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學形象論文題目范文

2024-03-10

文學形象論文題目范文第1篇

摘要:通過運用CiteSpace軟件,梳理2009至2019年國內CNKI核心期刊和國內碩博論文庫的相關文獻,論述中國形象研究在國內的發展歷程和存在的問題,提出語料庫批評翻譯學的新視角。研究發現,中國形象研究大多集中在傳播學、文學、譯介學等學科領域,語料多來自國外媒體報道、外國文學和翻譯作品等,中國形象研究局限在“他形象”研究,缺乏對中國形象的“自形象”研究,鮮見以國內政治文獻的外譯作為研究主題;研究方法多為定性研究,缺乏一定的客觀定量研究。語料庫批評翻譯學為中國形象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方法和途徑,依托對國內政治文獻的翻譯,不僅為中國形象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范式,而且對實現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和“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形象宣傳也具有實際意義。

關鍵詞:中國形象;語料庫批評翻譯學;CiteSpace軟件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20.01.003

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積極推動實施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引起國際社會普遍關注。文獻研究表明,目前國內學者對中國外交話語系統性研究不多,關于中國大國形象的傳播研究則更少。筆者認為建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體系應該重視內涵和方法,同時采取跨學科視角,不能局限于外交學或者傳播學范圍。對于大多數國人來說,中國形象主要指中國在世界政治舞臺和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韓元認為,國家形象是“反映作為國際關系主體的特定國家總體狀況的信息經過復雜與多樣的信息傳播過程而在國際公眾中形成對該國的整體印象和綜合評價”[1]。該定義說明國家形象有兩方面含義:1)本國國民對自己國家的看法和認知,即“自形象”;2)他國公民、媒體和組織等對該國的總體看法和認知,即“他形象”。目前,國內關于中國形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意識形態層面的中國形象外塑價值取向、外國媒體新聞和國內外文學作品等,即大部分研究集中于中國形象“他形象”的外塑研究。而關于國內政治文獻,如政府工作報告、領導人講話、新聞發布會、記者招待會、國家外宣聲明和宣言等的自塑研究較少。

本文以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SCI、EI、CSSCI、CSCD以及國內核心期刊和中國優秀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為數據來源,借助CiteSpace軟件,以“中國形象”“國家形象”兩個主題為檢索條件,獲取相關文獻,以此探尋中國形象研究的國內熱點與研究趨勢。數據檢索時間為2019年4月16日,文獻期限為2009至2019年。此外,為避免數據噪聲,對檢索的數據進行了有效剔除,最后生成有效數據共計1 872篇,包括1 164篇期刊論文、708篇碩博士畢業論文。本研究采用5.1.R.SE版CiteSpace軟件,節點選擇

一、基于CiteSpace的中國形象研究現狀分析

(一)研究熱點的可視化圖譜分析

采用文獻計量方法對某一領域相關文獻的關鍵詞詞頻進行分析,可以確定該領域研究現狀和前沿動態。CiteSpace可視化軟件不僅可以計算文獻中的關鍵詞所出現的頻次、共現頻率以及聚類關系,還可以計算每一個關鍵詞的中心性,并通過知識圖譜清晰地展現出該領域研究現狀。

筆者運用5.1.R.SE版CiteSpace軟件,對“中國形象”“國家形象”兩個主題進行檢索和計算,得到中國國家形象研究可視化圖譜,如圖1所示。

圖1中每一個節點表示一個關鍵詞,節點大小代表每一個關鍵詞在檢索文獻中的頻次,節點之間的聯系表示關鍵詞之間的共現關系。從圖1中可以看出,國內關于中國形象的研究以“中國形象”和“國家形象”為中心形成一個基于高頻關鍵詞的網絡。其中,字體大而醒目的“中國形象”和“國家形象”為核心關鍵詞,其他高頻關鍵詞包括“對外傳播”“國際傳播”“公共外交”“媒體”“涉華報道”等;所有的高頻關鍵詞在一定程度上說明2009至2019年期間國內學者對于中國形象研究的普遍關注點和切入點集中于外交學、傳播學等領域。表1匯總了由CiteSpace軟件統計的2009—2019年期間國內關于中國形象研究的核心期刊和優秀碩博士論文總頻次高于20且中心性高于0.05的關鍵詞。

