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藝術鑒賞論文范文

2023-09-16

中國藝術鑒賞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大學生;藝術鑒賞;高雅;水平

1提高大學生高雅藝術鑒賞水平存在的問題

1.1學生自身認識不足

主觀方面。許多大學生認為他們來這里是為了拿到文憑,屬于學歷教育。許多學生單方理解他們只需要認真學習專業課程就好。大學生學習目標單一,不太重視藝術素質和鑒賞能力的培養。其突出表現是不愿意參加藝術鑒賞活動,不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沒有真正認識到藝術素質在綜合素質中的地位。此外,客觀方面。隨著高校擴招,我國進入了普及教育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正在為擇業所困擾。這些都給大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忽視了提高大學生高雅藝術鑒賞水平。

1.2藝術鑒賞學習興趣低

首先,不重視大學生高雅藝術欣賞水平的科學發展,大學生往往只對專業課具有濃厚的興趣,對其他科目興趣不高,尤其是高雅藝術鑒賞學習。其次,有的學生的基礎不好,對美術學習興趣缺失。最后,文化習俗和個人特殊經驗也是導致藝術鑒賞學習興趣低的重要原因。大學生高雅藝術鑒賞出現缺乏主見、泛泛而談的假象,沒能形成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氛圍,影響著藝術鑒賞教學的效果。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導致對藝術鑒賞學習失去興趣。

1.3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占據主導地位

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各專業和學科開設的課程幾乎都局限于專業知識學習的范圍,而文化藝術素質卻很少。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知識傳授,而“滿堂灌”、“一言堂”的現象較為突出,忽視了成人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按課文灌輸知識的方法,以課堂為中心,不以現實為基礎,是不可能實現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目標的。

2提高大學生高雅藝術鑒賞水平的建議

2.1跳出傳統教學模式,重視素質教育

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的發展潮流,因此,我們如今是需要去提高素質教育的理念,而對于大學的美術老師是需要充分認識到自己所面對的是一群等待去發現世界美從而創造世界的初始者,要明確自己的教學計劃和必要的教學方法。例如《難忘的夏天》的教學,這一篇教學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自己去發現,去創造屬于自己的夏天的美,闡釋出自己對夏天的獨到見解。而每一個學生的思維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每一個人的認知和感受也會大不相同,這就需要老師去鼓勵激發大學生們自己的創造力,沒有對錯,只有自己的創造。創造力的慢慢形成過程,是需要有各方面的影響,學生在積極思維的創造中是需要得到鼓勵的,因此作為老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激勵學生,輔導學生,而不能憑自己的意愿去單方面的阻撓學生,特別是當一些學生有自己獨特的創造,能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在里面的作品,可能會并不是很符合,但我們更不應該去批評,而是去表揚鼓勵,更大的培養他的創造力。

2.2提高大學生高雅藝術鑒賞能力

提高大學生高雅藝術鑒賞能力是高校藝術教育的重點。尤其是在藝術素質教育中,藝術欣賞比藝術創作更為重要,一般來說,我們在談論藝術教育時,通常是通過藝術欣賞的方式來指美育。必須每天積累,還有在藝術上的沉淀,才能有興趣,有了興趣才能提高,每天沉浸在藝術的世界里。大學生來源復雜,年齡差異和審美觀念差異較大。不同的人、不同年齡的人、不同審美觀念的人在藝術領域共同學習,這就必然需要更好的分析、識別和判斷能力,即更高的藝術鑒賞能力,以便在沖突、比較、判斷和選擇中把劣勢轉化為優勢,提高自身的藝術素質。而且,在瞬息萬變的新時代,全球互動更加頻繁,社會經濟整體水平的提升和變化,使藝術和人文教育的責任越來越大,重要性也不盡相同。

2.3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豐富高雅藝術鑒賞教育課程內容

大學生的興趣是他們學習的基礎,高雅藝術鑒賞教育活動要以大學生特有的興趣為出發點,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豐富高雅藝術鑒賞教育課程內容,要與社會、科學、歷史等學科有機結合,打破傳統的孤立與不相關。在高雅藝術鑒賞教育課程內容安排中,課程內容的安排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根據大學生的生活、經歷、興趣和需要來安排的。另一種是基于傳統文化或地方文化,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內在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豐富高雅藝術鑒賞教育課程內容,需要擁有較高的藝術實踐能力,教師的任務是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和培養下一代,影響學生的志向、理想、抱負、意志與情感,這樣才是優秀的教師。在此基礎上,讓大學生們多畫些素描,才能更好地發揮高雅藝術鑒賞教育的意義。

3結語

綜上所述,從對藝術生進行大學藝術鑒賞教學的具體情況出發,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豐富高雅藝術鑒賞教育課程內容,能夠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和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林平.論提高藝術鑒賞能力的制約因素[J].美與時代,2015(10):55-58.

[2]楊晴.高職學生影視藝術鑒賞能力培養的意義與方法[J].科技信息,2019(22):88-90.

[3]肖學健,李田.論大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J].教育學術月刊,2018(09):168-170.

[4]徐海玲.論藝術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作用[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06):77-79.

