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海外投資風險防范分析論文范文

2024-01-24

海外投資風險防范分析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債券成為企業及政府融資的一種方式,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投資途徑,企業投資債券能夠從中獲得較高的收益。因此,一些企業較為熱衷于債券類投資,然而,企業債券投資存在一定的風險。本文從企業債券投資現狀入手,以期分析企業債券投資中存在的風險,進而為應對風險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企業債券投資;風險;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及金融的發展,我國債券發行變革得到推進,為企業融資提供了較為便捷有效的途徑,也受到企業的歡迎。債券融資不僅能夠使企業籌款成本下降,優化資本配置,還能轉移和分散投資風險。債券融資為投資者提供投資平臺。但這種投資平臺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性,要求投資者必須具備一定的風險控制及管理能力。本文從企業債券融資現狀入手,對企業債券投資風險及其應對措施進行分析探討。

一、企業債券融資現狀

債券融資能夠為企業籌資提供良好的途徑,有利于企業優化融資結構和資本配置,有利于降低企業金融風險。隨著金融業及債券融資的發展,我國企業債券發行量大幅上升,債券品種及發行方式也大幅增加,債券存量及發行規模等也有極大提升。同時,債券融資市場得到完善和不斷變革,且取得了重大成就,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盡管如此,我國債券融資仍處在發展初期,在規避風險和優化資源配置方面市場作用尚未能充分發揮。當前,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不管是大中型企業還是小企業,只要符合債券發行條件均能發行債券,使債券發行的主體呈現多元化的特征。企業可以以短期債券、集合債券、中期票據、企業債券等形式進行融資,還能夠按照債務償還及融資計劃來發行長期、短期及中期等形式的債券。債券發行是可以采用抵押、擔保、無擔保、經營權、使用權抵押等形式。盡管企業債券融資取得極大成就,但其市場化程度還較低,不能滿足現行市場及企業發展需要。尤其是同發達國家相比,其交易機制及市場緊密度、參與制度等方面還不夠完善,債券市場運行效率還相對較低。這表明,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市場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和變革,以適應經濟及企業融資需求。

二、企業債券投資存在的風險

(一)收益風險

高收益是企業投資債券的主要目的,通常情況下,企業 債券收益明顯高于銀行存款收益,且相對較為穩定。然而,當前我國企業債券多為平臺債和產業債,這類債券的融資具有一定公益性,償債能力存在不足的風險。而此類債券占企業債券存量的90%以上。若從政府融資平臺償還能力上看,該平臺的償還能力非常有限。相關調查顯示,將近四成的企業認為企業融資項目收益難以償還融資債券應付的本息,企業資產報酬率低于債券發行平臺的票息率,有些企業的回報率甚至更低。由此可見,企業債券投資的收益也是不穩定的,有時甚至要遠低于銀行存款利息。作為企業債券投資者應充分認識到這點。

(二)政策性風險

以前,平臺債券融資中,地方政府成為債券發行企業的擔保者,對該企業的償債可以兜底。國務院在2014年下發文件要求地方政府不再行兜底性擔保,要逐漸消化和置換掉平臺類企業債券,并極快其轉型發展,以增強債券融資的市場化功能。

(三)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主要包括債券存續期間的監管風險和債券發行中介機構的信用風險。企業債券的發行期限通常時間較長,如果出現信息不對等,披露不規范或不及時,就不能有效地保護債券投資者的利益,進而導致債券償還風險的增加。這主要是監管部門的監管不力甚至缺失,進而導致企業債券信息披露不規范、不及時,導致企業債券投資風險加大。此外,債券發行中介機構未能盡職盡責,信用等級不高,存在弄虛作假等現象。這里的中介機構主要是指企業信用評級及債券承銷商等機構。有調查顯示將近兩成的債券承銷商不定期回訪債券企業,對融資項目進展情況、企業償還能力等不能及時了解和掌握。在企業信用評級方面,由于債券發行企業要向信用評級單位支付一定的費用,這給信用評級留有較大的操作空間,極易出現虛假評級及惡性競爭等現象。

三、應對企業債券投資風險的相應措施

(一)推進企業債券改革,鼓勵境外融資

穩定企業債券投資收益就必須不斷改革企業債券融資模式,使企業債券融資平臺多元化,融資期限多樣化。鼓勵企業融資走向國際化,并以此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鼓勵和推進企業發行企業境外債券。相關部門應做好相應的發行審批手續,為企業境外發行債券提供服務。同時,對政府平臺企業融資要防范其潛在風險,并構建風險管理及評估的機制,為企業債券投資降低風險和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二)強化金融市場分析,防范債券投資風險

企業債券投資者應關注政策對象和經濟發展狀況,認真分析市場,正確認識風險同收益間的平衡,根據自身承受市場風險的能力來采取回避風險的措施。利用組合投資等投資的多樣化來降低和弱化風險。同時應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調整投資,做好投資規劃,實行短期、長期等不同期限相結合的投資方式來分散和規避債券投資風險。

(三)構建信用環境,強化融資監管

企業債券投資的系統性風險主要是信用方面造成的。因此,應構建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并以此來強化企業債券融資監管,建立信用服務平臺和公示、查詢債券發行企業及其相關中介機構的專欄,對相關信息實行透明化管理,及時向社會發布發行債券企業及中介機構的相關信息,接受公眾的監督。對于無信、失信的企業及中介機構應拉入黑名單,并依法懲處其涉事人員的法律責任。企業債券存續期間應完善監管體系,及時規范披露發行債券企業的相關信息,尤其是對籌資的使用情況、項目進展情況等信息進行定期披露,增強信息的準確性和透明度,設立專門的監管機構和專人來接受企業債券投資人對第三方機構、發行債券企業的咨詢及相關投訴,并及時會同有關部門查實處理。

總之,企業債券發行為企業融資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但其中也存在諸多風險。對于企業債券投資者而言,應時刻關注市場變化并認真分析市場,根據自身能力來承受債券投資風險,并及時采取規避措施來化解和分散投資風險。同時,政府也應不斷推進企業債券發行制度改革,增強企業債券融資的市場功能發揮,完善相應的監管制度和誠信體系,以規避債券發行帶來的系統性風險,為企業融資及社會穩定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劉俊.企業債券投資風險控制技巧[J].中國農村金融,2014,17:65-66.

[2]洪艷蓉.公司的信用與評價以公司債券發行限額的存廢為例[J].中外法學,2015,01:113-129.

[3]張明哲.透視民營企業債券違約風險[J].中國郵政,2016,06:36-37.

作者簡介:

李之光(1984-),男,河南省新密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金融市場。

海外投資風險防范分析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從國際形勢、本國的的政治、經濟、法規、政策、制度、文化等方面分析湖南企業面臨的問題與風險。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從政府和企業自身兩個角度提出了新時期湖南省海外投資面臨的挑戰應該采取的對策。

關鍵詞:湖南企業;海外投資;問題;對策

近年來,湖南省涉外經濟迅速發展。在一批龍頭項目的帶動下,2012年湖南對外直接投資實際發生額達14.02億美元,同比增長73.9%,為同期歷史最高水平,位列全國第七、中西部第一。據湖南省商務廳統計,截至2012年底,湖南省對外直接投資企業新增118家,共分布在亞洲、歐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大洋洲,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凈額123137萬美元。

但是,由于湖南省的對外投資起步較晚,企業對外投資的經驗不多,對外投資在規模及范圍上與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存在諸多問題。

一、當前湖南海外投資面臨的主要問題

湖南海外投資面臨著外部環境不佳、政府管理不到位和和企業自身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一)湖南省企業海外投資面臨的外部問題

首先是國際投資保護主義抬頭。一些國家總是曲解我國企業進行海外投資戰略意圖,宣傳所謂的“威脅國家經濟安全”論。例如2012年 9月,美國總統奧巴馬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簽發命令禁止湖南三一集團在俄勒岡州興建風力發電廠。

其次,海外投資各類風險增加,缺乏海外投資保險機制。如政治風險、社會風險、自然風險以及經濟與運營風險等,海外投資安全與風險控制已成為我國企業海外經營必須面對的重大挑戰。目前湖南省處于體制轉軌階段,缺乏完善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

(二)政府部門宏觀管理存在的問題

1、投資信息咨詢服務體系不健全。湖南省內許多從事海外直接投資的企業往往各自為戰,缺乏相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再加上相關部門服務意識、服務能力較差,服務體系不完善,向企業提供的一些信息要么不完整、要么已過時,使得企業很難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2、缺乏完善系統的對外直接投資的法律法規.。迄今為止,我國尚未出臺一部系統的、既符合國際規范又符合我國國情的《海外投資法》,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對外投資的法律體系。這使得我國企業海外投資難免受到他國法律的影響,在不公平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

