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論文范文

2023-09-29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就是既要有能力,還要身心健康。要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就要重視思想品德課教學。小學思想品德課是其他學科的方向標,為它們指明了方向,掌好了舵。在小學的思想品德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品德文明習慣,為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方法

對于小學生來說,思想品德課的內容枯燥乏味,很難引起小學生的興趣。而小學的思想品德課對于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品質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就要求小學的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一些方法,改變原來的教學方式,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對一群單純的小學生,要讓他們懂得思想教育的內涵,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一些方法。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幾點做法,供大家參考。

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民主討論法

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經常用到民主討論法。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圍繞本課的主題進行討論,從而完成激情——明理——導行的全過程,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在設計、引導討論時,要掌握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層次性原則;要注意引導學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則事理不明;要注重貫穿激情——明理——導行的全過程,堅持知行合一觀;要充分發揮教學民主,讓學生各抒己見,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錯誤的意見也要讓他們講,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民主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二、為了引起學生興趣,采用故事講解法

小學生都是愛聽故事的。講述生動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觀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體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學生明理悟道受到啟發教育,這就是“故事講解法”。運用故事講解法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的,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結合不同年齡段小學生的特點和認識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觀念。使用“故事講解法”時要注意切忌單純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視我們所要追求的最終教學目的,舍本而求末。除了使用教材里講述的故事外,師生可以講述發生在身邊的故事,使教學更貼近生活和貼近實際,從而具有更強的說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也可以舉一些反例,正反對照。

三、利用情景設計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配合說理而創設特定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以情入理,情理交融,從而加深對道德觀念的理解。這一方法是根據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提出來的。對于小學生來說,情感的情境性、感染性更為明顯,運用情景感染法效果更為顯著。因此,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越來越多地被采用。運用這一方法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師生的特點選擇情景類型,如畫面再現、音樂渲染、實物演示、生活顯示、語言描述等等不同類型的情景。設計情景要有新穎性,使學生喜聞樂見或引發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當學生離開情境同樣可以有效地學習時,就沒有必要給學生創設情境進行教學。

四、運用典型分析法加深學生印象

根據教學目標,以領袖人物和英雄模范或者周邊的朋友同學為典型,分析他們所具有的高貴品質和產生高貴品質的原因。通過典型分析,使得道德觀念具體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學生感到可親、可敬、可信、可學。典型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典型的力量是無窮的。運用典型分析法必須注意選擇典型,根據教學目標來確定選擇什么樣的典型,也就是說要注意典型選擇的針對性和突出性。學習典型的目的在于見行動,引導學生的踐行。如學習邱少云是為了讓學生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上完課之后要經常讓學生檢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自覺遵守紀律,這樣才能收到實效。

五、運用現實演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可以通過小品表演或現場演示教學思想品德課的明理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采用“角色換位,引發共鳴”,達到情動欲行的目的。在講授福建省編小學思想品德課第三冊第十課“勇敢的小白兔”一文時,可讓學生扮演小白兔、小松鼠、小鯉魚、黑烏鴉,進行小品表演。這樣既使課上得趣味盎然、生動活潑,又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在采用角色表演法時要注意在課前進行小品表演的排練,準備好必要的小道具、小布景和音樂伴奏等,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藝術教育之中,以藝術的感染力增強這門課的教育性。在沒有條件進行小品表演時,也可在課堂上分配角色,進行朗誦、對話和動作演出。

六、運用社會調查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

教學中需要的很多信息都可以讓學生去親自調查。判斷需要信息,信息需要實際調查??山M織學生到社會上去實地調查,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這有助于由感性向理性的飛躍。如對學生進行“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組織學生到交警中隊去進行調查,通過大量的例子使學生懂得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違反交通規則的危害性,以及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識,從而大大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在進行社會調查時,應當注意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要事先作好準備,擬定調查的目的、內容、步驟,才能保證社會調查的成功,避免負面影響。社會是復雜的,在市場經濟大潮沖擊下,往往在主流的下面存在著某些負面影響,在社會調查中要注意避免負面影響,并使學生在辨是非中獲得某種免疫力。

綜上所述,教學方法是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最優化的一個舉足輕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優劣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思想品德教學的方法很多,教師教育中應注意有所選擇,對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學生,在選擇方法上應有所側重;教師對不同內容的教材,也應采用不同的方法。我們廣大教者都應當十分重視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基本方法的應用。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論文范文第2篇

思想品德課“回歸生活”是針對傳統德育“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封閉性弊端提出來的。傳統德育以“理想化”的培養目標、單調的課程結構、僵化的教育過程、消極的評價體系,導致思想品德課教學與生活缺乏聯系,不能滿足學生生動活潑發展的內在需要,影響了教學目標的達成。

目前,思想品德課教學效益低下,最終應歸結為知與行的嚴重脫節。造成這種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一個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先行德育的“理想化”,過于注重“未來”,而忽視了“現在”(即現實生活),從而使思想品德課脫離了生活實際,進入了困境。筆者認為,讓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才會有知行和諧統一的可能,才會使思想品德課成為學生喜歡的一門生活課程。如何使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呢?

