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我國風險投資的現狀范文

2023-09-21

我國風險投資的現狀范文第1篇

1.1 對外直接投資發展迅速

根據商務部的統計數據, 2006年,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211.6億美元 , 其中非金融類176.3億美元, 2007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87.2億美元, 同比增長6.2%。截至到2006年年底, 累計的對外直接投資達到906億美元 (見圖1) 。

資料來源: 根據商務部《2006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數字計算并繪制

1.2 投資區域分布集中于亞太和拉美

根據商務部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近兩年的情況,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涉及的國家和地區非常廣泛, 2006 年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分布在全球172個國家和地區。境外企業分布雖然廣泛, 但是呈現明顯的集中傾向, 亞洲和拉美地區國家是我國對外投資的主要流向目的地 (見表1) 。近兩年, 90%的對外直接投資分布在拉丁美洲和亞洲, 在亞洲、拉丁美洲地區的投資存量占到了總對外投資存量的九成;中國香港、美國、俄羅斯、日本、阿聯酋、越南、澳大利亞、德國的聚集程度最高, 集中了中國近一半境外企業。

資料來源: 根據商務部《2006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數字計算并繪制

1.3 投資方式和領域不斷擴展

近幾年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方式已從初期的以制造業為主的直接投資建廠向資源開發投資、并購以及戰略聯盟等國際通行的形式發展, 其中跨國并購成為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方式。

目前海外投資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 涉及到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業、批發零售業、采礦業、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業、商務服務業等行業在內的全方位的經營活動, 其中商務服務業、采礦業、金融業和批發零售業占七成。

2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問題分析

2.1 對外直接投資的流入與流出不平衡, 導致貿易摩擦增加

2007 年我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 (非金融類) 為783.39 億美元,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 (非金融類) 187.2 億美元, 流出與流入比值為1∶4.18。這樣大幅度的流出與流入比在世界范圍內都是絕無僅有的, 由此帶來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和貿易摩擦, 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不可否認, 對外直接投資的流入對我國經濟有積極影響, 但是, 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的凈流入, 與連續多年的進出口貿易順差, 使我國對外貿易形成“雙順差”的格局, 對外造成貿易摩擦增加。

2.2 對外直接投資產業結構不合理

目前, 我國的許多產品的制造業都處在成熟期, 有的甚至呈現衰退跡象, 比如紡織品和制鞋, 勞動力資源已經缺乏明顯優勢, 此時將它們轉移到東南亞等較不發達地區生產制造, 就可能是合理的選擇。但從實際運作來看, 我國制造業對外投資比重卻相對偏低, 因此應逐步擴大制造業的對外直接投資的比重, 同時更多地選擇以合資、合作的方式對外投資, 以期獲得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等方面的資源優勢。

2.3 對外直接投資區位分布單一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流向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 就是相當一部分投資流向了傳統避稅地區, 比如2006年我國企業在開曼群島、中國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等傳統避稅地投資占當年流量的81.15 %。以國家和地區來看, 中國香港、美國、俄羅斯、日本、阿聯酋、越南、澳大利亞、德國的聚集程度最高, 集中了中國近一半境外企業。本來不多的境外直接投資如此集中在少數地區, 對于我國境外直接投資的整體無疑增加了投資風險。

理想的對外投資區域分布應根據投資目的呈現多元化趨勢。以轉移核心競爭力和開拓市場為目的的對外投資, 應流向缺乏該種競爭力和市場空間較大的地區, 比如中亞、東南亞等地區。

3 促進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建議

3.1 正確選擇投資的地區

具體來說, 對外直接投資的重點應首先考慮東盟國家, 這是因為首先東盟十國與中國存在一定產業梯度, 應成為中國轉移“邊際產業”的重要場所, 其次東盟十國的勞動力價格低廉, 適合發展勞動密集型投資, 最后它們的投資環境好, 實施了許多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另外, 獨聯體及波羅的海國家也是我國對外投資又一重要地區, 這些國家產業結構畸形, 輕工業發展水平十分落后, 但消費市場容量巨大, 且其基礎設施條件良好、人才資源豐富, 因此我國的輕工業產品在這里擁有絕對的競爭力。再者, 非洲也是較好的投資選擇地區, 我國與非洲諸國的關系一直很好, 非洲大部分國家產業結構的層次較低, 產業發展水平比較落后, 我國的很多產業在許多非洲國家具有潛在的比較優勢。

3.2 正確選擇投資的方法

采取正確的投資方式是一個國家的跨國投資活動積極穩妥地向前發展的重要條件。

具體來說, 對于我國機械、紡織、輕工和家電等行業的企業在發展中國家投資, 應采用獨資新建或合資新建方式, 這是因為這些產業在國內已經處于市場飽和, 處在成熟階段, 企業所具有的技術、知識和管理優勢相對比較容易轉移。對于以高技術和創新為特征的行業, 在發達國家投資, 應該采用合資并購方式, 這是因為發達國家資金、人才等配套實施方面比較齊全, 具有技術上的優勢, 而且考慮到這些行業技術更新快、投資金額大、合資可以降低投資風險, 并購可以節省進入時間, 能比較迅速地獲得新技術, 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對擁有較多國際經驗和實力的大企業, 因為其對國際市場比較了解, 熟悉東道國投資環境, 為了防止這些優勢的擴散, 需要較強的控制程度, 宜采用獨資新建;而對缺乏國際經驗的小企業, 對國外經營環境比較陌生, 宜采用合資并購, 以充分利用合作者在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勢。