表1中,高頻關鍵詞共計25個,其中傳播學詞語包括“對外傳播”“跨文化傳播”“國際傳播”“國家形象傳播”“涉華報道”“國家形象宣傳片”等,外交學詞語包括“軟實力”“公共外交”“意識形態”等。此外,高中心度關鍵詞也為25個,傳播學與外交學詞語具備高中心性。其中,高頻關鍵詞“形象學”與高中心度關鍵詞“政治話語分析”的出現說明新的研究領域正在形成。

此外,CiteSpace軟件可計算關鍵詞突現,即運用CiteSpace突變檢測算法從相關文獻的關鍵詞、標題、摘要中提取突然劇增的術語,以追蹤某一特定階段研究的前沿動態。表2為CiteSpace軟件統計出的2009至2019年國家形象研究專業術語的突現動態變化。根據表2可知,國家形象研究的突現常常伴隨著國內外特大賽事,如“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倫敦奧運會”等,還會隨著影視熱播劇和新聞熱點產生,如好萊塢影片中的中國國家形象和西方媒體中的中國形象等。近年來,“一帶一路”宣傳策略加強了中國形象的研究突現,同時伴隨著媒體中的中國國家形象也出現大量突變。經統計,“一帶一路”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突變值為8.665 2,社交媒體和BBC等國外媒體中的中國形象研究突變值共計6.729 0。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形象研究仍然以傳播學、文學和外交學為主要相關領域。

(二)中國形象研究的維度

通過對關鍵詞進行歸類分析,發現國內學者的中國形象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個維度。

1.媒體傳播中的中國形象

媒體是大眾了解和認識一個國家最為直接的手段,也是獲取關于中國形象認知的最有效途徑。陳雅莉[2]運用新聞框架理論,從美國媒體關于“南海仲裁案”的報道研究媒體話語,從“自我”和“他者”的中美關系角度來探討中國國家身份的構建。她認為,美國在凸顯其“霸權國”的國家形象,同時構建與中國國家形象在觀念意圖現行行為秩序上的對立性。張昆等[3]從東盟媒體《海峽時報》和《雅加達郵報》關于南海爭端的報道方面討論中國形象,論述地緣政治報道中構建中國形象的問題。王雪玉[4]以文化話語分析為理論框架,以菲律賓媒體《馬尼拉時報》關于南海新聞的報道為語料,討論和分析亞洲鄰國主流媒體對沖突國家形象的話語建構,闡述了菲律賓總統前后社會政治語境的變化對媒體話語建構的影響,論證媒體國家形象服務于特定政治目的并產生相應社會影響的公共話語幻象本質。

可以看出,關于新聞媒體的中國形象研究主要圍繞特定事件下特定國家的主流媒體新聞報道展開。研究方法包括新聞傳播學框架理論、文化話語批評以及基于國家形象的批評話語研究[5-6]等,這些研究大多沒有系統的研究體系,所選的新聞報道數量有限,對中國形象構建的定性研究不全面。

可喜的是,近年來國內外語界知名學者紛紛從各個不同國家媒體關于“一帶一路”的新聞話語表征進行研究,探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解,對我國針對不同國家的外交宣傳工作提出了指導性建議[7-12]。

2.英美文學作品和影片中的中國形象

文學作品和電影中同樣存在中國形象,有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國文學作品中的中國人和中國社會形象,國內外的影視作品也略有涉及。

就文學作品而言,英美華裔作家或新移民作家的華人文學作品多涉及中國文化,如譚恩美的《喜福會》《灶神之妻》《靈感女孩》、湯亭亭的《女勇士》《中國佬》和《孫行者》、任壁蓮的《愛妾》《夢娜在希望之鄉》以及查建英和嚴歌苓的作品。這些作品主要描述生活在英美國家的華人形象,描繪華人的多元文化身份和離散身份。鑒于旅美華裔作家的個人生活經歷,作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展現真實的中國形象。另外,本土英美作家,如賽珍珠(《大地三部曲》)、毛姆(《在中國屏風上》《面紗》)、利瑪竇(《利瑪竇中國札記》)、約翰·斯坦貝克(《伊甸之東》《罐頭廠街》)、賈斯汀·希爾(《黃河邊上的小鎮》)等作家出于對中國的熱愛或者本人的特殊情感和經歷,在作品中對中國形象進行了詳細描述和審視。不過,這些作品大多是關于舊時代的中國形象,沒有涉及改革開放之后的新中國,更無法契合當今“新”的中國國家形象訴求,相對于當前中國形象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性。

