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我國蔬菜生產現狀分析論文范文

2024-02-06

我國蔬菜生產現狀分析論文范文第1篇

服務貿易作為一種20世紀興起的新興貿易類型,在國際對外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對國際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服務貿易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快。當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時期,分析我國服務貿易及其結構的現狀,對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與結構優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服務貿易規模發展概況

(一)整體規模不斷擴大,但增速不穩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迅猛,1982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45億美元,到2016年規模已達到6575億美元,是1982年服務貿易規模的146倍。由圖1-1可以看出,除2009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外,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整體呈上升趨勢,規模不斷擴大,到2015年我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服務貿易進出口國。從增長速度來看,我國服務貿易增速不穩定,波動頻繁;整體來看,在經歷了高增長后,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增長率趨于平緩。

(二)逆差規模進一步擴大

1995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為9億美元,此后逆差程度逐漸加深。2016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額為2093億美元,進口額為4492億美元,進出口逆差達到2409億美元。這說明我國服務貿易規模雖然發展迅猛,但對外依存度過高。而長期的服務逆差,說明我國服務貿易存在競爭力低下的問題,抗風險能力有待加強。

(三)發展勢頭良好

服務貿易作為新興的貿易方式,具有高附加值和低能耗的特點,各國越來越重視服務貿易的發展。盡管我國的貨物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大,但增速卻逐漸放緩。與貨物貿易相比,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比重不斷提升,據統計,2000年我國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的比重為12.29%,到2015年這一比重已經達到16.04%。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服務貿易由于資金流動性要求低、貿易保護壁壘少等原因,服務業的恢復要比其他行業迅速。因此,服務貿易作為經濟發展多樣化的重要推動力,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我國服務貿易結構發展概況

從貿易結構分析,無論出口還是進口,我國的服務貿易主要以旅行和運輸兩種傳統服務貿易為主,尤其以進口較為明顯。根據國家統計局年鑒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服務貿易中運輸和旅行所占比重高達76.07%,且進口的旅行服務貿易比重(58.13%)遠大于出口旅行服務貿易的比重(21.32%),這說明我國對傳統服務貿易的需求巨大。

從發展趨勢來看,近年來傳統服務貿易出口占比由2008年的54.12%下降至2016年的37.55%,而新型服務出口增長較快,保險服務、金融服務、電信計算機和電信服務、專業和管理咨詢服務的占比均顯著增加,專業和管理咨詢服務和電信計算機和電信服務為新興服務出口前兩大行業。進口方面,傳統服務貿易中的旅行呈現小幅增長,新興服務貿易中知識產權使用費和專業和管理咨詢服務占比較大。

總體而言,我國新興服務貿易結構正在逐步優化,但仍然存在發展滯后,規模較小,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我國必須加大對資本密集型服務貿易的投入,不斷優化服務貿易結構,從而帶動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作者單位為山西財經大學國際貿易學院)

我國蔬菜生產現狀分析論文范文第2篇

2、淺談中國影視投融資發展現狀

3、互聯網時代動畫電影營銷轉向探索

4、“票房過億”與中國電影產業發展新空間

5、中國電影產業投融資模式轉變與貿易競爭力提升研究

6、關于數字3D電影的發展現狀及相關問題的探討

7、新時期我國電影產業進一步發展的思考

8、中國電影產業的經濟學分析

9、探索中國數字電影服務外包發展之路

10、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影視新媒體藝術散論

11、數字化時代我國商業動畫的現狀與創新發展探究

12、解讀2016年度電影產業關鍵詞

13、對“互聯網+”背景下我國影院電子商務發展的相關問題探討

14、論兒童影視作品的安全警示義務

15、青年導演成長之路:扶植計劃評述與勝任特征解析

16、電影企業資金活動的風險及防范初探

17、我國電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基于鉆石模型的分析

18、互聯網對電影產業發展的影響

19、淺論中國電影產業鏈的問題及對策

20、新媒體語境下國產電影營銷現狀及國際啟示

21、印度電影產業發展及對我國啟示

22、“合拍片”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23、價值、方法和實際問題:基于義務教育體系的青少年影視啟蒙教育模式初探

24、我國院線制現狀及其對電影產業鏈的影響

25、當下中國電影的發展現狀及出路

26、發展我國電影產業的政策建議

27、論新時期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28、廣義虛擬經濟視角下基于電影票房收入的期權合約設計

29、我國電影產業的政府規制問題研究

30、淺談中國電影產業投資的現狀、問題以及策略分析

31、我國電影產業出口競爭力研究

32、媒體融合環境中的數字電影初探

33、國產動畫電影的現狀及對策探析展

34、試論我國電影產業的市場運營戰略

35、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的中國大陸高校電影人才培養

36、淺析影響我國電影貿易的因素

37、中國國內動畫電影市場的特性分析

38、電影工業美學研究文獻綜述

39、建構新媒體時代的中國電影產業闡釋模型

40、我國電影的法律定位探析

41、動漫產業發展形勢與動漫產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42、基于PESI的中國電影產業現狀研究

43、電影院線:未開發的鉆石礦

44、中國電影市場體系建設的政策缺失與完善路徑

45、揚棄而非拋棄:文化產業和文化產業關系再思考

46、新社會階層休閑文化產品需求與對策研究

47、淺談我國翻譯行業現狀對筆譯質量的影響

48、電影產業網絡研究綜述

49、韓國電影在韓國文化發展中的作用

我國蔬菜生產現狀分析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自新一輪醫改啟動以來,我國如期完成五項重點改革任務,建成了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的醫療保障網,使中國超過13億人的病有所醫問題有了基本保障。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以“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為總要求,并闡明了深化醫改與發展衛生事業的目標、任務和政策。為醫改進一步深入攻堅吹響了號角,指明了方向。分析我國醫療改革的現狀,探討目前我國醫療改革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的繼續深化我國的醫療改革。

關鍵詞:醫療改革;醫療問題;體制機制改革

一、我國醫療改革的現狀

(一)全民醫保體系向多層次、多維度、多體系擴展

2013年,我國各級財政對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的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280元,新農合政策范圍內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約為75%,城鎮居民基本醫保為70%。廣覆蓋的同時,大病保障制度開始構建,醫療救助制度不斷發展,為百姓健康再添“定心丸”。

在2010年新農合開始探索建立重大疾病醫療保障制度的基礎上,2013年已有20類病種納入新農合大病保障范圍,在明確臨床路徑和限定費用的基礎上,實際補償比達到70%左右。

2012年8月,發改委、原衛生部等6部門出臺《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采取用城鎮居民保險和新農合基金購買商業醫療保險的方式,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對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后,個人醫療負擔仍較大的城鄉居民,合規部分的醫療費用給予不低于50%的補償。截至2013年8月底,這項制度已在20個省份的94個統籌地區開始試點。

(二)?;?、強基層、建機制,基層醫改面臨的新問題逐個破解

新醫改的基本理念就是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以健康為本。

目前,全國已有19個省份出臺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的實施方案。通過調查問卷分析了解到,超過90%的群眾反映看病方便了,超過80%的群眾反映看病便宜了,患者對環境的滿意度達到大幅度提升。

在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基礎上,山西、江蘇、安徽、陜西等6省份已實現了基本藥物在村衛生室全覆蓋,北京、天津、海南、四川、青海在半數以上的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能力的提升離不開機制的健全和政策的完善。為健全基層醫療機構的補償機制,目前,絕大多數地區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一般診療費政策,并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每次10元左右,村衛生室為5元左右,其余通過醫保報銷?;鶎俞t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三)公立醫院改革“破冰”前行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公立醫院改革,落實政府責任,這是醫改啟動十年來最牢固的“冰山”??h級公立醫院改革正是未來一段時間醫改任務的重中之重,是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關鍵一環,是“破冰”的第一步。

