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范文

2024-02-23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范文第1篇

二是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從國內市場看,2008年全國節能環保(含可再生能源)產業總產值達1.41萬億元,占GDP4.7%,帶動就業2500萬人。我國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節能潛力超過4億噸標煤,可帶動上萬億元的節能投資。從國際市場看,聯合國環境署估計全球環保產品和服務的市場需求達1.3萬億美元/年, 12年后將翻一番。英國政府認為全球低碳經濟市場價值3萬億英鎊/年(約占全球GDP的8%)。

三是已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政策和措施。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節能環保工作,陸續出臺了推進節能環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央和地方也投入了大量資金,為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

四是標準體系逐步頒布實施。關于節能環保的一批國家和地方標準陸續制定、修訂出臺,對規范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五是成為國際經濟技術交流合作熱點。各主要國家對華合作都把節能環保作為重要內容,政府、非政府組織、企業和民間團體各相關經濟技術合作往來活躍。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是缺乏國家戰略給予宏觀指導。節能環保尚未作為一個產業門類予以清晰界定和統籌考慮。如關系國計民生的水務行業沒有對外資設立準入標準,導致國內市場面臨被跨國公司瓜分的風險。目前,外資水務企業已占有國內一線城市20%的份額,他們在高價收購水廠后,不斷要求提高水價,直接影響社會正常生產生活。

二是缺少統一協調、先導性、成體系的產業規劃。由于沒有國家戰略指導,各政府部門、地方性的節能環保規劃與國家總體規劃不協調。節能環保項目在各地方、各行業自行其是,條塊分割,分散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大大削弱了國家有關規劃的效果。

三是體制機制建設滯后制約了產業發展。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對節能環保產業的體制機制重視不足、投入不夠,“上項目有錢,體制機制研究和能力建設沒錢”,嚴重制約了產業的發展,導致“有企業,沒產業;有需求,沒市場”。

四是市場化程度差,產業集中度低,低水平運營比較嚴重。如國內水務行業全國1500多個污水處理廠分散在近千個運營主體中,行業集中度僅為6%,遠低于發達國家40%以上;垃圾焚燒發電日處理能力過1萬噸的企業僅有5家,行業集中度不足8%,遠低于發達國家30%左右。

五是缺少行業旗艦企業,企業規模小。如專業從事節能服務的企業從2004年60家企業,發展到目前的400余家,盡管發展很快,但多數為中小型企業,資本金過億元的不超過10家,大多只能提供單一技術的節能改造服務,與國際大公司所提供的總體解決方案服務模式相比處于明顯劣勢。

六是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節能環保企業普遍缺乏對產業發展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關鍵和共性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少,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低,對產業鏈拉動效果不明顯,長遠發展受制于國外。如新型儲能技術、工業有毒有害廢棄物處理技術等。

加快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制定國家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戰略。戰略的制定建議應突出“以我為主”:充分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從發達國家已走過的經濟發展道路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節能環保管理體制、市場機制和保障體系,增強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大力培育國內市場,通過打造骨干企業,造就一批可參與國際競爭的企業。

推進節能環保體制機制建設,構建規范市場。節能環保產業市場是政策驅動型市場,建議借鑒發達國家的有益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市場機制和保障體系。特別是要重視和強化節能環保技術、產品及服務的標準化、系統化工作,大力制訂完善我國主導的相關標準體系,引導產業朝著規范化、規?;?、高水平、高效益方向發展。

制定成體系的產業規劃。以培育市場為核心,開展系統性的產業規劃編制,規劃應充分考慮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情況,分時間階段、分地區差別加以實施。體制機制建設進程也應納入規劃的范疇,涉及節能環保項目方面的規劃,國家、省市縣各級規劃應銜接配套,統籌部署。

建立技術交易機制和技術交易市場。建立技術交易機制和技術交易市場,是提升節能環保技術水平,發展這一新興產業的關鍵之一。要抓住此次產業調整的機遇,通過交易機制和交易市場推動節能技術、設備、產品的研發和應用,幫助節能環保技術資源在中小企業和大企業間合理配置,有效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

