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我國石油儲備成本控制論文范文

2024-03-11

我國石油儲備成本控制論文范文第1篇

為了解決外匯儲備面臨的種種問題,在新形勢下,必須樹立新思維、依靠新思維,全面推動中國外匯儲備管理轉型與創新。

外匯儲備數量管理轉型

當前,外匯儲備規模管理的總體思路是:運用國際通行的外匯儲備最優規模計量方法,充分考慮定性因素,動態確定中國外匯儲備的最優規模。對最優規模范圍之內和超額部分進行分別管理,積極推動外匯儲備形成機制的調整,積極推動外匯儲備持有主體的多樣化。

一是借助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化改革開放的契機,按照深化金融體系改革的精神,著力改變外匯儲備形成的機制。改變過去以創匯為綱的對外經濟思路及政策,追求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除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外,調整獎勵政策,從而對增量有所控制。統籌資本項目開放的相關安排,繼續深化藏匯于民的相關改革,控制熱錢沖擊造成的外匯儲備短期增加。

二是動態界定中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進而確定富余儲備規模。關于適度外匯儲備,至少需要考慮三個因素:第一,適度儲備的基準規模。目前與界定基準規模相應的因素包括:約為5?6個月的進口用匯、全部短期外債償還用匯、中長期外債償還用匯、外商在華已實現尚未匯出的利潤、中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證券投資的規模等。第二,考慮中國外匯儲備的特性,預留安全規模。第三,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盈余的動態增量規模。

三是將適度儲備和富余儲備進行分別管理,對于最優規模范圍內的外匯儲備,以流動性為管理目標。對于超過最優規模之外的外匯儲備,建立積極的管理模式,通過中投公司或者委托市場上的專業投資公司進行運作,追求收益或其他戰略性目標。

四是對外匯儲備的數量進行常規性監測與預測。防備在管理轉型過程中導致的儲備數量快速下降的狀況,以及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

外匯儲備結構管理轉型

外匯儲備的結構如果不當,就會影響其功能的發揮。當前調整優化外匯儲備結構的總體思路是:從國家戰略的高度,根據外匯儲備不同部分的目標,結合資產組合管理等理論,科學、動態設置不同的資產組合,精細化地計量不同資產組合的收益和風險。

調整外匯儲備各組成部分的結構。在黃金、外匯、特別提款權、普通提款權的構成中,特別提款權、普通提款權的調整有一系列的條件,因而,主要考慮黃金和外匯的結構調整問題。在黃金非貨幣化之后,黃金的保值功能仍比較突出,畢竟黃金仍然是信用貨幣的對立面。根據對發達國家外匯儲備的研究發現,其黃金占外匯儲備的比重一般為3%?5%,2013年年底,我國黃金儲備僅占外匯儲備的1%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從保證國家金融安全的角度,我國應增加黃金儲備的比例。

調整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當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幣種構成仍以美元為主,這一原則短期內不應改變。但是,要考慮美元在國際市場購買力的下降以及美元資產的重估,這對我國巨額外匯儲備來說,結果是災難性的。從世界范圍內而言,儲備貨幣多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美元與歐元的競爭趨于激烈。在個別年份,歐元債券的市場份額甚至超過了美元債券。因而,可以根據主要經濟體經濟運行情況,適當增加歐元、英鎊、日元等幣種在我國外匯儲備中的比重??刂浦袊鈪R儲備資產對美元資產的整體風險暴露。

調整美元資產內部結構??梢栽谟嬃亢脱信械幕A上,考慮將部分美國政府債券儲備轉換為美國抵押債券、優質的企業債券以及股票。由于后者的收益率大大高于美國政府債券,可以提高收益來對沖美元貶值的損失。此外,外匯儲備應用方面,可以投向美國的實物資產、企業股權等領域,特別是外匯儲備的超額部分。

優化金融資產與商品資產結構。綜合目前我國一些專家學者的主張,不少人建議將部分外匯儲備運用于戰略性領域,如購買石油、礦產、高科技設備和技術,或參股相關的國外公司。就必要性而言,從國家發展的戰略出發,從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出發,從企業走出去、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出發,可以不斷地拓展儲備的應用渠道。就可能性而言,需要根據中國外交環境進行審慎探討。對于外匯儲備投資電網、收費高速公路、機場、頁巖氣等領域都可以研究。外匯儲備投資范圍的擴大,能夠進一步優化儲備資產的結構。

外匯營運管理體系創新

中國應當借鑒當今世界主要經濟體外匯儲備管理的領先實踐,以外匯儲備管理的新思維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中國外匯儲備的管理和運營體制,用全新的思維理念、全新的管理體制應對日益復雜的外匯儲備管理現狀。要從外匯儲備戰略管理、頂層設計的思維出發,借鑒IMF儲備管理指南與主要經濟體儲備管理的領先實踐,制定我國儲備管理的戰略及規劃。確定儲備管理體制改革的路線圖與相關制度改革措施出臺的先后順序,預測改革各階段儲備調整對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影響,做好預案。

構建消極管理與積極管理并重的外匯儲備管理模式

在外匯儲備管理新思維的指導下,應構建消極管理與積極管理相結合的儲備管理模式。對于最優規模范圍內的外匯儲備,即承擔傳統職責的外匯儲備,實行消極管理、審慎管理。而對于超過最優外匯儲備部分,應在國家大戰略的指導下,為支持實體經濟服務,并以戰略性和盈利性為首要目標進行積極管理。

中國外匯儲備的積極管理應該考慮以下方向:第一,由短期投資轉變為長期投資,由金融資產擴展到實物資產,在廣闊的可行集范圍內尋找投資對象。第二,從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戰略的角度出發,從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國際國內兩種資金的視角看,可以大膽探索,謹慎操作,努力拓展儲備的應用范圍,重點考慮在提升本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支持具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擴大海外投資,并購國外戰略性資產,外匯儲備可以相應地在這些領域使用。

實行外匯儲備的分類管理

在實踐中,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目的,根據管理外匯儲備的原則和要求,將外匯儲備分為不同的部分。從資金上獨立建賬、獨立核算,甚至交由不同的機構和公司進行管理,執行不同的營運政策、策略和投資基準,實行不同的風險評價、績效考評方式,但共同服從于外匯儲備管理的總的風險偏好和管理政策。

從中國的現實而言,還可以考慮將外匯儲備劃分為基本外匯儲備和超額外匯儲備??蓪⒒就鈪R儲備分為兩大類:第一類以干預匯率為目的,建立外匯平準基金,主要由人民銀行負責。第二類是流動性資產組合,該組合持有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對外支付的日常需要,需要維持較高的流動性,可由人民銀行管理。對第二類資產還可以進一步分池,比如針對外債,設立償債基金;針對企業和個人日常用匯,預留一定額度的外匯等。

將超額外匯儲備分為兩類:第一類,投資性外匯儲備,目的是在全球范圍內,在一定風險限度內,利用各種金融工具實現收益最大化,防止資產價值的蒸發。該組合由中投公司及其他專業性機構進行管理,此類外匯儲備可以進一步分池。比如,分為固定收益類資產池、股票資產池等。第二類,戰略性外匯儲備,主要從國家戰略出發,用于實物資產的投資,此類外匯儲備可以進一步分池。比如,分為海外投資基金、原材料基金、石油基金等。

為了精細化地實現外匯儲備的分類管理,需要開展以下方面的工作。第一,精細化地設置各層次的分池。從外匯儲備的基本需求、基本職能和戰略需求、戰略應用出發,確定劃分外匯儲備的分類和細化的分池。通過精細化計量,測算各類外匯儲備資金池需要的外匯儲備額度。第二,確定各類外匯儲備資金池的管理主體。有的分池只能由人民銀行來管理;有的可以由中投公司管理,或者設立與中投同類的公司來管理;有的委托給金融機構或其他私人機構。第三,由財政部或人民銀行確定每一類分池的投資基準和風險偏好。

