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qhse管理體系管理評審

2023-07-01

第一篇:qhse管理體系管理評審

QHSE體系管理評審報告

一、評審的主要依據

(一)、分公司、機關部室QHSE管理體系運行情況。

(二)、公司QHSE管理體系整體運行情況,主要包含下列9個方面:

1.HSE目標、指標實現情況的報告; 2.質量目標指標完成情況; 3.監視和測量結果; 4.重大危險/環境因素(包括隱患)辨識、評價和控制情況; 5.審核及不符合項整改情況(包括內審和外審); 6.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評價報告; 7.管理體系運行資源適宜情況的報告; 8.產品質量狀況; 9.體系運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公司QHSE管理體系整體運行績效情況。

二、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運行情況

2011年公司按照海油發展內控管理體系要求,對體系進行了系統性地修訂。公司體系在2009年4月1日正式運行,經過兩次修訂,體系文件趨于完善,適宜公司各項管理。今年公司體系總體運行良好,但存在了著較多問題,發生了10起生產安全事故事件,也發生了一起質量事故,沒有完成公司年初制定的管理目標,其中死亡事故和環境污染事件突破了管理指標。其它基礎管理和內部流程運行良好,各項指標控制較好。 2011年公司組織了一次QHSE體系內審,從5月30日至6月21日,公司內審小組對公司機關和各分公司、項目部(作業部)體系運行情況進行了全面內審??傮w上來看,體系基本上得到了貫徹執行,生產施工現場有了較大改觀,特別是個別港口碼頭施工轉變以往建筑施工現場臟亂差現象。但也發現了一些體系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也有一些個別要素的執行存在不符合情況,其中質量體系共發現62個問題,開具不符合項6項,觀察項56項,健康安全環境體系共發現69個問題,開具不符合項8項,觀察項61項。各分公司及機關部門均已進行原因分析,指定責任人進行了整改,并于7月中旬完成問題整改。 2011年7月25日-29日,DNV對我公司進行QHSE體系監督審核,DNV外審機構共開出一般不符合項8項,觀察項3項,合計共11項。根據DNV提出的不符合和觀察項,公司上下都非常重視,認真分析原因,找出我們工作的不足,積極整改。并于9月底完成整改。11月15日,DNV完成對公司體系審核報告,認為公司體系運行有了明顯進步,各類風險在可控范圍內。 總體上來看,體系基本上得到了有效貫徹執行,沒有發現嚴重的不符合情況和系統不符合情況,體系運行良好,但從今年發生的數起事故事件來看,體系運行過程中的體系文件執行、風險識別控制存在缺陷。

三、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適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一)、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適用性

從體系內審和DNV體系外審發現的問題和審核結論來看,公司修訂后的體系是緊密聯系公司生產經營實際,按公司運的各個活動、業務過程來編寫和修訂,對*******等業務過程控制,風險控制及所涉及的生產、施工和管理過程重新梳理,并且滿足體系規范的要求。在體系執行方面,在管理上,由于體系是各管理部門一線管理骨干編寫,基本上的執行體系上比較順暢。對于生產操作層,各分公司操作規程和作業指導書等由各基層單位重新梳理,但沒有太大調整。結合公司進行的班組建設活動,將作業指導書細化到班組管理手冊中,便于員工操作。這充分說明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是適用的。 2 (二)、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充分性 為確保公司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行,公司領導層高度重視,在《QHSE管理體系》運行資源(人、財、物)方面基本給予了充分保證,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為確保公司《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行,公司領導高度重視,公司在管理體系運行資源(人、財、物)方面基本給予了充分保證,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領導重視,從管理上和組織上提供支持。

(1) 總經理與各級行政領導簽訂安全責任書,明確了各級行政負責人是其職責范圍內的HSE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2) 各分公司和項目部均設有安全生產管理部門,為作業現場配齊了安全管理人員,首先在涂敷分公司將安全管理部門與生產管理部門分開設置,確定下一步航建分公司也要將安全管理部門與生產管理部門分開設置,使安全部門能更好地行使監督檢查作。

(3) 目前公司已首先在航建分公司項目部設立安全環保部和安全總監等部門和職位,能保證安全員不斷提高和晉升。穩定安全隊伍,調動了安全人員和積極

性。

(4) 公司總經理帶頭執行領導干部下現場檢查制度,各級領導也積極到現場進行安全檢查。

2.各項QHSE管理資金到位,能夠保證《管理體系》正常運行

公司在年初制定2011年全年預算時,就為安全生產做足了預算。

截止到11月底,各費用超過到410萬元,包括為對消防器材的添置、更換,作業環境的監測,計量器具檢測、質量隱患整改、勞保用品的配發,特種設備的定期檢驗,特殊工種的定期復審培訓,設施設備的改造;各類質量安全技能培訓,防暑降溫費用的發放等。 公司在全年都充分保證各種資源供應,保證了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正常運行。 (三)、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通過一年來的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運行,各機關部室、分公司基本上能夠按體系要求,將體系的各項管理程序和作業文件貫徹落實到整個公司管理和運營中去,使體系標準的各要素均能體現到日常工作中。 從今年全年體系運行結果來看,公司制定的各項質量、健康安全環保管理目標均得到了實現,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生產作業等方面的風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產品質量方面均滿足顧客要求??蛻魧ξ夜镜目傮w服務是很滿意的,通過客戶滿意度調查,總滿意率為90.91%,,沒有收到顧客的投訴。這都說明公司QHSE管理體系的運行是有效的。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領導和員工HSE意識有所淡化,沒有持續保持對作業風險的高度警覺 我們兩大產業多年以前的高事故率逐步降低后,在一部分干部頭腦中開始產生松懈意識。甚至在“7.5”事故剛給我們敲了警鐘,但部分單位并沒有引起高度“警覺”,局限于會議傳達、提提要求,沒有認真的吸取別人的事故教訓、舉一反三的查找和整改本單位存在的問題或不足。

(二)、在設施設備本質安全的認識和管理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 1.對設施設備本質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認識,不清楚由于設施設備的本質安全問題,會帶來人的不安全行為或不能有效隔離人的不安全行為;

2.對隔離防護的完整有效性缺乏足夠的認識;

3.對設施設備的本質安全管理熟視無睹,既不主動去做,也不對已經發現或別人提出的問題進行積極整改。

(三)、承包商的HSE管理依然是最薄弱環節

雖然不斷制定和完善了承包商招投標、使用過程的HSE管理要求,但至今沒有杜絕“不具備分包施工能力、設備現找、人員現抓(不簽合同、不上保險等)”、“多層再分包”、“掛靠其他單位”的承包商進場作業等老大難問題。

(四)、現場作業安全標準低,檢查監督不嚴,問題整改跟蹤不徹底 現場存在作業安全標準低,安全生產的組織管理標準不高,得過且過,差不多就行的現象。 3 在檢查監督時要求不嚴,問題整改跟蹤不徹底,重視問題的提出和整改通知,缺乏整改督促和跟蹤驗證。

(五)、HSE管理信息傳遞、HSE管理體系文件執行存在偏差 安全生產例會形式多于效果。泛泛、口號性的要求多,缺對實際HSE形勢的分析、評估和具體問題的探討、解決。安全會議、上級HSE管理要求等信息沒有完整傳遞,存在逐層衰減現象。

HSE管理體系文件的執行不扎實。如隨意改變“安全會議、安全檢查管理辦法”等文件要求的頻次、做法。

(六)、安全培訓工作廣度、深度和效果都有待提高 部分作業人員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技能不足,風險識別能力弱,不滿足崗位工作要求。生產、設備管理人員的安全知識欠缺,沒有體現相應的HSE管理作用。部分專職安全管理人員的現場監督檢查的能力欠缺。在職人數較多(53人),真正能起一定作用的較少(20人以內)。

(七)、對環境保護、職業健康管理的認識和具體管理工作有待加強 長期存在重安全管理,輕環保、輕職業健康管理的意識和現象。沒有認識到,雖然我們沒有直接帶來環境污染的污染物排放問題,但可能由于施工作業的安全事故帶來有較大影響的環保問題。近三年的職業病體檢結果可見,連續三年都有職業性聽力下降的現象發生,職業健康工作不容忽視。

(八)、變更管理存在缺陷 變更管理在項目和實際生產未能得到有效地執行,未按規定進行變更風險分析,確定風險等級和變更后的驗收。變更管理中未將人員變更納入到文件中。

(九)、領導下現場安全檢查審核管理辦法執行不好,部分領導沒有完成規定的安全檢查頻次,有的沒有留下檢查記錄,未按照辦法規定的內容進行檢查審核。

(十)、應急管理還存在不足,主要各級人員的應急意識和責任意識

不強,沒有認識到隨時都有突發事件的可能性。

五、《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持續改進的重點

(一)、領導重視、全員參與,各級領導真抓實管,班組活動重在落實。明確各類班組及成員的應知應會,各基層單位應繼續加強全員QHSE意識的培訓,積極推進管生產也必須管質量、管安全。推薦基層單位好的做法,并廣為宣傳。

