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我國高職英語學習研究論文范文

2024-03-12

我國高職英語學習研究論文范文第1篇

一、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

由于我國高職院校的招生對象大多都是來自技校、普通高中或者職業高中的畢業生, 學生的總體英語基礎都較差。而學校對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 在教學的過程中又存在一些問題, 導致學生的英語水平較低, 嚴重阻礙了高職院校英語教育的發展。因此, 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就必須解決當前的英語教學所面臨的問題。下面就對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

(一) 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

近年來,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社會對英語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 我國高職院校開始大規模的擴大招生資源, 大多都是來自普通高中畢業生或初中畢業生, 還有的一部分是來自技?;蚵殬I高中等, 這些生源整體水平都較低。因此, 生源來源的差異造成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 有的甚至認為在高職院校來學習, 就是為了學習專業知識, 對于學習沒有太大的興趣, 由于他們的英語基礎較差, 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 在課堂上聽不懂老師所講授的內容, 大大降低了他們對學習英語的熱情, 使他們失去學習英語的動力, 也不愿意開口說英語, 不參加任何有關英語教學的活動。

(二) 缺乏合理的英語教材

目前高職院校所使用的教材版本有很多種, 大多數學校所選用的教材都是參照普通高校的教材標準, 內容設置都比較全面, 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綜合能力。但是由于每個院校設置的專業不同, 學校的生源來源也不同, 高職院校所選用的英語教材內容繁多, 既沒有突出院校的專業性, 也沒有考慮到院校學生的特點及師資力量。在教學的過程中, 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 高職院校所選用的英語教材內容難度較大, 直接影響英語教學效果, 因此, 沒有一套合理的英語教材, 大大的降低了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質量。

(三) 傳統的教學模式單一

受中國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 仍舊采用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 在課堂上老師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 以教師為中心, 忽視了以學生為主體。整節課都是靠老師講授教材上的內容, 盡管老師分析的很詳細, 解釋的很清楚, 但是這種教學方式, 使學生變得很被動, 無法專心致志的坐在那50分鐘聽老師講課。因此, 這種重理論輕實踐、重講授輕互動的教學模式, 減低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限制了學生語言溝通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無法實現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 學生只會將學習英語當做一種任務和沉重的負擔, 導致學生一提到學習英語就會緊張, 從而產生一種排斥的心理, 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降低了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質量。

(四) 高職院校師資力量薄弱

隨著高職院校的日益擴招, 學校生源逐年增長, 導致專職英語教師任務繁重及師資力量薄弱。由于我國高職英語教學方面還處于初級階段, 當前的英語教師沒有參加過專門教學培訓就參加了這樣超負荷的工作量, 導致教學質量逐漸下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是為了培養實用性的高級人才, 來滿足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因此, 我國高職英語教師不僅要應有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 還要具備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 才能夠培養出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然而,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師資配備不協調, 教師自身素質水平較低, 又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交流學習、去進修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進而導致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效果不佳。除此之外, 還有很多院校外聘一些學歷層次較低的教師, 這些外聘教師對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不是十分的了解, 同時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也不是十分的熟悉, 因此, 他們的教學質量也得不到的保證。

二、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改革措施

高職院校是為了社會培養出實用性的高級人才, 文中通過對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 都將制約著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發展, 同時也造成了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困難。因此, 為了培養出高素質的專業技能人才, 來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針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 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 提高高職英語教學的質量。

(一) 精選英語教材豐富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學的綱領性材料, 教材選擇的是否合理, 對教學質量的產生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所選用的英語教材, 都是參照普通高校的教材標準, 但是由于高職院校不同專業的不用特點, 傳統的英語教材內容單一, 凸顯不出高職院校的專業性與特殊性, 削弱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嚴重影響高職英語教學質量。因此, 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 精選合理的英語教材,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 應根據專業內容, 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豐富教學內容, 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 在教學的過程中, 大部分學生對學習英語都缺乏興趣, 所以針對這一情況, 教師應該對課程設置進行改革, 不僅要提高英語基礎知識, 還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及社會的實際需求。

(二) 重視英語教學的地位

由于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來源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都較差, 所以, 高職院校給英語教學的定位較低, 只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就可以了, 導致部分教師認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整體英語水平較低, 在教學的過程中, 只要按照要求完成教學任務就行了, 降低了高職英語教學質量。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 英語教學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職院校必須重視英語教學地位, 認識到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同時也要加強英語教師對英語教學的重視, 在實踐教學中, 出來提高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外, 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英語技能, 針對學生的差異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 因材施教, 挖掘學生的潛力,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

(三) 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提升不了學生的英語水平, 而且還會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 在教學的過程中, 教師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時代的發展及現代科技的不斷改革, 多媒體技術在已經應用到高校課堂中來。教師應當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 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可視圖片及視頻, 讓英語教學變得直觀生動, 使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感受學習英語的美妙, 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 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和興趣, 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 強化師資力量

近年來, 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不斷擴招, 造成我國英語教師師資不足, 同時每個英語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 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進修, 導致我國高職英語教師師資力量薄弱。師資力量的薄弱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因此, 我國高職院校應當適當的引進具有高素質的專職教師, 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 還要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 才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高職院校應當定期的組織英語教師進行培訓, 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 強化師資力量, 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英語, 從而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 促進我國高職英語教育持續發展。

摘要:英語作為國際上通用的語言, 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英語教學。我國高職院校作為高級技能人才輸出的場所, 英語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及新課程改革的深入, 社會對實用性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 這對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 我國高職英語專業的教學存在許多問題, 嚴重影響了英語教學的教育質量。因此, 為了提高我國高職院校英語專業的教育質量, 文中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 提出有效的改革策略, 促進我國高職英語教育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學,現狀,措施

參考文獻

[1] 顧瑛.對高職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現狀分析和思考:以健雄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 2011 (1) .