中國藝術鑒賞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攝影藝術;審美過程;審美對象;審美感受;差異特性

攝影以其獨到的光影語言,開拓了一片表情達意的新天地,使當今的歷史成為影像的歷史。攝影如年輪,給予人們心靈的啟迪,使人們觀察、琢磨所處的時代與環境,定格、再現人類對美的永恒追求。幾年來在學校的攝影工作中作者不斷摸索,總結了一些對攝影藝術作品的鑒賞體會。

一、對攝影藝術鑒賞的認識

攝影工作者要用照相機的鏡頭來記錄世界,用攝影者的眼睛來選擇對象,更要運用藝術家的眼光來發掘內涵。攝影藝術的鑒賞一般表現在基本造型因素(構圖)、技術技巧(用光)、藝術表現方法和主體思想等幾個方面。就攝影藝術作品而言,在忠實地去表現作品內涵的基礎上,本人認為攝影鑒賞的審美過程可從新、奇、美、巧四個方面去深入地探索。

新,即從攝影藝術角度去看被欣賞的攝影藝術作品是否有創新,是否有新意,其中包括新題材、新角度、新方法、新構思等等。一切景象以“新”的形象創意出現,這對欣賞者賞析攝影藝術作品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奇,即要看被欣賞的攝影藝術作品是否與眾不同,是否出于意料之外,讓人驚奇。在攝影藝術作品中,“奇”主要是通過角度的特殊選擇、鏡頭的夸張變換、畫面的奇特組合等手法體現出來的,當然也有相當數量的攝影藝術作品所取的題材本身就很奇特。“奇”往往在令人驚異之后,能有效引發欣賞者對攝影藝術作品的分析、思索,以求得一個有說服力的解釋,這對啟發攝影藝術作品鑒賞的審美思維有相當明顯的作用。

巧,即要看被欣賞的攝影藝術作品是否出于異乎尋常的精確,精確到讓人驚艷、不可想象、難以置信的程度。這里包括瞬間捕捉的“巧”,畫面結構的“巧”,光線運用的“巧”,構思取材的“巧”等等。“巧”讓欣賞者更多的去理解作者的智慧和情感感受,更多的去理解經過精心組織的形式所體現出更多的審美價值。一件能夠流芳百世的攝影藝術精品,其中一定包含著能夠長久地感動人的因素,這正是能有效地激發欣賞者對審美特性的興趣,加深對攝影藝術作品的理解。

美,即要體會被欣賞的攝影藝術作品是否能夠讓我們從中得到愉悅和寬慰。用光影藝術形式創造的美,一方面給欣賞者提供攝影藝術上的享受,另一方面也是體現攝影藝術作品內容的豐富。對美的分法也有很多種,比如從美的屬性上還可分為崇高的美、悲劇的美、陽剛的美、陰柔的美等等,這些美都是使欣賞者有一種震撼,有美感的生命體驗。

二、攝影藝術鑒賞的心理

攝影藝術的鑒賞,是鑒賞者通過攝影藝術照片的影調、構圖、線條、色彩、形態等外部形式,在視知覺感受中來具體認識攝影藝術形象,體會攝影作品所蘊含的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獲得理智的滿足和感情的愉悅。因此,攝影藝術鑒賞是以攝影藝術照片為審美對象的一種復雜的特殊審美心理過程。

審美心理過程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沒有感情色彩的、嚴格按照科學邏輯進行的抽象思考,思考的結果也是抽象的概念;另一種是包含著個體面對客觀的藝術對象所產生的聯想或思考,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緊密結合形象,側重感情用事,強調外界對人的心理感受,如此得出的結果也是富有感情色彩的個體審美體驗。

三、攝影藝術鑒賞的差異特性

大自然的光怪陸離,個人經歷、素質和修養的各不相同,導致了人們在欣賞同一幅攝影藝術作品時,所產生的審美感受也不盡相同。而即便是同一個人在面對同一幅攝影藝術作品,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可能產生不同審美感受,這就是攝影藝術鑒賞中的個性差異性。攝影欣賞的差異性主要有如下表現:

審美判斷能力的差異性。許多人盡管經常進出畫廊之間,并收集了大量有關攝影藝術作品的資料,但未必就能透徹理解、準確分析這些優秀作品,這是因為他們在理解攝影大師們的杰作時并沒有掌握攝影藝術的美學原理,所以也就沒能超出形式美的最一般范疇。而攝影藝術的鑒賞者則能深入細致地研究,從攝影藝術美學角度,更深層次的去分析理解作品的內涵,這些是攝影藝術欣賞者本身的差異性。要想縮小這種差異,就需要通過個人的生活實踐和審美活動,特別是多參加藝術創作和欣賞活動,使自己在審美判斷能力得以提高。

感情色彩的差異性。欣賞者在欣賞攝影作時不同的感情色彩,同樣會對審美欣賞的個性差異有一定影響。當一個欣賞者心境處于開朗愉快時,往往持有肯定的眼光來看待周圍事物,在欣賞攝影藝術作品時,會感到它很美,同時會產生更為強烈的愉悅的情感。反之,當一個欣賞者心境處于憂郁悲傷時,容易持否定的眼光來看待周圍事物,在欣賞同樣的攝影藝術作品時,就很難會感受到它的美,同時也很難產生愉悅的情感,這二種情緒體驗差異可以很大。

筆者認為,攝影藝術的鑒賞既是一個審美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感情發展的過程。有關攝影中的心理學還有諸如攝影作品的欣賞心理、被攝對象的心理等很多內容。只要攝影者和欣賞者都具備了藝術家的能捕捉自然真諦和透視內心精彩的“第三只眼睛”,那么也就有了獨到的創造性和想象力。那么,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和社會將會被點綴得更具有美的感染力,更具有時代的活力,為人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留下美好的回憶。

參考文獻:

[1] 瓦爾坦諾夫(著).《攝影的特性與美學》.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

[2] 美國紐約攝影學院(著).《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10修訂版.