建立許可證制度,提高準入門檻。建立行業準入許可證制度,提高準入門檻,促使企業高起點投入,保障節能環保產業健康發展,增強行業整體競爭力。

培育專業化大型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推動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重點之一是培育專業化大型企業。大企業是節能環保市場的主力,具有資金雄厚、技術先進、管理科學等優勢。政府有關部門應積極推動資產重組、產業整合,形成全國性的或區域性的節能環保專業化集團,主導國內市場,提高產業集中度,以大企業支撐產業發展。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范文第2篇

在2011年“十二五”規劃啟動的開官之年,我國對節能減排問題的關注則可以說是全行業的。殊不知,早在2009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并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這表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將成為我國的長久之策。無獨有偶,在去年兩會上,全國政協“一號提案”內容就是節能。一時間節能減排、低碳能源、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等都熱點話題。隨后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大力開發低碳技術,推廣高效節能技術”。至此,“節能”不再只是停留在紙面,正式由口號步入現實。不得不承認我們正逐漸進入節能時代。

隨著國家、地方“節能政策”的相繼頒布,節能產業告別了以往的高能耗、有污染和排放的行業布局,在“節能時代”里求得生存成為行業內外關注的話題。節能產業的出路就在于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順應社會發展潮流,加大科技開發力度,實現產業結構升級。企業是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的實施者。節能產業網(http://)負責人表示:事實上企業進行節能技術創新是節能產業發展循環經濟的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節能企業正逐步的融入到節能產業網(http://)這樣一個具備節能政策與資訊于一身的平臺,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致力于節能產品的研發和新工藝的運用,共同為實踐我們國家的節能目標做著不懈地努力。我們共同期待他們能夠在節能產業網這樣廣闊的節能平臺上推出更多節能、科技、環保、低碳、創新的新產品。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范文第3篇

一、目標

2011年,全省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銷售收入突破4000億元,比上年增長25% 以上;實現工業增加值增長25% 以上。

二、重點任務

(一)改造提升四大傳統產業鏈。

發電設備產業鏈逐步提升清潔能源發電設備比重,重點發展百萬千瓦級超臨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70萬千瓦級及以上混流式水電機組及新能源裝備。機車車輛產業鏈逐步提升高速鐵路裝備比重,重點發展大功率電力機車和交流傳動內燃機車、快速鐵路貨車和專用貨車、鐵路應急救援起重車、動車組制動系統、機車車輛緊固件、軌道板磨床、高速道叉。油氣化工裝備產業鏈逐步向大型化、專業化改造提升,重點發展大型天然氣液化設備、特大型空氣分離設備、特種陸地鉆機及配套設備、超深海洋鉆機、大口徑全鍛焊球閥、天然氣長輸管道離心壓縮機、CNG 移動加氣設備、井口工具、井下設備、油水分離設備。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設備產業鏈逐步提升產能,提高關鍵功能部件國產化率,重點發展隧道掘進機、盾構機及通用工程機械、管道運輸機、工程機械液壓件、發動機。

(二)積極發展兩大新興產業鏈。

新能源裝備產業鏈重點發展核電裝備、風電裝備、太陽能利用裝備、生物質能利用裝備、煤的高效清潔利用裝備、大容量儲能電池及系統、智能電網裝備。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重點發展航空裝備、航天及衛星應用裝備、高速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制造裝備、海洋工程裝備。

(三)重點突破八項關鍵制造技術。

一是依托二重集團,突破三代核電(AP1000)主設備大型鑄鍛件制造技術;二是依托東方電氣,突破百萬千瓦級核電、超超臨界火電、60萬千瓦級循環流化床、大型貫流式水電等先進發電機組制造技術;三是依托綿陽通美、大業高容等企業,突破沼氣工業化采輸等生物質能利用設備制造技術;四是依托東方電氣、二重集團、天馬軸承等企業,突破2MW 以上雙饋、直驅風電整機和關鍵配套件制造技術;五是依托四川空分等企業,突破大型天然氣液化成套設備關鍵部套件設計制造技術;六是依托資陽機車等企業,突破大功率交流傳動內燃機車制造技術;七是依托普什寧江機床、長征機床等企業,突破高速、精密、高可靠性臥式加工中心和核電、航空專用數控機床及高速電主軸等功能部件設計制造技術;八是依托四川宏華、二重集團等企業,突破海洋平臺、超深海洋鉆機、海洋電纜等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技術。

