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書籍設計論文范文

2023-09-16

書籍設計論文范文第1篇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使人們逐漸進入到信息化時代,網絡中所包含的廣博的信息量和豐富多彩的信息表現形式等是傳統的紙質書籍所不能擁有的,因此讀者迫切需要一種新的書籍形式來承載這些豐富的信息內容和形式,電子書籍就是為滿足這種需求而產生的?,F有電子書籍多種多樣,因此設計者需要設計出更加適合于讀者需要的模式來抓住讀者的思維主脈絡,彌補電子書籍所具有的缺陷。本文先簡單分析了目前電子書籍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重點研究電子書籍的設計形式,希望能為相關人員帶來一些

幫助。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促進了書籍的數字化發展,傳統文字逐漸被數字化的0、1所代替,電子屏幕逐漸成為主要的顯示書籍內容在載體,人們的閱讀習慣被極大地改變,據統計我國人群的數字化閱讀率極大的提高,傳統閱讀方式逐漸縮小。電子書作為一種后現代化的閱讀模式以超文本代替紙本為主要載體,與傳統閱讀模式相比,閱讀快捷、信息廣泛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性,然而我國在電子書籍的設計方面卻存在很大的缺陷,發展十分落后,本文主要研究電子書籍的設計形式,先簡單分析電子書籍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電子書籍與設計形式概述

1.電子書籍特點

電子書籍相對于傳統書籍而言具有以下幾點特點,首先電子書籍傳輸信息具有高效性,電子書籍到達讀者手中后幾乎沒有任何的時間差和時域的差別,而且隨著以后計算機的不斷發展,這種傳播將會變得更加廣泛化,覆蓋到的人群越來越多。相對于傳統書籍形式而言,電子書籍的傳播更加符合社會大眾的需求。從傳播成本上來說,電子書籍的傳播明顯更加具有全面性和真實性。與傳統書籍相比較,電子書籍在傳輸中可以增加圖片和視頻,因此傳播更加具有趣味性。

電子書籍的傳輸信息具有時效性,滿足了人們追求信息真是的需求,從傳播真實性來看,文字相較于圖片而言,明顯具有更加強的直觀性,相對于文字的傳播而言,視頻能夠使信息在現。從商業價值來說可以想象得到隨著電子書籍的不斷發展進步,和在人群中的使用率,電子書籍具有非常強大的商業價值。目前電子書籍很多都是免費的,但是作為商品而言,其本身具有的價值是不容忽視的,目前市面上的大量免費電子書本身并沒有經過編輯和校對,因此常出現錯字等現象,打擊讀者的興趣,相信只要使電子書籍滿足讀者的需要,必然會刺激電子書籍產業的發展。

2.電子書籍設計存在的問題

目前電子書籍取得很大的進展,但是其發展時間還比較段,因此在電子書籍的設計中有很多元素都沒有得到很好地利用或者設計,在電子書籍的設計中普遍存在粗放、缺乏藝術性以及優點表現不出來的現象,電子書籍通過屏幕的放大導致這種缺陷更加具有明顯性,電子書籍的設計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缺陷。

首先電子書籍的設計出現設計零散的問題,電子書籍的組成元素包括文字、圖片、音樂、視頻、超鏈接以及互動等元素,包含大量的信息,這些元素若是沒有很好得整合在一起必然會導致電子書的整體內涵下降,終將成為會被代替的單組作品形式。如一些文摘等的電子書封面的設計沒有添加目錄和鏈接,在視覺上導致這個設計存在很大的缺陷,對讀者來說缺乏引導作者。又如一些電子書籍的內容往往不相關,內容多屬于一種單獨的作品形式,作品之間缺乏連續性,給讀者的感覺就是編輯人員不認真工作,導致板面出現問題。在電子書的設計中有時會包含有各種視頻以及游戲等多媒體元素,在設計中這些元素的添加沒有依照電子書的整體風格進行添加,因此讀者的視覺很容易分散,顯得過于突兀。

其次電子書籍在設計中出現很大的視覺無序性,在電子書的設計中很多都是沒有版面規劃,也不存在視覺引導,多種元素混合在一起,導致患者找不到目標而放棄閱讀。如電子書籍的紙張變化需要通過文字和圖片顯示出來,若是變化的時間過長,而內容過少,必然會使讀者的思維停滯,影響閱讀質量。設計師若是不把文字以及圖片等有效整合,對于長篇文章而言,很有可能失讀者失去閱讀興趣。如在設計中長篇文章的翻閱設計采取簡單的菜單方式閱讀,增加了操作程序,讀者的閱讀興趣大大減小。

最后電子書的設計很多都是簡單的復制,尤其是一些以文字為主的電子書籍,向PDF、txt以及Doc等格式的文件需要讀者操作鍵盤捉著鼠標等實現翻頁,雖然在設計中添加了一些元素,是文字能夠改變形式,背景也能發生改變,但是整篇文章可以說沒有采用一些多媒體等元素,缺乏人機互動的平臺,僅僅是實體書籍的電子化形式,與實體書籍相比,沒有太大的優越性。造成電子書籍設計的問題主要是因為設計人員對電子書的認識不夠,其次電子書的設計人員很多都不是專業人士,本身并不存在很強的創作能力,最后設計人員在設計電子書的過程中往往受到傳統書籍等的限制,無法突出電子書籍的影響。

電子書籍設計形式

電子書籍的世界同傳統印刷書籍相同也需要經過欄目創意、素材加工以及版面設計等階段,傳統書籍的設計僅僅包括了文本、板面以及封面等的設計,電子書籍設計與傳統書籍設計相比少去了紙張、裝訂等的過程,在封面設計、色彩設計以及文字設計等方面還具備了新的特點和需求。

1.電子書籍封面的設計

對于電子書籍來說封面同樣是吸引讀者視覺的重要部分,在設計中已不需要選取材料和印刷工藝等,電子書籍的封面在網絡上往往需要下載后才能完全看到,因此在設計中一定要注意封面圖片的效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把握。首先封面設計需要好的立意,所謂立意是指封面讀者對書籍內容獲得理解和感受,在具體的設計中設計人員需要先熟悉書籍的內容、風格以及性質等,提煉與書籍相關的主題,使利益深化。封面設計需要去表現書籍的主題,還需要突破自身的限制,去聯想擴大意境,使讀者能夠從封面中聯想到更多的東西。藝術的美麗來源于情感,封面設計同樣要具有非常強烈的感情色彩,使景語與情語連接在一起,激發讀者的閱讀欲望。封面設計的意境往往需要通過形象思維來進行完成,封面在設計中不能力考想象思維的規律,同時也不能脫離出書籍的內容憑空去創造意境。電子書籍封面意境的創造需要設計者能夠創造出更加具有思想交流的畫面。

