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外語教師論文范文

2023-09-16

外語教師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英語教學已經成為中國甚至是世界發展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英語學習缺乏大的語言環境,主要通過英語教師在學校展開教學,所以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直接關系到我國英語教育的整體質量,而教師的專業素質又與其所接受的教師教育密切相關。文章在歸納近代國內外英語教師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而分析我國大學英語教師教學亟須解決的問題,并提出重塑大學英語教學觀的建議。

[關鍵詞]外語教師教育 大學 英語教學觀

[作者簡介]劉凡(1974- ),女,廣東興寧人,華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法。(廣東廣州510630)

一、國內外外語教師教育研究概況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個國家越來越重視國際交流,外語教學,尤其是英語教學也日益成為各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1986年,英國文化委員會Utley教授曾提出,訓練大批合格的英語教師及培訓這些教師的專業人員是中國教育改革的一項緊迫任務,可見英語教師教育之于我國的重要性。然而,反觀教師教育研究,無論國內外,長期以來外語教學領域中對教師教育的研究均比較薄弱。在我國,外語教師教育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外語教師教育體系,但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教法、學法、教材、大綱的研究上,對教師的本身研究卻比較缺乏。同樣,在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著名的TESOL組織的學術刊物TESOL Quarterly的論文內容也集中在英語教學方面,只有9%的文章以“教師準備”為題。近年來,隨著外語教學的開展,國內外外語教師及培訓問題已經開始吸引研究者的關注。

1.外語教師專業素養研究。教師區別于其他行業的專業性體現在哪些方面?理想的外語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專業條件?對此,國內外研究者紛紛就教師的專業結構進行分析。1984年我國學者曾容光將教師專業結構劃分為專業知識和服務理想兩方面。90年代,林瑞欽將其進一步發展為所教學科的知識(能教)、教育專業知識(會教)和教育專業精神(愿教)?,F在我國學者葉瀾認為教師的專業結構包括專業理念、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等三方面,這是學界目前普遍接受的教師專業結構劃分方式,其中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是當前研究的焦點。

首先,在知識結構上,舒爾曼(Shulman)曾把教師知識結構概括為:學科內容知識、學科教法知識、課程知識、一般教學法知識、有關學習者的知識、有關教育情景的知識、其他課程知識等。格羅斯曼(Grossman)在此基礎上,強調“有關教師自我的知識”,關注教師的自我認識。理查德和紐南(J.C.Richards & D.Nunan)則在《第二語言教師教育》一書中,概括出構成第二語言教師教育的核心知識基礎的六大要素內容是教學理論、教學技能、交際技能、學科專業知識、教學推理技能與決策和情景知識。我國學者申繼亮、辛濤則進一步將以上六要素概括為本體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三大方面,這其實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學科專業基礎,更要注重實踐,注重自身專業發展。

至于外語教師的能力結構,人們往往會認為,教師的專業技能主要體現在其教學技能上,其實不然,有研究者指出,作為一名外語教師其能力結構不僅僅是組織教學能力,還包括思維條理性、邏輯性,以及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我國學者羅樹華站在教師專業的角度,將其概括為基礎能力(智慧能力、表達能力、審美能力),職業能力(教育能力、班級管理能力、教學能力),自我完善能力,以及自學能力等四方面。從課堂教學情景角度出發,舒爾曼將教師能力結構加以分解,具體有:課堂組織與管理、清除解釋與生動描述、布置與檢查任務、通過提問與探察、回答與反應、表揚與批評方式、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等。其中,課堂話語和思維模式的轉換是外語教師執教能力的兩個主要體現。外語課堂上,查德龍(Chaudron)和瓦士(Walsh)先后對教師課堂話語進行研究,發現教師的發音、遣詞造句、使用外語的時間等將對課堂教學質量產生一定影響。同時,以薩皮爾(Sapir)和沃爾夫(Whorf)為代表的相對主義認為,一個人使用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的思維過程和認識客觀世界的方式。中西方存在巨大的文化差異,人們的思維模式也有所不同,思維模式的轉換是英語教師面臨的最大挑戰。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首先要熟悉英語慣用的思維模式與表達方式,并學會使用英語慣用的句子與篇章。同時,英語教師還要積極有意識地轉換思維模式,才能減少母語的干擾,從而減少“中國式英語”。

2.外語教師培訓研究?!锻鈬Z》刊物在1999年《外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一文中展開了大討論,指出我國外語教育的問題主要有:一是學習周期長、效率低;二是師資質量不高。那么,如何提高師資水平,提高外語教師教育的教學質量?英國著名的從事外語教師培訓的研究者和實踐者史特文斯認為,語言教師培訓中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有:學員的個人品質,學員將面對的學生個人和群體的品質,一般教學的性質與語言教學的特殊性質,學員培訓的目標,現實培訓的可能性等。外語教師的培訓方案包括四個基本要素,即選拔、個人繼續教育、作為教師或教育人員所接受的普通專業教育以及作為外語教師所接受的特殊教育。其中,外語教師的特殊教育是培訓課程的核心部分,它包括技能層面、知識層面和理論層面三項內容,要求英語教師掌握相應的英語教學技能,熟知英語教學的相關知識,并具備一定的教育學理論基礎。

二、外語教師教育的模式

華萊士(Wallance)曾專門就外語教師教育模式進行研究,在他看來,外語教師教育的模式經歷了匠才模式(the craft model)、應用科學模式(the applied science model)和反思模式(the reflective model)的發展過程。所謂的匠才模式,又稱學徒模式,就是學徒聽從師傅的建議并模仿師傅的技能從而獲得技藝。在語言教師教育領域中就是有經驗的教師告訴新手型教師應該怎么做并演示如何做,然后新手型教師通過觀察和模仿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的教學方法、教學大綱等教育環境的變化,過去的經驗教師已經不能維持師傅帶徒弟的模式,于是,伴隨著心理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的推廣,出現了外語教師教育的應用科學模式。應用科學模式是專業培訓或教育領域中最有影響的一種方式教師從專家的講授中獲得科學知識和實驗的成果,它包括了“科學知識學習—科學知識的應用—向實習教師傳授實驗結果—展開教學實踐—提升專業能力”等一系列過程,這種模式又稱為“理論到實踐模式”具體如圖1所示。