由上述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以及美國好萊塢拍攝的中國元素電影集中展現了作品中描繪的中國形象。這些英美電影故事既充滿了傳奇的東方色彩,又伴生了落后、糟粕、迷信等消極元素。21世紀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形象依然是新瓶裝舊酒,雖然中國形象不再是過去一味的落后貧窮,但文化上依舊顯得落后愚昧??梢?,西方國家對中國形象的誤解和偏見依舊存在。

3.中外譯介傳播與中國形象

關于中外譯介傳播與中國形象研究主要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梳理了不同歷史時期翻譯在中國形象塑造中的作用。比如,謝淼以1980年為界限分析了中國當代文學在德國的傳播與國家形象[12],林文藝探討國內革命歷史題材文學作品的中譯外揭示的時代精神和譯文中展現的中國形象[13]。

第二種關注以林語堂、莫言等著名作家作品外譯為主的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翻譯在不同國家的傳播與受眾情況,強調中國當代作品在國內外塑造的國家形象。方愛武認為莫言作品刻畫的中國形象具有民間精神與民間情懷,寫出了老百姓眼中的中國形象[14];劉云洪等談論葛浩文英譯莫言作品的對外譯介翻譯方法,認為“刪節”“改譯”和“整體編排”是葛浩文巧妙的翻譯策略[15];謝稚從莫言喜獲諾貝爾文學獎討論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16]。

第三種研究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的傳播與翻譯。如施旭提倡以文化話語研究范式來進行中國話語研究[17];楊明星主要探討了中國外交話語翻譯方法及其現實意義[18];胡開寶等梳理了大國外交話語在國外傳播研究中的內涵方法與意義[19]。

(三)問題與思考

總的說來,國內關于中國形象研究呈跨學科、多視角、多途徑趨勢。不足之處主要有研究領域分散、研究方法繁雜、研究對象和語料單一等。

當前中國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傳播學、外交學、話語分析、譯介學和比較文學領域。傳播學聚焦媒體新聞報道,所用語料非常有限,通常為某一個國家或一些國家的一兩個主要媒體涉及中國特定事件的新聞報道,結論較為單一,簡單地將國外媒體中的中國形象定性為正面或者負面形象。關于中國形象的話語分析研究也將語料聚焦于新聞媒體,采用定性分析。譯介學和比較文學也大都基于某些著名的作家作品分析討論中國形象的傳播。研究領域太過寬泛,交叉研究不夠。

目前的研究方法多采用定性研究,圍繞個別新聞事件和典型案例,如南海爭端事件,或者個別文學作品進行研究。語料較有限,對語料的處理較粗糙,結論也顯得籠統主觀,缺乏客觀的、批量的語料分析。

大多數研究對象都集中在國外媒體報道和國外文學作品中的中國形象塑造,主要以歐美、東盟和亞非拉國家的媒體報道和文學作品為語料,均屬于中國形象外塑,而忽略了中國形象的自塑造。

可見,關于中國形象自我塑造的研究仍屬空白,特別是關于國內政治文獻的研究尤為缺乏。其實,政治文獻最能體現一個國家、一個政黨的方針政策和思想觀點,包括政府工作報告、領導人講話、新聞發布會、記者招待會、國家外宣聲明和宣言等。對這些政治文獻的研究將有助于中國形象自塑。在此基礎上,語料庫可以發揮其技術作用,將定量研究方法引入中國形象研究,可以使得研究定性與定量結合、描寫與解釋互補,從文本語言使用的規律和特征入手,更為深刻具體地分析所涉及文本構建的中國形象。再加上話語分析理論、傳播學理論和比較文學下的形象學理論,可以更為深刻地分析語言符號層面的文本特征與意識形態之間的關系,從而討論中國形象的構建。

二、中國形象研究的前景及路徑

“構建中國國際話語權是中國國際形象自塑的決定性因素,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需要實現對外傳播創新,對外傳播創新需要話語創新,話語創新需要話語內容和話語翻譯創新?!盵20]筆者認為,中國形象自塑是目前學界應該重點研究的話題,對不同類型文本的政治文獻進行分析,應該“以研究政治文獻翻譯文本的語料庫分析為基礎,探討這些翻譯文本中的中國政府形象、中國政黨形象、中國軍事形象、中國政治形象和中國國家形象”[21]。應用語料庫對國內政治文獻翻譯文本進行文本特征與效果分析,將這些文獻翻譯與英語平行文本進行比較,從而探討中國當前國家形象建設,具有以下優點。

