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藥抗生素范文

2023-09-19

中藥抗生素范文第1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 01 1年1 0月至2 01 4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難治性肺炎35例, 均有咳嗽、咳痰、發熱等癥狀, 可聞及肺部啰音, 經胸部CT檢查確診為肺部感染;應用抗生素1周以上效果不佳, 痰培養細菌為肺炎克雷伯桿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等多重耐藥菌。男21例, 女1 4例;年齡均≥6 0歲;合并癥:慢性阻塞性肺病2 2例 (62.9%) , 糖尿病5例 (14.3%) , 肺間質纖維化4例 (11.4%) , 外傷及手術后3例 (8.6%) , 食管癌術后胃支氣管瘺1例 (2.9%) 。

1.2 治療方法

根據患者情況, 在選用左氧氟沙星、頭孢他啶、頭孢呋辛等抗生素基礎上, 加用太子參6g, 茯苓15g, 白術15g, 麥冬15g, 黃芪10g, 防風15g, 葦莖30g, 魚腥草30g, 薏苡仁30g, 冬瓜仁15g, 桃仁15g, 川芎15g隨癥加減;高熱加石膏30g, 知母15g, 淡竹葉15g;低熱加地骨皮15g;咳嗽加半夏10g, 款冬花15g。每日1劑, 水煎, 連服2周。觀察患者癥狀、體征、胸部CT檢查結果以判斷療效。

1.3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患者咳嗽、咳痰、發熱等癥狀基本消失, 肺部啰音消失, 胸部CT檢查病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癥狀減輕, 肺部啰音減少, 胸部CT檢查病灶有明顯吸收。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減少, 甚至有加重。痊愈加有效為總有效。

2 結果

痊愈22例 (62.9%) , 有效11例 (31.4%) , 無效2例 (5.7%) , 總有效率為94.3%。

3 討論

老年難治性肺炎是較常見呼吸道疾病, 病因復雜, 常伴有各種慢性疾病, 或因外傷及手術后體位活動受限, 自主排痰能力下降或由于長期不合理用藥或經常反復應用抗生素, 導致產生大量耐藥菌株。本文痰培養病原菌多為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等, 多重耐藥菌感染是難治性肺炎難治的主要原因之一。

肺炎在中醫文獻中沒有直接對應關系, 可把肺炎歸屬為中醫外感咳嗽、肺膿瘍的范圍進行辨證施治。老年性肺炎的病理病機特點為本虛表實, 正氣不足, 易于發病, 易于傳變, 臟腑精氣易損難復。其發病初期可能有風溫、肺熱、暴咳的表現, 但由于暴咳、風溫、肺熱日久, 正氣無力驅邪外出或治療失宜, 使邪氣羈留, 表邪入里, 傷津耗氣而使病情纏綿不愈。王冬梅等[1]認為, 老年性肺炎是由正氣不足, 淫邪自外侵襲, 致氣陰兩虛、脾肺氣虛甚至腎元不足。外感六淫之邪是老年性肺炎的發病因素, 正氣虧虛是發病的根本原因, 氣陰兩虛貫穿疾病發展始終, 其病機關鍵為熱 (毒) 、痰、瘀、虛。自擬方中太子參、茯苓、白術、黃芪、防風補脾益氣, 麥冬滋陰潤肺, 葦莖清肺熱而滌痰, 魚腥草清肺熱, 冬瓜仁清熱化痰, 薏苡仁清熱利濕, 川芎和桃仁活血祛瘀;諸藥合用, 共湊補脾益肺、清熱化痰、活血祛瘀、養陰扶正之功效?,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 太子參、黃芪等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2,3];魚腥草能提高機體免疫力,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桿菌等有抑制作用[4]。

本文結果顯示, 采用自擬中藥方劑聯合抗生素治療老年難治性肺炎, 可達到標本兼治, 扶正祛邪的目的, 具有增強免疫和抗菌作用, 有效率高達94.3%, 效果滿意。

參考文獻

[1]王冬梅, 張怡, 冷建春.中醫扶正療法在老年肺炎治療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中醫急癥, 2012, 12 (9) :1447.