(四)著力推進 40個重點項目。

加大重大技術裝備產品創新研制的投入力度,爭取 2011年創新投入達到50億元。加快實施重點領域40個重點項目:發電設備領域重點實施核電二代加控制棒驅動機構、空冷島成套裝備、核二三級鍛件、2MW 直驅風電機組、太陽能低倍聚光成套發電裝備、220t/h生物質直燃循環流化床鍋爐、煤層氣及重油電站等重點項目;機車車輛和發動機領域重點實施7200KW 六軸大功率交流傳動電車牽引電機、船用發動曲軸等重點項目;油氣化工裝備領域重點實施超大直徑超大壁厚加氫反應器、高壓大口徑全焊接球閥、多井控制截斷系統、海上油氣井用鉆井裝備等重點項目;工程機械領域重點實施土壓平衡盾構機、工程用柴油機、ZJ30 -7II旋挖鉆機、長距離曲線帶式運輸機等重點項目;民用航空裝備領域重點實施數字化柔性裝配/智能制孔系統、大型客機燃油管理系統、艙門驅動機構、熱等靜壓設備等重點項目;智能制造設備領域重點實施超重型核電轉子專用數控軸向輪槽銑、新型高速立式加工中心、高速臥式加工中心、汽車車身機器人柔性裝焊生產線等重點項目。

(五)加快發展裝備工業“一基地八園區”。

一是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為載體,加快德陽重大技術裝備基地建設,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二是適應裝備產業特色化、產品集聚化、布局園區化的要求,加快推進成都經開區、德陽經開區、雙流新能源裝備產業園、廣漢石油鉆采產業園、資陽機車和發動機產業園、自貢板倉工業園、瀘州長江機械工業園、宜賓臨港志誠機械工業園等八大裝備產業園區建設。

(六)做大做強30戶重點裝備企業。

進一步拓展延伸“1+8”工程產業內涵,促進30戶骨干裝備企業、127戶重點配套企業加快發展,推動東方電氣集團銷售收入跨450億,二重集團銷售收入跨100億臺階,形成大型龍頭企業帶動、大中小配套發展的產業格局。

三、推進措施

(一)制定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指導性文件。

一是制定發布《四川省2011年重大技術裝備工作要點》,指導全年裝備制造業發展工作;二是修改完善并發布實施“十二五”《四川省新能源裝備產業發展規劃》、《四川省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規劃》、《四川省高速鐵路裝備產業發展規劃》;三是組織編制“十二五”《四川省機械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

(二)抓好重點課題專項研究,深化協作配套發展。

一是召開部分重點行業專題研討、配套協作會和全省裝備產業工作會,研究、部署2011年裝備產業推進工作;二是組織8萬噸模鍛壓機產業鏈、高速鐵路裝備產業鏈、儲能電池產業鏈等產業鏈專題規劃研究;三是充分發揮省內與裝備制造業有關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作用,構建產學研用協作機制;四是積極組織大、中、小裝備企業開展協作配套,引導和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獨具特色的主導產品,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減少低水平重復投資和省內同質惡性競爭;五是以國家和省加快新興產業發展為契機,啟動建設一批新興產業裝備重點項目,增強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后勁。

(三)加大對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的協調服務力度。

一是抓好東鍋600MW 循環流化床鍋爐、二重8萬噸模鍛壓機及AP1000核級大鍛件、三洲川化機核級管件、四川空分大型LNG 成套設備、資陽機車燃氣發動機、成飛民機“大飛機”等重大項目的協調服務。二是積極組織企業參加核工業展、數控機床展、西博會、泛珠三角博覽會等展會,協助企業做好國內外市場的開拓工作。

(四)狠抓在手合同履約率。

一是指導企業做好生產組織,確保發電成套設備、大功率機車、石油鉆機等重點合同如期交貨;二是支持企業開展五大電力集團等重要客戶走訪,爭取業主單位如期收貨、付款,對有條件的客戶爭取追加合同;三是指導企業嚴防匯率風險,確保出口合同完成。