第一,語料庫批評翻譯學以大量真實的國家政治類文本為基礎,可以彌補以往研究方法以定性為主的局限性,不僅能為中國形象研究總結出具有說服力的文本特征,而且還提供有效數據,做到定量與定性研究的有機結合。

第二,語料庫批評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當前研究領域的分散性。語料庫文本,不僅包括國內政治文獻文本,還包括小說、詩歌、散文、影視作品等文本。將語料庫的定量研究與不同研究領域理論的定性分析相結合,順利實現跨學科融合研究。

第三,語料庫批評翻譯學能有效提供源語與目的語對比研究,擴大中國形象自塑和外塑的研究范圍,更全面地拓寬其研究路徑和手段。

基于語料庫的翻譯對于中國形象的研究包含三個具體研究步驟:1)語料庫的設計與建設;2)翻譯文本語言特征描寫與中國形象分析;3)利用話語分析的理論對中國形象的成因進行解釋。結合國內政治文獻翻譯文本的語料庫建設,筆者對這三個步驟進行具化描述。

首先,國內政治翻譯文本語料庫的建設,需要大規模收集中國政治文獻相關的中文源語及其外譯文本,既要保證語料具有代表性,同時又要根據嚴格的取樣準則進行語料篩選。之后,對收集的雙語語料進行對齊整理和篩選,反復校對,必要時進行編碼標注。

其次,確定研究問題,對翻譯文本語言特征進行描寫,分析中國形象,對雙語語料中包含中國特色的政治、文化、經濟和歷史等漢語詞匯及其對應譯文進行關鍵詞檢索,考察這些詞匯的搭配和語義韻;分析中國國家形象、中國特色的政治文化形象;分析源語和目標語在情態動詞、人稱代詞、關鍵詞和高頻詞等典型詞匯特征上的異同,從而全面研究中國形象的自塑。

最后,對獲得的有效數據進行分析和解釋。鑒于基本數據為國內政治文獻的文本數據,最基本的信息為頻率信息,因而在分析中國形象成因時,應該運用理論框架和視角,比如,批評話語分析、文化話語分析、功能語言學、比較文學等,將具體語言特征描寫與社會文化等因素相結合來探討中國形象的構建與傳播模式。

三、結束語

本文運用CiteSpace軟件對近十年國內的中國形象研究進行可視化分析,發現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傳播學、文學、影視及其中外譯介傳播三個維度。此外,當前國內的中國形象研究存在有研究領域分散、研究方法繁雜、研究對象和語料單一等問題。

為了解決當前國內中國形象研究的困境,本文提出從語料庫批評翻譯學視角,運用多學科理論對中國形象的自塑進行研究。這種不同界面的中國形象研究將避免以往定性研究的多領域分散和主觀性。國內近年來多本核心期刊常常開設中國形象與政治話語外譯傳播研究專題,可見政治話語翻譯與國家形象外塑研究是當下熱點研究的題中之義。語料庫批評翻譯學為中國形象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范式,突破了現有中國形象研究以定性研究為主的局限,為中國形象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文本信息和客觀頻率數據。國內政治文獻外譯的目的語與源語的翻譯比較研究,不僅可以深化政治文獻翻譯研究的內涵,還能增強國人對中國形象自塑與外塑的認識,為實現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和“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形象宣傳提供有效的理論和實踐支撐。

參考文獻:

[1] 韓源.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國家形象戰略框架[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6(1):99-104.

[2] 陳雅莉.“自我”與“他者”的關系剖析:美國媒體在報道“南海仲裁案”中的意見話語和國家身份建構[J].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18(5):18-33.

[3] 張昆,陳雅莉.地緣政治沖突報道對中國形象建構的差異性分析——以《泰晤士報》和《紐約時報》報道“釣魚島”事件為例[J].當代傳播,2014(3):38-41.

[4] 王雪玉.中菲南海爭端中的話語幻象建構——基于《馬尼拉時報》南海新聞的文化話語分析[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7,40(4):10-17.

