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8上語文蘇州園林范文

2023-10-15

8上語文蘇州園林范文第1篇

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

南昌市右營街小學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字,會寫8個字。

2、準確、熟練地朗讀拍手歌,讀出節奏感。

3、有保護動物的意愿。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10個生字,重點讀好前后鼻音。

2、注意左右結構漢字的書寫特點。

教學準備: 教師:

1、課件。

2、動物圖片、動物詞卡。

3、兒童節慶?;顒友埧?。 學生: 動物詞卡

教學時間:2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再過幾天就是6月1日,是什么節日?(生:兒童節) (出示課件:慶“六一”)今年的兒童節,動物王國打算舉行一次熱鬧的聯歡會有很多動物邀請自己的朋友去做客。瞧!我的朋友給我送來了邀請卡。大家看看,是誰邀請我呀?(課件出示——孔雀。)師:有誰認識我的朋友啊?(指名讀詞)來和它打個招呼吧!貼孔雀圖片于黑板上。

2、我聽說我們班也有同學收到了邀請卡,剛才老師把動物朋友們送給你的邀請卡放進了信封里,剛才得到信封的同學快打開看看吧!(學生在信封里找卡片。)說說誰邀請你? (學生拿出后回答:XX邀請我。)貼動物圖片于黑板上。課件出示學生所說的動物名和圖片,指名生讀,生齊讀。第一次和部分生字見面,動物名中的生字有拼音。

3、孔雀、雄鷹、老虎„„有這么多動物邀請我們參加兒童節的聯歡會,同學們想去嗎?(生齊答。)如果你能把這些動物朋友的名字都認準、讀對,那么游藝活動的邀請卡肯定也會送到你的手中!

4、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這些動物朋友的名字中有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哪些生字。(課件出示:孔、雀、錦、鷹、鸝、靈,有拼音。)請同學們試著認一認、讀一讀。你覺得哪個字要提醒大家注意讀準的?(指名認讀,注意前鼻音“錦”,后鼻音“鷹”、“靈”。)

5、在剛才我們認讀的六個字中,你打算怎么記住它們?(指名說記字方法。)

6、誰還能給這六個字找找朋友,組詞?(指名組詞。)

7、在課本的《識字7》中,住著這些動物朋友,還有更多的生字朋友,你們有信心和它們都交上朋友嗎?(生答:有!)那我們進就一起去學習吧!板書課題:識字7,生讀題。

二、情境識字。

1、請同學們翻開語文書122頁,自由讀課文兩遍,第一遍把字音讀準,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書上的卡片老師也可以問問同學、老師,第二遍把句子讀通順。

2、誰來試著讀一讀?指名讀文,檢查字音是否讀準。

3、看到大家這么認真讀書,動物們可高興了,瞧,它們都出來迎接我們了。你認識誰,就和它打個招呼吧。(課件出示:動物王國大門,逐個出示動物圖片、動物名字,無拼音。)指名讀。

4、動物們說了,能認識你們很高興,如果咱們每一位同學能叫出這八位朋友的名字,那才叫棒呢!(課件出示:所有動物的名字,無拼音。)你瞧,就是這些朋友,看看你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我和XX同學互相考一考。下面,請同學們拿出卡片,在小組里互相考一考吧!(小組內認讀詞卡。)師出示卡片,指名認讀,生齊讀。貼動物名字卡片于黑板。

5、同學們,動物們喜歡和勤奮學習、認真上課的孩子做朋友。為此,安排了幾個難關要考考你們,你們有信心迎接挑戰嗎?(生齊答。)你瞧,(課件出示:三個關卡,“起點”至“終點”。)我們這就出發吧!第一關:精靈之樹!(課件出示:精靈之樹,部分生字。)一棵神奇的樹前,樹葉小精靈們出來歡迎你們呢!如果你能讀準樹葉精靈考你的字,你就能和它們交上朋友了!自己先認一認,讀一讀。(生練讀。)誰先來試一試?(指名生讀,生齊讀。)

6、同學們真能干!我們可以一起出發去闖第二關了:識字城堡。這里有我們這節課要認識的十個字,快看看你都認識嗎?自由讀一讀。(課件出示:識字城堡,所有生字,無拼音。)指名讀,全班讀,開火車讀。

8、闖過識字城堡,我們走進一條林蔭小道??蓜e小看這條小路,一路上彎道多、草叢密,要找到去聯歡演藝廳的路,不是那么容易的。不過,不用著急,我們的動物朋友就藏在周圍,幫你們引路。今天請你們當一回“小偵探”,找到它們在路上留下記號,就能到達最后的目的地了。(課件出示:林蔭小道,有動物圖片的一角散落在圖片中。)你能找到這些記號嗎?(指名生說,課件適時點出動物完整圖。)指名生說。

9、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通過層層考驗,我們馬上就能到達我們的目的地——聯歡演藝廳。但要進入聯歡演藝廳,還要通過最后一關,動物們很喜歡這首兒歌,如果你們都能讀準確,那演藝廳的大門就會為我們而開了!(課件出示:課文中兒歌),生練讀,指名讀,生齊讀。(課件出示:倒計時

5、

4、

3、

2、1,出示“聯歡演藝廳”。)

三、聯歡演藝廳。

1、動物大聯歡現場,小動物們可熱情了,還邀請我們表演節目呢。同學們,你們想給動物朋友表演什么?(自由表演)

2、大家的主意都不錯。老師也有個主意,因為這是動物王國,作為小學生,我建議大家就把剛才動物們很喜歡的兒歌送給它們吧!(課件出示:兒歌)

3、為了讓我們的節目更精彩,咱們配上動作來讀。大家快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討論一下,要怎么編動作。生自由練習。

4、哪位同學愿意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給大家展示一下?(請學生展示讀。)

四、課外拓展。 課件出示: 作業超市:

(1)背誦《識字7》,把它送給更多的朋友。

(2)改編《識字7》,也可以自己編首保護動物、大自然的兒歌。

動物朋友們說已經喜歡上你們讀兒歌了,如果能把這首兒歌送給其他朋友,你的朋友一定會越來越多的!如果能把兒歌背下來,記在腦子里,那你就隨時帶著好禮物了,快背下來吧!我知道同學們還會背其他兒歌呢!你能試著改編《識字7》,自己編其他保護動物的兒歌嗎?試試吧!

