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大學教育與安全教育論文范文

2023-10-02

大學教育與安全教育論文范文第1篇

四川傳媒學院在校學生總數逾兩萬, 女生比例超過一半。本文以其為例探討如何對新時期藝術類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管理, 預防安全事故特別是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

一、新時期藝術類大學生的特點

如今大學校園都是90、00后大學生。他們出生、成長在物質條件相對優越的環境中, 從小就接觸電視、電腦、網絡等各種媒體, 思維活躍, 眼界開闊, 但也容易受外界不良信息影響。他們普遍都是獨生子女, 從小備受全家人的呵護, 家庭的寵愛導致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 自我意識極強, 而且高度自信、自負。

藝術類學生本身又具有一些特點: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表現力、情感充沛等[1];情緒化相對嚴重, 容易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 忽視文化理論基礎課程。

二、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分析

(一) 經濟問題

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 超前消費的理念早已貫穿入國人的消費行為中。90、00后大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 父母的溺愛讓他們養成了大手大腳的習慣。創業、盲目攀比、超前消費使得部分學生容易陷入較大的經濟問題, 進而引起安全問題。

(二) 行為意識問題

從小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 獨立性差、社會經驗少、甄別能力缺乏造成了部分大學生的安全、法律意識淡薄, 憂患、危機意識缺失。“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使得家庭和學校忽視了情商、逆商的教育及健全人格的培養, 往往讓一些孩子形成了自私、狹隘、偏激、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性格特點。

(三) 心理問題

根據一項以全國12.6萬大學生為對象的調查顯示, 約20.23%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主要表現在自閉、憂慮、抑郁、偏執、強迫和精神分裂。

(四) 身體問題

有調查表明, 近年來, 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在逐漸下降。熬夜、長時間玩游戲、缺乏鍛煉是身體素質下降的主要原因。

(五) 情感問題

情感問題往往來自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人際關系處理不當, 另一方面是理想與現實事物不協調。然而, 能悅納自我調整情緒, 適應環境和諧人際關系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情感問題中較多的是戀愛感情問題。大學生正處在心理走向成熟的階段, 對戀愛的理解模糊。而大學生的失戀率較高, 從外部條件看, 較高中大學生活的方式發生改變, 大學生變得更自由;從自身條件看, 大學生戀愛具有不成熟性與不穩定性, 過度自信, 占有欲強, 對愛情認識不清。同時, 大學生戀愛動機簡單化, 自控力與耐挫力較弱。

(六) 學業問題

進入大學校門時, 學生和家長都抱有美好的愿望, 希望學生能好好學習, 學到真本領, 能順利畢業, 找份好工作或進一步深造。然而有部分學生自制力較差, 脫離了中學時代那種家長的隨時監管, 在大學期間沉迷于網絡、游戲等, 成績下滑, 學分修不夠, 未學到真本事。嚴重的造成留級、無法畢業、找不到工作等。

三、防范安全事故發生的措施對策

(一) 加強頂層設計, 健全工作體制

學校統籌全局, 主要校領導親自抓、親自問、親自管, 提高了決策、指揮、協調工作的效率。學校各職能部門及教學院系各司其職、守土盡責。

實行“點、線、面”三位一體的校園秩序管理模式。并且實行了嚴格的請銷假制度, 周日至周四晚上7點半后, 學生出校園必須經輔導員同意。每晚輔導員都要查寢, 核實學生在寢情況, 并逐級上報, 這樣學院領導及有關職能部門每天都可掌握全校學生的動態。

(二) 加強安全意識教育, 防微杜漸

1. 每年大一新生入校, 學校都要首先進行為期一周的入學教育, 其中就包括校紀校規、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等。

通過入學教育考試等手段, 幫助學生盡快理解、掌握相關安全知識。學工、團委等部門利用微信、微博、QQ群等媒介定期推送安全知識, 增強師生對安全管理的認可和理解。通過安全教育、體驗式教學等多種方式, 引導師生自覺遵守安全管理規定, 關心支持配合學校安全管理工作, 為管理工作創造良好工作環境。

2. 強化自我保護意識, 加強防范能力

“象牙塔”中的大學生思想較為單純, 經歷少, 社會經驗不足, 對社會的陰暗面和復雜性知之甚少, 因此, 大學生對自身安全關注不夠, 缺乏必要的自我保護意識。在人際交往的過程當中, 自我保護一方面對他人要真誠, 要自尊、自愛, 另一方面是要看清所交往對象的真面目, 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無”是也。

3. 增強法律意識, 遵紀守法

知法、懂法、用法, 主要有兩方面的好處:有的學生沒有足夠的法律意識, 缺乏法律知識, 使其行為游走在法律邊沿, 甚至無意中觸犯了法律, 最終造成了嚴重的后果;有的學生則是當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 卻不懂得如何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4. 提高應變能力, 避免傷害

女大學生在社會上是弱勢群體, 很容易成為不法傷害的對象。遇到歹徒侵害時, 女大學生往往孤立無援, 而對方身強力壯, 人多勢眾。遇此險境, 若一味硬拼, 不僅難以脫離險境, 甚至還會危及生命安全。最好的方法是臨危不懼, 處變不驚, 在有限的條件下, 與之周旋, 用智慧擺脫壞人, 避免不法傷害。

5. 建立校家聯動機制, 及早預防

各班都建有家長QQ群和微信群, 輔導員和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都加入群。家長和學??梢月搫? 分享學生動態信息。

(三) 加強心理疏導, 關注心理健康

當前社會, 各種競爭日益加劇, 高校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業壓力、生活壓力、情感壓力等也隨之加大, 因而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現象也呈現增長趨勢。作為藝術類的學生, 他們往往我行我素, 以自我為中心, 而且反叛精神很強, 這對于其今后的發展都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所以學校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活動, 幫助學生消除孤僻、悲觀、偏激等不良的心理問題, 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

(四) 增強技防設備, 扎緊安全籬笆

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 構建人防、物防、技防三者相結合的安全防護體系。學校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平安校園”工程, 對宿舍樓、教室等重點區域全方位監控, 不留任何死角。門禁、樓禁系統投入使用后, 防止了校外人員非法出入以及校內人員的隨意出入。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時期藝術類大學生的特點, 以及當前高校中各類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 最后提出了一些防范安全事故發生的措施對策。

關鍵詞: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

參考文獻

[1] 陸花, 葉山嶺.藝術院校大學生思想狀況及其原因研究[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2009 (4) :41-45.

[2] 杜萍萍.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及其教育引導[J].高校輔導員學刊, 2009 (2) :85-86.