二、當前我國醫療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始于2009年的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過各級政府和廣大醫藥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顯進展和成效。其主要標志,一是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初步建立,13億多人口的看病就醫有了基本保障;二是在基層醫療機構破除了“以藥補醫”機制,切斷了醫院收入與藥品銷售的聯系,促進了科學合理用藥;三是財政對醫藥衛生經費投入大幅增長,基層醫療機構的經費保障和服務條件明顯改善,服務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四是公共衛生服務范圍不斷擴大,可及性不斷提高,服務條件明顯改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傳染病的能力明顯增強。這些成績有目共睹,來之不易,應當充分肯定。

同時,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正在進行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還存在許多突出矛盾和問題,與人民群眾的期望還存在不小差距。第一,公立醫院改革進展緩慢,符合公立性質和職能要求的運行機制和績效考核評價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醫院的人員工資和運行經費仍主要依靠服務收費解決,醫患之間仍存在利益沖突。第二,醫療資源配置仍不夠合理,優質資源仍集中在大城市和大醫院,基層醫療機構高素質人才少、服務能力差的狀況還沒有明顯改變。第三,合理的分診制度還沒有建立,群眾患常見病、多發病仍涌入大醫院就診,看病難的問題仍很突出。第四,破除“以藥補醫”的補償機制沒有建立起來,醫院主要依靠增加醫療服務收費彌補減少的收入,創收機制還沒有真正改變。第五,藥品生產和購銷秩序仍比較混亂,藥價虛高、商業賄賂和藥品回扣等問題仍比較突出。第六,社會辦醫仍存在不少障礙,多渠道辦醫的格局尚未形成。

習近平同志指出,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涉及各方面利益的調整,是一個長期、復雜、漸進的過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我們要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人民群眾的呼聲和期待為標準,對近幾年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行實事求是的回顧與總結,肯定取得的成績,分析存在的不足,進一步完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

三、繼續深化醫療改革的重點問題

(一)從國家改革發展全局考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醫藥衛生是社會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是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必須從維護人民健康權益出發,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既著力解決當前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又建立完善基本醫藥衛生制度;既借鑒國際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有益經驗,又著眼于國家財政經濟水平和城鄉居民實際收入水平,不能脫離我國國情,不能超越發展階段,不能盲目照搬發達國家的做法。

(二)全面落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各項目標要求

《決定》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出的各項任務,環環相扣、緊密相連、不可分割,必須同步推進,不能顧此失彼。對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案、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應按照《決定》要求進行補充、完善;對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存在的某些薄弱環節,應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力求突破。

(三)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呼聲與期待

人民群眾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最有發言權。當前,群眾反映最強烈、要求最迫切的突出問題,仍然是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是關系整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效的關鍵,應集中力量、科學論證、全力推進、務求實效。

(四)科學界定政府與市場的責任

醫藥衛生服務千頭萬緒,不能由政府全部包起來,應明確界定政府與市場的責任。一般來說,屬于人民公平享有的醫藥衛生服務,應由政府承擔責任、提供保障,堅持公益性質;屬于高端、特殊的醫藥衛生服務,應由市場提供,實行市場機制。至于哪些屬于公平享有,哪些屬于特殊、高端,應明確作出規定,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擴大公平享有的范圍。過去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沒有明確界定政府與市場的責任,在公立醫療機構過度推行市場機制,出現了盲目追求服務創收和大型化、高端化的傾向,影響了醫藥衛生服務公平和均等化。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應明確公立醫療機構以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為主,由政府承擔責任,堅持社會公益性質。為了提高服務效率,公立醫療機構可以采用一些市場機制和手段,但不能照搬企業改革的做法,不能以贏利為目的,更不能市場化。

(五)堅定深化醫療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當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繼續推進也面臨一些思想觀念和既得利益的障礙,矛盾和困難很多。對此,我們要看到黨中央、國務院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堅強意志,看到人民群眾支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強烈愿望,看到廣大醫藥工作者參與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積極性,堅定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信心和決心,以百折不撓的精神,毫不動搖地將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向前進。

四、繼續深化我國醫療改革的對策

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是另起爐灶,更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在前幾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基礎上,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起承轉合、補充完善,切實解決好突出矛盾和關鍵問題。

(一)加快推進公立醫院體制機制改革

加快公立醫院改革,必須明確是堅持公益性,還是推行市場化。這是公立醫院改革兩種不同的思路,我們應當從國情出發,作出科學的選擇。我國雖然建立了全民醫保制度,但在醫保之外,有很多藥品和醫療項目全部由患者自費。這種情況決定了我們不能將醫療服務完全推向市場?,F在的問題是,我們既要求公立醫院堅持公益性,為群眾公平提供醫療服務;又沒有建立規范的公立醫院經費保障機制,而是由醫院靠創收發放人員工資。這種機制應當改變。一方面,要落實政府責任。政府要為公立醫院撥付必要的經費,規范醫院的收支,抑制醫院的創收沖動;負責制定醫院的各項管理制度,包括績效考核評價制度、醫務人員薪酬分配制度、醫療質量安全制度、各項收費標準制度等;切實加強對公立醫院財務收支和執業行為的監管,及時處理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和損害人民利益的問題;加強醫務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正確引導輿論,表彰忠誠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好人好事,批評損害人民健康的不良行為,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和醫務人員的正面形象,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另一方面,要建立規范的公立醫院經費保障機制。落實政府責任,并不是說由財政承擔公立醫院所需的全部經費,而是要建立規范的公立醫院經費保障機制。具體包括5個方面:一是改變公立醫院的創收機制,由政府科學核定醫院的預算收支,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人員薪酬制度;二是政府確定的醫務人員崗位工資,應由財政預算撥付,保障醫務人員最基本的收入;三是醫務人員的績效工資和醫院運行經費,由醫療保險機構支付的報銷費用解決,激勵醫務人員提供更多、更好的基本醫療服務;四是公立醫院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購置經費,應由政府財政、衛生部門共同核定,落實政府責任;五是對公立醫院來自于群眾自費的醫藥服務收入,應嚴格控制,不能再由醫院自收自支,而應由政府財政、衛生部門統籌用于公立醫院的經費保障和對醫院的獎勵,以扭轉公立醫院熱衷于非基本醫療服務的傾向。其中,建立科學的醫院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和監管機制尤其重要。對完成服務目標好、群眾滿意的醫院,政府應給予適當獎勵;反之,則應適當減少補助。對醫務人員應制定規范、可行的績效考核指標和辦法,實行多勞多得、優勞多得,適當拉開收入檔次,但必須切斷醫務人員收入與服務收費的聯系,不實行任何形式的掛鉤。

(二)全面取消“以藥補醫”,建立科學補償機制

取消“以藥補醫”,是醫藥服務領域的一項重大改革,關鍵是建立科學的補償機制,合理彌補醫院減少的收入。有些地方在改革“以藥補醫”的同時,財政既沒有增加對醫院的經費補貼,也沒有嚴格對醫院收支的監管,單純靠增加醫療服務收費來補償。這種做法只是改變了醫院創收的手段和途徑,醫院仍能依靠醫療服務謀取收入,群眾的醫療費用負擔也難以明顯減輕。有些地方調整醫療收費標準過高、增加醫療收費過多,抵消了改革“以藥補醫”的效果??茖W的補償機制應堅持政府增加補貼為主、適當調整醫療服務收費為輔的原則,并與建立經費保障機制相協調,切實減輕群眾的醫藥費用負擔。