一、思想品德課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讓生活成為重要的教育素材

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注重服務于未來生活,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它不僅使學習活動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隔離,也與學生本來的發展相去甚遠。為了改變傳統的“說教”,就應當使課程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聯,縮小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的知行合一搭起一座橋梁,使它們得以溝通。

1.在時間上發揮近距離效應。

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品德課的最大特點,當今世界的社會現象千變萬化,學生生活在充滿各種信息的社會里,適當引入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目標的有效達成。如《讓世界充滿愛》一課,就可以利用國際紅十字會對我國特大洪水援助或北約轟炸南聯盟引起世界各國的公憤等材料,這比教材中朝鮮戰場上羅盛教的事跡和抗日戰爭時期白求恩的故事內容更貼近學生。選取學生聽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學生不會產生一種“虛幻”的感覺,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真實性”。

2.在空間上舍遠求近。

由于思想品德課教材選的例子都是些“常識性”的例子,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因此我們不妨舉一些身邊的例子。如《神州巨變》可以用家鄉農村生活的改善、鄉鎮企業的騰飛、學校面貌的變化,讓學生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體會神州巨變,這毫無疑問比課文中的數據更有說服力。

3.在思想上避虛求實。

信息時代的學生見多識廣、思維活躍,開放社會里的各種社會現象,如腐敗問題、拜金主義、分配不公等問題盡收眼底,學生希望老師給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師講大話、空話、套話。如《做一個誠實的人》的教學,在學生的頭腦中已存在“老實人吃虧”、“說真話倒霉”等消極觀念,課堂上就要允許學生暴露真實的思想,先讓學生說出陰暗的一面(占了小便宜,產生危害),再讓學生例舉光明的一面(老實人吃虧是暫時的,社會上誠實的人是主流),在這種真實的心靈撞擊中樹立正確的觀念,激起學生對弄虛作假的憎惡。

二、學科的系統教學與生活的隨機教育相結合

小學思想品德課課,單憑系統性知識教學是不夠的,學?,F實生活中的各種生活事件隨時發生,因此,教師要注意把握時機,抓住教育的切入點、結合點,針對學生的思想和具體表現找準時機,然后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有目的地滲透,使學生隨時隨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從而促進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的統

一、生活與發展的統一。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中小學生思想品德系統教育工程中,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風。夫妻恩愛共擔責任是優良家風的基礎,誠實勤勞節儉是優良家風的核心內容,禮儀守法善良是優良家風的基本內容。

關鍵詞:家風;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文獻標志碼:A

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參與及學生自身的努力。其中家庭教育最為關鍵,特別是在現今社會環境下家庭教育尤其重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凹彝ヒ约按嬖谟诩彝ブ械淖优c家長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智育、德育、美育和體育的第一所學校?!奔彝ナ菍W生受教育的天然場所,家長是學生第一任和最終的老師,家風是對學生家庭教育的無字教材。家風在學生的家庭教育中具有潛移默化的巨大基礎作用。所謂家風即傳統家庭教育,就是家庭或家族的作風、傳統和風尚,它是一個家庭世代相傳的綜合性的生活規律。一個家庭,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門風和習慣,就沒有家庭關系的和諧和社會的安定。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通過家規家風教育中小學生,滲透社會規范;對于家庭成員而言,就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思想品德教育——家風正,學生的思想就正,品德就會高尚。積極健康的家風傳承對于中小學生的教育勝過任何強制的理論說教。

一、夫妻恩愛共擔責任是優良家風的基礎

一個家庭的核心是夫妻,夫妻關系的好壞,夫妻雙方責任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家庭的和諧和穩定,對中小學生思想品德的熏陶更是最根本的。夫妻恩愛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心理學研究認為,每個孩子的潛意識都希望父母是恩愛的,渴望與父母連接的歸屬感使中小學生渴望父母之間的互相認同、欣賞和支持。夫妻恩愛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中小學生在幸福的家庭生活中則能夠感受到來自父母恩愛所帶來的快樂和溫馨,愛和歸屬感獲得極大滿足,無形中產生對愛的向往和追求,逐漸形成對人和事物愛的情感,從父母的榜樣中培養他們愛的能力和情商,從而提高他們作為公民的基本素質。相反,夫妻之間的爭吵和矛盾對中小學生思想的影響是最難恢復的,甚至決定其一生的命運。離異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管理和愛的啟迪,極易形成偏執型人格,性格自私、冷漠、殘忍,甚至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研究表明,我國目前未成年犯罪呈現出低齡化、情緒化、模仿化和暴力化的特點,超過90%的犯罪與家庭中良好的父母關系的缺失有關。家庭意味著責任,夫妻在家庭生活中應當承擔起贍養長輩、關愛親朋、撫養子女的責任。教者,上所施,下所效。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質是以身作則。孝順長輩,是我國公民的法定義務和責任,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的體現。子日“夫孝,德之本也”。夫妻對長輩的孝道,孩子會耳濡目染,逐漸克服現代獨生子女所具有的唯我獨尊、自以為是、只知索取不懂回報和不孝敬父母的不良思想和行為,形成理解、關心和尊敬父母的優良品質。夫妻對親戚朋友的態度和行為,更是中小學生學習如何處理與他人關系的樣板。夫妻在生活中如果能夠做到善待親朋、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等行為,那么中小學生對父母的作為見聞習染、耳聞目睹,榜樣的力量就會發揮作用,逐步成為關愛他人、與人為善的人。家長對中小學生的管理和教育使他們更能親身體會作為家長的責任、義務和辛勞,激發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意志和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形成做事認真負責、對人知恩圖報的品德,進而傳承下去形成良好的家風。