[3] 歐陽俊虎.新時期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及教育管理對策[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 2010 (2) :19-22.

[4] 李瑜.藝術類大學生思想特點和教育管理對策分析[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 2006 (1) :90-91.

[5] 盧志高.高職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特點分析與管理實踐[J].職教管理, 2010 (11) :51-52

大學教育與安全教育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大學生;安全法制教育;必要性;方法;途徑

As cuts into take the university student safety government by law education positively to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stable campus

Yuan Quan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Security education in respect for the law;Necessity;Method;Way

黨中央最近提出要積極創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學校是社會的一個縮影,構建一個和諧、穩定的校園,無疑是貫徹中央的這一精神的具體體現。幾年來,我校堅持以加強大學生安全法制教育為切入點,以發揮大學生群防群治作用為立足點,增強安全法制教育實效,為構建和諧穩定校園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大學生的法制意識以及安全防范意識不斷增強。

1 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的必要性

1.1 大學生接受安全教育與管理是依法治國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校園治安和大學生安全問題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工作已納入社會主義法治軌道。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試行)》、《高等學校校園秩序管理若干規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暫行規定》、《高等學校內部保衛工作規定(試行)》等法規中,既明確了學校在大學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中的職責,也規定了大學生在安全教育與管理中應該享受的權利和必須履行的義務,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大學生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把維護大學生的安全和合法權益、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管理、依法治校確定為高校各級領導的法定義務,推動了高校各級組織特別是保衛部門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各高校已按照國家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了大學生安全教育和管理體系。

1.2 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是大學生自我完善的需要:大學階段是人生中人格發展與完善的關鍵時期,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大學生群體又是一個特殊的社會弱勢群體,主要表現為:

1.2.1 缺乏必要的社會經驗,安全防范意識較差,自我防范能力較弱。大學生群體中往往存在生理發育基本成熟但心理發育滯后、個性趨向定型,但可塑性大、智力接近高峰,但尚未完全開發、社交需求強烈,但經驗不足等問題,大學生的群體特征及其特定的年齡結構、生活環境、文化背景,決定了大學生必然面臨諸多安全問題的困惑。據中國高校保衛學會對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76所高校調查統計,2003至2004兩年高校中共發生各類案件一萬余起(不包括自行車被盜案),非正常死亡200余人。這一數據讓人觸目驚心,其中大多數事件的發生是由于師生員工安全防范意識差,自我保護能力弱所致。

1.2.2 大學生心理成熟滯后,心理安全問題突出。由于生活節奏加快,社會壓力加大以及家庭環境和個人經歷諸多原因,產生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大學生日益增多,同時,大學生因年輕單純好奇,易受不健康文化的誘惑,特別是“黃、賭、毒”的危害。據對全國14所高校大學生心理狀況的測試,大學生的心理疾病指標明顯地高于社會同齡人,說明他們的心理安全問題明顯比社會同齡人的心理安全問題要嚴重,因此值得社會關注。

1.3 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是適應日益嚴峻的社會治安形勢的需要:近年來,經過“嚴打”整治斗爭,社會治安狀況正在好轉,但治安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各種違法犯罪現象仍逞上升趨勢;高校在改革、開放、搞活的新形勢下,與社會融合的程度也將越來越多。另外,社會不健康文化也是毒害大學生思想,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部分大學生沉迷于淫穢書刊、影碟、黃色網站而不能自拔,導致精神萎靡,厭惡學習,不求上進,甚至走上違法的犯罪道路。因此必須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與管理,讓他們對社會治安形勢有真實的認識和理解,使其自覺地學習安全知識與技能,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范工作,從而預防和減少高校中違法犯罪安全對大學生的不法侵害。

1.4 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是適應學校改革開放搞活的需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和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化,多層次、多形式辦學格局已經形成,市場經濟的觸角迅速地伸入校園,校園已由過去封閉型的“世外桃源”變為開放型的“小社會”。社會上的服務行業,校園里幾乎都有,各類從業人員和消費者(包括學生)參與其中,使得學校的安全保衛工作防不勝防、更加困難,有的不法之徒伺機作案,大學生往往成為被侵害的直接對象,人身和財產安全常遭受不法侵害。

1.5 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我國的大學生安全教育管理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已逐步由低級走向高級、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今天,大學生安全教育管理更是發展成為一門科學并進入課堂。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社會經濟文化快步發展,教育事業發展迅猛,學生的畢業就業問題逐步顯現,在人才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用人單位對綜合素質高的人才青睞有加,而良好的安全意識和一定的安全知識正是體現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從實踐看,全國高校已普遍將安全教育列為學生入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的教育手冊、資料日益豐富,大大方便了學生學習和借鑒。據此,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將普遍得到提高。

2 課內課外相結合 增強學生安全教育實效

在如何增強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方面,我們在實踐工作中不斷加以探索。我們天津大學通過加強第一課堂教學、第二課堂實踐和隊伍建設,積極引導學生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掌握安全防范技巧,在學生安全教育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學校根據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特點,為增加學生法制觀念,提高法律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將“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列為所有新生的必修課,并制定教育大綱和課程計劃,統一安排考試。課程以《大學生安全實用知識》一書為基礎教材,包括刑法、治安管理條例、剖析案例以及宿舍安全防范、公共場所安全防范、防火安全意識、防騙自我保護、正確處理糾紛等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實行以案例教學為主,講座、報告會、討論會為輔的教學方式,課程共計8個學時,0.5個學分。該課程都由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保衛處干部進行講授,積極引導學生增強自我防范意識,掌握自我防范技巧。

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我們還注重第二課堂實踐教育。近幾年中我們先后推出了“拒絕毒品,從我做起”大型圖片展、“大學生增強自我安全防范意識”圖片展及咨詢會、“大學生安全法律知識競賽”等多項大型活動,在活動中我們將知識趣味融為一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在活動中受益非淺。同時我們建立了以“治安教育”為主題的網站,通過網絡開展學生安全教育活動,充分拓展了安全教育空間,并通過網絡形成了學生與治安部門的互動,這也使得我們的安全教育無時不在,無處不有。

經過幾年的實踐,這種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受到大學生的廣泛關注和好評,也在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學生治保會對校園治安環境的重要作用

面對上述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我們在多年的治安管理工作中進行了積極探索和不斷嘗試,采用過很多種措施來提高校園治安管理的質量和效果。迄今為止,我們認為成立大學生治保會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生治保會對于校園治安環境建設能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著群防群治和自愿原則,以維護校園治安、服務同學為宗旨而組建的學生治保會,其成員都是具有奉獻精神,并愿意為校園治安工作貢獻力量的品學兼優的同學,他們來自學校的各個院系,具有地域分布面廣、年級跨度大的特點。