健全外匯儲備管理的組織體系

提高外匯儲備管理能力的關鍵在于構建新的外匯管理組織體系,對財政部、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中投公司及其他市場化運作的機構的職能進行清晰地界定。在各機構內部設立獨立的外匯與市場研究、風險管理、決策和交易管理的部門和崗位,配合儲備管理模式、機制的調整,對各機構的組織體系、報告關系進行優化。

促成儲備經營操作機構的多元化

按照分類管理的原則,在對外匯儲備進行精細化劃分的基礎上,應根據各類組合的目的和要求,選擇管理機構。如前文所述,對于承擔干預外匯市場的基金和維護外匯匯率的基金,可以由人民銀行進行主導,以流動性、安全性為主題。中投公司應通過進一步健全治理結構,優化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框架,強化專業團隊建設,切實履行好管理外匯儲備的職能。

向國家開發銀行、國家進出口銀行等具備明確政府信用擔保的金融機構出借外匯資金,或委托這些機構運營一部分外匯儲備,目的是鼓勵和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的發展戰略。為了擴大外匯儲備的營運主體,可以篩選一批國內合格境外投資機構(QDII),將一部分外匯儲備委托給這些機構進行管理和投資。

從市場化、專業化的角度出發,可以嘗試引入私人性質的專業投資機構或其他公司。這些金融機構有豐富的投資經驗,項目評審、項目管理方面的經驗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相對完善的風險控制也可以依賴。一些專業公司在實物資產的投資與應用方面具有專業經驗、專業團隊、專業技術、專業的風險管理。針對各類外匯儲備分池,可以使用招投標的形式確定3?4家專門的投資公司,支持外匯儲備的專業化、市場化運營。目的是讓這些機構形成競爭關系,在業績和經營情況方面能夠相互對比,有利于激發這些機構的積極性,也有利于開展業績評價。

拓寬外匯儲備的應用范圍

在外匯儲備管理新思維的指導下,中國的外匯儲備管理當局應考慮穩步拓寬外匯儲備的應用范圍。中國應當更多地將外匯儲備的運用納入自己的全球發展戰略中,實現從商品輸出轉向生產輸出、資本輸出。同時,我們也認識到,只要外匯運營主體實現多元化,只要給他們充分的自主權,只要有足夠的具有專業能力的市場運作主體,這些主體就會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和國際范圍內廣泛尋找可以投資的機會,多渠道運用就能夠得以實現。

第一,建立中國的戰略性實物資產儲備,包括戰略性資源,以及中國產業結構調整所亟需的原材料。當前,美國、日本和法國等發達國家都已經建立了強大的石油戰略儲備,并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國際范圍內,也有建立其他實物資產儲備的成功案例,這些實物資產儲備對于抵御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談判能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更高的層次看,這些實物資產儲備在推動國內經濟健康發展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就中國的實際情況而言,可以探索建立石油、重要礦產、重要原材料、農產品等儲備。

第二,根據發展戰略的需要,探索建立各類海外發展基金。比如,探索建立一個以外匯儲備為基礎的原材料穩定基金,讓中國市場上的原材料價格保持相對穩定等。

第三,以優化國內產業結構為目的,探索進行海外股權投資。認真研究國際經濟的波動,尋找收購契機,尋找有力的估值時機、介入時機。比如,對陷入困境的國際能源、礦產資源型企業及其他類型的企業進行并購,增強戰略物資生產能力儲備、關鍵技術儲備、市場占有和控制能力儲備等。利用外匯儲備支持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利用海外研發資源,使研發國際化,取得先進的自主知識產權,進而提高我國技術體系的創新能力,為擺脫產業“低端鎖定”創造條件。

第四,通過金融創新,建立對外農業移民戰略和農業投資戰略安排,租用土地,收購農業企業的股權。

第五,增加對海外金融市場的投資,提高資產的收益率,并且鼓勵企業和個人增加對外匯的使用,比如投資國外大型石油企業的股票、債券、金融衍生品等。

第六,支持各產業骨干龍頭企業的設備更新與技術改造。支持大量需要外匯資金的高新技術與重大項目的建設。

第七,反向購買國外擁有的中國債券和股票,即收購外國人持有的中國企業的股權。這些收購來的股權,可以通過金融創新工具在國內市場上銷售。

第八,支持金融機構受托管理外匯儲備,用于支持大型資源、大型基礎設施、大型先進制造業等項目的開發。

在進行重要商品和股權投資時,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重要商品和股權方面的投資涉及到所在國的戰略利益,需要良好、穩定的外交環境。二是重要商品和股權的投資涉及到所在國的司法環境,需要深入研究所在國的法律。三是重要商品和股權的投資是專業性極強的投資行為,需要建立熟悉這些投資領域的專家團隊,需要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科學決策。四是對于建立重要物資、股權的投資,需要建立完備的投資后管理制度與設施。五是投資海外重要商品和股權,需要運用金融工程的思想,科學地設計交易結構,既要盡可能避開所在國的監管和有關稅收政策,又要實現其在國內的應用。同時應注意,為了拓寬外匯儲備的應用范圍,需要充分借助專業性投資機構的力量,不論是中投公司直接購買外匯、另外組建專業投資公司,還是委托其他專業機構經營外匯,都涉及人民幣資金問題和外匯資金如何取得等問題。這方面也需要運用市場化的思路,加強創新。

外匯儲備風險管理體系創新

當前,我國外匯儲備面臨的風險呈現出復雜化特征,外匯儲備管理當局應借鑒目前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企業建立全面風險管理的經驗,建立外匯儲備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建立外匯儲備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從財政部、外匯管理局而言,明確第一責任人應該承擔的風險管理責任,并且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團隊。對于中投公司這種完全市場化運作的主權基金,應按照成熟的經驗明確董事會、高管層、監事會的風險管理職責,強化風險管理部門的作用。

由財政部與人民銀行建立與各類外匯儲備池投資基準相一致的風險偏好。確認和評估外匯儲備管理可能面臨的所有風險,并且定義在儲備管理中可接受的風險水平和指標。該風險偏好應既包括定量的指標,又包括定性的描述,明確風險的范圍,以此作為投資組合風險計量的參照系,風險偏好的制定應根據所處經濟周期實施調整。應當持續監督儲備管理面臨的風險暴露程度,以檢驗風險暴露是否超過可接受的范圍。

建立健全外匯儲備運營的風險管理政策和制度、流程體系。應該進一步研究明確與外匯管理運營相關的制度流程體系,從戰略層面定期調整外匯投資的總體政策,明確一定時間范圍內哪些資產是禁入的,哪些資產是審慎考慮的,哪些資產是可以積極買入的。

針對整個外匯儲備管理組織架構設置授權和內控機制。明確規定若要成為外匯儲備管理的受托方,必須在治理結構、內部控制、授權管理等方面符合標準。設計對于交易的授權機制,授權各類交易的審批決策權限,設計交易員與交易的內部控制。

建立重大投資決策的風險評價機制。在盡職調查的基礎上,由專家團隊對投資進行風險評價。為了評估儲備投資組合的風險和外部脆弱性,應當有規則地實施壓力測試,以確定宏觀經濟或金融環境震蕩的潛在影響。

建立模型、機制及相應的專家團隊。根據外匯儲備的投資營運渠道,建立評級模型、估值模型,建立評價機制,建立專家團隊。

建立監督機制與問責機制。通過內外部審計,對外匯儲備的運營情況進行監督,對外匯儲備投資營運的過程與結果建立問責機制。

貫徹透明度原則,完善外匯儲備的信息披露。顯然,透明度的提高有利于各類外匯儲備營運主體提高管理效益和風險防范水平??筛鶕蘒MF數據標準和各類模板,制定中國外匯儲備的披露內容、披露模板,規定披露形式和頻率。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后流動站)