與匠才模式相比,應用科學模式考慮到了教師的專業教育和繼續教育,但也忽視了語言教師自身的反思行為,在實踐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具有一定局限性。相比之下,反思模式更注重教師自身實踐與思考,強調教師將專家的理論研究與自身的實踐相結合,并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變化個人的知識體系,即通過“行動反思”(reflection in action)形成“行動中的理論”(theory in action)。在外語教學領域中,間接獲得的知識是理論知識包括英語歷史,語言學、英語教學罰、英語心理學等。由實踐產生反思和由反思推進實踐形成的反思,為語言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提供了動力源頭。具體如圖2(見75頁)所示。

反思實踐模式是立足教師專業發展提出的,“學習——實踐反思——學習”幾個過程的循環打破了應用科學模式的局限,促使教師不斷加強自我學習,開展教學實踐,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三、重塑教學觀:提升我國大學英語教師師資水平的關鍵所在

根據反思實踐模式,我們可以看出教師自身的實踐經驗與反思,教師對教學的態度和認識在教師教育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

1.我國大學英語教師面臨的兩方面轉變。教師的專業成長無異于從新教師到專家型教師的轉變,主要體現在認知結構和課堂決策上。認知結構上,研究者發現專家型教師的認知圖式具有更為精密、復雜、靈活和內部關聯性強以及容易理解等特點,所以專家型教師在做預先決策、互動教學和教學反思中可以調用以往所儲存的大量教學事實、原則和豐富經驗并進行整合。在課堂上,專家型教師成功的即興發揮主要表現在他們具有迅速列舉事例、將學生回答或提問與本課程的教學目標相聯系的能力。這要求教師具備一個很大的圖式網,使他們在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能夠從這個圖式網內選擇相關信息、具體的教學策略和教學常規等。其次,在課堂決策上,教師的決策能力是教師專業技能的關鍵要素。伯利納(Berliner)曾對專家型教師進行對比研究,發現專家型教師與新手型教師相比,在開始上課時他們花較少的時間用于評價學生作業,他們能迅速了解學生的出勤率,知道完成作業的情況,并確認哪些學生需要補課。相比之下,新手型教師缺少這種常規式的思維摹本技巧。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經驗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但如果不將其系統化,還是很難以使經驗起到可生成的作用,而經驗的系統化離不開教師的教學反思行為。

2.我國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觀存在的問題。不同的語言教學觀會產生不同教學基本技能的構成以及教師基礎知識準備的不同。從近年來申報的項目,發表的論文,新編出版的教材,參加研討會或研修班的踴躍程度,都可以感受到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形勢在變化和發展,但是不少人還處于對外語教育理論原則和教學與研究方法一知半解、似是而非、概念模糊、行動跟不上、缺乏反思意識等狀況。

3.重塑大學英語教學觀的路徑。從教學理論與教學技能的關系看,國外有部分學者將普通的語言教學觀分為三種:科學研究教學觀、理論哲學教學觀和藝術工藝教學觀??茖W研究教學觀認為教學是以實驗和經驗性調查為基礎的科學研究活動;理論哲學教學觀與基于實證研究的科學教學觀截然相反,其核心不在于繼后的狀況或生效的結論,相反在于什么應該有效或者在道義上更為準確;藝術工藝教學規則強調教師個體的技能和個性。

三種教學觀為外語教師教育計劃提供了三條指引路徑,他們豐富了外語教師教育的內容、途徑和措施。(1)科學研究教學觀要求教師應該:理解通過某項研究得出的學習原理;根據這些原理或結論制定教學任務和活動標準;根據該標準,對任務活動中的學生表現進行見空,確保取得理想的結果。(2)理論哲學教學觀(與基于價值的思路)要求教師應該理解某系列教學行為所依據的理論和原理;根據該理論或原理選擇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任務;監控教學確保教學與理論或原則保持一致;理解對某系列教學行為起支撐作用的價值和信念;選擇與該價值或信念一致的教育手段(技巧、程序);監控教育手段的實施過程確保該價值或信念一直在被奉行。(3)藝術工藝教學觀要求教師應該把每個教學情境都看做是獨一無二的;辨別出每個情景的特征;根據這些特征,嘗試各種教學策略、教學程序和教學技巧;對在該情境中對學生采取的教學策略進行反思和評價;經過多次反復,形成一個內在一致的、個性化的課堂教學實踐的路子,以應對各種情境提出的獨特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這三種教學觀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整合體系,同時,它也不能脫離實施該教學方法背景下的教師、教學情況和學生等重要因素。

總之,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仍然是教師質量問題。21 世紀,隨著我國入世后的形勢對高等教育人才標準的需求,隨著中學英語課程標準的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應當如何教如何學,大學英語教師應當如何培訓,大學英語教師應當如何自我發展等是值得研究的問題,而在眾多問題中,大學英語教師觀念的轉變是促進教學改革,提升教師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

[參考文獻]

[1]隋銘才.英語教學論[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2]葉瀾.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戴煒棟.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5).

[4]甘正東.反思性教學:外語教師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J].外語界,2000(4).

[5]賈愛武.外語教師教育與專業發展研究綜述[J].外語界,2005 (1).

[6]劉道義,襲亞夫.中國學校外語教育的發展[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1(1).

[7]吳宗杰.從IATEFL年會看英語教學走向[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4).

[8]Duarte I.B.Review of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J].TESOL Quarterly,1998(32):617-623.

[9]Freeman D & Richards J.C.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10]Richards J.C & Nunan D(Eds.).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11]Schulz R A.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development:MLJ perspectives-1916-

1999[J].MLJ,2000(84):496-523.