[2] 燕靜君.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 2008 (2) .

[3] 雷兵, 張江梅.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現狀分析及改革探究[J].昆明冶金高等??茖W院學報, 2009 (6) :75-80.

我國高職英語學習研究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這個知識服務于社會發展的環境背景下,經濟全球化、科技創新,使社會對會計專業需求不斷擴大,同時對人才職業技能日益提高。針對這一現象,全國各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提升,不斷完善和優化教學模式,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會計作為一門專業性和可操作性極強的學科,其教學質量的提升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鑒于此,文章主要針對我國高職會計教育教學進行了相關淺析。

[關鍵詞]高職;會計教育;教學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271

1我國高職會計教育教學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11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

縱觀目前的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現狀,我們不難發現,高職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部分明顯缺乏實用性,教育部門和教育者在對相關的課程進行布置的過程中,沒有充分地對市場進行全面的調研,這就使得其很難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而且很多高職會計專業的課程時長設計也不夠科學,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得到有效的革新,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部分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缺乏前瞻性,過多的理論教學掩蓋了相關教學的補給,缺乏實踐性,其嚴重地忽略了高職院校本身的職業教育特點。但與此同時,作為新生代的學生,他們具有一些新時代特有的特征,比如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熟悉計算機操作,善于通過網絡搜集、整理、發布信息等。[1]高職院??梢猿浞掷脤W生的這種特征,開展新的教學模式,以適應社會的發展。

12教學內容不夠健全和完整

在實際的社會發展進程中,我們不難發現,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各行各業的發展規則和制度也在不斷地創新和調整。如果高職院校的教育要想有效地保證質量,那么就需要對其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方法以及教學的模式給予不斷的完善和優化。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不明確,內容枯燥乏味,課程設置不合理,并且無法給予學生足夠的實踐能力培訓。而且相應的教材創新性也不夠強,各種會計材料都具有較大的相似性,出現了同質性問題,而且還有一些教材的內容存在明顯的錯誤知識點。

13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不合理

在高職會計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影響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依舊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其僅僅是采用對學生進行提問或者進行課后練習題的方式來強化教學內容的掌握。這樣也使得課堂教學成為了學生對于相關的會計知識掌握的唯一途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不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嚴重地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面臨著較大的教學任務和授課壓力,為此,其在授課的過程中,為了提高授課效率,而很少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給予創新,并且從業教師多與實際會計工作脫節多年,自身知識系統更新也相對滯后,可提供的案例范圍有限,能夠采用的案例也相對比較簡單。

2完善和提升我國會計教育教學的研究策略

21革新傳統的教學理念

高職院校要想充分地保證教學的效果和教學的質量,那么首先應該對其相關的教學理念進行革新,應該充分地對會計的教學特點進行合理的分析。眾所周知,高職會計教育主要是為了使其能夠在畢業后的工作中能夠很快地適應工作環境,能夠有效地將實踐與理論進行有效的結合,針對企業的崗位需求培養出具有實踐操作能力的專業技術型人才。而不能夠將會計教育的教學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僅僅在理論和概念上,對其進行培養。最后,我們還應該意識到,高職會計教學的教學應該能夠跟上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步伐,加強對教學理念的現代化建設,從而積極地引導學生在教學中自主創新。[2]

22加強對高職會計課程的合理設置

我們在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能夠首先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工作,能夠充分地掌握社會的需求,將其作為課程設置的主要基礎,然后在此基礎上,再對其課程進行科學和合理化的設置。高職院校在針對課程設置的過程中,應該參考社會企事業單位對于會計的實際工作需要的知識技能要求,并且有針對性地對課程進行合理的調整和優化。除此之外,高職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也要能夠添加一些人文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從而實現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全方位培養。

23對傳統的教育方法給予創新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應該對傳統的教學方式給予突破,避免“滿堂灌”教學和“填鴨式”教學,我們可以結合教育的發展情況,將一些新的教學法引入和應用,例如: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實訓教學法等。通過這樣的方法,教師能夠更好地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們將實踐與理論進行更為有效的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和思考。而且,在這樣的案例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能夠便于提出一些有技術性的問題,更能夠幫助學生對相關的問題規律進行總結,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相應的技能。通過項目教學法的應用,教師能夠讓學生在實際的模擬操作中,更好地完善教學任務,使學生對整個工作的操作流程有一個更為全面的掌握,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

24加強實訓教學

首先,應該合理地安排實訓任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各個專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長都會有一定的限制,為了有效地強化實訓教學的作用,需要對實訓教學的任務進行合理的安排,可以在每學期的期末安排一些基礎會計的實訓課,循序漸進,為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提供便利的條件。其次,還要針對這種實訓教學,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因為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實訓教學僅僅是流于形式,教學質量偏低,這樣不僅影響教學進度,還浪費了教學資源。再次,還要加強對相應的實訓設備和教材的完善和優化,保證實訓教材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還可以應用一些先進的設備來對相關的工作環境進行方針,完善軟硬件設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最后,有條件的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贏得有效的實習機會。

25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建設力度

我們要想保證高職會計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首先,我們就應該充分地加強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建設力度。相關的教師一定要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能夠充分地做到將實踐與理論進行有效的結合。與此同時,學校還應該定期地對相關的會計專業的教師進行培訓,加大對教師內外實務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重視力度。

26加強對各種先進設備的應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實際的高職會計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靈活地應用一些多媒體設備,通過這些豐富的圖片、視頻以及音樂形式,將相關的教學內容給予有效的展現,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完善教學效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助交流。

3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的高職會計教學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果的提升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為此,相關的人員在實際的研究和踐行過程中,應該加強對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優化和完善,從而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現代化的建設進程,促進我國會計教育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鄒玲莉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以高職會計教育為例[J].現代經濟信息,2016-06-25.