我國石油儲備成本控制論文范文第2篇

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大國,石油產量的增長遠不及石油消費的增長,較大的能源凈缺口意味著我國存在大量的石油進口需求。盡管我國為原油的凈進口國,但我國仍有大量的成品油出口,且出口量持續上升。表面上看,成品油出口量的不斷增長給我國帶來了較大的收益,然而,從價值鏈的視角來看,我國成品油出口的真實附加所得要遠遠小于海關統計的出口收益。因此,衡量我國石油貿易的真實附加所得對我國石油產業的定位及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我國石油貿易的發展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的石油貿易結構在不斷演化。20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的石油貿易形勢是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出口原油,而以相對較高的價格進口成品油。國內石油生產量增長緩慢,從1993年起,我國成為了石油凈進口國,并且凈進口量逐年增加,從1997年起,更是成為了原油的凈進口國,我國的石油貿易自此以原油進口為主,且進口量逐年增長。2013年,我國原油進口達到28195萬噸,比上年增長4.0%,石油的對外依存度也隨著原油進口的增長而逐年上升,到2013年,達到58.6%。2014年原油進口量加速增長,截止到2014年6月底,進口量達15197萬噸,同比增長10.2%。

盡管我國的石油貿易以原油進口為主,成品油進口及原油出口不斷下降,但成品油出口持續上升。出口量從2006年的800萬噸增長到2013年的1578萬噸,且2013年較上年增長29.1%,2014年出口略有減速,截止到2014年6月底,我國成品油出口1367萬噸。

二、全球價值鏈的形成及測度

所謂價值鏈,是指一個產品從構思到最終消費者使用及后續,整個過程中所涉及的所有企業活動。全球價值鏈的形成與國際垂直專業化分工的發展密不可分。按照國際經濟學理論的劃分,國際分工格局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大致沿著產業間分工—產業內水平分工—產業內垂直分工—產品內垂直分工的軌跡演進,當垂直分工逐漸跨越國界時便形成了分工領域的國際垂直專業化。由于在垂直化分工的生產體系下,產品價值由眾多的價值環節構成,處于生產不同環節的企業及所在國家進行著從設計、產品開發、中間產品及最終產品的制造等各種增值活動,其相應創造的價值也并不均衡,由此產生了全球價值鏈的概念,部分學者因此也將垂直化分工稱為“全球價值鏈”分工。

經濟全球化的大發展促進了可貿易品生產鏈向世界延伸,出口品價值也由不同生產模塊上的不同國家組成,每一個國家都只是從事本國最具有生產優勢的模塊,并獲得相應的附加值。Hummels、Rapoport等認為全球價值鏈分工應具備以下三個特點:一是最終產品經過兩個或兩個以上連續階段的生產;二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參與生產過程并在不同階段實現價值增值; 三是至少有一個國家在其生產過程中使用進口投入品,由此得到的產出除用于國內消費與投資外,還有一部分用于出口。

全球價值鏈重要性的日益增加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并致力于對全球價值鏈的測度。目前全球價值鏈測度最廣泛的方法為投入產出法,由Koopman,Power,Wang 和Wei提出的KWW法,將國民賬戶核算體系中的增加值統計法與傳統通關統計法進行整合,通過構建全球多部門投入產出數據庫,將國內增加值統計從單一國家拓展至區域乃至全球,全方位地對一國貿易中國內與國外增加值進行估算。同時,KWW法將一國出口按用途區分,測算出一國出口中所包含的重復計算的增加值,從而避免了貿易增加值的重復計算,有效地改進了貿易統計方法。

因此,本文從全球價值鏈視角,運用WIOD數據庫,采用KWW法分析1997—2011年我國石油行業出口貿易的真實所得,獲益能力以及貿易增加值的來源,為我國石油產業的定位及發展方向提供參考依據。

三、我國石油貿易的收益分析與結論

(一)我國石油出口的實際獲益能力逐年下降

盡管我國石油出口總額不斷增長,但從價值鏈的角度來看,中國從全球價值鏈中獲取的實際利益遠小于發達國家,且通過石油出口的實際獲益也逐年下降。

從全球價值鏈的角度來看,我國石油行業每出口1美元所獲得的國內增加值逐年下降,其單位出口的實際獲益從1997年的0.8美元下降至2011年的0.56美元,同時,該行業出口對其增值的貢獻程度在2000年以后也逐漸下降,1997年出口增加值占該行業增加值的15.3%,2002年上升至24.4%,然后一直下滑,到2011年,石油的出口增加值僅占該行業增加值的11.6%。

(二)直接中間產品出口是我國石油行業出口增加值的主要來源

商品的出口形式包括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我國石油行業的出口以中間產品為主,中間品出口額占行業出口總額的70%以上,并且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到2011年,我國石油中間品出口額占行業出口額的78.8%。從增加值的角度來看,我國石油行業通過最終品出口帶來的增加值占行業出口增加值的比重不斷下降,從1997年的28.4%下降到2011年的21.5%,甚至在2007年,降至18.2%。而通過中間品出口的增加值則逐年上升,到2011年其比重達到74.7%。將中間產品出口再區分為直接中間產品出口和間接中間產品出口,所謂直接中間產品出口指,一國的產品以中間產品的形式出口到直接進口國,用于生產直接進口國的最終品。間接中間產品出口指,一國的產品以中間產品的形式出口到進口國,在進口國進行加工后再出口至第三國。通過將我國石油行業的中間出口品區分發現,直接中間品出口是我國石油行業出口增加值的主要來源,通過直接中間品出口所獲得的國內增加值占該行業出口增加值的50%以上,通過貿易增加值核算我們得到,1997、2002、2007及2011年我國石油行業直接中間產品出口帶來的國內增加值占行業出口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53.9%、51.4%、55.9%及54.8%。

(三)原油進口對我國石油出口的重要性逐漸增強

進口對出口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出口中進口品的含量,即垂直專業化率,從價值鏈角度來看,即一國出口中國外增加值的比重。若出口中國外增加值的含量越高,則說明出口對進口的依賴性越高,進口對出口的重要性也越強。對我國石油出口而言,其國外增加值比重逐年上升,垂直專業化程度不斷加深。2007年,我國石油行業的垂直專業化率僅為16.2%,到2011年上升至32.5%,可見,我國石油行業的出口對進口品的依賴性不斷增強。從我國石油貿易的結構來看,我國石油行業的進口品主要為原油,自1997年起,我國成為原油的凈進口國,并且進口量持續上升,因此,我國的石油出口主要依賴于對原油的進口,通過對進口原油進行加工為成品油,然后主要以中間產品的形式出口。

我國石油行業獲益能力下降以及對原油進口的依賴性逐漸增強是國際垂直專業化分工發展以及全球價值鏈形成的必然結果。一方面,跨國分工的形成導致中間投入品貿易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參與全球生產的國家或企業僅專注于垂直分工中價值鏈的特定階段和任務,各國間形成了以產品價值鏈為鏈接的紐帶,并取得相應環節的增值收益。

在國際垂直專業化分工的大趨勢下,雖然我國參與國際分工的水平不斷提升,但目前我國在國際垂直專業化分工的體系中仍處于較低層次。歐美等國家以掌握核心技術在專業化生產中獲得高附加值,而我國由于長期以來高技術研發能力不足,主要以廉價的勞動力承接產品加工、組裝等低附加值活動,這樣的分工決定了我國處于低附加值環節,并且必須進口大量中間投入品。因此,對于我國石油行業而言,依然處于國際分工的低層次,必須依靠產業升級,從國際產業分工的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進而提升我國石油行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和獲取高附加值的能力。

參考文獻:

[1]Hummels,D.,Ishii,J.,and K-M,Yi (2001).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e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eonomics,(54)

[2]宋玉華,朱思敏.垂直專業化的貿易利益分配機制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08(3)

[3]柴斌鋒,楊高舉.高技術產業全球價值鏈與國內價值鏈的互動——基于非競爭型投入占用產出模型的分析[J].科學學研究,2011(4)

[4]盧峰.產品內分工:一個分析框架[R].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2004,討論稿系列,No.C2004005