封面構圖的設計是設計者意境的主要表現形式,只有深邃的立意才能通過構圖表現出來,封面的構圖設計想要表現出設計者的意境情感,需要符合以下幾點,首先選取合理的平面構圖,使整個封面構圖的分割能夠帶來主題清晰層次分明的藝術效果。其次從經營位置上來說,我國傳統畫講究經營位置和布勢等,意思知識一定要處理好對立統一和局部和整體之間的關系,使整個畫面能夠呈現出每一的含義,并使畫面的內容有各自獨特的特點。在構圖的設計中一定要注意調和統一,否則必然會影響封面的審美,在設計中和需要注意整體分散的作用,是內容色彩以及形式等完美的集中在構圖中。第三封面構圖的設計要主次分明,體現出整體設計觀念的布局,對此要的內容能簡則簡,保留下來后作為主要形象的陪襯,突出封面設計的主題。

色彩同樣是體現書籍表現意境的重要因素,在封面設計中需要主義色彩的變化。封面意境的主題不僅僅需要形象來進行體現,還需要采取色彩進行搭配,與形象共同構成優美的旋律,在色彩的設計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內容,首先封面色彩的設計雖然處在從屬地位,但必須符合書籍本身的特性,使封面構圖顯得莊重而不呆板。其次色彩封面設計中需要具有裝飾性,注意色彩的色相、名都等的對比,利用顏色之間的調和突出封面主題,帶給讀者視覺上的美感。第三色彩設計要具有簡約性,現代人們追求的是高效率、高速度的節奏,這些使人們的審美也發生了變化,色彩的設計也需要跟隨這個不發,凝練各種色彩的搭配使用,達到更好的色彩效果。最后封面色彩的設計還需要具有象征意義,為讀者的思維帶來啟迪作用,在設計中使色彩形成沒得旋律。

2.電子書籍版式和色彩的設計

對于傳統書籍而言,電子書籍最大的不同之處是閱讀的畫面為電腦以及手機等數碼工具的視頻界面,電子書籍版式設計的構成要素主要包含了傳統書籍的文字、色彩等,同時增加了一些新的動態構成要素等。電子書籍的版式設計往往需要有很多的電子按鈕來進行組合形成,主要包括鏈接按鈕、公共關系按鈕以及互動式按鈕等。其中鏈接按鈕的主要作用是鏈接出版單位以及鏈接網站等,公共關系按鈕主要是幫助讀者更加快捷的實現電子書籍的閱讀,互動式按鈕是指讀者發表評論等的場所。這些所有功能的產生實現都需要借助顯示器達到,為給讀者留下充足的舒緩空間,在電子書籍的版式設計中應留有空白區域。

同時在電子書籍的設計中,版式設計應該更加得具有靈活性和生動性,電子書籍的頁面設計往往會更加傾向于多媒體的設計,需要在頁面合適的地方增加第四維空間,為讀者帶來書籍本身外的樂趣。

在很多人的眼里,為達到吸引人的目的,電子書籍的色彩設計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比之傳統書籍而言要豐富得多,這是因為新興的視頻媒介賦予了色彩很多新的生命。電子書籍有時需要通過視頻等進行傳輸,通常采取的模式為RGB模式,在每個階段中指定色彩,并進行和混合會搭配出約1670萬種色彩,電子書籍在設計中的色彩選擇有很大的選擇余地。

視頻色彩模式的網頁畫面多是采用白色作為主色調,這主要是因為網絡的一些原因。但是電子書籍不同于單純網頁的設計,首先其信息量要小于網頁,因此可以考慮使用色彩進行彌補,另外RGB模式下色彩是通過自然發光來呈現,避免出現讀者視覺疲勞的現象。

3.數字化圖像和交互式的設計

圖像和圖像是突出數字畫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在網絡中存在很多能夠表現的形式,如數字的三維、動畫以及虛擬現實等,以藝術字為例數字化的圖像是很抽象的一種形式不僅僅具有傳統圖像所具有的功能,還具有一些時間特征,不停轉換圖像元素和位置。同時在電子書籍的設計中,使用群主要是網絡上的人群,接受能力強,因此圖像的設計為達到吸引人的目的,可以盡量的新穎,或者是采取一定的動態畫面等。電子書籍的交換設計通常分為視覺設計師以及程序設計師等,這幾種設計師必須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如視覺設計師整合視覺效果,交互式設計師設計讀者的閱讀空間等。交互環節是交互設計的核心,在設計中可以為讀者設定書友論壇等內容,增加趣味性。

最后在電子書籍的文字設計中文字的設計一定不能脫離于作品的風格特征,在設計中不僅僅要突出書名的個性色彩,還需要探尋文字的形態特征與組合的關系,設計出更加具有特色的文體,給讀者視覺上的美感,封面的文字設計針對不同風格的書籍需要采取不同的設計方式,如針對兒童電子書而言,文字形式就盡可能的生活活潑,對于古典書籍而言,文字形式需要便顯出古風古韻,給人以聯想。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先簡單分析了電子書籍的特點和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重點研究電子書籍此設計形式。隨著網絡化的不斷進展,數字化發展模式是書籍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紙質書籍仍然會在以后的生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電子書籍在以后的發展中將會逐漸取代紙質書籍的應用,目前電子書籍的設計過于簡單粗燥,很多的設計都是充滿娛樂性或者缺乏優雅貼切,忽視了書籍所包含的內容和文化本質,在電子書籍的設計中只有不斷研究設計存在的弊端,分析技術環境對電子書籍的影響,通過制作案例才能使電子書籍的設計形式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

(作者單位:四川美術學院)

項目編號:133089重慶市2013年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

項目

項目名稱:“新媒體背景下的電子書籍設計教學研究與實踐”

書籍設計論文范文第2篇

提要:駐華外國記者講述中國故事的紀實類書籍多次引起關注,中國記者的紀實類書籍數量不少,但就影響力來看,局內人的作品遠不及局外人。究其原因,兼有主觀和客觀多重因素:外國新聞機構發稿機制給記者提供了相對寬松的創作環境;外國記者成長的文化環境更有利于其進行中外比較,以立體化的方式來呈現復雜的中國社會;外國記者看待問題的視角,有利于其以陌生人的好奇心在文本中呈現更加生動和鮮活的細節。此外,中國讀者急切渴望看到他人眼中的自己,也是外國記者的紀實作品更能引起關注和持續暢銷的重要原因。

關鍵詞:駐華記者 非虛構寫作 中國故事

近期,《紐約客》(New Yorker)雜志前駐華記者歐逸文(Evan Osnos)推出新書《野心時代》,引起了國內讀者尤其新聞界關注。此前,《紐約客》駐華記者何偉(Peter Hessler)連續出版關于中國的“三部曲”——《尋路中國》《江城》《甲骨文》,每本都在中國引起關注,其妻張彤禾的著作《打工女孩》也受到好評。相比之下,中國記者關于中國故事的紀實作品雖然也層出不窮,但真正有廣泛影響力的卻不多。是中國記者的講故事能力不足?還是外國記者講述中國故事的水平具有獨特優勢?其中原因值得探討。