[3] 斯蒂爾曼(編).《安塞爾.亞當斯:傳世佳作400》.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

[4] 陳勃(編).《陳復禮攝影佳作欣賞》.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

[5] Bruce Bambaum(著).《攝影的藝術》.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6] Michael Freeman(著).《照片的本質》.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

中國藝術鑒賞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 高中美術西方現代藝術鑒賞 知人論世 點面結合 縱向聯系 創作實踐

藝術作為人類世界的感性呈現,承載著人類精神史的廣度和深度。西方學者巴贊認為,一個社會只有同藝術“結婚”,才能生出文化之子;如果與文化離異,就只能導致野蠻,這個社會隨之會變成文化的沙漠。高中教育在升學壓力下,往往不重視審美教育,在以考分為主要參照的評價體系中,學生的精神世界較為空乏,審美能力較弱,對藝術缺少感知和辨識。藝術同自然一樣是人類的精神家園,無藝術的人生是乏味低俗的。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應該為學生提供一片自由充盈的審美空間,綜合提高學生的精神素質。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中,西方現代藝術鑒賞是一個重點和難點內容,其涉及教材中的四部分:意象藝術、抽象藝術、西方現代藝術、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判斷等,教師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改變以寫真的、“像與不像”為標準的傳統視覺審美程式,用現代的審美眼光理解西方現代藝術的流派風格和思想情感。本文以西方現代繪畫藝術為切入點,探討西方現代藝術鑒賞的教學策略。

一、知人論世,探知本質。

古典藝術以客觀世界為參照對象,藝術家按照看到的世界來描繪對象,畫作是世界的一面鏡子,真實地折射出外部世界。而西方現代繪畫不再追求客觀的真實,而是追求內心的真實,其藝術理念、藝術標準、創作方法、語言形式、思想情感與古典繪畫有很大的差異。如果按照傳統的欣賞方法就可能看不懂畫家的表現形式和主題思想,所以,要想欣賞現代藝術,就必須先了解現代藝術產生的土壤——現代社會、哲學思潮、藝術家經歷,等等。知人論世是走進現代繪畫的基本方法,就是要了解藝術家所處的社會環境、社會思潮、藝術家的身世經歷、理念追求等?,F代社會攝像機的出現代替了繪畫的寫實功能,于是繪畫不再執著對外部客觀事物的描摹,而是尋找新的出路和存在價值,從而轉向內在情感和精神實質。教師必須讓學生了解現代工業社會物質經濟發展帶來的精神變動,如哲學和宗教新思潮,這對藝術產生了巨大影響。更重要的是藝術家的追求推動著藝術的變革,現代藝術如果沒有藝術家的解說和評論家的闡釋,則其確實難以理解。比如,要了解印象主義繪畫就必須從1863年巴黎藝術界“落選者沙龍”談起,馬奈的作品從內容到形式的創新不符合學院派的審美標準而被大肆批判,從此以馬奈為代表的“落選者”和保守的學院派之間進行了新舊藝術的爭鋒。馬奈在1867年展覽會前言寫道,這些反對者都是以傳統觀念來理解繪畫的形式、手法和觀點的,他們從不承認其他的理解形式,而是在這方面表現出一種幼稚的偏見:除了他們的公式,一切毫無價值。馬奈先生一向承認別人的才能,從不妄想消滅前人的繪畫或者是創造新的繪畫,他只不過決心要做他自己,而不是要做某一個別人。印象主義者們走出畫室,在戶外轉瞬即逝的生活瞬間和自然界的光色變化,進行現場繪畫創作,由此開啟一個個流派的藝術實驗。只有了解凡·高狂熱的宗教情懷才能體會其《星空》中用火焰般、漩渦般彎曲的運動線條表現出的強烈激情;只有了解高更對都市文明的厭惡和對原始文明的向往,才能理解他住在塔西提島思考《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里去》這樣的人生哲理問題……知人論世的鑒賞方法可以使學生按藝術家原本意圖對作品進行理解,這種從藝術家的立場來解讀作品,是最基本的賞析方法。

二、點面結合,探知風格。

“點面結合”是指以藝術家的代表作或一幅畫為出發點和切入口,然后結合藝術家的其他作品,感知藝術家的時代風格和整體風格。比如了解凡·高,可以把《星空》作為突破口,可以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其構圖、線條、色彩有何特點?他描繪的夜空和你看到的有何不同?畫家這樣表現的目的是什么?你從中感受到怎樣的情感?經過討論后,可以讓學生欣賞其他作品,如《向日葵》、《吃土豆的人》、《自畫像》、《夜咖啡館》等,學生自然會歸納總結凡·高作品中物象的扭曲變形和色彩的強度明度,從而感知凡·高作品獨特的風格。點面結合的方法可以使學生較為完整地把握一個藝術家或一個流派的風格特色。風格是一個藝術家最為顯著的標志,特別是現代藝術中,層出不窮的眾多流派需要抓住特征來分辨,每個流派的畫家又有不同的風格,如印象主義繪畫中莫奈和雷諾阿有區別,塞尚、凡·高、高更又有區別。所以,點面結合的方法,可以使學生了解畫家的整體風格,而不是僅看到局部和表象。

三、縱向聯系,彰顯個性

現代派繪畫是在反叛甚至顛覆古典傳統繪畫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其與生俱來的叛逆性帶來了繪畫藝術的不斷革新。各個流派都是在否定他人他派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新主張。運用縱向聯系的手法就可以以歷史為主線,把各個流派貫穿起來,分辨各流派的藝術追求。比如塞尚放棄了印象主義畫家所采用的快速作畫的方法,而對物象進行深入、長時間的分析,專注于物質的實體性、穩定性和內在結構的表現,“用圓柱、圓球、圓錐體去處理自然”。其畫法影響了畢加索,畢加索對塞尚式的形體和結構進行了概括性處理,用幾何形體的組合拼接來構圖,創建了立體主義流派,其肢解破除了傳統藝術家對“自然形”的認識,從而產生了空間和結構的心概念。立體主義形體觀念對其后的藝術實驗產生了重要啟示。表現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都從中吸收了不同的營養。抓住形體這一線索,就可以把這些有傳承關系的流派聯系在一起,這樣的縱向聯系和對比,可以使學生清晰地把握各流派的異同點,體察現代藝術發展變化的規律,對現代藝術有更深入的認識。