(三)湖南海外投資企業本身存在的問題

1、缺少海外投資經驗,盲目性投資比重較大。表現為:缺乏明確的投資目的、投資重點,不顧自身條件、不注意市場需求,籠統地認為把國內過剩、閑置的設備簡單地搬到國外就是境外投資,結果造成大量的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

2、缺乏正確的品牌戰略。目前在湖南企業中,真正算得上國際性品牌的幾乎沒有,國內知名品牌僅有中聯重科、三一重工、“ 酒鬼”酒、“芙蓉王”煙、“遠大”空調、“火炬”鋅錠、“瀏陽”煙花等屈指可數的幾種。創品牌,是湖南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當務之急。

此外,也缺乏國際化經營人才。這導致湖南省海外投資企業的管理手段落后于國外企業,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湖南省海外投資企業的發展。

二、促進湖南企業海外投資的對策與建議

促進湖南海外投資應該多管齊下,政府部門、企業和中介機構都應該采取相應措施:

(一)政府部門應該采取的對策——加大對海外投資的支持

1、搭建海外投資企業的服務平臺,建立健全湖南省企業投資保障體系

湖南省各級政府應盡快搭建多元化、多層次的海外服務體系,搭建好企業、中介組織、貿易投資促進機構、駐外辦事機構的相互配合,多方面收集世界各地重要的經貿信息,幫助獲取發展機會,提供涉外經貿活動協助的服務平臺??梢栽诤M馔顿Y管理機構下設信息咨詢服務中心,由政府主管部門提供政策咨詢服務,由湖南省商務廳、研究機構、中國銀行湖南分行海外機構、國家駐外使館的商務參贊機構等組成海外投資信息服務的網絡,為海外投資企業提供各種信息咨詢和項目論證,幫助企業有的放矢地監控投資風險。

2、建立海外投資風險防范機制。加強對投資國的深度國別跟蹤研究、監測預警,降低政策、法律和政治風險。建立企業與政府信息研究與服務渠道。對資源類海外投資,政府部門應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和礦業投資風險預警處理機制。

(二)湖南海外投資企業應采取的對策——提升國際竟爭力

1、提升品牌戰略戰略意識,做好戰略規劃。

首先,企業要樹立品牌意識,加強自身品牌建設,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在市場日益發的今天,名牌、品牌已成為企業競爭力、增值力、后續力大小的體現。名牌戰略決定企業長遠生存發展戰略和未來持續增長的能力。

2、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

研究與開發的全球化規則是企業追求技術創新和保持競爭力的有效途徑.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究費用、難度和風險也相應增加;產品標準化趨勢不斷加強,新產品的生命周期縮短,即使是實力雄厚規模龐大的跨國公司也難以單獨承擔技術創新所需要的巨額資金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風險。因此,研究和開發的全球化推動了技術創新的過程。

3、加大對跨國經營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力度

由于湖南省企業整體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當前必須強化湖南省海外企業的內部管理,強化湖南省海外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能力。我們可以采取國內院校與企業聯合辦學、國內專業培訓、出國培訓等方式進行培養。在目前人才緊缺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利用國外人才資源,以優惠的條件吸引其為我們企業服務,這樣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作者單位: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商學院)

參考文獻

[1] 陳榮安.對我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發展現狀及面臨問題的分析[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6(4):45-47.

[2] 李一文.湖南對外直接投資論:機遇、風險與對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35-40.

[3] 徐強.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合作方式創新的發展動態與主要問題[J].經濟研究參考,2009(11):7-18.

[4] 熊偉:湖南企業對外投資的發展方向及政府的應對措施[J].湖南社會科學,2006(2):36-39.

[5] 湖南省統計局:2004年湖南對外經濟回顧與2005年展望[R].長沙:湖南省統計局,2005.

海外投資風險防范分析論文范文第3篇

一、企業多元化投資的特點

企業進行多元化投資的主要優點有: (1) 將經營的風險進行分散。從投資的專業角度來分析, 多元化投資相當于一種投資組合, 可以避免將所有投資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所帶來的風險。但由于投資的方向較多, 這給每一筆投資的運作管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需要企業有足夠的相關投資人員和管理精力。 (2) 利用企業來代替市場, 來降低交易過程中產生的費用, 當企業內部的一個契約來代替市場上的一系列外部交易契約, 當企業內部的管理費用小于市場內部交易的費用時, 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 (3) 可以將企業各部分有效整合起來。采取多元化經營模式的企業, 可以將多個專業化經營企業的經營活動組合在一個企業內部進行, 有效提高企業的經營范圍, 讓企業的各種資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 提高企業資源的利用率。四、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企業采取多元化的投資經營策略后, 企業的規模就會得到有效的擴展, 企業的知名度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這對企業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多元化投資的缺點也十分明顯, 其主要體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1) 對企業的管理水平要求更高。企業進行多元化經營, 無疑增加了對管理人員的要求, 一旦某個投資環節出現了問題, 就會對企業的整個經營活動, 帶來較大的影響, 甚至會威脅到企業的生存。 (2) 進行多元化投資, 往往需要投入龐大的資金, 在運作的過程中, 還需要持續進行投入, 如果不切實際進行投資, 就很容易造成企業資金的短缺, 這會直接威脅到企業的生存。 (3) 企業的資源往往是有限的, 過度對資源進行分散, 容易造成企業資源在某個時期存在匱乏的現象?,F代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 一旦由于資源不到位耽誤了新產品的升級和換代, 產品很容易就會被淘汰出市場。

二、企業進行多元化投資所面臨的風險

自然風險。由于我國是一個經濟發展相對不是很平衡的國家, 各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往往差距較大, 各個地區的投資環境往往有較大的差別, 面臨的投資風險也差別很大, 同一種風險在不同地域的表現形式也差別很大。投資區域的地理位置, 對投資風險的影響較大。地理位置優越的地區, 其投資環境往往較好, 各種投資信息比較暢通, 投資市場發展較快。對于交通比較便利的地區, 可以有效收集產品投資生產所需要的各種資源, 為投資的良性發展, 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相反如果該地區的交通環境很差, 就會對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國家相關政策所帶來的各種風險。很多地方為了擴大該地區的投資, 會出臺各種鼓勵性質的政策, 這些政策會直接惠及企業的投資行為, 對有關產業的信貸利率、匯率和稅收帶來較大的影響, 但這些政策是否可以正產得到落實, 或者政策落實時間的長短, 這往往存在較大的疑問。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速度非??? 經濟體制轉變往往非常迅速, 各種政策的變動性往往較大, 給多元化投資帶來了大量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有效地方, 為了擴大在當地的投資, 往往會開出極大的優惠政策, 然而很多政策都是空頭支票。

資產評估和審計中的風險。并購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投資策略, 通過企業的合并, 來組成一家競爭力更大的公司。然而在實際并購的過程中, 往往不確定因素較多, 企業面臨的風險非常大。當前資產評估和審計工作的公正性有待加強, 很多從業人員的道德水平嚴重不過關, 暗箱操作的情況較多, 信譽度較低, 相關的監督管理經常出現監督不到位的現象, 經常會造成債務隱瞞的情況, 各種無形財產也被隨意進行高估, 這給企業的投資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投資管理人員自身帶來的風險。企業在投資管理當中, 一般都會選擇職業經理人來進行投資管理, 由于投資環境非常復雜, 投資風險也非常眾多, 這給職業經理人的個人工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果其在投資的過程中, 不能對投資的各種因素進行很好的把握, 制定的投資計劃不合理, 存在盲目投資的行為, 就會非常容易導致投資風險的爆發。此外, 由于當前投資監督的不到位, 職業經理人在投資的過程中, 由于自身職業道德的問題, 存在和投資方相互串通的問題, 直接損害了企業的經濟利益。

三、一些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

企業在進行最終的投資前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投資價值分析, 這要求企業財務人員在掌握的投資項目的基本情況下, 對該投資項目進行專業性的分析, 其中應該包括項目的各項經濟指標, 還要能夠得到一個科學而又客觀的結論。這個分析應該放在社會和市場的大環境下, 運用會計的專業性對多種角度對項目進行分析, 有效預測出項目的可行性和收益情況, 還要分析出其投資價值如何, 最終對該項目的投資總體情況做一個預測。