3.3 政府積極發揮推動對外直接投資發展的作用

(1) 調整針對不同省市特點的投資管理政策, 鼓勵具備條件的省份加快對外直接投資。

當前, 我國各省市所處的投資發展階段不平衡, 廣東、浙江、上海、福建省在對外投資方面位居首位。東部省市的優勢地位顯著, 發展潛力較大, 而中西部大部分地區仍處在大力引資和對外投資的起步階段。因此政府在制定宏觀調控政策時, 應考慮經濟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實際情況, 靈活掌握、適當傾斜, 以有效地發揮東、西部地區的不同優勢, 促進經濟大發展。鼓勵和支持東部和其它具備對外投資優勢的省市在促進其經濟發展的基礎上, 廣泛開展海外投資, 充分發揮其在 “走出去”戰略中的帶動和示范作用。推動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引進來”的進展, 扶持地方優勢產業、骨干企業和優質產品的成長, 提升這些省市的經濟實力, 這也是海外投資的必要準備。

(2) 通過產業政策, 鼓勵優勢產業“走出去”, 推動國內產業結構升級。

在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選擇上, 要兼顧培育和發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比較優勢產業, 用好國內和國際兩種資源, 同時在發展對外直接投資中調整和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增強我國產業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繼續加強勞動密集型成熟產業的對外直接投資, 加快邊際產業向國外轉移。這樣做既可以轉移國內部分產品的過剩供給、提高這些成熟產業的利潤率, 同時加速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 在能源安全框架下發展資源開發類產業。作為新興工業化國家的代表, 近年來, 我國已成為國際市場上石油、天然氣、銅礦等工業生產資源的主要需求者, 而在未來 10年, 甚至更長時期內, 這一趨勢都不會改變。因此, 國家指導和支持資源開發類企業在海外建立資源供應基地, 將成為重要的戰略舉措。積極培育高新技術領域對外直接投資, 高新技術產業是未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帶動力量。國家應加強對國內高科技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 鼓勵通過對外直接投資, 促進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 提高我國在這些行業的競爭能力。

(3) 著力改善中小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環境。

中小企業在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中占有很大的份額。但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不具備規模經濟等特點, 海外投資風險較大。政府應從改善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環境入手, 彌補現存劣勢, 推動中小企業的海外投資步伐。國家可以給予中小企業適當的稅收優惠、建立海外投資風險基金以及加大對其海外投資的金融支持力度, 通過政府的支持, 在一定程度上人為地創造比較優勢。同時, 國家應進一步減少海外投資限制、簡化審批程序, 提高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積極性。此外, 應構建以政府服務為基礎、中介機構和企業充分參與的信息網絡, 為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抓住對外投資的商機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孫娟, 張堅.當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與存在問題淺析[J].鹽城工學院學報, 2008, (1) .

[2]賓建成.我國對外投資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 2007, (5) .

[3]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 (2006) [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006.

我國風險投資的現狀范文第2篇

1 國內物流企業風險管理現狀

我國物流企業面臨的風險管理問題主要有:風險管理意識不強;沒有一套可供企業執行的風險控制體系;風險管理執行主體不明確;組織保障體系不完善;人員的風險管理素質不夠高;物流保險創新不足[1];物流行業本身可借鑒的經驗太少;物流政策法律不健全;風險識別及風險評估存在一定的困難[2]。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在研究這些風險的管理辦法,但主要集中在風險因子的識別和控制兩方面,在風險因子評估和監測方面研究較少。

2 國內物流企業風險管理研究概況

到目前為止,國內關于物流企業風險管理的成果如下表1所示。

有學者認為,虛擬物流風險分為宏觀與微觀風險。宏觀風險主要包括:市場風險;政治法律風險;社會風險;金融風險。微觀風險主要包括:技術風險;管理風險;道德風險[14]。任珊亭等人提出危險源辨識的基本方法:崗位任務分析、現場觀察、詢問、交談、頭腦風暴、問卷調查、分析公司歷史上的事故事件。

對于虛擬物流風險管理措施,姜榮及郝左羅提出了應選擇合適的虛擬物流合作伙伴,采用合適的虛擬物流經營模式,制定合理的利益風險分配機制。黃宜平、馬亞紅、桂強等提出應該建立適當的風險評價體系,同時應該實時監控這個體系。也有學者提出,虛擬物流風險可以分為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兩大類。