[2]趙菁,黨永龍構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度人才培養模式路徑[J].科技創新導報,2016,36:210-211

我國高職英語學習研究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普及落實終身教育理念的大背景下,充分認識到高職體育教育對于終身體育的重要意義,分析高職體育教學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從終身體育視角探討高職體育教學的改革路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關鍵詞:終身教育;高職院校;體育教學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加之近些年來全國各地重要體育賽事的成功舉辦,大眾普遍認識到體育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體育健身的理念已經逐漸深入人心。而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體育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實現全民終身體育意識的普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擔負著打好學生身體基礎、培養學生樹立終身意識的重要責任。

本文以終身體育思想為視角,試圖通過總結現階段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現狀,進而探索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舉措,實現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上的培養,從而推動終身體育思想在全社會的普及和落實。

二、什么是終身體育?

終身體育的概念最早是從60年代開始提出,保爾·朗格朗說過:“必須拋棄那種認為體育只是在一生的一個短暫的時期內進行的觀點”?!皯敻玫厥贵w育和整個終身教育結合起來,把它從單純的肌肉作用、從它與文化隔離的狀態中解放出來,把它與智力的、道德的、藝術的、社交的和公民的生活等更緊密地結合起來?!焙喍灾?,終身體育就是指人在一生的時間內都有接受體育教育和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并將體育當作是自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在校期間培養出高職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對其畢業之后步入社會的工作、生活、社交等都會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對于健康體質的保持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三、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

近些年來,高職院校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了一批批是制造業應用型人才,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在體育教育方面,很多高職院校都提出了體育教育與社會教育聯系起來,要求學生在進過體育學習之后,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以及獨立自主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但不可否認的是,高職院校對學生的終身體育教育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這幾個方面:

第一,教學目標不明確。一些高職院校仍然偏重于學生的文化課以及職業技能教學,將成績和職業需求作為唯一指標,對于體育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教學規劃和課程設置上不明確、不科學。教學內容也多是從考試層面出發,這就導致了學生興趣缺乏、喪失主動性,上體育課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考完之后技術技能也隨之消失。這樣的學生很難在課后自主參加體育運動,更不用說畢業之后堅持進行體育運動了。

第二,教學條件滯后。受到辦學條件的限制,一些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場地、器材、師資等方面難以達到現階段的要求,教學內容無法按照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要求實施,可能會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

第三,教師能力有限。相較于本科院校來說,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受教育程度不高,同時由于長期處在封閉的教學環境下,教學觀念難以得到更新和進步。很多教師還是認為體育課教會學生幾項運動技能就可以,只要學生通過考試這門課的教學目的就算達到了,對于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習慣,以及對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理念等并沒有進一步的認識。

四、終身體育觀融入高職體育教育的路徑探討

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是高職體育教學的基本理念,也是教學的基本目標,要將這個理念貫徹在體育教學的全過程。同時,學校體育也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客觀聯系,只有把握這種內在聯系的實質,才能使得兩者得到有機融合與和諧發展。

(一)樹立正確科學的體育觀

生命在于運動,體育是全社會共同的語言,運動是保持健康體魄的重要途徑。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而這也是體育的根本目的——保持身體、精神、社交等各方面處于一個良好的狀態。學生在校學習時,尚有老師引領、督促著進行體育運動,而一旦走入社會,沒有了考試的壓力,很有可能便懈怠,因此樹立一個科學的體育觀是十分重要的。體育運動不是跑跑跳跳的小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它貫穿在人的整個一生中,堅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終身教育的精神,才可以使身心保持在一個健康、良性的狀態。

(二)培育學生體育精神,重視體育文化的傳遞

終身教育觀的內涵很豐富,既然為“終身”,必然有足以支撐學生長足發展、終身受益的東西,體育精神正是這樣的存在。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技能,更要引導學生在體育競技、運動中領悟學習到堅忍不拔、不畏艱險、勇攀高峰的體育精神。這將成為學生的寶貴精神財富,使其在面對學習、工作中出現的困難時,能夠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的精神風貌,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奮斗,實現個人價值

和夢想。

(三)以生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高職體育教學中要通過創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的運動需要,關注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情感體驗,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課堂,更進一步享受到體育的快樂,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起大家對于體育運動的熱愛,也才能夠使終身體育的理念得以真正得到落實。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不論是對于學生個體、還是整個社會的良性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在具體方法上,要樹立正確科學的體育觀;培育學生體育精神,重視體育文化的傳遞。

參考文獻:

[1]李華.基于終身體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太極拳教學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3(26).

[2]王彥慶.論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終身體育教育[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3(S1).

[3]于洋,沙登閣.試論高職體育教育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J].才智,2013(04).

[4]張宏波,陳雪峰.終身體育觀下高職體育創新教學模式的探討[J].遼寧高職學報,2014(3).

我國高職英語學習研究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酒店行業對專業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在迅速的增加,高職院校對于酒店管理人培的模式正在向著專業化、國際化方向發展。本文通過對當前高職院校酒店管理人培模式和洛桑模式的對比,從而獲得高職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模式的啟發和經驗,以促進學校專業建設和學生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酒店管理洛桑模式實踐

經濟全球化發展愈演愈烈,酒店行業的發展也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關注,世界上第一所以培養專業酒店管理人才的學校是早期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它給現代酒店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有效的管理經驗,促進酒店行業的高速發展。

1.我國高職院校酒店管理與洛桑模式的對比

洛桑模式已經被世界所公認為一種先進的酒店人才培養模式,我國高職院校酒店管理人培模式模式與其相比,二者的差異主要體現如下:

1.1課程設置不同

我國高職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的教學課程設置一直沿用了早期的教學模式,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主,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忽略實踐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酒店管理知識,失去主體地位,使得學生缺乏對酒店管理的真正理解,失去學習興趣。而洛桑模式教學的課程設置為理論、實踐和語言三部分。洛桑模式教學中的理論課程主要是對學生酒店管理知識的傳授,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實踐課程是將課堂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練習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對酒店各個崗位有充分的理解;語言課程是主要是鍛煉學生的酒店語言運用情況,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提升語言溝通能力。

1.2實踐時間和方式上的差異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酒店管理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實習安排很少,主要集中在就學的最后一年。其他時間均以課堂教學為主,人培模式顯得較為單一。另外,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學習對學生各方面的要求沒有嚴格按照規定執行,在實踐過程中,酒店管理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升,因而達不到教學中實習的真正目的。洛桑模式教學過程中,學生不管是入學前、入學中和入學后,都會安排相應的實踐練習,在實習過程中不斷地提升學生的酒店管理和經營能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真正達到培養高水平的酒店管理人才的教學目的。

1.3教學師資的不同

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師基本是通過應試教育,畢業后通過考試的形式被高職院校應聘而來的,在酒店管理方面缺少真正實踐的經驗,對酒店行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不了解,在教學方面不能幫助學生真正的提升酒店管理的綜合能力。洛桑模式對教師有嚴格的要求,教師必須在學校和酒店之間來回的循環。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的教師都要豐富的酒店從業經驗和教學經驗,對酒店的發展情況、經營模式已經未來的發展趨勢都有一定的了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保障洛桑模式教學的先進性。

1.4 教學資源的差異

我國酒店行業起步較晚,現有教學資源無法有效的進行教學,從而無法真正為學生未來在酒店行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的教學樓是多功能大樓,包括圖書館、酒店大堂、宴會廳等,非常專業的體現酒店管理的模式,學生可以感受高水平酒店管理帶來的效果,能夠更好地滿足酒店行業對管理人才的需求。

2.洛桑模式對我國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人培模式的借鑒

我國高職院校想要更好的培養酒店管理人才,需要借鑒洛桑模式教學的先進教學經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改革創新教學模式

現代化建設中,高職院校在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的課堂方面,要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模式,學習洛桑模式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扎實基礎知識的同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面提升學生酒店管理的綜合能力。在實踐過程中,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提升酒店管理各方面的綜合能力。與此同時,在實踐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能力,開闊思維,不局限于眼前的酒店經營模式和運作形式,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踐運用,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實踐實習過程中,真正了解酒店行業發展的歷史、目前面臨的形勢和未來的發展趨勢。

2.2提升教學師資力量

高職院校要注重教師的酒店管理方面的實踐能力,鼓勵教師到酒店中去體驗和實踐,注重教師質量的審核,從而提升教學師資力量。在教學實踐中,吸取洛桑模式教學的優秀經驗,增強教師素質修養,以更好的促進學生酒店管理能力的綜合提升。在日常實踐上提升學生的酒店管理能力,從而影響學生未來在酒店行業的發展。高職院校不斷提升教學師資力量,促進教師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和敬業奉獻精神,提升職業道德修養,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酒店管理綜合能力。

2.3不斷豐富教學資源

我國高職院校要注重教學設備的更新和教學資源的不斷豐富,給學生和教師提供有效的教學環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和創新的精神,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踐運用,在日常實踐上提升學生的酒店管理能力,從而影響學生未來在酒店行業的發展。另外,高職院校要特別注重學生的實習經驗的增強,為學生尋求更多的實習機會,與此同時,在校外修建實習基地,是學校的酒店管理人培真正形成規模,培養出真正符合現代酒店需求的高級酒店經營管理人才。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高職院校在進行酒店管理人培的時候,要注重教學形式的改革和創新,借鑒洛桑模式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真正的提高我國高職院校酒店管理人培教學的質量,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酒店管理人才,促進我國酒店行業的長遠發展,從而更好的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劉伏英.“洛桑模式”對我國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05,08:78-80.

[2]韓芳.高等職業學校酒店管理專業培養模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

[3]牛阮霞,佟立洲,李青.酒店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探究——基于洛桑模式的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2:143.

[4]梁瑜.基于就業崗位群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2013.

我國高職英語學習研究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高職院校是典型的多元利益相關者共治單位,文章從高職院校利益相關者的內涵界定和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理論與內涵分析入手,梳理高職院校治理理論與治理文化、內部治理頂層設計與管理運行機制等方面的完善與改革思路,對高職院校利益相關者及高職院校內部政治領導權、行政管理權、決策權、學術權以及構建現代職業教育的利益相關者多元內部治理結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利益相關者;治理結構

作者簡介:母中旭(1970-),男,四川蒼溪人,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組織人事部部長,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職業院校人事管理、職業院?;鶎狱h組織建設、電子信息與計算機應用技術。

基金項目: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委托重點研究課題“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高職院校治理結構研究”(編號:GZY13A01),主持人:周紅;四川省教育廳立項資助課題“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多方投入辦學機制研究與探索”(編號:15SB0431),主持人:母中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秶医逃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要從完善治理結構、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三個方面加強現代大學制度建設。教育部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高職院校要加強治理結構改革,構建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等各方合作辦學,跨部門、跨地區、跨領域、跨專業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形成多方參與、共同建設、多元評價的高職院校運行機制??梢娂涌熘卫斫Y構改革已成為高職院校普遍面臨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我國絕大部分高職院校都是從中專獨立或合并升格的,內部權力配置、機構設立以及內部治理結構和管理模式與機制等方面基本沿襲普通本科高校模式,還未形成與其職業性和教育性雙重辦學特性相匹配的內部治理結構和管理運行制度。高職院校是典型的多元利益相關者共治單位,如何加強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和利益相關者理論研究,對高職院校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權責配置進行制度設計,在改革中不斷厘清高職院校內部政治領導權、行政管理權、決策權、學術權以及多元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職責權限,對于構建現代職業教育的利益相關者多元內部治理結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高職院校利益相關者內涵界定

