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語文寫作管理論文范文

2023-10-13

語文寫作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經過多年的教育教學改革探索,語文寫作教學的成就斐然。當我們重新審視新課改帶來的教育成果時,我們不得不贊賞教育改革者的勇氣和膽魄。寫作教學模式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然而,在教學實踐中,還是有一些問題需要重新審視,需要教育工作者理性思考。本文從中學語文寫作教學的實踐出發,理性分析現階段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基本問題,并且探討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中學語文;寫作教學;基本問題;有效策略

一、前言

2016年,著名語文教育專家于漪在上海語文學科教師座談會上說道:“語文科學教育的發展前途在何方?這是值得所有語文教師思考的問題。語文教學的意義就在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包括識字、閱讀、交際、寫作等多方面的能力?!睂懽魇钦Z文教學體系的主要板塊。對于中學語文教師而言,如何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構建有效的語文寫作教學體系,是現階段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發展方向。要想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還需要教師從實踐出發,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積極探索新型的教學方法。然而,長期以來,語文課堂教學的發展模式還存在很大的問題,語文寫作教學的效率比較低,主要原因在于教學關系沒有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主體性問題還沒有解決,教學方法也比較僵化。我們從語文教學的實際對此問題進行分析。

二、語文寫作教學的現實問題思考

(一)語文寫作教學目標與新課標的多層次目標相背離

語文寫作的目標是什么?很多教師和學生都認為是為了能夠在語文考試中拿到高分。而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目標體現多維度的特征,從學生發展規律的角度進行語文教學模式探索。然而,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中學語文的目標層次比較單一,語文學科的知識內容缺乏靈活性,很多語文知識和教學內容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語文學科的知識性目標成為語文課堂的主要內容,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卻沒有得到有效提升。對于中學生而言,不同學生的發展水平也會有差異,學生的能力層次也具有多層次的特點。學生的發展性具有多樣化的特征,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存在很大差異。

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就要設定多層次的教學目標,不能用單一的教學目標限定學生的學習活動。然而,傳統的“一刀切”式語文課堂不能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雖然新課改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但是語文學科教學方法的發展模式仍然比較單一,語文教學目標也缺乏針對性,這不利于學生的能力發展。

(二)教學活動的主角問題

教學活動的主角是誰?如果從現代教育理念來分析,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角。然而,語文寫作教學沒有認清這個問題。在中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沒有認真貫徹新課標的理念,課堂教學的模式仍然比較單一。例如在語文寫作活動中,教師都是運用“分析范文”的方法進行授課。教師講解寫作手法、技巧、修辭等內容,學生被動地記筆記。這種課堂教學方法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其實是大同小異,學生的主動性沒有得到激發。在這種教學關系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的主動性不高,寫作熱情也很低。

三、語文寫作教學方法策略思考

(一)回歸寫作本身,引導學生“我手寫我口”

魏書生說:“寫作是自我傾吐?!痹谥袑W語文寫作教學中,很多教師都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困境,那就是“空話套話”的現象非常普遍。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語文寫作教學具有非常強的應用性,語文知識、文學知識、語言運用能力和寫作能力需要長期的鍛煉,才能夠有效提升。因此,教師要從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進行探索,從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角度進行改革探索,要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寫作活動中,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例如在議論文寫作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寫作。在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同時要求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某一個現象或者事件進行分析,學生能夠得到很多不同的觀點。教師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觀點用文字寫出來,通過引導,學生都能夠很好第進行寫作訓練。

(二)興趣激發,解決學生“不愿動筆寫作”的問題

很多學生表示,自己討厭寫作文,甚至不愿意動手寫作。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因此,教師要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的全面認識。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基礎目標,創設有生活趣味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尤其是要讓學生在參與課堂活動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實現語文寫作教學目標的途徑也非常豐富。那么,教師就要積極探索,關注學生,立足于語文寫作教學的基本目標,創設具有引導性的教學情境,開展引導性的教學活動,突出語文寫作教學的重點,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全面認識語文學科的各方面知識。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寫作。

例如在進行“讀(觀)后感”的寫作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視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觀看一些有意義的影視作品,如播放經典電影或者精品紀錄片,并且引導學生進行觀影闡述和探索,學生對于影視作品的興趣非常高??赐觌娪爸蠖寄軌驈囊恍┙嵌冗M行分析和闡述。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對寫作的態度也會發生變化,積極性更高。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學語文寫作教學仍然存在比較多的問題,寫作的多層次目標無法在課堂中有效實現,學生的寫作主體性沒有得到保障。在應試教育體系下,寫作教學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當我們重新反思這些年在寫作教學中的探索時,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我們要保持理性的思維狀態,看到語文寫作教學中的弊病,砥礪前行,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敢于寫有自己風格的作文,引導學生愿意寫作文。

參考文獻

[1]李金剛.新課改下中學語文寫作教學提高有效性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6.