黃雅卓提出保險公司的創新對物流風險的控制有著不可替代的風險轉移作用:保險人要有創新意識;保險公司應努力提升競爭力;物流企業須增強投保意識;建立風險管理理念。

3 物流企業風險管理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目前國內學者專家對于物流企業風險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于貨物本身涉及的風險來說,這影響了物流作為一個系統運作的邏輯性。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未來對于物流企業風險管理的研究需進一步明確下列問題:

(1)物流風險管理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對風險進行控制。目前大多數學者對于風險控制的手段主要停留在企業的實際經驗做法,很少從理論的高度去探索。

(2)虛擬物流風險也是物流風險應該關注的重要議題,但目前研究的文獻太少。

(3)加大對供應鏈管理風險研究。目前對于物流企業風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業內部進行,而與物流企業同在一條供應鏈的其它企業因子也會對物流企業風險產生重大影響,反過來這種影響又會反作用于其它企業。

(4)更加關注物流企業人、財方面的風險管理研究。物流風險不單是貨物本身面臨的風險,還包括物流系統內部人、財的風險。

我國風險投資的現狀范文第3篇

一、金融投資概述

金融投資屬于商品經濟概念之一, 是在經濟發展歷程中, 根據投資概念的不斷深入和發展, 以實物投資為基礎而形成的, 且逐漸成為比實物投資更吸引大眾眼光的投資行為。金融工具或金融資產是貯存或富含潛在價值與購買力的有效憑證。通常從融資方式來看, 可將金融投資區分為如下兩種類型。

一是直接融資, 即資金的供給者和資金的需求者直接進行交流, 根據具體需要簽訂和制定相關協議, 以此為依據, 完成直接融資。從特性上來看, 直接融資以從社會上吸取和籌措資金的方式為主, 在其運轉的過程中, 大多以股票、債券為主要載體。

二是間接融資, 間接融資不需要資金的需求者和供給者直接進行交流見面, 是指在融資過程中, 經由一定的渠道方式, 如銀行、金融機構等來實現間接資金的融通。在如今的信用制度體制下, 最有代表性的間接融資方法即銀行存款。在這個流程中, 銀行是資金供求的載體, 資金由銀行集中起來, 進而貸放給資金的需求者。

二、金融投資的現狀

隨著我國商品經濟的逐漸強大及社會經濟體制的變革, 我國原有的實物投資構成也在逐漸地變化發展, 進而推動了金融投資的完善和良好發展。大眾的投資理念也隨著社會主義體制的深入改革逐漸轉變為金融投資, 這是一條不斷完善和成熟的道路。但是, 由于我國是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主導的特殊的計劃經濟, 對金融投資行業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力, 這也使其在發展的歷程中挑戰與機會并存。

(一) 從資本市場發展情況分析

首先, 金融市場中直接融資的能力比較弱, 企業公司融資過度地依靠銀行等金融機構。從整體上來看, 資金主要來自于銀行貸款, 巨額的貸款數目使得M2/GDP比例變大, 這就意味著整個社會的貨幣供應量多數來源于銀行。而銀行為了轉嫁風險就增加貸款, 導致銀行貸款環境出現些許不良風氣, 從局部上來看, 則是企業要承擔巨大的財務風險, 其財務杠桿率高達70%~80%。其次, 市場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

(二) 從融資工具等方面分析

金融投資在發行、交易等部分環節的問題也不斷出現。我國的金融市場發展不完善, 其運行機制表面上平安無事, 暗地里卻存在著嚴重的誤差和扭曲, 這對我國金融行業發展的影響極其明顯。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 其中主要原因可分為以下兩點。第一, 受商品經濟發展水平等經濟因素的制約。第二, 我國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投資環境的基礎發展相對落后, 在發展的過程中, 相關要素組合體系不完整。因此, 我國要建立完善的金融環境還存在著相當大的挑戰, 需要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對金融市場加強監督管理, 建立、完善金融投資市場, 把金融投資的發展作為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金融投資建設發展的路徑探析

(一) 擴展融資途徑, 完善引資程序

我國目前的金融投資引資途徑太過單調, 要提升對引資措施的分析與研究, 要采取多種方式并存的有效引資舉措。我國的地域廣闊, 產業結構存在極大的差異性, 各地域區間的經濟發展水平良莠不齊, 導致我國經濟總體發展不均衡。所以, 要先認清我國的國情, 再從中選擇可行有效的引資手段, 具體從如下幾方面入手。首先, 在引進外國投資時, 在重視大型跨國公司的同時重視中小企業投資的引進。因為在發達國家地區, 部分中小型企業相對來說規模較小, 但自身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卻是很高的, 而且其靈活多樣、具有自身特色的經營方式對我國企業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借鑒和推動作用。并且, 在大多數情況下, 發達國家的中小型企業樂意與我國企業合作。因此, 這對我國而言, 這是一個極大的優勢, 為引資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和環境。借鑒多種經營理念, 多種方式并存的引資措施, 提升和學習先進的管理和技術經驗, 有益于我國企業的調整和進步。其次, 要注重投資、引資的原則。政府要加強宏觀調控, 采用金融投資漸進式的發展模式, 增強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性, 對資本市場金融業務進行不斷革新, 激勵更多的大中小企業共同對我國的金融投資進行改革。再者, 要提升管理水平, 特別是對對外證券投資風險的把握, 必須要保其科學性和合理性, 借鑒國內外企業的各種成功事例, 增強對各類投資結構的分析, 積極有效地認識和應對金融危機并從危機中吸取教訓和經驗。同時, 還要注意在進行投資之前, 相關參與人員務必要加大調查和研究的力度, 對投資中可能蘊含的風險進行多方面的分析, 加強風險意識, 進而有效地減少和防范風險的發生。