斯坦福研究所在1963年提出了“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的概念,學者弗里曼認為,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能夠影響組織目標實現,或者被組織目標實現的過程所影響的任何個人和群體[1]。高職院校利益相關者是指既受高職院校發展影響,又影響高職院校發展的群體、個人或組織。不同學者對高職院校利益相關者有不同的表述,美國學者羅索夫斯基認為,大學相關者不僅包括教師,還包括學生、校友、捐贈者、政府、公眾、社區等與學校有利害關系的群體或個人。張燚認為,高校利益相關者包括內部利益相關者(如教師、學生、行政管理、后勤人員等)和外部利益相關者(如用人單位、家長、社會公眾、政府有關部門、中學、校友、相關高校、合作單位、媒體、社區等)[2]。李福華依據利益相關者與大學的密切程度,把大學利益相關者分為四個層次,即核心利益相關者(包括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重要利益相關者(包括校友和財政撥款者)、間接利益相關者(包括與學校有契約關系的當事人,如科研經費提供者、產學研合作者、貸款提供者等)和邊緣利益相關者(包括當地社區和社會公眾等)[3]。國內學者們都有一個共同觀點,高職院校的責任就是要維護和滿足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也就是應當把利益相關者納入高職院校共治管理范疇,這將是高職院校理論創新與治理結構改革的趨勢和要求。

羅索夫斯認為高校與利益相關者的相互關系是:教師是通過教學和研究影響大學及其利益相關者;行政主管是大學運行的組織者、協調者和服務者,他們控制著高校的發展;高校如果沒有學生,學術成就終會枯萎;校友和捐贈者在學校主要政策上影響很大;科研經費提供者的直接對象是學校的科研人員,學校的發展與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密切相關[4];高校通過自身發展促進社會發展進步,保護社會公眾的利益,影響社區公眾生活的多個方面[5]。從全國10所高職高專院校341份調查數據分析可以看出,高職院校的中心工作是人才培養,在眾多利益相關者中,與中心工作最為緊密、影響力最大的利益相關者是教師和學生,就高職院校與學生、教師、行政主管等主要利益相關者的關系而言,最大化地滿足學生的價值需求和期望,提高學生的滿意度和學習熱情,是實現高職院??沙掷m發展的基礎,建立與教師之間的良好關系能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和科研水平;政府通過制定有利于高校發展的政策,影響和促進高職院校發展。

二、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的內涵梳理

高職院校治理是作為高等院校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的“高校管理”不同,更強調高職教育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權責劃分,也更為注重權力運行中的監督與制約關系,不僅包含自上而下的管理,而且更強調方方面面的“共治”。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作為高等職業教育治理的載體,構建權力運行科學、組織架構合理的治理結構是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實現高職教育善治的基礎[6]。高職院校內部治理可理解為高職院校內部管理方式、制度和機制等的總稱。

對于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的內涵,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周衍安認為,高職治理結構包含內部治理結構和外部治理結構兩方面,外部治理結構是高職院校舉辦者對其辦學者的日常管理活動和辦學績效進行監督與控制的一系列的制度體系,內部治理結構是內部不同利益群體、高職院校與社會之間的影響力配置[7]。董仁忠認為,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是指在辦學權與所有權相分離的基礎上,關于高職院校內部的組織結構設置、權力配置以及各方利益相關者之間權責關系的制度安排[8]。曹雪明認為,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是其內部權力關系結構的集合[9]。陳根壽、劉濤認為,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是實現高職院校有效治理的一套完善的組織架構和權力運行準則,不僅包含保障高職院校辦學和管理活動的正式制度,也包含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的組織文化[10]。林春明認為,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是指決策權、執行權以及監督權在高職院校內部的各項分配[11]。從上述觀點不難看出,對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的內涵界定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和說法,但大家一致認同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就是學校內部權力在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分配與協調這一結論。

根據高職院校治理運行機制和治理對象的不同,高職院校治理結構分為內部治理結構和外部治理結構。其中,外部治理結構是指主要指高職院校與政府、社會和其它高職院校之間的關系,表現為高職院校的辦學體制、投資體制和管理體制等;內部治理結構是指高職院校內部利益相關者權責分配與權力關系和內部制度設計,即一所高職院校內部的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改革,就是要通過對高職院校內部利益相關者進行科學的權責分配以及制度優化設計,進一步明確高職院校內部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權責范圍和關系,尋求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最大公約數”,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辦學效益,實現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的公平與效率。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內部權力主要分為管理權與監督權(或參與管理權)兩個方面。其中,管理權主要是指以高職院校黨委為代表的政治權、以校長為主導的行政權和以專家、教授為核心的學術權構成;監督權(或參與管理權)主要指全體教職員工、學生、合作辦學者在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和學校章程制度的基礎上,直接或間接參與高職院校的內部管理、對辦學者的管理行為進行合法監督的一種權力。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由政治權、行政權、學術權、監督權四大權力共同構筑而成,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改革就是在教師、學生、行政管理、后勤人員等內部利益相關者之間對政治權、行政權、學術權、監督權進行科學分配,實現內部權力的合理運行。

三、高職院校利益相關者多元內部治理結構的思考

完善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提升院校治理能力是深化高等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舉措,對于激發高職院校辦學活力,加強內涵建設,提升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強化高職院校治理文化與治理理念

