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校青年師德教育論文范文

2023-10-09

高校青年師德教育論文范文第1篇

1 師德的現狀

我國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從總體上講, 無疑是一支可以引以為自豪的隊伍, 多數教師能夠忠于職守, 兢兢業業, 以滿腔熱情為祖國的教育和科技事業的發展積極奉獻, 表現出了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 也為廣大青年學生樹立了平凡而又崇高的榜樣。但毋庸諱言, 在現實條件下, 也有一些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

(1) “內心信念”出現動搖, 敬業意識淡薄。在我國, 任何行業高尚的職業道德, 都來源于一種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和對本職工作的熱忱, 來源于對社會的奉獻精神, 對教師這一行業來講, 這一特點表現得尤為明顯和突出。教育事業的特點, 決定了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自覺地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必須熱愛和忠誠于人們的教育事業, 必須具有把自己的全部知識、才華、和青春奉獻給這一事業的信念、決心和勇氣??梢哉f, 在教師的職業道德中, 內心信念支撐著教師認真履行教師職業, 是教師敬業的原動力。但從目前情況看, 這種原動力正在一部分青年教師中消失。部分青年教師敬業意識淡薄, 他們對選擇教師的職業感到無奈, 把從事教育事業僅僅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 厭倦和鄙視本職工作, 工作敷衍了事。這種人雖然不多, 卻嚴重地損壞了青年教師的形象。

(2) 人生價值取向“中性”, 精力投入減少。教師的勞動是最復雜、最微妙、最具靈活性和創造性的勞動, 這種勞動, 由于難以準確量化和隨處監督, 因而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職業良心;由于只能集體協作完成而成效顯現又比較慢, 因而要求教師必須不計個人名利, 不追求短期效應, 具有默默奉獻精神;由于難以有嚴格的時空界限, 因而要求教師必須全身心投入。事實證明, 教師投入精力越多, 教育效果越好。但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 由于受趨利原則的影響, 部分青年教師的人生價值趨向于中性, 具體表現為, 人生理想取向實際, 個人幸福追求實在, 價值標準注重實用, 行為選擇偏重實惠。個別青年教師對教學和科研投入的精力明顯減少, 視教學為副業, 把大量的精力用于市場投機及一些商業性活動中, 心分幾頭, 直接影響了教育秩序和教學質量。

(3) “以身立教、為人師表”的教育和示范作用降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 決定了教師人格在整個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鬃诱f過:“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不有正其身, 如正人何?”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也指出:“教師的職務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教師要無愧于“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 就必須在人格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 為人師表的道德要求。教師的行為具有顯著的教育性和示范性。教師用身教來印證平日的言教, 對學生最具說服力和感染力, 可以有力推動學生在道德品質成長中由“知”向“行”的轉變。但有部分青年教師因缺乏完善的師德修養, 在工作作風和言談舉止方面難以成為學生的表率。具體表現在言行不一, 他們教育學生要遵守紀律, 而自己上課卻遲到早退, 隨意調課不打招呼, 更有甚者, 個別教師將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行為帶給學生, 對學生的心靈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 從客觀上講, 長期以來, 由于我們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在物質文明快速發展的同時, 忽視了精神文明建設, 對道德建設的要求放松;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 由于強調利益驅動, 而法制又不完善, 在某種程度上搞亂了一些人的是非標準和義利觀。其次, 從主觀上講, 黨組織對青年教師的思想教育削弱, 在高校, 政治學習只是讀讀報紙、傳達文件, 沒有具體有效的措施, 使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出現“盲點”。部分青年教師放松自身修養的提高, 出現了重業務輕師德的現象。

2 對策的思考

教師是學校的主體,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廣泛和持久的, 特別是高校青年教師, 由于和大學生年齡接近, 最容易成為大學生模仿的對象。所以, 青年教師思想道德風貌如何, 直接決定了學生的思想道德風貌。因此, 加強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勢在必行。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應從兩方面入手, 一手抓教育, 一手抓管理, 具體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 加強理論教育, 用科學的理論來武裝青年教師。只有堅持引導青年教師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 才能使廣大青年教師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當前, 就是要對青年教師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 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師德教育, 使廣大青年教師認識到, 作為一個人民教師, 就是要把個人的人生價值實現同人民教育事業的興旺發達密切聯系起來, 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大局出發, 自覺地為教育事業作奉獻。引導教師從“實際”、“實惠”中解脫出來, 熱愛本職工作, 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

(2) 加強制度建設, 強化政策導向。師德建設要以依法治教為前提。我國已頒布實施了《教師法》和《高等教育法》。為從宏觀上用法律調整教師的行為奠定了基礎。因此, 應組織青年教師認真學習這些法律, 教育他們在享受教師權利的同時, 認真履行教師義務, 正確處理待遇和工作態度的關系。要建立健全對青年教師的考核制度, 把對青年教師職業道德的考核作為重要內容, 徹底改變過去那種在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中存在的重業務輕師德的現象。同時, 要進一步強化教師管理工作中的政策導向, 應把對青年教師師德考核的結果作為其聘任、職務評審、工資晉升和實施獎懲的重要依據??傊? 只有將教師職業道德考核作為一種管理手段, 加大賞罰力度, 才能有效地促進青年教師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風尚。

(3) 切實關注并解決青年教師在生活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據調查, 高校青年教師的住房問題已成為影響其隊伍穩定的直接原因之一。雖然高校住房建設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總的來看, 青年教師住房的緊張局面還未得到根本改觀。正如有的青年教師所說, 安居才能樂業, 無居可安, 怎能樂業?所以, 高校還應該下大力氣解決青年教師住房問題, 使他們在向學生和社會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糧的同時, 自身也得到發展和進步。

總之, 高校必須充分認識到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對于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 只要我們能做到曉之以理, 繩之以紀, 動之以利, 以思想教育為重點, 堅持不懈, 一定能取得顯著成效。

摘要:在我國高校教師隊伍中, 青年教師正在成為教書育人、精神文明建設和科教興國的主力軍, 青年教師是高校的未來和希望, 其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響到高校教學、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 進而影響到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本文對當前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現狀進行了透析, 提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

參考文獻

[1] 楊賢金, 石風研.師德新論——以德治教與師德建設[M].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4.