板書設計:

識字7 動物圖片 動物名稱

教學反思:

《新課標》中對低年級生字學習有了新的要求,認寫分開,成為生字教學的一大新特點。在

一、二年級中要求學生多認少寫,擴大識字量,為擴大閱讀量打好基礎。這樣,要求會認的字就比較多了。那么,要求“會認”的字到底怎么教?通過學習,我了解到要認的字,只要求認識,在課文中認識,換個地方也認識。教學要求會認的字,強調的是整體認記,不分析字形結構,不要求達到每個部件、筆畫的精確記憶。

“整體認記”并不是機械認記,而是憑借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認記興趣,激活學生的認記思維,讓學生樂認樂記、想認想記、會認會記。這就要求教師課上把時間、精力用在刀刃上,引導學生用多種辦法識字、記字。

教學《識字7》中要求會認的生字,我采用情境教學法,利用動物王國的慶?;顒觿撛O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在情境中設計多個識字活動,如認讀動物名片、和認識的動物打招呼、闖關識字等。讓學生與生字的游戲中多次見面,“一回生,二回熟,多次見面就成朋友”。當然,從中引導學生交流一些識記生字的好方法:編字謎、熟字相加、換偏旁等等,讓學生在聽別人說方法的時候自己也學著用更好的方法識記生字。 識字教學中,不斷地鞏固生字,檢驗學生認字的效果,是把“識字”真正落到實處的重要一步。在初識生字后,我設計了一個童話似的情境,安排了三個“識字難關”,復現本課的生字,讓學生在活動中再次鞏固要會認的字。

8上語文蘇州園林范文第2篇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我國是古代人類的起源之一,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人

2、促使原始人過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 ) A、學會了建造房屋 B、自然環境的改善 C、原始農業的發展 D、人工取火的實現

3、我們知道圖畫加上色彩就會很漂亮,能制造出色彩鮮艷的彩陶的是(

) A、河姆渡居民

B、山頂洞人

C、大汶口居民

D、半坡居民

4、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國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5、商朝時盤庚把都城遷到了(

)

A、亳

B、鎬京

C、洛邑

D、殷

6、俗話說:“洪水無情”,在我國遠古時代,曾經發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的災難。此時,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時間,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治好洪水,造福人民。你能說出他是誰嗎?(

) A、黃帝

B、舜

C、堯

D、禹

7、西周時為鞏固對周邊的統治,實行了“授民授疆土”的(

) A、禪讓制 B、分封制 C、世襲制 D、宗法制

8、公元前21世紀比公元前16世紀(

)

A、晚500年

B、早5000年

C、晚5000年

D、早500年

9、右圖是我國哪一個原始居民的房屋樣式?(

) A、半坡居民

B、大汶口居民

C、河姆渡居民

D、山頂洞人

10、下列人物是商朝有名的暴君的是(

) A、禹

B、紂

C、秦始皇

D、桀

11、河姆渡遺址的遺物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

)的國家。 A、水稻

B、粟

C、玉米 D、高粱

12、世界上發現的現存的最大青銅器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銅像鼎 D、銅羊鼎

13、著名學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筆,曾經給人們留下了一段優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規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注定要穩穩當當地造福千年。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弛,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已從輸送汨汨清流。”請你判斷, 余秋雨筆下的“它”指的是( )

A、都江堰

B、鄭國渠 C、靈渠

D、大運河

14、成語“退避三舍”與下列哪個人物有關(

)

A、齊桓公

B、晉文公

C、楚莊王

D、越王勾踐

15、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東周

16、下列文化遺址中,哪一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A、黃帝陵

B、半坡遺址

C、都江堰

D、山頂洞人遺址

17、戰國時期的下列四國中,地理位置在最東面的是( ) A 、齊 B、楚 C 、秦 D 、燕

18、下列思想家屬于同一學派的是( )

A、老子、孔子 B、孟子、孔子 C、荀子、墨子 D、韓非子、孫武

19、韓非子思想主張的核心是( ) A、重民

B、重農

C、重法

D、重教

20、下列哪位歷史人物的思想和行為,如果在現代最有希望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韓非子

二、辯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請找出試題中錯誤的知識或觀點,并說明理由)

21、通過推舉產生國家首領的辦法,叫做“禪讓”,啟是禪讓制度產生的最后一個首領。

錯誤:

理由:

錯誤:

理由:

22、西周實行的分封制度主要依據軍功的大小,才能高低。

錯誤:

理由:

23、孔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錯誤:

理由:

錯誤:

理由:

24、鐵器開始廣泛運用于農業生產是在戰國時期。 錯誤:

理由:

三、材料解析題:(22%)

25、閱讀下列三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遺跡十分集中?;覡a堆積很厚,最厚處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險惡環境下,北京人只能過什么樣的生活?(2%)

(2)材料二說明北京人己懂得用火,請說說北京人生活時期火有幾種用途?火的使用對原始人類又有什么意義?(6%)

(3)材料三反映的是燧人氏的傳說,這個傳說說明當時人類在用火方面有了什么進步?(2%)

26、請閱讀下列二則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成果溝池以為固......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 ......是謂小康。 請回答: (1)上述資料所講的兩個時代有什么不同?(4分)

(2)材料一中"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指的哪種更替首領位置的制度?(2分)

(3)從材料二看,在更替首領位置的制度上有了什么變化?由此制度產生的第一個首領是誰?(3分)

(4)兩種制度相比你比較喜歡哪一種?為什么?(3分)

四、綜合題:(20%)

27、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你認為齊桓公能首先稱霸的原因有哪些?(6%)

(2)除了齊桓公,春秋五霸中你還對誰印象較深?說說你選擇他的理由是什么?(4%)

28、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請回答下列問題: (1)秦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的目的是什么?(2%)

(2)商鞅變法措施中,哪些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哪些是便于富國強兵?(6%) A、加強中央集權:

B、富國強兵:

8上語文蘇州園林范文第3篇

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第1課 從內外服聯盟到封邦建國

一、 夏朝的政治制度(約前2070--前1600)

第一個國家政權,依據 :出現公共權力,傳子制度

二、 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內服外服

A.內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統治地區 B.外服是附屬國管轄地區 C.商王實權,控制有限

2、神權色彩:通過壟斷神權強化王權

3、商王對附屬國的控制力是優先的,各附屬國基本保持原有的社會結構,各國有很大自主權.