高職院校治理與管理是兩個截然不同卻又相互關聯的概念,不同時期、不同規模、不同制度環境下的高職院校,治理和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高職院校管理始于治理之先,治理是高職院校發展到一定階段為提高管理效益的產物,也就是說有高職院校必要有管理,但不一定要有治理,高職院校發展的初級階段首先要搞好管理,到了一定規模、管理相對成熟階段則首先要搞好治理。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從傳統追求增長的速度轉到追求質量的“新常態”,我國絕大部分高職院校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取得了較快進步,特別是辦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運行模式與市場的結合日趨密切,我國高職教育發展步入了“新階段”。在這一階段,高職教育呈現以下特征:一是高職教育發展的改革取向、模式選擇、政策措施等方面的理論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壓力增大;二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亟需重大突破,促進高職教育科學發展的有效路徑需要重大創新;三是需進一步完善高職教育頂層制度設計;四是高職院校急需從“規模擴張”轉向“內涵質量提升”,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主要內容是以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改革為中心,以課程建設、教材建設為抓手,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支撐,以教育信息化、國際化為手段。高職院校如何適應“新常態”下的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如何把握新常態、新階段下高職教育的特征,提高認識,強化內部治理理念,開展內部治理結構研究,培育具有高職院校發展特色的內部治理文化,發揮高職院校文化對于利益主體的凝聚、導向、激勵、調適等功能,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學術的文化氛圍,推進高職院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構建高職院校良性的辦學生態。

(二)加強內部治理頂層設計

高職教育治理的核心是建立現代高職院校章程[12]。高職院校章程是反映高職教育特點的現代大學頂層制度設計,也是完善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的關鍵要素[13]。作為規范高職院校辦學、管理和運行的總綱領,章程可以理解為高職院校的內部“憲法”[14]。高職院校治理結構改革必須充分保障高職院校利益相關者權益,必須從完善高職院校的內部治理結構入手,加強章程建設。章程建設必須遵循合法、民主原則,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特色,彰顯章程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結合高職院校的辦學實際和內外部發展要求,科學分配內部治理結構和各利益相關者的權、責、利的邊界,保障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政治權、行政權、學術權、監督權的合理運行,構建利益相關者多元內部治理結構體系,但從全國10所高職高專院校341份調查數據分析來看,有55.6%的教師認為所在學校章程沒有起到實際作用,這也凸現出高職院校章程建設仍存在諸多問題。因此,高職院校的章程建設必須充分征求院校各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從學校內部頂層制度設計出發,著力厘清高職院校內部政治權、行政權、學術權、監督權四大權力的范圍與邊界。章程建設過程中必須明確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強化學術自治權在高職院校內部治理中的地位、作用及運行機制,理順行政權與學術權之間的關系,確保專家教授學術自治。第二,明確師生的權利義務及訴求,打通師生參與高職院校治理通道,保障師生對學校重大管理工作的參與和監管,彰顯師生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的主體地位。第三,科學分配黨委、行政、學術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會等在高職院校治理中的職責權限,實現政治權力、行政權力、學術權力、民主權力之間的職責清晰和分權制衡,建立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學術自治、師生民主參與和監督的內部治理結構[15]。第四,科學界定高職院校與政府、企業等外部主體之間的關系,強化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協調處理好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等市場主體之間的關系,深化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提升行業企業等市場主體在高職院校治理中的參與度。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內部權力結構體系普遍沿用政府行政管理模式,這種嚴重的行政化治理制度黨政不分、行政機構臃腫、效率低下、行政對學術過度干預,不僅抑制了內部多方利益主體的參與,也在一定程度上將外部市場力量排除在高等職業院校治理之外。眾所周知,高職院校與社會行業、企業以及產業發展的聯系緊密直接,高職教育的發展也需社會多方主體力量參與。但從全國10所高職高專院校341份調查數據分析來看,有70%的教師認為,作為重要外部利益相關者的行業企業參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度較低。因此,要不斷深化高職院校內部權力結構改革,切實打破以行政為主導的內部封閉式治理結構。我國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改革應充分借鑒國外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走開放治理之路,在強化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基礎上,積極構建一套由行業、企業、社會非政府組織團體、專家學者、教師、學生、家長以及校友等各方利益相關者廣泛參與的開放式多元治理結構體系,尤其要強化行業企業的參與。高職院校在推進內部治理結構改革中,首先要加快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辦學相關政策、法規和制度,倡導企業積極參與人才培養和學校治理。其次要提升行業指導能力,政府加快完善行業指導規章和政策,并通過委托授權、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鼓勵行業參與高職院校治理。第三,制定高職院校、行業、企業、社會組織、科研機構、教師、學生等共同組建治理共同體的支持政策,積極構建利益相關者多元主體內部治理結構體系。