(二) 強化產業結構分析, 制定配套的產業政策

近年來, 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變體現在逐漸地引進國外投資, 這推進了我國資金的快速運轉, 其最顯著的就是資金高速流入我國的高科技行業和服務行業。我國金融投資要想順應這種新趨勢, 確保我國經濟的和平穩定的發展, 就要對產業結構進行認真分析, 根據具體經濟實況, 擬定相應的產業優化政策。

(三) 保護民族企業, 革新我國經濟結構

民族工業是以民族資本為主而建立的工業和工業體系。在目前的市場經濟體制下, 要增強對我國民族企業的保護力度。因為, 在我國的工業體系構造中, 民族工業作為民族資本發展的基本和主要構造, 至今為止, 已經擁有了一定規模。特別是改革開放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 民族工業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在其快速成長的過程中, 企業的競爭力和規模也飛速提升。目前, 由于早期引進外資的不合理, 我國的部分民族工業逐漸被外資企業壟斷。為此, 政府部門應針對民族工業的保護采取相應有效的舉措, 特別是針對當前的一些新興產業、幼稚產業和擁有高增長性的產業開展保護, 進而順應我國借用外資發展民族工業的思想。以此為前提, 增強和保護我國民族工業, 將對其有效的舉措加入國際投資協議之中, 保證我國民族工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四) 加強風險投資管理, 制定有效的風險機制

首先, 加強風險投資管理是為了真正保證我國金融投資高速正確地發展, 為此就要制定合理的風險機制。在實施過程中, 首先應提升金融投資的差異性, 根據國家當前的經濟、政治形勢等進行全面的分析, 最大程度減小匯率波動的影響并以此為前提采取多種貨幣投資并存的方式。選擇時, 要確保差異性, 從而有效減少風險的發生。其次, 增強市場應對風險的能力。在當前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中, 股票、國債、基金等都有著一定的風險, 因此在證劵交易時, 價格的波動屬于常規現象。對此, 可運用“相關系數法”, 引進專業性人員, 深化對投資的研究, 從各個角度、方面進行全面分析評價。最后, 實行實物型投資理財。通貨膨脹是投資過程中最大的危險。在我國, 這種現象十分嚴重, 所以在投資金融產品的同時, 要注重對產品的研究分析, 全面多方位地考慮風險和利潤的比率, 從而進行合理科學的投資。

四、總結

我國未來的金融市場投資建設在經濟不斷發展及制度逐步完備的大形勢下, 將面臨更多的挑戰, 所以加強對國內外形勢的分析、對目前存在的弱項開展調查研究、設立風險防范機制、完善融資工具和調整融資方式、提升市場的積極作用, 才是推動我國金融投資建設發展的道路。

摘要:金融投資作為商品經濟的重要組成之一, 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著最為直接的影響。本文對金融投資的相關概念進行了論述, 從多角度分析了我國當前金融投資建設的狀況, 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金融投資,現狀,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洋.淺析企業金融投資風險的評估[J].商業時代, 2011 (13) .

[2]王靖捷, 何驍也.金融投資風險評價[J].經營管理者, 2010 (21) .

[3]賈珊.現代企業金融資產投資風險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2 (08) .

我國風險投資的現狀范文第4篇

一、 我國風險投資發展的制約因素

1. 風險投資政策的制約。風險投資是一種市場行為,有效的市場機制是風險投資業發

展的基礎。我國政府雖然明確地提出了支持風險投資業發展的計劃,也采取了有關促進風險投資發展的政策,但大多數促進風險投資的政策都是由地方政策出臺的,缺乏統一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不利于風險投資業在更大范圍和規模上的長期、穩定發展

2. 風險投資人才匱乏的制約。風險投資的成功因素除了需要有新的技術外,更重要的

是需要有目光敏銳、具有遠見卓識的人才。從我國目前的風險投資業的現狀看,人才缺乏是十分突出的問題。其原因主要是我國高等教育專業分工過細,同時缺乏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用人機制所造成的。

3. 風險資金退出途徑的制約。風險投資的失敗率很高,這就要求風險投資成功的項風

險投資在投資時首先要考慮的是資金能否成功退出。由于被風險資金投資的企業,大都為風險投資的退出提供了主板以外的二板市場。而我國的二板交易市場,無論是上市制度,還是規模上都遠遠地不能滿足風險投資的需要。

二、 發展我國風險投資的策略

1. 營造有利于風險投資發展的外部環境。第一,創造適應風險投資發展的社會人文環

境,大力宣傳風險投資的作用,鼓勵創新,為風險投資失敗者提供保障機制。第二,政府要制定優惠的政策,鼓勵風險投資業的發展。如對被風險資金投資的企業實行優惠的稅收政策,對商業銀行投向風險企業的投資實行貼息貸款、擔保貸款等。第三,建立健全促進風險投資的法規,對現行的法律中不利于風險投資業發展的法律條文進行適當修改.