[2]張菊梅.芻議新課改下中學語文寫作教學設計的基本環節[J]. 中學教學參考,2012(3).

(編輯:龍賢東)

語文寫作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多年來,語文界曾有一種觀點被一部分老師認可,并作為教學追求的目標,也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說到學生的語文程度時,我們大都用寫作水平如何來衡量,好像教會學生寫作文,語文教學就算完成了任務。在這種教育思想的主導下,我們的語文教學無論是平時的課堂教學,還是課外閱讀,教育者都把主要精力用在如何指導寫作上,甚至有人把寫作水平的提高認為是純技術方面的提高。所以,就出現了所謂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快捷方式方法。還“常常有人要求出版社出版‘怎樣作文’之類的書,好像有了這類書,依據這類書指導作文,寫作教學就好辦多了(《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第491頁)” 。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偏差呢?主要原因是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國傳統的教育形式沒有數理化等學科,學子上學讀《三字經》《千字文》,稍后讀“四書”、“五經”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學而優則仕”,讀書是為了參加科考,考取功名,這樣就形成了一篇文章定乾坤的局面。因此,背書、作文和考試是那個時代教育的主流。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從前讀書人學作文,最主要的目標在考試,總要作的能使考官中意,從而取得功名(《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第154頁)”。于是,受教育者便千方百計地研究考官的心理,分析他從哪個角度出題,出什么樣的題目。這樣就把做好文當成了人晉升的階梯,出發點不在于如何提升自己的綜合語文素養,而在于追求作文的品級。1904年以后,語文開始獨立設科。語文學科雖然擴大了它的內涵,將“聽、說”納入進來,但由于傳統思想在人們頭腦中已經根深蒂固,在具體的教學中仍然把作文放在了重要位置。

那么,為什么寫作不是語文教學的全部呢?

首先,從諸多語文教育專家的論述看語文教學的任務。我國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國文教學懸著明晰的目標: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章的技能。這些目標是非達到不可的,責任全在教師身上;而且所謂養成、培植、訓練,才算達到了目標?!保ā度~圣陶語文教育論集》第65頁)“學習語文,目的何在呢?就在于把‘聽’‘說’‘讀’‘寫’四項基本功學得更好?!保ā吨刈x葉圣陶·走進新課標》第252~253頁)洪鎮濤先生也旗幟鮮明地強調:“兒童進學校學語文的目的就是‘學說話’,是學齡前學說話的繼續。學齡前學的是口語,上學后偏重于學書面語,即不只是會用口說話,還要學會用文字來‘說話’,說比較復雜和高級的話。那么,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保ê殒倽墩Z感教學實錄》第217頁)所謂“理解”就是通過對語言材料(包括教材和課外讀物)的閱讀和聽,從而達到由外到內的“吸收”;所謂“運用”,就是通過多種形式的說、寫達到從內到外的表達。所以,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這樣看來,我們可以簡單地說,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教學生會“說話”、會“表達”。

其次,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來看,其中明確規定,語文教學要致力于語文素養的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它包括語文能力、語文知識、語文積累、思想情意、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在內的一些基本素質和涵養。而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絕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全面培養和訓練。那么,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課標語)”。

最后,就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運用語言的實際來看,除去專業的作家等文字工作者,對普通人來說,“聽”“說”“讀”的運用和能力要求要遠遠多于“寫”的運用和能力要求,如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交往多數是通過聽、讀和說來完成的。當然,這樣說并不是排斥“寫”的重要性,而是要強調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應該是聽說讀寫并重,同步發展。對此,葉圣陶先生在上個世紀就有過多次切中肯綮的論述。他在《語文是一門怎樣的功課》一文中指出:“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都有兩方面的本領要學習:一方面是接受的本領說給別人聽,寫給別人看??陬^語言的說和聽,書面語言的讀和寫,四種本領都要學好。有人看語文課的成績光看作文,這不免有點兒片面性;聽、說、讀、寫四種本領同樣重要,應該做全面的考查?!痹凇秾τ谥袑W語文教學研究的意見》一文中他進一步指出:“從前語文教學只有兩件事,一個叫讀,一個叫寫。實際上讀還不大注重,只注重寫,注重怎么樣讓學生寫出好文章。我常想,讀和寫到底哪一樣重要?我看都重要,要并重??墒窃趯嶋H教學中大家往往只注重寫,這是傳統的影響。我們一方面要讓學生善于說,一方面要使他們善于聽。讀和寫呢?讀就是用眼睛來聽,寫就是用筆來說;反過來,用耳朵來讀,說就是寫,用嘴巴來寫。所以現在的語文教學,要把聽、說、讀、寫這四個字連起來?!?/p>

誠然,閱讀(聽和讀)與寫作(說和寫)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但是它們的關系又是密不可分的。正如葉老強調的那樣:“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單說寫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沒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問那比較難捉摸的閱讀程度?!保ā秶慕虒W的兩個基本觀點》)基于此,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寫作絕不是語文教學的全部,一個人的語言整體素養也不是全部由寫作能力來反映的。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才能在教學中聽說讀寫兼顧,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并重。