(袁劍琴,1985年生,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投入產出、宏觀經濟)

我國石油儲備成本控制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天然氣已成為我國的主體能源之一,其供應的安全性、穩定性和持續性關乎國家的能源安全。天然氣供給不足、供需缺口拉大、對外依存度提升等都會影響到天然氣的穩定和可持續供應?;赑SR模型構建了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評價體系,運用熵權法確定各指標權重,通過TOPSIS法對我國天然氣總體進口安全水平進行評價;借助灰色關聯分析法得到影響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的主要因素。結果表明:(1)2006—2017年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水平以2011年為拐點大致呈現“U型”,總體處于較不安全和臨界安全的狀態;(2)從三個層面的相關指標來看,關聯度影響最大的分別為地緣政治風險、LNG進口價格、天然氣的儲備水平?;谠u價結果,提出如下建議:優化天然氣進口來源,降低地緣政治風險;構建亞太地區天然氣定價機制,提升天然氣進口話語權;加大天然氣勘探開發投資,提高國內天然氣產量;建立健全天然氣戰略儲備,提升天然氣儲備水平。

關鍵詞:PSR模型;天然氣進口安全評價;熵權TOPSIS法;灰色關聯分析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新發展理念,發展生態文明,這對我國能源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出了新要求,作為有利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清潔能源,天然氣已成為改善我國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選擇之一。[1]2018年我國累計天然氣消費量為283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成為拉動全球天然氣消費增長的主要力量。2017年開始我國天然氣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天然氣生產量為149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8%,2018年天然氣的生產量為161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3%,探明儲量為6.1萬億立方米,儲采比為37.6年,基礎設施建設周期性使得天然氣的供氣量短時間增加仍有一定的局限[2]。此外,我國的頁巖氣開發技術尚未成熟,在短期內難以實現量產。

由于我國天然氣的生產增速低于消費增速,導致2018年我國天然氣的供需缺口拉大,因此加大天然氣進口成為維系我國能源供需平衡的重要方式。根據油氣產業藍皮書發布的相關數據,2018年我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進口天然氣121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0.7%,對外依存度達到42.86%。2019年天然氣進口量達1340億立方米,未來我國天然氣進口量將進一步增大。隨著“藍天計劃”的貫徹落實、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一帶一路”的推動,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我國天然氣的發展迎來“黃金時代”。[3]

我國天然氣產業要深化改革,就必須守住天然氣發展的安全底線。為此,對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狀況進行評價,并識別影響我國天然氣進口的關鍵因素,可以為我國天然氣產業的發展及制定合理的天然氣產業發展戰略提供借鑒。

二、文獻回顧

PSR模型,即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是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共同發起的用于研究環境安全問題的框架體系[4],作為一套成熟的指標評價體系構建思路被廣泛應用于生態安全的評價[5]。隨著能源結構轉型以及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不少學者嘗試將PSR模型思路應用于能源安全評價中。截至目前,只有Guo等[6]采用PSR模型對我國的天然氣安全進行了綜合評價,但是研究指標不夠細化,而且研究時間早,參考價值有限。大部分學者更多關注的是我國整體的能源安全,例如胡劍波等[5]基于PSR模型,從宏觀角度對我國能源安全進行評價分析;李雪慧等[7]基于PSR模型,借助層次分析法和變異系數法組合賦權的方法對我國能源安全進行評價,認為我國能源安全總體呈現向好的趨勢。除此以外,部分學者對石油安全進行了評價,例如鄭修思[8]基于PSR模型的思想選取了十項指標,構建安全評價體系,并利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我國石油供應安全情況進行了評價。

王旻昊[9]認為影響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的因素較多,其中進口來源地穩定、運輸線路安全和進口價格是天然氣進口安全的關鍵影響因素。本文認為,天然氣進口安全主要是指一個國家以其可以接受的、合理波動范圍內的價格獲取持續穩定的天然氣供應,充分保障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需求,天然氣進口儲備得以加強,供應安全進一步提高。

國內外學者嘗試了多種研究方法對能源安全進行科學評價。Biresselioglu等[10]運用混合整數規劃模型,對土耳其液化天然氣的供應安全情況進行研究;Shaikh等[11]、Lu等[12]采用生態網絡分析(ENA)的方法對我國天然氣的供應安全進行評價,提出國內天然氣的供應對天然氣安全的意義更加突出;李澤紅等[13]運用HHI指數測評我國和俄羅斯天然氣進出口的安全狀況,結果表明我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逐漸提高,其中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比例呈現上升趨勢,在均衡我國天然氣進口來源、降低進口風險方面具有積極意義。除此以外,越來越多的學者采用多種評價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究,例如田家華等[14]運用層次分析法、熵值法和線性加權和函數計算均方根的方法對我國天然氣供需安全進行綜合評價分析,結果表明2006—2014年我國天然氣供需安全呈現“N形”變化趨勢;呂濤等[15]通過灰色關聯法分別對石油安全狀況進行研究,以此確定影響能源安全的關鍵指標;孫涵等[16]基于熵權TOPSIS的方法對我國區域能源安全進行評價,結果表明我國能源安全性大致呈現“由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的特點。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能源安全問題的大量研究,為探討天然氣進口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通過文獻梳理,筆者發現當前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有關能源安全的評價大多集中在石油和整體能源安全方面,對天然氣安全及天然氣進口安全進行評價的研究較少。(2)關于進口安全評價指標體系以及安全評價標準尚未達成共識,指標體系的視角不同導致評價的結論也會存在差異,現有的研究中,指標體系的構建相對單一。此外,將PSR概念模型用于構建天然氣進口安全指標體系的研究仍處于空白狀態。(3)在評價方法上,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雖然能夠最大程度上吸取專家的意見,但主觀性太強,評價結果缺乏客觀性;而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由于指標得分中存在負值,使得評價的意義不明確。因此本文基于PSR模型構建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評價體系,運用熵權法和TOPSIS法對我國天然氣總體進口安全水平進行評價;借助灰色關聯分析法來確定影響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的主要因素,找出存在的關鍵問題。這對天然氣進口安全評價、保障天然氣的及時供應具有重大意義。

三、指標體系構建與數據說明

(一)指標選取

本文基于當前能源安全評價的相關研究(李小亮等[17]、郭金棟等[18]、Jewell等[19]、胡劍波等[5]、李雪慧等[7]、鄭修思[8]和郭明晶等[20]),根據PSR模型的思路,結合影響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的因素,從PSR三個層面選取重要指標構建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評價的指標體系(見表1)。

(1)天然氣進口安全壓力是指國內外影響天然氣進口安全的因素對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造成的壓力。在指標體系構建時,考慮到國內天然氣的供需以及環境因素所產生的影響,壓力層面指標除了選取境外短期壓力,還選取了我國自身天然氣供需、環境等因素帶來的長期壓力。

(2)天然氣進口安全狀態是一段時間內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以及變化情況。其反映在狀態層面包含兩個方面:壓力之下國內資源的保障狀態如何;壓力之下我國是否依然可以有效地從國際市場獲得相應的資源。

(3)天然氣進口安全響應是指在一定程度上,為保障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所采取的相關措施,既包括為防止突然性供應中斷而采取的應急戰略儲備,又包括對外投資的提高。

(二)數據來源

以深圳LNG進口接收站投產為標志,2006年我國成為天然氣凈進口國。因此本文以2006—2017年間數據為基礎,對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進行評價。其中與我國天然氣主要進口來源地資源潛力相關的數據,例如儲采比、探明儲量、進出口量等均來自《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原油價格波動率為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發布的布倫特原油價格進行測算得出;地緣政治、外交沖突指數、運輸風險中軍事政治則根據PRS Group發布的《國家風險國際指南》計算得出;天然氣消費增速、消費強度、外匯儲備的相關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能源統計年鑒》;碳排放數據來自Climate Watch;環境治理投資的相關數據來自歷年國家環境狀況公報;海盜發生次數的數據來自IMB Piracy Report。