(三)健全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完善分級診療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遍及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網絡,為居民保健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二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提高服務水平;三是按照城鄉一體化和醫院與社區一體化的思路,完善以縣帶鄉、以醫院帶社區的醫療衛生服務機制,實行患者雙向轉診和醫務人員雙向流動制度,使醫院醫生能夠下鄉鎮、進社區服務,鄉鎮和社區醫務人員能夠進醫院培訓進修;四是實行定點、分級診療制度。社區醫生與若干居民簽訂服務契約,成為家庭醫生。社區衛生機構應承擔起“守門人”的職責,居民患病必須先找家庭醫生就診,如需轉診應憑家庭醫生的轉診證明。這是“強基層”的一項根本措施。

(四)大力推進藥品供應體系改革

藥品是關系人民健康的特殊商品,國家應實行特殊的藥物政策和更加嚴格的監管措施。一是嚴格藥品生產企業準入標準,重新進行資格評審,淘汰落后產能,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研發生產能力,保證藥品質量安全;二是規范藥品經營行為,減少流通環節,確定藥品流通費率,嚴禁隨意加價;三是對現有藥品品名和藥品價格進行清理,規范藥品審批和定價標準,努力做到同成分、同質量、同療效的藥品同名,同品名的藥品同價,解決藥價不合理虛高問題;四是改進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辦法,由目前的藥品經營企業投標采購,改為政府按藥品名稱、規格、數量、價格等要素向生產企業招標生產,再委托藥品經營企業集中收購,并附加一定的流通費用后,直接配送到醫療機構。

(五)積極鼓勵社會辦醫,為居民提供多樣化服務

鼓勵社會辦醫,我們講了多年,但實際成效不大,多渠道辦醫的格局尚未形成。原因在于公立醫療機構過多,既擠占社會辦醫的空間,又增加政府支出的壓力。應按照政府與市場的責任劃分,對某些以提供非基本醫療服務為主的公立醫院,有計劃、有步驟地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改制重組。鼓勵社會辦醫,應堅持四點:一是部分公立醫療機構改制的目的是發展壯大醫療服務資源,政府不能有“卸包袱”的思想,不能放松應承擔的辦醫職責。二是部分公立醫療機構改制,不能簡單“一賣了之”,必須科學規劃,做好深入細致的工作,妥善安置好有關人員。三是優先支持社會資本興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嚴格區分營利性與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界限、標準和政策,并嚴格監管,防止以非營利為名行營利之實。四是必須保留相當數量的公立醫療機構,由政府給予必要的保障,為群眾公平提供質優、價廉、安全、有效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J].中國勞動保障,2009,(5).

〔2〕徐進之.中國的醫療體制改革將何去何從[J].中國集體經濟,2010,(3).

〔3〕韓東輝,石曉宇.對當前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現代商業,2010,(20).

〔4〕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華文庫,2013-12.

〔5〕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中華文庫,2012-8.

(責任編輯 姜黎梅)

我國蔬菜生產現狀分析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隨著貧困大學生資助政策的深入,資助貧困大學生與“立德樹人”的聯系日益凸顯?;诖?,文章針對資助貧困大學生的“立德樹人”教育的目的與價值進行了分析,繼而對其現存問題進行了闡述,最后提出了以全員參與促德性涵育、以平等尊重促心理健康、以關懷服務促成長成才等立德樹人式資助的實現策略。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立德樹人;心理健康

現階段,“立德樹人”背景下的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在德性涵育、心理健康以及成長成才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而相關的理論研究也還不夠成熟,所以本文針對資助貧困大學生與“立德樹人”的研究分析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一、資助貧困大學生的“立德樹人”教育

資助貧困大學生與“立德樹人”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對于貧困大學生的資助需要“立德樹人”教育的支持;而“立德樹人”教育的實現,同樣需要對貧困大學生實施針對性的資助。

(一)資助貧困大學生的“立德樹人”教育目標

資助貧困大學生的“立德樹人”教育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對于資助的貧困大學生來說,要樹立起引領社會發展之德,也就是說,貧困大學生不僅要滿足當今社會的需要,而且要有引領社會發展的德行。學校要注重對貧困大學生“人窮志不窮”信念的塑造,從而以貧困大學生的責任的擔當、誠信的堅守來促進社會道德的發展。

其次,要樹立起學生和諧成長的德行。也就是說,要以培養合格的人才為目的,進一步激發學生內心的成長力量,不能局限于知識、技術的傳授。而且對于貧困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問題十分常見。通過人格力量的支撐,學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克服困境的勇氣與能力。最后,還要把所資助的貧困大學生塑造成創新、創造、創業之人。也就是說,資助工作要與創新、創造、創業教育相結合。資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不僅是時代的需求,而且是改變貧困大學生現狀的上升通道,能夠推動貧困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1]。

(二)資助貧困大學生的“立德樹人”教育價值

在資助貧困大學生的過程中,進行“立德樹人”教育,具有很高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立德樹人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國傳統文化認為德行是社會風尚的“引領者”,樹人是指“助益于人,使之成人”。也就是說,加強資助貧困大學生的“立德樹人”教育可以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中德行以及“樹人”的理解,從而推動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其次,立德樹人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傲⒌隆迸c“樹人”的結合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不僅肯定了德性修養的基礎性,而且明確了人才培養的目的,還給予了“人才培養”以總體性的深刻關切。

再次,立德樹人是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的終極價值。貧困大學生資助不僅僅是對教育公平的維護,更體現了對弱勢群體的關懷。無論如何,都要把資助工作落實到貧困學生“成人”的基礎上。也就是說,資助不是目的,只是培養學生立德樹人的一種手段。只有發揮好資助的育人功能,才能更好地推動貧困大學生人格的完善以及全面發展。

二、以“立德樹人”為基礎資助貧困大學生工作的現存問題

隨著“扶貧攻堅戰略”的深入,資助貧困大學生的力度也隨之增強。資助貧困大學生工作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的公平化,激發了貧困學生的進取心,但在立德樹人方面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德性涵育方面來看

從德性涵育方面來看,被資助的貧困大學生的誠信品格、感恩意識以及責任精神等方面還有待提升。

首先,誠信品格。貧困大學生對于誠信理念的學習、掌握以及認知都比較準確、深刻,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仍然存在失信行為。例如,騙取資助資格、揮霍資助費用、惡意拖欠貸款等。

其次,感恩意識。貧困大學生絕大多數都能銘記恩惠,并回饋施恩者,但是缺乏感恩意識的貧困大學生依然存在,有些甚至連感謝的話語都沒有。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貧困大學生感恩意識的缺失。

再次,責任精神。據調查,對于貧困大學生來說,只有9%的貧困生愿意勤工助學,而大多數貧困生希望通過助學金、獎學金等無償資助的方式來獲取資助,從而支撐自己的生活以及學業。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學生不愿承擔責任的心理特點[2]。

(二)從心理健康方面來看

從心理健康方面來看,被資助的貧困大學生在自我認知、情緒情感以及人生態度方面還存在問題。

首先,貧困大學生的自我認知還存在一定的偏差。受經濟條件以及教育資源等方面的限制,貧困大學生的見識、特長以及能力等都相對落后,從而產生強烈的自卑感,甚至把自己隔離起來,回避正常的人際交往。