四、創作實踐,領悟精神。

現代藝術的鑒賞要不斷突破傳統視覺程式的束縛,培養學生現代的審美眼光和審美趣味,創作實踐活動是培養鑒賞能力的途徑之一。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加入創作體驗的小環節,加強學生對現代繪畫理念或技法的認識。如在鑒賞立體主義繪畫時,可以讓學生用幾何圖案變形拼接成一定的物象,并說說這樣構圖的意圖,也可以讓學生相互評價,還可以加入拼貼和實物要素,讓學生感知材料、物質要素對繪畫的影響。教師要根據不同流派和畫家的創新處設置簡單可行的小練習、小實驗,讓學生親身體悟現代藝術的理念風格和審美追求。這樣的方式就把藝術理論與藝術實踐有機地聯系起來,綜合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思維水平。

五、面向生活,慧眼識別。

現代藝術自19世紀末出現在西方文化舞臺上之后,就以一種革命性的姿態,不斷突破傳統的藝術體系和美學規范,把各種新的觀念形式和材料納入到藝術表達的范疇內。不了解現代藝術的革新及形式和理念上的突破就不會理解當代多元化的藝術風格追求,不會鑒賞當代先鋒藝術、裝置藝術、行為藝術。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把當代藝術出現的現象和問題作為引入部分或延伸部分,讓學生思考鑒別。漸漸地,學生就會把鑒賞方法運用到現實中,對當代藝術問題進行評析,建立現代的審美品位和審美標準,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眼光,識辨當代復雜怪異的藝術現象。

總之,在西方現代藝術鑒賞教學中,教師要結合高中學生的理解認識水平和藝術基礎,讓學生了解現代藝術生成的社會背景及藝術家經歷、藝術理論探知藝術家個性化的風格追求;通過縱橫的對比聯系明晰流派風格的繼承發展;通過繪畫實踐、當代藝術現象體悟藝術精神,最終達到對新奇多變的現代藝術的鑒賞。在教學中,教師要靈活多樣地運用這些方法,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由淺入深,啟發引導,把內容龐雜的現代藝術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鑒賞,讓學生對西方現代藝術具備初步的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美]蘇珊朗格著.藤守堯譯.藝術問題.南京出版社,2006.1.

[2][美]F大為馬丁,李A雅各布斯著.包慧怡,黃少婷譯.藝術和人文.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4.

[3]馬永建著.現代主義藝術20講.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10.

[4][美]HG布洛克著.藤守堯譯.現代藝術哲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中國藝術鑒賞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生態式藝術教育;高中藝術鑒賞課;應用

【基金項目】生態式藝術教育理念在高中藝術鑒賞課中的應用研究,研究生課題項目編號是:cyyjs 201705。

如果只有相同性質或要素的相遇,就無法產生出新事物,而各種異質要素或性質之間的相互對話,才是產生新質的可持續發展過程。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化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深刻的角色,多元性、互動性、包容性、可持續性逐漸成為當今社會生活發展的主流特性,可持續發展觀已深入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藝術教育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打破以往的學科單一性壁壘,逐步加強藝術學科之間的互動、融匯,強調一種具有創新性、可持續性的綜合藝術教育理念。正如滕守堯先生所指出的,將“各種知識在人腦中建立起一種生態系統,相互之間形成一種緊密的聯系,具有碰撞、對話和交融的機會,就有可能產生智慧,人就有可能變成一個智慧的人。”古代中國的“樂教”育人體系就強調詩、歌、舞、畫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因而當時的許多文人雅客無不兼備多方面的素養與能力。

從今天的教育發展來看,由于單科式教育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雖然學習到了知識與技能,卻阻礙了各科之間本該有的對話性和聯系性。高中藝術鑒賞課也是如此,學生在鑒賞藝術之后只知道這件藝術很好,很著名,卻不知道究竟好在哪里。藝術是源于生活的,那在生活中如何將它呈現?生態式藝術教育這種新生的綜合性藝術教育理念,打破了分科式教學的壁壘,在藝術教學中關注生活、情感、社會、文化、科技在藝術中的表現與作用,培養學生滿足當今社會和終身發展所需要的藝術能力和社會品格,促進學生藝術素養和道德品質的綜合發展,以形成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目標。

一、生態式藝術教育理念的概述

“生態”一詞源于生態學,是指在各生物之間相互影響的環境中,物種的生存和發展的狀態。在自然生態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由于多種物種的相生相克而形成了繁復多樣的生態系統,也正是在這樣相生相克、相互影響的生態系統中,上百萬種物種之間共生互補,維持著自然生態的穩定平衡。我們可以在生態學下生物生存發展的規律中,認識到生態環境在發展中的共生觀、整體觀與和諧觀,而生態式藝術教育的理念便是在生態學的啟發下產生的。

生態式藝術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它思考并提倡用生態發展的方法和觀念來解決藝術教育中的種種問題。

第一,在生態式藝術教育看來,包含在藝術類中的音樂、美術、戲劇、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在藝術教育中是相互聯系且融會貫通的,它強調不局限一門藝術學科技能和藝術知識的教授,而是打破藝術各學科壁壘,在教學中形成一種新型的多感官、多通道、共生的生態關系。

第二,生態式藝術教育關注藝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綜合性教學,將教學看作一個有機整體,藝術學科和其他學科是這個整體中相互聯系的各個部分,在教授藝術課的同時關注其他學科在藝術學科中的理解與應用,將藝術素養與其他學科素養相結合,在不同的學科之間建立一種整體性生態關系。

第三,生態式藝術教育主張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徹底消除以‘我’為圓心的封閉意識,采取一種開放的態度”。在教學中,教師從教訓者的高位下降,學生從被動接受的地位上升,師生之間通過對話在不同見解之間形成共生關系,使教學中的所有參與者意識到,自己是通過這種對話的方式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課堂師生和諧關系。