(二)、認真做好幾項專項工作,不斷夯實HSE管理基礎 1.修訂完善公司各級、各崗位HSE責任制及HSE責任書,修訂完善HSE責任制,杜絕空話、套話,明確具體的HSE管理內容和責任,修訂各級、各崗位HSE責任書,增加若干便于檢查、考核的細目內容。

2.大力推動設施設備的本質安全管理 首先要體現技術先行,該圍的圍起來,該擋的擋起來。制定一套本質安全標準,明確設施設備性能完好狀態,隔離防護、危險區域警示的內容和標準。完成車間式作業隔離防護制作安裝和警示,并推廣到工程項目的動態隔離防護。將設施設備(包括租賃、承包商自帶等)的性能完好狀態納入日常的HSE檢查監督、績效考核范圍。

3.建立健全各基層單位HSE管理文件匯編,完善公司HSE管理體系的支持文件 要求在與公司體系文件要求保持一致、不沖突的基礎上,以基層單位HSE管理文件匯編形式,建立和完善自己應該具備和使用的各種支持文件。制定和完善各類現場作業HSE標準,建立健全各類作業《HSE檢查表》。 4.合理安排計劃,結合海油發展安排的培訓,開展梯次性HSE基礎培訓。 制訂HSE培訓計劃,明確應培訓的內容和應參加的人員,以HSE責任制考核指標形式,明確公司以下各層級的HSE培訓量化要求。 培訓內容,主要以HSE管理基本技能、應知應會等實用性知識為主。 培訓形式,參加海油發展組織的培訓與內部培訓相結合,以內培為主;集中

第二篇:2011年QHSE體系管理評審報告

一、評審的主要依據

(一)、分公司、機關部室QHSE管理體系運行情況。

(二)、公司QHSE管理體系整體運行情況,主要包含下列9個方面:

1.HSE目標、指標實現情況的報告; 2.質量目標指標完成情況; 3.監視和測量結果;

4.重大危險/環境因素(包括隱患)辨識、評價和控制情況; 5.審核及不符合項整改情況(包括內審和外審); 6.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評價報告; 7.管理體系運行資源適宜情況的報告; 8.產品質量狀況;

9.體系運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公司QHSE管理體系整體運行績效情況。

二、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運行情況

2011年公司按照海油發展內控管理體系要求,對體系進行了系統性地修訂。公司體系在2009年4月1日正式運行,經過兩次修訂,體系文件趨于完善,適宜公司各項管理。今年公司體系總體運行良好,但存在了著較多問題,發生了10起生產安全事故事件,也發生了一起質量事故,沒有完成公司年初制定的管理目標,其中死亡事故和環境污染事件突破了管理指標。其它基礎管理和內部流程運行良好,各項指標控制較好。

2011年公司組織了一次QHSE體系內審,從5月30日至6月21日,公司內審小組對公司機關和各分公司、項目部(作業部)體系運行情況進行了全面內審??傮w上來看,體系基本上得到了貫徹執行,生產施工現場有了較大改觀,特別是個別港口碼頭施工轉變以往建筑施工現場臟亂差現象。但也發現了一些體系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也有一些個別要素的執行存在不符合情況,其中質量體系共發現62個問題,開具不符合項6項,觀察項56項,健康安全環境體系共發現69個問題,開具不符合項8項,觀察項61項。各分公司及機關部門均已進行原因分析,指定責任人進行了整改,并于7月中旬完成問題整改。

2011年7月25日-29日,DNV對我公司進行QHSE體系監督審核,DNV外審機構共開出一般不符合項8項,觀察項3項,合計共11項。根據DNV提出的不符合和觀察項,公司上下都非常重視,認真分析原因,找出我們工作的不足,積極整改。并于9月底完成整改。11月15日,DNV完成對公司體系審核報告,認為公司體系運行有了明顯進步,各類風險在可控范圍內。

總體上來看,體系基本上得到了有效貫徹執行,沒有發現嚴重的不符合情況和系統不符合情況,體系運行良好,但從今年發生的數起事故事件來看,體系運行過程中的體系文件執行、風險識別控制存在缺陷。

三、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適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一)、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適用性

從體系內審和DNV體系外審發現的問題和審核結論來看,公司修訂后的體系是緊密聯系公司生產經營實際,按公司運的各個活動、業務過程來編寫和修訂,對*******等業務過程控制,風險控制及所涉及的生產、施工和管理過程重新梳理,并且滿足體系規范的要求。在體系執行方面,在管理上,由于體系是各管理部門一線管理骨干編寫,基本上的執行體系上比較順暢。對于生產操作層,各分公司操作規程和作業指導書等由各基層單位重新梳理,但沒有太大調整。結合公司進行的班組建設活動,將作業指導書細化到班組管理手冊中,便于員工操作。這充分說明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是適用的。

1 (二)、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充分性

為確保公司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行,公司領導層高度重視,在《QHSE管理體系》運行資源(人、財、物)方面基本給予了充分保證,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為確保公司《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行,公司領導高度重視,公司在管理體系運行資源(人、財、物)方面基本給予了充分保證,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領導重視,從管理上和組織上提供支持。

(1) 總經理與各級行政領導簽訂安全責任書,明確了各級行政負責人是其職責范圍內的HSE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2) 各分公司和項目部均設有安全生產管理部門,為作業現場配齊了安全管理人員,首先在涂敷分公司將安全管理部門與生產管理部門分開設置,確定下一步航建分公司也要將安全管理部門與生產管理部門分開設置,使安全部門能更好地行使監督檢查作。

(3) 目前公司已首先在航建分公司項目部設立安全環保部和安全總監等部門和職位,能保證安全員不斷提高和晉升。穩定安全隊伍,調動了安全人員和積極性。

(4) 公司總經理帶頭執行領導干部下現場檢查制度,各級領導也積極到現場進行安全檢查。 2.各項QHSE管理資金到位,能夠保證《管理體系》正常運行

公司在年初制定2011年全年預算時,就為安全生產做足了預算。

截止到11月底,各費用超過到410萬元,包括為對消防器材的添置、更換,作業環境的監測,計量器具檢測、質量隱患整改、勞保用品的配發,特種設備的定期檢驗,特殊工種的定期復審培訓,設施設備的改造;各類質量安全技能培訓,防暑降溫費用的發放等。

公司在全年都充分保證各種資源供應,保證了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正常運行。 (三)、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通過一年來的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的運行,各機關部室、分公司基本上能夠按體系要求,將體系的各項管理程序和作業文件貫徹落實到整個公司管理和運營中去,使體系標準的各要素均能體現到日常工作中。

從今年全年體系運行結果來看,公司制定的各項質量、健康安全環保管理目標均得到了實現,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生產作業等方面的風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產品質量方面均滿足顧客要求??蛻魧ξ夜镜目傮w服務是很滿意的,通過客戶滿意度調查,總滿意率為90.91%,,沒有收到顧客的投訴。這都說明公司QHSE管理體系的運行是有效的。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領導和員工HSE意識有所淡化,沒有持續保持對作業風險的高度警覺

我們兩大產業多年以前的高事故率逐步降低后,在一部分干部頭腦中開始產生松懈意識。甚至在“7.5”事故剛給我們敲了警鐘,但部分單位并沒有引起高度“警覺”,局限于會議傳達、提提要求,沒有認真的吸取別人的事故教訓、舉一反三的查找和整改本單位存在的問題或不足。

(二)、在設施設備本質安全的認識和管理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 1.對設施設備本質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認識,不清楚由于設施設備的本質安全問題,會帶來人的不安全行為或不能有效隔離人的不安全行為;

2.對隔離防護的完整有效性缺乏足夠的認識;

3.對設施設備的本質安全管理熟視無睹,既不主動去做,也不對已經發現或別人提出的問題進行積極整改。

(三)、承包商的HSE管理依然是最薄弱環節

雖然不斷制定和完善了承包商招投標、使用過程的HSE管理要求,但至今沒有杜絕“不具備分包施工能力、設備現找、人員現抓(不簽合同、不上保險等)”、“多層再分包”、“掛靠其他單位”的承包商進場作業等老大難問題。