學生治保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大學生巡邏隊、治安管理信息反饋線及治安管理宣傳線。下面將對各個方面的作用進行詳細的論述。

3.1 大學生巡邏隊的作用。大學生巡邏隊是學生治保會最顯性的標志,在談它的作用前,我們先來定義一個參數S。其定義如下:

S=在校學生人數/校園保安人數

實踐表明S 參數的值跟校園治安環境有直接的聯系,一般認為,S<100 的情況下,校園的治安環境一般是良好的;如果S>150,校園環境就會有惡化的趨勢。而目前狀況下,一般的高校S參數都是過大的,因此存在著各種的治安隱患。另一個對校園治安管理有影響的參數,我們定義為Q,其具體含義如下:

Q=S/校園面積

一般而言,S是一個單向指標,也即S值越大,校園內存在的治安隱患就越大。但是Q值卻是一個相對因素,筆者通過對在校學生人數、校園保安力量及校園面積三個因素建立的模型統計分析,發現Q值過大或過小都對校園治安管理不利。而大學生巡邏隊的成立,無疑可以促進S和Q值向正常態轉變。

除了這個作用外,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巡邏隊的威懾作用,從犯罪心理學上分析,一般犯案人員對顯性的反犯罪因素都存在恐懼的心理,就如同商場中紙人警察的效果那樣,可以起到一個心理上的威懾作用。

同時,大學生巡邏隊對于規范學生行為,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也具有重要作用。巡邏隊可以顯著改善校園中的學生不文明行為,比如,規范戀愛學生在公共場所的行為,凈化校園等。此外,基于巡邏隊成員天然的廣泛分布性,巡邏隊員除了完成日常巡邏外,還可以及時地反應校園各個方面的治安動態。一般校園保安無法深入學生當中,和學生之間會存在一個天然的隔閡,但是巡邏隊員都來自于學生之中,和學生有天然聯系和親和力,可以零距離地和同學們交流,很好地掌握治安動向。

在近幾年的工作中,我們大學生巡邏隊不斷地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先進個人。2003年,大學生巡邏隊兩名隊員奮不顧身將一入室盜竊嫌疑人抓獲,并獲得了“校級的先進個人”、“天津市南開區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的稱號,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3.2 學生治保會治安信息反饋線的作用。及時、有效的治安信息對于促進校園治安環境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看一下以前治安信息反饋的模型,分析其中的缺點和不足。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以前治安信息反饋模型

上面的模型存在的最大缺點就是信息的及時性受到阻滯。通過學院或其他部門得到的信息都存在一個延時和過濾問題,而中心下屬保安所能覆蓋的范圍有限。學生治保會治安信息反饋線則可以顯著地改變這種狀況。因為學生治保會成員來自于學校的各個角落,分布在各個宿舍區,也具有很強流動性,他們能夠做到第一時間接觸到學生中發生的事情,并第一時間上傳。治安信息反饋模型可以改為如圖二所示:

圖2 治安信息新反饋模型

除了信息的及時性優勢外,新的信息反饋線還具有外展性優勢,不僅可以掌握校園治安動態,也可以很好地了解學生們對各種事情的看法以及對學校的意見建議,并能得到對工作有建設性作用的信息。

3.3 學生治保會治安管理宣傳線的作用。治安管理宣傳線的主要作用,就是向同學們傳達各種治安和安全知識,提高同學們的安全意識,同時可以宣傳各種政策。其中最好的形式是建設學生治安信息網:①網絡宣傳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治安宣傳的新形式,特別是在高校這一特定的環境下,特定的人群中,采取網絡形式進行宣傳,其效果要明顯好于其他方式。②學生們可以通過訪問治安信息網,方便、及時地查到各種安全知識和治安提示,并在訪問過程中無形地學習了網頁上的內容。除了建立網站之外,粘貼在各個宿舍樓下的治安警示宣傳牌也是一種很好的宣傳途徑。無論是網絡還是宣傳牌,都是學生治保會的成員在建設和維護,他們在治安宣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學生治保會在學生報到和畢業期間可以很好地解決相關部門暫時性人員不足的問題,幫助有關部門處理一些突發性事件。

4 結論

綜上所述,加強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與管理,讓大學生有針對性地接受必要的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常識,掌握必備的安全防范技能,增強遵紀守法觀念和安全防范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對于構建和諧校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我們提出的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治保會群防群治作用,努力實踐的多項具體措施使校園環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今后我們將繼續逐步完善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的工作,并力求建立起更具針對性的體系,為構建和諧校園作出新的貢獻。

收稿日期:2007-10-10

大學教育與安全教育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大學生、大學生就業觀、大學生成才、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機遇、職業選擇、職業挑戰、大學生成長

就業是民生之本。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科學技術發展迅猛異常,知識經濟浪潮洶涌,給大學生的就業以及職業發展既帶來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任何一名大學生在安排或設計職業生涯時,都應考慮現實的外部條件。職業世界的變化,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給大學生的職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大學生要勇于正視職業世界的機遇與挑戰,正確認識、準確把握大學生就業形勢,了解職業發展的趨勢,為選擇并邁向正確的職業發展道路奠定牢固基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指導大學生擇業是擺在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業觀支配著大學生對就業目標的期望、定位與選擇,影響著大學生對就業的看法、心態和行為,他對大學生就業目標的實現具有導向作用,對大學生的就業實踐具有動力作用,因此對大學生就業福安的教育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是不容置疑的,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站在歷史的角度和社會宏觀背景下分析,目前我國大學生的數量貌似過剩,其實和社會需要比還是嚴重不足,大學生就業難主要在于結構性的矛盾,大學生就業問題是前進和發展中的問題。

就業觀是指人們對于某一職業的一種觀念、態度、認知和心態,是個人對就業的一種感應性傾向,它是由認知、情感和行為為傾向三個因素組成的。就業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人們的就業觀是相對穩定的。就業觀具有發展性,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展的,隨著環境、經濟地位以及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改變,這種價值觀也會相應改變。就業觀具有獨特性,由于每個人的受教育程度、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生活背景各異,因此每個人的就業觀也不盡相同,具有獨特性。就業觀手就業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和支配,與人生觀、價值觀有著密切的聯系。就業觀直接指導人們的職業選擇,并通過職業選擇、職業活動體現出來。職業觀是具體化的人生觀,是人生觀在就業問題上的具體體現,是每個有勞動能力的人對人生的基本態度問題,不同的人生觀便想出不同的就業觀。正確的人生觀能指導一個人選擇正確的就