[12]Wallace M J.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3]Freeman D & Richards J C(Eds.).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C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外語教師論文范文第2篇

加入WTO對我國國民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語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素質。掌握一門乃至幾門外語,才能使我們更廣泛地參與國際分工和合作。據報道,我國進入WTO最需要的人才之一就是外語人才,尤其是既懂專業又精通外語的專業人才。作為素質教育基石的基礎外語,教育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對高素質的外語人才的培養。進入90年代以來,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外語課程改革從理論上、實踐上為外語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其成效有目共睹。但總體上說,我國外語教學質量仍落后于形勢發展:教師外語專業水平和教學水平較低,教學評價標準單一,教學技術和手段落后?!八街?,可以攻玉”。國外外語課程改革之經驗是一筆極其寶貴的財富,很值得我們去探究和吸收。本文將全面探討國外外語課程改革的最新發展動向,以求對我國新一輪的外語課程改革有所借鑒。

一、積極的語言教育政策

在國外,無論是中央集權還是地方分權國家都十分重視語言教育政策,并把統一連貫的外語教育政策看作是外語課程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語言教育政策涉及到諸多方面,如經費的投入、語言地位、語種的選擇和在課程中的比例等等。

1987年頒布的《國家語言政策》(National Policy on Languages簡稱NPL))是澳大利亞迄今為止最有影響的語言教育政策。該政策的目的是促進澳大利亞向多元化社會發展,積極支持各種有創建性的語言教學。同時,它還幫助建立了澳大利亞國家語言機構這一聯結澳大利亞大學和教育學院語言教育的組織。在國家語言政策的影響下,各州紛紛出臺相應政策并用于指導廣泛的教學實踐。澳大利亞另外一個重要的語言教育政策是《澳大利亞學校策略亞洲語言研究》(The National Asian Languages and Studies in Australian Schools Strategies簡稱NALSAS),它為各州實行亞洲主要語言---中文、日語、印尼語和韓國語教學的州立教育機構提供各種資助,使得澳洲學生的外語學習擴展到除歐洲語言的多種亞洲語言。這些積極的語言政策極其有效地提升了澳大利亞各級政府和國民對語言的意識和興趣,并積極參與其中。

1996年以色列政府推出一個全新的語言政策,教育部根據學校實際對其進行修訂出臺了一個稱之為“3+”的外語政策,除要求猶太人掌握三種語言:希伯來語、英語和阿拉伯語外,還必須學習其他語言(如傳統的依地語或拉地諾語;共同語如俄語、阿姆哈拉語或西班牙語;或世界語言如日語、中文、德語等)。西班牙通過的一項政府法案(LOGSE)規定了外語為核心課程和必修的每周時數,小學外語教學總時數達到9%-11%,既保證了外語教學的早日開展,又為其提供了充足的時間。

國外語言教育政策非常重視提升外語的地位,許多國家的外語教育政策不但把外語作為必修課程,而且大多數還把其列為核心課程,學習者年齡也不斷地前移,語種的選擇也極為多樣化。

二、完整的課程指導框架

除了重視制定外語教育政策之外,國外外語界還致力于建立完整的課程指導框架,以利于促進和指導外語教育朝著計劃、統一、明晰的體系方向發展。完整課程框架既有國際化的(如歐盟教育委員會),也有國家的。

為適應歐洲一體化進程而由歐洲語言政策委員會制定的《歐洲共同課程指南框架》(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1996)出臺后得到了各國的積極響應,各國紛紛據其制定各自的國家標準,如意大利為此提出了更具挑戰性的期望,引發了教育部、工商界、家長和媒體對外語教育的極大關注。與此同時,歐委會還出臺一系列現代外語改革框架,如《現代外語:學習、教學、評價--歐洲共同課種指南框架》(Modern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 A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1996)等,提出外語教學共同目標,它不但有助于各國制定具體目標和評價標準等,同時對大綱設計、考試、教材、教師培訓等也產生了影響。為使該《框架》得以落實,歐委會還編制了《一般指南》和《使用手冊》,供教育政策制定者、課程開發人員、教材編寫者、考試委員、教師、教師培訓人員、學生(含成人教育)等參考?!抖嗾Z和多元文化的歐洲》(1997-2000)是歐委會最新出臺的語言政策,并為此制定《歐洲語言檔案手冊》(European Language Portfolio),用于:(1)讓學生自我了解各階段學習情況;(2)記錄學生語言技能發展,供下一階段學習或到國外就業參考。

澳大利亞最有影響的外語課程框架當屬1988年頒發的《澳大利業語言水平計劃》(The Australian Language Levels(All)Project)。這個國家總課程框架試圖提供一種既能涵蓋語言共性,又包括教師發展和研究的課程綜合模式。此外,《完全指南》(All Guidelines)對國家主要語言課程,尤其是亞洲語言(中文、日語和印尼語)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它不但指導中學高年級教學實踐,而且成為國家高中外語課程評價框架(NAFLASSL)的基礎,指導大綱的編寫和構建共同評價標準,同時它也為外語教師教育發展提供了可參照系數。

1993年美國全國性語言組織——美國外語教學委員會、美國法語教師協會、美國德語教師協會和美國西班牙語葡萄牙教師協會獲得聯邦政府《教育目標2000》資助,歷時兩年多聯合編制了新外語學習標準?!稑藴省分贫ǔ鐾庹Z學習的五個目標:交際(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溝通(Connections)、比較(Comparisons)和參與(社區Communities)。各州根據其制定了符合本地發展的標準和課程框架,為各學區各學校提供最佳的教學指導。

三、成功的教學策略

國家教育政策和課程指導框架為各國外語課程的改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有力地促進了外語教學改革、外語課程實踐,其成功的教學策略歸納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推動雙語教育發展

雖然傳統的外語學科教學仍占主流地位,但用外語作為教學媒介教其他學科,融學科與外語為一體的雙語教育在各國得到廣泛的實踐。

初創于加拿大的浸入式是雙語教育較為成功的一種模式,它還被推廣到世界上的一些國家并發展了多種模式,如半浸入式、全浸入式、雙向浸入式等等。德國的一些學校從一年級開始實行雙向浸入式即進行混合編班,講德語和操外語的學生各一半,柏林現有14所這類學校,教學用語除德語外,既有英語、法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波蘭語,還有俄語,現代希臘語和土耳其語等。在美國,類似的學校已經發展到254個。以移民為主的澳大利亞情況也極為相似。芬蘭目前也有4000多名學生用這一模式習得第二語言。