[2] 秦小江.當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芻議[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6, 1.

高校青年師德教育論文范文第2篇

1 高校青年教師師德方面存在的問題

1.1 重業務, 輕思想, 敬業精神不足

教師的職業理想是其獻身教育事業的根本動力, 教師要干好教育工作, 首先要有強烈而持久的教育動機, 有很高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由于一些高校只注重教師的業務素質、學歷層次和學術成果, 而忽略了教師的思想素質的提高和職業道德的培養, 加之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 導致部分青年教師過分看重個人利益, 把教師工作僅僅當作一種穩定的謀生手段, 缺乏敬業精神。在教師形象的自我定位上, 不少青年教師較為重視業務學習和能力的提高, 輕視思想修養的提高。有的對政治學習不重視, 在政治思想上要求不高、思想松懈, 致使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導向上有失偏頗;有的對本職工作要求不嚴, 在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上自覺性較差, 以身作則不夠;有的對集體不關心, 對教學、科研以外的工作不重視, 敷衍了事。有的教師接受工作不是以服從工作需要為前提, 而是以是否有利于個人發展為前提:有的醉心于個人發展、個人設計, 團結合作精神較差, 對集體的事情不聞不問;有的教師對學校改革和發展大局不太理會, 涉及個人住房、職稱、津貼的問題卻斤斤計較。

1.2 重教書, 輕育人, 育人意識淡化

現代教師的形象, 不是單純傳授知識的“教書匠”, 而應當是既學識淵博, 又教藝精湛, 更堪為師表的教育家形象[1]。在調研中我們發現當前有些青年教師的職業行為至少存在以下兩個問題:一是教書而不育人, 有的教師僅僅滿足于課堂中傳授知識清楚明白, 準確無誤, 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聞不問, 甚至認為做學生思想工作是政工干部和班主任的事。以師德的要求看, 這其實是失職。二是重言教, 輕身教。如有的教師在課堂上振振有詞, 引經據典, 大談科學的人生觀, 而在涉及自己的待遇問題上卻廳斤計較;有的教師教育學生要刻苦學習, 可自己卻懶惰成性:要求學生嚴謹治學, 自己卻華而不實, 弄虛作假;有的教師要求學生講究文明禮貌, 自己對學生卻缺乏平等、真誠、尊重、粗魯生硬等等。這些言不由衷、知行脫節的教育怎能對學生有感召力呢?對于教師來說, “身教”重于“言教”, 他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道德的灌輸者, 也是人格的示范者。

1.3 重科研, 輕教學, 責任意識不強

教學、科研質量是衡量高校教師學術水平的兩把尺子, 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教師結合專業搞科研的目的之一就是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因此, 高校教師特別是以培養本、??粕鸀橹鞯钠胀ǜ咝=處煾鼞?ldquo;教”為本。但有些教師不愿多上課或盡量少上課, 究其原因與職稱評定工作中重科研、輕教學的導向有直接關聯。多年來, 職評中單以科研論著多寡、強弱劃線, 成果多者上, 成果少者靠邊站的習慣定勢已成為眾多高校職評中的共性流弊, 至今未得到有效去除, 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一是助長了科研工作中急功近利的價值取向, 導致某些教師為科研而科研, 為職稱而科研, 這顯然列學術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二是由于重科研、輕教學的誤導, 助長了某些人的利己主義思想。因為搞科研名利雙收, 搞教學勞而無功, 對教學工作量只求達到職評所要求的最低限度, 更不愿在提高教學質量上多花精力, 一些教師一旦職稱在手, 便與講臺告別。長此以往, 勢必助長教學不精益求精的惡劣作風, 對教師的思想道德建設極為不利。三是教師重專業科研、輕教育研究, 許多教師不愿花費時間和精力鉆研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科學, 加之許多青年教師在教育培訓方面的先天不足以及從學生到教師的轉化周期太短等原因, 使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得不到提高, “在教”而不“精教”, 難以高質量履行教書育人的崇高職責。

2 原因探析

2.1 轉型期大環境的沖擊。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人們的思想方式和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 尤其在社會主義轉型時期, 面臨市場經濟大潮和中西方文化的撞擊, 許多傳統的道德觀念受到沖擊[2]。利己主義、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等思潮強烈地沖擊著象牙塔中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在多元化的價值取向、選擇機會面前, 如何正確處理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社會利益, 往往讓人感到困惑和迷茫。尤其是長期以來, 教師的物質待遇不高, 社會地位較低, 使得某些高校教師心理失衡, 在利益面前顯出其道德修養的弱點。