生態式藝術教育是一種多元化的藝術教育理念,它要求不同藝術學科之間的貫通,提倡藝術與生活、情感、科技、文化之間建立密切聯系,主張在教學中使學生的感知與體驗、創造與表現、反思與評價一體化,是一種具有可持續性、整體性與和諧性的新型教學理念。這種以生態學理念為啟示的藝術教育,能夠培養出具有綜合素質、情感豐富、氣質高雅、藝術能力與人文素養綜合發展的智慧型人才。

二、高中藝術鑒賞課的概念界定

2017年教育部出版的《普通高中藝術課程標準》將藝術課程的性質定義為“是培養學生具有較高藝術素養的必修課程,是包括音樂、舞蹈、美術、設計、戲劇、影視與數字媒體等藝術門類的綜合性課程”,并在基本理念中強調本課程是“培養學生‘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展現中華審美’的文化自覺和自信,為中華優秀文化藝術的創新性發展奠定基礎”。此外,在課程目標部分明確給出普通高中藝術課程的目標,即要:“學生在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科學相關情景中,參與各藝術門類實踐活動,獲得藝術感知、創意表達、審美情趣、文化理解的藝術學科核心素養”??梢钥闯?,《普通高中藝術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有關高中藝術課程的性質、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等方面的教育指示,是一種借藝術教育之手培育全面發展的人的實施途徑,是打破長期以來音樂、美術等藝術學科分科教學局面的有力手段。早在2011年出版的《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中就指出,“藝術課程是一門綜合課程,它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詩、歌、舞、畫為一體的‘樂教’傳統,促進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綜合發展,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可以說高中藝術課程是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藝術課程的延續和提升,是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藝術素養和諧發展為教育目標的藝術教育。

從當下的高中藝術課程來看,是以音樂鑒賞課和美術鑒賞課作為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主要課程。在我看來,以“鑒賞”的方式提升普通高中學生的藝術素養,對學生接觸藝術、體驗藝術、理解藝術有著“破冰”的作用,因為“鑒賞是通過特定媒介獲得對藝術作品的具體感受、體驗、鑒賞和鑒別的精神活動”,它是幫助學生建立不同藝術間通感聯系的基本且重要的方式之一,有助于普通高中生學習藝術知識,獲得藝術素養,提升審美能力。然而,現行的高中藝術課程即音樂鑒賞課、美術鑒賞課,是以分科教學的育人方式進行課堂鑒賞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對音樂、美術及其他藝術之間的視、聽、嗅、味、觸等各感官形成通感聯系,不能很好地關注到學生藝術素養的綜合發展。在《普通高中藝術課程標準》的指引下,高中藝術鑒賞課以主題式鑒賞作為開展教學的元素,把音樂、舞蹈、繪畫、戲劇等多種藝術體驗方式作為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理解教學主題,體驗不同藝術種類對這一主題的多元表現,建立由不同藝術引起的多感官聯系,以此促進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等多種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高中藝術鑒賞課是以2017版《普通高中藝術課程標準》為指南,改變以往音樂鑒賞課、美術鑒賞課二者長期分科教學的思路,以主題式鑒賞教學,運用各藝術的不同表現形式為教學手段,旨在加強學生的藝術通感聯系,有利于學生對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各藝術的全面認知與體驗,從而從廣義角度培養學生的藝術感知、審美情趣、創意表達及文化理解等學科素養。此外,高中藝術鑒賞課對學生認知的綜合發展,以及對學生全面探究問題的思考意識具有深刻的促進意義。

三、生態式藝術教育理念對高中藝術鑒賞課的教學啟示

生態式藝術教育這一新型教育理念,將藝術學科中各個藝術門類看作是相互溝通的生態關系,它對于高中藝術鑒賞課中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藝術形式的綜合性、融合性的教學給予很大程度的重視和強化,以此形成生態式藝術教育理念對高中藝術鑒賞課的啟示。

首先,在教學方式上,生態式藝術教育主張打破以往教育中慣用的園丁式、灌輸式教育,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主張學生自主體驗學習多種藝術形式,建構不同藝術形式的主觀感受,以獲得相應的外在感知能力。在高中藝術鑒賞課中,在同一個教學主題下運用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藝術形式進行活動體驗,教師親自輔導并與學生平等對話,讓學生在體驗中鑒賞與理解不同藝術形式,充分調動學生視、聽、嗅、味、觸等多感官協同發展。其次,在藝術鑒賞課中將生態式藝術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感知與體驗、創造與表現、反思與評價教學模式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學生在藝術鑒賞活動中,體驗不同的藝術活動形式,積累豐富的主觀經驗,喚起感官體驗,建立通感聯系,從而逐漸培養自主選用并創意設計藝術形式來表現不同感官體驗下的狀態,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分享自己的藝術創意,其他學生對其進行評價,由此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加深藝術鑒賞的感知,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再者,生態式藝術教育理念關注藝術與生活、情感、文化、科學之間建立密切聯系,以此為方向,教師在藝術鑒賞課中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在生活中的審美感知,將其與課堂教學主體結合,使學生能生動形象地理解藝術。同時,從少數民族角度讓學生在音樂、舞蹈、繪畫、戲劇等藝術方面進行活動體驗與思考,理解不同地域民族音樂風格下的文化差異,激發學生的文化認同與人文情懷,探索科學精神與藝術想象的關系,以此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此外,生態式藝術教育理念把人的教育過程看作一個生態的形成過程,它認為在學校教育中數學、語文、地理、歷史等各類看似獨立的課程之間是有一定的內在聯系的。在高中藝術鑒賞課中,對一個藝術作品風格的學習離不開歷史、地理的支撐,對藝術作品中“黃金分割點”進行鑒賞與體驗時可以借助數學、物理等學科知識的幫助。因此,藝術的學習不再是興趣的培養,而是對美的探究。

