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qhse管理體系標準匯編

2023-07-01

第一篇:qhse管理體系標準匯編

QHSE管理體系標準

Q/SY2.2-2001 質量健康安全環境 管理體系要求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QHSE標準目錄1 范圍 1.1 總則 1.2 應用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3 術語和定義 4 QHSE管理體系 4.1 總要求 4.2 文件要求 4.2.1 總則 4.2.2 管理手冊 4.2.3 文件控制 4.2.4 記錄控制

4.3 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 5 管理職責 5.1 管理承諾

5.2 以顧客、員工、社會為關注點 5.3 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方針 5.4 策劃

5.4.1 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目標 5.4.2 QHSE管理體系策劃 5.5 職責、權限和溝通 5.5.1 職責和權限 5.5.2 管理者代表 5.5.3 內部溝通 5.6 管理評審 5.6.1 總則 5.6.2 評審輸入 5.6.3 評審輸出 6 資源管理 6.1 資源的提供 6.2 人力資源 6.2.1 總則

6.2.2 能力、意識和培訓 6.3 設施及其完整性 6.3.1 基礎設施 6.3.2 設施的完整性 6.4 工作環境

7 過程管理(產品實現) 7.1 產品實現的策劃

7.2 與顧客、員工、社會有關的過程 7.2.1 與活動、產品或服務有關的要求確定 7.2.2 與活動、產品或服務有關的要求評審 7.2.3 外部溝通 7.3 設計和開發

7.3.1 設計和開發策劃 7.3.2 設計和開發輸入 7.3.3 設計和開發輸出 7.3.4 設計和開發評審 7.3.5 設計和開發驗證 7.3.6 設計和開發確認 7.3.7 設計和開發更改的控制 7.4 采購和供方管理 7.4.1 采購過程 7.4.2 采購信息 7.4.3 采購產品的驗證 7.4.4 供方(承包方)管理 7.5 生產和服務的提供 7.5.1 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 7.5.2 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確認 7.5.3 標識和可追溯性 7.5.4 顧客財產 7.5.5 產品防護

7.6 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 7.7 健康安全環境風險管理 7.7.1 因素識別 7.7.2 建立判別準則 7.7.3 風險與環境影響評價 7.7.4 風險管理具體目標與指標 7.7.5 制定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方案 7.7.6 運行控制

7.7.7 應急反應計劃與響應 7.7.8 變更管理

8 監視、測量、分析和改進 8.1 總則 8.2 監視和測量

8.2.1 顧客、員工、社會滿意 8.2.2 內部審核

8.2.3 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8.2.4 產品的監視和測量 8.2.5 健康安全環境監視和測量 8.3 不符合的控制 8.3.1 不合格品的控制 8.3.2 事故、未遂事故管理 8.4 數據分析 8.5 改進 8.5.1 持續改進 8.5.2 糾正措施 8.5.3 預防措施

Q/SY2.2-2001 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要求

1 范圍 1.1 總則

Q/SY2的本部分為有下列需求的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所屬組織、相關方規定了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以下簡稱“QHSE管理體系”)的要求:

a) 證實其有能力穩定地滿足顧客、員工、社會及相關方以及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的活動、產品或服務。

b) 通過體系的有效運行,包括持續改進體系的過程以及保證符合相關方與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而達到顧客、員工、社會滿意。 1.2 應用

本部分適用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有限公司所屬各種類型、不同規模的組織,以及期望提高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水平的其它相關方。

當本部分的任何要求由于組織及其活動、產品或服務的特點不適用時,可以考慮對其進行刪減。 刪減僅限于第7章中7.1~7.6那些不影響組織提供滿足顧客和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或責任的要求。涉及健康、安全、環境管理的要求不得刪減,否則不能聲稱符合本部分。 2 規范性引用標準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Q/SY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使用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本部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部分。

Q/SY2.1-2001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 3 術語和定義

Q/SY2.1-2001確立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部分。

注1:因考慮到幾個標準中使用術語的不一致和符合國際慣例,在本部分中使用術語“組織”取代SY/T6276-1997中的“公司”;“不合格”等同于“不符合”;使用術語“承包方”與GB/T19001-2000中的“供方”同時使用;ISO9000-2000中的“產品”與“活動、產品或服務”同時使用。

注2:本部分使用供應鏈: 供方—組織—顧客。

4 QHSE管理體系 4.1 總要求

組織應按本部分的要求建立QHSE管理體系,形成文件,加以實施和保持,并持續改進。 組織應:

a) 識別QHSE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及其在組織中的應用(見1.2); b) 確定這些過程的順序和相互作用;

c) 確定為確保這些過程的有效運行和控制所需的準則和方法;

d) 確??梢垣@得必要的資源和信息,以支持這些過程的運行和對這些過程的監控; e) 監視、測量和分析這些過程;

f) 實施必要的措施,以實現對這些過程策劃的結果和對這些過程的持續改進。 組織應按本標準的要求管理這些過程。

3 針對組織所選擇的任何影響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的外包過程,組織應確保對其實施控制,對此類外包過程的控制應在QHSE管理體系中加以識別。

注:上述要求所需的過程應當包括環境因素管理、危害因素管理、資源提供、產品實現和監控等管理的過程。 4.2 文件要求 4.2.1 總則

QHSE管理體系文件包括:

a) 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承諾的方針、目標; b) 管理手冊;

c) 本部分要求需要形成文件的程序;

d) 組織為確保其過程有效策劃、運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e) 本部分所要求的記錄。

注1:本部分出現的“形成文件的程序”之處,即要求建立該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實施和保持。 注2:不同組織的QHSE管理體系文件的多少與詳略程度取決于: a) 組織的規模和活動的類型; b) 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復雜程度; c) 人員的能力; d) 相關方的要求。

注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類型的媒體。 4.2.2 管理手冊

管理手冊是組織根據其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方針目標而全面描述體系的管理文件,主要供組織內部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和提供客戶以及第三方審核機構使用,集中表述組織的質量健康安全環境保證能力。

組織應編制和保持管理手冊。管理手冊要求:

a) QHSE管理體系的范圍,包括任何刪減的細節與合理性; b) 為QHSE管理體系編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對其引用; c) QHSE管理體系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4.2.3 文件控制

QHSE管理體系所要求的文件應予以控制。記錄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文件,應依據4.2.4的要求進行控制。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 文件發布前得到批準,以確保文件是充分與適宜的; b) 對文件定期進行評審,必要時予以修訂,并再次批準; c) 確保文件的更改和現行修訂狀態得到識別; d) 確保在使用處可獲得適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e) 確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識別; f) 確保外來文件得到識別,并控制其分發;

g) 防止作廢文件的非預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廢文件時,應對這些文件進行適當的標識。 4.2.4 記錄控制

應建立并保持記錄,以提供符合要求和QHSE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證據。記錄應保持清晰、易于識別和檢索。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記錄的標識、貯存、保護、檢索、保存期限和處置所需的控制;保證記錄的完整性、真實性。

4 4.3 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確定在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與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有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其它應遵守的要求,并明確獲取渠道、評審要求。組織保存的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應是有效的,并應將其要求傳達給有關的員工和相關方。 5 管理職責 5.1 管理承諾