二、誠實勤勞節儉是優良家風的核心內容

誠實守信、熱愛勞動、節約儉樸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德,作為社會的正能量,一直得到傳承和發揚??墒?,近年,在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及社會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由于受到外來不良思想的影響,在社會上出現了坑蒙拐騙、投機取巧、奢侈浪費等不正之風,而且這種現象已經滲入學校和家庭,影響到中小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后果很嚴重。作為教育組成部分的家庭教育理應承擔教育中小學生堅持誠實做人、勤勞致富、節儉生活的習慣和品質的責任,使學校教育成果能夠在家庭生活中得到鞏固和強化,同時良好的家風能夠促進學校教育的有效性。

誠信是市場經濟和法治社會的基本準則,是人的立身之本。誠信教育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作為家風主體的家長應做好“示范”作用。首先,家長必須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給他一定空間去決定自己的事情,讓他明白只有誠實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而懷疑孩子是培養其誠實品格的大敵。其次,家長必須做到誠信。在和孩子的交往中不要以為孩子小,就經常編制“善意的謊言”,要謹言慎行,忌信口開河,要言行一致,諱“空頭支票”,“曾子殺豬,以信教子”的典故仍具有現代意義。對于孩子的要求,無論是否履行,都要正面回答,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最后,家長必須懂得適時鼓勵和懲罰。家長對于孩子的誠信行為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給孩子正面的行為導向,使孩子明白誠信是社會所提倡的積極行為,從而逐漸形成誠信習慣。當孩子出現撒謊行為時,家長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來處理孩子的撒謊問題,不要隨意懲罰孩子偶然的過失,而應該耐心幫助孩子分析造成過失的原因,承擔孩子過失造成的后果,讓孩子不會因為害怕而說謊。但對于惡意欺騙等不誠實行為,適度的懲罰還是必要的,讓他們承擔不誠信的代價,使他們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如果家長能夠持之以恒,獎罰分明,孩子就會逐步養成誠信的好習慣。

勤勞是做人的根本,更是學生的本質。勤勞對于中小學生而言,一是體現在學習方面,二是體現在勞動方面。勤奮學習是學生的本分,更是取得成就的關鍵。在學習中沒有什么“捷徑”“竅門”等違背基本規律的急功近利的方法。對于勞動更是中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特別是對于現在的獨生子女意義更加重大。在勞動中能夠使中小學生提高技能、培養情趣、體會辛勞、學會合作、得到友誼、懂得感恩。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認識到勤勞在中小學生教育中的重要性,自覺做到身體力行、言傳到位、監督及時。家長應做到:對待工作勤奮努力,不管工作性質如何,都力爭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力爭上游;對待家務同樣要做到耐心、細致、周到、及時。夫妻雙方在家務上要有明確的分工,同時做到互相配合,為孩子營造干凈、舒適的家庭環境。最終為中小學生樹立做好本職工作的榜樣和勤勞的楷模。家長在工作之余,切不能忘記學習的重要性,不管是工作需要,還是修心養性,都離不開讀書、看報、思考,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對中小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可以促進他們主動學習,逐漸形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同時家長還應該在道理上講清楚勤勞的重要性,使他們認識到:勤勞是取得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業精于勤而荒于嬉,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只有勤勞的人才能贏得社會和他人的尊重,任何社會對于投機取巧、好逸惡勞之人都是鄙視態度;勤勞是人一生幸福的保障,不管家庭條件如何,都應該努力學習,做好自己份內之事,同時幫助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中小學生的自控力比較差,家長必須時刻注意監督,及時糾正他們的不當行為,對于中小學生的懶惰情緒,禁存同情心理,遷就他們,應該學生自己做的事(比如,整理自己的內務,家庭作業),家長不能代替,培養他們的自覺性和獨立性;同時,適當表揚和鼓勵孩子的各種積極行為,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勇氣,恰當批評孩子的怠惰思想,及時矯正懶惰行為,樹立積極向上的良好狀態。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中小學生德育的重要目標,然而在現階段,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奢侈浪費現象愈演愈烈,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倡節儉、反對“舌尖上的浪費”等各種浪費行為。作為一代獨生子女的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應重視從小培養他們的勤儉節約的美德,形成勤儉品質,樹立勤儉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目前,在我國普遍存在中小學生花錢大手大腳,穿要名牌、吃要高檔、相互攀比、愛慕虛榮的不良現象,為此,應加強校家聯系,形成教育合力,引導中小學生養成節儉的良好習慣。家庭教育應當做到:首先,家長應當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長必須首先做到,在生活中處處做到勤儉節約,反對浪費,做孩子節儉的榜樣。其次,對孩子不要過分溺愛。溺愛就是傷害孩子,不要擔心孩子受苦,適當窮養利大于弊,有選擇性滿足他們的要求,善于拒絕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物質要求,同時解釋拒絕的理由,讓他們學會珍惜家長勞動成果。再次,智育不是花錢就能解決。在孩子教育方面,消除多花錢無所謂的想法,量力而行,講求效率。最后,從生活細節入手,培養孩子節儉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節約用電、用水、用紙、用筆,提倡學習用品循環使用,主動減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避免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尊重糧食,倡導“光盤”行動,避免糧食浪費??傊?,無論家庭條件多優越,也要防止和克服奢侈、浪費現象,營造節儉文明的家庭氛圍。