1 業道路,能激發一個人分都成才的內在潛力,能幫助一個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就業觀是一種特殊的價值觀,是價值觀在職業選擇上的體現,是人們在擇業和從事特定職業勞動過程中所形成會持有的價值取向。

大學生的就業機遇:

a.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為廣大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b.產業結構調整對高層人才的需求將會不斷增加c.以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就業市場逐步完善,廣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渠道將會更加通暢d.用人機制更加靈活,政府、社會更加重視,將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充分的保障。各級政府都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加以貫徹落實,在組織領導、機構建設、經費投入等多方面明確里具體目標和要求。隨著畢業生數量的增加,各高校紛紛建立就業指導機構,幫助就業生搜集、傳遞、分析、整理求職信息,對學生就業進行指導避免他們在擇業道路上走彎路。著諸多因素都能在改革的大環境下促進就業,國家出臺的種種措施也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大學生職業選擇的主要趨向:

一、 公務員職業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青睞。公務員招錄人說連年增加,凡進必考的制度,為大學生職業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國家對公務員的專業素質、智力素質的高要求,適合大學生的職業發展。良好的工作環境、穩定的工作待遇,是大學生中是該職業的動力源泉。由于就業困難,競爭壓力大,穩定而又薪水較高的工作自然就成了就業生的首選。

二、 到企業實現大學生的職業理想逐漸深入人心。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角,是社會財富的締造者,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到企業就業,長遠發展機會多。到企業就業,經濟待遇高。到企業就業,有很多優惠政策。

三、 面向基層就業是大學生成長的廣闊天地。到基層就業是服務祖國的現實需要。到基層就業是個人發展的嶄新起點。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到基層就業的大學生已經成為農村新觀念的傳播者、新技術的推廣者、好項目的示范者和先進文化的引導者,贏得了農民的贊譽和擁護。他們的職業發展會充滿機遇和希望,將會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四、 自主創業已悄然升起。創業是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力量,他繁榮社會生活、積累社會財富、提升人的價值,對社會進步的重要促作用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造個飯碗,自己當老板”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自主創業,自我開發成立越來越多大學生實現自己職業發展的理性思考和現實選擇。對于大學畢業生愿意干個體的,全國各地都推出了相應的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業。

如何應對職業發展給大學生帶來的挑戰:

a.現階段,職業的新興種類越來越多,職業的變遷越來越快,職業的專業化程度越

2 來越高,對此應準確地把握職業的發展趨勢b.正確的職業理想對大學生把握機遇、戰勝挑戰,將職業理想轉化為現實和完善自身人格魅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應及早的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c.知識經濟時代,各門學科高度分化,分支越來越多,且相互滲透、交叉,產生了許多邊緣學科和綜合性學科,這種確實需要“通才”,即復合型人才,故此應構造職業發展的知識體系d.自覺增強危機意識e.樹立終身學習意識f.注重職業禮儀的學習,塑造良好職業形象

大學生成長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一方面我們要擴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學會關心他人和社會,把自己融入社會,主動地承擔社會責任,以人民、國家的利益為重,個人利益服從集體、社會利益,盡職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我們要在肩負起為“振興中華,實現四化”而勤奮學習的社會責任的同時,通過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時間深入社會大家庭,開展形式多樣的國情與社會調查、科普宣傳、專業知識宣傳、文化下鄉和智力扶貧,積極開展杜區服務等活動,加深對國情的了解,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身追求的一種需要,并努力實踐之。另一方面,又要在社會允許的條件下,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實現個人的利益與價值,創造豐富多彩的、自己滿意的生活方式,把聰明才智和潛能充分發揮出來,推動社會進步和自身的發展。

作為新一代大學生,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首先,我們要明確實踐是學習知識理論的目的。當今社會復雜多變、競爭激烈,更要求很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如果不明確這一點,就會偏離學習的根本目的,單純為了掌握書本知識,為了考試和分數而學,就可能導致“高分低能”或“混文憑”的結果。其次,要加強實踐性環節,我們的能力只有在實踐中,在解決具體問題中形成和提高。被動地接受現成的知識的灌輸,死記硬背,不可能形成較高的素質和能力。我們能力的培養、提高,必須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作為大學生,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和科學的方法,不斷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質和能力,發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緊跟時代、勇于創新的精神;艱苦奮斗、務求實效、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堅持學習科學文化和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學習書本知識和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實現自身價值和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樹立遠大理想和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把自己培養成為理想遠大、熱愛祖國、追求真理、勇于創新、全面發展的人,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廣闊舞臺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努力創造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業績,實現人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

3

大學教育與安全教育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隨著20世紀末“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出現,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大趨勢。高等職業教育在層次上屬于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類型上屬于職業技術教育,是特殊類型的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文工融合”是高等職業教育實現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人才,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科技發展,推進區域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的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文工交融;高職教育;永恒理念

一、高校人文教育與技術教育關系的歷史演變

1.人文教育與技術教育的概念?!叭宋摹?,《辭?!返慕忉尀椤爸溉祟惿鐣母鞣N文化活動”。人文教育是高等學校在文化傳承、知識創新中,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質的活動。主要包括人文知識、人文思維、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四個方面。其中人文知識是人文文化的歷史沉淀,是人文文化的基礎,是人的精神世界升華的源流。人文思維是原創性思維的主要源泉,與直覺、靈感和頓悟分不開,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我喜歡物理,也喜歡音樂。物理給我以知識,音樂給我以想象。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人文方法是指對人文知識按照人文思維方式進行原創性工作開展的途徑。人文精神是指求善求美的精神,是人文文化的精髓。人文精神是維系人類社會穩定和發展的牢固紐帶。在“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和諧社會”的時代主旋律中,高等學校的人文教育更是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

“技術”是一個歷史性的概念。手工業時代技術是一種技能和經驗,工業革命后技術是勞動手段的總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技術既有主體要素:技能和經驗;又有客體要素:天然和人工物質,設計、制造和使用產品的知識、技術原理和方法論。在科學與技術互動的背景下,技術的科學含量越來越高,技術的科學化趨勢日趨明顯??萍嫉淖兏锸沟脗鹘y的培養經驗型技能人才為主的職業技術教育產生了規格高移的內發動力。所以,傳授一種針對職業的“技術知識”或“技術群知識”,即“高等職業技術知識”,它最為基本的屬性是其技術性,是高等職業教育最為核心的“教育內容”和“立身之本”。高等職業教育的“技術性”體現在“技術的應用性”、“技術的創造性”、“技術的職業針對性”、“技術與知識的高度復合性”等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是既高度綜合又高度分化,這既要求從業者要有更專門的專業能力,也要求從業者有更寬更廣的基礎能力。因此,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必須體現知識和技術的高度復合性。高等職業教育內涵的核心概念是“技術”,表現為面向某一職業或職業群,以科學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支撐為基礎的技術應用、技術推廣和技術創造。