語文寫作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寫作是一項非常難的技能,需要中學生具備綜合性的語文能力,不僅要不斷學習語文基礎知識,還需要不斷鍛煉自己,積累大量優美的語言和詞語。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從閱讀課程角度入手,結合具體的文章,教授中學生基本的寫作結構、寫作技巧以及寫作手法等。與此同時,語文教師要認知和明確寫作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深刻了解中學生心理的發育狀態,同時分析中學生對于寫作的態度,改變中學生對于寫作方面的錯誤觀念和想法,尋找適宜中學生寫作的教學方法,重點激發中學生對寫作的強烈愿望。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教學;質量提升

一、 讀寫結合,嘗試運用——仿寫

傳統形式下的閱讀學習氛圍是沉悶的,是無趣的,而課堂練筆的出現打破了這一枯燥氛圍,使得中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而中學生只有高質量地完成前期的閱讀學習任務,才能在之后的課堂練筆中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中學生進行課堂練筆的過程中,語文教師不妨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得中學生能夠回想到之前學習過的文章內容,對于其中非常優美或者是中學生自己比較喜歡的片段,可以進行適當地仿寫,仿寫是促進中學生寫作能力增強的基礎,當中學生能夠在仿寫中越來越熟練,仿寫的語句能夠逐漸比原句優美且富有深意的時候,那么中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自然就會呈階梯式地提升。

二、 拓展情節,填補空白——擴寫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充斥著大量的情節,而且部分情節還具有一定程度的沖突性和戲劇性,這為之后的擴寫訓練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使得中學生能夠將原文中未曾表明的地方進行適當地填充。一方面,課堂練筆可以使得文章內容更加飽滿,另一方面,課堂練筆還可以激發出中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中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增強。而針對擴寫方法,需要中學生對文章的相關情節進行補充,也可以對文章的細節進行適當地增加。

三、 立足原作,刪繁就簡——縮寫

想要更好地鍛煉中學生的寫作能力,除了要掌握仿寫、擴寫等能力,中學生還需要學會縮寫的能力。部分文章中的內容比較繁冗復雜,中學生完全可以利用這部分的文章,鍛煉自己的縮寫能力。不同的中學生在課堂練筆中的表現是不同的,課堂練筆能夠促使中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得中學生可以在同一語段的縮寫中產生不同的縮寫效果。在作文中,對于描寫的事物,一部分要進行詳寫,一部分要進行略寫,而所謂的略寫在一定程度上就等同于縮寫,所以,縮寫的能力是需要中學生重點掌握的能力。比如,在進行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就可以引導中學生就文章中的內容進行縮寫,在縮寫的過程中,把握好其中的時間線,將有關人物進行重點突出,如“于勒”“菲利普夫婦”等,而將一些次要人物可以進行適當地刪減,最后構成一個縮寫的文章。與此同時,語文教師也可以分別講解摘錄法、刪除法以及概括法等,引導中學生對不同文章依次進行縮寫練習。

四、 根據材料,合理構思——改寫

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中學生用來作為寫作時的寫作材料,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簡單地引用難以提升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此時的語文教師就可以引導中學生進行課堂練筆,通過一定程度的改寫,使得文章內容發生質的變化,并豐富其中的意象,增加詞語的內涵,從而形成一篇新的文章。與此同時,語文教師也可以引導中學生從文體上進行改寫,如將詩歌改成散文等,也可以在敘述方式上進行改寫,如將第三人稱改為第一人稱等。比如,在進行三顧茅廬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中學生將這篇小說改寫為記敘文,并利用多媒體技術向中學生播放一些相關視頻,中學生也可以自主尋找相關資料,豐富改寫的素材,在文章中需要將重點的事件過程敘述出來,并且體現出劉備求賢若渴的心,同時將其中的對話內容進行適當地修改,對于其中諸葛亮的妙計試探部分要進行重點改寫,從而體現出諸葛亮的聰明才智。

五、 創設情景,展開想象——續寫

語文教材中有一些文章的結尾是開放式結局,給中學生留下了一個足夠的想象空間,可以讓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偏好和想法去進行后面情節內容的設計和續寫,從而充分體現出中學生是寫作的主體。此時的語文教師最需要做的就是為中學生積極主動地創設一個符合文章內容的語文寫作環境,引導中學生進行課堂練筆,使其能夠幫助中學生更好地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自由地遨游在想象王國之中,真正達到快樂寫作的最終目的。

六、 活學活用,連詞成文——組段

想要提升中學生的寫作質量和水平,就需要語文教師不斷地培養中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觀察與分析是整個寫作教學過程中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觀察是分析的前提,分析是觀察的延續。中學生需要認真學習閱讀知識,在平時所學的文章中注意好詞好句的積累,并將積累的詞語進行適當地組合,最后形成一段完整的文字,從而達到隨堂練筆的目的。