傳統的浸入式大部分是在低年級進行的,隨著對外語要求的不斷提高,現已不斷上移。奧地利、芬蘭、德國和荷蘭等國一些學校的高中階段的一些學科如:地理、歷史、音樂、體育及職業技術課程都用英語講授。荷蘭的一些大型職業學校如酒店管理學校,部分課程是用法語或西班牙語講授的。盧森堡的許多學科都是用德語或法語教授的。1996年芬蘭的一些調查表明,33%以上的職業學校,15%的初中(7-9)年級,25%的高中采用了雙語教育。

(二)強調交際能力的培養

學生交際能力既是教學目的,又是重要的教學策略。荷、法、英、美等國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各具特色。荷蘭外語課程設計以\"單元\"組成,每單元由一些由交流情景話題或主題構成,鼓勵學生在實際交往中進行廣泛的實踐。法國強調\"情景教學法\",為學生營造學生敢于開口、善于開口的機會和良好的語言氣氛,小學外語教學通過兒歌、童謠、短故事、游戲等,培養兒童對語言的敏感性。在英國,5、6年級外語雖是選修課,但其教學目標仍強調初步的交際能力的獲得,教學以聽、說為重點,教材、練習以對話為主,課堂活動靈活多樣,3/4的時間用于各種聽說活動。更讓人稱道的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多接觸英語的機會,英、法、美等國利用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經濟優勢,紛紛與國外的學校建立聯系,利用假期,兩國學生互相“串串門”,各自住在對方的家中,讓他們在地地道道的外語環境中耳濡目染,接受文化熏陶。由此,學生的交際能力獲得了全面提長,根據歐委會的最新報告,有70%的年輕人認為能用外語與外國人交流。

(三)重視學習策略和原有語言基礎

荷蘭的外語教學重視對學習者策略的指導,教師幫助語言學習者不斷地進行反思,幫助學習者了解自身的學習特點、學習風格,以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方法。丹麥國民中學的外語課程規定外語教學應包括語言習得知識和能力的獲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提高學生對各種交際策略,如一般語言學習、閱讀、聽力、詞匯學習等的敏感性。

在多元文化社會進行外語教學應重視第一語言的作用已成為國外外語界的共識,第一語言可以為學生學習學科內容提供背景知識,使其產生安全感,同時它還有助于提高學生最基本的閱讀能力和“高級”語言能力。盧森堡在此方面進行的一些卓有成效的實驗,如:DECOLAP, DECOPRIM等充分證明了第一語言的作用。摩洛哥的調查也發現,成功的英語學習得益于學生此前已經學習了至少2門其他語言--標準阿拉伯語和法語(同屬摩洛哥幼兒園-9年級語言)。

國外外語教學的重要策略還包括:1)用外語教外語。摩洛哥外語成功的重要經驗就是用外語教授外語,其10-12年級學生經過3年的外語學習,口語和書面語均已達到中等甚至中等以上水平;2)模塊教學。意大利最近在第二語言選修課推行模塊教學,改變過去以年齡或學年分班的做法,根據學生的語言能力編班;3)項目學習(Project-Oriented Learning)。丹麥使用項目學習外語的年級,尤其是高年級(8-10年級)增加,這不但強調用電腦技術獲得真實的語言材料,而且更強調的是語言與內容學習的融合:深入到英語國家(不僅僅是英美)去學習其文化,如在澳大利亞學習土著文化,在加拿大學習環保等等。

外語教師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職院校;外語教學;體系;外貿跟單員;崗位能力

在高職院校外語教學過程中,商務外語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對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商務外語實踐教學作為一個教學體系,本身就是高職院校教學體系的一部分,商務外語教學體系是建立在教學觀念、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的。高職院校在構建商務外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床戲能力的配糖,對高職院校商務外語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進行革新和優化,對商務外語實踐教學機構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使學生能夠很好的適應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需求,拓寬學生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人文素質和職業素質,使得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外貿跟單的過程中能夠獨立解決各種問題。

一、高職商務外語教學體系的構建

高職院校商務外語教學培養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從事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商務外語培養的過程中,建立商務外語實踐教學體系應該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的外貿跟單職業能力作為核心,以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學的主線,才極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將實踐教學放在整個商務外語教學的首位,使得“理論為實踐服務”和“知識為能力服務”的指導思想變的尤為突出,明確了高職院校外語教學和外貿跟單員崗位能力培養的目標。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我國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就業問題,教育部門要求高職院校培養的專業型人才必須以“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為主要目標,學生在就業前應該充分了解商務外語專業做面向的崗位,尤其是外貿跟單員崗位所需要的職業能力要求。針對高職院校商務外語專業學生所面向的崗位群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高職院校的學生要想從事外貿跟單員職業,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能力,采用科學歸類分析法可以發現,高職院校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外語表達能力,對國際貿易知識和業務非常熟悉,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對我國整個外貿行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職院校在構建商務外語教學體系的過程中,應該以實踐教學為主,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除了向學生傳授基本的外語知識、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外,教師還要多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思想道德、創新意識、實踐能力、交際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辱感,使得高職院校具有外貿跟單意向的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和健全的人格,并在在外貿跟單的過程中具有良好的組織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遇到事情能夠處變不驚、沉著冷靜。

對于我國高職院校來說,人才市場就是高職院校教育的指南針。要想有效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教師在商務外語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對商務外語實踐課程進行優化組合,將外貿跟單員崗位能力培養作為教學的核心,將綜合素質作為高職院校商務外語實踐教學體系的主線,提高學生的外語語言應用能力和人文素質,增強學生的商務運作能力和職業素質,并在構建高職商務外語教學體系的過程中,重視階段性和連續性的有效結合,重視學生外語基礎知識教學是實踐教學,使學生在掌握商務外語知識的同時具備良好的交流、表達和運用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強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需求。