其次,貧困大學生的情緒情感通常不夠穩定,這是因為貧困大學生大都來自農村。他們通過努力進入大學后往往自尊心強烈,不愿接受他人的憐憫,但現實生活中受到經濟、知識和能力等因素的困擾,再加上城市生活的誘惑,由此產生了挫敗感,而他們的抗挫折能力比較弱,于是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再次,很多貧困大學生的人生態度比較悲觀消極,不能積極面對困境,甚至怨天尤人,缺乏忍耐力與信心。

(三)從成長成才方面來看

從成長成才方面來看,被資助的貧困大學生在創業意向、知識水平、個人品質、生存環境等方面還不夠完善。貧困大學生屬于弱勢群體,就業創業比較困難。貧困大學生的就業率遠遠低于全校平均就業率。而要想通過創業來帶動貧困大學生的就業,貧困生的創業素質還無法滿足當前創業的需求。據調查,絕大多數的貧困大學生都有自身的職業規劃,但基本上都會受到自身能力、特長以及就業形勢等方面的影響,進而導致奮斗目標不明確,創業落實困難,所以畢業后直接創業的貧困大學生很少。而且各個高校對于扶持創業政策法規的講解也比較少,相關的創業指導實踐課程也比較少。貧困大學生合作創業的意識比較強,這與貧困大學生兼職工作的種類繁多有很大的關系,但他們在創業、風險承擔、管理技術等方面的能力還遠遠不夠。

三、“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資助貧困大學生工作中的實現策略

要想解決以“立德樹人”為基礎資助貧困大學生工作的現存問題,促進貧困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就要把“立德樹人”作為資助貧困大學生工作的根本任務,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全員參與促德性涵育

以全員參與促德性涵育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資助貧困大學生工作中實現的重要前提和基礎。通過全員參與來推動貧困大學生德性涵育的完善。首先,各個高校要加強助學機構管理育人職能的發揮,領導小組做好統領,各個部門之間做好配合與協調,從而建立起全面的資助育人工作機制。其次,要加強教師育人功能的發揮。通過課程教學,把課程內容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相結合,從而進行學生品質內涵的培養。再次,要做好相關部門的服務。為貧困大學生打造一體化的服務工作體系,實現精準資助。最后,要加強貧困生的引導,使得貧困生從受助方向自助、助人方轉變,從而增強其誠信、感恩以及責任意識。

(二)以平等尊重促心理健康

以平等尊重促心理健康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資助貧困大學生工作中實現的重要保障?,F階段,有很多高校實施貧困生自訴選舉制,在很大程度上傷害了貧困生的自尊,影響了貧困生的心理健康,違背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而要解決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各高校就要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相關問題進行解決。例如,高校要凸顯出國家政府以及社會的關懷,為貧困大學生提供有溫度的資助,而不是把資助工作看為執行政策。只有這樣,才能推動貧困大學生自我關懷精神的生成,使其更好地融入人際交往中。也就是說,各個高校要以真正關懷貧困大學生為資助工作的出發點,以平等的視角去看待貧困大學生,給予貧困大學生充分的尊重,才能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三)以關懷服務促成長成才

以關懷服務促成長成才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資助貧困大學生工作中實現的核心環節。在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的過程中實施立德樹人教育,不僅需要滿足貧困大學生基本的物質需求,而且要盡力滿足貧困大學生安全、歸屬、自尊、自我實現以及愛的需求。只有提供差異性的資助關懷服務,才能實現精準資助,推動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具體來說,首先,各個高校要加大資助力度,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獎助學金以及勤工助學崗位。其次,給予貧困大學生一定的心理輔導以及職業化建議,從而在推動貧困大學生人格健全的同時,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再次,要加強相關實踐活動的開展,滿足貧困大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提升其自我發展的能力[3]。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實際出發,分析資助貧困大學生的“立德樹人”教育,明確現存問題,與時俱進,采取科學的應對策略,不僅可以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資助貧困大學生工作中的實現,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貧困大學生的健康全面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汪靈波.貧困陷阱視角下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面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10):81-85.

[2]黃維,張茂然,徐微.從保障資助到發展資助:反貧困視角下我國大學生資助制度的困境與改革路徑[J].長沙大學學報,2018,32(04):25-30.

[3]宋光輝,呂曉彬.高校加強志愿服務文化建設對立德樹人教育效果的重要意義——以徐州醫科大學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20):3-5.

我國蔬菜生產現狀分析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

在全球氣候變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農村地區是能源集約消耗的薄弱區域,其經濟、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一直受到制約。沼氣工程作為一種清潔用能方式,在優化用能結構、減少環境污染、節約自然資源、增加農民收入和促進農村經濟轉型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本文選擇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這一沼氣工程建設全國示范縣為案例,針對戶用8m3沼氣池,對施工建設、運營維護和消費利用全生命周期過程中的碳足跡、減排效益、經濟收益和生態價值方面進行核算和評價。結果表明在沼氣池的建設與正常使用年限內,該縣農戶通過替代燃煤、柴薪和秸稈等共可減排CO2約1.24×106t。從戶用沼氣池建設及生產過程的投入產出價值的來看,僅通過節約炊事燃料和沼液沼渣的回收利用就能為每戶節約19 877元,為全縣帶來1.26億余元的總收益。因此,沼氣工程在該地區的建設普及是發展農村低碳經濟、走富農之路的有效措施,可為廣大西部地區新農村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 低碳;沼氣;生態核算;沼氣工程

農村作為中國能源消費的重要區域,其低品位能源結構和低能源供應量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據農業部門測算,我國現階段用作農村生活燃料的秸稈和薪柴熱能轉化率僅15%-20%,同時,農村用能還面臨煤炭和液化石油氣等常規能源供應網點和服務站點分布不足的問題,這就導致農村生活能源較為短缺,間接造成濫砍亂伐和植被破壞。許多地區因此陷入“能源短缺-濫砍亂伐-生態破壞-能源短缺”的惡性循環中。

戶用沼氣系統具有緩解人畜糞便的污染、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優化農村用能結構、改善大氣環境和提高農戶炊事勞動效率等優點。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已經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廣。為了深入評估戶用沼氣系統環境排放的影響,建設低碳型農業系統,有必要對戶用沼氣系統進行生態效益的核算與效果研究。

目前,對沼氣系統生態核算與效益評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從全生命周期角度:Berglund和Brjesson[1]分析瑞士沼氣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的物質能量投入產出,對沼氣建設選址與物料運輸和供水成本及效益產出進行合理度量。張培棟[2]等研究了2004年中國沼氣自生產、消費、處置過程綜合利用情況,并對國家尺度的沼氣建設生態經濟效益、生態潛力進行了總體評估。陳佳瀾[3]以湖墩山牧場大型沼氣池綜合利用工程作為案例,基于生命周期評價能源供應系統的環境減排效益,并對其生態養殖業經濟價值給予評估。在沼氣使用階段的排放效益分析方面,鄧舟[4]等對4種主要生物沼氣處理方式的碳足跡進行比較分析,得出能量的回收和沼氣提純工藝是實現碳減排效益的最有效方式。蘇明山等[5]構建了沼氣利用CO2排放量及其減排成本核算的方法,并將該方法用于某沼氣站的案例研究中。從經濟收益和循環經濟角度,張嘉強[6]選擇四川、陜西、廣西三省進行農戶調查,研究沼氣建設的經濟收益與農戶安裝沼氣意愿,提出西部地區農村沼氣建設的補貼政策對策和推廣建議。吳明濤[7]基于循環經濟考慮,沿生態鏈條對農業種植養殖和沼氣資源綜合效益進行綜合論證。Chen等[8]對中國農村地區戶用沼氣發展的優劣勢進行分析,指出增加政府補貼和利用清潔生產機制是解決農村循環經濟的主要突破點,也是影響戶用沼氣在中國推廣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