最高管理者應對其建立、實施和持續改進QHSE管理體系提供強有力的領導和明確的承諾,并通過以下活動證實其承諾:

a) 向組織傳達滿足顧客、員工、社會及相關方要求的重要性;滿足法律、法規要求的重要性; b) 制定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方針; c) 確保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目標的制定; d) 進行管理評審; e) 確保必要資源的獲取;

f) 組織應建立和維護企業文化,以支持QHSE管理體系有效運行。 5.2 以顧客、員工、社會為關注點

最高管理者應以增強顧客、員工、社會滿意為目的,確保顧客、員工、社會的要求得到確定并予以滿足(見7.2.1和8.2.1)。 5.3 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方針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方針:

a) 與組織的宗旨相適應,不能與上級組織的方針相違背;

b) 對滿足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持續改進QHSE管理體系、保持預防措施有效性的承諾; c) 提供制定和評審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目標的框架; d) 在組織內及其它相關方得到溝通和理解; e) 在持續適宜性方面得到定期評審。 組織的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方針應形成文件。 5.4 策劃

5.4.1 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目標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在組織的相關職能和各層次上建立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目標。目標應是可測量的,并與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方針保持一致。 5.4.2 QHSE管理體系策劃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

a) 對QHSE管理體系進行策劃,以滿足目標和4.1的要求。

b) 在對QHSE管理體系的變更進行策劃和實施時,保持QHSE管理體系的完整性。 5.5 職責、權限和溝通 5.5.1 職責和權限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組織內的職責、權限及其相互關系得到規定和溝通。 5.5.2 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應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無論該成員在其他方面的職責如何,應具有以下方面的職責和權限:

a) 確保QHSE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得到建立、實施和保持;

5 b) 向最高管理者報告QHSE管理體系的業績和改進的需求; c) 確保在整個組織內提高滿足員工、顧客、社會要求的意識。 注:管理者代表的職責可包括與QHSE管理體系有關事宜的外部聯絡。 5.5.3 內部溝通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在組織內建立適當的溝通,確保對QHSE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進行溝通。 組織應確保各級員工了解:

a) 溝通方式和改進工作程序的建議渠道;

b) 組織的方針、目標及其自身在實現方針、目標中各自的作用和責任;

c) 活動、產品或服務中健康、安全、環境的影響和危害,已建立的預防、控制和削減措施及應急反應程序;

d) 緊急情況下的外部聯系手段。

組織應當明確對有關質量健康安全環境重要信息的評審要求。 組織應確保員工參與和協商職業健康安全事務。 應保持信息溝通的記錄(見4.2.4) 5.6 管理評審 5.6.1 總則

最高管理者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評審QHSE管理體系,以確保其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評審應包括對QHSE管理體系改進的機會和變更需的評價要,包括對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方針和目標的評價。

應保持管理評審的記錄(見4.2.4)。 5.6.2 評審輸入

管理評審的輸入應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 審核結果;

b) 顧客、員工、社會及相關方的反饋信息和意見; c) 過程的績效和活動、產品或服務的符合性; d) 資源狀況;

e) 重大的危害因素和環境因素現狀; f) 預防和糾正措施的狀況; g) 以往管理評審結果的落實情況; h) 可能影響QHSE管理體系的變更; i) 改進的建議。 5.6.3 評審輸出

管理評審的輸出應包括與以下方面有關的決定和措施: a) QHSE管理體系及其過程有效性的改進; b) 方針及目標的修訂或制定;

c) 與相關方要求有關的活動、產品或服務的改進; d) 資源需求;

e) 重大風險的控制措施。 6 資源管理 6.1 資源提供

組織應確定并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資源:

6 a) 實施、保持QHSE管理體系并持續改進其有效性; b) 保證持續滿足顧客、員工、社會及相關方的要求。 6.2 人力資源 6.2.1 總則

基于適當的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從事影響質量健康安全環境工作的人員應是能夠勝任的。 6.2.2 能力、意識和培訓

組織應:

a) 確定從事影響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活動的人員所必要的能力; b) 對員工完成工作的能力應進行評價;對關鍵崗位人員定期評價; c) 提供培訓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滿足這些需求; d) 評價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e) 確保員工認識到所從事活動的相關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為實現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目標; f) 保持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的適當記錄(見4.2.4)。 6.3 設施及其完整性 6.3.1 基礎設施

組織應確定、提供并維護為達到質量健康安全環境要求所需的基礎設施。適用時,基礎設施包括: a) 建筑物、工作場所和相關的設施(如安全消防設施、環保設施等); b) 過程設備(硬件和軟件);

c) 支持性服務(如運輸或通信、檢測手段、各種預防、應急控制措施等)。 6.3.2 設施的完整性

組織應確保健康、安全、環境的關鍵設施的設計、建造、采購、操作、維護和檢查,達到規定的目標并符合規定的準則。

對建設項目、設施購置在建造前應進行評價,以本質安全設計作為削減風險的最佳預防措施,保證設施處于完好狀態。

保證設施完好的程序應當考慮結構完整、過程控制、點火控制和保護、檢測、關閉、應急反映和救生系統等有關要素。

組織應當對設計與標準之間的偏差進行評審,找出偏差的原因并形成文件。 6.4 工作環境

組織應確定并提供符合質量健康安全環境要求所需的工作環境。 7 過程管理(產品實現) 7.1 產品實現的策劃

組織應策劃和開發活動、產品或服務實現所需的過程?;顒?、產品或服務實現的策劃應與QHSE管理體系其他過程的要求相一致(見4.1)。

在對活動、產品或服務實現進行策劃時,組織應確定以下方面的適當內容: a) 活動、產品或服務的目標和要求;

b) 針對相應活動、產品或服務確定過程(項目)、文件和資源的需求;

c) 產品或服務所要求的驗證、確認、監視、檢驗和試驗活動,以及產品和服務接收準則; d) 為過程實現及其活動、產品和服務滿足要求提供證據所需的記錄。 策劃的輸出形式應適合于組織的運作方式。

7 注1:對應用于特定產品、項目或合同的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包括產品實現過程)和資源做出規定的文件可稱之為質量健康安全環境計劃(相當于質量計劃、健康安全環境計劃)。

注2:組織也可將條款7.3的要求應用于活動、產品或服務實現過程的開發。 7.2 與顧客、員工、社會有關的過程

7.2.1 與活動、產品或服務有關的要求的確定

a) 顧客、員工、社會規定的要求,包括對交付及交付后活動的要求; b) 雖然沒有明示,但規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預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 與活動、產品或服務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 d) 組織確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7.2.2 與活動、產品服務有關的要求評審

組織應對與活動、產品或服務有關的要求實施評審。評審應在組織向顧客、員工、社會做出提供活動、產品和服務的承諾之前進行(如在提交標書、接受合同或訂單及接受合同或訂單的更改),并應確保:

a) 活動、產品或服務要求得到規定;

b) 與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訂單的要求已予解決; c) 組織有能力滿足規定的要求。

評審結果及評審所產生的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若顧客、員工、社會提供的要求沒有形成文件,組織在接受顧客、員工、社會要求前應對要求進行確認。

若活動、產品或服務要求發生變更,組織應確保相關文件得到修改,并確保相關人員了解已變更的要求。

注:在某些情況中,如網上銷售,對每一個訂單進行正式的評審可能是不實際的,而代之對有關的產品信息,如產品目錄、產品廣告內容等評審。 7.2.3 顧客溝通

組織應對以下方面確定并實施與外部溝通的有效安排: a) 活動、產品或服務信息;

b) 問詢、合同或訂單的處理,包括對其的修改; c) 意見反饋,包括顧客、員工、社會抱怨。 7.3 設計和開發 7.3.1 設計和開發策劃

組織應對產品的設計和開發進行策劃和控制。在進行設計和開發策劃時,組織應確定: a) 設計和開發階段;

b) 適合每個設計和開發階段的評審、驗證和確認活動; c) 設計和開發的職責和權限。

組織應對參與設計和開發的不同小組之間的接口進行管理,并確保有效地溝通和明確職責分工。隨設計和開發的進展,在適當時,策劃的輸出應予更新。 7.3.2 設計和開發輸入