綜上所述,生態式藝術教育理念對高中藝術鑒賞課教學的啟示比比皆是,在高中階段的藝術鑒賞中需要將多種藝術形式與日常生活文化聯結,與數學、物理、地理、歷史等其他學科聯系,形成多方面聯系的生態關系。由此,學生在課堂上習得的不僅是藝術學科的知識,而是具有藝術性、生活性、創新性和綜合性的能力與素養,讓學生感受到音樂鑒賞課中各藝術之間是相互貫通、你中有我的同時,探究這種人文課程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微妙聯系,讓學生認識到藝術拉近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學習,以此激發高中學生的學習樂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狀態。

四、生態式藝術教育理念在高中藝術鑒賞課中的應用研究

依據2017版《高中藝術課程標準》的指示,高中藝術必修課程結構分為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科學三大模塊,因此本人在實踐教學中以這三個模塊為方向,設計了以“線條”“色彩”“結構”“民俗”為主題單元的藝術鑒賞課。在教學中緊緊圍繞生態式藝術教育理念的要求,關注學科綜合,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以體驗、探究、合作、創造、表現、評價為基本教學思路,形成良好的教學互動課堂形態。

筆者以“線條”“色彩”“結構”“民俗”為主題單元,在高中藝術鑒賞課教學中應用生態式藝術教育理念。“線條”主題單元屬于藝術與文化模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模仿、體驗中國古典舞、西方芭蕾舞的基本動作,感受兩種舞蹈中的線條對比(即弧線與直線的對比),再從音樂角度引導學生對中國音樂線性特征與西方音樂的塊狀特征做對比學習,建立多感官體驗,并從文化的角度對中國文化下的線條美——龍圖騰,與美國文化下的線條美——星條旗進行體驗,讓學生從“線條”這個主題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及其發展歷史。“色彩”主題單元屬于藝術與生活模塊,以生活離不開的衣、食、住、行為切入口,探究生活中色彩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審美體驗,并讓學生分享自己對不同色彩的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將這種感受與音樂情緒建立聯系,聆聽音樂,用不同色彩畫出音樂情緒,探究音樂與色彩的通感聯系。“結構”主題單元屬于藝術與科技模塊,學生用數理知識從藝術作品中探究黃金分割點的美學特征,從音樂作品、美術作品、雕塑作品中獲得審美體驗,將藝術作品的整體與部分的結構布局,與汽車、地鐵、特斯拉線圈等科學技術、科學現象的結構對照思考,并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用動作活動、繪畫活動、音樂律動等方式創造性表現,旨在使學生可以清晰地理解藝術學科與數理學科作為教育教學必然的生態聯系,能夠在藝術表現、藝術鑒賞的同時思考其他學科的同理性。“民俗”主題單元是藝術與文化、生活、科技、情感相連接的單元課程。首先,在課中學生通過學習春節的習俗、春節的藝術激發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熱愛春節中反映出來的中國傳統文化。其次,學生通過歌、舞、畫、字等藝術方式的參與體驗,以各類藝術的形式來感受一個共同的春節喜慶主題,培養對春節藝術表現形式的敏感度。再者,教師從人文角度介紹春節這一傳統民俗,使學生可以理解春節的歷史和文化意義,培養學生在立德樹人、民族精神、家國情懷、文化傳承等方面的素養。最后,通過動手剪窗花、對對聯以及參與排演民俗活動的表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表達的能力,引導學生創造力、想象力以及合作參與等方面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本人在高中藝術鑒賞課中以主題教學的方式,應用生態式藝術教育理念作為教學中重要的指導,初步得到了可觀的實踐教學成果:從學生角度來看,高中藝術鑒賞課培養了學生的藝術學科核心素養,提升了學生的社會能力,關注了學生個體發展的綜合素質;從教師角度來看,生態式藝術教育理念下的高中藝術鑒賞課給予了教師更多的教學空間,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靈活轉變教學方式,削弱以往園丁式、灌輸式教育模式;從學科角度來看,打破了長期文理分科、藝術分科的教學局面,開辟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學科關系,重視學科之間的互動教學。因此,生態式藝術教育理念在高中藝術鑒賞課中的應用,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科間的互動育人以及對教師在課堂中的主觀生成教育有著重要意義。

五、結語

生態式藝術教育理念在高中藝術鑒賞課中的應用,是以2017版《高中藝術課程標準》為指南的一次實踐教學探究,是高中藝術課程實踐教學的一次嘗試,其中還存在著些許值得反思的教學問題,對教師提出了嚴峻的要求。教師需要以新思路、新教法來成就課堂教學的豐富性,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和文化理解。筆者在此希望有更多的從事藝術教育的工作者加入到此研究行業來,為高中藝術教育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滕守堯.回歸生態的藝術教育[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

[2]管建華.中國音樂審美的文化視野[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加拿大]韋恩·鮑曼.變化世界中的音樂教育[M].黃瓊瑤,譯.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4.

[4]管建華.中西音樂比較[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藝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6]張秀杰.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中國藝術鑒賞論文范文第5篇

一、欣賞園林藝術,學習鑒賞方法和觀察角度

1.體察園林藝術構思的精妙

在葉圣陶的《蘇州園林》中,我們能夠學習到不少園林藝術的鑒賞知識。如果我們把從書本獲得的鑒賞知識嫻熟地運用到實踐中,便會理解這些傳統園林藝術的精妙所在,從而有方向地觀察和描摹。

學生在讀過《蘇州園林》,理解了部分園林藝術的設計構想后,再游瞻園,眼前的景物頓時明朗而鮮活起來。此時便可引導學生從藝術鑒賞的角度揣其意,品其美,形之成文。

(1)園林藝術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亭臺軒榭點綴著白墻黑瓦,游瞻園,便可以鑒賞亭臺軒榭布局的巧妙。如:

瞻園的布局巧奪天工、精致典雅。四面假山環繞擁簇。大門前“金陵第一園”的遒勁大字后是長長的幽靜走廊,竹林掩映下是象征長壽的青瓦黛磚走道,極富“欲揚先抑”之美;艷美的牡丹旁是凹凸不平的斑斕門石,表達對平步青云的向往;小小的水榭點綴在湖邊,流露出對比之美;低垂的婉轉走廊邊是鏤空花紋的小窗,為園林平添了一份靜美。想必徐達在這里漫步時,一定會驚嘆自家園林之愜意明凈。

——學生習作《游瞻園》

(2)園林藝術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追求圖畫之美。園林中有許多山石與溪流的搭配設計滲透著園林設計者對山水相映之美的熱愛與崇尚。游覽瞻園,便可以細致探究假山與池沼的布局,感受山水相映的趣味和意蘊。如:

瞻園的假山池沼全是由太湖石堆砌而成。山頭山踵都懸掛著鐘乳石和石筍,瀑布傾瀉而下激起萬丈雪白的浪花,如群群小鵝撲騰著瑩白的羽毛。蒼松翠柏在隱隱沖刷下仿佛洗凈鉛華,清凈豐滿。一端以湖石駁岸,一端與清流相接,靈動的活水在廣闊的湖面上四溢。湖水澄澈明亮,宛若明鏡,與四周奇石相呼應,常有錦鯉在其間盈盈游動,平添一份生機。歷代人皆以此為絕。

——學生習作《游瞻園》

(3)園林藝術講究層次之美。我們游覽園林,要具體去感受景致因層次而達到的幽深意境,體會“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妙處。如:

順著碑廊繼續前行,透過碑廊鏤空的精致小窗,隱約看見背后的綠波蕩漾與碧柳搖曳,轉身鉆過黑磚砌邊的小門,面前那群峰跌宕,洞龕幽深,池水花木相映襯的仙境便徐徐展開。

——學生習作《游瞻園》

對園林藝術的欣賞,由于有了明確的鑒賞方法和角度,文字便有了充實的內容,不僅展現了園林藝術之美,還承載著發現的驚喜和詩意的美感。而將對園林藝術的鑒賞運用到具體的寫作過程,學生不僅體察出園林藝術的精妙,豐富了文章的表達內容,還能產生文章獨特巧妙的構思。

2.創造出文章獨特巧妙的構思

揚州個園,這座清代揚州鹽商宅邸私家園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勝,行人游園,猶如穿行在四季變換的中國山水畫中。把握這樣的園林藝術構思,學生的作文行文也便能抓住四季假山的不同特點,以“走過四季”為線索來安排全文的層次,描繪出個園獨特的藝術創造。如:

春山的奇石數樣,為十二生肖獸的模樣,隱于幾根翠竹、芍藥之間,或臥或立,嬉戲之態皆有,活潑蓬勃。

夏山中間為一巨大水池,池岸曲折,高低起伏,有嶙峋巖石數件,散落于池水之中。池中有碧荷點點,高低交錯,如平靜水面上再次涌起的千層碧浪,湖后依假山,亂石堆疊,旁伴巨木一柱,頂天立地,與石山相依相襯,此景實乃夏日激情,壯不可言之勢。

秋園無它,唯有一平低的黃石山,片石道道,上生秋草數叢。山上有矮亭一座,低矮的亭檐向四面伸開,努力向下,去感受大地的氣息。坐觀亭上,秋園楓木,微風拂動,秋葉起舞,回旋于地面之上,微微作聲,宛如衷曲奏起。

入冬更簡,素石白雕,靜臥園中一隅,在陽光揮灑下,泛著淡淡的銀光,又見碧竹幾株,不為冬日之風所動。透過竹葉間隙,又見花墻一堵,竹葉依舊。原來,春天又已近在咫尺,恍惚間,我竟走過了四季。

——學生習作《個園行》

此時學生鑒賞園內的奇石不再無從切入,而是可以結合四季的不同特點感知古人對自然哲學的理解,從中既賞得山水的外觀形勝,更賞得內在理趣。文字多了幾分內斂和深沉,且構思巧妙,借鑒個園四季的主題和構思,使文章的構思與園林的藝術構思巧妙地統一。

二、追溯園林歷史文化,寫出豐厚的文化內涵

中國園林藝術是自然環境、建筑、詩、畫、楹聯、雕塑等多種藝術的綜合。中國園林風景洵美,百看不厭,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有歷史文化底蘊。文物古跡,可豐富其文化內容,使游人產生更多的興會和聯想。

1.了解相應的園林文化

園林之名的由來就值得探究。引導學生結合漢字的意義、園林內容、主人的情趣、園林設計的背景等去探究園林名稱的由來,可發現更多的文化內涵。

例如,瞻園為何取名為“瞻”?有學生說:“瞻者,仰也?;蛟S瞻園的設計者在取名時希望此園能帶給游覽者仰慕之感。”因此,他的文章便圍繞仰慕之情展開。而有學生經過考證,認為瞻園有歐陽修詩詞“瞻望玉堂,如在天上”的意境,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他的文章便從詩與畫的角度來詮釋這種超凡脫俗的人間仙境。

又如,留園為何以“留”為名?筆者引導學生探究徐泰時造園時的境遇,發現“生而穎異”“文獨稱善”的徐泰時當時掛冠回鄉,不問世事,“益治園圃”。學生領悟,興許這樣命名,就是為了讓擁有這座園林的人的心靈能夠永遠休憩在這美麗的凈土中,自成一片天地,遠離外界的喧囂煩擾。“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也許就是懷著這樣的心情,徐泰時創造了留園。

再如“逐月樓”,顧名思義,是古人賞月的地方。樓前靠水是高高的戲臺,可以想象在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戲臺上的伶人咿咿呀呀地唱,身后水上泛起圈圈漣漪,水中倒影與岸上燈火交相輝映,一草一木都籠罩在詩意的光暈里。