[5] 徐劍,董曉偉,袁文瑜.德國媒體中的北京形象:基于《明鏡》周刊2000—2015年涉京報道的批判性話語分析[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8,26(2):57-61.

[6] 曹永榮,杜婧琪,王思雨.法國媒體中的北京形象:基于《費加羅報》2000—2015年的框架分析[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8,26(2):61-65.

[7] 董希驍.從新聞標題看羅馬尼亞媒體對“一帶一路”的態度[J].中國外語,2018,15(3):52-58.

[8] 何偉,高然.新西蘭媒體之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表征研究——以《新西蘭先驅報》為例[J].中國外語,2018,15(3):46-51.

[9] 蔣岳春.對比手法的使用與“一帶一路”的表征——以《華盛頓郵報》為例[J].中國外語,2018,15(3):59-65.

[10] 張虹.南非媒體視角的“一帶一路”[J].中國外語,2018,15(3):66-71.

[11] 邵穎.馬來西亞官方媒體對“一帶一路”的認知[J].中國外語,2018,15(3):72-77.

[12] 謝淼.新時期文學在德國的傳播與德國的中國形象建構[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2):33-42.

[13] 林文藝.建國十七年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與傳播——以《中國文學》(英文版)革命歷史題材作品的選取為例[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0):108-113.

[14] 方愛武.跨文化視域下當代“中國形象”的建構[D].杭州:浙江大學,2016.

[15] 劉云虹,許鈞.文學翻譯模式與中國文學對外譯介——關于葛浩文的翻譯[J].外國語,2014,37(3):6-17.

[16] 謝稚.從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看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J].理論月刊,2012(12):53-56.

[17] 施旭.當代中國話語的中國理論[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5):51-58.

[18] 楊明星.中國外交新詞對外翻譯的原則與策略[J].中國翻譯,2014,35(3):103-107.

[19] 胡開寶,李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的翻譯與傳播研究:內涵、方法與意義[J].中國翻譯,2018,39(4):5-12.

[20] 胡開寶,李鑫.基于語料庫的翻譯與中國形象研究:內涵與意義[J].外語研究,2017,34(4):70-75.

[21] 謝莉,王銀泉.中國國際形象建構視域下的政治話語翻譯研究[J].外語教學,2018,39(5):7-11.

(編輯:朱渭波)

文學形象論文題目范文第2篇

【摘要】人物形象設計歷來是動畫電影中的靈魂所在,其承擔著鮮活動畫故事、區分化人物性格特點、美化故事畫面等責任,因此加強人物形象的審美設計,能夠提升動畫電影的藝術價值,增強人們的審美體驗。本文主要就人物形象設計審美在動畫電影中的重要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動畫電影;人物形象設計;審美

一、前言

審美是人們掌握客觀世界的一種重要形式,隨著動漫電影的日益發展,人們對動漫電影中的人物形象設計,也隨之提出了更高的審美要求。因此,我國的動漫電影已從最初的單薄人物設計,逐漸轉變為日趨成熟的豐滿形象,其人物形象設計的美化方式也逐漸多樣化起來。本文通過以下幾點對人物形象設計的審美在動漫電影中的作用進行探討。

二、人物形象的設計特點探析

在設計動畫電影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時,主要是按照從劇本中描述的角色性格和外貌等特點來搜集設計素材,之后將搜集的素材進行概括和創造的過程進行設計。在這期間,需要對諸多的形象素材進行集中、分解、對比和統一,從而使人物形象設計從朦朧意識逐漸轉向明朗化、從意念逐漸變為實際形象。人物形象在動漫電影中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視覺符號,其還具有豐富的內涵,包括氣質因素和人格魅力等。因此,在進行人物形象設計時,不單要注重形象輪廓與外形設計,還要對人物形象的性格和身份進行考慮,具體如以下幾點。