確定與產品要求有關的輸入應予以規定,并形成文件,保持記錄。這些輸入應包括: a) 功能和性能要求; b) 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

c) 適用時,以前類似設計提供的信息;

8 d) 危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控制要求; f) 設計和開發所必需的其他要求。

應對這些輸入進行評審,以確保輸入是充分與適宜的。要求應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 7.3.3 設計和開發輸出

設計和開發的輸出應以能夠針對設計和開發的輸入進行驗證的方式提出,并應在放行前得到批準。 設計和開發輸出應:

a) 滿足設計和開發輸入的要求;

b) 給出采購、生產和服務提供的適當信息; c) 包含或引用產品接收準則;

d) 規定對產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產品特性。 7.3.4 設計和開發評審

在適宜的階段,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對設計和開發進行系統的評審,以便: a) 評價設計和開發的結果滿足要求的能力; b) 識別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評審的參加者應包括與所評審的設計和開發階段有關的職能的代表。評審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7.3.5 設計和開發驗證

為確保設計和開發輸出滿足輸入的要求,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對設計和開發進行驗證。驗證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7.3.6 設計和開發確認

為確保產品能夠滿足規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預期用途的要求,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對設計和開發進行確認。只要可行,確認應在產品交付或實施之前完成。確認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7.3.7 設計和開發更改的控制

應識別設計和開發的更改,并保持記錄。適當時,應對設計和開發的更改進行評審、驗證和確認,并更改的評審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7.4 采購和供方管理 7.4.1 采購過程

組織應確保采購的產品符合規定的采購要求。對供方及采購的產品控制的類型和程度應取決于采購的產品對隨后的產品實現或最終產品的影響。 7.4.2 采購信息

a) 產品、程序、過程和設備的批準要求; b) 人員資格的要求; c) QHSE管理體系的要求。

在與供方溝通前,組織應確保所規定的采購要求是充分與適宜的。 7.4.3 采購產品的驗證

組織應確定并實施檢驗或其他必要的活動,以確保采購的產品滿足規定的采購要求。

當組織或其顧客擬在供方的現場實施驗證時,組織應在采購信息中對擬驗證的安排和產品放行的方法做出規定。

7.4.4 供方(承包方)管理 在實施前得到批準。設計和開發更改的評審應包括評價更改對產品組成部分和已交付產品的影響。

9 組織應對供方提出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的要求,并要求供方保證其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與組織質量健康安全環境要求相一致。對于工程技術服務,組織應對供方提出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的管理要求。組織與供方之間應當有特定的關系文件,以便于相互明確各自的職責,在工作之前解決所有分歧,認可有關工作文件。組織應當:

a) 在確定供方的過程中應當考慮供方的資源;

b) 要求工程供方編制健康安全環境管理例卷,并進行審核、評價; c) 對方案的實施進行監督;

d) 對實施的結果進行再評價,并作為下次選擇的依據。 7.5 生產和服務的提供 7.5.1 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

組織應策劃并在受控條件下進行生產和服務提供。適用時,受控條件應包括: a) 獲得表述活動、產品或服務特性的信息; b) 必要時,獲得作業指導書(HSE計劃); c) 使用適宜的設備;

d) 獲得和使用監視和測量裝置; e) 實施監視和測量;

f) 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動的實施。 7.5.2 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確認

當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輸出不能由后續的監視或測量加以驗證時,組織應對任何這樣的過程實施確認。這些過程包括僅在產品使用或服務已交付之后問題才顯現的過程。

確認應證實這些過程實現所策劃的結果的能力。組織應對這些過程做出安排,適用時包括: a) 為過程的評審和批準所規定的準則; b) 設備的認可和人員資格的鑒定; c) 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d) 活動、生產或服務過程的前期評價和過程中的評價; e) 記錄的要求(見4.2.4)。 f) 再確認。 7.5.3 標識和可追溯性

適當時,組織應在產品實現的全過程中使用適宜的方法識別產品和服務。組織應針對監視和測量要求識別產品的狀態。

在生產和服務中健康、安全、環境控制所需要的標識(標志)應當滿足使用的法規要求或其他要求。 在有可追溯性要求時,組織應控制并記錄產品的唯一性標識。 注1:在某些行業,技術狀態管理是保持標識和可追溯性的一種方法。 注2:標識中應明確產品標識、職業健康安全標識、環境標識。 7.5.4 顧客財產

組織應愛護在組織控制下或組織使用的顧客財產。組織應識別、驗證、保護和維護供其使用或納入產品一部分的顧客財產。當顧客財產發生丟失、損壞或發現不適用的情況時,應報告顧客或其它相關方,并保持記錄(見4.2.4)。

注:顧客財產可包括知識產權。 7.5.5 產品防護

10 在內部處理和交付到預定的地點期間,組織應針對產品的符合性提供防護,這種防護應包括標識、搬運、包裝、貯存和保護。防護也應適用于產品的組成部分。 7.6 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

為確保結果有效,必要時,測量設備應:

a) 對照能溯源到國際或國家標準的測量標準,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或在使用前進行校準或檢定。當不存在上述標準時,應記錄校準或檢定的依據;

b) 進行調整或必要時再調整; c) 得到識別,以確定其校準狀態; d) 防止可能使測量結果失效的調整; e) 在搬運、維護和貯存期間防止破損或失效。

當發現設備不符合要求時,組織應對以往測量結果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和記錄。組織應對該設備和任何受影響的產品采取適當的措施。校準和驗證結果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當計算機軟件用于規定要求的監視和測量時,確認應在初次使用前進行,必要時再確認。 7.7 健康安全環境風險管理 7.7.1 因素識別

組織應建立和保持一個或多個程序,系統地確定活動、產品或服務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其范圍應考慮活動、產品或服務從開始到廢棄和處置的全過程。組織應及時更新這方面的信息。

組織應鼓勵各級員工參與危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識別。 7.7.2 建立判別準則

組織應建立判斷和識別危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判別準則,并評價相關活動、產品或服務是否符合準則的要求。

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未達到判別準則的要求時,組織應制定風險削減措施或修訂判別準則。 判別準則的修訂或放寬應經過評審并得到管理者的批準。

組織應收集適用于其活動、產品或服務的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要求和規定(見4.3),以確定與這些要求和規定相符。

注:判別準則來自法律法規要求、合同規定、公司方針或工業標準等。 7.7.3 風險與環境影響評價

a) 風險評價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對已識別危害因素的風險和環境因素的影響進行定性或定量評價的實施程序,考慮對人、環境、財產等因素影響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實施程序應包括:

1) 常規和非常規的活動或服務; 2) 所有進入作業場所人員的活動或服務。

3) 作業場所內的設施(無論是由組織還是由外部所提供的設施); 4) 本組織生產的產品及相關方提供的產品。

組織應確保在建立目標時,對這些評價的結果加以考慮。 b) 環境影響評價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對已識別環境因素進行定性或定量評價的實施程序,從中判定那些對環境具有重大影響或可能具有重大影響的因素。組織應確保在建立環境目標時,對這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響的環境因素加以考慮。

7.7.4 風險管理具體目標與指標

11 組織應當針對有關健康、安全、環境關鍵性的管理、活動和任務,建立適當、具體的目標和指標。這些目標和指標應當根據組織的方針、目標、風險管理要求、生產及商業的需要而制定,并且是可驗證和可實現的。組織應當定期評審這些指標的連續性和實用性。 7.7.5 制定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方案

a) 制定風險削減措施

組織應選擇和采取措施來削減活動、產品或服務中存在的風險及其影響。在制定風險削減措施時應當考慮:

1) 在任何時候都應強調預防措施; 2) 采取本質安全設計和保證設施的完整性; 3) 應用從事故中總結的應急反應措施;

4) 控制和風險削減措施失敗的可能性和對措施進一步完善的需要;

5) 有可行的管理和現場監督規定,以保證風險削減措施有效和隨后的工作要求得到實現; 6) 操作人員理解和掌握風險削減措施和工作要求。

注1:風險削減措施應包括預防事故(即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控制事故(即限制其時間和范圍)、降低事故長期和短期的影響(即減少其后果)等部分。

注2:在任何情況下,組織都應根據當地的環境和條件、投資和效益回報、當前的科學技術知識,采取一些措施將風險降到合理實際并盡可能低的水平。

b) 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方案 組織應保證:

1) 制定并保證旨在實現健康、安全、環境目標和指標的管理方案,制定組織的每一有關職能和層次實現健康、安全、環境目標和指標的職責以及確定實現目標和指標的方法和時間表,組織應將已確定的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方案形成文件;

2) 對組織的特定的活動和任務、產品或服務進行策劃,以確定工作目標和指標、資源需求、工作進度、程序和工作指南;

3) 健康、安全、環境策劃的輸出應形成文件,組織應當針對新情況的需求和條件的變化定期對策劃形成的文件進行評審和修訂。 7.7.6 運行控制

組織應根據方針、目標和指標,確定與控制危害因素和環境因素有關的運行與活動,并針對這些活動制定計劃,確保他們在程序規定的條件下運行。建立的程序應符合下列要求:

a) 對于缺乏程序指導可能導致偏離方針、目標和指標的運行情況,應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

b) 在程序中對運行標準予以規定;

c) 對組織所使用的產品和服務中已標識危害因素和環境因素,應建立并保持一套管理程序,并將有關要求通報供方;

d) 為了從根本上消除并降低風險,應對作業場所、過程、裝置、運行程序等建立有效的管理程序。 7.7.7 應急反應計劃與影響

組織應保證:

a) 對活動、產品或服務中那些可預見的突發事件系統地進行評審、分析和記錄; b) 在設施的設計和安裝過程之前,就需要考慮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要求;

12 c) 建立、形成文件和完善對潛在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計劃,并傳達到指揮和控制人員、應急服務部門、可能受到影響的員工和供方、其他可能受到影響的相關方;

d) 定期進行訓練、演習和其它合適的方法來檢查、完善應急反應計劃,評價應急反應計劃的效果; e) 對應急反應所需的設施定期評價和保養、使之處于完好狀態;

f) 定期評審和修訂應急反應計劃;應對組織、員工的應急程序和響應措施進行評審,以確定是否需要對應急反應計劃進行修訂。 7.7.8 變更管理

組織應當有計劃地控制組織內人員、場所、過程和程序等永久或暫時性的變更,以避免對健康、安全、環境的有害影響。

組織對變更的控制應遵循規定的程序: a) 對提議的變更及其實施要明確并形成文件;

b) 對變更及其實施可能導致的健康、安全、環境風險進行評審和做出記錄; c) 對認可的變更及其實施程序形成文件; d) 提議的變更應當經過授權部門的批準。

所有變更都應在相應的文件中予以明確,并應對各種變更做出相應的規定。

注1:當新的操作或者更改操作會引起管理體系的變化,變更管理不再適宜,組織應當建立專門的管理計劃。

注2:可能造成健康、安全、環境影響變更的例子在實施指南中說明。 8 監視、測量、分析和改進 8.1 總則

組織應策劃并實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監視、測量、分析和改進過程: a) 證實活動、產品的符合性; b) 確保QHSE管理體系的符合性; c) 持續改進QHSE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這些應包括對統計技術在內的適用方法及其應用程度的確定。 8.2 監視和測量

8.2.1 顧客、員工、社會滿意

作為對QHSE管理體系業績的一種測量,組織應對顧客和其他相關方關于組織是否滿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進行監視,并確定獲取和利用這種信息的方法。 8.2.2 內部審核

組織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進行內部審核,以確定QHSE管理體系是否: a) 符合策劃的安排、本標準的要求以及組織所確定的QHSE管理體系的要求; b) 得到有效實施與保持。

c) 有效地滿足了組織的方針和目標; d) 符合法律及法規的要求。

考慮擬審核的過程、區域的狀況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審核的結果,應對審核方案進行策劃;應規定審核的準則、范圍、頻次和方法。審核員的選擇和審核的實施應確保審核過程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策劃和實施審核以及報告結果和保持記錄(見4.2.4)的職責和要求應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做出規定。 負責受審區域的管理者應確保及時采取措施,以消除所發現的不合格(不符合)及其原因。跟蹤活動應包括對所采取措施的驗證和驗證結果的報告(見8.5.2)。

13 8.2.3 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組織應采用適宜的方法對QHSE管理體系過程進行監視,并在適用時進行測量。這些方法應證實過程實現所策劃的結果的能力。當未能達到所策劃的結果時,應采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以確?;顒?、產品或服務的符合性。 8.2.4 產品的監視和測量

組織應對產品的特性進行監視和測量,以驗證產品要求已得到滿足。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見7.1),在產品實現過程的適當階段進行。

應保持符合接收準則的證據。記錄應明確有權放行產品的人員(見4.2.4)。

除非得到有關授權人員的批準,適用時得到顧客的批準,否則在策劃的安排已圓滿完成之前,不應放行產品和交付服務。

8.2.5 健康安全環境監視和測量

組織應建立和保持程序,對可能具有健康安全與環境影響的運行與活動的關鍵特性進行監視和測量,包括:

a) 確定適用于組織所需的定性和定量測量; b) 規定監測程序、測量地點和頻次; c) 主動的績效測量和被動的績效測量; d) 定期評價對有關法律及法規的遵循情況; e) 足夠的數據記錄和監視與測量結果;

f) 監視和測量結果與指標發生偏離時采取的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 8.3 不符合的控制 8.3.1 不合格品的控制

組織應確保不符合產品要求的產品得到識別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預期的使用或交付。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處置的有關職責和權限應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做出規定。

組織應通過下列一種或幾種途徑,處置不合格品: a) 采取措施,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品;

b) 經有關授權人員批準,適用時經顧客批準,讓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c) 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預期的使用或應用。

在不合格品得到糾正之后應對其再次進行檢查,以證實其符合要求。

當在交付或開始使用后發現產品不合格時,組織應采取與不合格的影響或潛在影響的程度相適應的措施。

應保持不合格的性質以及隨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記錄,包括所批準的讓步的記錄。 8.3.2 事故、未遂事故管理

組織的各級機構應建立事故、未遂事故的管理程序。管理程序包括其報告、調查、采取糾正措施或處理的過程。

組織應明確向執法部門報告事故的程序。由于突發情況或QHSE 管理體系的缺陷所引起的事故,負責部門應當進行調查。調查應盡快開始,并要考慮事故現場、人員和環境保護的需要。組織應明確事故處理的工作程序和責任,所采取的措施應與發生QHSE管理體系不符合情況時所采取糾正措施的工作程序相一致。事故調查所確定的責任應與事故的實際和潛在影響的程度相符合。

所有的未遂事故,各級組織也應向有關部門報告,調查原因,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 所有事故、未遂事故都應被記錄(見4.2.4)。