做好投資環境的考查活動。投資環境的好壞對投資的成敗有非常大的影響, 考慮投資所在地的地理環境是否達標, 是否有利于投資的正常運作, 當地的人力資源情況如何, 是否滿足投資對人才的需求, 還要調查當地的各種配套設施是否完善, 如供水、供電、道路運輸、原材料供給等。最后, 應該考查當地政府的信譽如何, 是否可以兌現給企業的各種承諾。

在多元化投資的過程中, 一定要注意投資的機遇, 不能進行盲目的投資。在進行多元化經營的過程中, 應該將企業發展和產業發展結合進行考慮, 找到兩者最佳的切入點。根據生命周期的理論, 應該在產品的迅速發展時期或者成長期導入到該行業中來, 此時產品的市場潛力最大, 產品的市場前景也比較明朗。

加強做好企業的投資管理。由于投資的多元化, 需要企業在管理上投入更大的力氣, 制定適合多元化經營的管理制度, 對每項投資, 都應該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 由管理能力過硬, 最好有相關投資管理經驗的人員來直接負責該項產品的投資。企業上層領導應該及時了解各項投資的實際情況, 及時掌握投資的動態, 及時對投資戰略進行調整, 做好投資成效的評價, 對于出現問題的投資, 應該及時組織力量, 加強應對。

做好對相關投資人員的管理。在投資的過程中, 人為因素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 要做好對投資的管理, 就必須做好對相關投資人員的管理上。我們應該首先應該做好投資管理人員的選拔工作, 盡量選擇有相關投資管理經驗的人來進行投資管理, 對各投資職業經理人應該進行定期考核, 對其實際投資運作情況進行評價, 如果其存在投資管理不當的情況, 應該及時對人員進行調整。此外, 還應該做好對職業經理人投資行為的監督, 對于重大的投資行為, 一定要加強審核, 避免違規、違法、竄通投資行為的發生, 保證企業進行正常的投資。

四、結語

隨著市場競爭的愈加激烈, 企業越來越多選擇進行多元化投資, 不斷拓寬企業發展的思路, 讓企業得到更大的經濟收入。但進行多元化投資也給企業的經營帶來了非常多的風險, 為了避免風險的發生, 應該認真對每個風險進行分析, 然后制定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 讓多元化投資真正為企業的發展, 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 企業發展的速度非常迅速, 企業的規模和數量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環境越來越激烈。受制于當前行業發展環境的所限, 企業在行業發展不良的背景下, 通常難以得到理想的經營發展效果。為了有效拓展企業的發展空間, 很多企業都會進行一定的投資行為, 在投資環境不斷完善和繁榮的今天, 企業的投資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然而由于多元化投資的領域往往眾多, 企業投資的風險往往較大。為此, 我將要在本文中對企業多元化投資風險分析與風險防范進行探討, 希望對促進我國企業的發展, 能夠起到有利的作用。

關鍵詞:多元化投資,風險分析,風險防范

參考文獻

[1] 宋揚.企業多元化投資風險分析與風險防范[J].財會學習, 2017 (10) .

[2] 伍秀華.企業多元化投資風險分析與探討[J].財經界 (學術版) , 2016 (17) .

[3] 江海艦.企業多元化用工風險及對策[J].人力資源管理, 2017 (1) .

海外投資風險防范分析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基于新制度經濟學視角,從節約海外投資保險的理賠成本、制約東道國“暴力潛能”和增強我國國家競爭力等方面,對建立我國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進行了分析,論述了建立與完善我國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應遵循國家主導、與國家總體經濟發展戰略相匹配、尊重國際慣例以及避免政治與外交對抗的立法原則,采取混合式的立法體制、審批與經營相分離的海外投資保險機構設置形式,通過尋求廣泛的國際合作、組建海外投資信息中心和成立海外投資商會等,建立健全相應的配套實施機制。

關鍵詞:海外投資保險 法律制度模式 新制度經濟學 理論分析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海外投資呈現出了迅猛發展的勢頭。據商務部統計,到2009年底,我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資已達2457.5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中海外并購投資的增長速度更是突飛猛進:2007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中并購投資只有63億美元,2008年我國企業掀起并購熱潮,海外并購投資額就猛增至280億美元,占當年直接對外投資額的50%;2009年海外并購投資額為192億美元,占當年對外直接投資額的34%。據國資委統計,截至2009年底,我國中央企業在海外投資設立單位近6000家,境外資產總額超過4萬億元人民幣。然而投資總伴隨著風險,與國內投資相比,海外投資面臨著特有的政治風險。利比亞局勢的動蕩所造成的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巨大損失,引起了人們對海外投資安全的極大關注。為了保障海外投資的安全,20世紀40至70年代,經濟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和德國,為了鼓勵和保護本國的資本輸出,均制訂與完善了海外投資保險的法律制度。而我國雖然于2001年設立了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對海外投資所遇到的匯兌限制、征收、戰爭和政治暴亂、政府違約及承租人違約等風險進行承保,但目前還沒有法律層面上的《海外投資保險法》。在海外投資迅猛增長的同時,我國的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卻不能同步到位。鑒于我國海外投資的迅猛發展的形勢以及與之相伴的政治風險,本文從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對我國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建立的必要性、立法原則、立法體系及機構設置模式選擇進行探討,以期對我國的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啟迪。

二、我國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的意義

(一)節約保險理賠的交易成本 國家出臺海外投資保險的法律制度,當海外投資發生政治風險時,統一由政策性的承保機構通過代位求償權的行使,可以節約我國海外投資者單獨通過雙邊投資保護協定和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進行簽約、談判、協調等要求理賠的交易成本,從而實現理賠過程中的規模經濟。出臺我國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組織專家學者考察與借鑒其它國家的相關法律制度,并提交全國人大審議與表決,建立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無疑是需要花費成本的。在過去我國海外投資數量較少,發生政治風險概率較小的情況下,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的建立成本可能會大于我國海外投資企業保險理賠成本的節約,也就是說這時如果國家供給海外投資的保險法律制度可能會超過現實的需要。然而,我國2009年企業海外直接投資額已位居世界第五位,僅次于美國、法國、德國和日本,而這些國家均制訂有相對完善的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在海外戰爭、政治暴亂、恐怖襲擊不斷發生的情況下,我國的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的供給就顯得明顯不足。國家作為最大的制度供給者,通過各種制度的供給來獲得稅收等收入?!盁o論是制度供給的過剩還是不足,都會增加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交易費用?!北M管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對承保海外投資保險也制定了各種具體的制度和規則,但“正式制度的有效性取決于法律制度的有效性?!蔽覈蓪用嫔系暮M馔顿Y保險法律制度仍是各種保險規章、條例與操作辦法必不可少的支撐。

(二)制約東道國濫用“暴力潛能”傾向 無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國家理論,還是巴澤爾與諾思的國家學說,都認為國家具有暴力的性質。國家是一個具有合法使用暴力和強制提供法律、秩序的組織,國家具有界定和保護產權的職能,當國家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所代表的集團的利益,利用暴力來重新界定產權時,海外投資者往往處于劣勢地位,于是便會出現海外投資被強行征用、國有化以及政府違約行為。國際上的雙邊投資保護條約與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正是基于增強法治化的考慮,來防止國家出現濫用暴力的傾向。然而,由于海外投資者與東道國在法律地位上的不對等,制約東道國過度使用暴力靠勢單力薄的海外投資者來實施是不現實的,需要資本輸出國家出面從國際法的高度進行協調。建立我國的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可以通過國內法的形式更好地實現國內保險制度、規則與國際法律的對接,來有效地限制東道國的“掠奪之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國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可以作為一種傳導機制,通過與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與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的相互配合和相互補充,促進東道國法制化社會的建立,進而從外部來督促東道國政府成為一個“強化市場型政府”。

(三)增強我國的綜合競爭力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共同參與國際市場,國際分工的發展在增強各國的相互依賴性,促進國際合作進一步加深的同時,也使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在全球要素、資本流動性不斷增強的當今社會,哪個國家的制度能有效地界定與保護產權,能有效地降低交易費用,哪個國家就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皣c國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是制度的競爭?!币虼?,建立與完善我國的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既可以制約東道國對我國海外投資的產權進行政治性再界定,也能使我國海外投資者在海外市場擁有更多的競爭自由,進而能夠從制度層面為我國企業海外投資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保證。