1、審美定位

動漫電影與真人影視作品的視覺效果不同,但兩者所展現的審美特點卻是較為一致的。在動漫電影作品中,一樣存在著與真人影視作品中所有的優美感。在優美感方面,迪士尼動漫電影中的一部“冰雪奇緣”,則做出了最好詮釋。該部動漫電影,在背景以及造型設計上均力求表現出一種均衡、和諧的美感。在這部影片中,主要以北歐時期的兩位姐妹公主為主人公,其中艾爾莎(姐姐)擁有可以召喚冰雪的魔法,而安娜(妹妹)則是一個善良并且勇敢的單純女孩,對愛情充滿向往。兩位主人公正值妙齡,因此在人物形象設計上主要以體現主人公的優美形象為主。即使在寒冷的冬日,兩位主人公也身穿長裙,艾爾莎更是與冰雪擁有著與生俱來的親切感,其在出逃城堡,并將山嶺變為冰雪世界成為冰雪女王后,尤其只穿了一條閃閃發光的紗裙。影片中兩位主人公的服飾均體現著線條的流暢性,在艾爾莎返回城堡加冕后,其肢體語言更是設計得高貴得體、簡潔大方,而安娜的肢體語言則愈發表現得可愛、活潑,充分體現出安娜的天真、善良、開朗的性格。其中對于反派的王子人物形象,也并沒有進行丑化處理,同樣將其設計為與故事情節、場景環境更為融合、協調、一致的形象,從而使得該部影片正面人物形象盡善盡美,而反派人物形象也不是那么極致丑陋,充分體現該部影片寓教于樂的和諧特點,這也是這部影片獲得較高反響的重要因素。

2、文化定位

人物形象在動漫電影中,還承擔著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責任,其能夠綜合反映藝術、文學、禮俗、經濟、政治等歷史文化,使觀眾能夠從人物形象中對歷史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這也是其藝術價值所在。例如,由我國家喻戶曉的傳統故事“花木蘭”改編而成的同名動漫電影“花木蘭”,該影片核心由美國現代式精神構成,講述了主人公花木蘭敢于沖出傳統思想束縛,勇敢挑戰自身,追求個性解放,抗擊外界壓力,從而實現人身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經典故事。該影片將實際的內在立意與我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從而獲得了各年齡、文化階層的群眾所喜愛,在國際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從整體風格定位方面而言,該影片與迪士尼類型的動漫電影風格不同,其大體上運用了中國繪畫的技法,將工筆水墨、虛與實相互結合,充分體現了意境悠遠的東方韻味。在人物形象設計方面,造型設計運用了迪士尼動漫電影常用的設計原則,對于正面角色的設計主要以平直頭頂、圓形和長方形臉為主;對于反面角色則主要以尖窄頭頂、三角形臉為主。在“花木蘭”這部影片中,將花木蘭的形象設計五官小巧精致、眼眉細長、比例勻稱的體型:

(1)在從軍前,花木蘭形象主要以女兒身為主,在造型裝扮、服飾款式方面,也主要以緊身長裙、小短袖襦、裙腰高系等隋朝婦女裝扮風格為主。服裝顏色選用了清淡、素雅的色系,主要體現木蘭這一角色灑脫、爽朗、不服輸、不同于其他柔弱女子的形象,突出木蘭極具個性的特點。(2)從軍后,則主要體現木蘭的男子形象,在造型裝扮、服裝款式方面,主要以墨綠色等較符合軍人特質的暗色為主色調,配以干練的高發髻,將額頭露出,再身著剛硬的鎧甲軍裝,不僅充分體現了從軍前與從軍后的人物形象差異,也體現了木蘭這一經典人物智慧、力量、生機勃勃與個性的形象。

3、視覺定位

在“阿凡達”這部3D電影全期熱映的情況下,提起了人們對動漫電影的關注與熱議,包括人物形象設計的審美、視覺定位等。在這部由著名導演卡梅隆執導的動漫電影中,對于人物形象的設計尤為令人驚嘆,片中將納威人設計為身高3米多、長尾巴、黃眼睛、藍皮膚的形象,通過電腦技術制作完成,不僅將納威人的敏捷身手體現出來,更將人物形象的任何一個細微表情都撲捉到位,甚至連眼球的運轉都形象、逼真無比。在這部影片中,最大賣點即為人物形象的造型,四肢頎長、眼睛黃色清澈、腰肢纖細以及貓科動物般的輕盈美感等,異于正常人類的形象設計,以及與人類感情的故事線索,從而令觀眾對人物形象先入為主,通過對人物形象的贊嘆和好奇,再深入到故事情境中,進而獲得人們對該部影片的一致認可。由此可見,在創造動漫電影時,應不斷提升人物形象設計的美感、特點等,從而才可深深吸引觀眾的眼球,使觀眾獲得深刻的審美體驗,進而獲得觀眾的認可。