14 注:事故、未遂事故統稱為“事件”;“未遂事故”指未造成傷害、后果的事故。 8.4 數據分析

組織應確定、收集和分析適當的數據,以證實QHSE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和有效性,并評價在何處可以持續改進QHSE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這些數據應包括來自監視和測量的結果以及其他有關來源的數據。

數據分析應提供以下有關方面的信息: a) 顧客、員工、社會滿意(8.2.1);

b) 與活動、產品或服務要求的符合性(見7.2.1);

c) 過程和活動、產品或服務的特性及趨勢,包括采取預防措施的機會; d) 供方(承包方)。 8.5 改進 8.5.1 持續改進

組織應通過利用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的方針和目標、審核結果、數據分析、糾正和預防措施以及管理評審,持續改進QHSE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8.5.2 糾正措施

組織應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發生。糾正措施應與不符合的影響程度相適應。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 評審不合格(包括相關方抱怨); b) 分析不符合的原因;

c) 評價防止不符合不再發生的措施的需求; d) 確定和實施所需的措施;

e) 記錄所采取措施的結果(見4.2.4); f) 評審所采取的糾正措施。 8.5.3 預防措施

組織應確定措施,以消除潛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發生。預防措施應與潛在問題的影響程度相適應。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 確定潛在不符合并分析其原因; b) 評價防止不符合發生的措施的需求; c) 確定和實施所需的措施;

d) 記錄所采取措施的結果(見4.2.4); e) 評審所采取的預防措施。

第二篇:推進QHSE體系建設及標準化管理提高基層管理水平

推進QHSE體系建設及標準化管理

提高基層管理水平

王若凝

(成都公管中心府青路管理站)

摘要:通過從教育培訓、風險識別評估、制定標準化制度流程等方面推進QHSE體系建設及標準化管理工作,是員工思想意識有所轉變,從而提高基層管理水平,確保了礦區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 關鍵詞:HSE;標準化;管理

礦區服務履行“保障生產、維護穩定、服務生活”三大職責,圍繞“發展、轉變、和諧”發展思路,建設“和諧穩定的平安示范礦區”。石油礦區的統一規范化管理,對于促進礦區服務實現和諧發展、節約發展、綠色發展,向專業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班組的現場管理水平是企業的形象、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的綜合反映,是衡量企業素質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HSE體系是以系統安全思想為基礎,從企業管理重點放在事故預防的整體效應上,突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安全是企業發展的基礎,是建設和諧礦區,建設一流礦區服務事業部的基礎保障。標準化管理是指符合外部標準如法律、法規或其它相關規則,和內部標準如企業所倡導的文化理念為基礎的管理體系?;鶎影嘟MQHSE體系建設及標準化管理的深入推進,有利于提高服務質量,保證安全生產,提高職工素質,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推進基層QHSE體系建設及標準化管理的必要性 1.1安全意識較強,安全風險控制能力需要提高。

管理站員工通過具有較強針對性、時效性的培訓,安全風險意識得到了較大提高。但是前期并沒有參與到風險識別當中,處置各類突發緊急事件時沒有明確的處置規范準則,對于安全風險控制的能力不強,雖然具有較強的安全意識,但是控制能力還需提高。 1.2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規范化的管理服務有所欠缺。

管理站的基層隊伍主要由原專業化公司的后勤服務隊伍組成,雖然具有專門的組織機構、專業的隊伍、專業人員及專業的工具設施設備,具有初步的專業化水平,但與正規物業服務企業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專業化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由于各方面原因,基層的工作運作和行為不夠規范,標準不統一,甚至地區差異加大,缺乏規范化的管理服務標準。

這些問題都需要及時解決,在基層班組推進QHSE體系建設及標準化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2推進基層QHSE體系建設及標準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2.1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員工安全風險意識。

QHSE體系的推行要以人為本,必須進行廣泛的教育培訓,加強員工安全意識,營造良好的QHSE氛圍,促使員工積極地投入到推進工作當中。我們開展了系列具有針對性的培訓,使員工更加深入了解QHSE體系建設及標準化管理推行的意義,強化員工的安全理念,提高員工執行各項安全規章制度的自覺性。 2.2領導帶頭示范,營造良好氛圍。

基層領導既是管理者,也是執行者,具有較強的表率和示范作用。此次推進工作中,管理站領導深入基層,參與班組的班前會、班后會,開展基層安全工作會,強調安全理念,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使班組成員時刻體會到安全,促進QHSE體系的建設。 2.3全員參與危險識別,落實風險評估。

QHSE管理體系建設的核心就是要進行危險識別和風險評估,針對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案、應急預案等,對過程加以系統化控制。為識別出在基層服務工作當中的風險和危害,管理站全員參與,操作人員、安全員等共同分析討論,對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了風險識別和風險評估,并制定了相應的操作卡、作業卡和應急處置卡,使員工在工作中安全生產、遇到突發緊急事件時安全處理,安全風險意識有所提高。 2.4建立標準化的制度

明確各類基礎制度、資料臺賬、班組人員結構現狀、管理情況等,明確操作規程、崗位職責,及時了解和把握班組動態,從而明確界定了員工的工作范圍和責任范圍,清楚了工作頻率周期和線路,更清楚責任區域內基礎設施設備的分布情況,在處理各類情況時,能夠更加準確、及時高效。

2.5建立標準化的服務流程

將各項服務工作標準化、流程化,這樣既能方便員工操作,統一標準,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務品質。如建立了入戶檢查工作流程、裝修管理流程、保修流程等,使員工通過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對工作要求、標準、文明用語等更加清楚明白,也能更好的接受服務對象和住戶的監督,確保管理和服務質量。

3推進基層QHSE體系建設及標準化管理的主要作用

通過QHSE體系建設及標準化管理工作的深入推進,QHSE體系建設及標準化管理工作成效已經逐漸顯現:

通過危險識別、風險評估,操作卡、作業卡、應急處置卡的編制,對于工作中存在的安全應還實行了預防和處置,有效控制了事故發生。員工提高了安全風險控制的能力,把理論上的規章制度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做到防范于未然。精神面貌也發生較大變化,從“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安全生產成了自我需求。

通過統一標準,制定相應工作流程、工作制度,使小區現場各類標志、標識逐步規范,環境整潔,員工工作程序逐步規范,能夠更加明確責任,使員工按照更為規范化的工作程序工作,促進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通過具有針對性、時效性的教育培訓,加強了員工自身防范意識和企業對員工的安全、健康、勞動保護措施得到了重視加強,員工要安全成了自覺行動,同時也加強了員工隊伍的素質建設,促進了員工隊伍的建設。 4結語

礦區服務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要實現和諧發展、節約發展、綠色發展,向專業化發展。QHSE體系建設及標準化管理工作在基層的推進對于提高服務質量,保證安全生產,提高職工素質,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在推進工作中不斷總結好經驗、好方法,探索新的理念,為基層QHSE體系建設及標準化管理工作的推進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于風清,HSE標準化工作的理念與實踐,安全健康和環境體系建設,2009,9(12):12-14 2葉素貞,麥當勞標準化管理手冊,廣東經濟出版社,2008,3

第三篇:工程QHSE管理體系

xxxx工程

Xxxxxxxxxxxxxxxxxxxxx項目

QHSE管理體系

編制:

審核:

批準:

編制日期: 編制單位:

-1-(共8頁)

xxxx工程

本項目組按xxx公司QHSE管理體系標準建立質量管理、技術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并形成文件,加以實施和保持,并予以持續改進。結合本項目,制定體系如下:

一、編制依據

1、《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規范》

2、xxx公司QHSE管理體系

二、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1、質量目標

1.1工程安裝、改造項目合格率100%, 1.2電氣試驗項目合格率100%;