三、我國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則

(一)國家主導 從契約理論的角度來看,海外投資在某種意義上是我國與東道國之間的一種契約。契約的對等性原則強調契約當事人的交易活動是在地位對等的情況下進行的。而戰爭、政治動亂、征用以及匯兌限制和政府違約等政治風險的實施主體通常是國家或暴力集團,我國的海外投資者在法律地位上與東道國政府或暴力集團是不對等的。因此,要使我國的海外投資產權得到有效的保護,就需要發揮我國的國家主導作用,從法律制度的層面發揮國家最大的制度供給者的功能,對我國海外投資所遭受到的政治風險,提供不同于一般商業保險的政策性保險服務,只有保證契約雙方地位的對等,才能確保契約功能的發揮。作為一種第三方實施的暴力機制,國家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機制更有利于契約的實施。

(二)戰略匹配 為了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基于我國的國情,國家制訂了總體經濟發展戰略,以便更好地參與國際分工,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不斷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國家的總體經濟發展戰略是立足于宏觀層面,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所做的總體規劃。而我國的海外投資只是我國總體經濟框架中的一部分,它們是部分與整體、局部與全局的關系?!坝懈偁幜Φ闹贫燃扔绊懗杀?,也影響要素及資源的流動方向?!焙M馔顿Y保險法律制度在發揮對我國海外投資保護作用的同時,還應該作為一種信號傳遞機制,正確地引導我國海外投資的流向和流量,進而使我國海外投資服從總體經濟發展戰略的目標,并通過與我國其它領域經濟活動互相配合、補充與協調,實現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合理布局,確保我國總體經濟發展戰略的順利實現。

(三)尊重慣例 國際慣例是世界各國或大多數國家在長期經濟交往中,通過重復博弈所形成的規則與制度安排。只有遵守這些規則與制度安排,我們才能夠擺脫囚徒困境,通過合作實現各自的效用最優。經濟資源的稀缺性要求人們提高對其的利用效率,于是國際分工得以發展,分工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增強了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而相互依賴性又要求人們必須加強合作。而“制度的功能就是為實現合作創造條件,保證合作的順利進行”,國際慣例就是國際上一些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規則習慣與通行做法的總和。作為與國際條約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我國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只有以尊重國際慣例為立法原則,才能創造出一種激勵相容的機制,從制度安排與機制設計上使我國、我國海外投資者與東道國共同受益,體現出法律制度的公平、正義等互惠性質。

(四)避免對抗 在海外投資遭受政治風險時,如果國際間的保險理賠問題上升到國與國之間的政治與外交對抗,勢必導致交易成本的增加。一方面,從委托代理的角度出發,政策性保險公司將作為委托人,由資本輸出國政府出面對代理其對損失進行索賠,那么海外投資保險代位求償權的行使將會增加一層委托代理關系,委托代理成本自然就會增加。另一方面,政治與外交對抗一旦發生,一個企業的爭端可能會被提升到國家的層面,進而使在東道國投資的其它企業也受到影響,原本屬于經濟市場的交易就會進入政治市場,而政治市場的交易成本通常高于經濟市場的交易成本。因此,我國在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的設計理念上應盡量避免出現國與國之間的政治與外交對抗。

四、我國海外投資保險立法模式選擇與配套機制

(一)立法模式選擇 目前國際上關于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的立法模式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雙邊模式,這種模式以同東道國簽訂的雙邊投資保護協定作為實施國內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的前提。二是以日本為代表的單邊模式,即不以與東道國的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為基礎,只需依據國內海外投資保險法,就可以辦理海外投資保險業務。三是以德國為代表的混合模式,既可以承保與投資母國簽訂有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的東道國海外投資,也可以承保未與投資母國簽定此種協議,但其法律秩序適合開展海外投資保險業務的東道國的海外投資。本文認為,我國的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比較適合采取德國式的混合模式:以雙邊模式為主,以單邊模式為輸。首先,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口眾多、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科技創新能力不高。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的構建采取比較靈活的混合模式,可以更好地通過政策性引導,調整海外投資的流向與流量,促使我國海外投資在主體選擇、區位選擇、產業選擇與方式選擇方面進一步優化,進而與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相協調,與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總體經濟發展戰略相匹配。其次,目前我國已與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簽訂了雙邊投資保護協定,以雙邊模式為主基本上可以保證我國海外投資企業投保的需要,而且我國和平共處的外交政策和平等互利的國際合作方針將會促使更多的國家與我國簽訂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為混合模式的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再者,融入世界舞臺上參與國際競爭是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對中國企業提出的要求,我國早在2000年3月的九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就正式提出了鼓勵企業“走出去”的戰略。采取混合的模式有利于擴大我國海外投資保險的范圍,使更多的企業走出國門。畢竟,中國企業只有在海外的“水”中才能真正學會“游泳”,進而促進自身競爭力的快速提升。

(二)保險機構設置 在海外投資保險機構設置上,國際上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以美國和日本為代表的單一制,即設立一個保險機構,該保險機構既是保險業務審批機構,又是保險業務經營機構。另一種是以德國與法國為代表的分離制,即海外投資保險業務的審查批準與業務經營由兩個不同的機構來辦理。從新制度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本文認為,我國應建立分離式的海外投資保險機構,由外交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部門聯合組成一個海外投資保險審查委員會,具體負責海外投資保險業務的審批。海外投資保險業務的經營則可交由中國出口信用擔保公司來具體經營。這種分離制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海外投資保險業務承保的是海外投資的政治風險,在獲得海外投資政治風險的信息方面,國家政府部門比一個政策性的保險公司更具有優勢,可以有效地降低政策性保險公司的信息成本;二是我國海外投資的各種法律制度都是由國家主導制訂的,由政府部門聯合組成的海外投資保險審查委員會,對各種政策的掌握與理解要優于一個公司型的政策性保險公司,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法律制度解讀的失誤與執行的偏差,減少制度執行的中間環節,從而降低海外投資法律制度執行成本。三是實行單一制形式的海外投資保險公司,實質上是以政府代理人的身份來開展政策性保險的審批業務,委托代理關系的存在必然產生相應的代理成本。而分離式的海外投資保險機構設置,由政府機構代表國家行使審批職能,由于不存在委托代理關系,可以有效地節約代理成本。

(三)配套機制建設 (1)加強國際交往,尋求國際方面的廣泛合作。海外投資保險的重點不在于事后的保險賠償,而在于通過國內保險法律制度的實施,利用國際上的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與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更好地對東道國的國有化征收、政府違約以及匯兌限制等行為進行有效的制約,進而達到對海外投資的風險進行預防的效果。因此我國在建立國內的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的同時,還應該尋求廣泛的國際合作,一方面通過與更多的東道國簽訂海外投資雙邊保護協定,進一步為我國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的實施奠定良好的國際基礎;另一方面,要通過國際社會進一步增加《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的擔保容量,提高其辦事效率,充分發揮這一國際公約在保護海外投資中作用。作為國內法的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只有與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與《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相互銜接與配合,才能使我國的海外投資風險得到有效的化解,也才能避免跨國貿易領域內的經濟問題升級至國際政治領域,導致高昂的政治交易成本的發生。(2)組建海外投資信息中心,成立海外投資商會。為了降低我國海外投資企業跨國經營在信息方面的不對稱性,我國應由政府主導成立海外投資信息中心,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我國海外投資保險國別、產業方向指導目錄的制訂工作,同時匯集整理海外東道國投資環境、投資政策和文化背景等海外投資的相關信息,發揮國家在搜集海外投資信息方面的規模經濟效應,節約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的信息成本,避免海外投資保險業務運作中出現逆向選擇問題。另外,我國還應借鑒其它國家的做法,在東道國成立海外投資商會,利用商會掌握我國海外投資企業的經營狀況、所可能面臨的風險,并幫助海外企業協調與東道國政府等各方面的關系,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避免海外投資企業道德風險的發生,而且也可以有效地避免過多地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國際貿易糾紛,導致出現政治與外交對抗的不利局面。

五、結語

我國海外投資業務飛速發展以及與之相伴的政治風險,引起了人們對我國海外投資安全性的極大關注,建立與完善我國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對正確地引導我國的海外投資的流向與流量,鼓勵和保護我國海外投資,促進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無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從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對建立我國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進行了探討:首先,從制度供求平衡的角度,說明目前我國建立與完善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能更好地節約交易成本;其次,為更好地保護我國海外投資的產權,有必要出臺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以有效地制約東道國的“掠奪之手”。然后,透過國與國競爭的本質,提出了建立與完善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是從內部機制上增強我國國家競爭力的一種有效途徑。我國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的構建必須遵循一定的立法原則:一是運用契約理論,從契約主體的對等性原則出發,提出了建立我國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的所應遵循國家主導的原則;二是從制度可以調節要素與資源的流向與流量的角度,提出了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的構建應與我國的經濟總體發展戰略相匹配的原則;三是運用博弈論的思維模式,提出了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應該尊重國際慣例,在國際合作中走出“囚徒困境”的思想;四是考慮到政治市場的交易成本高于經濟市場的交易成本,提出了我國建立與完善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應避免政治與外交對抗的立法原則。在分析了建立與完善我國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的必要性,提出相應的立法原則的基礎上,本文進一步論述了我國適應采取混合模式的立法體制,設立審批與經營相分離的保險機構,同時還要通過廣泛的國際合作、組建海外投資信息中心、成立海外投資商會來建立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的配套機制,以便通過節約信息成本、避免高昂的政治交易成本的發生,來充分發揮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盧現祥、朱巧玲:《新制度經濟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朱華、錢陳:《國家的起源、作用與演變——關于國家理論的比較分析》,《浙江工程學院學報》2004年第12期。

[3]郭曉莉:《我國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的現狀與立法完善》,《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2009年。

[4]趙明:《我國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的立法構想》,《全球化時代的國際經濟法:中國的視角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2008年。

[5]Douglass C. North,“A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of Politics”,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1990.