三、結語

總而言之,電影動漫要想獲得成功,則必須進行全面的精心設計和制作,而人物形象設計則為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因此,在創作動漫電影時,應不斷增強人物形象設計的審美定位、文化定位以及視覺定位,使動漫電影人物形象更符合觀眾審美要求,從而能夠獲得更多觀眾的認可和欣賞,并使動漫電影制作水平不斷提升,進而使其收獲更大反響。

本文指導教師:金文玥

【參考文獻】

[1] 龐  博. 動畫電影《勇敢傳說》中色彩審美特特征[J]. 電影評介, 2015(11):45-47.

[2] 程  婭. 論動畫電影中審美文化與人文內涵的體現[J]. 芒種, 2015(481):157-158.

[3] 王洪香. 淺析色彩在動畫電影中的審美價值[J]. 電影文學, 2014(07):48-49.

[4] 楊  瀟. 動畫電影審美趣味與審美體驗分析[J]. 鴨綠江(下半月版), 2015(07):2482-2483.

文學形象論文題目范文第3篇

2、中國民族動漫的發展路徑探索

3、人生就是“暫坐”,神仙也一樣

4、域外中國道教神話、道教傳記、道教小說研究及其啟示

5、八仙傳說故事的文化底蘊探析

6、天視自我民視 天聽自我民聽

7、從《青丘狐傳說》看狐貍如何成精

8、淺論《哪吒之天降魔童》的互文性

9、主旋律電影人物審美比較論

10、中國古代神話人物薈萃

11、《哪吒之魔童降世》色彩表現的符號與情感

12、中國古代猿猴題材繪畫述論

13、《聊齋志異》中男性離魂現象的文化觀照

14、《三國演義》與古代將相文化

15、營建“金學”巴比塔——域外《金瓶梅》研究的學術理路與發展走向

16、中國戲曲臉譜對民族動畫造型設計的影響

17、鬼妖文化與中國魔幻電影

18、農民畫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歷程、藝術特色與社會作用

19、看目光流盼多嫵媚入紅塵俗世盡風流

20、動畫片中的中國元素分析及對少兒認知的影響

21、《雙鳳奇緣》的戰爭描寫藝術

22、科學傳播中的數字媒體藝術

23、《名作欣賞》(上旬)2020年總目錄

24、論紅色經典小說對中國傳統敘事模式的借鑒

25、新世紀聊齋題材電影改編新生征候考辨

26、陜西西府皮影造型與動畫設計實踐及應用

27、中日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

28、澳大利亞中國通俗文學研究述評

29、《封神演義》的人本主義思想傾向

30、重述滿天星斗式的中國古神話

31、《封神演義》亞洲傳播研究

32、電影傳播效果與常識、真實性之間的關聯研究

33、日本動畫角色造型的中國元素運用分析

34、論《聊齋志異》中狐典型的文學審美化

35、男權社會中的女性心理

36、一個“歷史女人”的四種出身

37、中國“狐貍”形象變化背后的性別歧視

38、《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傳統文化與流行文化的融合

39、2019劇集市場年中調查

40、以文學發展的視角論狐貍文化符號的認知變遷

41、《西游記》悟語三百則

42、明清小說中的狐女原型探究

43、中國動畫電影改編方向

44、所有的故事像波浪涌來

45、《哪吒之魔童降世》:經典重構的啟示

46、真實的武王如何伐紂?

47、烏爾善:商業電影能出“公共神話”