[2]王劍飛.太子參藥理研究新進展[J].實用藥物與臨床, 2013, 16 (4) :333.

[3]單連榮, 陳艷玲.黃芪的藥理研究與臨床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4, (1) :32.

中藥抗生素范文第2篇

共120例, 男48例, 女72例;年齡最小12歲, 最大76歲, 平均38歲;病程最短3d, 最長1年;急性濕疹80例, 慢性濕疹4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肛門瘙癢, 皮膚色澤改變或增厚、浸潤, 或散在丘疹。其中合并感染糜爛、疼痛的72例 (60%) 。

2 治療方法

2.1 內治法

中藥以疏風止癢、清熱利濕為主, 方藥:滋陰除濕湯加減。炙首烏24g、白術10g、車前草15g、澤瀉10g、白鮮皮10g、桃仁10g、花粉10g、當歸10g、蟬蛻10g、防風10g、丹皮10g、銀柴胡10g、參10g、白蒺藜8g。每日1劑, 水煎服, 5d為1療程。

2.2 熏洗治療

苦參、黃柏、蒼術各30g, 白鮮皮、蛇床子、地膚子、五倍子各15g, 生百部、枯礬、地榆、槐角、防風各10g, 冰片5g。將上藥加水3 0 0 m L, 煮沸后文火煎1 5 m i n后, 先洗后熏, 每次熏洗20min, 1次/d。

2.3 肛周封閉

病人取側臥位, 碘伏肛周皮膚常規消毒, 鋪消毒巾, 維生素B12注射液1mg, 1%利多卡因20m L混勻。用5號針在3、6、9、11點濕疹邊緣成15°角進針, 邊推邊進, 然后作點狀均勻封閉注射??偭坎怀^20m L。如有肛管內瘙癢者可推注齒線附近。間隔5d可重復注射1次, 3次為1療程。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判定標準

依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擬定。治愈:皮損恢復正常, 無滲出瘙癢3個月;好轉:皮損基本恢復, 無滲出仍有瘙癢;未愈:皮損未完全恢復, 仍時有瘙癢滲出。

3.2 治療結果

治愈106例, 占88%;好轉14例, 占12%。用藥時間最短5d, 最長30d, 治愈患者未有復發。

4 典型病例

張某, 男, 50歲, 于2004年6月初診。肛門自覺濕潤、瘙癢, 反復發作約5個月, 曾到某醫院皮膚科診治, 經用息斯敏等抗過敏藥物及皮炎平軟膏治療后癥狀有所改善, 而停藥后又復發。小便赤, 大便略結, 肛門癢痛、入夜尤甚, 舌紅, 苔微黃, 脈弦數。檢查距肛緣約2.5cm的肛緣皮膚環狀變色、呈灰色、增厚、浸潤、有部分糜爛滲液, 肛周有多條放射狀裂口, 滲出少量鮮血。診為肛周濕疹。辯證屬濕熱下注肛門。治法:清熱利濕, 祛風止癢。方藥:滋陰除濕湯加減。炙首烏24g、白術10g、車前草15g、澤瀉10g、白鮮皮10g、桃仁10g、花粉10g、當歸10g、蟬蛻10g、防風10g、丹皮10g、銀柴胡10g、苦參10g、白蒺藜8g。每日1劑, 水煎服。另用苦參、地膚子、連翹各30g, 蛇床子25g、黃柏40g、防風、皂刺各20g, 百部15g、川椒、紅花各10g。水煎熏洗坐浴, 每日1次。并給予維生素B12注射液1mg, 1%利多卡因20m L混勻肛周封閉注射。每隔5d注射1次, 共2次。1周后病人癥狀消失, 隨訪1年未復發。