2.2 學校管理激勵體制尚不完善。

由于高校改革滯后, 校內管理體制尚未健全, 師德建設體系尚不完善, 師德建設未能落到實處, 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 使得高校教師隊伍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 難以調動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學校在對青年教師的管理上不夠嚴格, 對于發現的問題處理不力, 在實德考核中, 缺乏量化的指標。在教師培訓中, 較注重業務素質和學歷層次的提高, 而忽視思想素質, 職業道德的培訓。同時在學校師德建設導向上力度不能均一。如在職稱評審, 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等評審中, 一般只注重其科研、學歷, 很少也很難再政治素質, 師德, 師風方面進行比較, 這無形中也助長了青年教師重業務, 輕教學的傾向。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錯位, 使得教師的思想教育成為學校的薄弱環節, 從而造成青年教師師德水平的下降。

2.3 青年教師面臨的現實困境。

目前教學第一線的大多數是青年教師, 他們大部分一畢業就走上講臺, 成才心切, 在學歷、職稱, 承擔新課任務等方面普遍存在較大壓力, 加上他們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 經濟壓力大, 上有老, 下有小, “票子”、“房子”、“孩子”等實際問題困擾著他們的生活, 影響了他們對事業的追求和工作的負責。在學校教學中, 大量的課時壓力使他們沒有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考慮其他方面問題, 也往往容易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 造成師表意識的淡化。

3 改進方法、對策和建議

要使高校青年教師真正領會師德的真正內涵, 必須從各個方面培養師德, 在當前新的形勢下要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3.1 與時俱進, 更新觀念

這里的觀念更新, 既包括教師自身教育觀念的更新, 也包括社會輿論對教師教師職業更新為一個公正合理的道德標準。

高等教育是高水平的教育, 也是全方位的教育過程。高等教育包含了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術教育, 科學研究方法和科學精神教育, 人文素養和社會交往技能教育, 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等內容。大學教育的內容和人才培養目標, 決定了教師的師德性質和內容。作為教師, 應該是追求知識、獻身學術的模范, 應該用自己的執著與獻身精神感染學生, 培養起學生對知識與科學的神圣感和崇敬感;作為教師, 應該用自己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治學精神來感染學生, 使學生養成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態度;作為教師, 應該敢于堅持自己的見解, 不屈從于權貴, 不囿于輿論的偏見, 在學生面前樹立起堅持真理、獨立思考的正義感和人格魅力;作為教師, 只有為人師表、品德高尚, 言傳身教引導學生遵紀守法, 先公后私, 助人為樂。所以, 欲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 必先加強教師自身修養, 內省自律, 成為德才兼備的教師。

師德建設更要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師德輿論。以往對師德層面的教育宣傳卻依然停留在上個世紀改革開放前的水平:優秀教師幾乎都是“工作狂”, 沒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孩子、愛人、老人、自己都被拋在腦后, 似乎只有犧牲了健康、家庭、親情這些正常人視如珍寶的東西之后, 才能做好教師工作, 才能獲得社會和大眾的認可。而事實上, 教師是平凡如你我的凡人, 而不是籠罩在崇高光環中的圣人。教師作為一種職業, 應該符合現代教育的規范和要求, 既要追求高質量, 也要追求高效率。教師作為一個正常人, 應該對社會有無私的奉獻, 也應該有對生活的正常要求。健康、科學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才是人們實現自身價值、追求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 師德建設首先要公平科學地為教師這一平凡的職業定位, 還教師職業一個公正合理的道德標準。

3.2 完善制度, 強化機制

師德建設非常關鍵的是完善師德制度, 將師德的養成納入制度建設的軌道。師德本身是一個抽象化的形而上的概念, 要想對師德進行恰當的評價, 首先需要建立科學的“師德”考核指標。正確理解“師德”內涵, 將教師的理想信念、情感態度、日常行為規范、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學術道德等方面內容納入“師德”考核指標體系[3]。結合高校“師德”現狀, 對考核指標進行分層、分類細化, 設計量化標準, 使抽象、模糊的標準變得具體、清晰。將師德考核指標量化并與個人自評、學生測評、考核工作領導小組評定相結合, 增強考核過程的透明度和科學性, 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其次, 師德建設要行之有效, 必須建立信息暢通、職責明確、反應迅速的激勵機制。加強師德日??己? 把住師資入行關, 結合職務晉升、崗位評聘、人才引進、教學科研獎勵等環節, 將師德要求作為教師考核重要內容, 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對師德高尚的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 對違反師德者給予批評懲處。

3.3 營造和諧, 改善環境

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 營造“以人為本”的人文環境和校園文化也是關系高校生存發展的基礎。關注和關心中青年教師的身心健康就是關注學校未來的發展, 學校能否在持續發展中增強活力, 能否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青年教師[4]。因此, 我們在向管理要效益的同時, 更要體現“以人為本”, 切不可提出脫離教師實際的短期內無法達到的要求, 影響了教師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首先, 實行“導師制”, 形成“傳、幫、帶”的培養模式, 是指聘請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做青年教師的導師。他們不僅要為青年教師傳授多年積累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 更要在思想上幫助和培養青年教師的師德, 言傳身教, 通過聽課、助課等教學環節, 逐漸養成尊重、愛護學生的良好心態, 能以平常心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 使他們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針對不同的青年教師要制定出不同的培養計劃, 要求青年教師定期進行小結, 及時了解青年教師在教學與思想的階段性收獲, 并適時組織青年教師進行交流, 對有待改進的地方給予合理的引導等, 使青年教師在短期內不僅教學質量有顯著提高, 在師德方面也能有質的飛躍。