二、高職院校外語專業外貿跟單員崗位能力的培養要求

1.性格素質方面的要求。

外貿跟單員是一份需要和其他人打交道的職業,企業在招聘員工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就是員工的性格素質,主要是看員工的板式靈活程度和就職后的可塑性。通常情況下,企業在招聘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時,會將學生的性格素質放在首位,將學生的專業能力放在第二位,外貿企業強調的是團隊的分工與協作,因此,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剛剛進入外貿企業從事外貿跟單員崗位的高職院校學生應該學會放低姿態,充分了解企業的文化,并快速的融入到企業的外貿跟單工作環境中。學生的性格素質尤為重要,但并不是外貿企業招聘員工時考慮的唯一要素,外貿企業更加看重的是學生的業務素質。

2.業務素質方面的要求。

通常強狂下,外貿企業提供的崗位都是以外貿業務員和外貿跟單員為主,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外貿跟單員崗位中,首先要對外貿企業的本身和特點進行充分的了解,熟練的開展外貿跟單業務,熟悉外貿企業跟單業務的流程,做好詢價、報價、和客戶簽訂合同、核工廠簽訂購銷合同、安排出貨等等,并根據外貿跟單工作的實際情況做好相關記錄。還要了解外貿跟單過程中各種單據的格式和作用,為高職院校學生在企業中開展外貿跟單業務保駕護航。學生在企業中外貿跟單的過程中,還要具有良好的客戶維護能力,更好的服務于客戶,才能使外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3.綜合素質方面的要求。

眾所周知,外貿跟單是一份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外貿企業在招聘員工的時候,不僅注重學生的性格素質、業務素質,還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外貿企業希望員工具有全方位均衡發展的能力,外貿企業通常將學生的綜合素質放在首要考慮的位置。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的外語聽說和商務信函的協作能力,這是外貿跟單員和客戶交流溝通的基礎;其次要考慮的是學生的國際貿易理論知識儲備能力,使得對外貿易工作更加得心應手;最后要考慮的是學生的計算機軟件應用能力,外貿企業多使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產品推廣,商務外語專業的學生只有熟練的使用計算機才能做好電子商務平臺外貿跟單工作。

三、我國外貿跟單員崗位能力培養的方法

1.外語應用能力和人文素質的培養。

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外貿跟單員崗位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對學生外語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外語語言基礎和較強的外語交際能力,學生在外貿企業開展外貿跟單工作的過程中和日常生活中要能熟練的使用外語進行交際,只有掌握良好的語言技能,才能使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外貿企業具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高職院校的教師要重視商務外語實踐教學,采用分組討論、游戲、比賽的形式活躍課堂氛圍,還可以子啊課外借助網絡平臺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中指導。高職院校還要在此過程中堅持以“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借助人文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學生認識到創造的意義和價值。

2.商務運作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

良好的商務運作能力是商務外語專業學生求職的優勢,目前我國許多外貿企業在招聘員工的時候不重學歷重證書,高職院校商務外語專業學生獲得的職業資格證書是學生在不斷的實踐和學習中的來的,是學生專業操作能力的有效體現。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商務運作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組織模擬外貿跟單實踐,安排學生到節假日大型賣場參觀為學生提供商務談判仿真工作環境,開展以職業技能競賽為目的的商務技能大賽,使學生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發現自身的價值,找到學習的動力和成就感,提高學生的商務運作能力和職業素質。

3.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培養。

可持續發展能力就是創造具有價值的新知識和新事物的能力。在高職院校商務外語實踐教學和外貿跟單員崗位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學生已具備的外語語言應用能力和商務外語運作能力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知識技能創造性運用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鼓勵學生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勇于探索和創新。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假期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外貿跟單崗位實踐鍛煉的機會,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培養。

總結:為了在極大程度上提高高職院校商務外語專業學生的外貿跟單崗位能力,使其得到真正的鍛煉和培養,高職院校應該重視對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改變,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引導學生在外貿跟單的過程中,學會結合管理和商務運作解決外貿跟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重視高職院校商務外語教學,確保教學方式的多樣性,這樣才能子啊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社交能力、知識協調能力和對環境的應變能力等,提高學生的外貿跟單能力,使得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前景更加廣闊。

參考文獻:

[1]馬俊華.我國國際貿易融資與國際貿易關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2]鄧莎莎.以就業為導向的國際貿易課程設置研究[D].廣州大學,2013.

[3]曹華芳.基于市場需求發展的國際貿易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3.

[4]吳丹輝.后金融危機時代外貿人才模式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2.

[5]魏靜蘋.高職國際商務專業工學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研究[D].廣州大學,2011.

外語教師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職院校 專業外語 公用外語 教學策略

一、高職院校外語教學策略探討價值

高職院校的建設目總體而言是根據院校學科內容,有針對性的培養符合專業需求的專業人才。在眾多專業性學科領域中,高職院校培育人才局域一定的專業特殊性,而其培育人才獲得的專業知識,也同樣有部分內容具備著專業的特殊性。在此其中,專業外語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之一。借由大量國內外專家學者研討總結所得成果,均通過專業術語形式應用于受教者日常工作者,因此,專業外語學習,是確保從業人員行為專業性的重要考量。與此同時,專用外語并非獨立存在,其與公共外語的有機結合,才是保證世界性專業交流的手段,因此,專業性人才不能局限于本國內的自行發展,其應通過專業外語及公共外語學習,實現國際性專業交流,從而提升并革新現有技術,實現專業的長足發展。由此可見,在專業性人才培養的搖籃中,高職院校外語教學策略的新穎與先進,是保證外語應用的重要手段,同時是實現專業良性發展的不可或缺因素。故此,探究高職院校外語教學策略,對地域性專業發展十分重要,值得各大高職院校重視并研究發展。