(四)、現場作業安全標準低,檢查監督不嚴,問題整改跟蹤不徹底

現場存在作業安全標準低,安全生產的組織管理標準不高,得過且過,差不多就行的現象。

2 在檢查監督時要求不嚴,問題整改跟蹤不徹底,重視問題的提出和整改通知,缺乏整改督促和跟蹤驗證。

(五)、HSE管理信息傳遞、HSE管理體系文件執行存在偏差

安全生產例會形式多于效果。泛泛、口號性的要求多,缺對實際HSE形勢的分析、評估和具體問題的探討、解決。安全會議、上級HSE管理要求等信息沒有完整傳遞,存在逐層衰減現象。

HSE管理體系文件的執行不扎實。如隨意改變“安全會議、安全檢查管理辦法”等文件要求的頻次、做法。

(六)、安全培訓工作廣度、深度和效果都有待提高

部分作業人員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技能不足,風險識別能力弱,不滿足崗位工作要求。生產、設備管理人員的安全知識欠缺,沒有體現相應的HSE管理作用。部分專職安全管理人員的現場監督檢查的能力欠缺。在職人數較多(53人),真正能起一定作用的較少(20人以內)。

(七)、對環境保護、職業健康管理的認識和具體管理工作有待加強

長期存在重安全管理,輕環保、輕職業健康管理的意識和現象。沒有認識到,雖然我們沒有直接帶來環境污染的污染物排放問題,但可能由于施工作業的安全事故帶來有較大影響的環保問題。近三年的職業病體檢結果可見,連續三年都有職業性聽力下降的現象發生,職業健康工作不容忽視。

(八)、變更管理存在缺陷

變更管理在項目和實際生產未能得到有效地執行,未按規定進行變更風險分析,確定風險等級和變更后的驗收。變更管理中未將人員變更納入到文件中。

(九)、領導下現場安全檢查審核管理辦法執行不好,部分領導沒有完成規定的安全檢查頻次,有的沒有留下檢查記錄,未按照辦法規定的內容進行檢查審核。

(十)、應急管理還存在不足,主要各級人員的應急意識和責任意識不強,沒有認識到隨時都有突發事件的可能性。

五、《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持續改進的重點

(一)、領導重視、全員參與,各級領導真抓實管,班組活動重在落實。明確各類班組及成員的應知應會,各基層單位應繼續加強全員QHSE意識的培訓,積極推進管生產也必須管質量、管安全。推薦基層單位好的做法,并廣為宣傳。

(二)、認真做好幾項專項工作,不斷夯實HSE管理基礎 1.修訂完善公司各級、各崗位HSE責任制及HSE責任書,修訂完善HSE責任制,杜絕空話、套話,明確具體的HSE管理內容和責任,修訂各級、各崗位HSE責任書,增加若干便于檢查、考核的細目內容。

2.大力推動設施設備的本質安全管理

首先要體現技術先行,該圍的圍起來,該擋的擋起來。制定一套本質安全標準,明確設施設備性能完好狀態,隔離防護、危險區域警示的內容和標準。完成車間式作業隔離防護制作安裝和警示,并推廣到工程項目的動態隔離防護。將設施設備(包括租賃、承包商自帶等)的性能完好狀態納入日常的HSE檢查監督、績效考核范圍。

3.建立健全各基層單位HSE管理文件匯編,完善公司HSE管理體系的支持文件

要求在與公司體系文件要求保持一致、不沖突的基礎上,以基層單位HSE管理文件匯編形式,建立和完善自己應該具備和使用的各種支持文件。制定和完善各類現場作業HSE標準,建立健全各類作業《HSE檢查表》。

4.合理安排計劃,結合海油發展安排的培訓,開展梯次性HSE基礎培訓。

制訂HSE培訓計劃,明確應培訓的內容和應參加的人員,以HSE責任制考核指標形式,明確公司以下各層級的HSE培訓量化要求。 培訓內容,主要以HSE管理基本技能、應知應會等實用性知識為主。 培訓形式,參加海油發展組織的培訓與內部培訓相結合,以內培為主;集中

3 辦班和分散培訓相結合,以分散培訓為主。

(三)、在培訓答疑的基礎上,推動HSE管理體系在作業現場的貫徹落實。 將所有HSE體系管理辦法中的要求,制作相應《檢查表》,定期或不定期的抽取一部分文件,與基層單位落實情況進行對照檢查。建立工程項目風險識別、評價,HSE管理方案審查備案制度,并以此檢查對照風險控制措施、方案在現場的實施情況。結合現場檢查,參加基層單位各級HSE例會,檢查了解HSE信息的如實傳遞情況。

(四)、持續改進和加強承包商HSE管理

明確使用單位為承包商HSE管理的責任主體,實行“誰使用、誰選擇、誰負責”的承包商HSE管理形式。加大作業現場承包商的使用管理檢查、考核力度,尤其是對使用“三無(無能力、無設備、無隊伍)”承包商的單位,從嚴考核。優勝劣汰,建立動態的管道公司合格承包商庫。

1.嚴格考察承包商真實能力和水平,生產、安全部門配合采辦部門制定考察標準,重點是資質、能力、裝備、隊伍等。確??疾斓恼鎸嵭?。

2.承包商領導來公司現場承諾要有聲勢,營造一個安全的氛圍和場面,引起承包商高層領導的重視,從而促進承包商管理;

3.生產部門、分公司、項目部要嚴格承包商的進場把關,按照承包商管理辦法抓好承包商入場的檢查把關,嚴格開工許可程序。

4.從合同等各方面約束和限制承包商變更,包括更換項目經理、關鍵管理人員、更換施工裝備、再分包等。

5.在項目實施階段,對分包隊伍的考核要與合同條款掛鉤,加大對承包商合同的執行情況的考核評價;

(五)、加密作業現場監督檢查頻次,做好作業現場治理工作,獎勵管理亮點,曝光存在的問題,加大HSE績效考核力度。

由生產管理部牽頭制定車間、項目現場作業標準,促進現場文明施工和清潔生產。嚴格按標準監督檢查和考核。對存在的“低老壞”問題,要“小題大做”,不再姑息遷就或差不多就行。加強發現問題的整改跟蹤和驗證,任何提出的問題,必須畫上句號。安全環保部修訂完善公司《HSE績效考核標準》,增加可實際考核的內容。尤其是提出問題的限期整改、布置工作的保質、按時完成等日常管理內容。

將HSE管理績效與考核掛鉤,修訂考核管理辦法,HSE管理績效不光與季度考核掛鉤,還要與年終獎、各單位一把手、主管領導獎金掛鉤,加大考核力度。

(六)、結合海油發展即將建立的HSE監督序列,通過培訓、考核、選用,優勝劣汰,逐步改變目前專職 HSE管理隊伍 “總體人數較多,能用人數較少”的現狀。

(七)、結合班組建設,繼續推動隱患管理、“五想五不干”安全行為觀察活動的開展,加大獎勵與考核力度。如評上海油發展隱患管理的先進班組、個人、處于公司隱患管理、“五想五不干”安全行為觀察季度獎勵前列單位給予考核加分,兩項活動開展不力的給予考核減分等。

(八)、逐步加強環境保護、職業健康管理。

安全環保部更名為健康安全環保部(HSE部),安全管理人員更名為HSE管理人員。將健康、安全、環保管理工作全部納入部門管理。

結合會議、培訓,加大環境保護、職業健康宣傳力度。提高監督檢查過程中的環境保護、職業健康管理要求,增加HSE績效考核中的環境保護、職業健康分值比重。監督檢查和督促解決現有設施、設備、作業場地本質方面存在的可能造成環境污染、職業健康危害等問題的整改。

(九)、關注HSE管理的薄弱環節,各單位要根據各自業務,確定重點關注的風險,制定出全年控制和檢查計劃,關注新產業、新開展項目的風險控制,在作業前做好風險預控。

(十)、加強變更管理,在發生人員、作業內容、生產工藝、技術、材料變更、作業環境變化時,按規定進行變更風險分析,確定風險等級和控制措施。

(十一)、加強應急管理

嚴格值班制度,各級領導手機必須24小時開機,保證應急通訊暢通,在發生應急事件時,應急辦公室能馬上運轉起來。

(十二)、加強與相關部門、單位溝通配合,推動建立“安全生產,齊抓共管”體系

HSE管理應該是全員管理,每個單位、部門、崗位都有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需要大家的一起努力才能取得成效。