七、 結語

綜上所述,中學生進行寫作,不僅需要語文教師的專業指導,中學生本身也要不斷努力開動腦筋,自主地進行思考和分析關于寫作的相關方式和方法。語文教師和中學生始終要明白,中學生是寫作的主體,語文教師的寫作教學影響著中學生的寫作能力,語文教師要不斷重視和牢固以生為本的教學觀念,創設優良和諧的寫作情境,培養中學生的個人修養和綜合能力。與此同時,中學生自身也需要端正寫作態度,促進優良的閱讀習慣和寫作習慣的養成,進而推動寫作教學的實效性的增強和中學生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俞蕾.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淺談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0):72.

[2]雷玥.以“微寫作”架設初中語文語言表達和思維訓練的橋梁[J].課外語文,2020(24):131-132.

[3]曾祥洪,萬素花,郭鵬飛.淺談軍墾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融入[J].文學教育,2020(8):72-73.

語文寫作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寫作教學要從盲目走向自覺,必須改善和提升教師的寫作教學現場感。教師應讓切身感受與課堂實際從剝離走向融合,讓教學內容從“制度文本”走向“現場文本”,讓寫作學習的目標從空洞走向明確,因勢利導地推動寫作活動持續開展,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

【關鍵詞】寫作教學;現場感;寫作學習

如何使寫作教學從盲目走向自覺,是當前寫作教學面臨的一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有很多,其中,教師寫作教學現場感的培養是值得探究的一個領域。即立足課堂寫作學習現場的土壤,挖掘教師課堂現場感的存在基礎,最終提升教師寫作教學現場感的品質。作為寫作教學現場感的衍生物,如寫作教學任務、寫作教學情境、寫作支架等已得到廣泛研究,對已有研究成果展開解剖式分析,可以豐富現場感的構成要素,使研究視域更關注寫作教學本原性的問題。探究教師的寫作教學現場感,需要將研究視線拉回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上,關注教師是如何理解和表達現場感的。

寫作課上,教師需要感受到正在發生和處于發展狀態的寫作教學情勢,敏感地捕捉寫作學習開展的契機,引起學生的思維共振與情感共鳴,因勢利導地推動寫作活動持續開展,最終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而這些能力要素的集合體就是教師需要具備的寫作教學現場感。

一、寫作教學現場感的內涵

一般而言,現場是指“事件發生的場所以及發生事件時的狀況”[1]??梢钥闯?,其核心要點是當下所處的狀況?,F場蘊含著“此時”與“在場”的二維性,時空處于“互嵌”狀態,具有不可剝離性。在新聞報道中,現場感指的是“客觀現場在記者和觀眾心里引起的主觀感受”[2]??梢?,現場感強調的是一種主觀感受。教學中的現場感是指教師在特定時空情境內,借助教學文本、方法、組織形式以及師生關系等教學要素互動,通過調動各種感官要素、情緒要素以及智能要素,在多種思維方式與情感方式的協同作用下產生的包括理解、聯想、領悟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感受與體驗。[3]由此可見,教學現場感是教師“基于生理、心理、思維、審美等多種機制聯動能動地感知教學的具體體現”[3],包括“注意、判斷、洞察、聯想與執行等多種行為方式”[3]。

寫作教學現場感除了具備教學現場感的普遍性規律之外,還具有寫作教學這個領域所獨有的特性。它作為一個詞組,包含三個子概念:寫作、教學、現場感。三者的順序不能調換與顛倒。從語法上來看,三者是環環嵌套的主從關系。從語義上看,“現場感”是語義的中心,體現了整個詞組的意識屬性;“教學”依附于“現場感”,嵌套在“現場感”的語義以外,解釋了“現場感”的類型;“寫作”是詞組語義的外層,嵌套在“教學現場感”語義之外,是整個詞組的主語。從這三個層面上看,寫作教學現場感是一種意識,具有教學性和寫作性。

時間和空間構成了寫作課上寫作學習活動的客觀條件。從時間維度上來看,寫作課可以切分為寫作教學環節與寫作教學階段。從空間維度上來看,各個寫作教學要素構成了具有寫作教學結構、類型與形態等特點的寫作課型框架。寫作教學現場感處在時空的復合狀態中。它主要是指教師對寫作教學活動的把握能力與敏感程度,是教師對寫作教學現場的投入、理解、判斷和調控能力的總稱。寫作教學的現場感是從教師感知的角度論述的,它不僅具有可描述特征的靜止狀態,還是一個可揭示成因的動態過程。具有寫作教學感的教師,在教學中能夠自覺投入寫作教學情感,理解寫作教學事件發生的所以然,創設寫作教學場域,敏銳地感知課堂上學生的寫作狀態,主導教學開展的情勢,創造性地做出教學決斷,引領寫作教學開展的取向,推動寫作學習活動的生成和發展。