(三)優化內部治理運行機制

高職院校內部組織機構和職能往往相互交叉,我國高職院校組織結構普遍沿用傳統的辦學模式進行設置,學校內部機構存在臃腫、龐雜,部門設置過多過細,通過全國10所高職高專院校341份調查數據分析,有25.8%的教師認為學校以行政為中心,作為最重要的內部利益相關者的學生和教師主體被邊緣化,有65.6%的教師認為應進一步強化教代會和學代會的作用,有29.6%的教師認為應突出學術自由,有29.7%的教師認為應引入第三方監督機構加強人才培養質量監督。因此,在進行高職院校內部治理運行機制改革過程中,要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建立精減高效的內部管理運行組織機構。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強調行政權力架構的學術規律性,按照精簡高效和集中優質資源辦學的原則,對學校內部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等各項常規管理事務進行整合,突破傳統的垂直管理模式,按扁平化的組織模式來設置內部管理運行組織機構。二是簡政放權下移管理,集中整合優質資源完善院系二級管理體系建設。集中整合優質資源,全面推行院系二級管理,轉變管理職能,下移管理重心,簡政放權、適度分權,最大限度地調動基層管理機構的積極性和創造性[16]。三是要加強內部管理制度建設,協調處理好各利益相關主體之間權力關系。要制定好制定校長辦公會、黨委會和學術委員會、職代會等議事規則,修訂和完善高職院校管理制度,準確定位高職院校黨政機構、學術委員會、教育教學委員會、教師、學生等各方主體的職能邊界,不斷強化各個主體的責任,理順學校內部組織機構的關系,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機制和運行保障制度。四是強化對高職院校內部權力的監督與制約。在高職院校內部治理中,建立“決策——執行——監督”的內部治理閉環機制[17],推進科學治理、民主治理、依法治理體系建設。在決策環節,建立由專家教授或專業化組織為主導的咨詢論證機制、行業企業等外部利益相關主體參與決策機制和廣大師生參與的民主決策機制。在執行環節,黨委對學校的重大決策執行進行監督和把控。在監督環節,逐步建立由專業第三方組織所主導的評價機制,對于學校各項重大決策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與考核,探索成立由政府代表、行業企業代表、社會專家學者、教師學生代表、學生家長代表等主要利益相關主體組成的高職院校監督機構,負責對高職院校管理工作和各項事務的監督評價。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高職院校改革的推進,利益相關者與學校之間的互動關系也越來越緊密,利益相關者對學校的影響越來越強,關注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和權利,加強利益相關者管理,改善高職院校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互動關系是高職院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路徑。國內職業教育問題專家開始關注高職院校與利益相關者的互動關系及其組織創新問題,并作了大量研究,但仍存在諸多問題:一是大部分研究只關注到了主要利益相關者,但缺乏對高職院校利益相關者的整體和系統研究;二是對各類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和期望進行實地調查分析較少,對高職院校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互動關系研究不夠深入;三是從宏觀角度對高校利益相關者研究較多,但從微觀角度對高職院校利益相關者內部治理研究較少;四是綜合應用管理與組織理論(如利益相關者理論、社會資本理論等),深入研究高職院校利益相關者協同發展的組織模式及其運行機制極少[18]。

高職教育治理結構是構建高職教育的血脈和靈魂,是新常態下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精神脊梁。在新常態下高職院校推動職業教育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拓展職業教育研究領域,抓好新常態下高職院校內部治理能力的各項工作,探索提升職業教育新常態下高職院校內部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徑,推動高職教育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Freeman, R.E. 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Pitman Publishing,1984.

[2]張燚,張銳.高校利益相關者管理:一個研究框架[J].科技管理研究,2006(3):129-131.

[3]李福華.利益相關者理論與大學管理體制創新[J].教育研究,2007(7):36-39.

[4]享利·羅索夫斯基.美國校園文化——學生、教授、管理[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56-83.

[5]李福華.利益相關者視野中大學的責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7(1):50-53.

[6]楊進,劉立新,李進.治理理論視域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治理結構的構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36):5.

[7]周衍安.公辦高職院校內部治理探析[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102.

[8]董仁忠.高職院校治理結構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1(7):36.

[9]曹雪明.關于高等職業院校治理結構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6):88.

[10]陳壽根,劉濤.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的制度設計[J].教育發展研究,2012(17):59.

[11]林春明.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現狀與改革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5(34):9.

[12]翟帆.職業院校治理:規范與活力如何兩全[N].中國教育報,2016-01-05.

[13]雷世平,姜群英.高職院校治理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職教通訊,2015(22):2.

[14][15]趙曉妮.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的內涵、實踐迷思及變革趨向[J].教育與職業,2016(12):13-15.

[16]周萍,宋建軍.高職院校優化內部治理結構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76.

[17]白維.完善職業院校治理結構提升治理能力[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163.

[18]張燚,張銳,高偉.高校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研究現狀及趨勢[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9(6):26.

責任編輯 宋慶梅

我國高職英語學習研究論文范文第6篇

高職教育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體系, 基于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卓著, 給學生的就業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極大的緩解了當前緊張的就業形勢。但是從高職教育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來看, 普遍存在著管理模式落后、經費發放混亂、設備設施不足等諸多問題, 嚴重削弱了高職教育效果, 不利于人才培養計劃的開展。

為了轉變這一現狀, 高職院校應大力推行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優化革新, 致力于為高職教育的長效發展提供方方面面的支持和保障, 從而確保高職院校社會職能的完美展現。

二、高職教育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 管理體制問題

要想準確把握高職教育管理體制的問題, 就要分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進行探析。首先, 從宏觀方面來看, 負責管理我國高職院校的部門較多, 管理職責往往會發生交叉和遺漏, 部門之間各自為政, 缺乏溝通, 很難真正的協同起來。與此同時, 高職院校管理體制的形式和內容多種多樣,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難度。

其次, 從微觀方面來看, 管理制度不夠健全, 最為突出的就是人力資源的配置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 對教職工的激勵不夠, 無法調動他們的工作熱情。而經費投入力度的不足直接導致了科研工作效率低下, 成果不佳, 教學設施陳舊落后, 使得高職教育陷入困境。

(二) 運行機制問題

其一, 大多數高職院校都生搬硬套普通高校的辦學模式, 反而忽視了自身的辦學特點, 大大降低了高職院校的市場競爭力, 高職院校的生存日益艱難。其二, 我國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的保障機制尚未建立健全, 企業的合作積極性較差, 只有很少一部分高職院校能夠跟企業保持長期合作, 這一局面亟待得到打破。

其三, 高職院校在資金和資源方面都沒有明顯的優勢, 教學設施長期得不到更新, 給教師提供的薪資待遇也不高, 難以與普通高校相抗衡, 高職院校無法吸引和留住人才, 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三、創新我國高職教育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必要性