本文對沼氣農業生態系統進行生態核算,綜合測度區域戶用沼氣生態模式的可持續性,并選擇中國沼氣工程示范縣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作為案例區進行實證研究。通過對當地實際調查、走訪與統計資料整理分析,針對典型戶用沼氣池,進行基于生命周期的碳足跡核算,總體分析沼氣利用的溫室氣體減排效益、農戶直接經濟效益和社會綜合生態效益,揭示沼氣建設對地區生態、經濟、社會平衡有效發展可持續農業的促進能力,為其他地區沼氣工程建設提供一定參考。

1 案例區域介紹

恭城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恭城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國土總面積2 149 km2,人口29萬。上世紀80年代初,由于當地居民為解決燃料需求大量砍伐木材,導致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農村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制約。為實現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1984年起,該地區將沼氣池建設與扶貧攻堅相結合,持續實施“沼氣扶貧”工程。自1985年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恭城縣通過以沼氣為紐帶,以養豬為龍頭,以果業為重點,把養殖業和種植業緊緊扭在一起,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構建了“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據恭城縣能源部門統計,截止2009年底該縣境內農村戶用沼氣池總量6.36萬座,入戶率89%以上,省柴節能灶6.11萬戶,普及率達91.6%。

2 沼氣農業系統核算邊界和生命周期過程

2.1 核算單元與邊界的確定

目前,恭城縣戶用沼氣池標準為8 m3,平均使用壽命至少為15 年,本研究按照最佳使用期限,即前10 年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由于當地屬于桂北地區,年平均氣溫高于沼氣常溫發酵區的最低溫度10 ℃,因此全年均能產沼氣??鄢荒陜纱未蟪隽系臅r間,按每年11個月使用期進行考慮,根據實際調研和統計資料的綜合整理分析來看,平均每口沼氣池每年產沼氣約400 m3,可解決3-5口之家一年80%以上的生活燃料及家用生活照明的需求,根據恭城縣“養殖-沼氣-種植”模式的實際流程及核算方法需要,將沼氣農業生態系統的核算單元分解為以下三階段:

(1)沼氣池建設階段:包括沼氣池的建筑施工、輸氣管道與設備的安裝;

(2)沼氣池運行及管理階段:包括沼氣發酵原料的獲取、發酵產氣、沼氣輸出及沼液沼渣的處理、沼氣池的常規管理與維護;

(3)綜合利用階段:包括沼氣、沼渣、沼液在農戶、養殖場、農田、果園等地的應用。

圖1為恭城縣“養殖-沼氣-種植”模式的系統邊界以及核算單元分解示意圖。

在研究過程中對沼氣系統作了如下假設和簡化:在沼氣發酵原料的獲取階段,由于生物質沒有被還田以及豬糞沒有被用作肥料,應考慮其等效肥力的環境影響。但因為沼氣發酵產生的沼液沼渣可用作肥料,又會減少化肥的使用量,所以本研究假設沼液沼渣的等效肥力與原料正好相同。由于沼氣產生過程為厭氧發酵過程,系統是密封、隔絕空氣的,所以不考慮沼氣發酵期間的污染物排放。沼氣池被拆除,大多是因建筑規劃等原因,本研究暫不考慮這一環節的環境影響與排放。

2.2 生命周期關鍵因素和影響因子

2.2.1 沼氣池建設過程

恭城縣沼氣建設模式主要為農村戶用型沼氣模式。該模式是指農戶將廁所、豬圈、沼氣池和果菜結合在一起。沼氣池上種植季節蔬菜和水果,池旁建豬舍和廁所,人和禽畜糞便在沼氣池發酵,產生的沼氣作為家庭燃料,沼液和沼渣作為果樹、蔬菜等的肥料。沼氣池的建設是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推薦的先進池形進行配置,包括廚房、廁所的改建,豬圈和果園的配套設計與建設等。該過程涉及物質、資金和人力等多方面投入,如土地、水泥、粗砂、細沙、卵石、鋼筋、涂料、實心磚、塑料薄膜、管道、灶、燈、壓力計、技術、勞動、伙食和能耗等。同時,目前農村的主要建池材料有磚、水泥、卵石、沙子等,并在選用材料時根據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優先堅持就地取材、減少運輸、降低成本。在分析上述過程的基礎上,對8 m3標準的沼氣池建設過程各投入項列于表1。

2.2.2 生產及維護過程

沼氣池是“豬-沼-果”生態農業模式的核心。保證沼氣池正常的運轉和維護是“豬-沼-果”生態農業模式

產生效益的先決條件。沼氣生產受進料量和多種環境因子的影響,特別是厭氧環境、適宜溫度與pH值范圍。為滿足沼氣細菌的新陳代謝和農時季節施肥的需要,必須對發酵原料進行不斷更新,以解決農業生產的用肥。使用秸稈進行沼氣發酵的沼氣池,根據季節用肥需要,每年大換料1-2次。除定期大換料之外,平日需對沼氣發酵原料進行小出料和小進料,用以滿足沼氣菌生活所必須的原料和正常的新陳代謝。根據上述原則及恭城縣的實踐情況,對恭城縣內戶用8 m3標準沼氣池生產和維護過程的原料投入進行統計。通常小出料和小進料在5-10天達到發酵原料的3%-5%,按照產1 m3沼氣須干料3-4 kg,及秸稈含水率為10%進行衡量。小進料量與產氣滿足下列關系式:

平均每天進料量=每天產氣量(L)第公斤干物質產氣量(L)×23(1)

因此,生產維護過程的投入產出情況總結列于表2。

2.2.3 沼氣的消費與利用過程

恭城縣沼氣的利用情況概括在表3中。對恭城縣戶用沼氣池沼氣炊事、沼氣發電照明和沼液沼渣綜合消費與利用的詳細情況總結如下:

(1)沼氣炊事:這是恭城縣沼氣利用的最主要途徑。全縣境內6.36萬座戶用沼氣池已經能夠基本滿足戶主的日常炊事需要。按照沼氣熱值20 930 kJ/ m3,年產氣300天,沼氣爐熱效率60%,替代燃料柴薪13 814 kJ/ kg,傳統柴灶綜合熱效率19%,蜂窩煤熱取值16 747.2 kJ/ kg,煤爐熱效率35%,石油液化氣熱值20 934 kJ/ m3,石油液化氣爐

熱效率為60%來衡量,一個8 m3沼氣池全年產生的有效熱量,相當于為戶用沼氣池家庭每年節約替代燃料柴薪2 153 kg,或替代蜂窩煤1 378塊,或替代石油液化氣450 m3。

(2)沼氣照明:戶用沼氣池能夠滿足一般家庭的照明用電。據調查顯示,農村普通家庭有兩盞15W照明燈通過沼氣發電提供,每天平均使用4 h,則每年為每戶家庭節約電能約為45度。

(3)沼渣沼液的利用:一個8 m3沼氣池一年能為農戶提供約25噸左右的農家肥。大量研究和實踐證明施用沼液沼渣中含有大量腐植酸類物質,這是改良土壤的關鍵因素。施用沼渣的果園有機物與氮磷含量均有所增加,同時保水保肥能力增強。同時,沼液沼渣的使用,對節約農用化肥和增加水稻、果樹的產量,以及提供養豬養魚飼料等有重要的經濟效益。

