的信息互動,是護理執業義務的之一,如果護理人員沒有執行護理告知義務,實際上是未盡到護理執業義務的行為,因而面臨承擔法律責任的可能性。2 護理告知的形式多樣化

護理告知的方式大致分為口頭告知,書面告知和公示告知3種類型。在護理實踐中,鑒于護理工作的特點,一般口頭告知用的比較多,書面告知和公示告知用的相對較少。不過近年來由于醫療糾紛頻發,護理口頭告知有增多趨勢。

書面告知是指在對病人護理過程中遇到一些需要患者家屬配合、理解的情況,或者實施某些特殊治療之前,需要患者或者家屬了解、同意并簽字確認的書面材料。書面告知主要是針對操作過程中比較復雜、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或具有其他特殊危險性的護理操作。書面告知有利于醫療機構在發生醫療糾紛后保存證據。書面告知的范圍法律法規沒有具體硬性規定,醫療機構往往根據本單位的特點自行規定。一般來講,醫療機構應根據本單位的護理特點、護理隊伍素質等情況,確定書面告知的范圍,規定的范圍不亦過窄,一是于護理管理,有章可循;二是在醫療糾紛訴訟中,有據可查。目前的護理告知文書有《患者入院須知》、《嬰幼兒患者輸液風險告知書》、《難免壓傷風險告知書》、《應用保護性約束的告知書》、《健康教育須知》《身體健康預防保健知識》等等。3 入院告知須及時

病人一入院,責任護士就要熱情接待病人,主動對病人做自我介紹,接著,帶病人到指定的病房床邊,向他們介紹同病室的病友,告知科主任、護士長、主管醫生和責任護士(我)的名字,并且發給病人一張“入院告知書”,針對上面的每一條內容,向病人解釋清楚。特別是貴重物品要保管好;告知病人的用物放在哪里,上衛生間時要注意防滑別跌倒了,病房不能用電飯煲等電器,不能吸煙;按醫院的規章制度辦事,不能隨便外出,特殊事情外出必須向主管醫生請假,疾病預防禁忌,健康保健知識等等。病人有疑問時,要耐心解釋;防范于未然。不能給病人發一張紙,要家屬簽個字就了事。

入院告知必須在病人入院一小時內做好,除非急診危重病人搶救,也要向病人家屬交代清楚。并及時做好書面記錄。4 治療檢查告知須仔細

病人入院后,醫生會開出各種檢查單、治療單,護士須仔細告知病人及其家屬檢查的目的、程序。如給病人抽血的時候,要向病人說明這次抽血的目的是檢查體內鉀、鈉、鈣、氯等生化指標是否正常,還有肝功能、腎功能是否有問題。如果是外傷病人需要做手術,那么還要告知做凝血四項、血型、交叉配血等是為了手術順利。大便、小便、血常規是每個住院病人必須要做的,費用不高,如果心、肺有毛病,做心電圖、照片也是為明確病情診斷必須要做的。一些骨折病人,傷肢照片是免不了的根據實際情況,做什么檢查,用什么藥治療,給病人一個明確答復,不要讓病人或家屬懸著一顆心,焦慮不安,引起護患矛盾。

當檢查結果出來,采取一些治療措施治療時,要把各種治療仔細說給病人聽,讓病人知道自己在用什么藥治療,可能會發生反應,發生不良反應時,會及時按紅燈呼救。如骨科病人采用小夾板外固定、皮膚牽引、石膏外固定、骨骼牽引等治療過程中,護士就要告知病人保持傷肢外固定有效,維持功能位,不能自行松開外固定物,要注意觀察傷肢遠端的血運,感覺及運動情況,如果出現皮膚青紫、感覺麻木或劇痛,局部腫脹厲害,活動受限甚至完全失去知覺時,一定要立即告知醫護人員及時處理,否則,傷肢就有壞死致殘的可能。一旦出現這樣的結果,極易引發糾紛。5 護理宣教告知須通俗