2.人文教育與技術教育關系的演變??v觀人類文明的歷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經歷了由以人文教育為主,到以科學教育為主,再到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的發展趨勢。17世紀前的大學人文教育占主導地位。在中國,如傳統教育十分注重以修身養性為主的人文教育,這種狀態延續1000多年。在西方,人們把高等教育理解為對人性的完善和培養。如英國牛津大學辦學宗旨申明:“設立大學是為社會和政府培養服務人員,即培養有教養的人,而不是知識分子”。17世紀后發生的科學革命、資產階級政治革命和工業革命,使許多自然科學從原來的人文社會科學中分離出來并不斷分化,以分科的自然科學為主的實科教育、專業教育在大學中逐步占據主導地位,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日漸衰微。20世紀中葉,第二次世界大戰創傷和科學技術在失去人文精神支配下出現的“野蠻”,以及社會矛盾的加劇,人類精神領域的危機顯現并突出,引起人們對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嚴重失衡的深刻反思。許多大學把復興人文教育,推進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作為教育改革的目標。哈佛大學1945年提出了“一般教育方案”,要求全體學生都要學習文學藝術、歷史、社會哲學分析、美國語言文化以及數學和自然科學。麻省理工學院規定,主修理工科的學生必須選修占學位課程20%的人文類課程,主修文科的學生必須選修占學位課程16.5%的自然科學課程。他們的目標是“要在藝術、文學、社會科學與工程技術這兩大領域中架起一座橋梁”,使所有的學生都“了解文化傳統,懂得人的價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1972年起,先后發表報告,呼喚教育培養學生不僅要“學會生存”,也要“學會關心”。促進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潮流。

由此可知,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并不以削弱對方為前提或以部分犧牲對方為代價,而是在兩者的融合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雙翼,它們在價值上是相互支撐的,科學教育要以人文教育為指導,人文教育要以科學教育來奠基;只有科學教育,缺乏人文精神,只能是職業訓練的基地,只講人文教育,沒有科學理性,只能是空洞說教的場所。在科學發展觀引領下,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在尊重客觀規律與實現人的目的性統一層面上的融合,更加彰顯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科學發展的時代意蘊。

二、高職人文教育與技能教育融合的價值體現

1.文工融合是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職能的重要舉措。傳統的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規格是通過對某個崗位、甚至某個工種,對人的素質、能力要求進行分解、分析而確定的,具有鮮明的專門性,即所謂的“專才教育”。從開放、發展的角度審視,不難發現這類“專才”教育的人才素質缺乏適應社會的張力。隨著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導致產業、產品的技術含量不斷增加,隨之導致產業崗位的不斷調整。因此,越來越頻繁的崗位變動和職業流動,需要勞動者對不同勞動崗位有更強的就業彈性。一個知識面狹窄、技能及能力單一的人,即使在縱向水平上已達到較高層次,但因缺乏橫向的滲透和伸張,不僅難以在競爭中占據主動,而且還可能被社會和企業拒絕。這就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不再是單純的技術人,而是能夠擔負起社會發展責任的社會人。

高職技術教育要實現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猶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人文需要科學奠基,科學需要人文導向;科學教育多是教人如何“做事”,人文教育重在教人如何“做人”。從人才培養的角度而言,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只解決如何“做事”,而提高素質更多的是解決如何“做人”。只有將做事與做人有機地結合,既教學生如何做事,又教學生如何做人,才是理想的教育。這種理想的教育必須是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工融合”是實施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技巧的人”、“智慧的人”、“道德的人”的有效載體。

2.文工融合是實現高職教育科學研究職能的重要舉措。我國高等教育資源、特別是普通高等學校主要分布于大城市和發達地區,中小城市、邊遠地區、特別是廣大區縣,普通高等教育資源嚴重匱乏。因此,面向區域經濟、服務區域經濟的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就成為地方高等級的教育資源,擁有人才、技術、信息優勢。應根據現代科學技術既高度綜合又高度分化,既要求從業者有更專更深的專業能力,又要求從業者有更寬更廣的基礎能力的實際需要,滿足企業在職職工技術與技能水平提升,為企業培養培訓體現知識和技術高度復合的技術人才,為企業推廣與應用新發明、新技術、新創造提供技術服務,為區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和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提供高水平的技術服務。堅持人文科學和科學技術并重,即人文科學與科學技術研究相結合,才能使高等職業教育科學研究職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將為高等職業教育贏得更為廣闊的教育市場與發展空間。

3.文工融合是實現高職教育社會服務職能的重要舉措。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技術結構都處在劇烈的變化之中,這種變化不僅導致產業、產品的技術含量不斷增加,而且導致新的產業、新的行業、新的職業不斷涌現,同時也導致不同職業崗位的內涵處于動態的不斷發展變化中。高等職業教育作為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最為密切的教育形式,在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高新技術應用過程中,將歷史性地承擔起推進區域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的責任與使命。高等職業教育是與社會經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最為密切的一種教育形式。堅持為區域社會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提供高層次的服務,是高等職業教育追求卓越,持續發展的理性保障和不竭動力。

參考文獻:

[1] 穆曉霞.文工融合: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必然選擇[J].

職業時空,2010,(9):43-44.

[2] 郭昊龍.我國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的現狀與問題

[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138-141.

[3] 吳中福,祝家麟.論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及其實

現機制[J].中國高教研究,2002,(12):10-12.

[4] 李甫貴.西方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關系的歷史演變[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2):47-50.

[5] 麻艷香,蔡中宏.構建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的人才

培養模式[J].科學·經濟·社會,2009,(2):94-97.

[6] 吳兆方,陳光曙,梁楓.文工交融:高等職業教育的最

佳境界[J].繼續教育研究,2009,(10):113-115.