(編輯 梁 恒)

海外投資風險防范分析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目前世界最為活躍的企業交易和組織結構調整方式中,并購無疑是為眾多企業所選擇方式中的一種。它可以幫助企業在短時間內擴大市場占有率和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從而實現資本的擴張。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趨向于以并購的方式達成企業的規模擴張和延伸的目的。但是,由于我國資本運營起步較晚,存在一定的缺陷,導致企業并購的風險顯得更大一些。因此,對企業并購中出現的風險進行研究與防范,有利于我國企業的良性發展,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關鍵詞:并購;風險;防范

一、并購的發展背景

自工業革命以來,資本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擴張,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生產率得到顯著提高,眾多公司紛紛崛起,很多大公司為了擴張資本占有市場都卷入了企業并購的熱潮之中。而在我國,自改革開放以后,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公司制的日漸完善,企業并購重組活動也日趨增多。不得不承認并購是企業快速成長的一條有效途徑,眾多企業都樂意選擇并購的方式幫助其發展,實施并購對我國企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企業并購也成為當今我國經濟生活中一個引人討論的熱點問題。這種現象的出現也有著其深刻的歷史背景,是否能推動我國經濟進一步持續發展,取決于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而企業并購對于我國經濟結構的轉換和國有企業的改革又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所以,研究企業并購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在研究并購風險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并購風險的含義。企業并購風險廣義上是指由于企業并購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造成的未來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之間的偏差。而在實際情況中我們研究的主要是狹義的并購風險,是指企業在實施并購行為時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這種損失既可能是企業收益的負收益,也可能是企業收益的下降,其中最大的虧損是導致企業破產。了解企業風險的概念,是為了更好的識別風險,只有認識風險,了解風險,才能更好的防范風險。

在經歷過改革開放之后,我國企業也受到了一定沖擊。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資本市場和公司體制還沒有得到完善,社會生產率也因為資源配置的限制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所以怎樣才能更好的提高社會生產率成了企業關注的重點,而企業并購的出現正是解決了這樣一個難題。企業并購使得資源重新配置,企業通過并購重組也能突破自身積累和來自外部投資的限制,通過結合其他企業的優勢使自身得到發展。企業并購也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所以良好的企業并購對企業和經濟的發展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并購的風險分析

企業并購是一項復雜的經濟行為,它屬于企業發展戰略中的外部交易戰略,與企業通過與其他相關企業的聯合使自身得到完善與發展。但因為我國資本運營的起步時間晚于發達國家,并且我國的資本市場存在一定的缺陷,并購的外部條件不是很成熟,在并購過程中可能存在著很多風險問題。企業并購風險因產生的原因和條件不同,有以下幾種不同類型:

一是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又被稱作不可分散風險,是指由于全局性的不確定性所引起的并購風險。這類風險的產生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所有企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包括社會、經濟、政治等各方面事件的影響。這種風險的產生與企業本身的經營戰略無關。企業無論采用哪種投資運營策略也不能分散此類風險。這類風險主要分為法律風險、社會風險和一般經濟風險等。法律風險主要發生在跨國并購中,因為不同國家所采用的法律條文不同,如果發生跨國并購的企業不了解對方國家的法律條文和管理方法,就會導致損失的發生。為此,許多發達國家的政府為了防止出現壟斷現象,維持市場的平衡性,也采取了很多限制的措施,如果有外國人想要取得控制權,就必須由政府的外國投資機構審查;社會風險是指由于社會因素如文化、宗教、倫理等因素而引起的資本經營風險。由于有些企業在進行跨國并購活動時,缺乏對對方國家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了解,從而在并購運作中發生了一些沖突,導致并購活動受阻。因此在進行跨國并購過程中,不僅要對對方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有所了解,還要了解對方國家的文化傳統;一般經濟風險主要包括經濟波動風險、利率風險和購買力風險。

二是非系統性風險,非系統性風險與系統性風險相反,系統性風險不可分散而非系統性風險是可分散的,因此又被稱為可分散風險。這種風險是基于企業本身所產生的,它是由于企業自身內部控制的缺陷性和經營方式過于單一所導致的,所以企業只有依靠自身調節來克服這類的風險。它主要包括財務風險、交易風險、營運風險和價值評估預測風險等。財務風險的發生時因為企業在完成并購這項活動時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并購者當本公司的資金不足時,往往通過向外借債來完成并購。無論采取哪種方式,都會存在一定的并購風險。并購企業通過杠桿收購解決資金問題時,因為企業通過債券方式融資,成本過高,但是在并購后企業所獲得盈利的多少不能可靠估量,如果企業不能再并購后及時收回收購時所付出的資金來緩解融資債務,并購公司可能會因為資不抵債而破產倒閉;交易風險是由價格風險與投資風險兩部分組成。在收購過程中,如果收購對象是上市公司,收購消息一外傳,立刻會引起該公司股票價格的上漲,從而增加了收購的難度。這種情況在非上市公司中也會出現。這種由于收購行為所產生的價格變動,就叫做價格風險,這種風險相對比較難以預測。營運風險是因為企業在并購后沒有合理的處理公司在營運方面出現的問題,導致企業在并購后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盈利,財務協同效應也沒有很好的發揮,資本在并購與被并購企業之間并沒有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反而導致企業市場份額的減少,因公司規模過大而導致因管理公司有效運轉產生過多的費用導致規模不經濟。美國LTV鋼鐵公司并購共和鋼鐵公司并購后就產生了營運方面的問題,LTV在并購時預想的企業的發展是減少兩個公司的低效工廠,將生產同類產品的工廠進行內部合并,兩個公司的銷售系統合二為一,以節約營運費用,降低營運成本實現規模經濟,創造協同效應。但事實卻是,在兩大排名前列的公司實行并購后產生新的LTV公司因持續虧損而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并購雖然能形成規模經濟,集中生產經營,但并購后創造出的新公司因為規模過大,也會因為規模不經濟的而導致“規模越大,效率越低”的問題;價值評估預測風險是由于企業在進行并購時對目標企業的經營情況、財務狀況未來收益等狀況進行評估預測時,由于評估預測的不確定性和信息的不對稱性不能準確的得到目標企業的情況,就產生了評估預測風險。

三、并購的風險防范

企業若想并購順利進行,在并購后的企業中獲得良好的協同效應,發揮資源配置優勢,就要采取合理的措施防范風險。如何防范風險,通常有以下幾個措施:

一是企業并購文化整合。企業在收集目標企業的文化信息時,既要收集企業的公司文化,企業的各種標志和管理團隊的組織風氣,又要在此基礎上,通過外在的顯性文化區挖掘隱藏其背后的組織哲學,和該企業的企業規范,估量對方企業的文化是否能與本企業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一種新的優勢文化,吸取目標企業的文化長處彌補本企業的局限性,促進并購后的良性發展;企業在并購前后,要想盡快實現文化統一,獲得目標企業的管理層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應該給管理層人員合理的職位安排,安撫職工情緒,穩定公司,并且在處理與目標企業的文化沖突時,應當妥善處理,協調雙方企業功能和文化之間的沖突,找到雙方文化的相同點,通過正確的方式領導對方,而不可采用壓制方式強迫灌輸自身企業文化,要和諧的將兩者文化結合起來,緩解沖突,才能更好的推行本企業的經營理念,管理文化,使并購實現統一,發揮良好的文化效應。