(五)細化落實裝備產業專項政策。

一是積極加強與工信部、財政部等國家有關部委的銜接和協調,幫助我省申報企業爭取享受國家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優惠政策;二是積極爭取國家“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國產首臺套創新激勵政策,做好初審、轉報等工作;三是繼續幫助我省裝備企業落實技術開發費用稅前抵扣、機電產品進出口及西部大開發等優惠政策;四是研究、細化我省相關配套政策,優化使用財政資金,下達2011年重大技術裝備資金專項。

(六)促進產業重組與結構調整。

鼓勵重點企業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在國內外適度擴張,牢固控制上游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供應環節,穩步提升中游主機產品技術水平與制造質量,快速滲透到研發設計、工程承包、建設咨詢等高附加值產業環節。

(七)做好企業生產要素保障。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范文第4篇

王天凱是在日前舉行的全國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十周年工作會議上作出以上表述的。

目前,紡織行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如何幫助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是行業首要解決的問題。以骨干企業為紐帶,中小企業專業化分工為依托的產業集群不僅能形成規?;a,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還可產生技術和知識外溢,成為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從2002年開展試點至今,紡織產業集群規模不斷擴大、工藝技術水平逐年提高、產業鏈愈發完善、區域品牌影響加大。

以江蘇盛澤、新建、祝塘、川姜、湖塘五個鎮為例,2011年總資產1179億元,比2001年增長728%。同樣,浙江省慈溪市作為毛絨制品生產聚集地,毛絨制品產量占據全球的60%。目前,全國已有超過190個紡織產業集群,經濟總量超過行業經濟總量的40%。“集群和企業好比草地和樹木的關系。集群可以在研發、監測、培訓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務,滋養企業發展,企業靈活性也使集群更具活力和生命力。”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說。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范文第5篇

環保情況的調查報告

姓名:班級:學號:

指導老師:

鹽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環保情況的調查報告

在科學發展的背景下,鹽城作為江蘇省的一個重要城市,對江蘇省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起著重要的領頭作用和表率作用。特別是環境污染問題,這不僅是城市是否科學發展的具體體現,更是整個城市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還能體現出鹽城在促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的重要作用。為了真實地了解鹽城高新技術園區環境情況的情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社會調查能力和實踐能力,我根據學校安排,在暑假期間,重點深入到了鹽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對該區環境污染情況進行了調查。目的是在通過這次調查,反映當前鹽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環境污染情況、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一些建議,為推動鹽城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特別是江蘇省經濟社會發展盡一份微薄之力。

一、調查要素

(一)調查時間

2010年7月12日至2010年7月18日。

(二)調查方法

在查閱相關資料、了解鹽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概況的基礎上,通過自己到園區參觀、調查,然后進行了整理、分析,得出結論。

(三)調查地點

鹽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四)調查內容

鹽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環保情況。

二、調查開展情況

(一)鹽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概況

7月12日至7月18日,我通過熟人介紹,親自到鹽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進入了參觀、調查。先后查看了園區的一些資料,并觀看了介紹園區建設、發展的專題記錄片,對鹽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通過查看資料,我得知,鹽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區(鹽都西區)籌建于2004年5月,成立的時間是2006年3月。之后,2006年7月,鹽城市委、市政府確定并命名為“鹽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區”。轄區的總面積為70平方公里,東到寧靖鹽高速,西至中干河,南至鹽淮

高速,北至蟒蛇河,由核心區、規劃控制區和綜合配套區組成,耕地面積3.8萬畝,下轄15個村(居),總人口4.3萬人。園區距鹽城市中心8公里。隨著蘇通大橋的開通,鹽城到上海的車程只需要2個小時,鹽城已融入長三角經濟圈。沿海高速、寧靖鹽高速和鹽徐高速環繞高新區左右,公路交通通暢順達。高新區距離鹽城機場20公里,可搭乘到北京、廣州、溫州和韓國首爾等航線。高新區距新長鐵路13.5公里,新長鐵路北與隴海線接軌,南與滬寧、宣杭線相連。高新區距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擁有2個萬噸級碼頭的大豐港只有50公里。蟒蛇河和岡溝河等內河航道貫穿境內,西接京杭大運河,南接長江,區位優勢明顯。