大學教育與安全教育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禮儀教育是道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的禮儀教育中,大多采用滲透式方法,從多方面來加強學生禮儀教育,充分利用家庭和學校共同教育等多種形式進行滲透。本文從高職學生禮儀教育現狀入手,分析了加強高職學生禮儀教育的必要性,并給出具體的實施路徑。高職院校加強禮儀教育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增強了學生的信心。提升學生禮儀教育,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步驟。

關鍵詞:高職學生;禮儀教育;必要性;途徑

禮儀是人際交往中運用得最多的特殊語言,是反映個人素養的重要標準,也是一個國家重要的文化標識。學校作為傳授禮儀重要場所,是引導學生學會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的地方,也是構建和諧重要陣地之一,是學生今后步入社會的起點,也是今后發展的開端。

一、高職學生禮儀教育存在的現狀

(一)學生存在許多錯誤認知

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高職學生,進入社會前首選要學會懂禮儀、遵紀律,要學會做人,懂得如何與人交談,這樣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會。因此,接受教育期間,必須學好禮儀,明白禮儀的重要性,現今許多學生對于禮儀認識缺乏,認為只要學習好,出社會后就可以立足,認為學習禮儀是以后的事情,只要時間一到必然學會,導致許多學生存在錯誤的認識。

(二)高職院校未重視禮儀的發展

目前,許多高職存在此類現象,雖以教育和培養考生成為棟梁為最深層的道德教育,設定“德智體美勞”的教育目標,為學生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但實際上卻達不到道德教育的要求,甚至有的高職院校忽略道德教育。雖然在教育中不要求院校道德教育達到最深層次,但若連基礎的文明禮貌、待人禮儀也忽略是萬萬不可的。因學生正處于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抓準時機培養學生的禮儀,便能為學生的今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也會對今后企業能否招聘到心儀的員工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三)家庭教育未重視禮儀教育

許多高職學生存在禮儀方面表現不足,又十分具有個性,使得學校無從下手教育,這種情況,一部分是由學生自身所處的環境導致的,另一部分是由于家庭原因造成的,如父母教育缺失,忽視家族禮儀教育。而教師有時并不能照顧到所有學生,極易出現教育兩極化的情況。

(四)對禮儀教育存在錯誤認知

許多高職院校對禮儀教育存在誤區,一些院校認為學校只是傳授技能和知識的,學生的重點是掌握求生技能;一些院校的人認為只要步入社會后禮儀就會掌握了,不用專門學習;也有一些院校的人認為禮儀教育只適用于管理層方面,至于其他教育并不需要涉及太多,這些錯誤的觀念導致許多高職院校并不重視禮儀教育[1]。

二、加強高職學生禮儀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自信心

一個人表現得是否有禮儀直接關乎個人發展,關乎日后交際圈的水平。高職院校的禮儀教育應指導學生如何優雅談論、如何做好形態舉止等內容。良好的禮儀教育能給學生帶來更好的人際交往關系,也能使學生尋找更合適的歸屬感,有助于學生提升自信心,激發學生面對失敗的勇氣,減少內心的孤獨感。禮儀作為學生日常的交流方式,有助于學生發展更好地人際關系。

(二)多方所需

在高職院校中開展禮儀教育,也是社會、家庭急切需要的。在時代迅速發展的社會,一言一行都足以影響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如今信息科技迅速發展,人的交際范圍不再局限于線下交流,早已擴大到線上平臺,人們隨時隨地都能看到一個人的禮儀是否到位。因此,在中國作為“禮儀之邦”的文化延續下,急需加強禮儀教育,學習運用禮儀知識,提升自身禮儀素養,為今后的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2]。

(三)內外結合創優勢

高職院校最主要的任務是解決學生的學歷以及就業的問題,高職教育所傳授的知識是能解決學生所要遇到的職業問題,而教育不單只是用于現存的環境下,應當延伸到內在品質中,禮儀作為內在品質中最直觀、人生用途中必不可少的內在條件,在院校教育中,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禮儀知識,也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將禮儀潛意識運用其中,規范自己的言行,避免出現不良行為,真正將內在品質和外在因素結合起來,從而合理有效利用自身條件。

(四)有利于人際交往

在學校期間建立良好的社交關系,對在校生十分重要,既關乎成長和學習,也關系今后步入社會所運用到的人脈關系。因此,在人際交往中獲得良好的友誼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陌生環境,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迫切需要學會獨立面對事物、處理事物更新,對外界的認知,投入自身感情去交流,不能像從前那樣依靠父母解決問題,步入新環境后急需獲得真正的友誼,這樣才能更好地將自身融入集體中,得到更多的收獲。

讓學生明白學習禮儀的重要性,能使學生開拓人際交流網。對于學生來說,擁有良好的禮儀不僅能夠提升自身能力,也能更好地尊重他人想法,不隨意反駁他人,從而形成良好的社會關系網[3]。

三、加強高職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高職設置規范的系統教學

高職院校為更好地教導學生禮儀規范,應當把禮儀教育引入到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基本禮貌規范、禮儀行為,建立系統地教學,將禮儀教學與思想道德教學相結合,通過思想道德教育與禮儀的融合,讓學生增進知識、塑造良好儀容儀表,規范自身。研究表明,接受過禮儀教學的人更具優勢,無論自身條件,還是外在品質都會與眾不同。

對于許多高校而言,禮儀教育資源比較缺乏,只是將禮儀教育課程設置為選修課,并未重視;部分高校認為只需教導學生擁有一技之長即可,并沒有重視禮儀教育,導致許多學生步入社會后,極易被企業和社會淘汰。加強禮儀教育是必要的,不僅需要院校重點關注,也需教師潛意識下加強學生的禮儀教育,促使學生注重禮儀。如在每次課前,給學生設置規矩,要求學生做到“文明交談、友好問答”,全方位注重禮儀規范,促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4]。

(二)教師言傳身教

高職有必要規范教師禮儀,要求教師做到言談舉止優雅,通過言傳身教感染學生,使禮儀無處不在,規范學生言談舉止。應從教師出發作為示范,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踐行禮儀文化。

(三)利用現代化信息科技,塑造禮儀平臺

高職院校要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投學生所好,讓禮儀教育融合于網絡化,促使所處環境與禮儀密切結合。利用信息化手段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禮儀教育,設置院校禮儀平臺,激發學生興趣,巧妙設計網頁,將禮儀和生活相結合,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禮儀文化。如某高職院校設計“禮儀幫”平臺,作者設計你問我答的環節,以聊天方式將禮儀融入,設置網站禮儀辯論賽,提升學生禮儀文化水平。根據實際情況來設置合理交流方式,潛意識灌輸禮儀教育,既能學習到知識,又能加強禮儀文化教育。