二是財務風險的防范,在并購風險的分類中也提到過財務風險主要是因為在收集并購企業的財務信息時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影響了并購的進行,所以收購企業應充分重視并購前的禁止調查,獲取有關目標公司的更多信息,尤為重要的是目標公司的財務狀況調查。財務狀況調查可以分幾個步驟進行,首先對股本規模和結構進行調查,然后對股票市場價格進行分析,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對財務狀況的正確分析。在評估目標企業的價值時也要選擇合適的價值評估方法,因為采用不同的價值評估方法,對同一目標企業可能會得到不同的并購價格。在評估目標企業的價值后,企業便要開始融資的籌劃。首先,企業可以測算本企業可以利用的現金流量,若并購成本超過企業自身承受能力企業要采取融資的安排,企業在融資時要考慮自身的償債能力,不能進行盲目融資。合理的控制資產負債率是融資的基本,優化企業并購融資結構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融資是避免企業在并購后因為現金不能及時回流或并購企業經營狀況不佳導致企業資不抵債而破產的有效途徑。

三是信息風險的防范,為使企業避免錯誤信息的引導導致并購出現問題,企業應聘請專家對信息的真偽進行區分,防止目標公司提供的錯誤信息而導致資金的濫用,此處風險雖然不是特別大但是也是不可忽視的,企業在這方面的費用也是不可避免的,不可因小失大;四是經營風險的防范,雖然并購能幫助企業實現資本的擴張和市場份額占領的擴大,但如果不在并購前對自身的經營能力進行審慎的考量,盲目的為了企業發展而并購,反而會造成相反的后果。所以在經營方面企業也要做出正確的戰略安排,對被并購方的相關業務,高級管理人員和從事技術和市場的人員做出相關約定,在競業方面做出適當的法律安排,保證并購后企業的發展。

四、結論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公司制的不斷健全,并購已經成為企業發展不可缺少的一種高技術策略和合理的手段。如果企業合理操作,并購所帶來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但與投資一樣,高收益不可避免的面臨著高風險,這種風險是每個并購企業無法避免的,所以企業必須面對并購的風險,在享受并購帶來收益的同時,正確的對待和處理并購所帶來的風險,不要盲目并購,對并購帶來的每一項風險無論大小都謹慎對待,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企業要想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發展,并購是必經之路,所以企業應充分認識和意識到并購的風險,做好防范措施,幫助企業成功的實現并購。

參考文獻:

[1]施金影.企業并購中財務風險問題的思考.財會通訊:理財版,2008(12).

[2]趙翠芝.企業并購的整合研究.安徽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1.

[3]王開勝.企業并購風險及其防范探討.現代商貿工業,2010(19).

作者簡介:朱雅文(1994.09- ),女,安徽黃山人,畢業于長江師范學院,學歷:本科,研究方向:財務管理會計

海外投資風險防范分析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房地產業作為海南省主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在海南省經濟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海南省房地產發展的現狀及特殊性的基礎上,對海南省房地產操作風險的歷史、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等進行了系統分析,從而為有針對性的控制操作風險提供了思路,以期為建設國際旅游島旅游島做出新的貢獻。

關鍵詞:房地產;操作風險;對策

一、房地產行業操作風險概述及特征

由于房地產經營性質的特殊性,在現代復雜的信息社會中,房地產業面臨著更多的風險。房地產信用風險和房地產市場風險是學術界長期以來研究的重點,但操作風險卻很少引起關注,房地產行業操作風險正在成為房地產業面臨的重大威脅之一。房地產營運的主體以及參與者主要包括房地產開發商、銀行、政府、房地產中介、購房者等,他們的操作由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序、員工和信息科技系統,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包括法律風險,但不包括策略風險和聲譽風險。所以房地產操作風險就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操作過程、人員、系統或外部事件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

國內房地產業在房地產操作風險管理觀念和風險管理技術水平等方面存在較大的欠缺。首先對房地產操作風險認識不足,很多人將房地產操作風險理解為房地產開發商、銀行、政府、房地產中介在各自的房地產業務操作中的風險,或者誤解為操作性風險,更有甚者稱為房地產犯罪。其次國內房地產業在操作風險管理方面由于房地產開發商、銀行、政府、房地產中介職責分散,缺乏專門的管理部門,不同的操作風險由不同的部門負責,缺少協調統一,致使各部門高層管理者無法清楚了解房地產業面臨的操作風險整體狀況,有些操作風險處于無人管理的真空狀態。

房地產行業操作風險大多內生于商業銀行、開發商、政府、地產中介的業務活動,覆蓋面大,不宜區分和界定,除具有地產風險的多源性、唯一性、隱蔽性、滯后性、風險控制犧牲性等特征之外,還具有以下特有特征:一是風險內生性。根據操作風險定義,由于程序、人員和系統都是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操作風險存在于商業銀行、開發商、政府、中介組織、購房者的管理活動中,可以說是一種內生于內部各層次范圍內的系統性風險。二是風險誘因與風險損失的相關性難于判斷。房地產操作風險與商業銀行、開發商、政府、中介組織、購房者的整個體系有關,只要有各個機構和人員存在的地方都有可能發生,有時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管理過程中的一點小疏忽就會將操作風險遺漏,增加了管理的難度。三是損失無限性。操作風險涉及商業銀行、開發商、政府、中介組織、購房者各個層面,有時可能導致他們整體嚴重受損。四是損失數據不完整。操作風險的發生不會立即呈現,商業銀行、開發商、政府、中介組織、購房者都具有回避已發生風險的動機,有時記錄不及時或根本沒有相關記錄。五是計量的困難性。操作風險的評估除考慮直接損失,還需考慮經營中斷、法律成本等間接的損失,有時還有無法計量的損失。六是風險不易分散。操作風險難于通過商業銀行、開發商、政府、中介組織、購房者自身內部機構對沖和分散風險,因為它與不同的區域文化、素質不同的員工、特定的經營機構,甚至是信件收發人員都有關系,具有很強的隱蔽性。

二、海南省房地產行業操作風險歷史回顧

1988年4月,國務院批準海南建省辦特區。在新設省級經濟特區優惠政策的吸引下,各地投資商都看好海南省。1992年我國改革開放的力度進一步加強,海南省在一夜之間成為投資者的樂園,各級部門甚至一些高校、研究所都在海南省設有辦事處,投資商、投機者云集海南,房地產需求有了驚人的增長,從而形成了房地產的集中開發熱潮。由于包括銀行在內的機構參與,多方炒作。許多盲目的投資決策與非理性投資行為相互作用使海南省經濟陷入惡性循環。1993年我國針對投資膨脹采取了緊縮銀根的金融政策,金融機構的資金迅速退出海南省房地產,房地產市場的虛假繁榮急轉直下,房地產泡沫開始破裂,嚴重影響了海南省資源利用和經濟發展[1]。

2010年1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計劃至2020年初步將海南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勝地。2010年新年伊始,隨“國際旅游島”登場,海南房地產市場迅速“井噴”,商品房成交量成倍放大、價格飆升。透過快速攀升的數據,可以看出海南省房地產市場出現的一些亂象苗頭:開發商違規操作,職業炒家操控市場,購房者浮躁、恐慌、盲目跟風,部分媒體大肆炒作、片面報道,導致市場短期內出現供求失衡、房價大幅上漲的現象。面對形勢,海南省政府及時干預市場,做出暫停審批新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新的土地成片開發和大型主題旅游公園項目要待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后再行啟動的決定,并宣布2010年將動工建設10.09萬套保障性住房。一系列調控措施取得了立竿見影成效,民眾恐慌性購房逐步消停,開發商采取暗中打折促銷,炒家開始拋售囤積房源,引發房價下調,商品住房成交量開始下降,市場逐步回歸理性。目前海南省商品房入住率過低,這既是對資源的浪費,最終還是需要當地居民、企業或政府來承接、管理,從這個角度分析,也說明海南房地產的供給在目前的消費水平上已足夠多,并且房價與當地的收入水平相比顯然較高。加上第一批炒房者已經獲利撤出,一部分年輕的購買者可能因為房價陡升利益空間變小處于觀望狀態,從而抵消了一部分有意愿來海南省購房者的需求量。因此,海南省房地產的需求量增加最快的階段已過去,此后增長速度將減緩,房地產需求逐漸減少。同時海南省房地產開發企業還面臨兩個方面的壓力:一是世界經濟未來的走勢還不明朗,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在短期內還難以有大的改觀;二是開發商房價追漲會影響今后的市場成交量,進而影響到企業資金的回籠。由于房地產規模較大,投資期長,具有投資品和消費品雙重屬性,其風險變化就變得更加復雜,房地產市場營運主體即房地產開發商、銀行、政府、房地產中介等的運營運作導致的操作風險以及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問題將逐漸暴露出來。