(十三)、繼續做好項目前期的質量策劃和評審,抓住管理的關鍵環節,制定相應的對策,同時要做好相關的評審記錄。

(十四)、加強生產、施工過程控制,注重對策劃文件落實的檢查,提高一次合格率,減少質量缺陷(問題),減少返工、返修次數,杜絕質量事故的發生。

(十五)、要及時做好現場原材料或過程產品的標識工作,加強對過程產品的防護,要事先制定有效的防護措施,避免交叉作業返工而造成不必要質量成本。

第三篇:QHSE管理體系

一、QHSE管理體系的定義

二、QHSE管理的需求和目標

三、QHSE管理體系的特性

四、QHSE工作方法與重點

五、QHSE體系八大原則

六、QHSE系列標準

一、QHSE管理體系的定義

指在質量(Quality)、 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環境(Environmental)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管理體系。是在ISO 9001標準、ISO 14001標準、GB/T28000族標準和SY/T 6276 《石油天然氣工業 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的基礎上,根據共性兼容、個性互補的原則整合而成的管理體系。

二、QHSE管理的需求和目標

滿足顧客的需求、保證員工的 安全、保護周邊的環境。

最大限度的滿足顧客的需求, 做到無事故、無傷害、無損失。

三、QHSE管理體系的特性

四個特性:整體性、層次性、持久性、適應性,是全員、全方位和全過程的管理體系。

四、QHSE工作方法與重點

(一)工作方法

PDCA循環:計劃、實施、檢查、改進

(1)整個體系的循環

(2)某項管理業務的循環

(二)工作重點

1、通過過程識別和控制規范管理

--職責落實(職能分配)

--制度建設(體系文件化)

2、通過風險控制避免各類事故

-- 不合格品

-- 安全隱患

-- 環境污染

五、QHSE體系八大原則

1、以顧客、員工和社會為關注焦點

組織依存于顧客、員工和社會。組織應當理解顧客、員工和社會當前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員工和社會要求并爭取超越顧客、員工和社會期望。

2、領導作用

領導者確立組織統一的宗旨及方向。他們應當創造并保持使員工能充分參與實現組織目標的內部環境。

3、全員參與 各級人員都是組織之本,只有他們的充分參與,才能使他們的才干為組織帶來收益。

4、過程方法

將活動和相關的資源作為過程進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結果。

5、管理的系統方法

將相互關聯的過程作為系統加以識別、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組織提高實現目標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續改進

持續改進總體業績應當是組織的一個永恒目標。

7、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 有效決策是建立在數據和信息分析的基礎上。

8、與相關方互利的關系 組織與相關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關系可增強雙方創造價值的能力。

第四篇:QHSE管理體系標準

Q/SY2.2-2001 質量健康安全環境 管理體系要求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QHSE標準目錄1 范圍 1.1 總則 1.2 應用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3 術語和定義 4 QHSE管理體系 4.1 總要求 4.2 文件要求 4.2.1 總則 4.2.2 管理手冊 4.2.3 文件控制 4.2.4 記錄控制

4.3 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 5 管理職責 5.1 管理承諾

5.2 以顧客、員工、社會為關注點 5.3 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方針 5.4 策劃

5.4.1 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目標 5.4.2 QHSE管理體系策劃 5.5 職責、權限和溝通 5.5.1 職責和權限 5.5.2 管理者代表 5.5.3 內部溝通 5.6 管理評審 5.6.1 總則 5.6.2 評審輸入 5.6.3 評審輸出 6 資源管理 6.1 資源的提供 6.2 人力資源 6.2.1 總則

6.2.2 能力、意識和培訓 6.3 設施及其完整性 6.3.1 基礎設施 6.3.2 設施的完整性 6.4 工作環境

7 過程管理(產品實現) 7.1 產品實現的策劃

7.2 與顧客、員工、社會有關的過程 7.2.1 與活動、產品或服務有關的要求確定 7.2.2 與活動、產品或服務有關的要求評審 7.2.3 外部溝通 7.3 設計和開發

7.3.1 設計和開發策劃 7.3.2 設計和開發輸入 7.3.3 設計和開發輸出 7.3.4 設計和開發評審 7.3.5 設計和開發驗證 7.3.6 設計和開發確認 7.3.7 設計和開發更改的控制 7.4 采購和供方管理 7.4.1 采購過程 7.4.2 采購信息 7.4.3 采購產品的驗證 7.4.4 供方(承包方)管理 7.5 生產和服務的提供 7.5.1 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 7.5.2 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確認 7.5.3 標識和可追溯性 7.5.4 顧客財產 7.5.5 產品防護

7.6 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 7.7 健康安全環境風險管理 7.7.1 因素識別 7.7.2 建立判別準則 7.7.3 風險與環境影響評價 7.7.4 風險管理具體目標與指標 7.7.5 制定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方案 7.7.6 運行控制

7.7.7 應急反應計劃與響應 7.7.8 變更管理

8 監視、測量、分析和改進 8.1 總則 8.2 監視和測量

8.2.1 顧客、員工、社會滿意 8.2.2 內部審核

8.2.3 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8.2.4 產品的監視和測量 8.2.5 健康安全環境監視和測量 8.3 不符合的控制 8.3.1 不合格品的控制 8.3.2 事故、未遂事故管理 8.4 數據分析 8.5 改進 8.5.1 持續改進 8.5.2 糾正措施 8.5.3 預防措施

Q/SY2.2-2001 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要求

1 范圍 1.1 總則

Q/SY2的本部分為有下列需求的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所屬組織、相關方規定了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以下簡稱“QHSE管理體系”)的要求:

a) 證實其有能力穩定地滿足顧客、員工、社會及相關方以及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的活動、產品或服務。

b) 通過體系的有效運行,包括持續改進體系的過程以及保證符合相關方與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而達到顧客、員工、社會滿意。 1.2 應用

本部分適用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有限公司所屬各種類型、不同規模的組織,以及期望提高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水平的其它相關方。

當本部分的任何要求由于組織及其活動、產品或服務的特點不適用時,可以考慮對其進行刪減。 刪減僅限于第7章中7.1~7.6那些不影響組織提供滿足顧客和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或責任的要求。涉及健康、安全、環境管理的要求不得刪減,否則不能聲稱符合本部分。 2 規范性引用標準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Q/SY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使用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本部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部分。

Q/SY2.1-2001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 3 術語和定義

Q/SY2.1-2001確立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部分。

注1:因考慮到幾個標準中使用術語的不一致和符合國際慣例,在本部分中使用術語“組織”取代SY/T6276-1997中的“公司”;“不合格”等同于“不符合”;使用術語“承包方”與GB/T19001-2000中的“供方”同時使用;ISO9000-2000中的“產品”與“活動、產品或服務”同時使用。

注2:本部分使用供應鏈: 供方—組織—顧客。

4 QHSE管理體系 4.1 總要求

組織應按本部分的要求建立QHSE管理體系,形成文件,加以實施和保持,并持續改進。 組織應:

a) 識別QHSE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及其在組織中的應用(見1.2); b) 確定這些過程的順序和相互作用;

c) 確定為確保這些過程的有效運行和控制所需的準則和方法;

d) 確??梢垣@得必要的資源和信息,以支持這些過程的運行和對這些過程的監控; e) 監視、測量和分析這些過程;

f) 實施必要的措施,以實現對這些過程策劃的結果和對這些過程的持續改進。 組織應按本標準的要求管理這些過程。

3 針對組織所選擇的任何影響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的外包過程,組織應確保對其實施控制,對此類外包過程的控制應在QHSE管理體系中加以識別。

注:上述要求所需的過程應當包括環境因素管理、危害因素管理、資源提供、產品實現和監控等管理的過程。 4.2 文件要求 4.2.1 總則

QHSE管理體系文件包括:

a) 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承諾的方針、目標; b) 管理手冊;

c) 本部分要求需要形成文件的程序;

d) 組織為確保其過程有效策劃、運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e) 本部分所要求的記錄。

注1:本部分出現的“形成文件的程序”之處,即要求建立該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實施和保持。 注2:不同組織的QHSE管理體系文件的多少與詳略程度取決于: a) 組織的規模和活動的類型; b) 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復雜程度; c) 人員的能力; d) 相關方的要求。

注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類型的媒體。 4.2.2 管理手冊

管理手冊是組織根據其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方針目標而全面描述體系的管理文件,主要供組織內部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和提供客戶以及第三方審核機構使用,集中表述組織的質量健康安全環境保證能力。

組織應編制和保持管理手冊。管理手冊要求:

a) QHSE管理體系的范圍,包括任何刪減的細節與合理性; b) 為QHSE管理體系編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對其引用; c) QHSE管理體系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4.2.3 文件控制

QHSE管理體系所要求的文件應予以控制。記錄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文件,應依據4.2.4的要求進行控制。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 文件發布前得到批準,以確保文件是充分與適宜的; b) 對文件定期進行評審,必要時予以修訂,并再次批準; c) 確保文件的更改和現行修訂狀態得到識別; d) 確保在使用處可獲得適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e) 確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識別; f) 確保外來文件得到識別,并控制其分發;

g) 防止作廢文件的非預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廢文件時,應對這些文件進行適當的標識。 4.2.4 記錄控制