3 恭城縣沼氣農業系統綜合效益核算

3.1 基于生命周期的碳足跡核算

鑒于碳足跡在生命周期評估中的局限及不確定性,本文為提高分析結果的準確性,綜合現有碳排放計算方法進行研究。本文以不進行沼氣建設活動為基準參考條件,針對恭城縣戶用8 m3沼氣池,考慮建設原料投入碳排放、人力投入碳排放、沼氣池運行維護階段碳排和沼氣沼液沼渣利用的碳排放,進行全生命周期的沼氣池建設與利用碳足跡評估;在確定各個工藝邊界及排放源的基礎上,計算每項的能量損耗(電力、熱量、燃料等);再將能量損耗乘以相應的潛勢因子(GWP) (GWPCO2=1),轉換為二氧化碳當量表示的排放量,即得到每項的碳排放量;最后將各項加和,得到系統總碳排放量。

具體計算過程考慮以下因素:

水泥:根據IPCC編制的《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2006)》,生產1 t的水泥熟料,其CO2的排放因子缺省值為0.86;

鋼筋:以2006年為例,我國噸鋼CO2排放量約為2 400 kg; 運輸:以普通小貨車正常出行為例,1.5 t小型貨車每公里耗油為0.11 kg CO2計。根據實地調研與評估,每戶建設沼氣運輸建材5車次,20 km每次計,每年沼氣池運行期間,沼液沼渣換料清理2次,每次運輸約2 km,每戶每次1車,平日清除不需機動車運輸;

泄漏:由于沼氣的主要成分為CH4為50%-70%,CO2為30%-40%,還有少量CO,H2S,O2,N2等氣體。按每年每戶平均泄漏1%的保守估計,每戶每年泄漏4.5 m3沼氣。折算成碳足跡約為8.9 kgCO2/年。

由表4可以計算得到:在戶用8 m3沼氣池自建設起至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中,沼氣燃燒的CO2排放量最大,約5.3 t,占全生命周期總排放的84%以上;其次是建設過程物料投入涉及的CO2排放,約900 kg,占全生命排放的約14%;而沼氣泄漏、沼液沼渣及清理物運輸的CO2排放僅占全生命周期總排放量的2%以下。

3.2 溫室氣體減排效益

根據現有研究結果[9-12]和中國農村能源消費結構與效率,考慮恭城縣以沼氣利用為核心的農村能源消費系統的特點,對溫室氣體減排效益核算方法與范圍總結如下:

(1)沼氣燃燒的CO2排放量計算

CBC=BC×0.020 9×15.3×4412=11.72BC(2)

其中CBC:燃燒沼氣的CO2排放量,單位為t;

BC:為沼氣的消耗量,單位為104m3;

0.020 9:熱值,單位為TJ/104m3;

15.3:碳排放系數,單位為t/TJ;

(2)生物質燃燒的CO2排放量的計算

CW=W×45%×87%×4412=1.436W(3)

CS=S×40%×85%×4412=1.247S(4)

其中CW、CS為燃燒薪柴、秸稈的CO2排放量,單位為t;W、S分別是薪柴和秸稈的消耗量;45%為含柴薪碳系數;87%為柴薪碳氧化率;40%為秸稈含碳系數;85%為秸稈碳氧化率。

(3)煤炭燃燒的CO2、SO2排放量計算

CC=C×0.020 9×24.26×80%×4412=1.487C(5)

SC=C×16×84%÷1 000=0.013 4C(6)

其中CC和SC為民用煤的CO2、SO2排放量,單位為t;C為民用煤的消耗量,單位為t;0.020 9為熱值,單位為TJ/t;24.26為碳排放系數,單位為t/TJ;80%為氧化率;16為SO2排放系數;84%為煤炭平均含硫量。

核算結果顯示:恭城縣戶用8 m3沼氣池的年生產沼氣能力約為450 m3。根據我國南方農村地區用能結構分配來看,相當于替代燃煤700 kg,替代薪柴相當于2 700 m3的林地年積蓄量,同時減少秸稈的直接燃燒約1 500 kg。按照我國林地年蓄積量90 m3/ ha,平均木材密度1.54 kg/ m3來保守估算,對戶用沼氣池碳排放核算情況統計(表5)。

由表5可以看出,恭城縣戶用8 m3標準的沼氣池,在正常利用的情況下,年產沼氣450 m3,由沼氣燃燒產生的CO2排放為0.53 t,而因沼氣燃燒所替代的燃煤和柴薪的消耗所直接較少的CO2排放分別為1.04 t和0.47 t。同時沼氣生產的原材料秸稈因參與發酵過程而非直接燃燒所減少的CO2排放量為1.87 t。此外,每戶通過節省燃煤減少的SO2排放量每年為9.38千克。綜上可以看出,沼氣池在使用過程中,通過替代燃煤、柴薪和秸稈的直接燃燒,每年每戶能夠減少CO2排放2.82 t,減少SO2排放9.38 kg。按照全縣總體情況來看,6.36萬戶沼氣池,全年通過利用沼氣進行炊事、照明可為全縣減少CO2排放17.9萬t,減少SO2排放596.6 t。

3.3 經濟效益

恭城縣農戶在使用沼氣池的過程中,通過沼氣炊事、照明,沼液沼渣的綜合利用,可以替代燃煤、柴薪等減少燃料的消費,節約外來用電,利用沼液浸種和施肥增加農業產量,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同時使用沼渣養豬也可以節約大量用于購買豬飼料的經濟投入。根據恭城縣“養殖-沼氣-種植”模式的實際生產利用狀況,對標準8 m3戶用沼氣池及全縣整體沼氣利用經濟效益進行的核算,結果見表6。

恭城縣戶用沼氣利用經濟收益主要來自燃煤替代、柴薪替代、沼氣發電、沼液浸種、沼液施肥增產、替代飼料、農藥和化肥等8個方面(見表6)。其中,節約購買化肥可以為每戶每年約節省1 000元,是經濟收益最高的部分,約占總收益的50.3%。其次是節約購買燃煤和農藥,分別為家庭每年節約700元和200元。就總體而言,因戶用沼氣的使用,為恭城縣每戶家庭帶來直接經濟收益2 117.7元,帶動恭城縣沼氣用戶整體增收及節約的總經濟收益約1.35億元。

3.4 生態效益

沼氣利用可有效保護森林免遭砍伐和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據統計2004年中國沼氣供熱替代薪柴1 253.3×104 t,相當于保護了167.1×104 ha.森林免遭砍伐[2]。按照該生態效益,并根據恭城縣境內戶用沼氣池總量6.36萬座,年均正常使用率為90%的保守估計,目前恭城縣每年的沼氣利用可替代柴薪20 148.7 t,相當于保護了2 686.1 ha森林免遭砍伐,直接節約木材量241 775.1 m3。這也是恭城縣自森林覆蓋率從1987年的47%上升到目前77%的最直接原因。按照森林每生產1 m3木材可吸收183 t二氧化碳計算,恭城縣通過沼氣利用節約柴薪而產生的碳匯效益,每年可吸收高達442.4萬t的二氧化碳。以國際京都市場交易二氧化碳平均價格5.5美元/t計算[13-14],每年恭城縣沼氣利用而間接創造的潛在碳匯價值高達243.8萬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1 600萬元。因此,戶用沼氣池建設是與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相結合的,國家給予一定稅收優惠政策和財政補貼,鼓勵農民積極興建沼氣池,減少對山林的砍伐,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對于整個國家的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有十分顯著的生態效益。