四、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對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進行評價,首先通過熵權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通過TOPSIS法確定評價值,最后根據灰色關聯法確定各指標同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總體水平之間的關聯系數,以此確定影響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的關鍵因素。

(一)熵權法確定指標權重[16,21]

五、結果及分析

(一)熵權法權重確定

利用公式(1)~(3)對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相關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各指標的初始值。通過公式(4)~(9)確定各指標的權重,結果如表2所示。壓力層面在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總體水平中的占比較高,說明壓力層指標是影響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的重要方面。

(二)TOPSIS評價值法確定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水平

根據公式(10)~(14)得到貼近度以反映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水平,結果如表3所示。

根據TOPSIS原理,貼近度越接近1,安全水平越高。將表3的相關數據繪制成折線圖,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2006—2017年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水平大致呈現“U型”狀態。其中2009—2015年超過一半的時間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水平處于平均水平之下。根據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的評價標準,2010—2014年一直處于較不安全的狀態,其他年份處于臨界安全的狀態,可見我國進口安全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006—2011年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水平呈現波動下降的趨勢,2011年降至最低,進口集中度由2010年的68.571%上升到72.464%,對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造成了較大的威脅,除此以外,2011年布倫特油價劇烈波動,LNG進口價格由2010年的10.8美元/百萬英熱增長到2011年的14.1美元/百萬英熱。亞太地區尚沒有成熟的天然氣交易市場,因此LNG的價格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使得我國天然氣的進口風險增加。

2012—2016年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水平由0.362上升到0.513,呈穩定上升的趨勢,總體安全狀態相對樂觀。2017年我國受“煤改氣”工程的影響,天然氣的需求提升,供需缺口拉大。同時,國內天然氣的自給率和儲采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導致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總體呈現下降的趨勢。

(三)關鍵因素分析

通過對天然氣安全進行評價后,運用灰色關聯度分析得出各個指標與天然氣進口安全的關聯程度,找出關鍵影響因素。根據公式(15)~(16),得到各指標與天然氣進口安全水平的關聯系數及排序,結果如表4所示。

每個層面選取與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水平關聯度最高的指標,分別為地緣政治風險、LNG進口價格和天然氣儲備水平。

其中最大差值Δmax=0.985。

以上述指標作為關鍵因素,分析發現當前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面臨如下威脅:

(1)對外依存度提高,存在地緣政治風險。

2017年,隨著“煤改氣”工程的大力推進,天然氣消費量呈現“井噴式”的增長,管道天然氣進口量達到3105.9萬噸,同比增長8.8%,占天然氣總進口量的44.3%;LNG進口量為3828.5萬噸,同比增長46.4%,占天然氣總進口量的55.7%。對外依存度提升到39.9%,無論是管道運輸還是海上運輸都對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造成較大的威脅。管道運輸的威脅主要來自中亞、緬甸、俄羅斯等國家或地區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液化天然氣進口主要面臨運輸航線中的海盜、恐怖主義等風險。近期,中美貿易戰再度升級,美韓新的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美歐、美日零關稅貿易協定的簽訂,均對我國進口天然氣造成嚴重的沖擊。

(2)被動接受天然氣進口價格。

由于亞太地區天然氣供應形勢相對緊張,加之我國天然氣需求持續快速增長,被動接受天然氣的定價成為我國天然氣進口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當前天然氣價格主要同日本原油價格掛鉤,中國、日本、韓國等主要東亞天然氣進口國只能被動接受天然氣的定價。美國的頁巖氣革命,使得美國成為天然氣凈出口國,2017年我國從美國進口21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未來如果我國繼續從美國進口天然氣資源,將不得不接受美國的亨利交易樞紐(Henry Hub)的定價機制以及其他貿易政策的鉗制,致使我國天然氣進口的議價能力減弱,話語權較低。天然氣的價格過高或者價格的波動性較大,均對我國天然氣的穩定供應造成重大影響。

(3)國內天然氣供給能力不足。

國內天然氣需求增長較快,但是供應增長相對較慢。2017年,我國天然氣探明儲量為5.5萬億立方米,占全球份額的2.8%,儲采比為36.7年。從整體來看,我國天然氣資源相對豐富,但是我國頁巖氣等勘探開發的技術尚未成熟,很難在短期內實現量產,導致我國對外依賴程度增加。此外,我國在天然氣勘探開發方面投資量的減少也造成了天然氣的產量遠遠低于消費量的增長速度。關于常規天然氣的探明儲量,世界平均水平是22.5%,而我國僅為15%。2017年我國油氣勘探投入為597.5億元,同比增長13.3%,開采投資為1629億元,同比增長22.2%,即便如此,2017年我國天然氣的生產供給增速遠遠低于消費需求的增長速度,這對我國天然氣的安全沖擊較大。

(4)天然氣戰略儲備欠佳。

儲氣庫是天然氣進行季節間資源調配不可缺少的保障設施。根據國際煤氣工業聯合會(IGU)的標準,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超過30%時,天然氣儲氣庫的工作氣量應當超過消費量的12%。而我國截至2019年底,累計建成26座地下儲氣庫,儲氣調峰能力達140億立方米,但對外依存度高達43.7%,戰略儲備水平僅維持在4.56%左右,與12%~15%的世界平均水平還有較大差距。

六、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結論

本文遵循科學代表性、系統性、可操作性等原則,借助PSR模型構建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評價體系,通過熵權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TOPSIS方法確定PSR準則層以及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水平,灰色關聯分析法確定影響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的關鍵因素,得出以下結論:

(1)PSR準則層:1)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所面臨的壓力在2011年以后雖有增長,但是增速相對緩慢;進口安全狀態的波動性相對較大;進口安全的響應層面則穩步增長。具體表現為,2006—2011年壓力層指標所反映的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水平呈現下降趨勢,2012—2016年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2007—2013年狀態層指標所反映的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水平呈現下降趨勢,2014—2016年呈現飛躍式的增長,2017年有所下降;響應層面,從2006年開始,其影響的天然氣進口安全水平一直呈現上升向好的狀態。2)通過三個準則層面反映的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水平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2011年以前,壓力和狀態層面反映的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水平要明顯高于響應層面,而2011年之后正好相反。

(2)目標層:1)2006—2016年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總體水平以2011年為拐點呈現“U型”狀態,2017年呈現下降趨勢。2)根據評價標準,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水平介于較不安全和臨界安全的狀態,其中2010—2014年處于較不安全狀態,其余年份處于臨界安全狀態。3)壓力層面在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總體水平中所占的比重較高,為0.474。

(3)關鍵指標因素:通過分析,得出各層面與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關聯度最高的指標分別是地緣政治風險、LNG進口價格和天然氣儲備水平。

(二)對策建議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水平仍處于較不安全和臨界安全的狀態,進口安全等級較低,進口安全水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圍繞當前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評價分析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1)優化天然氣進口來源,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在完善現有天然氣進口渠道、加強在友好度較高的國家建設輸氣管線的聯絡線基礎上,積極開拓和培育新的進口渠道,積極尋求資源豐富、能源出口依賴度高、地緣政治穩定的國家,多形式、多路線、多國家和地區進口境外天然氣,分散進口資源中斷的風險,降低對單一進口來源的過分依賴而帶來的不確定性,充分利用“一帶一路”的戰略契機,加強與沿線國家的天然氣戰略合作,擴大進口來源。

(2)構建亞太地區天然氣定價機制,提升天然氣進口價格的話語權。

在亞太地區的天然氣貿易層面,聯合日本、韓國、印度、新加坡等亞太地區天然氣進口國,合作建立亞太地區天然氣貿易的定價規則,制定亞太地區天然氣貿易的價格基準,形成統一的定價機制。積極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構建雙邊和多邊綜合協調運行機制,合力構建新的價格體系,形成我國乃至亞太地區的天然氣的基準價格。