2. 大力培養造就風險投資人才。第一,對現有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從政策

環境方面支持具有風險投資素質的專業人才從事創新、創業活動;第二,對現有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要改變高等教育專業分工過細,中小學教育以應試教育為主的狀況,注重對人才的創新能力方面的培養;第三,輸送一批專業人才去國外學習和實踐,加快我國風險投資人才的培養;第四,從國外引進一批風險投資人才,在帶動國內風險投資業發展的同時培養我國自己的風險投資人才.

3. 建立風險投資退出機制。擴大和建立專門為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上市的二板市場,

我國風險投資的現狀范文第5篇

內容摘要:中國的股票市場是一個建立不久的新興金融市場,因此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金融市場的投機行為,而股票市場的風險投資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投機行為,所以研究股票的投機行為,有利于我們很好的認識我國的股票市場。本文旨在通過論述風險投資的界定和風險投資的功能,分析風險投資的作用,找出一些有用的東西,供各方參考。

關鍵詞:風險投資投機

一、風險投資的界定

風險投資在某種意義上又稱為投機,在西方經濟學中,對投機一詞并無貶斥的意思,而我國長期以來將投機貶斥為“乘時機以謀求個人名利”的不道德行為。從中外學者對投機的定義亦不難看出他們看待投機的分歧:外國學者認為“投機(speculation)是對市場的心理狀態進行預測并期望它會使投資對象的評價基準朝著于己有利的方向偏移的一類活動。”而我國學者則認為投機是一種“牟取暴利的不正當行為”。根據筆者的理解,我國現階段存在的股市投機應作如下界定:一種以對其他投資人的投資心理進行判斷、揣度,獲得滿意的回報(包括當前的利息和股息,以及資本增值和利潤)為目的,并且以承擔較大的風險為條件,積極參予市場買賣的攻擊性的合理經濟行為。它具有如下特征:(1)投機的成敗關鍵是能否準確預測市場價格的變化;(2)投機是一種高風險投資。成則一本萬利,敗則血本無歸;(3)投機是一種攻擊性的合理經濟行為,它的存在增強了市場的流動性,提高了配置資源的功效;(4)投機應以適度為限,過度投機則須加

(1)以限制。

這里還有必要進一步對投機與市場操縱、投機與投資的關系,特別是對投機的“適度”與“過度”進行辨析,以澄清人們的認識。

市場操縱是指相互勾結的不法巨賈、內幕人士和經紀商等人玩弄種種惡劣手段,如虛拋、壟斷、聯手操縱市場價格等造成虛假的漲勢或跌勢,誘使他人售出或買進某一證券,自己從中漁利。市場操縱是股市中一種寄生性舞弊與欺詐行為,其突出特點是破壞了股票交易公平、公正、公開的基本原則,為法律所嚴格禁止。投機是在市場平等競爭的條件下,通過判斷價格趨勢作出買賣決策,反映了市場的真實價格,因而是受法律保護的行為。但是應注意,任何事物都有質的規定和量的界線,若超越了“游戲規則”,投機就有可能向市場操縱轉化。

在股票市場上,投機孕育在投資中,投資需要投機,兩者形影相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雙相伴而行的連體孿生兄弟。投資和投機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的是兩者都投入資金以獲取預期收益,同時承擔本金喪失的風險。不同的是,一般投資者注重股票的經常性收益、遠期收益以及對公司的經營決策權;投機者則是擇機行事,力圖獲得差價收益。

從投機本身來分析,應區分適度投機與過度投機。適度投機是指對搞活市場

起積極作用的一定范圍內的投機。超過一定限度的則為弊大于利的過度投機。美國道瓊斯指數4000點左右時,一天上漲或下跌了80多個點,他們稱之為暴漲或暴跌,其實漲或跌不過2%左右。而這種變化幅度在我國股市上則不足為奇,但我們股市上出現的一天漲或跌30%-50%,三五天漲跌幅便翻一兩番,則顯然

(2)是過度。適度投機不僅無害,在一定程度上還會促進股市的發展。因而不必控制只須引導;對過度投機則須加以限制,防止其泛濫。

二、風險投資的功能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善于引導,有效利用,投機將會推動投資發展,促進股市健康運行。