1.3顧客滿意率95%;

2、安全目標

2.1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為零,重大設備事故為零,交通事故為零,人身死亡事故為零; 2.2重大施工質量事故為零;

2.3保護生態環境,因施工造成的環境污染事故為零; 2.4無傳染性疾病流傳,無輻射傷害和職業病發生。

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對施工實行全過程污染控制,推行清潔施工。工程完工撤離現場時,機具設備要有序拆除和搬運,現場清理干凈,恢復原貌。

3、管理過程

-2-(共8頁)

xxxx工程

3.1職責管理過程

3.1.1組織施工人員進行安全質量教育會議,監督現場工作情況,能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3.1.2主持項目的質量分析會,并組織施工項目的交工驗收控制計劃、單位工程質量評定。

3.1.3組織項目的質量自檢、自查活動,隨時檢查無損檢測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3.2資源管理過程 3.2.1人力資源

a、施工前,做好施工人員培訓工作,提高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 b、對上崗人員特別是特種作業(如電焊工、電工等),必須經過培訓教育考核并取得上崗資格證后,方可上崗操作。特殊工種還要持有有效的安全操作證上崗;

c、各工種施工作業時,必須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3.2.2機械資源

a、各種設備、材料應按指定地點堆放;

b、帶電的施工機具及設備在使用前應檢查是否漏電和損壞以及接地是否可靠,要有一定的保護措施;

c、氧氣、乙炔瓶應分開放置,并且距離明火10米以上,同時應防止在烈日下爆曬。乙炔必須裝有防止回火裝置。 3.2.3材料資源

a、選用經審核的合格供方提供的產品。嚴格按計劃組織設備、材

-3-(共8頁)

xxxx工程

料進場采用的設備和材料必須符合國家現行技術標準; b、設備、材料進入現場,要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并附有相關證明;

c、設備、材料進入現場要登記臺賬,并按技術說明要求妥善保管、放置整齊,保證設備、材料不受損壞;

d、施工中所使用的量具,應經計量部門校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4、技術服務實現過程

4.1根據設計文件和施工圖,正確選定施工所需的施工及驗收規范、標準及各項規定,以正確指導施工,避免誤用而引起的質量事故; 4.2認真審閱施工圖紙,熟悉設計意圖和施工規范,做好設計交底和圖紙會審的準備工作,將一些質量隱患實現予以消除。

4.3嚴格對施工機械和檢測儀器、測試設備、計量器具的使用與管理。所有投入施工的設備應事先做好維護、保養及性能實驗工作,使設備以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工作質量來保證工程質量。各種檢測儀器及器具應檢定合格,以保證檢測儀器、檢測設備和計量器具測試數據正確無誤;

4.4 配備有資質的人員進行過程監督。

5、分析和改進過程 5.1 總則

為確保工程的安全、質量和進度及質量管理體系實施運行的有效性、符合性,本項目組策劃并實施對顧客滿意程度、施工全過程的監

-4-(共8頁)

xxxx工程

視、測量,并進行監測、測量結果進行分析,為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提供信息,為持續改進提供方向。

5.1.1對工程全過程進行檢查控制,分析相關質量情況及分析反饋情況,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或隱患制定相應的糾正、預防措施,確保工程建設項目安全、廉潔、高效;

5.1.2組織管理體系的評審,分析管理體系的不符合項,并向公司提出合理意見,確保管理體系的符合性;

5.1.3持續改進管理體系,使工程服務質量符合本公司文件規定,質量目標的實施情況滿足顧客和相關方的要求;

5.1.4工程過程中執行《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管理程序》、《安全培訓管理程序》、《文件和資料控制程序》、《移動式電氣設備、電動工具和安全用具管理程序》、《動火作業安全管理程序》、《承包商安全管理程序》、《起重設備及吊裝作業安全管理程序》、《安全標志與安全防護裝置管理程序》、《機動車輛安全管理程序》、《高處作業安全管理程序》、《職業健康管理程序》、《電氣作業安全管理程序》、《勞動防護用品使用管理程序》、《應急準備和響應管理程序》、《安全檢查程序》等; 5.2 監視和測量 5.2.1顧客滿意 a.總則

旨在評價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和識別可改進的機會,為顧客提供良好的服務,使顧客和相關方滿意。

-5-(共8頁)

xxxx工程

b.控制要求

管理體系涉及的顧客,除用戶外還包括上級領導、外來參觀者、在本區域內活動的其它人員等;

保證服務過程中顧客的滿意;

項目組負責對顧客和職工反饋的各類信息進行綜合整理,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測評項目組的服務及管理體系績效滿足顧客需要和期望的程度,找出應改進的方向。反饋給管理者代表和/或主管領導,由其組織有關部門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 5.2.2 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a.總則

采用適當的方法對管理體系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評價過程的業績,證實過程是否保持其實現所策劃結果的能力。 b.控制要求

對管理體系過程監視和測量的歸口管理。采用適當的方法實施對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對不同的過程采取不同的監視和測量方法,如:日常的監督檢查、考核、調查、評審、數據分析、目標考核等。

在對過程的監視和測量中發現過程未能達到所策劃的結果時,項目組應對該過程采取適當的糾正措施,以確保過程的結果的符合性。

5.2.3 工程的監視和測量

-6-(共8頁)

xxxx工程

a .總則

通過對工程進行檢驗和試驗有效控制,確保其達到或滿足規定要求。

b.控制要求

1) 電氣設備的檢驗和試驗

2) 執行各項規定,保證電氣設備的檢驗和試驗始終處于受控狀態。 3) 進貨檢驗:

對不同電氣設備,按其相應的檢驗說明進行檢驗,并記錄檢驗結果,

未經檢驗的設備不準投運;

對檢驗不合格的設備不準使用。并作好標識,隔離放置,以防誤用;

依據采購合同對設備進行進貨檢驗。

5.3 設備交接試驗

a、設備交接試驗按由第三方試驗人員完成,

b、試驗結果詳細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建立技術檔案; c、設備交接試驗依據安裝進度要求和試驗計劃有序進行。 5.4運行設備試驗

a、運行設備試驗由試驗人員負責,依據試驗規程,定期試驗,保證其滿足規定要求,

-7-(共8頁)

xxxx工程

b、試驗合格的設備送電運行前應填寫設備試驗記錄、“試驗報告”,并向當值運行人員交待清楚;

c、試驗不合格設備應退出運行,如急需放行時,必須經業主和監理批準,做好標識以便追溯。 5.5移交工程檢驗和試驗

a.確保移交工程質量滿足規定要求,

b.編制驗收方案,對工程驗收進行可行性評審; c.組織有關單位參與工程的移交驗收。 5.6數據分析 a.總則

通過對工程管理過程的數據收集、分析和使用,為管理體系改進提供可靠的信息。

b.相關人員依據其職責,負責項目組數據的收集、傳遞、匯總、分析。

1).數據和信息的收集

項目組應主要收集以下方面的數據和信息: 采購品檢驗和試驗的數據,

收集有關新技術、新工藝和環境績效的信息;

管理體系審核的數據及審核報告、管理評審報告及管理評審的決定、措施等信息;

顧客及其他相關方反饋的信息(包括顧客滿意程度的信息、建議、抱怨等內容);

-8-(共8頁)

xxxx工程

通過與顧客面談、發放調查表,設置意見簿、意見箱、監督舉報電話等形式,了解顧客工程服務質量是否滿意,并做好記錄,以便于對顧客滿意進行統計分析,制定相應糾正預防措施。負責收集生產過程中有關質量管理的信息; 項目組相關人員職責范圍內的信息的收集。 2) 數據和信息的傳遞