(3)加大天然氣開采技術研發,提高國內天然氣生產量。

結合我國天然氣資源貯藏存儲的地質特點,在國家層面上設立技術攻關重大專項,制定相應的政策鼓勵勘探開發投入,堅持因地制宜的勘探開發理念,加強技術方面的研發投入,爭取在技術提升和成本降低上獲得突破,實現國內天然氣生產量短期內提高。

(4)建立健全天然氣戰略儲備,提升天然氣儲備水平。

建立健全我國天然氣戰略儲備,首先從整體上推進戰略型、季節型、調峰型和商業型戰略儲氣庫的建設。將儲氣庫納入國家天然氣整體管網建設中,通過互聯互通的方式破除天然氣市場管道瓶頸,提高我國天然氣穩定供應的能力。其次,要充分發揮各利益相關方在建設我國天然氣戰略儲氣庫中的積極作用。例如政府應當對天然氣戰略儲備進行整體的規劃和布局,在進口通道和重要城市建設戰略或應急儲氣庫;天然氣相關的企業和工業用戶應當建設商業型季節調峰儲氣庫等[24]。另外還應適度儲備替代燃料,強化應急預案,建立響應機制應對需求側的緊急情況,結合實際需求,利用遞減、關停用戶氣量等非市場手段應對供應緊急事件。

參考文獻:

[1] 馬杰.大國博弈下的天然氣貿易態勢及中國對策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18,38(11):62-67.

[2] 馮雁,沈曉悅,賈蕾,等.從天然氣供需關系看我國“氣荒”原因[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8,43(6):142-144.

[3] 鄒才能,趙群,陳建軍,等.中國天然氣發展態勢及戰略預判[J].天然氣工業,2018,38(4):1-11.

[4] 嚴筱,陳蓮芳,嚴良,等.基于PSR模型的我國重要礦產資源安全評價[J].中國礦業,2016,25(1):43-49.

[5] 胡劍波,吳杭劍,胡瀟.基于PSR模型的我國能源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統計與決策,2016(8):62-64.

[6] Guo M J,Li W J,Wang W S.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hinas Natural Gas Resource Security Evolution Trajectory Based on PSR Model[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4,953-954:720-729.

[7] 李雪慧,史丹.全球能源格局變動,中國的能源安全狀況改善了嗎?[J].中國能源,2017,39(09):25-31.

[8] 鄭修思.我國石油供應安全評價系統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7.

[9] 王旻昊.我國天然氣進口安全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學,2015.

[10] Biresselioglu M E, Demir M H, Kandemir C. Modeling Turkeys Future LNG Supply Security Strategy[J].Energy Policy,2012,46: 144-152.

[11] Shaikh F, Ji Q,  Fan Y, et al. Modelling an Optimal Foreign Natural Gas Import Scheme for China[J].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 Engineering,2017,40: 267-276.

[12] Lu W W, Su M R, Fath B D, et al. A Systematic Method of 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Natural Gas Supply Security[J].Applied Energy,2016,165:858-867.

[13] 李澤紅,李靜楠,楊洋,等.中俄天然氣貿易安全格局與態勢[J].資源科學,2018,40(11): 2143-2152.

[14] 田家華,田時中,趙鵬大.減排約束下中國天然氣供需安全評價:2006—2014年[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2):22-29.

[15] 呂濤,郭慶,富莉,等.基于熵權灰色關聯法的我國石油安全評價[J].中國礦業,2017,26(5):40-45.

[16] 孫涵,聶飛飛,胡雪原.基于熵權TOPSIS法的中國區域能源安全評價及差異分析[J].資源科學,2018,40(3): 477-485.

[17] 李小亮,陳彥玲,董正信.基于PSR框架的我國石油安全評價[J].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08,16(1): 62-66.

[18] 郭金棟,王恩元.煤炭能源安全測度指標體系與綜合評價[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20(11): 112-118.

[19] Jewell J, Cherp A, Vinichenko V, et al. Energy Security of China, India, THE E.U. Aan the U.S. UNDER Long-term Scenarios: Results from Six IAMs[J].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 2013,4:1-3.

[20] 郭明晶,卜炎,陳從喜,等.中國天然氣安全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資源科學,2018,40(12): 2425-2437.

[21] 章穗,張梅,遲國泰.基于熵權法的科學技術評價模型及其實證研究[J].管理學報,2010,7(1):34-42.

[22] 王曉宇.中國天然氣供應安全評價及對策[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1):6-10.

[23] 孫曉東,焦玥,胡勁松.基于灰色關聯度和理想解法的決策方法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05,13(4): 63-68.

[24] 張書銓,孫竹,劉揚.2017年季節性供氣緊張的原因與對策[J].天然氣工業,2018,38(7):120-128.

責任編輯:曲 紅

Key words: PSR model;  import safety evaluation of natural gas; entropy weight & TOPSIS method;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我國石油儲備成本控制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行業在不斷興起,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石油企業要在市場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國際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最重要的是要在企業層面進行管理創新?,F階段,在石油企業管理中,仍存在一系列問題,相關人員需要針對新能源環境下的石油企業管理進行創新,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保障。

關鍵詞:石油企業;新能源;管理

引言:管理薄弱一直是我國石油企業競爭力低下、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從經濟增長的國際比較來看,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中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率在70%以上,而我國石油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率不到40%,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著石油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隨著石油勘探開發難度的不斷增大以及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石油企業必須對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進行全方位的創新,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1中國石油企業管理創新存在的問題

1.1管理層次多

石油企業的組織結構一般都是職能型的,呈現金字塔形分布,高層管理者位于金字塔的頂部,中層和低層管理者則沿著塔頂向下分布。企業內部按研發、設計、生產、財務、營銷等職能進行劃分,其主要特點是“工、管”分權。各部門職能往往交叉重疊,由于企業信息系統化程度低,使各職能部門構建的信息節點形成信息孤島。

1.2缺乏現代管理意識

我國石油企業都是國有控股的大型企業,國有企業習慣于計劃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管理方法,目前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以下問題:重領導政績、輕經濟效益;重粗放式經營、輕集約式經營;重資產管理、輕資本運營;重產品推銷、輕市場營銷;重外部環境、輕內部管理;重眼前利益、輕長遠利益。重視金融資本,忽視人力資本;重視人際關系,輕視信息網絡和現代化的科技手段;重視職工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的培養提高,忽視職工科學文化素質的教育培訓等。

1.3缺乏創新思維

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建立一套科學管理的企業管理模式,可是不少石油企業在管理中,過于注重實踐形成的經驗,不僅導致了許多重大的決策失誤,使企業蒙受嚴重的損失,而且也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是一些企業管理者憑感覺行事,有的習慣照搬國內外其他先進企業的管理經驗。

1.4缺乏戰略思維

石油企業對人力資本的投入不足,人力資本含量高的管理人員、技術骨干和技工嚴重流失與冗員過多、人浮于事并存,這主要是由于企業對人力資本的本質認識不足,對人力資源這種特殊資產的保值增值意識淡薄?,F階段,世界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但石油企業是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企業,企業往往缺乏知識管理的意識,重視經驗,忽視知識,重視領導能力,忽視信息管理,重視領導拍板式決策,輕視科學民主決策。

1.5缺乏系統的管理創新

由于缺乏對企業管理全面、深刻的再認識,無法從總體上把握未來企業管理發展的方向和趨勢,企業習慣于沿襲傳統的“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管理模式。管理的對象總是針對某一孤立的對象,管理的著眼點是事物,或是生產、或是人事、或是銷售、或是材料。管理的出發點是哪兒有問題管理哪兒,對于管理問題的處理均為就事論事,就部門論部門,就環節論環節,管理體制條塊分割,很少作通盤考慮,雖偶有零星、局部的創新成果,其產生的效益也被部門之間的摩擦抵消,難以提升企業的整體效益。這種零星、局部的小改小革,無法觸及那些只有系統管理創新才能解決的根本性問題,企業運轉的效率未能得到大幅提升。