1、活躍股票市場。在目前的股票市場交易中,投機行為占了較大比重。投機者為了獲得差價。不管股票價格升跌如何,都有可能隨時出售或購買股票。投資者需要現金或更換證券時,隨時可能在市場上找到買主;投資者若想購進股票,不論種類、數量、時間長短,都能在市場上如愿以償。因此,投機行為的存在使股市交易的流動性大為增強。不僅如此,活躍的投機所促進的股市交投的活躍、股票市場的繁榮,對整個社會在微觀機制再造、產業結構調整、資源合理配置、投資體制改革、資本市場完善、國民投資意識增強等諸多方面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2、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平緩股票市價波動。股市中頻繁的投機活動是有利于緩和價格波動幅度的方法之一。投機者遵循的是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的原則。從這一點出發,他們的操作行為常常是反行情而動:行情看漲時,他們拋出;行情看跌時,他們買進。這在客觀上抑制市場行情的大起大落,調節了市場的供求關系。最典型的投機行為就是買空賣空,當某種股票價格大幅度下降時,也正是做買空交易的最佳時機,買空的出現增強了市場上這種股票的購買量,進而抑制了股票價格的繼續下跌;當某種股票價格大幅度上升時,又是做賣空交易的最佳時機,賣空活動增加了市場上的這種股票的供應量,從而抑制了股票價格的進一步上揚??梢?,投機者是平衡供需狀況,緩和價格波動的市場力量之一。但是,頻繁的投機活動不是萬能的。因為,在市場上決定股價變動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市場內部的系統風險之外,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場外部非系統風險的影響。股票投資是對國家經濟的未來和上市公司發展前景的預期投入,而上市公司的發展關鍵取決于國民經濟的總體狀況,所以股價的大幅度變化由國民經濟的景氣程度來決定。西方國家幾次大的股市風潮都是由于宏觀經濟的惡化所引起。股市發生大動蕩時,不排除有一些過度投機行為起到推波助瀾、趁火打劫的作用,但如此大的風浪決不是投機者所能左右的。實際上這種大動蕩也是投機者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說投機活動只能在排除非系統風險后,在一定程度上平緩股票市價波動。

3、調節供求關系,促進市場有序進行。股市供求往往處于不均衡狀態,它通過活躍的投機準確地反映在股價上。投機者以其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和收集了環境變化、股市發展動態以及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等信息,并以其活躍的溝通能力,抓住有利的時機,賣出或購進股票,滿足供需雙方的要求??陀^上保持著投資市場的供求平衡,促使股票市場連續而有序地運行。

4、分散風險。投機者介入市場交易活動,吸收了存在于金融工具的股市風險;他們是市場愿意承擔風險的人,承擔著由于市場的不確定性引起的判斷失誤

所帶來的損失風險。股票投資者為了保存現有價值,他們總是力求避免價格波動的風險。一般是利用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時差,分別進行方向相反的交易,就可以把大部分風險轉移出去。而被他們轉移的這部分風險主要是轉嫁給了投機者。

5、強化經濟政策的有效性。由于投機者致力于觀察市場價格的變化,政府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又往往是最終體現在市場價格上,因此首先對此作出反應的必然是對價格極為敏感的投機者,投機者的活動又必然帶動整個市場的反應,最終使經濟政策得以貫徹落實。如果沒有投機者這樣一種催化劑的作用,政策的落實就有可能要延緩很長一段時間。

6、有利于新股票的發行。一些有前途的新上市公司,資信不高,投資者購買新股票要承擔較大風險。如果市場上都是穩健的投資者,沒有敢冒風險的投機者,那么新股票的發行是非常困難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一些新上市公司的興起,投機者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三、過度投機及其監控

股市正常的投機有一系列的優點,但投機過度不僅無益,而且會加劇股價波動,擾亂市場,威脅投資者利益。究其原因,有人歸結為我國股市發展不成熟,認為發展中的新興股市總是投機盛行,成熟的股市不是投機股市。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股市的成熟與否與投機沒有必然聯系,成熟的股市也可能成為投機股市,日本股市因為投機過度而形成“泡沫經濟”就是一個突出的實例。所以,投機過度的原因不在于我國股市是發展中的新興股市。

從股市發展的情況看,存在過度投機的原因,主要在于政府市場管理行為的短期化、法制建設的滯后化和上市公司行為的非規范化。這種狀況使得我國股市失去了穩定的基礎。因此,對過度投機的監控主要應采取如下對策。

1、建立健全的證券法規體系。以法律形式規范上市公司、證券商及投資者的行為,是股市穩步發展的保障。特別是《證券法》作為證券市場的大法應盡快出臺,以統馭各地方、各部門的有關法律條令,彌補和避免現有法規的矛盾和疏漏,促使股票市場走向規范成熟。以法律形式對合法投機行為與非法投機行為進行嚴格界定,是對股市投機進行管理的有力依據,沒有這個依據就無法避免和控制市場上存在的無序的非理性炒作,就無法有效地根除非法投機行為,股市上的

(3)是非曲直就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

2、發展投資基金。投資基金是成熟股市的主要資金來源。也是股票市場穩定的基礎。國外成熟的股市,其資金的80%來自基金,其余20%來自個人投資。我國股票市場要走上健康發展的國際化軌道,必須大力發展投資基金,培養長期的投資者。發展投資基金。將中小散戶的資金集中起來交由投資專家操作,既有助于“散兵游勇”式的中國股民規避風險,又能增強證券市場的投資氣氛,減少非法的過度投機行為,穩定和增強投資需要。