(四)營造豐富的實踐活動

建設禮儀教育不能空談,是需落實到實際中的,不僅需要學生明白禮儀的重要性,還需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活動將禮儀教育落實,強化學生禮儀行為。

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能直接影響學生教育環境,有利于學生提高自我修養,實施自我教育來加強禮儀,高職院??稍O置“禮儀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禮儀文化教育。通過舉辦各種活動,讓學生展示自身禮儀,學院還可成立“禮儀日”,加強禮儀文化的廣播、設置專屬的宣傳欄。一方面能加強學生禮儀文化教育,另一方面還能推動校內的文明教育環境[5]。

四、結語

高職院校加強禮儀教育順應了時代的發展,給了學生提升自我的良好機會,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途徑之一,強化學生禮儀教育,更是為今后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基礎。而把禮儀引入到教育中,需教師以身作則,優化學生作風,禮儀教育也是高職院校應該重點關注的課程,同時也是必要的,迫在眉睫的。

參考文獻:

[1] 熊平安,傅瓊. 大學生明禮崇德基本價值及實現路徑探析[J]. 北京青年研究,2020(01):29-35.

[2] 洪劍英. 基于禮儀教育滲透的中職歷史教學策略研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20(03):174-175.

[3] 徐萌. 信息化時代對加強中職生禮儀教育的途徑探索[J]. 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20(02):43.

[4] 孫育. 大學生禮儀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途徑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20,36(06):23-24.

[5] 于曉霞. 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途徑探析[J]. 世紀橋,2011(23):127-128.

(責任編輯:莫唯然)

大學教育與安全教育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大學英語后續教育是高校英語教學的重要部分,在傳統英語教學為主流的背景下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鑒于此,為了探索大學英語后續教育模式,從存在問題、需求變化、教學具體設計等方面進行研究和探索,通過引入多模態教學模式,以推進高校英語教學改革。關鍵詞:多模態教學模式;大學英語;后續教育

目前高等院校安排英語教學,主要是依照《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的具體要求。大綱中提出:“在大學三、四年級開設高級英語課程,幫助學有余力的學生提高英語應用能力?!泵鞔_了高年級英語教學的連續性。在大學英語等級考試與學生畢業掛鉤的情況下,大學英語后續教育體系建設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視,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后續教育體系缺乏系統規劃

在現行的高校英語教學體系中,沒有統一的英語后續教育的具體要求。在各院校自主安排開設課程的背景下,存在著部分學校部分專業開設,部分學校沒有相關學科安排或是以選修課形式開設。相應的教學安排也經常變化,存在以下的具體問題:首先,教學沒有連續性,選修課也常因選課人數不足無法進行;其次,沒有固定的教師隊伍,專業外語教師不從事一線教學,教師主要為兼職的專業課教師;第三,教材缺乏配套資料,無法提供有針對性的后續教育支持。(二)差異化需求缺乏積極響應

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講,對英語學習的差異化需求和現實應用性要求表現十分突出,而現行的教學體系則存在較多不匹配的問題:

1.不能實現國家高等教育目標要求?!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兩項重點任務列在了首位,是一個非常值得大學英語界考慮的問題[1]。把高等教育目標與學生個體目標有機結合,是后續教育體系引入多模態教學等先進方法的現實基礎。

2.不能匹配就業崗位的專業化需求。大學英語后續教育應從教改方向、課程設計、評價模式和教師提高等多個方面著力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在就業目標的驅動與知識獲得的雙重驅動中,把握教學改革的一個核心(以教學質量為核心)、雙重性質(工具性與人文性交融)、三層服務(服務于學校的辦學目標;服務于院系專業需要;服務于學生個性發展需求)。

3.不能匹配學生存在的個體需求。隨著國家調整英語教學的整體安排,在初級學習階段逐漸降低英語學科的分數比重和水平要求,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動機也會表現出對社會發展的個體需求。參加雅思考試、隨家庭成員移民和到國外接受研究生教育等的不同目標均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大學英語后續教學的重要性不僅沒有減弱,反而因為初級英語教學要求的降低而得到加強。

4.不能匹配英語教學語言培養要求。高年級英語教學應重視輸出,提高師生的語言輸出意識,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教師應在課堂上利用各種任務和活動為學生多創造語言輸出的機會,教師可利用多種教學模式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目前的后續教育體系中,院校之間和專業之間沒有橫向的可比性,教學內容和教學考核缺乏統一的標準和度量,不能提供具體指標作為學習水平評價依據。從而出現用人單位在評價大學畢業生專業外語水平時,依靠的是兩三年以前該學生參加大學四、六級考試的成績,無法考核其現在的英語水平和實踐能力[2]。二、教育改革對大學英語后續教育的沖擊和要求

(一)需要在后續教學體系中做到深度和寬度并重

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兩項重點任務列在了首位,這確立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指導思想,有利于推進外語教育的改革。

在傳統分級考試的背景下,學生需要進行大量的單詞記憶,在具備相當詞匯量的基礎上,再進行一定的閱讀、聽說能力培養,從而掌握初級的以固定句式為基礎的英語寫作技巧和以中式英語為基礎的漢譯英方法。其真正的英語應用能力依然較弱,與現實社會中要求的商業英語寫作和以掌握相關文化背景為基礎的日常交流目標有相當的差距。因而在高年級英語教學體系中,要彌補上述學習階段實際能力與工作階段具體要求的落差,需要加強對英語的深度學習和拓寬引導。

作為教師對于學生英語水平有強制性目標要求,即通過等級考試檢驗教學效果;而學生更多的是將成績與畢業、就業掛鉤,不重視知識積累而只求答題技巧,因此大綱要求的教學目標異化為純粹的應試輔導。有的學校甚至把三年級的專業英語課時轉到一、二年級的基礎英語教學中[3]。在初級學習階段英語成績比重減弱和等級考試改革的背景下,大學英語考試有望回到大綱目標要求的范圍內,即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全面培養。

語言學習存在教與學的兩個方面。作為非母語的英語教學來講,同樣要符合語言學習的基本規律,即在必要的語言環境氛圍中加強教與學雙方的互動。因為對有關學習效果起最終決定作用的是學習者本人,因為學習活動歸根結底是學習者本人的事情[4]。必要的語言基礎訓練只是語言習得的一項條件,高等院校的英語后續教育就是要成為基本技能向成熟應用過渡的橋梁。在多模態教學模式下,不僅要突出學生主動選擇學習內容(專業閱讀和科技寫作等),而且要突出學生主動選擇學習方式(時點和進度),從而彌補大學英語基礎學習階段和專業應用間斷的偏差,突現專業性與語言實踐性。