三、海南省房地產行業主要操作風險問題及原因

從海南省房地產歷史可看出,海南省主要存在以下操作風險問題。

(一)房地產開發商操作風險問題

由于缺乏房地產發展的總體規劃,一直以來對城市性質、功能等方面的定位比較模糊,功能分區不清楚,開發商對城市的未來發展缺乏有效想象空間,難以根據城市規劃把握開發熱點。在海南省房產商中,許多發展中的中小房地產商更多的是純機會選擇,而不是戰略性的謀篇布局。同時在房地產熱過程中的房地產開發商以銀行借貸融資為主,自有資金很少,甚至開發商以本單位職工或其他關系人冒充客戶和購房人,通過虛假銷售(購買)方式套取銀行貸款;盲目圈地,占地為牢,土地閑置嚴重;捂盤惜售、炒地炒房,房價死扛、明降、暗降,高房價低成交乃至零成交已逐漸成為了一個常態;私自加建樓層、搶建、改建的現象十分嚴重,更有甚者把違章建筑當商品房對外銷售;肆意占用公共空間,壓縮休閑空間;豆腐渣工程,各種偷工減料、破墻漏水的質量問題,建筑質量存在問題違章建筑現象嚴重;沿海公共海域布滿海景別墅和星級酒店,“私屬化”現象嚴重,毫無節制的圈地破壞;優質海岸線基本被搶占一空,在一線海景填海造地,對海底環境及海底生物造成巨大破壞??傊鞘型恋亻_發具有隨意性和低水平性,各種違規操作現象嚴重,既給海南省長遠發展帶來了嚴重的不利影響,又給開發企業帶來其自身難以控制的操作風險。

(二)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問題

這種操作風險主要表現在:第一,貸前審查經辦人員風險意識不強,審查流于形式,隨意簡化手續,對資料真實性、合法性審核不嚴,對明顯存在疑點的資料不深入調查核實[2];第二,抵押物管理不規范,辦理抵押的相關職能部門協調配合不力,不按程序操作,或過分依賴中介機構的評估結果,造成抵押品貶值或抵押無效;第三,個別基層行貸后管理混亂,個人貸款客戶資料不夠全面和連續,缺少相關的風險預警措施;最后就是內外勾結,一起金融舞弊。近幾年海南省銀行房地產金融大案要案的接連發生,從某一層面說明海南省銀行對操作風險防范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內部控制存在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3]。金融案件正在朝著高職務、高科技、高案值,發案數量基層多、內外勾結作案多、作案手法多的“三高三多”趨勢發展,并呈現出“同類案件屢次發生”的特點。因此,銀行加強操作風險防范仍是重中之重。

(三)海南省房產中介操作風險問題

海南省房地產中介機構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房地產中介行業法律法規不健全,中介準入門檻低。其次,行業監管存在漏洞。中介公司新老替換快,還有不少是無資格的“黑”中介,所以中介行業的直接主管部門難以掌握所有公司的資料,監管容易出現漏洞。再次,服務不到位,品牌意識較弱。中介公司規??傮w偏小,多數是靠差價賺錢。那些規模和實力較強,能夠引導市場發展的中介公司的品牌意識比較弱,經營缺乏長期發展的考慮。最后,人員素質及信譽偏低,從業人員多是沒有房地產評估師和經紀人資格的,并不懂得房產的專業知識。小中介公司在相當程度上沒有按照行業管理的法律法規操作,這些問題從不同程度上影響房地產市場。

(四)海南省政府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目前房地產已成為海南省的支柱性產業。一方面海南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并促進房地產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還存在相關的政府部門和人員出現以下主要違法違規行為:第一,公權私用。主要在土地增值環節,稅收環節,開發資金的獲取環節,存在著官本位、情本位、錢本位甚至性本位的現象。第二,行政權越位。行政體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在再分配方面的權力減小了,但在財政的支配權、經濟審批權、建設項目的決定權等方面仍沒有完全隱退,這意味著地方政府對市場推進的程度、地方資源的控制、地方市場規則的制定以及政府工程項目的招投標等是具有實際的決定權的,因此會發生為了保護和扶持與自己有共同利益的產業而濫用權力的情況。第三,征地補償。以前各地利用《海南經濟特區基礎投資綜合補償條例》的規定,投資公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者可以從土地、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補償政策,出現補償政策過濫、補償土地過多、地價過低、土地閑置過大等問題,同時關于補償款的紛爭也顯得十分混亂,因補償款發生暴利事件的事情時有發生。第四,稅費不合理。海南現實行許多稅費收取標準過于嚴格和不合理,如房地產企業要繳交的營業稅、預征所得稅、土地增值稅達到總銷售額的11%,其中預征土地增值稅2%。預征土地增值稅,迫使房地產開發企業要增加預算成本和流動資金,導致房價升高。第五,規劃不合理。由于缺乏全省房地產發展的總體規劃或因為城市規劃經常變化,導致一些地產商以破壞式的方式亂開發或囤地不開發,從而導致土地浪費閑置現象嚴重。第六,監督管理不到位。海南省九十年代建設的商品房不能保值增值的原因,除了規劃設計落后外,房屋質量差、管理不嚴是最大的缺陷。海南近年來建設的房屋規劃、質量有很大提高,但還不完美,由于管理上不夠嚴格,建筑設計部門設計降低標準,開發商有使用劣質材料,建筑商有偷工減料等行為,政府部門運作缺陷導致了一系列房地產操作風險,阻礙了海南省房地產和經濟的發展。

(五)買房人操作風險問題

買房人容易犯的錯誤主要有:不關注國家政策,買漲不買跌,盲目跟風炒房;迷信權威專家;迷信媒體;有些人甚至不惜一切代價買房囤房,如此等等容易陷入操作風險。引起購房者瘋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有如下幾條:首先就目前而言,我國正處在快速工業化與加速城鎮化時期,工業化用地與城鎮化用地“需求”的不斷膨脹,是造成地價與房價節節攀升的最直接原因。只要工業化不止、城鎮化不歇,人們對房地產的投機需求就沒有盡頭,地價與房價就會不斷上漲。其次隨著中國入世帶動經濟發展,居民就業機會增多,收入增加,購房支付能力相應提高。但是商品房供應量卻跟不上居民需求的腳步,導致出現好多人搶一套房子的局面。再次在中國,股市與房市均未開征資本所得稅,這也是人們炒股、炒房行為瘋狂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在摸索和“修理”中,養老面臨太多問題。中國股市投資風險太大,因此人們更偏好“買房儲值”,當然,貪婪者更希望能夠通過“炒房”獲得暴利,現在已變成“買房養老”的時代。

四、海南省房地產行業操作風險控制策略分析

面對房地產業操作風險發展的現狀,海南省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對開發商、銀行、中介機構、相關政府部門進行風險管理控制,以促進海南省房地產業持續、穩健、高效發展。

(一)加強政府部門操作風險規避

為了避免相關政府部門和人員的操作風險,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政府管理部門必須加強監管力度,嚴把質量關,杜絕劣質材料進入市場、進入工地。第二,要通過稅收、信貸、融資等渠道控制和穩定普通商品房的價格,改變房價猛漲的局面,增加中低位商品房的供給,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穩定房地產投資并盡力改變目前價格泡沫,推動房地產業平穩有序發展。第三,加快落實和完善促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政策措施,加快發展二手房市場和住房租賃市場。鼓勵引導各地因地制宜穩定和發展房地產市場,加強住房市場分類管理。繼續整頓房地產市場秩序,規范交易行為。大力發展廉租房,制定政策鼓勵擴大廉租房的供應范圍,保障低收入人群的住房要求,形成售租結合的住房保障體系。幫助進城農民工解決住房困難問題。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范圍。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滿足居民多層次住房需求,努力實現居者有其屋的目標。第四,政府要起到主導作用最重要的就是通過完善危機管理相關政策法規,規范市場秩序,建立房地產預警預報體系和有效的信息系統,加強房價控制,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等措施預防危機的發生,使危機的各種影響減至最小,為房地產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第五,結合國際旅游島建設,對海南省主要城市進行重點規劃,提高城市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嚴肅性,沒有控制性詳細規劃不得建設,詳細規劃一經形成不得隨意變更。堅持用科學規劃引導商品房開發,用科學規劃規范商品房建設,制定防止出現積壓商品房政策,極力培育高端市場、“精品”市場、品牌市場,優化投資環境,徹底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第六,政府要給予旅游房地產發展的大力支持,組建與旅游房地產相關的信托、保險、金融等配套服務機構以分散旅游房地產的經營風險,提高旅游房地產市場的可信度、信譽度,同時保障消費者的權益,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旅游房地產發展的法治環境。第七,海南省應建立市場信息披露制度,及時向社會公布土地供應、房地產開發及市場交易信息,成立建設管理服務中心,土地、建設、規劃等部門集中辦公,大幅度縮短辦事時限,實行行政審批責任制,營造“親商、富商、安商”投資環境,大力降低開發商的“制度交易成本”。第八,應盡快建立房地產信用體系,以維護市場秩序、提高監管和調控效率、防范金融風險。第九,在房地產開發建設方面,使項目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適應、相協調,體現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科學發展新理念[4]。