一、外國記者如何講中國故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身處劇烈變革中,城鎮化、工業化快速推進的同時,各種社會問題和矛盾也接踵而至。轉型期的中國,不僅是中國記者也是外國記者眼中的“新聞富礦”,正如歐逸文所說,“中國是記者的天堂”。簡要回顧歷史,不難發現,由駐華外國記者來書寫中國故事,然后變成暢銷書被廣為傳閱,似乎是外國人認知中國的一條捷徑。近年來,除何偉(Peter Hessler)的三部曲,詹姆斯·金奇(James Kynge)的《中國震撼世界》(China Shakes the World)、羅伯·吉福德(Rob Gifford)的《中國之路》(Chma Road)、格拉漢姆·恩爾肖(Graham Earnshaw)的《徒步游中國》(The Great Walk of China)等,都產生了一定的反響。除了滿足外國人了解中國的需求外,它們亦成為中國人自我觀照的鏡子,故多被翻譯成中文。事實上,這些著作在作為論說對象的中國更能引起爭鳴??傮w上看,外國記者講述中國的作品大致有以下特點:

1.話題相對宏觀,但主題集中。外國記者在觀察中國時,習慣從小人物的命運跌宕或風云人物的細節故事出發,以此來展現轉型期中國的真實面貌。比如,何偉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消失中的江城》,從人口不過20余萬的小城市出發,講述了其作為美國“和平隊”志愿者在重慶涪陵高等師專英語系擔任外教的經歷。作者圍繞涪陵小城這個“窗口”,從對普通個體生活的描述以小見大地透視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度A爾街日報》駐北京記者張彤禾的作品《打工女孩》通過講述呂清敏和伍春明兩位中部農村地區到東莞打工的故事,來展現新一代農民工在沿海城市的生活和期望。

2.記者全程體驗,真實呈現。何偉、張彤禾、歐逸文都采取體驗式采訪、伴隨式采訪的方式,與采訪對象建立起值得信任的關系,打消受訪者的戒備之心,獲取大量的一手信息。在《打工女孩》中,作者張彤禾春節期間跟隨采訪對象呂清敏回家過年,真實地呈現了湖北農村春節的情況,以及以呂清敏為代表的年輕女性農民工春節回家的種種狀態。在何偉三部曲最后一部《尋路中國》中,他駕車沿著長城,一路西行,記錄從北京到西部地區的自然、人文環境變化情況,把活生生的現場和人物呈現在讀者面前。

3.善于中外對比,采取對話視角。外國記者在講述中國故事時,習慣于將自己熟悉的制度和文化作為參照,從而在中外對比中給讀者提供更開闊的視野。尤其當他們試圖批評某一社會現實現象時,往往將其與美國或國外社會中的同類現象做比較,比較的目的不在于褒貶某一方,而是指出雙方都存在的問題。比如何偉在其作品中,始終保持一種質疑的態度看待問題,但并未采用一種優越性的價值標準去批判中國,而是結合中國語境進行對話。當他游歷中國西部時,記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狀況,同時對比美國中西部人民的生活境遇,說明兩個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各自陷入的發展困境。

4.采取他者視角,保持新鮮感。任何司空見慣的事物,經過他者視角的轉換和敘述,或許會覺得提供特別新鮮的思考。中國人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評論認為,何偉觀察中國的最大優勢,便是其旁觀者的身份和視角——長期生活于其中的人容易習慣周身環境,并對其漠視或形成偏見,而局外人只要有足夠的好奇心,就能看到局內人熟視無睹的怪現象或是日用而不知的潛規則。

二、中國記者如何講述中國故事

改革開放30余年來,中國記者也出版了不少書,也主要在講述中國故事。筆者不完全統計了142本中國記者寫的書,發現題材多樣、種類豐富,主要有紀實類、報道作品集、新聞實務類、報告文學類,評論隨筆類、小說類等六類。其中,紀實類作品59本,報道作品集18本,新聞實務類作品5本,報告文學類作品9本,評論隨筆類33本,小說類作品18本。

針對s9本紀實類作品,可以歷史類題材和現實類題材、國內題材和國外題材兩個維度來進行了區分。其中,歷史類題材圖書有16本,占27%,現實類題材的圖書則有43本,占73%??梢娭袊浾叩募o實類圖書以現實題材為主。此外,中國記者撰寫的紀實作品中,國外題材的有12本,占總數的20%;國內題材的有47本,占總數的80%??梢?,中國記者的紀實類作品主要以國內題材為主。

從上述統計中,可以發現中國記者講述中國故事的簡要特點:其一、中國記者所寫的作品以紀實類作品為主。與何偉、張彤禾、歐逸文等外國記者相似,中國記者所寫的書也大都是紀實類作品,集中于中國故事的講述。其二、中國記者的紀實作品中,現實題材占大多數,但真正具有持久影響力的卻是歷史題材的作品。比如,調查記者圈對《大清留美幼童記》等少數幾本書評價較高,其他年輕記者出的書則被認為相對分量不足。其三、中國記者關于國外題材的作品大部分是戰地見聞。比如鳳凰衛視記者閭丘露薇的《利比亞戰地日記》《行走中的玫瑰》,新華社記者劉洪的《和沙龍做鄰居》《戰地記者死亡名單》等。

三、中外記者講述中國故事的比較分析

從上文的不完全統計中可以看出,中國記者也寫了大量的紀實作品,然而,除少數幾部作品外,真正產生廣泛影響力的作品并不多。為此,不妨從多個角度對中外記者講述中國故事的作品及其影響因素、環境差異進行簡要比較。

首先,在采訪環境和寫作節奏上,外國記者比中國記者擁有更加從容的創作空間。

外國記者在講述中國故事時,采訪、寫作和發稿的節奏都相對從容。何偉的寫作是在寬松的環境中進行的,他拒絕做某一家報紙或雜志的駐華記者,而是要“自由地安排工作,選擇自己的寫作計劃”。他的收入來自為《紐約客》和《國家地理》供稿,“編輯總希望我去采訪名人或熱點事件,可是我卻更想寫那些有趣的小人物,有時需要花一年的時間去了解他們的故事。在這段時間里,我不會跟編輯說我在干什么,因為他們會阻止我說:我不要這個故事,它沒意思?!?/p>

歐逸文在寫作《野心時代》時雖然是《紐約客》駐華記者,但編輯組對他的寫作時間沒有嚴格限定?!拔以凇都~約客》主要工作是去寫一些我覺得在中國特別有意思的人和事。我工作周期一般是兩到三個月一篇,有時六個月一篇。這個過程中,一篇文章大概要采五十人到八十人,如果文章題目比較小、范圍比較窄,采訪人數要少點?;旧厦總€故事寫完,會有兩百頁到三百頁的采訪文字?!睆埻淘诖_定要寫《打工女孩》這本書后,更是從《華爾街日報》請假,打算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采訪、慢慢寫。那個階段,她的名片上只剩名字和聯系方式,“沒有單位挺好的?!?/p>

相比之下,國內的新聞機構,對記者的發稿數量和發稿周期都有相對嚴格的要求?!吨袊嗄陥蟆酚浾呃铎橙辉谡劦綒W逸文的《野心時代》時曾感慨,歐逸文為了等待采訪對象接受采訪,能耐心地等待每一個人的答應,沒有發稿壓力,沒有點擊率要求?!斑@要是我的編輯,早就該來催稿了,而這要是在競爭白熱化的新媒體平臺,主編應該來殺人了……”對中國記者來說,緊張的工作節奏和強大的發稿壓力,使得他們往往靜不下心來、全情投入,只能利用閑暇時間來趕工,因此,作品缺乏深入推敲和仔細打磨也情有可原。