其次, 改善環境、提高待遇, 調動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國家、社會和學校也應該為教師育人創造良好的條件, 包括物質經濟待遇、社會政治地位、工作生活環境, 以吸引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到教師隊伍中。全社會也要對教師這一職業予以充分的重視, 尊重教師的人格, 不斷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生活質量水平和各方面待遇, 對教師的勞動予以充分的肯定, 使教師的付出與回報成正比, 實現“勞有所得”[5], 調動起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積極性, 激發他們安心獻身教育事業的熱情。一方面, 需要在社會上營造一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教師的良好風氣, 不斷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 也要求高校重視校園環境建設, 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和科研條件, 為青年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搞科研和進行教學活動的環境, 為他們提供出國深造的機會, 不斷提高他們的工資待遇, 使他們體會到他們的勞動成果是會得到社會承認的, 真正攏住青年教師的“心”, 使他們安心從事高等教育事業, 為國家多培養人才。

師德師風是教師隊伍的靈魂, 是學校品牌和校風的象征。我們深信, 隨著學??缭绞桨l展戰略的實施, 隨著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制度的進一步完善, 高校青年教師整體一定會呈現出嶄新的精神風貌和高尚的教師道德, 為培育新時期的建設人才營造良好的基礎和氛圍。

摘要:教師作為一種“傳道、授業、解惑”的特殊職業, 社會對其有較高的職業道德要求。高校作為培養專門人才的重要園地, 其師德建設情況更為引人注目。因此, 在新形勢下, 如何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 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本文通過對當前高校青年教師道德現狀的分析, 力圖找出存在的問題進行歸因, 并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師德

參考文獻

[1]柳海民.《教育原理》[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年.

[2]黃濟, 王策三.現代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年.

[3]張文學, 關于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02, (02) .

[4]袁麗君, 論高校青年教師的基本素質及其培養途徑[J].吉首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3, (04) .

高校青年師德教育論文范文第3篇

教師的職業道德, 簡稱師德, 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時必須遵循的各種道德規范的綜合, 包括教師的道德意識、道德關系和道德活動等內容, 是教師素質的核心部分。師德作為教師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 是社會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同時也是教師所應遵守的行為規則。[1]在我國幾千年的教育實踐中, 保持著尊師重教, 弘揚良好師德的傳統, 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歷史時期, 師德的內容雖不盡相同, 但尊師重教, 弘揚良好師德在教育理論中始終處于核心地位, 被視為教育的靈魂和師德的本質。師德的核心就是師愛, 這是師德永恒不變的主體, 是師德的靈魂。新時期教師所應具有的師德的核心———師愛, 表現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教育、熱愛學生。這樣的師愛在老師的工作中就體現為有責任感, 懂得奉獻, 理解并尊重學生。

責任感可以說是教師工作的基石。教師職業雖只是社會中各種職業的一種, 但其特殊性自不待言。教育教書育人的最終目標不能局限于傳授知識, 而要有更深層次的內容, 比如, 能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要完成這一使命, 教師須明確自身的責任。當代教師的主要責任有:1.崗位責任, 要愛崗敬業, 教書育人;2.社會責任, 學生作為家庭的傳繼者、祖國的下一代, 教師有責任把他們教好、保護好、培養好;3.國家責任, 高速發展中的中國, 需要各種各樣的優秀人才, 而人才的培養是靠教育、靠教師, 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對民族、對未來肩負的國家責任。國家責任要求教師不但要上好每一堂課, 日常生活中也要規范自己的言行, 為人師表, 以身作則, 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奉獻, 漢語詞典的解釋:奉獻一種愛, 是對自己事業的不求回報的愛和全身心的付出。教師這種職業就是要懂得奉獻、樂于奉獻, 要能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 敬崗愛業, 作出不平凡的光輝業績。古詩詞中有很多描寫老師奉獻精神的詩句, 比如:“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采得百花成蜜后, 為誰辛苦為誰甜”, 每一個詩句, 都把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描寫得淋漓盡致。

古人語:“棍棒出孝子, 嚴師出高徒。”這句話是說棍棒交加下的孩子才會孝順, 嚴厲要求下的學生才能成才。這是傳統的教育方法, 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當今的社會中, 此種教育方法有待改進, 不能棍棒交加, 即使嚴厲、嚴格要求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必須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師如果能做到與學生的心靈溝通與共鳴, 其教育效果將會事半功倍, 師德也會升華到更高的境界。

二、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必要性

高校是傳播知識的重要陣地, 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場所, 能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2]教師是高校貫徹落實國家以德治國方略、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者, 是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 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 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學生。特別是青年教師, 同大學生之間的代溝較少, 方便與學生進行交流, 言傳身教作用的發揮將更好。

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技術創新人才,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江澤民同志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講話中指出:“國運興衰, 系于教育;教育成敗, 系于教師;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同時還指出, 師德“直接關系到教育的質量, 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系到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 關系到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3]師德可謂是教師的靈魂, 是教師人格特征的直接體現, 是教師素質的核心內容。教師的師德狀況, 直接關系到高校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近幾年來高校大規模的擴招, 除了學生數量有了大幅度增加外, 教師規模也相應增大, 大批青年教師走向教學一線。青年教師成為學校發展的生力軍, 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其師德直接影響著高校的科學發展, 對學生、對社會、對國家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 加強青年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非常必要。

同時, 加強師德建設也是貫徹落實江澤民同志以德治國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高校擔負著培養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任, 而教師則是承擔這一重任的實施者。所以, 加強師德建設非常必要, 而作為生力軍的青年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師德問題更不能忽視。