三、 西周政治制度——封邦建國(前1046--前771)

1、分封制:保證王室強大,將宗族姻親和功臣分派各地,廣建諸侯國 1)內容:周王:最高統治/王都鎬京/都城王畿/直接駐地

同姓:分封主體/富庶之地/戰略要地/土地人口

異姓:功臣姻親的待遇與親族類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們對付商人。 2)影響: A周人勢力范圍不斷擴大

B周王確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統治效果得到加強 C形成 “周王—諸侯—卿大夫—士”等級序列

2、宗法制

目的——鞏固統治秩序,解決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矛盾

特點——血緣紐帶和政治關系結合起來

核心——嫡長子繼承制 體系——大宗、小宗相對

影響—A不僅是家庭等級關系,也是政治隸屬關系 B確立分配繼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祿特權 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國”“家”結合起來

3、禮樂制:政治生活準則,實質是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4、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

分封制為表,是宗法制的實質;宗法制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現形式,;兩者互為表里,相互聯系。

第2課 中央集權制的確立

一、 秦朝的統一 (前221年)

1、條件:A春秋開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壞,大宗頻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兼并戰爭使小國逐漸被大國吞并。 B戰國時,新興地主奪權,諸候競爭,各國變法。

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確立

1、特征:權力高度集中 表現: A皇權至上 B皇位世襲

2、中央: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別輔佐皇帝處理政;監察百官;

管理軍務,它們之間互相配合,互相牽制。

3、地方:郡縣制?;实廴蚊たh官員??たh鄉里

4、選拔和考核官吏制度

5、秦律:細密、嚴苛,輕罪重刑。

三、影響:形成中央集權政治體制,徹底打破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奠定大一統王朝的基礎,

對2000多年中國政治產生重要影響。

第3課 第4課

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

一、 西漢

1、 王國問題出現:西漢初年,郡國并行(漢高祖)

2、 解決:A 漢景帝:削藩、平叛、廢權(七國之亂)B 漢武帝:設中朝、置刺史、行推恩令

3、影響——鞏固大一統,促進經濟發展,東漢后期,出現外戚和宦官專權

二、 北宋加強中央集權

1、背景:安史之亂—藩鎮割據—五代十國—后周改革—陳橋兵變—北宋建立

2、措施:宋太祖采納宰相趙普的建議,從“權、錢、兵”入手加強中央集權 A收精兵:禁軍由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三衙統領,發兵權歸樞密院。 B削實權:削弱宰相、節度使、州郡和官,下設通判向朝廷直接奏報。

C制錢谷:州郡財賦,除自留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的物質基礎。

3、 影響:A改變了唐末五代藩鎮割據的分裂局面 B造成冗官、冗兵、冗費的國家財政危機。 C中央與地方分權斗爭處于絕對上風 D皇權與相權矛盾變的突出起來

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 一 隋唐:三省六部制

1、內容(三省的名稱與職能)

2、運行機制: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

3、影響:

A相互牽制、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效率 B相權分割,利于加強皇權

二、 宋朝:二府三司

分相權:“中書門下”—--行政、樞密院—軍事、“度支、鹽鐵、戶部”—--財政

三、元朝:一省制既中書省,宰相權勢過重

四、明朝:

(一)丞相制度的廢除

1、原因:明朝初期,沿襲元制,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教訓,控制相權,加強皇權。

2、概況:明太祖誅殺丞相胡惟庸,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制度,親自掌管六部。

3、影響:1600年丞相制度被廢除,專制發展到新高度。

(二)內閣的演變

1、殿閣大學士:明太祖因廢除丞相后,事務繁多而設。品秩較低,僅備顧問,協助章奏, 不參與決策。

2、設立內閣:明成祖正式設立。“票擬”、“批紅”

五、清朝:軍機處的設立

1、 背景:清朝建立, 承襲明制,設立內閣。軍國大事,由滿州貴族組成的議政

王大臣會議來處理。

2、概況:雍正年間,為處理西北軍務設軍機處。職權不斷擴大,本身品級不高,不得私自

交往,日夜輪流值班,只能跪受筆錄。

3、影響:A簡化政務手續,提高行政效率

B完全聽命皇帝,大事一人裁決C皇權高度發展,成為重要標志。

六、趨勢:皇權不斷加強,相權遭到壓制。

第二單元 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 第5課 愛琴文明與古希臘城邦制度

一、愛琴文明

1、克里特文明:(前2000-前1700年)標志—產生君主制國家,王宮建筑群,象形文字。

2、邁錫尼文明:(前1400年—前12世紀)特點—新的君主國興起出現王宮,陵墓和刻有文

字的泥版文書。

二、黑暗時代:前12世紀,邁錫尼文明徹底毀滅。此后300年,希臘陷入“黑暗時代”

三、古希臘城邦制度(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6世紀)

1、城邦:一種國家形態,以城市為中心,包括周邊村落。

2、殖民擴張:A 原因: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地少人多。

B 影響:促進商品生產和海外貿易;吸收先進文化成果;為創造獨特文明奠 定了牢固的基礎。

3、城邦政體——特征: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

A 公民界定:有公民身份、有權參加公民大會的成年男性成員。婦女、奴隸、外邦公民

沒有公民權。

B 政體類型:君主制、寡頭制、僭主制、民主制、貴族制

4、影響:城邦公民享受充分政治權力,雅典民主制提供寶貴經驗

第6課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民主政體的發源地)