近年來,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斷加強基礎設計建設力度,先后多次投資,基本實現了“五通一平”。為了長遠發展,園區還聘請高校技術專業教授,先后多次對園區進行規劃的修編工作,完成了45平方公里的整體規劃和20平方公里的控制規劃。走進園區,進入眼簾的是他的功能分區,讓人感覺規劃設計的非??茖W。同時,我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截至2009年年底,高新區已成功引進5000萬元以上項目48個,實際完成投資36.8億元,共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7.3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入27億元,完成財政收入19.7億元。

(二) 鹽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環保方面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鹽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對增強鹽城市社會經濟綜合實力做出了較大貢獻, 但同時帶來的環境污染也不容忽視。

1、環境保護的思想認識不到位

部分領導的環境保護意識較低,重政績輕環保,對園區的建設仍然在走粗放型發展的路子,對入園企業和產業無論好壞優劣一概來者不拒。一些企業法人環保意識差,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無視環保法律法規現象較為普遍,如有的企業沒有污染治理設施,有污染治理設施的不正常運行,或污染治理設施即便正常運行,廢水處理結果也不達標,企業偷排、超標排放和擅自停用污染治理設施的現象較為普遍。在調查的5家企業中,環境違法行為36起,違法率達53%。

2、高新技術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不配套

園區規劃布局不合理,基礎設施條件差,無上、下水管網,生產、生活污水還采用國家明令禁止的滲坑排放,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大。環境保護設施缺少統一規劃,仍然是企業分散治理的模式,既不利于管理,又使治理成本增高。

3、環境保護污染治理設施不到位

通過調查和查看園區的一些相關資料得知,目前,園區只建立了一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量為3.82萬噸,而高新技術園區每日排放的生產和生活廢水量達到6.78萬噸, 因此,每天的廢水不能做到全部處理。同時,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均未建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廢水仍采用滲坑排放。調查中發現,多家企業安裝的粉塵處理裝置,在正常運行時不能達標排放。另外,還有一些企業和公司至今沒有安裝粉塵處理裝置等。廢水、粉塵超標排放現象嚴重。

4、高新技術園區的工業企業規模小產業鏈短

現入園的127 家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中小企業數占12%,產值占83% ,產業分布分散、關聯度低,由于這些企業工藝設備落后,產品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產業鏈短,資源綜合利用率低,已嚴重影響到高新技術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5、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及環保制度執行率不高

通過查閱園區的資料發現,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執行率分別為85.7%。調查中發現,有24 家企業沒有污染治理設施,有13家企業污染治理設施沒有正常運行,7家污染治理設施即便正常運行,廢水處理結果也不達標。環保制度執行情況較差

6、環境污染較為嚴重

通過調查發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污染:一是大氣污染。工業生產用鍋爐造成大氣污染。高新技術園區企業自建生產鍋爐達到130多臺。二是固體廢棄物污染現。目前,鹽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還沒有建設統一的固廢處理、處置、收集設施, 企業產生的固廢和垃圾雖由市環衛處統一收集處理,但存在收集和處置不及時的問題。三是噪聲污染是。高新技術園區的噪聲除超標外,一些工業企業廠界噪聲均達標排放。

三、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宣傳,健全機構

加強對鹽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領導,特別是對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領導的環保宣傳工作, 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是高新技術園區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建立園區環保長效監管機制,設立環境管理機構,根據鹽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的實際情況,對規模較大

的企業,設立環保專職管理機構,企業設立兼職環保人員,對于規模較小的企業,應派駐環保人員,加強企業環保工作的督導和指導。

(二)用生態循環經濟的理念建設高新技術園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要按生態工業循環經濟的理念,對其進行生態化改造,要使入園企業形成互補的生態工業鏈,達到產業升級和優化、資源合理配置,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目的。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環保方面的設施建設。按照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需要,再謀劃新建幾個污水處理廠,以滿足當前園區企業排污水處理的需要,以實現“排多少污水、處理多少污水”的目標。以確保要提高入園門檻,按生態高新技術園區設計,入園企業和產業類型嚴格準人,構建多層次的產業鏈,使資源能源得到高效利用。污染治理采取集中治理方式,為人園企業提供社會化的污染集中治理服務,從而提高污染治理效果,降低治理成本。建立統一的“三廢”處理、處置、收集系統,降低單個企業的環境保護投人,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以增強高新技術園區的競爭力。