三、高校青年教師師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如上所述,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 青年教師在高校教師中的比例迅速增大。新時期的青年教師以其自身的特點和優點, 學歷高、知識新、視野寬、學習力強、思維活躍等, 成為高校內的新鮮血液。青年教師中的大多數與中老年教師一樣, 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關心國家、民族的命運, 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是高校青年教師師德的主流。

但也應看到, 隨著社會大環境的變化, 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也發生著變化, 師德方面出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敬業不足, 職業道德修養不夠。

部分青年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缺乏認同感, 選擇教師職業是他們的一種無奈之舉, 有人把從教作為暫時的或尋找其他工作的跳板, 有人把從教作為謀生的手段, 有人甚至厭倦、鄙視本職工作, 工作態度當然是敷衍了事, 得過且過。

2. 價值觀不明確, 功利化傾向嚴重。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帶來了社會的大發展、大繁榮, 同時也導致了一定程度上功利主義思想的滋生。這種大環境也影響到了部分青年教師, 使他們的人生價值觀不明確, 功利化傾向明顯。以功利主義為例, 如果個人與集體、索取與奉獻、理想與現實發生了沖突, 這些人往往會強調個人、索取、現實方面的多, 而很少顧及集體、奉獻、理想。這種狀況如果在課堂上流露給學生, 這就不可避免地對青年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

3. 師愛缺乏, 行為失范。

育人是教師的天職, 有些青年教師只愿做授業者, 僅注重課堂的知識傳授, 不愿同學生交流, 不關心、熱愛學生, 不注重提高自身修養, 教風浮躁、學術造假、言語粗俗、不公正對待學生等行為失范的情況。還有一些青年教師師表意識淡薄, 不自尊自愛, 很難起到表率作用, 如上課自由散漫, 儀表不整, 舉止粗俗等。

四、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舉措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 》指出:“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 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要關愛學生, 嚴謹篤學, 淡泊名利, 自尊自律, 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 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4]這是教師素質的基本要求, 師德修養的目標, 師德建設的方向。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應該以此為標準, 不斷加強??蓮囊韵聨追矫嬷?。

1. 樹立職業理想、堅定職業信念。

[1]把“教育是人類社會永恒而神圣的事業, 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內化為自己職業和人生的信念。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素質, 明確教師的神圣職責和自身肩負的歷史使命, 自覺提高思想素質、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識。戒除心浮氣躁、急功近利, 增強從教的光榮感和使命感。

2. 樹立現代教育觀念。

[1]現代教育觀念重視知識、能力與素質三者的協調統一, 強調知識是基礎, 素質是根本, 能力是素質的表現形式。高校青年教師要順應形勢, 掌握必要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 要有前瞻性的目光, 研究未來教師的素質結構和教師的類型, 不斷構筑21世紀教師的素質結構。

3. 多方培養青年教師師德素養。

[1]青年教師要在社會實踐中提升師德素質, 迅速適應社會發展。高校要形成幫助青年教師解疑、釋惑、疏導和解決問題的服務體系, 形成留人、育人、立人、用人的培養體系, 形成有利于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的工作、生活環境, 逐步培養他們敬業、愛業、樂業、創業的師德精神。

4. 制定并完善師德考核評價體系。

[1]各高校要根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和《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制定適合本校實際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師德考評體系, 完善師德建設規章制度, 建立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高校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 青年教師所占比例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 業已成為高校教書育人的主力軍。新時期的高校青年教師有著學歷層次高、知識結構新、思想活躍等特點, 但是也應看到, 青年教師自身的特點和成長環境的影響使其在師德建設方面存在著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本文將在解析師德的內涵及其表現的基礎上, 再次強調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并分析新時期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現狀、存在的問題, 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

參考文獻

[1]張園園.論新時期教師師德之內涵.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9 (2) .

[2]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1993.

[3]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高校青年師德教育論文范文第4篇

1 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缺失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 承擔教書育人, 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因此, 教師在履行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 要把符合社會主義建設要求的思想、品德和法制等, 當前尤其要符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所要求的意識形態傳播給學生。雖然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偉大實踐為社會主義道德奠定雄厚的物質前提, 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固有的“等價交換, 追求利潤最大化”之運行原則也滋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有的大學教師“沉溺于‘現實和實惠’的海洋中, 展開金錢、物質的無休止追逐”。另外, 經歷高校并軌后的大學青年教師紛紛用實惠的現實坐標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 從而確立自己的實用主義價值觀, 行為選擇注重效益。具體表現在:在時間分配上, 部分青年教師不把自己旺盛的精力用于鉆研教學, 而是以教師職業為支撐點, 在社會上兼職經商, 搞自己的工作室, 搞創收, 上課時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心思中無教學, 無學生;在工作態度上, 使用網絡下載課件, 不加選取編寫教案、甚至教材上課敷衍塞責, 把教書育人的大事僅僅看作是獲得謀生的一種手段;在師生關系的處理上, 把學生看作是自己可利用的資源想法設法讓學生為自己做義務工, 個別教師把學生無私奉獻作為能否入黨、學業成績是否優相劣掛鉤, 甚至招搖撞騙, 凡是與自己利益相關的師生問題中均可大開綠燈;在與學校關系處理上, 個別青年教師只重視自己的發展, 依靠學校提供的科研氛圍和財力支持攻讀在職碩士或參加專業進修, 一旦學有所成, 便尋覓更加理想的工作崗位, 既使學校有工作上的實際需要, 也想方設法走人。在上課或與學生的語言交流中, 有的青年教師面對社會變革中所產生的復雜社會現實無深入和全面思考認識時, 便人云亦云地隨口就講, 把自己不成熟的思想和波動的情緒散布出來, 甚至不著邊際, 語言偏激。