2在新能源環境下石油企業的管理創新措施

2.1理念創新是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精神基礎

石油企業經營管理者和職工必須拋棄落后觀念,石油企業不僅是勞動、資本密集型企業,同時也是知識、技術密集型企業,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應樹立競爭觀念、可持續發展觀念等,不斷培育新型企業文化,增強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尊重知識和人才,注重用戶,注重質量,重視速度,重視效益,鼓勵競爭,鼓勵創新,主動適應并積極改善外部環境。

2.2制度創新是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必要前提

由于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石油企業并非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帶有很強的非營利性,冗員多、社會負擔重、效率低、效益差。企業內部關系尚未完全理順,體制性障礙依然制約著石油企業的發展,必須進行制度創新,才能真正注入新的機制,形成新的活力,真正回歸企業本質。

2.3機制創新是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持續動力

石油企業必須充分考慮信息技術與人本管理對現行管理創新的重要影響,積極推進人力資源管理創新,建立競爭開放的選拔任用機制,靈活多樣的激勵與約束機制。除此之外,企業應該建立“以人為中心”的人本管理機制,通過改變員工的素養、態度,引導員工行為的修正,從而提高工作績效。同時,還應適應知識經濟的要求,推行知識管理機制,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促進本石油企業的知識化,包括生產過程的知識化、勞動者的知識化、管理的知識化和生產產品的知識化。

2.4技術創新是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現實基礎

石油企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科技和追求整體效益的特點,經濟效益的提高有賴于技術創新。我國石油企業要重視高新技術的自主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物探、測井、鉆井、錄井等技術領域,通過技術創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競爭優勢的高新技術企業;可考慮對各油田分公司研究院實行雙重領導體制,目的是集結各油田的研究力量,共同開展一些共性技術研究、協調工作,并統一使用地質、開發等資料;加大科技投入,充分發揮人才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

2.5文化創新是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內在源泉

我國石油企業越來越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在伴隨石油工業發展的同時經過廣大員工的努力,逐步形成了特色的石油企業文化。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樹立競爭發展的理念,堅持繼承與發展的思路,繼承發揚石油工業的優良傳統,發揮“鐵人精神”,增強行業榮譽感及新時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形成石油企業再次騰飛的主要動力和凝聚力;通過創造多種形式的進修學習條件,舉辦多種多樣的技術競賽和合理化建議活動,開展各種技術講座和學術交流活動,為企業管理創新提供保障。

2.6組織創新是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有利保證

由于競爭環境的加劇,客戶需求的多樣化以及企業戰略的需求,傳統的科層制組織弊端不斷顯露,已無法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經營形勢,必須按照精簡高效、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的原則,構架新的內部組織結構,保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石油企業應在改制的前提下,通過剝離企業不應承擔的各種社會職能和政府職能,使企業得以輕裝上陣;強化生產過程研究、經營決策、技術研發和生產過程之后的經營職能,使企業組織結構具有高度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

結束語: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石油企業發展比較迅速,我國石油企業在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參與全球經濟競爭的進程中,需要吸收世界先進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術,把國外成功企業的經驗與石油企業的特點有機結合,大膽改造、創新,不斷豐富和充實我國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內容,提高我國石油企業的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東.淺析現代石油企業管理創新方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09):4-5.

[2]張航.論新形勢下我國石油企業管理與創新發展思路[J].中國石油石化,2017(03):135-136.

我國石油儲備成本控制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油氣儲運設施是連接石油工業產、運、銷各環節的紐帶,其安全重要性日益凸顯。介紹了油氣儲存和運輸設施的分類依據及主要類型;從儲運介質的易燃易爆和毒害性、油氣儲運設施易構成重大危險源兩個方面論述了油氣儲運設施安全的重要性;通指出第三方破壞是導致管道發生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而打孔盜油又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在工程立項、設計、施工及運行管理的各個階段加強安全管理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油氣儲運; 石油石化; 安全; 長效機制; 完整性

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石油和天然氣的使用量也在不斷地增加。而油氣儲運設施的建設和發展對于促進我國能源的利用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保證了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的供應。從而促進了我國的經濟發展。但是,油氣儲運設施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一旦發生事故,對社會、對人民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所以,在大力進行油氣儲運設施建設的過程中,要做好油氣儲運設施安全性的建設,從設計、施工以及運行等方面進行嚴格的管理。以避免事故以及環境污染問題的產生。

我國是一個能源稀缺且分布不均的國家,所以為了滿足稀缺之地對油氣的需求,對于油氣儲存與運輸的投資也在逐年增大。油氣是一種高危險性物質,具有較強的儲運特殊性,對儲運設施的安全程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旦出現任何環節的管理不善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例如環境污染、財產損失、能源浪費,甚至會涉及人員傷亡。因此,進行油氣儲運設施安全性研究,建立設施安全施工制度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

一、油氣儲運設施概述

為了論述油氣儲運設施安全的重要性,我們要先了解油氣儲運設施的定義,掌握其分類才能開展更好的安全實施工作。油氣儲運設施指的是油氣儲存與運輸所用的設施,將石油工業產、運、銷等各個環節連接到到一起?;景ㄋ愤\輸、公路運輸、鐵路運輸與管道運輸四種方式。我國最為常見的是管道運輸。例如中石化,多是通過提前鋪設在地下的天然氣與石油管道進行運輸。雖然經過多年的相關研究工作,我國在此方面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但是依然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工作,提高油氣儲運設施的安全水平。

石油的儲存設施主要是油庫。根據不同的劃分方式,油庫具有多種形式。依據油庫的經營形式與管理體制的不同,我們可將油庫分為獨立油庫與企業附屬油庫兩種。若根據石油的儲存位置與方式,可以分為山洞油庫、地面油庫、海上油庫等。依據油品的運輸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水路聯運油庫、水運油庫等。根據油品又可以將其分為成品油庫、原油庫等。不同油庫儲運設施對安全提出不同要求。

天然氣儲存設施主要用于供氣調峰,可以分為中長期的調峰與短期調峰。前者常使用地下儲氣庫與各類LNG設施,根據地質構造可分為鹽穴型、枯竭油氣田型等。LNG設施根據不同分類標準可以分為地上罐、地下罐、雙容罐、單容罐等,每種分類根據不同情形可以繼續分出小分支。后者則多用儲氣罐與輸氣管道末端進行儲氣。

二、油氣儲運設施安全的重要性

2.1儲運介質具有危險性

天然氣與石油均屬于重點監管危險化學品,屬于易燃易爆物質。經常在馬路上出現的石油運輸車輛的車體上明確標明了“易燃易爆物品”等警告字樣。汽車在加油、加氣過程中都要保持熄火狀態,是為了避免車體發動機運行出現火花,導致點燃成品油,發生爆炸事件。原油、成品油等不僅具有可燃性與易燃性,還具有揮發性。油品蒸氣、天然氣常常在油氣儲運設施區域彌漫、擴散或在低洼處聚集,在空氣中只要較小的點燃能量就會使其燃燒。所有加油加氣站都標明:油庫重地,禁止打電話,禁止明火。當體積分數處于爆炸極限范圍內時,一旦被引燃,即可能發生爆炸。一個小小的火花都有可能引發火災爆炸事故,會產生嚴重危害。天然氣與油品具有較寬的爆炸范圍,爆炸危險性比較大。此外油品揮發出的蒸汽亦具有毒性,油品的易擴散性、流淌性等特性會對人與動物造成嚴重危害。例如,近年來發生的多起油船泄露事故,對附近的海洋區域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致使大量魚類與海鳥的死亡。儲存介質的危險性充分展示了儲運設施安全性的重要性。