(二)開發商需要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定位

根據海南城市規劃把握開發熱點,從機會主義導向轉向戰略驅動導向開發,對海南省房地產發展進行戰略性謀篇布局,開發商必須自覺地進行戰略管理,尋找并發現新的需求和新的市場領域。在房地產開發上,結合國際旅游島建設合理布局,準確定位;對旅游房地產開發項目要進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進行相關市場調研和市場分析;將旅游房地產產品與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民俗、文化、歷史等因素相融合,運用到旅游房地產開發項目上,注重“借勢”去發展旅游房地產,達到最大經濟效益;不搞掠奪式開發,要注意合理利用土地,保護耕地和生態環境,注重旅游景點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處理好旅游開發與經濟利益、生態利益、社會利益之間的關系;旅游房地產項目要科學設計,精心策劃,突出文化品位,注重旅游房地產產品的文化含金量。同時要突出旅游房地產的主題形象,努力挖掘內涵,避免項目雷同,強化品牌形象,運用商業和市場的運作方式將旅游房地產產品推向市場。在旅游房地產營銷方面,要滿足旅游房地產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廣開營銷渠道,加大營銷宣傳力度,促進銷售,努力贏得回籠資金;不盲目圈地,不閑置土地,杜絕假按揭,提高建筑質量,不搞違規建筑和豆腐渣工程,同時配合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適度降低房價,不搞虛假炒作。要想主導海南未來的樓市,海南省房地產商們還需加快自我升級的速度,制定防止出現積壓商品房政策,極力培育高端市場、“精品”市場、品牌市場,優化投資環境,徹底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轉變及其商品房供給嚴重大于需求的狀況,實現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防止房地產操作風險。

(三)加強銀行的操作風險控制

由于銀行業操作風險是由不完善的內部程序、人員失誤、系統故障或外部事件造成損失的風險,因而具有較強的內生性,難以在事前充分預期。實踐表明,相對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更加難以事先計量和預測,這即通常意義上所說的管理滯后性特征,也說明了建立良好的監管機制尤為重要。風險不可完全消除,但可以降低。筆者認為貸前審查經辦人員對資料真實性、合法性嚴格審核,對明顯存在疑點的資料深入調查核實;辦理抵押的相關職能部門協調配合、按程序操作,規范管理抵押物;建立相關的風險預警措施,防止內外勾結、一起金融舞弊;海南省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等監管部門應各司其職,應對各種房地產金融創新手段和由此衍生出來的投資產品加強監管,重視各種金融機構可能會對市場造成的潛在風險,建立信息共享和協調合作機制,提高監管效率;海南省各家銀行應及早建立房地產金融數據庫,對發生的每一次風險事件進行監控和記錄,并分析導致每次風險的因素和產生風險的環節點,度量這些因素對風險的具體影響,同時對風險的程度進行數量化的度量記錄;按照不同的風險事件和其所發生的業務部門不斷積累風險識別經驗,進而提高對操作風險的防范和控制。

(四)避免中介服務所帶來的操作風險

健全房地產中介行業法律法規,讓海南省房地產中介機構走組織市場化、正規化、規?;?、品牌化、信息化、資源共享化的現代管理模式,學習國內外一些先進管理模式,加強對中介服務的管理,擴大對從業人員的培訓,規范房地產中介服務行為,遏制中介盲目追求規模擴張、忽視操作風險管理的短視行為,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保障房地產中介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避免操作風險。海南省房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本市房地產中介服務活動的監督和管理;土地、工商、稅務、公安、人事勞動保障、價格等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城市房地產中介服務管理的有關工作,讓房地產中介適應時代發展,向國際管理靠攏,創一流品牌和建設更高的產業平臺。同時加強房地產中介信用道德建設,教育是基礎。廣泛深入地開展信用道德教育,不斷加大輿論宣傳力度,營造誠信氛圍,引導中介企業加強信用管理,強化信用觀念,形成一種誠信為本的良好氣氛,使他們懂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斷提高信用道德觀念,將信用風險管理作為房地產中介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在中介企業內部形成誠信為本的文化氛圍,在企業外部樹立誠信經營的企業形象,提高房地產中介經營管理的透明度,逐步取得全社會信賴[5]。

(五)買房人規避操作風險之道

對于許多手頭寬裕、有理財需要的人而言,房產投資是實現個人財產保值增值,獲得良好收益的一個重要手段。作為一種花費大的投資行為,在進行房產投資之前必須認真研究,考慮多種因素,規避風險。首先研究宏觀政策變化走向,積極關注國家宏觀政策的變化,研究政策走向,適當收縮投資戰線,集中資金于少量優質房產,這樣雖說收益減少,但風險可有效降低。其次防范城市規劃帶來風險,注意媒體上有關城市建設方面的信息,登錄當地政府城市規劃部門的網站,了解城市規劃動態,小心決策。同時,如果能多注意城市規劃的方向,嗅出潛在的機會,不僅可以規避風險,還有可能大賺一筆。再次警惕房產商圈套,購買房產時盡量找那些誠實守信、有良好品牌形象的房產商。對于購買過程中的陷阱,房產投資者不妨借外腦,多咨詢房產法律專業人士,必要時聘請專業法律人士陪同購買,識別合同和交易過程中的風險,避免中了房產商的圈套。最后評估自身遠期支付能力,不少房產投資者希望“以小博大”、“以房養房”。天有不測風云,如果還貸額占資產比重較大,將來一旦出現沒有預料到的事情而發生還貸困難,房子則有被銀行收走的風險。買房人必須慎重決策,把預期收入的估計建立在較切合實際的基礎上,有償付能力,以便從容還貸,規避房貸風險。最后就是買房人不要盲目跟風炒房,小心炒成房東;學會投資理財,敢于貸款買房;租房不如買房,但是在當前樓價非理性上漲情況下還是租房更劃算;買房時自己審慎,不要迷信權威專家和迷信媒體等等,從而規避操作風險。

(六)未來房地產操作風險應對之策

在國際資本市場信用形象遭受重創、各國經濟面臨大衰退的非常時期,作為海南省經濟的支柱產業、龍頭行業,海南省房地產業面臨著市場與資金的雙重煎熬。房地產業在海南省是一個與民生密切相關的行業,需要實體經濟特別是全社會實際購買力作支撐,“暴利”不是其應有的特征,它是一個與海南省資源利用和城市品質、人民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的行業,區域經濟價值決定房產價值。針對海南省未來可能面臨的房地產市場風險,海南省房地產應適度降價,加快資金回籠,避免資金鏈斷裂,回避毀滅性打擊[6]。同時海南省應結合建設國際旅游島,抓住歷史機遇,站在更高的層面,以戰略的眼光來謀劃適合海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房地產業,走高端路線和品牌路線,大力發展高端旅游房地產、度假地產和休閑地產,實現住宅建設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提高住宅低碳化水平,逐步建立低碳生態社區、低碳生態集鎮、低碳生態城市等多層次低碳生態節能框架;逐步推進全裝修房建設,減少二次裝修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充分利用太陽能優勢,推廣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技術,發展生態、節能建筑,提高房地產產品的附加值;逐步建立低碳生態社區、低碳生態集鎮、低碳生態城市等多層次低碳生態節能框架;逐步推進全裝修房建設,減少二次裝修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以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使低碳房地產產業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參考文獻:

[1]李東緒.獨善其身的海南房地產市場[J].中國房地信息,2008(4):1-4.

[2]王文生.王曉胄.黃曉華.商業銀行支持海南省房地產業發展的策略研究[J].海南金融,2008(9):2-6.

[3]吉洪.海南房地產貸款風險分析[J].海南金融,2006(6):21-26.

[4]徐諾金.搞活海南省房地產市場要適當擴大政府干預[J].海南金融,1996(12).

[5]王壽松.淺析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及其控制[J].北京經濟管理干部院報,2007(12).

[6]馬國強,張豐偉.海南省房地產市場特征與影響因素分析[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2).

上一篇:信貸配給產生原因試析論文范文下一篇:電力項目投資風險分析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