其次,在觀察視角和題材選擇上,外國記者的他者視角更容易從尋?,F象中呈現新鮮體驗。

外國記者成長于不同的制度和文化環境,觀察中國社會時,可以給讀者提供一種旁觀者的視角。中國記者在寫書的過程中,面對的或是親身經歷過、或者是早已聽說過的人和事兒,最熟悉的東西往往更容易導致漠視,不識廬山真面目。而外國記者作為“局外人”,對中國的情況往往感到陌生,我們覺得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在他們眼里卻可能是新鮮而有趣的。

在何偉的三部曲中,很多事物其實對中國讀者來說都非常熟悉,但何偉的觀察視角、細節捕捉和敘述方式卻仍能讓中國讀者感到新鮮。比如,他對涪陵鄉民清明上墳祭祖的觀察:“他們完全不做任何表情;從外表看,他們很酷。但在他們眼里的某些東西無法控制住,閃耀著純粹的興奮,當他們站在墳上,而周圍的景致與節日的聲音,突然在這一處匯聚;那爆炸聲、火藥濃重的氣味,漩渦般的塵與煙,還有陽光,遠處下方的長江,好似一條長龍,在河谷突然的轟鳴中懶懶躺著取暖?!?/p>

相對外國記者,中國記者是“局內人”(insiders),出于對本土文化的理解,原本應更能夠深刻而準確地講述中國故事。但是恰恰因為是“局內人”,對身邊故事太過熟悉,容易對“尋常之中的不尋?!笔煲暉o睹。正如知名網絡寫手和菜頭在閱讀何偉作品時所說:“任隨把我扔到中國的某個市鎮,當我看著街道上的人群、周圍的建筑時一切都沒有多少不同。所有的市鎮都只是市鎮,都有丑陋成一種風格的建筑,都配置有雜貨店、小飯館、洗頭房直至汽修店。甚至人們臉上的表情也千篇一律,可以一眼就分辨出他們的社會階層和從事的職業。我不會如同何偉一樣對某個普通的中國市鎮發生如此濃厚的興趣,因為太過熟悉的緣故,讓我難以停下腳步仔細觀察,更不用說為之投入情感生發出各種感悟?!?/p>

最后,從寫作風格和敘述方式看,外國記者接受了非虛構寫作的訓練,在文本上注重文學手法的運用。

近年來,出版中國故事作品的外國記者,大多在美國高校接受過比較嚴謹的寫作訓練,或者其供職的媒體長期具有非虛構寫作的傳統,這些條件為他們的寫作風格和敘述能力打下了堅實基礎。

何偉在普林斯頓大學讀三年級時,修讀了美國創意寫作大師約翰·麥克菲的非虛構寫作課。修讀英文和寫作后,他又前往英國求學,取得牛津大學文學碩士學位。何偉的妻子張彤禾則畢業于哈佛大學的美國歷史和文學專業,同樣接受過專業的寫作訓練?!兑靶臅r代》的作者歐逸文也畢業于哈佛大學,修讀的是政治科學,其父親曾經是《華盛頓郵報》駐莫斯科記者,受其父親影響,歐逸文也接受了正規的寫作訓練?!斑@些外國記者講述中國故事的作品大都沿襲了‘新新聞主義’的風格,將‘講故事’‘第一人稱敘述’和‘采訪報道’巧妙地糅合到一起,表現出特有的思想性”。

相比之下,國內的新聞教育對非虛構寫作的系統訓練總體不足,擁有非虛構寫作傳統的媒體也少之又少。極少數具有非虛構寫作天賦的記者,主要出版個人作品集而非主題集中的紀實類圖書,因而就關注現實題材的系統、全面和深度來說,沒能拿出更多與外國記者相媲美、有影響力的作品來。

小結

外國記者講述中國故事的圖書在中國廣受關注,這個現象需要從兩個角度去看待。一方面,需要正視中國記者與外國記者在非虛構寫作方面的差距。另一方面,也需要看到這種對他者敘述視角的重視背后,多少也帶有渴望西方認同的民族心理,或對外媒記者的神秘感引發的好奇心理。有評論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漸走向世界,中國人從未如此急切地渴望看到別人眼中的自己,如同一個梳妝完畢的女孩渴望看到自己的水中倒影。外國駐華記者的紀實類作品,給中國讀者呈現了一個新奇、有趣而又具有陌生感的中國,而這些紀實作品又不像學術著作那么艱澀難懂。其樸實易懂的文風既吸引了普通大眾的眼球,又滿足了國內讀者急切了解外界看法的需要,由此提升了外國記者紀實作品的關注度。(作者張志安是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官建洪是2014級碩士研究生)

書籍設計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書籍,一個大眾化的名詞,一份人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梢院敛豢鋸埖恼f,每個家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書籍??烧嬲芾斫鈺b幀藝術的又有多少人呢?就像每個人每天都住在房子里,有多少人會去理解建筑藝術的所在,真正實用的價值往往容易被人忽視。

【關鍵詞】現代插畫 書籍裝幀 圖文并茂 趣味

1 現代插畫藝術風格對書籍裝幀設計的影響

1.1 現代插畫藝術風格對兒童讀物裝幀設計的影響

從幼兒開始,孩子們最先開始接觸到的書籍便是兒童讀物,包括看圖識物、看圖說話、漫畫書等等。在書店里我們不難發現,不少孩子手里都捧著花花綠綠的連環畫、漫畫之類的書籍坐在地上“苦讀”?,F代插畫對兒童讀物的裝幀設計,在國外已形成相當完善的體系,而在國內還處于萌芽階段。好的兒童讀物插畫,顏色鮮艷明亮,風格簡單,在豐富的色彩中建構簡單清晰而直接的人物,這樣可以更直接的讓孩子們在插圖中,跟著畫里面的人物一起看事物,像刷牙、穿衣服和系鞋帶等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情,都可以在插畫中學習了解。一些繪制生動、形象可愛的動物,用它們來表達書籍內容里故事的訊息是更具有陽光般溫暖氣氛的,這樣更會讓孩子們喜歡并希望與可愛的動物們做朋友。

1.2 插畫藝術風格對電子書籍裝幀設計的影響

相對于傳統書籍而言,電子書籍市場前景更為廣闊?;ヂ摼W的普及也帶動了電子書籍的市場,它如同電視機一樣,當你打開開關后,它便能即刻進入工作狀態,操作方式也十分簡單,在屏幕顯示的頁面上,有“向前”和“向后”等按鈕,你只需按照自己的選擇用鼠標點下按鈕,便可翻到另一文本,或者可直接點擊“跳轉”至自己感興趣的那一個頁面。它的功能不僅比傳統圖書容量大,有利于自然生態保護,更是開創了數字化的閱讀時代,受到越來越多的網民和讀者愛好者的青睞。這一行業市場的蓬勃興起,帶來無限可能的商機??稍谌遮吀偁幖ち业默F代社會,如何做好自己的電子書籍產業,并成功推向網絡市場贏得利益的最大化,書籍裝幀同樣顯得至關重要。一本好的電子書籍裝幀,要能夠在有限的空間闡述著無窮的智慧。