在寫作教學現場,隨著學習情境的創設、學習任務的明確、學習活動的逐步展開、教學載體與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能夠明白寫作學習目標,清楚學習路徑,產生寫作的認同感與求知欲,參與寫作學習活動,并融入教學現場的氛圍中,產生寫作學習共同體意識,有強烈的被認同感和寫作歸屬感。良好的寫作教學現場感是教師在寫作教學實踐中智慧的展現,是課堂邁向成功和教師邁向成熟的標志。

二、寫作教學現場感的特征

(一)具有立足寫作學習現場的情境性

寫作活動中,師生的生活閱歷與經驗對于寫作活動的開展是不可或缺的,能使師生在寫作任務的導向下產生豐富的情境性感知。影響學生寫作學習進展的情感、情緒等,是形成寫作教學現場感的心理源泉,心理情境的存在使得寫作活動中的師生對話有溫度。創設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興趣等相關的認知情境,可以活化僵化的寫作知識和寫作程式,使學生的思維更鮮活,更有利于實現寫作教學的目標。

有了寫作課堂上真實的教學情境,教師就不會無根據地設想學生的寫作學習狀態,如設想講了寫作知識學生就會寫作,給了題目學生就可以完成一篇作文,學生讀了范文就會寫,等等。教師將學生放在一個分析框架中,通過有效調度自己的教學現場感將學生寫作學習的實際狀態呈現出來,并與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設計與變動關聯起來。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一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那么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甚至最勤奮的學生,盡管他有意識地集中精力努力去理解和識記教材,也會很快地越出軌道,喪失理解因果關系的能力?!盵4]

(二)具有匯集多種感受性信息的聚合性

教師通過與學生、寫作知識、寫作情境和自身等多個“接觸面”發生關聯,創造性地提取、重組和再生信息,構建起寫作教學現場感。教學現場感的聚合性主要包括教師分解課堂的認知能力、在課堂上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認識,以及與寫作學習現場建立關聯的能力。教師通過聚合和統整生理、心理、認知與情感等方面的感受性信息,統籌寫作教學資源,不斷調整學生對寫作任務的認知,拓展寫作教學的信息通道,釋放學生的內在潛能,讓師生產生持續高漲的現場感受,為寫作學習提供必要的氛圍與持續的動能。

寫作教學現場信息的來源是多方面、多層次、多維度、多通道的。寫作教學現場感的創造需要教師具有多維度與多層面的敏感性,將寫作知識、學生、寫作情境、寫作思維等敏感點與敏感源聚合為寫作現場的整體性感受,維持高度的寫作教學反應,形成全域性的寫作教學感受,為寫作教學的開展提供必要的氛圍與持續的動能。

寫作教學現場信息的表征方式可能是單一的、獨立的或清晰的,也可能是混合的、交織的、模糊的。教師需要從復雜的多信息群中捕捉到有利于寫作學習目標達成、任務情境營造和教學方法優化的關鍵信息,并過濾掉無關學習目標的部分,快速整合信息,形成寫作教學判斷,做出教學決策。

(三)具有引領寫作教學取向的意向性

寫作教學現場感的意向性體現在教師如何應對和處理學生的問題上。當教師將學生的回答作為寫作教學關聯的基礎時,就不會采取簡單的回應模式,如詢問對不對、是不是等。多數時候,當教師向學生提問時,頭腦中已經事先預存了答案。這樣做不是為了對學生進行對錯的衡量,而是要以此洞悉學生寫作學習時的思維狀態。師生間的一次次互動為教師提供了驗證猜想和假設的機會,使教師的寫作教學現場感更明確,教學更有指向性。教師可以清楚學生對于寫作學習已經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在什么地方有待提升,可以怎么做來實現提升。教師如果了解了學生寫作時的思維狀態,就能擯棄程式化的教案流程,回歸鮮活的教學現場,審時度勢地應對學生的真實問題,根據課堂情勢做出教學決策,采取積極的寫作教學行動。

三、寫作教學現場感的改善策略

(一)讓切身感受與課堂實際從剝離走向融合

處在教學現場卻不能形成真切濃烈的現場感是寫作教學脫離學生實際的一大原因。王榮生教授在其精品課程“小學語文教材解讀與教學設計”中曾指出師范生模擬教學時會存在一種狀態:眼睛總是向“后腦勺”看,看的是他固有的教案,如何在課堂上按照設定好的路數一步步呈現,想的是“我就要教這個”“我如何把我的教學設計完全呈現出來”。同樣,一線教學中的教師也存在這種情況。在這種教學狀態下,教師常常無暇顧及眼前的學生,甚至對學生存在的困惑與障礙不管不顧,與學生進行著假互動、假溝通,對學生零引導,甚至是負引導。這種教學狀態,就是教師自己的切身感受與課堂教學現場剝離的狀態。