48、高中語文比較閱讀教學模式初探

49、明代神魔小說女性空間敘事解讀

文學形象論文題目范文第4篇

2、淺析寶黛形象的禪宗意味

3、在寫作教學中提高高中生的想象力

4、搭一座橋 開一扇窗

5、從女性意識的角度比較林黛玉與簡?愛

6、教師才思深千尺,不及學生展風采

7、《紅樓夢》主人公愛情形象的現實詮釋

8、《紅樓夢》詩詞與人物形象的塑造淺談

9、論林黛玉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10、讀《紅樓夢》品林黛玉之美

11、從《紅樓夢》與《四朝代》女主人公命運看生命觀

12、《紅樓夢》林黛玉別議

13、淺析《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詩歌

14、從心理角度談《紅樓夢》中十二釵的典型人物

15、論《紅樓夢》中林黛玉語言的修辭特色

16、淺談林黛玉形象的美學特征與功能性

17、林黛玉與達吉雅娜女性形象對比研究

18、林黛玉和成春香的愛情觀比較分析

19、《林黛玉進賈府》的人物語言欣賞

20、《紅樓夢》中林黛玉與薛寶釵人物形象的對比

21、大觀園里走出的甄嬛們

22、《林黛玉進賈府》中王熙鳳和賈寶玉人物出場及性格比較

23、《紅樓夢》中“冷笑”隱喻的英譯與語境因素探析

24、思維導圖在高中小說教學中的運用

25、建立分類活動群 聚焦人物描寫

26、《林黛玉進賈府》人物形象淺析

27、在比較中分析《紅樓夢》的人物

28、茵加登文本研究視域下的《葬花吟》分析

29、《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的形象分析

30、如何利用對話教學理論引領高中語文教學

31、打破傳統教學常規,提升語文學習效率

32、《林黛玉進賈府》人物形象分析

33、孤傲與脆弱的矛盾化合

34、《紅樓夢》中林黛玉和薛寶釵心理探微

35、抓住細節描寫,品讀人物形象

36、《紅樓夢》的語言特色賞析

37、“寶黛戀”與男女平等的價值追求

38、走進《紅樓夢》人物的內心世界

39、任務驅動下的名著閱讀教學策略

40、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41、阿瑪蘭妲和林黛玉人物形象比較分析

42、《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內容應該如何確定

43、淺論《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詩

44、淺談政治課堂教學的激趣藝術

45、淺談簡·愛與林黛玉矛盾的女性解放意識

46、激發興趣,讓語文名著課堂精彩紛呈

47、《林黛玉進賈府》的敘事藝術

48、在內與外、虛與實、表與里之間

49、基于學習任務群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文學形象論文題目范文第5篇

文學形象論文題目范文第6篇

2、高校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學方法的改進

3、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美容美體技術教學分析

4、基于《人物形象設計》課程教學在高職院校非藝術專業審美素養的培養

5、服裝色彩搭配在人物形象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6、談《簡·愛》的人物形象設計

7、試分析人物形象設計與服飾關系

8、依托工作室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初探

9、人物形象設計在廣告產業中的創意性作用研究

10、中國傳統裝飾紋樣在人物形象設計中的運用研究

11、淺析色彩元素在創意人物造型設計中的運用

12、淺析商業美發素描課程的教學方法

13、影視人物形象設計所滲透的家庭文化探析

14、播下讀書吧種子,收獲讀書好習慣

15、人物形象設計國際化與民族化研究

16、動畫人物形象設計的藝術性探究

17、中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18、韓國影視劇的女性形象設計解讀

19、綜藝節目狂歡化人物角色設計

20、新媒體環境下對于人物形象設計工作者的影響

21、高職語文口語訓練三階段的構思

22、淺析人物形象設計中傳統文化的應用

23、基于高職學生特點的教學運行管理創新與實踐

24、探析人物形象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

25、文化創意背景下的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創新創意人才培養

26、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繪畫基礎課程改革創新與實踐

27、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實用型”人才培養

28、行業影響下的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29、研究戲劇影視劇人物形象設計

30、協作、互助、共贏——高等職業教育股份制辦學模式探索

31、探究式教學法在美容化妝品學教學中的應用

32、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學中融入民族元素的思考

33、形象設計對影視人物形象塑造的意義

34、傳統文化在人物形象設計上的運用解析

35、不同課程在實訓中的教學方法開發與實踐研究

36、淺談視錯覺在人物整體形象設計中的應用

37、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研究

38、論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學生美學素養的培養

39、現代中國人物視覺造型設計藝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40、關于人物動漫化的形象設計探討

41、信息技術在人物形象設計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42、網絡虛擬人物形象設計與中華元素的結合

43、服裝表演專業《人物形象設計》課程新模式教學的探討

44、《人物形象設計》課程教學內容研究

45、探析人物形象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

46、人物形象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

47、試論在人物形象設計中設計者對色彩的把握

48、淺析電影中的人物形象設計藝術

49、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化妝課程教學

上一篇:鯰魚效應論文題目范文下一篇:農村青年彩禮問題論文題目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