一、民主里程

1、民主初興----貴族制:前8—前6世紀,實行平等協商、少數服從多數原則。由君主制

終身制、世襲制走向集體領導的任期制和選舉制。

2、走上正軌: 前594年,執政官梭倫改革

3、確立民主:前509年平民克里斯提尼改革

4、全面繁榮:伯利克里統治時期

二、雅典民主政治---基本特點:人民主權和輪番而治

A、公民大會:最高權力機關,審決國家大事。所有公民均有參與、知情、發言、選舉和

被選舉權。最重要的程序是辯論,促進了對知識的崇尚,大學說家輩出。 B、五百人議事會:公民大會的附屬機構,準備提案、主持大會、公民大會休會期間最高

權力機構。監督行政官員,落實大會決議。 C、民眾法庭:日常司法機關,審核任職資格,避行賄舞弊

三、意義和局限

1、積極:

A、創新性-為人類提供了集體管理的新形式;創造出法治基礎上的民主運作方式(差額選舉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議會制等)

B、優越性-有利于正確決策;有利于修正錯誤;有利于監督政府為人民服務;有利于促進文化廣泛深入發展

2、消極:A非公民無民主權利

B婦女沒有政治權利,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主。 C偉大文明的催化劑,社會不公的暴力機器。

第7課 古羅馬的政制與法律、

一、從共和國到帝國

1、君主制:建城之初,蕞爾小國,行君主制。

2、貴族共和制

A執政官:共有兩名,任期一年,權力相等,選舉產生 B元老院:決策機構,貴族組成,政事共商,少數從多數 C公民大會:平民參加,選舉公職人員通過元老院議案。 D保民官:平民斗爭的結果

3、帝制

(1)原因:積極對外擴張,成為地中海霸主,共和原則被廢棄,逐漸走向帝制

(2)概況:A 屋大維——前27年,采用元首制。實質是披著共和外衣的君主專制。羅馬進

入200年穩定時期,史稱“羅馬和平”。 B 戴克里先——實行公開君主制。

二、《十二銅表法》

1、編著:前452-前451年,在保民官提議下,編訂十個法表,為貴族利益服務, 前450年,增編兩個法表而成。

2、內容:基本是未成文的習慣法匯編。明確維護私有財產和貴族既得利益。

3、影響:A雖未給平民帶來太多的好處,但是平民的勝利。 B貴族不能象過去那樣隨意解釋習慣法 C羅馬法的淵源,始終是羅馬的基本法。

三、查士丁尼法典

1、形成:前3世紀后,帝國統治者整理、匯編各種法律,最終形成羅馬法體系,代表為 查士丁尼法典。

2、組成:《法典》,《法學總論》、《學說匯纂》、《新敕》,總稱《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稱 查士丁尼法典。

3、影響: A標志著羅馬法發展到完備階段。

B對后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體的確立

第8課 英國漸進的制度創新

一、《大憲章》

1、原因:削弱封建割據,加強中央集權

2、簽署:13C初限制王權,保障貴族,騎士與市民利益。

3、影響:形成召開議會決定重大事宜的制度限制王權

二、《權利法案》(1689 )

1、目的:限制王權

2、影響:

A確立議會主權,國王權力受到議會限制 B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進入穩定發展時期 C議會與國王集體統治,由人治轉向法治。

三、責任內閣、

1、形成:光榮革命后,國王“統而不治”,內閣承擔實際行政職責。1721年羅伯特·沃波爾 為第一任首相。

2、職責:全體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

3、兩黨政治:19世紀中,議會選舉成為兩大政黨權力角逐的戰場。大選中獲勝的多數黨上 臺組閣。

四、英國君主立憲制

1、特點:以責任內閣制為核心,以國王為元首,以首相為最高行政首長,以代 議制民主為基礎。

2、發展:隨著工業革命深入,工業資產階級在1832年選舉中取得更多席位,確保資產階 級政體的穩定。

第9課 北美大陸上的新體制

一、聯邦憲法

1、背景:美國面臨新問題(1776年美利堅合眾國誕生)

A邦聯的松散狀態無法形成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來穩定統治秩序,保護國家的利益和主權 B需要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政府。

C力求在大國中確保共和政體

2、制定:1781年費城制憲會議

3、原則:

A、聯邦制原則。建立強有力的聯邦政府,包括最高行政長官,即總統;國會掌 管聯邦財政;建立權力在各州司法體系這上的聯邦司法體系,但各州保留較 大自主權。

B、分權制衡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 C、民主制原則:總統和議員由民選產生。

4、補充:前10條修正案,規定公民若干自由權。

二、聯邦制度

1、概念:中央與州分權,國家主權屬于聯邦,聯邦法律是最高法律。

2、挑戰:州權主義活躍導致1861年至1865年美國內戰。

3、完善:憲法第

13、14條修正案規定廢除奴隸制,肯定了聯邦法律的至上性。

4、影響:統一與穩定成為美國經濟迅速發展的政治前提。

三、兩黨政治

1、形成:華盛頓之后,總統選舉受到統治控制,國會形成兩黨對壘局面。

2、基礎:19世紀中期,民主黨代表南方種植園主,共和黨代表北方工業集團和西部農場主 利益。南北戰爭后,各自基礎發生了變化。

第10課 歐洲大陸的政體改革

走向共和的艱難歷程

一、初創共和:波旁王朝---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法國大革命(起因、標志、含義)

2、《人權宣言》

3、《1791年憲法》,確立君主立憲制,實行三權分立。 4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1804年

二、曲折共和:法蘭西第一帝國---法蘭西第二帝國

1、政體演變:法蘭西第一帝國---波帝王朝復辟---七月王朝-----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法蘭西第二帝國

2、《拿破侖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法律規范

三、確立共和-----標志:1875年第三共和國憲法(內容)

四、維護共和:議會選舉中,共和派取得勝利,對憲法進行補充,堵塞了君主派復辟之路。 民族國家的統一之路

一、德意志的統一

1、原因:19世紀中期,德意志經濟連成一體,封建割據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

2過程:1864——1870年,普魯士在首相俾斯麥籌劃下,發動了三次三朝戰爭,完成了統一。 3影響:這是一場結束封建割據的革命,解決了德意志的民族統一,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和 軍國主義傳統。