三、禮儀守法善良是優良家風的基本內容

講禮儀、守法律、擁善良是每一位合格公民必須具備的社會公德和基本素養?!白寣W生懂得文明禮儀是當代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薄岸Y儀是兒童和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我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石?!冻踔兴枷肫返抡n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中學生“樹立規則意識、法制觀念,增強公民意識”,《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護法”,“依法律己、依法辦事,真正成為現代社會的主人”。善良是人性中最珍貴的品質,是每個人應該擁有的自身性格。選擇善良就是與人為善,就是選擇一種幸福,人因為善良而變得淳樸和可愛。守住善良是每一個人應該做的,特別是在現今物欲橫流的時代。中小學時期是學生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禮儀教育、守法教育和善良教育刻不容緩。家庭是中小學生講禮儀、守法律和擁善良教育的主陣地。

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講禮儀體現個人的素質和教養。在家庭教育中應當做到:首先,家長以身作則,做禮儀楷模?!吧斫虅儆谘越獭?,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做到;不許孩子做的,家長決不能做。其次,家長不斷給孩子講解各種禮儀規范,包括在校禮儀、在家禮儀、進餐禮儀、待客禮儀、作客禮儀、游玩禮儀、活動禮儀等,以及遵守禮儀的重要意義,使學生形成清晰的禮儀觀念,做到明理導行。再次,家長要充分利用各種場合和機會,對中小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在餐桌上可以進行“進餐教育”,傳授進餐禮儀——長輩先入坐、不要大聲喧嘩等;在日常交往中學習禮儀,包括禮貌用語、儀容常規、體態語言、待客禮儀、接聽電話禮儀、公共場所禮儀等,幫助他們形成講禮儀的良好習慣。最后,家長要擁有寬容心和耐心。對于孩子不講禮儀的行為,要正確引導,不能粗暴譴責,針對小學生可塑性強、中學生逆反心理強的特點,只有對他們講清利弊,正確引導,才能逐漸形成遵守禮儀的自覺性。遵紀守法是社會的底線,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家庭教育的目標,培養中小學生“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體現。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斷上升且手段殘忍,根本原因是他們缺乏法制觀念。對中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使其知法守法,家庭教育刻不容緩。首先,家長應該是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家長的文化層次不同,法律意識參差不齊,這就需要家長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學習,不斷豐富自身的法律知識,提高法制觀念,在工作和日常生活特別是在中小學生教育中自覺遵紀守法。其次,運用典型違法實例,剖析違法行為給社會、家庭和個人等帶來的危害,引導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自覺抵御不良誘惑,遠離違法犯罪,同時指導中小學生樹立自我防范意識,提高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有效抵制違法犯罪侵害。最后,家長應經常關心體貼孩子。調查顯示,青少年犯罪的主體多是離異家庭和缺少家庭溫暖的未成年人。他們失去父母關愛,無心上學,浪跡社會,結交不良朋友,最終違法犯罪。所以,家長必須經常關愛孩子,定期和學校老師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學習情況,發現不良苗頭,及時糾正,避免事態擴大,不能以工作繁忙為借口,只是給錢而已,不問其他。教育中小學生與人為善,擁有善良品性,家庭的影響至關重要,家長的善行是最好的榜樣。為此,家長應當做到:首先,在家庭內部尊老愛幼,擁有善心。對于長輩要尊孝,體現對老人的愛,促使中小學生天性中的善意萌發;對于晚輩要盡職盡責,做到關心、尊重和信任,使中小學生懂得平等和友愛。其次,建立友善的家庭外部人際關系?,F在獨生子女的伙伴交往日漸減少,如果家庭再處于“閉門自守”的狀態,那么他們極易形成漠然、自私、冷酷等與社會不和諧的人格,為此,家長必須敢于打開自家門戶,把信任、友愛、關心獻給他人,以自己的友善和真誠接納別人,為中小學生創造學習善行、培養善德的良好環境?!袄硐氲募彝ケ仨殧U大,必須讓兒童接觸更多的成人和更多的朋友”。最后,家長要經常對中小學生進行崇德尚善教育?!暗滦袘撛谛皭荷形凑甲⌒睦碇?,極早就去叮嚀”。引導他們于人友善、于物寬容,愛護環境、善待自然,及時發現中小學生的善行并適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以激發他們對于善行的進一步追求,逐漸形成善良品格。

總之,教育的多元化為中小學生教育提供了多種選擇,但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和重要地位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環節。家風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家長是良好家風的締造者。在家庭生活中,夫妻恩愛共擔責任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礎;培養中小學生誠實、勤勞、節儉的品質是家風的核心;使中小學生形成講禮儀、守法律、擁善良是優良家風的應有之意。只有明確家庭教育的任務,為中小學生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才能促進中小學生各個方面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侯秀梅)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論文范文第4篇