(三)推行高新技術園區規劃環評嚴格執行環保制度

高新技術園區進行總體規劃時,把環境規劃納人高新技術園區總體規劃中,實行高新技術園區規劃環評或區域環評。入園的建設項目應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環保制度,凡違反國家產業政策,不符合園區總體規劃和清潔生產要求,可能造成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的建設項目,一律不予審批和準人。堅決杜絕先建設后評價、邊建設邊評價、只建設不評價的錯誤做法,對未經環評審批的建設項目,堅決關停。

(四)對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現有的企業進行技術改造

由于企業產業鏈條短,技術含量低,必然會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對指導企業加強技術改造,淘汰落后設備,引進一批先進設備,延長產業鏈條,減少產品中間費料。

(五)強化環境執法和監管

一是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加強日常監管,進一步加大對重污染企業的掛牌督辦力度,并及時跟蹤督辦整治工作進展情況和整治結果,做到掛牌一批、解決一批、警示一批。嚴格環保“三同時”驗收,對環保設施不完備、環保措施不到位、不能達標排放的,一律不予通過驗收。二是嚴肅追究環境監管失職責任。

認真落實監察部、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處分暫行規定》,依法依紀加大環保執法責任追究力度。三是實行各職能部門如環保、工商、衛生防疫部門聯合執法,建立健全環境執法信息通報制度。對重點污染企業安裝污水在線監測裝置,建立污染防治設施運行臺賬,為環境監管提供技術支持。

四、調查總結

(一)收獲

這次調查雖然時間短暫,但對我來說受益匪淺,特別是我深刻認識到環保工作對鹽城經濟社會總體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治理環境污染更是重中之重,必須時刻抓在手上。這次調查,是一場用走向社會的實戰演練,是一個知識與實踐融合的練習平臺,更是一次磨練意志、獲得新知、培養能力的絕好機會。通過這次調查,我認為,培養了三個方面的能力:

1、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

社會是一個大舞臺,要善于在這個舞臺扮演各種角色,做到強項要強、特長要特、弱項不弱。這次調查,由于提前通過熟人介紹,才使得調查能夠順利進行。如果單靠我自己,一些數據資料、進入園區參觀,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作為一名大學生,要學會適應這個大社會的能力,我們要主動適應環境,不能讓環境適應我們。尤其是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心態,跟上形勢變化,學會變通的方法,適應社會。

2、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調查中再不能像在學校一樣,有什么問題問老師,甚至讓老師幫助解決,多數情況下,都要靠自己。我調查的這些天,就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盡管有些情況可以查閱資料,但是通過參觀,了解高新技術園區的環保情況,必須靠自己去仔細觀察、翻閱資料,并且獨立處理事情,自己找辦法、找答案。對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盡量把自己的看法講給別人聽,然后再虛心聽取別人意見。

3、肯吃苦能耐勞的能力

暑期調查期間,我克服了許多困難。特別是由于家離園區路途非常的遠,我騎車先后多次到高新技術園區調查了解。往返一次需要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一天下來感覺挺累的,晚上躺在床上不想動。后來慢慢適應了,習慣了,也堅持下來了。

(二)體會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范文第6篇

由于文化產業存在投入產出不對稱性以及文化消費不確定性等特點,導致傳統金融產品無法真正滿足相應產業的金融需求,文化產業金融生態亟待改善。所以,需要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進行金融機制、產品、渠道等多方創新,不斷提升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效率。

文化產業是未來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最近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在“十三五”期間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目標。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文化產業格局發生了變化,整個產業呈現數字化、網絡化趨勢,同時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帶動性不斷增強。