應建立并保持記錄,以提供符合要求和QHSE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證據。記錄應保持清晰、易于識別和檢索。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記錄的標識、貯存、保護、檢索、保存期限和處置所需的控制;保證記錄的完整性、真實性。

4 4.3 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確定在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與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有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其它應遵守的要求,并明確獲取渠道、評審要求。組織保存的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應是有效的,并應將其要求傳達給有關的員工和相關方。 5 管理職責 5.1 管理承諾

最高管理者應對其建立、實施和持續改進QHSE管理體系提供強有力的領導和明確的承諾,并通過以下活動證實其承諾:

a) 向組織傳達滿足顧客、員工、社會及相關方要求的重要性;滿足法律、法規要求的重要性; b) 制定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方針; c) 確保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目標的制定; d) 進行管理評審; e) 確保必要資源的獲取;

f) 組織應建立和維護企業文化,以支持QHSE管理體系有效運行。 5.2 以顧客、員工、社會為關注點

最高管理者應以增強顧客、員工、社會滿意為目的,確保顧客、員工、社會的要求得到確定并予以滿足(見7.2.1和8.2.1)。 5.3 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方針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方針:

a) 與組織的宗旨相適應,不能與上級組織的方針相違背;

b) 對滿足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持續改進QHSE管理體系、保持預防措施有效性的承諾; c) 提供制定和評審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目標的框架; d) 在組織內及其它相關方得到溝通和理解; e) 在持續適宜性方面得到定期評審。 組織的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方針應形成文件。 5.4 策劃

5.4.1 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目標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在組織的相關職能和各層次上建立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目標。目標應是可測量的,并與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方針保持一致。 5.4.2 QHSE管理體系策劃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

a) 對QHSE管理體系進行策劃,以滿足目標和4.1的要求。

b) 在對QHSE管理體系的變更進行策劃和實施時,保持QHSE管理體系的完整性。 5.5 職責、權限和溝通 5.5.1 職責和權限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組織內的職責、權限及其相互關系得到規定和溝通。 5.5.2 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應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無論該成員在其他方面的職責如何,應具有以下方面的職責和權限:

a) 確保QHSE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得到建立、實施和保持;

5 b) 向最高管理者報告QHSE管理體系的業績和改進的需求; c) 確保在整個組織內提高滿足員工、顧客、社會要求的意識。 注:管理者代表的職責可包括與QHSE管理體系有關事宜的外部聯絡。 5.5.3 內部溝通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在組織內建立適當的溝通,確保對QHSE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進行溝通。 組織應確保各級員工了解:

a) 溝通方式和改進工作程序的建議渠道;

b) 組織的方針、目標及其自身在實現方針、目標中各自的作用和責任;

c) 活動、產品或服務中健康、安全、環境的影響和危害,已建立的預防、控制和削減措施及應急反應程序;

d) 緊急情況下的外部聯系手段。

組織應當明確對有關質量健康安全環境重要信息的評審要求。 組織應確保員工參與和協商職業健康安全事務。 應保持信息溝通的記錄(見4.2.4) 5.6 管理評審 5.6.1 總則

最高管理者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評審QHSE管理體系,以確保其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評審應包括對QHSE管理體系改進的機會和變更需的評價要,包括對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方針和目標的評價。

應保持管理評審的記錄(見4.2.4)。 5.6.2 評審輸入

管理評審的輸入應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 審核結果;

b) 顧客、員工、社會及相關方的反饋信息和意見; c) 過程的績效和活動、產品或服務的符合性; d) 資源狀況;

e) 重大的危害因素和環境因素現狀; f) 預防和糾正措施的狀況; g) 以往管理評審結果的落實情況; h) 可能影響QHSE管理體系的變更; i) 改進的建議。 5.6.3 評審輸出

管理評審的輸出應包括與以下方面有關的決定和措施: a) QHSE管理體系及其過程有效性的改進; b) 方針及目標的修訂或制定;

c) 與相關方要求有關的活動、產品或服務的改進; d) 資源需求;

e) 重大風險的控制措施。 6 資源管理 6.1 資源提供

組織應確定并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資源:

6 a) 實施、保持QHSE管理體系并持續改進其有效性; b) 保證持續滿足顧客、員工、社會及相關方的要求。 6.2 人力資源 6.2.1 總則

基于適當的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從事影響質量健康安全環境工作的人員應是能夠勝任的。 6.2.2 能力、意識和培訓

組織應:

a) 確定從事影響質量健康安全環境活動的人員所必要的能力; b) 對員工完成工作的能力應進行評價;對關鍵崗位人員定期評價; c) 提供培訓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滿足這些需求; d) 評價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e) 確保員工認識到所從事活動的相關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為實現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目標; f) 保持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的適當記錄(見4.2.4)。 6.3 設施及其完整性 6.3.1 基礎設施

組織應確定、提供并維護為達到質量健康安全環境要求所需的基礎設施。適用時,基礎設施包括: a) 建筑物、工作場所和相關的設施(如安全消防設施、環保設施等); b) 過程設備(硬件和軟件);

c) 支持性服務(如運輸或通信、檢測手段、各種預防、應急控制措施等)。 6.3.2 設施的完整性

組織應確保健康、安全、環境的關鍵設施的設計、建造、采購、操作、維護和檢查,達到規定的目標并符合規定的準則。

對建設項目、設施購置在建造前應進行評價,以本質安全設計作為削減風險的最佳預防措施,保證設施處于完好狀態。

保證設施完好的程序應當考慮結構完整、過程控制、點火控制和保護、檢測、關閉、應急反映和救生系統等有關要素。

組織應當對設計與標準之間的偏差進行評審,找出偏差的原因并形成文件。 6.4 工作環境

組織應確定并提供符合質量健康安全環境要求所需的工作環境。 7 過程管理(產品實現) 7.1 產品實現的策劃

組織應策劃和開發活動、產品或服務實現所需的過程?;顒?、產品或服務實現的策劃應與QHSE管理體系其他過程的要求相一致(見4.1)。

在對活動、產品或服務實現進行策劃時,組織應確定以下方面的適當內容: a) 活動、產品或服務的目標和要求;

b) 針對相應活動、產品或服務確定過程(項目)、文件和資源的需求;

c) 產品或服務所要求的驗證、確認、監視、檢驗和試驗活動,以及產品和服務接收準則; d) 為過程實現及其活動、產品和服務滿足要求提供證據所需的記錄。 策劃的輸出形式應適合于組織的運作方式。

7 注1:對應用于特定產品、項目或合同的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包括產品實現過程)和資源做出規定的文件可稱之為質量健康安全環境計劃(相當于質量計劃、健康安全環境計劃)。

注2:組織也可將條款7.3的要求應用于活動、產品或服務實現過程的開發。 7.2 與顧客、員工、社會有關的過程

7.2.1 與活動、產品或服務有關的要求的確定

a) 顧客、員工、社會規定的要求,包括對交付及交付后活動的要求; b) 雖然沒有明示,但規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預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 與活動、產品或服務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 d) 組織確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7.2.2 與活動、產品服務有關的要求評審

組織應對與活動、產品或服務有關的要求實施評審。評審應在組織向顧客、員工、社會做出提供活動、產品和服務的承諾之前進行(如在提交標書、接受合同或訂單及接受合同或訂單的更改),并應確保:

a) 活動、產品或服務要求得到規定;

b) 與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訂單的要求已予解決; c) 組織有能力滿足規定的要求。

評審結果及評審所產生的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若顧客、員工、社會提供的要求沒有形成文件,組織在接受顧客、員工、社會要求前應對要求進行確認。

若活動、產品或服務要求發生變更,組織應確保相關文件得到修改,并確保相關人員了解已變更的要求。

注:在某些情況中,如網上銷售,對每一個訂單進行正式的評審可能是不實際的,而代之對有關的產品信息,如產品目錄、產品廣告內容等評審。 7.2.3 顧客溝通

組織應對以下方面確定并實施與外部溝通的有效安排: a) 活動、產品或服務信息;

b) 問詢、合同或訂單的處理,包括對其的修改; c) 意見反饋,包括顧客、員工、社會抱怨。 7.3 設計和開發 7.3.1 設計和開發策劃

組織應對產品的設計和開發進行策劃和控制。在進行設計和開發策劃時,組織應確定: a) 設計和開發階段;

b) 適合每個設計和開發階段的評審、驗證和確認活動; c) 設計和開發的職責和權限。

組織應對參與設計和開發的不同小組之間的接口進行管理,并確保有效地溝通和明確職責分工。隨設計和開發的進展,在適當時,策劃的輸出應予更新。 7.3.2 設計和開發輸入