2 書籍裝幀設計市場調查與各種設計風格

每個行業市場的競爭都是十分激烈的,書籍市場也不例外。書籍裝幀設計對書籍的銷售量和書籍內容的傳達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為了更好地了解書籍裝幀設計市場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筆者對書籍裝幀設計市場做了一定程度的市場調查,但由于時間關系和資料的限制,調查內容比較局限,范圍比較小。調查范圍群體主要是在校大學生和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這類消費群體比較具有代表性,顯示了大眾消費趨勢。希望能通過此次調查能達到管中窺豹的效果。

市場調查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是否有閱讀書籍的習慣,及閱讀書籍的頻率;(2)通過何種方式購買書籍;(3)購買書籍的動機;(4)是否有因為被書籍裝幀設計吸引而購買書籍的經歷。

書籍裝幀設計包括封面、扉頁和插圖設計。而關于書籍裝幀設計的風格主要體現在插圖上面。這里的插圖設計風格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中國傳統型風格。這類設計風格追求簡約淡樸,采用的表現手法局限于民族元素或國畫元素的使用。這類設計風格雖然端莊素雅,但使用非常局限,不適合大多數書籍裝幀;(2)科技說明型風格。這類設計風格比較簡單。書籍內的插圖僅僅是陪襯說明的“角色”。這類插圖一般比較規范、準確,科學性比較強。但也比較枯燥。這樣的設計風格已經漸漸被淘汰,不適應社會發展和消費者的需求。

3 現代插畫藝術風格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空間營造

插畫藝術是繪畫藝術眾多類型中的一種。和其他繪畫形式一樣,也是由畫面構圖中空間的和諧構成。協調的畫面空間構成形式,是插畫藝術風格的審美特征?,F代插畫構圖形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充滿平衡感、穩定感和完滿效果的畫面布置,這 樣的畫面寧靜大氣,給人舒適的靜態美;還有一類是怪誕不安、動蕩傾斜的畫面布置,這樣的畫面是根據特殊需要,特殊內容安排,或刻意要達到某一種視覺效果來繪制的。畫面活躍,會讓人覺得熱血沸騰,激情澎湃。而在插畫藝術畫意這個方面,在寫意與寫實之間類似于中國國畫“取長補短”,使其表現出書籍內容情緒上的需求,以此來彰顯個性創意的“畫意”,否定傳承性的“寫意”。

書籍裝幀設計中的插畫藝術無論采用何種表現手法,都是最終成為印刷品的視覺效果。因此沒有肌理效果的變化,只有表現手法的不同。插畫的表現手法有:卡通吉祥物繪制;攝影圖片增添元素處理;不同顏料工具繪制不同的視覺效果,例如油畫水粉能夠繪制逼真的神情和肌膚質感;還有很多的繪圖電腦軟件,例如PAINTER等等。在有較強的美術功底的前提下,通過使用不同的工具或多種工具混合使用,或淡雅、或隨意、或濃墨重彩、或詭異,都能創造出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給人留下無限遐想的空間。

參考文獻

[1]李愛紅.《書籍裝幀》[M].浙江攝影出版社,2007年5月.

[2]徐海鷗.《插畫藝術》[M].蘇州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

[3]格林兄弟(德).《格林童話精選 插畫版》[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年6月.

書籍設計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固定的書籍版面內,通過版面編排設計構建獨屬于書籍內容的、獨特的、個性鮮明的版式風格,使其準確與書籍的內容及情感內涵融為一體,需要設計師充分運用點、線、面在版面編排設計中的構成表現與運用。點、線、面是版式設計的基本構成要素,是版面設計構成的前提,也是版式設計的主要表現手段,對于書籍版面設計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和意義。書籍版式設計離不開點、線、面的藝術運用。運用平面構成最基本要素點、線、面,將書籍的主題立意進行視覺呈現,并貫穿全書,通過視覺上的連貫翻閱使得讀者與書籍之間產生共鳴感。利用課程中的案例,來闡述書籍版面構成中的點線面之美。

關鍵詞:點線面;書籍設計;版式編排設計;應用;意義

一、點線面在書籍版式設計中應用概述

在固定的書籍版面內,需要充分運用點、線、面的構成手段,創造出獨屬于書籍內容的版式形式,并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享受視覺之美的同時,通過版式設計感受書籍的深刻內涵。而一本書在閱讀過程中,版式設計與讀者也是無法分割的。點、線、面在書籍版式設計中進行充分的、科學的、巧妙的藝術運用,既能與書籍內容情感相統一,對內容起到視覺設計上的藝術擴張,亦能給廣大的讀者帶來閱讀時的愉快享受,對烘托書籍的中心思想、體現書籍的主題立意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何為點線面

點、線、面是平面版式的基本構成要素。在平面構成中,點與線、面是相對的,是與周圍元素對比而言很小的視覺符號。點具有顏色、大小、形狀、深淺等各種差別,是平面構成形態的基礎;線是寬度和長度有巨大差異的形體,是點的延伸,是點連續移動的軌跡,有長度、寬度以及位置的屬性;面是由線在寬度上的延伸或點的連續排列而成,有長寬、位置但無厚度,是體的表面,受線的界定,有實面和虛面兩種。

(二)書籍設計中的版式

書籍設計中的版式設計,是指在固定尺寸的書籍開本上,把書籍內容中的文字、攝影、圖形等視覺元素運用藝術化和科學化的手段進行布局、組合和編排。使書籍內容中的各個組成部分的設計,既能與書籍的函套、開本、封面、環襯、扉頁、內頁等書籍結構相和諧,又能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有著輕松愉悅的閱讀享受,同時準確傳達著書籍的深刻內涵。所以書籍設計中的版式是書籍設計的重要構成部分。

書籍版面設計的類型又具體分為傳統的古典版式設計、嚴謹的網格版式設計和自由版式設計。根據書籍的內容、中心情感思想以及主題立意確定版式設計類型,利用重復、對稱、居中、均衡、對齊、留白、節奏、分割、對比與統一等的構成形式美學法則,將文字與圖形、文字與文字的關系進行藝術化、科學化的整合編排。

(三)點線面與書籍版式設計的關系

1.點

書籍版面中最活躍的要素,在書籍中,文字可以概括為書籍版面的點。在中國漢字的發展歷史與進化中,漢字由最開始的象形文字、篆文演變成了方塊漢字。文字作為文化與書籍信息的重要載體,也是版式藝術中最活躍的視覺元素。漢字(點)的排版組合與選擇,對于版式設計的優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字是書籍版式設計的最主要的視覺元素,在版式設計中的良好運用,會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跳動、暫停、放松、開闊的視覺感受。所有版式設計的構建,都會通過“點”本身在版面的不同變化來表達。

2.線:點的排列延長

線,是視覺設計元素在版面中貫穿、連接、統一的主要表現手段。在書籍的版式編排中,不同形態的線,其作用以及給人的感受也大不相同。如平行線里包含了正線、反線、文武線。正線給人帶來的閱讀感受是平靜、開闊、明朗;反線表現為力量感;文武線則給版面帶來莊重、嚴肅的視覺感受;而水紋線在版面里充當著調和、柔順、動感的作用。用不同形態的線來設計版面,會得到不同的視覺效果。