寫作課的現場應該是一個寫作學習目標明確、寫作學習活動動態流動的復合存在。師生在寫作學習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感受與體驗,聚合在一起構成了寫作教學的課堂現場。將教師現場的切身感受與當下的課堂場域和實際鮮活、具體的學生高度融合,才能形成一種常態化的寫作教學現場感。在這樣的課堂上,教與學和諧一致,實現了“執其兩端,用其中”的融合狀態。在高度融合的寫作教學現場,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寫作觀點和判斷,從中產生參與感與寫作學習的真實感,最終獲得自我成長的增量。

(二)讓教學內容從“制度文本”走向“現場文本”

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很少有教師會深入追究教學內容。在他們看來,寫作教學要教的內容基本上是客觀、既定的,在教材或試題中已經得到呈現。這種客觀與既定,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意指寫作題目本身的普遍性和不證自明性;二是意指寫作題目具有規定性和約定俗成性。這種觀念指導下的寫作教學內容是一種“制度文本”[5],教師不會也不愿意懷疑其可靠性。教師所持有的寫作教學邏輯假設是“寫作教學內容 = 寫作教材內容”或“寫作考試內容= 寫作知識”。這樣,即使在寫作教學方法上有所突破,也無法改變“制度文本”的靜態與僵化屬性。處于“制度文本”認識狀態下的教,難以促進課堂具體情境下的學生的學。

寫作教學的內容不應僅僅停留在教師的觀念層面,而應被運用于課堂教學。教師需要將教學內容置于教學活動中來考查。因此,寫作教學內容呈現的不應該是一個“制度文本”,而是一個具有“此時”“在場”屬性的“現場文本”。需要注意的是,“現場文本”所指的寫作教學內容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層面的寫作知識。對于“現場文本”,師生需要從內容維度和社會維度來認識。處于內容維度的寫作教學內容主要是指寫作知識。處于社會維度的寫作教學內容則分為兩類,一類是有關課堂教學規則的內容,一類是有關師生角色的內容。教師要認清其與寫作教學目標的關系??傮w而言,寫作教學內容指向教學活動本身的內在要素,寫作教學目標指向教學活動的效果。作為構成寫作教學過程內在要素總和的寫作教學內容是在教學中不斷創生、建構的,是通過教師才得以支撐和實現的。

“現場文本”取向的寫作教學內容與教師之間不是一種規約關系。規約關系下的寫作教學內容是靜止的、脫離學生的。而課堂中的寫作教學內容則需要教師賦予其動態性、過程性和創造性。這樣的寫作教學現場才有學習活動交往的動力、寫作能力發展的張力、師生生命的活力。從學科層面的寫作知識到課堂現場的教學內容,是需要教師進行詮釋和轉化的,需要教師在教學現場開展一連串的教學考慮和教學決策。[6]

“現場文本”的教學取向需要教師成為不拘囿于“自我意識”的“個體”,即具有寫作教學現場感的教學主體。教師所面對的實際情境經常模糊、不確定。教師要能洞察到重要的寫作教學信息,促使雜亂無序的信息重組為有序的信息體系,找到最佳的寫作教學決策點。

(三)讓寫作學習的目標從空洞走向明確

缺乏寫作教學現場感的教師無法從紛繁的寫作教學點中萃取出最精要的內容,寫作教學的課堂會變得無序、空洞,無法實現寫作學習的意義。如教師在課堂常使用“應該”“必須”等指令性話語,學生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想,甚至教師自身也沒有去想這個問題。這些空洞無力的話語割裂了學生與所教的寫作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回避了學生的質疑。這種割裂的狀態與不回應的做法導致學生無法參與寫作學習過程,甚至產生抵觸與厭惡的心理。教師沒有找到寫作主題與學生學習寫作的動機之間的關聯,使寫作變得無意義。事實上,當學生的學習狀態向教師敞開時,他們渴望的是得到教師的關注與理解。然而,在寫作教學現場,大多數教師不僅未能察覺,還常常誤解、破壞學生的學習狀態。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萃取精要的寫作教學點,能讓寫作的學習目的從空洞走向明確,改善教師的寫作教學現場感。

當教師能夠真正放下分數與排名等外在事物,將寫作教學設計爛熟于心,并帶著一份對寫作教學的探究心態走進教室時,寫作教學的現場感就開始啟動了。此時,呈現在教師面前的課堂不再是一個封閉的“盒子”,也不是由外力操控的教學“車間”,而是以教師自身體驗為基礎的寫作教學現場。只有將關于學生思想和觀念的知識融合到寫作教學課堂當中,教師的教學現場感才真正得以經驗化、具體化。

參考文獻:

[1]中囯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1367.

[2]史新明.電視新聞現場感與感染力芻議[J].當代電視,2009(7):72-73.

[3]楊曉奇.教學現場感:內涵、特點及其培育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19(1):49.

[4]杜殿坤.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85.