確定與產品要求有關的輸入應予以規定,并形成文件,保持記錄。這些輸入應包括: a) 功能和性能要求; b) 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

c) 適用時,以前類似設計提供的信息;

8 d) 危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控制要求; f) 設計和開發所必需的其他要求。

應對這些輸入進行評審,以確保輸入是充分與適宜的。要求應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 7.3.3 設計和開發輸出

設計和開發的輸出應以能夠針對設計和開發的輸入進行驗證的方式提出,并應在放行前得到批準。 設計和開發輸出應:

a) 滿足設計和開發輸入的要求;

b) 給出采購、生產和服務提供的適當信息; c) 包含或引用產品接收準則;

d) 規定對產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產品特性。 7.3.4 設計和開發評審

在適宜的階段,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對設計和開發進行系統的評審,以便: a) 評價設計和開發的結果滿足要求的能力; b) 識別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評審的參加者應包括與所評審的設計和開發階段有關的職能的代表。評審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7.3.5 設計和開發驗證

為確保設計和開發輸出滿足輸入的要求,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對設計和開發進行驗證。驗證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7.3.6 設計和開發確認

為確保產品能夠滿足規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預期用途的要求,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對設計和開發進行確認。只要可行,確認應在產品交付或實施之前完成。確認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7.3.7 設計和開發更改的控制

應識別設計和開發的更改,并保持記錄。適當時,應對設計和開發的更改進行評審、驗證和確認,并更改的評審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7.4 采購和供方管理 7.4.1 采購過程

組織應確保采購的產品符合規定的采購要求。對供方及采購的產品控制的類型和程度應取決于采購的產品對隨后的產品實現或最終產品的影響。 7.4.2 采購信息

a) 產品、程序、過程和設備的批準要求; b) 人員資格的要求; c) QHSE管理體系的要求。

在與供方溝通前,組織應確保所規定的采購要求是充分與適宜的。 7.4.3 采購產品的驗證

組織應確定并實施檢驗或其他必要的活動,以確保采購的產品滿足規定的采購要求。

當組織或其顧客擬在供方的現場實施驗證時,組織應在采購信息中對擬驗證的安排和產品放行的方法做出規定。

7.4.4 供方(承包方)管理 在實施前得到批準。設計和開發更改的評審應包括評價更改對產品組成部分和已交付產品的影響。

9 組織應對供方提出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的要求,并要求供方保證其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與組織質量健康安全環境要求相一致。對于工程技術服務,組織應對供方提出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的管理要求。組織與供方之間應當有特定的關系文件,以便于相互明確各自的職責,在工作之前解決所有分歧,認可有關工作文件。組織應當:

a) 在確定供方的過程中應當考慮供方的資源;

b) 要求工程供方編制健康安全環境管理例卷,并進行審核、評價; c) 對方案的實施進行監督;

d) 對實施的結果進行再評價,并作為下次選擇的依據。 7.5 生產和服務的提供 7.5.1 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

組織應策劃并在受控條件下進行生產和服務提供。適用時,受控條件應包括: a) 獲得表述活動、產品或服務特性的信息; b) 必要時,獲得作業指導書(HSE計劃); c) 使用適宜的設備;

d) 獲得和使用監視和測量裝置; e) 實施監視和測量;

f) 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動的實施。 7.5.2 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確認

當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輸出不能由后續的監視或測量加以驗證時,組織應對任何這樣的過程實施確認。這些過程包括僅在產品使用或服務已交付之后問題才顯現的過程。

確認應證實這些過程實現所策劃的結果的能力。組織應對這些過程做出安排,適用時包括: a) 為過程的評審和批準所規定的準則; b) 設備的認可和人員資格的鑒定; c) 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d) 活動、生產或服務過程的前期評價和過程中的評價; e) 記錄的要求(見4.2.4)。 f) 再確認。 7.5.3 標識和可追溯性

適當時,組織應在產品實現的全過程中使用適宜的方法識別產品和服務。組織應針對監視和測量要求識別產品的狀態。

在生產和服務中健康、安全、環境控制所需要的標識(標志)應當滿足使用的法規要求或其他要求。 在有可追溯性要求時,組織應控制并記錄產品的唯一性標識。 注1:在某些行業,技術狀態管理是保持標識和可追溯性的一種方法。 注2:標識中應明確產品標識、職業健康安全標識、環境標識。 7.5.4 顧客財產

組織應愛護在組織控制下或組織使用的顧客財產。組織應識別、驗證、保護和維護供其使用或納入產品一部分的顧客財產。當顧客財產發生丟失、損壞或發現不適用的情況時,應報告顧客或其它相關方,并保持記錄(見4.2.4)。

注:顧客財產可包括知識產權。 7.5.5 產品防護

10 在內部處理和交付到預定的地點期間,組織應針對產品的符合性提供防護,這種防護應包括標識、搬運、包裝、貯存和保護。防護也應適用于產品的組成部分。 7.6 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

為確保結果有效,必要時,測量設備應:

a) 對照能溯源到國際或國家標準的測量標準,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或在使用前進行校準或檢定。當不存在上述標準時,應記錄校準或檢定的依據;

b) 進行調整或必要時再調整; c) 得到識別,以確定其校準狀態; d) 防止可能使測量結果失效的調整; e) 在搬運、維護和貯存期間防止破損或失效。

當發現設備不符合要求時,組織應對以往測量結果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和記錄。組織應對該設備和任何受影響的產品采取適當的措施。校準和驗證結果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當計算機軟件用于規定要求的監視和測量時,確認應在初次使用前進行,必要時再確認。 7.7 健康安全環境風險管理 7.7.1 因素識別

組織應建立和保持一個或多個程序,系統地確定活動、產品或服務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其范圍應考慮活動、產品或服務從開始到廢棄和處置的全過程。組織應及時更新這方面的信息。

組織應鼓勵各級員工參與危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識別。 7.7.2 建立判別準則

組織應建立判斷和識別危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判別準則,并評價相關活動、產品或服務是否符合準則的要求。

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未達到判別準則的要求時,組織應制定風險削減措施或修訂判別準則。 判別準則的修訂或放寬應經過評審并得到管理者的批準。

組織應收集適用于其活動、產品或服務的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要求和規定(見4.3),以確定與這些要求和規定相符。

注:判別準則來自法律法規要求、合同規定、公司方針或工業標準等。 7.7.3 風險與環境影響評價

a) 風險評價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對已識別危害因素的風險和環境因素的影響進行定性或定量評價的實施程序,考慮對人、環境、財產等因素影響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實施程序應包括:

1) 常規和非常規的活動或服務; 2) 所有進入作業場所人員的活動或服務。

3) 作業場所內的設施(無論是由組織還是由外部所提供的設施); 4) 本組織生產的產品及相關方提供的產品。

組織應確保在建立目標時,對這些評價的結果加以考慮。 b) 環境影響評價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對已識別環境因素進行定性或定量評價的實施程序,從中判定那些對環境具有重大影響或可能具有重大影響的因素。組織應確保在建立環境目標時,對這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響的環境因素加以考慮。

7.7.4 風險管理具體目標與指標

11 組織應當針對有關健康、安全、環境關鍵性的管理、活動和任務,建立適當、具體的目標和指標。這些目標和指標應當根據組織的方針、目標、風險管理要求、生產及商業的需要而制定,并且是可驗證和可實現的。組織應當定期評審這些指標的連續性和實用性。 7.7.5 制定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方案

a) 制定風險削減措施

組織應選擇和采取措施來削減活動、產品或服務中存在的風險及其影響。在制定風險削減措施時應當考慮:

1) 在任何時候都應強調預防措施; 2) 采取本質安全設計和保證設施的完整性; 3) 應用從事故中總結的應急反應措施;

4) 控制和風險削減措施失敗的可能性和對措施進一步完善的需要;

5) 有可行的管理和現場監督規定,以保證風險削減措施有效和隨后的工作要求得到實現; 6) 操作人員理解和掌握風險削減措施和工作要求。

注1:風險削減措施應包括預防事故(即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控制事故(即限制其時間和范圍)、降低事故長期和短期的影響(即減少其后果)等部分。

注2:在任何情況下,組織都應根據當地的環境和條件、投資和效益回報、當前的科學技術知識,采取一些措施將風險降到合理實際并盡可能低的水平。

b) 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方案 組織應保證:

1) 制定并保證旨在實現健康、安全、環境目標和指標的管理方案,制定組織的每一有關職能和層次實現健康、安全、環境目標和指標的職責以及確定實現目標和指標的方法和時間表,組織應將已確定的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方案形成文件;