文化產業本質上屬于資本密集型產業,離不開金融的支持??梢酝ㄟ^對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提升和改善文化產業發展效率,壯大文化產業發展規模。但由于文化產業存在投入產出不對稱性以及文化消費不確定性等特點,導致傳統金融產品無法真正滿足相應產業的金融需求,文化產業金融生態亟待改善。所以,需要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進行金融機制、產品、渠道等多方創新,不斷提升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效率。

文化產業發展金融生態亟需改善

融資渠道呈現多元化,但融資難題依然突出。早在2009年,我國就頒布實施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從國家層面明確了文化產業的戰略地位,之后中國人民銀行等九部委于2010年3月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提出了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具體政策措施。2012年文化部頒布了《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平均現價增長速度至少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近期,《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更是明確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間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目標。由此可見,文化產業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扮演了愈加重要的角色。

回顧以往,在我國金融業與文化產業的互動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正向相關關系。國家與地方政府出臺的一系列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文化產業的迅猛增長和發展,融資環境獲得了較大改善。然而,金融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問題仍存在不少障礙。文化產業具有輕資產、經營高風險、盈利不確定性等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機構支持文化產業的積極性,從而導致文化產業機構,尤其是中小文化企業的融資難,制約了文化產業企業做大做強。近年來,除了依靠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獲得信貸支持外,越來越多文化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發行債券和股票進行融資,融資渠道呈現多元化趨勢。不過,即便如此依然難以解決文化企業融資難題,尤其是結構性融資難題更加突出,不同類型文化企業融資可獲得性極不平衡。比如,動漫等文化創意型企業獲得信貸資源較少,廣播電視電影和出版、文化旅游等文化企業則獲得較多信貸資源,而小微型文化企業卻普遍得不到銀行信貸支持。

商業銀行缺乏業務創新,投資效率低下。多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一直積極拓展文化產業的信貸業務,嘗試通過知識產權質押、企業實際控制人連帶保證擔保等方式支持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同時,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商業銀行還不斷優化文化企業信貸條件,積極降低貸款利率,尤其注重對中小微文化企業的金融支持工作。但需要反思的是,受傳統的“當鋪文化”影響,商業銀行仍然側重于關注企業資產規模和固定資產存量,對文化企業的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缺乏統一明確的資產評估標準,加之社會信用中介服務機構普遍缺乏,以及國內不健全的金融市場結構,最終導致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動能不足,投融資效率低下。

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國際經驗值得借鑒

美國的文化產業增加值約占GDP的20%,可以說是全球文化產業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有很多經驗可供我國借鑒。美國擁有完善的資本市場,形成了市場導向型的金融支持模式,這為文化企業進行股票和債券等直接融資提供了融資便利。此外,成熟的創業投資和風險投資體系也滿足了初創型文化企業的融資需求。同時,美國的財政政策也給予文化企業廣泛的支持,比如在財年預算中提供一定比例的資源支持,以及稅收減免措施。聯邦政府還通過設立諸如國家藝術發展基金等政府基金支持文化產業發展。

與美國不同,英國總體上屬于政策導向型的金融支持模式。財政部數據顯示,英國文化產業年均產值約600億美元,占GDP的比重為11%,年均增長率是經濟增長水平的兩倍,屬于該國的支柱產業。目前英國已形成了完善的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政策體系,其政策導向型支持具體表現為配套資助。在文化企業初次投資時,政府將給予1:1的配套支持,再次投資時則會給予1:2的資金配套。同時,英國政府還通過發行彩票的方式為文化產業募集資助基金,并通過實施差異化的稅率為不同文化產業提供了稅惠支持,比如報社可免征增值稅,圖書出版業可免征任何稅費。差別稅率政策的實施,既調節了不同文化產業的收入水平,也通過政策引導有力促進了不同文化產業的發展。此外,英國還建立了大量文化產業政策咨詢機構為文化產業機構提供專業化的咨詢指導服務。