[5]余聞婧.從制度文本走向現象文本——教學內容的經驗價值與語意重建[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7):124.

[6]SHULMAN L S.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1-14.

(杭州師范大學經亨頤教師教育學院   311121)

語文寫作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對于初中語文課程教學而言,作文教學是其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而在作文教學中,材料作文的寫作一直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初中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對于生活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與思考能力。但是如果要求學生根據指定的材料進行文章的寫作,很容易導致初中生出現無從下筆的問題。探究如何在初中語文材料作文中更好地開展高效寫作的策略,以期能夠幫助初中生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進而促進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材料作文;高效寫作策略

作為初中階段比較常見的文章寫作形式,材料作文考查的是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基礎寫作能力的同時,還必須具備相關的審題以及立意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材料作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與策略,提升學生的材料作文寫作能力。

一、提升學生審題與立意的能力

材料作文與命題作文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突出表現為前者沒有為學生規定寫作的具體主題,要求學生根據指定的材料進行深入分析與解讀,并且在此基礎上將作文的立意加以確定,這對于材料作文寫作而言也是最為關鍵的一環。如果材料作文的立意出現了偏差,那么整篇文章的價值也就所剩無幾了。因此要想提升材料作文寫作效率,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審題與立意的能力。針對不同的材料需要采取不同的解讀方式,對于材料中出現的較為明顯的關鍵詞字,要圍繞核心字詞展開解讀,找出文章寫作的立意,進而更好地開展寫作。比如,在閱讀這一段作文材料時:英國著名的登山家喬治·馬洛里,他曾經有過多次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壯舉,當記者向他提問為什么想要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時候,他回答“因為山就在那里!”為了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給定的材料,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馬洛里的那句“因為山就在那里!”的真實內涵展開討論,明確“山”代表了什么。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審題,同時還有利于學生實現有效溝通與交流,加深對材料中字眼的理解,從而才能實現高效的文章寫作。

二、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積累素材

在完成對文章的審題與立意之后,學生需要使用豐富的寫作素材來對文章加以豐富,采用有效的論據支撐自己的論文。很多初中生都遇到過已經明確了材料的立意,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樣的素材來充實作文的內容的問題。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實際生活進行觀察,從而積累有助于寫作的相關素材,進而強化學生對生活的感知能力。只有從實際生活中獲取的素材才能夠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寫作當中,也會讓整篇文章情感更加真實,內容也更加飽滿。作文本身是源于生活但是又要高于生活的,要想寫作出高質量的文章,需要具備豐富的生活經驗,學生可以在多觀察生活的同時將自己的感悟隨時用日記的形式進行記錄;在閱讀課外資料時,也需要做好讀書筆記,遇到好的詞句段落加以摘抄。同時,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寫作過程進行有效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布局結構以及寫作技巧,實現材料作文寫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合理借鑒,開展有效的仿寫練習

很多初中學生在寫作材料作文時,面對閱讀給定的材料總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材料中所描繪的內容與情境自己好像在哪里遇到過。這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個不錯的寫作基礎,同時也是開展材料作文寫作的突破口。學生之所以有這種感覺主要是因為有過相應的閱讀經驗,可能是語文課程中學習過的一篇文章,或者是閱讀課外讀物時所留下的印象。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形成知識遷移的能力,對于自己儲備的知識能夠充分加以調動,對于優秀的文章范例合理地進行借鑒,開展有效的仿寫練習,實現材料作文寫作質量的提升。開展仿寫練習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比如可以讓學生對范文中比較優秀的文章布局結構加以模仿,或者是讓學生學習怎么表達自身的真情實感等,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將有價值的寫作經驗逐漸轉化為自己的寫作積累。

在開展材料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對名家名作的仿寫能力,從而達到將優秀的寫作技巧學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學生在閱讀指定的材料:他們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保護傘,小的時候牽著我的手教會我走路,現在我已經長大了,可是當時那雙保護我的雙手現在卻已經布滿了厚厚的繭。在你的生活之中,有哪些事情特別打動你,請寫出事情的經過,不少于500字。通過對這一材料分析,可以看出要求學生寫的是父母對自己的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朱自清的《背影》進行閱讀與仿寫,通過樸實無法的語音表達出父親與我之間濃濃的情感。通過仿寫練習可以幫助學生寫出更多更為打動人的文章。

四、結語

要想在初中語文材料作文中開展高效寫作,語文教師需要采取靈活科學的教學方法加以指導,從而促進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提升。對于材料作文的寫作而言,審題與立意是關鍵,能夠直接決定文章的質量好壞。其次需要積累足夠豐富的寫作素材來對文章的具體內容加以充實,使用有效的論據為支撐自己文章的論點,也是材料作文寫作的主要環節。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優秀的作品展開仿寫,提升寫作技巧,進而實現初中材料作文的高效寫作。

參考文獻:

[1]曹麗華.初中語文材料作文的高校教學初探[J].讀與寫,2014(1):69-70.