二、高職院校外語教學現存弊端

1.教育主體關注偏差致事倍功半。當前高職院校外語教學存在弊端之一,便是教育主體關注偏差所導致的事倍功半。分析專業外語與公共外語的應用主體可知,其重點落實于受教群體的有效利用,因此,教育主體應著眼于受教群體的本身。然而,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則是以教師填鴨式教學為主,完全不顧及受教群體的吸收程度與理解狀態,久而久之,無論是專業外語,亦或是公共外語,受教群體都只是一知半解,別說很好的專業交流,甚至連基本對話都有難度,很難達到專業交流水平。

2.教育方法運用不當致費時低效。相較于教育主體關注偏差,教育方法應用拙劣則是導致受教群體不能良好吸收并應用外語知識的又一大問題。就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方法而言,雜亂無章,缺少系統性是其最大弊端。專業外語及公共外語分科太細,無法有效實現相互滲透,彼此促進作用,外語語言教學環境建設力度不足,同樣無法良好的實現教學引導。學生主體意識培養不足,無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外語教學中來,更加不利于受教群體吸收并應用外語知識,同時易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

3.教育興趣培養不足致成果難結。結合以上兩點來看,教育主體關注偏差及教育手法運用不足所導致的最終結果,將是教育興趣的培養不足。興趣是人類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對學生而言只能是負擔。然而,目前教育教學模式過渡注重知識的教導,而輕視了學生的興趣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知識吸收,并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久而久之,學生將無法正確面對外語教學,更不可能于教學中收獲有益于自身發展的知識內容。

三、高職院校外語教學科學落實策略

1.科學定位主體促事半功倍。在高職院校外語教學科學落實的過程中,科學定位主體是其教學目的落實的重點所在。就高職院校的教育特殊性,及其專業需求的特殊性,教學主體的定位準確才能有效促進教育教學發展,實現專業知識的滲透與落實。在高職院校外語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其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對公共外語知識的了解,決定了其學以致用的程度。

2.時效教育手段促節時高效。保證了教學主體科學定位的基礎上,教學手法將獲得巨大的改觀。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將被摒棄,取而代之的是以自主教學為主體的教育模式。先學后教、探究式教學、情景教學等先進教學手段將引入課堂。學生可通過自主學習、疑問學習、情景體驗等多種方法更為深刻的了解并認知所學知識,從而更為科學與合理的運用專業外語與公共外語。

3.落實興趣培養促成果凸顯??茖W的教學主體認知與全新模式的教學手段落實,將促進教育以學生興趣培養為優先考量點,落實受教群體的外語興趣培養,從而實現受教群體應用公共外語會話,采用專業外語學術交流。將興趣這一老師引入外語教學之中,外語教學不再會是學生的學習負擔,反而會成為學生的學習動力,通過趣味學習方式,寓教于樂的學習方法,實現興趣培養與理論教學的有機結合,從而令專業外語不再冰冷,公共外語更為靈動,最終實現外語教學的生活化、常態化,從而扭轉現行外語教學教育弊端。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外語教學中專業外語與公共外語教學策略的科學落實十分重要,尊重教育主體,科學教育手段,實現興趣培養,是當前教育教學科學發展的重要策略,同時是保證高職院校專業外語與公共外語應用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楊志康.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對策研究——基于就業需要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04:42-44.

[2]劉黛琳,盧麗虹.論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發展[J].外語界, 2012,04:23-29.

[3]魏燁.關于高職院校外語專業翻譯教學的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3:9.

【基金項目】本文系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二五’高校外語教學改革專項課題《高職院校專業外語與公共外語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WYZDB14078) 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外語教師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現代遠程教育對外語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借助于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優勢,合作型行動研究是外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新途徑。合作型行動研究使外語教師的信息意識、交流合作能力、終身學習能力與專業發展密切結合,使教師專業素質得到均衡、全面、協調的發展,同時又加強了教師集體的專業研究和行動中協調合作,彼此支持,共同成長。

關鍵詞:合作型行動研究;專業化發展;網絡信息技術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日新月異的高科技推動了經濟的全球化及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大量的信息潮水般地涌入各個領域。外語作為信息交流的工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外語教師的個人素質及其相關因素就直接影響著遠程外語教育的實施進程、實施效果和整體教學質量,因此探討遠程教育外語教師專業發展新途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合作型行動研究是促進遠程教育外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遠程教育外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現狀分析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指教師這個職業從一個普通職業發展成為專門職業的建設過程,是指教師個體內在專業素質的提高和專業實踐智慧的改進?!敖處煱l展”主要指的是“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師專業化發展不僅要幫助教師更深刻、靈活地理解學科知識,還要幫助他們理解學習者的言行、掌握關于學習的知識、了解可用的課程資源和最新技術,并培養教師對實踐進行分析和反思的技能。對教育實踐的分析和反思能力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較高水平的標志。

近年來我國遠程教育得到迅速發展,各類普通高校都開辦了遠程高等教育。各類遠程教育外語教師隊伍的結構不合理,專職教師職務結構比例中,高級職稱教師偏少,學術帶頭人缺乏。承擔遠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本校從事普通高等教育教學的教師;另一部分是從其地方聘任的兼職教師。因受社會對遠程教育的偏見影響,遠程教育的地位不高,對于第一部分教師,學校很少有專門的激勵措施鼓勵其承擔成人教育的教學工作,往往是通過行政手段進行任務分配。而外聘教師的激勵措施僅僅局限于工資獎金和教學效果評估等方面。由于普通高等教育教學任務繁重,教師僅僅是滿足于完成任務,對自身專業化發展思想上不夠重視。而遠程教育所需要的外語教師應該是具備專業知識的同時,又能深入淺出、聯系實際啟發學生進行思考的理論型教師。

合作型行動研究是促進遠程教育外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新途徑。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是指教師為了提高自己的實踐而去尋找、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通過不斷嘗試、反思和行動三結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實踐者的研究意識和研究者的參與意識。教育行動研究又被稱為“教師的研究”,是教師繼續教育和專業成長的一種主要方式。合作型行動研究是改進和改善教師自身的教學和管理行為,有助于教師養成反思的良好習慣,提高專業敏感性和合作精神,更加有效地工作。合作型行動研究可以獲得教師之間的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避免孤立感,增強責任心和自信心。同時,共同研究的課題也將更具有普遍性,研究的結果也將更具有推廣的價值。計算機、網絡信息平臺為合作型行動研究提供了先進且高效的支持手段。