在設計書籍版式時,根據不同的書籍內容與情感,需要利用線的各種規律。如詩歌、歌詞集、短篇散文等字數較少的書籍內容,可以適當擴大版心的留白,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這就需要利用漢字排版的規律,來控制文字線條的長度如比例,形成合適的留白。在書籍版式設計中,文字線要自然流暢,選用準確,裝飾得當,才能使版面性格鮮明、輕松活潑,給讀者視覺上美的享受。

3.面:點線密集排列形態

點線密集的排列構建出的形態面,就是書籍版式里的版面,整體來講就是版心里的文字、圖形整體編排與組合形態。在進行書籍版式設計時,要注意到,點、線、面既互相獨立存在,又互為統一整體。一字為一點,點排列延長變成線,線組合構建成面。點的集合可出現有機理感的面,線的移動、排列和寬度的增加也可以形成面。面的特征為表面具有一定面積的形態,整體特征是點、線密集排列的最終形態轉換與升級。點、線的位置、狀態和方向,都依附于面而存在,并受其檢驗而顯示出個性———或為紋、或為底。面在書籍版式上占有的空間具有最穩定的閉合效果,書籍中的插圖、照片、圖案也稱之為面。

點、線、面是書籍版式設計的基礎構成元素。書籍版式的設計構成就是對點、線、面的科學的、具體的藝術運用。

二、點線面在書籍版式設計中的應用

版式設計與編排是書籍設計中的重要構成部分,是書籍內容視覺化的最終呈現,是反映書籍主題立意的綜合手法與表現。在書籍版面上將文字、插圖、圖形等視覺元素概括為點、線、面并進行整體組合與編排,通過藝術手法將理性思維轉換為情感化的設計表現,使其成為具有最佳情感訴求效果的版面視覺設計,最終準確生動地向讀者傳遞書籍的中心思想、書籍的內容情感。

(一)點線面在書籍封面設計中的運用

以“書籍設計與印刷”課程作業《如喪》書籍再設計為案例。本書的主題立意為青春流逝、時光的流逝。用代表時間的沙漏中的沙提取的視覺符號,也就是平面構成的最基本要素——點,將青春流逝進行可視化演繹。用晝白夜黑來作為書籍的主要色調,通過翻閱,來表示白天與黑夜的交替,時光的過去。一本書全部由白紙黑點的插畫貫穿,時而散開、時而凝聚、時而延伸呈線、時而鋪張成面,就像跌宕起伏的青春情感與年輕時經歷的一切。

1.開本

在開展封面設計之前要確定書籍的開本形態。書籍開本要適合表現書籍內容以及其具有特色的版式編排。在固定的開本里,通過視覺元素、文字、圖形的整體組合與編排,創造出符合書籍內容情感,又帶給讀者視覺美感的版式,需要充分運用點、線、面構成手段?!度鐔省窌僭O計開本采用較大開本,便于點狀插畫的變化貫穿與版式編排。同時區別于原書的普通開本形式,更容易引起讀者的注意,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青春流逝是一個概念性的東西,本書通過書籍的中心思想,利用視覺元素點,將書籍立意在書籍版式上進行可視化表現。

2.書名字體設計

書籍名稱是封面設計的主題。本書書名字體再設計,通過點的插畫作為主要表現手段,通過集結排列成線或面,將青春消逝的主題立意呈現在書籍的封面上,在第一時間用最直接的方式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字體采用的宋體進行再設計,宋體具有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情感內涵并富有典型的文藝氣息,符合本書作者寫作意圖以及創作背景。

3.封面

在《如喪》書籍再設計中,封面文字設計元素“點”通過轉換形態,以鏤空小圓洞的形式,利用工藝手段將其呈現在書籍的封面上。這樣豐富了整個封面的視覺,同時完成了點在呈現形式的多變。這使得書籍封面在點以及點形成的線面視覺外,具備一定的通透感,增加了書籍封面版式的鮮活與變化,使得讀者在第一時間感受到視覺上的變化與豐富。

(二)點線面在書籍內頁版式設計中的應用與貫穿

點延伸會變成線,線排列則變化成面。在《如喪》書籍再設計中,視覺元素點從第一頁開始,一直貫穿到書籍的最后,使讀者在視覺感受上呈現出延伸性。在點狀插圖形成整個青春流逝的同時,通過布局、穿透(通過鏤空的圓洞)、對比、延伸、變形和鋪張等形式去尋求書籍版式上的變化,豐富書籍版式設計的語言,將書籍內涵貫穿到書籍中的每一頁。

(三)點線面在書籍立意概念上的設計延展

在現代書籍設計中,特殊材料工藝的應用已經越來越普遍。特殊材料的應用有助于實現書籍的多感官傳達,豐富信息傳達的語言,發掘書籍的深刻內涵?!度鐔省窌僭O計的函套采用特殊材質亞克力制作,整體分為書籍層和黑沙密封層。在密封層中是書籍的視覺元素——點(沙)。在移動過程中,點會隨著重力呈現具象的流動性和消逝感,豐富了書籍的表現手段。

三、點線面對于書籍版式設計的重要性

版式設計是書籍設計的重要構成部分,是書籍內容視覺化的最終呈現,是反映書籍主題立意的綜合表現。而點、線、面是書籍版式設計的基礎構成元素,是版面編排設計的前提,也是其主要的藝術手段。在固定的書籍版面內,需要充分運用點、線、面的構成手段,創造出獨屬于書籍內容,并使讀者享受視覺之美的版式形式,需要充分運用點、線、面的構成手段。

四、結語

版式設計是書籍設計的重要構成部分,點、線、面是書籍版式設計的基礎構成元素,同樣是書籍版面設計構成的前提。書籍版式的構成就是對點、線、面的組合編排的具體運用,對于書籍版式設計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和意義。在書籍版式設計中,利用點、線、面構成手段,將書籍內容中的文字、攝影、圖形等視覺元素運用藝術化和科學化的手段進行布局、組合和編排。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享受視覺美感的同時,深刻理解書籍內容的情感內涵。

參考文獻:

[1]劉杰.書籍版式設計中點線面的藝術運用[J].文學藝術,1999(8).

[2]呂敬人.當代中國書籍設計(共2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王旭瑋.書籍設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4]呂敬人.書藝問道[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

[5]呂敬人.呂敬人書籍設計教程[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5.