近年來, 我國高職教育逐漸從精英化過渡到大眾化, 越來越多的學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高職院校的招生門檻越來越低, 學生素質參差不齊, 這對高職院校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高職院校墨守陳規, 固步自封, 將會失去先機, 進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面臨淘汰的命運。相對的, 通過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創新, 確保高職院校能夠始終保有蓬勃的市場競爭力, 那么高職院校的發展前景必然會愈發的廣闊和光明??梢哉f, 高職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創新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是高職院校長遠健康發展的有力舉措, 值得相關單位和部門給予高度的重視, 切實做好高職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創新工作, 以便給高職教育的發展增添助力。

四、高職教育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創新路徑

(一) 加大宏觀協調力度

在以往的高職教育管理體制中行政干預一直占據主導地位, 這就造成了多頭管理現象屢見不鮮, 管理相對混亂, 因而限制了高職院校的發展腳步?,F如今高職教育處于改革的浪潮中, 傳統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用, 地方政府也要適時地轉變態度, 盡可能的減少行政干預, 從宏觀方面進行調控, 以便于給高職院校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只有政府、主管部門和高職院校都能明確各自職責, 真正攜起手來, 共同為人才培養而服務, 才能有效推進人才培養工作的順利開展, 給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高職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的價值也能夠最大化的體現出來。具體而言, 政府起到的是政策引導和宏觀調控的作用, 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高職院校的監督, 高職院校則要處理好與政府、主管部門、企業的關系, 多管齊下, 方能取得卓越的效果。

(二) 加強政策支持

為了保證高職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創新的有效落實, 必須要充分認識到政府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以及高職教育發展現狀, 出臺地方性法規, 為那些與高職院校長期合作的企業提供貼息貸款、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 將企業的合作積極性最大程度的調動起來, 創建企業和高職院校的雙贏局面, 推動地方經濟發展進程。除此之外, 高職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經費的支持, 地方政府要強化對高職院校經費申請的審批, 加大經費劃撥力度, 還可以廣泛吸收社會資源, 對其進行合理配置, 以緩解高職教育經費不足的問題, 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 促使高職教育獲得長效的發展。

(三) 打造辦學品牌

增強高職院校內部管理力度, 打造良好的辦學品牌, 就可以通過改革評價機制達到目的。比方說, 高職院校創建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教學、教研與水平, 以此給國家供給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實用性人才提供保障。同時還可以改革學術管理模式, 例如合理處理行政、學術兩者之間的關系, 權衡行政與學術, 明確兩者的分工與協作機制, 進行行政管理的同時達到學術資源的科學配置, 確保學術權擁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 有效調動師生從事科研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最后也就是突顯特色品牌。高職院校應堅持特色辦學, 以品牌立校, 有效結合自身優勢和市場需求, 提升專業的獨特性, 也就需要堅持以特色求生存、謀發展以及獲效益。實施名院名師品牌工程, 增強高職院校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以此才能給高職院校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四) 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

建立科學完善的規章制度是高職院校響應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的第一步, 能夠給高職院校的經營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指導依據, 嚴格控制教學和管理質量, 助力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首先, 高職院校要從我國國情和市場機制著手, 建立與之相符的辦學制度, 彰顯高職院校的獨特風格, 吸引更多的學生前來就讀, 這是制度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次, 高職院校要改進教師薪資制度, 給教師提供豐厚的福利待遇和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以留住人才, 減少人才的流失。最后, 高職院校要創建規范嚴謹的管理制度, 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 督促他們履行職責, 確保高職教育的貫徹落實。

(五) 拓寬經費來源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 單單依靠政府的財政撥款以及學生繳納的學費是不足以支撐其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工作的, 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能夠轉變思路, 自立自強, 注重拓寬經費來源渠道, 以獲取更多的資金。要想實現這一目的, 高職院??梢耘c企業加強合作, 按照企業的崗位要求來培養訂單式人才, 既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就業, 又可以滿足企業對人才的渴求。資金還可應用于科研方面, 研發出更多的先進科技, 促使企業的生產技術得到革新, 這也不失為吸引企業合作的一個有效途徑。除此之外, 高職院校還可以開辦夜校, 讓社會上有學習需求的人員能夠接受到高等教育, 有助于提高國民綜合素質, 保持了社會的穩定繁榮發展。

(六) 尊重人才發展

教師作為高職院校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 他們的個人素質和教學水平對于管理體制的運行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鑒于當前高職院校教師流動性較大, 離職率較高, 之于高職院校的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 因此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師資力量, 充分尊重優秀人才, 提高對科研創新的鼓勵, 完善鼓勵機制。樹立人文觀念, 在平時多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 關心老師生活與工作上的需求, 竭盡所能的滿足教師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實際所需, 以增強教師對學校的歸屬感, 培養教師的主人翁意識。除此之外, 也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 革新課堂與管理模式, 突顯高職院系自身辦學特色, 滿足社會發展過程中對人才提出的各種需求, 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那么學生在就業中就會更具優勢。

五、結語

高職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創新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需要地方政府、主管部門、高職院校都能充分認識并主動履行各自職責, 加大資金和政策的支持, 加強制度的建設和完善, 同時打造品牌效應, 尊重人才發展, 鼓勵科研創新, 給高職教育的發展創造一切有利條件, 在此情況下高職教育的發展道路必然會是一片坦途。

摘要:在高職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之下, 當前應用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已經不能滿足高職院校的實際發展需求, 如不能正視這一問題, 積極實行改革和創新, 將會給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造成阻礙?;诖? 本文將對我國高職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加以探討和分析, 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創新路徑, 以期能夠大幅度提升高職院校的管理水平, 為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職教育,管理體制,運行機制

參考文獻

[1] 熊景強.對我國高職教育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若干思考[J].亞太教育, 2015 (06) :10.

[2] 李剛.高職校企合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探索[J].物流工程與管理, 2011 (05) :26.

上一篇:施工項目管理建筑施工論文范文下一篇:農村人畜飲水安全工程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