其次,日常清理的沼液沼渣作為農田有機肥,除了含有大量的氮磷鉀基本營養元素,還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生物活性物質,是一種養分含量全面,速效養分豐富,肥效長久的有機肥[15]。長期施用沼液沼渣,不僅能改善土壤結構,還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和防凍性,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化肥和農藥施用量,降低化學物質對農產品和土壤的污染。

第三,沼氣池建設一般與改圈、改廚、改廁同時進行,人畜糞便入池發酵,消滅了蚊蠅孳生場所,切斷了病原體的傳播途徑,因此有效改善了農村環境衛生狀況,提高農村的生活環境[16] 。

戶用沼氣池建設與周邊環境治理相結合,對城市和地區形象的完善有重要影響,在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改善區域投資環境的基礎上,能夠帶動整個城鎮和農村區域的整體發展。

4 生態核算結果分析

4.1 溫室氣體排放解析

根據對沼氣農業生態系統溫室氣體減排效益核算以及基于10年生命周期的碳足跡核算結果,對恭城縣沼氣建設而言,溫室氣體主要是CO2,其排放產生的影響如表7所示。

4.2 基于投入產出的社會經濟環境效益

根據當地實際建設規范、經濟條件、生產能力等綜合社會因素,對恭城縣8 m3沼氣池建設過程投入的生產原料組成及成本以及沼氣使用后帶來的經濟收益統計,結果見表8。

由上表可以看出,恭城縣全縣沼氣池僅正常運行10年直接純經濟凈收益為126 418萬元,是建池投入8 268的約15倍。在不改變勞動力結構和產業結構的條件下,可以直接實現農民增收。以全縣6.36萬戶沼氣農戶,在不考慮政府補貼的情況下,每戶沼氣用戶因建設并使用沼氣的直接凈盈利約19 877元。因此,沼氣作為基礎生活設施建設,在改善農村生活質量、保護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的同時,可以為增加農民非農業收入做出巨大貢獻。

5 結論建議

本研究綜合衡量恭城縣戶用沼氣基于生態學考慮的投入產出效益、經濟社會價值及項目開展以來的綜合實施效果,能夠為回答區域戶用沼氣生態模式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問題,可為指導技術工作的開展及在更大區域范圍內的推廣和實施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學考量依據。同時,為其他地區有效指導沼氣工程順利開展,優化沼氣建設及普及過程的資金、物料和人力投入,改善使用過程的生態破壞和

低效運行模式,為建設低碳型農業系統和戶用沼氣生態模式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合理的理論指導。主要結論有以下幾方面:

(1)發展以沼氣為紐帶的農村可再生能源建設,符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經濟模式,能夠清潔高效的利用能源,減少對非可再生資源的耗竭性使用,有力的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所以說,發展沼氣產業就是發展農村低碳經濟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2)沼氣的建設使用維護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除建設投入外,其他的人力財力投入甚微,既解放了農村勞動力實現農村用能供給的需要,又可以通過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為農民家庭減少開支,提高農村生活水平,促進單一農業模式向生態農業轉型。因此,在適宜條件下推廣沼氣建設與普及為中國農業、農村和農民通往富余之路提供一條捷徑。

(3)沼氣的利用,改變農村過去因生產生活方式落后引起的臟亂差的環境,把農村“三廢”(秸稈、糞便、垃圾)變成“三料”(燃料、飼料、肥料),得到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全面改善??梢哉f,沼氣是農村實現生活、生產和生態和諧發展的良好途徑。

(編輯:王愛萍)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Berglund M, Brjesson P. Assessment of Energy Performance in the Lifecycle of Biogas Production [J]. Biomass and Bioenergy, 2006, 30: 254-266.

[2]張培棟,楊艷麗,李新榮. 中國沼氣綜合利用潛力[J]. 中國沼氣, 2007,25(5):32-35.[Zhang Peidong, Yang Yanli, Li Xinrong. Status Quo and Potentiality of Bioga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in China [J]. China Biogas, 2007, 25(5):32-35.]

[3]陳佳瀾.大中型沼氣綜合利用系統生命周期評價[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9.[Chen Jialan.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Large and Medium Scale Biogas Plant [D]. Beiji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9.]

[4]鄧舟,耿欣,張麗穎,等. 沼氣利用方式的碳足跡分析[J]. 環境衛生工程,2010,18(5):23-26.[Deng Zhou, Di Xin, Zhang Liying, et al. Analysis of Carbon Footprint in Biogas Utilization Technologies [J].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Engineering, 2010,18(5):23-26.]

[5]蘇明山,何建坤,顧數華.大中型沼氣工程的CO2減排和減排成本的估計方法[J].中國沼氣,2002,20(1):26-28.[Su Mingshan, He Jiankun, Gu Shuhua. Approach to Estimate CO2 Reduction and Increment Cost for Large Biogas Systems [J]. 2002, 20(1) :26-28.]

[6]張嘉強.西部戶用沼氣發展現狀及潛力評估[J].農業技術經濟,2008,(5):103-109.[Zhang Jiaqiang. Westen Household Bioga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otential Evaluation[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08, (5):103-109.]

[7]吳明濤.基于沼氣資源開發的西部農村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探討[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09.[Wu Mingtao. Research of Western Country Recycle Economic Developing Pattern Based on Biogas Resource Exploitation [D]. Chengdu: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9.]

[8]Chen Y, Yang G, Sweeney S, et al. Household Biogas Use in Rural China: A Study of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 [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0, 14(1): 545-549.

[9]孫建衛,趙榮欽,黃賢金,等. 1995-2005年中國碳排放核算及其因素分解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2010,25(8):1284-1295. [Sun Jianwei, Zhao Rongqin, Huang Xianjin, et al. Research on Carbon Emission Estimation and Factor Decomposition of China from 1995-2005[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0, 25(8),1284-1295.]

[10]齊玉春, 董云社. 中國能源領域溫室氣體排放現狀及減排對策研究[J]. 地理科學,2004,24(5) : 528-534. [Qi Yuchun, Dong Yunshe.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es from Energy Field and Mitigation Counter Measures in China [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4, 24(5):528-534]

[11]趙榮欽,黃賢金,鐘太洋.中國不同產業空間的碳排放強度與碳足跡分析[J].地理學報,2010,65(9):1048-1057. [Zhao Rongqin, Huang Xianjin, Zhong Taiyang. Research on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and Carbon Footprint of Different Industrial Spaces in China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65(9):1048-1057.]

[12]趙榮欽,黃賢金.基于能源消費的江蘇省土地利用碳排放與碳足跡[J].地理研究,2010,29(9):1639-1650.[Zhao Rongqin, Huang Xianjin. Carbon Emission and Carbon Footprint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Based on Energy Consump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0,29(9):1639-1650.]

[13]何英,張小全,劉云仙.中國森林碳匯交易市場現狀與潛力[J].林業科學,2007,43(7):106-111.[He Ying, Zhang Xiaoquan, Liu Yunxian. Present Status and Potentiality of Forest Carbon Trade Market in China [J].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7,43(7):106-111.]

[14]武曙紅,宋維明.自愿林業碳市場對CDM林業碳市場的影響[J].林業科學,2010,46(2):141-147.[Wu Shuhong, Song Weiming. Effect of the Voluntary Carbon Sequestration Market on the Compliance Carbon Sequestration Market Under CDM [J].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10,46(2):141-147.]