[6]王紹強.書形[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7][日]田中一光.設計的覺醒[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

江漢大學設計學院

書籍設計論文范文第5篇

2012年9月,教育部頒布實施新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原文學學科下的藝術設計專業列入新增的藝術學科,成為二級學科——設計學,這一變化必將帶來相關專業教學圖書出版的調整。在過去的十幾年間,藝術設計專業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可觀的設計專業教學圖書市場,在100多家出版社角逐、并不斷有競爭者進入的狀況下,競爭愈演愈烈,教材質量則參差不齊。而藝術設計專業設置和教學模式已發生變化,同時數字出版的興起則可能引發學習方式的變革,在這種態勢下,想要在設計類專業教學圖書市場占據優勢,出版社要做多方面的建設與開發。

設計類專業教學圖書出版現狀

已有設計類專業教學圖書主要是原藝術設計專業體系下的專業課程教材和教輔、教參,這兩類圖書的出版建設呈兩極化。一端是專業教材“高熱”發展,品種與數量激增,出版社紛紛涉足,競爭激烈;另一端是教輔、教參缺乏,增長遲緩??偟膩砜?,現有設計類專業教學圖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教材數量多,但質量參差不齊。國家圖書館書目檢索顯示,2012年出版的藝術設計類專業教材新品種有560多種,2011年新品種接近650種,2010年和2009年的新品種均在420種以上。雖然品種數量激增,但良莠并存,內容新穎、富有獨創性的教材不多,并且專業基礎平臺課教材和理論性強的專業核心課教材同質化現象突出。

教材品類全,但結構不均衡。原藝術設計專業體系龐雜,專業方向有十多個,各專業方向的教材琳瑯滿目,但結構并不均衡。其中,專業基礎課和熱門專業方向的核心課程教材品種最齊全,同類教材品種數量多;其次是熱門專業的選修課教材;招生量小、開設院校少的專業課程教材品種則屈指可數。

教輔、教參品種較單一,不成體系,建設力度小。設計類專業的教輔圖書罕見,雖然教參品種多,但多集中于學生作品集、學生競賽作品集、設計手繪和設計軟件使用教程。目前也出現了教學改革實踐成果總結類教參和從國外引進的藝術與設計課程教材,但總體上看,品種不夠豐富,單本多,套系少,體系性差,教輔教參有待開發。

專業教育的變化與發展趨勢

自1998年設立藝術設計專業以來,該專業發展迅猛,目前我國設計專業教育規模已躍居世界首位。在此進程中,藝術設計專業派生出眾多專業方向,各高校課程體系在持續的探索和教學改革中不斷調整、完善,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給教材出版提供了不斷增長的市場空間,促使專業教材大量出版。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對設計類專業進行了規范和整合,這預示著該專業類的教學體系將朝著規范、理性的方向發展。經過十多年的高速建設發展,設計學科高等教育逐漸呈現以下特點:

招生規模逐漸趨向理性化發展。近年來,藝術類高考考生人數呈下降趨勢,雖然全國高等院校設計類專業招生規模仍持續增長,但本科擴招趨緩,設立藝術設計專業較早的一些院校,招生人數穩定。

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呈現地域性特征。1997年高校擴招后,文科院校、工科院校以及綜合大學紛紛設立設計類專業、系,甚至學院。在發展進程中,后起院校的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大多借鑒和引進先行、先進院校的辦學經驗,這種借鑒辦學模式在同一區域(省、市或自治區)尤為顯著,形成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區域性共通、“共同語言”更多的現象。

專業辦學的多元化和特色化日益顯現。隨著國內高考考生人數持續減少,一些院校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力圖突破急速建設和發展階段形成的與其他院校近乎同一標準、教學體系相似的局面,在辦學理念、課程內容乃至課程體系方面都嘗試著向特色化、個性化的方向探索和改革。最早在美術院校開展的實驗教學改革已波及全國,有的院校創建了設計實驗教學中心,有的開設實驗課程,還有一些院校則結合自身的辦學理念,進行“特色課程體系”“創新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多元化、特色化的辦學模式與設計教育所倡導的創新、多元、特色的核心精神一致,這一趨勢在未來將更為顯著。

設計類專業教學圖書的出版對策

基于設計類專業教學圖書現狀與該專業教育的發展趨勢,筆者提出以下出版思路。

1. 優化紙質教材

紙質教材在一定時期仍將是教材出版的主要形式。從設計類專業教學特點及其教育發展趨勢來看,紙質教材建設應特別注意在以下方面強化和提升。

(1)內容以就業和學生學習需求為導向。就業不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但卻是教育成效的“試金石”。高校畢業生走向社會的第一目標是就業,實現就業才能談發展。就業所需的專業知識、能力和素質要在專業求學階段儲備,作為指導學生專業學習的教材應當與就業接軌,教材內容體系應以就業為導向。

設計工作的特點是“手腦一體”,既要有創意,還要能表達和實現,這也是設計公司要求專業畢業生具備的能力。因此,創新、應用與實踐要體現和落實在教材內容中:一方面,理論知識和實踐案例應與時俱進,體現當今時代的特點和發展趨勢,讓學生的專業儲備與當今設計行業對接;另一方面,應當突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設計實踐講解理論,有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并養成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應用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藝術設計專業教材應多角度地體現設計創意與實踐活動內容,例如實際設計項目案例分析、設計思考及可操作的設計課題練習等。

(2)以教學適用為本,組織編寫方式多樣化。多校合編是專業教材通常采用的編寫模式。盡管這種模式能博采眾長,體現不同院校專業課程教學上的優勢,同時也為出版社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但設計類專業教學趨向多元化、特色化和個性化,多校合編顯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對于走在教學改革前沿、獨特性強的教材,多校合編缺乏可行性;在教學地域性明顯、教學體系與內容共性大的地區,組織同類院校共同編寫,則可取長補短,優化教材內容;高院與設計公司合作著書,能更好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值得提倡的教材編寫模式。

另外,設計類專業教材的主要讀者是高校專業教師和學生,他們對美的事物更敏感,對美觀、設計感的要求也更高,教材的整體設計是否美而恰當,對營銷與推廣效果有重要的影響。裝幀設計既要“面孔”美觀、醒目、獨特,還要注意內文版式插圖設計的美觀、清晰和裝訂的規整、精細,用紙恰當、經濟、環保,考慮學生群體的購買力,以能表現內容適用為宜。教材推廣要考慮院校教學差異性和教學地域性特征,注意適用性問題,推廣人員首先要了解教材產品的內容、編寫特點,否則內容特質不能準確、到位地傳遞給高校教師和相關人員,推廣效果將大打折扣。

2. 建設教輔、教參等衍生品種

設計類專業教材競爭激烈,但教輔和教參圖書卻有很大空缺。藝術設計是思潮活躍,理念、風尚多樣且不斷推陳出新的領域,教材和課堂學習提供的知識有限,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視野勢必要通過課外閱讀來補充和開闊。好的專業學習參考書籍不僅會受到學生的歡迎,也將給出版社帶來不錯的經濟效益。引進專業圖書和國外藝術設計類專業教材是建設教參的一種方式。此外,可以針對國內設計類專業教學的特點,出版與專業課程聯系緊密、內容適當拓展的輔導用書。比如旨在提高專業能力水平、為未來從事專業工作打基礎的參考用書,以及與就業接軌、需要在專業工作的知識和能力方面充電的實用類圖書,這些都是學生歡迎、樂意購買的書籍,出版社可在這些方面著力建設。

3. 建設數字化教材與立體化教材

數字出版有傳統紙質出版難以實現的諸多優勢,如圖文聲一體、動態性、互動性以及環保性等,它可以讓閱讀變得立體、生動,更有趣或更便捷,這些特點正被應用于教材的出版。數字化教材在歐美一些國家已具規模,成為教材出版的趨勢,在國內它尚處于探索階段。目前,國內出現的設計專業數字化教材還只是PDF格式的紙質教材翻版,價格通常與紙質教材相同,對學生沒有吸引力。但隨著技術進步,經過資源整合,能“動”起來、立體甚至動態地展現設計案例、對內容可加選擇的數字教材無疑非常適合設計專業的教學。