5 討論

中醫學認為, 肛周濕疹的發生多與濕邪有關?;蛞蝻嬍巢还? 過食辛辣炙之品, 損傷脾胃, 脾失健運, 濕從內生, 濕熱內蘊;或因居處潮濕, 濕從外侵。濕與熱相搏下注于肛門周圍肌膚, 致肛周局部瘙癢滲出, 皸裂疼痛, 患病日久耗血傷陰, 血虛風燥, 肌膚失養而成慢性濕疹。西醫認為本病由變態反應、疾病因素、神經功能障礙及內分泌等因素引起。以往對肛周濕疹的治療往往多以皮質類固醇霜劑外涂, 有一定療效, 但易復發。而忽視了全身的治療, 這種方法實踐證明效果不佳, 故而肛周濕疹的治療應以全身辯證施治為本, 結合熏洗坐浴治療。中藥外洗方中苦參、黃柏、蒼術、白鮮皮、蛇床子、地膚子、生百部、枯礬清熱燥濕, 殺蟲止癢;防風、冰片、五倍子祛風, 收斂, 止痛生肌;地榆、槐角涼血解毒, 斂瘡。用之坐浴, 藥物有效成分可直接作用于患處, 局部療效明顯。同時應囑患者治療期間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濕疹是一種特殊性的疾病, 它受自主神經中樞的作用[2]。封閉療法具有阻斷惡性刺激, 產生微弱和溫和的良性刺激, 從而保護神經系統, 使神經系統功能恢復正常[3]。維生素B12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促進新陳代謝, 恢復組織的正常功能。所以局部給予維生素B1 2封閉治療, 效果顯著。本臨床研究表明, 本法內外合治, 緊扣病機, 選藥準確, 從而藥力強勁, 直達病所, 可明顯提高本病的臨床綜合療效, 故此中藥內服外洗配以局部維生素B1 2封閉治療肛周濕疹安全、有效,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摘要:肛周濕疹是一種常見多發的皮膚非感染性炎癥, 中醫學稱為“浸淫瘡”、“血風瘡”等。本病多局限于肛門和肛周皮膚, 以紅斑、丘疹、水皰、參出、糜爛、結痂、脫屑、瘙癢, 皮疹呈多樣性易復發經久不愈為主要特點。臨床上治療方法較多但療效欠佳, 經年不愈。2003年以來, 我們用中醫辯證施治、外用中藥熏洗同時配合維生素B12局部封閉治療肛周濕疹120例, 療效滿意, 現介紹如下。

關鍵詞:中藥內外綜合治療,維生素B12,肛周濕疹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137.

[2]劉斌譯.實用心身醫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8:84~88.

中藥抗生素范文第3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治療的呼吸道感染患者600例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 男性350例, 占比為58.3%;女性250例, 占比為41.7%。600例患者的年齡在18~75歲之間, 平均年齡 (45.5±2.5) 歲。

1.2 臨床診斷標準

(1) 所有患者均經檢查確診為呼吸道感染患者; (2) 患者臨床表現:所有患者均存在流鼻涕、打噴嚏、咽喉疼痛等癥狀, 甚至還伴有其他癥狀, 比如:低熱、四肢無力等。

1.3 方法

對患者進行痰液的檢查, 此痰液為患者早晨咳出痰液, 連續3天讓患者漱口, 并自然咳痰, 將痰液放置在提前準備好的無菌容器中。此過程中格外注意的是, 對患者痰液進行留存時, 需盡最大限度的避免唾液、鼻咽等分泌物的混入, 以及口、鼻等細菌的侵入, 以便造成感染。當痰液放置時間在2 h以上后, 將其送至檢驗科進行檢驗。統計并記錄以上3次檢查結果。

1.4 觀察項目和指標

(1) 觀察600例患者檢驗結果; (2) 觀察呼吸道細菌對臨床抗生素耐藥性調查情況。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600例患者檢驗結果

病原菌分布現狀:在6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例中可得知, 痰液檢驗結果呈現陽性的患者是400例, 占總數的66.7%。

2.2 呼吸道細菌對臨床抗生素耐藥性調查情況

通過此次調查發現, 3次中細菌對抗生素耐藥率呈現上漲趨勢, 效果顯著,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3 討論