2) 對組織的特定的活動和任務、產品或服務進行策劃,以確定工作目標和指標、資源需求、工作進度、程序和工作指南;

3) 健康、安全、環境策劃的輸出應形成文件,組織應當針對新情況的需求和條件的變化定期對策劃形成的文件進行評審和修訂。 7.7.6 運行控制

組織應根據方針、目標和指標,確定與控制危害因素和環境因素有關的運行與活動,并針對這些活動制定計劃,確保他們在程序規定的條件下運行。建立的程序應符合下列要求:

a) 對于缺乏程序指導可能導致偏離方針、目標和指標的運行情況,應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

b) 在程序中對運行標準予以規定;

c) 對組織所使用的產品和服務中已標識危害因素和環境因素,應建立并保持一套管理程序,并將有關要求通報供方;

d) 為了從根本上消除并降低風險,應對作業場所、過程、裝置、運行程序等建立有效的管理程序。 7.7.7 應急反應計劃與影響

組織應保證:

a) 對活動、產品或服務中那些可預見的突發事件系統地進行評審、分析和記錄; b) 在設施的設計和安裝過程之前,就需要考慮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要求;

12 c) 建立、形成文件和完善對潛在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計劃,并傳達到指揮和控制人員、應急服務部門、可能受到影響的員工和供方、其他可能受到影響的相關方;

d) 定期進行訓練、演習和其它合適的方法來檢查、完善應急反應計劃,評價應急反應計劃的效果; e) 對應急反應所需的設施定期評價和保養、使之處于完好狀態;

f) 定期評審和修訂應急反應計劃;應對組織、員工的應急程序和響應措施進行評審,以確定是否需要對應急反應計劃進行修訂。 7.7.8 變更管理

組織應當有計劃地控制組織內人員、場所、過程和程序等永久或暫時性的變更,以避免對健康、安全、環境的有害影響。

組織對變更的控制應遵循規定的程序: a) 對提議的變更及其實施要明確并形成文件;

b) 對變更及其實施可能導致的健康、安全、環境風險進行評審和做出記錄; c) 對認可的變更及其實施程序形成文件; d) 提議的變更應當經過授權部門的批準。

所有變更都應在相應的文件中予以明確,并應對各種變更做出相應的規定。

注1:當新的操作或者更改操作會引起管理體系的變化,變更管理不再適宜,組織應當建立專門的管理計劃。

注2:可能造成健康、安全、環境影響變更的例子在實施指南中說明。 8 監視、測量、分析和改進 8.1 總則

組織應策劃并實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監視、測量、分析和改進過程: a) 證實活動、產品的符合性; b) 確保QHSE管理體系的符合性; c) 持續改進QHSE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這些應包括對統計技術在內的適用方法及其應用程度的確定。 8.2 監視和測量

8.2.1 顧客、員工、社會滿意

作為對QHSE管理體系業績的一種測量,組織應對顧客和其他相關方關于組織是否滿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進行監視,并確定獲取和利用這種信息的方法。 8.2.2 內部審核

組織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進行內部審核,以確定QHSE管理體系是否: a) 符合策劃的安排、本標準的要求以及組織所確定的QHSE管理體系的要求; b) 得到有效實施與保持。

c) 有效地滿足了組織的方針和目標; d) 符合法律及法規的要求。

考慮擬審核的過程、區域的狀況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審核的結果,應對審核方案進行策劃;應規定審核的準則、范圍、頻次和方法。審核員的選擇和審核的實施應確保審核過程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策劃和實施審核以及報告結果和保持記錄(見4.2.4)的職責和要求應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做出規定。 負責受審區域的管理者應確保及時采取措施,以消除所發現的不合格(不符合)及其原因。跟蹤活動應包括對所采取措施的驗證和驗證結果的報告(見8.5.2)。

13 8.2.3 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組織應采用適宜的方法對QHSE管理體系過程進行監視,并在適用時進行測量。這些方法應證實過程實現所策劃的結果的能力。當未能達到所策劃的結果時,應采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以確?;顒?、產品或服務的符合性。 8.2.4 產品的監視和測量

組織應對產品的特性進行監視和測量,以驗證產品要求已得到滿足。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見7.1),在產品實現過程的適當階段進行。

應保持符合接收準則的證據。記錄應明確有權放行產品的人員(見4.2.4)。

除非得到有關授權人員的批準,適用時得到顧客的批準,否則在策劃的安排已圓滿完成之前,不應放行產品和交付服務。

8.2.5 健康安全環境監視和測量

組織應建立和保持程序,對可能具有健康安全與環境影響的運行與活動的關鍵特性進行監視和測量,包括:

a) 確定適用于組織所需的定性和定量測量; b) 規定監測程序、測量地點和頻次; c) 主動的績效測量和被動的績效測量; d) 定期評價對有關法律及法規的遵循情況; e) 足夠的數據記錄和監視與測量結果;

f) 監視和測量結果與指標發生偏離時采取的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 8.3 不符合的控制 8.3.1 不合格品的控制

組織應確保不符合產品要求的產品得到識別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預期的使用或交付。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處置的有關職責和權限應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做出規定。

組織應通過下列一種或幾種途徑,處置不合格品: a) 采取措施,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品;

b) 經有關授權人員批準,適用時經顧客批準,讓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c) 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預期的使用或應用。

在不合格品得到糾正之后應對其再次進行檢查,以證實其符合要求。

當在交付或開始使用后發現產品不合格時,組織應采取與不合格的影響或潛在影響的程度相適應的措施。

應保持不合格的性質以及隨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記錄,包括所批準的讓步的記錄。 8.3.2 事故、未遂事故管理

組織的各級機構應建立事故、未遂事故的管理程序。管理程序包括其報告、調查、采取糾正措施或處理的過程。

組織應明確向執法部門報告事故的程序。由于突發情況或QHSE 管理體系的缺陷所引起的事故,負責部門應當進行調查。調查應盡快開始,并要考慮事故現場、人員和環境保護的需要。組織應明確事故處理的工作程序和責任,所采取的措施應與發生QHSE管理體系不符合情況時所采取糾正措施的工作程序相一致。事故調查所確定的責任應與事故的實際和潛在影響的程度相符合。

所有的未遂事故,各級組織也應向有關部門報告,調查原因,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 所有事故、未遂事故都應被記錄(見4.2.4)。

14 注:事故、未遂事故統稱為“事件”;“未遂事故”指未造成傷害、后果的事故。 8.4 數據分析

組織應確定、收集和分析適當的數據,以證實QHSE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和有效性,并評價在何處可以持續改進QHSE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這些數據應包括來自監視和測量的結果以及其他有關來源的數據。

數據分析應提供以下有關方面的信息: a) 顧客、員工、社會滿意(8.2.1);

b) 與活動、產品或服務要求的符合性(見7.2.1);

c) 過程和活動、產品或服務的特性及趨勢,包括采取預防措施的機會; d) 供方(承包方)。 8.5 改進 8.5.1 持續改進

組織應通過利用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的方針和目標、審核結果、數據分析、糾正和預防措施以及管理評審,持續改進QHSE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8.5.2 糾正措施

組織應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發生。糾正措施應與不符合的影響程度相適應。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 評審不合格(包括相關方抱怨); b) 分析不符合的原因;

c) 評價防止不符合不再發生的措施的需求; d) 確定和實施所需的措施;

e) 記錄所采取措施的結果(見4.2.4); f) 評審所采取的糾正措施。 8.5.3 預防措施

組織應確定措施,以消除潛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發生。預防措施應與潛在問題的影響程度相適應。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 確定潛在不符合并分析其原因; b) 評價防止不符合發生的措施的需求; c) 確定和實施所需的措施;

d) 記錄所采取措施的結果(見4.2.4); e) 評審所采取的預防措施。

第五篇:QHSE管理學習總結

QHSE管理體系建立過程中的具體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第一、加強管理,強化責任,形成QHSE管理閉環

加強管理,就要嚴格規章制度,使安全生產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嚴格的規章制度是制約習慣性違章的有效手段。首先是明確崗位職責,即落實單位第一把手是安全第一責任人;貫徹“誰主管誰負責”的安全管理原則,落實股份公司安全生產責任制;各項業務工作責任落實,而且職責明確具體,真正做到了事事有人負責、有章可依、有據可查, 杜絕互相扯皮現象。也是規范工作人員勞動紀律和工作程序的有效手段;加強管理,就要加強安全基礎管理工作,規范各種安全臺帳、記錄,嚴格標準化作業;加強管理,就要強化各級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特別是要強化現場各級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使各級管理人員從“三個代表”的思想出發,把企業的利益,員工的安全和健康看得重于泰山;加強管理,就要黨政工團齊抓共管,樹立人人想安全、人人抓安全、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的“大安全”思想。