護士每天要到病房去,給病人鋪床、做四測、做皮試、靜脈輸液、輸氧、輸血、心電監護、霧化吸入、口腔護理、皮膚護理、壓瘡護理、傷口護理、觀察病情、健康宣教、功能指導等。還要在給病人辦入院、出院手續,發放每日費用清單,接待探視人員的詢問,把各種醫囑落實到病人身上;護士在與病人接觸時一定要時時處處履行告知義務:要告知病人保持床鋪清潔干燥;測量血壓、脈博、呼吸、體溫的目的是什么,應注意什么,如果異常應做什么處理;皮試的意義是什么,陽性應如何避免不使用此類藥物,還有陽性標志不能隨意去掉;輸液輸血輸氧的目的、主要事項、不良反應及其處理凡與病人、與健康、與護理相關的,護士就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病人及其家屬。這樣,病人及其家屬就會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對病人的檢查、治療和護理。護士與病人之間良性互動,感情融洽,護患關系和諧。6 護理告知落實不到位

護理告知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由于各種原因,臨床工作中護理告知的落實差強人意,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護理告知是一門溝通藝術,有的護士在操作前與病人溝通不到位,或者溝通方式不合適,結果使告知沒有效果,甚至導致病人的不滿和投訴。有的護士專業知識不夠,經驗缺乏,又不注重學習和業務技能培訓,未能履行告知義務,甚至錯誤告知;第三,有些護士溝通生硬死板,告知時運用太多專業術語,病人不易理解;第四,缺乏責任心。護士在護理告知過程中責任心不強、服務態度冷漠,解釋不耐心,不能做到有問必答,給患者及家屬產生不信任感。再者,護理工作繁忙,護理人力資源短缺,護士時間有限,影響了護理告知的落實。為了提醒護士履行告知義務,提高告知效果,護士和管理者應齊心協力,改進不足。必須加強管理,提高認識:加強護理人員培訓,組織學習《醫療事故條例》、《護士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使護理人員增強法律意識,從思想上認識到如果不履行告知義務,不僅會出現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差,嚴重者還會發生護患糾紛,護士甚至或被推上被告席。同時要加強護士專業知識學習,牢固掌握專業基礎,提高護士告知水平和履行告知的能力。護理告知落實到人;加強護患溝通;指定專人負責護理告知并負責資料記錄和保管。這樣既有利于護理人員交接班,又有利于在發生護患糾紛時提供有利證據。7 護理告知的法律性

告知必須要實事求是、及時、全面、尊重隱私、及時記錄、醫護一致,并有患者或患者家屬簽名。否則,極易導致患者的不信任,增加患者的猜忌心理,不利于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護士在護理行為中沒有履行告知義務,則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權,即通常所說的侵權。在護理行為中,因侵權而給患者造成不利后果的則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我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在醫療活動中,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將患者的病情、醫療措施、醫療風險等如實告訴患者、及時解答其咨詢。但是,應當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后果?!吨腥A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護士有承擔預防保健工作,宣傳防病治病知識、進行康復指導、開展健康教育、提供衛生咨詢的義務,同時賦予了病人知情權,護士不履行告知義務或履行不當給病人造成不良后果應負法律責任。這兩個法律法規是護理人員“告知義務”的法律淵源。

護理人員的“告知義務”與患者的“知情權”相對應。從患者入院到出院或死亡的全過程中,護士都有義務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護理程序、護理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項、可能發生的不良后果等內容,并解答病人有關的咨詢,給予病人技術專業指導?;颊叩闹橥鈾嘀福夯颊吡私庾约旱牟∏榧捌湎嚓P情況(費用、愈后、疼痛程度等等),能夠權衡利弊、并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決定取舍?;颊呷绻麨橄拗苹驘o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患者的知情同意權由其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實施(父母、子女、近親屬)。

綜上所述:護理告知內容較多,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讓病人及家屬明白并靈活掌握,必須靠護士每天用心告知,循序漸進,取得患者對醫院及其醫護工作人員的信任,幫助病人盡快適應醫院環境,放松心情,安心養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順利進行。

護士面對病人也許每天扎三百個針,一句話就要重復三百遍,對于護士可能很枯燥,但對于病人也許是第一次聽到。這就要求護士必須具備比常人更多的有耐心和責任心,要做到讓護士從心里真正明白告知的重要性,并主動接受,主動落實,這樣護理告知才能真正有效果。護理管理者不能只是硬性規定和檢查,更要有耐心,想辦法讓護士發揮主觀能動性,這樣各項制度和流程才能真正落實到實處,真正讓病人受益。醫護人員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杜絕一切危險因素,防微杜漸,把醫療糾紛隱患遏制在萌芽狀態中。

上一篇:漢語文教育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停車場結構設計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