二、德意志帝國:1871年,在法國凡爾賽宮成立

1、性質:《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實行君主立憲制。帝國國會為人民代表機構,由普遍平等 的直接選舉產生,雖然披上了民主的外衣,但有濃厚專制色彩?;实酆褪紫嗾嬲莆諊覚嗔?。

2、局限:專制色彩濃厚,軍國主義傳統影響深遠。

三、魏瑪共和國(知識擴展)

1、建立:1919年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人民享受到一些資產階級民主權力,并頒布魏瑪憲法。

2、局限:沒有摧毀舊帝國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的基礎,民主共和的社會基礎薄弱。

3、結局:經濟大危機沖擊下,希特勒建立法西斯統治

4、啟示:在德國這樣專制主義影響深遠的國家,要真正建立民主共和政體,必須進行徹底 的社會變革。

第四單元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

第13課 鴉片戰爭

一、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

1、原因:

A根本原因: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對外尋找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武力打開中國市場。 B、直原因接:禁煙運動打擊了英國在華利益。

2、結果:中國戰敗簽定《南京條約》:

內容:五口通商/割香港島/協定關稅/此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居住及租地特權

3、影響:A、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開始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獨立發展的道路被迫中斷 C、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D、歷史進程發生重大轉變(社會性質、國內矛盾、革命任務)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

1、原因:

(1)根本西方列強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利益 (2)修約要求被清政府拒絕。

2、經過: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戰爭,1860年攻入北京?;馃龍A明園,中國戰敗求和。

3、結果:1858年和1860年,分別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4、影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清政府權力結構發生變化(總稅務司、總理衙門); 部分官紳主張學習西方“長技”,自強求富,興起洋務運動; 各地農民起義不斷。

第14課 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

一、背景:列強侵略-清朝腐敗-廣西天災-秀全創教

二、經過:金田起義---定都天京---北伐和西征---天京事變---天京陷落(標志失敗)

三、綱領:

1、《天朝田畝制度》

內容: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產品分配實行圣庫制度;主張人人平等,建立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評價:革命性-明確主張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沖擊封建禮教綱紀

落后性-把封建自然經濟作為理性化的追求目標,排斥商品經濟,與工業化近代化的時代潮流背道相馳。

空想性-平分土地、圣庫制度在當時社會無法實現,社會關系上人人平等,隨著太平天國政權逐步封建化和等級制度建立,也成為了泡影。

2、《資政新篇》 評價:

積極-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的資本主義方案,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集中反映了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

迫切愿望。

消極-不是農民革命實踐的產物,沒能針對太平天國的具體實踐提出對策,缺乏實行的客觀條件,所以根本沒有實行。

四、失?。?(1)農民階級局限性 (2)中外勢力聯合剿殺。

五、評價:

1、性質:是一場農民階級的反封建反侵略運動

2、歷史意義:

(1)太平天國堅持斗爭14年,席卷大半個中國,產生巨大影響。 (2)掃蕩了清王朝統治秩序,沖擊了綱常名教,動搖了清朝政治基礎。 (3)表達了農民群眾的理想追求—《天朝田畝制度》是農民運動最高峰。 (4)提出近代中國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社會改革方案——《資政新篇》。

3、局限性: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決定了它不可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

第15課 從中日甲午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

一、甲午中日戰爭

1、原因:

A、(根本原因)日本走向資本主義,形成侵略朝鮮、奪取東北、占領中國、征服世界的擴張政策。

B、(直接原因)1890年,日本爆發經濟危機 C、(導火線)朝鮮東學黨起義

2、過程:豐島海戰—黃海決戰 1894年

3、結果:《馬關條約》 1895

4、影響:

A、《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后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列強勢力深入內地;嚴重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清政府被迫大舉外債。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化半封建化大大加深了。

B、宣告洋務運動破產,中華民族危機嚴重。

C、極大刺激西方列強。“三國干涉還遼”,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D、清政府為挽救統治危機,開始軍事改革。E、中國各界救亡圖存。

二、義和團運動

1、起因:A、帝國主義侵略,民族危機加深。 B、19世紀末反洋教斗爭迅速發展。

2、口號:“扶清滅洋”

3、清政府政策:鎮壓—招撫—鎮壓

4、評價:

A、積極性:義和團體現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精神,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 推動了清政府的改革,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 B、局限性:排斥先進生產力在內的一切西方文明,具有落后性。

三、八國聯軍侵華

1、原因:

A、根本原因:帝國主義瓜分中國。

B、直接原因:鎮壓義和團運動,維護在華利益。

2、過程:

A、1900年,列強組織八國聯軍,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天津進犯北京。 B、慈禧太后攜光緒逃往西安,發布“剿匪諭旨”。

3、結果:1901年簽定《辛丑條約》

4、影響:《辛丑條約》是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巨額賠款加重苦難,使館區成為侵華大本營。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標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16課 辛亥革命

一、背景:

1、社會背景:帝國主義侵略,民族危機加深。

2、組織基礎: A興中會 1894 檀香山 標志興起 B同盟會 1905東京 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3、思想基礎: 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后發展為三民主義 B、輿論上:與康有為、梁啟超等改良派展開論戰。圍繞要不要以暴力推翻 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體等問題展開。

4、武裝上:1911年黃花崗起義最為著名。由于缺乏建立根據地的思想,沒有形成堅強統一 的 而失敗,但是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

二、爆發:武昌起義 1911年

1、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率先發難。成立湖北軍政府,黎元洪任都 督,國號“中華民國”,政體“五族共和”。

2、影響:武昌起義使清王朝統治土崩瓦解。

三、高潮:

1、中華民國建立:A、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以五色旗為國旗。

B、頒布〈〈臨時約法〉〉,規定主權在民、平等自由,三權分立。是近代 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

C、名義上為中央政府,但并沒有實現真正統一。

2清帝退位:1912年,宣統帝下詔退位,260多年的清王朝統治結束,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

四、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

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 帝國主義支持; 袁世凱大權在握; 立憲黨和舊官僚的支持。

五、意義: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 創立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 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第17課 五四運動

一、 背景

1、 一戰后,日本加快侵略中國的步伐。1915年日置益向袁世凱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2、 民族矛盾:1918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3、 根本原因:階級矛盾。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