一、針對教科書的特點, 進行小學思品全方位教學

思品課必須實施一體化的教學, 其基本思路以“課”帶“育”, 做到三個相結合。

1. 思品課與各學科教學相結合。

要想把思品課與各學科結合, 必須要求個學科的教師在教學思想上要處理好正副課的關系。淡化正副課的概念和教書與育人的關系, 莫把副課不當一回事。明確協調完成思品課的教學任務也是各個學科的共同任務。在教學目標上, 要同思品課教師一樣, 領會思品課教學大綱的精神。了解各年級的具體要求, 熟悉各冊思品教材;在教學內容上要求思品課的教學內容與各課教學貫通, 各科教學要注意挖掘教材內在的思想性, 寓思想與各科知識技能的教學之中。達到有機滲透, 密切配合。如語文教材《一夜的工作》、《詹天佑》與思想教材《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相結合, 使思品課內容豐富了, 并有一定深度, 從而在“激之以情, 導之以行”方面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2. 思品課與班隊工作相結合。

將“三會” (校會, 班會, 隊會) 與思品課貫穿起來。提高思想和道德認識;校會應分層次的提出階段性要求引路;班會側重于日常行為習慣規范化的訓練;隊會與《中國少年報》相聯系開展一些興趣活動, 進行交流和評比總結, 并經常開展一些主題明確的課外活動。例如開展個人愛好活動, 五愛主題討論會。各個年級教材內容和要求, 在班級對每個同學進行勞動意識, 勞動習慣, 勞動技能三項指標考核, 在此基礎上少先隊有計劃, 有針對性地組織評選低年級“最整潔教室”、中年級“正當媽媽的小助手”、高年級“為校園出一份力”的活動, 以增強他們的責任感。這些活動的開展既是思品課的有效活動, 又促進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上獲得道德認識得以鞏固和深化, 取得較好的德育教育效益。

3. 思想品德課與社會家庭教育相結合。

思想品德課與校外教育力量結合, 不僅使社會和家庭正面積極的教育因素系統化, 倫理化, 從而幫助學生避免染上不良影響, 還可以使學生運用學校所形成的正確的道德觀念去分析, 評價社會上的各種道德行為現象, 以”愛勞動“教育為例??梢栽诩议L會上提出請求家長配合學校開展這樣的活動:學會洗臉, 穿衣, 做家務活動, 針對年級的不同, 做著各個不同的活動, 也能夠幫助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減輕家長的負擔。能夠鍛煉孩子的自制能力, 協調能力, 讓他們從勞動中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處處可見。感受到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系, 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 有效地實施心理素質教育和行為道德素質教育。

二、加強對小學生全方位的品德培養

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品德教育, 就要在教育過程中, 培養學生良好品德情感和態度, 幫助其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能用正確的思想判斷善、惡、真、假、美、丑等, 形成初步的道德評價能力, 并能在行動中體現出來。小學教育中, 思想品德課、晨會課、班隊課、周會是向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

我個人認為, 現在的小學生尤其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1. 加強對小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

中國有句俗語:“滴水之恩, 當涌泉相報。”對給予自己關懷和幫助的人心存感激之情, 是一種美好的感情, 沒有一顆感恩的心, 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 理解幫助他的人, 更不會回報他人, 回報社會?,F在的孩子大多為何不懂得感恩?有專家指出,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 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 孩子成為家中的“小公主”“小少爺”, 要什么有什么, 享受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呵護和嬌慣。更有些家長覺得“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對孩子的情感教育幾乎忽略, 所謂的素質教育也只是滲透在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課, 傳統的、情感性的東西越來越少, 現代化、物質化的東西越來越多, 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自然“感恩缺失”。

學校及教師應著力加強培養學生的感恩思想, 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判斷識別事物能力。比如:學??啥ㄆ诮M織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撿垃圾、種樹等活動或在節假日讓學生參加義務服務隊, 以此磨練他們的意志, 領悟“愛別人就是愛自己”“贈人玫瑰, 手有余香”的真諦;學校應經常和學生家庭溝通, 建立家?;ヂ摶ソ虣C制, 使有些溺愛子女的家長認識此舉的錯誤, 認識怎樣才算對子女是真正的愛。學校及教師鼓勵學生深入社會進行實地調查, 研究了解社情, 感知感恩意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得到愛, 享受愛的同時, 努力付出愛, 奉獻愛。