3、規范上市公司行為。這首先要求上市公司不能參與股市過度投機。上市公司可以通過股市謀利,也應該關心本公司股票的市場走勢,但是絕對不能用投資者的投資進行股票市場過度投機。同時,上市公司有義務及時地真實地公布公

司的經營狀況和其他重要信息,杜絕提供虛假報表等行為,以便于投資者作出合理的投資選擇。還應該重視的是,上市公司要提高對投資者的投資回報,而不能用高價配股方式向投資者“圈錢”。

4,發展機構投資者。股票市場的投資目前是以收入不高、積蓄有限的個人投資者為主。他們往往無法跟蹤市場,準確弄清行情趨勢,因此在對各種股票進行收益性、流動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選擇和組合時,容易隨機行事,從而為少數不法分子操縱市場提供了便利,不利于股票市場的穩步發展。而機構性投資隊伍的介入,使市場行情更趨于穩定和理性。首先,機構投資者資本雄厚,可以同時買進賣出多種股票,分散投資風險;其次,機構性投資者有條件充分了解企業資信,準確預測市場行情,使資金有效地分配在收益率較高的部門和企業;第三,機構性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除了盈利目的外,還會考慮社會效果和社會評價問題,因而比較容易與中央及地方的發展計劃接軌,減少盲目性;第四,便于國家加強對股票市場的管理,調節股票供求,使整個市場上的股票買賣處于一種有序的狀態。

(1)張武昌:《風險投資策略研究》,《武漢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2)許貴人:《中國風險投資問題探討》,《經濟問題探索》2003年第6期;

我國風險投資的現狀范文第6篇

關鍵詞:我國信托投資,發展,現狀,分析

一、引言

在35年的發展歷程當中, 信托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滿足了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的金融服務需求。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日漸成熟, 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 信托業必將承載著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更為重要的責任。我國由于過去實行計劃經濟體制, 幾乎不存在健全的金融機制。我國信托的產生真正始于改革開放以后, 信托業在曲折的發展過程中, 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但信托業也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因此, 探討我國信托投資的發展并對其現狀進行深入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我國信托投資成果

1. 法律法規不斷完善。

早在21世紀第一年, 我國就頒布了信托法, 并且于同年生效。在信托法實施后, 為了構建起完善的信托業法律規范體系, 我國相繼出臺了兩部關于信托的相關法律規范。上述法律法規的實施是在我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頒布的, 這表明了信托業正在不斷地走向成熟化和體系化。信托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出臺, 完善了我國信托投資的法律體系, 促進了我國信托業的規范化發展, 隨著建設法治社會的努力不斷加大, 今后信托的法律法規將會更加的完善。

2. 信托資產不斷增長。

隨著我國GDP的不斷增長, 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 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將資金投放到信托業, 信托資產的規模不斷增長。信托的發展與我國經濟的增長密切相關, 信托的發展為各行各業提供了金融服務支持, 滿足了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金融服務的需要。

三、我國信托投資的問題及原因

1. 我國信托投資內部問題

(1) 管理水平差。我國信托投資的管理水平差主要表現在與國外發達國家的信托公司的管理水平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一是表現在管理制度上的差距, 二是表現在信托人才的差距上。由于我國信托業的發展歷程較短, 信托人才的培養體系還不完善, 雖然在過去的35年中, 我國信托業呈現出勃勃生機, 但同樣無法掩蓋我國信托投資管理水平差的局面。導致信托投資管理水平差的原因:一是源于信托業的高速擴張, 但人才梯隊無法滿足擴張的需求, 導致大量素質參差不齊的人混入到了信托隊伍;二是我國信托投資發展中內部管理流程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地梳理, 導致信托業只會盲目地進行擴張, 但對于如何擴張, 擴張后如何進行流程優化均存在非常不穩定的因素。

(2) 信托投資核心業務缺乏。我國的信托投資業務相較于成熟的金融市場而言, 仍然存在數十年的差距。當前, 我國信托投資的業務主要在“信貸”方面, 而非“信托”。出現這種現象, 同我國當初引進信托這種金融模式的初衷是密切相關的。我國引進信托金融模式的初衷是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以類似信用貸款的模式為基礎, 而非建立在以信任基礎上的信托模式。具體而言, 當我國在引進信托業時, 其目的并非是以“信托”來進行經營, 而是主要采用了“信貸”這一經營模式。另外, 我國的信托公司不僅僅從事信托業務, 而且還從事其他方方面面的金融業務。簡而言之, 信托公司普遍存在專業不精通, 主業不專業的現象。這種現象是我國一定經濟社會條件下的產物,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這種局面必須打破。