二、 過程

1、 爆發: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學生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 “勿作五分鐘愛國心”、“打倒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等口號。

2、 高潮:工人階級作為獨 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運動中心有北京轉移到上海, 并展開“三罷”斗爭。

3、 初步勝利:A 罷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職務。 B 中國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 C 釋放被捕學生。

三、五四精神:愛國、民主、科學、進步。

四、歷史意義:五四運動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主旋

律;是一場傳播民主和科學的新文化運動,體現了民主、科學的精神;是一

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體現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標志著新民

主主義革命開端。

第19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一、 空想社會主義

1、 原因:A、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貧富分化明顯,工人階級生活悲慘。

B、一些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認為資本主義不是公正、合理的社會,提出改造社會的方案,形成空想社會主義思潮。

2、 代表:法國的圣西門、傅立葉,英國的歐文

3、 主張:A、圣西門主張實行實業制度,是“工業社會最早的預言家”。 B、傅立葉和歐文主張建立合作組織。

二、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8年

1、 內容:A、肯定了資本主義在人類歷史上的積極作用 B、揭示資本主義必然崩潰的秘密

C、宣告了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 D、昭示了未來共產主義的社會原則

2、 意義: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成為國際無產階級銳利的思想武器;工人運動蓬勃

發展;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巴黎公社

1、 背景:內憂外患

2、性質:新型工人階級政權

3措施:A公社委員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公職人員工資不得超過熟練工人,人民可監督罷免。 B、維護勞動者利益。 C、用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實行義務教育。

4、意義:英勇斗爭和首創精神,為世界無產階級和進步人士樹立了光輝典范。

5、教訓及啟示: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必須徹底消滅資產階級殘余勢力,防止資產階級勢力

的反撲;無產階級不能孤軍奮戰,必須建立廣泛的同盟;無產階級缺乏一

統一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當時資本主義社會處于上升時期,不

具備無產階級無產階級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客觀條件。 第20課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一、 背景:19世紀60年代,俄國自上而下改革,推進工業化,但不徹底;俄國在西方列

強中處于落后地位,社會矛盾尖銳;一戰使俄國落后腐朽充分暴露,成為帝國

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環節。

二、 過程

1、二月革命:1917年初,彼得格勒工人起義,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羅曼諾夫王朝被推翻, 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該政府繼續戰爭。

2、四月提綱:A、列寧提出需要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實現社會主義革命。 B、實行土地改革。 C、退出戰爭。

3、七月流血事件后確立武裝起義方針。

4、十月革命:布爾什維克領導起義,推翻臨時政府。

三、 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

1、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宣布一切權力轉歸工兵代表蘇維埃,通過《和平

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人民委員會。

2、1918年,全國普遍建立蘇維埃政權。

四、意義:是人類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在經濟文化并不發達的俄國擺脫封建 殘余和剝削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給無產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新的解放道路。

第21課 新民主主義與中國共產黨

一、 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1921—1923)

1、 中共一大

(1)條件:A、俄國十月革命后,中國先進知識分子“以俄為師”,接受馬列主義。 B、共產黨早期組織建立。1920年陳獨秀在上海成立第一個黨的早期組織,《新

青年》作為機關刊物。李大釗在北京成立黨早期組織,奠定黨的組織基礎。 (2)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開,后轉至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 (3)綱領:A、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 B、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

C、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廢除私有制,消滅階級差別。 D、黨的組織機構是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的中央局。

(4)意義:宣告黨的成立,中國出現馬列主義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標志著中國革命進入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時期。

2、 中共二大:將現階段奮斗目標修改為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反對軍閥。

3、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1922—1923 (1)領導機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

(2)起止點:以香港海員罷工為起點,以京漢鐵路大罷工為結束。 (3)教訓:必須團結農民、民族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

二、國民大革命(1924——1927)

1、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

(1)準備:A、1922年發表《第一次對時局的主張》。 明確提出建立民主聯合陣線的方針。 B、中共二大討論與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問題,正式確立建立民主聯合陣線的方針。 C、孫中山同意國共合作。

(2)標志: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重新闡釋三民主義,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三大政策,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形成,標志著國民革命運動開始。

2、北伐:1926年廣州革命政府北伐。

3、失?。?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發動“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國共合作破裂。

三、國共十年對峙時期(1927——1937)

1、武裝起義:1927 A、南昌起義:由周恩來、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領導,

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B、八七會議:確立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初以奪取城市為目標,

后轉向農村。

2、井岡山道路:1927年秋收起義部隊開創井岡山根據地,走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井岡

山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

3、紅軍長征

(1)原因: A、根本原因:王明的“左”傾錯誤; B、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2)過程:遵 義 會 議——A、糾正錯誤軍事路線

B、確定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領導 C、扭轉被動局面,革命轉危為安。 《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 到 達 陜 北——建立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根據地。

4、西安事變

(1)原因:民族危機加深,國民黨內部分化。

(2)爆發:36年12月,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事變,扣留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3)解決:中共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確定了逼蔣抗日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 (4)意義:為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戰打下基礎。

四、國共合作抗日(1937——1945)

1、日本侵華罪行:

A、全面侵華,殘暴統治,制造系列慘案

B、實行以華制華:建立偽政權,推行“治安肅正運動”等 C、對敵后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政策、三光政策。

2、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1937年9月,公布《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承認共產黨的合法地

位。標志著第二次國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3、兩大戰場

A、抗戰開始后,存在著以國民黨為主導的正面戰場和以共產黨為主導的敵后戰場,兩

大戰場基本上是相互配合。

B、1938,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敵后戰場成為主要戰場。

C、國民黨政策重心趨向反共。1939年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制定“溶共、限共、防共、

反共”方針,制造皖南事變。

D、中共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斗爭中求團結”、“有

理、有利、有節”的方針,擊退反共高潮,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4、勝利意義:A、百年來中國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重大貢獻。 C、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了基礎。 D、中國國際地位大為提高,收回臺灣。

五、解放戰爭(1945——1949)