立體化教材是以紙質教材為基礎,并提供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視頻教學、網絡教學等,實質上是運用現代技術對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與數字化教材相比,立體化教材更具現實可行性。設計類專業領域的立體化教材建設目前比較零散,缺乏系列性的產品,出版社可做的工作還很多。

隨著設計類專業教學改革的深化,躍進式發展階段形成的同質化教學模式向多元化、差異化、個性化發展,設計類專業教材也將由“量大面廣”轉向適用面小、用量減少,而學生和教師對專業圖書的多元化需求尚未得到滿足。把握專業發展趨勢和數字出版契機,重視教材教參一體化建設,積極開發數字化教材和立體化教材,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更優質的內容,更便捷生動的學習模式,不僅有利于出版社自身的發展,也有利于推動設計類專業教學水平的提高。

(作者單位: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書籍設計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民國時期書籍封面設計在當代書籍封面設計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我國現代書籍封面設計的初步嘗試,而在民國時期書籍封面的漫畫設計中,也滲透了當時的革命精神,賦予書籍封面漫畫設計豐富的藝術內涵。國民時期書籍的漫畫設計表現出一種新型的書籍封面設計形式,突破傳統封面設計的限制,表達了我國技術創新以及藝術欣賞水平的提升,為現代書籍設計提供了新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民國時期;書籍封面漫畫設計;藝術形式;美感

自鴉片戰爭后,我國“閉關鎖國”的政策被打破,同時也意味著我國近代史拉開了序幕。中國近代史可謂是一部國人奮斗史,清朝覆滅,民國誕生。伴隨這一場又一場的革命,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中都有比較強烈的反應,并且推動了民國時期文學藝術的發展,并主要表現在書籍方面,推動了民國時期的雜文和漫畫的發展,并與民國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相互制約。

一、民國時期書籍封面漫畫設計的美感來源

自鴉片戰爭后,西方先進技術傳入中國,為書籍設計帶來了革命性的發展,傳統的線裝書籍被遺棄,并且由毛筆書寫轉為鋼筆書寫,閱讀形式也由右翻轉變為左翻,書寫形式也由豎排改為橫排,然而,書籍封面藝術在我國有較久遠的歷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對于書籍封面藝術所崇尚的是“典雅”與“富有內涵”,這并不局限民國時期書籍封面設計的發展,反而新生枝椏,重現出勃勃生機。

留學派藝術家將自己在西方所學知識以及藝術審美帶回中國,并掀起了藝術界的新革命,例如:“新藝術”運動、“裝飾藝術”運動等;并將“包豪斯”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精神以及藝術風格應用于當時的藝術創作中,而書籍封面設計將這些新型藝術形式以及技術加以借鑒,并應用于其設計中,促進了當時書籍封面設計的發展。民國時期有許多學者崇尚寧靜、柔和以及莊重的情懷,例如林庚在其作品《夜》的封面上,選取了美國肯特的繪畫人物,并在背景中加入夜空與繁星,彰顯了神秘、詩意昂揚的藝術內涵[1]。

留日派將日本書籍封面設計藝術帶入中國,也為中國書籍封面設計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李叔同、魯迅等人都曾遠赴日本留學,在魯迅作品的封面設計中,其主旋律是民族精神,是基于日本封面設計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融入了中國特有的特色,例如在《引玉集》中,是在白色封面中嵌入一個排列著繁密手寫文字的方塊,雖然有日本風情,但從骨子里透露著濃厚的中國風[2]。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刺激了共產主義的興起,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藝術文化在中國開始流行[3]。

二、民國時期書籍封面漫畫設計的特征

新文化運動推動了我國藝術的發展,書籍封面設計突破了傳統觀念的限制,開始嘗試以繪畫、圖像配合漢字書法、美術字體等形式進行封面設計。并且以魯迅、聞一多、豐子愷等著名藝術家和作家堅持自主創作封面設計,他們接受過西方文化的熏陶,但本質上是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為推動社會的發展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形成了民國時期獨具特色的封面平面設計風格。

(一)文人參與

在民國時期,大部分文學家、藝術家以及出版家對于書籍封面設計的美感非常重視,許多作者直接參與了作品的封面設計當中,并且賦予了封面設計豐富的藝術內涵,呈現出多樣性和藝術性。魯迅重視美術發展,提倡應用新美術,并將其帶入自身作品的封面設計中,其作品封面設計一面要求具有美感。豐子愷是民國時期一名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音樂理論家和漫畫家,其一直將自身作品的封面設計與其漫畫創作相結合,也可以將封面設計作為其漫畫創作的重要內容。著名詩人、翻譯家卞之琳在其作品《三秋草》的封面設計上,無使用任何圖案裝飾,淡雅自然,書面呈淡青色,具有一番秋日草色的印象,可見這一時期的書籍封面設計崇尚素雅、清爽的美感[4]。

(二)漫畫創造與書籍設計的融合

漫畫是一種新興藝術形式,其具有強烈的幽默性、諷刺性以及歌頌性,能夠起到教育、審美以及認知等社會傳播作用,尤其商業廣告以及書籍封面設計的應用最為經典,也是漫畫設計最為廣泛和普遍的應用渠道。例如,漫畫家廖冰兄在其作品《美文集》、《寂寞》、《千金之子》的封面設計中應用了極富裝飾意蘊的漫畫,滲透了詩意,并且線條和布局非常完美,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5]。

(三)書籍技術的進步

造紙術的出現使得紙質書籍的大量生產得以實現,而明朝線裝書的出現代表了中國傳統書籍形態發展的最高階段,之后就再無較大變化。自“西學東漸”后,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引入中國,并且文化運動的興起促進了書籍行業的發展。傳統的書籍制作技術被摒棄,取而代之的西方先進的印刷技術、裝訂技術以及封面設計藝術,推動了我國書籍制作水平,也導致我國書籍封面設計產生了較大的轉變。

三、結語

文學是社會生活變遷的形象化載體,民國時期書籍封面設計的變化反映了當時思想文化以及生產技術的變化,突破了傳統技術的限制,借鑒西方、日本、蘇聯風格的書籍封面設計,同時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形成了民國時期書籍封面漫畫設計都有的美感。

【參考文獻】

[1]余青.淺析豐子愷民國時期書籍封面設計風格[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 2014,15(2):81-81.

[2]馬金嬌.淺談“漫畫大師——張光宇”對中國現代設計的影響[J].大眾文藝, 2013,16(11):141-142.

[3]沈珉.現代書籍設計的第一個高峰——簡析民國書籍封面文字的設計[J].編輯學刊,2013,22(4):64-67.

[4]郭安.魯迅書籍封面設計實踐的現代設計思維呈現[J].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5,18(6):158-160.

[5]劉皎.西方設計思潮對中國民國時期書籍封面插圖設計的影響[J].大眾文藝, 2013,18(20):63.

作者簡介:孫紅娟(1984-),女,河北邯鄲人,鄭州輕工業學院碩士,黃河科技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動畫。

上一篇:文化市場論文范文下一篇:幼師畢業生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