1.2 高校青年教師為人師表意識不濃厚

孔子說過:“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號令不從”, 因此為人師表是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 教師的行為規范直接影響學生的認知, 也影響教書育人者的形象。目前高校青年教師很多是80后獨生子女, 在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和諧的現象, 如工作態度不夠端正, 備課不充分, 上課敷衍了事, 上課遲到, 提早下課等教學事故時有發生;部分青年教師在言談舉止上不夠端莊, 授課過程牢騷滿腹, 對時事評論不夠客觀;在名利的影響下, 片面追求課時量, 治學不嚴謹, 剽竊他人成果。

1.3 高校青年教師缺乏集體意識

高校青年教師大部分能夠專心于教育事業, 把自己的事業、命運同國家、學校的前途聯系起來。有一部分青年教師經不住經濟利益的驅使, 人生觀、價值觀取向有了一些偏差, 過分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遇事先為自己著想, 斤斤計較, 向組織講條件提要求, 一旦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 缺乏集體意識。在職稱評定、項目申報、崗位聘任等規定中, 一部分青年教師重利輕義, 采用一些不正當的競爭行為, 來達到謀取個人利益的目的。這些行為嚴重損害了教師的職業道德。

2 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方法和措施

2.1 青年教師要以德修身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樹立遠大的理想, 熱愛教育事業克服個人主、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的影響。要通過積極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導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樹立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的理想, 引導青年教師正確認識教師職業的特殊性, 明確教師的職責, 掌握高校教師師德的內容, 確立教師的職業道德意識, 努力提高自身的師德水平, 做到為人師表, 甘于奉獻, 深刻領會教書育人的真正含義, 把對個人發展的關注和追求升華到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做貢獻的高度。

2.2 青年教師要加強人格的塑造

立身是立言的根本, 一切師德要求都基于教師的人格。教師的人格, 既體現著教師之間的個性差異, 又是社會關系和道德關系在教師個人身上的內在表現, 它反映在為人處事的道德風尚上, 體現在教學風格中, 表現在德育環境里。教師的人格是師德的有形表現, 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師人格能產生身教重于言教的效果, 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從;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由此可見教師人格的力量。此外,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與學生在人格上建立平等的關系, 摒棄“育人者”的架子, 尊重學生和家長的人格, 與家長建立正當的關系, 對學生一視同仁, 要“不爭輕重尊卑貧富, 而重于道”, 避免愛富嫌貧、親尊疏卑, 否則就失去了教師的人格。

2.3 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

青年教師是教師隊伍的后備力量, 是高等學校發展建設的希望所在。對青年教師, 采取崗前培訓、倫理與道德講座等有力措施進行思想教育和業務培養, 是為其長遠工作創造良好的開端, 是加強師德建設的系統工程。學校和社會都要關心青年教師生活, 為他們排憂解難, 盡力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同時還要經常性開展適合青年特點的活動, 拓寬青年教師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地渠道, 調動青年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

要全面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 就必須以“以德治校”思想為指導, 建立和完善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基本機制。師德評價和監督是約束師德行為、建設良好師德的有效措施, 是師德建設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目的是為了矯正青年教師的不良行為, 褒獎具有優秀師德的教師, 使青年教師明確自己在師德修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 從而增強自我約束力, 不斷完善師德修養??傊? 高校師德建設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 它必須通過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 師德建設才能落到實處, 才能為學校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摘要: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師的主體和骨干力量, 其師德建設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它直接關系到高校的辦學水平, 更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 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 是新時期高校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關鍵詞:青年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師德,理想,建設

參考文獻

[1]席淑麗.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07 (6) .

[2]秦小紅.當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芻議[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6 (1) .

[3]蔣宗珍.論高校青年教師的合作學習[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 2005 (4) .

高校青年師德教育論文范文第5篇

1 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缺失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 承擔教書育人, 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因此, 教師在履行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 要把符合社會主義建設要求的思想、品德和法制等, 當前尤其要符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所要求的意識形態傳播給學生。雖然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偉大實踐為社會主義道德奠定雄厚的物質前提, 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固有的“等價交換, 追求利潤最大化”之運行原則也滋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有的大學教師“沉溺于‘現實和實惠’的海洋中, 展開金錢、物質的無休止追逐”。另外, 經歷高校并軌后的大學青年教師紛紛用實惠的現實坐標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 從而確立自己的實用主義價值觀, 行為選擇注重效益。具體表現在:在時間分配上, 部分青年教師不把自己旺盛的精力用于鉆研教學, 而是以教師職業為支撐點, 在社會上兼職經商, 搞自己的工作室, 搞創收, 上課時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心思中無教學, 無學生;在工作態度上, 使用網絡下載課件, 不加選取編寫教案、甚至教材上課敷衍塞責, 把教書育人的大事僅僅看作是獲得謀生的一種手段;在師生關系的處理上, 把學生看作是自己可利用的資源想法設法讓學生為自己做義務工, 個別教師把學生無私奉獻作為能否入黨、學業成績是否優相劣掛鉤, 甚至招搖撞騙, 凡是與自己利益相關的師生問題中均可大開綠燈;在與學校關系處理上, 個別青年教師只重視自己的發展, 依靠學校提供的科研氛圍和財力支持攻讀在職碩士或參加專業進修, 一旦學有所成, 便尋覓更加理想的工作崗位, 既使學校有工作上的實際需要, 也想方設法走人。在上課或與學生的語言交流中, 有的青年教師面對社會變革中所產生的復雜社會現實無深入和全面思考認識時, 便人云亦云地隨口就講, 把自己不成熟的思想和波動的情緒散布出來, 甚至不著邊際, 語言偏激。