1、兩種命運的較量

(1)兩種命運 A、民主和平與建立聯合政府:1945中共七大。 B、專制內戰與實行一黨獨裁:1945年國民黨六大。 (2)重慶談判:1945年8—10月,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 《雙十協定》確立和平建國方針。

(3)政協會議:1946年召開再次確立民主和平建國路線,后被國民黨推翻。

2、解放戰爭

A、全面進攻:1946蔣介石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爆發。

B、重點進攻:陜北和山東解放區。共產黨采取避敵主力、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

擊破的方針,粉碎重點進攻。

C、戰略決戰:1948年,解放軍力量超過國民黨,決戰時機成熟。1948年9月—1949 年1月進行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消滅國民黨主力,解放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地區。 D、北平談判:1949.1蔣介石下野,李宗仁任代總統,國共和談,李拒絕簽字。 E、渡江戰役:1949.4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結束。

第22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一、 新中國的建立

1、準備:1949.9,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召開,主要任務是討論建立新中國的事宜。

2、開國大典:1949.10.1

3、性質特色: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多黨合作團結建國的精神和政權特色。

4、意義:開創了中國歷史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中國進入人民當

家作主的新時代;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二、第一部憲法的頒布

1、目的:為保障在政治上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順利過渡,以替代臨時憲法

《共同綱領》。

2、內容:A、確立了我國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組織原則。 B、規定了人民的權利和義務。 C、制定社會主義革命和設的方針政策。 D、將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寫入憲法。

3、性質:1954年憲法是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4、意義:A、加強人民民主專政,鞏固革命建設成果。

B、反映過渡時期要求,反映建設社會主義的愿望。 C、為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奠定基礎。 D、1957年初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初步確立。

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發展歷程:1954年憲法確立;1957年反右派斗爭擴大化趨于停頓;文革時名存實亡;新

時期恢復發展。

2、人民代表產生:全國人民普選,由各黨派和社會各階層人士組成。

3、意義:A、奠定了新中國各項政治建設的基礎。 B、規范了政府與人民的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 C、昭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權力屬于人民。

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

1、基礎:與各民主黨派團結合作、共同反對國民黨專制獨裁的歷史。

2、發展歷程:1954年憲法確立;1956年,中共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1957年反

右派斗爭擴大化遭到破壞;文革時陷于癱瘓;文革后恢復;1982年,中共

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方針。

3、基本組織:政治協商會議;主要形式:政治協商。

4、職能的變化:建國初,代行全國人大的職權。后成為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參政

議政的舞臺。

五、民族區域自治

1、基本內容: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實現全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團結,在一些少

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構,行使自治權。

2、法律保障:《共同綱領》規定;54年憲法更明確規定。

3、自治區的建立: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西藏

第23課 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

一、 文革的根本原因:極“左”思潮

二、新時期的民主法制建設

1、平反冤假錯案 首要環節胡耀邦主持

2、改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協制度。

3、法制建設加快:

A、頒布1982年憲法;出臺《選舉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逐步建

成完備的法律體系。

B、1989《行政訴訟法》;1999《行政復議法》。規范了政府的行為,使“民告官”有了

法律依據。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和人民平等的原則。

C、1997年十五大將“以法治國”確定為政治改革重點;1999年將“以法治國”寫入憲法。

三、基層民主選舉

1、地位:直接選舉 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基礎的一環。

2、法律保障: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

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3、村民自治: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4、意義:貫徹了“依法治國”的精神,保障了群眾的民主權利。

24課 祖國統一的歷史潮流

一、 一國兩制

1九條方針:1981年,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提出和平統一祖國的九條方針。

2一國兩制:80年代,鄧小平全面闡述一國兩制的深刻含義: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主

體是社會主義,臺灣、香港和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兩種制度

長期并存,是祖國統一的必經之路。 3 憲法保障:1982年憲法

4正式確立:1984年全國人大六屆二次會議上,正式成為祖國統一大業的方針 二 香港、澳門回歸

1 條件: A 80年代中國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 B 一國兩制構想指明了方向

C 97臨近,英國不斷試探中國立場態度 2香港回歸:

199

7、

7、1日回歸。刷數百年恥辱,翻開新的一頁,邁出堅實一步,提供成功范例 3 澳門回歸:1999年10月20日回歸

三、 海峽兩岸關系新發展

1、1979年,徐向前宣布停止炮擊金門,實現真正?;?/p>

2、三通限制放寬

3、民間對話加強

4、形成“九二共識”:即一個中國

5、提出八項主張:1995年江澤民提出,是解決臺灣問題的綱領性文件

6、十六大報告再次強調

第25課 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戰”的興起 1原因:

(1)二戰結束,由于共同的敵人被打敗,美蘇失去同盟基礎,雙方關系逐漸惡化 (2)二戰結束時,美國擁有世界最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確立了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 (3)美國把蘇聯看作稱霸世界的主要障礙,遏制蘇聯。蘇聯把確保東西部安全作為國家首 要利益,擴大在世界的影響。

(4)美蘇兩國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根本對立。 2表現

(1)政治:杜魯門主義出臺:1947年,杜魯門公開宣稱與蘇聯和社會主義對抗,標志冷戰

正式開始。從此出現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對峙。

(2)經濟:馬歇爾計劃:即1948年提出援助西歐的“歐洲復興計劃”,是杜魯門主義的一

次大規模運用。蘇聯成立“經互會”對抗。

(3)軍事:為遏制蘇聯,加強對西歐控制,1949年成立北約。為對抗北約,1955年蘇聯和

東歐民主國家成立華約組織。兩大軍事集團在歐洲全面對峙,標志兩極對峙格

局正式形成。

3影響:A美蘇“冷戰“關系壓倒其他國際關系,世界被分裂為兩部分 B兩個超級大國對抗,進行軍備競賽,世界處于毀滅性核戰爭威脅下。 C兩大集團勢均力敵,彼此不敢輕易動武。 D兩國踐踏國際法,干涉別國內政,破壞世界和平。

二、 冷戰中的“熱戰” :

1、 侵朝戰爭

2、侵越戰爭

第26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

一、歐共體的形成

1、原因:A二戰后,西歐國際地位嚴重下降,依附美國恢復經濟,對抗蘇聯。 B、50年代,西歐生產力較快發展,要求從美國陰影下走出。 C、各個實力無法與美蘇相比,需要聯合起來保障安全,發揮作用