1.建立網絡教學專業論壇,合作型行動研究可以加強遠程外語教師集體的專業研究在行動中協調合作,彼此支持,共同成長

合作型行動研究是由教師和其他有關人員組成研究小組,通過協同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務的一種行動研究,它強調教師在自我反思的同時,突破個人的狹隘范圍,開放研究,積極與其他教師或專家進行切磋,交流合作,通過研討,共同制訂和實施行動方案,互相評價、反思行動的過程和效果,從而獲得對問題的有效解決。反思、合作伙伴互助、專業引領是合作型行動研究的三大要素。各院校遠程教育都有完備的網絡,網絡服務的對象主要是面對學員,是師生互動的主要空間。各院校的教師教學交流空間相對較少,建立網絡教學專業論壇,可為教師的教學交流提供一個不受時間限制、跨地域的有效合作空間。教學專業論壇可促使新教師與新教師之間以及新教師與老教師之間進行交流。

2.開展網絡集體備課,合作型行動研究可增強遠程外語教師專業化學習與發展的自覺性,激發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強烈動機

教師要成為行動研究者,針對某些實際問題改變自己原有的教育教學方式,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監控、評價,從而修正、改進和提高自己的理論。開展網絡集體備課是團隊協作精神,是遠程外語教師在互補共生中成長,防止和克服遠程外語教師各自為戰和孤立無助的現象。利用網絡集體備課使傳統的備課改成立體備課,以教學設計為核心的全方位、多角度、綜合性備課,它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辦法。它強調教師集體的作用,強調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協調與合作,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分享成功的經驗。它為教師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經驗分享和專題研討提供操作平臺,倡導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營造求真、務實、嚴謹的教研氛圍。教師還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度,向專業人士和成功人士學習,不斷接受先進理論、技術、方法和經驗等方面的專業引領。

二、合作型行動研究的必備要素為遠程外語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保障

為使遠程外語教師的合作型行動研究得以持續、有效地進行,應具備以下三要素:(1)合作成員穩定且相互認同;(2)研究教學中共有實際問題;(3)明確共同的行動目標。

在具備了這些要素后,合作型行動研究多采用任務性合作形式,具體操作過程是:(1)定期進行合作學習的專業討論;(2)共同規劃與設計方案;(3)個別或集體執行方案,比較與總結成果;(4)相互評價合作項目;遠程外語教師通過網絡在同樣主題下組合起來,共同進行課程設計,協作實施,反思并交流,合作的成果不僅是開發出新課程,還有教師的自我發展,教師在團隊中獲得新的信息、新的思路、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虎.高校教師專業化的任務、缺失與發展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106-107.

[2]鄧書蕾,謝碧榮.對高職院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08(11):49-50.

[3]楊小微.教育研究與原理方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8):71-73.

[4]行動研究互助網ARIS http://ci-lab.ied.edu.hk/aris/index.htm.

[5]朱曉東,王登文.行動研究: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J].贛南醫學院學報,2008(5):35-38.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廣播電視大學外語系)

外語教師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背景已經逐漸全球化、多元化,若想要跟上全球的經濟發展腳步,那便需要提高群眾的綜合素質,首先應當提升外語水平,而外語教師便是其中的核心力量。教學日記乃是教師在書面上將教學內容反映出來的一種方式,亦是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一種最為關鍵的原始數據載體,更是教師可以更好地認知自我、分析教學優劣以及促進自我未來專業發展的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

[關鍵詞]電子教學日記 反思性教學 外語教師專業發展 分析研究

自我反思乃是外語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方式。為了使外語教師可以有效地針對教學目標及實踐內容進行合理化、科學化的自我反思,并且維持長期性。有學者曾提出了許多的反思方法,例如:人種研究(ethnography)、行動研究及日記研究。日記研究是這三種方式中最為流行且有效的自我反思形式。雖然日記研究在國外的外語教學工作的應用已經有三十年之久,可是在我國的外語教學工作當中,外語教學日記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隨著我國科技的逐漸發展,多媒體的迅速普及,在外語教學工作當中,一種名為Electronic Learning(中文翻譯為電子化學習)的管理工具在我國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種管理工具結合日記研究的方式,在外語教師的自我反思當中非常適用。在本文當中,暫且將外語教師在Electronic Learning的環境支持下撰寫的外語教學日記稱為外語電子教學日記。

一、教師進行職業發展的自我反思乃是教學發展當中的必然趨勢

對于長期奮斗在工作崗位上的外語教師來說,進行外語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慣性操作,每一年所傳授給學生的內容基本如一,不曾有太大的改變。于是,這種教學模式成了機械化的教學,而教師們很有可能患上“職業枯竭癥”。所以,教學現狀已經清楚地表明,目前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與既有的教學資源等內容都不能夠解決掉教學當中所存在的問題與弊端。而且,更為麻煩的是,在當今教學中,往往舊的問題還不曾解決,許多新的問題又會衍生出來,于是教師常常因為教學中技能的喪失而變得焦慮、茫然。壓力雖然可能成為阻力,但更可能成為前進的動力,正是因為在教學中教師長期擁有困惑、倦怠的心理,所以才促使他們更為渴望革新現有的傳統模式,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這種動力的需求源自于教育工作者們的內心,這便是促進教師專業性質發展的最為直觀有效的動力因素。實際上,教師的專業性質可持續發展便是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而教師想要實現專業性質的可持續發展,便需要在專業能力、綜合素質以及教學態度等細節上不斷地成長、不斷地進步。從本質上來看,教師專業性質的可持續發展便是教師實現自我反思以及自我更新的過程。