2.2油氣儲運設施為重大危險源

隨著石油氣需求量的發展,油氣儲存與運輸規模都在不斷擴大。油氣長輸管道具有管徑大、壓力高、線路長等特點。甚至在某些城市存在市區的市政管線與油氣輸送管道上下交錯的情況。市政管道因為市區人口擴增、城市規劃等特點經常需要進行挖地挖管進行重新改造。這無疑增加了油氣長輸管道的危險性。油氣儲運設施易構成重大危險源,伴隨著油庫儲罐容量不斷增大,大型浮頂儲罐單罐容積已達15×104m?。油庫區域內儲罐數也較以往密集。國內儲罐數因市場需求需要,也在不斷增加。多種類型儲罐容量也在不斷增加。根據 GB18218-2009《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和國家安監總局文件安監管協調字[2004]56 號《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規定,油氣儲運設施易構成重大危險源。長輸管道周圍環境影響因素復雜、安全影響因素眾多,受到自然災害與第三方破壞的概率較高。設施建造途中,若不能嚴格根據相關安全規章制度進行施工,也會對油氣儲運設施造成嚴重危害,易發生事故。

【結語】:

我國正處于油氣需求量持續增長時期,油氣儲運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時期。管道的設計者、施工者與管理人員對油氣的危險性都需要有深刻的認知,深入了解油氣的特點,根據運輸環境的異同,制定設施風險制度, 并據此制定詳細的防范措施。要進一步規范管道加劑輸送作業規程,細化管理,完善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設施項目在設計階段必須通過安監部門審查。一方面可以落實設施工程安全評價,及時排除設計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也可以對油氣儲運工程形成良好的監督力度,確保工程質量。確保施工能夠嚴格遵循相關規章制度,降低油氣儲運設施造成傷害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油氣儲運》2006年第1~12期總目次[J]. 油氣儲運. 2006(12)

[2] 關中原. 致《油氣儲運》的作者和讀者[J]. 油氣儲運. 2011(02)

[3]我國油氣儲運高等教育喜迎60華誕[J]. 油氣儲運. 2012(06)

[4] 孫富科. 試析油氣儲運技術面臨的挑戰與發展方向[J]. 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 2013(15)

[5] 王翰. 油氣儲運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分析[J]. 電子測試. 2013(11)

[6] 張蓓. 油氣儲運設施安全的重要性[J]. 化工管理. 2013(22)

[7] 吳迪. 基于油氣儲運設施安全的重要性的分析與研究[J]. 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 2013(23)

作者簡介:

王政 (1972.2- ),男 (漢族),山東濟南人 ,???主要研究方向:油氣儲運

我國石油儲備成本控制論文范文第6篇

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 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日益提高, 現代化建設水平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同時表現出了工業化社會的特色。以石油產業和汽車產業為代表的發展模式, 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我國能源分布不均衡的現實問題。

現實中, 我國的主要能源結構由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所構成, 其中煤炭資源儲量豐富、數量龐大, 而石油和天然氣都處于一種嚴重的供給不足情況。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 我國的石油供應開始出現巨大的市場缺口, 這一時期也是世界范圍內能源危機 (石油) 的集中爆發期。中國從石油出口國轉變為了石油進口國, 并且逐漸由市場一般性能源產品, 轉變成了供求稀缺性產品, 國家不得不加大投入進行戰略儲備, 同時進一步在原有油藏基礎上進行二次、三次開發。

石油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 在產業方面不存在可持續性, 因此對于石油工程技術的利用, 主要體現在開發潛力和應用技術方面。如何在已經探明儲量的基礎上, 實現石油資源的盡可能利用, 這是石油工程技術關注的重點所在。

2 我國石油工程技術的現狀分析

石油工程技術是滿足我國經濟發展中對石油能源供應的重要手段, 具有先進性、創新性的特點;但結合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 還存在一些障礙性問題, 以下作者針對現狀進行分析。

2.1 石油工程技術缺乏應用市場

近年來, 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 石油能源缺口越來越大, 我國對外的石油依賴越來越嚴重;相對而言, 在我國石油工業發展早期“貧油國”是由產能不足造成的, 而目前“貧油國”則是有市場供需造成的。2013年, 我國的石油能源總體儲量在全球排名第14位, 但是人均擁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0%;為了緩解日益嚴重的市場供需矛盾, 進口依賴度只會越來越大。

而相應的, 通過石油工程技術來提高我國石油產能, 這需要一個較長的實踐周期, 同時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 在市場上的應用價值不明顯。

2.2 石油工程技術缺乏創新機制

我國的石油工程服務體系還存在很多的缺陷, 盡管在人才教育中已經開設了石油工程技術的服務內容, 但所涉及的內容都比較陳舊, 運行機制也顯得十分僵硬。很多石油工程在建設和運轉的過程中, 認為創新工作所耗費的成本太高, 因此研發部門的實際作用發揮并不是很大。數據顯示, 目前在我國石油工程中所采用的設備、技術、工藝中, 65%左右是通過國際市場進口或技術購買。

2.3 石油工程技術人才機制欠缺

我國在石油工程技術方面的人才培養缺乏高端意識, 尤其是受到近年來不斷提升的就業壓力影響, 人才培養過程中更關注封閉式的應用訓練, 而在科技創新和高等技術方面的培養缺乏有效地模式。素質教育在我國已經發展了多年, 在大部分領域都得到了驗證, 但石油工程技術與石油產業聯系過于緊密, 人才的出口渠道較為狹窄, 結合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低級人才和中級人才過剩, 但高級人才卻嚴重不足。

3 我國石油工程技術的發展趨勢

截至目前, 我國的工業發展已經進入了世界先進水平,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能源多樣化利用上, 需求量會越來越大;要擺脫能源利用的束縛, 一方面要從市場角度出發, 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 另一方面要積極進行石油工程技術創新, 尋求新的能源開發領域, 如海洋石油、原油精煉技術等。

3.1 石油工程技術的創新

技術創新是石油工程應用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也是對自身技術能力的提升。面對國外石油行業對先進技術的封鎖, 必須提高我國石油工程技術中的自主性科技含量, 例如在完井、清蠟、密封、防腐蝕等方面, 也包括相關服務性維護方面等。石油工程技術的創新需要構建適應的機制, 尤其是要以石油企業作為主要的平臺, 開放國內的技術交流合作, 加強科研互動溝通, 強化部門之間的聯系。

3.2 市場應用機制的培養

石油工程技術的發展與市場應用是密切相關的, 沒有市場的認可, 技術也就沒有研發的價值。應該以市場為前提, 以企業為平臺, 以高?;蜓芯繖C構為支撐, 構建一個完整的市場應用培養機制。在這一體系中, 最重要的是打造高素質的技術團隊, 針對現實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優化, 最終作用在石油工程技術方面, 通過新發明、新工藝和新設備的投入, 將經濟力量進行優化, 實現市場的良好反應。

3.3 人才培養制度的完善

人力資源是一切產業運轉的基礎。針對于目前我國的石油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制度進行改革, 要注重突出現實應用和市場體制, 擺脫長久以來的理論知識枷鎖。新的人才培養機制應該以功能性創新配置為關鍵, 注重實踐;同時, 適當地調整目前石油工程技術的人才結構, 將低級人才、中級人才和高級人才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比例范圍內。

摘要:石油工程技術包括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 適應于石油工程行業的勘測開采、生產管理、維護服務等多方面內容。石油和煤炭、天然氣被成為當今社會的三大能源之一, 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石油工程技術的整體水平高低, 直接影響了我國的經濟發展進程和現代化建設能力。作者基于石油工程技術的發展現狀, 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對未來的發展進行展望。

關鍵詞:石油工程技術,采油技術,發展趨勢,能源趨勢

參考文獻

[1] 王寶.石油鉆井工程技術的現狀與發展[J].科技風, 2013, 04:130-131.

[2] 王立勇.對石油工程技術創新策略的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3, 08:52+202.

[3] 朱穎超.我國石油工程技術服務企業技術創新戰略探討[J].石油科技論壇, 2009, 01:32-36.

[4] 楊靜楠.對石油工程技術創新策略的研究[J].化工管理, 2015, 06:27.

上一篇:視覺文化時代當代文學論文范文下一篇:歷史實踐評判孔子學說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