項目組對收集的信息應進行初步的分析,確認信息的準確性后及時反饋給公司。

3) 數據或信息的分析和處理

項目組負責對上述數據或信息進行分析,以了解顧客和相關方的滿意程度、未來的需要和期望,了解工程的質量現狀和職業健康安全體系執行的具體成效。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找出管理體系須改進的內容,確定需要采取的改進措施。 5.7 改進

4.7.1持續改進 a.總則

采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績效,確保其不斷的改進和完善。 b.控制程序

-9-(共8頁)

xxxx工程

1) 通過管理體系內部審核、管理評審及相應的糾正、預防、改進措施,建立自我完善的機制,促進質量管理體系和績效不斷提高。

2) 項目組通過建立、實施、保持各項控制程序,成立小組合理化建議征集等活動,來實現程序日常的持續改進。

3) 對較為重大項目的改進活動及涉及現有過程更改策劃,在策劃時要考慮:

改進項目的目標和總體要求, 分析現有過程的狀況和確定改進方案; 評價改進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制定改進方案實施的步驟和組織實施; 評價改進的結果(有效性和效率)。

4) 改進計劃的內容及管理分別由項目組按負責范圍編制相應的改進計劃報公司管理者代表審核,最高管理者批準后實施。

三、技術管理體系

嚴格按照《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術規程》(CECS122:2001)、《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術規程》(CJJ/T29-98)、《給排水工程埋地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夾砂管管道結構設計規程》(CECS190:2005),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施工現場供電安全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來實行管理、驗收。

-10-(共8頁)

xxxx工程

四、質量保證

1、對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進行必要的校對,防止不同型號產品混用,對產品質量全過程明確控制。

2、施工設備,從購量、驗證、使用、維護、保養、維修、封存、報廢全過程進行控制,保證完好設備,滿足施工質量要求。

3、對施工全過程進行檢驗和試驗,工序施工前對構筑物和結構部位,標高水準點、模板,安裝位置進行復檢為下道工序所隱蔽的工程進行隱蔽前的檢驗,分別進行分項分部工程的評定,組織業主代表,監理工程師參加過程試驗。確保每一施工過程質量合格。

4、組織有關管理操作人員對招標文件及合同條款進行認真學習、研究,嚴格按合同要求進行施工。

5、對文件資料進行認真校核,確保施工過程中與質量有關的文件的使用有效版本。保證工程的順利完成。

6、質量、嚴格按采購程序對采購物質實施控制確保采購物資符合工程質量要求。最終保證工程質量。

7、全部工作由我公司獨立施工,確保工程每道工序施工質量控制的有效性。

-11-(共8頁)

第四篇:QHSE體系管理評審報告

一、評審的主要依據

(一)、分公司、機關部室QHSE管理體系運行情況。

(二)、公司QHSE管理體系整體運行情況,主要包含下列9個方面:

1.HSE目標、指標實現情況的報告; 2.質量目標指標完成情況; 3.監視和測量結果; 4.重大危險/環境因素(包括隱患)辨識、評價和控制情況; 5.審核及不符合項整改情況(包括內審和外審); 6.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評價報告; 7.管理體系運行資源適宜情況的報告; 8.產品質量狀況; 9.體系運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公司QHSE管理體系整體運行績效情況。

二、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運行情況

2011年公司按照海油發展內控管理體系要求,對體系進行了系統性地修訂。公司體系在2009年4月1日正式運行,經過兩次修訂,體系文件趨于完善,適宜公司各項管理。今年公司體系總體運行良好,但存在了著較多問題,發生了10起生產安全事故事件,也發生了一起質量事故,沒有完成公司年初制定的管理目標,其中死亡事故和環境污染事件突破了管理指標。其它基礎管理和內部流程運行良好,各項指標控制較好。 2011年公司組織了一次QHSE體系內審,從5月30日至6月21日,公司內審小組對公司機關和各分公司、項目部(作業部)體系運行情況進行了全面內審??傮w上來看,體系基本上得到了貫徹執行,生產施工現場有了較大改觀,特別是個別港口碼頭施工轉變以往建筑施工現場臟亂差現象。但也發現了一些體系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也有一些個別要素的執行存在不符合情況,其中質量體系共發現62個問題,開具不符合項6項,觀察項56項,健康安全環境體系共發現69個問題,開具不符合項8項,觀察項61項。各分公司及機關部門均已進行原因分析,指定責任人進行了整改,并于7月中旬完成問題整改。 2011年7月25日-29日,DNV對我公司進行QHSE體系監督審核,DNV外審機構共開出一般不符合項8項,觀察項3項,合計共11項。根據DNV提出的不符合和觀察項,公司上下都非常重視,認真分析原因,找出我們工作的不足,積極整改。并于9月底完成整改。11月15日,DNV完成對公司體系審核報告,認為公司體系運行有了明顯進步,各類風險在可控范圍內。 總體上來看,體系基本上得到了有效貫徹執行,沒有發現嚴重的不符合情況和系統不符合情況,體系運行良好,但從今年發生的數起事故事件來看,體系運行過程中的體系文件執行、風險識別控制存在缺陷。

三、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適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一)、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適用性

從體系內審和DNV體系外審發現的問題和審核結論來看,公司修訂后的體系是緊密聯系公司生產經營實際,按公司運的各個活動、業務過程來編寫和修訂,對*******等業務過程控制,風險控制及所涉及的生產、施工和管理過程重新梳理,并且滿足體系規范的要求。在體系執行方面,在管理上,由于體系是各管理部門一線管理骨干編寫,基本上的執行體系上比較順暢。對于生產操作層,各分公司操作規程和作業指導書等由各基層單位重新梳理,但沒有太大調整。結合公司進行的班組建設活動,將作業指導書細化到班組管理手冊中,便于員工操作。這充分說明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是適用的。 2 (二)、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充分性 為確保公司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行,公司領導層高度重視,在《QHSE管理體系》運行資源(人、財、物)方面基本給予了充分保證,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為確保公司《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行,公司領導高度重視,公司在管理體系運行資源(人、財、物)方面基本給予了充分保證,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領導重視,從管理上和組織上提供支持。

(1) 總經理與各級行政領導簽訂安全責任書,明確了各級行政負責人是其職責范圍內的HSE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2) 各分公司和項目部均設有安全生產管理部門,為作業現場配齊了安全管理人員,首先在涂敷分公司將安全管理部門與生產管理部門分開設置,確定下一步航建分公司也要將安全管理部門與生產管理部門分開設置,使安全部門能更好地行使監督檢查作。

(3) 目前公司已首先在航建分公司項目部設立安全環保部和安全總監等部門和職位,能保證安全員不斷提高和晉升。穩定安全隊伍,調動了安全人員和積極

性。

(4) 公司總經理帶頭執行領導干部下現場檢查制度,各級領導也積極到現場進行安全檢查。

2.各項QHSE管理資金到位,能夠保證《管理體系》正常運行

公司在年初制定2011年全年預算時,就為安全生產做足了預算。

截止到11月底,各費用超過到410萬元,包括為對消防器材的添置、更換,作業環境的監測,計量器具檢測、質量隱患整改、勞保用品的配發,特種設備的定期檢驗,特殊工種的定期復審培訓,設施設備的改造;各類質量安全技能培訓,防暑降溫費用的發放等。 公司在全年都充分保證各種資源供應,保證了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正常運行。 (三)、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通過一年來的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運行,各機關部室、分公司基本上能夠按體系要求,將體系的各項管理程序和作業文件貫徹落實到整個公司管理和運營中去,使體系標準的各要素均能體現到日常工作中。 從今年全年體系運行結果來看,公司制定的各項質量、健康安全環保管理目標均得到了實現,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生產作業等方面的風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產品質量方面均滿足顧客要求??蛻魧ξ夜镜目傮w服務是很滿意的,通過客戶滿意度調查,總滿意率為90.91%,,沒有收到顧客的投訴。這都說明公司QHSE管理體系的運行是有效的。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領導和員工HSE意識有所淡化,沒有持續保持對作業風險的高度警覺 我們兩大產業多年以前的高事故率逐步降低后,在一部分干部頭腦中開始產生松懈意識。甚至在“7.5”事故剛給我們敲了警鐘,但部分單位并沒有引起高度“警覺”,局限于會議傳達、提提要求,沒有認真的吸取別人的事故教訓、舉一反三的查找和整改本單位存在的問題或不足。