[2]袁勤.初中語文材料作文的高效教學研究[J].學子(理論版),2015(7):78-82.

編輯 高 瓊

語文寫作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一、激勵學生寫作自信心,消除畏難情緒

寫作中的畏難,即學生害怕語文作文,不能從寫作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因而喪失寫作信心。這是一種消極情緒,它抑制作文感知的積極性,阻斷回憶和聯想過程,降低思維的活躍性和創造性,使學生不能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

消除學生寫作中畏難情緒的有效方法是培養學生的成功意識。教師在批閱學生的作文或作品時要盡量挖掘學生作文中的成功之處,大到節、段、篇,小到字、詞、句,并寫出中肯、醒目、賞識性的評語。小小的成功,會使學生感受到精神的滿足,增強他們寫作的投入感,并自覺地追求這種成功。著名作家賈平凹在早年讀書期間就曾因老師的鼓勵,寫了一篇數百字的稿件被錄用而欣喜若狂,從而激發起寫作的信心,持續伏案,才有了后來的成就。當代作家胡萬春也是由于一篇僅37個字的稿件發表在《文匯報》后,勤耕不輟,終于成為一代名家??梢?,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不斷激勵學生,增強自信力,不畏艱難,才能為寫作前階段打下情緒基礎。

二、精心設計寫作題目,誘發學生寫作興趣

首先,命題寫作的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便于學生自由發揮。寫作是學生對生活的一種真實的反映,是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理解程度不同而產生的認知。生活為人的大腦提供了豐富的原料,但原料不會自動變為文章,還需經過人的大腦整理、加工。原材料積累得多了,才有可能在寫作中運用自如。因此,要豐富學生頭腦中的原材料,就要教育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導學生平時多讀書、多觀察、多積累。

其次,文章題目要小、要實、要新。所謂小,就是題目明確具體,不籠統空泛。如寫有關學校舉行運動會的文章,可把題目定為“我為班級爭了光”“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等。所謂實,就是選題內容要為學生熟悉的事物,寫身邊的真人、真事。所謂新,就是命題要新穎,不能套用以往的寫作模式。比如寫作“我熟悉的一個人”,這個標題太泛、太平淡無奇,容易讓學生產生茫然的感覺,不知從何下筆。如果能具體一點,像:我最( )的一個人,括號里可以填“愛”“恨”“討厭”等詞,學生就可以盡情發揮想象力了。

三、開展課外閱讀,積累寫作資料,增強寫作興趣

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可以說大部分時間用于讀書,生活經驗還是比較少的。因此,要增長生活經驗,讀書是一大途徑,通過讀書來吸收、積累他人的經驗。這一過程,在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是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養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激發學生的生活和創作熱情,發揮創作潛力。在閱讀中,除讓學生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外,更主要的是讓學生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把優美的詞句、語段記錄下來,寫點體會和感受。日積月累,在寫作時,自然而然地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進而推陳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得生動、完美??梢姸嚅喿x、做筆記的確是一條通向學好寫作的成功之路。

四、豐富訓練形式,發展寫作興趣

學生有了寫作熱情,作文題目也新穎了,但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訓練方法單一,也會使學生喪失寫作興趣。在寫作訓練中,應采取多種手段,開展寫作訓練活動,如:片斷訓練法、競賽訓練法、歸類訓練法、興趣訓練法等。在八年級《上冊》的說明文寫作教學中,在說明文比較枯燥、學生知識面狹窄、資料積累貧乏的情況下,我曾讓學生以“帶你到我家”為題練筆,剛布置完,學生便躍躍欲試,一吐為快。結果學生寫出來的作文,不僅條理清晰、語句順暢,而且還具有較強的可讀性,連以往最厭惡作文的同學都能夠一改往日的缺點,把自己的家寫得生動、具體,有形象感。

五、應用多種批改方式,及時講評,鞏固興趣

1.要激發學生自我修改作文的積極性。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對學生講一些文章修改的故事,也可讓學生舉一些文章修改方面的事例。類似故事多了,學生認識到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也便有了修改自己作文的欲望。于是教師便乘勝追擊,指導學生將自己的原作、改作做比較,及時發現并肯定點睛之處,增強信心,從而養成修改作文的習慣。

2.加強教師批改的細致性、鼓勵性。教師批改作文時,要力求細致,盡量找出寫作中的每一個好句子、好語段,并及時給予肯定,給予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3.及時上好講評課。每次作文之后,教師都要進行講評,先對全班作文進行概括分析,指出這次作文的傾向、優缺點及改正缺點的途徑。在此基礎上選取作文中最優秀的在班上細讀,大家討論,指出優點,給學生樹立了榜樣,同時這樣做增強了學生的信心,可謂一舉兩得。(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縣高家嶺鎮高家嶺中學)

責任編輯:劉 林

上一篇:國外媒體理論論文范文下一篇:兒科病房護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