2. 加強對小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生活在一個充滿希望, 又而面臨學業上重壓時代的當今小學生中, 出現了自信心不足, 害怕挫折, 不能吃苦等狀態。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 對身為獨生子女進行挫折教育, 提高他們心理承受能力, 勢在必行。 (1) 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幫助樹立自信心。自尊心是學生積極向上, 克服困難, 自我教育的內部動力。學生在遇到挫折時, 自尊心變得十分脆弱, 特別需要得到愛護。對學生受挫后的某些行為, 教師要有一個容忍的態度, 把受挫學生看成是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對其進行循循善誘的心理引導, 切忌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將其“拒之門外”或“一棍子打死”。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的基礎上, 可結合實際培養學生抗挫的能力。如在全班同學面前關心他們, 重視他們, 給他們委派一些服務性、組織性的任務, 在實際生活中鍛煉自制力, 增強其內部動力。同時, 學生對老師的每一句話, 每個眼神, 每個動作都很敏感, 會做出不同的情感反應。因此, 教師要善于發揮此機制, 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從而有效地減輕或消除挫折感。 (2)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挫折。在學習和生活中, 學生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 教師要從理論學習和生活經驗上對學生加以引導, 使他們認識到:理想是美好的, 但實現理想不是一帆風順的, 勝敗乃兵家常事。遇到困難和挫折是人們現實生活中的正?,F象, 是不可避免的, 不要害怕它, 它就像彈簧一樣, 你弱它就強, 你強它就弱。老師要隨時留心觀察學生的言談舉止, 及時了解學生受挫時的思想狀況與心理狀態, 掌握好火候, 適時適當地鼓勵他們勇敢地面對挫折, 不被挫折嚇倒。引導他們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 在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為此, 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演講賽、辯論會等。使學生認識到差距是客觀存在的, 挫折是經常出現的。同時, 還可組織故事會、報告會等, 講述古今中外名人、偉人的坎坷經歷和成功之道, 并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 開導學生如何克服困難, 經受實踐考驗。使學生從中反省, 悟出其中的哲理, 擁有一個健康、積極、和諧的心理狀態, 逐步發展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3. 加強對小學生誠信教育。

中國素以文明古國, 禮儀之邦著稱于世。誠信教育的關鍵是教師是否具有誠信意識, 是否堅信誠信的巨大力量, 和教師誠信操守的榜樣作用。要達到教書育人的真正目的, 教師不但要做到“教書有術盡心, 育人有方耐心”, 而且必須做到既言傳, 又身教, 成為身教重于言教的典范。

在教書育人上, 時刻以自己良好的政治素質、高尚的職業道德、過硬的業務本領、淵博的理論知識, 高超的教學藝術、嚴謹的治學精神、豐富的工作經驗、極強的教研教改能力、成功的學術科研成果, 去影響學生, 教育有民族靈魂有未來眼光的現代人。

我們不但要重視教師的榜樣教育作用, 要重視文本的教育教學作用, 也要重視校園環境的育人作用。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中成長, 將會給學生的一生留下不可磨滅的精神烙印。優化教室環境是養成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外部條件, 創立一個整潔、優美、文明的氛圍, 給學生以一種良好的環境, 對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 具有很強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室正前方有國旗懸掛、教室后墻有班訓、教室有名人名言、圖書角、黑板報、學習園地、衛生角, 在走廊樓道懸掛“請使用禮貌用語”等宣傳牌。整個教室范圍比較整潔、清新、優美, 好像每個角落會說話。積極的輿論宣傳, 優良、文明的環境熏陶, 也更促進了良好公德的養成。

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的形成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由于小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形成階段, 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在形成過程中不穩固。特別是一些平時行為習慣自控能力差的學生, 一旦遇到適宜的土壤和氣候, 不良行為就會重新萌發。為此, 老師要加強檢查督導, 強化學生的知情意識。

摘要:思想品德課在小學教育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小學品德教育, 要求我們在品德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品德素質教育, 促進學生快樂成長, 完善學生人格, 這關系著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和未來的成長。

關鍵詞:小學,思品,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 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 (2011版) 。

[2] 《小學思想品德課事實素質教育的探索》, 新月新田博文。

[3] 程勝祥, 《淺談素質教育理念下的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 《教育研究》, 2013年第9期。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論文范文第5篇

我是一名任教多年的小學音樂教師,在70年代是一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走紅演員,踏遍了校園舞臺、街道舞臺、鄉村舞臺。在32年的教學生涯中,我經歷了過去的“應試教育”,(只重視語文、數學,不重視音樂教學,上音樂課只給學生教教歌就罷了)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音樂教學卻猶為重要,國家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實施課程改革,對小學音樂教學如此重視,我再也坐不住了,雖然年過半百,但熱愛祖國的一腔熱血在沸騰。我覺得應該把我自己的所長全部奉獻給社會、奉獻給下一代,奉獻給祖國的未來。使傳統文化得以發揚光大?!扒喑鲇谒{,而勝于藍”。

隨著教學改革的浪潮,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年代,新的《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音樂教育是向學生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是學校教育工作中必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對少年兒童未來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對提高民族素質,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養社會主義的合格人才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弊阋娮ズ眯W音樂教學至關緊要。

大家知道,在農村小學,農民意識不高,思想落后,由于長期受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的約束和條件的限制,音樂課一直處于“被貴忘的角落”,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為改變這種狀況,以適應由應試教育轉為素質教育的需要,三年來在中心小學李克榮校長的大力倡導下,全鄉小學大抓了藝術教育,我創作導演的節目如:(大型舞蹈)《十送紅軍》、《我愛中華》又參加了縣演出,獲縣最佳導演獎、最佳演出獎。

獲獎之后使我更加認識到音樂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她與品德教育、美育、藝術教育同在。過去上音樂課時,我抱著應付的態度,每周二節音樂課,我僅僅只教幾遍歌詞,便草草下課,未能讓學生真正領受到音樂之美。