(二)需要引入靈活的教學渠道和教學手段

大學英語后續教育的多模態教學模式,旨在提高大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借助語言媒體和非語言媒體等多模態教學媒介,不斷嘗試進行新的教學設計改革;在加強基礎英語教學與高年級英語教育以及與社會職業的銜接中,最大限度地挖掘高校英語教學的教師資源,拓展英語應用的多學科空間。對大學英語后續教育的定位,既要注重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又要注重開發其在語言知識拓展與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應用。要努力建立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有機結合的教學體系。

語言是溝通的工具,大學英語后續教育的培養目標也要著眼于應用能力的培養。要為社會培養具備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畢業生,使英語成為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的重要能力。高校英語后續教學改革模式為學生網上自主學習+教師課堂講解+口語實踐的三合一模式,是一種基于計算機與課堂的教學模式。三、優化大學英語后續教學的多模態教學設計

(一)注重多模態教學平臺的整合

各高等院校要打破校際壁壘,在后續教育教材的聯合編撰和授課教師的聯合培養等方面展開廣泛的合作。因為只有實現資源共享,才能降低專業英語教材需要的成本投入,提高專業教材的質量并且增加學科種類的覆蓋。授課教師的跨校交流也十分必要,現在國內各高校采用的國內訪問學者的方式,也可以在多模態教學體系中加以嘗試,組織教育機構組成聯盟,通過教師交流共享教學資源。

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上,大學教務系統應積極征求專業院系的意見,在后續教育階段教材選擇上保持一定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從而保證多模態教學體系的穩定。根據具體的專業教學任務制訂教學計劃,要保證最低課時數要求,必要的學科可適當增加學分或是進行學分互換。多模態的課程設計要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和彈性,具體可以包括函電寫作、法律英語、專業翻譯和科技文獻檢索等。要利用廣播電臺和閉路電視等手段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組織英語辯論、組建莎士比亞戲劇社團等形式開展活動。

(二)引入多模態,增強專業英語教學的靈活性

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不同,學習風格和策略完全不同[5]。利用網絡教學課件開展遠程英語教育是多模態教學的常用形式。要充分利用多模態英語教育平臺,突出雙向互動、實時交互,保證學生自主選擇學習起點并保持學習進度,該平臺要具備在線練習和考核功能。雖然多媒體的生動性會吸引學習者,但是要強調創造語言學習環境和氛圍,即多媒體信息表現和處理技術是服務于英語學習的手段,而非主要目的。隨著云存儲和云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傳統的計算機系統限制已經減弱,因此要運用信息數據庫管理技術進行儲存和跟蹤,運用大數據分析對具體學習過程進行考核,從而隨機調整學習建議和輔導策略。國內研究認為,模態選擇總的原則是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技術,最大限度地充分表達講話者的意義,取得最佳效果[6]。

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大學英語后續教育多模態教學模式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它通過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形式有機地實現聽、說、讀、寫、譯這幾個方面的教學過程。多模態教學模式為學生網上自主學習+教師課堂講解+口語實踐的三合一模式,教師主要采用大班講授和小班視聽說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并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指導,旨在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多模態語境下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有助于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現代傳媒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使得教學模式的改革變得易于接受,而語言學習的交互特性也與多模態體系下的教育信息技術平臺相得益彰。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跨文化學術交流能力和提升文化素養的外語教育教學理念,形成融傳統教學、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相結合的新的教學模式[7]。

通過對大學英語后續教學改革的研究,在實踐的基礎上出臺一套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設置特色選修課。目前研究成果主要應用于我校非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同時可以進行推廣應用。嘗試在其中四個實驗班進行高級英語教育,即高級英語(英語口語、英語寫作、英語翻譯等)、跨文化交際、專業英語等基本模塊選修課。再選取四個班進行傳統專業英語學習。通過分析對比,研究和探討高校英語后續教育中的多模態教學體系。(三)利用多模態體系推進開放式教學

在英語逐漸成為基礎應用技能的背景下,社會英語教學模式和高校英語后續教育模式的界限已經開始模糊和融合。社會英語教育的靈活方式也可以引入到基礎英語教學和后續教育教學中。將雅思英語考試、北美精算師考試和國際注冊會計師等社會性認證考試與大學英語后續教育相結合,增加教學課程的多樣性和選擇性,通過聯合辦學和共同培養等方式,探索大學后續英語教學方式,打造高校英語后續教育品牌。通過高校英語專業與金融、保險、評估以及文學等專業進行雙學位人才的培養,滿足社會對復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時可以儲備潛在的教師隊伍。(四)切實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

現行的高校英語教師隊伍,主要來源于不同高校英語專業畢業的研究生(部分為本科生)。在專業知識的積累方面,主要依賴于后期的進修和學習,部分教師考取了文學、翻譯甚至經貿等專業的更高學位。教學隊伍具備英語功底扎實且口語好的特點,但也表現出交叉學科具體專業知識不足的特點。因此,擴大授課教師來源成為一種現實需求,其潛在來源包括英語較好的專業教師或從國外歸來的訪問學者等。對傳統教師隊伍的培養方式可以通過參加專項進修學習實現。促進英語專業教研室和公共英語教研室教師間的交流和合作,其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經驗可以相互借鑒、取長補短[8]。不間斷地強化語言能力培養,是整個英語教學體系的共同責任,凸顯英語聽說能力正是多模態教學體系的應用目標。

基于多模態模式的大學英語后續教學,將成為我國高等院?;A英語教學與畢業生終身英語學習的橋梁和紐帶。各級教育管理者和高校英語教師要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探索雙語教學的改進途徑,深入研究多模態教學模式在后續教育中的實現方式。在高校英語后續教育中進行適當超前的試點,利用黑龍江豐富的高校資源促進校際聯合,從學科應用和教育產業發展方面進行深度挖掘,其應用前景還是十分廣闊的。參考文獻:[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2]蔡基剛.大學英語教學若干問題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3):83-91.[3]肖云南.關于英語測試的改革[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4):294-299.[4]周福芹.大學英語學習動因研究[J].外語界,2001,(6):48-51.[5]梁友珍.羅馬尼亞大學英語教育及其啟示[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6):462-464.[6]張德祿.多模態話語理論與媒體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2009,(4):15-20.[7]李寶宏,尹丕安.多模態語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一項實證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2,(11):72-75.[8]陸效用.用語言學理論作指導,探討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幾個認識問題[J].國外外語教學,2002,(4):8-17.

上一篇:各種水果的功效范文下一篇:高校教育與教育技術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