3.1 β-內酰胺類抗生素藥物

作用機制:β-內酰胺類抗生素藥物可有效抑制細胞壁的生成。且此藥物還青霉素結合可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方面, 由細菌自身功能決定。第二方面, 由β-內酰胺類抗生素藥物和青霉素共同作用決定[3];耐藥機制:一般來說, 不同程度的細菌, 其耐藥機制也就不同, 可分為這樣幾類[4]:基因突變, 這是耐藥性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內酰胺酶會將該藥物進行相應分解, 使其失去自身所具有活性。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藥物。作用機制:有效限制信使核酸的移動, 并進行限制;耐藥機制:主動排出相關雜物, 將核糖體靶位進行改變等。

3.2 抗生素耐藥性分析

抗生素是臨床中常用的預防及治療感染的藥物, 其中以β-內酰胺類抗生素藥物為主。并且今年由于生活方式及環境的改變, 呼吸道疾病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 不但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而且也導致抗生素的使用越來越頻繁。臨床研究表明, 長時間使用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藥物, 會增強呼吸道致病菌的耐藥性, 增加臨床治療的難度。

由分析得知, 通過對600例呼吸道患者的痰液檢測, 400例呈現陽性, 陽性率為66.7%, 與相關文獻報道具有一致性。呼吸道細菌對各類抗生素耐藥性的強弱依次為青霉素、氧氟沙星、慶大霉素以及阿米卡星;并且隨著時間推移, 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持續增強。

3.2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3.2.1 抗生素使用現狀

目前,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已逐漸成為世界范圍內的普遍現象, 相關研究報告顯示[5]:當今, 人類已使用了將近一半以上的抗生素, 80.0%的抗生素應用在社區, 主要針對呼吸道感染人群, 不合理使用的約占這一使用率的25.0%-50.0%左右;動物使用抗生素的另一半, 80.0%的抗生素主要為了預防和促進動物的生長, 不合理使用的約占這一使用率的35.0%~80.0%左右。然而, 就我國來說, 人類所使用的抗生素藥物和動物所使用的抗生素幾乎重疊, 更存在將人類所用質量較差的抗生素藥物作為動物飼料進行使用的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 更是加劇了細菌對抗生素藥物的耐藥性。

3.2.2 合理使用抗生素措施

(1) 抗生素分類。合理使用抗生素, 首先需明確其分類[6]:第一類藥物的不良反應較小, 且價格比較低, 可根據臨床需要進行使用;第二類藥物抗菌性能廣泛, 但不良反應較為明顯, 并且, 該藥物價格相對較貴, 比如:第三代頭孢等藥物, 應控制對該藥物的使用;第三類藥物臨床效果相對于第一類和第二類來說, 比較顯著, 但是, 該類藥物毒副作用大, 價格貴, 比如:第四代頭孢、萬古霉素等, 應嚴格控制對該藥物的使用; (2) 抗生素的聯合使用。近年來, 臨床研究不斷突破抗生素聯合使用誤區, 比如:相對傳統的觀點認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不可和內酰胺類抗生素聯合使用, 通常會認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臨床療效優于內酰胺類抗生素。然而, 臨床實踐則表明, 如將兩種抗生素藥物聯合使用, 將會有效治療重癥感染和混合型感染患者。 (3) 抗生素使用療程??股厮幬镫m然能有效治療呼吸道感染患者, 但還是應格外注意其使用療程[7,8,9,10]。通常情況下, 抗生素都用于呼吸道癥狀明顯改善后的4~8個月內, 療程可根據不同程度的病原細菌以及患者實際病情情況而定;鏈球菌感染肺炎患者療程可為8~12 d, 大腸桿菌肺炎患者療程可為15~22 d。

綜上所述, 抗生素的不合理利用會導致呼吸道細菌耐藥性持續增加, 為了改善這一現狀, 在呼吸道患者的臨床治療中, 醫護人員需合理使用抗生素, 同時加強宣傳, 加深人民群眾對抗生素濫用危害的認識, 以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