去年九月一日新學期一開始,李校長便組織我們認真學習討論了新的《音樂大綱》和《課程計劃安排》。我決定依照大綱要求,從改變原來那種只教詞不教曲的傳統教法入手,利用前五節課教三年級的學生識簡譜樂理知識,“使學生掌握淺顯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以及對音樂的初步感受和表現能力?!保ㄐ麓缶V語)為提高學生學簡譜的興趣,我熱情地告訴學生:學會簡譜,就等于學會查字典,遇到生歌可以學唱,不用老師教。學生聽后,興致頗高,大都感到新鮮、好奇。上音樂課時,我用電子琴伴奏,反復利用琴聲練耳、唱準七個音符,知道音有高低、長短、強弱;初步認識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的形狀和各唱幾拍,還認識了小節、小節線、終止線、休止符、連線、切分節奏等音樂記號。

在此基礎上,我精選了一首曲調健康向上、熱烈歡快、通俗易學的少兒歌曲,《我們從小講禮貌》過程進行先教曲譜,再詞曲并舉歌唱,然后教一句曲,填一句詞。著重強調此曲中的多處“休止符”的唱法,遇“0”停一停。在電子琴的伴奏下,全班學生情趣高昂,把全曲唱得有板有眼,節奏感很強、頗具韻律美。期間我還抽學生教唱、獨唱、分男女聲唱曲子。由于曲子唱得準,兩段歌詞只教了幾遍,學生們便很快熟練地學會了這首新歌。最后為調節課堂氣氛,我有意識地給學生彈奏了幾首優美的歌曲供欣賞和練耳,并讓學生試說出歌名。還借用遠程教育播放了舞蹈節目,使學生從樂曲中充分感受到音樂無窮的美妙。這節音樂課受到前來聽課的領導和老師的一致好評。

去年十一月我又一次為外鄉老師舉行了一節音樂公開課。我在教唱新歌《祖國啊,你好》的過程中,先用電子琴演奏了學生學過的歌曲來導入,然后揭題,先教唱曲譜,再教按曲填詞,效果很好。(此項突出“切分節奏”記號及唱法),還讓學生在座位空間按新歌節奏學習了簡單的手勢和舞蹈動作,有力地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美的體驗”,激發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得到了全體同仁的贊許,并給我以較高的評價,從而堅定了我繼續上好音樂課的信心。

依照《新大綱》的教學思想,遵循《新大綱》的教學要求,多少次課堂教學實踐,使我深信農村小學實施素質教育,應重視上好音樂課,縮小城鄉學生的差別,先教學識譜、教詞必先教曲的教法,在教曲中還應按節奏配上動作,促使學生唱和動相結合,有利于小學生擺脫過去那種只唱詞不唱曲的枯燥無味的沉悶狀態;更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質,挖掘音樂天賦,為以后進一步學習高年級音樂打下良好基礎。

(作者單位:陜西省洋縣桑溪鄉中心小學)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論文范文第6篇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奠基時期,更是其社會化進程的重要階段。小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是其個人社會化進程中最重要的內容。它包括對他人和集體及其關系的初步認識,也包括對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的意識,更包括對一些道德原則及其用道德意識來評判道德行為能力的內容。研究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規律及其年齡特點,采取得力措施,實施針對性的課堂教學策略,提高實效性,對于有效促進小學生品德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探尋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年齡特征及其意義

盡管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年齡特征在不同階段有其不同的特征,但在同一階段有其相對的穩定性。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對兒童的道德發展問題研究的結果表明,兒童道德發展可以劃分為五個階段,不同階段其特征是不同的。對照皮亞杰的階段劃分,小學低年級學生處于皮亞杰對兒童道德發展所劃分的第二階段,即他律階段;小學中年級與皮亞杰對兒童道德發展所劃分的第三階段相當,即自律階段;小學高年級處于皮亞杰對兒童道德發展劃分的第四階段,即公正階段。

1. 小學低年級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道德意識水平比較低,對道德觀念的理解常常是具體性和膚淺的,道德判斷容易受外界價值觀的支配和制約,體現在對權威者如父母和年齡較大人的絕對尊重和服從。由此,他們經常習慣于將所有的規范、準則看成是不可轉移和不可變更的;其道德行為判斷能力只考慮事情發展的應然結果而不考慮主觀意圖;其道德情感的產生與所經歷和面對的具體事物與具體形象緊密聯系,具有很強的即時性和直覺性;由于其認識的限制性,在道德動機上把大人指導作為動機產生的主要原因,沒有或尚未形成與自己密切相關的道德動機。他們經常關注于短期目標的價值和意義,雖然對某些道德觀念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卻不知如何去做,其道德行為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和穩定性,但言行較為一致和協調。

2. 小學中年級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

這一時期,小學生的思維為具體運算階段,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等突出特點。他們己不再把制度和規范作為是永恒和可以長久不變的事物,而是可以通過交流、協商、溝通進而可以修改的。他們已經認識到制度和規范具有實現道德行動統一、相互依存和相得益彰等可逆性特征,并且形成了伙伴之間、同學之間應該是互相信任、相互尊重的社會關系的意識,其行為有了一定程度的自律性。其道德動機也開始脫離短期行為意識而向相對抽象的遠期行為意識發展,可以依據設想和想象所產生的道德情感來規范和調節自己的道德行為,當社會關系與行為準則中的相互可逆性發生不一致時,就會產生動機沖突,進而產生行為和認識的分化。在這一時期,小學生的道德行為開始變得相對復雜,并且開始形成了一些比較復雜的道德習慣,這是小學生品德發展變化的重要時期。