二、外語電子教學日記在外語教師的自我反思中產生的作用性

教學日記乃是外語教學進行職業生涯的自我反思中最為有效的方式策略之一。有學者曾經提出這樣的理論:“寫作,乃是反思與分析的開端?!彼?,教學日記的內容便可以被概括如下:發現教學現狀中的問題、分析解決教學問題的對策、陳述教學課堂中遇到的疑難挫折、對教學內容的認知以及促進自我未來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一直習慣于依賴專家、學生等提供信息和反饋信息,從而促使自己認知教學內容。但是,在教學當中有許多信息是除了教師本人以外,其他人并沒有途徑或者權利來獲取的隱私信息,例如教師的自我認知能力、情感的發展變化以及心理的發展變化等。所以,如果外界對于教學的相關內容的觀察與推理不夠及時、不夠充分、不夠準確,那么教師就會處在一個非常被動的環境之中。教學日記能夠成為化解一切教學矛盾的核心關鍵,教師自身處在一個“知情人”與“觀察人”的絕佳位置,可以非常輕松自由地將課堂教學的內容清楚地反饋出來,并且可以有效地保證反饋信息的效率與真實程度。撰寫外語教學日記還能夠輔助外語教師認知教學的本質內容,實現真正的“學會教學”。教學不應當僅僅是學者專家的指導與書中的專業理論,如果教學中僅有這些內容,那便是空有生命,沒有靈魂。所以,一定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教師應當探索、制訂出一套自己的教學方案,根據特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環境以及教學對象進行“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創新式教學,不要被現有的教材與教學模式所制約,應當形成一種自己特有的教學風格。

三、外語電子教學日記的分類闡述

根據不同的角度對外語教學日記進行分析,可以將其分為許多種類:其一,根據外語教學日記的撰寫人數來分類,可以將其分為外語教學個人日記與外語教學對話日記。其中,個人日記是用來記述教師個人在工作當中所遇到的工作難點、問題等內容,而對話日記則是用來記錄教師與學生之間、與同事之間的溝通內容等。其二,根據外語教學日記的敘述種類對其進行分類,可以將其分為敘述型日記與評論型日記。其中,敘事型日記用來記錄教學當中所發生的真實內容,而評論型日記則用來記錄教師對教學工作當中發生的事情的個人觀點闡述。其三,根據外語教學日記的內容進行分類,可以將其分為情感日記與自我反思日記。其中,情感日記用來記述教師在教學當中的各種情感以及態度的發展走向等內容,而自我反思日記則是用來記錄教學當中的教學內容以及在問題發生之后教師的自我回顧及反思情況。其四,根據外語教學日記的記錄者的個人身份又可以將其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在職外語教師的教學日記,這一種日記是在職教師對于教學模式改革的有效教學工具;第二類是師范院校外語專業的學生或者處于培訓期間的外語實習教師所寫的日記,這可以作為他們課堂實踐的體驗報告,在日后真正走入工作崗位時,可以將其作為最有利的輔助工具來促進教學;第三類是非常有經驗的老教師或者教育培訓機構的專家所記錄的教學日記,他們所記錄的教學日記是為了分析、研究,找出外語教師教學中的疑難問題,而后分析出合理有效的策略。借助著互聯網與多媒體,外語教師們可以根據以上的方式,在Electronic Learning上記錄下自己的外語教學日記,使它成為自己日常教學工作當中最為得力的助手。

四、外語電子教學日記當中存在的弊端與解決對策

日記研究這種方法與其他的研究方法一樣,自身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其一,撰寫教學日記的過程耗時耗力;其二,教學日記的內容過于主觀,客觀意識不強;其三,教學日記屬于個人隱私范疇,不適合公眾傳閱、分享;其四,教學日記的可靠性與準確度都不夠高;其五,將教學內容記在日記當中,無形之間增加了記日記人的心理壓力。在平日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已經有非常多的工作量要完成,如果每天還要抽出一些時間來記錄教學日記并且分析它們,對于教師來說實在是一種負擔。如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記錄教學日記的過程當中僅記錄重要的情節內容,如此便可以減少許多記錄時間,減輕自身負擔。除此之外,日記的內容是否主觀,這是由日記的本質來決定的。日記往往記錄個人的觀點與情感態度,所以為了避免這種主觀情況的發生,教師可以參與一些同事之間的討論,尋找到客觀觀點。而有關個人隱私的問題,還是需要征得作者的同意。對于教學日記可靠性不夠高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它的內容是含有個人偏見的,所以在分析的時候,不要僅僅研究教學日記,還要結合其他的方法共同使用。此外,教師還可以采取回避記錄的方式,如果有增添心理負擔的情節,可以在日記中適當避及。

五、結語

外語教學日記的撰寫工作應該成為任何一名外語教師持續終身的事情。外語教師自身所具備的知識與能力都不是不可改變的,它是會隨著教師自我素養的提升而變化的。由于教學當中還存在著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所以教師提高自身專業能力便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雖說撰寫外語教學日記存在著一定的制約性,如單調、費事等,而且縱使教師每天都撰寫外語教學日記,也不能確保一定會提高教學質量。但是,撰寫外語教學日記可以輔助教師養成非常良好的思考習慣,而且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當中積累有效經驗,它乃是教學分析中的最佳資料。故此,只要教師堅持撰寫外語教學日記,并且在外語教學過程當中時刻謹記實踐與理論的并存,便會積極有效地促進外語教師專業性質的可持續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蔣銀健.外語電子教學日記的內容及特點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9(7).

[2] 夏敏,唐雄英.外語教學日記與反思教學[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5).

[3] 侯百靈.教學日記與反思教學[J].科技信息,2009(3).

[4] 高巖鷹.反思性教學:外語教師的主動建構[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

[5] 李玉香.高校在職外語教師自我發展策略[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9).

[6] 王秀麗,洪葉.初任期外語教師自主發展之路:反思性行動研究[J].陰山學刊,2008(6).

[7] 張彩霞.淺析英語教學日記[J].教學與管理,2006(8).

[8] Michael J.Wallace 2000 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責任編輯:覃侶冰]

上一篇:化學成分分析論文范文下一篇:市場化進程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