(3) 信托公司治理結構問題。由于信托業自身的問題, 信托業在發展之初就存在明顯的治理結構問題。造成我國信托公司治理結構方面問題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我國信托相關法律法規并未對信托公司的治理結構進行明確的規定或者予以明確的指引, 如果單純從《公司法》的角度規范信托公司的治理結構, 顯然并未考慮到信托公司的特殊性;二是我國信托自產生之日起就是來自于信貸的需求, 因此, 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偏離了真正信托業的發展軌道;三是我國在信托業發展方面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 純粹是摸著石頭過河。信托公司治理結構問題導致了以下缺陷:一是我國信托公司未能有效地解決股東權益保護的問題;二是我國信托公司股東結構不合理, 國有股東占據信托公司控制地位;三是我國信托公司股東和公司法人人格缺乏獨立性。

2. 我國信托投資的外部問題

(1) 法律落后。雖然我國已經基本構建了信托業的法律法規框架體系, 但仍然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信托投資的配套性法律法規缺乏;二是信托公司經營范圍并沒有法律予以明確的界定, 導致信托公司經營的范圍設計金融領域的各個層面;三是未建立起我國信托業相關配套的會計規范、稅收制度。

(2) 政策限制。信托業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是毋庸置疑的, 但信托業在我國政策取向上明顯重視不夠。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 信托產品不可以在媒介上發布廣告進行推介, 信托公司可以發行其他金融產品進行融資, 顯然, 這些政策規定不利于我國信托業的發展。

四、促進我國信托投資發展的建議

綜合以上我國信托業的發展現狀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可以知道, 要想促進信托業的發展, 就必須解決上述問題, 而解決上述問題, 則需要以實事求是的精神, 秉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態度, 作出客觀公正的研究判斷。筆者就此總結出了5個有針對性的建議, 以促進我國信托業的發展。

1. 改善信托公司治理結構

信托公司良好的治理結構可以有效地解決股東之間權益賦予和獲得的問題, 而且也能更好地保障委托人的利益。改善信托公司的治理結構, 需要依照下述幾個原則進行:一是確保權益的分配能夠公平公正;二是注重加強對信托公司管理層的約束;三是加強信托公司風險應對水平和風險防范機制設計;四是強化信托公司信息公開原則, 將信托公司置于社會的監督之下。根據上述四個原則, 可以從以下具體方面改善信托公司治理結構。

(1) 均衡股權。為了防止信托公司一股獨大的局面, 有必要改革信托公司股權結構, 均衡股權。

(2) 調整董事會結構。在信托公司的董事會中增設非執行董事, 賦予非執行董事更大的權力。

(3) 增設獨立董事。信托公司有必要增設一名獨立董事, 獨立董事具有相當的權利, 可以防止股東濫用股東權力, 并可以防止管理層管理不規范的現象發生。

(4) 完善信息公開披露制度。信托公司應當將干涉社會公共利益的信息, 通過一定的公開渠道, 向社會公正及時、毫無隱瞞地披露, 但商業秘密除外。

2. 確立信托投資核心盈利模式

一是充分發揮信托公司作為融資平臺的重要作用, 發揮信托公司的自身的獨特優勢, 更好地提供直接和間接融資業務;二是擴展信托業務, 信托公司的業務范圍可以豐富多樣, 但應當以信托為主, 圍繞著“信托”設計出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信托產品。信托產品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 但優質的信托公司能夠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生存下來, 并取得長遠的發展。

3. 完善信托業相關法律法規

一是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和社會經濟特色的法律法規, 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信托法律制度;二是取消對信托業發展的限制性政策, 進一步激發信托市場的活力。

4. 成立信托業行業協會

信托業的核心是“信任”, 即委托人基于對受托人的信任將財產交由信托公司管理。假如信托業的不再讓人相信, 那么, 信托業也就走到了終點。為了提高信托業可信度, 有必要成立信托行業協會, 加強信托業的自律管理, 為信托的發展提供一個更好的保護機制。

5. 加大提供公益信托力度

客觀來看, 我國現在處于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處于發展階段。這樣, 不僅能夠改善信托業的行業形象, 還有利于促進我國信托業的積極健康發展, 還能充分實現資金的優化配置, 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

五、結論

綜上所述, 只有找到我國信托投資存在的問題, 才能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為了提高我國信托業的地位, 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有必要改善其治理結構, 完善法律法規, 提高信托業在政策中的地位, 及時抓住當下經濟發展的機會, 克服內部和外部問題, 更好地促進我國信托業的良性發展, 以期為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良好的信托支持。

參考文獻

[1]周明.我國信托業發展的區域差異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 2010 (11) .

[2]殷世波, 周明.我國信托市場競爭機制研究[J].統計與決策, 2010 (12) .

[3]鄧旭升, 肖繼五.我國集合信托產品預期收益率的影響因素及市場風險評價——基于SVAR-GARCH-M模型與因子分析法的實證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 2012 (02) .

[4]肖愛清.房地產信托的現狀及發展對策——以福建省聯華國際信托為例[J].三明學院學報, 2008 (01) .

上一篇:毋保良貪腐案觀后感范文下一篇:慰問援疆干部的請示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