3. 小學高年級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

進入高年級,小學生的意識和行為開始向公正、公道、平等和主持正義方向發展,當他們在與大人或同伴之間交流或活動時產生意見相左、不信任或疑惑,他們在心理上會產生、并且確信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并由此獲得公正感。他們時常認為自己可以體驗并贏得公正關系,并且這種公正關系不是亙古不變,而是依據個性差異和環境因素而具有豐富性和多樣化的。由此,公正感成了道德情感領域的核心。隨著道德觀念和道德認識的不斷深化以及道德情感體驗的日益豐富,倫理性的道德情感在他們的道德情感組成中開始出現。這時,小學生道德動機的主導性因素主要以自覺的道德動機為主,他們產生動機沖突的主要原因是常常因自己的評判標準與成人要求不一致造成的,但就其強度來說并不十分強烈。同時,小學生的行為控制能力較之以前來說有了顯著的提升與發展,并且產生了一定的質變,道德行為能夠根據需要加以掩飾或延遲表達,當然,言行不一致現象也成為他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道德習慣的復雜性不斷加強。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年齡特征應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內涵:首先,在道德概念及原則的認識上,達到了具有初步概括的水平,當然,這種水平相對較低,但超越了原來的表面和膚淺的理解;在道德判斷上,實現了由內心道德原則決定的程度,擺脫了外部因素的影響,達到了內心的自覺;在道德評價上,能夠比較全面地考慮動機和結果,脫離了具體的外部行為的束縛。其次,在道德情感的發展形式上,獲得了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緊密相連的情緒體驗,擺脫了直覺的情緒體驗,同時,產生了較為低級的由倫理道德引發的情感體驗;在道德情感的發展內容上,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他們喜歡把義務感排在第一位,非常關注榮譽感,以及良心和愛國主義情感,而恰恰把幸福感放在最后的位置,反映了他們的年齡特征。再次,在道德行為的形成過程中,道德認識和道德言行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經歷了由比較協調到逐步分化、外部調節向內心自覺、不穩定和不鞏固向穩定鞏固的發展過程,其道德習慣也不斷地向復雜的方向發展。表現在學生個體上,存在著發展不盡相同和協調的矛盾;表現在學生群體上,存在著道德標準不盡統一和相互沖突的矛盾。但從整體上看,協調性是其主要的年齡特征。

二、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的基本策略

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年齡特征,為我們不斷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了理論依據。

1. 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誤區

當前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實踐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和誤區,具體表現為:一是由于小學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和自身水平等原因的限制,客觀上造成了他們缺乏對小學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對小學生生活的了解和興趣的把握也存在欠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的充分發揮。二是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的知識化、抽象化,加上部分教師備課態度的問題,使課堂教學缺乏生活化和具體化,上課枯燥無味,學生學習無法產生興趣;在道德情感的培養上,由于存在著道德認知對品德整體替代的誤區,因而,對道德情感缺乏精心培養的意識,客觀上造成了學生知行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脫節現象普遍。三是教學法采取滿堂灌,照本宣科,嚴重缺乏生動性和生活化;現代教學技術等教輔工具使用很少;課堂交往單一、單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主體積極性的發揮。

2. 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由于小學生品德發展具有很強的年齡特征,因此,使得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變得比較復雜。其主要表現在:第一,小學生品德發展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和動態性。從橫向上看,學生的道德表現差異大,易受情境的影響,甚至相似的情況下,道德表現不一樣;從縱向來看,有時幾次反復,先穩定,再發展到更高層次的水平,使思想品德課教學有效性的判斷明顯提升;第二,品德發展是知、情、意、行相互包融、相互影響的不斷發展,也是心理矛盾沖突、反復實踐的發展提高的過程,呈現出螺旋狀態,具有層次性和階段性;第三,道德發展的長期潛力,極大地影響教學效果的展示。雖然根據“言行一致、行為標準”進行評價,但往往還涉及到立竿見影和短期效果的陰影,所以我們不容易作出正確的判斷,有效性評價還是存在著偏頗;第四,道德結構多層面和多層面的發展不平衡,所以,多維度、多層次的不同指標,很難用定量進行評價,其有效性更為復雜。

3. 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必須從整體上考慮德育實

效性

德育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影響學生道德發展的因素復雜多樣,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影響學生的道德發展,但是我們不能把學校德育實效性差的原因全部歸結于思想道德教學,它是難以量化的,思想道德教學與其他影響也難以區分。同時,從思想品德教學實效性本身出發,純技術效率和效力是不科學的。從教學中的元素和它們之間相互關系來看,思想品德教育的內涵與實踐是統一的。

因此,筆者認為,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的本質是思想品德教學的實際效果與預期效果的重合度。重合度越高,我們認為它越有效,反之,如果其實際效果與預期效果相差甚遠,或其積極作用不能轉化為積極的效果,或負面影響太大,實效則低下。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年齡特征這一基礎之上的,因為它是根據,是起點。

(信陽市第十小學)

上一篇:科技國際化對策論文范文下一篇:大體積混凝土裂縫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