2、成立:1967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共同體合

并為歐共體

3、措施:建立關稅同盟、實行共同的農業政策、建立歐洲貨幣體系,加強科技合作

4、影響:A西歐經濟發展,實力增強 B在經濟上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 C政治上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美國霸權地位削弱,調整對歐政策

三、 日本成為經濟大國 1原因:

A二戰后,美國單獨占領,日本追隨美國 B冷戰后,美國扶植日本,成為反共橋頭堡 C推行民主化改革,鏟除封建因素。 D重視科技校閱。

E制定經濟計劃,用國家政權推動經濟發展。

2、水平:1956-1972,國民生產總值歐洲第一,世界第二,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經濟大國

3、影響:向美國一邊倒變為日美為核心的全方位外交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出現美、日、西歐

三足鼎立局面。經濟多極化挑戰美國霸權。沖擊兩極格局。

四、 不結盟運動興起

1、背景:A二戰后,亞非拉掀起民族解放浪潮,誕生新興國家。 B處于弱勢地位,成為爭霸戰場,要求改變不合理狀況

2、成立: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舉行。確立了獨立、自

主、不結盟、非集團的宗旨,標志不結盟運動誕生。

3、主張:不是消極中立而是積極反對殖民霸權主義,主張用和平代替冷戰,實行全面裁軍。

4、影響:標志第三世界以獨立力量登上國際舞臺,加上社會主義陣營瓦解,中國在聯合國

合法地位恢復,共同構成多極化趨勢。

第27課 跨世紀的世界格局

一、 兩極格局瓦解

1、 蘇聯解體:

(1)戈氏改革: 經濟改革受阻--政治改革混取消黨的領導--民族紛爭迭起--加盟共和國脫離。

(2)1991年“8*19事件”成為解體催化劑 (3)同年,完全解體,兩極格局最終瓦解

2、東歐劇變:向西方靠攏。1990年德國統一。1991經互會和華約解散,蘇聯在歐體系崩潰。

二、世界局勢

1、主流——緩和:兩極瓦解,結束兩大集團對峙,軍事競賽減弱,總體趨勢緩和,

和平發展成為主流。

2、并存——動蕩 A、打破原有力量平衡,民族宗教領土矛盾暴露 B、美國力圖主導世界,霸權主義恐怖活動威脅和平

C、99年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南聯盟是北約首次未經聯合國授權,向主權國家采取軍事行動

二、 多極化趨勢:一超多強

1、 特點:A新的格局尚未形成,新舊格局交替時期 B美國唯一超級大國,試圖建立單極世界 C多種政治力量不斷發展,多極趨勢日益明顯

2、 影響:A有利于抵制霸權主義強權政治 B有利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C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 D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28課 新中國外交

一、建國初期

1、 基本原則:毛澤東提出:“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的外交政策。 三大政策成為新中國外交的基本原則

2、 成就:

(1)第一年與17國建交

(2)1953年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成為解決國與國問題的基本準則

(3)日內瓦會議:1954年第一次世界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提高了新中國的聲譽 (4)1955年亞非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二、70年代成就:

(1)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恢復1971年第26屆聯大通過。

(2)中美關系正?;?972年,尼克松訪華,在上海簽署《聯合公報》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邦交正?;?972年田中角榮訪問中國,簽訂《聯合聲明》 (4)出現與中國建交熱潮

三、新時期外交

1、經濟交流:原則:平等互利,形式多樣,講求實效,共同發展

2、成就:

(1)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多邊經濟領域取得成就: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90年代加入亞太經合組織 2002年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3、維護世界和平:

(1)改善和發展與大國關系,形成全方位外交格局

8上語文蘇州園林范文第4篇

閱讀課教學一直是我困惑的課型,并且我發現很多學生做閱讀根本就不看,只是直接到閱讀材料里找答案,這肯定是行不通的。而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學生的興趣、詞匯量、句式的掌握及閱讀技巧是分不開的,也與老師平時的指導與訓練密不可分。本課是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冊第4單元閱讀部分,本單元的語言目標是“report what someone said”(引述別人講的話),學習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本課以“志愿者支教”為主要內容,通過志愿者楊蕾的支教事跡和想法而引出助人為樂這一中心話題,培養學生擁有熱愛社會公益事業、扶危濟困的優秀品質。雖然事情并不陌生,但距離學生的現實生活較遠。所以,我首先以discuss people who need help and something we can do for them. 導入,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習新課打下伏筆。 接著指導學生閱讀課文、讓學生提出疑難并幫助掃清閱讀理解上的障礙,對文章當中出現的重點語句做詳細分析。同時我設計了四個問題: who is yang lei? what did she do? why did she do that? how would it help? 問題簡單清晰易懂,在學習文章內容的同時,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文章主線,鞏固文章大意。然后讓學生找出每段大意top sentence, 讓學生更加理解文本內容,增強課堂實效性。最后show some pictures of the charities: greenpeace, doctors without borders, unic ef, wwf.讓學生分組 discuss which one you will choose and write the reasons.

長篇閱讀豐富了本單元的課外知識擴展了學生的視野,是對本單元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的再利用和升華。我采用閱讀教學法,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獲得知識,強調自學與合作學習,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習語言。在閱讀文章,理解文章,分析文章之后做適當擴展和延伸。 但在導入時學生思路并不開闊,所以我發現在導入前我應給學生做點語言鋪墊。在閱讀過程中,部分學生速度較慢,還應要求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在概括每段段意時,只有少數學生能準確概括出段意,我應在概括段意前應教之方法。在學習文章之后.還應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實現語言應用,圍繞課文開展各種形式的口,筆交際活動,如復述課文主要內容、討論楊蕾等志愿者的行為是否值得學習、或談談自己對young people today need to experience different things.這句話的理解等,將語言學習和語言運用統一起來,同時增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還有通過培訓學習我發現分組討論環節要有評價,否則活動只會流于形式。

上一篇:ui交互設計教程范文下一篇:1元股權轉讓協議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