1.2 高校青年教師為人師表意識不濃厚

孔子說過:“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號令不從”, 因此為人師表是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 教師的行為規范直接影響學生的認知, 也影響教書育人者的形象。目前高校青年教師很多是80后獨生子女, 在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和諧的現象, 如工作態度不夠端正, 備課不充分, 上課敷衍了事, 上課遲到, 提早下課等教學事故時有發生;部分青年教師在言談舉止上不夠端莊, 授課過程牢騷滿腹, 對時事評論不夠客觀;在名利的影響下, 片面追求課時量, 治學不嚴謹, 剽竊他人成果。

1.3 高校青年教師缺乏集體意識

高校青年教師大部分能夠專心于教育事業, 把自己的事業、命運同國家、學校的前途聯系起來。有一部分青年教師經不住經濟利益的驅使, 人生觀、價值觀取向有了一些偏差, 過分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遇事先為自己著想, 斤斤計較, 向組織講條件提要求, 一旦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 缺乏集體意識。在職稱評定、項目申報、崗位聘任等規定中, 一部分青年教師重利輕義, 采用一些不正當的競爭行為, 來達到謀取個人利益的目的。這些行為嚴重損害了教師的職業道德。

2 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方法和措施

2.1 青年教師要以德修身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樹立遠大的理想, 熱愛教育事業克服個人主、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的影響。要通過積極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導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樹立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的理想, 引導青年教師正確認識教師職業的特殊性, 明確教師的職責, 掌握高校教師師德的內容, 確立教師的職業道德意識, 努力提高自身的師德水平, 做到為人師表, 甘于奉獻, 深刻領會教書育人的真正含義, 把對個人發展的關注和追求升華到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做貢獻的高度。

2.2 青年教師要加強人格的塑造

立身是立言的根本, 一切師德要求都基于教師的人格。教師的人格, 既體現著教師之間的個性差異, 又是社會關系和道德關系在教師個人身上的內在表現, 它反映在為人處事的道德風尚上, 體現在教學風格中, 表現在德育環境里。教師的人格是師德的有形表現, 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師人格能產生身教重于言教的效果, 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從;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由此可見教師人格的力量。此外,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與學生在人格上建立平等的關系, 摒棄“育人者”的架子, 尊重學生和家長的人格, 與家長建立正當的關系, 對學生一視同仁, 要“不爭輕重尊卑貧富, 而重于道”, 避免愛富嫌貧、親尊疏卑, 否則就失去了教師的人格。

2.3 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

青年教師是教師隊伍的后備力量, 是高等學校發展建設的希望所在。對青年教師, 采取崗前培訓、倫理與道德講座等有力措施進行思想教育和業務培養, 是為其長遠工作創造良好的開端, 是加強師德建設的系統工程。學校和社會都要關心青年教師生活, 為他們排憂解難, 盡力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同時還要經常性開展適合青年特點的活動, 拓寬青年教師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地渠道, 調動青年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

要全面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 就必須以“以德治校”思想為指導, 建立和完善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基本機制。師德評價和監督是約束師德行為、建設良好師德的有效措施, 是師德建設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目的是為了矯正青年教師的不良行為, 褒獎具有優秀師德的教師, 使青年教師明確自己在師德修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 從而增強自我約束力, 不斷完善師德修養??傊? 高校師德建設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 它必須通過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 師德建設才能落到實處, 才能為學校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摘要: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師的主體和骨干力量, 其師德建設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它直接關系到高校的辦學水平, 更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 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 是新時期高校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關鍵詞:青年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師德,理想,建設

參考文獻

[1] 席淑麗.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07 (6) .

[2] 秦小紅.當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芻議[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6 (1) .

[3] 蔣宗珍.論高校青年教師的合作學習[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 2005 (4) .

高校青年師德教育論文范文第6篇

高校聘用制青年教師由于用工的性質及自身經驗的原因,雖然在工作中與其他教師采用的管理方式一樣,但是,所起的效果卻不一樣。

高校在教師教學、科研方面基本有比較成熟的評價體系,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在近幾年也出臺了關于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文件,要求各高校建立健全師德師風長效機制,明確師德師風建設的責任主體,充分激發教師自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自覺性,現階段對教室師德師風激勵措施現狀表現如下。

1.1 納入年度考評體系

將師德師風作為教師考核的一部分納入或者單獨設置年度考評體系是各高校普通的做法,師德師風建設中的各個不同內容被設置在考評體系中的不同部分,但也有高校單獨形成文件進行考核,但是,在考核中,因青年教師自身經驗不足,往往會出現扣分較多的情況。

1.2 樹立師德榜樣

將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作為抓手,宣傳師德師風,號召教師學榜樣學習,而樹立的榜樣因在不同背景下做出了貢獻,青年教師在自身工作背景下很難達到榜樣的水平。

1.3 對在師德師風方面出現問題的教師進行處分

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如果沒有達到學校相應的要求,不但在考核中能體現出來,如果所出現的問題比較嚴重,還將受到其他方面的處分,比如在行政方面給予處分或者在職務晉升方面給予處分。

1.4 工資體系限制提升空間

高校聘用制青年教師的工資結構相對單純,在一些高校與有編制的教師甚至有著本質的區別,一般來說都是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的結構模式,而這種模式下,大部分只是有扣發績效工資的情況出現,對于表現突出的教師沒有額外的獎勵(除評為師德師風先進典型的獎勵)。