(二)、在設施設備本質安全的認識和管理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 1.對設施設備本質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認識,不清楚由于設施設備的本質安全問題,會帶來人的不安全行為或不能有效隔離人的不安全行為;

2.對隔離防護的完整有效性缺乏足夠的認識;

3.對設施設備的本質安全管理熟視無睹,既不主動去做,也不對已經發現或別人提出的問題進行積極整改。

(三)、承包商的HSE管理依然是最薄弱環節

雖然不斷制定和完善了承包商招投標、使用過程的HSE管理要求,但至今沒有杜絕“不具備分包施工能力、設備現找、人員現抓(不簽合同、不上保險等)”、“多層再分包”、“掛靠其他單位”的承包商進場作業等老大難問題。

(四)、現場作業安全標準低,檢查監督不嚴,問題整改跟蹤不徹底 現場存在作業安全標準低,安全生產的組織管理標準不高,得過且過,差不多就行的現象。 3 在檢查監督時要求不嚴,問題整改跟蹤不徹底,重視問題的提出和整改通知,缺乏整改督促和跟蹤驗證。

(五)、HSE管理信息傳遞、HSE管理體系文件執行存在偏差 安全生產例會形式多于效果。泛泛、口號性的要求多,缺對實際HSE形勢的分析、評估和具體問題的探討、解決。安全會議、上級HSE管理要求等信息沒有完整傳遞,存在逐層衰減現象。

HSE管理體系文件的執行不扎實。如隨意改變“安全會議、安全檢查管理辦法”等文件要求的頻次、做法。

(六)、安全培訓工作廣度、深度和效果都有待提高 部分作業人員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技能不足,風險識別能力弱,不滿足崗位工作要求。生產、設備管理人員的安全知識欠缺,沒有體現相應的HSE管理作用。部分專職安全管理人員的現場監督檢查的能力欠缺。在職人數較多(53人),真正能起一定作用的較少(20人以內)。

(七)、對環境保護、職業健康管理的認識和具體管理工作有待加強 長期存在重安全管理,輕環保、輕職業健康管理的意識和現象。沒有認識到,雖然我們沒有直接帶來環境污染的污染物排放問題,但可能由于施工作業的安全事故帶來有較大影響的環保問題。近三年的職業病體檢結果可見,連續三年都有職業性聽力下降的現象發生,職業健康工作不容忽視。

(八)、變更管理存在缺陷 變更管理在項目和實際生產未能得到有效地執行,未按規定進行變更風險分析,確定風險等級和變更后的驗收。變更管理中未將人員變更納入到文件中。

(九)、領導下現場安全檢查審核管理辦法執行不好,部分領導沒有完成規定的安全檢查頻次,有的沒有留下檢查記錄,未按照辦法規定的內容進行檢查審核。

(十)、應急管理還存在不足,主要各級人員的應急意識和責任意識

不強,沒有認識到隨時都有突發事件的可能性。

五、《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持續改進的重點

(一)、領導重視、全員參與,各級領導真抓實管,班組活動重在落實。明確各類班組及成員的應知應會,各基層單位應繼續加強全員QHSE意識的培訓,積極推進管生產也必須管質量、管安全。推薦基層單位好的做法,并廣為宣傳。

(二)、認真做好幾項專項工作,不斷夯實HSE管理基礎 1.修訂完善公司各級、各崗位HSE責任制及HSE責任書,修訂完善HSE責任制,杜絕空話、套話,明確具體的HSE管理內容和責任,修訂各級、各崗位HSE責任書,增加若干便于檢查、考核的細目內容。

2.大力推動設施設備的本質安全管理 首先要體現技術先行,該圍的圍起來,該擋的擋起來。制定一套本質安全標準,明確設施設備性能完好狀態,隔離防護、危險區域警示的內容和標準。完成車間式作業隔離防護制作安裝和警示,并推廣到工程項目的動態隔離防護。將設施設備(包括租賃、承包商自帶等)的性能完好狀態納入日常的HSE檢查監督、績效考核范圍。

3.建立健全各基層單位HSE管理文件匯編,完善公司HSE管理體系的支持文件 要求在與公司體系文件要求保持一致、不沖突的基礎上,以基層單位HSE管理文件匯編形式,建立和完善自己應該具備和使用的各種支持文件。制定和完善各類現場作業HSE標準,建立健全各類作業《HSE檢查表》。 4.合理安排計劃,結合海油發展安排的培訓,開展梯次性HSE基礎培訓。 制訂HSE培訓計劃,明確應培訓的內容和應參加的人員,以HSE責任制考核指標形式,明確公司以下各層級的HSE培訓量化要求。 培訓內容,主要以HSE管理基本技能、應知應會等實用性知識為主。 培訓形式,參加海油發展組織的培訓與內部培訓相結合,以內培為主;集中

第五篇:中石油QHSE管理體系

一、QHSE管理體系的定義

指在質量(Quality)、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環境(Environmental)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管理體系。是在ISO 9001標準、ISO 14001標準、GB/T28000族標準和SY/T 6276 《石油天然氣工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的基礎上,根據共性兼容、個性互補的原則整合而成的管理體系。

二、QHSE管理的需求和目標

滿足顧客的需求、保證員工的 安全、保護周邊的環境。

最大限度的滿足顧客的需求, 做到無事故、無傷害、無損失。

三、QHSE管理體系的特性

四個特性:整體性、層次性、持久性、適應性,是全員、全方位和全過程的管理體系。

四、QHSE工作方法與重點

(一)工作方法

PDCA循環:計劃、實施、檢查、改進

(1)整個體系的循環

(2)某項管理業務的循環

(二)工作重點

1、通過過程識別和控制規范管理

--職責落實(職能分配)

--制度建設(體系文件化)

2、通過風險控制避免各類事故

-- 不合格品

-- 安全隱患

-- 環境污染

五、QHSE體系八大原則

1、以顧客、員工和社會為關注焦點

組織依存于顧客、員工和社會。組織應當理解顧客、員工和社會當前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員工和社會要求并爭取超越顧客、員工和社會期望。

2、領導作用

領導者確立組織統一的宗旨及方向。他們應當創造并保持使員工能充分參與實現組織目標的內部環境。

3、全員參與

各級人員都是組織之本,只有他們的充分參與,才能使他們的才干為組織帶來收益。

4、過程方法

將活動和相關的資源作為過程進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結果。

5、管理的系統方法

將相互關聯的過程作為系統加以識別、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組織提高實現目標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續改進

持續改進總體業績應當是組織的一個永恒目標。

7、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 有效決策是建立在數據和信息分析的基礎上。

8、與相關方互利的關系 組織與相關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關系可增強雙方創造價值的能力。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淄博市2014年語文試題下一篇:實踐論心得體會1500字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