而日本則屬于政府主導型的金融支持模式。日本在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模式上采用了政府主導、民間資本共同參與的模式,主要表現為五種方式:第一,日本政府設立了文化藝術振興基金,為文化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財政和社會資本投入,但以政府投入為主;第二,日本政府建設了基于政府支持的融資擔保體系,促進文化產業融資便利化。日本政府出面與社會資本合作成立了融資擔保機構,為文化企業提供相應服務,同時政府還對擔保資金提供了保險服務,一旦發生貸款違約,擔保機構可獲得貸款總額70%-80%的補償;第三,日本政府積極主導支持知識產權證券化融資服務,比如動漫產業、電影業經常采用信托著作權的方式進行融資;第四,日本政府對文化產業的直接財政投入保證了逐年增加;第五,日本政府主導設立了中小企業金融公庫、國民金融公庫等政策性金融機構為相關企業提供間接融資服務,以及通過設立東京交易所新興市場板塊為中小文化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服務。

四大措施促我國文化產業金融創新

突出政府在金融支持中的主導性作用,實現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機制創新。首先,政府應制定相關的地方性行政法規,突出對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性引導。通過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發揮政府財政資金的引導性作用。同時,政府應積極主導建立文化產業金融支持的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和財政貸款貼息機制,并對重點和優秀文化產業項目予以財政貼息等補貼性支持。

其次,政府應積極主導建立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合作機制,通過政府主導,行業推動,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基金和推動文化企業在中小板、創業板以及國內A股市場上進行直接融資。同時發揮有政府背景的融資擔保公司的功能,為文化產業中的機構融資進行增信,從而緩解文化產業機構融資抵押物不足的矛盾。

再次,政府應搭建文化金融交流平臺,鼓勵建立金融服務文化產業社會中介組織。通過建立專業的文化金融交流平臺,實現信息的各方共享,加強政府、文化產業與社會資本的溝通和了解,促進社會資本不斷關注和投向文化產業。同時通過鼓勵和建立金融服務文化產業的社會中介組織,針對不同文化企業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特點,開展專業評估和調查服務,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最后,政府金融監管部門應鼓勵和推動銀行等金融機構制定支持文化產業融資的差異化融資管理制度,將其列入年度監管評價內容之中。同時,財稅部門應允許銀行業金融機構將投向文化產業的信貸壞賬進行稅前核銷。

根據文化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和特點進行金融產品創新。應按照“資產資本化”和“資本金融化”的思路,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根據文化產業的特點,以及文化企業不同生命周期的融資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金融產品研發和創新。比如對文化旅游企業可以采用門票收費權質押進行信貸融資;針對不同文化企業的上下游特點,可開辦文化產業供應鏈融資;對于具有一定穩定現金流的文化產業機構,可以考慮開發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貸款;也可以考慮推出文化企業的融資租賃、保理與應收賬款融資的產品組合包。

積極推動文化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從目前的政策環境來看,我國的資產證券化業務方興未艾,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我們應借鑒美國文化資產證券化的成熟經驗,尤其是在電影、動漫、演藝娛樂、音樂等行業的證券化技術,通過金融工程和證券化技術的廣泛應用,研究證券化的模式和特點,探索完善我國文化產業證券化的核心技術,力爭在文化產業證券工具的現金流拆分、文化產業基礎資產池的組建、知識產權現金流預測等方面形成核心競爭力。同時,也應積極完善相應的外部配套市場制度和中介服務體系建設,從而促進銀行、信托公司、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積極參與文化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發展。

積極完善多層次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體系,實現金融支持渠道創新。應發揮政府的引導性作用,加快推進文化產業企業在中小板、創業板或主板的上市工作,不斷擴大文化企業的直接融資規模。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機構的信用評級制度和技術,推動文化產業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私募債、中票等方式進行融資。政府應出面建立文化產業發展基金,為其提供信貸貼息和擔保等。與此同時,應鼓勵文化企業在我國股權交易所和其他股權交易所進行股權和知識產權上市交易,提高文化企業的股權價值發現功能和交易效率。此外,還要鼓勵信托公司發行文化產業專項信托計劃,聚集小額社會資本通過信托計劃積極涉入文化產業發展,尤其是對優秀中小文化企業給以支持。本文原載于《中國銀行業》雜志2016年第1期。

上一篇:外國奉獻詩歌朗誦范文下一篇:外聯部策劃書參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