第二、夯實基礎工作,加大安全投入,實現本質安全化。

強化“三基”工作。常言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夯實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練就過硬的基本功是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前提。企業管理的關鍵在基層,基層建設的關鍵在班組,基于以上認識,我廠認真開展了班組和基層達標活動,狠抓了班組交接班管理,規范QHSE“兩書一表一卡”,不斷補充和完善了各項操作規程,強化了以“四懂三會”為主的基本功訓練,做到工作有人抓、活動有人管、時間有保證、考核有標準,并精細推廣“走動式管理”、“交接班互考互問”、“班前安全講話”等班組建設工作中總結出的先進經驗,有力地推動了基層建設上水平。

第三、以安全文化為導向,推進QHSE管理體系持續改進。

文化對思想觀念起引領作用,思想觀念對規范行為所起導向作用,不同的行為產生不同的后果。按照杜邦安全管理—世界現代安全管理理論:安全文化是組織和個人的安全特性和態度的集中表現,這種集合所建立的就是安全擁有高于一切的優先權。

以安全文化為導向就是要用先進的理論、觀念來充實員工的頭腦,充分調動員工的創造性,使之自覺遵章守紀、按章操作并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所傷害,成為每個員工最基本的安全觀念。一是提出理念,形成共識,統一認識;二是加大安全文化建設宣傳力度;三是學習世界現代先進的安全管理方法,以強化實施QHSE管理體系為核心,來規范工作行為。通過安全知識的學習、事故案例的宣教,廣大員工從思想上開始由從“本能安全”向“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會安全”和“互助安全”的轉變;四是加強人本文化,堅持QHSE培訓與技能培訓有機結合,進一步加強QHSE管理體系在員工中的宣傳、培訓和教育工作。安全學習堅決實際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將技能培訓、安全常識和人的安全意識、行為意識培訓有機地結合。深入基層現場,深刻地學習和分析典型事故,安全教育多樣化,具有針對性;五是加大現場安全檢查、安全考核力度,完善各類考核制度,對安全工作實行重獎重罰;作為安全生產的職能部門,多下現場,除對一些大的、重要的工作現場進行檢查外,更近一步加強日常的一些現場檢查。

全員安全意識的提高,激發了員工對現代企業先進的安全管理方法的渴求和掌握、應用QHSE管理體系知識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在安全文化的建設上,不斷創新工作思路。

第四、以反“三違”為重點,狠抓員工的安全培訓教育。

在深入開展以“強三基,反三違、除隱患、嚴達標”為主題的“安全生產環?;A年”活動的同時,通過探索性的創建企業安全文化,大力開展了反“三違”活動。一是強化安全意識,提高全員反“三違”的自覺性。員工的安全意識、技術素質的高低與防范“三違”的自覺程度是密切相關。我們以宣貫《安全生產法》為契機,結合員工安全生產合同的簽定工作,把安全教育宣傳的對象,細分為四個層次按需施教;二是嚴格工作要求,確保反“三違”工作的有效進行。不斷深入開展“三違”工作,對識別“三違”現象的敏感性也在不斷提高。三是在認識反“三違”上要突出一個“深”字,管理機制上要突出一個“嚴”字,行動上要突出一個“實”字。“三違”具有一定的頑固性、潛伏性、沿襲性和排它性,只有了解和掌握習慣性違章的特點,才能在工作中進行有效的防范;四是建立反“三違”工作的檢查制度:在反“三違”工作的檢查上,注重細節,嚴格要求,盡力

消除誘發“三違”的客觀因素,“三違”行為固然是人的主觀行為,但同類違章的重復發生往往還存在誘發“三違”的客觀因素。我們對發現的作業環境不良、人機界面和相互位置不合理、作業(操作)工具配備不當、不足和安全設施、裝置缺失等問題,都落實責任,組織整改。在組織整改的過程中,部分員工也改變了“反三違”就是“領導整治員工”的錯誤想法,其抵觸情緒也得到了消除。五是在反“三違”克服安全工作說得多,做得少;布置得多,檢查落實得少;口頭上重視,行動上忽視;空閑時重要,忙起來不要;檢查時按章操作,檢查后違章操作;講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我行我素等形式主義的做法。樹立“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思想,結合工作實際和具體要求,“有的放矢”,強化安全教育,使全員都能充分認識自己在工作中存在哪些習慣性違章行為,這些行為有哪些危害,會造成什么不良后果,從而在工作中加以改正,養成自覺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的良好作業習慣,以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第五、系統化的"戴明模型"是QHSE管理體系的運行基礎。

按照"戴明模型",又稱為PDCA模型,一個企業的經營活動可分為:"計劃(PLAN)、行動(DO)、檢查(CHECK)、改進(ACT)"四個相互聯系的環節。

1、計劃環節:就是作為行動基礎的某些事先的考慮,它預先決定干什么,如何干,什么時候干,以及誰去干等問題。

計劃環節是對管理體系的總體規劃,包括:

(1) 確定企業的方針、目標;

(2) 配備必要的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資源等;

(3) 建立組織機構,規定相應職責、權限及其相互關系;

(4) 識別管理體系運行的相關活動或過程,并規定活動或過程的實施程序和作業方法等。

為了使企業的管理制度化,以上過程可以以文件的形式來反映,成為"文件化管理體系"。由于企業的方針、目標、活動及活動方式均在計劃環節中確定,所以,次階段是管理體系中最重要的環節。

2、行動環節:按照計劃所規定的程序(如組織機構、程序和作業方法等)加以實施,實施過程與計劃的復合型及實施的結果決定了企業能否達到預期目標,所以保證所有活動在受控狀態下進行是實施的關鍵。

3、檢查環節:為了確保計劃行動的有效實施,需要對計劃實施效果進行檢查衡量,并采取措施修正消除可能產生的行為偏差。

4、改進環節:管理過程不可能是一個封閉的系統,需要隨著管理的進程,針對管理活動實踐中所發現的缺陷不足或根據文化的內外部條件,不斷進行管理的調試、完善。

概括"戴明模型",其核心內容是根據管理學的原理,為企業建立了一個動態循環的管理過程框架,以持續改進的思想指導企業系統地實現其既定目標。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都是應用了這一基本原理。

第六、八項質量管理原則在企業的實施及應用:

標準中充分體現的八項質量管理原則是:

1、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2、領導作用;

3、全員參與;

4、過程方法;

5、管理的系統方法;

6、持續改進;

7、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

8、與供方互利的關系。

八項質量管理原則是在總結質量管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用高度概括的語言所表述的最基本、最適用的一般法律,是組織領導做好質量管理工作必須遵循的準則和應關注的重點,包含了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作風和處理內外關系的正確態度。深刻理解并認真貫徹八項質量管理原則,對于每個組織特別是領導層和質量管理工作者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應當強調,八項質量管理原則并不是獨立和不相關的,整體上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

1)兩個基本原則

指以“顧客為關注的焦點”和“持續改進”兩個原則??梢哉f,這兩個基本原則更直接地體現在ISO9001和ISO9004兩個標準的各項要求,特別是總體性要求之中;也是“過程為基礎的質量管理體系模式”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2)一個關健原則

指“領導作用”。如果我們將解決具體的質量問題和操作者的質量意識問題看成是“治表”的話,那么,解決管理問題和管理者的認識問題則是“治本”。所以,管理者在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實施和改進中應起主導地位和關鍵作用。

該原則還涉及到“全員參與”和“與供方互利的關系”。領導作用是關鍵,全員參與是基礎,與供方互利的關系要兼顧。

3)三個方法性原則

指“過程方法”、“管理的系統方法”、“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這三種方法性原則都是建立在現代管理理論基礎上的,是達到兩個基本原則和發揮領導作用的重要途徑。“過河”必須有橋、有船,要達到組織設定的目標也必須借助于科學方法。

領導是推動QHSE管理體系順利運行的關鍵,抓好QHSE管理體系的運行工作要靠領導推動,領導推動力不足,就會影響員工參與的積極性。各級領導首先要提高認識,體系運行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要帶頭向員工宣傳實施QHSE管理體系的重要意義,帶頭執行體系文件,營造領導重視、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只有思想統一,行動才能一致。全員參與是QHSE管理體系運行的重要原則,只有全員充分參與,才能使管理體系得到真正運行,才能保證各部門、各單位之間的相互協調,排除阻力,使體系能夠不斷得到改進。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學院2019黨建工作計劃下一篇:中國工商銀行swot分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