摘要:目的 分析并研究呼吸道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與合理使用抗生素措施。方法 將該院所醫治呼吸道感染患者600例作為研究對象, 對患者的呼吸道細菌對抗生素的使用進行研究。結果 研究納入的6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 痰液檢驗結果呈現陽性的患者是400例, 占總數的66.7%。呼吸道細菌對各類抗生素耐藥性由強到弱依次為青霉素、氧氟沙星、慶大霉素以及阿米卡星;并且隨著時間推移, 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持續增強。結論 通過經驗治療及病原治療等方法合理使用抗生素, 并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提出抑制性措施, 對于臨床治療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呼吸道感染,細菌,抗生素,耐藥性,合理使用

參考文獻

[1]高偉.呼吸道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與合理使用抗生素[J].中國醫藥指南, 2013, 21 (10) :261-262.

[2]陳婉純.呼吸道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與合理使用抗生素[J].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4 (21) :266-267.

[3]Ma Yonghong.1220 strains of bacteria to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alysis of[J].of China's urban and rural enterprise health, 2013, 16 (05) :47-48.

[4]Cao Zhiwei.Antibiotic resistance mechanism and Countermeasure of[J].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formation, 2011, 28 (23) :43-44.

[5]High gorge.Cl 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and bacterial drug resistance analysis[J].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2014, 16 (2) :364-365.

[6]李菁華, 張學英, 蔣本春, 等.臨床常見病原性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分析[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2, 28 (3) :261-264.

[7]鄒若飛, 趙麗華.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分析及預防[J].中國實用醫藥, 2011, 24 (6) :231-232.

[8]朱亞寶, 劉曉富, 翟麗芳, 等.細菌耐藥性與抗生素的合理使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0, 16 (3) :286-288.

[9]馬越, 金少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與遏制細菌耐藥性的發展[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10, 22 (8) :5-6.

中藥抗生素范文第4篇

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1、誘發細菌耐藥 病原微生物為躲避藥物在不斷變異,耐藥菌株也隨之產生。目前,幾乎沒有一種抗菌藥物不存在耐藥現象。

2、損害人體器官 抗生素在殺菌同時,也會造成人體損害。影響肝、腎臟功能、胃腸道反應等。

3、導致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口腔、呼吸道、腸道都有細菌寄生,寄殖菌群在相互拮抗下維持著平衡狀態。如果長期使用廣譜抗菌藥物,敏感菌會被殺滅,而不敏感菌乘機繁殖,未被抑制的細菌、真菌及外來菌也可乘虛而入,誘發又一次的感染。

4、造成社會危害 濫用抗生素可能引起某些細菌耐藥現象的發生,對感染的治療會變得十分困難。

常見的抗生素的不良反應:

1、肝臟損害 抗生素吸收后在肝臟代謝,故肝臟易受抗菌藥物損害。

2、腎臟損害 藥物經腸道吸收,吸收后均以原型或代謝物經腎臟排泄,故腎臟最易受到藥物損害。

3、神經系統損害 中樞神經系統、聽力、視力、周圍神經系統病變以及神經肌肉傳導阻滯作用等。

4、血液系統損害 各類抗生素在長期和大量應用時都可以影響血細胞的生成,致血細胞減少,包括白細胞及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及全血細胞減少即再生障礙性貧血。

5、消化道反應 多見惡心、嘔吐、腹脹、便秘等,幾乎所有抗生素都可引起。

慎重使用抗生素,學會合理用藥,堅持做到“四不”原則:

1、不自行購買 多數抗生素是處方藥物,不要憑想當然到藥店買藥,而應有病先看醫師,憑處方購藥。

2、不主動要求 抗生素是用來對付細菌的,確有細菌感染時才有療效,需要專業的評估,所以看感冒等日常小病時不要動輒要求醫師開抗菌藥。

中藥抗生素范文第5篇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工作督導檢查的意見和建議的整改方案 根據2011年10月22日焦作市衛生局專家組對我院“三好一滿意活動”;“院內感染預防和控制”以及“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的檢查,以及現場檢查時專家組的口頭反饋要求和整改通知書中要求我院對存在的問題的整改意見和建議特制定整改方案如下:

一、后勤方面由姚院長負責實施

1、改造各業務科室水龍頭為腳踏式或感應式水龍頭。

2、各病區治療室的儲物柜不符合要求,要配置無菌柜。

3、各辦公室內(包括行政辦公室)不能放置洗手盆架。

4、取掉各治療室、換藥室吊扇。

5、購置合格的醫療廢棄物袋。

6、存放間房前的醫療垃圾標志要改成醫療廢物,室內要設洗手設施。

7、供應室配置低溫消毒設施。要換柜子桌子。改善無菌物品存放間通風。刷新供應室暖氣片。舊立式消毒鍋歸放倉庫。修繕房頂、墻壁發霉處。改善擴大包裝區檢查臺,改善輔料間光線照明。

8、修繕手術室洗手池處墻壁。

9、改造醫療廢物暫存處標識,增加防護用品,增添手衛生設施、運輸車輛及清洗設施;增加病區內醫療廢物儲存點收集示意圖和標識。

二、護理方面由劉妍負責

1. 科室洗手設施不全,要用洗手液,不能用肥皂,要流水洗手。要設置一次性的擦手紙。

2. 病區各辦公室內、柜子、桌子、抽斗內不能放雜物和私人物品。

3. 各病區的拖布要掛起晾干;醫生辦公柜不整齊;墻壁不符合要求;體溫計甩降器不能放在污染區。

4. 各個病區要設處置間。

5、依據省“優質護理服務十大指標標準,完善相關對應文書資料。繼續深入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工作,達到持續改進,全面落實全面,全程,連續專業的護理服務。

三、醫務方面由李海泉負責

1、門診婦科盡快按正規要求設置到位。

2、整改醫囑、處方上的藥品名稱書寫,統一采用中文通用名,無中文名稱者用英文國際非專利名(INN);同一藥品名稱不得中英文混寫。禁止使用化學符號作為藥品名稱。

3、每個無自主能力病人的病人必須簽訂委托書。

4、每個病人必須簽訂醫患溝通書。

5、基本藥物管理整治方案、制度、藥占比例必須以紅頭文件下發。

6、抗菌藥物的分級管理以本院現有的抗菌藥物進行分級管理。

7、完善臨床藥師查房資料,培訓抗菌藥物的合理用藥進行指導。

8、培訓醫務人員醫院感染控制知識。

9、擬定開展5項新業務、新技術課題。

10、組織臨床路徑實施效果評估與分析。

11、落實進入和非進入路徑費用比較,擴大納入路徑病種達20種。

12、與張景霞院長配合落實擇期手術平均住院日減少3天。

13、加強微生物送檢。

14、增添病歷中醫患溝通,患者委托書。

15、控制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達標。規范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控制一類切口預防用藥。

16、定期開展抗菌藥物專項處方點評。

17、加強完善各項診療服務指標。

四、藥劑方面由宋萍麗負責

1、學習抗菌藥物使用強度中DDD值計算方法。定期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統計、總結、分析、上報。

2、醫療廢物存放間配專用車。

3、超聲機、蒸餾水機太小,不能滿足工作需要。配置烘干機、包裝間放大鏡。

五、人教方面由常德山負責

1、了解參加全省醫療責任保險情況匯報后按院長指示執行。提出第三方調解處理機制建議。加強醫療不良實踐分析講評。

2、完善人員配置指標。

3、根據醫院需要招聘配置相應臨床醫療、護理、臨床藥師等人員。

4、簽訂對科室的黨風廉政責任目標書,做到年中有督導,年終有考核。

5、加強《廉政準則》的學習。

6、完善滿意度調查表的相關資料。

六、財務方面由謝玉玲負責

1、按照《會計法》,《醫院財務制度》,《醫院會計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及相應的各崗位責任制度。

2、按照財務分析制度的規范定期進行財務分析,并分析相關指標增減因素。

3、完善并落實財務收支預算管理制度,定期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

4、積極配合院長制定并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嚴禁醫務人員收入分配與藥品收入掛鉤。

七、重大問題:

一、供應室改造、手術室改造問題,院委會研究后一致認為上報民政局幫助解決

二、血液凈化室檢查驗收,有待升為二級醫療機構后申請省驗收。

中藥抗生素范文第6篇

細菌性傳染疾病卷土重來

疫苗、抗生素以及現代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造成了一種我們幾乎不受疾病影響的假象。然而,幾乎與此同時,許多可怕的毀滅性新生或再生性傳染疾病正在世界各個角落出現,某些傳染性疾病又有卷土重來的勢頭。例如,目前全球已有17億人感染了結核桿菌,約有2000萬結核病病人,現在每年新增加結核病病例800萬,死亡300萬人,高居傳染病死亡人數之首。細菌性傳染病的死灰復燃,歸根結底是人類的免疫系統出現故障,而這種故障的罪魁禍首可能就是抵御細菌襲擊的抗生素。

耐藥性使某些細菌“刀槍不入”

事實上,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僅僅60年間,很多細菌就對抗生素產生了嚴重的耐藥,有的甚至產生了多重耐藥。例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鏈球菌,過去對青霉素、紅霉素、磺胺等藥品都很敏感,現在幾乎“刀槍不入”。綠膿桿菌對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種抗生素的耐藥性達100%。多重耐藥菌引起的感染更是對人類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20世紀50年代在歐美首先發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這種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萬人被感染,50多萬人死亡。 各國學者對上述現象大為震驚,他們研究發現——耐藥菌的出現是人類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并且細菌產生耐藥性的速度遠遠快于人類新藥開發的速度,如不遏止,人類將進入“后抗生素時代”,

也即回到抗生素發現之前的人們面對細菌性感染束手無策的黑暗時代。

抗生素濫用已席卷全球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針對46477份兒童病歷的一項調查表明,當前抗生素使用的頻繁度極高,平均每個兒童一年間接受3次抗生素處方,其中有一半的抗生素是用于處理中耳炎等問題的正常使用,而有12%是用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等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感染治療。在美國,醫生每天的抗菌藥物處方中有50%是不必要的。美國在1982年~1992年間死于傳染性疾病的人數上升了40%,死于敗血癥者上升了89%,其主要原因是耐藥菌帶來的治療困難,僅1992年全美就有13300名患者死于抗生素耐藥性細菌感染。法國每年大約有900萬~1000萬人次罹患咽炎,其中90%的人在患病期間服用抗生素,而實際上,只有約22.2%的咽炎屬于細菌感染,其他均為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根本沒有任何作用。此外,醫生也常對鼻炎、支氣管炎等多為病毒感染的疾病錯用抗生素治療。

抗生素位居我國醫院用藥榜首

中國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嚴重的國家之一,WHO在國際范圍內調查顯示,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約30%,而我國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90%,其中使用廣譜抗生素或聯合使用兩種以上抗生素的占58%,就連門診感冒患者都有75%應用抗生素,大大超過了已經很不正常的國際平均水平。2002年,我國醫院用抗感染藥物市場規模達到了345億元人民幣,以26.5%的市場份額高居醫院用藥大類中的榜首(在全球范圍內,抗感染藥物市場銷售額約占藥品銷售額的15%左右,位居全球藥品市場銷售額的第二位)。

這種抗生素濫用造成我國的細菌耐藥性問題尤為突出。我國臨床分離的一些細菌對某些藥物的耐藥性已居世界首位。除了上面提到的耐青霉素的肺炎鏈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球菌、真菌等多種耐藥菌外,喹諾酮類抗生素進入我國僅20多年,可其耐藥率已經達60%~70%。 據近5年的不完全統計,上海、武漢、杭州、重慶、成都等大城市每年藥物總費用中,抗生素約占30%~40%,一直居所有藥物的首位。上海人群感染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中,80%已經產生了對青霉素G的耐藥性。凱福隆、頭孢三嗪等第三代的頭孢類菌抗生素的應用已日趨普遍,抗生素品種的選用明顯超前。

WHO呼吁:遏制抗生素濫用

上一篇:試驗員工作經驗總結范文下一篇:檔案保管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