[15]顏衛衛.戶用沼氣恭城對農村生態系統的影響[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8.[Yan Weiwei. The effect to rural ecosystem by household biogas in Gongcheng Country [D].Wuhan: Centr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8.]

[16]藺桂芬.沼氣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和意義[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31(5):99-100.[Lin Guifen. The Function and Meaning of Bioga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J].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2010,31(5):99-100.]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 Accounting for LowCarbon Biogas Project 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Gongcheng, Guangxi

DAI Jing CHEN Bin QI Jing

(State Key Joint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School of Environ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I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 and rapid urbanization, the economicsocialecolog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has been constrained due to its blind role of energy intensive consumption. Biogas project provides a suitable clean energy consuming pattern, which has predominant advantages in optimizing energyusing structure, reduc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serving natural resources,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promoting rur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etc.The biogas demonstration project of Gongcheng YaoAutonomous County of Guangxi is chosen as a study case. In this paper, we evaluate the carbon footprint,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 economic benefit and ecological value in the life cyc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peration maintenance and output consumption of an 8 m3 biogas tan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stitution of coal, firewood, and straw can lead to a CO2 emission reduction of 1.24 million tons. With a viewpoint of inputoutput value analysis from biogas’s construction to production process, each household can save 19,877 Yuan(RMB) through biogas consumption instead of fossil fuel and recycling of the wastes, which can bring 126 million Yuan(RMB) of total earnings for Gongcheng Country. Therefore, the biogas project is considered as an effective measure in promoting low carbon economy in rural areas and enriching the peasants for Gongcheng Country. Meanwhile, the direct economicenvironmentalecological effects of Gongcheng’s biogas project could be worthy of popularizing.

Key word low carbon; biogas; ecological accounting; biogas project

收稿日期:2011-11-12

作者簡介:戴婧,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低碳經濟分析與生態系統評價。

通訊作者:陳彬,教授,博導,主要研究方向為生態核算與管理。

基金項目:世界銀行貸款中國新農村生態家園富民工程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點項目(編號:2009AA06A419);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編號:NCET-09-0226)。

我國蔬菜生產現狀分析論文范文第6篇

資源的浪費與枯竭,環境的破化和惡化,使得資源環境問題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最大困惑。為了更深刻地認識資源環境問題,尋求更好的破解資源環境難題的途徑,就必須首先認識資源環境問題。

我國能源資源總量雖然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淡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積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45種主要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近幾年,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對煤電油運和重要資源的需求量明顯增加,價格大幅度上漲,一些重要能源資源對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我國重要能源資源短缺對經濟發展的制約進一步加劇。今后,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推進,能源資源需求總量還會增加,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約束矛盾將長期存在。節約能源資源,大力促進能源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是緩解能源資源約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以煤為主,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煙塵排放量均占其排放總量的80-90%。目前我國環境形勢嚴峻的狀況仍然沒有改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經超過環境承載能力,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許多城市空氣污染嚴重。生態破壞呈加劇之勢,水土流失量大面廣,草原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大力節約能源資源,減輕能源資源消費增長給生態環境保護帶來的巨大壓力,關系到國家民族的生存與發展。

經濟全球化為我國廣泛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創造了條件,但面臨的競爭也更加激烈。節約能源資源,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從源頭上減少污染,使企業生產過程和產品的原料成分、能效、回收、廢棄和處置等都能夠符合環境標準,關系到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和外貿可持續發展。

過去20年間,中國因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造成的損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環境污染引發的沖突達5.1萬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礦物質和有機物污染而出現富營養化;在監測的197條河流中,半數受到硝酸氨、過錳酸鹽和石油的嚴重污染;在監測的287個大中城市中,只有的空氣質量達到環境保護部的標準上述環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業地區密集人群為中心生態危機的。實際上,那些“遠在深山”的生態退化更加危險。環境污染了,國土還在,還有修復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態破壞則很難修復,如消失的物種不能“死而復生”,損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濕地難以再現生機等等。中國生態危機主要表現在: (1)生態系統全面退化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國自然生態系統都處在不同程度的退化過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產力由上世紀60年代的300公斤/畝下降到100公斤/畝以下;地下鼠量由過去的8~10增至30只/公頃;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國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每年200萬公頃的速度遞增。紅樹林由歷史上最大面積25萬公頃,下降到目前不足1.5萬公頃。 (2)水土流失急劇中國水蝕、風蝕和凍融面積達356萬平方公里;全國沙化土地174萬平方公里,涉及全國30個省(區、市)。黃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億噸;長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億噸。隨土壤流失的還有各種營養元素,僅黃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N、P、K三種元素總量約4000萬噸,超出了2003年全國的化肥需求量(3990萬噸)。 (3)瀕危物種增加聯合國《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列出的740種世界性瀕危物種中,中國占189種。中國瀕?;驖u危高等植物4000~5000種,占中國高等植物總數的15~20%。棲息地環境改變、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種瀕?;驕缃^的重要原因。由于三峽工程實施和環境污染,長江上已難尋

覓白鰭豚的蹤跡,科學家承認該物種已功能性滅絕。 (4)天然濕地大量消失在北方,河北省過去50年來濕地消失了90%,即便僥幸存留的濕地,八成以上也變成了污水排泄場所;陜西關中一帶30多個縣,幾十年來消失上萬個“澇池”(池塘)。在南方,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水域面積從最高4000平方公里減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干旱、半干旱區濕地狀況更不容樂觀:內蒙古阿拉善盟,由于上游地區過度開發黑河水,進入綠洲的水量由9億立方米減少到目前的不足2億立方米,致使東西居延海干枯,數百處湖泊消失。濕地被譽“地球之腎”,“腎”萎縮大大降低了其調節氣候、調蓄洪水、凈化水體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旱澇災害。 (5)人工林樹種單一幾十年來,大量發展人工純林的傳統不但未有改觀,反而愈演愈烈。以楊樹為例,原來的“南方杉家浜,北方楊家將”,現已發展成了“東西南北中,全是楊家兵”。如今,楊樹已經南下江南,接近了南嶺。整個大西北、華北平原,甚至江南一些地區,也以楊樹為主。高密度、單一樹種的人工純林對國土生態貽害無窮,單一樹種形成的種群實質上是一種生物多樣性極端下降的“綠色荒漠”。 (6)農業生態系統退化危及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基礎?,F代農業過分強調技術,用地而忽視養地。“化學化”盡管帶來了產量的快速提高,但土地出現退化,食品安全受到沖擊。大化肥、大農藥、除草劑、激素、添加劑、農膜,甚至反季節種植、轉基因技術濫用,使得土壤板結、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下降、病蟲害加劇、產量下降。中國生態危機現狀還包括生物入侵、全球變暖、海洋生產力下降等等。政府要像重視環境污染控制那樣高度警惕生態危機帶來的隱患,動員全社會的力量解決這個難題,還中國一個真正的藍天。只有生態退化遏制了,環境才能夠從根本上得以改善。近年來中國政府加大力投入巨資保護生態環境,取得了明顯效果,但是生態環境總體上惡化的趨勢還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還應該在如下幾個方面加強。

1、進一步加強恢復生態系統工程。停止砍伐森林、全民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退木還草、恢復濕地、禁捕禁獵、治理工業污染、生活污水實現全處理,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是同等重要

2、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全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社會各界對生態保護的意識及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深入人心,是生態保護工作的必備群眾基礎。

上一篇:探討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論文范文下一篇:情境教學法的政治教學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