2.引用古代詩賦

引用詩句是增加文章文化底蘊的一個常用方法。數百年前文人墨客在此地吟出的佳句,既高度濃縮園林的藝術之美,又抒發了詩人的即興之感。

如西溪高莊楹聯上的對聯“斯室雅斯境幽斯莊古,其藝精其學博其遇殊”,高度概括了高莊這座園林的特點和帝師高士奇的人格風范。寫作時引用這副對聯便能作為全文提綱挈領的中心句。全文的構思圍繞園林與人物精神的相互濡養,把握“雅”“幽”“古”的園林特征和高士奇“藝精”“學博”“遇殊”的人物特征,就能寫出內涵豐富、重點突出的好文章。

3.聯系人物與典故

中國園林隨處可見歷代名人雅士游蹤、石刻、書畫、傳說等遺存,幾乎每一座保留至今的園林都浸潤在深厚的文化積淀中,抒發著文人墨客的贊美和感喟。在作文中適當聯系和思考,能拓展文章的內涵。如:

黿門樓上郭沫若的“太湖絕佳處”,準望亭上劉海粟的“鹿頂迎暉”和“中華游圣”徐霞客的銅像……讓黿頭渚充滿了歷史人文情懷。它們在這一片秀美靈動、風景如畫的凈土上靜靜沉淀。

自然山水、江南園林、歷史文韻在這顆太湖之濱的明珠得到融合與升華。黿頭渚,是我心之所向的桃花源。……無錫黿頭渚,何日更重游?

—— 學生習作《無錫黿頭渚》

三、體察和感悟園林精神,獲得獨特而有價值的審美認識

園林藝術家創作時首先會對環境與景物所表達的情意做詳細的體察。心有所得,才開始立意設計,進而規劃布局、剪裁景物,傳達他們心中的園林精神。我們對園林要善于體察和感悟,思索繁復景象之中內蘊的園林精神,達到更高層次的審美。在園林精神的立意引領之下,語言文字不再如風中柳絮漫無目的,而是承載豐厚的內涵,呈現出作者獨到而深刻的審美認識,亦能初步展現園林意境之美。

以習作《紅樓藝文苑》為例。學生走入紅樓藝文苑如詩如畫的園林布局中,看枯黃的蘆葦掩映著墻外的紅墻小樓;看梅樹上的花簇擁成團,一點雪白在枝頭,淺黃色的花蕊撐起一滴晶瑩的露珠;看黝黑的樹枝將天空分割成一塊塊不規則的形狀;看遠處白色的花朵已然融入藍天上漂浮的云朵中,虛幻地向天邊飛去。他自然聯想到《紅樓夢》中語:“爭似仙處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氣。”重回原點,抬頭見那方匾額“紅樓藝文苑”,又一次聯想到曹雪芹先生稱“紅樓”為“夢”,想必園林設計者亦是此想法,游覽一圈回到原點,萬事不改,只是多了一份理解與享受,倒真如夢初醒一般。

探究園林精神,走入獨特的園林意境中,聯系古今,讓我們仿佛隔著時空與先人對話,而深層次的思考亦將園林精神烙印心靈,無法割舍。

園林藝術探究鑒賞活動,幫助學生突破了在描繪園林的寫作過程中辭不盡意的表達困境,讓語言文字與客觀情景達到統一,追求文美意豐的文學境界。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

中國藝術鑒賞論文范文第6篇

2、陶瓷繪畫與陶瓷裝飾的關系探討

3、論普通高校開展舞蹈教育的必要性

4、高職院校語文審美教育的理論基礎和現實依據

5、在高中教學中盛開美育之花

6、關于影視藝術的審美特征分析

7、0.618完美我們的課堂

8、論高職院校美術設計對大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

9、文化生產: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力量

10、林非的散文審美鑒賞批評理論觀

11、高校素質教育審美思維培養的現狀、意義及路向

12、中職學校普及藝術教育的必要性及其策略

13、我國建筑外部照明藝術的現狀研究

14、淺談流行音樂的藝術社會功能

15、美術學專業素描教學改革研究

16、藝術史的交錯與邊界擴展(一)

17、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學校教育之思考

18、流行文藝作品進行曲藝改編的可行性探討

19、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可成為基礎教育的軟肋

20、畫作《格爾尼卡》折射出的現代性危機及其出路探討

21、文藝的人民化與人民的文藝化

22、創新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下的本科醫學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實踐

23、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

24、人口普查中“兩員”借調淺析等

25、藝術傳播的大眾化趨勢

26、淺談大學生舞蹈欣賞能力的培養

27、培養語文素質,服務職業生涯

28、淺析高中美術教育的意義

29、儒家思想對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影響

30、例談比較鑒賞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的有效應用

31、淺談非舞蹈專業大學生舞蹈鑒賞能力

32、文藝批評的比較方法論

33、舞蹈創作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

34、中國藝術學的學科建設與文獻特征

35、人文素質教育融入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探析

36、試論楊恩寰的“藝術本性”學說

37、日本地域性社會教育的定位及特質

38、試論中國古代文論“玩味說”對文學翻譯的解釋力

39、王朝聞美學理論的系統透視

40、核心素養培養與小學音樂教學的創新之路

41、淺談人類思維實質的藝術顯現特征在現代藝術中的體現

42、一個戲劇工作者在實踐中發出的呼吁

43、歷史新情境圖文題探究

44、新時期中國攝影藝術的科學發展觀

45、充分運用歷史圖片,激活高中歷史教學

46、當代大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路徑與價值引導

47、談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內涵與特點

48、從邏輯的角度看文體的劃分

49、構建“五位一體”創新創業教育新體系

上一篇:會計畢業畢業論文范文下一篇:vi設計畢業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