當然除了以上幾個方面還有其他一些做法和措施,但是無論哪種措施,對高校聘用制青年教師都有不利的一面。首先,高校聘用制青年教師在職務晉升方面的機會比有編制的教師少,工資待遇方面也存在著差距,在共性上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其次,青年教師由于資歷、經驗方面的不足,在同等條件下出現師德師風問題的概率比老教師高,而這更會限制青年教師的發展,使得青年教師的發展空間受限;第三,高校聘用制青年教師流動性大,使得師德師風的培訓、培養方面難度加大,整體師德師風水平提高受限。

2 激勵理論

激勵理論從誕生開始到現在,有很多學派,對不同情況下單位應用的激勵理論也不同,而且對同一個單位不同階段,所應用的激勵理論,采取的激勵措施也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組織內部用到激勵理論有以下幾種。

2.1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這5種需要是根據人的自身發展而設定的,從解決人基本的生存需要開始到實現人生價值這個人生最高的目標,在每個階段人的需求都是不同的,也是整個社會發展變化的一種體現。因此,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就是要合理地利用在不同階段人的需求差異變化激勵的內容與形式。

2.2 公平理論

亞當斯提出的公平理論在現在社會中體現的比較廣泛,其核心思想是每個員工不僅是會關心自己的努力是否得到了相應的報酬,也會將自己的努力與所得報酬的關系與別人相比,這包括和內部員工、外部員工兩方面的人員相比。

性質較為相近的不同組織內部的員工在相同的崗位上(有可能崗位職責不是完全一致)通過努力后所得到的報酬,通常會與組織內部的員工比較自己的報酬,也會通過不同的途徑了解其他組織員工的報酬,以此來確定是否公平。

2.3 期望理論

期望理論是把人的行為當成一種決策過程,員工如果面臨著要選擇是否從事某一項活動時,其所做出決定的激勵力量大小取決于該項活動從事后所收獲的成果的吸引力(效價)以及是否能達到當初的期望效果(期望值),也就是激勵力量(M)=效價(V)×期望值(E)。

從期望理論來看,員工是否決定要從事某項活動與其自身的期望有較大關系,比如員工期望完成某項活動后能得到經濟上的獎勵,但組織所承諾的是精神上的獎勵(榮譽),那么該員工去從事該項活動的激勵力量就會較小,或者員工認為該項活動的難度較高,無論怎樣努力都不能取得好的效果,那么也將失去工作的動力。

2.4 強化理論

在組織內部一般都會應用強化理論,強化理論認為,當一種行為的結果對個人有利時,那么重復這種行為的概率較大,如果行為的結果對個人不利時,這種行為在以后發生的概率將降低。一般的強化方式有正強化、負強化、自然消退、懲罰等。

強化理論中的正強化和負強化。懲罰在組織中的應用比較多,比如,當員工努力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時,組織一般會給予肯定和獎勵;而如果員工的某種行為給組織造成了不愉快的結果,一般組織會給予批評,并要求其整改。

3 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激勵措施

高校因其本身的組織性質不同,對教職工的激勵方式也與其他單位不同,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及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高校對教師的激勵機制也應適應社會的需要。

從對華為激勵機制的調研中發現,其在很多地方可以應用到高校教師的激勵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文化激勵

文化激勵具體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領導藝術,領導者的管理藝術可以決定所帶團隊的精神面貌;二是完善的規章制度,只有用制度來管理才能做到公平公正,才能讓教師有章可循,有紀可守;三是硬件設施的完善,這里指的硬件設施是校園環境的文化設施,比如師德師風方面的標語、教師的職業規范等。

3.2 薪酬激勵

高?;旧隙紝嵤┝丝冃ЧべY改革,而績效工資的出現也是為了體現多勞多得,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往往出現同崗位、同資歷的教師薪酬一樣,沒有將多勞多得的理念具體落實,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努力付出的教師的積極性。同時,在外部公平上,不同高校相同崗位和資歷的教師薪酬水平相差較大。

薪酬激勵就是要打破現有局面,將績效工資實現動態分配,同資歷、同崗位的教師因付出不一樣所獲得的報酬也應不一樣,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激勵教師上進,比如,遵守師德師風的教師與在師德師風建設上有突出表現的教師所獲得的報酬應該不一樣。

3.3 榮譽激勵

各高校在師德師風建設上也設置了相應的獎勵,比如評選師德師風建設先進個人。除了定期舉行師德師風先進個人的評選外,還應時時對在師德師風方面做出貢獻的教師進行獎勵,每個部門都應具備申報榮譽的權利。

3.4 職業生涯激勵

青年教師大部分對自身的職業生涯沒有規劃或者規劃的比較混亂,而一般高校中會有“以老帶新“”一對一幫扶”的措施,但這些措施一般都以教學技能方面為主,對青年教師師德師風方面的培訓較少,職業生涯的規劃培訓更少,使得青年教師主要靠自己探索、以老教師為榜樣的模式逐步完成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4 結語

對高校聘用制青年教師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一方面有利于青年教師能清晰地認識到自己以后發展的道路,以及師德師風在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另一方面學校通過對青年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也能發現青年教師存在的問題,能及時進行引導,保障青年教師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杰.從文化視角談高校師德師風建設[J].高等農業教育,2012(8):17-20.

[2]劉青,楊雁.獨立學院青年教師激勵機制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1):173-174.

上一篇:房地產行業會計信息論文范文下一篇:文明禮儀德育教育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